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八章人口第一节人口分布与人口容量课件_第1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八章人口第一节人口分布与人口容量课件_第2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八章人口第一节人口分布与人口容量课件_第3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八章人口第一节人口分布与人口容量课件_第4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八章人口第一节人口分布与人口容量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节人口分布与人口容量备考指津课标要求知识体系素养解读运用资料,描述人口分布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并结合实例,解释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人口合理容量。1.区域认知:理解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归纳世界和中国的人口分布特点。2.综合思维:分析影响人口分布、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因素。3.人地协调观:理解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人口合理容量的意义。层级一“必备知识”梳理一、世界人口的分布1.分布规律角度分布全球近90%的人口居住在[1]__________纬度北纬[2]_________________地带最为集中距海远近60%左右的人口居住在离海岸200千米以内的沿海地区海拔近80%的人口居住在海拔500米以下的[3]__________地区北半球10°~50°低平2.分布状况——分布极不平衡角度分布从地区看东亚、[4]________世界古老文明中心,人类聚居历史悠久欧洲西部、[5]______东部经济发达,人口大多聚居在城市从大洲看亚洲、非洲和[6]_________________人口约占世界总人口的85%从国家看截至2021年年底,人口超过1亿的国家有中国、印度、美国、俄罗斯、日本等14个国家南亚北美拉丁美洲二、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1.自然因素因素原因气候过于寒冷、干旱和[7]______的地区不适宜人类居住,世界人口主要分布在气候较为适宜的[8]__________纬度地区地形平原地区地形平坦,交通便利,易于开发水源河流、湖泊沿岸[9]______方便,具有交通、水产养殖等方面的优势湿热中、低供水2.人文因素(1)经济发展水平: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人口稠密,如我国[10]______地区、美国东北部地区和欧洲西部地区。(2)历史因素:历史较悠久的地区人口较稠密,如东亚、南亚的人口稠密区。(3)政治、军事、[11]______等因素对人口分布也有一定的影响。东部文化

在热带多雨地区,人口稠密的地方通常不在平原,而在高原和山地。这是因为热带地区高原和山地的一定海拔范围内,气候凉爽,雨量适中,排水通畅,而且超出疟蚊分布上限,人们可免受疟疾等疾病袭扰。三、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1.概念:是指在保证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良好[12]_________________的前提下,区域的资源环境条件所能承载的人口数量。2.影响因素(1)自然资源状况。某区域所能承载的人口数量是由当地的自然资源“短板”所决定的。通常用某一种或几种资源的[13]________作为估算某个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的依据。生态环境承载力(2)社会经济和[14]_________________水平。(3)人均消费水平: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会随着消费水平的提高而[15]________。科技发展降低四、人口合理容量1.概念2.意义:影响[18]_________________;影响人口政策;影响区域的社会经济发展。生活的水平生活质量人口战略3.人口过快增长所产生的问题(1)资源问题:资源短缺。(2)环境问题:[19]________排放量增加。(3)社会问题:就业困难、住房紧张等。污染物4.保持人口合理容量的措施区域具体措施整个世界各国政府,尤其是发展中国家要尽最大可能把人口控制在合理的规模之内建立公平的[20]________,保证人人拥有不断追求高水平生活质量的平等权利各国、各地区尊重人地协调发展的客观规律,因地制宜制定本区域[21]_________________战略国际秩序可持续发展层级二“关键能力”突破知识点1人口分布

[命题探究] (2023年海南高考地理)人口重心是指区域空间中人口数量可维持空间均衡的受力点,其时序变化可反映区域发展的空间演变轨迹。随着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等国家发展战略的实施,区域内人口重心迁移明显。如图示意1978—2018年我国中部和西部地区人口重心迁移轨迹。据此完成(1)~(2)题。(1)下列关于2003—2008年我国中部和西部地区人口重心迁移的描述,正确的是(

)A.西部地区人口重心移动速度小于中部地区B.西部地区人口重心移动距离大于中部地区C.中部地区人口重心向西北方向移动D.西部地区人口重心向东南方向移动(2)对我国中部地区1978—2018年人口重心迁移影响相对较小的是(

