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世说新语》二则课外阅读和对比阅读专项练上学期初中语文统编版七年级上册
《世说新语》二则课外阅读和对比阅读专项练
2024-2025学年上学期初中语文统编版七年级上册
一、课外文言文阅读
范式字巨卿,少游学于太学①,与汝南②张劭为友。劭字元伯。二人并告归乡里。式谓元伯曰:“后二年当还,将过尊亲。"乃共克期日。后期方至,元伯具以白母,请设馔③以候之。母曰:“二年之别,千里结言,尔何信之诚也?”对曰:“巨卿信士,必不违约。"母曰:“若然,当为尔酿酒。”至其日,巨卿果至,升堂④拜饮,尽欢而别。
【注释】①太学:京城的最高学府;②汝南:古地名,今河南境内;③馔:酒食(zhuàn);④升堂:登上大厅。
【整理素材】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
(1)乃共克期日。()
(2)后期方至。()
(3)尔何信之诚也。()
(4)巨卿果至。()
2.结合文章内容,说说本文是否适合“诚信"主题班会。
【解说主题】
3.请你结合本文和《陈太丘与友期行》的相关内容,联系日常生活,为本次主题班会撰写开场词。字数80字左右。
4.阅读课外文言文,回答问题。
魏文侯与虞人①期猎
文侯与虞人期猎。是日,饮酒乐,天雨。文侯将出,左右曰:“今日饮酒乐,天又雨,公将焉之?”文侯曰:“吾与虞人期猎,虽乐,岂可不一会期哉!"乃往,身自罢②之。魏于是乎始强。
(选自《战国策》)
【注】①文侯:指魏文侯,战国初年魏国国君。虞人:管理山泽的官。②罢:同“疲”。
(1)解释下面语句中加点字的含义。
①文侯与虞人期猎()
②是日,饮酒乐()
③天雨()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今日饮酒乐,天又雨,公将焉之?
②魏于是乎始强。
(3)魏文侯是在什么情况下去跟虞人会面的(可用文中词语回答)?从中可以看出他是个怎样的人?
昭明太子统,武帝长子也。太子美姿容善举止读书数行并下过目皆忆。每游宴祖道,赋诗至十数韵,或做剧韵①,皆属思②便成,无所点易③。年十二,于内省见狱官将谳④事,问左右曰:“是皂衣何为者?"曰:“廷尉官属。”召视其书曰:“是皆可念,我得判否?"有司以统幼,绐⑤之曰:“得。”其狱皆刑罪上,统皆署杖五十。有司抱具狱,不知所为,具言于帝,帝笑而从之。太子自加元服⑥,帝便使省万机,内外百司奏事者,填塞于前。太子明于庶事,每所奏,谬误巧妄,皆即辨析,示其可否,徐令改正,未尝弹纠一人。平断法狱⑦,多所全宥⑧,天下皆称仁。
(唐·李延寿《南史·列传四十三·萧统传》)
【注】①剧韵:险韵、生僻难押的诗韵。②属思:构思。③点易:涂改、修改、改动。④谳(yàn):议罪。⑤绐(dài):欺骗。⑥元服:冠。⑦法狱:刑事案件。⑧全宥(yòu):宽恕赦免。
5.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或做剧韵或:___②具言于帝于:
6.对文中画波浪线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太子美姿容善/举止读书数行/并下过目皆忆
B.太子美姿容/善举止/读书数行并下/过目皆忆
C.太子美姿容/善举止/读书数行并下过目/皆忆
D.太子美姿容善/举止读书数行/并下过目/皆忆
7.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是皆可念,我得判否?
8.阅读全文可以看出萧统是一个怎样的人?
9.上文与《陈太丘与友期行》一样,都写了聪慧的小孩,从成才的角度来看,正确的成长道路是什么?谈谈你所得到的启示。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炊饭成糜①
宾客诣陈太丘宿,太丘使元方、季方炊。客与太丘论议,二人进火,俱委而窃听,炊忘著箅②,饭落釜中。太丘问:“炊何不馏③?"元方、季方长跪曰:“大人与客语乃俱窃听,炊忘著箅,饭今成糜。”太丘曰:“尔颇有所识④不?"对曰:“仿佛志之。”二子俱说,更相易夺⑤,言无遗失。太丘曰:“如此,但糜自可,何必饭也!
(选自《世说新语》,有删改)【注释】①糜:粥。②著箅(bì:放置蒸饭用的竹制盛器。③馏:指先将米下水煮,再捞出来蒸熟。④识(zhì):记住。⑤易夺:订正补充。
10.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宾客诣陈太丘宿诣:造诣
B.俱委而窃听委:舍弃
C.太丘使元方、季方炊使:让派
D.二子长跪俱说俱:一起,都
11.下列对选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言无遗失"意思是大人说的话,一点也没有遗漏。
B.陈太丘在元方兄弟做错事时,没有指责,而是以提问所听谈话的内容的方式来考验他们,用宽容来原谅。
C.“如此,但糜自可,何必饭也”,其言外之意是只要你们勤奋好学,我们吃什么都是快乐的。
D.元方、季方因为贪玩而把蒸饭煮成了粥。
12.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宾客诣陈太丘宿,太丘使元方、季方炊。
(2)太丘曰:“如此,但糜自可,何必饭也!"
