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市区沙市中学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1页
沙市区沙市中学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2页
沙市区沙市中学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3页
沙市区沙市中学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4页
沙市区沙市中学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沙市区沙市中学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2024—2025学年度上学期2024级

10月月考语文试卷

考试时间:2024年10月10日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西方世界国家出于政治目的有意曲解中国形象,在国际舆论场上试图遮掩、弱化中国声音与话语。中国与西方国家处在不同文明的话语体系与文化逻辑之中,长期以来缺乏文化共识与对话基础。在跨文化传播中,随着交往范围的扩大化,由于传受双方的信息解码规范与所处语境并不相同,因此在国家交流的过程中存在自说自话的现实情况。加之中华文明对外部世界而言自带神秘光环,根据爱德华·霍尔的高低语境文化理论,具有数千年悠久历史的中华文明本就身处高语境文化范畴,信息存在于物质环境之中且内化在个人社会共识之内,而非简单附着于文字表面,“言有尽而意无穷"的典型叙事风格给外部世界理解中国文化和中国文化走向世界带来不少挑战。在国际传播实践过程中,由于传统和文化的历史惯性,我国的外宣思路带有较强的内宣风格,对“内外有别”重视不足。为了让国际社会能够理解内嵌的中国传统文化,文化输出的内容通常简化为简单的审美符号而非观念符号,并通过典型的传统中国元素不断加强“自我东方化"的刻板印象,也让国外受众形成对中国文化的单一且流于表面的印象,导致传播效果并不理想。因此,在当今国际传播体系中,要在“西强我弱”的现实格局中传播好中国声音,讲好中国故事,仍需不懈努力。

国际交流不仅仅依靠新闻媒体机构,更多的是通过全球性的社交平台寻求更广泛的公众参与。游戏作为“娱乐"竞技”的一支,代表着一种无关盈利的休闲活动,自然与具有强目的性的新闻、宣传片等形成了鲜明对比。斯蒂芬森在传播游戏理论中,对游戏给予玩家的主体性感受给予了肯定。他认为,游戏这种行为体验虽然比较浅层,面临较少发生在现实世界中的道德约束和价值选择,但强调了个体进行自我取悦的过程,这种愉悦的体验较少受到社会现实的干扰,个体通过相同的娱乐偏好以游戏为中介,形成了纯粹的游戏文化群体。

鉴于游戏的这一特质,我国走向海外的几款游戏也在一定程度上承载了弘扬中华文化的任务。《万国觉醒》将游戏设定在一个架空的战场,玩家可以通过选择不同军队进行战争,缔造文明,这种设定不仅给予各国玩家文化归属感,也给了他们了解其他国家文明的机会。《原神》以世界文明为背景,架构了七大国度的“提瓦特"大陆,为海内外玩家理解中国语境下的不同文化提供了共享的场景基础。想要理解高语境文化内容,需要观念和行为的长期积累,但同一游戏语境在短时期内为玩家提供了一定程度上的文化理解基础,减少高低文化语境产生的文化折扣,促进了不同文化背景下个体间的分享、参与和体验,有助于国际传播的双向互动。

因此,游戏这种传播模式在满足休闲放松的娱乐过程中,将文明故事“去意识形态化”,而且以玩家为中心、共享游戏文化的特征,与如今国际传播策略由“传者中心"到“受者中心”的转向不谋而合。改革开放至今,国家对外宣传策略已经从“向世界说明中国"到“讲好中国故事”,再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游戏传播这种行为弥补了单向对外传播的说明性框架的弊端。这种个体的游戏自主行为,扩大了多元主体沉浸式的场景参与,打破他国叙事下的刻板印象,与其他传播媒介实现优势互补,开拓新的话语场域,促进了国际传播的多通路发展。

在出海的过程中,游戏中的文化努力也经历了由简单的符号拿来主义,走向深度文明交流的过程。对文化符号的化用是游戏产业进行在地化的常用策略,玩家借由游戏文化场域中从现实取材的虚拟风景、节日活动,沉浸式参与各种文明,在娱乐休闲中找到自我文明归属感,而且能够体验文明差异带来的火花碰撞。例如,在日本文化语境下的中国游戏设计,取材于《源氏物语》,更能体现物哀思想下的日式美学。

对不同文化纵深度的挖掘建构,不仅使得玩家看到了中国对于他国文化的尊重,其内嵌的中国精神的叙事也客观呈现了自身文化语境下的他国文化解读,展现了中华文明和而不同的文明交流观。如在中国游戏制作中,以西欧为背景追求自由的价值观念,蕴含了道家“无为而治”的社会责任感,这些润物无声的价值解读也正是中国文化与中国故事的精神内核。用世界元素讲中国故事,不仅要坚持平等性、多样性、开放性的态度,对世界元素给予还原与尊重,同时要以包容性、对话性为基本原则,依托中华文明,表达中国态度。

