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8-2019年洋县实验学校高一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项
训练(后附答案及解析)
抽选经典试题,有针对性的考点中的难点、重点、考点进行强化训练,力口强记忆。
第1题:课外语段阅读(9分,选择题每题3分)
赵惠文王卒,子孝成王立。七年,秦与赵兵相距长平,时赵奢已死,而蔺相如病笃,
赵使廉颇将攻秦。秦数败赵军,赵军固壁不战。秦数挑战,廉颇不肯。赵王信秦之
间。秦之间言日:“秦之所恶,独畏马服君赵奢之子赵括为将耳。”赵王因以括为
将,代廉颇。蔺相如曰:“王以名使括,若胶柱而鼓瑟耳。括徒能读其父书传,不知
合变也。”赵王不听,遂将之。
赵括既代廉颇,悉更约束,易置军吏。秦将白起闻之,纵奇兵,详败走,而绝其粮
道,分断其军为二,士卒离心。四十余日,军饿,赵括出锐卒自搏战,秦军射杀赵
括。括军败,数十万之众遂降秦,秦悉坑之。赵前后所亡凡四十五万。明年,秦兵遂
围邯郸,岁余,几不得脱。赖楚、魏诸侯来救,乃得解邯郸之围。自邯郸围解五年,
而燕用栗腹之谋,曰:“赵壮者尽于长平,其孤未壮。”举兵击赵。赵使廉颇将,
击,大破燕军于部,杀栗腹,遂围燕。燕割五城请和,乃听之。赵以尉文封廉颇为信
平君,为假相国。
廉颇之免长平归也,失势之时,故落尽去。及复用为将,客又复至。廉颇日:“客退
矣!”客曰:“吁!君何见之晚也?夫天下以市道交,君有势,我则从君,君无势则
去,此固其理也,有何怨乎?”居六年,赵使廉颇伐魏之繁阳,拔之。
赵孝成王卒,子悼襄王立,使乐乘代廉颇。廉颇怒,攻乐乘,乐乘走。廉颇遂奔魏之
大梁。廉颇居梁久之,魏不能信用。赵以数困于秦兵,赵王思复得廉颇,廉颇亦思复
用于赵。赵王使使者视廉颇尚可用否。廉颇之仇郭开多与使者金,令毁之。赵使者既
见廉颇,廉颇为之一饭斗米,肉十斤,被甲上马,以示尚可用。赵使还报王日:“廉
将军虽老,尚善饭,然与臣坐,顷之,三遗矢矣。”赵王以为老,遂不召。
楚闻廉颇在魏,阴使人迎之。廉颇一为楚将,无功,曰:“我思用赵人。”廉颇卒死
于寿春。
(节选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2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赵使廉颇将攻秦将:率兵B.赵军固壁不战壁:坚守
C.为假相国假:借助D.魏不能信用:信任重用
2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赵王因以括为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乃得解邯郸之围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
壮者尽于长平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夫天下以市道交则思谦冲以自牧
25.下列各组句子全都能表现出赵孝成王昏庸无能的一项是
①赵王信秦之间②王以名使括,若胶柱而鼓瑟耳③悉更约束,易置军吏④赖
楚、魏诸侯来救,乃得解邯郸之围⑤使乐乘代廉颇⑥赵王以为老,遂不召
A.①②④B.①⑤⑥C.②③④D.①③⑤
第2题: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5—9题(22分)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日:“臣
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
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缱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
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
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
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
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
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
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晋军函陵军:驻扎B.又欲肆其西
封封:疆界
C.因人之力而敝之敝:损害D.以乱易整,不武武:威武
6.对下列句中加点的“之”字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臣之壮也,犹不如人②因人之力而敝之③邻之厚,君之薄也④行李之往来,
共其乏困⑤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⑥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A.①③④/②⑥/⑤B.①②/③⑥/④⑤
C.①④/②③⑥/⑤D.①⑤/②⑥/③④
7.以下句子编为四组,全都表现烛之武高超的说服艺术的是()(3分)
①夜缱而出,见秦伯②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③焉用亡郑以陪邻④若舍郑
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⑤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
君之所知也⑥若不阙秦,将焉取之⑦秦伯说,与郑人盟
A.①②③⑤B.②④⑤⑥
C.①③⑤⑥D.②⑤⑥⑦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秦、晋兵临城下,郑国危在旦夕,在这种形势下,烛之武不顾个人安危,不计个人
恩怨,“夜缱而出”,求见秦伯,表现了他深明大义、以国事为重的爱国精神。
B.烛之武具有高超的论辩艺术,他在秦伯面前不卑不亢,侃侃而谈,既不刺激对方,
又不失本国尊严,抓住秦伯的心理,层层深入,逐步渗透,最终使秦伯心悦诚服。
C.秦、晋曾是友好邻邦,秦对晋有割让焦、瑕二邑的恩惠,晋对秦却严加防范。烛之
武对这种微妙的关系了如指掌,并巧妙地加以利用,这是他得以智退秦师的关键。
D.烛之武的劝说,使秦伯撤走了围郑的军队,还派部队帮助郑国防守,秦晋联盟顷刻
