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龙东十校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黑龙江省龙东十校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题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部编版必修上册。
一、现代文阅读(29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4小题,1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要加强社会智能化建设。
首先,必须创新现代化理论。19世纪和20世纪的现代化理论是与工业革命、工业社会相适应的。进入21世纪以来,智能革命迅速发展,已逐步进入智能社会和智能时代,自动化开始向智能化过渡。因此,应围绕智能革命、智能时代和智能社会,创新现代化理论。
其次,在智能化建设中,中华民族应充分发挥综合性思维方式的优势。大量事实表明,思维方式的差异对不同类型的科学技术有重大影响。工业革命使欧美各国发展迅速,走在世界的前列,这与欧美各国善于和充分开发、利用“物能"密切相关。相反,中国等发展中国家之所以在工业革命期间落后于世界,也与没有充分开发、利用“物能”密切相关。其原因与东西方不同的思维方式有关。智能革命与工业革命性质完全不同,是以开发和利用人类“智能"为主的革命。我国的人工智能研究虽然起步比西方各国晚得多,但经过几十年的努力,我国目前的人工智能研究位列世界第二,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人工智能研究大国。其原因与中华民族的综合性思维密切相关。经验事实表明,中华民族的综合性思维有利于开发和利用人类“智能”。工业革命时代,我国远远落后于西方国家;在智能革命时代,中华民族必须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充分发挥综合性思维在智能革命中的优势,借鉴西方的分析性思维的长处,将宏观研究与微观研究相结合,而使中华文明在人类历史上再创辉煌。
最后,加快机器智能化、网络智能化和社会智能化建设。“智能化"包括机器智能化、网络智能化和社会智能化三大类。一是机器智能化,包括各种机器、计算机、机器人、无人飞机和无人驾驶汽车等的智能化。二是网络智能化,涉及网络结构、资源配置、功能管理、业务承载等方面的智能化。它能够根据用户的使用目的智能地决定服务提供方式,并动态适应需求变化,实现网络的“自动驾驶”功能。网络智能化不是简单的网络自动化,而是在自动化基础之上叠加了决策功能,这意味着原来由人来做的决策现在也由机器来完成。三是社会智能化,包括教育智能化、科研智能化、文化建设智能化、法律审判智能化、纪检监察智能化、国家安全智能化、调查研究智能化、办公室智能化和家庭智能化等。只有进一步加快智能化建设,才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总之,智能化建设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应提高智能化建设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的地位,进一步加快各行业、各产业的智能化建设。
(摘编自何星亮《智能化:当今世界现代化的一个基本特征——兼谈智能化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的意义》)
材料二:人工智能的不断发展在产生就业替代效应的同时,还会创造出大量新的就业机会。人工智能的发展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新动能和新引擎,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出现许多与人工智能密切相关、市场需求大的新职业,如人工智能训练师、智能制造工程技术人员、智能机器人开发人员、人工智能运维工程师等职业,为广大劳动者提供了新的就业机会。同时,人工智能与传统行业的相互融合,加快了传统行业向智能化转型升级的步伐,带动了大量人力资源尤其是复合型人才的引进和投入。人工智能与制造、教育、金融、安防、家政、养老、环保、司法、医疗卫生、交通运输等领域的不断深入结合,对“智能+制造"智能+交通”“智能+医疗"等“智能+”人才的需求越来越旺盛。此外,由于现阶段人工智能的发展尚处于弱人工智能阶段,人工智能在社会生产生活中的应用不是全面覆盖。为了满足生产活动的连续性,在智能化程度较低的工作领域,仍然需要许多劳动者去完成。比如,电商行业的发展促进了网络购物的繁荣,快递的投递、货物的配送等需要大量的人工,从而增加了对快递员的需求,带动了快递业从业人员的就业。
人工智能催生了新行业、新业态,促进了非标准就业,为大众创新创业创造了新思路。在智能化、数字化、信息化的条件下,基于互联网和平台经济,涌现了临时性就业、非全日制工作、自雇就业、多方雇佣关系等类型的非标准就业,如自媒体博主、线上教师、线上律师、外卖骑手等。人工智能的发展使得一批劳动者“被剩余”,这些“被剩余的个体”会主动寻找并创生新的职业。他们积极主动地借助各类平台企业、网络电商,进行创新创业,寻找新的就业出路。
此外,人工智能还为女性、受教育程度较低群体、失业下岗职工、残疾人等弱势劳动群体创造了新的灵活就业机会。网约车、社区电商、网络直播等灵活就业形态,为女性创业就业提供了更广阔的舞台。根据《某网约车数字平台与女性生态研究报告》,2020年以来,国内新注册的女性网约车司机超过了26.5万;电商平台购物优选的团长中,女性所占比例约为60%。
(摘编自陈美华、范敏华《人工智能时代中国就业变革:问题与路径》)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19世纪和20世纪的现代化理论是与工业革命、工业社会相适应的,与当下智能社会和智能时代格格不入。
B.中华民族的综合思维方式优于其他国家,我们应充分发挥综合思维方式的优势,在人类历史上再创辉煌。
C.《某网约车数字平台与女性生态研究报告》显示:2020年以来,网约车司机和电商方面,女性从业者更具优势。
D.智能化是当今世界现代化的一个基本特征,随着人工智能时代到来,我国的就业形势将发生变革,需要认真审视。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19世纪和20世纪,是以自动化为特征的工业社会;21世纪以来,智能化成为时代特征。
B.工业革命的成功取决于“物能"的利用,智能时代的成功取决于“智能”的利用。
C.在人工智能时代复合型人才会大受欢迎,而传统意义上的劳动者必然会遭到淘汰。
D.智能化建设涉及各行各业,加快智能化建设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必要条件。
3.下列选项中,属于材料一所说的“社会智能化"的一项是()
A.某社区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推动大型社区居家养老模式。
B.某快递公司为更好地服务于客户,利用无人机配送包裹。
C.医生通过模拟或预测技术,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方案。
D.小明家的智能锁通过“密码”或“指纹"识别就能开锁。
4.某市自动驾驶出租车的出现引发了人们对就业的担忧,请从材料中找出你可能用到的论据,打消人们的顾虑。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林家铺子(节选)①
茅盾
凄凉的年关,终于也过去了。镇上的大小铺子倒闭了二十八家。内中有一家“信用素著”的绸庄。欠了林先生三百元货账的聚隆与和源也毕竟倒了。林先生自己呢,多亏商会长一力斡旋,还无须往乡下躲,然而欠下恒源钱庄的四百多元非要正月十五以前还清不可;从正月初五开市那天起,恒源就要派人到林先生铺子里“守提”,卖得的钱,八成归恒源扣账。
元旦起,是大好的晴天。关帝庙前那空场上,照例来了跑江湖赶新年生意的摊贩和变把戏的杂耍。人们在那些摊子面前懒懒地拖着腿走,两手扪着空的腰包,就又懒懒地走开了。只有那班变把戏的出了八块钱的大生意,党老爷们唤他们去点缀了一番“升平气象”。
初四晚上,林先生和伙计商量明天开市的办法。林先生早就想透:这铺子开下去呢,是亏本的生意,不开呢,简直没有生计,而且到底人家欠他的货账还有四五百,他一关门更难讨取。但要开市,最大的困难是缺乏货品。没有现钱寄到上海去,就拿不到货。上海打得更厉害了,赊账是休想的。
一个伙计忽然说:“乱世年头,人比不上狗!听说上海闸北烧得精光,几十万人都只逃得一个光身子。东洋人凶得很,不许搬东西。逃出来的人都到乡下来了,昨天镇上就到了一批,看样子都是好好的人家,现在却弄得无家可归!"
