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城区惠州中学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1页
惠城区惠州中学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2页
惠城区惠州中学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3页
惠城区惠州中学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4页
惠城区惠州中学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惠城区惠州中学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惠州中学2023级高二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科试卷答案

1.A【解析】依据材料一第二段“孔子所说的‘文’,指的是外观形式的文采。孔子所说的‘质’,有人认为指内在实质,即内容;有人认为仍然是指形式表现的质朴无文;也有人认为这两者其实是相通的,表现形式的质朴无文,是由内容的质朴所决定的"可知,人们只对“质”有不同的理解。

2.C【解析】A选项,依据材料一第二段“先秦诸子百家中也有把‘文’与‘质’的对立加以绝对化的说法,如道家、墨家和法家的理论实质有所不同,但都表现为重质轻文"可知,不是所有先秦诸子百家都重“质”轻“文”,把“文”与“质"的对立加以绝对化。B选项,“六朝的文艺创作及理论批评因刘勰看重‘文质’的辩证统一关系而得到了健康发展”错,刘勰重视“文质"辩证统一关系是六朝的文艺创作及理论批评得到健康发展的原因之一,不是唯一原因。D选项,依据材料二第二段“‘动作有文’,即以外在的符合礼之义的施舍……言语为内涵”和“礼既为外在的‘文’,故人既有仁义道德,又在施舍……言语诸方面合于礼仪,

便是‘文质彬彬’"可知,二者观点相同。

3.B【解析】A选项是对诗歌创作手法的表述。B选项是对诗歌内容与形式的特点和关系的表述。C选项是对诗歌意趣特点的表述。D选项是强调内容的重要作用,属于重质轻文的观点。

4.①文章整体是总分总结构。开头引用《论语》,提出文章的内容与形式的关系问题的探讨。主体部分采用并列式结构,按时间顺序分析不同历史时期“文”“质"关系的演变及特点。最后总结全文,强调中国古代“文质论”在今天仍具有重要意义。②文章主要运用举例论证和引用论证的方法证明观点。

(每点2分,意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可以酌情给分)

5.①文学创作要重质(内容):文学创作要以人民为中心,洞悉生活本质,要言之有物,表达真实的情感体验。

②文学创作要重文(形式):文学创作要追求文学性和艺术审美价值,进行艺术形式创新,多采用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

③文学创作要文质兼备(内容和形式对立统一):要看到内容的决定性作用,也要看到形式对内容的积极意义。要用内容引领形式,要用形式丰富内容表现,把艺术创造力和人民需求结合起来。

(每点2分,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酌情给分)

6.C【解析】“主要是为了增强故事的戏剧性和冲突性,使父亲的遭遇显得更加曲折离奇"分析错误,文中设置父亲被打的情节,主要的不是为了增强故事的戏剧性和冲突性,而是推动情节发展,促使父亲下定决心改变草原现状。

7.A【解析】“桑杰坚决不肯接受,是出于其重情重义”理解片面。桑杰坚决不肯接受股份,可能有重情重义的因素,但也包含他自己所说的“我自己不信任自己"的因素。

8.①都表现出听者对于父亲决定的意外和敬佩;(2分)②都侧面衬托出父亲的担当和勇气。(2分)

9.①拼命硬干的人:父亲即使挨打也不退缩,主动承担责任并顶着压力解决问题,体现了他勇往直前的精神。

②为民请命的人:父亲通过创办学校、医院和沁多贸易等行动,以及主动担负更大责任来解决牧区面临的实际问题,体现了他为民众谋福利的精神。③舍身求法的人:父亲愿意承受个人的身体伤害,放弃个人利益,甚至甘愿当替罪羊,以解决草原沙化的问题,显示了他为理想而奋斗的牺牲精神。(每点2分)

10.CFI【解析】原文标点为:是以战胜而争不形,敌服而怨不构,若然者悔吝不存于声色,夫何显争之有哉!)