)A.中部地区人口外流B.中部地区城市群发展C.中部地区跨境贸易D.中部地区矿产资源开发【思维过程】【尝试作答】(1)

(2)

152.5西北东北BC[核心归纳]1.世界人口的分布2.我国人口分布的特点及原因3.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1)自然因素。因素人口分布案例地形平原和低地工农业生产大多集中在平原地区,50%以上的人口居住在平原地区我国人口集中分布在地势第三级阶梯上高山和高原土层贫瘠,交通不便,气候寒冷,风力较大,人口较稀疏气候气温北半球温带地区适宜农业生产和人类居住,80%的人口分布于这一地带热带地区人口集中分布在气候凉爽、降水相对较多的高原地区降水主要通过植被间接影响人口分布,不同植被带的农业、人口分布不同。一般来讲,降水多,人口密集;降水少,人口稀疏因素人口分布案例水源干旱地区的人类往往逐水而居,人口稠密区多依水源呈点状、线状和片状分布我国西北干旱区人口集中分布在水资源充足的绿洲地区土壤多通过农业生产间接影响人口分布;土壤肥力、性状不同,人口的分布不同我国东北肥沃的黑土分布地区,人口密度大矿产资源产业革命时期,某些地区矿产资源的开发成为人口分布的决定性因素;煤矿、油田等工矿点也是居民密集点人口密集,形成城市,如攀枝花、克拉玛依、鹤岗等(2)人文因素。因素人口分布案例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人口稠密,经济发展水平低的地区人口稀疏我国东部地区、欧洲西部地区人口稠密;我国西北地区、非洲撒哈拉地区人口稀疏生产活动方式工农业发达的地区人口稠密我国长江三角洲、美国五大湖地区等历史因素历史悠久的地区人口稠密东亚、南亚地区政治、文化、军事政治稳定、文化发达、社会稳定的地区人口稠密常年战乱的中东地区,人口大量外迁[能力运用]考向1世界人口的分布规律

(2023年江苏扬州期末)伊朗是中东国家,人口为8

855万。近30年来,伊朗人口分布重心始终位于以德黑兰等城市为中心的“十字形”地带,但也呈现出一定的移动趋势,在东西方向上向东移动了19'34″,南北方向上移动了42″。图甲为伊朗地形示意图,图乙为伊朗人口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第1~3题。1.伊朗人口分布的总体特征是(

)A.沿海密、内陆稀B.盆地密、山地稀C.周边密、中部稀D.西北密、东南稀甲

乙D2.里海沿岸人口密度较高,其主要原因是(

)A.油气资源分布密集B.西风影响显著C.海运交通优势突出D.山区气候凉爽3.近30年来,伊朗人口流动的趋势为(

)A.缓慢东移 B.快速南移C.向东南聚集 D.向中部扩散BA

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伊朗人口分布的总体特征是西北密、东南稀,D项正确。第2题,读图可知,里海沿岸地处中纬度地区,受西风带影响显著,在地形抬升作用下易形成地形雨,降水较多,人口密度较高,B项正确。第3题,由材料可知,伊朗人口分布重心东西方向上向东移动了19'34″,南北方向上移动了42″,东西移动明显,因此伊朗人口流动的趋势为缓慢东移,A项正确。考向2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4.(2021年河北高考地理)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

旧石器时代的古人类以采集和狩猎(围猎)为主要谋生方式。20世纪70年代初,在我国北方某地发现一处旧石器中期古人类遗址(如图)。该遗址地处山前冲积—洪积平原区,遗址北面为岩石裸露的山地(北山)。研究表明,古人类在该遗址区生存阶段正值冰期。(1)指出冰期气候对旧石器时代古人类生存的主要威胁。(2)简析冰期气候下古人类选择该遗址区生存的原因。【答案】(1)冰期气候寒冷,人类生存面临低温的威胁;气候寒冷,动植物种类、数量少,食物来源缺乏。(2)位于北山南麓,海拔较低,且处于山地阳坡地带,北山对冷空气的阻挡作用较强,热量条件较好;地处山前冲积—洪积平原区,水源相对充足,土壤相对肥沃,动植物资源相对较多,便于人类采集和狩猎活动的开展。知识点2资源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命题探究]

