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10:文言文对比阅读_第1页
专题10:文言文对比阅读_第2页
专题10:文言文对比阅读_第3页
专题10:文言文对比阅读_第4页
专题10:文言文对比阅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10文言文对比阅读(一)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面小题。【甲】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选自《鱼我所欲也》【乙】子墨子曰:“万事莫贵于义。今①谓人曰:‘予子冠履而断子之手足,子为之乎?’必不为。何故?则冠履不若手足之贵也。又曰:‘予子天下,而杀子之身,子为之乎?’必不为。何故?则天下不若身之贵也。争一言②以相杀,是贵义于其身也。故曰:万事莫贵于义也。”——选自《墨予·贵义》【注】①今:若,如果。②一言:一句话,即关系到正义与非正义的一句话。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1)故患有所不辟也

(2)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3)是贵义于其身也

(4)予子冠履而断子之手足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1)非独贤者有是心也。

(2)万事莫贵于义也。3.甲乙两文都运用了比喻论证阐明观点,乙文用“冠履不若手足之贵也”论证“万事莫贵于义”,甲文则用“_________________”论证“__________________”的观点。甲文“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与乙文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了同样的观点。4.你认为两文中的“义”的内涵是什么?今天我们还有坚持的必要吗?为什么?(二)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面小题。【甲】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乙】安熙,字敬仲。祖滔,父松,皆以学行淑其乡人。熙既承其家学,及闻保定刘因之学,心向慕焉。熙家与因所居相去数百里,因亦闻熙力于为已之学。深许与之。熙方将造其门,而因已殁,乃从因门人乌叔备问其绪说。盖自因得宋儒朱熹之书,即尊信力行之,故其教人,必尊朱氏。然因之为人,高明坚勇,其进莫遏。熙则简靓和易,务为下学之功。其《告先圣文》有曰:“余力学文,穷理尽性。循循有序,发轫圣途。”其用功平实切密,可谓善学朱氏者。熙遭时承平,不屑仕进,家居教授垂数十年,四方之来学者,多所成就。(节选自《元史·列传),有删改)5.解释下列加点的词。(1)无从致书以观

致:________

(2)走送之

走:________(3)尝趋百里外

尝:________

(4)礼愈至

至:________(5)心向慕焉

慕:________6.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2)因亦闻熙力于为已之学,深许与之。7.简要分析【甲】文作者读书时遇到哪些困难?作者又是如何克服的?8.结合【甲】【乙】两文选段内容,说说我们可以学习人物哪些品质?(三)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面小题。【甲】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曹刿论战》)【乙】夏后伯启与有扈①战于甘泽而不胜。六卿请复之,夏后伯启曰:“不可。吾地不浅②,吾民不寡,战而不胜,是吾德薄而教③不善也。”于是乎处不重席食不贰味琴瑟不张④,钟鼓不修⑤,子女不伤⑥,亲亲长长,尊贤使能。期年而有扈氏服。故欲胜人者必先自胜,欲论人者必先自论,欲知人者必先自知。(节选自《吕氏春秋》)[注]①夏后伯启、有扈是古代的人名。②浅:狭,窄小。③教:教化。④张:乐器上弦。⑤修:设置。⑥饬:同“饰”,巧饰。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1)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鄙:___________

(2)小惠未遍

遍:___________(3)亲亲长长

亲:___________

(4)期年而有扈氏服

期年:___________10.请用“/”给下面句子断句。(断两处)于是乎处不重席食不贰味琴瑟不张11.翻译下列句子。(1)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2)固欲胜人者必先自胜。12.结合【甲】【乙】两段内容,说说作战要想取得胜利需要做到哪些。这些取胜的要素,对于现代国家或人生的发展有哪些启示呢?请选一个角度谈一谈。(四)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甲】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乙】百里奚之未遇时也,亡虢①而虏晋,饭牛于秦,传鬻②以五羊之皮。公孙枝得而说之,献诸缪公③,三日,请属事焉。缪公曰:“买之五羊之皮而属事焉,无乃为天下笑乎?”公孙枝对曰:“信贤而任之,君之明也:让贤而下之,臣之忠也。君为明君,臣为忠臣:彼信贤,境内将服,敌国且畏,夫谁暇笑哉?”缪公遂用之。谋无不当举必有功非加贤也。使百里奚虽贤,无得缪公,必无此名矣。今焉知世之无百里奚哉?故人主之欲求士者,不可不务博也。(选自《吕氏春秋·慎人》)【注释】①亡虢(guó):当为“亡虞”,指从虞国出逃。②传鬻(yù):转卖。③缪公:秦穆公。13.下面句子中加点词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饭牛于秦

皆以美于徐公(《邹忌讽齐王纳谏》)B.请属事焉

属引凄异(《三峡》)C.彼信贤

弗敢加也,必以信《曹刿论战》)D.今焉知世之无百里奚战

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富贵不能淫》)14.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①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②无得缪公,必无此名矣。15.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两处)谋无不当举必有功非加贤也16.【甲】【乙】两文相同的用人主张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17.你从【乙】文公孙枝的言语中,可以看出他是个怎样的人?(五)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回答问题。【甲】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选自《战国策•齐册一》)【乙】上①令封德彝②举贤,久无所举,上诘之,对曰:“非不尽心,但于今未有奇才耳!”上曰:“君子用人如器,各取所长。古之致治者③,岂借才于异代乎?正患己不能知,安可诬一世之人?”德彝惭而退。(选自《资治通鉴•唐纪八》)[注释]①上:皇上,指唐太宗。②封德彝:名伦,字德彝,唐代官员,官至尚书右仆射。③致治者:使国家达到大治的人。18.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1)臣之妻私臣

(2)王之蔽甚矣

(3)久无所举19.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2)君子用人如器,各取所长。20.【甲】文中邹忌是如何向齐威王进谏的?21.结合【乙】文中对唐太宗的话的理解,你认为封德彝存在哪些问题?(六)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各题。【甲】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乙】晏子使楚。楚人以晏子短,为小门于大门之侧而延晏子。晏子不入,曰:“使狗国者,从狗门入。今臣使楚,不当从此门入。”傧者①更道,从大门入。见楚王。王曰:“齐无人耶,使子为使?”晏子对曰:“齐之临淄②三百闾,张袂③成阴,挥汗成雨,比肩继踵而在,何为无人!”王曰:“然则何为使子?”晏子对曰:“齐命使,各有所主。其贤者使贤主,不肖者使不肖主。婴最不肖,故宜使楚矣。”注:①傧者:就是专门办理迎接招待宾客的人。②临淄:地名,古代齐国的都城,在现今山东省。③袂:就是衣裳的袖子。2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1)免冠徒跣___________

