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诵读《燕歌行并序》-高二语文大单元教学同步备课(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_第1页
古诗词诵读《燕歌行并序》-高二语文大单元教学同步备课(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_第2页
古诗词诵读《燕歌行并序》-高二语文大单元教学同步备课(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_第3页
古诗词诵读《燕歌行并序》-高二语文大单元教学同步备课(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_第4页
古诗词诵读《燕歌行并序》-高二语文大单元教学同步备课(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导入我国的诗歌发展到唐代,进入了一个全面成熟和繁荣的时期,诗派众多,其中边塞诗派就像一朵盛开的奇葩,凸现在唐代诗苑中。盛唐文人们多热衷于功名,渴望施展自己的才华和抱负。从军边塞为国立功,成为文人求取功名,都是实现人生价值的一种理念,而且他们也很向往新奇的边疆生活、边塞风光。在诗歌创作上,他们融入了这样的所见、所闻、所感,形成了一个创作流派,这就是边塞诗,高适是边塞诗派的代表人物之一。燕歌行(并序)二知人论世

高适(700—765年),字达夫,一字仲武,河北蓨(tiáo)县(今河北景县南)人,唐朝时期大臣、边塞诗人。

天宝八年(749年),投靠河西节度使哥舒翰,辅佐哥舒翰(“北斗七星高,哥舒夜带刀”)把守潼关。天宝十五年(756年),护送唐玄宗进入成都,出任淮南节度使,讨伐永王李璘叛乱。

广德二年(764年),入为刑部侍郎、左散骑常侍,册封渤海县侯。(《旧唐书·高适传》中说:“有唐以来,诗人之达者,唯适而已。”)二知人论世永泰元年(765年),去世,时年六十二岁,追赠礼部尚书,谥号为“忠”。著名边塞诗人,其作品集为《高常侍集》,《全唐诗》存诗四卷。与岑参齐名,并称“高岑”。后人又把高适、岑参、王昌龄、王之涣合称“边塞四诗人”。燕歌行三解题

燕,古国名,位于我国东北部。此地最早称为“幽州”。蓟,在历史上是与燕并存的诸侯国,且蓟、燕两地相邻。后“蓟微燕盛”,蓟为燕吞并,称为燕国的都城,蓟也成为燕的代称。

歌,“燕歌”即燕地的歌谣,因为燕地在春秋至两汉千年以来战争频发,征戍不断,战争积淀在当民谣中,成为记忆着征战、别离、相思等内容的“燕歌”。

行,和白居易《琵琶行》中的“行”一样,只是表示古诗的一种体裁,均属“歌行体”。古乐府旧题三解题序

开元二十六年,客有从元戎出塞而还者,作《燕歌行》以示,适感征戍之事,因而和焉。定语后置句主将。指辅国大将军、右羽林大将军兼御史大夫张守珪。应和,唱和〔《奉和袭美抱疾杜门见寄次韵》(2020全国卷I)〕《旧唐书·张守珪传》记载:二十六年,(张)守珪裨将赵堪、白真陀罗等假以守珪之命,逼平卢军使乌知义令率骑邀叛案余烬于潢水之北,将践其禾稼。知义初犹固辞,真陀罗又诈称诏命以迫之,知义不得已而行。及逢贼,初胜后败,守珪隐其败状而妄奏克获之功。四赏析诗歌任务一:自由诵读诗歌,尝试用自己的话概括这首诗中发生的故事。圈画事件中的地、人、物、景,总结边塞诗写作内容。

作者描绘了一次失败的作战。边塞诗内容地点人物事物景物东北、榆关、碣石、瀚海、狼山、边土、大漠、关山、城南、蓟北、边庭汉将、天子、校尉、单于、胡骑、战士、将军、美人、思妇、征夫、李将军山川(萧条)、穷秋、塞草(腓)、落日金鼓、旌旆、羽书、猎火(狼烟)、铁衣、玉箸、刁斗、血刃边塞诗意象四赏析诗歌边塞诗写作内容风景:①描写边塞奇丽壮阔的风光、异域风情。/②表达塞外戍边生活的单调艰辛。事(战争):③抒发从军报国、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④表达对战争的厌恶,以及对战士的同情。/⑤反对统治者穷兵黩武、拓土开边。人:⑥表达征人久戍边关的思乡念亲之情。四赏析诗歌任务二:再次齐读课文,根据战争发展的顺序,划分诗歌结构。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

摐金伐鼓下榆关,旌旆逶迤碣石间。校尉羽书飞瀚海,单于猎火照狼山。

山川萧条极边土,胡骑凭陵杂风雨。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身当恩遇常轻敌,力尽关山未解围。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啼别离后。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

边庭飘飖那可度,绝域苍茫无所有。

杀气三时作阵云,寒声一夜传刁斗。

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军队出征作战失败被围思乡死战到底四赏析诗歌任务三:根据课下注释疏通前四句(出师部分)文意,思考从这里能否看出失败的迹象。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

