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广东省中考历史试卷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9/M00/05/26/wKhkGWc5NbKAU9m8AAHdP67_KXw784.jpg)
![2024年广东省中考历史试卷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9/M00/05/26/wKhkGWc5NbKAU9m8AAHdP67_KXw7842.jpg)
![2024年广东省中考历史试卷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9/M00/05/26/wKhkGWc5NbKAU9m8AAHdP67_KXw7843.jpg)
![2024年广东省中考历史试卷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9/M00/05/26/wKhkGWc5NbKAU9m8AAHdP67_KXw7844.jpg)
![2024年广东省中考历史试卷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9/M00/05/26/wKhkGWc5NbKAU9m8AAHdP67_KXw7845.jpg)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页(共1页)2024年广东省中考历史试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2分)如表是广东、浙江两地出土的新石器时代文物相关图片。据此推知,当时()遗址玉钺玉琮龙首玉环石峡遗址良渚遗址A.青铜冶炼技术成熟 B.南北经济差距明显 C.农业生产工具先进 D.两地存在文化交流2.(2分)如图是甲骨文“男”字的构形及释文。据此推测,古代“男”字的出现可能源于()(田地);(“耒”的象形。耒:翻土工具)A.劳动生产 B.分封制度 C.兼并战争 D.祭祀礼仪3.(2分)《秦律•田律》规定,地方官员应及时上报农田开垦面积、农作物生长、干旱、水涝、蝗灾等情况。这反映了秦朝()A.推行轻徭薄赋政策 B.重视农业生产 C.实施休养生息政策 D.注重兴修水利4.(2分)汉武帝时期,人们常用“勇”“雄”“猛”“安汉”“广武”等字取名,文人、学士也多练习骑射、击剑等。与该风气的出现可能有关的是()A.北击匈奴 B.光武中兴 C.楚汉之争 D.文景之治5.(2分)魏晋时期,朝鲜半岛的高句丽大量引进《论语》《史记》《汉书》等儒家经典和史学名著,当地人不仅能诵读汉文著作,还能使用汉文写作。这体现了()A.儒家学说的包容性 B.鉴真东渡的影响力 C.中华文化的吸引力 D.中华文明的创新性6.(2分)唐朝在建立后,“增损隋律”,制定唐律,尽削前朝“烦峻之法”,“用法务在宽简”。这反映了唐朝()A.加强吏治整顿 B.吸取隋亡的教训 C.注重经济发展 D.开创三省六部制7.(2分)宋仁宗时期,北宋政府在南方驻扎禁军195营,在北方的河北、河东、陕西三地驻扎禁军743营。这种部署意在()A.强化中央集权 B.削弱武将兵权 C.节约军费开支 D.应对边防压力8.(2分)考古工作者在甘肃、陕西、内蒙古、辽宁等地陆续发掘出多枚元朝前期的驿站官印。据此可知,元政府()A.推行行省制度 B.改进运输工具 C.重视交通管理 D.促进江南开发9.(2分)明朝中后期,以万里海疆为对象,明人绘制了《全海图注》《沿海山沙图》《万里海图》等众多海防图,流传至今的就有十多种。这表明,当时()A.造船技术发达 B.海防意识增强 C.海外贸易兴盛 D.远洋航行开启10.(2分)1856年英国炮轰广州城,广州群众自发组织起来把上岸的侵略者赶跑。1858年广州牛栏冈一带群众协力迫使英法联军狼狈逃回城里。据此可知,当时()A.群众有反侵略的意识 B.义和团运动开始兴起 C.清政府坚决抵抗英军 D.广州城尚未开埠通商11.(2分)如表为江南机器制造总局翻译的部分物理教科书的信息。这些翻译活动()书名原著者编译者《格致小引》(英)赫施赉(英)罗亨利、瞿昂来《通物电光》(美)莫耳登(英)傅兰雅、王季烈《物体遇热改易记》(英)瓦特斯(英)傅兰雅、徐寿A.宣扬了革命思想 B.传播了西方科学知识 C.动摇了清朝统治 D.巩固了儒学正统地位12.(2分)1895年,康有为上书痛陈,值此千年变局,“病症已变而犹用旧方”,未有不危者。为此,康有为开出的“新方”是()A.师夷长技 B.民主科学 C.变法图强 D.实业救国13.