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5课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目标导航目标导航课程标准课标解读了解明清时期的社会经济、思想文化的重要变化1.结合教材、利用史料,了解明至清中叶农耕经济发展的表现,多角度探究明清经济发展带来的影响。在宏观历史视角下,运用中西对比的方法,对明至清中叶经济发展做一准确评价。2.运用教材并结合相关史料,在了解明至清中叶思想文化(科技)发展的基础上,深刻理解一个时期的思想文化是一个时期政治经济的反映。知识精讲知识精讲知识点01社会经济的发展与局限(一)农业的发展1、背景明朝中期,随着新航路的开辟,一些新的农作物品种输入中国。2、表现(1)高产粮食作物玉米、甘薯的推广种植,大幅度提高了粮食总产量。(2)江南等地区农业的多种经营日益兴盛,经济作物品种繁多,种植广泛,很多农民还兼营产品初级加工或相关副业,以获取更多的收入。【微点拨】哥伦布交换与中国农业发展【即学即练1】明代社会农业发展的一个突出方面,表现在农作物新品种的引入和推广。明代开始大力引进高产作物,如南洋的番薯(俗名地瓜)南美洲的玉米、巴西的花生等。这些高产作物的引进A.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 B.大地主经济经营收益很大C.不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 D.是小农经济发展的助推器【答案】D【解析】因为美洲作物使农民对好地依赖性减低,荒地废地利用起来,且产量高,较少土地也能养活一家人,故D项正确;美洲作物虽能提高产量,但并不一定增加政府收入,排除A项;明代大地主土地相对较好,美洲作物高产,但是并不在市场上出售,对地主经营收益不大,排除B;美洲作物适合在荒地废地种植,可腾出更多的土地种植经济作物,从而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排除C项。(二)手工业的进步1、手工业各行业都有不同程度的进步。2、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1)产生:明朝后期,在南方一些地区的丝织、榨油、制瓷等行业中出现了新的经营方式。(2)表现:开设工场,使用自由雇佣劳动进行较大规模的生产。(3)发展:这类情况在清朝继续有所发展。【拓展补充】明清时期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原因资本方面:商人和工场主将资金投资土地,不用于扩大再生产市场:农民贫困,购买力低;闭关政策很难形成海外市场劳动力:重农抑商政策,农民被局限在土地上,自由劳动力缺乏技术:中国古代的技术主要集中在与农业相关的领域政策:重农抑商、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制度:腐朽的封建制度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即学即练2】清朝乾隆年间,官员刘方霭在奏折中提到了农民“无资充佃,则力佣自活”的现象,反映出清代农业中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但这种现象极其微弱,不足以引起农村封建经济的剧烈震荡。其主要原因是A.耕织结合的经济形态稳固 B.民间资本分散且用途广C.清朝对人身控制更加严格 D.重农抑商政策持续推行【答案】A【解析】古代中国资本主义萌发之所以发展缓慢,主要原因是古代中国自然经济形态下,耕织结合的经济形态稳固,A正确;民间资本主要用来买房置地,用途并不广泛,排除B;C不符合史实,清朝赋税制度改革之后,对人身控制减弱,排除;D不是主要原因,排除。(三)商品经济繁荣1、白银成为主要货币自明朝中期起,美洲等地的白银通过海外贸易大量流入,促进了长途和大额贸易的发展,也有利于商业资本的集聚。2、商帮出现一些地方的人以经商闻名,形成实力雄厚的商人群体,如徽商和晋商。3、工商业市镇的发展在工商业发达地区和交通要冲,兴起了一大批以经济功能为主的工商业市镇,商业活跃,人口密集,成为地区贸易网络的核心。【微点拨】明清时期商品经济发展的新特点工商业市镇发展江南地区经济作物种植广泛,农产品大量进入市场白银在流通中广泛使用。形成实力雄厚的商人群体商帮。