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上《物质构成的奥秘》7_第1页
人教版九上《物质构成的奥秘》7_第2页
人教版九上《物质构成的奥秘》7_第3页
人教版九上《物质构成的奥秘》7_第4页
人教版九上《物质构成的奥秘》7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设计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设计人初中化学单元作业设计设计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设计人2物质构成的奥秘单元作业设计本单元包括三个课题,分别是“分子和原子”“原子的结构”和“元素”。这些课题所涉及的内容在初中化学课程中占有重要的基础地位,可以在实现课程目标中发挥很好的教育教学功能。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人们依据物质由微观粒子构成的观点,通过对微观粒子及运动特点的不断探究和发现来认识并解释宏观物质组成、结构和性质变化的规律,成为化学学学科的重要内容和特点,也是现代科学关于物质世界认识的重要成果。第二,本单元要学习的基本概念,在初中化学基本概念中占有很大的分量,这些生长性强的基本概念是支撑和构建初中化学知识结构的重要结点。正确理解这些基本概念,熟练运用有关化学术语和用语,是学习元素化合物、化学实验和化学基本计算等其他知识板块的重要基础和工具。第三,本单元包含的重要的科学方法、观念、典型人物和相关化学史实,是教学中需要深入挖掘并充分利用的教育、教学资源。包括一些具有应用价值的科学方法和过程,如一滴水中所含分子数量的计算、用原子结构示意图解释离子的形成等;一些重要的化学基本观念,如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等;一些重要的化学人物和史实,如以道尔顿为代表的近代科学家提出原子论的观点等。在学习和探究了身边一些常见物质之后,学生了解了氧气、二氧化碳、水等物质的性质和变化及制取和用途,产生了对化学的好奇和进一步探究的欲望。不同物质物质为什么具有不同的性质,为什么会发生不同的变化,学生会产生各种疑问,为认识物质的微观结构准备了一定的条件。本章将带领学生从五彩缤纷的宏观世界步入充满神奇的微观世界,帮助学生用微观粒子的观念去解释宏观现象,理解化学现象的本质,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加深对前两章知识的认识,为以后灵活、方便使用化学用语,正确书写化学反应方程式做好准备,为后续许学习质量守恒定律、燃料、金属以及酸碱盐知识奠定基础。1、了解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观粒子构成的。知道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以分子为例,能用微观粒子运动的观点解释生产、生活中的一些常见现象。学习一些类比、模型等科学方法,培养抽象、想象、分析和推理等思维能力。2、知道原子的构成以及构成粒子之间的关系;了解原子结构示意图是一种模型化的方法。了解原子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的;了解典型元素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特点。以氯化钠为例,了解离子形成过程,知道离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知道相对原子质量的含义,并学会查相对原子质量表。了解化学在宏观物质与微观粒子之间建立联系的途径和特点。3、知道元素的含义,了解元素符号所表示的意义。学会元素符号的正确写法,记住并能书写一些常见元素的名称和符号。初步认识元素周期表,能根据原子序数在元素周期表中找到指定的元素。初步认识元素性质与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特别是最外层电子数的密切关系。31、认识物质的微粒性,知道构成物质的微粒有质量小、体积小、不断运动、有间隔等基本特征;知道分子、原子、离子等微小粒子是构成物质的微粒;2、知道原子和分子的相同点、不同点及联系;能运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解释一些简单的生活和实验现象;3、学会运用分子的观点来区别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纯净物和混合物4、了解原子是由质子、中子和电子构成的,5、知道原子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的,了解离子的形成,初步认识离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6、了解原子结构示意图的含义及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与元素性质的关系7、了解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并会查相对原子质量表8、了解元素的概念,将对物质的宏观组成与微观结构的认识统一起来9、了解元素符号所表示的意义,学会元素符号的正确写法,逐步记住一些常见的元素符号10、认识元素周期表,利用周期表查取一些简单信息业整体设计思路课时目标针对每一个课时的安排,合理布置本节课的课时作业,通过课时作业可以使学生有效掌握课时的学习内容,巩固新知识。而单元教学目标从整体的内容进行合理有效的安排,抓住本章学习的重难点,有效地将本章的教学内容结合起来,检测和提高学生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应该说单元作业目标更侧重单元教学目标的达成和检测。教学是以学生为本的,“尊重差异,促进成长”一直是我们的教学理念。作业是教学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分层作业是教师帮助学生主动选择的行为。也就是在教学和作业布置中帮助学生认识自己的真实水平,并在原有基础上获得提高。同时,学生的学习能力各不相同且是随着学习的深入而发生动态变化。作业中的“分层”应该按照教学实际的变化随时变化。其次,单元作业目标是针对所有学生的目标。而学生各有差异,能力强的学生能够全部达成,弱一些的能够达成部分,个别能力薄弱的同学较难达成。所以,所谓分层,就是要给予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不同的帮助,换言之,要搭设不同的“支架”来帮助他们达成作业目标,完成作业,进而达到单元学习的目标。