(2分)1908年,沪宁铁路开通,苏州民众上午即可看到当日的上海报刊,使得“民智日开,风气自变”。据此可知,当时()A.上海成为文化中心 B.普通百姓支持民主革命 C.报刊推动文艺繁荣 D.新式交通促进思想传播14.(2分)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初,入同盟会者激增,“一日附者率数千”,趋炎附势之徒也竞相加入,借以获得进身之阶。这反映了()A.民主革命任务完成 B.辛亥革命潜藏危机 C.民生主义初步实现 D.军阀割据局面形成15.(2分)某历史兴趣小组开展探究性学习活动,搜集了一些有关上海的资料。如表中“______”处应填的是()搜集的资料探究主题1.中国工人阶级的主要集中地;2.俄侨较多,便于掩护苏联使者;3.陈独秀开展活动的中心;4.共产国际在华联络点;5.政治活动十分活跃。______于上海的条件A.护法运动开始 B.护国战争发生 C.五四运动爆发 D.中共一大召开16.(2分)如图是中华民国十五年广东陆丰县农民协会减租证。该史料可用于研究()A.国民革命运动 B.秋收起义 C.人民解放战争 D.南昌起义17.(2分)“红军草,红军草,风吹叶儿轻轻摇;黄花开像五角星,叶儿闪闪亮,花儿放金光,远远望着就像红军笑。”与这首20世纪30年代云南彝族地区的歌谣相关的历史事件是()A.井冈山胜利会师 B.百团大战的胜利 C.二万五千里长征 D.中共七大的召开18.(2分)以下展示的是《漫画》杂志第八期部分作品的名称。这反映的是()《昨天多么狂妄,要打过鸭绿江。今天多么狼狈,已被逐出平壤》《骗子马歇尔》《华盛顿的伤病站》《为了保卫祖国!为了保卫世界和平!》A.重庆谈判 B.辽沈战役 C.渡江战役 D.抗美援朝19.(2分)如图显示了1953﹣1960年我国财政科技拨款状况。由此可见,当时我国()A.支持科学技术发展 B.推广杂交水稻技术 C.实行社会主义改造 D.实施科教兴国战略20.(2分)2006﹣2010年间,我国加大了可再生资源的开发利用,淘汰落后炼铁产能1.2亿吨,推广节能灯3.6亿只以上。这些做法()A.体现了绿色发展的理念 B.巩固了国防建设 C.推进了全方位外交布局 D.解决了能源问题21.(2分)如表为世界古代史上两个早期国家的统治手段简况。据此可知,两者的共性是()早期国家统治手段古埃及法老的命令在政治上发挥法律作用,被认为是神意。美索不达米亚城邦制定法典;根据神谕举行仪式以帮助统治者决策A.城邦体制成熟 B.实行民主政治 C.神权色彩浓厚 D.采用奴隶制度22.(2分)12﹣14世纪,西欧许多城市在城堡外增加了新市场,之后逐渐拆除旧城墙,建造新城墙,把郊区变为城区。这反映出当时西欧()A.近代科技兴起 B.城市工商业发展 C.庄园经济繁荣 D.生产效率的提高23.(2分)欧洲的海图绘制机构早期集中在地中海沿岸的威尼斯等地,15世纪末逐渐向新兴的大西洋沿岸国家及其殖民地转移。促成这一转变的主要原因是()A.新航路的开辟 B.丝绸之路开通 C.三角贸易形成 D.欧洲大学兴起24.(2分)在16世纪的意大利,以第一人称书写的日记或日志逐渐增多。这些日记或日志主要记载家庭和个人情况,唤醒了民众的自我意识。这种现象的出现()A.推动了启蒙运动高涨 B.受到了文艺复兴影响 C.瓦解了封君封臣制度 D.保障了平民政治地位25.(2分)如图描绘的情景直接相关的历史事件是()《网球场宣誓》描绘了1789年发生在欧洲的重大事件,图中是国民议会的召开及贵族、教士、平民三个等级代表做出合作姿势的情景。A.英国“光荣革命” B.美国南北战争 C.法国大革命 D.俄国农奴制改革26.(2分)第一国际成立后不久,《共产党宣言》从西欧传播到俄国、北美等地,《资本论》也在19世纪70年代出现了法、英、俄文等版本。这反映出当时()A.人文主义思想产生 B.国际政治局势的紧张 C.资本主义迅速没落 D.马克思主义影响广泛27.(2分)《凡尔赛条约》签订之初,人们称它为“结束所有战争的和平条约”。但后来史学家们称它是“结束所有和平的条约”,其依据是该条约()A.未得到国联批准 B.稳定了欧洲局势 C.激化了多种矛盾 D.遏制了军备竞赛28.(2分)如表是20世纪20﹣40年代印度拍摄的两部电影的简介。这两部电影都()时间电影名称主要内容1921年《虔诚的维杜罗》通过史诗反映甘地领导的民族解放运动。1943年《命运》“印度母亲”的美丽与悲惨现状形成对比。A.表达了民族独立愿望 B.揭露了法西斯的残暴 C.肯定不结盟运动意义 D.歌颂了“万隆精神”29.(2分)联邦德国、法国等共同体六国的工业总产值在西方世界的比重从1948年的13%升至1962年的19.8%,出口贸易总额在西方世界的比重也从1947年的11.4%增至1962年的27.6%。