国家对这种以游戏为载体进行文化出海模式的支持,也是对游戏产品助力中西方文明交流互鉴的认可。中国游戏作为世界范围内新的中国文化符号,用更具叙事深度的文化内核,在尊重世界各国本土文化的基础上,真正深入地了解一个国家的历史文化,达到由形及意的文化叙事,实现文化共情,深化不同文明间的交流互鉴。

用世界文化元素讲述中国故事与中国精神,不仅避免了用中国元素讲中国故事可能带来的视觉上的文化冲击,同时也能与国际传播的文化共情转向相互呼应。以游戏故事情节为叙事背景,以人类共通情感为价值起点,构建开放交流的意义空间,有助于引起对话沟通与情感共振,倡导和而不同、美人之美、美美与共的文明互鉴观,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建立。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可见在构建国际话语体系的进程中,诉诸共通情感、促进文化共情、运用世界元素,是深化文明交流互鉴,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的重要方向。

(林升栋、李丹瑶《用世界元素讲好中国故事》,《中国社会科学报》2023年5月5日)

材料二:

习近平:展形象,就是要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向世界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

当今世界,中国对世界的影响之深远、世界对中国的关注之高前所未有,软实力成为影响我国国际地位提升的重要因素。讲好中国故事,讲好中国式现代化的故事,围绕中国式现代化进行话语阐释和叙事传播,既是我们全社会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的重要途径,也是我们扩大中华文化影响力,促进人类文明交流互鉴的现实要求,更是我们打破西方话语霸权推动形成客观公正积极健康的全球舆论生态的必然选择。

(《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央广网》2023年2月19日)

1.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华文明本就身处高语境文化范畴,对外部世界而言自带神秘光环,以致在国家交流过程中出现自说自话的现实情况。

B.游戏代表着一种无关盈利的休闲活动,自然与目的性强的新闻、宣传片等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斯蒂芬森对此给予肯定。

C.在出海的过程中,中国游戏中的文化努力体现在对不同文化纵深度的挖掘建构,使玩家们看到中国对他国文化的尊重。

D.用世界文化元素讲述中国故事与中国精神,避免了用中国元素讲中国故事带来的视觉上的冲击,已得到了国家的支持。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材料一和材料二都提到了“讲好中国故事”是为了展现中国美好的形象,扩大中华文化影响力。

B.材料一以《原神》为例,是为了说明轻松愉悦的游戏语境能减少高低文化语境产生的文化折扣这一观点。

C.材料一主要运用了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引用等论证方法,从多方面阐述“用世界元素讲好中国故事"。

D.材料二用习近平关于“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形象”的论述有助于我们打破西方话语霸权。

3.下列选项,不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3分)()

A.浙江卫视综艺栏目《奔跑吧,兄弟》购买韩国某综艺节目版权,仿照其节目形式,在中国制作播出,成为我国综艺节目中的现象级爆款。

B.1963—2023年,我国累计向76个国家和地区派遣了医疗队员3万余人,培养了大批当地医疗护理人员,留下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

C.迪士尼买下电视剧《人世间》的海外发行权。希望通过该剧超越时代、民族、文化的“爱的伦理”的展现,获得海外观众的共情与共鸣。

D.在“一带一路"框架下,中国已经在全球19个国家开设25家鲁班工坊,在农业,新能源、卫生健康等领域启动53家联合实验室建设。

4.材料一和材料二都谈到了“讲好中国故事”,二者的侧重点有什么不同?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认识。(4分)

5.中国文化对外传输为何效果不佳?请结合材料一简要概括。(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文本一:

关连长

朱定

“第三连关连长是个优秀的战士,"团政委对我说,“也是个优秀的党员!就是文化程度低一点,这一次你去当文书,要好好学学他的榜样,放下知识分子的架子;同时在文化方面要帮他克服困难。”

第二天我就来到连部,三连刚解放杭州回来,暂时驻在公路旁的一个庙里待命。我找到一个通讯员,他把我带到最后一间房里。这房间,大概是用来堆破东西的,到处歪歪斜斜地放着一些破破烂烂的桌子凳子经台等。在这些破东西中间,硬挤出一丈多地方,地上铺了点稻草当床,把一个三只腿的破桌子用木条支起来放在前面,就当办公桌;桌上放着一只电话机,铺着一张地图。这大概就是连长办公室了。“连长在看病号,我去叫他。"通讯员说。

等了差不多一小时,才听见院子里有人声,接着通讯员就和一个三十多岁,中等身材,很瘦的人进来。我第一眼注意的是他两条浓眉毛和眼边的一长条伤疤,我知道这就是关连长,赶紧站起来。他已经抢步过来,双手紧紧地握住我的手,讲一口陕西音很重的官方话:

“朱同志,你来了!”

