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文言文阅读内容的理解概括基础练2025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备考
文言文阅读内容的理解概括
基础练2025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的小题。
材料一:
《易》曰:“王臣蹇蹇,匪躬之故。"人臣之所以蹇蹇为难,而谏其君者非为身也,将欲以匡君之过,矫君之失也。君有过失者,危亡之萌也;见君之过失而不谏,是轻君之危亡也。夫轻君之危亡者,忠臣不忍为也。夫不谏则危君,固谏则危身;与其危君,宁危身;危身而终不用,则谏亦无功矣。智者度君权时,调其缓急而处其宜,上不敢危君,下不以危身,故在国而国不危,在身而身不殆。
(节选自《说苑·正谏》)
材料二:
贞观四年,诏发卒修洛阳之乾元殿以备巡狩。给事中张玄素上书谏曰:“陛下智周万物,囊括四海,令之所行,何往不应?志之所欲,何事不从?微臣窃思秦始皇之为君也,藉周室之余,因六国之盛,将贻之万叶。及其子而亡,谅由逞嗜奔欲,逆天害人者也。是知天下不可以力胜,神祇不可以亲恃。惟当弘俭约,薄赋敛,慎终始,可以永固。”
“臣尝见隋室初造此殿,楹栋宏壮,大木非近道所有,多自豫章采来,二千人拽一柱。略计一柱,已用数十万,则余费又过倍于此。臣闻阿房成,秦人散;章华就,楚众离;乾元毕工,隋人解体。且以陛下今时功力,何如隋日?承凋残之后,役疮痍之人,费亿万之功,袭百王之弊,以此言之,恐甚于炀帝远矣。深愿陛下思之,无为由余所笑,则天下幸甚矣。"
太宗谓玄素曰:“卿以我不如炀帝,何如桀纣?”对曰:“若此殿卒兴,所谓同归于乱。"太宗叹曰:“我不思量,遂至于此。”顾谓房玄龄曰:“今玄素上表,洛阳实亦未宜修造,后必事理须行,露坐亦复何苦?所有作役,宜即停之。然以卑干尊,古来不易,非其忠直,安能如此?且众人之唯唯,不如一士之谔谔。可赐绢二百匹。"
(节选自《贞观政要·纳谏》)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国君有过错时,忠臣不能置之不理,但应把握好不谏与固谏的度,使上不对国君造成损害,下不危害自身安全。
B.洛阳的乾元殿始建于隋朝,取材多来自豫章,耗费巨大,唐朝建立之后,太宗欲重修此殿,遭到张玄素上书反对。
C.张玄素认为天下不能单凭武力征服,神明也不可以一味依赖,只有提倡节俭,减轻赋税,慎始慎终,才能保江山永固。
D.张玄素的劝谏让唐太宗彻底醒悟,认识到修建乾元殿的决定确实思虑不周,及时停止该项工程,并褒奖了张玄素。
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司马错与张仪争论于秦惠王前,司马错欲伐蜀,张仪曰:“不如伐韩。”王曰:“请闻其说。"
对曰:“亲魏善楚,下兵三川,塞辕、缑氏之口,当屯留之道,魏绝南阳,楚临南郑,秦攻新城、宜阳,以临二周之郊,诛周主之罪,侵楚、魏之地。周自知不救,九鼎宝器必出。据九鼎,按图籍,挟天子以令天下,天下莫敢不听,此王业也。今夫蜀,西辟之国而戎狄之长也,弊兵劳众不足以成名,得其地不足以为利。臣闻:‘争名者于朝,争利者于市。’今三川、周室,天下之市朝也,而王不争焉,顾争于戎狄,去王业远矣。”
司马错曰:“不然。臣闻之,欲富国者,务广其地;欲强兵者,务富其民:欲王者,务博其德。三资者备,而王随之矣。今王之地小民贫,故臣愿从事于易。夫蜀,西辟之国也,而戎狄之长也,而有桀、纣之乱。以秦攻之,譬如使豺狼逐群羊也。取其地,足以广国也;得其财,足以富民;缮兵不伤众,而彼已服矣。故拔一国而天下不以为暴利,尽西海,诸侯不以为贪。是我一举而名实两附,而又有禁暴正乱之名。今攻韩劫天子,劫天子,恶名也,而未必利也,又有不义之名,而攻天下之所不欲,危!臣请谒其故:周,天下之宗室也;齐,韩、周之与国也。周自知失九鼎,韩自知亡三川,则必将二国并力合谋,以因于齐、赵,而求解乎楚、魏。以鼎与楚,以地与魏,王不能禁。此臣所谓‘危’,不如伐蜀之完也。"
惠王曰:“善!寡人听子。”
(选自《战国策·秦策》)
材料二:
巴、蜀相攻击,俱告急于秦。秦惠王欲伐蜀,以为道险狭难至,而韩又来侵,犹豫未能决。司马错请伐蜀。起兵伐蜀。十月取之,贬蜀王,更号为侯,而使陈庄相蜀。蜀既属秦,秦以益强,富厚,轻诸侯……秦白起败赵军,斩首二万,取代光狼城。又使司马错发陇西兵,因蜀攻楚黔中,拔之。楚献汉北及上庸地。
(《资治通鉴·周纪》)
下列各项对文章内容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A.张仪分别论证了伐韩之利与伐蜀之弊。他认为,伐韩可以挟天子以令诸侯,成就霸业,伐蜀则会落得兴师劳众,无名无利。
B.司马错认为,蜀国是西部偏僻的国家,被西北少数民族掌管,朝政像夏桀、商纣一样混乱,以秦国的国力攻打它,轻而易举。
