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阳镇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1页
青阳镇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2页
青阳镇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3页
青阳镇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4页
青阳镇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青阳镇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报告查询:登录或扫描二维码下载App

(用户名和初始密码均为准考证号)

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初一语文期中检测答题卡二、阅读与赏析(共38分)

8.(1)(2分)

姓名:___班级:

考场/座位号:

贴条形码区(2)(4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场填写清楚,并认真核对

条形码上的姓名和准考证号。

2.选择题部分请按题号用2B铅笔填涂方框,修改时用橡皮擦干净,不(正面朝上,切勿贴出虚线方框)

留痕迹。

3.非选择题部分请按题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书写,否则作答

无效。要求字体工整、笔迹清晰。作图时,必须用2B铅笔,并描浓。正确填涂缺考标记

4.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5.请勿折叠答题卡,保持字体工整、笔迹清晰、卡面清洁。

单选题9.(1)(3分)

3[A][B][C][D]5[A][B][C][D]10[A][B][C][D]

4[A][B][C][D]6[A][B][C][D]11[A][B][C][D]

一、积累与运用(32分)

(2)(2分)

1.

1.

12.(3分)

1.3[A][B][C][D]

2.(7分)①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13.(3分)

③____________④

⑤____________⑥

14.(3分)(1)_________(2)_________(3)

15.(3分)

7.(1)(2分)原因一:

原因二:

(2)(3分)

16.(3分)

17.(6分)

400

三、表达与写作(50分)

18.请以“最动听的声音"为题目,写一篇记叙文。

500

100600

700

200

300800

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初一语文期中检测试卷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卷两部分,所有答案一律写在答题卷上。

2.考试时间为120分钟,试卷满分为120分。

一、积累与运用(32分)

1.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答题。(8分)

酝酿.了两个多月的初中校园生活终于开始啦!轻轻打开七年级上册的语文课本,眼前花团锦cù,目不暇

接:跟轻风流水应和着的是牧童嘹亮的笛声,传递着春的气息;从草间直窜向云霄的叫天子,体现着百草园的

神奇;瘫痪的史铁生在菊花开得泼泼洒洒的秋天,懂得了母亲未说完的话;海伦·凯勒面对不幸的命运,自强

不息,终于在黑暗的世界里寻找到了光明……在语文的世界里,寻一方静mì之处,读一本成长之书,这让我

们面对生活中的困境能够不再徘徊,不再怅惘,奋力前行。

(1)给加点字注音。(2分)

酝酿.()应和.()

(2)根据拼音写汉字。(3分)

花团锦cù()liáo()亮静mì()

(3)对文段中划线词语的词性判断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动词名词名词名词B.名词名词动词名词

C.动词名词动词动词D.动词名词动词名词

2、读下面文段,补充诗句。(7分)

中国是诗的国度,中华文明史册上优秀的诗歌灿若繁星。古代读书人有着建功立业的使命,正如一代枭雄

曹操在《观沧海》中借助想象之景“①,若出其中;②,若出其里”表达的伟大

抱负。一代代读书人为了实现梦想,背井离乡,“思乡"也便成了诗歌的重要主题。当年李白出蜀时挥笔写下的

《峨眉山月歌》中的“峨眉山月半轮秋,③”言犹在耳,四处飘零的他又写下“举头望明月,低

头思故乡"。同是唐朝的王湾在《次北固山下》中写到“④,归雁洛阳边”;而安史之乱后的岑

参更是在《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中写到“⑤,应傍战场开";李益则在《夜上受降城闻笛》中

写道“不知何处吹芦管,⑥”;几百年后,元朝马致远在《天净沙·秋思》中写出了更为伤感的

“夕阳西下,⑦"……

3.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在人.迹.罕.至.的北极,奇异美丽的天象令人心旌摇曳,难以忘怀。

B.讨论会上,这位同志说话咄.咄.逼.人.,那气势可真让人受不了啊。

C.这首歌旋律优美柔和,真是美.不.胜.收.。

D.素质教育就是要让学生各.得.其.所.,各展其长。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有没有坚定的意志,是一个人在事业上能够取得成功的关键。

B.通过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治罪”活动,使我市环境卫生状况有了很大改变。

C.防止校园欺凌事件不再发生是个系统工程,需要多方面、多领域齐心协力完成。

D.学校德育处的领导正在研究如何加强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问题。

___

5.在下面语段空白处依次填入四个句子,排序恰.当.的一项是()(3分)

春日踏青,青芜如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夏日听雨,雨声淅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秋日看花,花叶相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冬日观雪,雪意阑珊,__________________。好诗如四季,岁岁不相同。

①诗是千缕缤纷下那一丝虚幻的朦胧②诗是玉田琼屋上那一份惊艳的洁白

③诗是绿茵遍野时那一抹久违的清新④诗是红叶清风里那一派无尽的潇洒

A.③④②①B.④③①②C.④②③①D.③①④②

6.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3分)

