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单元游乐场1、它们在哪里教学目标能在游乐场和校园的平面图上用东、西、南、北等方位词来描述物体的位置。帮助学生用语言来准确表达自己的观察结果。教学重点帮助学生认识各个不同的方位,并能在实践中学会运用它们来描述物体简单的位置关系。活动设计活动一:游览游乐场活动目标:能以游乐场某物体为参照物,用方位词来描述另一物体的位置。活动器材:游乐场活动平面图活动过程:学生活动指导要点去过游乐场吗?最喜欢玩哪个活动项目?图片中有哪些游乐活动项目?认识东、西、南、北在平面图中如何表示的。用方位词来说说这些游乐项目在什么位置?完成活动作业第一页。让学生明确在平面图中东、西、南、北四个方位的具体位置,可以先在平面图中找到最中间位置的某一场景,以此场景为中心,来确定大致的方向,这样便于学生掌握这一知识点。活动二:观察学校的平面图活动目标:进一步了解平面图上表示方向的方法,能运用这些方位来具体描述校园中各建筑物的准确位置。活动器材:学校平面图活动过程:学生活动指导要点认识平面图中八个方位。观察学校平面图,你准备以哪个地方作为学校的中心点呢?在学校平面图中标出各个建筑物的具体方位。在黑板上大致画出自己学校的方位图,运用方位词来描述自己学校一些设施的大致方位。让学生再次描述自己学校设施的位置,主要是训练学生应用东、西、南、北等一些方位词确定物体的位置。学生能看懂图意即可,不必让学生将各个具体的方位落实在实际生活场景中,教师只要让学生明白自己班级处在校园的大致位置就可以了。课后随笔:二年级学生对物体位置的前后左右是能够很快进行区分的,但是要辨别一物体相对于另一物体的位置,用东、西、南、北等这些方位来区分是比较困难的,所以只能循序渐进。从辨别平面图中物体的位置下手,先找到某一物体作为中心,在进行辨别四个方向在图中的具体位置,这样学生就比较容易掌握。鉴于二年级学生还没有形成良好的空间概念,抽象的空间想象能力比较弱,所以不便于将学生放入实际的校园中进行大致方向的辨别。教学中应使学生知道,教材中呈现的是在图上表示方向的一般规定,例如正规的地图等都是这样表示方向的。如有特例,会加以特别标识。让学生再次描述游乐场游览图中某个物体的位置,主要训练学生应用东、西、南、北等方向词语确定物体的位置。教材中提供的“学校平面图”仅是一个范例。通过观察与交流活动,使学生不仅能看懂图,更能启迪他们去学画平面图。对于学生画平面图,评价的要求不要太高,只要能让人看懂图意就行。2、欢乐总“动”员一、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和比较,发现游乐场游乐设施运动路线的不同特点。2、知道物体有不同的运动方式和特点,能用简单的图画来表示物体运动的特点。3、能用不同的方法让物体沿不同的路线运动。二、教学重点知道物体有不同的运动方式和特点,能用简单的图画来表示物体运动的特点,能用不同的方法让物体沿不同的路线运动。三、活动设计活动一:欢乐游乐场活动目标:1、通过观察和比较,发现各种游乐设施的运动路线不同。2、能用简单的图画来描述物体运动的特点。活动器材:游乐场各个项目活动的场景图活动过程:学生活动指导要点观察游乐场活动图片,哪些项目你曾经玩过?当时你的感觉是怎样的?你知道这些游乐设施是怎样运动的呢?能不能用箭头图把它们怎样运动的画出来?观察黑板上同学们画的各种运动的箭头图,你有什么发现吗?(将这些物体的运动进行分类)观看游乐场录像,讨论交流:还有哪些物体它们是如何运动的?用箭头图的形式来描述物体的运动路线和方式,比较简单易懂,学生根据这些运动图,能很快发现物体运动路线的不同,从而了解物体运动的不同形式和特点。观看游乐场录像,是为了帮助学生更加形象的了解游乐场各个项目运动的情景,加深他们对各个项目运动特点的认识。活动二:不同形式的运动活动目标:能根据自己对运动形式特点的理解,让同一件物品沿不同的路线运动。活动器材:乒乓球活动过程:学生活动指导要点1、探讨:怎样让乒乓球运动起来?有哪些方法?2、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让乒乓球运动起来。3、完成活动册第三页有关作业。4、交流:你还能让哪些物体用不同的方法让它运动起来?通过尝试让乒乓球沿不同的路线进行运动,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物体运动的不同形式和特点,但是在学习时,教师不必出示直线运动、圆周运动或者摆动等术语,可以利用学生画的简单的箭头图用学生能理解的语言介绍即可。课后随笔:本课时是通过对游乐场设施的运动路线的探究,发现物体运动的不同形式和特点,但是不必要求学生非常规范的描述出这些运动是直线运动还是圆周运动,或者是摆动。对于两年级学生只要求他们能够用图画形象地描述出这些游乐设施正确的运动路线,并能够在实践中尝试将身边的小物体(这里选取的是学生最熟悉的乒乓球)用不同的方法沿不同的运动路线运动起来,以此来巩固学生对物体运动的不同形式和特点的再认识。教师应提示学生注意观察游乐设施的运动路线,即:运动方向有没有改变?运动方向是怎样变化的?这样学生才能发现其运动特点。给学生提供几张画有物体不同运动形式的小图片,让学生在观察、比较的基础上进行分类。在交流时要求学生说出自己分类的理由。教师可准备一些不同运动形式的例子,例如录像或图片资料,供学生观察并讨论。学生可能会以为让物体沿直线运动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教师应通过提问或动作示范提醒学生注意怎样才能保证物体不转弯,例如,给它做一个直的轨道行吗?另外交流时提醒学生关注别人想到、自己没想到的方法,增强向别人学习的意识。第二单元动植物传后代1、奇妙的种子一、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讨论,知道许多植物通过种子繁殖后代,植物的种子各不相同。2.通过交流,知道种子发芽需要一定的条件。3.通过设计种子萌芽的方案,学会设想和实施种子发芽的实验,观察、比较种子发芽前后的变化。4.通过让种子萌芽的实践活动,培养探究种子萌发的兴趣和持续观察、记录的耐心。二、课前准备多种植物的种子,如稻谷、蚕豆、绿豆、黄豆、西瓜籽、南瓜籽等;水稻等植物的照片、幻灯片等;绿豆、黄豆、蚕豆等发出的豆芽;透明塑料盒、土、海绵、棉花、水、不透明杯子。三、活动设计活动一辨认种子(p.6)活动目标1.体会到植物可以通过种子繁殖后代。2.发现植物不同,种子也不同。活动准备:多种植物的种子,如稻谷、蚕豆、绿豆、黄豆、西瓜籽、南瓜籽等;水稻等植物的照片、幻灯片等;学生活动指导要点1.观察:认识黄豆、西瓜、南瓜等植物。2.交流:这些植物是怎么来的?3.游戏:植物妈妈找宝宝。4.小结:许多植物都是通过种子传后代的。*指导学生认识生活中常见的一些农作物。*在游戏过程中,指导学生认识不同植物的种子,引发学生对种子产生兴趣。*注意:可以不出现“繁殖”一词。活动二比较不同的豆芽(p.6)活动目标1.学会观察和比较种子发芽前后的变化。2.发现种子不同,长出的豆芽也不同。活动准备:绿豆、黄豆、蚕豆等发出的豆芽学生活动指导要点1.观察:识别书上不同的三种豆芽。2.交流:这些豆芽有哪些不同?3.记录:在活动作业第6页上记录下观察到的不同之处。4.交流:三者在根、茎、叶等方面各有不同。*指导学生用简单的词语,如长短、粗细等进行记录。*引导学生在交流时充分表达自己意见。活动三发豆芽(p.7)活动目标1.知道种子发芽需要一定的条件。2.学会设想和实施种子发芽的实验。3.培养探究种子萌发的兴趣和持续观察、记录的耐心。活动准备:各种植物的种子,透明塑料盒、土、海绵、棉花、水、不透明杯子。学生活动指导要点1.讨论:怎样使种子变成豆芽?2.设想:让种子发芽的简单实验方案。3.交流:实验方案并予以完善。4.课后实施:实施自己设想的方案,并填写活动作业第6页和第7页的记录表。*尊重学生的经验,并鼓励学生设法证明自己的观点。*交流时,鼓励学生提出质疑,不断完善方案。*督促学生检查发芽中的种子,并做好记录。