“作业分层”就应该着重思考如何给不同能力层次的学生提供不同的思维支架,能够引导学生在思维支架中持续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思维支架是引导学生思维,帮助学生自主学习,并获得提升的有效工具。新课程理念下,多元化的作业除了要落实和巩固知识目标外,更需要落实:能力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目标、科学素养目标等,最终达到学会学习的目标。在实施教育“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这一前提下,化学作业因该看作是学习者对学习任务的重复接触或重复反应,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步骤的重复活动,是形成学生各种技能技巧,提高学生素质的基本途径。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态度和思维品质,对学生心智、技能和综合能力的形成和提高,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布置化学作业的各个环节上应充分提炼挖掘,不能就题论题,草率行事。如布置作业时,同时提出完成作业的要求:要养成仔细审题、独立思考的习惯,启发他们如何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对学生的个体差异,可以将分成相同知识内容、相同的作业模式分成有一定难度梯度的作业;也可以布置不同内容、不同标准、不同模式的作业。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水平选择不同层次的作业,也可以自主选择层次更高的作业来挑战自我。4基本信息姓名学校联系电话学段学科单元,章节,课时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课题一《分子和原子》(第一课时)作业类型课时作业作业功能课后复习作业目标1.了解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观粒子构成的。2.会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解释生活中的一些常见现象。3.能用微观理论解释宏观变化。题型选择题、填空题、生活实践题题量长第一部分基础性作业(必做)题号作业内容设计意图1.下列事实的微观解释中,错误的是()A.墙里开花墙外香——分子在不断的运动B.干冰升华——分子间间隔增大C.1滴水中大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分子很小D.蔗糖放入水中溶解——蔗糖分子分解了答案:D评价设计:本题主要考察现象的微观解释,错选的同学对分子的性质没理解。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熟悉的宏观生活现象,引发学生感悟“宏观的物质是由肉眼看不见的微小粒子构成的”,理解物质由分子原子等微观粒子构成。学科素养: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能力维度:识记、理解52.将描述分子特点的句子其对应的房号填在以下空格内。①分子不断地运动,温度升高时运动加②分子很小;③分子间的间隔,温度或压强发生变化,间隔大小随之发生变化;④同种分子性质相同,不同分子性质不为;(2)一定质量的水蒸气冷凝成水时,体积变小,是;(3)食盐放入水中,整杯水都有咸味,说明;(4)糖水可以透过滤纸,说明;明;(6)室温时将少量干冰(固态二氧化碳)放入塑料袋中并密封,塑料袋会快速鼓起,其原因是。答案:(1)①(2)③(3)①(4)②(5)④(6)③评价设计:进一步理解分子的基本特征3.小明学习了分子的性质做了如下实验:在密闭的硬质玻璃管两端分别放置滴有浓氨水和浓盐酸的棉球(装置如图),观察实验现象。查阅资料:①浓氨水和浓盐酸可发生反应生成白色固体(NH4Cl);②氨气和氯化氢污染空气。(1)该实验说明浓盐酸和浓氨水都具有性,由此可知,这两种试剂应保存。(2)从微观角度看,该实验还可以证明。(3)小明观察到玻璃管内生成的白色烟圈位于c位置,说明HCl分子的运动速(4)已知相同条件下气体分子的运动速率与相对分子质量有一定关系。由此实验可知,两者成(填“正比”或(5)该装置可使HCl气体与NH3充分反设计意图:阅读、分析所给材料,进一步理解分子的基本特征;二是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体验探究活动的乐趣,保持和增强对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学会通过观察身边物质和现象,在观察中获取信息,运用多种手段和方法探究微观世界的奥秘。学科素养: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能力维度:识记、理解、应用6应,同时还具有等优点。答案:(1)挥发密封(2)分子在不停地运动(3)慢(4)反比(5)防止污染空气评价设计:该实验可以更直观的感受到分子的运动,感兴趣的同学可以在老师指导下进行实验,体验化学学习的乐趣。第二部分拓展性作业(选做)题号作业内容设计意图1.建构物质及其变化模型是培养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如图是氢分子和氧分子运动模型。能获得的信息是、(两条即可)。(2)从图中可见,影响分子运动速率的因素有。(3)举一生活事例说明“温度升高,分(4)请你建立液态水和气态水的“水分子间隔模型”(以3个水分子“”表分子种类;(3)湿衣服在阳光下比在阴凉处液态气态;观察A、B可得27℃时,H2比O2的运动速率快;(2)由题图可知,影响分子是初中生初次接触到的微观粒子,在此之前学生只有一些微观现象的感性认识,没有理性认识,学生学起来往往感到难于理解。初中学生主要通过形象思维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同时逐步向抽象思维过渡。学科素养: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实验探究与创新认识能力维度:理解,分析综合7学生结合生活实例;(4)液态水比气态水中水分子的间隔小2.某兴趣小组设计如图实验,探究分子运动的有关情况。是;大烧杯中出现了一株美丽的“铁树”,请用学过的化学知识对此现象加以说明(2)实验2中氢氧化钠固体的作用是;实验中观察到气球胀大,原因可能是。