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实验中学高二上学期9月开学考试语文试卷(含解析)山西省实验中学
2024-2025学年高二年级开学测试(卷)
科目:语文满分:150分考试时长: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4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法国作家雨果说:“建筑是石头的史书。"然而此语只适用于欧洲,对于中国而言并不贴切。中国传统建筑以土、木为主要材料,很少使用石材。木材在耐久性方面远逊于石材,所以中西两大文明的建筑给今人留下了截然不同的印象。从古希腊神庙到巴洛克教堂,以石构为主的欧洲建筑遗产蔚为壮观;相比之下,从先秦到明清,以木构为主的中国建筑遗产似乎乏善可陈。因此,自19世纪以来,不少西方学者认为,中国古代建筑只存在于纸(文献)上,或干脆说实物等同于零。这种偏颇的看法曾得到很多中国学者的呼应,继而汇成一股妄自菲薄的洪流。迄今为止,中国石结构建筑的低调表现,仍令很多学者感到困惑。为什么直到明清,在加工条件完备、同时也不无需求的情况下,石材在中国始终未能大规模使用?梁思成曾经给出了一个大致不错的推论:“中国结构既以木材为主,宫室之寿命固乃限于木质结构之未能耐久,但深究其故,实缘于不着意于原物长存之观念。”然而中国人为什么“不着意于原物长存”,这依然是个问题。要接近最终答案,还需要更加全面而深入的思考。
首先要注意的是,我们并不缺乏石材。在中国广袤的大地上,到处都存在着适合作建筑材料的优良石材,其中最主要的是大理石。大理石原指产于云南大理的白底黑纹的石灰岩,剖面类似水墨山水画,古代常用来制作画屏或镶嵌画,后来泛指一切有花纹的石灰岩,连西方建筑和雕塑常用的白色石灰石也被称作大理石。大理石质感柔美,格调高雅,花色繁多,是建筑、装饰的理想材料,也是雕刻艺术的传统材料。我国大理石矿产资源品种众多,总储量位居世界前列。初步查明国产大理石品种近400个,其中按花色分类主要有如下几种:纯白的有北京房山汉白玉、安徽怀宁白大理石、云南苍山白大理石等,纯黑的有广西桂林桂林黑、河南安阳墨豫黑、山东苍山墨玉、湖南邵阳黑大理石等,红色的有安徽灵璧红皖螺、四川南江南江红、河北涞水涞水红和阜平阜平红等,绿色的有辽宁丹东丹东绿、山东莱阳莱阳绿和安徽怀宁碧波等,彩色的则有云南的春花、秋花、水墨花以及浙江衢州的雪夜梅花等等。
同时我们也要注意到,在中国古代,适用的木材并非随处都可轻易取得。唐代杜牧《阿房宫赋》中说:“蜀山兀,阿房出。”秦代修建阿房宫,木材就是从四川运到陕西的。随着木材的不断砍伐,优良的大木也日渐稀少,后世华北主要地区很难找到可用之材,以至于要从长江流域搬运大量木材到北方。可见,古代建筑营造并非严格遵循“就地取材"的经济原则。在古代的交通条件下,建筑材料的长途运输是很不经济的。只有当木材的使用超越物质层面,进而成为一种执着的文化选择乃至建筑观念中的要素时,人们才会如此不惜人力、物力地寻找大木建造房子。
这种选择与华夏民族古老的价值观息息相关。中国自古以来宗教观念较为淡薄,在历史上从未出现过神权凌驾一切的时代。因此我们的祖先有关建筑的基本思考,是从“人本”观念出发的。建筑既然服务于人,其理性和适度的使用就十分重要。从材料的性质上看,木材显然比石材要容易加工得多,用木材建造房屋效率更高、耗时更少。既然如此,花费大力气去建造石头房屋就没有多大必要。《礼记檀弓上》记载,宋国司马桓魋命人为自己制造石棺,加工三年尚未完成,这充分说明石材加工之不易。他的这种行为,遭到了孔子的批评和咒骂,说他这样奢侈浪费,还不如死了快点腐烂为好。可见对于务实的中国人来说,费大力气建造石头建筑是奢侈的表现,无法被崇尚节俭的主流价值观接受。但在西方古代社会,建筑既然服务于“神”,自当与神一样永恒,因此木材不耐久的特性无法满足西方人对建筑永恒纪念性的追求,坚固而不易腐蚀的石材才能得到他们的青睐。
中国传统哲学也未曾认真看待“永恒”这一命题,儒、释、道三家学说大体上都认为“万物无常”,真正永恒的只有变化。这种“常变”和“循环"的观念,使得木材不耐久的特性成为对于中国人来说并非严重的问题。建筑服务的主体是人,而人处在不断的繁衍更替之中。不同时代、不同身份的人对建筑有不同的需求,建筑也应该新陈代谢,没有必要永恒不变。建筑物破旧了,后代自会修缮,倒塌了,后代自会重建,这是一个不断循环、推陈出新的自然过程。我们实在不必考虑过于久远的未来,能更好、更便利地满足当时人的需求更为重要。一条常见的禅宗偈语,准确地表达了一个固有的中国观念:“佛法因缘生,缘灭法亦灭。”人生短暂,只有死亡才是永恒的。所以,陵墓建筑在功能上提出了耐久的需求,在意象上更与永恒相关,这里便成了中国石材发挥作用的主要场所之一。此外在耐久性要求较高的建筑部件,如铺地、台基、柱础中也曾大量使用石材。由此可知,中国传统建筑在材料选择上是十分理性的。