课后随笔:第1课时教材安排三个活动:辨认种子、比较不同的豆芽、发豆芽等。课从认识植物开始,呈现南瓜等植物的照片,请小朋友思考它们是从哪里来的,基于一年级的经验,可以知道植物大多是从种子开始的。因为植物繁殖的多样性,教师应强调大多植物是种子繁殖的。通过植物妈妈找宝宝的游戏,让学生正确知道这些植物的种子特点,并了解植物不同种子的不同,激发他们进一步认识的兴趣。随后是对豆芽的观察,教师应该指导学生从根茎叶等方面去寻找不同,有一定的观察顺序,或从上到下,或从下到上,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最后是设计种子发芽的实验方案,首先是交流学生的看法,他们认为种子萌发的条件,教师予以适当的点拨和指导。请学生观察现有的材料,思考讨论怎样用这些材料来形成种子萌发的条件,并把方案记录下来。教师可以多准备一些相关材料,以便学生的思考和发现。对课后的萌芽实验要提出具体的要求,特别是要求学生对种子的变化做好记录,学会长期观察的方法。指导学生认识生活中常见的一些农作物。在游戏过程中,指导学生认识不同植物的种子,引发学生对种子产生兴趣。注意:可以不出现“繁殖”一词。指导学生用简单的词语,如长短、粗细等进行记录。引导学生在交流时充分表达自己意见。尊重学生的经验,并鼓励学生设法证明自己的观点。交流时,鼓励学生提出质疑,不断完善方案。督促学生检查发芽中的种子,并做好记录。2、种子的萌发和生长一、教学目标1.通过交流,进一步确定种子萌发所需要的条件。2.通过观察比较,了解种子萌发的一般过程,发现不同种子的萌发过程既有不同的地方,也有相似的地方。3.通过交流活动,体会耐心的观察和记录对于科学研究很重要。二、教学活动指导课前准备:黄豆、绿豆、蚕豆萌发记录表及其实物;覆盖式投影片:种子萌发的过程。三、活动设计活动一说说种子萌发的过程(p.8)活动目标1.能比较完整地说出种子萌发的过程。2.通过交流进一步确定种子萌发需要空气、水分和适宜的温度。3.体会生命成长的不易。活动准备:黄豆、绿豆、蚕豆萌发记录表及其实物学生活动指导要点1.展览会:种子萌发成果展览会。2.交流:黄豆、绿豆、蚕豆的萌发情况。*引导学生共同讨论以何种方式举办成果展览会。*引导学生关注别人的实验记录中有哪些地方和自己的不同,以及有哪些值得学习的地方。活动二比较不同种子发芽的情况(p.9)活动目标1.发现黄豆、绿豆、蚕豆虽然有不同的萌发时间,但有着相似的萌发过程。2.体会长期的耐心观察、记录对于科学研究很重要。活动准备:黄豆、绿豆、蚕豆萌发实物、覆盖式投影片:种子萌发的过程学生活动指导要点1.比较:这些种子萌发过程的相同之处。2.比较:种子萌发过程的不同。3.总结:三类种子虽然萌发的时间不同,但有着相似的萌发过程。*引导学生思考豆芽各部分分别对应植物的哪一部分。*鼓励学生关注植物细微的变化,引导学生用所记录的数据证明自己的观点。*鼓励学生课后尝试其他种子能否发芽。课后随笔:观察种子的发芽过程,是认识植物生长发育的重要步骤。种子发芽像植物其他部分的生长发育一样,是一个连续的过程,但又可以分成若干阶段。通过学生亲自动手培养并观察、记录种子的发芽,可以使他们对种子发芽的条件、过程有个初步的了解,还可以培养他们长期系统地进行观察的能力和记录的能力。经过一段时间,学生的种子可以萌发,在课中开展小小展览会活动,有利于学生提高探究兴趣,也是用学生感兴趣的形式交流种子萌发过程的观察记录。本课的两个活动不用划分得很清楚,学生在交流中或许会先提到萌发的时间不同或者它们萌发的过程相似,实际上是第二个活动可以贯穿于第一个活动中,使整堂课都有展览会的感觉。除了交流以上内容之外,教师还应请学生探究一些失败的原因,思考为什么同学的观察记录与自己有什么相同和不同,哪些是值得借鉴的,哪些是我可以向别人推荐的经验,初步养成学生资源共享的思想。引导学生共同讨论以何种方式举办成果展览会。引导学生关注别人的实验记录中有哪些地方和自己的不同,以及有哪些值得学习的地方。引导学生思考豆芽各部分分别对应植物的哪一部分。鼓励学生关注植物细微的变化,引导学生用所记录的数据证明自己的观点。鼓励学生课后尝试其他种子能否发芽。3、动物宝宝一、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比较,知道常见动物有卵生和胎生这两种繁殖方式。2、通过游戏活动,发现动物子代的形态通常与亲代既有相似又有不同。3、通过多次观察、比较,进一步感受动物世界的多姿多彩。二、教学活动指导课前准备:各种动物的繁殖录像;几种幼犬及对应成年犬的幻灯片;猫妈妈和小猫的幻灯片等。三、活动设计活动一卵生和胎生(p.10)活动目标1、能举例说明常见动物有卵生、胎生两种繁殖方式。2、能简单说出卵生和胎生的区别。活动准备:各种动物的繁殖录像;学生活动指导要点1、观看录像:不同的动物如何繁殖后代。2、交流:录像中的这些动物产下后代的方式有什么不同?3、记录:根据产下后代的不同方式,在活动作业第8页上写下更多的动物名称。*指导学生认识动物产生后代的方式有像鸡一样生蛋的,有像羊一样直接生小羊的。活动二为狗宝宝找妈妈(p.11)活动目标1、多次观察、比较,发现动物子代有许多特性和亲代很相似。2、能说出这些相似的特性是从亲代继承来的。活动准备:几种幼犬及对应成年犬的幻灯片学生活动指导要点1、听故事:狗宝宝和狗妈妈失散的故事。2、帮一帮:帮助狗宝宝找妈妈。3、说一说:你根据什么帮助狗宝宝找到妈妈的?4、思考:狗宝宝这些与狗妈妈相同的地方是怎么来的?5、小结:狗宝宝继承了妈妈的很多特点。*设置故事情景,引发学生兴趣。*指导学生指出小狗与狗妈妈之间的相同点。*可以不出现“遗传”一词,用“继承”加以描述。活动三找不同(p11)活动目标1、多次观察、比较,发现动物子代和亲代之间有不同。2、多次观察、比较,发现动物子代个体之间有不同。3、进一步感受动物世界的多姿多彩。活动准备:猫妈妈和小猫的幻灯片学生活动指导要点1、观察:书上三只猫在毛色、色斑位置、眼睛形状、耳朵形状等方面的特点。2、说一说:三者在以上这些方面有什么不同?3、记录:把不同点记录下来。4、交流:你还发现了哪些方面的不同?*在了解小动物与其父母之间有相似处之后,着重指导学生寻找三只猫之间的不同点。*鼓励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意见,寻找更多的不同点。课后随笔:本课可以由P10的图片引入,同时播放动物各种繁殖方法的录像,以引起学生的关注。通过观看后的交流,把动物繁殖方法分成胎生和卵生两种,如果有学生问到“鲨鱼”等动物的繁殖时,教师可以适当介绍一下卵胎生的情况。请学生完成活动手册上的练习。第二、三活动实际是让学生初步体会遗传的规律。学生在帮小狗找完妈妈游戏后,要问他们为什么这么认为,讲出后代与亲代在外形特征上有一定的相似。活动三的观察要求更为细致,在找猫后代亲代的相同不同时,教师应该适当引导,请学生在毛色、眼睛形状等方面思考,按这些要求完成活动记录并交流。通过这些活动使学生明确后代与亲代之间既有相似又有不同,为下节课打下基础。指导学生认识动物产生后代的方式有像鸡一样生蛋的,有像羊一样直接生小羊的。设置故事情景,引发学生兴趣。指导学生指出小狗与狗妈妈之间的相同点。可以不出现“遗传”一词,用“继承”加以描述。在了解小动物与其父母之间有相似处之后,着重指导学生寻找三只猫之间的不同点。鼓励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意见,寻找更多的不同点。4、我像谁一、教学目标1、通过多次观察、比较,发现子女与父母既有相似的地方又有不同的地方。2、通过小小展览会活动,发现自己的外貌特征基本遗传自父母,在个体之间存在差异。3、通过活动,产生探究遗传现象的好奇心,培养善于观察的科学能力。二、课前准备:家庭成员照片。三、活动设计活动一慧眼识宝宝(p.12)活动目标1、能抓住肤色、眼睛的形状及颜色、头发的颜色等要素,仔细观察人的外貌特征。2、多次观察、比较,发现子女有许多外貌特征和父母很相似。3、能说出这些特征继承自父母。活动准备:父母和孩子的幻灯片学生活动指导要点1、观察:教材上父母和孩子的照片。