瓦解,晋国不得已而退兵。烛之武既退秦师,又退晋师,可谓一石二鸟。
9.翻译下列句子。(10分)
(1)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译文:
(2)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
译文:
第3题:古诗文阅读:阅读下列文言语段,完成下面问题。(22分)
于是张良至军门见樊哙。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曰:“甚急!今者项庄
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哙曰:“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哙即带剑拥盾
入军门。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樊哙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哙遂入,披帷西向立,
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项王按剑而踞曰:“客何为者?”张良曰:“沛
公之参乘樊哙者也。”项王曰:“壮士!一一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哙拜谢,
起,立而饮之。项王曰:“赐之彘肩。”则与一生彘肩。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
上,拔剑切而啖之。项王曰:“壮士!能复饮乎?”樊哙曰:“臣死且不避,卮酒安
足辞!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怀王与诸将
约臼:'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毫毛不敢有所近,封闭宫
室,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劳苦而功高如
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
项王未有以应,曰:“坐。”樊哙从良坐。坐须臾,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
沛公已出,项王使都尉陈平召沛公。沛公曰:“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
樊哙曰:“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于是遂去。乃令张良留谢。良问曰:“大王来何操?”曰:“我持白璧一双,欲献项
王,玉斗一双,欲与亚父。会其怒,不敢献。公为我献之。”张良日:“谨诺。”当
是时,项王军在鸿门下,沛公军在霸上,相去四十里。沛公则置车骑,脱身独骑,与
樊哙、夏侯婴、靳强、纪信等四人持剑盾步走,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沛公谓张良
曰:“从此道至吾军,不过二十里耳。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4.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3分)
A.哙遂入,披帷西向立一一披:掀开B.杀人如不能举一一举:尽
C.道芷阳间行一一间:趁机D.沛公则置车骑一一置:放
弃,丢下
5.下列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项是()(3分)
A.故遣将守关者一一君安与项伯有故B.因招樊哙出一一因击沛公于坐
C.覆其盾于地一一若亡郑而有益于君D.乃令张良留谢一一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6.下列语句括号中是补出的文字,补出后语句的意思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3分)
A.(张良)则与(樊哙)斗卮酒B.加彘肩(于盾)上
C.(沛公)劳苦而功高如此D.(项王)欲诛有功之人
7.下列语句编为四组,全都能直接表现樊哙有勇有谋的一组是()(3
分)
①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②“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
③项王按剑而跑曰:“客何为者?”④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⑤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⑥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A.①③④B.①④⑤C.②③⑥
D.②⑤⑥
8.翻译下列句子(10分)
(1)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5分)
(2)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5分)
第4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一7题
荆轲者,卫人也。其先乃齐人,徒于卫,卫人谓之庆卿。而之燕,燕人谓之荆卿。
荆卿好读书击剑,以术说卫元君,卫元君不用。其后秦伐魏,置东郡,徙卫元君
之支属于野王。
荆轲尝游过榆次,与盖聂论剑,盖聂怒而目之。荆轲出,人或言复召荆卿。盖聂
日:“曩者吾马论剑有不称者,吾目之;试往,是宜去,不敢留。”使使往之主人,
荆卿则已驾而去榆次矣。使者还报,盖聂曰:“固去也,吾曩者目摄之!”
荆轲游于邯郸,鲁勾践与荆轲博,争道①,鲁句践怒而叱之,荆轲嘿②而逃去,
遂不复会。
荆轲既至燕,爱燕之狗屠及善击筑者高渐离。荆轲嗜酒,日与狗屠及高渐离饮于燕
市。酒酣以往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于市中相乐也已而相泣旁若无人者。荆轲虽游于
酒人乎,然其为人沉深好书;其所游诸侯,尽与其贤豪长者相结。其之燕,燕之处士
田光先生亦善待之,知其非庸人也。
居顷之,会燕太子丹质秦亡归燕。太子曰:“愿因先生得结交于荆卿,可乎?”