A.《世说新语》是南朝宋刘义庆组织编写的一部志人小说集,主要记载汉末至东晋士大夫的言谈、逸事。

B.“令尊、令堂、令郎"中“令”是敬辞,用于称对方亲属;“家父、家严、家慈"都是谦辞。

C.《济南的冬天》作者是老舍,原名舒庆春。他的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茶馆》家喻户晓。

D.《论语》是一部语录体儒家著作,记录了春秋时期思想家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

7.综合性学习(5分)

央视“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开播,引发了社会各界广泛的关注与参与,我校开展以“规范汉字书写,领略汉

字之美"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加。

(1)下面是七(3)班同学们深入调查的结论,请你从中概括中学生提笔忘字的原因。(2分)

随着网络科技的发展,电脑和手机等成了人们离不开的工具。用电脑打字时,许多学生都是使用汉语拼音输

入法,而拼音和汉字是互为独立的两个体系。即使有人使用五笔输入法打字,也不需要知道汉字的所有笔画和笔

序,久而久之,他们就不再一笔一划地书写汉字。许多学生多数时间沉溺于网络,生活中的大部分信息和知识基

本上来自网络,而用于看书的时间非常少,所以才会在提笔写字时忘记了要写的字。

原因一:

原因二:

(2)面对这样的原因,你认为中学生该如何做?(3分)

二、阅读与赏析(共38分)

(一)(6分)

昨夜预定好的三道明瓦窗的大船,已经泊在河埠头,船椅,饭菜,茶炊,点心盒子,都在陆续搬下去了。我

笑着跳着,催他们要搬得快。忽然,工人的脸色很谨肃了,我知道有些蹊跷,四面一看,父亲就站在我背后。

“去拿你的书来。”他慢慢地说。

这所谓“书”,是指我开蒙时候所读的《鉴略》,因为我再没有第二本了。我们那里上学的岁数是多拣单数的,

所以这使我记住我其时是七岁。

我忐忑着,拿了书来了。他使我同坐在堂中央的桌子前,教我一句一句地读下去。我担着心,一句一句地读

下去。

两句一行,大约读了二三十行罢,他说:

“给我读熟。背不出,就不准去看会。”

8.阅读《朝花夕拾》选段,完成问题。(6分)

(1)请结合选文,体会划线句的作用。(2分)

(2)有人说:“读《朝花夕拾》,我们时常会读到一个天真的‘小鲁迅’,有时又会读到一个深沉的‘大鲁迅’。"

请结合整本书,举例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4分)

___

(二)(5分)

题齐安城楼

(唐)杜牧

呜轧①江楼角一声,微阳潋潋落寒汀。

不用凭栏苦回首,故乡七十五长亭。

【注】①呜轧(yà):拟声词。②亭:古时三十里一驿,每驿有亭。

9.(1)请说说第二句中“寒”的妙处。(3分)

(2)你认为本诗“故乡七十五长亭"中的“七十五”有什么作用?(2分)

(三)(12分)

魏文侯与虞人①期.猎。是.日,饮酒乐,天雨.。文侯将出,左右曰:“今日饮酒乐,天又雨,公将焉.之?"文

侯曰:“吾与虞人期猎,虽乐,岂可不一会期哉!”乃往,身自罢之。魏于是乎始强。

(选自《魏文侯书·资治通鉴》)

【注释】①虞人:管理山泽的官。

10.下列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魏文侯与虞人期.猎(约定)B.是.日(这)

C.天雨.(雨水)D.公将焉.之(哪里)

11.选出与“身自罢之"中的“之”用法及意义相同的一项(3分)

A.公将焉之.B.学而时习之.

C.君子之.交D.日月之.行

12.翻译下列句子。(3分)

乃往,身自罢之。

13.请结合本文,说说在与人交往方面你获得的启示。(3分)

(四)(15分)

想起母亲就想哭

①小时候,不怎么看得起我的母亲。她的漂亮,当年没有察觉;她的贤惠,更没有体会。只觉得她太糊涂,

甚至可以说是愚蠢。再就是,嘴太笨。不说跟外人说话了,就是跟我说话,也像是理短似的,嗫嗫嚅嚅,没个痛

快的时候。晚年她得了失语症,我一面心疼,一面又想,若她像我这样伶牙俐齿,虚说白道,什么病都可以得,

也不会得这么个病。

②我家有些特殊,父亲在外省工作,每年只有短短的十几天假期,平日,家里是祖父祖母当家。母亲15岁

嫁到我家,直到祖父母过世,一直是个小媳妇。祖父也有工作,在镇上的百货公司,家里实际当家的是祖母。祖

母是继室,只比她大10岁,很严厉,说一不二,偶尔也会问我想吃什么,就让做顿什么,从来不会问她。她呢,

只有做饭的份儿。这也是让我看不起的一个原因。

③上小学时,学校要个什么费用,多是跟祖父要,有时祖父不在家,也会跟母亲要。记得有次要买什么,三

毛钱吧,我说五毛。母亲一面掏钱一面问:够吗?那一刻,一面后悔没有多说些,一面又暗暗埋怨母亲太糊涂,

这么个小把戏也识不破。后来多次都是这样,不问别的,只说:够吗?