2、判断:这些父母的孩子分别是哪一个?3、交流:你判断的根据是什么?4、小结:孩子有许多特性是从父母那里继承来的。*指导学生从各方面观察父母和孩子的相同点。*让学生充分说明自己判断的依据,比如根据肤色、头发颜色等。活动二小小展览会(p.12)活动目标:联系自己,进一步发现子女有很多特性遗传自父母。活动准备:课前请小朋友带来家人和自己的照片、实物投影仪学生活动指导要点1、展览会:向同学介绍自己的家庭成员。2、观察:自己和父母哪些地方长得相似。3、交流:除了长相外,你还有什么方面像父母?*在介绍家庭成员的过程中,增强学生对自己家人的热爱。活动三找不同(p.13)活动目标1、发现子女和父母之间还有很多地方不一样。2、通过对比,发现人在头发曲直、酒窝有无等外貌特征方面存在个体差异。学生活动指导要点1、观察:图片上的小朋友不同的面部特征。2、说一说:他们各有哪些不同的特点?3、比较:你和父母除了有相似之处,还有哪些不同之处?4、记录:把自己以及父母长相的特点记录在活动作业第9页上。5、拓展:在班级里调查四种遗传特征各类型的人数,找出哪种类型人数较多。*指导学生仔细观察图片上小朋友之间的不同之处,引发学生对个体差异的兴趣,鼓励学生说说个体之间还有哪些不同之处,比如:卷舌、平舌,耳朵的不同,牙齿的不同等。*由学生之间的差异,过渡到对比自己和父母之间的差异,同时指导学生学会记录。*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师也可做张调查表,让学生有目的地去发现班级成员之间的共同点。课后随笔:本课之前要请学生搜集自己和父母的照片,要求他们观察一下自己和父母的相似和不同。课中先观察教材图片,找到这些父母的孩子,并说出为什么。一方面是对上堂课的回顾,另一方面是引入接下来的内容。活动二是小小展览交流会,请学生介绍自己与父母在长相上的相似和不同,还应引导他们从性格、脾气、爱好等各方面与父母比较,更全方位地了解孩子与父母的相似和不同,体会自己的很多特性遗传自父母。在此基础更进一步提高要求,请他们从细节方面去观察。活动三无论是观察图片上的孩子,还是在班中统计小朋友的特点,都是强调细节的观察。让学生学会这些方法,回到家再次观察父母与自己在各种细节上的区别和相似并作记录。通过反复的观察训练,学生在观察能力上得到培养和提高,同时也学会了长期观察和细节观察的方法。指导学生从各方面观察父母和孩子的相同点。让学生充分说明自己判断的依据,比如根据肤色、头发颜色等。指导学生仔细观察图片上小朋友之间的不同之处,引发学生对个体差异的兴趣,鼓励学生说说个体之间还有哪些不同之处,比如:卷舌、平舌,耳朵的不同,牙齿的不同等。由学生之间的差异,过渡到对比自己和父母之间的差异,同时指导学生学会记录。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师也可做张调查表,让学生有目的地去发现班级成员之间的共同点。第三单元天气变化1、观察天气一、教学目标通过观察、讨论一些常见的天气现象,进一步认识常见的天气现象,并能区分晴天、多云、雨天、阴天。通过描述一些常见的天气现象和设计天气符号,培养口头表达能力,以及质疑、设计的能力。通过两次连续地观察、比较同一朵云,发现云的形状、位置等都会发生变化,培养耐心、细致观察的能力,以及记录观察结果的能力。体会天气与人的生活关系密切。二、活动设计活动一:常见的天气(P.15)活动目标:通过观察、讨论一些常见的天气现象,进一步认识常见的天气现象,并能区分晴天、多云、雨天、阴天。通过描述一些常见的天气现象和设计天气符号,培养口头表达能力,以及质疑、设计的能力。体会天气与人的生活关系密切。所需器材:各种天气的图片、天气预报录像学生活动指导要点讨论:图片中呈现的是什么天气交流:还经历过什么天气讨论:如何用最简单的方法表示天气设计:表示天气现象的符号讨论:最简单的符号观看:天气预报出示太阳的图片小组交流,然后全班交流,让所有学生参与进来将学生想到的方法写在黑板上,引导学生找出最简单的方法请设计得好、快的学生画在黑板上根据学生的设计进行讨论关注表示天气的符号活动二:观察云(P.16)活动目标:通过两次连续地观察、比较同一朵云,感知云每时每刻都在发生着变化,培养耐心、细致观察的能力。通过对同一朵云的变化的记录,发现云的形状、位置等都会发生变化,培养记录观察结果的能力,激发观察天气的兴趣。所需器材:各种云的图片学生活动指导要点讨论:各种天气现象大多与什么有关观察:云交流:观察到的现象通过前面设计的天气符号进行引导注意安全以及集中的口令;连续观察,然后一起记录这片云的变化可再欣赏一些云的图片。引导学生总结:云的位置和形状会发生变化课后随笔:本课的教学重点是了解各种天气以及设计表示天气现象的符号;难点是观察记录云的变化。教学过程中以生动的图片进行引导,能够唤起学生对各种天气现象的回忆。“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所有的讨论素材都来源于学生:表示天气的最简单的方法、引导学生关注云时所使用的天气符号、云的形状和位置的变化……记录云的变化时要连续观察,看到云发生变化后再记录先后观察到的现象。这样是为了避免学生进行第一次记录后找不到前面观察的那片云,或者再记录另外一片云。为降低难度,教师可引导学生联系天气预报回答。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可出示图片、投影或录像,帮助学生进一步认识不同天气现象的主要特征。鼓励学生质疑对天气现象的不同区分方法,以达到进一步认识一些常见天气特征的目的。可以引导学生从自己印象深刻的生活事件去讲述,例如爸爸讲好周末带我去动物园,结果周末下大雨,去不成了,让我好失望。要求学生设计既简单又能表示天气特征的符号。户外活动前要求学生带好活动作业,便于记录。在比较不同的云的活动中,充分发挥学生的想像力,如:这朵云像什么?并引导学生关注云的颜色、厚薄等。活动前明确观察要求,让学生注意保持观察的连续性,观察结束后再记录。提供充分的交流机会,让学生从不同角度描述云的变化,从而得出结论。本活动让学生先通过观察云的多少,判断天气状况,再进一步通过云的变化判断天气的变化。2、观测风一、教学目标通过讨论、体验各种感知风的方法,培养观察能力和求异思维能力。通过设计、制作测风工具,体验简单的设计过程,初步培养设计的能力和动手制作的能力。通过观测、记录风的变化的活动,感知风的大小、方向会发生变化,培养记录观察结果和耐心、细致观察的能力。二、活动设计活动一:感觉风(P.17)活动目标:通过讨论各种感知风的方法,培养观察能力和求异思维能力。通过体验各种感知风的方法,感知风有大小和方向,激发设计测风工具的兴趣。所需器材:红领巾、丝带、绳子、植物的枝条、纸条、头发、风筝、电风扇学生活动指导要点讨论:图片中的天气现象交流:感知风的方法实验:用各种方法感知风交流:实验中的感受预想:风除了方向会发生变化,还有什么方便也会发生变化出示大风天的图片进行交流准备好物品以便于学生一边交流一边演示利用电风扇制造风并让电风扇的风向不断变化引导学生讲出风的方向会发生变化包括方向、大小、速度等活动二:制作测风工具(P.18)活动目标:通过设计测风工具,体验简单的设计过程,初步培养设计的能力。通过制作测风工具,培养动手制作的能力以及为观测风的活动打下基础。所需器材:铅笔、尺、橡皮泥、纸条、双面胶、小棒学生活动指导要点讨论:如何证明自然界风的大小方向会发生变化设计:测风仪制作:简易测风仪由对电风扇风的预想引出直接用直尺代替小棒也很好,要请学生说出设计的道理注意学生纸条的粘贴部位,最好在顶端活动三:观测风(P.18)活动目标:通过观测风的活动,感知风的大小、方向会发生变化。2、通过记录风的变化,培养记录观察结果和耐心、细致观察的能力。所需器材:自制简易测风仪、活动作业、铅笔学生活动指导要点讨论:如何将观察结果记录下来观察:风的大小与方向的变化交流:观察的结果包括风的大小与方向的记录由于要到室外操作,携带的物品较多,可以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在证实预想的基础上激发学生继续观察的兴趣,如果没有证实,可以请学生思考原因,鼓励学生经常去测一下,比较不同时间是否会有变化课后随笔:本课的重点是感知风的大小、方向会发生变化,难点是设计测风仪。