11.C【解析】A项,都是介词,解释为“把”。B项,前者是“蹈行,践履"的意思,后者是“凭借”的意思。C项,前者是“谦让"的意思,后者是“推辞,拒绝”的意思。D项,前者是“几个"的意思,后者是“屡次”的意思。

12.D【解析】“说明了君子懂得自我贬损能够获得益处的道理"错,孟之反与管叔没有自我贬损,不能说明君子的自我贬损会获得益处。

13.(1)不自我显露,因此能显明;不自以为是,因此能彰显;不自我夸耀,因此能有功;不自我夸耀,因此能得到敬重/因此能得到长久。(“自见”“自伐"长”各1分,句意1分)

(2)(如果他)确实没有背弃道德,那么就没有可以诋毁的道理。如果确实背弃了道德,又何必与他争论呢!(“险德"信”“讼"各1分,句意1分)

14.①不与人争,天下才没有与自己相争的人。②不与人争会使对手屈服而不构成怨恨。③与人相争的道路

凶险,会受到伤害。④不与人争反能收到争的效果。(每点2分,三点满分,其他答案言之有理可以酌情给分)

参考译文:材料一:

弯曲才能保全,委屈才能伸直,低洼才能盈满,破旧才能更新,少取才能多得,贪多反而惑乱。因此圣人坚守大道为天下的楷模。不自我显露,因此能显明;不自以为是,因此能彰显;不自我夸耀,因此能有功;不自我夸耀,因此能得到敬重。只有不与人争,所以天下才没有谁能与他争。古代所说的“弯曲才能保全”的话,难道是空话吗?确实能够让他保全。

材料二:

因此君子追求胜利,把推辞和谦让作为锋利的武器,把自我修养作为敌楼与大盾,安静时则关闭寂然不语的大门,行动时则遵从恭敬顺从的通行之路。所以他能取胜而不(与人)形成竞争,使对手屈服而不构成怨恨。如果是这样,悔恨就不会在声音和脸上显现出来,又怎么会发生公开的竞争呢!那些公开与人竞争的人,一定是自以为是贤人,而别人却认为他是邪恶不正的人。(如果他)确实没有背弃道德,那么就没有可

以诋毁的道理。如果确实背弃了道德,又何必与他争论呢!与阴险的人争论,就好像把犀牛关进笼中和迫近被逼到绝路上的老虎一样,这怎么可以呢?如果这样他们就会发怒而害人,这是必然的。《周易》说:“阴险而违背常规的人争论,必然引起众人和他争论。"《老子》说:“只有不与人争,所以天下才没有谁能与他争。”所以君子认为竞争之路不可行啊。

因此要超越世俗登至高处,独自行走在三等之上。什么是三等?没有大功却自我夸耀,是一等;有功却自我夸耀,是二等;立有大功却不自夸,是三等。愚钝却争强好胜,是一等;贤能又能推崇别人,是二等;贤能又能谦让别人,是三等。对自己宽松对别人严格,是一等;对自己和别人都严格,是二等;对自己严格对别人宽松,是三等。所有的这几等,都是争和让道理的具体表现,从而使事物结果发生变化。经过三等变化之后而掌握了这个道理,所以没有人能够赶得上。只有知道道理通晓变化的人,才能够处在上等的位置。所以孟之反因为不自夸受到孔子的称赞,管叔因为推辞赏赐受到重重的嘉奖。怎么能说这些是用不正当的手段获取的呢?这是纯正的道德在内部自然而发又与争让变化的道理吻合啊。君子知道自我贬损是有益的,所以能做一件事而收到两种好的结果,小人不知道自满会招致损失,所以一个人自我夸耀会失去双倍的东西。由此而论,不自夸却受到夸赞;不争名夺利却收到争的效果;谦让对手却能够战胜他;处在众人之下,最终却在众人之上。君子如果能够看到与人竞争的道路之凶险,独自踏上玄妙的道路,就会光辉四射而获得日新月异的进步,得到的贤德之名能够与古人媲美。

15.D【解析】“聚在新亭"错误。原文是用典,不是词人和友人聚在新亭。

16.①借景抒情(以乐景衬哀情);“杨花”、“乳燕"、“一番春意"写出大好春光;“万点淮峰孤角外,惊下斜阳似绮"写倚楼北望所见,美丽而孤寂。乐景衬托哀情,更添作者的愁绪。

②直抒胸臆:“谁护山河万里”直接抒发对国家山河的忧虑和担忧;“老矣"句表达了报国无门的苦闷;“问人在,玉关归未”,暗含对边疆战士的关切和对国家安危的忧虑。

③用典:“新亭泪",借晋室南渡士大夫的典故,表达情感。如今佳期迢递.唯有空洒一掬新亭清泪,词人之泪已变成家国即将沦丧时无可奈何的感慨,蕴含对世风不振,朝廷偏安一隅的批评。

④对比:“绿芜冷叶瓜州市”,下片转写瓜州市的冷清景象,与上片的热闹形成鲜明对比;多景楼重修落成时的热闹非凡,与词人"阑于独倚"的孤寂愁闷形成对比,蕴含着词人对国家命运的担忧,表达了深深的忧国忧民之情。