田光日:“敬诺。”即起,趋出。太子送至门,戒曰:“丹所报,先生所言者,国之
大事也,愿先生勿泄也!”田光俯而笑曰:“诺。”偻行见荆卿,日:“光与子相
善,燕国莫不知。今太子闻光壮盛之时,不知吾形已不逮也,幸而教之日,燕秦不两
立,愿先生留意也'。光窃不自外,言足下于太子也,愿足下过太子于宫。”荆轲
曰:“谨奉教。”
(节选自《史记•刺客列传》)
注:①争道:争夺博局上的格道。②嘿:同“默”。
4.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与盖聂论剑,盖聂怒而目之目:瞪视
B.而之燕,燕人谓之荆卿之:到、往
C.荆卿则已驾而去榆次矣去:前往
D.愿足下过太子于宫过:拜访
5.文中划线句子“酒酣以往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于市中相乐也已而相泣旁若无人
者”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酒酣以往/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于市中/相乐也/已而相泣旁若无人者
B.酒酣以往/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于市中/相乐也已/而相泣旁若无人者
C.酒酣/以往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于市中相乐也/已而相泣旁若无人者
D.酒酣/以往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于市中/相乐也/已而相泣/旁若无人者
6.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篇传记一开始先用几段文字交代荆轲的身世籍贯,从文中可知,荆卿是燕国人对
他的称呼。
B.荆轲与盖聂论剑,盖聂对他怒目而视;与鲁勾践玩博戏,鲁勾践发怒呵斥,都反衬
了他的隐忍。
C.荆轲与屠狗者、高渐离的交往,特别是酒后在街上狂歌哭笑,表现了荆轲想报仇而
不得的苦恼。
D.燕国隐士田光知道荆轲不是一个平庸之人,当太子丹想通过田光结识荆轲时,田
光就推荐了他。
7.把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曩者吾与论剑有不称者,吾目之;试往,是宜去,不敢留。
②光与子相善,燕国莫不知。今太子闻光壮盛之时,不知吾形已不逮也。
第5题:
第6题:阅读下面文段,按要求答题。(4分)
子曰:“笃信好学,守死善道,危邦不入,乱邦不居。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邦
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请结合以上文句,谈谈孔子有怎样的富贵观?(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7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7题
苏秦始将连横说秦惠王,曰:“以大王之贤,士民之众,车骑之用,兵法之教,可以
并诸侯,吞天下,称帝而治。愿大王少留意,臣请奏其效。”
秦王曰:“寡人闻之:毛羽不丰满者不可以高飞,文章不成者不可以诛罚,道德不厚
者不可以使民,政教不顺者不可以烦大臣。今先生俨然不远千里而庭教之,愿以异
旦。”
说秦王书十上而说不行。黑貂之裘敝,黄金百斤尽,资用乏绝,去秦而归。羸媵履
蹒,负书担囊,形容枯槁,面目焦黑,状有愧色。归至家,妻不下红,嫂不为炊,父
母不与言。苏秦喟然叹曰:“妻不以我为夫,嫂不以我为叔,父母不以我为子,是皆
秦之罪也。”乃夜发书,陈箧数十,得太公《阴符》之谋,伏而诵之,简练以为揣摩。
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血流至足,曰:安有说人主不能出其金玉锦绣取卿相之尊
者乎期年揣摩成曰此真可以说当世之君矣
于是乃摩燕乌集阙,见说赵王于华屋之下,抵掌而谈。赵王大说,封为武安君,受相
印,约从散横,以抑强秦。故苏秦相于赵而关不通。
当此之时,天下之大,万民之众,王侯之威,谋臣之权,皆欲决于苏秦之策。不费斗
粮,未烦一兵,未战一士,未绝一弦,未折一矢,诸侯相亲,贤于兄弟。夫贤人任而
天下服,一人用而天下从。故曰:”式于政,不式于勇;式于廊庙之内,不式于四境
之外。”当秦之隆,黄金万镒为用,转毂连骑,炫煌于道,山东之国,从风而服,使
赵大重。
将说楚王,路过洛阳,父母闻之,清宫除道,张乐设饮,郊迎三十里。妻侧目而视,
侧耳而听;嫂蛇行匍伏,四拜自跪而谢。苏秦曰:“嫂,何前倨而后卑也?“嫂日:
“以季子之位尊而多金。"苏秦曰:“嗟乎!贫穷则父母不子,富贵则亲戚畏惧。人
生世上,势位富贵,盖可忽乎
哉?”