(3)实验3所示,集气瓶中分别装有空气和红棕色二氧化氮,将中间的玻璃片抽出,一段时间后观察到,由此得出的结论是。答案:(1)脱脂棉团由白色变为红色;氨气分子在不断地运动,当氨气分子运动到浸有酚酞溶液的脱脂棉团上时,氨气和水结合成氨水,氨水显碱性,从而使白色脱脂棉团变为红色;(2)溶于水放热,使温度升高;氢氧化钠溶于水放热,使试管内温度升高,试管内气压增大;(3)两瓶气体中的颜色变均匀;分子在不断地运动;设计评价;学生主要通过形象思维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同时逐步向抽象思维过渡。更好的进入微观世界的学习。3.请利用身边的物质设计一个探究分子运动的实验设计评价:学生通过动手实验,感受分子的性质特征,提高化学学习兴趣。8作业评价此课时练习是分子和原子的第一课时课后练习,需要学生掌握物质是由微观粒子构成,知道分子原子的特征,并用分子原子观点去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能够设计探究分子运动的实验。学生完成情况:基础性作业完成度较高,拓展性作业准确率较低。以902为例,全班50人完成基础性作业,准确率80%,30人完成拓展性作业,准确率61%不足之处:本次拓展性作业考查了学生理解能力和应用拓展能力,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还有一定的坡度基本信息姓名学校联系电话学段学科单元,章节,课时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课题一《分子和原子》(第二课时)作业类型课时作业作业功能课后复习作业目1.认识分子、原子在化学反应中的不同。9标2.形成分子、原子的概念。3.理解分子、原子的区别与联系。4.从微观角度认识纯净物和混合物题型选择题、填空题、实践题题量长第一部分基础性作业(必做)题号作业内容设计意图一、单选题1.有关分子、原子的说法正确的是A.分子是保持物质性质的最小粒子B.化学变化中分子、原子都可分C.花香四溢说明分子间有间隔D.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答案;D设计评价:错选的同学对分子和原子的概念没弄清楚。2.关于原子、分子叙述错误的是A.分子都是由原子构成的B.分子和原子都在不停运动C.分子和原子在化学变化中都能够再分D.分子和原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答案;C设计评价:考查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及联系,选错同学对概念模糊不清。3.下图是表示气体微粒的示意图,图中设计意图:虽然学生已经了解了物质由微观粒子构成,也能用微观粒子去解释一些宏观世界的现象,但学生对于微观世界的认识以及学生段,因此学生对于分子原子的概念、分子构成上理解上还是模糊不清。理解不能到位的。学科素养: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能力维度:识记、理解“”和“”分别表示两种不同元素的原子,那么其中表示混合物的是()C.D.答案:C设计评价:通过微观粒子模型图认识纯净物和混合物4.如图为一个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其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B.反应前后分子种类不变C.该反应为分解反应D.反应前后原子的个数发生改变答案:B设计评价:通过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认识化学反应前后分子原子的变化二、填空题5.分子的概念:分子是保持物质__________的最小粒子。6.原子的概念:原子是__________中的最小粒子。7.分子与原子的关系(1)区别:化学变化时,____________可分,_______________不可分。设计意图:利用原子模型帮助学生直观的认识分子的构成,使微观知识宏观化。使学生学会从微观角度认识纯净物混合物。学科素养: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能力维度:识记、理解使学生从微观视角认识物质的变化,通过对比化学变化的微观过程,理解化学变化前后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并进一步构建学生的微粒观学科素养: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能力维度:理解、应用再次加深、巩固学生对于这(2)联系:__________是由_______________构成的。(3)相同点:①质量、体积都___________;②都在不停地____________;③微粒间都有______________;④同种微粒性质_________,不同种微粒性质_____________;⑤分子、原子都可以直接构成。____________8.如图是氧化汞分子分解示意图.从示意图中,你能够得出的规律或者结论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5、化学性质6、化学变化7、(1)分子原子(2)分子原子)(3)①小②运动③间隔④相同不同⑤物质8、 (1)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以再分,原子不能再分(2)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个数不变(合理即可)设计评价:通过基本概念填空,加深对基本概念的掌握。构建学生的微粒观。部分知识的理解和认识。学科素养: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能力维度:识记、理解、应用第二部分拓展性作业(选做)题号作业内容设计意图1.下列关于用微观知识解释生活现象的说法,不正确的()A.铁轨生锈---分子本身发生了变化B.湿衣服在太阳底下更容易晾干—温度越高,水分子运动速率越快C.等体积的大米和豆子混合后总体积减小—分子间有间隔D.碘和碘蒸汽都能使淀粉变蓝色—分子构成相同,化学性质相同答案:C设计评价: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分子的基本性质及利用分子的基本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2.从水分子分解示意图中我们能获得许多信息,其中描述错误的是A.这是一个化合反应B.水分解时原子的种类不变C.在化学变化中原子是最小的粒子D.