林先生摇头叹气。寿生听了这话,猛地想起了一个好办法,对林先生说道:
“师傅,听得阿四的话么?我们那些脸盆,毛巾,肥皂,就可以如数销清了。”
林先生瞪出了眼睛,不懂得寿生的意思。
“师傅,这是天大的机会。上海逃来的人,总还有几个钱,他们总要买些日用的东西,是不是?这笔生意,我们赶快张罗。"
两个伙计也省悟过来了,哈哈大笑。只有林先生还不很了然。近来的逆境已经把他变成糊涂。他惘然问道:
“你拿得稳么?脸盆,毛巾,别家也有,——”
“师傅,你忘记了!脸盆毛巾一类的东西只有我们存底独多!我们赶快多写几张广告到四栅去分贴。"
这一晚上,林家铺子里直忙到五更。第二天清早,开门鞭炮响过,林家铺子布置得又是一新。漏夜赶起来的广告早已漏夜分头贴出去。
“内宅”里,林大娘也起了个五更,她点了香,磕了半天响头。她只想着多来些逃难人。
一切都不出寿生的预料,开市第一天就只林家铺子生意很好,到下午四点多钟,居然卖了一百多元,是这镇上近十年来未有的新纪录。
林大娘看见女儿兴冲冲地跑进来夸说一回,就又磕了一回头。她心里还转了这样的念头:要不是岁数相差得多,把寿生招做女婿倒也是好的!
只有一点,使林先生扫兴;恒源庄毫不顾面子地派人来提取了当天营业总数的八成。并且存户朱三阿太,桥头陈老七,还有张寡妇,不知听了谁的怂恿,都来预支本息;但也有一个喜讯,听说又到了一批逃难人。
晚餐时,林先生添了两碟荤菜,酬劳他的店员。大家称赞寿生能干。林先生虽然高兴,却不能不惦念三位存户要提存款的事情。
林先生想了半天觉得只有去找商会长,请他去和那三位宝贝讲开。
林先生说明来意后,那商会长一口就应承了,还夸奖林先生做生意的手段高明。摸着自己的下巴,商会长又笑了一笑,说道:
“有一件事,早就想对你说,只是没有机会。镇上的卜局长不知在哪里见过令爱来,极为中意;卜局长年将四十,还没有儿子,屋子里虽则放着两个人,都没生育过;要是令爱过去,生下一男半女,就是现成的局长太太。呵,那时,就连我也沾点儿光呢!"
林先生做梦也想不到会有这样的难题,当下怔住了做不得声。商会长却又郑重地接着说:
“我们是老朋友,什么话都可以讲个明白。卜局长既然有了这个心,不答应他有许多不便之处;答应了,将来倒有巴望。我是替你打算,才说这个话。”
“咳,可是,我是小户人家,小女又不懂规矩,高攀卜局长,实在不敢!"
林先生硬着头皮说。
“不是你高攀,是他中意。——这么罢,你回去和尊夫人商量商量,我这里且搁着,行不行呢?你得早点给我回音!”
“嗯——"
筹思了半晌,林先生勉强应着,脸色像是死人。
回到家里,林先生支开了女儿,一五一十对林大娘说了。
“怎么能够答应,呃②,不就是小老婆吗,呃,呃——”
“我也是这个意思,不过——"
“呃,我们规规矩矩做生意,呃,难道我们不肯,他好抢了去不成?呃——”
“不过他一定要来找讹头生事!这种人比强盗还狠心!"
林先生低声说,几乎落下眼泪来。
“呃!我拼了这条老命!”
这时林小姐也从房外来了,显然已经听见了一些,脸色灰白,眼睛死瞪瞪地。林大娘看见女儿,就一把抱住了,一边哭,一边打呃,一边喃喃地挣扎着喘着气说:
“呃,阿囡,呃,谁来抢你去,呃,我同他拼老命!呃,生你那年我得了这个——病,呃,好容易养到十七岁,呃,呃,死也死在一块儿!呃,早给了寿生多么好呢!呃!强盗!不怕天打的!"
这一夜,林家三口儿都没有好生睡觉。天刚发白,林先生就起身,眼圈儿红肿,头里发昏。可是他不能不打起精神招呼生意。
林先生坐在账台里,心总不定。生意虽然好,他却时时浑身的肉发抖。看见面生的大汉子上来买东西,他就疑惑是卜局长派来的人,来侦察他,来寻事;他的心直跳得发痛。
却也作怪,这天生意之好,出人意料。到正午,已经卖了五六十元,买客们中间也有本镇人。那简直不像买东西,简直像是抢东西,只有倒闭了铺子拍卖底货的时候才有这种光景。林先生一边有点高兴,一边却也看着心惊,他估量“这样的好生意气色不正”。果然在午饭的时候,寿生就悄悄告诉道:
“外边又有谣言,说是你在卖一批货,捞到几个钱,就打算逃走!"
林先生又气又怕,开不得口。突然来了两个穿制服的人,直闯进来问道:
“谁是林老板?”
林先生慌忙站了起来,还没回答,两个穿制服的拉住他就走。寿生追上去,想要拦阻,又想要探询,那两个人厉声吆喝道:
“走开!党部里要他问话!"
那天下午,林先生没有回来。林大娘本来还被瞒着,不防小学徒漏了嘴,林大娘那一急几乎一口气死去。她又死不放林小姐出门儿,说是:
“你的爸爸已经被他们捉去了,回头就要来抢你!呃——”
【注】①《林家铺子》以一九三二年“一·二八"上海战争前后的江浙农村为背景,那时外受日本帝国主义的军事、经济侵略;内有国民党官吏的敲诈、地主高利贷的剥削。②呃,指“打呃”病症。
5.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提到镇上多个铺子的倒闭,特别提及“信用素著"的绸庄也倒闭了,这表明经济萧条的原因并非铺子自身的经营问题,而是日寇的侵略和国内资本家的掠夺。
B.林老板在晚上和伙计商量第二天的开市办法,反映了当时做生意进退两难的困境,战争让他们既没有资金购买货品,又无法赊账继续经营。
C.初五那天,林大娘点了香,磕了半天响头,希望“多来些逃难人”,由此可见,她只关心自己的生意,对逃难人缺少同情心。
D.当林老板没有直接答应卜局长的要求后,外边就有了谣言,说他在卖一批货,这表明在当时的社会,所谓上层人物的道貌岸然和用心险恶。
6.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中的“升平气象"一词运用反语,讽刺了党老爷为了粉饰太平而请戏班来点缀表演,同时也与关帝庙前空场上的生意萧条形成对比。
B.林大娘在磕头时,心里突然产生了“把寿生招做女婿倒也是好的”的念头,为下文商会长给卜局长提亲情节做铺垫。
C.小说注重通过细节描写来刻画人物,如写林大娘时,她的出场始终贯串她的“打呃"病症,同时多处写到她遇事磕头,人物形象塑造鲜明。
D.小说的对话描写不仅丰富,而且能突出人物的不同性格,如林老板的顽强和隐忍,寿生的忠诚和能干,还有商会长的真诚和友善。
7.小说情节多处前有伏笔,后有照应,请结合文本列举两例加以分析说明。
8.茅盾曾说过:“文学是为表现人生而作的,文学家所欲表现的人生,决不是一人一家的人生,乃是一社会一民族的人生。”请从这句话分析选文所反映的时代悲剧。
二、古代诗文阅读(49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司马法》曰:“国虽大,好战必亡;天下虽安,忘战必危。"《易》曰:“君子以除戎器,戒不虞。”夫兵不可玩,玩则无威;兵不可废,废则召寇。昔吴王夫差好战而亡,徐偃王无武亦灭。故明王之制国也,上不玩兵,下不废武。《易》曰:“存不忘亡,是以身安而国家可保也。"
王孙厉谓楚文王曰:“徐偃王好行仁义之道,汉东诸侯三十二国尽服矣!王若不伐,楚必事徐。”王曰:“若信有道,不可伐也。"对曰:“大之伐小,强之伐弱,犹大鱼之吞小鱼也,若虎之食豚也,恶有其不得理?”文王遂兴师伐徐,残之。徐偃王将死,曰:“吾赖于文德而不明武备,好行仁义之道而不知诈人之心,以至于此。"夫古之王者其有备乎?