(选自《战国策•秦策》)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黑貂之裘敝敝:破旧B.乃夜发书,陈
箧数十陈:摆开
C.简练以为揣摩简:选择D.当秦之
隆隆:隆重
5.下面各句断句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安有说人主不能出其金玉锦绣/取卿相之尊者乎/期年/揣摩成/日/此真可
以说当世之君矣
B.安有说人主不能出/其金玉锦绣/取卿相之尊者乎/期年/揣摩成/日/此
真可以说/当世之君矣
C.安有说人主不能出/其金玉锦绣/取卿相之尊者乎/期年/揣摩成/日/此
真可以说当世之君矣
D.安有说人主不能出其金玉锦绣/取卿相之尊者乎/期年/揣摩成/日/此真
可以说/当世之君矣
6.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苏秦只身赴秦,企图说服秦惠王采用连横策略并吞诸侯,但秦惠王认为诸侯很强
大,时机不成熟,拒绝了苏秦的建议。
B.游说秦王落空,苏秦落魄回家发愤苦读,精研太公兵法;一年后说服赵王采用“合
纵”之术,然后奔波各国,建立军事联盟,最终名利双收。
C.苏秦的合纵政策没有花费一斗粮食,没有烦劳一名兵士,没有派遣一员大将,没有
用掉一根箭矢,就使天下诸侯友好相处,比亲兄弟还要亲近。
D.苏秦看到嫂子前倨后恭的表现后,不由得感慨权势富贵的重要性。
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7分)
①今先生俨然不远千里而庭教之,愿以异日。(3分)
②妻侧目而视,倾耳而听;嫂蛇行匍伏,四拜自跪而谢。(4分)
第8题:阅读《过秦论》部分段落,完成7~10题。
始皇既没,余威震于殊俗。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
才能不及中人,非有仲尼、墨翟之贤,陶朱、猗顿之富;蹑足行伍之间,而倔起阡陌
之中,率疲弊之卒,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
赢粮而景从。山东豪俊并起而亡秦族矣。
且夫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嵯函之固,自若也。陈涉之位,非尊于齐、
楚、燕、赵、韩、魏、宋、卫、中山乏君也;锄梭棘矜,非错于钩戟长钱也;谪戍之
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深谋远虑,行军用兵之道,非及向时之士也。然而成败异
变,功业相反,何也?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絮大,比权量力,则不可同年而语矣。
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然后以六合为家,嵯
函为宫;一夫作难而七庙黑,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
也。
7.对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赢粮而景从赢:担负
B.锄慢棘矜,非钻于钩戟长镂也话:锋利
C.余威震于殊俗殊:非同一般
D.序八州而朝同列序:排列座次
8.下列加点词语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锄穆棘矜,非钻于钩戟长钱也/于是余有叹焉
B.然秦以区区之她/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C.然后以六合为家,崂函为宫/吾属皆且为所虏
D.非及向时之士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9.下列叙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是全文的中心,作者用以劝说当代及后世统治者
施行仁义以安民。
B.本段文字集中运用了对比手法,通过对比论证,非常鲜明地突出了全文中心。
C.本段是在前文铺叙基础上的集中议论,大量的史实使作者的论点水到渠成。
D.本段文字思路清晰,层次分明。以“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收束全篇,点
明主旨。
10.将下列文言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2分)(《过秦论》)
(2)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2分)(《寡人之于国也》)
(3)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2分)(《劝学》)
⑷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2分)(《师说》)
第9题:
第10题:
第11题: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李士谦,字子约,赵郡平棘人也。髻鼠丧父,事母以孝闻。年十二,魏广平王赞辟开
府参军事。后丁母忧,居丧骨立。赵郡王睿举德行,称疾不就。和士开亦重其名,将
返朝廷,擢为国子祭酒。士谦知而固辞,得免。
李氏宗党豪盛,每至春秋二社,必高会极欢,无不沉醉喧乱。尝集士谦所,盛馔盈
前,而先为设黍,谓群从日:“孔子称黍为五谷之长荀卿亦云食先黍稷古人所尚容可
违乎”少长肃然,退而相谓日:“既见君子,方觉吾徒之不信也。”士谦家富于财.,
躬处节俭,每以振施为务。州里有丧事不办者,士谦辄奔走赴之,随乏供济。有兄弟
分财不均,至相阅讼,士谦闻而出财,补其少者,令与多者相埒。兄弟愧惧,更相推
让,卒为善士。有牛犯其田者,士谦牵置凉处饲之,过于本主。望见盗刈其禾黍者,
默而避之。其家僮尝执盗粟者,士谦慰谕之曰:“穷困所致,义无相责。”遽令放
之。
其后出粟数千石,以贷乡人,值年谷不登,债家无以偿,皆来致谢。士谦日:“吾家
余粟,本图振赡,岂求利哉!”于是悉召债家,为设酒食,对之燔契,曰:“债了
矣,幸勿为念也。”各令罢去。明年大熟,债家争来偿谦,谦拒之,一无所受。他年
又大饥,多有死者,士谦整竭家资,为之糜粥,赖以全活者将万计。收埋骸骨,所见
无遗。至春,又出粮种,分给贫乏。赵郡农民德之,抚其子孙曰:“此乃李参军遗惠
也。”或谓士谦曰:“子多阴德。"士谦曰:“所谓阴德者何?犹耳鸣,己独闻之,
人无知者。今吾所作,吾子皆知,何阴德之有!”