出现上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苏联解体 B.西欧国家的联合 C.北约建立 D.柏林危机的解决30.(2分)1945﹣1993年,全球飞机航班乘客人次从900万增至11.71亿。1983﹣1993年,全球空运货物总量也增加了近3倍。这一现象反映的是该时期()A.社会信息化 B.世界多极化 C.文化多样化 D.经济全球化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31、32小题各14分,第33小题12分,共40分。31.(14分)书藏古今,传承文明。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以下文物展示了部分承载文字的中国古代书写材料。材料二古代书目是指图书分类目录,一个时代书目的多寡,与图书事业的盛衰密切相关。——摘编自曹之《中国印刷术的起源》材料三如表是明清时期编撰的部分科技类图书信息。书名作(译)者简介《天工开物》宋应星全面总结古代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后传到国外,被译为日文、英文等多种文字,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本草纲目拾遗》赵学敏收录了《本草纲目》未载的多种药物,以及当时传入的西医药资料。《几何原本》利玛窦与徐光启合译译自古希腊数学著作,“点”“线”“三角形”等术语就是在这个译本里定下来的。(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上述书写材料的共同局限,以及突破该局限的中国古代重大发明。(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代图书事业兴盛的原因。(3)根据材料三,概括明清科技类图书的新特点。32.(14分)一脉相承的桑梓情怀与报国理想,让无数学子把个人前途与国家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1937年,出现了中国近代留学史上规模最大、情景最为壮观的一次回国潮。当时正值战火纷飞,交通阻隔,留学生们不惜牺牲个人学业,辗转千山万水,想方设法回到祖国。为筹措旅费,有的多方借贷,甚至变卖衣服和留学用具。他们不计较个人得失,奔赴祖国最需要的地方。——摘编自王奇生《留学与救国》材料二:如表为20世纪70﹣80年代初中国公派留学生统计概况(部分)。1972年底至1978年底1978年9月底至1981年底所学领域人数比例所学领域人数比例语言学科1451人93.7%语言学科1150人15.4%自然科学97人6.3%自然科学6039人81.0%其他267人3.6%——摘编自章开沅、余子侠《中国人留学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37年中国留学生回国潮发生的历史背景,以及其体现的时代精神。(2)根据材料二,概括20世纪70﹣80年代初中国公派留学生情况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产生变化的原因。33.(12分)科技改变世界面貌。某班围绕“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分组开展专题研究,并依据各自研究角度搜集了如下素材。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组别素材研究角度第一组欧洲14国三大产业从业人口分布表(%)劳动力结构时间农业工业服务业1870年51.726.921.41913年41.432.326.3——摘编自斯蒂芬等《剑桥欧洲经济史》第二组1800年世界城市人口只占全部人口比重的3%,整个世界被农村包围着,1900年这一比重达到了13.6%,1920年上升到19.9%。在此过程中,既出现了伦敦、巴黎等综合性大都会,也有曼彻斯特、旧金山等工业化城市。——摘编自刘笑盈《推动历史进程的工业革命》城市化第三组阶级关系——摘编自杰里•本特利《简明新全球史》第四组1874年,英国卫生官员在视察过程中,发现约3000吨散发臭气的城市固体废弃物。另据记载,1873﹣1892年,在严重雾天后,因支气管炎导致的死亡率比平时高出很多。——摘编自布雷恩《工业革命以来的英国环境史》环境问题(1)在第二、三、四组中任选一组,帮该小组撰写一份简要的研究报告。(要求:标明研究角度,结合素材信息和所学知识简要说明研究思路,结论明确)(2)除上述各小组的研究角度之外,再为他们提供两个研究角度。研究报告示例研究角度:劳动力结构研究思路:从组内搜集素材看,自1870年至1913年,欧洲14国的工业和服务业从业人口比重上升,农业从业人口比重下降。结合相关知识并深入分析可发现,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扩展,出现了电力、汽车等新兴工业,越来越多的人从事工业和服务业。研究结论: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了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劳动力结构变化,推动其成为工业化强国。