(摘编自方拥《中国传统建筑十五讲》)
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对以石构为主的古代欧洲建筑来说,雨果的观点“建筑是石头的史书"是正确的,但这句话并不适用于中国传统建筑。
B.大理石因其产地而得名,后泛指“一切有花纹的石灰岩”,它是我国各处都存在的适合作建筑材料的优良石材。
C.建筑营造通常“就地取材”,但从由南方搬运大量木材到北方作建筑材料来看,我国古代使用木材已经成为一种执着的文化选择。
D.陵墓建筑是中国石材发挥作用的一个主要场所,因为只有死亡“是永恒的”,而石材在功能和意象上都与永恒相关。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我国很多学者无视古代文献中有关建筑的精彩论述,以致认可19世纪以来不少西方学者对中国古代建筑的看法。
B.作者引用杜牧《阿房宫赋》中“蜀山兀,阿房出"的语句,是为了证明古代建筑营造并不遵循“就地取材”的经济原则。
C.虽然在耐久性方面木材远不及石材,但中国传统建筑依然以木材为主要材料,这与华夏民族古老的价值观念有关。
D.中国传统哲学未曾认真看待“永恒"这一命题,这最终会对古代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产生一定程度的负面影响。
3.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原文第四段观点的一项是()(3分)
A.中国大地上虽然少见“伟大的建筑”,但绝不能忽略古代深藏于内的建筑思想。
B.古人对木材的执着,并非对石头硬度无可奈何,而是出于独到的自然观念。
C.两汉时期很少有石砌建筑,实在是因为石头过于厚重,难以产生飘逸之感。
D.《墨子·辞过篇》中写道:“圣王作为宫室,便于生,不以为观乐也。"
4.结合原文内容,下列选项对下面这段文字的解读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中国建筑几千年来顺着中国文化的渐变而渐变,它忠实地反映了中国人的过去。知识分子怎样在世界上求心灵的安顿,统治阶级怎样展示其权力的象征,殷商巨贾如何追求生活的逸乐,都能表现在简单而几近原始的建筑空间架构上,这真是世界建筑史上的奇迹。由于中国的建筑真正与人生结合在一起,几乎不可分割,所以我认为对它比较适当的称呼是“人生的建筑”。
A.中国建筑不是永恒不变的,它一直受到中国文化变化的影响。
B.研究中国古代建筑,即可彻底了解中国人过去的生活及其观念。
C.从“君子居之,何陋之有?"可以窥见知识分子心灵与建筑关系之一斑。
D.西方古代建筑服务于“神”,因此与人生的结合不如中国紧密。
5.司马光在《训俭示康》中说,李沆担任宰相时,府第的厅堂前仅容一匹马转身。有人说厅堂太窄,李沆认为,居第要传给子孙,这里作为宰相的厅堂确实狭窄了些,但作为太祝、奉礼(常由功臣子孙担任的两个小官)的厅堂已经很宽了。请结合本文,简要评析上述历史故事中李沆对于建筑的看法蕴含着哪些观念。(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社戏(节选)
沈从文
萝卜溪邀约的浦市戏班子,赶到了吕家坪,是九月二十二。一行十四个人,八个笨大衣箱,坐了只辰溪县装石灰的空船,到地时,便把船靠泊在码头边。掌班依照老规矩,带了个八寸大的朱红拜帖。来拜会本村首事滕长顺,商量看是在什么地方搭台,哪一天起始开锣。
半月来省里向上调兵开拔的事,已传遍了吕家坪。不过商会会长却拿定了主意:照原来计划装了五船货物向下游放去。长顺因为儿子三黑子的船已到地卸货,听会长亲家出主意,也预备装一船橘子下常德府。空船停泊在河边,随时有人把黄澄澄的橘子挑上船,倒进舱里去。戏班子乘坐那只大空船,就停靠在橘子园边不多远。
两个做丑角的浦市人,扳着船篷和三黑子说笑话,以为古来仙人坐在斗大橘子中下棋,如今仙人坐在碗口大橘子堆上吸烟,世界既变了,什么都得变。可是三黑子却想起保安队队长向家中讹诈事情,因此只向那个做丑角的戏子苦笑。
长顺约集本村人在伏波宫开会,商量看这戏演不演出。时局既不大好,集众唱戏是不是影响治安?末了依照多数主张,班子既然接来了,酬神戏还是在伏波宫前空坪中举行。凡事依照往年成例,出公份子演戏六天,定二十五开锣。并由本村出名,具全红帖子请了吕家坪的商会会长,和其他庄口上的有名人物,并保安队队长、排长、师爷、税局主任、督察等,到时前来看戏。还每天特别备办两桌四盘四碗酒席,款待这些人物。
