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畜解剖教案_第1页
家畜解剖教案_第2页
家畜解剖教案_第3页
家畜解剖教案_第4页
家畜解剖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家畜解剖教案陆林雁绪论目的要求:重点掌握常用家畜解剖学的方位和术语、概念。识记家畜体表的主要部位名称。了解本门课的发展概况、研究方法及学习本门课的目的、意义和方法。教学重点:常用家畜解剖学的方位和术语,畜体各部位名称。教学内容一、家畜解剖学的概念和内容解剖学是研究生物有机体形态结构及其规律性的科学。它是医学和生物学各学科的主要基础课之一。畜禽解剖学是以马、牛、猪、羊、犬、猫及家禽为主要对象,采用肉眼观察的方法,研究畜禽有机体各器官的正常形态、构造、色泽、位置及相互关系,故又可称为大体解剖学或称巨视解剖学。大体解剖学:大体解剖学是借助刀、剪、锯等解剖器械,采用切割的方法,通过肉眼观察,来研究体的形态和结构。根据研究的内容和目的,又可分为系统解剖学、局部解剖学、比较解剖学等。系统解剖学主要是以机能相近的各器官作为系统分类的基础,按一定科学程序进行解剖观察的学科。局部解剖学是按畜体的各个部位,研究其局部所有结构,其中常牵涉到几个系统,对临床有实际意义。比较解剖学是用比较的方法,研究各种家畜同一器官的形态变化,以比较其相互关系。此外,还有年龄解剖学、X射线解剖学、品种解剖学等,我们目前所学的是系统解剖学。二、学习家畜解剖学的目的意义家解剖学是畜牧、兽医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只有掌握了正常畜体的形态和结构,才能进一步研究它们的生理机能和病理变化,从而对家畜进行合理的饲养管理和使役,有效地控制家畜的繁殖、发育和生长,及时地做好各种疾病的防治工作,以促进畜牧业生产的发展,达到保护牲畜和增殖牲畜的目的。三、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和有机体的概念(一)细胞细胞是生物体形态构造和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二)组织是由一些来源相同、形态和功能相似的细胞群和细胞间质构成(三)器官是由几种不同的组织按着一定的规律有机结合在一起构成的各器官都有一定的形态结构并能完成一定生理功能,如心、肾、肺等。器官可分为两大类:中空性器官、实质性器官①中空性器官,指内部有较大空腔的器官,如食管、胃、肠、气管、膀胧、血管等它们的结构特点是管壁分层,分别由不同的组织构成。②实质性器官,指内部没有大空腔的器官,如肝、脾、肾等。它们的结构由两部分组成:其一是实质部分,指直接代表这个器官主要机能特征的某一种组织;其二是间质部分,指器官的辅助成分,一般均由结缔组织构成,是血管、淋巴管和神经通过的地方,对实质部分有支持和营养作用(四)系统由若干个形态结构不同、而功能相关的器官联合在一起,彼此分工合作来完成体内某一方面的生理机能,这些器官就构成一个系统。例如,口腔、咽、食管、胃、小肠、大肠、肛门及消化腺(肝、胰、肠腺、唾液腺等)等器官有机的联系起来组成消化系统,共同完成对食物的消化、吸收功能。畜体由一系列不同的系统所组成每个家畜都有运动系统、被皮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生殖系统、循环系统、内分泌系统、淋巴系统、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等组成。其中的消化、呼吸、泌尿和生殖系统又合称为内脏。(五)有机体是由许多系统构成的统一体。体内各系统、器官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在机能上相互影响,互相配合,倘若某一部位发生变化,就能影响其他有关部位的机能活动同时,家畜与生活的周围环境也是统一的,环境的变化,会引起功能的变化,进而影响器官的形态结构、四、畜体的基本结构

畜禽有机体可分成运动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生殖系统、心血管系统、淋巴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被皮系统和感觉器官系统。

将畜体从外表划分成如下各部:

1.头部:包括颅部和面部。

2.躯干:分为①颈部,包括颈背侧部、颈侧部和颈腹侧部份②背胸部,包括背部、胸侧部(肋部)和胸腹侧部③腰腹部,分为腰部和腹部④荐臀部⑤尾部

3.前肢部:包括肩部、臂部、前臂部和前脚部。

4.后肢部:分为臀部、股部、膝部、小腿部和后脚部。五、解剖学常用方位术语(一)、基本切面1.矢状面:与畜体长轴并行而与地面垂直的切面。其中通过畜体正中轴将畜体分成左、右两等份的面称正中矢面。其他矢状面称侧矢面。2.横断面:与畜体的长轴或某一器官的长轴垂直的切面。3.额面(水平面):与地面平行且与矢状面和横断面垂直的切面。(二)、用于躯干的术语1.前、后:是相对的两点,以某一横断面为参照面,近头侧的为前(也称颅侧),近尾侧的为后,(也称尾侧)。2.背侧、腹侧:以某一额面为参照面,近地面为腹侧,背离地面者为背侧。3.内侧、外侧:以正中矢状面为参照,近者为内侧,远者为外侧。4.内、外:以某一腔壁为参照,位于内部者为内,位于其外者为外。与内侧和外侧意义不同。5.浅、深:近体表者为浅,反之为深。(三)用于四肢的术语1.近、远:对某一部位而言,近躯干的一侧为近侧,近躯干的某一点为近端。反之称为远侧及远端。2.背侧、掌侧和跖侧:四肢的前面为背侧。前肢后面称掌侧,后肢的后面称跖侧。前肢内侧为桡侧,外侧为尺侧;后肢的内侧为胫侧,外侧为腓侧。思考题1、试述畜体大体可划分为哪几部。第一章畜体的基本结构目的要求:掌握动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及分裂方式掌握动物基本组织的概念及形态特点重点难点基本组织;骨组织、神经组织教学内容第一节细胞一、细胞的概念细胞是生物体形态结构和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二.细胞的形态与大小三、细胞的结构与功能细胞的基本结构:光镜下: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电镜下:膜性结构、非膜性结构膜性结构:细胞膜、膜性细胞器、核膜一)细胞膜1、细胞膜的电镜结构细胞膜又称质膜,是包在细胞表面的界膜。在高倍电镜下,细胞膜呈三层:内外两层电子密度高,中间层电子密度低。单位膜:具有上述三层结构图像的膜又称单位膜。细胞内膜:包裹某些细胞器的膜。也是单位膜。生物膜:细胞膜和细胞内膜统称生物膜。2、细胞膜的化学成分主要:脂类、蛋白质少量:糖类微量:水、无机盐、金属离子等(1)膜脂包括磷脂(主要)、糖脂、胆固醇亲水部分:朝向膜的内外表面。疏水部分:伸入膜的中央。(2)膜蛋白膜蛋白多为球状蛋白。按功能分为:受体蛋白、载体蛋白、酶、抗原等;按分布分为表在蛋白(外在蛋白):附在膜的胞质面。嵌入蛋白(内在蛋白):全部埋在膜内,或部分埋在膜内,部分露在膜外。功能活跃的膜,其膜蛋白含量高,且多为嵌入蛋白。(3)膜糖膜糖主要是由葡萄糖、半乳糖、甘露糖、岩藻糖等组成的低聚寡糖。它们与膜脂结合成糖脂,与膜蛋白结合成糖蛋白。糖脂和糖蛋白的糖链常常突出于细胞膜外表形成致密丛状结构,称糖衣或细胞衣。糖脂和糖蛋白的糖残基有各种各样的结合方式,因而形成各种细胞特有的表面结构。3、细胞膜的分子结构液态镶嵌模型:该模型认为,细胞膜是以脂类双分子层为基础,其中镶嵌着球状蛋白。该模型强调:膜具有流动性和不对称性。脂类分子处于液态,可以流动;蛋白质分子也可横向移动;分布于膜内外两层的脂类、蛋白质可以不同,而糖类仅分布于膜的外表面。4、细胞膜的功能保护作用、物质运输、能量转换、代谢调控、信息传递、细胞运动细胞识别、免疫作用、防御作用、激素作用、神经传导二)细胞质细胞膜以内的细胞组成部分称为细胞质。细胞质由基质、细胞器和内含物组成。1、基质基质是指细胞质中的液体部分,呈均匀透明而无定形的胶状,内含水、无机盐、氨基酸、糖类、脂类、蛋白质、核苷酸和RNA等。2、细胞器细胞器是指细胞质中具有特定形态结构并执行一定生理功能的成分。膜性细胞器:线粒体、高尔基复合体、内质网、溶酶体、过氧化物酶体非膜性细胞器:中心粒、核糖体、细胞骨架细胞骨架:微管、微丝、中间丝、微梁网(1)线粒体A、形态结构线粒体为圆形或椭圆形小体,长1.0~2.0μm,宽0.5~1.0μm。电镜下,它由两层单位膜叠套而成。外膜:表面光滑。内膜:向内折叠形成线粒体嵴。分布有球形颗粒——基粒,是合成ATP的部位。外室(膜间腔):内、外膜之间的腔隙。内室:内膜所围成的腔隙。B、线粒体的功能细胞氧化代谢的场所。线粒体含有120多种酶,动物细胞摄取的糖、脂肪、蛋白质等营养物质,最终都在线粒体内经这些酶的作用,彻底氧化分解成H2O和CO2,释放出来的能量以ATP的形式储存起来,供细胞利用。线粒体为细胞提供80%以上的能量,故有细胞内“供能站”之称。(2)内质网内质网由单位膜构成,呈小管、小泡或扁囊状,腔内含有多种酶。分为:粗面内质网、滑面内质网A、粗面内质网粗面内质网膜上附有核糖体,多呈扁平囊状。粗面内质网功能:主要是合成分泌性蛋白,也能合成少量结构蛋白,并对合成的物质起运输和分隔作用。合成蛋白质的细胞(例如浆细胞),粗面内质网丰富。B、滑面内质网a、形态结构滑面内质网膜上没有核糖体附着,多呈分支小管状或小泡状b、功能①与类固醇激素的合成有关(肾上腺皮质细胞、睾丸间质细胞、卵巢黄体细胞);②与解毒作用有关(肝细胞);③与胆汁生成有关(肝细胞);④与脂肪合成有关(肝细胞、小肠上皮细胞、脂肪细胞);⑤与糖原代谢有关(肝细胞);⑥与肌纤维舒缩(横纹肌细胞);⑦与盐酸合成有关(胃腺壁细胞)。(3)高尔基复合体A、形态结构高尔基复合体位于细胞核附近,光镜下呈网状。电镜下,它由3部分组成:①扁平囊泡:通常数个扁平囊泡平行排列并互相通连,共同构成该细胞器的主体。②小泡:散布于扁平囊泡周围,多见于形成面。③大泡:多见于扁平囊泡的膨大末端或分泌面。容B、高尔基复合体的功能提要①参与细胞的分泌活动。分泌物在此加工、浓缩、分类和包装,最后形成分泌颗粒排出细胞外。②进行糖脂、多糖的合成。③形成溶酶体。溶酶体的形成与分泌颗粒的形成相似,只是溶酶体内主要含酸性水解酶,并且不排出细胞外,而在细胞内发挥作用。(4)核糖体A、核糖体的形态结构核糖体又称核蛋白体,化学成分是rRNA和蛋白质。呈颗粒状,由大、小两个亚基构成。大亚基:略呈圆锥形,两侧稍隆起,底面扁平并有一条沟,中央有一管道。小亚基:略呈弧形,凸面向外,凹面向内并与大亚基底面相贴。B、核糖体的类型根据存在方式:单核糖体:单个核糖体,无功能活性。多(聚)核糖体:由mRNA串联起来,具有功能活性。根据分布部位:附着核糖体:附着在内质网的外表面。游离核糖体:游离于基质中。C、核糖体的功能合成蛋白质附着核糖体:主要合成分泌蛋白,如抗体、消化酶等;游离核糖体:主要合成结构蛋白,如膜蛋白、基质蛋白等,它们供细胞生长、代谢、增殖等使用。(5)溶酶体A、形态结构溶酶体为圆形或卵圆形小泡,外包单位膜,内含60多种酶,可分为磷酸酶、核酸酶、核苷酸酶、蛋白酶、脂肪酶、糖苷酶和硫酸酯酶等,其中多为酸性水解酶。不同类型细胞的溶酶体所含的酶不同,但酸性磷酸酶则是普遍存在的,故可视为它的标志酶。B、溶酶体的分类根据溶酶体中是否含有作用底物,将其分为初级溶酶体和次级溶酶体两类。C、溶酶体的功能①异噬作用:即清除进入细胞内的外源性异物,它与机体的防御机能有关。②自噬作用:即清除细胞内的残余物,它是细胞结构自我更新的过程。是细胞内重要的“清道夫”(6)过氧化物酶体A、形态结构过氧化物酶体又称微体,为圆形或卵圆形小泡,外包单位膜,内含细粒状物,中央有一致密核芯。核芯为规则的结晶结构,其成分是尿酸氧化酶,但鸟类等不含尿酸氧化酶,故无核芯。过氧化物酶体含有40多种酶,包括过氧化氢酶和其它氧化酶,其中过氧化氢酶是其标志酶。B、过氧化物酶体的功能①解毒:氧化酶能氧化多种底物,并使氧还原为H2O2;而过氧化氢酶能使H2O2还原为水,以防细胞因H2O2浓度过高而中毒。②参与脂肪代谢、糖原异生等(7)中心粒A、形态结构中心粒位于细胞中央或细胞核附近,光镜下呈颗粒状,因而得名。一个细胞通常有两个中心粒,彼此互相垂直;在其周围有特化的致密基质称中心球。中心粒与中心球一起构成中心体。电镜下,中心粒为中空短圆柱体,其壁由9组三联微管构成。在横切面上,9组三联微管排列成环状,似风车的旋翼。在其外侧有时可见球形结构,称中心粒卫星。B、中心粒的功能①中心粒参与细胞的有丝分裂过程。在细胞分裂过程中,中心粒复制,两组中心粒分开,各自移到细胞的两极,成为纺锤体的结构中心。②在有鞭毛或纤毛的细胞,中心粒还参与鞭毛和纤毛的形成。(8)微丝A、形态结构微丝是一种直径为6~7nm的细丝,主要成分是肌动蛋白。肌细胞的微丝特别发达,形成稳定的肌丝;而在非肌细胞,微丝的形态可随细胞活动的需要而发生变化。B、微丝的功能与细胞运动、吞噬、分泌物的排出和胞质分裂等有关。(9)微管A、形态结构微管是一种中空管状结构,直径约25nm,长短不一。其横断面呈圆管状,壁厚5nm,由13条原丝环列而成,原丝又由微管蛋白构成。B、微管的功能①构成细胞的支架,维持其形态。②参与细胞运动。③参与细胞有丝分裂。④运输作用。如神经元的微管可作为某些大分子或颗粒物质在细胞内移动的“轨道”。三)细胞核细胞核是细胞遗传和代谢活动的控制中心,在细胞的生命活动中起关键作用。数量:每个细胞通常有一个核,只有少数细胞无核或有多个核。形态:与细胞的形态相关。如球形细胞的核为球形,柱状细胞的核为长椭圆形,扁平细胞的核为扁平形等。结构:核被膜、核仁、染色质、核基质、核内骨架。1、核被膜核被膜又称核膜,是包在细胞核表面的界膜。电镜下,它由4部分组成:(1)内、外核膜:均属单位膜,彼此平行排列。(2)核周隙:为内、外核膜之间的腔隙,内含液态无定形物质。(3)核孔:是由内、外核膜在一定部位融合而成的环状孔道。核孔并非单纯的孔洞,而是由一组蛋白质颗粒以特定方式排布而成的复杂结构,现称核孔复合体。(4)核纤层:是位于内核膜内表面的一层纤维状蛋白质(核纤蛋白)。纤维直径约10nm。2、核质又称核液3、核仁(1)形态结构:核仁呈球形,位置不定,多为1~2个,也有3~5个的,个别细胞无核仁。蛋白质合成活跃的细胞,核仁大而明显;反之,核仁不明显、小或无。光镜下:为均质性结构电镜下:为海绵状结构(2)核仁的化学成分:主要是蛋白质、RNA和DNA。(3)核仁的功能:合成rRNA和组装核糖体大、小亚基的前体。4、染色质与染色体染色质是指间期细胞核内能被碱性染料着色的物质,由DNA、RNA、组蛋白和非组蛋白构成,高倍电镜下呈纤维状。在细胞分裂时,染色质复制加倍,高度卷曲折叠而变粗变短,组装成一条条光镜下清晰可见的短线状或棒状结构,称染色体。染色质和染色体的化学成分相同,但构型各异,相间出现于细胞周期的间期和分裂期,分别代表间期和分裂期遗传物质的存在形式。(1)染色质的类型根据其形态,将染色质分为两种:①常染色质:是指间期细胞核内处于伸展状态,有转录活性的染色质。常染色质弱嗜碱性,染色浅,大多位于核中央。②异染色质:是指间期细胞核内处于浓缩状态,转录不活跃或不转录的染色质。异染色质强嗜碱性,染色深,呈块状,大多位于核膜下。(2)染色体的类型和形态结构(3)染色体的数目染色体具有种属特异性,同种生物细胞的染色体数目相同。一些常见动物的染色体数目是:黄牛60、水牛48、马64、驴62、猪38、山羊60、绵羊54、犬78、兔44、猫38、鸡78、鸭80、鸽80。(4)常染色体与性染色体动物的生殖细胞只有一组染色体,为单倍体。而体细胞有两组染色体,为双倍体,它们配合成对,其中有1对与性别有关,称性染色体,其余的称常染色体。哺乳动物:雄性——XY性染色体雌性——XX性染色体禽类:雌性——ZW性染色体雄性——ZZ性染色体四、细胞的分化、衰老和死亡(一)细胞分化细胞分化是指多细胞生物在个体发育过程中,细胞在分裂的基础上,彼此之间在形态结构、生理功能等方面产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不同的类型细胞,其分裂能力是不同的:有些细胞高度分化,完全丧失分裂能力,称终末细胞,如成熟红细胞等。有些细胞分裂能力很低,几乎不见分裂相,如神经细胞。有些细胞进入G1期后不立即转入S期,而暂时处于休止状态,只有在一定条件下才出现增殖活动,称G0期细胞。如肝细胞在正常情况下极少见到分裂相,当肝受损害或部分切除后,剩余的肝细胞即分裂增殖。也有些细胞可持续进行分裂活动,分裂后的部分子细胞分化为执行一定功能的成熟细胞;部分子细胞则一直保持连续增殖的能力,称干细胞,如造血干细胞等。细胞分化与细胞分裂的关系1、细胞分裂和细胞分化是两个既有密切联系,又有本质区别的概念。2、通过细胞分裂增加细胞的数量,通过细胞分化增加细胞的种类。3、正常情况下,细胞的不断分裂,通常伴随着细胞的逐步分化。4、细胞分化程度愈低,分裂速度愈快,分裂能力愈大;细胞分化程度愈高,分裂速度愈慢,分裂能力愈小。(二)细胞的衰老与死亡细胞的衰老与死亡在生物体内经常地发生着,是细胞正常的发育过程,也是机体发育的必然规律。一)细胞衰老细胞衰老是指细胞适应环境变化和维持细胞内环境稳定的能力降低,并以形态结构和生化改变为基础。细胞衰老时,其结构变化主要表现为:A、核固缩、结构不清、染色加深,核质比减小;B、内质网、线粒体等细胞器减少,色素、脂褐素等沉积于细胞内;C、其生化改变主要表现为酶活性与含量下降、水份减少、氨基酸和蛋白质合成速率下降等。二)细胞死亡A、细胞意外性死亡(细胞坏死,):它是由于某些外界因素如局部贫血、高热、物理性或化学性损伤、生物侵袭等,造成的细胞急速死亡;B、细胞自然死亡(细胞凋亡,):也称细胞编程性死亡,它是细胞衰老过程中其功能逐渐衰退的结果,就象秋天树叶凋谢一样,遵循自身的程序和规律,自己结束其生命。细胞凋亡受基因的调控。第二节