2024年广东省中考历史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2分)如表是广东、浙江两地出土的新石器时代文物相关图片。据此推知,当时()遗址玉钺玉琮龙首玉环石峡遗址良渚遗址A.青铜冶炼技术成熟 B.南北经济差距明显 C.农业生产工具先进 D.两地存在文化交流【解答】据图片看出,石峡遗址与良渚遗址出土的玉器形状相似,这说明两地存在文化交流。故D符合题意;图片文物是玉器,与青铜冶炼技术无关,排除A;广东、浙江都属于南方,排除B;图片文物是玉器,属于礼器,不是农具,排除C。故选:D。2.(2分)如图是甲骨文“男”字的构形及释文。据此推测,古代“男”字的出现可能源于()(田地);(“耒”的象形。耒:翻土工具)A.劳动生产 B.分封制度 C.兼并战争 D.祭祀礼仪【解答】据题干“‘耒’的象形。耒:翻土工具”可知,这说明古代“男”字的出现可能源于劳动生产。故A符合题意;分封制度出现于西周,排除B;题干材料不能说明古代“男”字的出现可能源于兼并战争,排除C;题干材料不能反映古代“男”字的出现可能源于祭祀礼仪,排除D。故选:A。3.(2分)《秦律•田律》规定,地方官员应及时上报农田开垦面积、农作物生长、干旱、水涝、蝗灾等情况。这反映了秦朝()A.推行轻徭薄赋政策 B.重视农业生产 C.实施休养生息政策 D.注重兴修水利【解答】据题干“《秦律•田律》规定,地方官员应及时上报农田开垦面积、农作物生长、干旱、水涝、蝗灾等情况”可知,这说明秦朝重视农业生产。故B符合题意;秦朝赋税沉重,徭役繁重,排除A;西汉实行休养生息政策,排除C;题干材料不能说明秦朝注重兴修水利,排除D。故选:B。4.(2分)汉武帝时期,人们常用“勇”“雄”“猛”“安汉”“广武”等字取名,文人、学士也多练习骑射、击剑等。与该风气的出现可能有关的是()A.北击匈奴 B.光武中兴 C.楚汉之争 D.文景之治【解答】汉武帝派卫青、霍去病北击匈奴,解除了匈奴对西汉的威胁。题干现象出现的原因是北击匈奴。故A符合题意;光武中兴出现于东汉时期,排除B;楚汉之争发生在西汉建立以前,排除C;文景之治出现于汉文帝、汉景帝时期,排除D。故选:A。5.(2分)魏晋时期,朝鲜半岛的高句丽大量引进《论语》《史记》《汉书》等儒家经典和史学名著,当地人不仅能诵读汉文著作,还能使用汉文写作。这体现了()A.儒家学说的包容性 B.鉴真东渡的影响力 C.中华文化的吸引力 D.中华文明的创新性【解答】据题干可知,朝鲜半岛的高句丽大量引进儒家经典和史学名著,这说明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吸引周边国家学习中华文化。故C符合题意;题干材料不能体现儒家学说的包容性,排除A;鉴真东渡发生在唐朝,与魏晋时期无关,排除B;题干材料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吸引力,不是中华文明的创新性,排除D。故选:C。6.(2分)唐朝在建立后,“增损隋律”,制定唐律,尽削前朝“烦峻之法”,“用法务在宽简”。这反映了唐朝()A.加强吏治整顿 B.吸取隋亡的教训 C.注重经济发展 D.开创三省六部制【解答】根据材料“尽削前朝‘烦峻之法’,‘用法务在宽简’。”可知,唐朝吸取隋朝因暴政导致速亡的教训,制定宽松的法律和政策,B项正确;材料强调唐朝改革法律,未涉及加强吏治整顿,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经济发展和三省六部制,排除CD项。故选:B。7.(2分)宋仁宗时期,北宋政府在南方驻扎禁军195营,在北方的河北、河东、陕西三地驻扎禁军743营。这种部署意在()A.强化中央集权 B.削弱武将兵权 C.节约军费开支 D.应对边防压力【解答】根据材料信息,宋仁宗时期调派大量禁军驻扎在北部和西北部边疆一线,这主要是为了应对辽和西夏造成的边防压力,D项正确;北宋通过解除禁军高级将领的兵权,牢牢控制军队的调动等措施加强中央集权,与题干信息不符,排除A项;北宋武将只有统兵权,没有调兵权,定期换防驻地,削弱了武将兵权,排除B项;重视北部边防并不能节约军费开支,排除C项。