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正如一粒粒的明珠第14课第14课语言建构与运用把握抒情散文语言的表达特点,认识“通感”的修辞方法,学习作者运用语言的技巧。思维发展与提升熟读课文,领略作者在文中流露的主观情感。审美鉴赏与创造理解本文“主观情”与“客观景”的自然融合。把握作者情感的发展变化,了解作者不满黑暗现实,向往自由生活的思想感情。文化传承与理解体会作品的感情色彩同当时的时代背景的内在联系,理解作者处境。核心素养一、情境导入朱自清曾以一篇《背影》,将月台、父亲和橘子联系在了一起,写出了浓厚的亲情。今天,我们再一起学习他的另外一篇散文《荷塘月色》,体会其中的情感。诗人二、知人论世朱自清,原名自华,字佩弦,号秋实。祖籍浙江绍兴。1903年随家定居扬州,所以自称“我是扬州人”。1916年中学毕业后,考入北京大学预科班,次年改名“自清”,考入本科哲学系。毕业后,在江苏、浙江等地中学任教。1923年发表长诗《毁灭》,震动了当时的诗坛。1929年出版诗集《踪迹》,1925年任清华大学教授,创作转向散文,同时研究古典文学。1928年出版散文集《背影》,成了著名的散文家。毛泽东称他“表现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著作《朱自清全集》。散文家学者民主战士爱国知识分子(1898—1948)1.形散而神不散“形散”是说散文取材广泛,不受时空的限制,表现手法也不拘一格,作者可以根据内容需要自由调整、随意变化。“神不散”,即散文所要表达的主题必须明确而集中。四、文体知识——了解“散文”(一)散文的特点2.意境深邃散文注重表现作者的生活感受,抒情性强,情感真挚。作者通过一定的艺术手法,表达真情实感,实现物我的统一,展现出更深远的思想。3.语言优美凝练,富于文采散文的语言大多清新明丽,生动活泼,富于音乐感;同时,又兼具简洁质朴,自然流畅的特点。四、文体知识——了解“散文”(二)散文的分类叙事性散文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抒情散文(写景散文)朱自清《荷塘月色》哲理性散文尼采的《我的灵魂》三、解题荷塘:指朱自清先生当时任教的北京清华大学清华园里的荷花池,是本文所要描绘的特定处所。月色:月光,点明了时间,是一个有月亮的夜晚。五、初读课文(一)明确字音幽僻()
蓊郁()踱着()袅娜()脉脉()酣眠()敛裾()櫂()pìwěngduónuómòhānjūzhào五、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阅读全文,为文章划分层次第一部分(1-3段)第二部分(4-6段)第三部分(7-10段)夜观荷塘的缘由荷塘月色采莲旧俗月下荷塘:荷塘月色:荷塘四周:2、作者为什么忽然想起荷塘,深夜离家去荷塘?五、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第一句就说:“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强调了“颇不宁静”,显示了作者的烦躁、不安。而且时间上也不是一天半天,而是几天以来的心情了。我一烦闷便想到外面散步,这就忽然想起荷塘,想到满月的光,于是便离家去荷塘。全文的第一句是文章的“文眼”五、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①“颇”字是对不宁静心情的强调,“颇不宁静”是作者夜晚漫步荷塘的缘由,也是作者写作本文的背景和原因。