基本组织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组织神经组织一、上皮组织(被覆上皮腺上皮感觉上皮)上皮组织简称上皮,由密集排列的细胞和极少量的细胞间质组成。上皮组织的特点:

1.细胞成分多,排列紧密,细胞间质少

2.分布于体表或管腔、囊腔的内表面,可向深部下陷成腺体

3.功能多种多样,保护、吸收、分泌、排泄、感觉

4.细胞都有极性,分游离端与基底端

5.上皮中无血管,但有丰富的神经末梢极性:是指细胞的两端在结构和功能上都具有差别。(一)被覆上皮1、单层上皮(1)单层扁平上皮1)结构:由一层扁平细胞构成。从表面看,细胞呈多边形,边缘为锯齿状,相邻细胞互相嵌合。从侧面看,细胞呈梭形,胞核椭圆形,含核部分稍厚。2)单层扁平上皮的分类与功能:间皮:分布于胸膜、腹膜和心包膜表面的单层扁平上皮。内皮:衬贴于心、血管和淋巴管腔面的单层扁平上皮。间皮和内皮表面光滑,使器官不会粘连在一起,也有利于血细胞在血管中运行。(2)单层立方上皮1)结构:由一层立方形细胞构成。从表面看,细胞呈多边形。从侧面看,细胞为正方形,胞核圆形,位于中央。2)单层立方上皮的功能:分布于肾小管和部分外分泌腺导管等处;具有分泌和吸收作用。(3)单层柱状上皮1)结构:由一层柱状细胞构成。从表面看,细胞呈多边形。从侧面看,细胞为长方形,胞核椭圆形,靠近细胞基部。2)功能:分布于胃肠道和子宫等处;具有吸收、分泌和保护作用。单层柱状上皮模式图(二)假复层1、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1)结构:柱状细胞:呈柱状,顶端有纤毛;杯状细胞:呈高脚酒杯状;梭形细胞:呈梭形;锥形细胞:呈锥体形。(2)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的功能:主要分布于呼吸道、附睾管、输精管上皮。具有分泌和保护作用。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模式图2、变移上皮变移上皮分布于排尿管道,其细胞的形状和层数,随器官的功能状态不同而异。例如:膀胱处于收缩状态时,上皮细胞层数较多,表层细胞大,呈立方形称为盖细胞,中层细胞为多边形,基层细胞为矮柱状;膀胱扩张时,上皮细胞层数变少,细胞变扁。变移上皮具有保护作用。(三)复层上皮

1、复层扁平上皮(1)结构:由多层细胞构成。基底层细胞呈立方形或矮柱状;中间层细胞为多边形;近浅层细胞呈扁平形。浅层细胞很快死亡脱落,由基底层细胞不断分裂增殖加以补充。(2)分类:角化型:如皮肤的表皮等。未角化型:如阴道粘膜上皮等。(3)功能:复层扁平上皮具有很强的保护作用。复层扁平上皮模式图2、复层柱状上皮由多层细胞构成。深层细胞:为矮柱状或立方形;中层细胞:为柱状或多边形;表层细胞:为柱状,排列整齐。复层柱状上皮见于眼睑结膜和马尿道阴茎部。(四)被覆上皮特化的结构(1)游离面的结构①微绒毛,分布于小肠柱状细胞纹状缘,分布于肾小管上皮细胞刷状缘②纤毛,分布于呼吸道、输卵管、附睾管,有的可运动。(二)腺上皮与腺腺上皮:以分泌功能为主的上皮。腺(腺体):以腺上皮为主要成分所构成的器官。腺细胞的分泌物有酶、糖蛋白、激素等。分类:内分泌腺、外分泌腺、粘液腺、浆液腺、混合腺分泌方式:局部分泌、顶浆分泌、全浆分泌一)外分泌腺与内分泌腺1、外分泌腺有导管将其分泌物输送到身体的一定部位,故又称有管腺。有的腺体仅为单个细胞,如杯状细胞,其分泌物直接排入管腔内,因此也归于外分泌腺。2、内分泌腺没有导管,分泌物通过渗透作用进入血管或淋巴管而输送到全身,故又称无管腺。内分泌腺的分泌物称为激素,作用于特定的器官或细胞。激素所作用的器官称为靶器官,所作用的细胞称为靶细胞。(三)感觉上皮或神经上皮可感觉刺激,传递信息,分布于舌、鼻腔、视网膜、内耳二、结缔组织结缔组织包括:疏松结缔组织致密结缔组织固有结缔组织网状组织血液、淋巴脂肪组织软骨组织骨组织(一)疏松结缔组织一)细胞

1.成纤维细胞2.组织细胞或巨噬细胞3.肥大细胞4.浆细胞

5.脂肪细胞6.间充质细胞所有结缔组织都是起源于间充质。

间充质:是胚胎早期的原始结缔组织,由星状细胞和基质组成。星状细胞的突起相互连接成网;基质为无定型的胶状物,主要成分是糖蛋白,填充于网眼。二)纤维

1.胶原纤维2.弹性纤维

3.网状纤维(镀银)

三)基质由透明质酸和蛋白质形成的粘多糖蛋白。一)细胞1.成纤维细胞(1)结构:细胞呈星状,扁平多突起,胞质丰富弱嗜硷性,核大,扁圆形,色浅,核仁明显。电镜下,含丰富粗面内质网、游离核糖体和高尔基复合体。(2)功能:可合成蛋白质,形成纤维和基质。成纤维细胞功能不活跃的时候可变成纤维细胞。(2.巨噬细胞:又称组织细胞(1)结构(2)功能:①吞噬作用,有趋化性和定向运动的能力;②抗原提呈作用;③分泌功能。3.肥大细胞(1)结构特点胞质:充满了粗大的异染性颗粒(2)功能:合成与分泌组织胺肝素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白三烯参与过敏反应及抗凝血作用4.浆细胞5.脂肪细胞(1)结构特点(2)功能合成与储存脂肪,参与脂质代谢二)纤维胶原纤维弹性纤维网状纤维1.胶原纤维数量最多,分布最广。纤维呈波浪形,粗细不同、长短不一有分支、交织分布。每条纤维又由许多极细的胶原原纤维合并而成。在电镜下胶原原纤维具有明暗相间的周期性横纹。新鲜时,这种纤维呈白色,故又称白纤维。其化学成分为胶原蛋白。有强的韧性,抗拉力强。2.弹性纤维数量比胶原纤维少,是单一的纤维,粗细不同,且有分支。折断时,断端常呈卷曲状。新鲜时呈黄色,故又称黄纤维。其化学成分为弹性蛋白,纤维有很大的弹性。这种弹性对某些器官(如肺)的特定功能是非常有利的。3.网状纤维数量很少,很纤细。主要分布在上皮组织下的基膜中、脂肪组织、血管、神经及平滑肌的周围。在电镜下也显胶原原纤维的横纹结构,其化学成分也是胶原蛋白。网状纤维具有嗜银性,又称嗜银纤维。纤维有韧性,无弹性。三)基质是一种无定型稠状的胶体物质,无色而透明。主要成分为透明质酸(一种粘多糖蛋白),基质中还含有大量的组织液。(二)致密结缔组织以纤维成分为主,细胞与基质少,有固定的形态,分布于真皮、骨膜、韧带、肌腱、项韧带等,有很强的支持、连接、保护功能。(三)网状组织主要分布于淋巴结、脾、胸腺、骨髓和淋巴组织。由网状细胞、网状纤维和基质构成。(四)脂肪组织

1.广泛分布于皮下、肠系膜、腹膜、网膜、肾、心等器官周围。2.由聚集成团的脂肪细胞和少量网状纤维构成,被疏松结缔组织分成许多小叶。3.功能:贮存能量,支持、保护、维持体温。如动物膘、板油、肠油、脂肪囊等,胖即抗寒能力强,但怕热(散热慢)规则的致密结缔组织(光镜切片)(五)软骨一)软骨组织的组成及化学成分软骨细胞细胞间质二)软骨组织的结构同源细胞群:软骨细胞三五成群地埋在软骨基质形成的软骨陷窝中。功能:支撑重量和减少磨擦。支架作用。影响骨的发生和生长。1、透明软骨(1)结构特点:纤维的折光率与基质相近,呈半透明状态。(2)分布:喉、气管、支气管、胸骨、肋软骨、关节面。2、弹性软骨(1)结构特点:基质中含大量的弹性纤维,交织成网(2)分布:外耳,会厌3、纤维软骨(1)结构特点:基质中含大量胶原纤维束,细胞与纤维平行排列,韧性大。(2)分布:椎间盘、半月板、耻骨联合(六)骨组织体内最坚硬的结缔组织,由骨细胞和细胞间质构成,构成机体的支架,支持体重,保护内脏。