C.文中司马错论述伐蜀理由,见解精辟,逻辑严谨,透过这些言论,勾勒出一个老成持重、审时度势、追求实效的谋臣形象。
D.秦王采纳了司马错的意见,收服了蜀国,使秦国国力增强,后来又派司马错进攻楚国,迫使楚国献出汉北和上庸。
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二十一年七月,越王复悉国中士卒伐吴,会楚使申包胥聘于越。越王乃问包胥曰:“吴可伐耶?"申包胥曰:“臣鄙于策谋,未足以卜。”越王曰:“吴为不道,残我社稷,夷吾宗庙以为平原。吾欲与之徽天之中,惟是舆马、兵革、卒伍既具,无以行之。诚闻于战,何以为可?"申包胥曰:“臣愚,不能知。”越王固问,包胥乃曰:“夫吴,良国也,传贤于诸侯。敢问君王之所战者何?"越王曰:“在孤之侧者,饮酒食肉,未尝不分,孤之饮食不致其味,听乐不尽其声。愿以此战。”包胥曰:“善则善矣,未可以战。"越王曰:“越国之中,吾博爱以子之,忠惠以养之。吾今修宽刑,欲民所欲,去民所恶,称其善,掩其恶。愿以此战。”包胥曰:“善则善矣,未可以战。"王曰:“邦国南则距楚,西则薄晋,北则望齐,春秋奉币、玉帛以贡献焉,未尝敢绝。愿以此战。”包胥曰:“善哉!无以加斯矣,犹未可战。夫战之道,知为之始,以仁次之,以勇断之。君、将不知,即无权变之谋,以别众寡之数;不仁,则不得与三军同饥寒之节,齐苦乐之喜;不勇,则不能断去就之疑,决可否之议。"于是越王曰:“敬从命矣。”
(节选自《吴越春秋·勾践伐吴外传》)
材料二:
问曰:“吴亡而越兴,在天与?在人乎?"皆人也。夫差失道,越亦贤矣。湿易雨,饥易助。”曰:“何以知独在人乎?"子贡与夫子坐,告夫子曰:‘太宰死。’夫子曰:‘不死也。’如是者再。子贡再拜而问:‘何以知之?’夫子曰:‘天生宰嚭者,欲以亡吴。吴今未亡,宰何病乎?’后人来言不死。圣人不妄言,是以明知越霸矣。”“何以言之?"曰:“种见蠡之时,相与谋道:东南有霸兆,不如往仕,相要东游入越而止,贤者不妄言,以是知之焉。”
(节选自《越绝书·卷一》)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越王想为祖宗求取上天的福佑,只是车马兵革军队已经具备了,却还没有办法使用它们。
B.面对越王追问,申包胥为达到阐释观点进而使其信服的目的,先避而不答,再逐步引导。
C.材料二肯定了国家兴亡在于人事而不在于天命,这与《伶官传序》中作者的观点一致。
D.孔子否定了子贡关于太宰已死的看法,认为他会导致亡国,吴未亡可知其未遇不测。
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材料一:
汉王遣张耳与韩信俱引兵东北击赵、代,破代兵,禽夏说。信与张耳以兵数万,欲东下井陉击赵。赵王、成安君闻汉且袭之也,聚兵井陉口,号称二十万。广武君李左车①说成安君曰:“闻汉将韩信涉西河,虏魏王,禽夏说,议欲下赵,此乘胜而去国远斗,其锋不可当。臣闻千里馈粮,士有饥色,樵苏后爨,师不宿饱。今井陉之道,车不得方轨,骑不得成列,行数百里,其势粮食必在其后。愿足下假臣奇兵三万人,从间路绝其辎重。足下深沟高垒,坚营勿与战。彼前不得斗,退不得还,吾奇兵绝其后,使野无所掠,不至十日,而两将之头可致于麾下。愿君留意臣之计。否,必为二子所禽矣。"成安君,儒者也,常称义兵不用诈谋奇计,曰:“吾闻兵法‘十则围之,倍则战之。’今韩信兵号数万,其实不过数千,能千里而袭我,亦已罢极,今如此避而不击,后有大者,何以加之?则诸侯谓吾怯而轻来伐我。”不听广武君策。韩信使人间视,知其不用,还报,则大喜。乃敢引兵遂下,大破虏赵军,斩成安君低水上,禽赵王歌。
(节选自《十七史百将传》)
材料二:
战失其道,未有不败者;战得其道,未有不胜者。胜则破竹之势成,迎刃之机顺矣。自此招揽豪杰,部署长吏,抚辑人民,收按图籍,颁布教章。所谓略地也,顾其策何先?曰:是有机焉!蹈之而动耳,不烦兵也。
李左车之对淮阴②也,曰:“将军虏魏王、禽夏说,不终朝而破赵二十余万众,威震天下,此将军之所长也。然众劳卒疲,其实难用。今以罢弊之卒,屯之燕坚城之下,燕若不服,齐拒境以自强,此将军之所短也。为将军计,莫若按甲休兵,遣辩士奉咫尺之书于燕,暴将军所长,燕必不敢不听从。燕已从而东临齐,虽有智者,亦不知为齐计矣。"
(节选自《乾坤大略》)
【注】①李左车:赵国名将李牧之孙。李左车辅佐赵王歇,为赵国立下了赫赫战功,被封为广武君。赵亡后,韩信对他以礼相待,虚心求教。李左车提出“百战奇胜”的良策,使韩信收复燕、齐之地。②淮阴:指淮阴侯韩信。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左车认为韩信进攻的锋芒锐不可当,他请求成安君一定不要出来应战。而是由他率领三万奇兵对敌。
B.李左车的建议未被成安君采纳,成安君认为如不出战,诸侯会认为赵国胆怯,进而轻视并讨伐赵国。
C.李左车认为韩信很快就打败了赵国二十多万大军,威震天下,但是士兵们已经疲惫不堪,实际上难以再战。