摐金伐鼓下榆关,旌旆逶迤碣石间。校尉羽书飞瀚海,单于猎火照狼山。

唐人写事常托于汉借代残忍的敌人在战场上纵横驰骋,古今异义特别,不一般,古今异义颜色:脸色,古今异义。赐颜色:指给予褒奖恩宠。指击打钲、铙之类的金属乐器和鼓,作为行军指挥信号。旗帜舒展的样子古代军事文书,插鸟羽以示紧急,必须迅速传递。沙漠借代四赏析诗歌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

摐金伐鼓下榆关,旌旆逶迤碣石间。校尉羽书飞瀚海,单于猎火照狼山。

敌人残忍暴虐:这是一场捍卫主权、师出有名的卫国战争樊哙在吕后面前说:“臣愿得十万众,横行匈奴中”,季布便斥责他当面欺君该斩。(《史记·季布传》)所以,“横行”意味着恃勇轻敌。这里横行解释为哪种更好?这里有“轻敌”之意,但解释成“纵横驰骋”更好,这样衬托出将军具有的横行天下的豪迈气概,与皇帝的喜悦与张扬相呼应。似褒实贬,为下文的失败埋下了伏笔。四赏析诗歌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

摐金伐鼓下榆关,旌旆逶迤碣石间。校尉羽书飞瀚海,单于猎火照狼山。

一路敲锣打鼓声势浩大的队伍不像是去打仗,像是去表演,这种轻敌冒进的状态为下文失败埋下伏笔。一个“飞”字写出了军情危急。“照”,战火把山都照红了,说明战斗的激烈和规模很大,远远超过预期。飞”、“照”使用夸张手法,充分展现了战争的局式紧迫。失败原因1:将领、天子轻敌四赏析诗歌任务四:根据课下注释疏通中间四句(作战部分)文意,总结失败原因。山川萧条极边土,胡骑凭陵杂风雨。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身当恩遇常轻敌,力尽关山未解围。

穷、尽,指到了最远的边界即边地,靠近边境的地域逼压来势凶猛如同风雨交加指统帅的营帐中深秋枯萎(将军)承受天子知遇之恩四赏析诗歌山川萧条极边土,胡骑凭陵杂风雨。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身当恩遇常轻敌,力尽关山未解围。

失败原因2:用环境描写点明原因——荒芜、恶劣自然环境失败原因3:运用比喻说明敌人来势凶猛,战斗力强失败原因4:运用鲜明的对比手法揭露了汉军中将军和兵士的矛盾,暗示了必败的原因——将军无能、分配不平。再次强调:轻敌四赏析诗歌任务五:根据课下注释疏通最后六句(被围死斗部分)文意,概括被围困的士兵人物形象。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啼别离后。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

边庭飘飖那可度,绝域苍茫无所有。杀气三时作阵云,寒声一夜传刁斗。

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

用铁片制成的战衣,借指战士,借代玉制的筷子,比喻思妇的眼泪随风飘动,形容动荡不安哪?极远的地方浓重堆积似战阵的云层古代军中兼用于炊煮和夜里巡更敲击的铜制用具为国捐躯的气节四赏析诗歌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啼别离后。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

边庭飘飖那可度,绝域苍茫无所有。杀气三时作阵云,寒声一夜传刁斗。

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

借代:穿着铁衣久久驻守边疆不归,辛苦劳累的戍边战士。比喻和借代:被围时思念家人和妻子的士兵。边疆荒凉,极度孤独、绝望的士兵。死死坚持、孤立无援的士兵。反问:浴血奋战、视死如归的士兵。五课堂总结主战将帅征战士兵骄傲轻敌贪功冒进纵情声色腐败无能不恤士兵勤苦劳累孤独绝望浴血奋战视死如归为国捐躯用典:至今犹忆李将军六链接考试《蓟中作》

适策马自沙漠,长驱登塞垣。边城何萧条,白日黄云昏。一到征战处,每愁胡虏翻。岂无安边书,诸将已承恩。惆怅孙吴事,归来独闭门。(注)蓟中:指蓟城。安边书:安定边疆的策略。孙吴事:指孙武、吴起用兵之事。孙武,春秋齐国人,古代著名军事家。吴起,战国时卫国人,曾任魏国将军,大败秦兵。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篇“策马自沙漠,长驱登塞垣”以“沙漠”“塞垣”等意象,勾勒出一幅浩瀚壮阔的边塞图画。“策马”“长驱”和“登”三个动作,勾画出一个勇赴国难的英雄形象。B.第三、四句“边城何萧条,白日黄云昏”,由远及近地描绘了诗人登上塞垣时所见的“萧条”景象。一个“何”字,突出了主人公的感慨之深,忧愁之重。C.第五、六句“一到征战处,每愁胡虏翻”深刻揭露了前文“边城何萧条”的根源,“一到”“每愁”两个词对举,突显边患的程度之深和时间延续之久。D.第七、八句“岂无安边书,诸将已承恩”是诗人由边患不止而引发的激愤之语。“岂无”以强有力的反诘对统治者进行了抨击,也表现出自己安边定远的信心。2.全诗最后一联写到了“惆怅”,那么诗人“惆怅”的原因有哪些?请简要概括。

六链接考试①诗人登上塞垣的所见:衰草遍地、寒风呼啸的“萧条”荒凉景象;纵目远眺,只见“白日”昏暗,寒云苍茫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