到开锣那天,本村和附近村子里的人,都换了浆洗过的新衣服,荷包中装满零用钱,赶到萝卜溪伏波宫看大戏。因为一有戏,照习惯吕家坪镇上卖大面的、卖豆糕米粉的、油炸饼和其他干湿甜酸熟食冷食的,无不挑了锅罐来搭棚子,竞争招揽买卖。妇女们且多戴上满头新洗过的首饰,或镀金首饰,发蓝点翠首饰,扛一条高脚长板凳,成群结伴跑来看戏,必到把入晚最后一幕杂戏看完,把荷包中零用钱花完,方又扛起那条凳子回家。有的来时还带了饭箩和针线,有的又带了香烛纸张顺便敬神还愿。平时单纯沉静的萝卜溪,于是忽然显得空前活泼热闹起来。
长顺一家正忙着把橘子下树上船,还要为款待远来看戏亲友,准备茶饭,因此更见得热闹而忙乱。家中每天必为镇上和其他村子里来的客人,办一顿过午面饭。又另外烧了几缸热茶,供给普通乡下人。长顺自己且换了件大船主穿的大袖短摆蓝宁绸长衫,罩一件玄青羽绫马褂,舞着那个挂有镶银老虎爪的紫竹马鞭长烟杆,到处走动拜客。
第一天开锣时,由长顺和其他三个上年纪的首事人,在伏波爷爷神像前磕头焚香,杀了一只白羊,一只雄鸡,烧了个申神黄表。戏还未开场,空坪中即已填满了观众,吕家坪的官商要人,都已就座。开锣后即照例“打加官”,由一个套白面具的判官,舞着个肮脏的红缎巾幅,台上打小锣的检场人叫一声:“某大老爷禄位高升!”那判官即将巾幅展开,露出字面。被尊敬颂祝的,即照例赏个红包封。有的把包封派人送去,有的表示豪爽,便把那个赏金用力直向台上损去,惹得一片喝彩。当天第一个叫保安队队长。第一出戏象征吉祥性质,对神示敬,对人颂祷。第二出戏与劝忠教孝有关。到中午休息,匀出时间大吃大喝。休息时间,一些戏子头上都罩着发网子,脸上颜料油腻也未去净,争到台边熟食棚子去喝酒,引得观众包围了棚子看热闹。妇女们把扣双凤桃梅大花鞋的两脚,搁在高台子踏板上,口中嘘嘘的吃辣子羊肉面,或一面剥葵花子,一面并谈论做梦绩麻琐碎事情。下午开锣重唱,戏文转趋热闹活泼。
学班走到几位要人身边来请求赏脸,在排定戏目外额外点戏。
大家都客气谦让,不肯开口,经过一阵撺掇,队长和税局主任是远客,少不了各点一出,会长也被迫点一出。队长点“武松打虎”,因为武人点英雄,短而热闹,且合身份;会长却点“王大娘补缸”,戏是趣剧,用意在于与民同乐。戏文经点定后,照例也在台柱边水牌上写明白,给看戏人知道。开锣后正角上场,又是包封赏号,这个包封却照例早由萝卜溪办会的预备好,不用贵客另外破钞。
最末一出杂戏多是短打,三个穿红裤子的小花脸,在台上不住翻跟斗,说浑话。
收锣时已天近黄昏,天上一片霞,照得人特别好看。一切人影子都被斜阳拉得长长的,脸庞被夕阳照炙得红红的。到处是笑语嘈杂,过吕家坪去的渡头,尤其热闹。方头平底大渡船,装满了从戏场回家的人,慢慢在平静河水中移动,两岸小山都成一片紫色,天上云影也逐渐在由黄而变红,由红而变紫。太空无云处但见一片深青,秋天来特有的澄清。在淡青色天末,一颗长庚星白金似的放着煜煜光亮,慢慢地向上升起。远山野烧,因逼近薄暮,背景既转成深蓝色,已由一片白烟变成点点红火。……一切光景无不神奇而动人。可是人人都融和在这种光景中,带点快乐和疲倦的心情,等待还家。无一个人能远离这个社会的快乐和疲倦,声音与颜色,来领会赞赏这耳目官觉所感受的新奇。
(有删改)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萝卜溪的酬神社戏,适逢秋天橘子收获时节,按惯例在伏波宫前空坪中连演六天。
B.女人们成群结伴来看戏,有的还会带上饭箩针线或香烛纸张,富有乡土生活气息。
C.“打加官"第一个就叫保安队队长,可以见出萝卜溪办会者对他有所忌惮和逢迎。
D.排定戏目外额外点戏需封赏,会长“也被迫点一出”,此细节暗示了会长的吝啬。
7.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本文开头写戏班子如约而至,接下来又写到“省里向上调兵开拔的事”,令人感觉到一种寻常岁月隐约生变的气氛。
B.传统白话小说常以描摹衣饰来刻画人物,本文写社戏之日长顺走动拜客,就使用了这种笔法来表现长顺的郑重守礼。
C.最后一段景物描写,同鲁迅《社戏》对归家途中的景物描写一样,都以自然之美衬托了散戏后人们的失落与惆怅。
D.沈从文写社戏,同鲁迅《祝福》中写祝福礼不同,《社戏》通过对民俗的铺写描绘了存有世外桃源意味的乡土社会。
8.本文是如何描写社戏的仪式感的?请结合全文简要说明。(4分)