(一)组织学结构一)骨细胞骨陷窝,骨小管二)骨胶纤维属胶原纤维,按作用力方向排列成层,各层之间交错排列,如胶合板,层间夹有骨细胞三)基质有机质:粘多糖蛋白、硫酸软骨素,火烧脱去无机质:钙盐Ca3(PO4)2,CaCO3,泡酸脱钙钙盐在体内处于动态平衡,产蛋、妊娠期、发育年龄应补给足够的钙,缺钙—软骨症,产后瘫痪,佝偻病,趴窝病、禽产软壳蛋相反:老化,钙过多,易碎,易折四)骨质骨松质与骨密质(二)骨的结构一)外环骨板二)哈氏系统三)骨间板四)内环骨板五)骨膜(三)骨的发生一)骨组织的形成二)骨组织的吸收三)成骨的方式膜内成骨基本过程:间充质细胞──骨原细胞──成骨细胞──骨细胞。哈弗斯系统/骨单位(银染)(七)血液血浆:约占55%,血液的细胞外基质,为淡黄色液体。内含:A、水,90%以上;B、血浆蛋白:白蛋白、球蛋白、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原等;C、酶;D、激素;E、维生素;F、无机盐;G、营养物与代谢产物。血细胞:约占45%,包括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常用染色方法:瑞特氏、姬姆萨氏1、血浆(1)血浆的组成水(90%左右)血浆蛋白(白蛋白、球蛋白、纤维蛋白原)脂蛋白无机盐酶激素维生素代谢产物血清血液流出血管后,若不加抗凝剂,溶解状态的纤维蛋白原变为细丝状的纤维蛋白,并网罗血细胞凝固成血块,周围析出淡黄色的液体,称为血清。2、血细胞(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1)红细胞1)红细胞的形态结构胞体:双凹圆盘状(多数哺乳动物)或椭圆形(骆驼、鹿)胞核:哺乳动物的成熟红细胞无胞核。禽类的红细胞呈卵圆形,有卵圆形的胞核。胞质:含大量血红蛋白和酶类,无细胞器(哺乳类),或含少量线粒体和不发达的高尔基复合体(禽类)。新鲜单个红细胞呈黄绿色,稠密的红细胞使血液呈红色。2)红细胞的功能血红蛋白具有携带O2和CO2的功能。在肺内,O2分压高,CO2分压低,血红蛋白放出CO2而与O2结合;在其他器官,CO2分压高,O2分压低,血红蛋白放出O2而与CO2结合。正常情况下,血红蛋白的含量比较恒定,每100ml血液含10~15克3)红细胞的数量和大小红细胞的数量和大小,与动物种类、年龄、性别、生理状况、居住地海拔高度等有关。哺乳动物较禽类的多;年幼的较年长的多;雄性的较雌的性多;营养好的较营养差的多;经常运动的较不运动的多;生活在高原的较平原的多。红细胞的大小也因动物种类不同而有差异4)红细胞的寿命与更新成熟红细胞的寿命约为120天。衰老死亡的红细胞,被脾、肝和骨髓等处的巨噬细胞吞噬;同时,骨髓内不断产生新的红细胞,使健康动物的红细胞总数保持相对恒定。(2)白细胞白细胞为无色有核的细胞,较红细胞大,数量较红细胞少,雌雄无明显差异,幼年动物较成年动物稍多。有粒白细胞:中性粒细胞(50-70%)、嗜酸性粒细胞(0.5-3%)、嗜碱性粒细胞(0-1%)无粒白细胞:单核细胞(20-30%)、淋巴细胞(3-8%)①中性粒细胞A、形态大小:球形,直径为10~12µm。B、结构特点:a、核:杆状或分2~5叶,以3叶为多。b、胞质:可见细小均匀的中性颗粒,颗粒分两种:嗜天青颗粒:淡紫色,占20%,为一种溶酶体,内含酸性磷酸酶、髓过氧化物酶和多种酸性水解酶。特殊颗粒:淡红色,占80%,内含溶菌酶和吞噬素,即防御素有杀菌作用。C、功能:变形运动和趋化性。吞噬细菌,形成脓细胞。②嗜碱性粒细胞A、形态大小:球形,直径为10~12µm。B、结构特点:a、核:不规则,呈分叶状或“S”形,色浅,常被胞质颗粒所掩盖。b、胞质:可见大小不一,分布不均的嗜碱性分泌颗粒,内含肝素、组织胺及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胞质中还含白三烯。C、功能a、抗凝血。b、参与过敏反应③嗜酸性粒细胞A、形态大小:球形,直径为12~15µm。B、结构特点:a、核:常分2叶。b、胞质:可见大小一致,分布均匀的嗜酸性颗粒,除含一般的溶酶体酶(酸性磷酸酶与过氧化物酶等)还含芳基硫酸酯酶、组胺酶及四种阳离子蛋白。C、

功能:a、变形运动和趋化性。b、

释放组胺酶与芳基硫酸酯酶,抑制过敏反应。c、杀灭寄生虫。④单核细胞A、形态大小:球形或椭圆形,直径为14~20µm。B、结构特点:a核:卵圆形、肾形、马蹄铁形或不规则形,常偏位,着色浅b胞质:多,弱嗜硷性,染灰蓝色,含许多细小的嗜天青颗粒C、功能:可变成巨噬细胞,具有下列功能:a、

有变形运动能力和趋化性。b、

吞噬功能。c、

参与免疫应答。d、

分泌功能。⑤淋巴细胞A、形态大小:球形,直径为6~20µm,其中:小淋巴细胞:直径为6~8µm,数量最多;中淋巴细胞:直径为9~12µm;大淋巴细胞:直径为13~20µm。B、结构特点:核:大而圆,色深,一侧常有凹陷;胞质:少,嗜硷性,染天蓝色,内含大量游离核糖体、少量嗜天青颗粒(溶酶体以及粗面内质网、高尔基复合体和线粒体。C、分类及功能:a、T淋巴细胞:参与细胞免疫。b、

B淋巴细胞:参与体液免疫。c、

NK淋巴细胞:直接杀伤靶细胞。(3)血小板1.形态大小:双凸圆盘状,直径为2~4µm,受刺激时呈不规则形。2.

来源:巨核细胞的胞质小块。3.结构特点:A、表面吸附有血浆蛋白,其中有多种凝血因子。B、周边胞质为透明区:含微管和微丝。C、中央为颗粒区:含特殊颗粒、致密颗粒与少量溶酶体。4.功能:A、凝血。B、止血。C、参与内皮修复。D、合成前列腺素。5.寿命:7~14天。三、肌组织肌组织是一种特殊分化的组织,主要成分为肌细胞——肌纤维,细胞膜称肌纤维膜,细胞质称肌浆。肌纤维内含大量肌原纤维,它是肌纤维收缩与舒张的物质基础。肌组织按功能、分布分三种:骨骼肌平滑肌心肌(一)骨骼肌(1)组织结构(横纹肌,受意识支配,是随意肌。)肌纤维呈长圆柱状,长1~4mm,直径10~100μm,OM下,肌纤维上可见到横纹,细胞核可多达几百个,紧贴在肌纤维膜下。肌浆内有大量肌原纤维,基质内含肌红蛋白,维持肌肉的颜色,并贮存肌肉收缩时需要的氧气。1)骨骼肌的结构:①肌外膜:一块肌肉外的结缔组织。②肌束膜:一条肌纤维束外的结缔组织。③肌内膜:一个肌细胞外的结缔组织。根据肌原纤维与肌红蛋白含量的不同,肌纤维分两种:红肌纤维:肌红蛋白多,肌浆多,肌原纤维少,收缩力弱,持久(鸟类)白肌纤维:肌红蛋白少,肌浆少,肌原纤维多,收缩力强,易疲劳(哺乳类)肌原纤维的明带、暗带明带(I带)中部有Z线暗带(A带)中部有H带,H带中央有M线肌节位置相邻两Z线间的一段肌原纤维结构由½I带+A带+½I带组成功能为骨骼肌收缩的基本单位(二)平滑肌一)结构特点:纤维长梭形,成束整齐排列,不显横纹,一个核位于细胞中央。纤维长30~500μm,EM下,肌原纤维由肌微丝构成,化学成分为肌动蛋白、肌球蛋白,不受意识支配,是不随意肌。二)分布:胃肠道、呼吸道、泌尿生殖道、血管等(三)心肌一)结构特点1.肌纤维圆柱状,肌原纤维少,横纹不明显2.1——2个圆形核位于中央3.肌纤维有分支,并吻合,但有明显的界线4.OM线可以见到较深的阶梯状横线,是肌纤维间的结合处,叫闰盘5.二联体6.浦氏纤维二)分布心脏本身,心脏附近的大血管,无再生能力,不受意识支配,是不随意肌。四、神经组织概述:神经组织由神经细胞和神经胶质细胞构成。神经细胞即为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的结构功能单位,可接受刺激,传递信息,有的还有内分泌功能。神经胶质起支持、营养、保护作用。反射弧:感受器传入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一)神经元

一)神经元的分类

按突起:假单极神经元、双极神经元和多极神经元

按功能:感觉神经元、联络神经元和运动神经元

按递质:胆碱能神经元、肾上腺素能神经元组成:神经细胞(神经元):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能感受刺激,整合信息,传导冲动。部分神经元有内分泌功能。神经胶质细胞(神经胶质):对神经元有支持、营养、保护和绝缘作用。神经组织组成神经元的形态二)神经元的结构神经元由细胞体和胞突构成。1.细胞体(细胞膜、细胞核、细胞质)尼氏体(虎斑)为嗜碱性物质,存在于胞体和树突内。功能:合成蛋白质。神经原纤维为嗜银性细丝状(胞质内呈棕黑色的细丝),在树突和触突内。功能:构成细胞支架,参与物质运输。2.树突,接受突触,传向胞体3.轴突其中的细胞质叫轴浆。利用轴浆流可以进行神经追踪,如,定位神经元结构三)神经纤维由轴索(轴突)和包在外面的神经膜细胞构成。髓鞘:是节段性地、直接包在轴索外面的脂蛋白,由雪旺氏细胞构成。二个节段相接处缩细,叫郎飞氏节。1.有髓神经纤维:雪旺氏细胞双层包卷轴索而成2.无髓神经纤维:主要是植物性神经节后纤维,嗅神经、视神经,轴索外面只包有单层雪旺氏细胞膜周围神经系统的有髓神经纤维模式图髓鞘的形成髓鞘的形成四)神经末梢