D.李左车建议韩信按兵不动,派能言善辩的人带着书信到燕国去,展示自己的长处,燕国一定不敢不听从。
5.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公讳某,字凝远,固始人。父嵩,以累举进士推恩,闭门教子,不肯仕,累赠奉直大夫。公,奉直第二子,幼有美质,读书日数千言,学为文,辄惊其长老。崇宁中,甫年十八,入太学,声名籍甚。会女真陷全燕,乘虚南下,两河皆震,吏士相顾无人色,或委官去。郡檄公饷军,公南方书生,平生不习金鼓,初咸意公难之。而公得檄即行,不暇秣马,冒兵往来,军赖以无乏。虏出塞,会公亦遭奉直忧,始南归。终丧,得南剑州顺昌县尉。时所在盗起,公素得士心,徐设方略,穷其窟穴,未几悉平。调泉州安溪县丞,改宣教郎,犹安其官,不求徙。有自吏部拟注来代者,始徙南安县丞。其恬于仕进如此。南安大饥,民弃子者相属,公请于州,出常平钱米,设安养院于延福僧舍,糜粥汤液,皆不失其宜。明年,岁丰,悉访其所亲归之。迁知晋江县,会诏造战舰,公躬督其役。劳费视他邑省殆半,而事独先期办。安抚使张忠献公闻于朝,特减磨勘年①,遂为茶事司干办公事。公于是行能已为时所知。秩满,造行在所,顾不数见公卿。赴铨,得通判南剑州而归。将之官,以绍兴二十一年六月十一日感疾不起,享年六十有八。积寄禄官至左朝奉大夫,累赠正议大夫。
(节选自《全宋文·傅正议墓志铭》,有删改)
材料二:
傅公在学校二十年,声震京师,同舍生去为公卿者袂相属,而公始仅得一第。既仕矣,适时艰难,妄男子往往起闾巷,取美官,公又弃不用,则亦何自乐哉?及读所作《至乐庵记》,自道其胸中恢疏磊落,所以乐而忘忧者,文辞辨丽动人,有列御寇②、庄周之遗风,然后知公盖有道者。或曰:使天以富贵易公之乐,公其许之乎?予曰:公所以处贫贱者,则其所以处富贵也。颜回之箪瓢,周公之衮绣,一也。观斯文者盍以是求之。
(节选自《全宋文·跋傅正议至乐庵记》,有删改)
【注】①减磨勘年:凡官员任用、升迁都有规定任期年限,若获朝廷恩例,可减少一定年数,提前转官或参选,称减年。②列御寇:列子,道家代表人物。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傅公幼时每天读数千字,刚开始学习作文章常被长者称赞,后刚满十八岁就进入太学,并声誉显赫。
B.女真南下进攻时一些官员弃官逃走,傅公虽为一介书生,不晓军事,但仍为军队供应军饷,可见其忠肝义胆。
C.傅公担任南安县县丞时恰逢当地发生严重饥荒,他号召官员募集钱粮,为难民提供饭食,做法都合乎时宜。
D.同写傅公,但因文体不同,材料一简述傅公生平事迹,材料二侧重他人对傅公的评价,两者互为补充。
6.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的题目。
初,昭宗①之出也,梁王悉诛唐宦者第五可范等七百余人,其在外者,悉诏天下捕杀之,而宦者多为诸镇所藏匿而不杀。是时,方镇僭拟,悉以宦官给事,而吴越最多。及庄宗②立,诏天下访求故唐时宦者悉送京师,得数百人,宦者遂复用事,以至于亡。此何异求已覆之车,躬驾而履其辙也?可为悲夫!庄宗未灭梁时,承业已死。其后居翰虽为枢密使,而不用事。有宣徽使马绍宏者,尝赐姓李,颇见信用。然诬杀大臣,黩货赂,专威福以取怨于天下者左右狎昵黄门内养之徒也。是时,明宗自镇州入觐,奉朝请于京师。庄宗颇疑其有异志,阴遣绍宏伺其动静,绍宏反以情告明宗。明宗自魏而反,天下皆知祸起于魏,孰知其启明宗之二心者,自绍宏始也!郭崇韬已破蜀,庄宗信宦者言而疑之。然崇韬之死,庄宗不知,皆宦者为之也。当此之时,举唐之精兵皆在蜀,使崇韬不死,明宗入洛,岂无西顾之患?其能晏然取唐而代之邪?及明宗入立,又诏天下悉捕宦者而杀之。宦者亡窜山谷,多削发为浮图。其亡至太原者七十余人,悉捕而杀之都亭驿,流血盈庭。明宗晚而多病;王淑妃专内以干政,宦者孟汉琼因以用事。秦王入视明宗疾已革③,既出而闻哭声,以谓帝崩矣,乃谋以兵入宫者,惧不得立也。大臣朱弘昭等方图其事,议未决,汉琼遽入见明宗,言秦王反,即以兵诛之,陷秦王大恶,而明宗以此饮恨而终。呜呼!人情处安乐,自非圣哲,不能久而无骄怠。明宗非佚④君,而犹若此者,盖其在位差久也。其余多武人崛起,及其嗣续,世数短而年不永,故宦者莫暇施为。
(选自欧阳修《〈五代史·宦者传〉论》,有删改)
【注】①昭宗,唐朝末期皇帝。②庄宗,五代时期后唐君主,后文的明宗也是后唐君主。③革(jí),急,重。④佚,放纵。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梁王诏令天下捕杀在京师外的全部宦官,但宦官多被各个藩镇藏起来而不杀,这与当时藩镇割据而任用宦官做事有关。
B.庄宗即位后又诏令天下寻访过去唐代的宦官并全部送到京师,庄宗得到数百宦官并重用他们,宦官于是又执掌权力。
C.宦官马绍宏深受庄宗宠信,但他诬陷杀害大臣,贪污财货,还在受庄宗派遣暗中窥视明宗时,就把这一情况告诉了明宗。