二、对比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乙】华歆、王朗①俱乘船避难、有一人欲依附、歆辄难②之。朗曰:“幸尚宽,何为不可?”后贼追至,王欲舍所携人。歆曰:“本所以疑,正为此耳,既以纳其自托③,宁可以急④相弃邪!"遂携拯⑤如初,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
【注释】①华歆:字子鱼,三国魏平原高堂人,王朗:本名严,字景兴,三国魏东海人,博学多才。从汉末至曹魏年间,数次为官,有美誉。②难:阻拦。③自托:托身。④以急:因为事态紧急,⑤携拯:携带着这个人并搭救他。
13.请参考表格中提示的方法,解释加点字。
文言词句方法推导过程字义
既以纳其自托文义扩充法(组词法)“遂携拯如初”中的“携"是“携带”的意思。(1)纳:
下车引之字形演变法(2)引:
王欲舍所携人课本勾连法与课本中“相委而去"的“委”同义。(3)舍:
遂携拯如初查阅字典法A.前进,前往;B.于是,就;C.放任,任从;D.终,竟,终于。(4)遂:(填选项)
14.下列虚词意义和用法的说明,错误的一项是()
A.“太丘舍去,去后乃至"一句中的“乃”字是副词,意思是“才"。
B.“与人期行,相委而去”一句中的“而"字表示转折关系,可解释为“但是”。
C.“友人惭,下车引之"中的“之”字与“有一人欲依附,歆辄难之"中的“之”字都是代词,解释为“他"。
D.“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一句中的“以"字是介词,意思是“按照、凭借”。
15.请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1)待君久不至,已去。
(2)本所以疑,正为此耳。
16.《世说新语》主要是记载东汉后期到晋宋间一些名士的言行与轶事。请你结合材料乙文中王朗和华歆的表现,谈谈你的看法。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甲】
陈太丘与友期行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乙】
魏文侯期猎
魏文侯①与虞人②期猎。是日,饮酒乐,天雨。文侯将出,左右曰:“今日饮酒乐,天又雨,公将焉③之④?"文侯曰吾与虞人期猎虽乐岂可⑤不一会期哉。乃往,身自罢之⑥。魏于是乎始强。
(选自《资治通鉴·魏文侯书》)
【注】①魏文侯:(?~前396年),名斯,是魏武侯的父亲,魏国百年霸业的开创者。②虞人:管理山林的小官员。③焉:何,哪里。④之:到,往。⑤岂可:怎么能。⑥身自罢之:亲自取消了这次活动。
17.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太丘舍去②元方入门不顾③天又雨
18.翻译下列句子。
①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②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19.请用“/”为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文侯曰吾与虞人期猎虽乐岂可不一会期哉。
20.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文中的“期行"是指陈太丘与他的朋友约好一起出行,交待了故事的起因。
B.乙文讲述的是魏文侯屈尊和掌管山泽的小官饮酒作乐,风雨无阻的故事。
C.甲文中的“怒”与“惭"写客人被陈元方反驳前后的神态神化,不仅使文章语言生动形象,同时也表明客人是一个知错能改的人。
D.乙文“魏于是乎始强”点明了魏文侯以君子之言,信而有征的操守令群下、百姓信服。
21.【甲】【乙】两文都揭示了什么道理?请试从【乙】文中找出相关内容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甲】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22.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1)太丘舍去()
(2)下车引之()
(3)元方入门不顾()
2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1)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乙】
晋文公攻原①,裹十日粮,遂与大夫期十日。至原十日而原不下,击金而退,罢兵而去。士有从原中出者,曰:“原三日即下矣。"群臣左右谏曰:“夫原之食竭力尽矣,君姑待之。”公曰:“吾与士期十日,不去是亡吾信也得原失信吾不为也。"遂罢兵而去。原人闻曰:“有君如彼其信也,可无归乎?”乃降公。卫②人闻曰:“有君如彼其信也,可无从乎?"乃降公。
【注释】①原:原国。②卫:卫国。
2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遂与大夫期十日(约定)B.原三日即下矣(下来)
C.夫原之食竭力尽矣(完)D.可无归乎(归顺)
25.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不去是亡吾信也得原失信吾不为也
26.如何看待晋文公“罢兵而去"的行为?请说明理由。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甲】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世说新语咏雪》)
【乙】
子路初见孔子,子曰:“汝何好乐①?"对曰:“好长剑。”孔子曰:“吾非此之问也徒谓以子之所能而加之以学问岂可及哉?"子路曰:“学岂益哉也?”……子路曰:“南山有竹不柔②自直斩而用(),达于犀革③,以此言之,何学之有?"孔子曰:“栝而羽之④镞而砺之⑤,其入之不亦深()?”子路再拜曰:“敬而受教。"
(节选自《孔子家书》,有删节)
【注释】①好(hào)乐:喜好,爱好。②柔:同“揉”,通过人力加工,把曲的变直,或直的变曲。③达于犀革:射穿用犀牛皮制作的战甲。④栝而羽之:栝(guā),箭的末端:羽,作动词用,即用羽毛装饰。⑤镞而砺之:镞(zú),箭头;砺,磨刀石,作动词用,即磨砺。
27.下列对词语和句子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文中胡儿用“撒盐"的比喻描绘了“雪骤”的场景。
B.甲文画线句子表现了谢道韫出色的文学才华。
C.乙文中孔子强调了人的天分对成才的重要性。
D.乙文“敬而受教"一句,这样翻译是正确的:“恭敬地接受您的教导”。
28.在【乙】文中括号内依次填入下列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A.之之B.之乎C.乎之D.乎乎
29.【乙】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划出。
吾非此之问也徒谓以子之所能而加之以学问岂可及哉
30.用现代汉语翻译画波浪线的句子。
以此言之,何学之有?