___

④大学毕业,迷上写作,有次在老家,要写篇散文,想写些小时候的事。便问母亲,当年我那样骗她,她就

没一点感觉吗?我希望她说,她是感觉到了的,只是太爱我这个儿子,也就不点破。不料母亲瞪着那双美丽而略

显痴愣的大眼,反问我:你那么小,就骗你妈吗?!弄得我一点情绪也没有,文章,只好不写了。

⑤上了中学离开家,每年只有假期才会回去。假期满了,临走的时候,不管给带什么好吃食,叮嘱的话只有

一句:学好,甭惹事!晋南话,“甭惹事"读音如“baorasi”,听起来要多土有多土。这个时候,我常是脖子

一拧,一脸地不屑。心想,“听党的话,报效祖国”,这样的话你不会说,“听老师的话,好好念书”,这样的

话也不会说吗?

⑥直到我经历种种磨难,一事无成而身心疲惫,有时间回味自己大半生得失的时候,才悟出母亲那“学好,

甭惹事"的教诲,是多么的简要,多么的贤明。“学好”等于指明了一条开阔而自律的前行之路,“甭惹事"等

于避开了任何意外的伤害,平安地成长。前有引导,后有护佑,怎么能成不了一个好人,成就一番事业呢?淳朴

而真挚的情感,是与神明相通的。可惜我只记住了前面两个字,而忽略了后面三个字,就是前面两个字,也只理

解为学习好,落得蹭蹬大半生而无所作为。

⑦六十大几,母亲失语,每年我都要回去看望。她已说不成完整的话,只能说几个简单的词。一见面,冲我

笑.笑.,眼里就溢.出了泪水,然后呜呜地叫着,低头往我怀里撞.。这个时候,我也忍不住流下泪来。撞上几下,抬

起头,仰起脸,瞪着那双依然美丽却更显痴愣的大眼,撇撇嘴角,突兀地就是一句:好!明明该是一句问话,说

出来却是感叹,只有我能听出,这是她那句贤明的教诲的缩略,说全了该是:你学好了吗,惹事了吗?这时我只

有重重地说:妈,好着哩!她明白了我的意思,点点头。扶她在沙发上坐下,此后一句话也不说,只是静静地听

我和父亲谈话。隔上一会儿,她指指厨房,示意父亲,该给我做饭了。

⑧想想自己这一生,妻子儿女都没什么对不起的地方,最最对不起的,该是我那贤明而略显糊涂的母亲。

⑨如今我也老了,一想起母亲就想哭。

(选自《文艺报》2018年9月10日,有删改)

14、根据文章内容,补全下表中的情节或“我”对母亲的情感与态度。(3分)

情节“我"对母亲的情感与态度

写母亲“嘴太笨”,在家里没有地位。(1)

(2)“我"暗暗埋怨母亲的糊涂。

(3)“我”心疼母亲、心生愧疚。

15、母亲最简单的话语常寄寓最深刻的情感和最朴质的人生哲理。史铁生的母亲总把“好好儿活"挂在嘴边,文

中的母亲总把“学好,甭惹事”挂在嘴边。通读全文,分别说说“学好"和“甭惹事”各包含了怎样的意思。(3

分)

16、动作描写是刻画人物的重要方法之一,史铁生在《秋天的怀念》中精选动词,展现出母亲的心理活动和性格

形象。本文中也有这种方法的使用,请模仿示例,赏析第⑦段画线句加点词的妙处。(3分)

【示例】“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

通过写母亲见“我”极端暴躁时“躲"这一个动作,写出了母亲不想打扰我,不想再次激怒我的心理,体现出母

亲对我的关心和她的良苦用心。

17、你认为文中的母亲有着怎样的性格特点?请结合文章内容具体分析。(6分)

三、表达与写作(50分)

在生命的长河中,总有一些动听的声音萦绕着我们。山泉叮咚,是来自自然的悦耳之音;生命拔节,是来自

成长的顽强之音;关爱叮咛,是来自师长的幸福之音;强国有我,是来自青年的奋进之音……

18.请以“最动听的声音”为题目,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1)表达要有真情实感,不得套写、抄袭;(2)文章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3)文章