开皇八年,终于家,时年六十六。赵郡士女闻之,莫不流涕曰:“我曹不死,而令李
参军死乎!,,会葬者万余人。乡人条其行状,诣尚书省请先生之谥,事寝不行,遂相
与树碑于墓。
(选自《隋书?隐逸传》)
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将讽朝廷讽:劝说。
B.方觉吾徒之不德也德:道德高尚。
C.士谦罄竭家资罄:尽
D.会葬者万余人会:恰好
5.下列各句,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孔子称黍/为五谷之长/荀卿亦云食/先黍稷/古人所尚/容可违乎
B.孔子称/黍为五谷之长/荀卿亦云/食先黍稷/古人所尚/容可违乎
C.孔子称黍/为五谷之长/荀卿亦云食/先黍稷/古人所尚容/可违乎
D.孔子称/黍为五谷之长/荀卿亦云/食先黍稷/古人所尚容/可违乎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李士谦侍奉母亲以孝闻名,后来母亲去世,服丧时消瘦得只剩下一副骨架。(后来)
赵郡王睿以德行举荐他,他借口有病而不接受。
B.李士谦遵循孔子、荀子重黍稷的习俗,每逢社日先摆上黍米饭。前来聚会的亲朋从
士谦身上看到了君子的德行,自愧不如。
C.李士谦虽家境殷实,但厉行节俭,在乡里扶危救困,甚至对待有过失的人他也极尽
体恤之心。
D.李士谦为人处世多积阴德。他把阴德比作耳鸣,意思是阴德只能心知,不足为外人
道也,这反映了他高尚的道德风范。
7.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其家僮尝执盗粟者,士谦慰谕之曰:“穷困所致,义无相责。”遽令放之。(5
分)
(2)乡人条其行状,诣尚书省请先生之谥,事寝不行,遂相与树碑于墓。(5分)
第12题: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左忠毅公传
左光斗,字共之,南直隶桐城人。举万历丁未进士,选授浙江道御史。天启初,与给
事中杨涟俱以清直敢言负重望,每国家有大议,公卿大臣辄问光斗、涟云何。两人公
忠一体,有所举劾,必谄而后行,权贵人皆凛凛畏之,一时海内有道高名之士皆从之
游,而小人之趋利贪权势者皆弗之便也。巡视屯田水利,上书言国家倚漕东南不可
恃。光斗亲巡行阡陌,督官吏,教民种植桑麻蒿秸,仿佛江南。神宗不豫,太监刘
朝、魏忠贤矫太子令,光斗封还不启。又奏太监陈登夺民籽粒,坏屯政,且请蠲十三
场逋租,民咸复业焉。寻又督学畿辅,光斗能知人,往往所取士能预决其得失利钝,
后皆卒如其言,无一爽者。光斗念天下承平久,人不知兵,而疆场多敌,每行部辄较
诸生射,奏开屯学,又奏开武学。光斗多谙朝廷典故,而留心于当世之事,慨然以天
下自任。光宗崩,太监魏忠贤专国命,其党崔呈秀、魏广微尤用事。御史崔呈秀,初
巡接淮扬,球累巨万,高攀龙劾之,遂父事忠贤,魏大中亦劾大学士魏广微,两人教
忠贤逮杀涟、光斗等。会杨涟奏忠贤二十四罪,于是忠贤罢两人官而逐之。广微嗾忠
贤劫光斗装以逮忠贤不应己而觇光斗就道惟褪被而已广微私自喜日幸未劫也故事,御
史巡视屯田,屯吏馈金数百,御史受之以为常。光斗独却不受,诸御史皆惭且恚,至
是诬奏之。忠贤矫旨,遣堤骑逮光斗、涟入京考鞠,后杀光斗于狱。先是光斗在狱,
出片纸寄其家日:“辱极,污极,痛极,死矣!死矣!如二亲何?愿以此报天子,报
二祖列宗。”是岁天启五年七月也。阅二年,烈皇帝立,诛魏忠贤等,赠光斗右副都
御史,予祭葬,谥忠毅。
节选自《戴名世集》)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选授浙江道御
史道:古代行政区
划名。
B.神宗不豫,太监刘朝、魏忠贤矫太子令不豫:没有预料到
C.寻又督学畿
辅畿辅:京城
附近地区
D.遣堤骑逮光斗、涟入京考鞠考:通
“拷”,拷打
5.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广微嗾忠贤劫光斗/装以逮忠贤/不应/己而觇光斗/就道惟裸被而已/广微私自
喜日/幸未劫也/
B.广微嗾忠贤劫光斗装以逮/忠贤不应/已而觇光斗就道/惟横被而已/广微私自喜
曰/幸未劫也/
C.广微嗾忠贤劫光斗/装以逮忠贤/不应/已而觇光斗就道/惟横被而已/广微私自
喜日/幸未劫也/
D.广微嗾忠贤劫光斗装以逮/忠贤不应/己而觇光斗/就道惟摸被而已/广微私自喜
曰/幸未劫也/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左光斗清直敢言,震慑权贵。他与杨涟二人担负重望,弹劾不法,抗拒阉党;他检
举太监陈登侵夺百姓粮食、破坏屯田措施的不法行为。
B.左光斗心忧社稷,防患未然。天下太平日久,边境又值多事之秋,因此他在地方视
察时鼓励军事教育,并上奏启动对屯田军民讲习耕战,又上奏开设军事学校。
C.左光斗发展农业,重视民生。他亲自巡察田间,督责官吏,并引导百姓种植桑麻蒿
