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考语文母题题源解密(湖北专版)说明文阅读考情概览:理解课标要求,把握命题方向,总结出题角度。真题透视:精选真题,归类设置,完整展现中考试题的考查形式。中考新考法:从新情境、新设问、跨学科等方向设置新考法真题。新题特训:选用最新优质题、创新题,巩固考点复习效果。课标要求考点考向考法1.阅读新闻和说明性文章,能把握文章的基本观点,获取主要信息。阅读科技作品,还应注意领会作品中所体现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方法。阅读由多种材料组合、较为复杂的非连续性文本,能领会文本的意思,得出有意义的结论。2.阅读叙事性和说明性文本,发现、欣赏、表达和交流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和大自然的美好,热爱生活,感恩生活。3.阅读科技作品,欣赏人类的科学创造,关注祖国的科技创新和社会主义建设成就,交流自己的发现与体会;学习为创造人类美好生活作出重要贡献的杰出人物的事迹,激发创造精神。4.学习关于科学探究方面的文本,联系自己的科学学习经历,围绕问题提出、探究过程、解决方法等进行专题式的研讨、演讲和写作。5.结合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学等学科学习,或者自己参与的科技活动,学习撰写并分享观察、实验研究报告。6.在心理健康、身体素质等方面,选择师生共同关心的问题,组织小课题组,开展校园调查,学习设计问卷、访谈、统计、分析,撰写并发布调查报告。7.在环境、安全、人口、资源、公共卫生等方面,选择感兴趣的社会热点问题,查找和阅读相关资料,记录重要内容,列出发言提纲,参加班级讨论。说明文阅读考向一:说明对象及特征考法1选择判断考法2概括分析考向二:说明方法及作用考法1选择判断考法2概括分析考向三:说明顺序考法1选择判断考法2概括分析考向四:说明语言考法1选择判断考法2概括分析考向五:筛选整合信息考法1筛选考法2整合考向六:拓展探究考法1探究考法2拓展►考向一说明对象及特征【2021·湖北襄阳·中考真题】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各题。 窗,中国园林的眼睛 张玉梅①春和景明,绿荫满窗。透过一扇扇花窗,春天有了万般风致。②诗有诗眼,画有醒画,园林也有自己的点景,而窗恰是空间变换中的点睛之笔。中国园林对窗的设计极为重视,园林至精至微处往往体现在窗的安排上。李渔在《闲情偶寄》中说“吾观今世之人,能变古法为今制者,其惟窗栏二事乎……但造房建宅,与置立窗轩同是一理,明于此而暗于彼,何其有聪明而不善扩乎。”李渔推窗栏之理为园林建筑之基,而整个园林建筑只是窗栏之“扩”而已。③园林是一门综合艺术,将建筑、书法、绘画,甚至文学、戏剧、音乐等艺术集于一体,为精神生活提供了特殊的情境,与中国独有的生活美学一脉相通。而窗是园林的“眼睛”,在满足流通光与风的基本功能之外,更在园林造景中衍生出借景、框景、对景、漏景等许多巧妙的用途,形成别样丰富的趣味。汉代刘熙在《释名》中解释“窗,聪也,于内窥见外为聪明也”。可见,除了功能之用,“窗”更是中国人观看方式和审美趣味的巧妙外化。④欲露还藏是中国园林的游戏,那种开门见山的方式显然不适合中国园林的意境创造。抑是为了放,障是在于开。柳暗花明处,曲径通幽处,别有洞天处,让游览者的心中掀起波澜。窗是园林优美曲线运动中的节点,由于它的存在,曲中增加了含蓄,曲中更富于变化。中国绘画与中国园林异构同心,异曲同工。古代书画中“窗”的元素随处可见,文人的松窗读易、携琴访友,乃至生活中实景、小像等均会以窗为画面背景。⑤中国古代及近代花窗,冰梅纹窗棂,花卉人物故事纹窗棂、花鸟纹窗棂等,无不显示了古代工匠的精巧技艺。从花窗的物理结构考察,虽然花窗的制作工艺是对几何原理的应用,但是其中依然能印证中国文化一脉相承的思维方式。“六幂”之美,尽在其中。在规矩中,尽含世间的千变万化。“六幂”是古代花窗制作中应用非常广泛的一种图案,它以两个顶心相对的等边三角形形成的交叉线为基线,有规律地增减损益,形成变化无穷的样式。常见的万字格、龟背锦、蜂窝式等图案都是六幂图案的衍生。⑥相对于含纳万景而言,中国园林是局促而狭小的,园林建筑及花草布置,假山设立,一窗一亭一桥一廊,都不是纯然的外在设置,它为人心而设。在园林中,可以看出中国人的宇宙观,看出其中所蕴含的人生旨趣。白居易说“天供闲日月,人借好园林”。中国园林除了实用和审美之外,强调的是安顿人心,伸展性灵。而窗的存在,让园中有园,景外有景,将大千世界动的趣味收摄其中,尽收眼底,这也是中国人由近及远,由小见大的哲学思想。⑦园林是一个鲜活的系统,窗前的风景因时而变,因地而变,时光流转中,窗也成就了每个人的风景,“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⑧小窗中藏有世界的大观。(选文有改动)1.请说说选文第②段中哪句话最能总括“窗”的整体特征。【答案】诗有诗眼,画有醒画,而窗恰是园林空间变换中的点睛之笔。【解析】本题考查对说明对象特征的把握。根据第②段“诗有诗眼,画有醒画,而窗恰是园林空间变换中的点晴之笔”概括得出“窗”的整体特征:诗有诗眼,画有醒画,而窗恰是园林空间变换中的点睛之笔。解题技巧/易错易混/特别提醒1.说明文分类:说明文按说明对象可以分为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1)事物说明文以实在具体的事物为说明对象,侧重说明事物的形态、构造、性质、特征、种类、功用等,目的是使读者了解、认识这个或这类事物的特征。(2)事理说明文以抽象事理为说明对象,侧重阐述概念、原理、规律、原因、关系、方法等,目的是使读者明白事物本身的因果关系,揭示事物发展的规律、道理等科学知识。2.概念:(1)“说明对象”就是文章要说明的某个事物,解释的某种现象,阐述的某种道理。事物说明文的说明对象是具体的事物,事理说明文的说明对象是某个抽象的事理。(2)“说明对象的特征”则指说明对象的特点,就是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标志。(3)“说明内容”就是说明对象的特征。3.如何找准说明对象:(1)事物说明文。①不少文章标题就是说明对象,或者点明了说明对象。如《中国石拱桥》《苏州园林》《蝉》等。②抓首括句或中心句。有时文章标题不能揭示本文的说明对象,这时就需要我们通读全文,找出文章的首括句或中心句,综合文章内容,确定说明对象。③答案一般是一个名词或名词性短语。(2)事理说明文。①事理说明文中,说明对象不能仅看标题,只有通读全文,在整体感知文章大概内容的基础上,思考分析,归纳总结,才能明确文章的说明对象。如阿西莫夫《被压扁的沙子》说明对象就是“外星撞击地球导致恐龙灭绝”。②看首段。在第1段的结尾处往往会点出说明对象。③看结尾段。有时文章标题与首段找不出说明对象时,作者会在文章的结尾处揭示文章的说明对象。④抓关键句。有的说明文往往会利用一些段首的中心句或段尾的总结句点明文章的说明对象。4.常见说明文的特征要点:(1)生物:类属、形态、习性、生活环境、饲养和培育、益害;(2)制品:原料、形状构造、功能用途、使用方法,注意事项;(3)自然现象及科学技术:分类、形态、形成过程、性质、发展变化等;(4)生产实验:原料、设备、工具、工艺、流程、操作方法、实验结果、注意事项等。►考向二说明方法及作用【2023·湖北省潜江、天门、仙桃、江汉油田·中考真题】人类真的能实现隐身吗于相龙①关于隐身,古今中外有许多传说,比如,中国民间故事里的遁术,西方魔法故事里的隐身斗篷。那么,所谓的隐身真的存在吗?②科学家发现,超材料能帮助人们实现隐身。超材料是一种具有人工设计的结构、呈现出天然材料所不具备的超常物理性质的复合型功能材料。其带来的神奇的“四项全能”超级隐身能力,会让人质疑“我到底存在还是不存在”。③当一束光通过不同介质界面时就会发生折射。如果我们能用特殊的技术,让光发生不同方向的折射,是不是就可以任意操纵光线了呢?哈利·波特的隐身斗篷,其实就是操纵光线,让光线“绕行”,不再沿着直线传播,这样就看不见站在斗篷中的人了。科学家为了制造这个隐身斗蓬,像拼积木似的,将经过特殊设计的不同的人工结构搭建在一起,得到了一种新的超材料。这种操纵光线的超材料,被称为光学超材料,穿上这种材料制作的隐身衣,别人就看不见你了。④那有没有触摸不到的隐身衣呢?⑤来看看初中物理讲的力是怎么传递的。我们小时候都玩过这样的小把戏,把一张纸折叠几次,它的承重能力就变强了。科学家突发灵感,用各种不同材料、不同结构和不同外形的微小物体块搭建在一起,得到了更多样化、让你触摸不到的力学超材料。⑥力学超材料具有负弹性、负刚度、负可压缩性等超常力学性能。