(2)天下缟素___________(3)傧者更道___________

(4)比肩继踵___________23.用“/”给下面句子断句,断两处。为小门于大门之侧而延晏子24.根据括号要求,分析理解下列句子。(1)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将这个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婴最不肖,故宜使楚矣。(外交辞令往往委婉含蓄,意在言外,隐藏着丰富的“潜台词”,听话者只有凝神谛听,用心揣摩,方能领会说话者的真实意图。请结合语境体会这个句子的“潜台词”。)25.【甲】【乙】两文中,唐雎、晏子两位外交家的异同分别是什么?(七)阅读下面两篇短文,完成小题。【甲】文帝之后六年,匈奴大入边。乃以宗正刘礼为将军,军霸上;祝兹侯徐厉为将军,军棘门;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军细柳:以备胡。上自劳军。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天子先驱至,不得入。先驱曰:“天子且至!”军门都尉曰:“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劳军。”亚夫乃传言开壁门。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天子为动,改容式车。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成礼而去。既出军门,群臣皆惊。文帝曰:“嗟呼,此真将军矣!曩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至于亚夫,可得而犯邪?”称善者久之。(司马迁《周亚夫军细柳》)【乙】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佣者笑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节选自司马迁《陈涉世家》)26.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1)军细柳()(2)军士吏被甲()(3)曩者霸上()(4)苟富贵,无相忘()2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介胄之士不拜

辍耕之垄上B.天子为动

行拂乱其所为C.若儿戏耳

若为佣耕D.佣者笑而应曰

面山而居2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1)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劳军。”(2)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29.甲文最后一段说“群臣皆惊”,“惊”字含义丰富,联系全文,谈谈你的理解。30.下列对选文相关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乙两文都出自司马迁所著的纪传体通史《史记》,《史记》对后世的传记文学影响深远。B.甲文采用正、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法,写细柳军营全副武装、军门都卫和壁门士吏传达将军指示都是从正面描写周亚夫。C.甲文有不少词语与古代礼仪有关,如“揖”“拜”“改容式车”等,其中“改容式车”是表示敬意的行为。D.乙文表现了陈胜改变现状的愿望,以及不甘于安贫认命的反抗精神。(八)文言文阅读,完成下面小题。[甲]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节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乙]登南昌滕王阁,赣大水西来注北,阁与水称,杰①然大观。然不若武昌黄鹤楼。虽水与滕王来去不殊②,而楼制工巧奇丽,立黄鹄矶上,且三面临水,又西对晴川楼、汉阳城为佳。总之又不如岳州岳阳楼。君山一发,洞庭万顷,水天一色,杳无际涯,非若滕王、黄鹤眼界③可指,故其胜为最,三楼皆西向,岳阳更雄。(节选王士性《广游志》)【注】①杰:高大。②殊:差别。③眼界:视力所能看到的范围。31.解释下列加点的文言实词。①薄暮冥冥()②前人之述备矣()③去国怀乡()④沙鸥翔集()⑤杰然大观()⑥然不若武昌黄鹤楼()32.下列各句中加点“而”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而楼制工巧奇丽A.乃记之而去(《小石潭记》) B.泉香而酒洌(《醉翁亭记》)C.鸣之而不能通其意(《马说》) D.面山而居(《愚公移山》)33.请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标两处)。而楼制工巧奇丽34.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浮光跃金,静影沉璧。(2)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3)水天一色,杳无际涯。35.[甲]文通过描绘岳阳楼不同景色,表明了“迁客骚人”_______的情怀,为下文抒写“_______”(用原文句子填写)的博大胸怀和“_______”(用原文句子填写)的政治理想作铺垫;[乙]文中运用______手法,突出强调了岳阳楼“洞庭万顷,水天一色,杳无际涯”的特点。(九)阅读【甲】【乙】两段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甲】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乙】昨游江上,见修竹数千株,其中有茅屋,有棋声,有茶烟飘扬而出,心窃乐之,次日过访其家,静坐许久,从竹缝中向外而窥,见青山江帆,苇洲耕犁,有二小儿戏于沙上,犬立岸傍,如相守者,直是山水大师画意,悬挂于竹枝竹叶间也。由外望内,是一种境地;由中望外,又是一种境地。学者诚能八面玲珑[注],千古文章之道,不出于是,岂独画乎?(选自郑燮《游江》)【注】八面玲珑:原指屋子四面八方敞亮通明,此指多角度思考或欣赏。36.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语。①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②醉翁之意不在酒()③心窃乐之()

④学者诚能八面玲珑()37.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次日过访其家。静坐许久。38.山水风光,移步换景。乙文作者“由中望外”欣赏到怎样的美景?(用原文作答)39.山水风光,寄情寓理。甲、乙两文借山水各表达了怎样的情感或哲理?请联系文章谈谈。(十)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面小题。【甲】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选自《湖心亭看雪》)【乙】四林皆雪,登眺时见。絮起风中,千峰堆玉;鸦翻城角,万壑铺银。无树飘花,片片绘子瞻之壁①;不妆散粉,点点糁②原宪③之羹。飞霰④入林,回风折竹。徘徊凝览,以发奇思。画冒雪出云之势,呼松醪⑤茗饮之景,拥炉煨芋,欣然一饱随作雪景一幅以寄僧赏。(选自《小窗幽记》)【注释】①子瞻之壁: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一词中有“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之句。②糁:散开,散落。③原宪:孔子的弟子,安贫乐道,甘于淡泊。④霰(xiàn):天空中降落的白色不透明的小冰粒。⑤醪(láo):浊酒,汁渣混合的酒。40.选出下列各项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

)A.上下一白/林尽水源,便得一山(《桃花源记》)B.画冒雪出云之势/览物之情得无异乎(《岳阳楼记》)C.是日更定矣/斯是陋室(《陋室铭》)D.回风折竹/斗折蛇行(《小石潭记》)41.将下面的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②徘徊凝览,以发奇思。42.选出下列各项中表述错误的一项(

)A.甲文作者一开始心境是孤独寂寞的,且有着淡淡的愁绪。B.“徘徊凝览,以发奇思”生动表现乙文作者沉醉雪景,流连观赏。C.“欣然一饱/随作雪景一幅以寄/僧赏”断句正确。D.甲文作者善用对比手法,大与小、冷与热、孤独与知己,对比鲜明,有力地抒发了人生渺茫的深沉感慨和挥之不去的故国之思。43.【甲】【乙】两文作者同样是赏雪,但所寄情感却不尽相同,请加以分析。

专题10文言文对比阅读(一)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面小题。【甲】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选自《鱼我所欲也》【乙】子墨子曰:“万事莫贵于义。今①谓人曰:‘予子冠履而断子之手足,子为之乎?’必不为。何故?则冠履不若手足之贵也。又曰:‘予子天下,而杀子之身,子为之乎?’必不为。何故?则天下不若身之贵也。争一言②以相杀,是贵义于其身也。故曰:万事莫贵于义也。”——选自《墨予·贵义》【注】①今:若,如果。②一言:一句话,即关系到正义与非正义的一句话。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1)故患有所不辟也

(2)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3)是贵义于其身也

(4)予子冠履而断子之手足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1)非独贤者有是心也。

(2)万事莫贵于义也。3.甲乙两文都运用了比喻论证阐明观点,乙文用“冠履不若手足之贵也”论证“万事莫贵于义”,甲文则用“_________________”论证“__________________”的观点。甲文“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与乙文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了同样的观点。4.你认为两文中的“义”的内涵是什么?今天我们还有坚持的必要吗?为什么?【答案】1.祸患,灾难

假如,假使

以……为贵

2.(1)不仅仅贤能的人有这样的思想。(2)任何事都比不上“义”重要。

3.