1.感觉神经末梢①游离神经末梢②触觉小体③环层小体④肌梭与腱梭

2.运动神经末梢①运动终板有支配骨骼肌收缩的作用。②内脏运动神经末梢引起平滑肌收缩,支配腺细胞分泌。感觉神经(二)神经元之间的联系突触:神经元之间或神经元与非神经元之间彼此的接触部位称突触。思考题1、细胞的概念2、液态镶嵌模型3、细胞器的概念4、主要细胞器的形态结构和功能5、细胞核的基本结构6、染色质、染色体的概念7、细胞分裂、细胞分化的概念8、细胞衰老、细胞凋亡的概念第二章运动系统目的要求:掌握运动系统的组成,全身骨、骨连接和肌肉的划分及各种家畜不同部位骨、骨连接和主要肌肉的结构特点。.重点、难点:本章的重点是家畜全身骨的划分和各部分的组成、形态特点,关节的概念、构造、全身各部位关节的组成、结构和类型。难点:猪、马、牛前脚部和后脚部骨的组成及数目,全身重要肌肉的形态、位置与作用。教学内容第一节骨及骨连结一、总论(一)骨的类型1.长骨:呈长管状,其中部称骨干或骨体,内有骨髓腔,两端为骺或骨端。2.短骨:一般呈立方形,多见于结合坚固、并有一定灵活性的部分。3.扁骨:一般多呈板状,如颅骨等。4.不规则骨:形状不规则,一般构成畜体中轴,如椎骨等。(二)基本结构1.骨膜:包括骨外膜和骨内膜。骨外膜位于骨质的外表面,由外层的纤维层和内层的成骨细胞层构成。骨内膜衬于骨腔的内表面。2.骨质:分骨密质和骨松质。骨密质位于骨的外周,坚硬、致密。骨松质位于骨的深部,由互相交错的骨小梁构成。3.骨髓:分红骨髓和黄骨髓。红骨髓位于骨髓腔和所有骨松质的间隙内,具有造血机能。成年家畜长骨骨髓腔内的红骨髓被富于脂肪的黄骨髓代替,但长骨两端、短骨和扁骨的骨松质内终生保留红骨髓。4.血管、神经:神经与血管伴行。(三)畜体全身骨骼的划分1.中轴骨:(1)头骨:颅骨、面骨(2)躯干骨:椎骨、肋、胸骨2.四肢骨:(1)前肢骨:肩胛骨、肱骨、前臂骨(桡骨、尺骨)、腕骨、掌骨、指骨、籽骨(2)后肢骨:髋骨(髂骨、坐骨、耻骨)、股骨、髌骨、小腿骨(胫骨、腓骨)、跗骨、跖骨、趾骨、籽骨(二)骨连结骨与骨之间借纤维结缔组织、软骨或骨组织相连,形成骨连结。由于骨间的连结方式及其运动情况不同,可分为两大类,即直接连结和间接连结。1.直接连结两骨的相对面或相对缘借结缔组织直接相连,其间无腔隙,不活动或仅有小落围活动。分为三种类型。(1)纤维连结两骨之间以纤维结缔组织连结,比较牢固,一般无活动性,如头骨缝间的缝韧带;桡骨和尺骨的韧带联合。这种连结大部分是暂时性的,当老龄时常骨化,变成骨性结合。(2)软骨连结两骨相对面之间借软骨相连,基本不能运动,由透明软骨结合的,如蝶骨与枕骨的结合;长骨的骨干与骺之间的骺软骨等。到老龄时,常骨化为骨性结合;由纤维软骨结合的,如椎体之间椎间盘。这种连结,在正常情况下终生不骨化。(3)骨性结合两骨相对面以骨组织连结,完全不能运动。骨性结合常由软骨连结或纤维连结骨化而成。如荐椎椎体之间融合,髂骨、坐骨和耻骨之间的结合等。2.间接连结又称关节。是骨连结中较普遍的一种形式。骨与骨之间具有关节腔及滑液,可进行灵活的运动。如四肢的关节。(1)关节的构造关节的基本构造包括关节面及关节软骨、关节囊和关节腔三部分。有的关节尚有韧带、关节盘等辅助结构。①关节面是骨与骨相接触的光滑面,骨质致密,形状彼此互相吻合。关节面表面覆盖一层透明软骨,为关节软骨。关节软骨表面光滑,富有弹性,有减轻冲击和吸收震动②关节囊是围绕在关节周围的结缔组织囊,它附着于关节面的周缘及其附近的骨面上,是密闭的腔体。囊壁分内外两层:外层是纤维层,由致密结缔组织构成,具有保护作用,内层是滑膜层,薄而柔润,由疏松结缔组织构成,能分泌透明粘稠的滑液,有营养软骨和润滑关节的作用。③关节腔为滑膜和关节软骨共同围成的密闭腔隙,内有少量滑液,滑液呈无色透明浅淡黄色的粘性液体,具有润滑、缓冲震动和营养关节软骨的作用。二、头骨及其连结(讲授+实验)

头骨由扁骨和不规则骨构成,分颅骨和面骨2部分。三、躯干骨及其连结(一)椎骨按其位置分为颈椎、胸椎、腰椎、荐椎和尾椎。1.椎骨的一般构造:各部位椎骨的形态构造虽然不同,但都具有共同的基本构造:椎体、椎弓和突起。2.椎骨的形态特征

(1)颈椎:一般有7枚。第l颈椎呈环形,又称寰椎。其两侧的宽板叫寰椎翼。第2颈椎又称枢椎,椎体发达,前端突出部称为齿状突。第3~6颈椎形态相似,其椎体发达,椎头和椎窝明显;关节突发达,有两支横突,横突基部有横突孔,连接一起形成横突管。第7颈椎短而宽,棘突明显。(二)肋肋包括肋骨和肋软骨。

1.肋骨:是弓形长骨,构成胸廓的侧壁,左右成对。其对数与胸椎数目相同:牛、羊13对,马18对,猪14或15对。肋骨的椎骨端有肋骨小头和肋骨结节,分别与相应的胸椎椎体和横突成关节。相邻肋骨间的空隙称为肋间隙。

2.肋软骨:连接在肋骨的下端。经肋软骨与胸骨直接相接的肋骨称真肋;如果肋骨的肋软骨不与胸骨直接相连,而是连于前一肋软骨上,这些肋骨叫做假肋。肋软骨不与其他肋相接的肋骨称为浮肋。最后肋骨与各假肋的肋软骨依次连接形成的弓形结构称为肋弓,作为胸廓的后界。三、胸骨胸骨位于胸底部,由数个胸骨节片借软骨连接而成。其前端为胸骨柄;中部为胸骨体,两侧有肋窝,与真肋的肋软骨相接;后端为剑状软骨。四、四肢骨及其连结(讲授+实验)

(一)前肢骨及其连结前肢骨包括肩胛骨、肱骨、前臂骨(包括桡骨和尺骨)前脚骨(包括腕骨、掌骨、指骨和籽骨)(二)后肢骨及其连结后肢骨包括髋骨(髂骨、坐骨和耻骨结合在一起形成)、股骨、膝盖骨(亦称膑骨)、小腿骨(胫骨和腓骨)和后脚骨(包括跗骨、跖骨、趾骨和籽骨)。第二节肌肉一、总论

运动系统所描述的肌肉特指骨骼肌(也称横纹肌),它们附着于骨骼上,是运动的动力部分。(一)肌肉的构造每一肌肉就是一个肌器官,可分为能收缩的肌腹和不能收缩的肌腱两部分,肌腹由许多肌纤维(肌细胞)借结缔组织结合而成。肌纤维(肌细胞)为肌器官的实质部分,在肌肉内部先集合成肌束,肌束再集合成一块肌肉。肌肉的结缔组织形成肌膜,构成肌器官的间质部分;每一条肌纤维外面包有肌膜,称肌内膜;若干肌纤维组成肌束,肌束外面包有肌束膜;整块肌肉外面由肌外膜包裹。肌纤维的主要功能是收缩,产生动力。肌膜是肌肉的支持组织,血管和神经沿肌膜伸入肌肉内。肌腱为在肌腹一端或两端的直接延续,牢固地附着于骨上。肌腱的构造与肌腹相似,由腱纤维、腱纤维束、腱外膜和腱束膜等构成;腱纤维为肌纤维的直接延续,但没有收缩能力,却有很强的坚韧性和抗张力,故不易疲劳。它传导肌腹的收缩力,以提高肌腹的工作效力。(二)肌肉的形态一般肌肉可分为纺锤形肌、多裂肌、板状肌和环形肌4种。(三)肌肉起止点肌肉一般是以其两端附着于骨,中间可能越过一个或几个关节。当其收缩时,位置不动的一端叫起点,引起骨移动的一端称止点。但有时随情况的变化,两点可互换(四)肌肉的命名主要根据肌肉的功能、形态、位置、结构及肌纤维方向等来命名。少数只据其一个最明显的特征命名,大多数肌肉是综合几个特点来命名二、皮肌

皮肌:属骨骼肌,受躯体神经支配。分布于皮肤内(浅筋膜)的薄板状肌,间接附着于骨骼上;布于面部(面皮肌)、颈部(颈皮肌)、臂部(肩臂皮肌)和胸腹部(胸腹皮肌/躯干皮肌)。皮肌收缩时,可使皮肤震颤,以驱赶蚊蝇和抖掉皮肤上的灰尘水滴。三、前肢的主要肌肉(讲授+实验)

前肢肌按部位分为:肩带肌、肩部肌、臂部肌、前臂部肌和前脚部肌。(一)肩带肌肩带肌是连接前肢与躯干的肌肉。多数起于躯干,止于肩部和臂部,分为背侧肌群(斜方肌、菱形肌、背阔肌、臂头肌)腹侧肌群(胸肌和腹侧锯肌),牛、羊、猪还有肩胛横突肌。1.背侧肌群(1)斜方肌:为三角形薄板状肌,位于肩颈上部浅层,分颈、胸两部。起于项韧带索状部和前10个胸椎棘突,止于肩胛冈。有提举、摆动和固定肩胛骨的作用。(2)菱形肌:位于斜方肌深面,也分颈、胸两部。颈菱形肌狭长,起于项韧带索状部和前数个胸椎棘突,止于肩胛软骨内侧。具有提举肩胛骨的作用。(3)背阔肌:板状肌,位于胸侧壁,自腰背筋膜起始,在牛还起于第9-11肋骨、肋间外肌和腹外斜肌的筋膜,肌纤维向前下方止于肱骨内侧。其作用可向后上方牵引肱骨,屈肩关节,在牛还可协助吸气。(4)臂头肌:位于颈侧部浅层,长带状。起始于枕嵴、寰椎和第2~4颈椎横突,止于肱骨外侧三角肌结节;形成颈静脉沟的上界。牛的臂头肌前宽后窄,可明显分为上部的锁枕肌和下部的锁乳突肌。其作用为牵引前肢向前,伸肩关节。