为了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以及关注周围事物变化的探究习惯,教师要多准备一些可以感知风的物品供学生尝试。设计测风仪是建立在“预想风的大小、方向会发生变化”的基础上的。设计的时候鼓励学生利用身边的材料,不一定利用学具中提供的物品,例如:直尺上有刻度,用来代替小木棒也是不错的。只要学生运用的有道理就可以鼓励其实施。本课最好选择秋冬风较频繁的时间进行。学生进行户外测试后不一定发现风的方向和大小发生变化。这时,教师不必急于公布结果,可以让学生思考原因,并借此机会鼓励学生在不同的时间分别测量比较一下,通过坚持不懈的观察寻找到答案。教师可选择一个有风的日子,让学生在操场上活动,引导学生借助周围的物体观察风,并感受风的大小和方向。鼓励学生讲出感觉风的各种方法。引导学生关注风的大小和方向。教师可引导学生根据小棒的三种颜色判别风的大小:当布条与顶端红色持平,风力为最大;与黄色持平为较大;与蓝色持平,风力最弱。观测前,教师应提醒学生在窗台前观测风时要注意安全。学生观测时,教师应巡视,对于没有掌握观测方法的学生给予个别指导和帮助。3、观测气温一、教学目标:通过交流、比较各种获知气温的方法,了解温度计的作用。通过讨论、操作温度计,掌握正确使用温度表的方法,知道同一时间、不同地点的气温是不同的。二、活动设计活动一:不同地点的气温(P19)活动目标:通过交流夏天在不同地点的感受,知道不同地点的气温是不同的。通过交流、比较各种获知气温的方法,了解温度计的作用。所需器材:夏天同一时间不同地点人的感受图片、温度计学生活动指导要点交流:夏天在树荫下和露天马路上的不同感受讨论:用什么方法可以知道某个地方的温度,哪种方法最准确出示夏天树荫下和马路上的图片进行引导主要是引出温度计,无须花费过多时间活动二:测量气温(P20~21)活动目标:通过讨论温度计的使用方法,了解如何正确使用温度计。通过使用温度计测量与记录不同地点的温度,掌握正确使用温度表的方法,知道同一时间、不同地点的气温是不同的,培养观察、记录的能力。通过对百叶箱的讨论,了解百叶箱的作用。所需器材:温度计、活动作业、百叶箱图片或者录像学生活动指导要点观察:温度计交流:如何使用温度计总结:正确使用温度计需要注意的几点设计方案:想测量的两个地点、方案测量:用温度计测两个地点的温度交流:测量的结果讨论:气温不同的原因了解:百叶箱的作用每人一支温度计进行观察,注意安全组织倾听、质疑两个地点最好温差明显以作比较、观察要持续一段时间待液柱稳定后记录关注学生是否在液柱稳定后记录利用所有学生的测量结果总结出“不同地点气温不同”引出百叶箱播放相关媒体课后随笔:本课的重点是用温度计测量气温,难点是温度计的正确使用方法。学生对于不同朝向的房间温度的差异不一定有深刻的体验,利用这个引出不同地点温度的差异会有难度。因此本课的教学设计中利用夏季树荫下与马路上的温度差异进行讨论,学生的体验较深刻。温度计的正确使用方法应让学生自己尝试然后演示,教师在学生掩饰的时候组织学生仔细观察、提出质疑,使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究和交流明确温度计如何正确使用,这样印象更加深刻。在实践之前,教师对学生选择的地点要清楚,两个地点要有较明显的温差,帮助学生取得明显的探究成果。以此激发学生持续观察、记录气温变化的兴趣。教师可以结合教材图片或引导学生结合生活经验说说理由。教师要提醒学生耐心倾听,并记录学生的方法,便于之后的比较。教师可引导学生用手握住玻璃管下端的球部,观察液柱的变化。教师要强调读温度表上的刻度时,视线要与红色液柱的液面保持水平。可以分组测量同一时间不同地点的气温,学生测量时,教师要对正确使用温度表的方法进行个别指导。4、天气变变变一、教学目标:通过展示、交流“一周天气记录表”和观测同一地点、不同时间的天气情况,发现天气每时每刻都在发生着变化,培养耐心观察的能力。通过比较、分析“一周天气记录表”,初步培养分析、归纳数据的能力。二、活动设计:活动一:交流一周天气记录(P.22)活动目标:通过展示、交流“一周天气记录表”,发现天气每天都在发生着变化,培养耐心观察的能力。通过比较、分析“一周天气记录表”,初步培养分析、归纳数据的能力。所需器材:“一周天气记录表”学生活动指导要点交流:一周天气记录表分析:记录表反映的天气信息先小组交流然后全班汇总将记录表一一对齐,纵向与横向分别分析活动二:同一地点一天中天气变化(P.23)活动目标:通过观测同一地点、不同时间的天气情况,发现天气每时每刻都在发生着变化,培养耐心观察的能力。所需器材:自制简易测风仪、温度计学生活动指导要点讨论:同一地点一天中的天气是否会发生变化观察:校园中同一地点不同时间的天气变化交流:第一次观察的结果由一周天气记录表总结出的“不同时间不同地点天气不同”引出明确天气变化包括风、气温、云等变化课堂内进行第一次观察,第二次在放学前观察,下次课前交流课后随笔:本课的重点是展示、交流“一周天气记录表”,难点是通过交流、比较、分析,发现天气每天都在发生着变化。所以交流的时候数据要全面,先小组交流再全班交流,让所有的学生都能参与到活动中来,并有机会展示自己的成果。教师在收集数据的时候有目的的摆放,这样有利于后面的分析。由于学生面对这么多数据会没有头绪,教师引导学生纵向看、横向看,帮助学生理清思路进行分析。当学生发现自己的记录非常有用时,继续记录的信心和耐心都会增加。教师抓住这个时机,提出问题“同一地点一天中的天气是否也会发生变化呢?”学生会很有兴趣继续探究。教师应巡视指导,发现好的记录单要加以表扬。引导学生分析产生差异的原因在于不同记录表的观察时间和观察地点不同。引导学生发现:天气每天都在变化。抓住学生不同的预想,引导学生设想解决问题的方案,激发学生再次观测天气的兴趣。观测时要注意选择同一地点进行,并注意户外活动的安全。为了加深印象,保证课的连贯性,教师可在放学前组织学生第二次观测并交流,同时完成单元学习评价单。第四单元昼夜与四季1、白天与黑夜一、教学目标:1、通过交流每天不同时间人们通常从事的日常活动,初步了解昼夜变化对人们的行为活动产生影响。2、通过模拟实验和小资料,初步认识昼夜变化是地球自转造成的,体验白天与黑夜有规律地交替变化着。通过查阅小资料,初步了解天文学家哥白尼。二、活动设计:活动一按顺序填时间活动目标:通过观察、交流,引发学生关注昼夜变化的差异。通过讨论、交流,能正确地将自己一天的日常活动与时间对应起来。通过交流每天不同时间人们通常从事的日常活动,体会昼夜变化影响着我们的日常活动。活动器材:时钟、学生昼夜活动的图片或录象。活动二模拟昼夜的形成活动目标:通过模拟实验和小资料,初步认识昼夜变化是地球自转造成的。通过简单的模拟实验,体会地球上的白天与黑夜在有规律地交替变化着。通过活动,初步学习用简单的模拟实验研究事物。通过差阅小资料,初步了解天文学家哥白尼。活动器材:小资料、用灯泡的台灯或悬吊式的灯泡三、教学过程:(一)按时间填顺序学生活动教师指导
观察:图片(白天和黑夜的景色)。
交流:白天和黑夜的区别。
观察:图片上学生的活动。
活动:给每张图片中小朋友的活动填上发生的时间。
小组交流:(1)填的时间是否大致相同;(2)这说明了什么。
小结:昼夜变化影响着我们的日常活动。
活动:制定一个双休日安排表(填写活动作业17页)。
交流:双休日的安排。
评价:安排是否合理并说出理由。
活动:修正自己的安排表。
引导学生关注两张图片的昼夜不同。
引导学生从自己的生活实际出发如实填写时间。
引导学生认真倾听别人的交流,教师可出示较大的钟面,归纳学生的交流,帮助学生留意大致相同的作息规律。
启发学生进行正面评价,引导学生增强珍惜时间的意识。(二)模拟昼夜的形成学生活动指导要点
预想:地球上产生昼夜的原因。
模拟实验:以地球仪替代地球,电筒替代太阳,转动地球仪。
交流:各自的发现。
小结:昼夜的形成与地球的自转有关。
活动:读资料,认识哥白尼及其学说。
模拟实验:灯泡代表太阳,自己代表地球,在灯泡前原地旋转一周。
交流:(1)自己的感受;(2)这说明什么?