氢分子能保持氢气的化学性质答案:A设计评价:根据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判断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进而判断反应类型,判断反应前后分子原子是否发生了改变解答3.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是化学学科六大核设计意图:了解了分子、原子的概念以及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学了这些知识我们就能运用这些微观世界的知识来解释身边的一些现象,还能借助这些知识更深入的研究宏观世界里物质的变化以及微观粒子的构成等。使学生从微观角度认识化学反应的本质。学科素养: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能力维度:识记、理解、应用心素养之一。(1)某密闭容器中物质变化过程的微观示①A、B、C中表示混合物的是______(填字是______,从微观角度分析,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______;AB符号表达式______;答案:①A②Ⅰ;分子是否发生变化③H2+Cl2→HCl设计评价:在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建立联系5.结合上节课的内容,完成《课题一分子和原子》的思维导图。作业评价此课时练习是分子和原子的第二课时课后练习,需要学生掌握分子原子的概念,二者的联系和区别,以及从微观角度去解释宏观物质和变化。作业整体完成度较好,达到预期的效果。通过分析、讨论、类比、推理、模型等方法,培养学生将宏观思维与微观思维相结合的方法。成基础性作业,准确率90%,35人完成拓展性作业,准确率75%不足之处:本次作业考查了学生理解能力和应用拓展能力,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还有一定的坡度基本信息姓名学校联系电话学段学科单元,章节,课时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课题二《原子的结构》(第一课时)作业类型课时作业作业功能课后复习学生针对自身情况自主选择合适的作业,将本节所学内容进行巩固。分层作业的难度适合不同程度的学生,学生选择自主,完成作业不再有困难,这无疑激发了学生完成作业的乐趣,学生在完成作业的同时既感到轻松愉快,又扎实掌握了知识技能。使了解原子的结构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认识物质结构学习中的模型方法。知道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为什么原子不显电性;初步了解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并会查相对原子质量表。题型选择题、填空题题量长题号基础作业设计意图和题目来源11、在原子中,决定原子质量大小的主要是()A.质子数和中子数B.质子数和电子数C.中子数和电子数D.核电荷数和电子数答案:A.设计意图:因为电子的质量非常小,几乎可以忽略,故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而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故相对原子质量大小是由质子数和中子数决定的,考察学生对原子质量的理解学科素养: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能力维度:理解21、下列关于原子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A.一切原子的原子核都由质子和中子构成B.在原子中,核电荷数一定等于质子数或核设计意图:根据在原子中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外电子数C.原子核内质子数一定等于中子数D.原子是不能再分的粒子【答案】B【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原子的定义及其结构。根据原子定义和构成内容回答。【解答】A.大多数原子的原子核都由质子和中子构成,氢原子没有中子,故A错误;B.在原子中,核电荷数一定等于质子数或核外电子数,故B正确;C.原子核内质子数不一定等于中子数,故C错D.在化学变化中,原子不能再分,故D错误。子数,以及图示进行解答。根据在原子中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其核内有一个质子和个中子,可知,氚原子核外有个电子。初步认识物质结构学习中的模型方法学科素养: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能力维度:理解、应用31、原子是由居于原子中心、带______的原子核和核外带______的电子构成,原子核是由_______和______构成。由于它们所带的电荷_______,电性_____,所以整个原子______(填显或不显)电性。2、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_____;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是______;原子中带正电荷的粒子是_________;不显电性的粒子是。________答案:1、正电、负电,质子、中子。电量相等,相反,不显。2、分子,原子,原子核和质子,中子设计意图:本题难度不大,要求学生对所学的内容记住。对原子的结构有整体的认识。学科素养: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能力维度:识记44、在原子中,决定原子质量大小的主要是()A.质子数和中子数B.质子数和电子数C.中子数和电子数D.核电荷数和电子数【答案】A【分析】因为电子的质量非常小,几乎可以忽略,故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而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故相对原子质量大小是由质子数和中子数决定的。设计意图: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而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据此分析判断即可。