D.明宗即位,诏令天下捕捉全部宦官而杀掉他们。明宗晚年多病,宦官孟汉琼极力鼓动王淑妃干预政事,趁机执掌权力。
7.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的题目。
汉元年十月,沛公兵遂先诸侯至霸上。秦王子婴素车白马,系颈以组,封皇帝玺符节,降轵道旁。诸将或言诛秦王。沛公曰:“始怀王遣我,固以能宽容;且人已服降,又杀之,不祥。"乃以秦王属吏,遂西入咸阳。欲止宫休舍,樊哙、张良谏,乃封秦重宝财物府库,还军霸上。召诸县父老豪杰曰:“父老苦秦苛法久矣,诽谤者族,偶语者弃市。吾与诸侯约,先入关者王之,吾当王关中。与父老约,法三章耳: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余悉除去秦法。诸吏人皆案堵如故。凡吾所以来,为父老除害,非有所侵暴,无恐!且吾所以还军霸上,待诸侯至而定约束耳。”乃使人与秦吏行县乡邑,告谕之。秦人大喜,争持牛羊酒食献飨军士。沛公又让不受,曰:“仓粟多,非乏,不欲费人。"人又益喜,唯恐沛公不为秦王。
或说沛公曰:“秦富十倍天下,地形强。今闻章邯降项羽,项羽乃号为雍王,王关中。今则来,沛公恐不得有此。可急使兵守函谷关,无内诸侯军,稍征关中兵以自益,距之。”沛公然其计,从之。十一月中,项羽果率诸侯兵西欲入关关门闭闻沛公已定关中,大怒,使黥布等攻破函谷关。十二月中,遂至戏。沛公左司马曹无伤闻项王怒,欲攻沛公,使人言项羽曰:“沛公欲王关中,令子婴为相,珍宝尽有之。"欲以求封。亚父劝项羽击沛公。方飨士,旦日合战。是时项羽兵四十万,号百万。沛公兵十万,号二十万,力不敌。会项伯欲活张良,夜往见良,因以文谕项羽,项羽乃止。沛公从百余骑,驱之鸿门,见谢项羽。项羽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沛公以樊哙、张良故,得解归。归,立诛曹无伤。
(选自《史记·高祖本纪》,有删改)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汉元年十月,刘邦的军队在各路诸侯中最先到了霸上。秦王子婴只能乘坐白马拉着的车子,用绳子系着脖子,封存皇帝的玺符,在轵道路旁向刘邦投降。
B.刘邦的将士中有人建议杀掉秦王子婴,刘邦没有采纳。进入咸阳后,刘邦被咸阳宫的豪华吸引,打算住在咸阳宫,被樊哙、张良劝阻。
C.刘邦先入关后,与关中的父老约法三章,并告诉他们,他到这里来,是要为父老们除害,他把军队撤回霸上,是想等着各路诸侯到来后共同制定一个规约。
D.项羽犒劳将士,准备和沛公会战,刘邦通过项伯劝止项羽对自己的进攻,然后带了百余名随从,驱马到鸿门见项羽,向他道歉,竟意料之外得知内奸。
8.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的小题。
文本一:
后梁太祖开平元年,荆南留后高季昌为节度使。季昌到官,城邑残毁,户口雕耗。季昌安集流散,民皆复业。二年冬十月,依政进士梁震过江陵,高季昌爱其才识,留之,欲奏为判官。乃曰:“震素不慕荣官,明公不以震为愚,必欲使之参谋议,但以白衣侍樽俎可也,何必在幕府。"季昌甚重之,以为谋主,呼曰先辈。乾化二年,高季昌潜有据荆南之志,乃奏筑江陵外郭,增广之。乾化三年,高季昌造战舰五百艘,为攻守之具,朝廷浸不能制。
后唐庄宗同光元年,高季昌闻帝灭梁,避唐庙讳,更名季兴,欲自入朝。明宗天成元年四月,梁震荐前陵州判官贵平孙光宪于季兴,使掌书记,季兴大治战舰,欲攻楚。光宪谏曰:“荆南乱离之后,赖公休息士民,始有生意。若又与楚国交恶,他国乘吾之弊,良可忧也。”季兴乃止。二年春,高季兴既得三州请朝廷不除刺史自以子弟为之不许。及夔州刺史潘炕罢官,季兴辄遣兵突入州城,杀戍兵而据之。帝怒,以刘训为南面招讨使,将步骑四万讨之。高季兴求救于吴,吴人遣水军援之。三年春,楚王殷如岳州,遣六军使袁诠击荆南,高季兴以水军逆战。季兴大败,请和。冬十二月,高季兴寝疾,命其子从诲权知军府事。丙辰,季兴卒。
从诲既袭位,谓僚佐曰:“唐近而吴远,舍近臣远,非计也。"乃因楚王殷以谢罪于唐,帝许之。四年秋七月甲申,以从诲为荆南节度使兼侍中。高从诲性明达,亲礼贤士,委任梁震,以兄事之。
梁震曰:“先王待我如布衣交,以嗣王属我。今嗣王能自立,不坠其业,吾老矣,不复事人矣。”遂固请退居。从诲不能留,乃为之筑室于土洲,从诲时过其家,四时赐与甚厚,自是悉以政事属孙光宪。
臣光曰:孙光宪见微而能谏,高从诲闻善而能徙,梁震成功而能退,自古有国家者能如是,夫何亡国败家丧身之有?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高氏据荆南》)
文本二:
鄙谚曰:“前事之不忘,后事之师也。"是以君子为国,观之上古,验之当世,参之人事,察盛衰之理,审权势之宜,去就有序,变化因时,故旷日长久而社稷安矣。