秸等作物。又请求免除十三场的欠租,当地百姓都得以恢复本业。
D.左光斗清廉被诬,惨死狱中。魏广微借左光斗担任御史巡视屯田时洁身自好,没有
依照旧例接受屯吏的赠金而遭到其他御史的忌恨之机,诬陷其下狱,致使左光斗惨死
狱中。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一时海内有道高名之士皆从之游,而小人之趋利贪权势者皆弗之便也。
译文:
(2)光斗能知人,往往所取士能预决其得失利钝,后皆卒如其言,无一爽者。
译文:
第13题: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下面题目(16分,每小题2分)
让者,晋人也,故尝事范氏及中行氏,而无所知名。去而事智伯,智伯甚尊宠之。及
智伯伐赵襄子,赵襄子与韩、魏合谋灭智伯,灭智伯之后而三分其地。赵襄子最怨智
伯,漆其头以为饮器。豫让遁逃山中,曰:“嗟乎!士为知己者死,女为说己者容。
今智伯知我,我必为报雕而死,以报智伯,则吾魂魄不愧矣。”乃变名姓为刑人,入
宫涂厕,中挟匕首,欲以刺襄子。襄子如厕,心动,执问涂厕之刑人,则豫让,内持
刀兵,曰:“欲为智伯报仇!”左右欲诛之。襄子曰:“彼义人也,吾谨避之耳。且
智伯亡无后,而其臣欲为报仇,此天下之贤人也。”卒释去之。
居顷之,豫让又漆身为厉,吞炭为哑,使形状不可知,行乞于市。其妻不识
也。行见其友,其友识之,曰:“汝非豫让邪?”日:“我是也。”其友为泣曰:
“以子之才,委质而臣事襄子,襄子必近幸子。近幸子,乃为所欲,顾不易邪?何乃
残身苦形,欲以求报襄子,不亦难乎!”豫让曰:“既已委质臣事人,而求杀之,是
怀二心以事其君也。且吾所为者极难耳!然所以为此者,将以愧天下后世之为人臣怀
二心以事其君者也。”
既去,顷之,襄子当出,豫让伏于所当过之桥下。襄子至桥,马惊,襄子曰:
“此必是豫让也。”使人问之,果豫让也。于是襄子乃数豫让曰:“子不尝事范、中
行氏乎?智伯尽灭之,而子不为报撕,而反委质臣于智伯。智伯亦已死矣,而子独何
以为之报傩之深也?”豫让曰:“臣事范、中行氏,范、中行氏皆众人遇我,我故众
人报之。至于智伯,国士遇我,我故国士报之。”襄子喟然叹息而泣曰:“嗟乎豫
子!子之为智伯,名既成矣,而寡人赦子,亦已足矣。子其自为计,寡人不复释
子!”使兵围之。豫让曰:“臣闻明主不掩人之美,而忠臣有死名之义。前君已宽赦
臣,天下莫不称君之贤。今日之事,臣固伏诛,然愿请君之衣而击之,焉以致报辘之
意,则虽死不恨。非所敢望也,敢布腹心!”于是襄子大义之,乃使使持衣与豫让。
豫让拔剑三跃而击之,曰:“吾可以下报智伯矣!”遂伏剑自杀。死之日,赵国志士
闻之,皆为涕泣。(选自《史记•刺客列传》)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今智伯知我知:了解
B.赵襄子最怨智伯怨:恨
C.于是襄子乃数豫让数:算计
D.乃使使持衣与豫让使:让
10下列句子中,全都直接表现豫让“义人也”的一组是(2分)
①去而事智伯②今智伯知我,我必为报健而死
③入宫涂厕,中挟匕首,欲以刺I襄子④残身苦形,欲以求报票子
⑤国士遇我,我故国士报之⑥今日之事,臣固伏诛
A.①②⑤B.②③⑤C.②③④D.③⑤⑥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豫让改变姓名,入宫清扫厕所,想暗杀赵襄子,被赵襄子发现,赵襄子认为他是贤
德之人,没有杀他。
B.豫让“漆身”“涂炭”,改变样貌,目的是伺机为智伯报仇,朋友劝他凭借才能接
近赵襄子以报仇,他认为不义,没有同意。
C.豫让不为范氏、中行氏报仇是因为他们待他一般;为智伯报仇是因为智伯像国士那
样对待他。
D.赵襄子对豫让有不杀之恩,故而当豫让第二次被抓后,他为报答赵襄子,只是刺击
赵襄子的衣服来为智伯报仇。
1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和学过的课文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然所以为此者,将以愧天下后世之为人臣怀二心以事其君者也。(4分)
(2)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2分)
(3)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2分)
⑷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2分)
第14题: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第1—4题。
且夫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函之固,自若也。陈胜之位,非尊于齐.楚.燕.赵.