学科素养: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能力维度:识记题号拓展性作业设计意图和题目来源11、已知一种碳原子(碳---12)的质量是设计意图:本题考查相BCBC()A...D.答案:B千克,一个银原子的质量是千克则银的相对原子质量是对原子质量的计算。根据国际上是以一种碳原子的十二分之一质量的作为标准,其他原子的质量跟它相比较所得到的比值,就是该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学科素养: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能力维度:应用22、氧元素和硫元素的根本区别是A.原子核外电子数不同核内质子数不同C.原子核内中子数不同子的质量不同【答案】BB.原子D.原设计意图:本题考查了元素的定义,解题时,根据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不同种元素之间的本质区别是质子数不同,进行解答。学科素养: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能力维度:识记【解答】根据元素的概念,不同种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质子数不同,所以硫元素和氧元素的本质区别是原子核内质子数不同。33、已知铁、镁的相对原子质量分别为56、24.(1)当两种原子个数相同时,则它们的原子总质量之比为____________(2)铁、镁的原子个数之比分别为,则它们的原子总质量之比为________答案:56:242:3设计意图:本题考查相对原子质量的理解与应用。相对原子质量与原子的实际质量呈正比例关系。学科素养: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能力维度:理解、应用设计意图:原子的构成是“物质构成的奥秘”这一主题下的最重要的内容,是学习物质结构理论和认识元素的基础。本课题的内容既能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又是对前面内容的一个深入和延续。作业整体完成度较好,达到预期的效果。通过分析、讨论、类比、推理、模型等方法,培养学生将宏观思维与微观思维相结合的方法。成基础性作业,准确率90%,30人完成拓展性作业,准确率约70%不足之处:对认识物质结构学习中的模型方法的练习较多,忽略化学史和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的教育、基本信息姓名学校联系电话学段学科单元,章节,课时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课题二《原子的结构》(第二课时)作业类型课时作业作业功能课后复习1.知道原子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的;2.了解原子结构示意图涵义及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与元素性质的关系;3.了解离子形成的过程,认识离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题型选择题、填空题题量长题号基础作业设计意图和题目来源11、氚原子含有个质子和个中子下列示意图能正确表示氚原子结构的是设计意图:根据在原子中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以及图示进行解答。根据在原子中核内质子A.C.【答案】ABDBD..核外电子数,其核内有一个质子和个中子,可知,氚原子核外有个电子。初步认识物质结构学习中的模型方法学科素养: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能力维度:理解、应用22、下列粒子可以通过得到电子变成原子的是设计意图:主要考查了化.要掌握原子的结构和原子,离子之间的联系。原子得到电子或失去电子,会使微粒带电,从而变成离子。离子变成原子,则反之,据此判断即可。学科素养:微观探析能力维度:理解、应用AA.【答案】C【解答】BDBD..CC.A.表示氯原子;故A错误;B.需要失去两个电子变成原子;故B错误,C.图中表示的是镁离子,是由镁原子失去电子形成的,所以需要得到两个电子变成原子;故C正确;D.图中表示的是氟原子;故D错误。33、下图是物质与其构成粒子之间的关系图。设计意图:分子、原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由原子构成的物质有金属单质、稀有气体和某些非金属单质;由于离子化合物是由阴阳回答下列问题:成的,氯化钠是由_________构成的。原子得到或失去电子后形成离子。某离子的结构示意图为当a=_________时,该粒子是原子。a_______。(3)氯化氢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走进实验室就闻到了这种气味。从分子的角度解释这种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原子离子分子在不断的运动【解答】根据分析可以知道,金属铁是由铁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物离子相互吸引形成,因此由离子构成的物质中既有金属元素也有非金属元素;在阳离子中质子数电子数,所带电荷数就是质子数和电子数之差,在阴离子中质子数电子数,所带电荷数就是电子数和质子数之差。分子、原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都具有微粒的特点:都很小,都在不断的运动着,微粒之间都有间隔。学科素养:微观探析能力维度:识记、应用0质,故填:原子,离子;在原子中,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故,则该微粒是带两个单位负电荷的氧离子,故填:;能闻到气味是因为氯化氢分子在不断的运动,故填:分子在不断的运动。题号拓展作业设计意图和题目来源1个中子,则.C.【答案】ABDA的核外电子共有个电子,核内个中子,则.C.【答案】ABDA的相对原子质量约为..设计意图:本题难度不大,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并灵活运用原子与离子的相互转化、原子中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学科素养: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能力维度:应用22、根据下列粒子结构示意图,回答问题。