小结:地球的自转造成了白天和黑夜有规律地交替着。
鼓励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想法,但需引导学生有根据地预想。
在学生实验中,教师巡视,给予帮助。
根据学生的交流,组织大组的交流演示,帮助学生理解。
分三步指导学生体会昼夜变化的规律:1先体会最容易理解的中午和黑夜;2体会黎明与黄昏的位置;3最后模拟连续的昼夜交替,即一天中黎明到中午到黄昏到深夜的变化。指导学生原地旋转按照逆时针方向。课后随笔:理解昼夜的形成是由于地球的自转造成的,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是有困难的,这也是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因此,我将这部分的教学分成三个环节:1、用电筒、地球仪模拟昼夜的形成,使学生发现昼夜的形成是由于地球的自转造成的;2、通过阅读“哥白尼”的小资料,了解这一学说的创立;3、最后通过灯泡代表太阳、自己代表地球,在灯泡前原地旋转一周的模拟实验,亲身体验地球的自转早晨法了白天和黑夜有规律地交替着。在这三个环节的学习中,学生从发现到了解再到体验,能够帮助学生逐步理解这一知识点。教师在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比较两张照片的主要区别在于昼夜的不同。教师可以选用学生课前准备好的个人活动照片供大家欣赏,使教学更贴近学生。讨论和填时间的时候,尽量让学生从自己的生活实际出发。教师事先可以准备一个较大的示教钟面,增强直观效果。在教学中可以穿插珍惜时间的教育。对学生的作业:第一,教师要组织学生共同评价,并且要注意多进行正面评价;第二,允许学生在评价后修正自己的安排表。教师要组织学生充分议论,对议论结果不作肯定或否定。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模拟,并且一定要组织大组的交流演示。昼夜交替的立体模型学生难以建立,所以为方便学生理解,教师可分三步指导学生体会昼夜变化的规律:1、先体会最容易理解的中午和深夜的位置;2、再体会黎明与黄昏的位置;3、最后模拟连续的昼夜交替过程,即一天中黎明→中午→黄昏→深夜的变化。教师指导学生进行模拟、体会时,虽然教材不出现地球由西向东自转这一知识点,但教师应指导学生按照这样(逆时针)的方向进行旋转。2、昼夜活动各不同一、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和查阅资料,了解昼夜变化对动物的行为习性和植物的花开、花闭产生的重要影响,并能举例说明。2、通过对动物或植物进行多次观察,发现它们在行为活动和习性方面的变化。3、通过本课的活动,激发学生进一步关注动物的行为习性和植物的生长变化。二、活动设计:活动一:动物的昼夜活动活动目标:1、通过观察和查阅资料,了解昼夜变化对动物的行为习性的重要影响。2、通过讨论和交流,举例说明自然界里一些动物白天活动,一些动物则有昼伏夜出的生活习性。3、通过活动,引导学生继续关注昼夜变化对动物行为习性的影响。活动器材:关于动物昼夜变化的资料、投影片或音像资料。活动二:植物的昼夜差异活动目标:1、通过观察和查阅资料,体会昼夜变化对植物的开花时间的重要影响。2、通过讨论和交流,举例说明自然界里有些植物白天活动,一些动物则有昼伏夜出的生活习性。3、通过活动,引导学生继续关注昼夜变化对植物生长的影响。活动器材:关于植物昼夜变化的资料、投影片或音像资料。三、教学过程:(一)动物的昼夜活动学生活动教师指导
讨论:图中的动物的活动主要在白天还是黑夜并记录。
交流:(1)图中的动物的活动主要在白天还是黑夜;(2)你是怎么知道的。查资料:证明交流的结果并记录。交流:(1)查资料的结果并修正原来交流的结果;(2)你的发现。
小结:有白天活动的动物,也有晚上活动的动物,许多动物喜欢夜晚出来活动。
交流:资料中还有哪些动物喜欢在晚上活动。
记录:活动作业18页。
讨论:为什么有许多动物喜欢在夜间活动。
小结:昼夜变化对动物行为习性的重要影响。
引导学生用查阅资料的方法探究动物的活动主要在白天还是黑夜。
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利用信息技术为学生提供网络环境下的查找资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学习的能力。
引导学生从昼伏夜出的动物的各种生存因素去思考,如:食物、安全性等。(二)植物的昼夜差异学生活动指导要点
观察讨论:书上的这些植物在白天和夜晚有什么不一样。
查资料:图片中植物开花的时间。
交流:查资料的结果,。
分类:根据植物开花的时间分类。
小结:有些植物白天开花,有些植物夜晚才开花。昼夜变化对植物的花开与花闭有重要的影响。
课后活动:查资料,其它时间开花的植物有哪些?
在第一个活动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用查找资料的方法进行自主探究。
教师可以根据交流将各种植物的图片贴在钟面的不同时间段上,制作成花钟,激发学生的兴趣,拓宽知识面。课后随笔:学生对于动植物昼夜活动方面的前期知识不多,学生必须通过查找资料了解动物的活动时间和植物花开、花闭的时间,我认为这有利于培养学生查阅资料的能力。因此,我将两个活动的重点都设计成通过查阅资料、整理资料来了解动植物的昼夜活动。本课的关键是学生要查阅资料并介绍资料的内容,了解动物的活动时间。所以教师也可以另辟思路,把课的重点设计成培养学生查阅资料的能力。教师需要事先为学生准备一些关于动物昼夜活动情况的资料,弥补课堂上学生资料的不足。教师可以提示学生从昼伏夜出的动物的各种生存因素去思考,例如:食物,安全性等。3、春夏秋冬一、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比较和分类,了解各个季节典型的动植物、天气现象和人类活动,发现四季的特征。2、通过讨论和交流,认识到四季变化和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二、活动设计:活动一:衣着的季节变化活动目标:通过记录和交流,发现不同季节人们有不同的衣着。通过观察、比较一年中自己衣着的变化,体会季节变化对我们生活有重要影响。活动器材:有关的资料、图片或音像资料。活动二:寻找季节的变化活动目标:通过观察、比较和分类,了解各个季节典型的动植物、天气现象和人类活动并能举例说明。通过了解各个季节典型的动植物、天气现象和人类活动,体会季节变化对我们生活有重要影响。通过欣赏四季的美丽和多彩多姿,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季节的变化及其特征。活动器材:有关的资料、图片或音像资料。三、教学过程:(一)衣着的季节变化学生活动教师指导
交流:一年12个月你所穿的衣着是否有变化。
活动:填写12各月的衣着记录表。
交流:哪几个月的衣着是相同或相似的,为什么。判断:(1)根据衣着记录表,找一找夏天与冬天各是哪几个月。(2)根据衣着记录表,找一找春天与秋天各是哪几个月。小结:不同的季节人们有着不同的穿着。从当月的衣着入手,启发学生回忆12个月的衣着。引导学生如实填写12个月的衣着记录表。要求学生认真倾听,关注自己与他人在不同的月份的衣着,发现相同之处。夏、冬的衣着特点更明显,引导学生先根据衣着找到夏和冬,再确定春和秋,更符合学生的已有经验。(二)寻找四季的特征学生活动指导要点观察讨论:书19页图片上分别描绘了什么情景和活动,它们发生在哪个季节。
分类:(1)按不同季节分;(2)按情景(人的活动、动物、植物和天气)分。
记录:填写活动作业18页。
交流:(1)填写内容;(2)自己的发现。小结:不同的季节有着不同的特征。拓展:其它与四季相对应的动植物、天气现象和人类活动。
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图片,理解图意,互相补充。插秧、收麦子等活动不只对应一个季节,应适当介绍。
通过分类,启发学生如何填写活动作业上的表格。