字数不少于600字。

___初一语文参考答案2024.11

(6分)(1)(2分)niànɡhè(2)(3分)簇嘹谧(3)(3分)D

3.(3分)C

4.(3分)D

5.(3分)D

6.(3分)C

7、(1)原因一:网络科技的发展,电脑、手机的普及,人们打字多采用拼音输入法。

原因二:许多学生沉溺于网络,看书时间非常少。

(2)多动笔书写作业,不要沉溺网络,多读书,上课认真做好笔记,规范书写汉字。

8.(6分)(1)(2分)划线句补充交代了“我"年龄之小,与《鉴略》的晦涩难懂形成对比,突出了封建教育对儿童天性的压制和摧残。

(2)(4分)例: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我们读到了天真的“小鲁迅”对百草园中趣景、趣事、趣闻的喜爱;在《二十四孝图》中我们读到了深沉的“大鲁迅"对封建孝道的厌恶和批判。

9.(5分)(1)一语双关(1分),既写出了水中汀州在黯淡无光的夕阳照射下的清冷场景(1分),也暗示了诗人的凄凉心境(1分)。

(2)“七十五”以较大的数目写出了诗人家乡的遥远(1分),从而更加突出了作者因思乡而产生的惆怅(或落寞、失落、怅惆等)之情(1分)。

10.(3分)C

11.(3分)B

12.(3分)于是(文侯)便前往,亲自停止了宴席。

13.(3分)魏文侯与官员约定打猎,即使天正在下雨、和友人正在聚会也坚持赴约,这告诉我们与人交往要讲究诚信,不能轻易违背承诺。

14、(1)①“我"不怎么看得起母亲②写母亲多次给“我”钱,只问“我"够不够③写母亲患失语症后的种种表现

15、“学好”一是要学好知识(1分),二是要走正道,做好人(1分);“甭惹事"主要指安分守己,不招惹人,平安成长(1分)。

16、通过写母亲见到“我”时的一连串动作,写出了母亲的高兴与激动,以及因自己犯病而说不出话的悲伤与着急等情感。

17、①少言寡语,性格内向:就是跟我说话,也像是理短似的,嗫嗫嚅嚅,没个痛快的时候。②任劳任怨:在家里虽“只有做饭的份儿”,但也毫无怨言。③心地善良,思想淳朴:儿子骗了她的钱,她一点也不相信,还反问:“你那么小,就骗你妈吗!”④关心和爱护孩子:母亲总是叮嘱我“学好,泵惹事"和得失症后提醒父亲给我做饭。(写出任意三个方面即可。每个方面2分,其中性格特点概括1分,简要分析1分)

18.(50分)建议切入分38报告查询:登录或扫描二维码下载App

(用户名和初始密码均为准考证号)

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初一语文期中检测答题卡二、阅读与赏析(共38分)

8.(1)(2分)

姓名:___班级:

考场/座位号:

贴条形码区(2)(4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场填写清楚,并认真核对

条形码上的姓名和准考证号。

2.选择题部分请按题号用2B铅笔填涂方框,修改时用橡皮擦干净,不(正面朝上,切勿贴出虚线方框)

留痕迹。

3.非选择题部分请按题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书写,否则作答

无效。要求字体工整、笔迹清晰。作图时,必须用2B铅笔,并描浓。正确填涂缺考标记

4.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5.请勿折叠答题卡,保持字体工整、笔迹清晰、卡面清洁。

单选题9.(1)(3分)

3[A][B][C][D]5[A][B][C][D]10[A][B][C][D]

4[A][B][C][D]6[A][B][C][D]11[A][B][C][D]

一、积累与运用(32分)

(2)(2分)

1.

1.

12.(3分)

1.3[A][B][C][D]

2.(7分)①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13.(3分)

③____________④

⑤____________⑥

14.(3分)(1)_________(2)_________(3)

15.(3分)

7.(1)(2分)原因一:

原因二:

(2)(3分)

16.(3分)

17.(6分)

400

三、表达与写作(50分)

18.请以“最动听的声音”为题目,写一篇记叙文。

500

100600

700

200

300800

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初一语文期中检测试卷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卷两部分,所有答案一律写在答题卷上。

2.考试时间为120分钟,试卷满分为120分。

一、积累与运用(32分)

1.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答题。(8分)

酝酿了两个多月的初中校园生活终于开始啦!轻轻打开七年级上册的语文课本,眼前花团锦cù,目不暇接:跟轻风流水应和着的是牧童嘹亮的笛声,传递着春的气息;从草间直窜向云霄的叫天子,体现着百草园的神奇;瘫痪的史铁生在菊花开得泼泼洒洒的秋天,懂得了母亲未说完的话;海伦·凯勒面对不幸的命运,自强不息,终于在黑暗的世界里寻找到了光明……在语文的世界里,寻一方静mì之处,读一本成长之书,这让我们面对生活中的困境能够不再徘徊,不再怅惘,奋力前行。

(1)给加点字注音。(2分)

酝酿()应和()

(2)根据拼音写汉字。(3分)

花团锦cù()liáo()亮___静mì()

(3)对文段中划线词语的词性判断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动词名词名词名词B.名词名词动词名词