舍鱼而取熊掌;

舍生取义;

万事莫贵于义。

4.“义”是正义,是有利于人民、民族、国家的大义。任何时候,我们都应该坚持人民(国家)的利益高于一切的原则,所以现在我们依然应该坚持。【解析】1.本题考查文言实词、虚词。(1)句意:所以有的灾祸我不躲避。患:祸患;担忧。(2)句意:如果人们所喜爱的东西没有超过生命的。如使:假如,假使。(3)句意:这就是把正义看得比生命更为可贵啊!贵:以……为贵。(4)句意:给你帽子和鞋子,然后斩断你的手足。之:的。2.本题考查重点句子翻译。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通畅。注意重点字词以及常见句式的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重点词语:(1)非独:不只是;贤者:贤能的人;有:拥有;是:指示代词,这。(2)万事:泛指一切事物;莫:没有什么;贵:可贵;于:比。3.本题考查内容分析。甲乙两文都运用了比喻论证阐明观点。甲文运用比喻论证的句子是“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因此,甲文用“舍鱼而取熊掌”这个比喻来阐述“舍生而取义”的观点。甲文“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的意思是“所喜爱的有比生命更宝贵的东西;所厌恶的还有超过死亡的事。”究竟是什么事呢?根据“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可知作者最看重的是“义”。对于“义”的看重,乙文表述为“争一言以相杀,是贵义于其身也。故曰:万事莫贵于义也。”所以,乙文中表达同样的观点的句子是“万事莫贵于义”。4.此题考查的是迁移理解。先解释“义”的内涵。再谈”义“在今天的意义。文中的“义”本义是正义(舍生取义)、道义(不为自己而收万金之礼)、人的骨气(不吃嗟来之食的内容)。因为正义、道义、人的骨气,这些都是我们国家、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也是我们生活中必须坚守的道德准则。放在今天我们可以理解为:一切为了人民、集体、国家的利益都是必须坚持的,这些利益高于一切。【点睛】参考译文:【甲】鱼,是我所想要的;熊掌,也是我所想要的。如果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都得到的话,那么我就只好放弃鱼而选取熊掌了。生命,也是我所想要的。正义,也是我所想要的。如果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都得到的话,那么我就只好牺牲生命而选取道义了。生命是我所喜爱的,但我所喜爱的还有胜过生命的东西,所以我不做苟且偷生的事;死亡是我所厌恶的,但我所厌恶的还有超过死亡的事,所以有的灾祸我不躲避。如果人们所喜爱的东西没有超过生命的,那么凡是能够用来求得生存的手段,有什么不可以使用呢?如果人们所厌恶的事情没有超过死亡的,那么凡是能够用来逃避灾祸的坏事,有什么不可以做的呢?采用某种手段就能够活命,可是有的人却不肯采用;采用某种办法就能够躲避灾祸,可是有的人也不肯采用。由此可见,他们所喜爱的有比生命更宝贵的东西(那就是“义”);但我所厌恶的还有超过死亡的事,不仅贤人有这种本性,人人都有,只不过有贤能的人不丧失罢了。【乙】墨子说:“一切事物没有比正义更可贵的。(如果)现在对某人说:‘给你帽子和鞋子,然后斩断你的手足,你愿不愿意做(这件事)呢?这人一定不愿意。为什么?就因为帽子和鞋子比不上手足可贵。又说:‘给你天下,然后把你杀死,你愿不愿意做(这件事)呢?’一定不愿意。为什么?就因天下比不上生命可贵。(可是)为了争论一句话而互相厮杀,这就是把正义看得比生命更为可贵啊!所以说:一切事物没有比正义更可贵的。”【甲】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乙】安熙,字敬仲。祖滔,父松,皆以学行淑其乡人。熙既承其家学,及闻保定刘因之学,心向慕焉。熙家与因所居相去数百里,因亦闻熙力于为已之学。深许与之。熙方将造其门,而因已殁,乃从因门人乌叔备问其绪说。盖自因得宋儒朱熹之书,即尊信力行之,故其教人,必尊朱氏。然因之为人,高明坚勇,其进莫遏。熙则简靓和易,务为下学之功。其《告先圣文》有曰:“余力学文,穷理尽性。循循有序,发轫圣途。”其用功平实切密,可谓善学朱氏者。熙遭时承平,不屑仕进,家居教授垂数十年,四方之来学者,多所成就。(节选自《元史·列传),有删改)5.解释下列加点的词。(1)无从致书以观

致:________

(2)走送之

走:________(3)尝趋百里外

尝:________

(4)礼愈至

至:________(5)心向慕焉

慕:________6.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2)因亦闻熙力于为已之学,深许与之。7.简要分析【甲】文作者读书时遇到哪些困难?作者又是如何克服的?8.结合【甲】【乙】两文选段内容,说说我们可以学习人物哪些品质?【答案】5.

(1)得到

(2)跑

(3)曾经

(4)周到

(5)仰慕,羡慕

6.(1)我亲手抄写,计算着日子归还。(2)刘因也听说了安熙致力于自己的学问,对他很赞许。

7.得书难:向有书人家借,亲手抄写,天气寒冷也不懈怠。求师难:去百里外拜访名师,虚心求教。

8.学习【甲】文作者勤奋好学,虚心求教的品质。学习【乙】文安熙温和平易、不慕名利的品质。【解析】5.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1)句意为:无法得到书来看。致:得到。(2)句意为:跑着送还人家。走:跑。(3)句意为:曾快步走到百里之外。尝:曾经。(4)句意为:礼序更为周到。至:周到。(5)句意为:心中十分向往仰慕。慕:仰慕,羡慕。6.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重点的词有:(1)手自,亲手;笔录,抄写;计,计算。(2)力于,致力于;许,赞许。7.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结合“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可得:得书难。解决办法是:向有书人家借,亲手抄写,天气寒冷也不懈怠。结合“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可得:求师难。解决办法是:去百里外拜访名师,虚心求教。8.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结合甲文“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和“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可知,我们要学习作者勤奋好学,虚心求教的品质。结合乙文“熙则简靓和易,务为下学之功”和“熙遭时承平,不屑仕进,家居教授垂数十年”可知,我们要学习安熙温和平易、不慕名利的品质。【点睛】参考译文:【甲】我年幼时就爱学习。因为家中贫穷,无法得到书来看,常向藏书的人家求借,亲手抄录,约定日期送还。天气酷寒时,砚池中的水冻成了坚冰,手指不能屈伸,我仍不放松抄书。抄写完后,赶快送还人家,不敢稍稍超过约定的期限。因此人们大多肯将书借给我,我因而能够看各种各样的书。已经成年之后,更加仰慕圣贤的学说,又苦于不能与学识渊博的老师和名人交往,曾快步走到百里之外,手拿着经书向同乡前辈求教。前辈德高望重,门人学生挤满了他的房间,他的言辞和态度从未稍有委婉。我站着陪侍在他左右,提出疑难,询问道理,低身侧耳向他请教;有时遭到他的训斥,表情更为恭敬,礼序更为周到,不敢答复一句话;等到他高兴时,就又向他请教。所以我虽然愚钝,最终还是得到不少教益。【乙】安熙,字敬仲。祖父安滔和父亲安松都凭借学问品行被乡人称赞。安熙已经继承了家族相延续的学问,等到听说了保定刘因的学问,心中十分向往仰慕。安熙的家与刘因居住的地方相距几百里,刘因也听说了安熙致力于自己的学问,对他很赞许。安熙正要登门拜访刘因,刘因却去世了,安熙于是跟随刘因的门人乌叔,详尽询问了刘因的学问。安熙从刘因那里得到了宋代大儒朱熹的书籍,于是尊崇相信并竭力实施,因此他教导别人,必定尊崇朱子。刘因为人崇高明睿、坚强勇敢,他的进步不能阻止。安熙则简单安静、温和平易,致力于基本知识的学习。他在《告先圣文》中说:“我致力学文,穷究事理。有序地从圣人的道路出发。”安熙用功平稳踏实,可以说是擅长学习朱子学说的人。安熙遇到安定平稳的时期,不屑于进入仕途(为官),在家中教授学生将近几十年,各方前来学习的人,大部分都有所成就。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面小题。【甲】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曹刿论战》)【乙】夏后伯启与有扈①战于甘泽而不胜。六卿请复之,夏后伯启曰:“不可。吾地不浅②,吾民不寡,战而不胜,是吾德薄而教③不善也。”于是乎处不重席食不贰味琴瑟不张④,钟鼓不修⑤,子女不伤⑥,亲亲长长,尊贤使能。期年而有扈氏服。故欲胜人者必先自胜,欲论人者必先自论,欲知人者必先自知。(节选自《吕氏春秋》)[注]①夏后伯启、有扈是古代的人名。②浅:狭,窄小。③教:教化。④张:乐器上弦。⑤修:设置。⑥饬:同“饰”,巧饰。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1)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鄙:___________