故选:D。8.(2分)考古工作者在甘肃、陕西、内蒙古、辽宁等地陆续发掘出多枚元朝前期的驿站官印。据此可知,元政府()A.推行行省制度 B.改进运输工具 C.重视交通管理 D.促进江南开发【解答】结合所学知识,元朝统治区域辽阔,为加强同各地的联系,修建了覆盖全国的陆路交通网,建立了四通八达的驿站。题干中的“驿站官印”是元朝重视交通管理的表现,C项正确;元朝在地方推行行省制度,设置了岭北、辽阳、河南、陕西、四川、甘肃、云南、江浙、江西、湖广10个行省,材料未涉及,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运输工具的变化,排除B项;材料中的地点与江南开发不符,排除D项。故选:C。9.(2分)明朝中后期,以万里海疆为对象,明人绘制了《全海图注》《沿海山沙图》《万里海图》等众多海防图,流传至今的就有十多种。这表明,当时()A.造船技术发达 B.海防意识增强 C.海外贸易兴盛 D.远洋航行开启【解答】明朝以万里海疆为对象绘制了大量的海防图,这表明当时海防意识增强,B项正确;材料未直接体现造船技术、海外贸易,排除AC项;材料未体现远洋航行开启,排除D项。故选:B。10.(2分)1856年英国炮轰广州城,广州群众自发组织起来把上岸的侵略者赶跑。1858年广州牛栏冈一带群众协力迫使英法联军狼狈逃回城里。据此可知,当时()A.群众有反侵略的意识 B.义和团运动开始兴起 C.清政府坚决抵抗英军 D.广州城尚未开埠通商【解答】材料反映的是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群众自发反抗外来侵略,说明当时群众有反侵略的意识,A项正确;义和团运动兴起于19世纪末,排除B项;材料强调群众的反侵略斗争,不是官军的抵抗,排除C项;1842年《南京条约》已经将广州开放为通商口岸,排除D项。故选:A。11.(2分)如表为江南机器制造总局翻译的部分物理教科书的信息。这些翻译活动()书名原著者编译者《格致小引》(英)赫施赉(英)罗亨利、瞿昂来《通物电光》(美)莫耳登(英)傅兰雅、王季烈《物体遇热改易记》(英)瓦特斯(英)傅兰雅、徐寿A.宣扬了革命思想 B.传播了西方科学知识 C.动摇了清朝统治 D.巩固了儒学正统地位【解答】洋务运动时期,江南机器制造总局翻译了部分物理教科书,介绍了西方近代自然科学知识,有利于传播西方科学技术,B项正确;题干是洋务派的活动,与革命无关,排除A项;洋务运动的根本目的是维护清朝统治,没有动摇清朝统治,排除C项;介绍西方近代科学冲击了传统思想文化,排除D项。故选:B。12.(2分)1895年,康有为上书痛陈,值此千年变局,“病症已变而犹用旧方”,未有不危者。为此,康有为开出的“新方”是()A.师夷长技 B.民主科学 C.变法图强 D.实业救国【解答】根据材料“1895年,康有为上书痛陈,值此千年变局,‘病症已变而犹用旧方’,未有不危者。”及所学可知,甲午战败后,民族危机进一步加剧,资产阶级维新派代表康有为发起了“公车上书”运动,主张变法图强,C项正确;师夷长技属于洋务派的主张,排除A项;民主科学是新文化运动的口号,排除B项;民族资产阶级提出了实业救国的主张,排除D项。故选:C。13.(2分)1908年,沪宁铁路开通,苏州民众上午即可看到当日的上海报刊,使得“民智日开,风气自变”。据此可知,当时()A.上海成为文化中心 B.普通百姓支持民主革命 C.报刊推动文艺繁荣 D.新式交通促进思想传播【解答】根据材料“民智日开,风气自变”可知,1908年,沪宁铁路开通,苏州民众上午即可看到当日的上海报刊,这说明交通发展有助于民众思想的解放,D项正确;材料无法得出上海成为文化中心的结论,排除A项;材料体现不出普通百姓支持民主革命的相关信息,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报刊推动文艺繁荣的相关信息,排除C项。故选:D。14.(2分)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初,入同盟会者激增,“一日附者率数千”,趋炎附势之徒也竞相加入,借以获得进身之阶。这反映了()A.民主革命任务完成 B.辛亥革命潜藏危机 C.民生主义初步实现 D.军阀割据局面形成【解答】根据材料“趋炎附势之徒也竞相加入,借以获得进身之阶”可知,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初,入同盟会者激增,其中不乏趋炎附势的投机者,说明革命阵营潜藏着一定危机,B项正确;辛亥革命并未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排除A项;孙中山的民生主义思想并未实现,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军阀割据的相关信息,排除D项。