徽商、晋商等【会馆】货币经济占据主要地位【即学即练3】中国古代文人重义轻利,但到了明清以后却发生了变化,如:郑板桥本人曾明确制定了自己的润格“大幅六两,中幅四两,小幅二两,条幅对联一两,扇子斗方五钱。”他的《板桥润格》说得很干脆:“凡送礼物食物,总不如白银为妙”。这一现象最能反映A.经济发展冲击传统观念 B.清代重农抑商政策松动C.清代社会逐利风气盛行 D.白银成为主要流通货币【答案】A【解析】一定时期的思想是由这一时期的政治经济决定的。我国古代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儒家思想强调重义轻利,但到了明清以后却发生了变化,商品经济发达,产生了资本主义萌芽,冲击了传统的思想观念。郑板桥明码标价卖画,是商品经济冲击传统观念的反映,因此选择A;清代重农抑商政策加强,排除B;材料只是反映郑板桥明码标价卖画,无法体现清代社会逐利风气盛行,排除C;明清时期,商品经济发达,白银流通普遍化,与材料不符,排除D。故选A。(四)经济局限表现1、就全社会来说,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的传统小农经济还占据压倒优势。2、日益僵化的专制统治,也压制和阻碍着社会的进步和转型。知识点02思想领域的变化(一)陆王心学的产生1、背景程朱理学获得官方尊崇后,逐渐失去活力。2、概述(1)概念明朝中期,王守仁在南宋陆九渊思想的基础上,提出一套以“致良知”为核心的理论,形成陆王心学。(2)内容:“良知”就是隐藏在每个人心中的“天理”,往往被私欲遮蔽,需要重新发现、扩充、践行,这样就能达到圣贤境界。3、评价(1)强调主观能动性,激励人们奋发立志;以自己的内心为准则,又隐含一定的平等和叛逆色彩。(2)陆王心学带有主观唯心主义倾向。【微点拨】陆王心学心是万物的渊源(理在心中)把握理的方法陆九渊,发明本心:进行内心的反省王守仁,致良知:良知就是隐蔽在每个人心中的天理,往往被私欲遮蔽,只要克服私欲、回复良知就能成为圣贤。知行合一:一念发动处,即便是行,用良知支配自己的实践【即学即练4】朱熹将“理”置于万物之上,强调“理”的超越性;而同时代的陆九渊却提出“心即理”学说,强调“理”的内在性。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陆九渊继承并发展了朱熹的思想 B.两者在理学的根本问题上有分歧C.朱熹和陆九渊之分歧不脱理学范畴 D.朱熹和陆九渊推动儒学完成了复兴【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朱熹是理学的代表人物。陆九渊是心学的代表人物,理学和心学都把“理”作为世界的本原,故尽管朱熹和陆九渊对“理”的理解有分歧,但归根结底仍属于理学内部的分歧,故选C项,排除B项;A项表述在材料中体现不出,排除;儒学复兴完成的标志是“心学”的成熟,D项说法错误,故排除。(二)李贽的反传统思想1、内容:明朝后期以李贽为代表的一些思想家提倡个性自由,蔑视权威和教条,甚至否定传统伦理道德标准。2、影响:在社会上引起了很大震动。【拓展补充】李贽的思想鞭挞程朱理学,否认孔孟学说是万世之至论,人人有权作出自己的判断,不应以四书五经作为统一的思考标准(反对绝对的思想权威,反对以孔子的是非为标准)(不反孔子,不反儒学,反教条)人皆有私,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每个人都可以顺应自然,使个性得到自由发展;男女平等;万物皆生于两,源于矛盾着的阴阳二气,并非生自三纲五常天理。(否认了天理的存在,摇撼了存天理、灭人欲的理论基础)童心说,尊重人的自然本性,反对礼教的虚伪【即学即练5】李贽大胆地向正统思想发出挑战。他批判道学家“存天理,灭人欲”的虚假说教,强调人正当的私欲。他认为穿衣吃饭就是“人伦物理”,人不能脱离基本的物质生活去空谈仁义道德。这一思想能够反映出A.道学家的忠孝观念B.反对君主专制成为思想主流C.正统思想发生了转变D.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要求【答案】D【解析】依据材料“他认为穿衣吃饭就是‘人伦物理’,人不能脱离基本的物质生活去空谈仁义道德。”结合明末清初的进步思想产生的背景相关所学可知李贽的思想反映出资本主义萌芽时代的要求,因此D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依据材料“他批判道学家‘存天理,灭人欲’的虚假说教,强调人正当的私欲。”