引导学生关注的是“四季各有特征”这一发现。课后随笔:填写活动作业19页的表格是活动二中的一个重要的环节,它可以帮助学生整理不同季节不同的情景,从中发现不同季节有着不同的特征。但是表格暗含了两次分类,即:按不同季节分和按动物、植物、人的活动、天气现象分,如果直接填写表格,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是有困难的,因此,我在活动二中加入了“分类”这一环节。要求学生依据自己的生活经验,从自己的穿着入手,如实填写12个月的衣着记录表。交流中建议学生展示春、夏、秋、冬不同穿着的照片,丰富课堂教学。引导学生先根据衣着找到夏和冬,再确定春和秋,前者相对简单一些。不必告诉学生天文学与气候学上划分季节的方法,但可作为部分学生的拓展知识。鼓励学生从自己的生活实际出发,回忆各个季节的特点。整个观察、判断、填表过程都是学生自主活动,可以进行争论,教师不必轻易评价。部分图片中的活动可能不只对应一个季节,如插秧、收麦子等活动,教师需要适当加以介绍。4、四季中的植物与动物一、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发现并说出一种或者多种植物在四季中的变化。2、通过观察和交流,知道一种或者多种动物是通过什么行为来适应四季变化的。3、在活动中,体会四季变化会对动物和植物的生活产生影响,而动物和植物也会改变行为和表现去适应季节的变化。二、活动设计:活动一:植物的四季变化活动目标:1、通过观察,发现并说出一种或者多种植物在四季中的变化。2、通过交流,体会季节变化对植物生长的影响。活动器材:有关的资料、图片或音像资料。活动二:动物是怎样过冬的活动目标:1、通过观察和交流,知道一种或者多种动物会通过一定的行为来适应季节的变化,度过寒冷的冬天。2、通过交流和阅读资料,进一步体会季节变化对动物习性的影响。活动器材:有关的资料、图片或音像资料。三、教学过程:(一)植物的四季变化学生活动教师指导画一画:春、夏、秋、冬的悬铃木(活动作业19页)。交流:(1)几种不同的画法;(2)为什么这样画。观察:书32页四张不同季节的悬铃木。
交流:(1)悬铃木在四季中的变化;(2)修正“画一画”;(3)自己的发现。小结:悬铃木在一年中会随着季节的变化而变化。拓展:许多植物在一年中都会随着季节的变化而变化。启发学生根据自己的已有知识或经验进行画一画的活动。将不同的画法几种展示,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引导学生全面观察图片:叶子的大小、多少、颜色、悬铃的颜色。注意:(1)引导学生简单完整地描述出悬铃木在四季中地变化;(2)要求学生修正不正确的,并进行完善;(3)引导学生发现,植物的变化是一点点逐渐变化的。(二)动物是怎样过冬的学生活动教师指导讨论:冬天里一些动物不见踪影,它们去了哪里,是怎样过冬的?查资料:证实或修正讨论的结果。交流:(1)不同动物不同的过冬方式;(2)还有哪些动物与它们一样。(3)为什么它们要用这样的方式过冬。小结:为了度过寒冷、缺少食物的冬天,有些动物用冬眠的方式过冬,有些动物秋去春来。
讨论:炎热的夏天,有些动物热得受不了,会采取什么方式度夏。阅读:书33页动物夏眠的资料。小结:动物会通过一定的行为方式适应季节的变化。可以用故事的形式导入;不见踪影的动物,教师应选择各类动物中学生较为熟悉且有代表性的,如:鸟类可选大雁、昆虫可选蚕和瓢虫、两栖类可选青蛙。资料中多提供些其它动物的过冬方式,尤其是昆虫,学生了解甚少。交流中要着重引导学生理解动物过冬方式是要适应季节的变化而形成的。课后随笔:“大雁的秋去春来”是候鸟的迁移习性,主要是由于冬天天气寒冷造成食物缺乏而形成的,也是动物的一种过冬的方式。因此,我将活动二和活动三进行了整合,成为了一个活动。教师要引导学生全面观察照片,如:叶子的大小、多少、颜色,悬铃的颜色等。引导学生发现,植物的变化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点点逐渐变化的。要求学生能简单描述出植物在四季中的变化。留鸟和候鸟的名称不用出现,如果学生提到可简单介绍。教师要着重引导学生理解候鸟的迁徙是由于季节的变化造成食物缺乏而形成的。故事要简单,趣味性强,要能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也可以课前把故事资料让部分学生阅读,然后在课上由学生讲故事。昆虫过冬的方法,学生了解甚少,所以以教师介绍为主。第五单元加热与保温1、由冷变热一、教学目标:1、初步了解几种加热水的方法及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2、能够制作一个简单的“太阳能加热器”给水加热。二、活动设计:活动一给水加热活动目标:1、知道给水加热的方法有多种。2、能通过比较发现各种加热方法的相同和不同,认识到产生热的方式有很多。活动准备:水温表,蜡烛、酒精灯、电吹风、电热杯和其他加热器的实物或图片。活动过程:学生活动教师指导1、讨论:有哪些方法可以给一杯水加热?2、验证:选择几种方法给水加热,并利用水温表记录水温的上升。3、教师补充几种加热的方法和器具。4、观察和讨论:这些加热的方法有什么相同和不同?5、小结:给水加热的方法可以有多种,不同方法产生热的方式也不同。要让学生联系实际生活来探讨加热水的方法。让学生初步学会使用和观察水温表,为本单元第三课时教学打基础。在给水加热的实验中,加强安全教育。可以利用实物或图片来作补充介绍。活动二制作简易“太阳能加热器”活动目标:1、能制作一个简单的“太阳能加热器”。2、能认识到太阳能的重要性。活动准备:水温表,硬纸盒,黑色颜料,透明塑料纸。活动过程:学生活动教师指导1、观察太阳能热水器图片。2、思考:它是靠什么来给水加热的?3、讨论:利用太阳能加热有哪些优点?4、制作:根据教材上的步骤制作“简易太阳能加热器”。5、比一比:利用自制“简易太阳能加热器”给水加热,并用水温表测量水温的变化。6、记录:完成活动作业P23内容,记录水温变化情况。可以让家里有太阳能热水器的同学介绍一下构造,探讨各部分的功能,并谈谈使用太阳能热水器带来的好处。制作“简易太阳能加热器”前可以先让学生自己设计一个,制作的材料可以让学生事先准备好。被加热的水可以少一些。2、加热带来的变化一、教学目标:1、能用简单实验研究发现食物被加热后会产生各种各样的变化。2、能用记录方法认识事物变化的现象。二、活动设计:活动一发现食品加热后会有变化活动目标:1、能够用观察和实验的方法发现食品加热后会有变化。2、学会用蜡烛给食品加热。活动准备:蜡烛,巧克力,三脚架,石棉网,蒸发皿。活动过程:学生活动教师指导1、讨论:放在口袋里的巧克力怎么变形了?2、实验:巧克力加热后的变化。(1)设计:实验的方法和材料。(2)提出实验要求,明确实验步骤。(3)进行安全教育。(4)实验:观察并记录巧克力在加热过程中的变化,完成活动作业P23相关内容。(5)交流实验的现象和结果。(6)小结:巧克力加热后温度会升高,形态会变化。尽量使用包装未打开的巧克力,说明巧克力是自己变形的。加热巧克力的时间要事先试验测得,以免加热时间过长,使得巧克力烧焦。活动二探究食品加热后有各种各样的变化活动目标:1、能够通过简单实验认识食品加热后有各种各样的变化现象。2、能用记录的方法认识事物变化的现象。活动准备:蜡烛,三脚架,石棉网,蒸发皿;白醋,鸡蛋,虾,玉米等食品。三、活动过程:学生活动教师指导1、讨论:除了巧克力,还有哪些食品加热后也会发生变化?2、出示:白醋,鸡蛋,虾,玉米等食品。3、实验:不同食品加热后的变化现象。(1)提出实验要求,进行安全教育。(2)介绍实验器材,明确实验步骤。(3)分组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食品进行实验,完成活动作业P24相关内容。(4)交流各组实验的过程和结果。(5)小结:食物加热后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变化。加强实验的安全,微波炉爆玉米花由老师做演示实验。3、怎样保温一、教学目标:1、通过比较实验,发现不同材料的杯子保温效果不同。2、学生初步学会怎样比较,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发散性思维。二、活动设计:活动一测量水温活动目标:通过比较不同材料的杯子中热水冷却的快慢来发现杯子的材料影响保温效果。活动准备:玻璃杯、塑料杯、纸杯、金属杯、温度计、泡沫塑料盖活动过程:学生活动教师指导1、思考:热水装在哪个杯子里会冷得慢?2、讨论:如何比较几个杯子中热水冷却的快慢?3、提出实验要求,进行安全教育。4、介绍实验器材,明确实验步骤。5、实验:各组自由选择不同的杯子进行比较实验。6、记录:记录测量结果,完成P24相关内容。7、交流:实验的过程和结果。8、小结:不同材料的保温效果不同。这是一个比较实验,因此除了杯子的材料不同之外,其它的条件应该相同。(如杯子中的水量,热水的初始温度,测量的时间等)实验中水越热,效果越明显,但一定要注意实验安全。活动二认识保温杯的结构和功能活动目标:通过观察保温杯的结构认识到杯子的构造影响保温的效果。活动准备:透明双层保温杯活动过程:学生活动教师指导1、讨论:保温杯的保温效果为什么好?2、观察:保温杯的构造。3、讨论:双层的结构有什么功能?4、小结:保温杯的双层结构有助于保温。活动三制作简易保温杯活动目标:能够利用简单材料设计并制作一个简易的保温杯。活动准备:大小塑料杯、金属杯、棉花、棉布、餐巾纸、橡皮筋、黄沙、锯末,圆形泡沫塑料盖。活动过程:学生活动教师指导1、出示材料。2、讨论:如何设计一个保温杯给小棒冰保温?3、设计:画一画自己设计的保温杯。4、挑选:选择合适的材料。5、制作:利用自己选择的材料制作自己设计的保温杯。6、检验:用小棒冰比较自制保温杯的保温效果。教师要提醒学生使用剪刀等工具时注意安全。在把小棒冰放入自制保温杯里一段时间才能检验保温效果,在这段时间里可以让学生上台介绍自己保温杯的优点和设计思路。让学生意识到,保冷也是保温的一个方面。