9.文中记述社戏的筹备及演出过程,多处使用“依照往年成例”“照习惯"照例”等,含有哪些意味?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1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10~14小题。
材料一:
张仪为秦破从连横,说楚王曰:“秦地半天下,兵敌四国,被山带河,四塞以为固。虎贲之士百余万,车千乘,骑万匹,粟如丘山。法令既明,士卒安难乐死,主严以明,将知以武。虽无出兵甲,席卷常山之险,折天下之脊,天下后服者先亡。且夫为从者,无以异于驱群羊而攻猛虎也。夫虎之与羊,不格明矣。今大王不与猛虎而与群羊,窃以为大王之计过矣。"
“凡天下强国,非秦而楚,非楚而秦。两国敌侔交争,其势不两立。而大王不与秦,秦下甲兵,据宜阳,韩之上地不通;下河东,取成皋,韩必入臣于秦。韩入臣,魏则从风而动。秦攻楚之西,韩、魏攻其北,社稷岂得无危哉?且夫约从者,聚群弱而攻至强也。夫以弱攻强不料敌而轻战国贫而骤举兵此危亡之术也。”
“臣闻之,兵不如者,勿与挑战;粟不如者,勿与持久。夫从人者,饰辩虚辞,高主之节行,言其利而不言其害,卒有楚祸,无及为已,是故愿大王之熟计之也。"
…
“今秦之与楚也,接境壤界,固形亲之国也。大王诚能听臣,臣请秦太子入质于楚,楚太子入质于秦,请以秦女为大王箕帚之妾,效万家之都,以为汤沐之邑,长为昆弟之国,终身无相攻击。臣以为计无便于此者。故敝邑秦王,使使臣献书大王之从车下风,须以决事。”
楚王乃遣使车百乘,献骇鸡之犀、夜光之璧于秦王。
(节选自《战国策·楚策一》)
材料二:
秦王欲伐齐,患齐、楚之从亲,乃使张仪至楚,说楚王曰:“大王诚能听臣,闭关绝约于齐,臣请献商於之地六百里,使秦女得为大王箕帚之妾,秦、楚娶妇嫁女,长为兄弟之国。"楚王说而许之。群臣皆贺,陈轸独吊。王怒曰:“寡人不兴师而得六百里地,何吊也?”对曰:“不然。以臣观之,商於之地不可得而齐、秦合,齐、秦合则患必至矣!"王曰:“有说乎?”对曰:“夫秦之所以重楚者,以其有齐也。今闭关绝约于齐则楚孤,秦奚贪夫孤国而与之商於之地六百里!张仪至秦,必负王。是王北绝齐交,西生患于秦也,两国之兵必俱至。为王计者,不若阴合而阳绝于齐,使人随张仪,苟与吾地,绝齐未晚也。"王曰:“愿陈子闭口毋复言,以待寡人得地。”乃以相印授张仪,厚赐之。遂闭关绝约于齐,使一将军随张仪至秦。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卷一)
10.材料一中画波浪线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
夫A以弱攻强B不料C敌而轻战D国贫E而骤F举兵G此危亡之H术也。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虎贲,《周礼·夏官》记有虎贲氏,掌王出入仪卫。汉平帝元始元年更名为虎贲郎,置中郎将统领。本文指勇士。
B.箕帚之妾,持箕帚的奴婢。箕帚,扫除的工具。也借作妻妾的谦称。
C.“今大王不与猛虎而与群羊"同“吾与点也”(《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两句中的“与"字含义相同。
D.“大王诚能听臣”同“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出师表》)两句中的“诚”字含义不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张仪分析形势,一旦秦国出兵占据宜阳攻取成皋后,韩魏两国必定一起臣服于秦,合力攻楚,那楚国就危险了。
B.张仪威胁楚王,那些鼓吹合纵的人,夸夸其谈,花言巧语,只说对他们有利的一面,等祸患来临就来不及收拾了。
C.张仪纵横捭阖的游说,成功地打动了楚王,楚王派出使车百辆,以“骇鸡之犀"夜光之璧”为礼物,与秦国结盟。
D.在楚国君臣对张仪的诡计未察觉时,只有陈轸头脑清醒,大胆力劝楚王,指出秦的险恶用心,而楚王不以为然。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法令既明,士卒安难乐死,主严以明,将知以武。
(2)为王计者,不若阴合而阳绝于齐,使人随张仪,苟与吾地,绝齐未晚也。
14.张仪游说楚王时,为了促成秦楚结盟,采取“威逼"利诱”等策略,结合文本,概括“利诱"的具体措施。(4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15、16小题。
扬颜曾巩
扬雄①纂言准仲尼,颜氏为身慕虞舜。
千里常忧及门止,为山更欲一篑进。