结合李贽的思想相关所字可知李贽的思想不能反映出道学家的忠孝观念;B选项错误,依据材料“李贽大胆地向正统思想发出挑战”结合明末清初思想文化特征可知当时反对君主专制并非思想主流;C选项错误,依据材料“李贽大胆地向正统思想发出挑战”结合明末清初思想文化特征可知当时新思想并未取代正统儒家思想,正统儒家思想未发生改变。故正确答案为D选项。(三)思想活跃局面1、背景明末清初社会的剧烈动荡。2、代表人物及其思想(1)黄宗羲:严厉抨击君主专制制度,称专制帝王为“天下之大害”;反对重农抑商观念,提出“工商皆本”。(2)顾炎武、王夫之:对宋明以来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进行了批判;顾炎武还认为“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后人概括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微点拨】明末清初进步思想家的思想批判君主专制;提倡经世致用;工商皆本【即学即练6】如表列举的是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的部分思想主张。表明他们的思想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政治主张“天下为主,君为客”提出“众治”“循天下之公经济主张工商皆本因地制宜,振兴工商业“大贾富民者,国之司命也”其他主张将自然科学列为教育内容经世致用,注重实学肯定人本能欲望的合理性A.构筑了具有时代特色的思想体系 B.适应了商品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C.成为了解决社会问题的主流方案 D.体现了民族资产阶级的利益诉求【答案】B【解析】依据题干中黄宗羲“工商皆本”、顾炎武“因地制宜,振兴工商业”、王夫之“大贾富民者,国之司命也”,可知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在经济上都主张发展工商业,这显然适应了明清时期商品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B正确;仅凭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的部分主张,不足以得出已经构筑了具有时代特色的思想体系,A排除;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的主张虽然具有进步性,但是在当时的影响力有限,也没有超出儒学思想的范畴,因此并没有成为解决社会问题的主流方案,C排除;明末清初资本主义萌芽虽然得到发展,但并没有成长为资本主义经济,也没有诞生民族资产阶级,D排除。故选B。知识点03小说与戏曲(一)背景城市商品经济繁荣、社会娱乐活动丰富、文化知识进一步普及。(二)成就1、小说①元末明初,施耐庵、罗贯中各自在宋元话本基础上创作的《水浒传》和《三国志通俗演义》,是我国最早的两部长篇白话小说,开创了章回体的写作体裁。②明朝中期吴承恩的《西游记》和清朝吴敬梓的《儒林外史》,分别是神话小说和讽刺小说的杰作。③清朝中期由曹雪芹创作的长篇小说《红楼梦》,以贵族家庭贾府的兴衰变迁为主线,生动地再现了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的多个侧面,是我国古典现实主义文学的高峰,也是享誉世界的名著。2、戏曲(1)传奇:明清戏曲创作趋向长篇化,情节更加曲折复杂,称为传奇,代表作家有明朝汤显祖、清朝孔尚任等。(2)昆曲:舞台演出方面,从江苏昆山一带发源的昆曲长期流行。(3)京剧:清朝道光年间,以徽班为基础,融合徽、汉二调,吸取昆曲和其他地方戏的艺术成分,形成了京剧,并逐渐成为全国最流行的剧种。【微点拨】京剧的发展乾隆时期,徽班进京;道光时期,汉班进京;道光时期,徽汉合流,吸取昆曲及其他地方戏成分,形成京剧,并逐渐成为流行全国的剧种;同治光绪期间,同光十三绝。【即学即练7】京剧的前身即为徽剧,原来以唱二簧调为主,兼唱昆腔吹腔、四平调拨子等,乾隆五十五年扬州的三庆徽班进京,逐渐吸收了京、秦二腔,逐步发展为今天的国剧。据此可知,京剧艺术得以发展的主要原因是A.历史悠久,身居都城 B.