“王同志,"他又回头向通讯员说,“快去搞点稻草来!”说着就蹲下去解我的行李卷。

“不、不,我自己来。"我不好意思地挡住他。

“嗳嗳,不要客气,都是革命同志么!”他和气地笑着,颊上的肌肉把那条伤疤直挤到耳后去。

我们合作解开了行李卷,里面带了几本书。他翻了翻那本厚厚的《联共党史》,羡慕地向我笑笑:“以后得多多帮我认字呀!"

通讯员扛进两大捆稻草,他们两个就帮着我铺在地上,关连长拍拍那垫得厚厚的床说:

“就睡在我的旁边,朱同志,咱们今晚好好谈谈。”

那晚上我们真的谈开了。

“我入党入得迟了!"他叹息着说,“吃亏就吃在文化程度不高,道理都是人家给讲的,自己如果能捧本书本子来念,”他羡慕地望了望垫在我头底下的书,“脑筋也就不会这样糊涂,以后得好好地帮我多认字啊!"他又重复一遍。

我答应了他。

连指导员姓马,年纪很轻,一见面也像亲兄弟一样。那时候第三连一休息就搞“识字运动”,我和他计划把许多有用的字写在方块纸上,再贴在这些东西上。给关连长,我设计了一个“认字串":把几个方块字用纸条连起来,叠起来是一个总方块,拉开来就成了一个句子。第一句是“我是关连长”。他一天就把它念熟了。后来就写较长些的句子给他,他用心地念着,每天总能至少识五个字,乐得他嘴也合不拢,一天到晚就问我要串串。

晚上我们同睡在一间房里,大家无所不谈。谈到家庭,老关就把他的伤疤一直笑到耳朵后去,谨慎小心地从贴肉袋里摸出一个纸包,一层一层地剥开,最后拿出一张照片。上面是他的老婆,两手拉着两个孩子,后面歪歪斜斜地写着“爸爸收"。

“我的婆姨跟两个娃儿,”老关说,一面斜着头看着这照片,一面孔爸爸的神气说,“前年寄来的。"

他把照片上的儿子看了又看。我们就静静地躺在那里,充满了希望幸福。

不久,部队奉令向上海开拔。沿路很平静,反动派的抵抗非常薄弱,但老关却发了一次脾气。

“你们闭着眼乱闯,人家的菜畦子是一锄一锄开出来的,费了好多劲才长了这么几畦,你们可把他们一下子就踩垮了!你自己种的菜是不是这样踩呢?没有办法也得从缝里过去啊!就闭着眼乱闯?!这样不爱惜人民的劳动,还能算得人民的军队?!”他讲话的声音很高,脸涨得通红,伤疤发紫。

晚上有四个弟兄跑来向老关坦白认错。老关这时又笑得合不拢嘴,把自己的一包烟都分光了。

到了上海近郊,第二天天没亮就接着命令:向右翼移动去接替二连,开始向敌人攻击。老关这时更加沉静了,分配了各排的具体任务,自己带领第一排先走。这时离敌人的阵地很近了,天空中满是炮弹呼呼的声音。我们阵地前有一所红洋房,那是敌人的据点。

“用迫击炮先把这些机枪阵地打垮!"指导员提高喉咙来压服不断的枪声;老关却把脸绷得像石板:“不要打!”脸上的紫疤像要裂开似的,默默地把望远镜递给了马指导员。老马看着看着就破口大骂起来,骂着又把望远镜递给了我,我校正了一看,就呆了。这洋房是两层,后墙上望过去,刚看见后面一间的玻璃窗,从窗中望过去,挤满了很多孩子,有几个小的正把脸贴在玻璃窗上,把鼻子压扁了,天真地向我们这边看着。

“我们炸倒了一段墙,"三排长报告说,“敌人的机枪就在楼底下,正对那个缺口。中间又有一段刈平的草地,啥子东西也没有,进了墙也不济事,怎么办呢?”

老关向三排长说,“集中火力射击那个缺口,把敌人的火力引过来,我从后面搞他的屁股!"

过了十来分钟,机枪得得地响起来,直扫在红砖上,把那些红砖都打得一片片飞开来,我紧张地望着那些一起一伏的人影,向围墙逼近过去。

突然,对方的枪声也响起来。接着一阵爆炸声,敌人的一架机枪暗哑了。

“炸得好!”通讯员抓住望远镜高兴地大叫起来,“炸他个精光!连长炸的,连长爬在前头。"

就在这时,几声可怕的爆炸声又传过来。在墙外逼近的人影中升起了几股灰沙。

“连长!”通讯员突然惊吓地叫起来,抛掉了望远镜,捞起马枪,就疯狂地冲了出去。一阵寒冷通过了我的全身,跳起来跟了上去。这时前面的弟兄都站起来,大喊着冲了上去,第二排已爬到墙上,冲锋枪嘶叫起来。

“完了!"通讯员的声音深得像山谷里的回声。

“老关炸死了!……”我茫然地望着老关伏卧的身体,好像这一切都不是真的。

“同志们!连长光荣牺牲了!"老马停了一停来控制他的感情,“为别人,为下一代牺牲了自己……”

老马和我走上楼去,推开了中间那个房间的门,满房子挤满了小孩子,惊惶地向我们呆呆地看了一分钟,最后坐在角落里的女教师先叫起来:

“解放军!解放军来了!"