(2)小惠未遍

遍:___________(3)亲亲长长

亲:___________

(4)期年而有扈氏服

期年:___________10.请用“/”给下面句子断句。(断两处)于是乎处不重席食不贰味琴瑟不张11.翻译下列句子。(1)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2)固欲胜人者必先自胜。12.结合【甲】【乙】两段内容,说说作战要想取得胜利需要做到哪些。这些取胜的要素,对于现代国家或人生的发展有哪些启示呢?请选一个角度谈一谈。【答案】9.

鄙:鄙陋,目光短浅。

遍:普遍。

亲:亲近或者是以……为亲。

期年:满一年

10.于是乎/处不重席/食不贰味/琴瑟不张

11.(1)大大小小的案件,虽然(即使)不能件件都了解清楚/明察,(但)一定要根据自己的诚心处理。(2)因此想要战胜别人的人,一定要先战胜自己。

12.示例:取得胜利需要做到:明察实情,取信于民;抓住战机,知己知彼;要想战胜别人,首先要战胜自己。启示:①对现代国家治理而言,政府要加强自身,为人民服务,才能取信于民,赢得人民的支持与拥戴;②对个人修身养性而言,人生最大的敌人是自己,要想取得成功,先要战胜自己。③对于个人而言,个人要心怀国家,对国家社会有要责任感,在国家有困难时能挺身而出贡献自己的力量。④对于个人而言做事要想取得成功,一定要做事前要分析形势,做事的过程中要把握时机,仔细观察,只有这样才能取得最终的成功。⑤做人要善于听取正确的意见,重用人才,相信人才,不妄自尊大,虚心请教。【解析】9.本题考查重点词语的含义。解答此类题目时,应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意思,然后根据句子的翻译推断词语的意思。(1)句意为:当权的人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鄙:鄙陋,目光短浅。(2)句意为:小恩小惠不能遍及百姓。遍:普遍。(3)句意为:亲近亲属,敬爱长辈。亲:亲近或者是以……为亲。(4)句意为:满一年有扈氏就归顺了。期年:满一年。10.本题考查划分文言句子节奏的能力。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句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所以划分句子节奏时,除了要考虑句子的意思,还要考虑句子的结构;注意限断两处。句意为:于是坐卧时不用多重席子,吃饭时不吃几种菜肴,不弹琴瑟。所以断句:于是乎/处不重席/食不贰味/琴瑟不张。11.本题考查重点句子翻译。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通畅。注意重点字词以及常见句式的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重点词语:(1)狱:案件;虽:即使;察:明察;情:实情;(2)固:本来;欲:想要;自胜:战胜自己。12.本题考查对内容深度理解感悟第一问:从(甲)文中“忠之属也。可以一战”说明在政治上取信于民;从“彼竭我盈,故克之”说明在军事上抓住战机,知已知彼;从(乙)段文字“欲胜人者,必先自胜”说明想要战胜别人,首先要战胜自己。第二问:从现代国家或人生的发展选一个角度谈启示,开放性题。示例:对于现代国家而言,统治阶级要以百姓利益为重,取信于民,要有“以人为本”的民本思想,老百姓才会顺从支持您的。示例:对于个人而言,要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要想战胜别人,首先要战胜自己。战胜自己比战胜别人更加困难。每个人都有“自我肯定”的本能,发现自己的缺点并改正是一件极其困难的事,如果谁能做到这一点,将无往而不胜。【点睛】译文:【甲】鲁庄公十年的春天,齐国军队攻打我们鲁国。鲁庄公将要迎战。曹刿请求拜见鲁庄公。他的同乡说:“当权的人自会谋划这件事,你又何必参与呢?”曹刿说:“当权的人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于是入朝去见鲁庄公。曹刿问:“您凭借什么作战?”鲁庄公说:“衣食(这一类)养生的东西,我从来不敢独自专有,一定把它们分给身边的大臣。”曹刿回答说:“这种小恩小惠不能遍及百姓,老百姓是不会顺从您的。”鲁庄公说:“祭祀用的猪牛羊和玉器、丝织品等祭品,我从来不敢虚报夸大数目,一定对上天说实话。”曹刿说:“小小信用,不能取得神灵的信任,神灵是不会保佑您的。”鲁庄公说:“大大小小的诉讼案件,即使不能一一明察,但我一定根据实情(合理裁决)。”曹刿回答说:“这才尽了本职一类的事,可以(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如果作战,请允许我跟随您一同去。”【乙】夏后伯启和有扈在甘泽大战而没有取得胜利。大臣们要求再战,夏后伯启说:“不可以,我的领地不小,我的人民不少,但是却作战不能取得胜利,这是(因为)我德行浅薄,教化不好(的缘故)。”于是坐卧时不用多重席子,吃饭时不吃几种菜肴,不弹琴瑟,不设钟鼓之娱,自己的子女不穿带有修饰的衣服,亲近亲属,敬爱长辈,尊敬贤人,任用能人。满一年有扈氏就归顺了。所以想要战胜别人,就一定要先战胜自己;想要评定别人,一定要先评定自己;想要了解别人,一定要先了解自己。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甲】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乙】百里奚之未遇时也,亡虢①而虏晋,饭牛于秦,传鬻②以五羊之皮。公孙枝得而说之,献诸缪公③,三日,请属事焉。缪公曰:“买之五羊之皮而属事焉,无乃为天下笑乎?”公孙枝对曰:“信贤而任之,君之明也:让贤而下之,臣之忠也。君为明君,臣为忠臣:彼信贤,境内将服,敌国且畏,夫谁暇笑哉?”缪公遂用之。谋无不当举必有功非加贤也。使百里奚虽贤,无得缪公,必无此名矣。今焉知世之无百里奚哉?故人主之欲求士者,不可不务博也。(选自《吕氏春秋·慎人》)【注释】①亡虢(guó):当为“亡虞”,指从虞国出逃。②传鬻(yù):转卖。③缪公:秦穆公。13.下面句子中加点词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饭牛于秦