题材广泛,角色齐全C.文武兼修,贴近生活 D.兼收并蓄,博采众长【答案】D【解析】材料信息是,京剧是在徽剧基础上,吸收了京、秦二腔逐渐发展来的。由此可知,京剧艺术得以发展的主要原因是兼收并蓄,博采众长,故D正确;ABC是京剧的特点,不符合材料信息,故错误。知识点04科技(一)传统科技成果1、重要科技著作(1)代表:李时珍《本草纲目》、徐光启《农政全书》、宋应星《天工开物》。(2)特点:在各自领域对传统科技进行了总结。2、徐宏祖的《徐霞客游记》是一部地理和地质学名著。(二)西学东渐1、背景从明朝后期起,一些欧洲天主教传教士前来中国传教。2、代表人物:意大利人利玛窦。3、目的:借助传播科学知识来达到传教的目的。4、贡献(1)与一些开明中国士大夫合作翻译西方科学书籍,在一定范围内传播了西方科技知识,包括地球和各大洲、大洋等地理概念。(2)清朝前期,传教士运用欧洲测绘技术,帮助清廷绘制了较为精确的全国地图。【微点拨】明清时期中国科技逐渐落后的原因(中国到了封建社会后期,封建小农经济,限制了对生产力发展的需要,使科技的发展缺乏足够的动力。君主专制走向顶峰并走向腐化。明清时期的教育专制尤其是八股取士,使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缺乏必要的人才。清朝统治者推行的“闭关锁国”政策,限制了对外交流,阻碍了中国古代科技的发展。总之,封建制度的日益腐朽导致了中国古代科技在16世纪以后走向衰落。【即学即练8】下图是意大利发行的纪念传教士利玛窦为中国绘制第一份世界地图——《坤舆万国全图》的邮票,邮票中的很多地理名词沿用至今。该邮票可以佐证A.中西方文明交流扩大 B.欧洲殖民扩张加快C.工业革命传播到中国 D.世界市场已经形成【答案】A【解析】材料中的《坤舆万国全图》基本上囊括了今天的大洲和大洋,且传入中国说明了当时中西方文明交流的扩大,A项正确;材料与欧洲殖民扩张无关,B项排除;当时工业革命尚未发生,且世界市场已经形成是工业革命的影响,CD项排除。故选A。能力拓展能力拓展考法01明清时期经济新现象1、地区性商业中心形成,城市地位更加突出,地域分工明显,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2、东南地区产生资本主义萌芽。3、大宗白银交易盛行;对外贸易中出超明显。4、各地之间和内部,尤其是东南地区商业发达,并涌现出地域性的商人群体。5、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对人身依附关系的控制逐渐减弱。人口迅猛增长,人口密集地区的人口逐渐向边地迁徙,向海外移民的规模逐渐扩大。【典例1】9.下表是明代中后期白银与铜钱比价变化表。对这一现象解读合理的是,当时A.白银货币化进程趋于停滞 B.对外贸易中中国处于顺差地位C.资本主义生产模式已出现 D.中国白银外流现象非常严重【答案】B【解析】从材料中的铜价和白银比价来看,当时出现了白银贬值的现象,这主要和白银大量流入中国有关,说明的是对外贸易中中国处于顺差地位,B正确;A说法不符合史实,明中叶后,白银货币化完成,排除;资本主义萌芽的标志是雇佣关系,材料未涉及,C排除;材料体现的是白银流入中国,并非是外流,D排除。故选B。考法02明清之际进步思想与西方启蒙思想明清之际进步思想出现的原因明清之际进步思想没有发展为启蒙思想欧洲启蒙思想政治封建专制高度强化,社会矛盾空前尖锐封建专制统治高度强化封建专制相对较弱经济商品经济发展出现资本主义萌芽自然经济占据统治地位,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相对较好阶级工商市民阶层壮大资产阶级尚未形成资产阶级力量壮大文化程朱理学走向僵化,文化专制禁锢士人思想传统文化占据统治地位;文化专制抑制进步思想资产阶级文化广泛传播,产生近代科学【典例2】明末清初的思想界异常活跃,有一位思想家说:“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主张以“天下之法”取代皇帝的“一家之法”。该主张A.具有近代的“民权”意识B.论述了“王国”和“亡天下”的区别C.是明末社会生产关系变化的具体反映D.