小人君子在所蹈,烈士贪夫不同徇。
安得蠢蠢尚自恕,百年过眼犹一瞬。
【注】①扬雄:西汉文学家,擅长辞赋。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点题,概括了扬雄和颜回仿效圣贤、立言修身的古事。
B.颔联的典故出自《论语》,意为堆土成山,要把最后一筐土堆完。
C.小人和君子、壮烈之士和贪生怕死之人,其差别在于所遵循的道。
D.本诗以议论入诗,古朴雄浑,工密精深,含义深刻,耐人寻味。
16.本诗蕴含了哪些为学修身的道理?请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平“语”近人——习近平总书记用典》引用的“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这两句话,与《谏太宗十思疏》“_____________,”一样,都说明了人民的重要性。
(2)上历史课时,同学们发现许多国君虽然对前朝的覆灭唏嘘不已,却不吸取教训,最终重蹈覆辙,这正切合杜牧在《阿房宫赋》中所说的“_____________,"。
(3)王安石在《答司马谏议书》中,借盘庚迁都之事,以“_____________,”两句道出若是行动合乎道义,就可以无悔的道理。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18~20题。
且来谈谈烹饪的艺术。①烹饪被称之为艺术,当然不仅是指一般在案前操动刀俎或是在灶前掌勺的技巧而言。②艺术家皆有个性,皆有其独到之处。鱼羹何处无之,若能赢得《米舍兰向导》的两颗星,事情就不简单,不是任何人按照其制法便可炮制的,必定在选材上有考究,刀法上有考究,然后火力的强弱,时间的久暂,佐料的配搭,咸淡的酌量,都需要恰到好处。一盆菜肴端上桌,如果让人A,就不能不令人想到厨房里的那位庖丁。看一幅画,于欣赏其布局色彩线条之外,不能不意会画家的胸襟境界。③同样的,品尝一味烹调的杰作,也自会想到庖丁之匠心独运。我们中国的烹饪亦然。从前一个饭馆只有三两样拿手菜,确实做到了B的地步,而且不虞人仿制,因为如果可以仿制得来,那就不成其为艺术。④师傅可以把手艺传给徒弟,但是可传授的是知识,是技术,最高的一点奥妙要靠自己C。
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3分)
19.下列句子中的“来"和文中加点的“来”,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离吃饭还有一小时,咱俩来一盘棋。B.这首歌我唱不来,你们重新点一首。
C.门外锣鼓喧天,原是有人贺喜来了。D.已经好几年没见到你了,别来无恙?
20.“庖丁解牛,进乎技矣"在文中出现的位置,最恰当的一处是()(3分)
A.①处B.②处C.③处D.④处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3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21~23小题。
进入数字时代,互联网技术的应用日益广泛,①。无人经济、平台经济、共享经济等新业态,智慧交通、智慧医疗、智慧农业等新模式应运而生、快速发展,驱动我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发生全方位的变革。赋能千行百业、助力城市乡村,“数字+”正展现出强大的影响力、创造力。
数字经济方兴未艾,在服务美好生活的同时,也成为吸纳就业的重要蓄水池。近年来,人社部已发布4批56个新职业,“互联网营销师"在线学习服务师”等,②,拓展着职业版图。
推动数字经济新业态持续便民利民,③。新业态蕴藏无限潜力,也面临着“成长的烦恼"。如何保障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如何平衡数据开发与隐私保护?这些都对完善制度、规范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一段时间以来,数据安全法、个人信息法等法律接连出台,着力夯实数字经济的法治基石,引导新业态新模式健康发展。顺应数字经济蓬勃发展的趋势,完善数字经济规则制度、提升数字治理能力,才能更好为数字经济新业态保驾护航。
21.与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3月14日下午两点三刻,当代最伟大的思想家停止思想了。
B.然遍地腥云,满街狼犬,称心快意,几家能彀?