(5)肩胛横突肌:马无此肌。前部位于臂头肌深面,后部位于颈斜方肌与臂头肌之间。起始于寰椎翼,止于肩峰部筋膜。有牵引前肢向前,侧偏头颈的作用。2.腹侧肌群(1)胸肌:位于臂和前臂内侧与胸骨之间。分为胸浅肌(胸前浅肌、胸后浅肌)胸深肌(胸前深肌、胸后深肌)两层。有内收前肢和牵引躯干向前的作用。

(2)腹侧锯肌:位于颈胸部的外侧面,为一宽大的扇形肌。因下缘呈锯齿状而得名。自颈椎横突(颈腹侧锯肌)和前4-9(牛)或8-9(马)肋骨外侧面(胸腹侧锯肌),集聚止于肩胛骨内侧上部锯肌面及肩胛软骨内侧。其作用为举颈、提举和悬吊躯干,并能协助呼吸。(二)肩部肌肩部肌分布于肩胛骨的内侧及外侧面,起自肩胛骨,止于肱骨,跨越肩关节。可分为外侧组和内侧组。1.外侧组(1)冈上肌:位于肩胛骨冈上窝内。起自冈上窝,止腱分两支,分别止于肱骨大结节和小结节。作用为伸展或固定肩关节。(2)冈下肌:位于肩胛骨冈下窝内。起于冈下窝,止于肱骨近端外侧结节,可外展臂部和固定肩关节。(3)三角肌:位于冈下肌的浅层,呈三角形。起于肩胛冈及冈下肌腱膜,牛还起于肩峰,止于肱骨外侧三角肌结节,可屈肩关节。

2.内侧组(1)肩胛下肌:位于肩胛骨内侧面,起于肩胛下窝,止于骨近端内侧小结节。可内收肱骨或固定肩关节。(2)大圆肌:位于肩胛下肌后方,起于肩胛骨后角,止于肱骨内侧圆肌结节。屈肩关节。

(三)臂部肌臂部肌分布于肱骨周围,主要作用于肘关节。可分伸、屈两组。伸肌组位于肱骨后方屈肌组在前方

1.伸肌组

(1)臂三头肌:位于肩胛骨和肱骨后方的夹角内。肌腹大,分长头、外侧头和内侧头。长头最大,起于肩胛骨后缘;外侧头起自肱骨外侧面;内侧头起自肱骨内侧面。三头共同止于肘突。主要作用为伸肘关节。

(2)前臂筋膜张肌:位于臂三头肌的后缘及内侧面。以一薄的腱膜起于背阔肌的止端腱及肩胛骨的后缘,止于肘突及前臂筋膜,其作用为伸肘关节。

2.屈肌组

(1)臂二头肌:位于肱骨前面,呈纺锤形(马)或圆柱状(牛)。起自肩胛结节,越过肩关节前面和肘关节,止于桡骨近端前面的桡骨结节,主要作用是屈肘关节,也有伸肩关节的作用。

(2)臂肌:位于肱骨臂肌沟内。起自肱骨后面上部,止于桡骨近端内侧缘。其作用为屈肘关节。四、躯干的主要肌肉(讲授+实验)躯干肌包括脊柱肌、颈腹侧肌、胸廓肌和腹壁肌。

(一)脊柱肌指支配脊柱活动的肌肉,根据其位置分为脊柱背侧肌群和脊柱腹侧肌群。1.脊柱背侧肌群(1)背最长肌:属多裂肌,俗称“眼肌”,位于胸、腰椎两侧,自髂骨、荐骨向前,伸延至颈部。两侧同时收缩时可伸腰背,与臀部和后肢肌肉协同运动可使前肢离地或后肢蹴踢。(2)髂肋肌:由一束束斜向的肌束组成,位于背最长肌的腹外侧,与背最长肌间形成髂肋肌沟,沟内有中兽医的针灸穴位。

(3)夹肌:位于颈侧部,呈三角形。起于项韧带索状部,止于枕骨及前几个颈椎。可抬头颈或侧偏头颈。(4)头半棘肌:位于夹肌和项韧带板状部之间。起于胸椎横突和颈椎关节突,以肌腱止于枕骨。2.脊柱腹侧肌群位于椎体的腹侧,不发达,仅存在于颈、腰部。颈部有斜角肌、头长肌;腰部主要有腰大肌和腰小肌,俗称“里脊肉”。(二)颈腹侧肌1.胸头肌:位于颈下部的外侧,长带状,起自胸骨柄,止于下颌骨后缘;与臂头肌之间的肌间隙称颈静脉沟。作用为屈头颈。2.胸骨甲状舌骨肌:位于气管的腹侧。扁平带状,起自胸骨柄,向前分为两支。外侧支止于喉的甲状软骨,称为胸骨甲状肌;内侧支止于舌骨,称为胸骨舌骨肌,作用为向后牵引舌和喉,以助吞咽。3.肩胛舌骨肌:薄长带状,位于颈侧,臂头肌的深面,自肩胛内侧走向前,止于舌骨体,在颈总动脉和颈静脉之间穿过,作用同胸骨甲状舌骨肌。(三)胸廓肌位于胸侧壁和胸腔后壁。参与呼吸运动,可分为吸气肌和呼气肌。1.吸气肌(1)肋间外肌:位于相邻两肋骨间隙内,起自肋骨后缘,斜向后下方止于后一肋骨的前缘。其作用是向前外方牵引肋骨,扩大胸腔横径,引起吸气。(2)膈:是一圆拱形凸向胸腔的板状肌,构成胸腹腔间的分界。其周围由肌纤维构成,称肉质缘;中央是强韧的腱质,称中心腱。肉质缘分别附着于前4个腰椎腹侧面、肋弓内侧面和剑状软骨的背侧面。在腰椎附着部,膈的肉质缘形成左、右膈脚,两脚间裂孔供主动脉通过,称主动脉裂孔,在膈上还有分别供食管和后腔静脉通过的食管裂孔和后腔静脉裂孔。膈的收缩和舒张改变了胸腔前后径的大小,从而导致呼吸,膈是重要的吸气肌。2.呼气肌(1)后背侧锯肌:位于胸壁后下部,背最长肌的表面,起自腰背筋膜,肌纤维方向为后上至前下,止于肋骨的后缘,可向后牵引肋骨,协助呼气。(2)肋间内肌:位于肋间外肌深肌,起于肋骨和肋软骨的前缘,肌纤维方向自后上向前下,止于前一个肋骨的后缘,可牵引肋骨向后并拢,协助呼气。(四)腹壁肌马、牛等草食动物,腹壁肌外表面包有呈黄色的深筋膜,含有较大量的弹性纤维,称为腹黄膜,协助腹壁肌肉支撑腹腔内脏的重量。其深部的腹壁肌由浅至深分别是腹外斜肌、腹内斜肌、腹直肌和腹横肌。

1.腹外斜肌:为腹壁肌最外层,起于肋骨的外侧面,肌纤维由前上方斜向后下方,在肋弓下约一掌处变为腱膜,止于腹底壁正中纵向的腹白线。2.腹内斜肌:位于腹外斜肌深面,起自髋结节,呈扇形向前下方扩展,逐渐变为腱膜,主要止于腹白线。3.腹直肌:左、右腹直肌并列于腹腔底的白线两侧,肌纤维纵行,起于胸骨及肋软骨,止于耻骨前缘。肌腹上有数条横向的腱划将肌纤维分成数段。4.腹横肌:是腹壁的最内层肌,起自腰椎横突及假肋下端的内侧面,肌纤维横行,走向内下方,以腱膜止于腹白线。在该肌肉内表面是一层腹膜(牛、羊、马)或腹壁脂肪(猪)。5.腹股沟管:位于腹底壁后部,耻前腱两侧,是腹内斜肌与腹外斜肌之间的斜行裂隙。管的内口通腹腔,称腹环,外口通皮下,称为皮下环。腹壁肌各层肌纤维走向不同,彼此重叠,再加上腹黄膜,形成了柔韧的腹壁,对腹脏内器官起着重要的支持和保护作用。腹肌收缩时,可增大腹压,有助于呼气、排便和分娩等活动五.头部肌头部肌分为面部肌和咀嚼肌。面部肌位于口和鼻腔周围,主要有鼻唇提肌、上唇固有提肌、鼻翼开肌、下唇降肌、口轮匝肌和颊肌。咀嚼肌包括闭口肌(咬肌、颞肌和翼肌)和开口肌(枕颌肌和二腹肌),以闭口肌较发达(因闭口肌是咀嚼食物的动力来源)。五、头部的主要肌肉头部肌分为面部肌和咀嚼肌。面部肌位于口和鼻腔周围,主要有鼻唇提肌、上唇固有提肌、鼻翼开肌、下唇降肌、口轮匝肌和颊肌。咀嚼肌包括闭口肌(咬肌、颞肌和翼肌)和开口肌(枕颌肌和二腹肌),以闭口肌较发达(因闭口肌是咀嚼食物的动力来源)。六、后肢的主要肌肉(讲授+实验)后肢肌肉较前肢肌肉发达,是推动身体前进的主要动力。可分为臀部肌、股部肌、小腿和后脚部肌。(一)臀部肌分布于臀部,肌肉丰厚,常在此进行肌肉注射。跨越髋关节,止于股骨,可伸、屈髋关节及外旋大腿。