韩.魏.宋.卫.中山之君也;金且穆棘矜,非钻于钩戟长钱也;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
师也;深谋远虑,行军用兵之道,非及向时之士也。然而成败异变,功业相反也。试
使山东之国与陈胜度长黎大,比权量力,则不可同年而语矣。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
乘之势,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然后以六合为家,靖函为宫;一夫作难而七
庙照,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1.解释下列加点字。
(1)非钻于钩戟长钱也((2)非抗于九国之师
()
(3)序八州而朝同列((4)一夫作难而七庙照
)
2.选出下列句中加点词不属于古今异义的一项是()
A.小学而大遗B.以为桂林.象郡
C.秦以区区之地D.试使山东之国与陈胜度长繁大
3.选出下列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且夫”一句,写秦朝江山依旧,险关如故。照应课文第一段,说明秦非亡于地理
形势的变化。
B.对比论证是本段的鲜明特色,陈胜与山东六国进行对比,意在直接点出山东六国未
能战胜秦国的原因。
C.本段是在前文铺叙基础上的集中议论,大量的史实使作者的论点水到渠成。
D.“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是全文的中心,作者用以劝说当世的统治者施行仁义
以安民。
4.翻译下列语句。
(1)且夫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靖函之固,自若也。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答:
第15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各题。(7-9题)(13分)
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
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项王则夜起,饮帐中。有美人名虞,常
幸从;骏马名雏,常骑之。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
不利兮雅不逝。雎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数阕,美人和之。项王泣数
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于是项王乃上马骑,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直夜溃围南出,驰走。平明,
汉军乃觉之,令骑将灌婴以五千骑追之。项王渡淮,骑能属者百余人耳。项王至阴
陵,迷失道,陷大泽中,以故汉追及之。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八
骑。汉骑追者数千人。项王自度不得脱。谓其骑曰:“吾起兵至今八岁矣,身七十余
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遂霸有天下。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
战之罪也。”乃分其骑以为四队,四向。
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乌江亭长横”船待,谓项王曰:“江东虽小,地方干
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项王笑
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
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乃谓亭长曰:“吾知
公长者。吾骑此马五岁,所当无敌,尝一日行千里,不忍杀之,以赐公。”乃令骑皆
下马步行,持短兵接战。独籍所杀汉军数百人。项王身亦被十余创。顾见汉骑司马吕
马童,日:“若非吾故人乎?”马童面之,指王翳®曰:“此项王也。”项王乃曰:
“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乃自刎而
死。(节选自《史记•项羽本纪》)
【注】①橇(yi):通“取”,使船靠岸。②指王翳:(把项羽)指(给)王翳(看)。
王翳,汉将。
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项王军壁垓下壁:安营扎寨
B.骑能属者百余人耳属:归属
C.项王自度不得脱度:估计
D.项王身亦被十余创被:遭受
8、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鸿门宴》是把项羽放到错综复杂的人物关系之中和紧张的局势之中,通过对比的
手法塑造项羽刚愎自用和多情善感的形象。而本文是连续集中地写一人,通过几个连
续的事件集中笔墨塑造项羽优柔寡断、勇猛刚强和知耻重义的形象。
B.项羽悲歌泣下时,”左右皆泣,莫能仰视”表现了左右随从对项羽的怜悯,不忍心
看项羽哭泣,写出了项羽处于绝境时的凄惨状况。
C.项羽面临败亡时,强调“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表现了项羽对自己的战斗能
力充满了自信,可是又无法面对楚军即将彻底覆亡的现实,说明了他自负、自尊而不
知自省、自责。
D.虞姬悲歌,乌江拒渡,赠马赐头,一波三折,作者凭借生动传神的细节描写,使全
篇文字达到雄奇悲壮的美学境界,读之令人荡气回肠。
9、请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3分)
(2)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荆轲刺秦王》)(3分)
(3)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烛之武退秦师》)(3分)
第16题:夜缱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
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
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
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不
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惟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
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
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节选自《烛之武退秦师》)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焉用亡郑以陪邻陪:同“倍”,加倍
共其乏困共:同“供”,供给
秦伯说,与郑人盟说:同“悦”,高兴
失其所与,不知知:同“智”,明智