C.扬子江头杨柳青,杨花愁杀渡江人。
D.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2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23.请用一个包含因果关系的句子概括第三自然段的主要内容。要求表达简洁流畅,不超过50字。(2分)
四、写作(60分)
2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60分)
披五岳之图,以为知山,不如樵夫之一足;谈沧溟之广,以为知海,不如估客之一瞥;疏八珍之谱,以为知味,不如庖丁之一啜。
——《魏源集·默自上·学篇》
以上材料对我们颇具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语文参考答案
1.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文中信息的能力。
B.“它是我国各处都存在的适合作建筑材料的优良石材”错误,原文第二段是说中国“到处都存在着适合作建筑材料的优良石材,其中最主要的是大理石”,并不是说大理石在“我国各处都存在”。
2.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A.“我国很多学者无视古代文献中有关建筑的精彩论述"于文无据,“……以致……”强加因果。从原文第一段可以看出,“这种偏颇的看法曾得到很多中国学者的呼应"的真正原因是“相比之下,从先秦到明清,以木构为主的中国建筑遗产似乎乏善可陈”。
B.“是为了证明古代建筑营造不遵循‘就地取材’的经济原则"错,原文是“并非严格遵循”。
D.“施工质量产生一定程度的负面影响"于文无据,虽然中国传统哲学未曾认真看待“永恒”这一命题,但古代建筑工程的施工未必就粗制滥造,不求长久。
3.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第四段的主要观点是中国古人在建筑上崇尚节俭,以人为本,尊重理性。
A.只是强调中国“建筑思想"的重要性,与第四段的主要观点没有关联。
B.尽管选项中说到了“木材”与“石头”,但“自然观念”与“人本"观念”是不同的概念,所以不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第四段的主要观点。
C.解释两汉时期石砌建筑很少的原因,在于其“难以产生飘逸之感”,也与第四段的主要观点没有关联。
D.这句话是说古代的圣君建造宫室,是为了便于生活,并非为了观赏玩乐。它能够支撑第四段的中国古人在建筑上崇尚节俭的观点。
4.B【解析】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B.“彻底了解”夸大其词且过于绝对。首先,所给语段中只是说中国建筑“忠实地反映了中国人的过去”,从中读不出研究中国建筑就可“彻底了解”中国人过去生活的意思;其次,“……即可……"实即“只要……就……”,语段中并未蕴含这种充分条件关系。
5.①“节俭"观念:李沆身为宰相,府第的厅堂却非常狭窄,这体现了他个人不事奢华、自奉俭薄的高尚品德,也反映了儒家在建筑中崇尚节俭的主流价值观。②“常变”观念:李沆见识深远,他认为对子孙来说,这样的厅堂已经够宽了,人事总在变化,建筑应为人服务,厅堂现在虽与宰相身份不大相配,日后对于小官来说却是十分适宜的。
6.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的能力。
D.“吝啬"错误,掌班请这头面人物额外点戏时,“大家都客气谦让,不肯开口。经过一阵撺掇,队长和税局主任是远客,少不了各点一出,会长也被迫点一出”。在这个语境中,会长“被迫"点戏,是出于谦让客气,并非吝于封赏。
7.C【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文学类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
C.“衬托了散戏后人们的失落与惆怅”错误,由原文“可是人人都融和在这种光景中,带点快乐和疲倦的心情,等待还家"可知,景物描写烘托了散戏后人们的快乐、疲倦和意犹未尽。
8.(1)正面描写:依次写了社戏过程中的各种仪式,如选址、择日、开锣时的祭拜、开锣后的“打加官”、戏目的安排等;(2)侧面描写:通过描写各色人物举止、伏波宫前的集会场面等,来衬托社戏的仪式感。
9.①社戏作为当地民俗活动、民间仪式,传承已久,各个步骤都有例可循;②社戏各步骤循例展开,代表着一种秩序井然、安稳平和的生活常态;③多次强调“照例”,也暗示“例外”或将出现。
10.BDG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以弱国去进攻强国,不估量强敌而轻易交战,致使国家贫弱而又经常发动战争,这是危险的做法。
11.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以及理解一词多义的能力。
A.正确。
B.正确。
C.“含义相同"错误。“亲附、结交/赞同”;句意:现在大王不与猛虎友好,却与群羊为伍。/我赞同曾皙的看法。
D.正确。“如果/确实、实在";句意:大王如果能听从我的建议。/这实在是国家危急存亡的时刻啊。
12.A【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A.“一起臣服于秦”错误。由原文“韩必入臣于秦。韩入臣,魏则从风而动"可知,韩魏两国并不是一起臣服于秦。
13.(1)法令严明后,士兵以危难为安,以牺牲为乐,君主威严而贤明,将帅聪慧而勇敢。(采分点:“安”“乐”,意动用法,以……为安,以……为乐;“以”,连词,表示并列关系;“知”,通“智”,智慧。)