那些小孩子,一瞬间都拥过来,牵住我们的手,天真地叫着,笑着,跳着,老马无限亲热地俯身抱起了一个有着大眼睛的孩子,紧紧地偎住他那苹果似的面庞,两行眼泪流了下来。……

一九四九年十一月二十日

(有删改)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运用“歪歪斜斜”等词语,表现关连长办公环境的破旧不堪、简易清贫。

B.普通的方块纸和“认字串"表现了“我”对工作的认真投入与对承诺的重视。

C.长条伤疤是关连长鲜明的标记,它的变化彰显了人物的喜怒哀乐、爱憎情仇。

D.小说插叙了关连长看妻儿合照的情节,表达了对家人的思念,为下文做铺垫。

7.关于文中三连跟敌人交锋的描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马指导员提议用迫击炮攻打敌方阵地,而关连长细心观察到红洋房二楼有孩子的存在,这也给三连攻下敌人阵地带来了新的挑战。

B.关连长冷静地安排任务,采取声东击西的策略,用机关枪吸引火力,自己带队从后突击,顺利炸掉敌方机枪,可见连队配合默契。

C.当通讯员发现关连长可能出事了,他的一声惊叫引得几乎所有人往前冲锋,表达出弟兄们对连长的爱戴之情,使小说主题更多元。

D.交锋后,“我"与老马成功救下孩子跟老师,“叫着,笑着,跳着”传递出孩子们被救后的欣喜,但其实这快乐中也隐含着悲伤。

8.本文的关连长形象真实可亲,充满血肉,摆脱了平面化、脸谱化的倾向。请结合文本加以分析。(4分)

9.《百合花》和《关连长》讲述的都是解放军战士的故事,但读来有所不同。试从叙述视角与语言风格两个角度简析两文表达上的异同。(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孟子称“人之患在好为人师"。由魏、晋氏以下,人益不事师。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哗笑之,以为狂人。独韩愈奋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作《师说》,因抗颜而为师;世果群怪聚骂,指目牵引,而增与为言辞。愈以是得狂名,居长安,炊不暇熟,又挈挈而东,如是者数矣。

屈子赋曰:“邑犬群吠,吠所怪也。”仆往闻庸、蜀之南,恒雨少日,日出则犬吠,余以为过言。前六七年,仆来南。二年冬,幸大雪逾岭,被南越中数州,数州之犬皆苍黄吠噬狂走者累日至无雪乃已然后始信前所闻者。今韩愈既自以为蜀之日,而吾子又欲使吾为越之雪,不以病乎?非独见病,亦以病吾子。然雪与日岂有过哉?顾吠者犬耳。度今天下不吠者几人,而谁敢炫怪于群目,以召闹取怒乎?

(选自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杨时字中立,南剑将乐人。幼颖异,能属文,稍长,潜心经史。熙宁九年,中进士第。时河南程颢与弟颐讲孔、孟绝学于熙、丰之际,河、洛之士翕然师之。时调官不赴,以师礼见颢于颍昌,相得甚欢。其归也,颢目送之曰:“吾道南矣。"四年而颢死,时闻之,设位哭寝门,而以书赴告同学者。至是,又见程颐于洛,时盖年四十矣。一日见颐,颐偶瞑坐,时侍立不去,颐既觉,则门外雪深一尺矣。

(选自《宋史·列传第一百八十七》,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数州之犬/皆苍黄吠噬/狂走者累日/至无雪乃已/然后始信前所闻者/

B.数州之犬/皆苍黄吠噬狂/走者累日/至无雪乃已/然后始信前所闻者/

C.数州之犬/皆苍黄吠噬/狂走者累日至/无雪乃已/然后始信前所闻者/

D.数州之犬/皆苍黄吠噬狂/走者累日至/无雪乃已/然后始信前所闻者/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赋,古代的一种文体,它讲究文采、韵律,其特点是“铺采摛摘文,体物写志”。如苏轼的《赤壁赋》。

B.字,古代对一个人的称呼,可与名的意义一致,也可相关,甚至相反。如韩愈字退之,名与字意义相反。

C.经史,我国传统图书分类的经史子集四大部类中的前两类。经部包括诸子百家的经典,史部包括各种历史书和地理书。

D.进士,古代科举殿试及第者之称,分三等,称三甲。考中一甲者称“进士及第”,前三名为状元、榜眼、探花。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韩愈不畏时俗,敢为人师。他顶着世俗的嘲笑侮辱,招收后辈学生,写作《师说》,宣扬从师之道。