(评分参考:每点2分,任答三点即可,共6分,结合其他词句言之成理即可酌情给分)

17.(1)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2)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3)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18.C。【解析】文中谈论对象是“腰封”,括号中要填写的句子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腰封"首先是图书的一种装帧设计艺术,然后才是“配合行销或书籍推荐”的一种“营销推广工具"。从连贯的角度看,可先排除A、B两项。另外,此句应使用表并列复句关系关联词“既……也”,而“虽……却"用于转折复句,可排

除A、D。故选C。

19.原句:一个腰封好不好,应该给读者关于图书的更多信息内容。

画线句子有两处语病:①不合逻辑,两面对一面:下文没有与“好不好”相应的内容,改为“一个好的腰封";②语序不当,“关于图书的更多信息内容”改为“更多关于图书内容的信息"。修改:一个好的腰封,应该给读者提供更多关于图书内容的信息。或者:一个腰封好不好,应该看它是否给读者提供更多关于图书内容的信息。(1点1分,2点3分)

20.《乡土中国》:①一把打开中国乡土社会大门的钥匙:清晰的逻辑论证、精当的概念、深邃的思想,让我们深思从哪里来,到哪里去。②一把打开中国基层社会大门的钥匙:本书从乡村社区、文化传递、家族制度、道德观念、权力结构等方面解剖了中国乡土社会的结构。(也可以罗列乡土社会核心章节的内容3-5个,如社会格局、礼治制度、权力结构等)

《红楼梦》:①走进《红楼梦》,这里有凄美的爱情,有家族的兴衰,有生活的日常,有文化的传承,更有人生的彻悟!②一生必读的世界名著,用最碎屑平淡的日常描写呈现爱情悲剧和大家族衰亡的离奇故事。③一座展现中国传统社会世态风情的大观园:走进这个世界,你将看到大家族的兴衰,听到少年们的悲喜,领悟人生的哲理。

(任选一部作品,结合作品内容、主旨、影响力、作者、写法等方面进行撰写,共4分)

21.走马观花大打折扣(每空1分,共2分。若有其他答案,合理亦可酌情给分)

22.需要依据文本“研学旅行存在问题”提出针对性的建议,每点2分,6分。

①课程目标:明确目标,着眼于提升学生能力素养,贴合高二学生的身心特征,设计开发适合高二学生的研学活动。

②课程内容:开发主题鲜明的特色课程,内容丰富且具有吸引力,与高二学段紧密衔接、让学生深入体验与实践。

③教学方式:整体设计统筹课程,避免单一讲授打破学科界限,形成综合实践课程,以合作探究的方式,将课内外知识有效衔接。

23.作文

审题:

【析材料】

这是一道引语式的思辨材料作文题。

解释“知不可为而为之"(出自《论语·宪问》):指的是明知做不到却还要去做。

历史上,孔子一生既有“相夹谷”“堕三都"的丰功伟绩,又有周游列国,厄于陈、蔡的艰难时刻。孔子一方面切身体会到时代“道之不行,已知之矣”,另一方面又“知其不可而为之"。他在“礼崩乐坏”的春秋乱世,为恢复以礼乐和德治为核心的社会秩序而四处奔走,至今他“知其不可而为之"的精神仍然激励和鼓舞着我们。

本质:展现出儒家积极进取、用于拼搏的精神。【写作提示】

孔子说的“道之不行,已知之矣”,表明他确实“知其不可",但他依然“为之”,这体现的是孔子为实现仁政思想而不知疲倦、终生奋斗的精神。如果把这个作为写作的出发点,就应该对孔子进行赞美,以弘扬其奋斗精神为主旨。不过,“知其不可"就是明明知道这样做没有什么结果,那么,为了不浪费时间和精力,明智一些,停下无用的脚步,确实也是一种较好的选择。如果把这个作为写作的出发点,就应该对“知其不可而为之”进行批评,指出其不良后果。当然,如果对“知其不可"的“其”进行分类,指出有些事知其不可也要做,有些事知其不可则不做,同样也是可以的。注意题干中的“当今"我们”,写作时需结合实际来谈。

【参考立意】

①只要所做正确,即使明知不可,也当努力为之;

②既然不能实现,就不必浪费时间,而要及时止损;

③现在“知其不可而为之",将来其却未必不可;