(选自刘向《说苑·指武》,有删改)
材料二:
古者文王处丰、镐之间,地方百里,行仁义而怀西戎,遂王天下。徐偃王处汉东,地方五百里,行仁义,割地而朝者三十有六国,荆文王恐其害己也,举兵伐徐,遂灭之。故文王行仁义而王天下,偃王行仁义而丧其国,是仁义用于古不用于今也。故曰:世异则事异。当舜之时,有苗不服,禹将伐之,舜曰:“不可。上德不厚而行武,非道也。”乃修教三年,执干戚舞,有苗乃服。共工之战铁铦短者及乎敌铠甲不坚者伤乎体是干戚用于古不用于今也。故曰:事异则备变。上古竞于道德,中世逐于智谋,当今争于气力。齐将攻鲁,鲁使子贡说之,齐人曰:“子言非不辩也,吾所欲者土地也,非斯言所谓也。"遂举兵伐鲁,去门十里以为界。故偃王仁义而徐亡,子贡辩智而鲁削。以是言之,夫仁义辩智,非所以持国也。去偃王之仁,息子贡之智,循徐、鲁之力使敌万乘,则齐、荆之欲不得行于二国矣。
(选自《韩非子·五蠹》,有删改)
材料三:
治国之首,所养有二:一曰养德,二曰养力。养德者,养名高之人,以示能敬贤;养力者,养气力之士,以明能用兵。此所谓文武张设、德力且足者也。事或可以德怀,或可以力摧。外以德自立,内以力自备;慕德者不战而服,犯德者畏兵而却。徐偃王修行仁义,陆地朝者三十二国,强楚闻之,举兵而灭之。此有德守,无力备者也。夫德不可独任以治国,力不可直任以御敌也。韩子之术不养德,偃王之操不任力,二者偏驳,各有不足。偃王有无力之祸,知韩子必有无德之患。
(选自王充《论衡·非韩》,有删改)
9.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共工之战A铁铦短者B及乎C敌D铠甲不坚者E伤乎F体G是干戚H用于古不用于今也。
10.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恶,指怎么、哪里,与“彼恶知之”(《齐桓晋文之事》)中的“恶"意思不同。
B.伐,指讨伐,与“平伐其功”(《屈原列传》)中的“功"意思不同。
C.地方,指土地方圆,与“室仅方丈”(《项脊轩志》)中的“方丈"都是古今异义词。
D.“举兵而灭之”与“因人之力而敝之"(《烛之武退秦师》)中的“而”字用法不同。
1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孙厉对楚文王说,徐偃王施行仁义的主张,赢得了诸侯国的归服,如不攻打徐国,楚国将会侍奉徐国,楚文王听后毫不犹豫地灭了徐国。
B.舜在位的时候,苗人就不服,禹主张讨伐苗人,舜不同意,认为德行还不够深厚就施行武力不合乎道理,于是先用了三年时间修习德行。
C.齐国准备进攻鲁国,鲁国派子贡去说服齐国人。齐国人认为子贡的说辞虽有道理,但不符合齐国人的想法,于是派兵去攻打鲁国。
D.王充认为,“养德"就是供养名望极高的人,以表示能敬重贤人;“养力”就是培植武力,供养力大的人,以表明能用兵打仗。
12.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以是言之,夫仁义辩智,非所以持国也。
(2)慕德者不战而服,犯德者畏兵而却。
13.三则材料都用了徐偃王修行仁义一事,但用意不同,请根据材料概括说明。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因览镜照见衰年状貌有感
宋·宋庠
拂槛清晨念老余,只堪丘壑便悬车。
暗围廓落频移眼,坐况苍华不满梳。
绽绶①转惭龟钮印,土膏空负鹤头锄。
人生出处真难决,羡杀贤哉汉二疏②。
注:①“缤绶”,一种黑黄而近暗绿的丝带,古代丞相以上官吏将其用作印绶。②“汉二疏”指疏广和疏受,他们同为汉宣帝时太子的师傅。功成名就主动引退,叔侄两人上疏请求辞官回乡。被后世文人引为美谈。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清晨时分,诗人起床对镜自照,由镜中自己现实状态生发出沉重的感叹。
B.诗人主要通过视觉的角度,借助昏暗的光线描写了穷困潦倒的自我形象。
C.诗人遣词造句典雅博奥,通过典雅的意象和蕴藉的语言表达了众多感受。
D.面对现实和理想之间的矛盾,诗人因无所适从,不知如何取舍而“难决"。
15.本诗以“镜”为媒介,通过“镜中像"观照了诗人的现实,也映射了诗人的理想,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10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孤独思亲是杜甫诗歌中常见的内容,如《登高》中“________,________”两句。
(2)苏轼《赤壁赋》中先说万物各有其主,接着以“________,________"两句,勉励人一定要修身自好,莫存非分之想。
(3)小刚暑期登泰山,拍到了泰山日出时天边云彩奇异变化的壮美景象,并将此图配上了姚鼐《登泰山记》中“________,________”两句发在了社交平台上。
(4)《荀子·劝学》中,为了论证积累对学习的重要性,作者在举完“山"的例子后,又用“水”为例做补充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
(5)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中,“________,________”化用诗句“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写出了词人登高望远时所看到的开阔高远的深秋金陵江山景象。
(四)课内知识(本题共5小题,10分)
17.下列各项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迷花倚石忽已暝暝:昏暗假舆马者假:借助
B.四弦一声如裂帛一声:同时发声作《师说》以贻之贻:赠送
C.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安:怎么戊申晦,五鼓晦:农历每月的初一
D.一尊还酹江月尊:酒杯君子生非异也生:同“性”,天性
18.下列各项中,加点的词语不是古今异义词的一项是()
A.今之众人B.因为长句,歌以赠之
C.须臾成五采D.老大嫁作商人妇
19.下列各项中,加点字的词类活用情况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守拙归园田②上食埃土③云青青兮欲雨④乌鹊南飞
⑤明烛天南⑥非能水也⑦舞幽壑之潜蛟
A.①③⑥/②④/⑤/⑦B.①③/②/④⑦/⑤⑥
C.①/②⑤⑥/③/④⑦D.①/②④/③⑤⑥/⑦
20.下列各项中,与例句文言句式相同一项是()
例句:蚓无爪牙之利
A.句读之不知B.客有吹洞箫者
C.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D.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
21.下列各项中,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越陌度阡"中的“陌”指南北向的田间小路,“阡"指东西向的田间小路。
B.瀛洲,我国古代传说中东海三座仙山之一,另两座为“蓬莱”“方丈"。
C.句读,古人指断开句子的知识。一句话后面的停顿为“句”,一句话中间短暂的停顿为“读"。
D.“六艺经传”中的“六艺"指《诗》《书》《礼》《易》《乐》《春秋》六种经书。
三、语言文字运用(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在近千年的流传中,《如梦令》的第一句有两个版本:大部分作“雨疏风骤”;但《癸巳类稿·易安居士事辑》《草堂诗余评林春集》中作“风疏雨骤"。究竟孰是孰非呢?比起瞬间大雨的浇灌,短时大风的摧残更容易导致海棠花凋零。如果当时的天气是“风疏雨骤”,海棠花应不至于遭受毁灭性打击,故而,(1)_________________。也就是说,词人所经历的是雨点稀疏而大风骤起这样的强对流天气。那么,(2)?