皆以美于徐公(《邹忌讽齐王纳谏》)B.请属事焉

属引凄异(《三峡》)C.彼信贤

弗敢加也,必以信《曹刿论战》)D.今焉知世之无百里奚战

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富贵不能淫》)14.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①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②无得缪公,必无此名矣。15.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两处)谋无不当举必有功非加贤也16.【甲】【乙】两文相同的用人主张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17.你从【乙】文公孙枝的言语中,可以看出他是个怎样的人?【答案】13.D

14.①亲近小人,疏远贤臣,这是东汉衰败的原因。②没有被穆公得到,也必定没有这样的名声。

15.谋无不当/举必有功/非加贤也。

16.任人唯贤,并予以充分的信任。

17.慧眼识才,心胸宽广,忠君爱国,能言善速。【解析】13.本题考查对一词多义的把握能力。A.表处所,在/表比较,比;B.同“嘱”,嘱托,托付/连接;C.确实,的确/实情;D.都表疑问,译为怎么,哪里;故选D。14.本题考查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解题时,需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结合语境作答,重点词语有:①后汉:东汉;倾颓:衰败;②得:被……得到;名:名声。15.本题考查断句的能力。解题时,可根据句意断句,该句可翻译为“(百里奚的)谋略没有不恰当的,做事情必定成功,并不是(这些)增加了他的贤德”,“谋无不当”和“举必有功”并列短语间应作停顿,“非……也”表判断,“非”前应断开。故句子应断为:谋无不当/举必有功/非加贤也。16.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由【甲】文中“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和【乙】文“信贤而任之,君之明”等语句可得出两文有着相同的用人主张,即善用贤人,并予以充分的信任。17.本题考查对人物形象的分析能力。由文中“公孙枝得而说之,献诸缪公,三日,请属事焉”“公孙枝对曰:‘信贤而任之,君之明也;让贤而下之,臣之忠也。君为明君,臣为忠臣;彼信贤,境内将服,敌国且畏,夫谁暇笑哉”等内容提示可知,公孙枝积极推进秦穆公任用百里奚,说明他慧眼识才;愿意退位让贤,说明他心胸宽广;能为君主和国家考虑,说明他忠君爱国;能说服秦穆公改变主意,有理有据,说明他能言善谏。据此分析即可。【甲】亲近贤臣,疏远小人,这是西汉兴盛的原因;亲近小人,疏远贤臣,这是东汉衰败的原因。先帝在世的时候,每逢跟我谈论这些事情,对于桓帝、灵帝没有一次不(发出叹息)感到痛心遗憾的。侍中、尚书、长史、参军,这些人都是忠贞诚实、能够以死报国的忠臣,希望陛下亲近他们,信任他们,那么汉朝的复兴就指日可待了。【乙】百里奚没有遇到有利时机的时候,从虞国出逃却被晋国俘虏,(后来又)在秦国喂牛,用五张羊皮的价格被转卖。公孙枝得到百里奚后很高兴,把他推荐给秦穆公,过了三天,(公孙枝)请求(秦穆公把)国事嘱托给百里奚(即对百里奚委以重任)。穆公说:“用五张羊皮买了他却又要把国事嘱托给他,这不是要被天下人耻笑吗?”公孙枝回答说:“相信贤人并任用他,这是君主的英明;让位给贤人并(甘愿)处于贤人之下,这是臣子的忠诚。君主是英明的君主,臣子是忠诚的臣子;他(如果)确实有贤德,国内都将会顺服,敌国也都会畏惧了,谁还有闲暇去耻笑呢?”穆公于是就任用了百里奚。(百里奚的)谋略没有不恰当的,做事情必定成功,并不是(这些)增加了他的贤德(而是他本来就有贤德)。假如百里奚虽然有贤德,没有被穆公得到,也必定没有这样的名声。如今怎么知道世上没有百里奚这样的人呢?所以君主想要寻求贤士,不可以不广泛地去寻求。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回答问题。【甲】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选自《战国策•齐册一》)【乙】上①令封德彝②举贤,久无所举,上诘之,对曰:“非不尽心,但于今未有奇才耳!”上曰:“君子用人如器,各取所长。古之致治者③,岂借才于异代乎?正患己不能知,安可诬一世之人?”德彝惭而退。(选自《资治通鉴•唐纪八》)[注释]①上:皇上,指唐太宗。②封德彝:名伦,字德彝,唐代官员,官至尚书右仆射。③致治者:使国家达到大治的人。18.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1)臣之妻私臣

(2)王之蔽甚矣

(3)久无所举19.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2)君子用人如器,各取所长。20.【甲】文中邹忌是如何向齐威王进谏的?21.结合【乙】文中对唐太宗的话的理解,你认为封德彝存在哪些问题?【答案】18.(1)偏爱(2)蒙蔽,这里指所受的蒙蔽(3)举荐

19.(1)全国的百姓没有不对大王有所求的。(2)君子任用人才跟用器物一样,每一种东西都要选用它的长处。

20.邹忌以自己与徐公比美这件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喻国家大事,以小见大,以己及君,含蓄委婉。启发国君意识到自己受了蒙蔽,从而达到了进谏的目的。(围绕“设喻说理,类比推理,设喻,讽喻”中任意一点展开回答,意思对即可)