(2)若替您计划的话,不如我们暗中与齐国仍旧修好而只表面上假装绝交,派人随张仪回去,如果真的割让给我们土地,再与齐国绝交也不晚。(采分点:“为”,替;“阴”,暗中;“阳”,通“佯”,假装;“苟”,如果。)
14.①互质太子;②结姻亲;③献大邑(“献商於之地”亦可)。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概括信息的能力。
由原文“臣请秦太子入质于楚,楚太子入质于秦"可知,互质太子。
由原文“请以秦女为大王箕帚之妾”可知,结姻亲。
由原文“效万家之都,以为汤沐之邑"可知,献大邑。
参考译文:
材料一:
张仪为秦国瓦解合纵联盟、组织连横阵线,游说楚王说:秦国土地占有天下之半,武力可与四国抗衡,四境有山险阻隔,东边又绕着黄河,四边都有险要的屏障,国防巩固。还有勇士百多万人,战车千辆,战马万匹,粮食堆积如山。法令严明,士卒不怕苦,不怕死,安于苦难,乐于献身。国君严厉而又英明,将帅足智多谋而又勇武。假如秦国出兵,取得常山的险隘,就像卷席那样轻而易举。这样,就控制了诸侯要害之地,天下后来臣服的人必然遭到灭亡。再说,搞合纵联盟的人,无异于驱赶群羊去进攻猛虎,弱羊敌不过猛虎,这是很明显的。现在大王不与猛虎友好,却与群羊为伍,我认为大王的主意完全错了。
“大凡天下的强国,不是秦国,就是楚国;不是楚国,就是秦国,两国不相上下,互相争夺,势不两立。如果大王不与秦国联合,秦国出兵杀将进来,占据宜阳,韩国的上党要道就被切断;他们进而出兵河东,占据成皋,韩国必然投降秦国。韩国投降秦国,魏国也必然跟着归顺秦国。这样,秦国进攻楚国的西边,韩、魏又进攻楚国的北边,楚国怎能没有危险呢?况且那合纵联盟,只不过是联合了一群弱国,去进攻最强的秦国。以弱国去进攻强国,不估量强敌而轻易交战,致使国家贫弱而又经常发动战争,这是危险的做法。”
“我听说:兵力不如人,切勿挑战;粮食不如人,切勿持久。那些主张合纵联盟的人,夸夸其谈,巧言辩说,赞扬人主的节操和品行,只谈好处而不谈祸害,一旦大祸临头,就无所措手足了,所以希望大王要深思熟虑。"
……
“现在,秦、楚两国接界,本来应是友好的国家。大王如能听从我的劝告,我可以让秦太子做楚国的人质,让楚太子做秦国的人质,让秦女做大王侍奉洒扫的小妾,并献出万户大邑,作为大王的汤沐邑,从此秦、楚两国永远结为兄弟之邦,永远互不侵犯。如果真是这样,我认为没有比这更有利于楚国的了。所以秦王派我出使贵国,呈献国书给您的车下风,敬候您的决定。”
楚王于是他派出使车百辆,献给秦王骇鸡犀角、夜光的宝璧。
(节选自《战国策·楚策一》)
材料二:
秦王想发兵攻打齐国,又顾虑齐国与楚国有合纵盟约,便派张仪出使楚国。张仪游说楚王说:“大王如果能听从我的建议,与齐国断绝往来、废除盟约,我愿意向楚国献上商於的六百里土地,让秦国的美女来做侍奉您的婢妾。秦、楚两国互通婚嫁,长久结为兄弟之邦。"楚王十分高兴,答应了张仪的要求。群臣都来祝贺,只有陈轸表示哀痛。楚王恼怒地说:“我一兵未发而得到六百里土地,你为什么哀痛?”陈轸回答:“事情恐怕不是这样的。在我看来,商於的土地不会得到而齐国、秦国却会联合起来,齐、秦联合,楚国即将祸事临门了。"楚王问:“你有什么解释吗?”陈轸回答:“秦国重视楚国,是因为我们有齐国作盟友。如今我们如果与齐国断交毁约,楚国便孤立了,秦国又怎么会偏爱一个孤立无援的国家而白送商於六百里土地呢!张仪回到秦国后,一定会背弃对您的许诺。这样大王在北面与齐国断交,在西面与秦国生出怨仇,两国的军队必定都会来攻打楚国。我替大王考虑,不如暗中与齐国保持友好而只在表面上断交,派人随张仪到秦国去。如果秦国真的割让土地给我们,再与齐国绝交也不晚。"楚王斥责道:“请陈先生闭上嘴巴,不要再说了,等着看我收到大片土地吧!”于是把国相大印授予张仪,又重重赏赐他。随后下令与齐国断交毁约,派一名将军同张仪前往秦国收取土地。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卷一)
15.C【解析】C.“壮烈之士"错,“烈士”指“有抱负、志向高远的人”,如“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而非“壮烈之士"。“贪夫”指“贪婪的人”,而非“贪生怕死之人”。
16.①应如同扬雄、颜回那样,仿效追慕先贤往圣,立言立德。
②不能半途而废,要坚持到底;且要积少成多,自强不息。
③应志向远大,矢志不渝。
④不能甘于平庸,要惜时有为。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思想内容的能力。
①前两句中“纂言"指的是撰述,“准”是以……为标准,意思是应该像仲尼那样撰述自己的思想;“颜氏"指的是颜回,他以品德高尚著称,而他之所以有这样的修养是因为仰慕虞舜,我们应该向他学习。由此得出:应如同扬雄、颜回那样,仿效追慕先贤往圣,立言立德。
②第三四句意思是,走了千里之远,最怕的就是刚到门前就停止,前面的努力都白费了;想要堆土成山,就要一筐土一筐土的不停积累。这两句以比喻的手法阐述为学修身不能半途而废,要坚持到底;且要积少成多,自强不息。
③五六句是说小人和君子的区别在于他们所立身的东西不同,志向高远的人与贪婪之人的差别则在追求不同。启发我们应志向远大,矢志不渝。
④最后两句是说怎么能碌碌无为还自我宽恕,转眼之间就是一辈子,我们不能甘于平庸,要惜时有为。
17.(1)载舟覆舟所宜深慎
(2)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3)度义而后动是而不见可悔故也
18.A垂涎欲滴B无懈可击(尽善尽美)C心领神会(心领意会)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
第一空,原文说“一盆菜肴端上来”,说的是菜端上桌来让人馋得不行的场景,所以可填“垂涎欲滴"。“垂涎欲滴”是形容非常馋得想吃的样子。