以每年人均消费粮食200千克、300千克、400千克分别作为衡量温饱、小康、富裕的生活水准指标。下表为2001—2010年我国东部某市在温饱型、小康型和富裕型三种生活标准下的耕地资源环境承载力表,表中承载率=实际人口数÷承载人口数。据此完成(1)~(2)题。年份人口数量/万人温饱型承载率/%小康型承载率/%富裕型承载率/%200159.5545.7268.5791.43200259.3546.9170.3693.82200359.3653.0379.55106.06200459.2857.4986.24114.97200560.7158.6788.01117.36200660.8458.6087.92117.20200760.9758.5387.80117.07200861.0958.4687.68116.92200961.2158.3887.58116.77201061.3358.3287.48116.64(1)按照小康型生活水准指标,该市2010年耕地资源环境承载力接近(

)A.105.16万人B.88.91万人C.70.11万人D.116.64万人(2)据表中数据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地区人口增长速度快,说明人口自然增长率高B.承载率数值越小,表示该地区人口数量增加空间越大C.该地区能够承载的人口数量与生活水平呈正相关D.按富裕型生活水准指标,该地区从2002年开始需要进口粮食【思维过程】信息解读计算公式:承载率=实际人口数÷❶________表中数据表明2010年小康型承载率为❷________,该市2010年耕地资源环境承载力约为❸________万人承载率数值越小,表示该地区人口数量增加空间❹________【尝试作答】(1)_________

(2)___________承载人口数87.48%70.11越大CB[核心归纳]1.资源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和联系项目资源环境承载力人口合理容量区别内涵最大人口数量最适宜人口数量参考角度自然资源的承载力自然资源的承载力、经济水平、社会发展水平、消费水平体现的意义生存发展人口数量大小共同点制约因素不确定,历史时期不同,制约因素发生变化,使人口容量具有不确定性;但在具体时期,制约因素相对不变的情况下,可以对人口容量进行相对定量估计,即具有相对确定性2.影响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因素因素相关性影响自然资源正相关自然资源越丰富,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越大;自然资源越贫乏,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越小科技发展水平正相关科技发展水平越高,能够利用的资源越多,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越大地区的对外开放程度正相关地区对外开放程度越高,能够利用的区外资源越多,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越大人均消费水平负相关人均消费水平越高,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越小经济发展程度正相关经济越发达,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越大人口受教育水平正相关人口受教育水平越高,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越大3.资源环境承载力的不确定性和相对确定性[能力运用]考向1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及其影响因素

(2023年四川眉山期中)截至2020年底,河北省某地区总人口为711.1万人。下表为该地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结果一览表。据此完成第1~3题。因素近期(2025年)中期(2030年)远期(2040年)土地承载力789万人792万人799万人环境容量1

084万人1

088万人1

094万人水资源承载力740万人770万人805万人1.基于资源环境承载力分析,近期该地最大人口规模约为(

)A.711.1万人

B.789万人C.740万人

D.1

084万人2.研学小组发现,南水北调工程使当地中期资源环境承载力明显提升。该工程体现的影响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因素是(

)A.对外政策

B.资源丰富程度C.人口受教育水平

D.消费水平3.远期当地资源环境承载力提升的关键是(

)A.开垦土地

B.节约用水C.控制人口

D.发展科技CB

D解析:第1题,根据“木桶短板效应”,近期该地资源环境承载力最小的因素是水资源承载力,因此近期该地最大人口规模约为740万人,C项正确。第2题,南水北调工程改变的是当地的水资源承载力,因此当地中期资源环境承载力明显提升是因为水资源较充足,B项正确。第3题,读表可知,当地远期人口承载力最小的是土地承载力,发展科技可以提高土地生产力,提升土地承载力,D项正确。考向2人口容量

(2023年浙江宁波模拟)如图示意2030年对我国人口规模变动约束性较强的若干自然资源条件、环境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可能—满意度方法通常用来测算人口承载力,可能—满意度达到0.99最高值时的人口叫作最优人口,可能—满意度大于或等于0.6的人口叫作最大人口。据此完成第4~5题。4.由图可知,我国2030年环境人口容量大约是(