21.问题:不能知人善用、善取其才;不善于自省,遇事推责。【解析】18.此题考查文言文实词含义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意思,然后结合语境推断词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1)句意为:我的妻子偏爱我。私:偏爱。(2)句意为:大王您受到的蒙蔽太严重了!蔽:蒙蔽,这里指所受的蒙蔽;(3)句意为:过了好久一个人也没有推荐。举:推举,举荐。19.此题考查文言文语句翻译。文言文句子翻译要点:重点词语一定要翻译准确,尤其注意一些关键词的特殊用法,如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通假字;结合上下文,语句通顺,语意、语气不变;直译为主,意译为辅。(1)重点词语有:四境之内:全国范围内。莫:没有谁。句意为:全国的百姓没有不对大王有所求的。(2)重点词语有:器:器物。长:长处。句意为:君子任用人才跟用器物一样,每一种东西都要选用它的长处。20.此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邹忌以自己与徐公比美这件日常生活中的小事为例,在听到妻、妾、客人的赞美并判定与事实不符时不喜不怒,而是冷静的分析,从中得出直言不易的道理,并以此为喻去讽谏齐王。邹忌在讽谏齐王时,先以身设喻指出妻、妾、客的三种回答各有不同的原因,就是“私”“畏”“求”然后拿齐王的地位和自己作比较,“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这些都与邹忌的处境相似,邹忌把家事、国事进行类比,最后得出“王之蔽甚矣”的结论。这种委婉劝说的优点在于充分尊重被劝说者,尽情尽理,使之受到启发、明白道理,最后齐王接受了意见,并立即下令,改革弊政。可据此作答。21.此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由“非不尽心,但于今未有奇才耳”可见他认为没有可用的人才,以及“君子用人如器,各取所长”可知,封德彝不能知人善用,不善于发现别人的长处;由“正患己不能知,安可诬一世之人”可知,封德彝不善于自我反省,遇事推责。【点睛】参考译文:【甲】于是邹忌上朝拜见齐威王,说:“我知道自己确实比不上徐公美。可是我的妻子偏爱我,我的妾害怕我,我的客人有事想要求助于我,所以他们都认为我比徐公美。如今齐国有方圆千里的疆土,一百二十座城池。宫中的姬妾及身边的近臣,没有一个不偏爱大王的,朝中的大臣没有一个不惧怕大王的,全国的百姓没有不对大王有所求的。由此看来,大王您受到的蒙蔽太严重了!”【乙】唐太宗让封德彝推荐有才能的人,(可是)他过了好久也没有推荐一个人。太宗责问他,他回答说:“不是我不尽心去做,只是当今没有杰出的人才啊!”太宗说:“用人跟用器物一样,每一种东西都要选用它的长处。古来能使国家达到大治的帝王,难道是向别的朝代去借人才来用的吗?我们只是担心自己不能识人,怎么可以冤枉当今-世的人呢?”德彝惭愧地走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各题。【甲】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乙】晏子使楚。楚人以晏子短,为小门于大门之侧而延晏子。晏子不入,曰:“使狗国者,从狗门入。今臣使楚,不当从此门入。”傧者①更道,从大门入。见楚王。王曰:“齐无人耶,使子为使?”晏子对曰:“齐之临淄②三百闾,张袂③成阴,挥汗成雨,比肩继踵而在,何为无人!”王曰:“然则何为使子?”晏子对曰:“齐命使,各有所主。其贤者使贤主,不肖者使不肖主。婴最不肖,故宜使楚矣。”注:①傧者:就是专门办理迎接招待宾客的人。②临淄:地名,古代齐国的都城,在现今山东省。③袂:就是衣裳的袖子。2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1)免冠徒跣___________

(2)天下缟素___________(3)傧者更道___________

(4)比肩继踵___________23.用“/”给下面句子断句,断两处。为小门于大门之侧而延晏子24.根据括号要求,分析理解下列句子。(1)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将这个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婴最不肖,故宜使楚矣。(外交辞令往往委婉含蓄,意在言外,隐藏着丰富的“潜台词”,听话者只有凝神谛听,用心揣摩,方能领会说话者的真实意图。请结合语境体会这个句子的“潜台词”。)25.【甲】【乙】两文中,唐雎、晏子两位外交家的异同分别是什么?【答案】22.

光着脚

穿丧服

改变道路

脚尖碰脚后跟

23.为小门/于大门之侧/而延晏子。

24.(1)心里的愤怒还没有发作出来,上天就降示了征兆。(2)你们楚国的君主最不贤能。

25.相同点:热爱国家、勇敢无畏、责任感强。不同点:唐雎侧重威武不屈的拼命精神,晏子侧重幽默机智的外交辞令。【解析】22.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1)句意:摘掉帽子光着脚。徒:裸露。跣:赤脚。徒跣:光着脚。(2)句意:天下百姓都要穿上白色的丧服。缟素:白色的丝织品,这里指穿丧服。(3)句意:迎接宾客的人带晏子改从大门进去。更道:改变道路。(4)句意:街上行人肩膀靠着肩膀,脚尖碰脚后跟。继踵:脚尖碰脚后跟。23.本题考查文言文语句的句读。解答此类试题,要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先对句子作简单翻译,初步了解大意,然后根据句子的意思和古文句法进行句读;同时利用虚词来辅助句读。句读时要注意古汉语的语法和句式,句读不能出现“破句”的现象。句意:在大门的旁边开一个小门请晏子进去。“于大门之侧”是“为小门”的位置,应该断开,“而延晏子”是“为小门”的目的,应该断开,故断句:为小门/于大门之侧/而延晏子。24.考查文言句子的翻译及理解。(1)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句子的翻译能力。文言文的翻译一般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具体到某一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翻译文言语句要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汇,运用“增、删、调、换、留”等译文的基本方法,做到译句文从字顺,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范,句意尽量达到完美。注意重点词的解释:怀怒,心里的愤怒;休祲,吉凶的征兆。(2)考查对句子的理解。结合“齐命使,各有所主。其贤者使贤主,不肖者使不肖主。婴最不肖,故宜使楚矣”分析,晏子的这句话巧妙地回答了楚王的“何为使子”,由“不肖者使不肖主”分析“婴最不肖,故宜使楚矣”隐藏的“潜台词”是:你们楚国的君主最不贤能。25.考查对内容的理解。甲文所记叙的是强国和弱国之间一场外交斗争的情况。安陵是魏的附庸小国,秦企图用“易地”的政治骗局不战而屈人之兵,由此引起安陵君派唐雎出使秦国一事。文章用人物对话生动地塑造了唐雎的形象,表现了唐雎维护国土的严正立场和不畏强暴、敢于斗争的布衣精神。乙文,讲述齐国大夫晏子出使楚国,楚王两次侮辱晏子,想显示楚国的威风,晏子巧妙回击,维护了自己和国家尊严的故事。故事赞扬了晏子爱国,机智勇敢,善于辞令,灵活善辩的外交才能与不惧大国、不畏强暴的斗争精神。综上分析,两者的共同点是:唐雎和晏子都是有责任感、有担当,勇敢无畏、热爱国家的贤臣。不同点分析:由甲文“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分析,唐雎以“士之怒”反击秦王的“天子之怒”,引用专诸、聂政、要离行刺的故事,并表示自己要效法他们,意即要跟秦王拼命。由此分析,唐雎侧重威武不屈的拼命精神回击对方。乙文“使狗国者,从狗门入。今臣使楚,不当从此门入”,“齐命使,各有所主。其贤者使贤主,不肖者使不肖主。婴最不肖,故宜使楚矣”分析,晏子面对楚王的挑衅,临阵不乱,毫不畏惧,谈笑自若,机智灵活,由此分析,晏子侧重幽默机智的外交辞令反击对方。【点睛】参考译文:甲:秦王勃然大怒,对唐雎说:“先生也曾听说过天子发怒的情景吗?”唐雎回答说:“我未曾听说过。”秦王说:“天子发怒的时候,会倒下数百万人的尸体,鲜血流淌数千里。”唐雎说:“大王曾经听说过百姓发怒吗?”秦王说:“百姓发怒,也不过就是摘掉帽子,光着脚,把头往地上撞罢了。”唐雎说:“这是平庸无能的人发怒,不是有才能有胆识的人发怒。专诸刺杀吴王僚的时候,彗星的尾巴扫过月亮;聂政刺杀韩傀的时候,一道白光直冲上太阳;要离刺杀庆忌的时候,苍鹰扑在宫殿上。他们三个人,都是平民中有才能有胆识的人,心里的愤怒还没发作出来,上天就降示了吉凶的征兆。加上我,将成为四个人了。假若有胆识有能力的人被逼得一定要发怒,那么就让两个人的尸体倒下,五步之内淌满鲜血,天下百姓都要穿上白色的丧服,现在就是这个时候。”说完,拔剑出鞘立起。乙:晏子出使到楚国。楚人因为晏子身材矮小,在大门的旁边开一个小门请晏子进去。晏子不进去,说:“出使到狗国的人从狗门进去,今天我出使到楚国来,不应该从这个狗门进去。”迎接宾客的人带晏子改从大门进去。(晏子)拜见楚王。楚王说:“齐国没有人可派吗?竟派您做使臣。”晏子回答说:“齐国的都城临淄有七千五百户人家,人们一起张开袖子,就能遮天;挥洒汗水,就是下雨;街上行人肩膀靠着肩膀,脚尖碰脚后跟,怎么能说齐国没有人呢?”楚王说:“既然这样,那么为什么会打发你来呢?”晏子回答说:“齐国派遣使臣,各有不同的规矩,那些有德有才的人被派遣出使到有德有才的君主所在的国家,没有德没有才的人被派遣出使到没有德没有才的国王所在的国家。我晏婴是最不贤,没有德才的人,所以只好出使到楚国来了。”阅读下面两篇短文,完成小题。【甲】文帝之后六年,匈奴大入边。乃以宗正刘礼为将军,军霸上;祝兹侯徐厉为将军,军棘门;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军细柳:以备胡。上自劳军。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天子先驱至,不得入。先驱曰:“天子且至!”军门都尉曰:“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劳军。”亚夫乃传言开壁门。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天子为动,改容式车。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成礼而去。既出军门,群臣皆惊。文帝曰:“嗟呼,此真将军矣!曩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至于亚夫,可得而犯邪?”称善者久之。(司马迁《周亚夫军细柳》)【乙】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佣者笑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节选自司马迁《陈涉世家》)26.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1)军细柳()(2)军士吏被甲()(3)曩者霸上()(4)苟富贵,无相忘()2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介胄之士不拜