“风疏雨骤"型天气产生的原因是中低层水汽充沛,中层和低层虽然有温差和垂直风切变,但都不大。细心观察会发现,此时地面的风力不大,雨滴一般呈近垂直状态下落,气象上称之为短时强降水。《如梦令》中提及的“雨疏风骤”型天气则与“风疏雨骤"型天气有所不同。①究其形成原因可知,对流层的中部有干层,其中储藏着大量干冷空气;由于中低层水汽条件不佳的原因,对流云后部虽然形成了一些雨滴,但是数密度(单位体积内雨滴的个数)较小;雨滴下落所产生的下沉气流将干冷空气拖拽下来,使得二者在下落过程中“相爱相杀”。②在这场厮杀中,部分雨滴被蚕食,进而蒸发,让原本不大的雨滴数密度进一步减小,这便是“雨疏"的原因。③蒸发后的雨滴化作水汽,融入干冷空气中,让它变得不那么干燥。④此外,雨滴在蒸发过程中会吸收潜热,让干冷空气变得“凉飕飕”的,而较重的冷空气更容易下沉,所以冷空气抵达地面时,(3)_____________,能轻易摧毁娇嫩的海棠花。
22.“俗话说,杀敌一千,自损八百。"这句话出现的位置,最恰当的是()
A.①处B.②处C.③处D.④处
23.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24.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逻辑严密,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
四、写作(60分)
25.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草木一生,最重要的是根,向下扎根,方能向上生长;人,亦如此。习近平总书记曾这样描述了他在陕北高原农村的岁月:“作为一个人民公仆,陕北高原是我的根,因为这里培养出了我不变的信念:要为人民做实事!”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黑龙江省龙东十校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题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部编版必修上册。
一、现代文阅读(29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4小题,1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要加强社会智能化建设。
首先,必须创新现代化理论。19世纪和20世纪的现代化理论是与工业革命、工业社会相适应的。进入21世纪以来,智能革命迅速发展,已逐步进入智能社会和智能时代,自动化开始向智能化过渡。因此,应围绕智能革命、智能时代和智能社会,创新现代化理论。
其次,在智能化建设中,中华民族应充分发挥综合性思维方式的优势。大量事实表明,思维方式的差异对不同类型的科学技术有重大影响。工业革命使欧美各国发展迅速,走在世界的前列,这与欧美各国善于和充分开发、利用“物能"密切相关。相反,中国等发展中国家之所以在工业革命期间落后于世界,也与没有充分开发、利用“物能”密切相关。其原因与东西方不同的思维方式有关。智能革命与工业革命性质完全不同,是以开发和利用人类“智能"为主的革命。我国的人工智能研究虽然起步比西方各国晚得多,但经过几十年的努力,我国目前的人工智能研究位列世界第二,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人工智能研究大国。其原因与中华民族的综合性思维密切相关。经验事实表明,中华民族的综合性思维有利于开发和利用人类“智能”。工业革命时代,我国远远落后于西方国家;在智能革命时代,中华民族必须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充分发挥综合性思维在智能革命中的优势,借鉴西方的分析性思维的长处,将宏观研究与微观研究相结合,而使中华文明在人类历史上再创辉煌。
最后,加快机器智能化、网络智能化和社会智能化建设。“智能化"包括机器智能化、网络智能化和社会智能化三大类。一是机器智能化,包括各种机器、计算机、机器人、无人飞机和无人驾驶汽车等的智能化。二是网络智能化,涉及网络结构、资源配置、功能管理、业务承载等方面的智能化。它能够根据用户的使用目的智能地决定服务提供方式,并动态适应需求变化,实现网络的“自动驾驶”功能。网络智能化不是简单的网络自动化,而是在自动化基础之上叠加了决策功能,这意味着原来由人来做的决策现在也由机器来完成。三是社会智能化,包括教育智能化、科研智能化、文化建设智能化、法律审判智能化、纪检监察智能化、国家安全智能化、调查研究智能化、办公室智能化和家庭智能化等。只有进一步加快智能化建设,才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总之,智能化建设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应提高智能化建设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的地位,进一步加快各行业、各产业的智能化建设。
(摘编自何星亮《智能化:当今世界现代化的一个基本特征——兼谈智能化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的意义》)
材料二:人工智能的不断发展在产生就业替代效应的同时,还会创造出大量新的就业机会。人工智能的发展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新动能和新引擎,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出现许多与人工智能密切相关、市场需求大的新职业,如人工智能训练师、智能制造工程技术人员、智能机器人开发人员、人工智能运维工程师等职业,为广大劳动者提供了新的就业机会。同时,人工智能与传统行业的相互融合,加快了传统行业向智能化转型升级的步伐,带动了大量人力资源尤其是复合型人才的引进和投入。人工智能与制造、教育、金融、安防、家政、养老、环保、司法、医疗卫生、交通运输等领域的不断深入结合,对“智能+制造"智能+交通”“智能+医疗"等“智能+”人才的需求越来越旺盛。此外,由于现阶段人工智能的发展尚处于弱人工智能阶段,人工智能在社会生产生活中的应用不是全面覆盖。为了满足生产活动的连续性,在智能化程度较低的工作领域,仍然需要许多劳动者去完成。比如,电商行业的发展促进了网络购物的繁荣,快递的投递、货物的配送等需要大量的人工,从而增加了对快递员的需求,带动了快递业从业人员的就业。
人工智能催生了新行业、新业态,促进了非标准就业,为大众创新创业创造了新思路。在智能化、数字化、信息化的条件下,基于互联网和平台经济,涌现了临时性就业、非全日制工作、自雇就业、多方雇佣关系等类型的非标准就业,如自媒体博主、线上教师、线上律师、外卖骑手等。人工智能的发展使得一批劳动者“被剩余”,这些“被剩余的个体”会主动寻找并创生新的职业。他们积极主动地借助各类平台企业、网络电商,进行创新创业,寻找新的就业出路。
此外,人工智能还为女性、受教育程度较低群体、失业下岗职工、残疾人等弱势劳动群体创造了新的灵活就业机会。网约车、社区电商、网络直播等灵活就业形态,为女性创业就业提供了更广阔的舞台。根据《某网约车数字平台与女性生态研究报告》,2020年以来,国内新注册的女性网约车司机超过了26.5万;电商平台购物优选的团长中,女性所占比例约为60%。
(摘编自陈美华、范敏华《人工智能时代中国就业变革:问题与路径》)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19世纪和20世纪的现代化理论是与工业革命、工业社会相适应的,与当下智能社会和智能时代格格不入。
B.中华民族的综合思维方式优于其他国家,我们应充分发挥综合思维方式的优势,在人类历史上再创辉煌。
C.《某网约车数字平台与女性生态研究报告》显示:2020年以来,网约车司机和电商方面,女性从业者更具优势。
D.智能化是当今世界现代化的一个基本特征,随着人工智能时代到来,我国的就业形势将发生变革,需要认真审视。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19世纪和20世纪,是以自动化为特征的工业社会;21世纪以来,智能化成为时代特征。
B.工业革命的成功取决于“物能"的利用,智能时代的成功取决于“智能”的利用。
C.在人工智能时代复合型人才会大受欢迎,而传统意义上的劳动者必然会遭到淘汰。
D.智能化建设涉及各行各业,加快智能化建设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必要条件。