比如,我们拔河时感觉绳子就要被拉细拉断了,可是如果这根绳子是力学超材料制成的,我们越用力拉,绳子可能反而越粗。再比如,当我们使劲踹泥土地时,一般会踹出一个坑,但如果这泥土是力学超材料的,我们越用力踹,土地就可能越膨胀。力学超材料的这种超常力学性能,能够将目标物体“隐藏”起来,让我们的触摸无法感知到它的存在。⑦如果我们真的隐身了,人们看不见、触摸不到,可若是我们打了个喷嚏,或是大喘气一下,肯定又会被发现。怎么让呼吸的气息也消失,让人感觉不到呢?⑧想想看,当我们开口说话和呼吸时,是不是与声带有关?那就让科学家试着操纵声波吧。这种操纵声波的超材料就是声学超材料。如果用这种声学超材料制成传感器,声波会在传感器处消失,再大的声音人们也听不见。所以当你戴上用这种声学超材料做的口罩时,你呼吸、打喷嚏或大喊大叫,没人会听得见。⑨有了前面三种超材料,我们已经接近完美隐身了,可我们的身体还在向空气辐射热量,如果用检测温度的红外仪器一照,还是会原形毕露。于是科学家开始研究热学隐身,让人体的温度也不存在。⑩我们知道,热量是从高温向低温传递的。比如手握一块冰,手上的热量就会传导给冰,于是冰就融化了。如果手握一块冰而不让冰融化,该怎么办呢?有人说戴上厚厚的手套就可以了。是的,手套挡住了热量向外扩散。如果有这样一种热学超材料,让热流反转,使其从低温流向高温。也就是说,如果戴上这种热学超材料编织的手套握着冰,手也会变成冰,而冰并不会融化。如此一来,穿上这种热学超材料的衣服,红外仪器也是无法检测到我们存在的。⑪从神话科幻到现代科技,人类对隐身技术的探索从未停止。(选自2023年第10期《青年文摘》,有删改)8.第⑥段画线句子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何作用?【答案】运用举例子的说明方法,以拔河的绳子为例,具体有力地说明了力学超材料具有负弹性、负刚度、负可压缩性等超常力学性能的特点,给人以深刻的印象。【解析】本题考查说明方法及作用。第⑥段画线句“比如,我们拔河时感觉绳子就要被拉细拉断了,可是如果这根绳子是力学超材料制成的,我们越用力拉,绳子可能反而越粗”,列举了拔河的绳子的事例,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具体有力的说明了上文“力学超材料具有负弹性、负刚度、负可压缩性等超常力学性能”这一内容,使说明内容更具说服力。解题技巧/易错易混/特别提醒说明方法作用答题模式:1.举例子。举……例子,更真实具体地说明了……的……特征,增强了说服力。2.列数字。运用具体数据,科学准确地说明了……的……特征,体现语言的准确性,使说明更有说服力。3.作比较。把……和……加以比较,突出(强调)了事物(事理)的……特征(地位、影响等),使说明更加具体深刻。4.打比方。把……比作……,生动形象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事理),增强了文章的形象性、生动性、趣味性。5.分类别。对事物(事理)……的特征分门别类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避免重复交叉的现象。6.下定义。用简明科学的语言对说明的对象(科学事理)加以揭示,从而更科学、更本质、更概括地揭示事物(事理)的……本质特征。7.作诠释。对事物(事理)的……特征加以具体的解释说明,使说明更通俗易懂,概念清楚。(不一定说明本质特征)8.摹状貌。通过描摹……的情态,生动形象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使文章更有可读性,更生动活泼。9.画图表。用画图表的方式对数字、步骤等加以对比说明,非常直观、简明、形象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事理),使读者一目了然。10.引资料(引用)。引用名言熟语、神话传说等,生动形象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事理),增强说服力,能使说明的内容更具体、更充实。►考向三说明顺序【2022·湖北鄂州·中考真题】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下面小题。宇航员的衣服脏了怎么办?科童①衣服嘛,多穿几天又不会破……据宇航员回忆,他们在太空中平均一周才换一次衣服。听起来虽然是个懒人的办法,但在太空旅行中,这还真是无奈的选择。②首先,空间站里根本没有那么多富余的地方用来放衣服。其次,将0.45千克货物从地球送到空间站,要花掉5000美元至1万美元,因此,每次只能优先运送食物和重要的科学仪器等物资。③其实,不换衣服也没有想象中的那么不卫生。因为在太空站里,衣服不像在地球上那么容易弄脏。在太空中,宇航员生活在温度恒定的环境中,而且在无重力的情况下,活动起来也不会耗费太多的体力,所以,宇航员很少出汗。④但是,为了防止肌肉在这种没有重力的环境下萎缩,宇航员还是需要做些体能训练的。因此,他们贴身穿的衣物仍然得定期更换。只是,这些衣服“坚持”的时间比在地球上长多了。⑤既然不能洗,换下来的脏衣服也就只好堆在空间站里,等待变成太空垃圾啦。然而,当宇航员们结束任务、准备返回地球时,这些越堆越多的脏衣服就又要冒出来找麻烦了——宇航员是乘坐航天飞机“回家”的,在这些“专机”上,除了宇航员和他们的私人物品,还得带上很多实验仪器、记录资料……空间有限啊,哪儿还有给脏衣服留的地方?⑥可是,把这么大包的脏衣服都丢在太空中,简直就是给地球人脸上抹黑嘛。最后,科学家们终于想出了好办法。⑦原来,俄罗斯的航天局研制出了一种无人驾驶的货运太空飞船。这种飞船是一次性的,当它把宇航员需要的货物运到空间站之后,宇航员们就把空间站里堆积的垃圾装进去。而这种飞船会根据设定好的程序,自动返回地球,当它飞进大气层之后,会自动烧毁。这样,脏衣服就可以和其他太空垃圾一起,化为“天边的一道流星”啦!⑧一位俄罗斯宇航员想出了一个另类的主意。⑨他到达空间站后,想在那里种些蔬菜,但太空里没有土壤。于是,他想到把自己换下来的旧衣服缝制成球形,将一些碎纸巾、纱布头之类的废物填充在里面——嗯,你在大街上可能见过那种只浇水头上就会长出绿草的小人吧?那个就是用填充了锯末的纱布缝成的。这位宇航员利用的就是这个原理。做好这些废料球之后,他再把种子放在里面,浇水种植,很快种子就发芽了。看来,这位宇航员的环保意识真是够强的,把“废物利用”的精神都发扬到太空里了。⑩为了减少太空垃圾,科学家一直在寻找各种各样的解决方案。细菌分解是一个很不错的构想。根据一些学者的设计,细菌不但可以分解掉包括脏衣服在内的垃圾,而且还能在这个过程中产生热量和一些化学物质。宇航员可以把它们利用起来,作为一种新的能源在太空中使用。但这种设想以现在的技术水平,还无法实现。不过在不久的将来,当人类考虑移居到太空中生活时,这个设想可就要起大作用了。(选自《巅峰阅读》)13.本文的说明顺序是(
)A.时间顺序 B.空间顺序 C.逻辑顺序 D.程序顺序【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说明顺序。结合第①段“衣服嘛,多穿几天又不会破……据宇航员回忆,他们在太空中平均一周才换一次衣服。听起来虽然是个懒人的办法,但在太空旅行中,这还真是无奈的选择”可知,首段作者就提出了现象,引出说明对象;结合第②段“首先,空间站里根本没有那么多富余的地方用来放衣服。其次,……每次只能优先运送食物和重要的科学仪器等物资”可知,这是在说明宇航员在太空中平均一周才换一次衣服的原因;这是按照从现象到本质的逻辑顺序对宇航员在太空中平均一周才换一次衣服进行说明;结合第⑤段“既然不能洗,换下来的脏衣服也就只好堆在空间站里,等待变成太空垃圾啦”第⑥段“最后,科学家们终于想出了好办法”第⑧段“一位俄罗斯宇航员想出了一个另类的主意”第⑩段“为了减少太空垃圾,科学家一直在寻找各种各样的解决方案”可知,这是按照从现象到本质的逻辑顺序对科学家为减少太空垃圾做出的努力进行说明。解题技巧/易错易混/特别提醒1.分类:说明顺序分为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三种。2.说明顺序的标志及作用:(1)时间顺序。以时间先后作为说明顺序。这种顺序适用于记录科学观察,说明事物的发生、发展、演变或制作过程等类型的说明文。标志词语:有表示朝代、时代、年代、时间、先后等标志性词语。作用:过程清晰,线索清楚,纵向排列,明确有序。(2)空间顺序。按照被说明对象的空间存在形式进行介绍。这种顺序适用于对实体性事物,包括建筑物、名胜等的结构或布局的介绍。类型: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由前到后(由后到前)、从外到内(由内到外)、从左到右(从右到左)、从南到北(从北到南)、从东到西(从西到东)、由某一中心点向四面扩散开去呈辐射式等。