(节选自西汉·贾谊《过秦论》)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后梁时期,高季昌凭借出色的政治才能让原本凋敝落后的荆南恢复生机,后野心滋生,实力不断增强,逐渐超出朝廷的控制范围。
B.后梁覆灭后,高季昌改名季兴,打算亲自入朝觐见后唐君主,没有得到允许,于是大量制造战舰,想攻打楚国,最后被孙光宪劝阻。
C.潘炕罢官时,高季兴领军突击,杀死防守士兵并占领了夔州城。第二年楚王马殷派袁诠率军攻打荆南,高季兴派水军迎战,被击败。
D.梁震因为自己年事已高、高从诲没有荒废先王遗业,请求退居。高从诲留不住他,于是为他在土洲修建府舍,每年给予他丰厚赏赐。
参考答案:
1.B
B.“取材多来自豫章”错误,乾元殿“大木"多自豫章采来,并非所有建材多来自豫章。
参考译文:
材料一:
《易经》说:“志在匡扶王室的大臣直谏不已,不是为了自身的缘故。”大臣之所以忠直地面对困难,并且劝谏他们的国君不是为了自身,是想要通过劝谏匡正国君的错误。国君有过错,国家灭亡的兆头便会萌生;看见国君的过错却不劝谏,这是忽视国家灭亡的兆头。忽视国家灭亡的兆头,忠诚的大臣是不忍心这样做的。不进谏就会危害国君,坚持进谏就会危害自身;与其危害国君,宁可危害自身;危害自身却最终不被听信,那么进谏也没有什么功劳。聪明的人揣摩国君的情况权衡时机,调节事情的和缓和紧急并且处以适宜的方式,对上不危害国君,对下不因此危害自身,因而对国家不会产生危害,对自身也不带来危险。
材料二:
贞观四年,唐太宗下诏征调差役修建洛阳的乾元殿,以供天子巡游四方时居住。给事中张玄素上书劝谏说:“您天下万物无所不知,统一全国,所施行的命令,下达到什么地方不会响应呢?想要实现的愿望,什么愿望得不到满足呢?我私下认为秦始皇开始做皇帝的时候,倚仗灭掉周室的余威,凭借平定六国的强盛气势,将要把基业千秋万代地传下去。到他儿子当皇帝时就灭亡了,确实是由于放纵自己的嗜好追求欲望的满足,违背天意,残害百姓造成的。从这里可以看出,统治天下不能仅仅凭借武力,神明也不可以一味依赖。只应该大力提倡节俭,减轻赋税,自始至终兢兢业业,才可以永保江山稳固。"
“我曾经看到隋朝最开始建造乾元殿,柱梁巨大,这些大木都不是近处所有的,大多从豫章采伐而来,需要两千人才能拉动一根柱子。粗略估计一根柱子,已经耗费数十万,而其它的费用又超过此费用的一倍。我听说阿房宫建成,秦朝人就乱了;章华台修好,楚国人就离散了;乾元殿完工,隋朝就分崩离析了。况且凭借皇上如今的力量,哪里比得上隋朝呢?当今国家建立在天下衰败之后,役使的是苦难的百姓,耗费亿万的财力,去沿袭众多前代君王的弊端,从这点来说,恐怕比隋炀帝还要昏聩得多啊。深切希望陛下考虑这件事情,不要做被由余耻笑的事情,那么天下百姓就很幸运了。”
太宗对张玄素说:“你认为我不如隋炀帝,那跟桀、纣相比怎么样呢?"玄素回答说:“如果这座宫殿最终修好了,可以说是同样混乱的下场。”太宗叹息着说:“我没有认真考虑,于是到了这种地步。"他转过头对房玄龄说:“如今张玄素上奏,洛阳的宫殿实在不应该修建,以后一定要事情和道理都一定可行才做,如今露天而坐又有什么辛苦的呢?所有的工程,应该立刻停止下来。然而让处于低位的人干预处于高位的人,自古以来都不容易做到,如果不是张玄素忠诚正直,又怎么能像这样呢?况且众人的恭顺,比不上一个人的直言争辩。我可以赏赐玄素绢二百匹。”
2.B
B.“被西北少数民族掌管"错,由原文“夫蜀,西辟之国也,而戎狄之长也”可知,蜀国,是西北少数民族的领袖。
参考译文:
材料一:
司马错和张仪在秦惠王面前进行了一场争论。司马错打算攻打蜀国,张仪说:“不如攻打韩国。"秦惠王说:“请你们说说各自的见解,让我听听。”
张仪回答说:“先与魏、楚两国表示亲善,然后出兵三川,堵塞轘辕、缑氏两个隘口,挡住通向屯留的道路,让魏国出兵切断南阳的通路,楚国派兵逼近南郑,秦国的军队攻击新城和宜阳,来兵临二周的近郊,谴责周天子的罪行,(随后)乘机侵占楚、魏两国的土地。周王室自己知道已经不能拯救自身,一定会交出九鼎和宝器。我们占有了九鼎,掌握地图和户籍,挟持周天子,用他的名义来号令天下,天下没有人敢于不听从的,这就能建立帝王大业了。如今蜀国是西边偏僻(落后)的国家,戎狄的首领,(攻打蜀国)会使士兵疲惫,使百姓劳苦,却不足以用来成就威名;得到那里的土地,不足够来获得利益。我听说‘争名的要在朝廷上争,争利的要在市场上争。’现在的三川地区和周王室,正是整个天下的大市场和朝廷,大王不去争夺这些地方,反而与那些野蛮的人争夺名利,这就离帝王之业远了。"