②这一句是本文的文眼,为全文奠定了抒情基调。下文中作者或行或止,或喜或愁,都和这“颇不宁静”的心情有着紧密的联系。关于朱自清心情“不宁静”的原因:1、有人认为是源于对蒋介石4.12反革命政变的愤懑2、也有人认为是源于作者的思乡之情,因为结尾作者说“这令我到底惦着江南了”3、还有人认为源于作者作为一名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面对人生十字路口而产生的苦闷、彷徨;4、还有人认为朱自清的’不宁静’是源于家庭生活的不和谐、世俗的纷扰等对此分析无唯一答案,耐读的作品,不同的读者会因年龄、阅历、所处时代等等因素,读出不同的《荷塘月色》。
关于朱自清当时的思想情况,他的夫人陈竹隐女士,有过很具体的描述:
“大革命失败了,蒋介石统治了全国,佩弦(朱自清,字佩弦)当时没有找到正确的出路,四顾茫然,‘觉得心上的阴影越来越大。他又在苦闷中彷徨了’
。他知道
‘只有参加革命或反革命,才能解决这徨徨然。’但在当时,他两条路都没有走,而是采取了逃避的办法。他先前曾经说过:‘我只有在行为上主张一种日常生活中的中和主义。’
他还没能摆脱这种思想,又顾虑着
‘
妻子儿女一大家,都指我生活,’
便觉得
‘
还是暂时超然的好’。”(《忆佩弦》)《一封信》中这样写道:“这几天似乎有些异样,像一叶扁舟在无边的大海上,像一个猎人在无尽的森林里┅┅似乎在挣扎着,要明白些什么,但似乎什么也没有明白。”
2、解释下列词句在文中的意思:“平常的自己”,“另一世界”,“自由的人”,第四句两个“什么”各自的含义。“平常的自己”:指被“哀愁”困扰的自己。“另一世界”:摆脱了困扰的自由自在的世界。“自由的人”:摆脱了现实的困扰和内心的苦闷,获得心灵的宁静的人。第四句两个“什么”各自的含义:前一个“什么”指白天不能说不能做的事,后一个“什么”指白天一定要做的事,一定要说的话。3、如何理解“但热闹是它们的,我什么也没有。”?
月下荷塘的美景使作者获得了片刻的宁静,但蝉声和蛙声又打破了他内心的宁静,作者的思绪由理想回到现实,流露出作者内心的空虚与忧愁。3、到底是什么造成了作者如此的不宁静呢?五、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本文写于1927年7月的北京清华园。1927年4月,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白色恐怖笼罩中国大地,这时,中国处于一片黑暗之中。在此之前,朱自清作为“大时代中一名小卒”,一直在呐喊和斗争,但是在“四一二”政变之后,却从斗争的“十字街头”钻进古典文学的“象牙之塔”。但作者既做不到投笔从戎,拿起枪来革命,又始终平息不了对黑暗现实产生的不满与憎恶。*为排遣不宁静,作者散步到哪些地方?家荷塘煤屑路忆采莲*找出能体现作者感情的语句,体会作者情感的变化过程。五、初读课文——整体感知4、本文是按照什么线索展开的?行踪反映情感变化的抒情性句子情感归结家中乘凉走向荷塘赏析荷、月离开荷塘心里颇不宁静。忽然想起日日走过的荷塘。今晚却很好。便觉是个自由的人。这是独处的妙处,我且受用这无边的荷香月色好了。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但热闹是它们的,我什么也没有。颇不宁静求静得静打破宁静五、初读课文——整体感知4、本文是按照什么线索展开的?