C.动词名词动词动词D.动词名词动词名词

2、读下面文段,补充诗句。(7分)

中国是诗的国度,中华文明史册上优秀的诗歌灿若繁星。古代读书人有着建功立业的使命,正如一代枭雄曹操在《观沧海》中借助想象之景“①_____________,若出其中;②_____________,若出其里"表达的伟大抱负。一代代读书人为了实现梦想,背井离乡,“思乡”也便成了诗歌的重要主题。当年李白出蜀时挥笔写下的《峨眉山月歌》中的“峨眉山月半轮秋,③"言犹在耳,四处飘零的他又写下“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同是唐朝的王湾在《次北固山下》中写到“④_____________,归雁洛阳边";而安史之乱后的岑参更是在《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中写到“⑤_____________,应傍战场开”;李益则在《夜上受降城闻笛》中写道“不知何处吹芦管,⑥";几百年后,元朝马致远在《天净沙·秋思》中写出了更为伤感的“夕阳西下,⑦”……

3.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在人迹罕至的北极,奇异美丽的天象令人心旌摇曳,难以忘怀。

B.讨论会上,这位同志说话咄咄逼人,那气势可真让人受不了啊。

C.这首歌旋律优美柔和,真是美不胜收。

D.素质教育就是要让学生各得其所,各展其长。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有没有坚定的意志,是一个人在事业上能够取得成功的关键。

B.通过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治罪"活动,使我市环境卫生状况有了很大改变。

C.防止校园欺凌事件不再发生是个系统工程,需要多方面、多领域齐心协力完成。

D.学校德育处的领导正在研究如何加强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问题。

5.在下面语段空白处依次填入四个句子,排序恰当的一项是()(3分)

春日踏青,青芜如毯,;夏日听雨,雨声淅沥,-----;秋日看花,花叶相辉,;冬日观雪,雪意阑珊,_________________。好诗如四季,岁岁不相同。

①诗是千缕缤纷下那一丝虚幻的朦胧②诗是玉田琼屋上那一份惊艳的洁白

③诗是绿茵遍野时那一抹久违的清新④诗是红叶清风里那一派无尽的潇洒

③④②①B.④③①②C.④②③①D.③①④②

6.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3分)

A.《世说新语》是南朝宋刘义庆组织编写的一部志人小说集,主要记载汉末至东晋士大夫的言谈、逸事。

B.“令尊、令堂、令郎”中“令"是敬辞,用于称对方亲属;“家父、家严、家慈”都是谦辞。

C.《济南的冬天》作者是老舍,原名舒庆春。他的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茶馆》家喻户晓。

D.《论语》是一部语录体儒家著作,记录了春秋时期思想家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

7.综合性学习(5分)

央视“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开播,引发了社会各界广泛的关注与参与,我校开展以“规范汉字书写,领略汉字之美”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加。

(1)下面是七(3)班同学们深入调查的结论,请你从中概括中学生提笔忘字的原因。(2分)

随着网络科技的发展,电脑和手机等成了人们离不开的工具。用电脑打字时,许多学生都是使用汉语拼音输入法,而拼音和汉字是互为独立的两个体系。即使有人使用五笔输入法打字,也不需要知道汉字的所有笔画和笔序,久而久之,他们就不再一笔一划地书写汉字。许多学生多数时间沉溺于网络,生活中的大部分信息和知识基本上来自网络,而用于看书的时间非常少,所以才会在提笔写字时忘记了要写的字。

原因一:

原因二:

(2)面对这样的原因,你认为中学生该如何做?(3分)

阅读与赏析(共38分)

(一)(6分)

昨夜预定好的三道明瓦窗的大船,已经泊在河埠头,船椅,饭菜,茶炊,点心盒子,都在陆续搬下去了。我笑着跳着,催他们要搬得快。忽然,工人的脸色很谨肃了,我知道有些蹊跷,四面一看,父亲就站在我背后。

“去拿你的书来。"他慢慢地说。

这所谓“书”,是指我开蒙时候所读的《鉴略》,因为我再没有第二本了。我们那里上学的岁数是多拣单数的,所以这使我记住我其时是七岁。

我忐忑着,拿了书来了。他使我同坐在堂中央的桌子前,教我一句一句地读下去。我担着心,一句一句地读下去。

两句一行,大约读了二三十行罢,他说:

“给我读熟。背不出,就不准去看会。"

8.阅读《朝花夕拾》选段,完成问题。(6分)

(1)请结合选文,体会划线句的作用。(2分)

(2)有人说:“读《朝花夕拾》,我们时常会读到一个天真的‘小鲁迅’,有时又会读到一个深沉的‘大鲁迅’。”请结合整本书,举例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4分)

(二)(5分)