3.下列选项中,属于材料一所说的“社会智能化"的一项是()
A.某社区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推动大型社区居家养老模式。
B.某快递公司为更好地服务于客户,利用无人机配送包裹。
C.医生通过模拟或预测技术,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方案。
D.小明家的智能锁通过“密码”或“指纹"识别就能开锁。
4.某市自动驾驶出租车的出现引发了人们对就业的担忧,请从材料中找出你可能用到的论据,打消人们的顾虑。
【答案】1.D2.C
3.A4.①人工智能发展催生了很多新业态、新模式,出现了许多新职业,为就业弱势群体提供就业新机会;②人工智能的发展需要大量复合型人才,这也提供了相应的就业机会;③人工智能在社会生产生活中的应用不是全面覆盖,当下仍然需要许多普通劳动者。
【解析】
【整体分析】这篇阅读文章通过两则材料探讨了智能化建设在中国式现代化中的重要性及其对就业的影响。材料一强调了智能化建设的必要性,指出智能革命与工业革命的不同,并提出了加快机器、网络和社会智能化建设的具体方向。材料二则分析了人工智能对就业的双重影响,既有替代效应,也创造了新就业机会,特别是对弱势群体的积极作用。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
A.“与当下智能社会和智能时代格格不入”说法错误,“创新现代化理论"意味着继承与发展。
B.“中华民族的综合思维方式优于其他国家”于文无据,文中只是说“中华民族应充分发挥综合性思维方式的优势"。
C.“网约车司机和电商方面,女性从业者更具优势”依据不足,材料中只是说“女性网约车司机超过了26.5万"电商平台购物优选的团长中,女性所占比例约为60%”。
故选D。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C.“而传统意义上的劳动者必然会遭到淘汰"说法不当,根据“为了满足生产活动的连续性,在智能化程度较低的工作领域,仍然需要许多劳动者去完成”分析可知,当下阶段,传统意义上的劳动者仍然很重要。
故选C。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重要词语内涵的能力。
“社会智能化"包括教育智能化、科研智能化、文化建设智能化、法律审判智能化、纪检监察智能化、国家安全智能化、调查研究智能化、办公室智能化和家庭智能化等。
A.利用人工智能来居家养老,符合“家庭智能化”,属于“社会智能化"。
B.根据“机器智能化,包括各种机器、计算机、机器人、无人飞机和无人驾驶汽车等的智能化”可知,利用无人机配送包裹,属于“机器智能化"。
根据“二是网络智能化……它能够根据用户的使用目的智能地决定服务提供方式,并动态适应需求变化”可知,CD项属于“网络智能化"。
故选A。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
由材料二“人工智能催生了新行业、新业态,促进了非标准就业,为大众创新创业创造了新思路”“人工智能还为女性、受教育程度较低群体、失业下岗职工、残疾人等弱势劳动群体创造了新的灵活就业机会。网约车、社区电商、网络直播等灵活就业形态,为女性创业就业提供了更广阔的舞台"可知,人工智能的发展催生了很多新业态、新模式,出现了许多新职业,为就业弱势群体提供就业新机会;
由材料二“人工智能与传统行业的相互融合,加快了传统行业向智能化转型升级的步伐,带动了大量人力资源尤其是复合型人才的引进和投入”“……对‘智能+制造’‘智能+交通’‘智能+医疗’等‘智能+’人才的需求越来越旺盛"可知,人工智能的发展需要大量复合型人才,这也提供了相应的就业机会;
由材料二“由于现阶段人工智能的发展尚处于弱人工智能阶段,人工智能在社会生产生活中的应用不是全面覆盖”“比如,电商行业的发展促进了网络购物的繁荣,快递的投递、货物的配送等需要大量的人工,从而增加了对快递员的需求,带动了快递业从业人员的就业"可知,人工智能在社会生产生活中的应用不是全面覆盖,当下仍然需要许多普通劳动者。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林家铺子(节选)①
茅盾
凄凉的年关,终于也过去了。镇上的大小铺子倒闭了二十八家。内中有一家“信用素著”的绸庄。欠了林先生三百元货账的聚隆与和源也毕竟倒了。林先生自己呢,多亏商会长一力斡旋,还无须往乡下躲,然而欠下恒源钱庄的四百多元非要正月十五以前还清不可;从正月初五开市那天起,恒源就要派人到林先生铺子里“守提”,卖得的钱,八成归恒源扣账。
元旦起,是大好的晴天。关帝庙前那空场上,照例来了跑江湖赶新年生意的摊贩和变把戏的杂耍。人们在那些摊子面前懒懒地拖着腿走,两手扪着空的腰包,就又懒懒地走开了。只有那班变把戏的出了八块钱的大生意,党老爷们唤他们去点缀了一番“升平气象”。
初四晚上,林先生和伙计商量明天开市的办法。林先生早就想透:这铺子开下去呢,是亏本的生意,不开呢,简直没有生计,而且到底人家欠他的货账还有四五百,他一关门更难讨取。但要开市,最大的困难是缺乏货品。没有现钱寄到上海去,就拿不到货。上海打得更厉害了,赊账是休想的。
一个伙计忽然说:“乱世年头,人比不上狗!听说上海闸北烧得精光,几十万人都只逃得一个光身子。东洋人凶得很,不许搬东西。逃出来的人都到乡下来了,昨天镇上就到了一批,看样子都是好好的人家,现在却弄得无家可归!"
林先生摇头叹气。寿生听了这话,猛地想起了一个好办法,对林先生说道:
“师傅,听得阿四的话么?我们那些脸盆,毛巾,肥皂,就可以如数销清了。”
林先生瞪出了眼睛,不懂得寿生的意思。
“师傅,这是天大的机会。上海逃来的人,总还有几个钱,他们总要买些日用的东西,是不是?这笔生意,我们赶快张罗。"
两个伙计也省悟过来了,哈哈大笑。只有林先生还不很了然。近来的逆境已经把他变成糊涂。他惘然问道:
“你拿得稳么?脸盆,毛巾,别家也有,——”
“师傅,你忘记了!脸盆毛巾一类的东西只有我们存底独多!我们赶快多写几张广告到四栅去分贴。"
这一晚上,林家铺子里直忙到五更。第二天清早,开门鞭炮响过,林家铺子布置得又是一新。漏夜赶起来的广告早已漏夜分头贴出去。
“内宅”里,林大娘也起了个五更,她点了香,磕了半天响头。她只想着多来些逃难人。
一切都不出寿生的预料,开市第一天就只林家铺子生意很好,到下午四点多钟,居然卖了一百多元,是这镇上近十年来未有的新纪录。
林大娘看见女儿兴冲冲地跑进来夸说一回,就又磕了一回头。她心里还转了这样的念头:要不是岁数相差得多,把寿生招做女婿倒也是好的!
只有一点,使林先生扫兴;恒源庄毫不顾面子地派人来提取了当天营业总数的八成。并且存户朱三阿太,桥头陈老七,还有张寡妇,不知听了谁的怂恿,都来预支本息;但也有一个喜讯,听说又到了一批逃难人。
晚餐时,林先生添了两碟荤菜,酬劳他的店员。大家称赞寿生能干。林先生虽然高兴,却不能不惦念三位存户要提存款的事情。
林先生想了半天觉得只有去找商会长,请他去和那三位宝贝讲开。
林先生说明来意后,那商会长一口就应承了,还夸奖林先生做生意的手段高明。摸着自己的下巴,商会长又笑了一笑,说道:
“有一件事,早就想对你说,只是没有机会。镇上的卜局长不知在哪里见过令爱来,极为中意;卜局长年将四十,还没有儿子,屋子里虽则放着两个人,都没生育过;要是令爱过去,生下一男半女,就是现成的局长太太。呵,那时,就连我也沾点儿光呢!"
林先生做梦也想不到会有这样的难题,当下怔住了做不得声。商会长却又郑重地接着说:
“我们是老朋友,什么话都可以讲个明白。卜局长既然有了这个心,不答应他有许多不便之处;答应了,将来倒有巴望。我是替你打算,才说这个话。”
“咳,可是,我是小户人家,小女又不懂规矩,高攀卜局长,实在不敢!"
林先生硬着头皮说。
“不是你高攀,是他中意。——这么罢,你回去和尊夫人商量商量,我这里且搁着,行不行呢?你得早点给我回音!”
“嗯——"
筹思了半晌,林先生勉强应着,脸色像是死人。
回到家里,林先生支开了女儿,一五一十对林大娘说了。
“怎么能够答应,呃②,不就是小老婆吗,呃,呃——”
“我也是这个意思,不过——"
“呃,我们规规矩矩做生意,呃,难道我们不肯,他好抢了去不成?呃——”
“不过他一定要来找讹头生事!这种人比强盗还狠心!"
林先生低声说,几乎落下眼泪来。
“呃!我拼了这条老命!”
这时林小姐也从房外来了,显然已经听见了一些,脸色灰白,眼睛死瞪瞪地。林大娘看见女儿,就一把抱住了,一边哭,一边打呃,一边喃喃地挣扎着喘着气说:
“呃,阿囡,呃,谁来抢你去,呃,我同他拼老命!呃,生你那年我得了这个——病,呃,好容易养到十七岁,呃,呃,死也死在一块儿!呃,早给了寿生多么好呢!呃!强盗!不怕天打的!"