1.臀浅肌:马的臀浅肌位于臀部浅层,有两个起点,即髋结节和臀筋膜,均止于股骨第3转子。有外展后肢和屈髋关节的作用。牛、羊无此肌。

2.臀中肌:是臀部的主要肌肉。起自髂骨翼和荐结节阔韧带,止于股骨大转子。主要作用是伸髋关节,外展后肢,还参与竖立、蹴踢和推动躯干前进等动作。

3.臀深肌:位于臀中肌的深面,有外展髋关节的作用。

4.髂肌:起自髂骨腹侧面,止于小转子。因其与腰大肌的止部紧密结合一起,故常合称为髂腰肌。其作用为屈髋关节及外旋后肢。

(二)股部肌分布于股骨周围,可分为股前、股后和股内侧肌群。

1.股前肌群(1)阔筋膜张肌:位于股前外侧皮下,起自髋结节,向下呈扇形连于阔筋膜,并借阔筋膜止于膝盖骨和胫骨前缘。可紧张阔筋膜和屈髋关节。(2)股四头肌:位于股骨前面及两侧。分为股直肌、股内侧肌、股外侧肌和股中间肌。股直肌起自髂骨体,其余3个肌头起于股骨,4个肌头均止于膝盖骨。作用为伸膝关节,股直肌还能屈髋关节。

2.股后肌群

(1)股二头肌:位于股后外侧,有2个头,分别起于荐骨和坐骨结节,向后下行,止于膝盖骨侧缘、胫骨嵴,另分出一腱支加入跟腱,止于跟结节。有伸髋关节、膝关节、跗关节的作用。

(2)半腱肌:位于股二头肌后方,起自坐骨结节,止端转到内侧,止于胫骨嵴、小腿筋膜和跟结节。作用同股二头肌。

(3)半膜肌:起于坐骨结节,止于股骨远端内侧,起伸髋关节和内收后肢的作用。

3.股内侧肌群(1)股薄肌:呈四边形,薄而宽,有内收后肢的作用。(2)耻骨肌:位于耻骨前下方,起于耻骨前缘和耻前腱,止于股骨中部的内侧缘。可内收后肢和屈髋关节。(3)内收肌:呈三棱形,位于耻骨肌后面,可内收后肢和伸髋关节。(4)缝匠肌:呈狭长带状,位于股内侧前部,起于骨盆盆面髂筋膜和腰小肌腱,止于胫骨近端内面。有内收后肢的作用。思考题1、简述躯干骨由哪些骨组成。2、简述胸廓的组成。3、简述前肢自上而下有哪些关节。4、简述动关节的结构。5、试述骨的一般结构。6、简述腹壁四层肌肉的层次、名称、分布范围和肌纤维方向。第三章被皮系统目的要求:掌握被皮系统的概念,被皮系统各组成部分的结构特点。教学重点:被皮系统的概念,皮肤的构造;毛的结构,换毛的概念;皮肤腺的组成和分布,乳房的构造特点,各种家畜乳房的数目、位置和形态特点,乳镜的概念;蹄的构造特点,蹄白线的概念。教学内容第一节皮肤、毛一、皮肤皮肤的结构:(一)表皮(二)真皮(三)皮下组织二、毛和毛囊1、毛:由表皮演化而来,起保护作用。毛露于皮肤表面的部分称毛干,埋在皮肤内的部分称毛根,毛根末端膨大呈球状为毛球,毛球细胞分裂能力强,是毛的生长点。毛球的顶端内陷呈杯状,真皮结缔组织伸人其内形成毛乳头,相当于真皮的乳头层,含有丰富的血管和神经。

2、毛囊:包围于毛根周围,可分成表皮层和真皮层。表皮层是皮肤表皮向真皮内陷入,包围于毛根之外,称根鞘;真皮层构成结缔组织鞘,包于根鞘之外,在毛囊的一侧有一束斜行的平滑肌,称为立毛肌,受交感神经支配,收缩时使毛竖立。第二节皮肤腺

皮肤腺由表皮陷入真皮内形成,包括乳腺、汗腺和皮脂腺。一、汗腺二、皮脂腺第三节乳房乳腺属复管泡状腺,为哺乳动物所特有。在雌雄两性动物虽都有乳腺,但只有雌性的能充分发育并具有泌乳能力。雌性动物的乳腺均形成较发达的乳房。一、乳房的结构乳房的最外面是薄而柔软的皮肤,其深面为一浅筋膜和一深筋膜。深筋膜的结缔组织伸人乳腺实质内,构成乳腺的间质,将腺实质分隔成许多腺叶和腺小叶。乳腺实质由分泌部和导管部组成。分泌部包括腺泡和分泌小管,其周围有丰富的毛细血管网。导管部由许多小的输乳管汇合成较大的输乳管,较大的输乳管再汇合成乳道,开口于乳头上方的乳池。乳池为不规则的腔体,经乳头管向外开口。二、不同动物乳房的特点1.牛乳房:由3对乳腺合成,但最后一对乳腺常不发育。整个乳房呈倒置圆锥状,悬吊于耻骨部腹下壁,可分紧贴腹壁的基部、中间的体部和游离的乳头部。乳房腹侧面中央有一前后纵行的乳房间沟,将乳房分成左、右两半,每个又由一不明显的横沟分为前、后两部,每部有一乳头,每个乳头有一个乳头管。左右两侧乳腺的深筋膜在中线合并成乳房间隔(悬韧带),向上与腹黄膜相连。牛乳房与阴门裂之间呈线状毛流的皮肤纵褶称为乳镜,对鉴定产乳能力有重要意义。2.羊乳房:结构与牛的相似,但每侧只有1个乳头。3.马乳房:与羊的相似,但每个乳头有两三个乳头管。4.猪乳房:成对排列于腹白线两侧,常有5~8对,每个乳房有1个乳头,每个乳头有两三个乳头管。5.犬乳房:一般形成四五对乳丘,对称排列于胸腹正中线两侧。6.兔乳房:位于胸腹正中线两侧,一般3~6对,每个乳头约有5条乳腺管开口。

第四章消化系统目的要求:了解家畜内脏基本知识。掌握内脏各系统的组成及形态学特点。教学重点、难点:本章的重点是家畜内脏各系统的组成及各器官的形态学特点.难点:牛、马、猪消化器官的形态学特点及比较.教学内容第一节概述消化系统包括两部分——消化管和消化腺。消化管由口腔、咽、食管、胃、小肠(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大肠(盲肠、结肠和直肠)和肛门组成。消化腺因其所在的部位不同,分为壁内腺和壁外腺。壁内腺位于消化管壁内,如胃腺、肠腺和粘膜下腺等。壁外腺位于消化管壁之外,有导管通消化管,如肝、胰和唾液腺等。第二节消化系统的解剖构造一、口腔口腔是消化管的起始部。口腔的前壁为唇,两侧为颊,背侧壁是硬腭,底面有舌附着。口腔后接咽的口咽部。唇、颊与齿(齿弓)、齿龈之间称为口腔前庭,齿弓以内的部分称为固有口腔。口腔内表面有粘膜被覆。1、唇分上唇和下唇,其游离缘共同围成口裂,粘膜深层有唇腺,腺管直接开口于唇粘膜表面。口唇有神经末梢,较敏感。牛唇短而厚,不灵活,上唇中部和两鼻孔之间的无毛区,称为鼻唇镜,表面有唇腺分泌的液体。2、颊颊位于口腔两侧,主要是颊肌,外被皮肤,内衬以粘膜,在颊肌的上缘和下缘均有颊腺,颊腺管和腮腺管直接开口于颊粘膜表面。3、硬腭硬腭构成固有口腔的顶壁,向后与软腭相延续。硬腭粘膜层厚而坚实,粘膜下层有丰富的静脉丛。硬腭正中有一条腭缝,腭缝两侧有多条横行腭褶。4、舌可分为3部分:舌尖为前端游离部分,活动性大舌体位于左、右列臼齿之间、附着于口腔底壁的部分。在舌尖与舌体交界处的腹侧有一条与口腔底相连的粘膜褶,称舌系带。舌根为附着于舌骨的部分,与软腭间构成咽峡。马舌较长,舌尖扁平,舌体较大;猪的舌乳头与马的相似。牛舌舌尖灵活,是采食的主要器官,舌根和舌体较宽厚,舌背后部有一椭圆形隆起,称为舌圆枕。5、齿位于切齿骨、上颌骨和下颌骨的齿槽内,由于齿排列成弓状,故分别称为上齿弓和下齿弓。具有切断,撕裂和磨碎食物的作用。(1)齿的名称:根据齿的位置和结构特征,可分为切齿,犬齿和颊齿(臼齿)。颊齿又可分为前臼齿和臼齿。切齿由内向外依次称为门齿、中间齿和隅齿。(2)乳齿和恒齿:幼畜初生的齿叫乳齿,到一定年龄,除犬齿及臼齿外,切齿及前臼齿均先后脱换为恒齿或永久齿。(3)齿的分部:齿冠:露在齿龈以外的部分。齿根:埋于齿槽内的部分。齿颈:齿龈包围的部分。马的乳切齿,齿颈明显而恒切齿则不明显。(4)齿的结构:齿主要由齿质构成,位于齿腔周围,坚硬,呈黄白色。在齿冠部分的齿质外面被覆有光滑而坚硬的乳白色釉质,起保护作用。齿根的末端有孔通齿腔,齿腔内的血管、神经与结缔组织一起称为齿髓。6.齿龈是包裹在齿颈周围和邻近骨上的粘膜及结缔组织,与口腔粘膜相延续,呈粉红色。齿龈随齿伸入齿槽内,移行为齿槽骨膜,将齿固着于齿槽内。工程7、唾液腺能分泌唾液的腺体叫唾液腺1.腮腺位于耳的下方,下颌骨后缘,为不正四边形。腮腺管起于腺体前缘,经下颌向前延伸,至下颌骨血管切迹处绕至面部,随同面动脉一起沿咬肌前缘向上延伸,穿过颊肌,开口于颊粘膜上的颊粘膜乳头。2.下颌腺马的下颌腺呈月牙形,位于下颌骨内侧;其后部被腮腺覆盖,下颌腺管在下颌支内侧前行,开口于舌下肉阜。牛下颌腺发达,腺体下缘达下颌间隙与对侧腺体几乎相接,呈V字形。3.舌下腺马的舌下腺长而薄,位于舌体和下颌骨之间的粘膜下,舌下腺管有30多条,均开口于口腔底舌下粘膜褶上。牛的舌下腺分上、下两部,上部以许多小管开口于口腔底,下部以一条总导管与下颌腺管伴行或全并,开口于舌下肉阜。二、食管是连于咽和胃之间的肌质管。起自咽的后部、喉口背侧。主要功能是运送食物入胃。牛、马的食管在颈部起始段位于喉和气管的背侧,向后方延伸,逐渐转到气管的左侧,形成食管襻,到胸前口处又重新转到气管背侧进入胸腔。食管入胸腔后,在纵隔内后行,经膈的食管裂孔进入腹腔,沿肝的背缘与胃的贲门相接,食管壁内的食管腺不属于消化腺。