题齐安城楼

(唐)杜牧

呜轧①江楼角一声,微阳潋潋落寒汀。

不用凭栏苦回首,故乡七十五长亭。

【注】①呜轧(yà):拟声词。②亭:古时三十里一驿,每驿有亭。

9.(1)请说说第二句中“寒"的妙处。(3分)

(2)你认为本诗“故乡七十五长亭”中的“七十五"有什么作用?(2分)

(三)(12分)

魏文侯与虞人①期猎。是日,饮酒乐,天雨。文侯将出,左右曰:“今日饮酒乐,天又雨,公将焉之?”文侯曰:“吾与虞人期猎,虽乐,岂可不一会期哉!"乃往,身自罢之。魏于是乎始强。

(选自《魏文侯书·资治通鉴》)

【注释】①虞人:管理山泽的官。

10.下列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魏文侯与虞人期猎(约定)B.是日(这)

C.天雨(雨水)___D.公将焉之(哪里)

11.选出与“身自罢之”中的“之"用法及意义相同的一项(3分)

A.公将焉之___B.学而时习之

C.君子之交___D.日月之行

12.翻译下列句子。(3分)

乃往,身自罢之。

13.请结合本文,说说在与人交往方面你获得的启示。(3分)

(四)(15分)

想起母亲就想哭

①小时候,不怎么看得起我的母亲。她的漂亮,当年没有察觉;她的贤惠,更没有体会。只觉得她太糊涂,甚至可以说是愚蠢。再就是,嘴太笨。不说跟外人说话了,就是跟我说话,也像是理短似的,嗫嗫嚅嚅,没个痛快的时候。晚年她得了失语症,我一面心疼,一面又想,若她像我这样伶牙俐齿,虚说白道,什么病都可以得,也不会得这么个病。

②我家有些特殊,父亲在外省工作,每年只有短短的十几天假期,平日,家里是祖父祖母当家。母亲15岁嫁到我家,直到祖父母过世,一直是个小媳妇。祖父也有工作,在镇上的百货公司,家里实际当家的是祖母。祖母是继室,只比她大10岁,很严厉,说一不二,偶尔也会问我想吃什么,就让做顿什么,从来不会问她。她呢,只有做饭的份儿。这也是让我看不起的一个原因。

③上小学时,学校要个什么费用,多是跟祖父要,有时祖父不在家,也会跟母亲要。记得有次要买什么,三毛钱吧,我说五毛。母亲一面掏钱一面问:够吗?那一刻,一面后悔没有多说些,一面又暗暗埋怨母亲太糊涂,这么个小把戏也识不破。后来多次都是这样,不问别的,只说:够吗?

④大学毕业,迷上写作,有次在老家,要写篇散文,想写些小时候的事。便问母亲,当年我那样骗她,她就没一点感觉吗?我希望她说,她是感觉到了的,只是太爱我这个儿子,也就不点破。不料母亲瞪着那双美丽而略显痴愣的大眼,反问我:你那么小,就骗你妈吗?!弄得我一点情绪也没有,文章,只好不写了。

⑤上了中学离开家,每年只有假期才会回去。假期满了,临走的时候,不管给带什么好吃食,叮嘱的话只有一句:学好,甭惹事!晋南话,“甭惹事”读音如“baorasi”,听起来要多土有多土。这个时候,我常是脖子一拧,一脸地不屑。心想,“听党的话,报效祖国”,这样的话你不会说,“听老师的话,好好念书”,这样的话也不会说吗?

⑥直到我经历种种磨难,一事无成而身心疲惫,有时间回味自己大半生得失的时候,才悟出母亲那“学好,甭惹事”的教诲,是多么的简要,多么的贤明。“学好"等于指明了一条开阔而自律的前行之路,“甭惹事”等于避开了任何意外的伤害,平安地成长。前有引导,后有护佑,怎么能成不了一个好人,成就一番事业呢?淳朴而真挚的情感,是与神明相通的。可惜我只记住了前面两个字,而忽略了后面三个字,就是前面两个字,也只理解为学习好,落得蹭蹬大半生而无所作为。

⑦六十大几,母亲失语,每年我都要回去看望。她已说不成完整的话,只能说几个简单的词。一见面,冲我笑笑,眼里就溢出了泪水,然后呜呜地叫着,低头往我怀里撞。这个时候,我也忍不住流下泪来。撞上几下,抬起头,仰起脸,瞪着那双依然美丽却更显痴愣的大眼,撇撇嘴角,突兀地就是一句:好!明明该是一句问话,说出来却是感叹,只有我能听出,这是她那句贤明的教诲的缩略,说全了该是:你学好了吗,惹事了吗?这时我只有重重地说:妈,好着哩!她明白了我的意思,点点头。扶她在沙发上坐下,此后一句话也不说,只是静静地听我和父亲谈话。隔上一会儿,她指指厨房,示意父亲,该给我做饭了。