数字。所示粒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______电子填“得到”或“失去”。若中时,则该粒子属于______填“原子”或“离子”。3、得到、原子设计意图:本题考查学生对粒子结构示意图及其意义的理解及原子和离子间的相互转化的规律,要明确元素的概念以及原子的得失电子情况学科素养: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能力维度:理解、应用133、根据图中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回答下列(1)写出B粒子的符号:____________。(2)以上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中,属于同种元素的粒子是________(填字母代号)。(3)以上四种粒子中,化学性质相似的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字母代号)。(5)粒子的名称是__________;D中x=__________。设计意图:本题考查学生对原子结构示意图及其意义的理解,明确粒子中核内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之间的关系是解题的关键。学科素养: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能力维度:理解、应用与与【答案】与与(5)氩原子8设计意图:体会物质构成的奥秘,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想像力和分析推理能力;树立“结构决定性质”、“物质的粒子性”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学会通过结构示意图区分原子和离子再次对原子离子进行对比加深认识,养成好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成情况:全班48人完成基础性作业,不足之处:忽略了学生归纳能力的练习。基本信息姓名学校联系电话学段九年级学科化学教材模块、课时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课题三《元素》(第一课时)作业类型课时作业作业功能课后复习作业目标1.了解元素的概念,统一对物质的宏观组成与微观结构的认识。22.了解元素符号所表达的意义,学会元素符号的正确写法,逐步记住一些常见的元素符号。题型选择题、填空题题量长第一部分基础性作业(必做)题号作业内容设计意图1.同学们在电视上经常看到一些营养品的广告,提到所含成分。譬如黄金搭档中富含“钙铁锌硒维生素”,请问这里的“钙铁锌硒”是指()A元素B.原子C.离子D.单质答案:B设计意图:从学生熟悉的广告词入题,理解日常中的食品、药品、饮用品标签中的锌、铁、钙、碘、硒等是指元素而言的。学科素养:1.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能力维度:1.识记、2.理解。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同一元素中子数一定相同。B.同一元素中子数一定不相同。C同一元素质子数一定相同。D同一元素核外电子数一定相同。答案:C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对比,观察,归纳形成正确的概念。学科素养:1.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2.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能力维度:1.识记2.理解。3综合分析3.下列各组元素都与汞属于同类元素的是()A.氟、钡、铜、氧B.铁、钠、钾、金C.氦、氖、铝、氯D.碳、氧、硫、氮答案:B设计意图:巩固按偏旁进行元素分类,借鉴已有的语言知识基础,加深学科之间的联系。学科素养:1.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能力维度:1.识记。2.理解。3.表达应用。4.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A.OB.SiC.AlD.Fe答案:C设计意图:此题考查学生对元素在地壳中含量的识记能力。在于平时学习时有意识地进行识记。5.过氧化氢、水、氢气中都含有()A都含有氧气B.都含有氧分子。答案:5C,6B,7B设计意图:从知识上考3C.都含有氧元素D都含有氧原子查学生是否建构元素的概念,从能力上培养学生思考、理解能力。学科素养:1.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能力维度:1.识记。2.理解。3.表达应用。4.探究6.构成下列微粒与构成氢气微粒相同的是()A铜B水C硫D氯化钠7.下列符号既能表示一种元素又能表示一个原子,还能表示一种单质的是()A.O2C.HB.FeD.N第二部分拓展作业(选做)“元素”填空:(1)氧化汞由汞_____和氧____组成,是由氧化汞_____构成的,氧化汞_____是保持氧化汞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在化学反应中,氧化汞_____分解成汞____和氧_____,大量的汞_____聚集成汞,两个氧_____构成一个氧_____,大量的氧_____构成氧气;氧原子的核电荷数是8,其原子核内有8个带1个单位正电荷的_____,核外有8个带1个单位负电荷的_____。。(2)某些原子有放射性,即原子能自动地放射出一些固定的粒子。由此推断:当一种元素的原子经过放射变为另一种元素的原子时,它应是放射了_____。分子,分子,分子,原分子,分子,质子,电子。(2)质子设计意图:从学过的物质和化学反应入手,从宏观和微观的角度分析,强调组成和构成的区别。学科素养:1.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2.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3.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能力维度:1.识记。2.理解。3.综合分析4.表达应用。2.用符号表示(1)2个钙原子_____,(2)氧气____,(3)二氧化碳______,(4)氮元素____,(5)3个铁原子_____,(6)2个氖原子______2Ne设计意图:元素符号是国际通用的化学用语,语,对于一些常用的要求学生会写、会读、会认;本题意在考查学生对其意义理解。