三、胃

位置:在腹腔内,位于膈和肝之后,是消化管在膈后方的扩大部分,前端以贲门接食管,后端以幽门与十二指肠相通。

作用:贮存食料并对其进行初步的机械性和化学性消化家畜的胃可分为多室胃单室胃(一)多室胃反刍胃,见于牛和羊瘤胃、网胃、瓣胃、皱胃。前三胃又合称前胃,粘膜无腺体,相当于无腺部。皱胃又称真胃,参与对食物的消化。1、反刍胃的大小

成年牛胃:容积110~235L,瘤胃约占80%,网胃5%,瓣胃7~8%,皱胃8~9%。4个胃共占体重约2.5%,其中前3个胃约占总重89%,皱胃只占1l%。4个胃包括内容物时常可占体重达15%。羊胃:容积一般为13~23L;各胃所占比例基本与牛相似,不同之处是网胃较大而瓣胃较小。

牛、羊胃各胃室的容积和形态在出生后随年龄而有变化。到1岁至一岁半时,达到成年时的比例。2、各胃的外部特点(1)瘤胃

大小:80%左右

位置:几乎占据整个腹腔左半侧,前至膈,后达盆腔入口;后腹侧部并越过正中平面而突入腹腔右侧。瘤胃左侧壁面与腹壁相接触;右侧脏面主要与肠、肝、瓣胃和皱胃相接触。背侧缘大部分与膈脚和腹顶壁相连接;腹侧缘则置于腹底壁上。形态:左右略扁的大囊,左、右纵沟,前、后沟,背侧冠状沟和腹侧冠状沟,把瘤胃分为背囊和腹囊、后背盲囊和后腹盲囊。(2)网胃大小:5%位置:位于膈的后方,体正中平面两侧,与第6~9肋间隙相对,在瘤胃房之前,二者间瘤网胃沟为界,膈面隆凸与膈相接触,脏面与瘤胃房相对。网胃底则置于胸骨后端和剑状软骨上。形状:呈略前后扁的梨形。贲门开口于瘤胃与网胃移行处。。

(3)瓣胃

大小:7~8%

位置:牛瓣胃位于右季肋部,与第6~11肋间隙的下半相对,接近右腹壁。形状:为略侧扁的球形,瓣胃弯凸向右、向后上方;瓣胃底凹较短,向相反方向。脏面向左略向后,与瘤胃腹囊接触;壁面向右略向前,与膈、肝和胆囊接触。羊瓣胃为卵圆形,较小,与第8~10肋骨的下半相对,未接右腹壁。(4)皱胃

大小:8~9%

位置:胃底和胃体位于网胃后方的腹底壁上,主要在腹腔的剑状软骨部,其纵轴略横向。幽门部则在皱胃后方沿右肋弓转而向后向上,在肝的脏面与十二指肠相连接。皱胃左侧(脏面)与瘤胃隐窝相接触;右侧(壁面)与右腹壁相接触。皱胃大弯向腹侧、向左;小弯向背侧、向右。形状:为弯曲的长梨形囊,可分为胃底、胃体和幽门部。3、各胃的内部结构内脏按其形态结构可分为管状器官和实质性器官。管状器官内有空腔,如食管、胃、肠、气管和膀胱等。其管壁一般由3一4层组织构成,由内向外顺次为、粘膜、粘膜下组织、肌膜和浆膜1.粘膜构成管壁的最内层。粘膜的色泽淡红色或鲜红色,柔软而湿润,有一定的伸展性,空虚状态常形成皱褶。粘膜有保护、分泌和吸收等作用。又分上皮、固有膜和粘膜肌三层。2.粘膜下组织又称粘膜下层,由疏松结缔组织构成,有连接粘膜和肌层的作用。在富有伸展性的器官如胃、膀胱等处特别发达。此层含有较大的血管、淋巴管和神经丛。有些器官的粘膜下层内含有腺体,如食管腺和十二指肠腺。3.肌层主要由平滑肌构成,可分为内环层和外纵层,在两层之间有少许结缔组织和神经丛。当环行肌收缩时,可使管腔缩小;当纵行肌收缩时,可使管道缩短而管腔变大;两层肌纤维交替收缩时,可使内容物按一定的方向移动。在管状器官的入口和出口处,环层肌增厚形成括约肌,起开闭作用。4.外膜为管壁的最外层。在体腔外的管状器官,如颈部食管和直肠的末端,其表面为一层疏松结缔组织,称为外膜。而位于体腔内的管状器官由于外膜表面覆盖一层间皮细胞,故称为浆膜。浆膜能分泌浆液,有润滑作用,可减少器官运动时的摩擦。腹腔容纳胃、肠、肝、胰等大部分消化器官,以及输尿管、卵巢、输卵管、子宫和大血管等。(1)瘤胃:前、后肉柱和左、右纵柱。背、腹冠状肉柱。羊无右背侧冠状柱和沟。瘤胃内面形成无数圆锥状至叶状的瘤胃乳头,长的达lcm。腹囊、盲囊和瘤胃房的乳头最发达,向肉柱方向逐渐减小;肉柱以及背囊的顶无乳头。(2)网胃:网胃粘膜形成许多如蜂房状的小室(网胃房),次级褶。褶上分布有小的乳头。网胃的肌膜发达,并与反刍时的逆呕有关。当牛吞食了尖锐物体停留在网胃中时,常可穿通胃壁和膈而刺破心包,引起损伤性网胃炎和心包炎。网胃沟/食管沟,从贲门口起,沿瘤胃右壁经瘤网胃口、网胃右壁到网瓣胃口。沟略呈螺旋状,沟底粘膜形成一些浅的纵褶。

(3)瓣胃:内部有许多互相平行瓣胃叶。(4)皱胃:皱胃衬以腺粘膜。胃底和大部分胃体的粘膜形成6~7对与胃纵轴斜行的皱胃旋褶,向后逐渐减小。沿皱胃小弯有皱胃沟。形成幽门圆枕。皱胃粘膜可划分为三个腺区:环绕瓣皱胃口的狭带为贲门腺区;胃底和大部分胃体为胃底腺区,呈灰红色;幽门部和一部分胃体为幽门腺区,淡而略带黄色,常形成一些暂时性的皱褶。(二)单室胃

位置:位于腹腔内的季肋部,大部偏于左侧,小部在右侧,一般呈“J”形囊状。

形态:左侧:以贲门与食管相接;右侧:以幽门与十二指肠相接;壁面:与肝和膈相贴;脏面:与肠相接触。

两个缘:胃大弯,朝向左、向后和向下;胃小弯,朝向右、向前和向上,小弯的急转处形成角切迹。1、猪胃

容积:单室混合型胃,容积相对较大(5~8L)。

位置:横卧于腹前部,大部分在左季肋部,小部分在剑状软骨部,仅幽门端位于右季肋部。胃大弯与左腹壁相贴,相当于第11~12肋骨;壁面朝前,与肝和膈相接触。

形状:胃的贲门部大而圆,近贲门处有处有一盲突,称为胃憩室,其顶端向后向右。幽门部小而急转向上,与十二指肠相接。猪胃粘膜的无腺部很小,仅位于贲门周围,呈苍白色;贲门腺区很大,由胃的左端达胃的中部,粘膜薄而呈淡灰色;胃底腺区较小,位于贲门腺区的右侧,沿胃大弯分布,粘膜较厚呈棕红色;幽门腺区位于幽门部,粘膜薄呈灰色,且有不规则的皱褶。2、马的胃

容积:一般为5~8L,大的可达12~15L;驴胃较小,容积3~4L。

位置:大部分在左季肋部,仅幽门部伸展到右季肋部。胃一方面被胃隔韧带和食管悬吊于膈,另一方面受邻近器官的挤压,特别是左背侧结肠的支托,使其位置较为固定。形状:弯曲成钩形。壁面凸向左前上方;脏面凹向右后下方。胃小弯,较短,朝向右,角切迹深而窄。自贲门向左上方膨出而形成胃盲囊,相当于胃底。幽门部体积较小,与胃体之间有不甚明显的缩细部分。内部结构:无腺部,有腺部。四、肠

消化管最长的部分,始于胃的幽门,终于肛门。消化、分解,吸收。(一)肠的一般结构特点

根据管径可分为小肠和大肠。

小肠:十二指肠、空肠、回肠,是食物进行消化吸收的主要部位。

大肠:盲肠、结肠和直肠。主要功能是消化纤维素、吸收水分、形成和排出粪便等。肠的长度:与食物的性质有关,肉食兽的较短,草食兽的较长。狗的肠为体长的5倍,猪为15倍,牛为20倍,羊为25倍,马仅为10倍,但大肠的直径较大。1、小肠

小肠:进行消化和吸收的重要部位,长而直径较细,始于幽门,终于盲肠与结肠交界处的回肠口,又可分为十二指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