行踪反映情感变化的抒情性句子情感归结忽忆采莲又忆《西洲曲》回到家中①那是一个热闹的季节,也是一个风流的季节②可惜我们现在早已无福消受了这令我到底惦着江南了什么声息也没有,妻已睡熟好久了。出静得静难静五、初读课文——整体感知5、文章结构小结颇不宁静寻求宁静获得宁静打破宁静内环:情感变化外环:空间变化双线环形结构:离家走向荷塘赏荷、月离开荷塘回到家中五、初读课文——整体感知6、作者写了月下荷塘的哪些景象?又是如何写的?小煤屑路——幽僻、寂寞荷塘四面树木——无月光的晚上阴森森的荷叶——繁密,出水高,亭亭玉立荷花——姿态各异,尽显秀色荷香——随风飘荡,不绝如缕荷波——疾如闪电月光——清幽,如流水青雾——薄如轻纱树影——奇形异状、如画如乐树缝灯光——没精打采蛙叫蝉鸣——最为热闹五、初读课文——知识补充例如: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春》)用几个喻体从不同角度反复设喻去说明一个本体,它不同于明喻、暗喻、借喻等等各种比喻。运用博喻能加强语意,增添气势。博喻能将事物的特征或事物的内涵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表现出来。(比喻)博喻:五、初读课文——知识补充例如:(1)她笑得很甜。(2)余音绕梁,三日不绝。通感修辞格又叫“移觉”,就是在描述客观事物时,用形象的语言使感觉转移,将人的听觉、视觉、嗅觉、味觉、触觉等不同感觉互相沟通、交错,彼此挪移转换,将本来表示甲感觉的词语移用来表示乙感觉,使意象更为活泼、新奇的一种修辞格。通感:六、思考探究1、为什么“心里不宁静”的作者要“享受这无边的荷香月色”?明确:作者的行踪与他的情感紧密相连:正因为在家里“心里不宁静”,所以要走出家门追求宁静,可谓缘情写景。2、第五段中,作者为什么认为月色“恰到好处”?明确:荷塘素淡朦胧、宁静幽寂的景象与作者的心境吻合,这正是作者的追求,于是他要无牵无挂独自受用无边的荷香月色,摆脱不宁静,得到安宁,寄情于景。六、思考探究3、为什么认为“热闹是它们的,我什么也没有”?明确:宁静只是片刻,热闹的蝉声与蛙声让作者想起江南采莲的热闹,让作者走出宁静,回到家中,是谓触景生情。4、作者为什么会“忽然想起采莲的事情来了”呢?明确:“颇不宁静”的心情在梦境般的荷塘岸边没有得到排遣,就想靠对古代采莲盛况的向往和对故乡的怀念来解脱。
“路上只我一个人,背着手踱着……这是独处的妙处”?
这一段抛开了写景,句句都在内心活动。这样写,是不是偏离了文章的中心呢?
①在结构上,这是一个过渡句,承上启下,作者提挈下文重笔写荷塘月色。②在内容上,这一句感情上起了变化。六、思考探究
①抒发月下独处的自由感正是对“心情颇不宁静”的自我调节。抛开了写景直抒胸臆也反映了作者的痛楚心态—烦扰的思绪压抑不住,一定要说出来。只有在清冷的环境里独处才“觉得是个自由的人”,这其中不就蕴含着对黑暗现实的不满吗?
②从行文上看这一段似乎是“游离”出来的抒情段,但从时空上看,这一段与第2自然段是同步的。实际上,这“情”还是离不开“景”的,如果不是月下独行在那条极幽僻的路上,又怎么能抒发所谓“独处”之情呢?
3、“我爱热闹,也爱冷静;爱群居,也爱独处。”是不是有点矛盾?
六、思考探究这里作者实际上强调的是“冷静”和“独处”,因为“我爱热闹,也爱冷静;爱群居,也爱独处。”重点还是在后面的“冷静”和“独处”。用平时的热闹来反衬现在的冷静,用平时的群居来反衬现在的独处。因为接下来后面有一句“这是独处的妙处”。
4、“我且受用这无边的荷香月色好了”这句话有什么作用?