活动四认识常用保温方法活动目标:了解日常生活中常用的保温方法。活动过程:学生活动教师指导1、交流:冬天,户外的自来水管为什么要包住?2、讨论:在冬天,工厂的管道和农村庄稼采取哪些方法保温?可以事先布置学生收集保温的方法,教师也可以作适当的补充,既可以是联系生活实际的,也可以是现代科技一类的,如宇航服,火箭,卫星等的保温装置和方法。第六单元物质的形态1、各种各样的物质一、教学目标:1、观察身边的各种物体,初步了解物体有固态、液态和气态三种形态。2、按物质的形态进行分类并大致了解不同形态的特性。3、初步了解自然界中的许多物质会有不同的形态。4、进一步培养学生对周围事物观察的能力。二、教学重点:1、物体在一定条件下形态的变化情况。实验中观察比较变化过程。2、物体三态变化在日常生活中的防止和利用。三、活动设计:活动一:观察不同的物质并分类。活动目的:了解不同物质的不同形态,并进行分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活动过程:学生活动教师指导观察:周围有哪些物体分类:将这些进行分类(按物质形态)交流:讨论交流日常生活中还有那些固体、液体和气体教师把学生所列出的物体板书在黑板上教师要有意识的引导学生按物质的形态去分类活动二:同一种物质有不同的形态活动器具:冰、水、酒精灯、烧杯等。活动目的:了解同一物质会有不同形态的改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活动过程:学生活动教师指导观察:冰和水讨论:冰和水有什么相同点,有什么不同点。实验:水加热观察水加热过程中,水中有什么产生讨论:水和水蒸气有什么相同点有什么不同点。思考:还有哪些物质有着不同的形态讨论交流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水中生成的气泡教师应注意水蒸气具有空气的一般特点,学生在气态的理解上有一定难度。2、物质的形态变化一、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黄油的形态变化,了解同一物质在一定条件下会发生形态的变化。2、通过观察打火机内液面变化,了解打火机气体有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二、活动设计:活动器具:黄油、热水、玻璃杯、冰块活动目的:了解有些物质在一定条件下能固态和液态间相互转变。活动过程:学生活动教师指导思考,假设:黄油放入热水中会怎样?再往杯中放入冰块又会怎样?实验:黄油放入热水中观察黄油的变化。再往杯中放入冰块继续观察。讨论交流: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物质像黄油一样在一定条件下会改变形态?教师可用巧克力、蜡烛油等替代。活动二:打火机内液面变化活动器具:拆除了点火装置的透明打火机活动目的:了解有些物质在一定条件下液态转变成气态。活动过程:学生活动教师指导实验:按下打火机开关后,观察打火机内液面的变化情况。讨论:打火机内的液体为什么会减少。实验:在玻璃片上喷上打火机中的液体,观察液体的变化情况。交流:打火机液体发生怎样的变化教师控制学生释放打火机气体的时间,能观察到现象即可。活动三:固体转变成气体活动器具:干冰或固态碘活动目的:了解有些物质在一定条件下有固态变成气态。活动过程:学生活动教师指导教师演示实验:干冰或固态碘升华学生观察小结:有些物质在一定条件下能由固态变为气态3、形态变化的妙用一、教学目标:1、初步了解物质形态变化在日常生活生产中的应用。2、通过蜡制品的制作,进一步体验物质的形态变化。3、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二、活动设计:活动一:制作蜡制品活动器具:蜡块、铁架、蜡烛、各种形状的石膏模快活动目的:1、制作各种形状的蜡制品。2、感受物质形态的变化过程。活动过程:学生活动教师指导观察造型各异的动物蜡制品思考讨论:怎样才能做出这些东西制作试验交流制作作品教师讲解制作过程,并示范。活动二:了解生活中其他的用途活动器具:挂图或影像资料活动目的:进一步了解人们利用物质形态变化为生产生活服务的例子。活动过程:学生活动教师指导讨论:还有哪些地方利用了物质形态的变化观察:观看向影像资料或图片交流:生活中许多地方应用了物质形态的变化引导学生发掘身边的事例。第七单元成长与变化1、人的一生一、教学目标:1、通过对资料(同一个人不同时期的照片)的交流、观察和比较,发现同一个人在不同时期,外貌变化不同;不同的人在同一时期,外貌变化基本相同。2、通过收集同一个人不同时期的照片,培养学生收集资料的能力。3、通过利用外貌特征给人的一生划分阶段并阐明理由,对人的一生要经历出生、婴儿、幼儿、儿童、青少年、成年、老年直至死亡的过程有大致印象,从而培养运用分类的方法认识事物的能力。4、培养学生合理正确的对待一生中的各个阶段。二、活动设计:活动一:照片中的变化活动目标:1、通过收集同一个人不同时期的照片,培养学生收集资料的能力。2、通过交流、观察、比较,发现同一个人在不同时期,外貌变化不同;不同的人在同一时期,外貌变化基本相同。3、会应用纵向比较和横向比较。活动器材:课前收集的同一个人不同时期的照片并标上年龄。活动二:不同的成长阶段活动目标:1、通过外貌特征给人的一生分阶段并阐明理由,以此培养运用分类的方法认识事物的能力。2、对人的一生要经历出生、婴儿、幼儿、儿童、青少年、成年、老年直至死亡的过程有大致印象。3、培养学生合理正确的对待一生中的各个阶段。三、教学过程:(一)照片中的变化学生活动流程指导要点1、交流:同一个人不同时期的照片。2、比较:同一个人不同时期的照片和不同的人同一时期的照片。3、交流:比较后的发现。4、小结:同一个人在不同时期,外貌变化不同;不同的人在同一时期,外貌变化基本相同。*在着重介绍外貌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适当说说该照片的背景资料。例如:“为什么会去拍这张照片?”等,以此体会人各时期的变化不仅仅发生在外貌方面。*组内活动,通过互换照片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横向比较,“怎样比较才公平呢”,启发学生将相同年龄的人进行比较。*“他的爷爷六十多岁胡子变白了,你们的爷爷也是吗?”教师利用类似的问题引导学生关注不同人的相同处,为活动二做准备。(二)不同的成长阶段学生活动流程指导要点1、划分:根据外貌特征,给组内照片划分阶段。2、交流:划分的结果和理由。3、介绍:科学家的划分。4、思考:科学家这样划分的理由。5、记录:婴儿和老人的特征(活动作业P32)。6、讨论:根据不同阶段中的人物特征,对各阶段进行命名。7、交流:当你了解了人一生的各阶段,你有什么想法?8、总结:(1)在寻找照片中的变化时,你发现了什么?你是怎样发现的?(2)科学家一般把人的一生分为几个阶段?9、课后活动:完成家族树形图。*你们都发现了人的一生在外貌上有明显的变化,那么人的一生能划分成几阶段呢?*让学生充分阐述划分理由。*引导学生和生活中的实例联系起来,寻找划分依据。例如:“0——3岁的孩子怎样的?邻家的大哥哥16岁了,他和你明显的不同在哪里?”等。让学生各抒己见,并引导学生合理正确的对待各个阶段。*应着重强调“怎样发现的”。*能用自己的话复述即可。2、动物的成长与变化一、教学目标:1、通过资料的交流和浏览,大致了解动物的成长和变化。2、培养学生收集、整理、归纳资料的能力。3、通过对各种动物的成长和变化图片的排序和比较,发现有些动物的初始阶段和成熟阶段相似,有些动物寿命很长,有些动物寿命很短。但不管怎样,所有的动物都会经历一定的生命周期:由出生到成年最后死亡。二、活动设计:活动一:了解动物的生长过程活动目标:1、通过交流各自收集的资料、浏览教师提供的资料,大致了解动物的成长和变化。2、培养学生收集和整理资料的能力。活动器材:课前收集的动物的成长和变化的资料、“动物的成长和变化”课件。活动二:比较动物的生长过程活动目标:1、通过对各种动物的成长和变化图片的排序,关注动物生长全过程,发现动物都会由小变大,由出生到成年直至死亡。2、发现有些动物的初始阶段和成熟阶段相似,有些动物寿命很长,有些动物寿命很短。3、培养初步整理归纳资料的能力。活动器材:动物成长和变化的图片。三、教学过程:(一)了解动物的生长过程学生活动流程指导要点1、展示:家族树形图。2、思考:动物的成长与变化是否和人一样?3、交流:课前收集的有关动物成长和变化的资料。4.浏览课件:不同动物的成长和变化。5.记录:任选两种动物,画出它们一生中的各种样子(活动作业P33)。*回忆:人的一生的各阶段。*提醒学生:人也属于动物,应该有共性的方面。*根据学生收集到的资料的多少,采用不同的交流方式:(资料多)组内介绍、(资料少)面向全班介绍。*该课件由文字、图画、照片和影音等多种形式的资料组成,涉及到的动物包括昆虫、鱼类、两栖类、爬行类、哺乳类、鸟类等。*提醒学生抓住动物一生中各时期的主要特征。(二)比较动物的生长过程学生活动流程指导要点1、排序:各种动物成长和变化的图片。