标志词语:有表示方位的词语,如上下、远近、左右、内外、东西南北中等。作用:能把复杂的物体讲清楚,可使读者对该事物的整体面貌和空间分布有清晰、具体的了解。(3)逻辑顺序。按照事物或事理的内部联系或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来安排说明顺序。这种顺序适用于介绍事物的特征、种类、成因和功能及介绍科学原理的事理说明文。类型:从现象到本质;从原因(结果)到结果(原因);从整体到局部;从概括到具体;从特点到用途;由主到次;从一般到个别;由总到分等。标志词语:常用表因果、表事理顺序的词,如“因为、所以”“首先、其次、再次”“其原理(原因)是”等。作用:可以把复杂的事物讲得更清楚,有利于说明、揭示事理的内在联系。►考向四说明语言一、【2022·湖北荆州·中考真题】时文精读免疫之战:做事就得“二”一点①你永远也不知道,生活下一秒给你带来的是惊喜还是惊吓。所以,凡事必须两手准备,不能一根筋。我,免疫系统,也处处体现“二”的精髓。②对抗敌人,我的战略有二:阻挡、猎杀。区分杀敌,我的机制有二:体液免疫、细胞免疫。这些战略、机制虽“二”,但纵横交错,相辅相成,“双剑”反复合璧,功力倍增。这次我们只谈战略,先聊阻挡,再聊猎杀。③所谓阻挡,就是盖墙,构筑物理屏障。④我盖的墙,就是你的皮肤。不管你的皮肤是细腻白嫩,还是粗糙暗沉,它比人类的任何建筑都精巧严密百倍,堪称“奇迹”。你的汗液可以轻松渗出皮肤,外面的水分子却难以渗入,更别提病毒、细菌了,因为最小的病毒直径也有水分子的百倍以上。记住,皮肤的功能是屏障,健康皮肤存在的目的,就是拒绝吸收外物。因此,只要皮肤没伤口,病毒、细菌就无法强攻。不过,再严密的防线,也有漏洞。皮肤防线的漏洞,就是你身上的各种洞洞——吃喝拉撒的必由之路。当然,我肯定不会无视这些漏洞,皮肤防线不仅覆盖体表,还延伸到体内,包裹着所有通往外界的通道,这层物理屏障,就是你的上皮组织。⑤说是物理屏障,其实,上皮组织还装配了生化武器,就是那些与我们和平共处的细菌和病毒。它们是你身体里的土著。这些土著自古以来就在这里渔樵耕读,每一寸上皮组织都是它们不可分割的固有领土。外源病菌偷渡而来,想在这里扎根组团,形成菌落,深度渗入,破坏环境,杀鸡取卵,土著们自然要与这些侵略者拼个高低。这里顺便说一句,抗生素不能乱吃,不然这些土著也会被杀掉,这就是自降防御值了。化学武器由上皮组织自产自销,比如:黏膜,让侵略者寸步难行。肺内的黏膜还会随着纤毛向上移动,变成痰咳出,或者咽到胃里。上皮组织还能产生毒性物质,比如毒性多肽物质,口腔里还有溶菌酶,胃里还有消化酶和酸性环境,这些化学武器都能让病菌死无葬身之地。⑥因此,绝大多数敌人都被物理防线挡在墙外。不过,因为病菌无处不在,总有些病菌会钻空子,侵入皮肤创面,避过机关暗器,穿过黏膜,摸进墙内。⑦如果病菌进了墙,就得启动我的第二个免疫战略:猎杀。⑧混进墙内的病菌环顾四周,发现这里太宜居了,温暖和谐,食物丰富。正暗生欢喜,迎面走来一胖子,只见这胖子身形一变,不知从哪里伸出一只手,“啪”地一声搭在病菌身上。病菌只觉眼前一黑,就被胖子活生生吞进肚里去了。病菌还没来得及反应,一股刺鼻的酸味迎面袭来,无数个小玩意扑遍全身,撕咬分拆,很快,整个病菌就彻底解体。这胖子不是别人,正是我的第二道防线——巨噬细胞。巨噬细胞是个吃货,只要是病菌,不论死活,“巨大侠”都吃,绝不挑食,甚至连死亡的正常细胞也吃,兢兢业业清洁你的肌体。“巨大侠”的绝招也有二:一个是吃,前面已经说了;另一个就是拆解。病菌被吞后,巨噬细胞体内的一个小细胞器——溶酶体,会释放很多消化酶,降解一切可以降解的垃圾,包括各种病菌,同时合成各种有毒化合物,什么过氧化氢、一氧化氢、超氧离子……品种齐全,质量可靠,一拥而上。病菌除了去死,别无选择。⑨由于病菌无处不在,所以你遭受病菌入侵是常态。也就是说,其实你每时每刻都在“生病”,而绝大多数“病”的星星之火,都会被免疫系统及时扑灭。(选自《百科知识》2020年第15期,有删改)21.说明语言贵在准确,请你从第⑥段中挑选两个词语加以分析。【答案】示例一:“绝大多数”“总有些”两个副词,从范围上作限定,“绝大多数”被挡在墙外,说明数量多,但并不完全:“总有些”就是说一定会有,但数量很少,客观准确,符合实情。示例二:“钻”“侵”“避”“穿”“摸”等动词,准确而生动地写出了病菌进入体内的过程。【解析】本题考查说明文用词的准确性。解答时,先找出词语,分析其意义和作用。“绝大多数敌人都被物理防线挡在墙外”中“绝大多数”,说明数量多,但并不是全部,说法符合实际,不绝对,准确严密;“因为病菌无处不在,总有些病菌会钻空子”中“总有些”,就是说一定会有,但数量很少,从范围上限定,客观准确,符合实际。“绝大多数”、“总有些”这两个词,都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不过,因为病菌无处不在,总有些病菌会钻空子,侵入皮肤创面,避过机关暗器,穿过黏膜,摸进墙内。”运用“钻”“侵”“避”“穿”“摸”等一系列动词,准确、生动地写出了病菌进入体内的过程。这些动词也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二、【2022·湖北恩施·中考真题】阅读下面的说明文,完成下面小题。神舟十三号这样回家余建斌
吴月辉
谷业凯
刘诗瑶①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返回,首次采用快速返回模式,使得航天员能够更快更舒适地安全返回地面。为此,科技人员做了精心设计和保障。②和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相比,此次快速返回并没有太多技术升级或改变,依然采用智能自适应预测制导方法。但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技术人员通过对飞行任务事件进行合理裁剪和调整、压缩操作时间,将返回所需时间由以往的11个飞行圈次压缩至5个飞行圈次。③神舟十三号飞船从空间站撤离后,首先绕地球飞行5圈,每圈用时大概1.5小时。此前,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返回时绕飞地球18圈,历时一天多。④神舟十三号返回地球可以说是过程复杂、惊心动魄,它要依次经过轨返分离、推返分离、经过黑障区、开降落伞、开着陆缓冲发动机等关键飞行事件及环节,返回过程还要经过严酷空间环境和轨道条件的考验。在航天科技集团五院技术人员的精心设计下,神舟十三号牢牢把握住了“三个度”,确保舒适安全地回家。⑤神舟飞船在轨道上运行的速度大约为7.8千米/秒,接近第一宇宙速度。在如此快的速度下,要确保航天员的安全,就必须对返回地球后的最终着陆速度进行控制。为此,航天科技集团五院的技术人员在飞船研制阶段开展大量试验验证和数据判读,保证飞船在着陆过程中逐步降低速度,那就是返回前由推进舱轨控发动机实施制动,降低轨道能量和轨道高度,确保飞船再入大气层;返回舱具有特定气动外形,进入大气层后依靠空气动力产生的阻力和升力减速;返回舱运动至距地面附近时打开降落伞,进一步降低速度;着陆瞬间开启返回舱底部的着陆缓冲发动机,最终将落地速度降低到一定范围内。⑥当返回舱进入大气层后,将与空气发生剧烈摩擦,舱体表面局部温度可达上千摄氏度。为了确保舱内温度依然舒适,飞船控温的主要手段就是依靠防热结构对舱内进行保护。为此,航天科技集团五院的科研人员在舱体表面设计了防热涂层,敷设有一层烧蚀材料,当温度达到一定程度时烧蚀材料升华脱落,带走大量热量。此外,返回前会实施“热控预冷”,提前将返回舱温度降低少许。⑦此外,为使返回舱着陆在指定区域,就必须对飞船着陆点的精度进行控制。为此,航天科技集团五院的技术人员为神舟十三号飞船配备了一套“着陆轻功”。首先是返回轨道维持,调整飞船的轨道平面,使飞船星下点轨迹经过返回瞄准点;随后返回制动,通过制动的速度增量和发动机开机时刻,确保再入角和返回航程,为精准着陆提供保障;最后返回舱升力控制,进入大气层后,返回舱通过一系列姿态机动,巧妙利用空气动力产生的升力,进行航向和横向运动的控制,精准调整预定的着陆点,最终平安返回。⑧神舟十三号的安全返回,标志着我国空间站关键技术验证阶段任务圆满收官,即将进入建造阶段。(选自《人民日报》2022年4月17日,有删改)19.文章第⑦段中“着陆轻功”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什么特点?用在此处有何表达效果?【答案】生动形象;生动形象地写出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返回地球着陆点特点,突出着陆点的精确。【解析】本题考查说明文语言的生动形象性。科普小品文一般来说,语言上生动又严谨,通俗又科学是它的主要特点。