为近代反专制主义的思想家们提供思想武器【答案】D【解析】以“天下之法”取代皇帝的“一家之法”体现了反对君主专制,所以这一主张为近代反专制的思想家们提供了思想武器,故选D;这一主张仅仅是反专制,并没有体现“民权”,排除A;结合所学内容可知这一思想是黄宗羲的思想,而论述“亡国”与“亡天下”区别的是顾炎武,排除B;这一主张是明末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而非生产关系变化的反映,排除C。分层提分分层提分题组A基础过关练1.下表是雍正、乾隆年间人均土地占有量统计表,据此可知时间人口(人)人均土地(亩/人)雍正十二年(1734年)2735546232.54乾隆十八年(1753年)1027500006.89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2080957963.56A.农民生活苦不堪言 B.精耕细作的必要性C.土地兼并愈演愈烈 D.耕作技术十分落后【答案】B【解析】从材料中人口和人均土地的数字变化可以看出,人口剧增,人地矛盾越来越严重,因此在单位面积上产出更多的粮食就更加有必要性,即精耕细作的必要性,B项正确;表格内容无法体现农民生活苦不堪言,排除A项;材料中涉及的是人均土地面积,不涉及土地兼并,排除C项;表格内没有涉及耕作技术,排除D项。故选B。2.明朝在江南市镇等关键要地设立巡检司管理日常治安;对一些规模比较大的江南市镇,直接委派县丞、主簿等县级官员驻镇管理;对那些体量特别大的江南市镇,还派遣同知等更高级别的官员驻镇管理。这表明,明朝江南地区A.基层社会治理加强 B.市镇发展威胁到中央C.经济发展水平趋同 D.市镇的军事功能凸显【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设立巡检司管理日常治安”、“直接委派县丞、主簿等县级官员驻镇管理”可得出明代加强了对江南地区的关键市镇的政治管理,因此明代江南地区基层社会管理得到加强,A项正确;根据材料可知明代江南市镇受到中央的有效管理,并未威胁中央,排除B项;材料体现的是明代江南地区市镇受到中央的管理,不能体现其经济水平趋向相同,排除C项;材料中体现的是明代派遣县丞、主簿等县级官员驻镇管理,这是政治管理的强化,与军事功能无关,排除D项。3.张岱年教授认为:“中国在明清时期就出现了早期启蒙思想,欧洲17、18世纪也产生了启蒙思想,但前者是中世纪末期的产物,而后者是近代社会的宣言书。”二者的共同之处不包括A.都对后来的近代民主革命产生了影响B.都否定了传统主流思想文化C.都体现出对君主专制制度的批判D.都是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因素发展的产物【答案】B【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对传统文化进行了否定,但是启蒙运动并不具有这一特点,B项符合题意;ACD项分别是二者共同的背景、影响和内容的表述,排除ACD项。故选B项。4.冯友兰在《中国哲学史》一书中写道:(明清)在这个时期,在某些方面,中国的文化有了重大进展。……,官方方面,程朱学派的地位甚至比前朝更为巩固。非官方方面,程朱学派和陆王学派在明末清初都发生了重大的反动。这里的“反动”是指A.对传统儒家思想的批判继承 B.宋明理学的统治地位丧失C.对传统儒学地位的彻底否定 D.倡导“自由”“平等”思想【答案】A【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清时期,程朱理学依然是统治者推崇的官方哲学,但也出现了一批反封建的民主思想家,他们抨击君主专制,对传统儒学进行批判地继承,促使我国传统文化重新焕发了生机,对近代民主思想产生一定影响,因此A正确,B排除;明清之际的新思想是对传统儒学的批判继承,C排除;D是启蒙思想的内容,排除.5.读明末相关著作及内容介绍,这些著作的出现,说明汤若望译《远镜图说》介绍望远镜的制法及原理,如光的折射与反射等邓玉雨、王征合译《远西奇器图说》和王徽《诸器图说》论述机械的制造方法和机械原理熊三拔、徐光启合译《泰西水法》介绍西方农田水利,讲述水利知识及水利器械的构造与原理A.传统科技总结性著性岀现 B.士人普遍形成开放观念C.四大发明影响西方近代科学 D.西方科技知识引入中国【答案】D【解析】光的折射和反射原理、机械原理以及西方的农田水利相关技术都说明当时西方科技进入中国,D正确;总结性著作在材料中并未出现,排除A;B错在“普遍”,排除;题干未提及四大发明,排除C。题组B能力提升练1.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广东成立了专营外贸的“外洋行”,将外贸与内贸区分开来,洋商与一般商人区分开来。