这一夜,林家三口儿都没有好生睡觉。天刚发白,林先生就起身,眼圈儿红肿,头里发昏。可是他不能不打起精神招呼生意。
林先生坐在账台里,心总不定。生意虽然好,他却时时浑身的肉发抖。看见面生的大汉子上来买东西,他就疑惑是卜局长派来的人,来侦察他,来寻事;他的心直跳得发痛。
却也作怪,这天生意之好,出人意料。到正午,已经卖了五六十元,买客们中间也有本镇人。那简直不像买东西,简直像是抢东西,只有倒闭了铺子拍卖底货的时候才有这种光景。林先生一边有点高兴,一边却也看着心惊,他估量“这样的好生意气色不正”。果然在午饭的时候,寿生就悄悄告诉道:
“外边又有谣言,说是你在卖一批货,捞到几个钱,就打算逃走!"
林先生又气又怕,开不得口。突然来了两个穿制服的人,直闯进来问道:
“谁是林老板?”
林先生慌忙站了起来,还没回答,两个穿制服的拉住他就走。寿生追上去,想要拦阻,又想要探询,那两个人厉声吆喝道:
“走开!党部里要他问话!"
那天下午,林先生没有回来。林大娘本来还被瞒着,不防小学徒漏了嘴,林大娘那一急几乎一口气死去。她又死不放林小姐出门儿,说是:
“你的爸爸已经被他们捉去了,回头就要来抢你!呃——”
【注】①《林家铺子》以一九三二年“一·二八"上海战争前后的江浙农村为背景,那时外受日本帝国主义的军事、经济侵略;内有国民党官吏的敲诈、地主高利贷的剥削。②呃,指“打呃”病症。
5.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提到镇上多个铺子的倒闭,特别提及“信用素著"的绸庄也倒闭了,这表明经济萧条的原因并非铺子自身的经营问题,而是日寇的侵略和国内资本家的掠夺。
B.林老板在晚上和伙计商量第二天的开市办法,反映了当时做生意进退两难的困境,战争让他们既没有资金购买货品,又无法赊账继续经营。
C.初五那天,林大娘点了香,磕了半天响头,希望“多来些逃难人”,由此可见,她只关心自己的生意,对逃难人缺少同情心。
D.当林老板没有直接答应卜局长的要求后,外边就有了谣言,说他在卖一批货,这表明在当时的社会,所谓上层人物的道貌岸然和用心险恶。
6.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中的“升平气象"一词运用反语,讽刺了党老爷为了粉饰太平而请戏班来点缀表演,同时也与关帝庙前空场上的生意萧条形成对比。
B.林大娘在磕头时,心里突然产生了“把寿生招做女婿倒也是好的”的念头,为下文商会长给卜局长提亲情节做铺垫。
C.小说注重通过细节描写来刻画人物,如写林大娘时,她的出场始终贯串她的“打呃"病症,同时多处写到她遇事磕头,人物形象塑造鲜明。
D.小说的对话描写不仅丰富,而且能突出人物的不同性格,如林老板的顽强和隐忍,寿生的忠诚和能干,还有商会长的真诚和友善。
7.小说情节多处前有伏笔,后有照应,请结合文本列举两例加以分析说明。
8.茅盾曾说过:“文学是为表现人生而作的,文学家所欲表现的人生,决不是一人一家的人生,乃是一社会一民族的人生。”请从这句话分析选文所反映的时代悲剧。
【答案】5.C6.D
7.①前有林老板欠恒源钱庄的钱要还,后有恒源钱庄毫不顾面子地派人来“守提"八成;
②前有林老板没答应卜局长的要求,后有谣言说林老板在卖货,打算逃走,并有穿制服的人将其带走。
8.①作品中铺子的不断倒闭是当时社会人们生存艰难的时代缩影;
②作品中不断涌入的难民,反映了战争给人们带来的沉重苦难;
③作品中卜局长、商会长对百姓巧取豪夺,反映了当时政府的黑暗。
【解析】
【整体分析】茅盾的《林家铺子》通过描写林先生一家在经济萧条和社会动荡中的艰难生存,揭示了当时中国小商人的困境和社会的黑暗。小说细腻地刻画了人物的心理和命运,尤其是林先生在面对经济压力和权势威胁时的无奈与挣扎。茅盾通过对细节的描写和对话的运用,生动地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社会现实和人们的生活状态,展现了民族的苦难和时代的悲剧。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内容理解能力。
C.“她只关心自己的生意,对逃难人缺少同情心”错误,林大娘只是想让自己的铺子度过近来的逆境。而且由“欠了林先生三百元货账的聚隆与和源也毕竟倒了"欠下恒源钱庄的四百多元非要正月十五以前还清不可”“上海逃来的人,总还有几个钱"可得,说明逃难人的现状可能比林大娘更好一点。
故选C。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
D.“还有商会长的真诚和友善”错误,商会长和林先生的对话体现了卜局长对百姓的巧取豪夺,而商会长是在助纣为虐,体现了商会长的阴险与狡诈。
故选D。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情节的概括能力。
小说开篇即提及林先生欠下恒源钱庄四百多元的债务,且必须在正月十五前还清。这不仅是林家铺子经济困境的直接体现,也为后文情节的发展埋下了伏笔。随着故事推进,恒源钱庄派人“守提”,即在林家铺子销售货物时,立即提取八成的销售额以偿还债务。这一情节直接呼应了前文的债务设定。
当商会长提及卜局长对林先生女儿的意图时,林先生明确表示了拒绝。这一拒绝后续的冲突埋下了伏笔。在林先生拒绝之后,谣言四起,称林先生卖货是为了逃债。这一谣言的出现,直接与林先生对卜局长要求的拒绝相关联,暗示了背后可能有权力的报复。最终,林先生被穿制服的人带走,这不仅是对前文伏笔的直接回应,也展现了权力对弱小个体的无情压迫。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评价作品价值判断的能力。
《林家铺子》开篇即描述了镇上大小铺子倒闭的惨状,其中不乏“信用素著”的绸庄,这不仅仅是林家铺子一家的悲剧,而是当时社会经济萧条、小商业者生存艰难的时代缩影。林家铺子的处境,实际上反映了整个社会经济环境的恶化,以及个体在这种环境下难以维系生计的普遍现实。
小说中提到上海闸北被烧毁,大量难民涌入小镇的情节,不仅展现了战争给普通民众带来的沉重苦难,也反映了战争对社会秩序的破坏和对个体生活的摧毁。这些难民的出现,是战争残酷性的直观反映,同时也揭示了战争对经济、社会结构以及个体命运的深远影响。
作品中卜局长对林家铺子女儿的非分要求,以及商会长在其中的推波助澜,不仅暴露了当时社会上层对普通百姓的压迫和剥削,也反映了政府官员的腐败和黑暗。卜局长和商会长的行为,是当时社会权贵阶层利用手中权力,对弱小个体进行压迫和剥削的典型体现,揭示了社会不公和政府的失职。
二、古代诗文阅读(49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司马法》曰:“国虽大,好战必亡;天下虽安,忘战必危。"《易》曰:“君子以除戎器,戒不虞。”夫兵不可玩,玩则无威;兵不可废,废则召寇。昔吴王夫差好战而亡,徐偃王无武亦灭。故明王之制国也,上不玩兵,下不废武。《易》曰:“存不忘亡,是以身安而国家可保也。"
王孙厉谓楚文王曰:“徐偃王好行仁义之道,汉东诸侯三十二国尽服矣!王若不伐,楚必事徐。”王曰:“若信有道,不可伐也。"对曰:“大之伐小,强之伐弱,犹大鱼之吞小鱼也,若虎之食豚也,恶有其不得理?”文王遂兴师伐徐,残之。徐偃王将死,曰:“吾赖于文德而不明武备,好行仁义之道而不知诈人之心,以至于此。"夫古之王者其有备乎?