①在行文上,这是一个过渡句,提挈下文重笔写荷塘月色。它与第2自然段看似没有什么关系,则容易被忽略。这句是对“去荷塘”文字的一个接续,2、3段便浑成一体了(再次证明第3段并非“游离”出来的段落)。
②这一句感情上起了变化,作者没有陷入哀愁的泥淖不能自拔。他要追寻美来自慰,反映了不满现实而又幻想超脱现实的心态。六、思考探究5、《西洲曲》本是用来描写一个青年女子思念情人的痛苦,作者却借用来表达什么感情?文章中的哪个句子可以表明?明确:思乡之情——这令我到底惦着江南了6、此时此刻的作者为什么会惦着江南呢?明确:触景生情,独在异乡为异客,面对黑暗的现实苦闷彷徨,无所适从,欲超然又想挣扎,借思乡排遣忧愁。阅读最后一个部分,思考作者引用《采莲赋》、《西洲曲》这里只有荷塘,没有月色,是否不太合适?表达了作者对自由、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及思乡之情,也表达了对眼前寂寞、毫无生机的现实环境的不满。六、思考探究7、“这样想着,猛一抬头,不觉已是自己的门前;轻轻地推门进去,什么声息也没有,妻已睡熟好久了。”一句有什么作用?明确:照应开头;回到无法超脱的现实中,更能体现作者的哀愁。不多余。最后这句话一方面有照应开头的作用,使文章形成圆形结构;另一方面,也是以静写动,以静来反衬作者内心的不宁静。在《荷塘月色》里朱自清先生深沉而又曲折的情感都委婉地寄托在了笔下诗意的荷塘里,就如那微风吹过的缕缕荷香,那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情与景相互渗透相互浸润,共同营造了《荷塘月色》独特的情致。总结全文对朱自清而言,独处的妙处是“一个人享用这无边的荷香月色”。对你而言,“独处的妙处”是什么呢?请用一段150-200字左右的文字将其表现出来,并在其中正确地使用比喻和通感两种手法。写作练习荷塘月色荷塘:朱自清先生当时任教的北京清华大学清华园里的荷花池,是本文描绘的特定处所。月色:既是实实在在的月色,点明时间——在一个有月亮的夜晚。又是作者心目中向往、追求的和谐宁静的境界。淡看浮华品美文作者的心路:不静求静得静出静淡看浮华品美文小径荷塘家小径脉络寻找宁静走出宁静宁静不宁静清华大学“自清亭”1978年秋,清华大学纪念朱自清逝世三十周年时,将原清华园内的古亭命名为“自清亭”,以示纪念。于人们忽略的地方,加倍地描写,使你于平常身历之境,也含有惊异之感。花和光固然有诗,花和光以外还有诗……山水田园固然有诗……仅一些颜色,一些声音,一些味觉,一些触觉,也都可以有诗。《诗与感觉》思阅读4-6自然段,分析作者是怎样描绘荷塘美景的?【请找出相关句子赏析】赏析景色第4段:月下荷塘第5段:塘上月色第6段:荷塘四周月下荷塘赏析第四段——月下荷塘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比喻排比叠词通感拟人
将用来描写女子姿态和神情的词语用在花身上,赋予了荷花以灵动的生命力。写出了荷叶的风姿。由“出水很高”联想到“亭亭的舞女的裙”。两者不仅相似,而且写出其动态美。生动地描绘出荷叶自然舒展的形态。荷叶月色下的荷塘运用拟人手法。写出了荷花的妩媚多姿。“袅娜”写荷花的饱满盛开状,“羞涩”写荷花的含苞待放,极具生命力。洁净明亮娇美运用博喻手法。将荷花比做明珠、星星和美人,分别描绘了淡月辉映下荷花的洁净,绿叶衬托下荷花忽明忽暗的明亮,以及荷花不染纤尘的娇美之态。荷花由嗅觉向听觉转移(通感)。“缕缕清香”与“渺茫的歌声”在许多方面有相似之处,如时断时续、若有若无、轻淡飘渺等,其间感觉的转移伴随想象的跳跃。荷香修辞手法:通感例如:(1)她笑得很甜。(视觉转为味觉)
(2)人靓歌甜。
(听觉转为味觉)
(3)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嗅觉转为听觉)
(4)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和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视觉转为听觉)