学科素养:1.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能力维度:1.识记。2.理解。3.表达应用。作业评价、反馈的形式及其合理性分析41.基础作业:以学生自评,互评检测为主,以优秀作业展示、口头表扬的形式为辅。这种作业评价、反馈的形式让学生有了自我检查、评价的机会,自主学习积极性更高。2.拓展作业:以教师拓展分析、优秀作业展示为主,以学生自评,互评检测、口头表扬的形式为辅。通过教师的评讲建构元素的概念,学会运用对比的方法分析问题,认识事物,初步形成“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基本信息姓名学校联系电话学段九年级学科化学教材模块、课时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课题三《元素》(第二课时)作业类型课时作业作业功能课后复习作业目标初步认识元素周期表,知道它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工具,能根据原子序数,在元素周期表中找到指定元素和有关该元素的一些其他信息。题型选择题、填空题题量长第一部分基础性作业(必做)题号作业内容设计意图1.1869年,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并编制出元素周期表的科学家是()A.道尔顿B.门捷列夫C.张青莲D.拉瓦锡答案:B.设计意图:增进对科学史的了解,体神。学科素养:5.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能力维度:1.识记。2.写出下列元素的符号或名称:Cu______。答案:S,Ca,K,锌,钡,铜设计意图:巩固元素符号的规范书写。53..可以说元素周期表就是“化学的字典”,根据这本字典我们无法查到是某元素()A一个原子的核外电子数。B一个原子的核内质子数C是金属还是非金属元素D一个原子的质量答案:3D,4C,5.(1)非金属,35,AC,(2)氟,10,氟气。设计意图:通过习题1.知道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2.进一步熟悉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查找方法。学科素养1.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2.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能力维度:1.识记。2.理解。3.表达应用。4.钼是稀有矿产资源,主要用于航天合金材料制作。在元素周期表中钼元素的某些信息如图所是()B.相对原子质C.属于非金属元素D.元素符号为Mo的说法不正确的5.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重要工具,试根据图示回答相应问题:(1)图甲是溴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则溴元素属于_____(填“金属”或“非金属”),该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_____.(2)图乙为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X、Y、Z代表三种不同元素,以下_____判断正确.A.原子序数Z>YB.核外电子数:X=Y6.如图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原子序数为9的元素名称为_____;氖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_____,等质量的氧气和氟气中,所含原子数较少的是_____。68O16.009F00Ne氖20.18第二部分拓展作业(选做)1.由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及空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组成的一种化合物是()A.Al2O3B.Al2(SO4)3C.Al(NO3)3D.Fe(NO3)3答案:C设计意图:此题考查学生对元素在不同环境中含量的识记能力,引导学生关键在于平时学习时有意识地按知识点进行归纳。学科素养:1.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能力维度:1.识记。2.理解。3.表达应用。2.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重要工具。请根据下图元素周期表的部分内容回答有关问题:原子序数为15的元素位于第_____周期。图。是;该周期中,各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变化规律是;写出核外电子排布与氖原子相同的阳离子和阴离子各一个:阳离子_____,阴离子_____。答案:三;电子层数相同;最外层电子数从左到右依次增设计意图:通过探究原7请你预测硒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A在氮元素的下面。B在氯元素的下面。C在氧元素的下面。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的关系,学会科学探究的方法。学科素养:1.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2.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3.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能力维度:1.识记。2.理解。3.综合分析4.表达应用。1.基础作业:以学生自评,互评检测为主,以优秀作业展示、口头表扬的形式为辅。这种作业评价、反馈的形式让学生有了自我检查、评价的机2.拓展作业:以教师拓展分析、优秀作业展示为主,以学生自评,互评检测、口头表扬的形式为物质构成的奥秘单元作业设计单元作业样式:化学学科单元作业由基础理论部分、兴趣实验部分构成。具体内容见附表基础理论部分:在单元作业的设计中,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我设计了不同层次的作业,分为A级和B级.对同一个知识点进行细化分层。