④有些事应“知其不可而为之”,有些事则应“知其不可而不为"。

【精彩标题】

以量力而行辨别为与不为知其不可,另寻他路

遇不可,成其可

知难而上,奋发有为

知其不可而为之,勇做时代弄潮儿知其不可,迎难而上

在不为中蓄力,在为之中发力

知其不可而为之,方能纠错而进之知其不可而为之,发现错误要改之知其不可而为之,勇做时代弄潮儿知其不可,理性为之

虽知其不可,也踊跃尝试知其不可而不为

知其不可而为之,知其不可而不为知其不可为应量力而行之

知其不可而为之,坚持到底才成之【优秀范文】

为难为之事,立非常之功

孔子,一生致力于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周游列国,历经艰辛,被人称为“知其不可而为之”。我认为,“知其不可而为之"是一种传承精神。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有“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勇气。这种精神传承至今,成为我们民族不断向前发展的动力。在新时代,我们要继续发扬这种精神,为难为之事,立非常之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为难为之事,为中国号巨轮破浪前行提供最充足的动力、最有力的支撑。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一大批科研人员,凭借着“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登攀"克服艰难险阻,在艰苦卓绝的环境中突破技术难关。当今的海水稻喜获丰收,天眼开启,探秘苍穹,助力中国号劈波斩浪,驶向更为宽阔的彼岸。

为难为之事,铸就了中华民族顶风冒雨的钢铁脊梁。从王成高喊“向我开炮”,“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精神激励无数中华儿女不惜流血牺牲,忘我奋斗奉献。在国家急需石油的年代,大庆工人王进喜用奉献和执着站立成铁人;在和平年代之中的危难关头,消防战士们给我们最美的逆行背影……

诚然,“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有时不失为一个很好的选择。若非北平守将傅作义投降义举,又怎能保护老北京城如此多的文化遗产,救百姓于水深火热之中?但在正确的方向面前,有再多艰难也当要“为之"。在人人都认为改革开放有违社会主义的时候,党中央克服重重阻力,做出了改革开放的决定,于是,海南弄潮,浦东逐浪,雄安扬波,史诗般的进步让人叹为观止;嫦娥奔月,蛟龙下海,墨子升空,新时代的发展当惊世界殊。

作为当代青年的我们,更应该有“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精神,勇为难为之事,创立非常之功,在与祖国、时代共奋进中成就自己的精彩人生。惠州中学2023级高二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科试卷

答题时间: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

“文"质”作为对举的观念范畴,源自《论语·雍也》:“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孔子本是就其理想人格“君子”发论,后世论者一般认为早在先秦时期,孔子便已注意到了文章的内容与形式的关系问题。

孔子所说的“文”,指的是外观形式的文采。孔子所说的“质”,有人认为指内在实质,即内容;有人认为仍然是指形式表现的质朴无文;也有人认为这两者其实是相通的,表现形式的质朴无文,是由内容的质朴所决定的。“彬彬”,或谓“文质相半之貌”,或谓“文质备也”,或谓“美盛”之义,文质彬彬,即文质并茂。尽管后人释有歧义,但孔子提倡“文质彬彬”,就是强调文质统一,则无疑义。文与质的关系,既有统一的一面,也有矛盾的一面。就统一性而论,必有其质,方有其文,所谓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就矛盾性而言,文可以反作用于质,而对质产生积极或消极的影响。这就构成了传统文论中的文质统一论。先秦诸子百家中也有把“文”与“质"的对立加以绝对化的说法,如道家、墨家和法家的理论实质有所不同,但都表现为重质轻文,甚至持“文灭质”之论。“文"被看作人为外加的甚至是扭曲本然的虚假饰物,他们要求去文就质。这一极端化的“文质”说,影响远不及儒家传统文论的“文质"统一说。汉代的扬雄继承和发扬了孔子文质兼备的思想,他在《法言》中说,“实无华则野,华无实则贾,华实副则礼”,认为只有“华"实”相副,才能体现君子风范,文质彬彬合乎礼义。

魏晋南北朝时期开始出现重文轻质的倾向,特别是六朝的文学创作,竞一韵之奇,争一字之巧。六朝人把“文质"概念引入文学领域,文与质基本上是指文学作品的内容与形式,且强调它们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刘勰还把“文质”的辩证统一关系看作是推动文学创作发展的内在基本因素,因而从理论上努力概括“质文化变"的历史潮流和审美规律,以期文艺创作及其理论批评的健康发展。魏晋南北朝的文质观念突出了“文”的文学性和审美价值,使中国古代文学自觉的时代终于到来。唐人魏征在《隋书·文学论传》中指出文质二者的特点以及在文学中的不同表现:“理深者便于时用,文华者宜于咏歌"气质则理胜其词,清绮则文过其意,……若能各去所短,合其两长,则文质彬彬,尽善尽美矣。”他所称“文质”,总括了南北二地文学风格和风尚爱好的不同,强调取长补短,以达“文质彬彬”的完美境界。这是传统文论中“文质"内涵的扩展。