辍耕之垄上B.天子为动

行拂乱其所为C.若儿戏耳

若为佣耕D.佣者笑而应曰

面山而居2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1)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劳军。”(2)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29.甲文最后一段说“群臣皆惊”,“惊”字含义丰富,联系全文,谈谈你的理解。30.下列对选文相关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乙两文都出自司马迁所著的纪传体通史《史记》,《史记》对后世的传记文学影响深远。B.甲文采用正、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法,写细柳军营全副武装、军门都卫和壁门士吏传达将军指示都是从正面描写周亚夫。C.甲文有不少词语与古代礼仪有关,如“揖”“拜”“改容式车”等,其中“改容式车”是表示敬意的行为。D.乙文表现了陈胜改变现状的愿望,以及不甘于安贫认命的反抗精神。【答案】26.

驻军

同“披”,穿着

先前

如果。

27.D

28.(1)于是文帝就派使者拿了天子的符节去告诉将军:“我要入营慰劳军队。”(2)陈胜长叹一声,说:“唉,燕雀怎么能知道鸿鹄的凌云壮志啊!”

29.为周亚夫治军之严而“惊”;为周亚夫怠慢文帝有损天子之威而“惊”;为文帝的深明大义、礼仪周至而“惊”。

30.B【解析】26.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1)句意:驻军细柳。军:名词作动词,驻军。(2)句意:官兵都披戴盔甲。被:同“披”,穿着。(3)句意:先前的霸上。曩者:先前。(4)句意:如果有谁富贵了,不要忘记大家。苟:如果。27.A.助词,的\动词,到;B.为动,即“为之动”,因为\行为;C.动词,像\代词,你;D.两项都是表修饰关系。故选D。28.本题主要考查点是对句子翻译。注意下列重点词语的意思:(1)上:皇上,指文帝。使使:让使者,第一个“使”是动词,派遣,第二个“使”是名词,使节。诏将军:告诉将军。劳军:慰劳军队。(2)太息:长叹。安知:哪里知道。鸿鹄之志:鸿鹄的凌云壮志,比喻远大的志向。29.本题考查理解分析能力。一是文帝到前两处军营时畅通无阻,而在细柳军营却两次不得入。这突出了细柳军军纪严明。大家为周亚夫治军之严而“惊”;二是文帝在前两个军营“直驰入”,而在细柳军营却“不得驱驰”,只能“按辔徐行”,且天子到前两处军营“将以下骑送迎”,而周亚夫却“介胄之士不拜”“以军礼见”,大家为周亚夫怠慢文帝有损天子之威而“惊”;三是面对周亚夫的“无礼”,文帝能“天子为动,改容式车。使人称谢”,故大家为他的深明大义、礼仪周至和周亚夫过分拘泥于军纪而“惊”。综上分析,概括作答即可。30.B.“写细柳军营全副武装、军门都卫和壁门士吏传达将军指示都是从正面描写周亚夫”表述错误。细柳军营全副武装、军门都卫和壁门士吏传达将军指示是用周亚夫治理下的军士的反应,从侧面衬托周亚夫治军严谨的形象。故选B。【点睛】参考译文:甲:汉文帝后元六年,匈奴大规模侵入汉朝边境。于是,朝廷委派宗正官刘礼为将军,驻军在霸上;委派祝兹侯徐厉为将军,驻军在棘门;委派河内郡太守周亚夫为将军,驻军细柳,以防备匈奴侵扰。皇上亲自去慰劳军队。到了霸上和棘门的军营,直接驱车而入,将士们都下马迎接皇帝。随即来到了细柳军营,只见官兵都披戴盔甲,手持锋利的兵器,开弓搭箭,弓拉满月,戒备森严。皇上的先行卫队到了营前,不准进入。先行的卫队说:“皇上将要驾到。”镇守军营的将官回答:“将军有令:‘军中只听从将军的命令,不听从天子的命令。’”过了不久,皇上驾到,也不让入军营。在这种情况下皇上就派使者拿符节去告诉将军:“我要进营慰劳军队。”周亚夫这才传令打开军营大门。守卫营门的官兵对跟从皇上的武官说:“将军规定,军营中不准驱车奔驰。”于是皇上的车队也只好拉住缰绳,慢慢前行。到了大营前,将军周亚夫手持兵器,双手抱拳行礼说:“穿戴着盔甲之将不行跪拜礼,请允许我按照军礼参见。”皇上因此而感动,脸上的神情也改变了,俯身扶着横木上,派人致意说:“皇帝敬重地慰劳将军。”劳军礼仪完毕后辞去。出了细柳军营的大门,许多大臣都深感惊诧。文帝感叹地说:“啊!这才是真正的将军。先前的霸上、棘门的军营,简直就像儿戏一样,匈奴是完全可以通过偷袭而俘虏那里的将军,至于周亚夫,难道能够侵犯吗?”长时间对周亚夫赞叹不已。乙:陈胜,是阳城人,字涉。吴广,是阳夏人,字叔。陈胜年轻时,曾同别人一起被雇佣给人耕地,(一天他)停止耕作走到田埂高地上休息,惆怅了很久,说:“如果有谁富贵了,不要忘记大家呀。”一起耕作的同伴笑着回答说:“你一个受雇耕作的人,哪来的富贵呢?”陈胜长叹一声说:“唉,燕雀怎么能知道鸿鹄的志向呢?”文言文阅读,完成下面小题。[甲]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节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乙]登南昌滕王阁,赣大水西来注北,阁与水称,杰①然大观。然不若武昌黄鹤楼。虽水与滕王来去不殊②,而楼制工巧奇丽,立黄鹄矶上,且三面临水,又西对晴川楼、汉阳城为佳。总之又不如岳州岳阳楼。君山一发,洞庭万顷,水天一色,杳无际涯,非若滕王、黄鹤眼界③可指,故其胜为最,三楼皆西向,岳阳更雄。(节选王士性《广游志》)【注】①杰:高大。②殊:差别。③眼界:视力所能看到的范围。31.解释下列加点的文言实词。①薄暮冥冥()②前人之述备矣()③去国怀乡()④沙鸥翔集()⑤杰然大观()⑥然不若武昌黄鹤楼()32.下列各句中加点“而”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而楼制工巧奇丽A.乃记之而去(《小石潭记》) B.泉香而酒洌(《醉翁亭记》)C.鸣之而不能通其意(《马说》) D.面山而居(《愚公移山》)33.请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标两处)。而楼制工巧奇丽34.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浮光跃金,静影沉璧。(2)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3)水天一色,杳无际涯。35.[甲]文通过描绘岳阳楼不同景色,表明了“迁客骚人”_______的情怀,为下文抒写“_______”(用原文句子填写)的博大胸怀和“_______”(用原文句子填写)的政治理想作铺垫;[乙]文中运用______手法,突出强调了岳阳楼“洞庭万顷,水天一色,杳无际涯”的特点。【答案】31.