文章第⑦段语句“航天科技集团五院的技术人员为神舟十三号飞船配备了一套‘着陆轻功’”,运用“着陆轻功”,运用了拟人化的手法,结合“首先是返回轨道维持,调整飞船的轨道平面,使飞船星下点轨迹经过返回瞄准点;随后返回制动,通过制动的速度增量和发动机开机时刻,确保再入角和返回航程,为精准着陆提供保障;最后返回舱升力控制,进入大气层后,返回舱通过一系列姿态机动,巧妙利用空气动力产生的升力,进行航向和横向运动的控制,精准调整预定的着陆点,最终平安返回”可知,语句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返回地球时着陆地点的精确和安全的特点。解题技巧/易错易混/特别提醒1.分类:说明文按语言分为平实说明文和生动说明文。(1)平实说明文:以平实的笔法,客观准确地介绍事物,具体科学、简明易懂。如《恐龙无处不有》以大量的数据对说明对象做了客观的说明。(2)生动说明文:用文艺的笔调,兼用描写的笔法,以对话、故事、拟人等形式来加强说明的形象性,使文章更加生动、有趣。如《大自然的语言》对自然现象的描写运用了拟人、谚语等富有表现力的语言,使文章更加生动。2.分析说明文语言准确严密、生动形象特点题型:题型一:选文中加点词语有何作用(表达效果)?答题思路:这类题应抓住说明文语言准确严密、生动形象特点,联系具体语境答题。答题模式:这个词在这里的意思是……,它准确地(或生动形象地)说明了事物(事理)的……特征,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科学性(或生动性)。题型二:选文中加点的词语能否替换为另一个词语?请说明理由。答题思路:①一般是不可以。②解释原词在文中的意思。③解释供换词语的意思。④说明换后意思有何改变。一般是不符合实际情况,无法体现说明文语言准确严密的特点。答题模式:不能,“××”词表……,意思是……,所换词语的意思是……,换后句子的意思就变成……,不符合实际(原意),“××”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严密性。题型三:选文中加点的词语能否删去?为什么?答题思路:这类题中加点的词语在文中往往起修饰和限制作用。答题模式:①表态。一般情况下不能删。②解词、定性。如:“比较”“几乎”“相当”等词表程度;“大约”“左右”等词表估计;“可能”“大概”等词表推测;“常常”“往往”“一般”等词表频率;“都”“绝大部分”等词表范围;“一定”“目前”“之一”等词表限制等。③如果删掉“××”词,句子的意思就变成了……,与实际不符,显得太绝对(不准确、不严密、不科学)。④用“××”词,准确地说明了……,符合实际情况,体现说明文语言准确、严密的特点。题型四:从文中找出一个能体现说明文语言“准确”特点的词句,并体会其作用。答题思路:此类题应从文中找出起修饰、限制作用的词语进行分析。答题模式:找准确词句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①找有精确数据的句子;②找有概数的句子;③找使用限制性词语的句子。然后分析这些词语在文中的含义,如果没有这些词语文章内容会有哪些变化,进而总结出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的特点。题型五:文中加点的词语“这”“这些条件”“这种现象”“同样道理”等在文中具体指代什么?答题思路:要重点读这些词语前面的几句话,这些词语一般指的就是前面的那个词或那句话,有时要注意可能不是整句话,而是其中的一部分。要注意带入验证,即用找到的词句替换代词,读一读看是否通顺正确。题型六:指出整篇文章(或整段)的语言特点。答题思路:对整篇文章(或整段)语言的品析,一般从两个角度来赏析:①准确性;是一般说明文的共同特点。②生动性。是针对不同语言风格的角度谈,评析整篇文章语言风格时,一定要结合文章具体内容谈,比如可以选择一句话为例子。答题模式:这篇文章充分体现了语言准确/生动形象/简明平实的特点,如“……”一句,就准确/生动形象/简明平实地说明了XX事物的“××”的特征/事理。►考向五筛选整合信息一、【2024·湖北·中考真题】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各题。中国红的文化内涵①红色,作为人类最早接触并使用的色彩之一,自远古时期开始就逐渐渗透到中国文化的根脉,并随着时代的发展被不断赋予新的文化内涵。②自古以来,人们将红色区分得颇为细致。汉语中指称红色的词较多,如绛、赤、朱、丹等,它们同属红色,但颜色的深浅略有差别。“绛”是深红色。《说文解字》曰“绛,大赤也”。“赤”比“绛”稍浅,比“朱”要暗。“朱”与“丹”颜色相近,《康熙字典》就将“丹”直接释为“以朱色涂物”。若细较起来,“朱”是红心来的颜色,是正红色,而“丹”是从红色石料中提取的,比“朱”更加艳丽。③中华民族对红色的尊崇要追溯到远古时期。当时人类以狩猎为生,猎物的血液是红色的,而人类一旦受到猎物的袭击,也会因失血过多而亡,红色与生命就产生了自然的关联。红色还是火的颜色,火的使用使人类从“茹毛饮血”步入“火燔熟食”,同时也为陶器等生产生活工具的制作提供了条件,人类对火的依赖自然表现出对红色的关注。中华文明发展至周朝,红色即为正统。《礼记·檀弓》就有“周人尚赤”的记载。此后历朝亦以红色为尊,汉初、唐宋皆尚赤,明朝的红色崇拜更是发展到顶峰。④红色被中华文化赋予了丰富的内涵,产生了众多的象征意义。在传统色彩观中,红色被认为是正统地位和尊贵身份的象征,如皇帝的用印叫“朱印”。在民间,红色是吉祥、喜庆的象征。红色一直是“中国年”的主色调,每逢春节,人们都会在门上挂桃木板,点红灯笼,放红鞭炮;红色同样是传统婚礼的主色调,穿红嫁衣、坐红花轿、喝女儿红等等。红色还象征着忠诚。南宋文天祥的千古绝唱“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用“丹心”指代自己的爱国之心;今天,我们仍以“红心向阳”“赤胆忠心”这些词,来表达我们对党和国家的忠诚。⑤到了近现代,红色被赋予“革命”意义,成为“革命”的代名词。由于巴黎公社起义的旗帜为红色。马克思主义、无产阶级运动便都以红色与之关联。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苏维埃政权以红色为标识,称“红色政权”;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工农武装称“红军”,革命根据地“苏区”也称为“红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旗、国徽设计也体现了红色的革命象征,首都北京的标志性建筑天安门也是通体绛红色,彰显了庄重、威严的国家形象。⑥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进程中创造的,以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为核心的先进文化。在红色文化的形成和传承过程中,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不断赋予红色新的文化内涵,不断开创中国革命事业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伟大篇章。(文/吴月朦。选自2023年11月1日《文摘报》。根据命题需要,原文有删改。)下面是某同学绘制的思维导图,请你依据选文补充完整。【答案】(1)象征吉祥、喜庆(2)丹心(红心、忠心)(3)象征革命【解析】本题考查筛选整合信息。根据第④段“红色被中华文化赋予了丰富的内涵,产生了众多的象征意义”可知,本段主要介绍了“中国红的文化内涵”。根据第④段“在民间,红色是吉祥、喜庆的象征。红色一直是‘中国年’的主色调,每逢春节,人们都会在门上挂桃木板,点红灯笼,放红鞭炮”可知,点红灯笼是吉祥、喜庆的象征,因此第一空应填:象征吉祥、喜庆;根据第④段“红色还象征着忠诚。南宋文天祥的千古绝唱“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用“丹心”指代自己的爱国之心;今天,我们仍以“红心向阳”“赤胆忠心”这些词,来表达我们对党和国家的忠诚”可知,红色象征忠诚,举例“丹心”“红心”“忠心”等词语,因此,第二空应填:丹心(红心、忠心);根据第⑤段“到了近现代,红色被赋予‘革命’意义,成为‘革命’的代名词。由于巴黎公社起义的旗帜为红色。马克思主义、无产阶级运动便都以红色与之关联。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苏维埃政权以红色为标识,称‘红色政权’;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工农武装称‘红军’,革命根据地‘苏区’也称为‘红区’”可知,红色被赋予“革命”的意义,是革命的象征;因此,第三空应填:革命。