31.谢公是无言教育子侄,孔子是有言教育子路,都获得很好的效果。结合【甲】【乙】两文,分别谈谈谢公和孔子是如何做到教育子弟的。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甲】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选自《陈太丘与友期行》)
32.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期日中()
(2)下车引之()
(3)元方入门不顾()
3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2)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乙】
卓茂①尝②出门,有人认其马。茂问之曰:“子亡马几何时矣?”对曰:“月余日矣。"茂有马数年心知韭是解以与之而自挽车去。将去,顾而谓曰:“若非公③马,幸④至丞相府归我。”他日,马主别得亡马,乃诣⑤函相府归马。扣头谢之。
【注释】①卓茂:人名,字子康,宛(今河南南阳)人。西汉元帝时,以博学为通儒,曾任丞相府史事、侍郎、给事黄门等职。东汉光武帝时,为太傅,封褒德侯。②尝:曾经。③公:对人的尊称。④幸:希望。⑤诣:到……的地方。
34.文中加点词语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子亡马几何时矣(死亡)
B.解以与之(卸下)
C.而自挽车去(离开)
D.乃诣丞相府归马(于是)
35.用三条“/"在文中划线句子需要标点符号的地方断开。
茂有马数年心知非是解以与之而自挽车去
36.谈谈你从甲乙两则故事中分别得到了什么启示。
小鑫学习了《世说新语》两则后,补充阅读了书中的其他内容,跟同学们展开了一场古文探究活动,请你跟他一起完成下面的任务。
【甲】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乙】
谢公与人围棋,俄而谢玄淮上①信至。看书竟默然无言徐向局。客问淮上利害,答曰:“小儿辈大破贼。"意色举止,不异于常。
【注】①淮上:即淮水上,这里指战场上。
3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俄而雪骤
(2)谢玄淮上信至
(3)看书竟默然无言徐向局
(4)意色举止
38.用“/”给下面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看书竟默然无言徐向局
39.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1)撒盐空中差可拟。
(2)意色举止,不异于常
40.【甲】【乙】两则选文均出自《世说新语》,请根据内容,帮助小鑫分别推断【甲】、【乙】两文出自《言语》《方正》《雅量》中的哪一篇,并阐述理由。
【小贴士】
《世说新语·言语》:记述了魏晋时人在各种语言环境中,说的得体、巧妙的话。
《世说新语·方正》:记述了魏晋时人表现出的行为、品性的正直。
《世说新语·雅量》:记述了魏晋时代的名士表现出来的潇洒举止和处变不惊的气度。
【甲】文出自_____________,理由:
【乙】文出自_____________,理由:
参考答案:
1.于是,就约定为什么到2.适合。本文中的巨卿与元伯拥有一个两年之约。约定之日到时,一个按照约定,设酒食等候,一个准时赴约,两个人都遵守了约定,均为信守承诺之人。因此,本文适合“诚信"的主题班会。3.亲爱的同学们:元方父亲朋友的失约,是无信的体现,元方对其的回答,是他守信、刚正的表现;巨卿与元伯时隔两年准时相见是信守承诺的结果。生活中,处处需要诚信,时时需要诚信。日常准时、说到做到,诚信面对自己的学习情况等都是诚信的体现。接下来,让我们一同走进诚信,去感受诚信的重要性!
1.本题考查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1)句意:于是两个人就共同约定了见面的日期。乃:于是,就。
(2)句意:到了约定的日期,张劭才回来。期:约定。
(3)句意:你为什么这样相信他的诚意呢?何:为什么。
(4)句意:范式果然来了。至:到。
2.本题考查文本主题的把握和理解。解答时,首先,深入理解文本内容,提炼出文本的主题或核心观点。然后,将这个主题或观点与“诚信”主题班会的要求进行对比,看是否有契合点。最后,结合文本中的人物行为和故事情节,阐述为什么这篇文章适合(或不适合)“诚信"主题班会。本文讲述了范式和张劭之间的诚信故事,两个人都严格遵守了两年前的约定,展现出了极高的诚信品质。这与“诚信”主题班会的要求高度契合,因此可以判断本文非常适合作为该主题班会的讨论材料。根据以上分析作答即可。
3.本题考查开场词的撰写能力。撰写时,首先,要简洁地引用或概述所给文本和《陈太丘与友期行》中与“诚信"相关的内容,作为开场词的引入部分。接着,要将这些内容与日常生活联系起来,说明“诚信”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和体现。最后,以简洁有力的语言结束开场词,引导同学们进入主题班会的正式讨论。
示例:亲爱的同学们:诚信是人与人之间最基本的道德规范,也是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石。从元方对父亲朋友的严正指责,到巨卿和元伯的两年之约,都彰显了诚信的力量。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要像他们一样,言出必行,信守承诺。无论是学习上的承诺还是生活中的约定,都要以诚信为本。让我们一起践行诚信,共筑和谐社会!