B.柳宗元痛恨流俗,心存顾虑。他对为人师者遭受谩骂而深感不满,又担心自己和韦中立被人诟骂而生病。

C.宋濂现身说法,勉励后学。他在给马生的文章中,用自己早年勤苦学习和虚心求教的经历勉励他潜心向学。

D.杨时求学心诚,尊师重道。他曾特意到颍昌向程颖学习,一天拜见程颐时,久立雪中,以免打扰他休息。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愈以是得狂名,居长安,炊不暇熟,又挈挈而东,如是者数矣。(4分)

(2)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4分)

14.柳宗元用“蜀犬吠日”“越犬吠雪"揭露了当时怎样的社会现实?(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题。

观书

【明】于谦

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

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全无一点尘。

活水源流随处满,东风花柳逐时新。

金鞍玉勒①寻芳客,未信我庐别有春。

【注】①金鞍玉勒:指富贵公子。

15.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写诗人和书本的亲密关系。“多情”“相亲"用拟人手法,体现诗人对书本的喜爱。

B.颔联用夸张手法写书的吸引力之大和读书速度之快,也表现了诗人读书难免疲惫的心情。

C.诗中把“寻芳”的贵公子与痴爱读书的“我"作对比,表明闭门读书之乐胜于四处游玩。

D.这首诗结合诗人的亲身体会,极写读书的好处和乐趣,体现了诗人高雅不俗的人生志趣。

16.请赏析诗歌颈联的妙处。(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韩愈在《师说》中从职责上将教师界定为“”,而把那些“童子之师"界定为“”。

(2)《劝学》指出:“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这与韩愈《师说》中“_____________,”的观点是相同的。

(3)韩愈在《师说》中表达写作目的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可见他对年轻好学者的扶掖之心。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9分)

五四运动前后,西方的文艺思潮已经历了由浪漫主义、现实主义到现代主义的___________。不过,这三大文艺思潮对中国新诗人的影响却不可___________。从新诗诞生的情况来看,创始者们更多的是借鉴了西方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的文学传统。郭沫若从歌德、雪莱那里___________营养,那一泻千里的气势、天狗吞月式的自我扩张,使他的诗歌具有鲜明的浪漫主义特色。()。然而浪漫主义直抒胸臆的抒情方式,有时难免导致艺术上的不精致;一些如实描绘社会弊病的诗篇,又由于写得太“实”而失去了诗味。五四运动落潮和国民大革命失败后,中国的知识分子陷于苦闷、彷徨之中,把眼光开始转向西方的现代主义,于是李金发、戴望舒等诗人借鉴西方的象征主义,诞生了我国的象征诗派。

应该指出的是,在新诗现代化的浪潮之中,诗人对西方诗歌的借鉴并没有生搬硬套,而是结合中国诗歌的固有特色,对西方诗歌既有吸收,又有舍弃。一些有重要影响的诗人,如卞之琳、徐志摩等,无不是从取法于西方开始的,但没有_____________,而是把西方的东西与本民族的特点融合起来,所以()。

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演变一视同仁汲取人云亦云B.演化相提并论汲引人云亦云

C.演化一视同仁汲引亦步亦趋D.演变相提并论汲取亦步亦趋

19.下列在文中两个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刘半农、艾青等人的诗作则大多揭示当时社会的黑暗,富于现实主义精神

他们的作品有西方诗歌的某些特征,但决非西方诗的翻版

B.揭示当时社会的黑暗、富于现实主义精神则是刘半农、艾青等人诗作的主要特点

他们的作品有西方诗歌的某些特征,但决非西方诗的翻版

C.刘半农、艾青等人的诗作则大多揭示当时社会的黑暗,富于现实主义精神

他们的作品决非西方诗的翻版,但又带有西方诗歌的某些特征

D.揭示当时社会的黑暗、富于现实主义精神则是刘半农、艾青等人诗作的主要特点

他们的作品决非西方诗的翻版,但又带有西方诗歌的某些特征

2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中国的知识分子陷于苦闷、彷徨之中,开始把眼光转向西方的现代主义,于是李金发、戴望舒等诗人借鉴西方的象征主义,诞生了我国的象征诗派

B.中国的知识分子陷于苦闷、彷徨之中,把眼光开始转向西方的现代主义,于是李金发、戴望舒等诗人借鉴西方的象征主义,创立了我国的象征诗派

C.中国的知识分子陷于苦闷、彷徨之中,把眼光开始转向西方的现代主义,于是李金发、戴望舒等诗人借鉴西方的象征主义,这就使我国的象征诗派得以诞生

D.中国的知识分子陷于苦闷、彷徨之中,开始把眼光转向西方的现代主义,于是李金发、戴望舒等诗人借鉴西方的象征主义,创立了我国的象征诗派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11分)