二、【2022·湖北恩施·中考真题】文章见“考向四”。18.阅读第⑤段,请你概括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返回过程中采用哪几种措施减速。⑤神舟飞船在轨道上运行的速度大约为7.8千米/秒,接近第一宇宙速度。在如此快的速度下,要确保航天员的安全,就必须对返回地球后的最终着陆速度进行控制。为此,航天科技集团五院的技术人员在飞船研制阶段开展大量试验验证和数据判读,保证飞船在着陆过程中逐步降低速度,那就是返回前由推进舱轨控发动机实施制动,降低轨道能量和轨道高度,确保飞船再入大气层;返回舱具有特定气动外形,进入大气层后依靠空气动力产生的阻力和升力减速;返回舱运动至距地面附近时打开降落伞,进一步降低速度;着陆瞬间开启返回舱底部的着陆缓冲发动机,最终将落地速度降低到一定范围内。【答案】①返回前由推进舱轨控发动机实施制动,降低轨道能量和轨道高度;②返回进入大气层后依靠空气动力产生的阻力和升力减速;③返回舱运动至距地面附近时打开降落伞;④着陆瞬间开启返回舱底部的着陆缓冲发动机。【解析】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筛选和概括。阅读文章第⑤段内容后概括作答。结合“那就是返回前由推进舱轨控发动机实施制动,降低轨道能量和轨道高度,确保飞船再入大气层”可概括为:返回前由推进舱轨控发动机实施制动,降低轨道能量和轨道高度;结合“返回舱具有特定气动外形,进入大气层后依靠空气动力产生的阻力和升力减速”可概括为:返回舱进入大气层后依靠空气动力产生的阻力和升力减速;结合“返回舱运动至距地面附近时打开降落伞,进一步降低速度”可概括为:返回舱运动至距地面附近时打开降落伞;结合“着陆瞬间开启返回舱底部的着陆缓冲发动机,最终将落地速度降低到一定范围内”可概括为:着陆瞬间开启返回舱底部的着陆缓冲发动机。解题技巧/易错易混/特别提醒“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具体包含两方面要求,一是“筛选信息”,二是“整合信息”。1.筛选信息:是指按照题目的要求对文本进行分析,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快速准确地捕捉到命题所需要的有效信息。(1)明确筛选的目的和标准。目的和标准是筛选信息的依据,心中要始终装着“标准”这一概念,这里的标准是指题干的要求或选项的话题。(2)重点对相对、相反、相近的信息进行对比分析。文中那些相对、相反、相近的信息容易混淆,理清了它们的界限,问题就容易解决了。(3)注意信息表述方式的变化。相同的信息往往有不同的表述方式,容易造成误解,要透过语言形式的外衣提取信息的中心内容。2.整合信息:是指根据答题的要求,对筛选所得的信息做出正确的认知,把握各信息材料之间的关系,并能归纳、综合,或者按照命题要求进行信息重组,形成准确的答案。(1)剔除多余重叠信息。筛选出来的信息有的是多余的,有的是交叉重叠的,整合时要进行甄别删除。(2)合理加工组合信息。在一篇文章中,解说同一观点的材料可能不集中在同一段路或相邻的段落,阅读时要善于寻找分散的信息,并把它们拉近,使其聚在一起。寻找分散的信息是阅读文章,特别是阅读论述类、说明类文本经常遇到的问题和难点,也是考查筛选整合信息的重点之一。3.答题步骤:(1)整体感知原文,把握文本要点。(2)锁定答题区域,抓住关键信息。(3)认真比较分析,准确判断信息。(4)做好同类合并,归纳整合答案。(5)对比判断印证,规范答题要求。►考向六拓展探究【2022·湖北荆门·中考真题】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问题。【材料一】马踏飞燕在刚出土时的损坏情况十分严重,只有使用传统的手工技艺,才有修复的可能。故宫博物院将修复任务交给了青铜器修复专家赵振茂先生。当时,马的颈部有好几个1平方厘米左右的小洞,马头上的几缕鬃毛已经脱落,马尾断了。尽管如此,赵先生依然感叹古人的大胆设计和精湛技艺。他在仔细查看马踏飞燕的缺损部位后,决心尽最大努力,让这件已然伤痕累累的文物珍品再现原有的风貌。修复时,赵先生首先将整件文物清理干净。用铜锉把马头上的鬃毛和马尾断碴处锉新锉亮,锉出焊接坡口,再将脱落的鬃毛和断尾与原器上处理好的碴口对严,然后用锡焊方法连接焊实。把马颈上的残缺洞孔清理干净后,用铜和锡焊补,把洞孔填好,然后仔细磨平;有的纹饰之间有间断,修复时有些对不上了,他就用刻刀和小錾子修饰一下,使其连接通顺。修补后,赵先生又使用传统的做旧方法,做出地子及青铜的锈迹,让整个文物看不出一点儿修复的迹象。最后,赵先生看到腾空的三个马蹄的蹄心是空的,认为这可能会使马踏飞燕在展出时不太美观,就凭借自己多年的文物修复经验,把土和一些章丹红用胶调和好后,放入马蹄蹄心填满,使之修复后看上去和马踏飞燕原来的铸模泥土差不多。人们流连于马踏飞燕前,感受到古人奇思妙想的同时,也惊叹于传统修复技艺的精湛。(摘编自《修复“马踏飞燕”纪实》,有所增删)【材料二】随着人工智能的迅速发展,文物信息化平台已实现各种文物本体与环境数据的实时传送。文物保护与管理工作将在人工智能的科学化指引下,让文化遗产得到更加安全的保护和全面的展示。数字化保护是提升文物保护利用的基础手段之一。它既让文物得到了有效保护,也增强了文化传播的效果。2017年,在养心殿关闭修缮期间,“发现,养心殿——主题数字体验展”弥补了人们无法参观的遗憾。展览设在端门数字馆,通过AI、VR、语音图像识别等技术,将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融合,让观众能够全方位体验“养心殿的一天”。数字化还可以让流失文物得以重生。为让因盗凿导致精品文物流失海外的天龙山石窟“重见天日”,太原市天龙山石窟博物馆与国内外多所高校、文博单位合作,历时六年,采集到100余件流失造像的三维数据。2020年7月,“天龙山石窟数字复原展”云平台上线,11座主要洞窟以数字虚拟形式重现旧日盛颜。【材料三】2020年的“五一”小长假,许多网友与考古人一起在“云端”见证了“2019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产生的全过程。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此次“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终评会主动创新形式,利用“五一”小长假在网络会议平台全程直播了20个入选国家项目的汇报展示、专家提问点评以及最后的荣誉揭晓。据不完全统计,此次直播的观看总量达2278万人次,与“十大考古”相关的网络互动话题总阅读量达1.66亿人次。通过“云端”文博,公众可以“云端”漫步、手指触行,轻松进入国家级的考古评审现场,走进考古人的世界。在直播中,针对评审专家提出的近乎刁钻的专业问题,考古领队的学术解答让人深思,他们讲述的考古历程同样极为吸引人。“茫茫沙漠中如何找到玉矿遗址?”面对这一问题,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的陈国科在“答辩”中回顾了自己寻找玉矿遗址的种种艰辛和孜孜探求未知历史的心路历程,感动了不少网友。许多人这才知道,有些文物挖掘只能由队员一把铲子、一把毛刷小心完成;有些考古领队和自己负责的项目已经一起走过了几十年。(摘编自闻白《“云考古”带来的文化体验》)【材料四】近日,荆门市博物馆向社会发出“疫情封不住好脑子,荆博定不负金点子”的倡议。作为家乡的一分子,请你结合前三则材料的内容为荆博献上三个金点子,让家乡的博物馆重新焕发生机。【答案】①培养专家型的考古人才,修复缺损文物,让文物面貌更悦人。②引入数字化等科技手段,让受众得到全方位的体验。③通过“云端”文博等方式让公众走进考古人的世界,提高公众的参与度。【解析】本题考查材料的拓展探究。作答本题要结合三则材料为博物馆焕发生机出谋划策。答题的关键在于找到博物馆面临的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解决方法。从材料一最后一段可知,要想使文物更好地保存,重获新生,需要技艺精湛的考古人才,据此可提出有关培养考古人才方面的建议。从材料二可知,数字化手段不仅使文物得到了保护,也增强了文物传播的效果,据此可提出引入数字化等科技手段,增强观众体验。从材料三可知,文本主要介绍了“云端”文博的作用,据此可提出像利用“云端”文博等这样的网络形式,提高公众的参与度,进而使博物馆走进大众的视野。解题技巧/易错易混/特别提醒在中考说明文(或含说明性质的非连文本)阅读的最后一题上,常出现拓展探究题。