从此,外洋行成为专门经管外贸的机构,洋商(行商)也成为一种专门的行业。此种交易形式A.导致了闭关锁国政策的实施 B.旨在保证政府税收和海防C.反映传统朝贡贸易格局变动 D.加剧了欧洲对华经济侵略【答案】B【解析】此种交易形式指广东成立专门经管外贸的机构外洋行,将外贸与内贸区分开来,洋商与一般商人区分开来,把洋商(行商)作为一种专门的行业来经营,由此可以看出清政府通过外洋行专管外贸,形成对对外贸易更有力地控制,此种交易形式旨在保证政府税收和海防,故选B;外洋行限制对外贸易,是闭关锁国政策的表现,而非原因,排除A;朝贡贸易是通过朝贡与赏赐完成交易,目的是宣扬国威,加强与海外各国的联系,外洋行的成立不能反映传统朝贡贸易格局变动,排除C;成立“外洋行”专门经营外贸,有助于外贸的发展,与加剧欧洲对华经济侵略无关,排除D。2."下表为1721~1820年清代刑部档案中农村雇工案件统计表(注:均为命案)。某学者依据下表据得出“1740~1780年农村雇工迅速增加”的结论,引起学界的质疑。学界最可能质疑的是年代案件总数长工案件短工案件1721~17404019211741~17608137441761~17809343501781~180013148831801~1820283107176A.案件总数的记录不准确 B.长工和短工案件缺乏对比C.人命案件发生原因复杂 D.数据统计的来源出处不当【答案】D【解析】历史研究重视史料的来源和出处,该表格是从刑部档案中得出的统计数据,刑部主要负责司法审判而非经济数据管理,史料来源存在问题,D项符合题意;案件总数的记录不存在问题,排除A项;材料里面长短工数据有对比,排除B项;材料明确指出人命案件由雇工引发.排除C项。3.从明末到清初,儒学从“尊德性”的理学逐渐转变成“道问学”的考据学,其中原因众说纷纭:章太炎将考据学的兴起视为清代严酷政治压迫的产物;侯外庐等人则援引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公式,把明清之际的思想转变看作底层经济基础变动的表征;梁启超和胡适视清代考据学为针对宋明理学空疏流弊的一场反动。对此解释准确的是A.从唯物史观的角度分析较为科学合理B.从严酷政治压迫角度分析符合一般认知C.明清之际儒学转向的原因具有多元性D.梁启超和胡适的原因分析具有权威性【答案】C【解析】不同学者分析明末清初思想领域的变化原因,得出不同的结论,说明明清之际儒学转向的原因具有多元性,C正确;唯物史观从经济角度分析思想转变,不能认为其更科学,排除A;B错在“一般认知”,排除;D错在“权威性”,排除。4.有学者指出:传统上被定位为负面性存在的“人欲”、“私”在坐标轴上出现了由负到正的180度的“坐标转位”,转而成了正面的被肯定的存在。明清时期出现的这种变化,着实令人吃惊,故而称之为“剧变”,据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作者相关表述李贽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黄宗羲有生之初,人各自私也,人各自利也。王夫之人欲之大公,即天理之至正,A.人欲战胜天理并且取得主导位置 B.中国开始由传统向现代社会转型C.资本主义萌芽获得了精神的动力 D.人欲在天理范畴内获得一定认同【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明清时期人欲成了正面的被肯定的存在,说明人欲在天理范畴内获得一定认同,D正确;明清时期程朱理学占据主导地位,排除A;B中的“开始”错误,排除;题干内容与资本主义萌芽发展无关,排除C。5.史载:“昆戏者,曲中之戏。花部者,戏中之曲。曲中戏者,以曲为主。戏中曲者,以戏为主。以曲为主者,其文词合于士夫之口;以戏为主者,本无与于文学之事,惟在能刻画描基,技尽于场上,然其感动妇孺,不与案头文章相侔也。”从中可见昆曲衰落的原因有①片面追求旋律性和音乐性②清朝统治者的极力压制③贴近百姓的花部戏的冲击④角色制不利于表现人物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答案】B【解析】根据“昆戏者,曲中之戏”“以曲为主者,其文词合于士夫之口”说明昆曲片面追求旋律性和音乐性,符合士大夫趣味,①正确;“花部者,戏中之曲”“本无与于文学之事,惟在能刻画描基,技尽于场上,然其感动妇孺”说明花部适应了民众的趣味,得到民众的喜爱,③正确;①③正确,故选B;②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故排除AC;材料也没有涉及昆曲中角色制,排除④,故排除D。