司马错说:“不是这样的。我听说:想使国家富庶,一定要扩大他的领地;想使军队强大,一定让他的百姓富足;想建立帝王之业,一定要广布他的恩德。这三个条件具备了,那么,王业就会随之实现了。现在大王的土地少,百姓贫困,所以我希望大王先从容易办的事做起。蜀国是西边偏僻的国家、西北少数民族的领袖,而且有像桀、纣一样的祸乱。用秦国的军队攻打它,就如同用豺狼驱赶羊群一样。夺取它的土地,能够用来扩大秦国的疆域;得到它的财富,能够用来使百姓富足,整治军队又不伤害百姓,可蜀国已经归服了。因此,夺取了蜀国,但天下人不认为我们暴虐;取尽了蜀国的财富,诸侯国不认为我们贪婪。这样的话,我们一次用兵,就能名望和利益双收,还能得到除暴、平乱的好名声。如果现在去攻打韩国,劫持周天子,劫持周天子必然招致坏名声,而且不一定有利,又有不道义的名声。去进攻天下人都不希望进攻的地方,这是很危险的!请允许我讲明这个缘故:周王室,现在还是天下的宗室;齐国、韩国,是周国的友好邻邦。如果周天子自己知道要失去九鼎,韩王自己知道要丧失三川,那么,两国一定会联合起来,共同采取对策,来依靠齐国和赵国,并且向楚、魏两国求援,来解除危难。把九鼎送给楚国,把土地送给魏国,大王是不能阻止的。这就是我所说的危险,不如攻打蜀国那样万无一失。”
秦惠王说:“很对。我采纳你的意见。"
材料二:
巴国、蜀国相互攻打,都来向秦国报告情况紧急,(请求救援)。秦惠王打算讨伐蜀国,但是觉得道路狭窄,难以到达(目的)。韩国又来侵扰,秦惠王犹豫不决。司马错请求攻打蜀国。秦国发动军队攻打蜀国。十月夺取了那里的土地,降低蜀王的身份,更改蜀国的国号为侯,派遣陈庄去辅佐蜀侯。蜀国归附秦国以后,秦国因此更加强大富庶,看不起其他诸侯国……秦国的大将白起打败了赵国的军队,杀死二万人,夺取代地光狼城。秦国又派司马错调动陇西军队,利用蜀地进攻楚国的黔中郡,攻占了那里。楚国被迫献出汉水以北及上庸地方。
3.C
C.“观点一致”错误,《伶官传序》原文说“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可见《伶官传序》的观点是“盛衰之理,虽然说在于天命,更在于人事”,而本文观点“国家兴亡在于人事而不在于天命"。
参考译文:
材料一:
二十一年七月,越王又全部调动国内的士兵攻打吴国,正好碰上楚国派申包胥到越国访问。越王就问申包胥说:“吴国可以攻打吗?”申包胥说:“我孤陋寡闻而不懂得出谋划策,不能够用我来预测啊。"越王说:“吴国施行暴虐,破坏我的国家,铲掉我祖宗的庙宇并将它们夷为平地。我想为祖宗求取上天的福佑,只是现在兵车战马、武器铠甲、军队已经具备了,却还没有办法使用它们。我真想听一下有关战争的事,用什么办法才行?”申包胥说:“我实在愚昧无知弄不清楚。"越王坚持问他,申包胥才说:“那吴国,是个善良的国家啊,在诸侯各国都传颂着他们的贤德。我胆敢问一下大王凭什么和他们作战?”越王说:“在我身边的人,我喝酒吃肉的时候从来没有不分给他们吃的;我吃饭不吃五味俱全的菜肴,听音乐不听五音俱全的曲调。希望凭借这些去作战。"申包胥说:“这些做法好倒是好,但还不可以靠它去作战。”越王说:“越国之内的民众,我以博大的爱心把他们当作子女来对待,以忠厚仁爱之心供养他们;我修改法令,放宽刑罚;布施民众追求的东西,除去民众憎恶的东西;赞扬他们的善行,掩盖他们的罪恶。希望凭借这些去作战。"申包胥说:“这些做法好倒是好,但仍不可以靠它去作战。”越王说:“我越国在天下之中,南边则到楚国和他们结交,西边则依附晋国,北边则敬仰齐国,一年四季拿礼品、财物贡献给他们,从未敢断绝。希望凭借这些去作战。"申包胥说:“好啊!没有什么能超过这个了,但还不可以去作战。战争的方法,智慧是首要因素,其次要靠仁爱,还要靠勇敢来决断。君主、将领如果没有智慧,就没有通权达变的计谋去明辨士兵数量的多少;如果没有仁爱之心,就不能和全军将士一起节衣缩食、同甘共苦;如果没有勇敢,就不能决断是去还是留、是进还是退的疑惑,就不能裁定针锋相对的两种意见。”于是越王说:“我恭敬地接受您的指教了。"
材料二:
问道:“吴国灭亡、越国兴起,这是天意呢?还是人为呢?”“这都是人为的。吴王夫差无道,而越国却能得治国之道。这就如天湿易下雨、饥荒易获助一样。"问道:“怎么能知道完全是由于人为呢?”“子贡与孔子在一起闲坐,告诉孔子说:‘太宰嚭死了。’孔子答道:‘他没有死。’子贡将原话重复了一遍,孔子也还是这样回答。于是,子贡起身向孔子拜了两拜,问道:‘先生怎么知道太宰嚭没有死?’孔子回答说:‘上天让太宰嚭降生,就是要用他来灭亡吴国。现在吴国还没有灭亡,太宰嚭怎么会有不测呢?’后来,果然有人来告诉孔子,太宰嚭确实没有死。况且,圣人是不会乱说话的,因此清楚地知道越国会称霸。"凭什么这样说呢?”回答道:“文种与范蠡相见的时候,他俩一起谋划说:‘东南方(的国家)有成为霸主的征兆,我们不如到那里去做官。’两人相邀东游,到了越国就停留了下来。贤人不乱说,因此知道越国会称霸。"
4.B
B.“进而轻视并讨伐赵国”错误。由材料一“今如此避而不击,后有大者,何以加之?则诸侯谓吾怯而轻来伐我"可知,文中的意思是“诸侯会轻易地讨伐赵国”。
参考译文:
材料一:
汉王派遣张耳和韩信一起领兵向东北攻击赵国、代国,攻破了代国的军队,擒获了夏说。韩信和张耳带领数万军队,想要向东攻下井陉,攻打赵国。赵王和成安君听说汉军将要来袭击他们,就集结重兵扼守井陉口,号称二十万军队。广武君李左车给成安君献上计策说:“我听说汉将韩信已经渡过西河,俘虏了魏王,擒获了夏说,决计要攻下赵国,这是乘胜而远离国土的战争,进攻的锋芒锐不可当。我听说从千里之外运送粮食,士兵就面有饥色;临时打柴割草来做饭,军队就经常吃不饱。如今井陉的道路狭窄,无法通过并行的两辆战车,骑兵不能排成行列前进,行军前后绵延数百里,那种形势下军粮一定是排在部队的后面。希望你暂借我三万奇兵,从小路去拦截他们的粮草;您要深挖战壕,高筑营垒,拒不出战。他们向前进无法交战,向后退无法回去,我率领奇袭部队截断他们的后路,使他们在野外劫掠不到任何粮食,不出十天,两位将领的首级就能送至您的帐前。希望您认真考虑我的计谋。否则,一定会被这两个人所俘虏。"成安君是个儒者,经常宣称正义的军队不能使用诈谋诡计,说道:“我听兵法讲‘兵力超过敌人十倍便可以包围他们,超过一倍便可以交战。’如今韩信的军队号称几万,事实上不过数千人,又千里跋涉来袭击我们,也已经精疲力竭了。现在面对这样的敌人还退避不出击,以后假如遇到更强大的敌人,我们依靠什么来抵抗呢?诸侯会认为我们胆小而轻易地前来攻打我们。”因而他没有采纳广武君的计策。韩信派人暗中探查,知道广武君的计策没被采纳,回报情况后,韩信大喜。于是就率兵攻击,大破赵军,在派水上斩杀了成安君,擒获了赵王歇。
(节选自《十七史百将传》)
材料二:
如果违背了作战规律,没有不失败的。如果遵守了作战规律,就没有不取胜的。胜利之后,势如破竹的态势就可形成,迎刃而解的时机也会随之而来。之后,就可以进一步招揽豪杰志士,设置各级官吏,安抚体恤百姓,接收和查验地图和户籍,颁布教令与法律。这些所谓的攻取土地,首先需要考虑什么策略呢?回答是:这是需要时机的,只要遵循作战规律去做就可以了,并非都要动用武力。
李左车对淮阴侯说:“将军俘虏魏王、擒获夏说,不到一个早晨就打败了赵国二十多万大军,威震天下,这是将军的长处。但士兵们疲惫不堪,实际上难以再战。现在让疲惫不堪的士兵驻扎在燕国坚固的城池之下,燕国如果不投降,齐国又在边境上加强防御以自保,这就是将军的短处。为将军计议,不如按兵不动,派能言善辩的人带着书信到燕国去,宣扬将军的优点,燕国一定不敢不听从。燕国一旦服从,然后往东进攻齐国,即使有智者,也不知道该为齐国出什么计策。"
(节选自《乾坤大略》)
5.C
C.“他号召官员募集钱粮,为难民提供饭食”错,根据“南安大饥,民弃子者相属,公请于州,出常平钱米,设安养院于延福僧舍”,可知是他向上级官署反映了灾情,然后“出常平钱米,设安养院于延福僧舍”,而不是“号召官员募集钱粮"。
参考译文:
材料一:
傅公,字凝远,是固始人。他的父亲傅嵩,凭借多次应考进士而得到推广封恩,却关上门在家里教育孩子,不愿意做官,后被累赠为奉直大夫。傅公,是奉直大夫的第二个儿子,小时候就有美好的品质,全天读数千字,学习作文章,常常使长者惊叹。崇宁年间,他刚满十八岁,就进入太学,声誉显赫。恰逢女真攻破全燕,乘虚向南进攻,震动两河地区,官员士兵相视都面无人色,有人弃官离去。郡县用檄文晓谕傅公为军队供应军饷,傅公是南方的读书人,素来不通晓军事,起初大家都认为他难以胜任。但傅公接到文书就行动起来,甚至来不及喂好马就冒着危险往来,军队依赖他才免于匮乏。敌军远出边塞,恰逢他的父亲奉直大夫去世,他方才南归。服丧结束,他得到了南剑州顺昌县县尉的职位。当时处处都有盗贼起事,傅公平时很得人心,慎重地制订了方针策略,彻底剿灭了那些盗贼的巢穴,不久就完全平定了(祸事)。他被调任为泉州安溪县县丞,又改任宣教郎,他仍安于这个官位,没有寻求调动。有从吏部拟定注名来代替他的人,他才调任为南安县县丞。他对做官晋升就是如此淡然。南安县遭遇严重饥荒,百姓抛弃孩子的事情接连发生,傅公向州府请命,发放常平仓的钱财和米粮,在延福寺内设立安养院,提供白粥和汤水,他的做法没有不合乎时宜的。到了第二年,年谷丰收,傅公全力寻求他们的亲人使他们回家。后来调任为晋江县知县,正赶上朝廷下诏建造战舰,傅公亲自督促劳役。耗费的劳力和费用比其他县几乎少一半,而且唯独他在规定期限前完成事情。安抚使忠献公张浚向朝廷报告了他的事迹,特别减少了他考课的年限,于是被任命为茶事司干办公事。傅公的品行和才能于是为时人所了解。任期届满,他去了行在所,只是很少拜见高官。(后来)前往吏部听候铨选,获任南剑州通判回去。即将赴任时,在绍兴二十一年六月十一日感染疾病没有治愈,享年六十八岁。多次任积禄官至左朝奉大夫,后又追赠正议大夫。
材料二:
傅公在太学待了二十年,声名震动京城,同馆舍的学生离开成为高官的接连不断,而傅公开始只是科考及第。做官后,恰逢时局艰难,狂妄无知之人纷纷在乡里民间被举用,(并能)谋取到好的官职,傅公却又被舍弃不被任用,那么他又怎能自得其乐呢?直至读到他所作的《至乐庵记》,自己才感悟到他心胸的宽宏坦荡,因此能够快乐而忘却忧愁,他的文章语言华美绮丽感人,具有列子、庄周的遗风,这时才知道傅公大概就是有修养的人。有人说:如果上天用富贵来换取傅公的快乐,傅公难道会同意吗?我说:傅公居于贫贱之境地,就是居于富贵之境地。颜回的箪食瓢饮(的简朴生活),周公的衮衣绣裳(的华丽服饰),是一样的。欣赏他文章的人何不从这一点来寻求呢?