①不久前,中国图书馆展览会在河南郑州举办,②展示了近年来方方面面的图书馆领域建设成就与亮点。③在媒体的报道中,人们还看到一个很特别的展示区域——古籍保护技术与装备展示区。④从雕版印刷等传统技艺,到防虫书柜、整册脱酸机等现代装备,⑤展览不但介绍了最新的国际前沿新技术,而且展示了传统书籍的印刷装帧技艺,⑥将古籍保护与许多“硬核"技术装备勾结在一起,⑦吸引了许多人的眼球。⑧这是一次极具创新性的传统文化普及和科学普及。

当古籍遇上高科技,人们可以从一个特别的角度触摸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细腻的肌理。文明与技艺相生相伴,古代劳动人民发明的印刷术,让书籍的制作方式发生了改变,对知识的传播范围产生了影响,推动了世界文明的发展进程,当我们切身体验一张书页的印刷过程时,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不仅仅是可知的,更是可感的。

21.文中第一段有三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6分)

(1)()改为

(2)()改为

(3)()改为

22.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改为整句,可调整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5分)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中国自古有“学而知之”的说法,这里的“学”,通常被理解为从师学习。韩愈就说过:“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获取知识、掌握技能或懂得道理的途径日趋多元。

请结合你的心得和体验,在“________而知之"中的横线处填入一字,构成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不能以“学而知之”为题;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高一年级10月月考语文答案

1.C

【解析】A.“以致在国家交流过程中出现自说自话的现实情况"错误。根据原文“由于传受双方的信息解码规范与所处语境并不相同,因此在国家交流的过程中存在自说自话的现实情况”可知,虽然中华文明身处高语境文化范畴,但出现自说自话的现象并不仅仅是由于神秘感,还涉及解码规范和语境不同的影响。

B.“斯蒂芬森对此给予肯定"错误。根据原文“蒂芬森在传播游戏理论中,对游戏给予玩家的主体性感受给予了肯定”可知,斯蒂芬森并未强调游戏是无关盈利的,他关注的是游戏带给玩家的主体性感受。

D.“带来的视觉上的冲击"错误,“已得到了国家的支持”错误,根据原文“用世界文化元素讲述中国故事与中国精神,不仅避免了用中国元素讲中国故事可能带来的视觉上的文化冲击,同时也能与国际传播的文化共情转向相互呼应"可知,用世界文化元素讲述中国故事和中国精神,可以避免用中国元素讲中国故事可能带来视觉上的文化冲击而不是视觉上的冲击。同时虽然国家支持用世界文化元素讲述中国故事,但材料中并未提到“已得到了国家的支持”。

2.B

【解析】B.“是为了说明轻松愉悦的游戏语境能减少高低文化语境产生的文化折扣这一观点"错误,根据原文“鉴于游戏的这一特质,我国走向海外的几款游戏也在一定程度上承载了弘扬中华文化的任务”“《原神》以世界文明为背景,架构了七大国度的“提特瓦"大陆,为海内外玩家理解中国语境下的不同文化提供了共享的场景基础”可知,材料一以《原神》为例,是为了说明我国走向海外的游戏承载了弘扬中华文化的任务。

3.A

【解析】材料二从国家战略层面,分析讲好中国故事对于提升国家形象、文化软实力的意义和全球话语权竞争中的重要性。

A.《奔跑吧,兄弟》这个综艺节目非常成功,但它是对外引入的节目形式,而不是中国讲述中国故事的案例。因此它不能支撑材料二的观点。

B.这个案例体现了中国对外医疗援助的文化软实力,符合材料二的观点。

C.该剧展现中国文化,确实可以作为中国文化对外输出的例子,支撑材料二的观点。

D.这一选项体现了中国通过科技、教育等方式促进国际合作,符合材料二的观点。

4.材料一的观点是“用世界元素讲好中国故事”,侧重点是方法。文章从中国故事的叙事特点、游戏传播助力中国文化的国际传播、用好世界元素、交流互鉴促进文化共情等方面来展开论述。

材料二侧重说明“讲好中国故事”的意义,目的是向世界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提高国家的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