这类题目最能检验学生的综合阅读能力,解答这类题目时一定要结合文本材料的具体内容,调动生活积累,充分打开思路,尽力做到有一定创新性。主要题型与答题思路:1.想象类。要求联系文章内容,展开联想,发挥想象,解决问题或进行设计。答题思路:①读懂文章,审清题干要求,从题干找出答题角度。②调动想象、利用积累的知识(如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的知识)进行设计,力求新颖,有个性,符合科学原理。③最后用准确生动的语言表述,尽量做到明白、有条理。2.献策类。一般要求针对选文说明内容中关于环保、资源开发利用、说明对象对人类产生的危害等问题,提出建议、措施或对策。答题思路:①审清题干,找准答题角度,合理发挥想象。②所提出的对策,必须针对选文中说明对象对人类的影响或造成的危害进行设计或构思,应紧扣文中的内容要点,说明具体的建议、措施或对策。③所提对策必须合乎情理,具有科学性,与文本所说明的知识、道理、原理等有关联性,而且具有可操作性。3.运用类。运用选文中说明的道理、原理或规律来解释类似现象或问题。答题思路:①仔细阅读选文,深入理解文章内容。②找出选文说明的对象或现象与所给材料的相同或相似之处,选择选文中相应的答题知识点。③运用选文中的知识点,有条理地表述出来。4.链接类。材料链接类题目即在原文的基础上附上一则或多则链接材料,要求依据材料内容与原文内容进行作答。答题思路:①审题读文,提取题目中的关键词,观照全文,确定文中可借助的内容。②筛选要点,明确哪些信息是有价值的。③转换归纳,将原文与材料对应梳理,归纳答题重点,并按题干转换说明对象,组织语言简要准确作答。5.列举类。此类试题要求考生列举出与选文内容相关的材料。答题思路:①审清题干要求。②理清文中的说明对象及其特征。③参照文中所举的例子。④打开思路,联系自己的生活,以及新事物、新科技和文章的科学原理相关的事例,简洁地写出即可。⑤所举例子不能与文中的例子重复,一定要有科技含量。6.宣传类。这类试题要求考生针对选文中说明的环境保护、能源开发等人类生存的问题拟写演讲词、广告词或标语等。答题思路:①审清题目要求,找准拟写点。②紧扣选文内容,或呼吁,或警示,或劝告,避免语言暴力。③表述时应尽力做到用语简洁、准确,最好用警句,可用比喻、拟人、对偶等修辞手法。一、(新设问)【2024年襄阳市樊城区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模拟演练】实用性文本阅读(7分)身体不舒服真的是地磁暴惹的祸?①中国气象局地磁监测数据显示,3月24日23时到25日23时,地球出现了3小时特大地磁暴,且地磁活动一直持续到26日。其间,地磁暴相关话题多次登上热搜。很多网友表示自己这几天“浑身不舒服”,怀疑是受到了地磁暴的影响。还有人“恍然大悟”称:还以为是上班上的,原来是地磁暴的“锅”!②到底什么是地磁暴?它真的会危害人体健康吗?③“简单地说,地磁暴就是太阳活动引起地球磁场发生变化的现象。”中国卫星气象领域科学传播专家曹静介绍,作为最典型的太阳爆发活动,一次日冕物质抛射过程,能将数以亿吨计的太阳物质高速抛离太阳表面。强大的动能量和太阳磁场能量一旦冲向地球,就会引发地球磁场方向与大小的变化,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地磁暴。这种现象通常在太阳活动高峰期频繁发生,根据强度和持续时间,可分为小地磁暴、中等地磁暴、大地磁暴、特大地磁暴和超大地磁暴。据统计,平均每年有54天都会发生小地磁暴,但本次地磁暴因强度较大而引起公众关注。④关于网友们自述的头痛、嗜睡、失眠、焦虑等症状,曹静说:“这应该和地磁暴无关。按目前研究看,它对人类的身体健康几乎没有影响。”中国资源卫星应用中心推广部部长陈卫荣则表示,虽然普通人不需要对地磁暴做特殊的防护措施,但对于太空飞行员和定居在高纬度地区的居民等特殊人群来说,需要关注地磁暴可能带来的健康风险。⑤那么,地磁暴会对人类生活的其他方面造成干扰吗?曹静介绍:“对空间天气最敏感的是航天器。太阳活动剧烈时,高能粒子对人造卫星、空间站等航天飞行器可能造成损害。”随着地磁暴活动的加强,地球高层大气被太阳能量不断加热,低轨道值班的航天器飞行时就会遇到额外的阻力。这种阻力会产生类似拖拽的减速作用,降低运行轨道的高度,威胁航天器安全。⑥此外,地磁暴还会对通讯导航产生影响,比如干扰无线电通信、影响飞机轮船等的导航系统,甚至我们的手机信号。电力传输系统也可能受到地磁暴的影响,严重时可能导致变压器或电网设施损坏,引起电力中断。⑦虽然人类几乎感觉不到地磁暴的发生,但一些依赖地球磁场飞行的生物就不一样了。例如,地磁方向和大小的改变会令鸽子“找不到北”,回不了家。成都信鸽协会秘书长陈帅在接受媒体访问时就提到:“在25日早上7点的一场短距离比赛中,有近6000只信鸽刚放飞时估计受到地磁暴的短暂影响,导致整体速度变慢。”⑧地磁暴为地球带来的并不全是麻烦,也有一份浪漫的“礼物”,那就是美丽的极光。去年12月,黑龙江、内蒙古、北京等多地出现极光,就是受地磁暴活动影响。国家卫星气象中心工程师韩大洋解释,这是因为太阳会不停地产生大量被称为“太阳风”的高能带电粒子,在地球磁场的作用下,这些粒子都围绕地球聚集起来。当储存的能量饱和时,太阳风就会沿着磁力线碰撞地球的大气层,大气中的原子和分子获得能量并释放,这就形成了让我们大饱眼福的极光。因此,最近极光爱好者可以密切留意空间天气预报,择机择地观测极光。(选自《科普时报》2024年3月29日)15.下列说法最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地磁暴是太阳活动引起地球磁场发生变化的现象,只在太阳活动高峰期频繁发生。B.地磁暴对人类的身体健康没有影响,人们不需要对地磁暴做特殊的防护措施。C.地磁暴为地球带来的并不全是麻烦,也会在多地形成美丽的极光,让人大饱眼福。D.地磁暴会对人造卫星、空间站等航天飞行器造成损害。【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信息的辨析。A.有误,结合第③段内容,“这种现象通常在太阳活动高峰期频繁发生”可知,选项“只在太阳活动高峰期频繁发生”过于绝对化,表述有误;B.有误,根据第④段内容,“按目前研究看,它对人类的身体健康几乎没有影响”可知,选项“地磁暴对人类的身体健康没有影响”过于绝对化,表述有误。“虽然普通人不需要对地磁暴做特殊的防护措施,但对于太空飞行员和定居在高纬度地区的居民等特殊人群来说,需要关注地磁暴可能带来的健康风险”可知,“人们不需要对地磁暴做特殊的防护措施”表述有误;C.正确;根据第⑧段内容“地磁暴为地球带来的并不全是麻烦,也有一份浪漫的‘礼物’,那就是美丽的极光”可知,选项表述正确;D.有误,根据第⑤段内容,“太阳活动剧烈时,高能粒子对人造卫星、空间站等航天飞行器可能造成损害”可知,选项“地磁暴会对人造卫星、空间站等航天飞行器造成损害”偷换概念,表述有误;故选C16.小航在读第一段时,觉得说明文这样写很有意思。请谈谈文章第一段这样写的好处?【答案】①激发读者阅读兴趣,吸引读者往下读;②引出本文的说明对象——地磁暴。【解析】本题考查句段作用。结合第①段内容可知,交代了地磁暴的出现及网友的热议,根据第②段,“到底什么是地磁暴?它真的会危害人体健康吗?”可知,第①段内容介绍地磁暴的出现,自然地引出本文的说明对象——地磁暴。根据第①段内容,“很多网友表示自己这几天‘浑身不舒服’,怀疑是受到了地磁暴的影响。还有人‘恍然大悟’称:还以为是上班上的,原来是地磁暴的‘锅’”可知,通过网友诙谐幽默的评论,吸引读者阅读兴趣。17.小航觉得本文第⑦段的内容是多余的,你觉得能否删掉?请简要说明理由。【答案】不能删去。第⑦段补充说明了地磁暴对一些依赖地球磁场飞行的生物的影响,使说明内容更全面、周密,且列举了具体例子,使说明更有说服力。本题考查句段作用及说明方法。解答此题,首先要明确观点,不多余。结合第⑦段内容,“虽然人类几乎感觉不到地磁暴的发生,但一些依赖地球磁场飞行的生物就不一样了”可知,补充说明了地磁暴对一些依赖地球磁场飞行的生物的影响,使说明内容更全面。“例如,地磁方向和大小的改变会令鸽子‘找不到北’,回不了家”,“有近6000只信鸽刚放飞时估计受到地磁暴的短暂影响,导致整体速度变慢”,运用举例子说明方法,举了鸽子回不了家的例子,使说明更有说服力。二、(新情境)【2024年湖北省潜江市、天门市、仙桃市九年级四月教学调研考试】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______翁冬冬①舞台顶光次第亮起,开场锣鼓声响,26岁的“梅兰芳”身着深色马褂长衫,手持折扇,迈着轻盈的步伐向观众走来,顾盼生辉……一位“京剧大师”正在进行一场特殊的表演。这不是真人,而是一个由3D影视级计算机动画技术、人工智能多模态交互技术以及3D引擎实时渲染技术打造出来的“数字梅兰芳”。