2、交流:在排序的过程中,你有什么发现?3、比较:一种动物生长的各阶段4、交流:比较的结果。5、小结:有些动物的初始阶段和成熟阶段相似,有些动物寿命很长,有些动物寿命很短。但不管怎样,所有的动物都会经历一定的生命周期:由出生到成年最后死亡。*课件中出现过的动物。*引导学生关注每个动物生长的全过程。*我们竖着比较一下,又发现了什么?3、植物的生长与变化一、教学目标:1、通过收集、交流植物的成长和变化的资料,对植物的生命周期有大致印象。2、通过比较,对绿色开花植物一般经历种子、萌发、幼苗、成熟、开花、结果、死亡的过程有大致印象,并发现有些植物寿命很长,有些植物寿命很短。3、通过预想、求证、小结、反思等一系列思维活动,让学生经历探究活动一般过程。4、初步培养学生收集、整理、归纳资料的能力。二、活动设计:活动一: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活动目标:1、通过收集、交流植物的成长和变化的资料,对植物的生命周期有大致印象。2、培养学生收集和整理资料的能力。活动器材:实物投影仪、“植物的成长和变化”课件、有关“植物的成长和变化”的资料。活动二:比较植物的生长过程活动目标:1、通过比较,对绿色开花植物一般经历种子、萌发、幼苗、成熟、开花、结果、死亡的过程有大致印象。2、通过比较,发现有些植物寿命很长,有些植物寿命很短。3、初步培养学生整理和归纳资料的能力。三、教学过程:(一)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学生活动流程指导要点1、回忆:动物的生长过程?你是通过哪些途径了解到的?2、思考:植物会是怎样的生长过程呢?3、绘画:画出植物一生的各阶段。(活动作业P34第一部分)4、交流:各自的预想。5、收集:植物的成长和变化的资料。6、交流:收集资料的结果。*提取学生已有经验,不仅是知识上的,更是方法上的。*鼓励学生各抒己见。教师通过提取学生想法间的差异,激发他们进一步探究的兴趣。例如:“到底谁的说法与事实更接近呢?”等。教师引导学生将不同的观点用简要的语言归纳并罗列在黑板上。*可能语言表达起来有些困难,还有哪种方法能表达你内心的想法呢?*教师应将学生的绘画通过实物投影仪展示,弥补学生因年龄小导致的语言表述不清这一缺陷。*教师提供“植物的成长和变化”课件,该课件应由文字、图画、照片和影音等多种形式的资料组成。教师也可提供图文并茂的书面资料供学生查阅。(二)比较植物的生长过程学生活动流程指导要点1、比较:不同植物生长过程中的相同点。2、交流:比较的结果。3、比较:不同植物生长过程中的不同点。4、交流:比较的结果。5、绘画:画出对植物生长过程的新认识(活动作用P34第二部分)。6、交流:绘画的结果。7、小结:绿色开花植物一般经历种子、萌发、幼苗、成熟、开花、结果、死亡的过程。有些植物寿命很长,有些则很短。8、反思:现在的结论与开始的预想有何差别?9、比较:人、动物、植物生长过程有什么相同和不同?10、交流:比较结果。11、总结:生物都会成长与变化,但植物的成长、变化方式与动物的不同。教师可将一些植物的生长过程的图片罗列在黑板上,以此引导学生关注不同植物生长的全过程通过让学生将一些植物生长过程的图片排列整齐,引导他们关注不同植物生命周期的各阶段,寻找它们的不同之处。*教师提醒学生将现在的结论与黑板上罗列的“预想”及活动作业上的绘画进行比较。第八单元健康生活1、合理运动一、教学目标:1、认识到运动方式和运动量的选择要适合自己的年龄特点。2、知道运动及休息会带来身体变化,长期锻炼有利身体健康。3、观察和比较,发现身体的变化。4、学会合理安排运动及休息。二、活动设计:活动一:测量平静时、剧烈运动后的心跳活动目标:1、通过测量平静时、剧烈运动后的心跳活动,让学生认识到运动及休息会带来身体变化,长期锻炼有利身体健康.2、通过对测量平静时、剧烈运动后的心跳的正态分布图的分析,培养学生具有初步的分析、能力和认识事物的一般规律的能力。教学准备:教具:节拍器或时钟、磁铁学具:白纸条每人一张活动二:讨论适合我们的游戏和活动活动目标:通过讨论适合我们的游戏和活动,认识到运动方式和运动量的选择要适合自己的年龄特点。通过讨论活动,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倾听他人发言的习惯。教学准备:教具:配合教材的一些运动器材的挂图、投影。活动三:讨论运动中的自我保护活动目标:通过讨论运动中的自我保护,知道运动过程中如何正确饮水、休息以及适量运动。通过讨论活动,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倾听他人发言的习惯。教学准备:教具:配合教材的一些运动场景图。三、教学过程:活动一:测量平静时、剧烈运动后的心跳学生活动指导要点*讨论:人的心跳可以用什么方法来测量?*测量:平静时半分钟的心跳数。将测量的结果记录在白纸条和《活动作业》中。*将记录的数字板贴在黑板上。*分析以上数据,发现有什么规律?*交流你的发现。*全体同学依照一定的方式作运动,运动后测量心跳,将测量的结果记录在白纸条和《活动作业》中。*将记录的数字板贴在黑板上。*分析以上数据,发现有什么规律?*交流你的发现。*讨论:为什么运动后,有的人心跳得快,有的人跳得慢?*阅读小资料。*测量、记录休息后的心跳数。*运动后,除了心跳会发生变化,还有什么也会发生变化?*测量心跳的方法有:测量手腕处,感觉脉搏,还可在颈部感觉脉搏。学生年龄比较小,要教会学生测量心跳。*测量的时间比较难控制,利用节拍器可以减少难度(误差)。*由于教学时间比较紧张,改成测量半分钟的心跳数,后面的活动都为半分钟。*板贴时利用正态分布的方法,便于学生发现规律。*控制运动量相同。*通过正态分布图学生能发现正常心跳的规律,同时也能发现运动后心跳发生了变化,但个体的变化有所不同,为长期锻炼有利身体健康打下伏笔。*测呼吸数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讲,难度太大,不宜操作,但学生已有一定的生活经验,能讲出部分,教师归纳即可。活动二:讨论适合我们的游戏和活动学生活动指导要点*讨论:平时适合我们儿童的游戏有哪些?为什么?*交流:*(对于一部分学生没有讲到的内容)看书:进一步讨论交流。*讨论、交流时要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注意养成学生倾听的习惯,对别人的见解要有自己的观点。*捉迷藏、跑步、乒乓球、哑铃等项目是适合的,同时应注意量力而行,循序渐进,避免过度疲劳。双杠和扭摆器则不适合,容易引起肌肉扭伤。活动三:讨论运动中的自我保护学生活动指导要点*讨论:平时运动时,应如何保护自己?*交流:*博士先生告诉我们一些什么?看书。*讨论、交流时要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注意养成学生倾听的习惯,对别人的见解要有自己的观点。*学生除了讲到运动后恢复阶段要注意不能立刻大量饮水,不能突然停止运动外,可能还会讲到一些安全方面的内容。2、科学饮食一、教学目标:1、初步了解合理饮食的搭配方法,学会合理安排饮食。2、认识到饮食方式影响生长、发育,关爱生命健康。二、活动设计:活动一:说说喜欢和不喜欢的食品活动目标:通过说说喜欢和不喜欢的食品,认识到不应偏食。通过讨论他们的做法是否正确,认识到不应暴饮暴食,初步认识到饮食方式影响生长、发育,关爱生命健康。通过讨论活动,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倾听他人发言的习惯。教学准备:教具:配合教材的一些食物的教具、厌食和偏食的情景图。活动二:观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19粤教版 高中美术 选择性必修2 中国书画《第六单元 中国篆刻》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2020课标
- 茶叶 标签印刷合同
- 餐饮店卫生房屋租赁合同
- 博物馆托管运营合同
- 北京语言大学教师任职合同
- 保险合同工作程序案例
- 暑假食品安全家长会
- 消防安全教育主题班会
- 湖南省张家界市慈利县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学试题(含答案)
- 《巴拿马运河引航员平台》
- 肝衰竭的护理查房
- GB/T 6451-2023油浸式电力变压器技术参数和要求
- 六年级英语学困生帮扶记录
- LED屏施工方案(技术方案)
- 统计学专业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书
- 边坡防护作用与防护类型全解课件
- 项目收费站机电工程(三大系统)设备基本培训资料
- 非饱和土力学03-吸力与SWCC课件
- 难治性高血压-课件
- 混凝土搅拌站租赁合同范本(4篇)
- 成人无脉性心跳呼吸骤停抢救流程演示文稿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