5.①“言有尽而意无穷"的典型叙事风格给外部世界理解中国文化和中国文化走向世界带来不少挑战。

②由于传统和文化的历史惯性,我国的外宣思路带有较强的内宣风格,对“内外有别”重视不足。

③文化输出的内容通常简化为简单的审美符号而非观念符号,并通过典型的传统中国元素不断加强“自我东方化"的刻板印象,让国外受众形成对中国文化的单一且流于表面的印象。

④西方世界国家出于政治目的有意曲解中国形象,在国际舆论场上试图遮掩、弱化中国声音与话语。

6.D

【解析】D.“小说插叙了关连长看妻儿合照的情节”错误。由原文“这一次你去当文书,要好好学学他的榜样,放下知识分子的架子;同时在文化方面要帮他克服困难"第二天我就来到连部,三连刚解放杭州回来,暂时驻在公路旁的一个庙里待命。我找到一个通讯员,他把我带到最后一间房里”“等了差不多一小时,才听见院子里有人声,接着通讯员就和一个三十多岁,中等身材,很瘦的人进来"我们合作解开了行李卷,里面带了几本书。他翻了翻那本厚厚的《联共党史》,羡慕地向我笑笑:‘以后得多多帮我认字呀!’”“那晚上我们真的谈开了"晚上我们同睡在一间房里,大家无所不谈……他把照片上的儿子看了又看。我们就静静地躺在那里,充满了希望幸福”“不久,部队奉令向,上海开拔。沿路很平静,反动派的抵抗非常薄弱,但老关却发了一次脾气"到了上海近郊……同志们!连长光荣牺牲了”可知,全文按照顺序展开,看家人照片不是插叙。

7.C

【解析】C.“使小说主题更多元"错误。由原文“通讯员突然惊吓地叫起来……为别人,为下一代牺牲了自己”“老马和我走上楼去……解放军!解放军来了!"可知,本文写于1949年,重在歌颂像关连长这样舍己为人的解放军战士,所以主题并非多元。

8.①关连长的文化程度不高,但积极上进。他对自己有清醒端正的认识,并一直强调“以后得多多帮我认字呀”,事实上也用心认字,流露他对知识的渴求和提高自己的迫切需求。②关爱革命战友,质朴真性。对病号伤员充满关爱;对同志热情亲切,与“我"紧紧握手,帮忙解行李卷;对踩坏农户菜畦的行为,严厉批评,对能认识到错误的同志又“笑得合不拢嘴,把自己的一包烟都分光了”,率性坦诚。战士也对他既敬又爱。③心有大爱,也顾念小家。关连长是一个坚毅的革命战士,为了人民解放事业转战多地;为了保护作为人质的小学生,不惜以身涉险,终至牺牲,体现了人物身上的大爱;从老关对家人照片的珍视,“贴肉"放置、“看了又看”等,流露出了他对家人的思念,体现了丈夫与父亲的柔情。

9.①叙述视角:两篇小说均为有限视角,“我"既是故事的亲历者,又是叙述者,使小说更真实;《百合花》从女性视角出发(以文工团女兵口吻)进行叙述,观察细致,刻画出小通讯员拘谨羞涩的一面;《关连长》从男性视角(以男性知识分子/新进连队的文书的口吻)进行叙述,凸显关连长的英勇果敢的一面。②语言风格:两篇小说的语言都贴近生活(平实质朴接地气);《百合花》的语言更细腻抒情,带有诗化意味,如“两边地里的秋庄稼,却给雨水冲洗得青翠水绿,珠烁晶莹。空气里也带着一股清鲜湿润的香味”;《关连长》的语言更贴近乡土,更口语化,如“炸他个精光"。

10.A

【解析】句意:这几个州的狗,都惊慌地叫着咬着,疯狂奔跑了好几天,直到没有雪了才静止下来,这以后我才相信过去所听说的话。

“吠噬”与“狂走"是“数州之犬”发出的动作,中间断开,“狂走"内部不能断开,排除BD;

“狂走者累日”动补结构,省略了主语“狗”,意思完整,后面断开;“至无雪”意思是到没有雪的时候,是表示时间的状语,修饰“已”,在“至无雪”前断开,排除C。

11.C

【解析】C.我国传统图书分类一般分为经史子集四大部类。其中经部包括儒家的经典和小学(文字学)方面的书。史部包括各种历史书和某些地理书。“经史"一般特指这两类书。另外,子部包括诸子百家的著作。集部包括诗、文、词、赋等总集、专集。

12.B

【解析】B.“又担心自己和韦中立被人诟骂而生病”错误,原文“而吾子又欲使吾为越之雪,不以病乎?非独见病,亦以病吾子”,意思是“而您又想使我成为越地的雪,我岂不要因此受到辱骂吗?不仅我会被辱骂,人们也会因此辱骂您”,这里的“病"是“诟骂责备”的意思,应该是“担心自己和韦中立被人诟骂而顾忌"。