通感是一种特殊的修辞。通感是把人们的各种感觉(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通过比喻或形容词沟通起来的修辞方式。通感就是移觉。运用拟人手法,写微风过处叶花颤动的情状,既有视觉形象,叶子“有一丝的颤动”化为“一道凝碧的波痕”;又有听觉形象,风吹花叶的颤动声音。荷波
荷波闪电比喻(突出快速凝碧,以静写动)脉脉的本意是默默这里行水没有声音,体现了月下荷塘的宁静从而更加突出荷叶的风致。荷韵流水脉脉,拟人,默而有深情。由叶子的风韵想象到叶子下的水,言有尽而意无穷出水很高舞女的裙(比喻)零星点缀(拟人、比喻)缕缕清香(通感)颤动(比喻、拟人)看不见的脉脉(想象)静动()()()()()荷叶荷花荷香荷波荷韵月色下的荷塘
在这一段里,作者没有提及月光,但不管是静止画面还是动态景象,处处都存在着淡淡的月光,这月色就融化在作者通过观察之后的具体描写之中。那荷叶、荷花的情态,以及为微风带起的凝碧的波痕,都是在轻淡月色映射下形成的。(情景交融)
描写顺序由近及远,由上而下,由静而动。全段文字表现形、味、色、声俱全,动静相宜,虚实相生。作者在描写景物时,运用多种修辞手法,通过细腻的描写,表现了月下荷塘的淡雅静美。
第四段是怎样写荷叶、荷花、荷香和微风的?(1)按照驻足观察的顺序,视线由近及远、由上而下(2)动静结合。叶子像“舞女的裙”,花“袅娜”“羞涩”,像人一样娇美,写出了静态美。叶子“有一丝的颤动”,化为“一道凝碧的波痕”,写出了动态美。(3)多种感官并用。荷叶、荷花、荷波是视觉形象,荷香是嗅觉形象,微风是触觉形象。赏析景色第4段:月下荷塘第5段:塘上月色第6段:荷塘四周荷塘月色荷塘四周为什么说荷塘上的月色“恰是到了好处”?荷塘上面是一派素淡朦胧、宁静幽寂的景象一花是零星的,香是缕缕的,风是微微的,月是淡淡的——的确“恰是到了好处”。这种景象与作者的心境吻合,这幽静宁谧的境界正是作者的追求,于是他要无牵无挂独自受用无边的荷香月色摆脱不宁静,得到安宁,此乃寄情于景。赏析第五段——塘上月色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不齐的黑影,峭楞楞如鬼一般;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却又像是画在荷叶上。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叠词比喻通感正侧结合动词动静结合拟人可否用“照”替代“泻”,用“漂”替代“浮”呢?荷塘上的月色泻照①“泻”有倾泻、流泻的意思,范围更广,写出了月辉照耀,一泻无余的景象。---字义②与“流水”这个比喻相照应,以动写静,加强了月光的流动感、动态美,显得生动活泼。----语境义③并且用“静静”两字加以修饰,生动形象地描写了月光有形而无声的特点,显示了月光幽静之美。---情感④而“照”的范围窄,显得死板、不灵活,没有这样的审美效果。可否用“照”替代“泻”,用“漂”替代“浮”呢?青青的荷叶可以透过“薄薄”的雾气看出来,似乎雾也被染青,故称“青雾”。这样的雾才像“轻纱”。①“浮”有浮起的意思。---字义②“薄薄”与“浮”字呼应,共同修饰雾气,突出了雾气轻、薄、透、柔的质感和自下而上、逐渐扩散开的动势。---语境义③“浮”字把水汽和月色交织在一起,显出雾轻飘柔美的特点,正和“轻纱”的妙喻,写尽梦境的朦胧迷离之感。---情感“洗”写出了“叶子和花”在月光映照下呈现出的一种奶白色而又鲜艳欲滴的状态。“笼”表现了月下荷叶荷花轻飘柔美的姿容,通过写叶和花的安谧恬静衬托出月色的朦胧柔和。“画”仿佛有只无形的手在画纸上描绘一般,富有动态,富有情趣,表现了作者的喜爱之情。表现出月光的朦胧淡雅,引人入胜。月辉照耀、一览无余轻飘柔美的姿容朦胧、淡雅月光洁白柔和而又鲜艳欲滴赏析第五段——塘上月色()()月光月影如流水静静地泻薄薄的青雾浮起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灌木的黑影杨柳的倩影光和影的和谐像名曲虽是满月,却有一层淡淡的云实虚实虚赏析景色第4段:月下荷塘第5段:塘上月色第6段:荷塘四周赏析第六段——荷塘四周
荷塘的四面,远远近近,高高低低都是树,而杨柳最多。这些树将一片荷塘重重围住;只在小路一旁,漏着几段空隙,像是特为月光留下的。树色一例是阴阴的,乍看像一团烟雾;但杨柳的丰姿,便在烟雾里也辨得出。树梢上隐隐约约的是一带远山,只有些大意罢了。树缝里也漏着一两点路灯光,没精打采的,是渴睡人的眼。这时候最热闹的,要数树上的蝉声与水里的蛙声;但热闹是它们的,我什么也没有。情感转折叠词浓淡相间量词赏析本段的语言美、音乐美用热闹反衬作者内心的孤独和寂寞,引出下文。荷塘的四面远远近近