参考译文
范式字巨卿,少年时在太学游学,与汝南的张劭成为好友。张劭字元伯。二人一起告假回乡里。范式对元伯说:“我之后二年应当回太学读书,将拜访你的父母。"于是共同约定日期。后来约定的日期将要到,元伯把这件事详细地告诉给母亲,请母亲安排饭食来等候他。母亲说:“离别了二年,千里之外定下的约定,你凭什么相信他的诚意呢?”元伯说:“巨卿是守信的人,一定不会违约的。"母亲说:“如果这样,应该为你酿酒。”到了那个日子,巨卿果然到了,登上大厅拜访喝酒,十分尽兴地告别。
4.(1)约定这下雨
(2)①今天酒喝得高兴,天又下雨,您准备到哪里去呢?
②魏国于是逐渐强大起来。
(3)饮酒乐,天又雨。文侯是一个守信用的国君。
(1)本题考查理解词语意思的能力。
①句意:魏文侯同掌管山泽的官约定去打猎。期:约定。
②句意:这天,魏文侯与百官饮酒非常的高兴。是:这。
③句意:天将要下雨了。雨:名词作动词,下雨。
(2)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翻译能力。翻译文言文句子要尽量保持原文遣词造句的特点,直译和意译相结合。重点词语有:
①乐:快乐;雨:下雨;焉:哪里;之:去。
②是:这时候;强:变强。
(3)本题考查提炼概括和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
依据“是日,饮酒乐,天雨"可知,这是魏文侯跟虞人会面喝酒时候的天气情况。据此可提炼为:“饮酒乐,天雨”即可。
依据“文侯曰:“吾与虞人期猎,虽乐,岂可不一会期哉!"乃往,身自罢之”句意可知,这表现了文侯是一个守信用的国君。
参考译文:
魏文侯同掌管山泽的官约定去打猎。这天,魏文侯与百官饮酒非常的高兴,天下起雨来。文侯要出去赴约,左右的侍臣说:“今天饮酒非常快乐,天将要下雨了,您要去哪里呢?"魏文侯说:“我与别人约好了打猎的时间,虽然现在很快乐,但是怎么能不去赴约呢!”于是文侯便前往。亲自停止了宴席。魏国从此变得强大。
5.有时给6.B7.这些我都能念下来,我能判决吗?8.天资聪慧,通晓政务,赏罚分明,宽以待人。9.示例:学习如逆水行舟,天资再聪慧,必须勤学好问,保持一颗进取心,学会礼貌待人,方可成就大事。
5.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解释词语,尤其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
①句意:有时用险韵。或:有时。
②句意:报告给武帝。于:给。
6.本题考查学生的断句能力。解答此类问题,首先要明确句意,然后结合句意分析。句意为:太子身姿容貌漂亮,举止得体,读书能一目数行,过目不忘。故断为:太子美姿容/善举止/读书数行并下/过目皆忆。故选B。
7.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翻译的要求是做到“信、达、雅”,翻译的方法是“增、删、调、换、补、移”,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
本句重点字词:是,这;皆,都;得,能。句意为:这些我都能念下来,我能判决吗?
8.本题考查学生概括人物形象的能力。从“读书数行并下,过目皆忆"可知,萧统天资聪慧;从“太子明于庶事,每所奏,谬误巧妄,皆即辨析”可知,他通晓政务。从“示其可否,徐令改正,未尝弹纠一人。平断法狱,多所全宥,天下皆称仁"可知,他赏罚分明,宽以待人。
9.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把握能力。两文都写了聪慧的小孩,所以在谈启示时应为围绕如何对待天资问题去谈。
示例: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天资再聪慧的人也要勤奋好学,时刻做一个谦虚进取之人,这样才能有所成就。
【参考译文】昭明太子萧统是武帝的长子。太子身姿容貌漂亮,举止得体,读书能一目数行,过目不忘。每当出游宴会或饯别亲友时,赋诗可达数十韵,有时用险韵,都能略思便成,而不用改换字句。十二岁时,在宫内看到司法官员准备判案,问左右说:“这穿黑衣服的是干什么的?”回答说:“是司法部门的官员。"萧统把他们的案卷要来看,说:“这些我都能念下来,我能判决吗?”当事官员看他年幼,哄他说:“可以。"这些案子都是要判徒刑以上的重罪,萧统都批为杖五十。当事官员拿着这判下的案卷,不知该怎么办,报告给武帝,武帝笑着让照此办理。太子自从行冠礼以后,武帝便让他观察处理国家事务,于是面前挤满了奏事的内外百官。太子通晓政务,每当有说错的或是花言巧语说假话,都能马上分辨剖析,指出其正误,令其慢慢改过,而未曾向武帝举报过一人。审理案件,许多人都得到宽恕赦免,天下都称颂太子仁德。
10.A11.D12.有客人到陈太丘家去并留宿,太丘让元方、季方兄弟二人做饭。太丘说:“既然这样喝粥就行了,何必(一定要)吃饭呢!”