⑧想想自己这一生,妻子儿女都没什么对不起的地方,最最对不起的,该是我那贤明而略显糊涂的母亲。

⑨如今我也老了,一想起母亲就想哭。

(选自《文艺报》2018年9月10日,有删改)

14、根据文章内容,补全下表中的情节或“我"对母亲的情感与态度。(3分)

情节“我”对母亲的情感与态度

写母亲“嘴太笨”,在家里没有地位。

(2)“我”暗暗埋怨母亲的糊涂。

(3)“我"心疼母亲、心生愧疚。

15、母亲最简单的话语常寄寓最深刻的情感和最朴质的人生哲理。史铁生的母亲总把“好好儿活”挂在嘴边,文中的母亲总把“学好,甭惹事"挂在嘴边。通读全文,分别说说“学好”和“甭惹事"各包含了怎样的意思。(3分)

16、动作描写是刻画人物的重要方法之一,史铁生在《秋天的怀念》中精选动词,展现出母亲的心理活动和性格形象。本文中也有这种方法的使用,请模仿示例,赏析第⑦段画线句加点词的妙处。(3分)

【示例】“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

通过写母亲见“我"极端暴躁时“躲”这一个动作,写出了母亲不想打扰我,不想再次激怒我的心理,体现出母亲对我的关心和她的良苦用心。

17、你认为文中的母亲有着怎样的性格特点?请结合文章内容具体分析。(6分)

三、表达与写作(50分)

在生命的长河中,总有一些动听的声音萦绕着我们。山泉叮咚,是来自自然的悦耳之音;生命拔节,是来自成长的顽强之音;关爱叮咛,是来自师长的幸福之音;强国有我,是来自青年的奋进之音……

18.请以“最动听的声音"为题目,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1)表达要有真情实感,不得套写、抄袭;(2)文章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3)文章字数不少于600字。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初一语文期中检测试卷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卷两部分,所有答案一律写在答题卷上。

2.考试时间为120分钟,试卷满分为120分。

一、积累与运用(32分)

1.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答题。(8分)

酝酿.了两个多月的初中校园生活终于开始啦!轻轻打开七年级上册的语文课本,眼前花团锦cù,目不暇

接:跟轻风流水应和着的是牧童嘹亮的笛声,传递着春的气息;从草间直窜向云霄的叫天子,体现着百草园的

神奇;瘫痪的史铁生在菊花开得泼泼洒洒的秋天,懂得了母亲未说完的话;海伦·凯勒面对不幸的命运,自强

不息,终于在黑暗的世界里寻找到了光明……在语文的世界里,寻一方静mì之处,读一本成长之书,这让我

们面对生活中的困境能够不再徘徊,不再怅惘,奋力前行。

(1)给加点字注音。(2分)

酝酿.()应和.()

(2)根据拼音写汉字。(3分)

花团锦cù()liáo()亮静mì()

(3)对文段中划线词语的词性判断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动词名词名词名词B.名词名词动词名词

C.动词名词动词动词D.动词名词动词名词

2、读下面文段,补充诗句。(7分)

中国是诗的国度,中华文明史册上优秀的诗歌灿若繁星。古代读书人有着建功立业的使命,正如一代枭雄

曹操在《观沧海》中借助想象之景“①,若出其中;②,若出其里”表达的伟大

抱负。一代代读书人为了实现梦想,背井离乡,“思乡"也便成了诗歌的重要主题。当年李白出蜀时挥笔写下的

《峨眉山月歌》中的“峨眉山月半轮秋,③”言犹在耳,四处飘零的他又写下“举头望明月,低

头思故乡"。同是唐朝的王湾在《次北固山下》中写到“④,归雁洛阳边”;而安史之乱后的岑

参更是在《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中写到“⑤,应傍战场开";李益则在《夜上受降城闻笛》中

写道“不知何处吹芦管,⑥”;几百年后,元朝马致远在《天净沙·秋思》中写出了更为伤感的

“夕阳西下,⑦"……

3.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在人.迹.罕.至.的北极,奇异美丽的天象令人心旌摇曳,难以忘怀。

B.讨论会上,这位同志说话咄.咄.逼.人.,那气势可真让人受不了啊。

C.这首歌旋律优美柔和,真是美.不.胜.收.。

D.素质教育就是要让学生各.得.其.所.,各展其长。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有没有坚定的意志,是一个人在事业上能够取得成功的关键。

B.通过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治罪”活动,使我市环境卫生状况有了很大改变。

C.防止校园欺凌事件不再发生是个系统工程,需要多方面、多领域齐心协力完成。

D.学校德育处的领导正在研究如何加强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问题。

___

5.在下面语段空白处依次填入四个句子,排序恰.当.的一项是()(3分)

春日踏青,青芜如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夏日听雨,雨声淅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秋日看花,花叶相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冬日观雪,雪意阑珊,__________________。好诗如四季,岁岁不相同。