高高低低
重重
阴阴
整体的风光杨柳树梢远山树缝灯光树上蝉声水里蛙声写作顺序:由远及近、由静及动隐隐约约没精打采热闹远远近近高高低低写出了树的错落有致,既开阔又有立体感,用语言平实自然。重重阴阴隐隐约约传神地描述出特定环境中的景物特点,不仅写出了树木之多,而且加强了夜色的浓重气氛。比较分析第2段和第6段写景的异同?相同:都写了荷塘四周的景色,都写了树、小路。不同:第二段写了小煤屑路的寂静、阴森,写得简略。本段以树为着眼点,由近及远,写了树色、烟雾、远山、灯光,再由静到动,写到蝉声、蛙声。既是对第二段的呼应,又是对第四五段的扩展。
4、文章4—6段写景时运用许多叠字叠词,这样使用叠字叠词有何妙处?
远远近近、高高低低——写出了树的错落有致,既开阔又有立体感,用语平实自然
。
重重、阴阴、隐隐约约——传神地描述出特定环境中的景物特点,不仅写出了树木之多,而且加强了夜色的浓重气氛
。文章写到“这时候最热闹的,要数树上的蝉声与水里的蛙声”为什么说“热闹是它们的,我什么也没有”?作者内心的宁静只是片刻的,热闹的蝉声与蛙声让作者又从荷塘美景带来的宁静中回到了令人不满的现实中本体喻体完整的句子相似点裙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修长挺拔宽大明珠星星美人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明亮繁多柔美高楼上渺茫的歌声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隐隐约约似有似无流水月光如流水一般流动倾泻而下梦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象笼着轻纱的梦。朦朦胧胧乳白的色泽名曲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同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节奏和谐拓展延伸本文写景的特点
第一
,融情入景,情景交融。作者将自己此时的感情巧妙的融入到对眼前景物的描绘之中,收到了情景交融的效果。
第二,抓静态与动态的结合,把荷塘写“活”。而且作者笔下的景物都是“动”的,“静”不过是动的瞬间表现,动与静相互衬托,表现出各自不同的美。
第三,抓虚实的结合,写出了散文的神韵。作者通过想象和联想所描绘出来的景物的特点就是“虚”。对眼前景物客观特点的描绘就是“实”
为什么会突然说“这令我到底掂着江南了”,“这”是指什么?
“这”指流水。前面写“只不见些流水的影子,是不行的”。怎么又想到流水的呢?由《西洲曲》里的“莲子清如水”而来。这是一首情歌。“莲子清如水”’就是“怜子情如水”的谐音。
中国古典诗词中的对情感的表现是极富艺术性,含蓄而美。比如刘禹锡的“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情。”
在文章中,这句话起着行文转折过渡的作用,如果究其深味,就有必要联系作者的生活经历。江南是作者的故乡。
1920年,他从北京大学毕业后,在杭州、台州、温州、宁波等地任教,前后共六年。其间,参加了文学研究会,与叶圣陶、俞平伯、丰子恺、朱光潜等人志同道合,写了不少具有进步倾向的诗歌和讴歌江南秀丽山水的散文。他到清华大学任教不久,写了《我的江南》一诗,表达了他的思乡之情。就在写《荷塘月色》的同时,在《一封信》中写道:“今天吃过午饭,偶然抽出一本旧杂志来消遣,却翻着三年前S君的一封信。信里说着台州,在上海、杭州、宁波之间的台州。这真是‘我的南方’了,我正苦于想不出,这却指引我一条路,虽然只是‘一条路’而已。”合作探讨月下荷塘的美景使作者获得了片刻宁静,但蝉声和蛙声又打破了他内心的宁静,作者的思绪由理想回到现实,似乎可以收尾,为什么还要写一段描写古人采莲和记起《西洲曲》情景的文字?(1)刚游完荷塘,由荷花想到采莲,这顺理成章。(2)这不仅反衬出此时的静,更表现了对美好自由生活的向往。(3)写出了一个知识分子内心的矛盾与冲突。