宋明道学家多重质轻文,主张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未必有德,道胜而文不难自至。

清代的“文质”观念,多在前人的基础上沿袭和发展。王夫之《古诗评选》卷五云:“文以质立,质资文宣。"质”是本,是体;“文"是象,是用。“质近内而文近外,质可生文而文不能生质”。但是“文"也不是“质”的简单形式,更不是可有可无的,“质资文宣”,就是“质”待“文"现的意思。这是对前人文质观念的沿袭。由于“文”与“质"作为文艺创作的两大要素的复杂性和多变性,“文质”有时又可指风格和风尚,其中包括时代风尚、地方风尚、文体特征和个人风格等,这则是对前人文质观念的丰富和发展。清代古文复兴,古文家大都突出质的重要。如桐城派主将方苞在《杨千木文稿序》中指出:“文者,生于心而称其质之大小厚薄以出者也。"章学诚在《文史通义·言公》

中甚至认为:“文可以明道,亦可以叛道,非关文之工与不工也。”

总之,中国古代“文质"理论的深化及其所体现的中国古代文学历史发展的艺术辩证法,在今天仍然具有重大的文学理论意义。

(摘编自陶东风《文质论》)

材料二:

孔子说“文胜质”之为“史”,实由史典礼“陈其数”而“失其义"而来。春秋时史以礼官身份主持礼,大都按原有礼的仪式进行,要在仪式上陈礼数,但因礼仪已不再表现原有的“义”,有其仪而无其义,于是有了社会对史官言而不诚、行而无实的印象,如《礼记·郊特牲》说:“失其义,陈其数,祝史之事也。"尽管这责任不都在史官,但他们的身份为“史”,人们也就将他们这种“陈其数"而“失其义”的行为谓之为“史"了。

春秋时将作为社会规范的伦理道德与礼仪赋予了人格本质与外现的关系属性:礼之“义”即伦理道德被视为“质";礼之仪、即礼义的行为表现在文饰意义层面被视作“文”。《左传》襄公三十一年曰:“君子在位可畏,施舍可爱,进退可度,周旋可则,容止可观,作事可法,德行可象,声气可乐,动作有文,言语有章,以临其下,谓之有威仪也。"动作有文”,即以外在的符合礼之义的施舍、进退、周旋、容止、作事、德行、声气、言语为内涵。《韩非子·解老》亦谓:“事有礼而礼有文;礼者,义之文也。"礼既为外在的“文”,故人既有仁义道德,又在施舍、进退、周旋、容止、作事、德行、声气、言语诸方面合于礼仪,便是“文质彬彬";如果心有仁义道德,行为不合礼仪规范,便是“质胜文”;如果心无仁义道德,仅行为符合礼仪规范,便被认为“文胜质"。“文胜质”和史家为礼“陈其数"而“失其义”一样,都是行而无实,故也被视之如“史"。

(摘编自赵辉《文胜质则史》)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孔子提出的“文质彬彬”强调文质统一,但人们对他所说的“文"和“质”有不同的理解。

B.汉代扬雄继承和发扬了孔子文质兼备的思想,用“华"喻“文”,“实"喻“质”,强调“华"实”相副。

C.六朝的文学创作突出“文"的文学性和审美价值,宋明道学家则认为有了“质”,“文"自易至。

D.清代王夫之与方苞、章学诚等清代古文家的“文质”观多是对前人观点的继承和发展。

2.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以道家、墨家和法家为代表的先秦诸子百家都重“质"轻“文”,把“文"与“质”的对立加以绝对化。

B.六朝的文艺创作及理论批评因刘勰看重“文质"的辩证统一关系而得到了健康发展。

C.“文胜质则史”的“史"源自春秋时的史官,这与他们主持的礼有“仪”而无“义"有很大关系。

D.《左传》中的“动作有文”表明君子的行为要符合“礼”,与《韩非子》强调的“文质彬彬”不同。

3.下列诗论文句中,最能体现“文质彬彬"的一项是()(3分)