1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虚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敢以烦执事以:拿B.将焉取之焉:哪里
C.因人之力而敝之因:因为.吾其还也其:表商量语
气,还是
12.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夜,缱而出”一句点出郑国局势之严峻:秦、晋兵临城下,围困了郑国。
B.烛之武说辞的巧妙在于处处为秦国着想,处处替秦国说话,使秦君易于入耳。
C.从烛之武对形势的分析中可知,晋国的实力比秦国强。
D.晋文公面对突变的形势,毅然决定撤军,表现出清醒的头脑和理智的判断。
13.把文段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5分)
(1)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3分)
译文:
(2)阙秦以利晋,惟君图之。(2分)
译文:
第17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T0小题。
秦孝公据嵋函之固拥雍州之地君臣固守以窥周室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
吞八荒之心。当是时也,商君佐之,内立法度,①务耕织,修守战之具,外连衡而斗
诸侯。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
孝公既没,惠文、武、昭襄蒙故业。因遗策,南取汉中,西举巴蜀,东割膏腴
之地,北收要害之郡。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②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
下之士,合从缔交,相举为一。
(选自贾谊《过秦论》)
9.下面的断句正确的一项
是
(3分)
A.秦孝公据靖函之/固拥雍州之地/君臣固守以窥周/室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
之意/并吞八荒之心
B.秦孝公据靖函之固/拥雍州之地君臣/固守以窥周室/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
之意并/吞八荒之心
C.秦孝公据嵋函/之固拥雍州之地/君臣固守以窥周室/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
之意/并吞八荒之心
D.秦孝公据靖函之固/拥雍州之地/君臣固守以窥周室/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
之意/并吞八荒之心
10.将下列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①务耕织,修守战之具,外连衡而斗诸侯。
②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之士。
第18题:阅读下面一篇文言文,完成7—13题。
郦食其,陈留高阳人也。好读书,家贫落魄,无衣食业。为里监门,然吏县中贤豪不
敢役,皆谓之狂生。
及陈胜、项梁等起,诸将徇地过高阳者数十人,食其闻其将皆握龊支好荷礼自用,不
能听大度之言,乃深自藏匿。后闻沛公略地陈留郊,沛公麾下骑士适食其里中子,沛
公时时问邑中贤豪。骑士归,食其见,谓曰:“吾闻沛公嫂易人,有大略,此真吾所
愿从游,莫为我先。若见沛公,谓曰'臣里中有郦生,年六十余,长八尺,人皆谓之
狂生,自谓我非狂。'"骑士曰:“沛公不喜儒,诸客冠儒冠来者,沛公辄解其冠,
溺其中。与人言,常大骂。未可以儒生说也。”食其曰:“第言之。”骑士从容言食
其所戒者。
沛公至高阳传舍,使人召食其。食其至,入谒,沛公方踞床令两女子洗,而见食其。
食其入,即长揖不拜,曰:“足下欲助秦攻诸侯乎?欲率诸侯破秦乎?”沛公骂曰:
“竖儒!夫天下同苦秦久矣,故诸侯相率攻秦,何谓助秦?”食其曰:“必欲聚徒合
义兵诛无道秦,不宜倨见长者。”于是沛公辍洗,起摄衣,延食其上坐,谢之。食其
因言六国从衡时,沛公喜,赐食其食,问曰:“计安出?”食其曰:“足下起瓦合之
卒,收散乱之兵,不满万人,欲以径人强秦,此所谓探虎口者也。夫陈留,天下之
冲,四通五达之郊也,今其城中又多积粟,臣善其令,请得使之,下之。即不听,足
下举兵攻之,臣为内应。”于是遣食其往,沛公引兵随之,遂下陈留。号食其为广野
君。
(《史记郦生陆贾列传》,有删改)
注释:①握龊,器量狭窄。
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沛公麾下骑士适食其里中子适:到达
B食其至,入谒谒:拜见
C不宜倨见长者倨:傲慢
D于是沛公辍洗,起摄衣摄:整理
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延食其上坐,谢之延:延请
B足下起瓦合之卒起:出身
C夫陈留,天下之冲冲:交通要道
D臣善其令,请得使之,下之善:和……交好
9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同法相同的一项是
A吾闻沛公慢而易人夜缱而出,见秦伯
B则长揖不拜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
C与人言,常大骂视其所与,不知
D乃深自藏匿荆轲废,乃引起匕首提秦王
10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同法相同的一项是
A收散乱之兵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B欲以径入强秦以其无礼于晋
C郦生因言六国从横时不如因善遇之
D臣为内应公为我献之
11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直接表现郦生“狂生”的一项是
①然吏县中贤豪不敢役②乃深自藏匿③食其入,即长揖不拜④足下欲助秦攻
诸侯乎?⑤“必欲聚徒合义兵诛无道秦,不宜倨见长者。”⑥沛公引兵随之,遂
下陈留
A①②⑥B①③⑤C②④⑥D③④⑤
12下列评述不符合意思的一项是
A郦食其作为谋士,选择人主很有眼光,对好苛礼自用、不能听大度之言的诸将,态
度是“深自藏匿”,不屑与交;而对“慢而易人”但“多大略”的刘邦,确认为“此
真吾所愿从游”,主动要求去见他。
B郦食其有才干,很有自信,明知刘邦“不好儒”,并且常以无礼的态度羞辱儒生,
仍然请人传言要见刘邦。因为他相信,“多大略”、“时时问邑中贤士豪俊”的刘邦
不可能不需要有才干的人辅佐自己成就大业的。
C郦食其初次谒见刘邦就表现出过人的胆略和善于说服人的口才,而对傲慢的刘邦,
他“长揖不拜”,并无意中提出了自己也没有想到的激怒刘邦的问题,然后顺着刘邦
的回答提醒他,要成就大业就“不宜倨见长者”,从而折服了刘邦。
D郦食其在和刘邦谈了昔日“六国从横”的时势,博得刘邦高兴以后,又提出先攻取
和怎样攻取陈留的建议,这反映了他胸有韬略,具有远见卓识。
13把下列课文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3分)
(2)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4分)
(3)乃引起匕首提秦王。(3分)
第19题: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12-15题。
白起者,那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