10.此题考查的是文言词语的意义。
A.“宾客诣陈太丘宿"翻译为“有客人在陈太丘(陈寔)家留宿”,“诣"意思是“到”。故选A。
11.此题考查的是对文章的理解。
D.“因为贪玩"表述有误,应该是“俱委而窃听”——“都停下来偷听客人和父亲的谈话"。故选D。
12.此题考查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在翻译句子是首先要注意重点的实词、虚词、通假字、古今异义词和词类活用的情况,先把按照原句子的顺序翻译,然后按照现代汉语的习惯进行语序调整。(1)“宾客诣陈太丘宿,太丘使元方、季方炊”句中“诣"意思是“到”,“使"意思是“让”。(2)“太丘曰:“如此,但糜自可,何必饭也!"”“如此"意思是“既然这样”,“但"意思是“只”。两个句子语序正常,据此翻译。
译文:
有客人在陈太丘(陈寔)家留宿,太丘让元方(陈纪)、季方(陈谌)兄弟二人做饭.兄弟二人正在烧火,听见太丘和客人在谈论,都停下来偷听.做饭时忘了放萆子,米都落进锅里.太丘问:“为什么没蒸饭呢"元方、季方跪在地上说:“您和客人谈话,我们俩都在偷听,结果忘了放萆子,饭都成了粥了.”太丘说:“你们还记得我们说了什么吗"兄弟回答道:“大概还记得.”于是兄弟二人跪在地上一块儿叙说,互相补充,大人说的话一点都没有遗漏.太丘说:“既然这样,喝粥就行了,何必做饭呢"
13.纳:接纳。引:拉,牵拉。舍:舍弃。遂:B14.B15.(1)等您好久都不来,他已经走了。
(2)先前我之所以犹豫,正是这个原因。16.从文中“既以纳其自托,宁可以急相弃邪”可得知,华歆谨慎对待别人的请托,但一经接受请托,无论遇到怎样危急的情况都不相弃,表明他重信重义,危难中救人能救到底。而王朗则轻易接受他人的请托,而一旦形势紧急便“欲舍所携人"。这样的人机巧善变,有始无终,不能共患难,不值得信赖。
13.本题考查实词含义。
(1)根据“文义扩充法”,“纳"可组词“接纳、容纳”,“既以纳其自托"意思是:既然已经接纳了他来船上安身。纳:接纳。
(2)根据“字形演变”可知,“引"的古字形像一人拉弓,引申为“拉”,“下车引之"意思是(友人)下了车想去拉元方。引:拉,牵拉。
(3)联系课文解释:“相委而去”意思是“丢下别人先离开了"。委:丢下,舍弃、放弃。因为“与课本中‘相委而去’的‘委’同义”,因此,“王欲舍所携人"中的“舍”理解为“丢下、舍弃、放弃"。“王欲舍所携人”句意:王朗想丢下刚才搭船的人。
(4)根据查阅字典法:“遂"有四个意思,结合“既以纳其自托,宁可以急相弃邪”提供的语境可知,最终华歆、王朗没有舍弃刚才搭船的人。“遂"应选B.于是,就,句意是:于是就继续带着他赶路。
14.本题考查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辨析。
B.“与人期行,相委而去”意思是:和别人相约同行,却丢下别人先离开了。“而"连接“委”和“去"两个有先后关系的词语,表示“承接”关系,不是转折关系;
15.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文言文翻译的基本要求是“信、达、雅”,基本原则是“留、替、调、补、删”。翻译句子时还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省略句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重点词语有:
(1)待:等待;至:到;去:离开。
(2)本:先前;疑:犹豫;正:正是,恰好。
16.本题考查人物形象分析。评价人物形象要根据文中故事情节以及人物的言行举止具体分析,并从人物的性格和思想品质方面进行概括。
由乙文“有一人欲依附、歆辄难之。朗曰:‘幸尚宽,何为不可?’后贼追至,王欲舍所携人"可知,王朗开始是同意带人的,还劝面露难色的华歆,但是后来贼寇马上要追上来了,王朗就想丢下刚才搭船的人。由此可知,王朗做事随便轻易,在认为对自己无害时,能助人则助人,一旦事情有变,危及自身利益时,就只考虑自己了。
由“歆辄难之”“歆曰:‘本所以疑,正为此耳,既以纳其自托,宁可以急相弃邪!’"可知,华歆为人真实,在不想带上别人时,敢于表现出自己真实的想法;在危险来临时,先想到的是别人的安危而不是自己。由此可知,华歆处事谨慎,做事有始有终,信守承诺。
示例:王朗最初同意让那人搭船避难,说的是“幸尚宽,何为不可?”这表现出他的初步善意和表面上的慷慨大方。然而,当真正的危险来临之际,王朗却想舍弃那位求助者,这反应出他在危难时刻的自私和对承诺的背弃,显示出其品性中不稳定和缺乏责任感的一面。而华歆一开始对是否接纳求助者有所犹豫,他的“辄难之"可能源于对潜在风险的考虑,但一旦决定接纳,即使面临生命威胁,他也坚持到底,说:“本所以疑,正为此耳,既以纳其自托,宁可以急相弃邪!”这番话体现了华歆的深思熟虑和强烈的责任感。这故事教育我们,在面对困难和选择时,真正的品德体现在能否坚守原则,不因外界环境的变化而改变自己的道义立场,对他人负责,对自己诚实。
参考译文:
【甲】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同行,约定的时间在中午,过了中午朋友还没有到,陈太丘不再等候他而离开了,陈太丘离开后朋友才到。元方当时年龄七岁,在门外玩耍。陈太丘的朋友问元方:“你的父亲在吗?"元方回答道:“我父亲等了您很久您却还没有到,已经离开了。”友人便生气地说道:“真不是人啊!和别人相约同行,却丢下别人先离开了。"元方说:“您与我父亲约在正午,正午您没到,就是不讲信用;对着孩子骂父亲,就是没有礼貌。”朋友感到惭愧,下了车想去拉元方的手,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家门。
【乙】华歆和王朗一起乘船避难,有一个人想搭乘他们的船,华歆很为难。王朗却说:“幸好船还宽敞,有什么可为难的。"后面的贼寇马上要追上来了,王朗想丢下刚才搭船的人。华歆说:“刚才我所以犹豫,正是这个原因。既然已经接纳了他来船上安身,哪里能因为情况危急就丢下他呢?”于是就继续带着他赶路。世人也由此判定华王二人的优劣。
17.离开回头看下雨18.①和别人相约同行,却丢下别人先离开了。
②正午您没到,就是不讲信用;对着孩子骂父亲,就是没有礼貌。19.文侯曰/吾与虞人期猎/虽乐/岂可不一会期哉。20.B21.做人要讲究诚信。【乙】文中的魏文侯与管理森林的一个小官约好了去打猎。这天,魏文侯喝了酒,天又下雨,他仍然前往,亲自停止了宴席。魏国从此变得强大。可见讲究诚信的重要性。
17.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①译为:陈太丘不再等候他而离开了。去,离开;
②译为: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家门。顾,回头看;
③译为:天又下起了雨。雨,下雨。
18.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重点词有:
①期,约定;委,舍弃;去,离开。
②至,到;信,信用;礼,礼貌。
19.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
本句译为:魏文侯说:“我和虞人约定了去打猎,虽然现在很快乐,怎么可以不遵守约定去会面呢?"
“文侯曰”是一个完整的动作;“吾与虞人期猎"是魏文侯陈述约定的事情;“虽乐”表达当前的状况;“岂可不一会期哉"是魏文侯表明要遵守约定的态度。
故断为:文侯曰/吾与虞人期猎/虽乐/岂可不一会期哉。
20.本题考查文言文内容的理解。
B.根据乙文“魏文侯与虞人期猎。是日,饮酒乐,天雨。文侯将出”可知,魏文侯与虞人约定了去打猎,当天他正在饮酒作乐时,时间到了准备去赴约,并非本项中的“屈尊和掌管山泽的小官饮酒作乐"。根据“文侯曰:‘吾与虞人期猎,虽乐,岂可不一会期哉。’乃往,身自罢之”可知,魏文侯是为了遵守与虞人的打猎之约才准备出门,体现了他重信守约的品质,而非与虞人饮酒作乐。本项“乙文讲述的是魏文侯屈尊和掌管山泽的小官饮酒作乐,风雨无阻的故事"有误;
21.本题考查文言文内容的理解。
甲文中,陈太丘与朋友“期日中”,但朋友“过中不至”,违背了他们出行的约定,没有做到守信用。
乙文中,从“文侯曰:‘吾与虞人期猎,虽乐,岂可不一会期哉。’乃往,身自罢之”这些原句可以看出,魏文侯与虞人约定了打猎时间。尽管当天“饮酒乐,天雨”,但魏文侯还是决定遵守约定去赴约,最后亲自去取消活动,他言出必行,坚守承诺,体现了诚信的品质。从结果来看,“魏于是乎始强”,因为魏文侯的诚信之举,使得魏国开始走向强大。
综合甲乙两文,它们都向我们揭示了做人要讲究诚信的道理。只有做到诚实守信,才能得到他人的尊重和信任,对个人发展和国家建设都有着重要意义。
参考译文:
【甲】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同行,约定的时间在正午。过了正午朋友还没有到,陈太丘不再等候他而离开了,陈太丘离开后朋友才到。元方当时年龄七岁,在门外玩耍。朋友问元方:“你的父亲在吗?"(元方)回答道:“等了您很久您却还没有到,现在已经离开了。”朋友便生气地说道:“真不是君子啊!和别人相约同行,却丢下别人先离开了。"元方说:“您与我父亲约在正午。正午您没到,就是不讲信用;对着孩子骂父亲,就是没有礼貌。”朋友感到惭愧,下了车想去拉元方的手。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家门。
【乙】魏文侯和管理山林的小官员约定好去打猎。到了这一天,(魏文侯和大臣们)喝酒喝得很开心,天下起了雨。魏文侯将要出去,身边的大臣说:“今天喝酒这么快乐,天又下着雨,您要到哪里去呢?"魏文侯说:“我和管理山林的小官员约定好了去打猎,虽然现在很快乐,怎么能不去赴约呢?”于是(魏文侯)前往,亲自取消了这次活动。魏国从此开始变得强大。