(4)既是因回忆而勾起了乡思,也含蓄地揭示了“心里颇不宁静”的原因所在。描写古人采莲和记起《西洲曲》情景的文字深切而又微妙地反映了作者想摆脱这种不宁静而又摆脱不掉的万分苦恼的心情。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七单元第14课荷塘月色8.作者引用《西洲曲》与《采莲赋》各有什么作用?写《采莲赋》中少年男女传情、嬉游的热闹场面,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自由、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时也表达出对现实生活的不满。作者借用《西洲曲》中男女的相思之情来表达自己的思乡之情,也表达了对眼前寂寞、毫无生机的环境的不满及对光明美好生活的向往。
联
想由
联想旧时江南采莲的情景
到 想到
。
眼前的荷塘千余年前的六朝两千里外的江南故乡作用:想到古代诗词中对采莲的描绘从而对江南美好生活的怀念,表现了作者内心的不平和对光明美好生活的向往,并在思乡的哀愁中结束全文。
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七单元第14课荷塘月色阅读链接清美自然的体物抒情小赋——《采莲赋》原赋:紫茎兮文波(微波),红莲兮芰荷(出水的荷花)。绿房(莲蓬)兮翠盖,素实(白色的莲子)兮黄螺(成熟后的莲蓬)。于是妖童媛女,荡舟心许;鹢首徐回,兼传羽杯;棹将移而藻挂,船欲动而萍开。尔其纤腰束素,迁延顾步;夏始春余,叶嫩花初,恐沾裳而浅笑,畏倾船而敛裾。故以水溅兰桡(兰木做的船桨),芦侵罗(丝织的卧席)。菊泽(湖泊)未反(同“返”),梧台回见。荇湿沾衫,菱长绕钏。泛柏舟而容与(徘徊),歌采莲于江渚。歌曰:“碧玉小家女,来嫁汝南王。莲花乱脸色,荷叶杂衣香。因持荐(进献)君子,愿袭(衣上加衣)芙蓉裳(有莲花图案的衣裳)。”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七单元第14课荷塘月色简析:全赋以莲起,以莲结,中间部分写少男少女的荡舟嬉游,而实际上“棹移”“船动”“荇湿”“绕钏”等,无不是对采莲过程的动态渲染,清美自然。赋中的采莲之欢愉,人物体态之优美,小家碧玉与荷花之相映媲美,体现了江南特有的生活情调。全篇语言整饬,音节谐美。而其举体轻灵小巧,笔调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高考物理总复习专题九磁场第3讲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复合场中的运动练习含答案
- 生产车间承包设备租赁
- 高中化学 第三册 第九章 初识元素周期律 9.2 元素周期表教学设计1 沪科版
- 2024年四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 第三单元 生活在这里真好 第11课《我家来了新邻居》教案 粤教版
- 2024秋七年级英语上册 Unit 5 Family and Home Lesson 28 A Family Picnic教学设计 (新版)冀教版
- 2023一年级数学下册 五 认识人民币 1认识人民币教案 西师大版
- 2023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 第一单元 我们共同的世界 第一课 同住地球村第2课时 复杂多变的关系说课稿 新人教版
- 文书模板-建设工程施工分包合同
- 外汇存款代办委托书
- 银行合同范本(2篇)
- 202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卷行政执法答案和解析
- 赛力斯招聘在线测评题
- SL-T+62-2020水工建筑物水泥灌浆施工技术规范
- 《汉字输入一点通》课件
- 除颤技术(除颤仪的使用)
- 《驼鹿消防员的一天》课件
- 小学思政课《爱国主义教育》
- 雷诺现象及雷诺氏病PPT课件
- 码头报批流程图
- IE 标准工时(完整版)
- 机械基础轴上零件轴向固定公开课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