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吕宋国(菲律宾)出一草淡把姑(即烟草),一名“醺”,以火烧一头,以一头向口,烟气从管中入喉,能令人醉。且可避瘴气。有人携漳州种之,今反多于吕宋,载入其国售之。——(明万历年间)姚旅《露书》烟叶,出自交趾(越南),今所在有之,茎高三四尺,叶多细毛,采叶晒干如金丝色,性最酷烈,取一二厘薰竹管内以口吸之,口鼻出烟……夷人以御风湿,徒取一时爽快,然久服面目惧黄,肺枯声干,未有不殒身者。——(明崇祯九年)《(广东)恩平县志》余少时不识烟草为何物?十年之内,老壮童稚、妇人女子,无不吃烟。大街小巷尽摆烟桌,此草妖也。——(明末清初)张岱戊寅(1638年)八月甲午,我国人潜以南灵草(烟草)入送沈阳,为清将所觉,大肆洁责。——(朝鲜)《李朝仁祖实录》村前几稜膏腴田,往时种稻今种烟,种烟市利可三倍,种稻或负催租钱。——(清)赵古农今闽地于五六月间,新烟初出,远商翕集,……悉至江浙为市,以收成之丰歉定价值之贵贱。——(清)陈琮《烟草谱》种烟之地俱在山岭高阜,一经垦辟,土性浮松,每遇大雨时冲刷下注,河道日渐壅塞,久则恐成水患,然大利所在,趋之若骛,是惟有土者,严禁新垦,庶可塞其流而断其本耳。——(清道光四年)《(广东)南雄州志》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烟草在中国传播的概况。【答案】明朝中后期,烟草自海外传入中国。烟草在中国传播主要有三条路径:一为从菲律宾传至福建,一为从越南传至广东,一为从朝鲜传至东北。烟草的传播推动了吸烟风气的盛行,进而推动了烟草种植业的发展,推进了我国农产品商品化进程;推动了国内长途贸易以及对外贸易的发展;但吸烟风气的流行也危害了国民健康;烟草种植加剧水土流失,同时烟粮争地加剧了紧张的人地关系。【解析】关于本题作答可从时间、传播路径及影响等角度进行分析即可。如时间:根据材料中的文献出处可归纳出明朝中后期,烟草自海外传入中国。路径:根据材料“今反多于吕宋,载入其国售之”“烟叶,出自交趾(越南)”“我国人潜以南灵草(烟草)入送沈阳”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烟草在中国传播主要有三条路径:一为从菲律宾传至福建,一为从越南传至广东,一为从朝鲜传至东北。影响:根据材料“夷人以御风湿,徒取一时爽快,然久服面目惧黄,肺枯声干,未有不殒身者”可归纳出烟草的传播推动了吸烟风气的盛行,进而推动了烟草种植业的发展,推进了我国农产品商品化进程;根据材料“新烟初出,远商翕集,……悉至江浙为市,以收成之丰歉定价值之贵贱”可归纳出推动了国内长途贸易以及对外贸易的发展;根据才俩了“一经垦辟,土性浮松,每遇大雨时冲刷下注,河道日渐壅塞,久则恐成水患”“是惟有土者,严禁新垦,庶可塞其流而断其本耳”可归纳出烟草种植加剧水土流失,同时烟粮争地加剧了紧张的人地关系;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吸烟风气的流行也危害了国民健康。题组C培优拔尖练1.明朝时,松江、苏州棉作压倒稻作,“邑之民业,首藉棉布”,嘉兴、湖州二府,蚕桑压倒稻作,“蚕或不登时,举家辄哭”。清朝时出现了“江浙百姓全赖湖广(湖北湖南)米粟”的现象。这表明A.江南地区农业结构有所调整 B.湖广地区已成为全国经济重心C.江南地区商业格局发生剧变 D.湖广地区农业出现革命性突破【答案】A【解析】根据“松江、苏州棉作压倒稻作”可知,明朝松江等地的农业种植结构发生变化,由粮食作物转变为经济作物,故选A;材料信息不能得出湖广地区已成为全国经济重心,且明朝时经济重心仍在江南地区,排除B;材料反映的是农业种植结构,与商业格局无关,排除C;材料没有体现湖广地区农业出现革命性突破,排除D。2.如表是公元1—1820年中国等国经济总量及中国占世界经济总量的比重(单位:百万,1990年国际元)。