不同的作业内容可以匹配不同程度的学生,学生在完成作业时,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分层选择AB级,甚至可以先尝试不用AB分层来完成作业,如果遇到困难,再尝试借助A级完成,以此类推,直到完成分层作业。兴趣实验部分:本章节选了两个课外兴趣作业,一个是自制常见元素信息卡片,一个是绘制物质构成奥秘单元复习思维导图,学生通过自制常见元素信息卡片,掌握元素符号的书写,熟记常见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学生通过绘制单元复习思维导图,将零碎的知识进行整理归纳。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基础理论部分:检测内容物质构成的奥秘题量完成时间一、选择题1.生活中的下列现象,用分子的相关知识解释,不正确的是()8A.水结成冰,水分子间的间隔变小B.变瘪的乒乓球放入热水中能鼓起来,是因为分子间隔受热变大C.氢气和液氢都可做燃料——相同物质的分子,其化学性质相同D.我们能闻到二氧化硫的刺激性气味,是因为分子在不断运动表示氢原子,用表示氧原子,则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粒子可以表示为()3.已知“〇”、“●”分别表示不同种元素的原子,下列属于混合物的是()A.B.C.D.4.氧化汞受热时的变化可用下图表示(表示汞原子,表示氧原子)。根据图得出的下列结论不正确的是()A.氧化汞受热时能分解成汞和氧气B.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C.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D.所有的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5.关于原子的构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原子核都由质子和中子构成C.原子只由质子和电子构成D.原子中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6.下列关于原子核的叙述中,正确的是()①通常由中子和电子构成;②通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③带负电荷;④不显电性;⑤不能再分;⑥体积大约相当于原子;⑦质量大约相当于原子97.下列结构示意图表示阴离子的是()8.某粒子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B.若x=18,则该粒子是原子C.若x=19,则该粒子是阳离子D.若x=20,则该粒子是由一个原子得到两个电子而形成9.如图是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①③化学性质相似B.②为阴离子C.③④属于同一种元素D.③为第三周期元素的原子10.作为相对原子质量标准的碳12原子的实际质量为mKg,则实际质量为2mKg的一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A.24B.4gC.2D.2g3011.联合国把今年定为“元素周期表年”。俄国科学家门捷列夫对元素周期表的编制做出巨大贡献,人们将101号元素命名为“钔”来纪念他。钔原子的核电荷数为101,相对原子质量为258,则钔原子的质子数为()A.101B.157C.258D.35912.下列符号中,既能表示一种元素,又能表示该元素的一个原子的是()13.关于物质的组成与结构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B.原子得到电子形成阳离子C.空气是由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等组成的混合物D.一个H2O分子是由两个氢元素和一个氧元素组成14.如图为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X元素信息不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氧原子的结构示意图是C.核外电子数由小到大依次为C<X<OD.碳原子的质量等于碳原子质子的质量加上核外电子的质量15.硒元素有防癌和抗癌作用。如图,甲是硒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乙是硒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31A.硒原子核内中子数为34B.硒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电子C.硒元素的元素符号为Se,是一种金属元素D.硒的相对原子质量为78.96g二、填空题()16.在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的特点。(A)物质的组成及构成关系如图所示,图中①表示的是,②表示的是。(1)铁是由构成;(2)二氧化碳是由构成;(3)氯化钠是由构成;(4)水是由氢、氧两种组成;(5)保持氧气化学性质的微粒是氧;(6)氧化汞受热分解的过程中不发生改变。A“得”或“失”)电子.32族周期R族周期(1)当x=10+y时,该粒子为_______(填“原子”、“阳粒子”或“阴离子”),当x<10+y时,该粒子为__________。(2)若R是原子,当y=2时,x=_________。该元素能形成的离子符号为__________。(3)若该结构示意图表示的粒子是R-,x=________,y=__________。18(A)、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重要工具。下图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元素周期表的横行叫做周期,纵行叫做族,分为主族、副族、VⅢ族和0族,主族用字母A表示,共有七个主族,依次用IA、ⅡA……表示,同一主族元素化学性质相似。根据下表回答问题:ⅢAVIAVIIA0一1H氢2He氦二3Li锂4Be铍硼碳氮O氧F氟氖三钠镁磷硫氩(1)观察元素周期表,可发现同一周期接近尾部的是_______(填“金属”或“非金属”)元素,在化学反应中容易_______(填“得到”或“失去”)电子。(2)根据元素周期表可以查到第三周期、第ⅡA族元素是______,它的原子序数为_____。(3)氯离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