A.文已尽而意有馀,兴也;因物喻志,比也;直书其事,寓言写物,赋也。(钟嵘《诗品序》)

B.诗者:根情,苗言,华声,实义。(白居易《与元九书》)

C.意在笔先者,定则也;趣在法外者,化机也。(郑板桥《题画》画竹题记)

D.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王国维《人间词话》)

4.请简要分析材料一的论证特点。(4分)

5.刘勰《文心雕龙》有言:“夫立文之道,惟字与义。”作家柳青说:“每一个时代的文学,都有新的写法。"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推出更多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优秀作品”。结合材料,联系现实,谈一谈在文学创作中应如何体现形式和内容的辩证关系。(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雪山大地(节选)[注]

杨志军

父亲来到县上桑杰的家,桑杰和卓玛一如既往地热情着体贴着。

第二天一早他要出门,桑杰说:“强巴啦,小心点,最好别出去。"父亲问:“怎么啦?”“万一碰上不讲理的牧人,跟你动手呢?"父亲叹口气说:“动手就动手,牧人都是讲理的。”桑杰说:“我们一起走。"

三个人来到顿珠商店。桑杰和卓玛忙起来,父亲待着无聊,就去尼玛村康的工地看了看,然后朝桑杰家走去,远远看到立着“扎西平措”牌子的地方有几个牧人,也没在意,继续往前走,便被那几个牧人拦住了。有人说:“就是他,我在赛马会上见过。"转眼他被推倒在地,一阵踢打之后,

有人说:“你先是不让我们养牛养羊,后来又开着拖拉机毁坏草场,你是哪里来的魔鬼,存心不让我们活了?”

桑杰跑来了,大吼一声,然后像野牦牛那样一头顶过去。桑杰说:“你们脑子叫酸奶吃糊涂了吗?强巴啦办学校,建医院,成立‘沁多贸易’,你们有没有上学的孩子?有没有去医院看病的病人?有没有从‘沁多贸易’挣的钱、买的东西?活菩萨一样的苗医生你们不知道吗?她把麻风病人变成了真正的人,连生别离山的白唇鹿和藏羚羊都在赞叹。你们打的这个人是谁?活菩萨的丈夫。"牧人们赶紧往后退。

桑杰扶起父亲,一声高一声低地念着祈福真言,走向自家的大门,又回头说:“走着看,我明天就去阿尼琼贡告诉香萨主任,这几个人无法无天啦,连你尊敬的强巴啦都敢欺负啦。”几个牧人互相看看,悄然离去了。

父亲坐在桑杰新买的沙发上,用湿毛巾擦净脸上的血,呆呆地坐着,喃喃地说:“也好,别说打一顿,打十顿我也能接受。别打死就行,我还要做些事情。"说着,他挪到电话边,犹犹豫豫拨通了李志强的手机:“李副省长啦,你可好?我想请你来家里吃面片,有没有时间?”李志强说:“恐怕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吧?"你上次说过的话还算不算数?”“什么话?"就是让我当副场长副州长的话,我又想当啦。”李志强问:“为什么?"父亲说了种植牧草的失败,说了迅速严重起来的水土流失和沙砾裸露,强调说:“已经不是退化而是沙化,大面积的沙化已经出现啦。”“那你还当什么副场长副州长?对着南墙往上撞,你不要命了?"我想有一个悔过赎罪的机会,想救它。”李志强沉默

.....

了,过了一会儿说:“我得给上面汇报,你等消息吧。"父亲一声哽咽,呜呜呜地哭起来。突然,他

.

身子一歪倒了下去,嘴里扑哧一声吐出了一口血。

父亲被送进了沁多县医院,还好,只是断了两根肋骨,吐血是因为一颗牙齿被打掉了。马秋枫说:“你好好在医院待着,这里有护士随时可以照顾你。你是苗院长的丈夫,天使的亲人,跟别人不一样。再说这医院当初还是你跑前跑后建起来的。”

父亲出院后一个星期,不久就有了省委的决定和州人大的选举,父亲不光是牧马场的副场长和阿尼玛卿州的副州长,还是州委副书记。李志强在电话里说:“你没有逃避,迎难而上,这是好事,我们也希望有你这样的人把担子挑起来。"