6.D
D.“宦官孟汉琼极力鼓动王淑妃干预政事”错误,于文无据。原文是说“明宗晚而多病;王淑妃专内以干政,宦者孟汉琼因以用事”,并没有提到“孟汉琼极力鼓动王淑妃干预政事”。
参考译文:
当初,昭宗脱身后,梁王杀掉唐朝的全部宦官第五可范等七百多人,那些在京师外的宦官,诏令天下全部捕杀,但宦官多被各个藩镇藏起来而不杀。这时,藩镇割据,都任用宦官做事,吴越国最多。到庄宗即位后,诏令天下寻访过去唐朝的宦官全部送到京师,得到数百人,宦官于是又执掌权力,从而导致灭亡。这与寻求使用已经翻倒的车,亲自驾驶而重蹈覆辙有什么不同呢?实在可悲啊!庄宗没有消灭梁时,张承业已经死了。后来张居翰虽任枢密使,但不管事。有一个宣徽使马绍宏,曾被赐姓李,颇受信任和任用。但他诬陷杀害大臣,贪污财货,专权作威,受到天下人怨恨,在皇帝身边取宠,是豢养的宦官。那时,明宗从镇州前来朝见,在京师奉朝请。庄宗非常怀疑他有野心,暗中派遣马绍宏窥视他的行动,马绍宏反而把情况告诉了明宗。明宗从魏州返回,天下人都知道灾祸起于魏州,谁知道使明宗萌生二心,是从马绍宏开始的!郭崇韬攻破蜀地后,庄宗听信宦官的话而怀疑他。但郭崇韬的死,庄宗不知道,都是宦官干的。当这个时候,整个后唐的精锐军队都在蜀地,假如郭崇韬不死,明宗进入洛阳后,难道没有西面的忧虑?他还能平静地取而代之吗?等到明宗即位时,又诏令天下捕捉全部宦官而杀掉。宦官逃亡到山谷中,大多削发做了和尚。逃到太原的宦官有七十多人,全部被抓获而在都亭驿被杀,鲜血流满庭中。明宗晚年多病,王淑妃在宫中专权来干预政事,宦官孟汉琼趁机执掌权力。秦王进宫见明宗已病重,已经出来后听到哭声,以为皇帝驾崩了,于是策谋率兵进宫,怕自己不能被立为皇帝。大臣朱弘昭等人正在商量此事,还没有做出决定,孟汉琼急速进见明宗,说秦王反叛,就率兵诛杀他,使秦王陷于大恶的罪名,而明宗因此含恨而死。唉!人置身于安乐之中,如果不是圣人贤哲,就不能保持很久不骄纵懈怠。明宗不是只知享乐的君主,但还是像这样,是因为他在位太久了。其余的君主大多是武人出身,到他们的子孙即位时,在位时间短而享年不长,因此宦官来不及做什么。
7.B
B.“刘邦被咸阳宫的豪华吸引"错误,原文“欲止宫休舍,樊哙、张良谏,乃封秦重宝财物府库,还军霸上”,意思是沛公想留在秦宫中休息,樊哙、张良劝阻,这才下令把秦宫中的贵重宝器财物和库府都封好,然后退回来驻扎在霸上。据此看出选项内容在文中没有依据。
参考译文:
汉元年十月,沛公的军队在各路诸侯中最先到达霸上。秦王子婴驾着白车白马,用丝绳系着脖子,封好皇帝的玉玺和符节,在轵道旁投降。将领们有的说应该杀掉秦王。沛公说:“当初怀王派我(攻打关中),本来就是认为我能宽厚容人;况且人家已经投降了,又杀掉人家,不吉利。"于是把秦王交给主管官吏,就向西进入咸阳。沛公想留在秦宫中休息,樊哙、张良劝阻,这才下令把秦宫中的贵重宝器财物和库府都封好,然后退回来驻扎在霸上。沛公召来各县的父老和有才德有名望的人,对他们说:“父老们苦于秦朝的苛虐法令已经很久了,批评朝政得失的要灭族,相聚谈话的要处以死刑。我和诸侯们约定,谁首先进入关中就在这里做王,所以我应当在关中称王。(现在我)和父老们约定,法律只有三条:杀人者处死刑,伤人者和劫掠财物者依法治罪。其余凡是秦朝的法律全部废除。所有官吏和百姓都像往常一样安居乐业。总之我到这里来,就是要为父老们除害,不会对你们有任何侵害,请不要害怕!再说我之所以把军队撤回霸上,是想等着各路诸侯到来共同制定一个规约。”随即派人和秦朝的官吏一起到各县镇乡村去巡视,向民众讲明情况。秦地的百姓都非常喜悦,争着送来牛羊酒食犒劳士兵。沛公推让不肯接受,说:“仓库里的粮食不少,并不缺乏,不想让大家破费。"人们更加高兴,唯恐沛公不在关中做秦王。
有人游说沛公说:“秦地的富足是其他地区的十倍,地理形势又好。现在听说章邯向项羽投降了,项羽给他的封号是雍王,在关中称王。如今要是他来了,沛公您恐怕就不能拥有这个地方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村民物品交换协议书范本
- 私人荒地转让合同协议书
- 离职合同终止协议书模板
- 门面出租协议协议书模板
- 鸡排店合伙人合同协议书
- 股权转让服务协议合同书
- 锅炉运行及维护合同范本
- 碳钢计量罐采购合同范本
- 肉店转让合同协议书模板
- 生意交易合同协议书模板
- 220KV升压站运行规程(改后)
- 肠系膜脉管系统肿瘤的诊断
- 非标设备制作安装工程施工方案
- 爆破工程技考核试卷
- GB/T 9766.6-2021轮胎气门嘴试验方法第6部分:气门芯试验方法
- 操场塑胶面层施工方案及工艺方法
- 粤信签小程序操作使用说明
- 医院季度院感监测信息及分析
- 福建省林业行政执法人员法律考试
- GB∕T 15329-2019 橡胶软管及软管组合件 油基或水基流体适用的织物增强液压型 规范
- 《组织机构代码证》word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