①诗是千缕缤纷下那一丝虚幻的朦胧②诗是玉田琼屋上那一份惊艳的洁白

③诗是绿茵遍野时那一抹久违的清新④诗是红叶清风里那一派无尽的潇洒

A.③④②①B.④③①②C.④②③①D.③①④②

6.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3分)

A.《世说新语》是南朝宋刘义庆组织编写的一部志人小说集,主要记载汉末至东晋士大夫的言谈、逸事。

B.“令尊、令堂、令郎"中“令”是敬辞,用于称对方亲属;“家父、家严、家慈"都是谦辞。

C.《济南的冬天》作者是老舍,原名舒庆春。他的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茶馆》家喻户晓。

D.《论语》是一部语录体儒家著作,记录了春秋时期思想家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

7.综合性学习(5分)

央视“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开播,引发了社会各界广泛的关注与参与,我校开展以“规范汉字书写,领略汉

字之美"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加。

(1)下面是七(3)班同学们深入调查的结论,请你从中概括中学生提笔忘字的原因。(2分)

随着网络科技的发展,电脑和手机等成了人们离不开的工具。用电脑打字时,许多学生都是使用汉语拼音输

入法,而拼音和汉字是互为独立的两个体系。即使有人使用五笔输入法打字,也不需要知道汉字的所有笔画和笔

序,久而久之,他们就不再一笔一划地书写汉字。许多学生多数时间沉溺于网络,生活中的大部分信息和知识基

本上来自网络,而用于看书的时间非常少,所以才会在提笔写字时忘记了要写的字。

原因一:

原因二:

(2)面对这样的原因,你认为中学生该如何做?(3分)

二、阅读与赏析(共38分)

(一)(6分)

昨夜预定好的三道明瓦窗的大船,已经泊在河埠头,船椅,饭菜,茶炊,点心盒子,都在陆续搬下去了。我

笑着跳着,催他们要搬得快。忽然,工人的脸色很谨肃了,我知道有些蹊跷,四面一看,父亲就站在我背后。

“去拿你的书来。”他慢慢地说。

这所谓“书”,是指我开蒙时候所读的《鉴略》,因为我再没有第二本了。我们那里上学的岁数是多拣单数的,

所以这使我记住我其时是七岁。

我忐忑着,拿了书来了。他使我同坐在堂中央的桌子前,教我一句一句地读下去。我担着心,一句一句地读

下去。

两句一行,大约读了二三十行罢,他说:

“给我读熟。背不出,就不准去看会。”

8.阅读《朝花夕拾》选段,完成问题。(6分)

(1)请结合选文,体会划线句的作用。(2分)

(2)有人说:“读《朝花夕拾》,我们时常会读到一个天真的‘小鲁迅’,有时又会读到一个深沉的‘大鲁迅’。"

请结合整本书,举例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4分)

___

(二)(5分)

题齐安城楼

(唐)杜牧

呜轧①江楼角一声,微阳潋潋落寒汀。

不用凭栏苦回首,故乡七十五长亭。

【注】①呜轧(yà):拟声词。②亭:古时三十里一驿,每驿有亭。

9.(1)请说说第二句中“寒”的妙处。(3分)

(2)你认为本诗“故乡七十五长亭"中的“七十五”有什么作用?(2分)

(三)(12分)

魏文侯与虞人①期.猎。是.日,饮酒乐,天雨.。文侯将出,左右曰:“今日饮酒乐,天又雨,公将焉.之?"文

侯曰:“吾与虞人期猎,虽乐,岂可不一会期哉!”乃往,身自罢之。魏于是乎始强。

(选自《魏文侯书·资治通鉴》)

【注释】①虞人:管理山泽的官。

10.下列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魏文侯与虞人期.猎(约定)B.是.日(这)

C.天雨.(雨水)D.公将焉.之(哪里)

11.选出与“身自罢之"中的“之”用法及意义相同的一项(3分)

A.公将焉之.B.学而时习之.

C.君子之.交D.日月之.行

12.翻译下列句子。(3分)

乃往,身自罢之。

13.请结合本文,说说在与人交往方面你获得的启示。(3分)

(四)(15分)

想起母亲就想哭

①小时候,不怎么看得起我的母亲。她的漂亮,当年没有察觉;她的贤惠,更没有体会。只觉得她太糊涂,

甚至可以说是愚蠢。再就是,嘴太笨。不说跟外人说话了,就是跟我说话,也像是理短似的,嗫嗫嚅嚅,没个痛

快的时候。晚年她得了失语症,我一面心疼,一面又想,若她像我这样伶牙俐齿,虚说白道,什么病都可以得,

也不会得这么个病。

②我家有些特殊,父亲在外省工作,每年只有短短的十几天假期,平日,家里是祖父祖母当家。母亲15岁

嫁到我家,直到祖父母过世,一直是个小媳妇。祖父也有工作,在镇上的百货公司,家里实际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