22.离开拉,牵拉回头看23.(1)与别人相约同行,(却)丢下我走了。(2)过了正午时分还没到,就是不讲信用;对着儿子骂他的父亲,就是没有礼貌。24.B25.不去/是亡吾信也/得原失信/吾不为也26.示例一:赞成晋文公的行为,晋文公的可贵之处在于讲信用(恪守诚信)。因为讲信用才能不战而胜,“攻原"得卫。
示例二:反对晋文公的行为,晋文公错在墨守成规(一成不变、不能随机而变)。因为“原三日即下矣”(或:“夫原之食竭力尽矣"),如果他一鼓作气,就能攻下原国。
示例三:我们要辩证地看待晋文公的行为,晋文公这样做有利有弊。利在讲信用,“攻原”得卫;弊在墨守成规,功亏一篑。(或者:利在讲信用,得人心;弊在墨守成规,错失时机,得到原国,实属侥幸)
22.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1)句意:陈太丘不再等候他而离开了。去,离开。
(2)句意:下车来拉元方。引,牵,拉。
(3)句意:元方头也不回地进门去了。顾,回头看。
23.本题考查译句。重点词语:
(1)期行,相约同行。委,舍弃。去,离开。
(2)至,到。则是,就是。
24.本题考查字义。
B.句意:原国三日就可攻克。下,故克;
25.本题考查断句。
句意:若不回去,是失去我的信用啊!为了得到原国而失去信用,我办不到。分析语意可知,“不去是亡吾信也"的主语是“不去”。“吾不为也"的具体内容是“得原失信”。
故断句为:不去/是亡吾信也/得原失信/吾不为也。
26.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开放类试题,言之成理即可。
可以赞同晋文公的行为。根据“不去是亡吾信也得原失信吾不为也"可知,他选择撤军的原因是不能失去诚信。正是因为他讲求诚信,所以原与卫都主动归附。
也可以不赞同他的行为。根据“原三日即下矣”“夫原之食竭力尽矣,君姑待之"可知,如果攻打原,三日就可攻克。而且原国已经没有粮食和力气了,只需等待原国主动投降即可。如果他能一鼓作气,就能打下原国。他主动撤军的行为是迂腐,是墨守成规,不知变通。
也可从以上两个方面来辩证看待晋文公的行为。利在讲信用,得人心,不战而胜。弊在墨守成规,错失时机,不知变通。
参考译文
【甲】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同行,约定的时间在正午,过了正午朋友还没有到,陈太丘不再等候他而离开了,陈太丘离开后朋友才到。元方当时年龄七岁,在门外玩耍。陈太丘的朋友问元方:“你的父亲在吗?”元方回答道:“我父亲等了您很久您却还没有到,已经离开了。"友人便生气地说道:“真不是君子啊!和别人相约同行,却丢下别人先离开了。”元方说:“您与我父亲约在正午,正午您没到,就是不讲信用;对着孩子骂父亲,就是没有礼貌。"朋友感到惭愧,下了车想去拉元方的手,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家门。
【乙】晋文公攻打原国,只携带着可供十天食用的粮食,于是和士大夫黄越约定十天做期限,要攻下原国。可是到原国十天了,却没有攻下原国,晋文公便下令敲锣退军,准备收兵回晋国。这时,有战士从原国回来报告说:“再有三天就可以攻下原国了。”晋文公身边的群臣也劝谏说:“原国的粮食已经吃完了,兵力也用尽了,请国君再等待一些时日吧!"文公说:“我跟大夫们约定十天的期限,若不回去,是失去我的信用啊!为了得到原国而失去信用,我办不到。”于是下令撤兵回晋国去了。原国的百姓听说这件事,都说:“有君王像文公这样讲信义的,怎可不归附他呢?"于是原国的百姓纷纷归顺了晋国。卫国的人也听到这个消息,便说:“有君主像文公这样讲信义的,怎可不跟随他呢?”于是向文公投降。
27.C28.B29.吾非此之问也/徒谓以子之所能/而加之以学问/岂可及哉30.据此说来,何必要学习呢?31.示例:谢公通过下雪天应景发问,来考考他的子侄们的文学才情,从而营造一种轻松、和谐、文雅的家庭氛围来无声地教育后辈;孔子循着子路的比喻,也用比喻教育他努力学习,结果子路心悦诚服。
27.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和辨析。
C.有误,由“学岂有益哉?南山有竹不揉自直斩而用之达于犀革。以此言之,何学之有"栝而羽之,镞而砺之,其入之不亦深乎”可知,孔子以箭头与未经加工的竹子比较作喻来说理,深入浅出地说明了天赋固然重要,但后天的学习和努力同样重要的道理;
28.本题考查文言虚词。
第一个空:描述竹子被“斩"后用于何处,确实需要一个代词来指代“竹子”。在古文中,“之"常被用作代词,所以第一个空填“之”是合适的。
第二个空:描述箭射入物体时的深度,这里实际上是一个反问句,用于强调箭经过加工后会射得更深。在古文中,“乎"常用于句末表示疑问或反问的语气,因此第二个空填“乎”是恰当的。
故选B。
29.本题考查划分文言句子朗读节奏的能力。解答时,应了解文言的句读知识,学会有感情的朗读文言文,培养语感并能根据句子中词语的意思含义来划分句子节奏。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
本句句意:我不是问这方面。只是以你的天赋,再加上学习,谁能比得上呢?