(选自刘向《说苑·指武》,有删改)
材料二:
古者文王处丰、镐之间,地方百里,行仁义而怀西戎,遂王天下。徐偃王处汉东,地方五百里,行仁义,割地而朝者三十有六国,荆文王恐其害己也,举兵伐徐,遂灭之。故文王行仁义而王天下,偃王行仁义而丧其国,是仁义用于古不用于今也。故曰:世异则事异。当舜之时,有苗不服,禹将伐之,舜曰:“不可。上德不厚而行武,非道也。”乃修教三年,执干戚舞,有苗乃服。共工之战铁铦短者及乎敌铠甲不坚者伤乎体是干戚用于古不用于今也。故曰:事异则备变。上古竞于道德,中世逐于智谋,当今争于气力。齐将攻鲁,鲁使子贡说之,齐人曰:“子言非不辩也,吾所欲者土地也,非斯言所谓也。"遂举兵伐鲁,去门十里以为界。故偃王仁义而徐亡,子贡辩智而鲁削。以是言之,夫仁义辩智,非所以持国也。去偃王之仁,息子贡之智,循徐、鲁之力使敌万乘,则齐、荆之欲不得行于二国矣。
(选自《韩非子·五蠹》,有删改)
材料三:
治国之首,所养有二:一曰养德,二曰养力。养德者,养名高之人,以示能敬贤;养力者,养气力之士,以明能用兵。此所谓文武张设、德力且足者也。事或可以德怀,或可以力摧。外以德自立,内以力自备;慕德者不战而服,犯德者畏兵而却。徐偃王修行仁义,陆地朝者三十二国,强楚闻之,举兵而灭之。此有德守,无力备者也。夫德不可独任以治国,力不可直任以御敌也。韩子之术不养德,偃王之操不任力,二者偏驳,各有不足。偃王有无力之祸,知韩子必有无德之患。
(选自王充《论衡·非韩》,有删改)
9.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共工之战A铁铦短者B及乎C敌D铠甲不坚者E伤乎F体G是干戚H用于古不用于今也。
10.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恶,指怎么、哪里,与“彼恶知之”(《齐桓晋文之事》)中的“恶"意思不同。
B.伐,指讨伐,与“平伐其功”(《屈原列传》)中的“功"意思不同。
C.地方,指土地方圆,与“室仅方丈”(《项脊轩志》)中的“方丈"都是古今异义词。
D.“举兵而灭之”与“因人之力而敝之"(《烛之武退秦师》)中的“而”字用法不同。
1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孙厉对楚文王说,徐偃王施行仁义的主张,赢得了诸侯国的归服,如不攻打徐国,楚国将会侍奉徐国,楚文王听后毫不犹豫地灭了徐国。
B.舜在位的时候,苗人就不服,禹主张讨伐苗人,舜不同意,认为德行还不够深厚就施行武力不合乎道理,于是先用了三年时间修习德行。
C.齐国准备进攻鲁国,鲁国派子贡去说服齐国人。齐国人认为子贡的说辞虽有道理,但不符合齐国人的想法,于是派兵去攻打鲁国。
D.王充认为,“养德"就是供养名望极高的人,以表示能敬重贤人;“养力”就是培植武力,供养力大的人,以表明能用兵打仗。
12.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以是言之,夫仁义辩智,非所以持国也。
(2)慕德者不战而服,犯德者畏兵而却。
13.三则材料都用了徐偃王修行仁义一事,但用意不同,请根据材料概括说明。
【答案】9.ADG10.A
11.A12.(1)从这两件事来看,仁义的政策、机智的辩词,都无法用来维持国家的生存。
(2)仰慕高尚德操的人可以不战而折服,诋毁德操的人害怕强大的军队而退却。
13.①刘向用徐偃王修行仁义一事阐明一个国家一定要重视“武备"的道理。
②韩非用徐偃王修行仁义一事阐明时代不同那么政事也就随之不同的道理。
③王充用徐偃王修行仁义一事阐明不可偏向养德与养力任意一方的道理。
【解析】
【整体分析】这篇文章通过引用《司马法》《易经》《说苑》《韩非子》《论衡》等古籍,探讨了治国之道,特别是仁义与武力的关系。文章以徐偃王的事例为核心,分析了单纯依靠仁义或武力治国的弊端,强调了德与力并重的重要性。通过对比古今治国策略的变化,文章揭示了“世异则事异”的道理,指出在不同历史背景下,治国方略应灵活调整,不能偏废一方。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
句意:在共工战斗的时候,兵器短的被敌人击中,铠甲不坚固的身体受伤,因此说用盾牌和大斧做兵器只适用于古代而不适用于今天。
“共工之战"表示一个特定的事件,应单独成句,故在A处断开。
“铁铦短者及乎敌”与“铠甲不坚者伤乎体"句式结构相似,各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故在DG处断开。
故选ADG。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一词多义现象、古今异义现象的理解能力。
A.错误,“恶”都解释为“怎么、哪里"。句意:哪里有不合理的呢?/他们哪里能理解您的做法。
B.正确,意思不同,讨伐/夸耀。句意:楚文王于是发兵讨伐徐国。/屈原总要夸耀自己的功劳。
C.正确。地方。古:土地方圆/今:田地;方丈,古:一丈见方/今:指寺院的住持。句意:土地方圆百里。/仅仅一丈见方大小。
D.正确,用法不同,表顺承/表转折。句意:发兵灭掉了它。/依靠别人的力量却反过来损害他。
故选A。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概述能力。
A.“楚文王听后毫不犹豫地灭了徐国”错误,文中楚文王一开始认为徐偃王“若信有道,不可伐也”,并不是毫不犹豫地决定灭徐国。
故选A。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
(1)“是”,这;“夫”,发语词,无实义;“所以”,用来……的办法;“持国”,维持国家的生存。
(2)“者”,……的人;“服”,折服;“犯”,诋毁;“却”,退却。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概括文本信息的能力。
①材料一刘向在材料一中讲述徐偃王修行仁义,汉东诸侯三十二国尽服,但因无武备被楚文王讨伐而灭国。文中提到“夫兵不可玩,玩则无威;兵不可废,废则召寇”“上不玩兵,下不废武"存不忘亡,是以身安而国家可保也”,通过徐偃王的事例,强调国家不能忽视武备,否则就会像徐偃王一样,虽有仁义之名却无法保卫国家,从而阐明一个国家一定要重视“武备"的道理。
②韩非在材料二中先讲文王行仁义而王天下,徐偃王行仁义而丧其国,进而引出“是仁义用于古不用于今也。故曰:世异则事异”。接着又以舜之时有苗不服,禹欲伐之被舜阻止,舜修教三年有苗乃服,以及共工之战干戚用于古不用于今等事例,强调“事异则备变"。以徐偃王和子贡的事例说明“夫仁义辩智,非所以持国也”。通过徐偃王在不同时代因行仁义而有不同结局,阐明时代不同那么政事也就随之不同的道理。
③王充在材料三中提出“治国之首,所养有二:一曰养德,二曰养力”,接着讲述徐偃王修行仁义,陆地朝者三十二国,却因无力备被强楚灭国,指出“此有德守,无力备者也。夫德不可独任以治国,力不可直任以御敌也。韩子之术不养德,偃王之操不任力,二者偏驳,各有不足”。通过徐偃王的事例,阐明不可偏向养德与养力任意一方,而应德力兼备的道理。
参考译文:
材料一:
《司马法》上说:“国家即使强大,好战也一定会灭亡;天下即使太平,忘记战争也一定会有危险。"《周易》上说:“君子要整治兵器,以防备意外情况。”兵器不能随意把玩,把玩就会失去威严;兵器也不能废弃,废弃就会招来敌寇。从前吴王夫差好战而灭亡,徐偃王不重视武力也被消灭。所以圣明的君主治理国家,在上不随意把玩兵器,在下不废弃武装。《周易》上说:“生存的时候不忘记灭亡,因此自身安全而国家也可以保全。"
王孙厉对楚文王说:“徐偃王喜欢施行仁义之道,汉水以东的三十二个诸侯国全都归服了他!大王如果不讨伐他,楚国一定会侍奉徐国。”楚文王说:“如果他确实有道义,就不能讨伐他。"王孙厉回答说:“大国讨伐小国,强国讨伐弱国,就像大鱼吞食小鱼,像老虎吃小猪一样,哪里有不合理的呢?”楚文王于是发兵讨伐徐国,灭掉了它。徐偃王临死的时候说:“我依靠文德却不明白武备,喜欢施行仁义之道却不知道欺诈之人的心思,以至于到了这个地步。"古代的君王大概是有武备的吧?