第二空,语境是说饭馆的拿手菜做到十分完美,别人难以仿制,所以可填“无懈可击"或“尽善尽美”。“无懈可击"的意思是没有可以被攻击或挑剔的漏洞,形容十分完美。“尽善尽美”是形容事物完美到没有一点儿缺点。
第三空,语境是说师傅传授技艺,最高的奥妙要靠自己领悟,所以可填“心领神会"或“心领意会”。“心领神会"和“心领意会”都是指不用对方明说,心里领悟其中的意思。
19.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词语的语境义的能力。
原文的“来"的意思:趋向动词,跟“得”或“不"连用,表示有能力或没能力。
A.动词,表示做某个动作,在本句中是代替意义更具体的动词“下”。
B.趋向动词,跟“不"连用,表示没有能力。
C.动词,用在另一动词或动词结构后面,表示来做某件事。
D.方位词,指以来,表示从过去到现在。
20.A【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
“庖丁解牛,进乎技矣”是文段作者对庖丁解牛故事的概括,意为庖丁已经超越“技术"层次,而上升到“艺术”层次了。
A.庖丁是厨师,厨师是从事烹饪的,而烹饪又不只是“技巧”,还是“艺术”。可知,填入①处最恰当。
B.②处谈的是“艺术家"。
C.③处谈的是烹饪与看画的相似性。
D.④处谈手艺的传投,上下文连贯,所以不能填入该句。
21.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
画线句运用比喻手法,把“方兴未艾的数字经济”比作“吸纳就业的重要蓄水池"。
A.运用讳饰的修辞手法,以“停止思想”来委婉地表达“去世"的意思;
B.运用借喻的修辞手法,“腥云”比喻恐怖的社会环境,“狼犬"比喻危国害民的暴徒恶霸;
C.运用拟人手法,“杨花愁杀渡江人”赋予杨花以让人生发愁绪的情感;
D.运用借代的手法,用“哈姆雷特"指代读者的欣赏角度。
22.示例:
①“数字+”新业态遍地开花/数字技术与各行各业加速融合/数字化触角延伸到各行各业;
②一批数字经济催生的新职业;
③离不开规范有序的制度环境/需要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
第一空,结合语境“应用日益广泛"无人经济、平台经济、共享经济等新业态,智慧交通、智慧医疗、智慧农业等新模式应运而生、快速发展,驱动我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发生全方位的变革”可知,这里是说“数字+"已经延伸到了各行各业。所以可填“‘数字+’新业态遍地开花/数字技术与各行各业加速融合/数字化触角延伸到各行各业”等。
第二空,所填内容应是后半句的主语,再结合语境“数字经济方兴未艾"人社部已发布4批56个新职业”可知,第二段是说数字经济下出现了许多新职业。所以可填:一批数字经济催生的新职业。
第三空,依据后文“如何保障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如何平衡数据开发与隐私保护?……这些都对完善制度、规范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可知,推动数字经济新业态持续便民利民需要相关法律的支持和规范。所以可填“离不开规范有序的制度环境/需要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等。
23.示例:因为数字经济新业态面临种种问题,所以需进一步完善制度、规范管理,以推动其健康发展。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文段内容的能力。
第三段可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到“这些都对完善制度、规范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是说数字经济需要进一步完善制度、规范管理。第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带小孩保姆的合同范本
- 2023年单、双长链烷基甲基叔胺项目评价分析报告
- 2024年聚苯硫醚(PPS)及合金项目评价分析报告
- 2024至2030年中国钓鱼长裤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2024年结构化布线系统的检测设备项目评价分析报告
- 2024至2030年中国磷化铝熏蒸杀虫剂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2024至2030年中国灯具制品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2024至2030年中国气动拉铆栓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2024至2030年中国手持式温度检测仪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2024至2030年中国安适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幼儿园小朋友认识医生和护士(课堂PPT)
- 汽车总线测试方案概要
- 商铺装修工程施工方案.
- 形式发票样本(Proforma Invoice)
- 草坪铺设施工方案
- 临床路径实施情况、存在问题及整改措施
- (完整word版)上海博物馆文物术语中英文对照
- 学、练、评一体化课堂模式下赛的两个问题与对策
- 陕西省尾矿资源综合利用
- 扣件式钢管脚手架施工方案(课程设计,含计算书)
- 常见药品配伍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