父亲回到沁多县,在晋美商店召开了由他主持的最后一次“沁多贸易”高层会议。他说了自己的去向,说了他必须离开“沁多贸易"的理由,说了准备把自己的股份全部捐赠给桑杰的决定——这样的话,只要卓玛把她的股份也送给丈夫桑杰,桑杰就是持股最多的人,自然也就是新的法人代表和董事长。桑杰坚决不肯,于是就投票,大部分人都投了桑杰。桑杰皱着眉头犹豫着说:“我自己不信任自己怎么办?”父亲说:“那就立个誓吧,做不到的时候想一想就做到啦。"卓玛惧怕地说:“立什么誓?你想清楚了再说。”父亲说:“这样立誓行不行,不隐瞒,不独利,不偷懒,不背后捣鬼,不翻脸不认人,不不讲义气,不推卸责任?"桑杰说:“噢呀噢呀,我当着你们的面说一遍,再去阿尼琼贡说一遍。”父亲说:“大家都应该立誓。"于是便领着大家念诵起来。之后又研究了一些别的事,最后决定:举办一次全州范围内的赛马会,以“沁多贸易”的名义把通知发出去,奖品也由“沁多贸易"出。“但是要给沁多县政府和州政府汇报,再邀请他们莅临指导。”父亲说,“赛马会是牧人最高兴参加的,连续办上几年,‘沁多贸易’就家喻户晓啦。"

晚上老才让打来电话:“你尽快上任,我已经给办公室说啦,他们会安排好一切,办公室啦,专车啦,住所啦,家具啦。”父亲说:“住所就算啦,跟办公室在一起,我一个人,有张床就可以啦。专车我不需要,家具就更用不上啦。"我刚才说啦,你不能搞特殊,不然好像就你廉洁,别人的脸往哪放。”老才让又说:“你来了嘛,得开个会,把分工明确一下,你也表个态,后天上午怎么样?"父亲说:“书记定的,我服从。”之后又是州委办公室主任昭鸽的电话。昭鸽说:“我今天打电话还想说另外一件事,前些日子我跟才让书记下乡,跑遍了全州六个县,最大的感触就是草原不行啦,退化的趋势就像雪崩一样,要是书记让你分管草原建设和畜牧业生产,你千万不要接受,出力不讨好不说,到最后老师就是替罪羊。"父亲笑道:“谢谢你为我考虑,但我就是冲着草原退化来的,不让我分管我还不干。再说啦,我要是连当替罪羊的价值都没有,那就是废人啦。”昭鸽诧异地“哦"了一声,沉默了片刻说:“看样子老师永远是老师,我还得好好学。”

......

(有删改)

【注】为了追求经济发展,草原上出现了牲畜超载、过度养殖的现象,导致草场退化。为此,父亲实施了一系列的举措,引起了许多牧民的不满。父亲还曾买草种耕种,但由于旱灾、风灾、鸟兽之灾和假种子等综合因素,草籽都没有发芽,父亲非常自责。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父亲是一个致力于维护当地环境和改善牧民生活的人,面对草原退化的问题,他主动请求承担起更大的责任。

B.本文以后代的视角讲述父亲的故事,不仅增强了故事的真实感,还可以使读者产生一种对主人公的亲近感,易于共情。

C.文中设置父亲被打的情节,主要是为了增强故事的戏剧性和冲突性,使父亲的遭遇显得更加曲折离奇。

D.题目所说的“雪山大地"是牧民生活的环境,而且在某种层面上隐喻伟岸、坚毅的父亲与慈悲、善待生命的母亲。

7.下列对文中倒数第二段父亲相关言行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父亲把自己在“沁多贸易”的股份全部捐赠给桑杰是出于无私;桑杰坚决不肯接受,是出于其重情重义。

B.父亲巧用当地人立誓的办法推进工作、以全州人喜爱的赛马会扩大“沁多贸易"的知名度,说明父亲工作有智慧、讲方法。

C.父亲带领大家一起立誓,反映了父亲对“沁多贸易”能良好发展、每个人都能为此出力并坚守原则的希望。

D.这一段通过叙写父亲在会议中的安排反映他的领导能力,为他能够担当治理草原退化的重任做了映衬和铺垫。

8.文章中两处加点句子写到的“沉默了"具有相同的表达作用,请结合文本说说你的理解。(4分)9.鲁迅先生曾经说过:“我们自古以来,就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父亲是怎样的人?请结合父亲的行为作答。(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7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材料一:

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古之所谓“曲则全"者,岂虚言哉?诚全而归之。

(选自《老子》)

材料二:

是故君子之求胜也,以推让为利锐,以自修为棚橹;静则闭嘿泯之玄门,动则由恭顺之通路。

.