)A.8.3亿B.10.5亿C.11.7亿D.14.9亿5.下列提高我国环境人口容量的措施中较为合理的是(

)①深化对外开放政策

②提高科技水平③大力开发淡水、矿产能源等资源④适度放开计划生育政策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CA解析:第4题,由题干可知,可能—满意度大于或等于0.6的人口叫作最大人口,因此2030年我国环境人口容量约为11.7亿,故C项正确。第5题,深化改革开放政策有利于引进资源,①正确;提高科技水平可提高资源利用率,提高环境人口容量,②正确;淡水、矿产能源等资源是有限的,加大开发力度可能造成资源枯竭,③错误;适度放开计划生育政策,能加快人口增长,但并不能提高环境人口容量,④错误。A项正确。知识点3人口问题

[命题探究] (2022年江苏高考地理)我国于2010年和2020年分别进行了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六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七普”)。如图为我国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六普”“七普”人口增长差异图。据此完成(1)~(3)题。注:不含港、澳、台数据。(1)

“七普”与“六普”人口增长率相等的省份是(

)A.京、沪B.黑、吉

C.粤、鄂D.渝、黔(2)我国四个直辖市人口增长的共同特点是(

)A.“六普”到“七普”期间,人口加速增长B.“六普”到“七普”期间,人口减速增长C.“六普”人口增长率高于全国平均增长率D.“七普”人口增长率高于全国平均增长率(3)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人口(

)A.向城市群集聚 B.向中西部迁移C.沿长江带集聚 D.分布更加均衡【思维过程】省份“六普”人口增长率/%“七普”人口增长率/%解读信息北京4412①四个直辖市“七普”人口增长率均❶____于全国平均增长率;②北京、上海、天津“六普”到“七普”期间人口增长速度❷_____;③两次人口普查人口增长率均高于全国平均增长率的省区,主要位于我国❸________________地区;④人口增长地区相对❹

,因此人口分布将更加❺________

上海438天津297重庆0.511黑龙江0.5-17吉林2-12广东2121湖北11贵州-811高下降东部(或经济发达)集中不均衡【尝试作答】(1)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

(3)__________CDA[核心归纳]1.人口结构与人口问题(1)人口的年龄结构与人口问题。人口的年龄结构是指各年龄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主要表现在人口年轻化和人口老龄化两个方面。项目人口年轻化人口老龄化人口年龄结构趋势少年儿童人口比重不断上升,而老年人口的比重不断下降少年儿童人口比重不断下降,而老年人口的比重不断上升人口问题人口年轻化可导致人口增长过快,人口持续增长,最终会超出环境的供应和自净能力,进而引发各种资源问题、环境问题和社会问题人口老龄化可造成劳动力短缺、国防兵源不足、社会用于老年人的退休和养老等费用增加、老年人生活困难和孤单等问题(2)人口的性别结构与人口问题。

人口的性别结构是指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内),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构成中,新出生的男性或女性各占总人口的比例。通常用“性别比”来衡量,即用100位女性对应的男性数来衡量。它用来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口的性别结构是否合理或协调。

性别比失衡会造成婚姻、家庭、社会的不稳定,不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国家应加大思想教育,严禁非医学鉴定胎儿性别。(3)人口的文化结构与人口问题。2.我国的人口问题及对策人口问题解决措施人口性别结构不合理(男性比重偏高)严格落实计划生育政策,转变人口生育观念人口素质较低大力发展科技教育,提高人口素质人口地区分布不平衡加强经济建设,提高和改善落后地区的社会经济条件人口流动日趋活跃积极发展交通,积极发展经济,缩小地区发展差距,增加就地就业机会空巢老人、留守儿童、独生子女家庭增多发展社会保障事业,增加就地就业岗位和机会等[能力运用]考向1人口数量增长

(2022年湖南益阳模拟)2021年5月,我国公布了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截至2020年11月1日,我国人口总数达到14.12亿人(不含港、澳、台数据)。如图为中国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相关数据变化统计图。据此完成第1~2题。1.由图中人口普查数据可得出(