这说明年份中国法国德国英国美国日本世界中国/世界公元1年2682023661225320272120010540225.4%1000年2749427631435800520318812120822.7%1500年618001091282562815800770024832124.9%1600年9600015559126566007600962033134429.0%1700年828001953913650107095271539037105822.3%1820年228600354682689136232125482073969350233.0%A.中国经济占世界经济总量的比重持续上升 B.清王朝的腐朽统治对经济发展的影响较大C.工业革命推动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D.古代中国农耕文明长期居于世界领先地位【答案】D【解析】数据表明,中国经济总量占世界经济总量的比重有起伏,并非持续上升,A项错误;清王朝的腐朽统治严重影响经济发展,但不能用来解释1820年中国经济总量增加这一现象,排除B项;材料体现不出世界市场的问题,排除C项;从表格中可以看出,古代中国经济发展长期居于世界领先地位,根本上是由于农耕文明的优势,D项正确。3.明清时期江浙城乡出现了“商人载米而来者,舳舻相衔也,中人之家,朝炊夕粱,负米而入者,项背相望”的景象。而康熙年间的《嘉兴府志》也记载稻米所产,“每不能自给,待食于转输者(湖广)之米什之三四”。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经济重心转移到湖广地区 B.长江中下游地区经济联系加强C.江浙地区经济结构的变化 D.沿海地区受到外来商品的冲击【答案】C【解析】考查明清商品经济的发展。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明清时期江浙地区广泛种植经济作物,湖广地区成为粮食生产中心,因而出现材料所述江浙稻米不能自给,寻常人家待湖广米入炊的现象,故选C项。材料强调湖广地区成为粮食生产中心,而非全国的经济重心,排除A项;长江中下游地区经济联系加强只是现象而非原因,排除B项;题干强调的是江浙和湖广两个区域的经济联系,未涉及与外来商品的关系,排除D项。4.黄宗羲海昌讲学时,经常推荐弟子读《几何原本》,著名思想家李二曲也常要求其学生习《农政全书》、《泰西水法》等书籍;明末流行的《天工开物》是清初向国外出口的重要书籍之一。这反映了明清之际A.中学未能突破传统的窠臼 B.经世致用思潮有利于西学东渐C.中西文化同源的雏形初现 D.古典科技受到士大夫普遍认可【答案】B【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明清之际的黄宗羲、李二曲等思想家主张经世致用,因此推荐弟子读《几何原本》、《泰西水法》等西方书籍。这反映了明清之际的经世致用思潮有利于西学东渐,故B正确;《几何原本》、《泰西水法》等西方书籍的流传,说明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公园保洁劳务合同样本
- 公积金解除劳动合同标准文本
- 帆船项目组织与服务行业直播电商战略研究报告
- 关于商铺租金合同样本
- 特长隧道工程设计行业跨境出海战略研究报告
- 金刚石钻探工具企业制定与实施新质生产力战略研究报告
- 铁路及电车道检查、维修车企业制定与实施新质生产力战略研究报告
- 2025年湖南建筑安全员-C证考试(专职安全员)题库附答案
- 产品独家合作合同样本
- 农村建房占地合同标准文本
- 2024-2025学年统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期中评估测试卷 (含答案)
- 2025年铅锌矿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防春困防疲劳驾驶课件
- 2025年中国职工保险互助会贵州省办事处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2025年生猪屠宰兽医卫生检疫人员考试题(附答案)
- 煤矿防冲细则课件
- 出生缺陷预防培训课件
- 2025-2030中国静电仪行业市场现状分析及竞争格局与投资发展研究报告
- 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让学生更好地了解活动的意义和价值
- 工贸企业重大事故隐患判定标准解读20240902
- NSA2000变频器使用说明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