13.(1)韩愈因此得到了狂人的名声,他住在长安,饭都来不及煮熟,又匆匆忙忙地向东奔去,像这样的情况有好几次了。

“以是”,因此;“暇”,空闲;“挈挈”,匆匆忙忙;“东”,向东奔去。

(2)不知句子停顿,不能解答疑惑,有的疑惑向老师请教,有的疑惑却不向老师学习,小的方面了学习,大的方面反而放弃,我没看出那种人是明智的。

14.揭露当时不尊师从师,对敢为人师者、从师学习者妄加非议的社会现实。

【参考译文】

孟子说:“人们的毛病,在于喜欢充当别人的老师。”从魏、晋以来,人们更加不尊奉老师。在当今的时代,没听说还有老师;如果有,人们就会哗然讥笑他,把他看作狂人。只有韩愈奋然不顾时俗,不顾人们的嘲笑侮辱,招收后辈学生,写了《师说》,就严正不屈地当起老师来。世人果然都感到惊怪,相聚咒骂,对他指指点点使眼色,相互拉拉扯扯示意,而且大肆渲染地编造谣言来攻击他。韩愈因此得到了狂人的名声,他住在长安,煮饭都来不及煮熟,又匆匆忙忙地向东奔去。这样的情况有好几次了。

屈原的赋里说:“城镇中的狗群乱叫,叫的是它们感到奇怪的东西。"我过去听说庸、蜀的南边,经常下雨,很少出太阳,太阳一出来就会引起狗叫。我以为这是过分夸大的话。六七年前,我来到南方。元和二年的冬天,幸好下大雪,越过了五岭,覆盖了南越的几个州;这几个州的狗,都惊慌地叫着咬着,疯狂奔跑了好几天,直到没有雪了才静止下来,这以后我才相信过去所听说的话。如今韩愈已经把自己当作蜀地的太阳,而您又想使我成为越地的雪,我岂不要因此受到辱骂吗?不仅我会被辱骂,人们也会因此辱骂您。然而雪和太阳难道有罪过吗?只不过感到惊怪而狂叫的是狗罢了。试想当今天下见到奇异的事情不像狗那样乱叫的能有几个人,因而谁又敢在众人眼前显出自己与众不同,来招惹人们的喧闹和恼怒呢?

(选自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

我小的时候就爱好读书。家里穷,没有办法买书来读,经常向有书的人家去借,亲手用笔抄写,计算着约定的日子按期归还。天气特别寒冷的时候,砚池里的墨水结成坚冰,手指不能屈伸,也不敢放松。抄写完毕,赶快把书送还,不敢稍稍超过约定的期限。因此人家多愿意把书借给我,我因此能够看到各种各样的书。成年以后,更加仰慕古代的圣贤的学说。又忧虑不能与才学渊博的老师和有名的学者交往,曾经跑到百里以外拿着经书向当地有学问的前辈请教。前辈道德声望高,向他求教的学生挤满了一屋子,他从不把言辞放委婉些,把脸色放温和些。我站在旁边侍候着,提出疑难,询问道理,俯下身子,侧着耳朵请教;有时遇到他训斥,我的表情更加恭顺,礼节更加周到,不敢多说一句话;等待他高兴就又去请教。所以我虽然愚笨,终于能够有所收获。

(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杨时字中立,是剑南将乐这个地方的人。小的时候就很聪颖,显得与众不同,善写文章。年稍大一点,潜心学习经史。宋熙宁九年进士及第,当时,河南人程颢和弟弟程颐在熙宁、元丰年间讲授孔子和孟子的学术精要(即理学),河南洛阳这些地方的学者都去拜他们为师,杨时被调去做官他都没有去,在颍昌以学生礼节拜程颢为师,师生相处得很好。杨时回家的时候,程颢目送他说:“我的学说将向南方传播了。”又过了四年,程颢去世了,杨时听说以后,在卧室设了程颢的灵位哭祭,又用书信讣告一同求学的人。到此时,又到洛阳拜见程颐,这时杨时已四十岁了。一天(杨时)拜见程颐,程颐正闭着眼睛坐着,杨时就侍立在门外没有离开,程颐醒来的时候,那门外的雪已经一尺多深了。

(选自《宋史·列传第一百八十七》,有删改)

15.B

【解析】B.“表现了诗人读书难免疲惫的心情。"错误,“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全无一点尘。”眼前的书,一读即是无数字,读书之多之快,表现诗人读书如饥似渴的心情,胸中顿觉爽快,全无一点杂念。“直下三千字”,写为书所吸引;“全无一点尘”,写书本知识荡涤心胸,心无杂念。并没有说读书难免疲惫的意思。

16.①“活水随流随处满,东风花柳逐时新"活水句,化用朱熹《观书有感》“问渠那得清如许,谓有源头活水来”句,手法上是用典,是说坚持经常读书,就像池塘不断有活水注入,不断得到新的营养,永远清澈。说理形象,表明坚持读书,可以不断得到新的知识,丰富自我;

②“东风"句是说勤奋读书就像东风里花柳争换得形色簇新,别有春天的一番美景。坚持经常读书,新鲜的想法源源不断的涌来用之不竭;勤奋攻读,像东风里花柳争换得形色簇新。将读书得到的新鲜的想法比喻成东风里的花柳,用比喻的手法,表现了读书的美妙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