近几年来,“数字人”技术在文化艺术领域陆续投入应用,正在打开一片艺术新天地。②“数字人”是指以人形外貌呈现并与人交互的,集计算机图形学、计算机视觉、智能语音、自然语言处理等技术于一体的计算机应用,能够帮助提高内容制作效率、丰富用户体验。“数字人”技术不仅可以模拟真实人类的形象和行为,还可以创造出有个性的虚拟角色,为各种应用场景提供更加自然的互动和沉浸体验。③近年来,“数字人”技术迎来新的飞跃,“数字人”能够自动生成和优化外观、表情、语音、动作等,大大降低了制作成本和创作难度。例如,使用专用软件开发工具包,创作者能够在几分钟内创建出高质量的“数字人”。此外,利用人工智能、云计算、5G、虚拟现实等技术,“数字人”技术可以实现更高效的传输和交互。④“数字人”技术提供了新的表现形式、创作手段和传播途径,正在文化艺术领域产生深刻影响。以“数字梅兰芳”为例,团队采用真实人物雕刻结合激光扫描的方式,得到了人物数字模型。在此基础上,采用3D数据与4D数据结合的方式完成动态表情的构建与迁移,使“数字人”表情更加自然。为使“数字人”的肌肤更加逼真,团队采用了光度测量方法计算获取高精度的人脸皮肤纹理数据。此外,团队还使用支持物理解算的毛发系统,实现了高精度的细节重现,使得“数字人”在视觉上更加真实。⑤除了数字技术的探索和研发,“数字梅兰芳”的制作过程本身也是一个深入了解京剧文化、感受古老艺术魅力的过程。创作团队学习京剧的动作、念白、服饰等方面知识,研究梅兰芳生平、轶事和典故,探究京剧艺术的艺术语言、美学特征和内涵精髓,并将这些理解融入“数字人”的制作,让人物更加符合京剧艺术的表现形式和审美要求。“数字梅兰芳”的成功制作为数字艺术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技术基础,将来,“数字人”不仅可以在博物馆里为观众提供细致生动地讲解,还可以像真人演员一般演绎动人的戏剧影视作品,为舞台和银幕带来更多新的可能。⑥“数字人”正在走进我们的日常生活,成为连接数字世界和现实世界的载体,为我们的文化生活带来全新内容形式和广阔想象空间。(选自2023年5月2日《人民日报》,有删改)15.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数字人”是一种既可以模拟真实人类的形象和行为、还可以创造出有个性的虚拟角色的计算机应用。B.利用人工智能、云计算、5G、虚拟现实等技术,“数字人”技术可以实现更高效的传输和交互。C.采用3D数据与4D数据结合的方式完成动态表情的构建与迁移,可以使“数字人”表情更加自然。D.进行“数字人”的研究,必须深入学习我国传统的京剧艺术,探究京剧艺术的艺术语言、美学特征和内涵精髓。【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分析概括能力。D.依据⑤段“创作团队学习京剧的动作、念白、服饰等方面知识,研究梅兰芳生平、轶事和典故,探究京剧艺术的艺术语言、美学特征和内涵精髓,并将这些理解融入‘数字人’的制作,让人物更加符合京剧艺术的表现形式和审美要求”可知,选项中的“必须”一词没有在语段中体现出来。故选D。16.通读全文,给文章拟一个合适的标题。【答案】示例:“数字人”技术拓展文艺新业态(2分,扣住“数字人”作答,顺畅、简洁即可)【解析】本题考查拟写标题的能力。所拟写的标题应与“数字人”有关即可。示例:“数字人”助推文化生活新体验。17.请从下列水浒好汉中任选一位,参照第①段画线部分,为其设计一个“数字人”形象,简要描述其出场的情景。【答案】示例一:武松,器宇轩昂,相貌堂堂。一双眼光射寒星,两弯眉浑如刷漆。胸脯横阔,大踏步走过来。示例二:吴用,一身秀才打扮,戴一顶抹眉头巾,穿一身麻布长衫,腰系一条束带,穿一双白袜布鞋,慢步走到舞台中央,悠闲地摇着一把小扇。示例三:李逵,黑炭般一身粗肉,一字赤黄眉毛,双眼怒睁,怒发直立如铁刷一般,手提两把板斧,像一股旋风飞奔过来。【解析】本题考查阅读拓展能力。依据①段“舞台顶光次第亮起,开场锣鼓声响,26岁的‘梅兰芳’身着深色马褂长衫,手持折扇,迈着轻盈的步伐向观众走来,顾盼生辉”可知,所设计的人物形象能体现出人物的特征,并且能用细致语言描绘其外在形象。答案不唯一。示例:武松,他身穿战甲,手持青龙偃月刀,面部表情坚毅而果敢,衣着贴合身形,健硕的身材透露出他的力量和勇气,展现其英雄的浩然之气。三、(新情境)【2024年湖北省汉川市中考模拟】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文本一】ChatGPT如何练就对答如流的本领①以ChatGPT为代表的人工智能模型正在以惊人的速度快速迭代,甚至有科技公司宣称,ChatGPT今后可能取代人类。那么,ChatGPT真的有可能取代人类吗?它的原理是什么?下面我们来解密。“套娃”方式让ChatGPT实现长文本生成②英文缩写ChatGPT翻译过来就是“生成式预训练转换器”。从这个名字就能看出,它是一个可以生成内容的预训练模型。什么叫生成内容呢?成语接龙游戏就是一种生成,根据前面的内容生成后面的内容。如果我说“守株待……”,ChatGPT可能会生成“兔”;如果我说“声东击……”,ChatGPT可能会生成“西”。这就是单字接龙的生成能力。③如果只是一个字一个字地生成,想要生成一段长文本岂不是太慢了?这就需要用到“套娃”方式,即每生成一个字,就把它和前面的内容组合起来,再去生成下一个字,如此反复,就可以生成任意长的文本。比如,开始时输入“守株待”,ChatGPT生成“兔”,然后把“守株待兔”作为新的内容,再生成下一个字。这样通过大量的单字生成和组合,任何长文本都可以生成。生成内容受两个因素影响,并非随机答案④那么,ChatGPT生成的内容是不是完全随机呢?答案是否定的。因为生成内容受两个因素影响:一是上文,二是ChatGPT自身的语言模型。简单来说,就是相同上文、不同模型会生成不同内容,相同模型、不同上文也会生成不同内容,这就和每个人脑海中对“守株待兔”后面应该连接什么字都有自己的理解是一样的。⑤当然,我们还希望ChatGPT生成我们想要的内容。这就需要给ChatGPT提供大量我们想要的内容,让它通过学习来改变自身的语言模型。就像重复学习“守株待兔”后面的词应该是“猛虎”,久而久之,看到“守株待兔”后,我们的脑海中第一个出现的词就是“猛虎”。ChatGPT也一样,通过学习就能逐步掌握我们想要的语言规律。ChatGPT通过学习,能自己生成新答案⑥学习不是简单的记忆,而是能举一反三。如果训练过“守株待兔,猛虎”,看到“守望相助,英雄辈出”,也知道下一句应该是“猛虎”,这就是ChatGPT的泛化能力——运用学习到的规律回答没有见过的问题。这与我们通过学习就会运用道理回答新的问题是一样的。⑦ChatGPT回答问题也是这样的原理,给它提供大量正确的问答范例进行学习,它就掌握了回答这个类型问题的方法,从而可以回答没有见过的新问题。这点不同于搜索引擎——搜索引擎直接在数据库里找现成答案,而ChatGPT懂得回答问题的方式,自己就能生成新答案。⑧不过,ChatGPT的答案不一定正确,因为它可能按照错误的规律生成错误或虚假内容,就像我们也可能从错误例子中学习到错误的知识一样,产生不符合事实的答案。所以,我们不能盲目相信它的“一面之词”,而要通过多次提问来评估它的可靠性。得益于极大的模型规模和三段训练法⑨ChatGPT为何能达到如此惊人的语言生成效果呢?这得益于极大的模型规模和三段训练法:首先,ChatGPT吸收了上亿条互联网数据进行无监督预训练,掌握了广泛的语言知识;然后,人工设计语言交互模板规范它的行为;最后,通过人工提问,不断反馈训练,提升它的创造力。通过这样逐步的训练,ChatGPT才能超越我们的预期,完成很多复杂的语言任务。(冯润/文,选自《科普时报》2023年10月27日,有校改)【文本二】①ChatGPT虽然很先进,但尚不能完全替代人,仍有局限性:它只能根据给定的训练数据信息,如某些单词或词组出现的概率生成文本,无法理解“字里行间”的含义或语境;只能提供受过训练的信息,无法回答训练数据之外的问题;还会生成包含冒犯性或不恰当语言的回答。人工智能初创公司通用智能的首席技术官乔希·阿尔布雷希特说:“技术人员能在现有基础上添加相关操作,以防止ChatGPT一直说冒犯性的话或瞎编东西。”②由此,ChatGPT不可避免地带来两个问题:一是科技伦理问题,二是收入分配不均问题。人类应了解人工智能技术及其应用的最新进展,以利于理解人工智能的潜在益处和风险,努力确保它被公平公正使用,防止对社会产生潜在的负面影响等。《自然》杂志给出了进一步研究需要关注的五个问题:务必要对模型进行持续校对;制定问责制与规则;投资真正开放的大语言模型;扩大辩论范围;讨论拥抱人工智能的好处。ChatGPT会设置多层道德底线,兼顾科学和伦理,约束“经济人”行为,以保持“人尽其才、物尽其用”特性。(周宏春/文,选自《中国社会科学报》2023年3月6日《ChatGPT如何影响社会生产生活?》