材料二:
古时候周文王处在丰、镐两地之间,土地方圆百里,施行仁义而感化了西戎,于是称王天下。徐偃王处在汉水以东,土地方圆五百里,施行仁义,割让土地前来朝拜的有三十六个国家。楚文王担心他危害到自己,发兵讨伐徐国,于是灭掉了它。所以周文王施行仁义而称王天下,徐偃王施行仁义却丧失了自己的国家,这是仁义在古代适用而在现在不适用了。所以说:时代不同那么政事也就随之不同。在舜的时候,有苗不服从,禹准备去讨伐它,舜说:“不行。君主的德行不深厚却施行武力,这不合乎道理。”于是用三年时间修习德教,拿着盾牌和大斧跳舞,有苗才归服。在共工战斗的时候,兵器短的被敌人击中,铠甲不坚固的身体受伤,因此说用盾牌和大斧做兵器只适用于古代而不适用于今天。所以说:事情不同那么准备也应改变。上古时期在道德上竞争,中古时期在智谋上角逐,当今社会在武力上较量。齐国将要攻打鲁国,鲁国派子贡去游说,齐国人说:“你的话不是没有道理,我们想要的是土地,不是你所说的那些话。"于是发兵攻打鲁国,把距离鲁国都城城门十里的地方作为边界。所以徐偃王施行仁义而徐国灭亡,子贡能言善辩而鲁国削弱。从这两件事来看,仁义的政策、机智的辩词,都无法用来维持国家的生存。舍弃徐偃王的仁义,停止子贡的智辩,依靠徐国、鲁国的力量来对抗拥有强大兵力的国家,那么齐国、楚国的野心就不能在这两个国家得逞了。
材料三:
治理国家首先要培养的有两个方面:一是培养德操,二是培养武力。培养德操,就是供养名望极高的人,以表示能敬重贤人;培养武力,就是培植武力,供养力大的人,以表明能用兵打仗。这就是所说的文治武功都施行,德与力都充足。事情有时可以靠德操来感化,有时可以靠武力来摧毁。对外依靠德操来树立自己,对内依靠武力来自我防备;仰慕高尚德操的人可以不战而折服,诋毁德操的人由于害怕强大的军队而退却。徐偃王修行仁义,前来陆地朝拜的有三十二个国家,强大的楚国听说后,发兵灭掉了它。这是有德行的修养,却没有武力的防备。德操不能单独用来治理国家,武力也不能直接用来抵御敌人。韩非子的治国之术不培养德操,徐偃王的做法不重视武力,二者都有偏颇,各有不足。徐偃王有无力防备的灾祸,可知韩非子一定会有缺乏德操的忧患。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因览镜照见衰年状貌有感
宋·宋庠
拂槛清晨念老余,只堪丘壑便悬车。
暗围廓落频移眼,坐况苍华不满梳。
绽绶①转惭龟钮印,土膏空负鹤头锄。
人生出处真难决,羡杀贤哉汉二疏②。
注:①“缤绶”,一种黑黄而近暗绿的丝带,古代丞相以上官吏将其用作印绶。②“汉二疏"指疏广和疏受,他们同为汉宣帝时太子的师傅。功成名就主动引退,叔侄两人上疏请求辞官回乡。被后世文人引为美谈。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清晨时分,诗人起床对镜自照,由镜中自己现实状态生发出沉重的感叹。
B.诗人主要通过视觉的角度,借助昏暗的光线描写了穷困潦倒的自我形象。
C.诗人遣词造句典雅博奥,通过典雅的意象和蕴藉的语言表达了众多感受。
D.面对现实和理想之间的矛盾,诗人因无所适从,不知如何取舍而“难决”。
15.本诗以“镜"为媒介,通过“镜中像”观照了诗人的现实,也映射了诗人的理想,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答案】14.B15.本诗以“镜"为媒介,通过“镜中像”观照了诗人的现实,也映射了诗人的理想。具体分析如下:(1)观照现实:诗人清晨起床对镜自照,发现眼睛昏花,视力下降,头发稀疏,容颜衰老,表达了诗人对年华逝去的伤感和对自身境遇的无奈。(2)映射理想:诗人联想到功成名就主动引退的“汉二疏”,表达了自己也想辞官归隐的理想,同时流露出对现实处境的无奈和无所适从的困惑。
【解析】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
B.“描写了穷困潦倒的自我形象”错,这首诗并没有直接描写穷困潦倒的自我形象,而是通过诗人对镜自照,感叹自己的衰老和对现实与理想之间矛盾的无奈。诗中的“暗围廓落频移眼"和“坐况苍华不满梳”更多地表达了诗人对自己衰老状态的感慨,而不是穷困潦倒。
故选B。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思想内容和情感的能力。
本诗以“镜"为媒介,通过“镜中像”观照了诗人的现实,也映射了诗人的理想。
(1)诗人在清晨起床,对镜自照,看到自己衰老的面容,感叹岁月的无情。诗中的“拂槛清晨念老余"和“坐况苍华不满梳”反映了诗人对自己衰老状态的认识和无奈。
(2)同时,诗人通过“绽绶转惭龟钮印"和“土膏空负鹤头锄”表达了自己对功名利禄的淡泊和对田园生活的向往。诗人的理想是追求一种超脱世俗,回归自然的生活状态,这种理想与他现实中的官场生活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最后,诗人以“人生出处真难决,羡杀贤哉汉二疏"表达了自己对人生选择的困惑和对汉二疏(指汉代的疏广和疏受,他们以清廉著称)的羡慕,进一步强化了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10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孤独思亲是杜甫诗歌中常见的内容,如《登高》中“________,________”两句。
(2)苏轼《赤壁赋》中先说万物各有其主,接着以“________,________"两句,勉励人一定要修身自好,莫存非分之想。
(3)小刚暑期登泰山,拍到了泰山日出时天边云彩奇异变化的壮美景象,并将此图配上了姚鼐《登泰山记》中“________,________”两句发在了社交平台上。
(4)《荀子·劝学》中,为了论证积累对学习的重要性,作者在举完“山"的例子后,又用“水”为例做补充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
(5)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中,“_______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班主任结对协议书范本
- 管理会计实务 课件全套 佟凡 情境1-8 走进管理会计-预见未来
- 底商物业合同范例
- 带钢销售合同模板
- 工程石料采购合同范例
- 技术改造合同范例
- 小区树木修剪合同范例
- 2025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课后限时集训38生物技术在其他方面的应用含解析新人教版
- 孝感合同范例找律师
- 抵账装修合同范例
- 高中英语-外研社版选择性必修二 Unit 2 Social Media Detox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 铁道概论高职PPT完整全套教学课件
- 肩关节周围炎的治疗与护理
- 吉他小白的弹奏秘籍:指弹吉他入门教程
- 自然灾害之寒潮灾害演示文稿
- 空压机压缩空气管道系统施工方案f
- 《艺术概论》课程标准
- 证券投资学习题及答案(霍文文)
- 新版货物质押监管合作协议书范本
- 学校食品安全总监职责,学校食品安全员守则,学校食品安全风险日管控、周排查、月调度工作制度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辨析题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