是以战胜而争不形敌服而怨不构若然者悔吝不存于声色夫何显争之有哉!彼显争者,必自以为贤人,而人以为险波者。实无险德,则无可毁之义。若信有险德,又何可与讼乎!险而与之讼,是柙兕而撄虎,其可乎?怒而害人,亦必矣。《易》曰:“险而违者,讼,讼必有众起。”《老子》曰:“夫惟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是故君子以争途之不可由也。

.

是以越俗乘高,独行于三等之上。何谓三等?大无功而自矜,一等;有功而伐之,二等;功大而不伐,三等。愚而好胜,一等;贤而尚人,二等;贤而能让,三等。缓己急人,一等;急己急人,

.

二等;急己宽人,三等。凡此数者,皆道之奇,物之变也。三变而后得之,故人未能远也。夫唯知

.

道通变者,然后能处之。是故孟之反以不伐获圣人之誉,管叔以辞赏受嘉重之赐。夫岂诡遇以求之哉?乃纯德自然之所合也。彼君子知自损之为益,故功一而美二,小人不知自益之为损,故一伐而并失。由此论之,则不伐者伐之也;不争者争之也;让敌者胜之也;下众者上之也。君子诚能睹争途之名险,独乘高于玄路,则光晖焕而日新,德声伦于古人矣。

(选自《人物志·释争》)

10.材料二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

是以战胜A而争B不形C敌服D而怨E不构F若然者悔G吝H不存于声色I夫何显J争之有哉!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以推让为利锐”与“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也"(《兼爱》)两句中的“以”用法相同。

B.“是故君子以争途之不可由也"与“为仁由己”(《论语》)两句中的“由"意思不同。

C.“贤而能让”与“是以太山不让土壤"(《谏逐客书》)两句中的“让”意思相同。

D.“凡此数者"与“范增数目项王”(《鸿门宴》)两句中的“数"意思不同。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老子认为弯曲与保全,委屈与伸直,低洼与盈满,破旧与更新,少取与多得等之间都具有辩证关系。

B.君子追求胜利时,坚持推让的原则,努力提高自身修养,安静时坚守寂然不语,行动时遵从恭敬顺从。

C.君子如果能够做到“功大而不伐”“急己宽人”,便能够超越世俗登至高处,获得意想不到的结果。

D.材料二举孟之反受圣人称赞与管叔受嘉重的例子,说明了君子懂得自我贬损能够获得益处的道理。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

(2)实无险德,则无可毁之义。若信有险德,又何可与讼乎!

14.君子不争的原因有哪些?请根据文本简要概括。(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5—16小题。

贺新郎,多景楼①落成[宋]李演

笛叫东风起,弄尊前、杨花小扇,燕毛初紫。万点淮峰②孤角外,惊下斜阳似绮。又婉娩③、一番春意。歌舞相缪愁自猛,卷长波、一洗空人世。闲热我,醉时耳。

绿芜冷叶瓜州市。最怜予、洞箫声尽,阑干独倚。落落东南墙一角,谁护山河万里!问人在、玉关归未老矣青山灯火客,抚佳期、漫洒新亭泪④。歌哽咽,事如水。

【注】①多景楼位于今江苏镇江北固山上,为天下名楼。南宋淳祐年间重建此楼,落成后知府设宴庆贺。②淮峰:淮水边的山峰,位于宋金边界。③婉娩(miǎn):天气和暖。④新亭泪:晋室南渡,士大夫每于景物佳美日游宴新亭(位于今南京),名士周颜感叹“风景不殊,正自有山河之异”,人皆相视流泪。

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句“叫"字用得很响亮,笛声唤起东风,巧妙引出春天到来的情景。B.“初紫”一词色彩运用恰当,形象地写出乳燕毛色刚刚变紫的状态。C.“老矣"二字写出了词人年老体衰的现状,情感深沉而复杂。

D.面对美景,词人和友人聚在新亭一醉方休,独倚阑干,感慨万分。

16.词人是如何抒发情感的请结合整首词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白《将进酒》中运用比兴手法以黄河的宏伟气魄和浩大声势来悲叹人生短暂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

(2)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中,“_____________,"两句借大雁和鱼儿等意象来表现游子与思妇之间不能互通音讯的痛苦。

(3)“云”具有随风飘荡、游止不定的特点,古典诗词中常用“云"这个意象来表现游子漂泊流离、

无所依附,如“_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18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腰封"也叫“书腰”,是包裹在图书封面中部的一条纸带,上面可写书籍的内容提要、作者简

介等,以配合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