有校改)15.下列对文本一和文本二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本一第③段举例子说明了ChatGPT生成长文本的方法。B.文本二强调我们应该了解人工智能技术及其应用的最新进展,防止其对社会产生潜在的负面影响。C.文本一的语言生动活泼又通俗易懂,文本二的语言就比较严谨。D.当上文相同的时候,ChatGPT生成的内容就会相同。【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分析材料内容。D.理解分析不正确。结合文本一第④段“因为生成内容受两个因素影响:一是上文,二是ChatGPT自身的语言模型。简单来说,就是相同上文、不同模型会生成不同内容,相同模型、不同上文也会生成不同内容”可知,当上文相同的时候,ChatGPT因自身的语言模型的不同会生成不同内容,并不是说“当上文相同的时候,ChatGPT生成的内容就会相同”。故选D。16.阅读文本一,概括ChatGPT是如何练就对答如流的本领的。【答案】①ChatGPT,即“生成式预训练转换器”,可以根据前面的内容生成后面的内容,通过大量单字生成和组合,生成长文本。②ChatGPT吸收了上亿条互联网数据,掌握了广泛的语言知识。③人工设计语言交互模板,给ChatGPT提供大量正确的问答范例。④通过人工提问,不断反馈训练,实现对答如流。【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概括文章内容。结合文本一第②段“英文缩写ChatGPT翻译过来就是‘生成式预训练转换器’。从这个名字就能看出,它是一个可以生成内容的预训练模型”,第③段“这就需要用到‘套娃’方式,即每生成一个字,就把它和前面的内容组合起来,再去生成下一个字,如此反复,就可以生成任意长的文本”可知,ChatGPT,即“生成式预训练转换器”,可以根据前面的内容生成后面的内容,通过大量单字生成和组合,生成长文本;结合文本一第⑨段“ChatGPT为钙能达到如此惊人的语言生成效果呢?这得益于极大的模型规模和三段训练法:首先,ChatGPT吸收了上亿条互联网数据进行无监督预训练,掌握了广泛的语言知识;然后,人工设计语言交互模板规范它的行为;最后,通过人工提问,不断反馈训练,提升它的创造力”可知,ChatGPT吸收了上亿条互联网数据,掌握了广泛的语言知识;人工设计语言交互模板,给ChatGPT提供大量正确的问答范例;通过人工提问,不断反馈训练,实现对答如流。17.文本二第①段可以放到文本一第几段?为什么?【答案】文本二第①段可以放到文本一第⑧段。文本二第①段主要从“无法理解‘字里行间’的含义或语境”“无法回答训练数据之外的问题”“会生成包含冒犯性或不恰当语言的回答”三个方面阐释ChatGPT的缺点。文本一第⑧段围绕“ChatGPT的答案不一定正确”进行说明,写了ChatGPT会产生错误或虚假答案的缺点。这两段都是在说ChatGPT的缺点。【解析】本题考查材料的理解与运用。结合【文本二】第①段“ChatGPT虽然很先进,但尚不能完全替代人,仍有局限性:它只能根据给定的训练数据信息,如某些单词或词组出现的概率生成文本,无法理解‘字里行间’的含义或语境;只能提供受过训练的信息,无法回答训练数据之外的问题;还会生成包含冒犯性或不恰当语言的回答。人工智能初创公司通用智能的首席技术官乔希·阿尔布雷希特说:‘技术人员能在现有基础上添加相关操作,以防止ChatGPT一直说冒犯性的话或瞎编东西’”可知,本段说明的主要内容是ChatGPT的局限性,表现在“无法理解‘字里行间’的含义或语境”“无法回答训练数据之外的问题”“还会生成包含冒犯性或不恰当语言的回答”;结合【文本一】可知,第①段点明本文的说明对象,引出说明内容;第②③段说明“套娃”方式让ChatGPT实现长文本生成;第④⑤段说明ChatGPT生成内容受两个因素影响,并非随机答案;第⑥⑦段说明ChatGPT回答问题的原理;第⑧段补充说明ChatGPT的答案不一定正确,因为它可能按照错误的规律生成错误或虚假内容,就像我们也可能从错误例子中学习到错误的知识一样,产生不符合事实的答案;第⑨段说明ChatGPT能达到如此惊人的语言生成效果的原因。据此可知,结合【文本二】第①段与【文本一】第⑧段说明的内容是相同的,即都是说明ChatGPT的局限(缺点),故【文本二】第①段可以放到【文本一】第⑧段。一、【2024年湖北省黄石八中教联体中考一模】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各题。名著里的“躺平”高手①山本周五郎的小说《豫让》写了一个从“躺平”到“躺赢”的案例。岩太的父亲被知名剑侠刺死,因替父亲感到不值,还嘲笑剑道,他被家人赶了出去,索性当了乞丐。没想到从前鄙夷他的人都来鼓励他,给他送吃喝、送钱财,以为他在卧薪尝胆准备复仇,于是,岩太因“躺平”而暴富。本来准备携款跑路的他,想通了:既然大家都以为君子报仇,十年不晚,那他就再躺十年,反正去哪儿也没有留在这里过得安逸。故事结局是杀父的剑侠暴毙,岩太没想到,自己用“躺平”熬死了对手。②高级的“躺平”并不是混吃等死。“躺平派”鼻祖庄子说过“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德之至也”。但古人也说过“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他们只是提倡顺势而为,不让自己拧巴,如果风足够大,也不介意做一只“在风口上起飞的猪”。③名著里也须有一两个“躺平派”,情节才丰富。《西游记》里有猪八戒,取经途中,他总会不失时机地享受偷懒的快乐,动不动躲在角落里睡觉。在他眼里,焦虑的唐僧、狂躁的孙悟空,都病得不轻。猪八戒心里不舒服了就把“趁早散伙”挂在嘴上。他冷眼旁观,能躺着绝不站着,准备花最少的力气,混到灵山。④《红楼梦》里的林黛玉对人情世故、仕途经济漫不经心,如果搁在现代,她肯定对股市、房价、晋升都没兴趣,恨不得“每日家情思睡昏昏”地“躺平”。但她对情感“卷”得厉害,吃宝钗的醋,担湘云的心,她不惜为这段感情哭得饭也不吃,觉也不睡,甚至连命都不要。经此一“卷”,她终于抵达谁都“卷”不过她、跟谁“卷”她都不屑的境界。她跟宝玉互相表明心迹的时候,说:“我为的是我的心。”由此可见,“卷”的最高境界其实是“躺平”——我爱你,与你无关。⑤猪八戒的“躺平”是谁也叫不醒一个装睡的人,林黛玉的“内卷”证明了谁也“卷”不过一个玩命的人。⑥普鲁斯特在《追忆似水年华》里用了极致细腻的笔触描写自己“躺平”期间的心路历程,证明了只有身体上完全躺平,才能放飞精神,让思想去触摸这个世界的边边角角乃至细枝末节。在身体上比普鲁斯特躺得更平的霍金,精神飞得更高更远,触摸的是宇宙的尽头。⑦卡尔维诺的小说《树上的男爵》中,柯希莫认为宇宙的尽头在树梢。每到迷茫和郁闷的时候,他就会爬到树的顶端,向远方眺望。厌恶在地面上“内卷”的他,干脆选择了生活在树上,此举不是为了后退,而是为了抵抗,为了“和尘世保持必要的距离”。即便老来病至奄奄一息,人们把床架到树上,让他躺下,医生爬上树给他看病,他也不愿意。当一个热气球飞过树顶,他像孩子一样一跃而起,抓住气球的绳子,被带走了。6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版吊车转让合同协议吊车转让合同
- 2024年适用:双语离婚调解协议3篇
- 2024郑州市二手房买卖及交通配套合同
- 2024年车辆租赁与购买合同
- 小学劳动与技术教育的协同发展路径
- 2024年示范文本:人才引进协议3篇
- 2025年度水果种植技术培训与咨询服务合同3篇
- 2024年离婚手续户口迁出条款详解协议版B版
- 二零二五年度挖机安全操作与应急响应协议3篇
- 二零二五年度九级工伤赔偿标准理赔与理赔合同2篇
- 2023-2024学年新疆乌鲁木齐130中学九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
- 期末(试题)-2024-2025学年北师大版(三起)(2024)英语三年级上册
- 2023-2024学年江苏省徐州市九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
- 《数据挖掘技术》教学大纲
-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全册表格教案样本
- 燃烧仿真教程:湍流燃烧模型与化学反应动力学
- 七年级上册历史小论文
- 2024至2030年中国工业地产市场全景调查及投资咨询报告
- 上海大众模具设计标准-结构设计v1
- 分布式数据库迁移风险评估与管理
- 2024届高考英语作文复习专项 读后续写语料库清单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