迫近

详尽

国都

停息

景象

如,比得上

32.C

33.而/楼制/工巧奇丽

34.(1)浮动的光像跳动的金子,静静的月影像沉入水中的玉璧。(2)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于心间,寄托在酒上。(3)水天融合在一起,广大而无边无际。

35.

以物喜,以己悲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对比【解析】31.本题考查文言文实词。①句意:接近日暮了,天色显得有点昏暗。薄:迫近;②句意:前人的记述已经很详尽了。备:详尽;③句意:离开国都、怀念家乡。国:国都;④句意:沙洲上的鸥鸟,时而飞翔,时而停歇。集:停息;⑤句意:非常高大,雄伟壮观。观:景象;⑥句意:然而却比不上武昌的黄鹤楼。若:如,比得上。32.本题考查文言文虚词“而”的用法。例句中的“而楼制工巧奇丽”的“而”表转折,可译为“却”。A.表承接,可不译;B.表并列,可译为“而且”;C.表转折,可译为“却”;D.表修饰,可不译。故选C。33.本题考查文言文朗读停顿。文言文朗读停顿,需先弄清楚句意,再根据句意及逻辑关系进行停顿。本题句意为:但是黄鹤楼楼体的建造工巧奇丽。“而”总领全句,表转折,稍作停顿。“楼制”为主语,指黄鹤楼的楼体,“工巧奇丽”修饰“楼制”,据此中间停顿。故停顿为:而/楼制/工巧奇丽。34.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重点词有:①跃:闪耀;璧:玉璧。②得:领会;寓:寄托。③水天:水色天光;一:全,都;杳:远;际涯:边际。35.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甲文第②段“阴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描写了岳阳楼淫雨霏霏,凄凉阴森的秋景,引出诗人“迁客骚人”“去国怀乡,忧谗畏讥”的忧思,表明其“以物喜,以己悲”的情怀。笔锋一转,第③段“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一扫上段的阴沉消极,描写出阳光明媚,恬静愉快的春景,通过描绘岳阳楼的不同景色,为下文抒写“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博大胸怀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理想作铺垫。乙文中运用对比(衬托)手法,“然不若武昌黄鹤楼。虽水与滕王来去不殊,而楼制工巧奇丽,立黄鹄矶上,且三面临水,又西对晴川楼、汉阳城为佳。总之又不如岳州岳阳楼”一句,通过与武昌黄鹤楼、滕王阁对比,突出强调了岳阳楼“洞庭万顷,水天一色,杳无际涯”的特点。【点睛】译文:[甲]我观看那巴陵郡的美好景色,全在洞庭湖上。它连接着远处的山,吞吐长江的水流,浩浩荡荡,无边无际,一天里阴晴多变,气象千变万化。这就是岳阳楼的壮丽景象。前人的记述已经很详尽了。虽然如此,那么向北面通到巫峡,向南面直到潇水和湘水,降职的官吏和来往的诗人,大多在这里聚会,他们观赏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大概会有所不同吧?像那阴雨连绵,接连几个月不放晴,寒风怒吼,浑浊的浪冲向天空;太阳和星星隐藏起光辉,山岳隐没了形体;商人和旅客不能通行,船桅倒下,船桨折断;傍晚天色昏暗,虎在长啸,猿在悲啼,这时登上这座楼啊,就会有一种离开国都、怀念家乡,担心人家说坏话、惧怕人家批评指责,满眼都是萧条的景象,感慨到了极点而悲伤的心情。到了春风和煦,阳光明媚的时候,湖面平静,没有惊涛骇浪,天色湖光相连,一片碧绿,广阔无际;沙洲上的鸥鸟,时而飞翔,时而停歇,美丽的鱼游来游去,岸上与小洲上的花草,青翠欲滴。有时大片烟雾完全消散,皎洁的月光一泻千里,波动的光闪着金色,静静的月影像沉入水中的玉璧,渔夫的歌声在你唱我和地响起来,这种乐趣真是无穷无尽啊!这时登上这座楼,就会感到心胸开阔、心情愉快,光荣和屈辱一并忘了,端着酒杯,吹着微风,那真是快乐高兴极了。[乙]登上南昌的滕王阁,赣江大水从西面而来流向北方,滕王阁与水相对,非常高大,雄伟壮观。然而却比不上武昌的黄鹤楼。虽然江水的走向与滕王阁没有差别,但是黄鹤楼楼体的建造工巧奇丽,立在黄鹄矶上,并且三面临水,又以对着晴川楼、汉阳城的西面那一面为最佳。总之黄鹤楼和滕王阁又都比不上岳州的岳阳楼。君山一点青,洞庭湖碧波万顷,水天一色,远远看上去无边无际,不像滕王阁和黄鹤楼,视力所能看到的范围就能看完,所以岳阳楼的风景最好,三座楼都面向西,岳阳楼更加雄伟。阅读【甲】【乙】两段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甲】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乙】昨游江上,见修竹数千株,其中有茅屋,有棋声,有茶烟飘扬而出,心窃乐之,次日过访其家,静坐许久,从竹缝中向外而窥,见青山江帆,苇洲耕犁,有二小儿戏于沙上,犬立岸傍,如相守者,直是山水大师画意,悬挂于竹枝竹叶间也。由外望内,是一种境地;由中望外,又是一种境地。学者诚能八面玲珑[注],千古文章之道,不出于是,岂独画乎?(选自郑燮《游江》)【注】八面玲珑:原指屋子四面八方敞亮通明,此指多角度思考或欣赏。36.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语。①有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