“吾非此之问也"表示“我不是问这个”,是一个完整的句子;“徒谓以子之所能"意为“只是说凭借你的才能”,“而加之以学问"意为“再加上学问”,“岂可及哉"意为“怎么能赶得上呢”,这三部分都是围绕“才能"和“学问”的关系进行阐述,但各有侧重点,因此需要分别断句。
正确划分为:吾非此之问也/徒谓以子之所能/而加之以学问/岂可及哉。
30.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解答时,注意重点词语的含义及句式理解,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达到词达意顺即可。
重点词语:以此:据此。言:说。何:何必。
31.本题考查内容理解。结合甲文中“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的内容可知,短文言简意赅地勾勒了疾风骤雪、纷纷扬扬的下雪天,谢家子女即景赋诗咏雪的情景,展示了古代家庭文化生活轻松和谐的画面。谢公通过下雪天应景发问,来考考他的子侄们的文学才情,从而营造一种轻松、和谐、文雅的家庭氛围来无声地教育后辈;结合乙文中“学岂有益哉?南山有竹不揉自直斩而用之达于犀革。以此言之,何学之有”“栝而羽之,镞而砺之,其入之不亦深乎"可知,孔子以箭头与未经加工的竹子比较作喻来说理,深入浅出地说明了天赋固然重要,但后天的学习和努力同样重要的道理。
参考译文:
【甲】
谢安在寒冷的雪天举行家庭聚会,给子侄辈们讲解文章的义理。不久,雪下得大了,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白雪像什么呢?”他哥哥的长子谢朗说:“在空中撒盐差不多可以相比。"另一个哥哥的女儿说:“不如比作柳絮乘风飞舞。”太傅大笑起来。她就是谢无奕的女儿谢道韫,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乙】
孔子路拜见孔子,孔子问道:“你有什么喜好?"子路回答说:“我喜欢长剑。”孔子说:“我不是问这方面。只是以你的天赋,再加上学习,谁能比得上呢?"子路说:“学习难道有好处吗?”……子路说:“南山有一种竹子,不须揉烤加工就很笔直,砍下来用它(做箭),能穿透牛皮(做的铠甲)。从这个道理来说,有什么可以学习呢?"孔子说:“如果劈开它在一端束上羽毛,并给它加上金属的箭头磨得更加锋利,它射得不就更加深了吗?”子路拜了两拜说:“恭敬地接受您的教导。"
32.约定拉、牵回头看33.①不是人啊!和别人约好一起走,却丢下我走了。
②中午您没来,就是不守信用。对着人家的儿子骂他的父亲,就是没有礼貌的行为。34.A35.茂有马数年/心知非是/解以与之/而自挽车而去。36.【甲】做人要诚实守信,要有礼貌。【乙】为人要如卓茂一样宽容大度,如马主一样诚信。
32.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
①句意:约定的时间在中午。期:约定。
②句意:下了车想去拉元方的手。引:拉。
③句意: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家门。顾:回头看。
33.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
①重点词语:期行,约定同行;委,舍弃;去,离开。
②重点词语:日中,中午;至,到;对,面对。
34.本题考查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乙肝免疫球蛋白营销渠道拓展-洞察分析
- 雨水径流模拟与预测-洞察分析
- 遥感数据标准化与共享-洞察分析
- 衰老相关药物靶点-洞察分析
- 2023年-2024年企业主要负责人安全培训考试题及参考答案【完整版】
- 2023-2024年项目安全培训考试题(综合卷)
- 弦论统一模型-洞察分析
- 消费升级对营地服务的影响-洞察分析
- 淘宝店铺产品创新趋势-洞察分析
- 铁路路基边坡防护工程施工方案及安全保证措施
- 公务车辆定点加油服务投标文件(技术方案)
- 《中国制造业的崛起》课件
- 中小学学校安全管理制度汇编
- DB21∕T 3240-2020 芹菜农药安全使用生产技术规程
- 2024年全国《考评员》专业技能鉴定考试题库与答案
- 广州沪教牛津版七年级英语上册期中试卷(含答案)
- 2025版国家开放大学法律事务专科《民法学(1)》期末考试总题库
- (正式版)HGT 20656-2024 化工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详细设计内容和深度规定
- 护士年终总结个人个人
- 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工程伦理分析
- 材料表面与界面考试必备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