)A.我国总人口先增加后减少B.少年儿童人口达3亿以上C.老龄化程度进一步加剧D.六普以来青壮年人口比例上升2.当前我国人口总体出生率较低,主要影响因素是(

)A.个人生育意愿B.妇女的就业状况C.国家生育政策D.经济发展水平C

D解析:第1题,据图可知,我国65岁及其以上的人口比重持续增加,且比重在2000年至今持续超过7%,故我国老龄化程度进一步加剧,C项正确。第2题,个人生育意愿、妇女的就业状况(就业状况越好,出生率越低)、经济发展水平、国家生育政策均会影响人口出生率,其中经济发展水平是当前我国人口总体出生率较低的主要影响因素,D项正确。考向2人口问题

(2023年河北衡水金卷)人口年龄结构是过去几十年,甚至上百年人口自然增长和人口迁移变动综合作用的结果,它不仅对未来人口发展的类型、速度和趋势有重大影响,而且对今后的社会经济发展也将产生一定的作用。如图为某国人口年龄结构变化图。读图,完成第3~4题。3.该国最有可能是(

)A.中国B.尼日利亚C.美国D.日本4.图示人口年龄结构变化趋势可能导致该国(

)A.人口总量减少

B.退休年龄提前C.社会负担减轻

D.限制人口迁入D

A解析:第3题,1990年该国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已经超过10%,说明当时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最有可能是美国和日本;该国0~14岁人口所占比例一直降低,说明该国人口增长速度极慢甚至出现人口负增长,日本最符合这个特点。故选D项。第4题,该国0~14岁人口所占比例不断下降,说明人口出生率很低,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逐渐增大,人口死亡率会有所上升,最终导致人口自然增长率为负数,人口数量会有所减少。故选A项。层级三“核心素养”养成图表技能必“读”11[判读技巧]1.曲线图的判读人口统计图的判读项目判读技巧看趋势曲线上升,表示数量增加,水平提高;曲线下降,表示数量减少,水平降低。如上图,由图中人口出生率变化曲线可知,从1800年到2008年,人口出生率波动下降看水平数值大,水平高;数值小,水平低。如上图人口死亡率在图示时间范围内大部分时段低于出生率,反映人口死亡率水平低;2008年死亡率与出生率接近,人口自然增长率接近于0看速度曲线越陡,反映变化速度越快;曲线越缓,反映变化速度越慢。如上图,1925年到1950年,出生率曲线最陡,反映人口出生率降速最快;而1875年到1900年,出生率曲线平缓,反映人口出生率变化小项目判读技巧看阶段根据转折点,可确定发展阶段。一个转折点,划分为两个阶段。如上图,以1825年为界,死亡率可划分为两个阶段:死亡率曲线在此与出生率曲线相交,则可认为1825年之前是人口增长的第一阶段,即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阶段;1825—2008年前后则是人口增长的第二阶段,此时出生率曲线和死亡率曲线均出现下降趋势,但仍维持较高的自然增长率。2008年前后,出生率和死亡率接近,在1%附近,可认为人口发展进入新的阶段,即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的“三低”阶段2.平面正三角形坐标图的判读如上图中“*”表示各年龄段的人口比重,可以采用平行线法获取其数据。(1)沿着三个坐标轴数值增大的方向画出三个箭头,如图中的箭头①②③。(2)过图中标出的“*”点,分别画出与上述三个箭头平行且延伸方向一致的三条斜线。注意:在图中平行斜线应取a段,而不是取b段(因为斜线b段的延伸方向与箭头②不一致)。(3)读出上述斜线与三个坐标轴的交点坐标,这就是待求点在三个坐标轴上的坐标。图中待求点“*”的三个坐标是0~14岁为23%,15~64岁为73%,65岁及以上为4%。3.四边形人口统计图的判读

对于人口出生率和人口死亡率,根据一般的直角坐标图进行判断即可得出数据。而人口自然增长率的读取,我们一般以第三个变量作四边形的一条对角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