故选:B。15.(2分)某历史兴趣小组开展探究性学习活动,搜集了一些有关上海的资料。如表中“______”处应填的是()搜集的资料探究主题1.中国工人阶级的主要集中地;2.俄侨较多,便于掩护苏联使者;3.陈独秀开展活动的中心;4.共产国际在华联络点;5.政治活动十分活跃。______于上海的条件A.护法运动开始 B.护国战争发生 C.五四运动爆发 D.中共一大召开【解答】“1.中国工人阶级的主要集中地;2.俄侨较多,便于掩护苏联使者;3.陈独秀开展活动的中心;4.共产国际在华联络点;5.政治活动十分活跃”反映的是中共一大在上海召开的有利条件。故D符合题意;护法运动从广东开始,排除A;护国战争爆发于云南,排除B;五四运动开始于北京,排除C。故选:D。16.(2分)如图是中华民国十五年广东陆丰县农民协会减租证。该史料可用于研究()A.国民革命运动 B.秋收起义 C.人民解放战争 D.南昌起义【解答】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宣告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以1912年为民国元年,改用阳历。民国纪年与公元纪年的换算方法是民国年份加上1911等于公元年份,中华民国十五年是1926年。根据材料“广东陆丰县农民协会减租证”可知,当时是国民革命运动时期,农民运动逐渐开展起来,A项正确;秋收起义发生在1927年9月,排除B项;人民解放战争开始于1946年夏,排除C项;南昌起义开始于1927年8月1日,排除D项。故选:A。17.(2分)“红军草,红军草,风吹叶儿轻轻摇;黄花开像五角星,叶儿闪闪亮,花儿放金光,远远望着就像红军笑。”与这首20世纪30年代云南彝族地区的歌谣相关的历史事件是()A.井冈山胜利会师 B.百团大战的胜利 C.二万五千里长征 D.中共七大的召开【解答】根据题干时空信息“20世纪30年代云南彝族地区”可知,中央红军开展二万五千里长征,从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经过,传播了革命的种子,扩大了红军的影响,C项正确;1928年4月,朱德、陈毅率领南昌起义的部分军队和湖南的工农武装,与毛泽东率领的工农革命军在井冈山会师,两军会师后,改编为工农红军第四军,这是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支坚强的队伍,排除A项;为了粉碎敌人的“囚笼”,1940年8月,八路军在彭德怀等指挥下,先后共出动100多个团约20万人,在华北2000多千米的战线上,向日军发动大规模攻击,主要目标是破坏敌人交通线,摧毁日伪军据点,史称“百团大战”,排除B项;1945年4至6月,中国共产党在延安召开了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排除D项。故选:C。18.(2分)以下展示的是《漫画》杂志第八期部分作品的名称。这反映的是()《昨天多么狂妄,要打过鸭绿江。今天多么狼狈,已被逐出平壤》《骗子马歇尔》《华盛顿的伤病站》《为了保卫祖国!为了保卫世界和平!》A.重庆谈判 B.辽沈战役 C.渡江战役 D.抗美援朝【解答】据题干并结合所学可知,1950年10月,应朝鲜党和政府的请求,中国党和政府决定入朝作战。毛泽东派遣以彭德怀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战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与朝鲜军民并肩作战。中国人民志愿军同朝鲜军民并肩作战,连续发动五次大规模战役,把美国侵略军赶回到三八线附近。经过艰苦卓绝的战斗,1953年7月,美国不得不在停战协定上签字。中朝军队打败了武装到牙齿的对手,打破了美军不可战胜的神话。伟大的抗美援朝战争,抵御了帝国主义侵略扩张,捍卫了新中国安全,保卫了中国人民和平生活;稳定了朝鲜半岛局势,维护了亚洲和世界和平,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抗美援朝战争伟大胜利,是中国人民站起来后屹立于世界东方的宣言书,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重要里程碑。故D符合题意;重庆谈判发生在1945年,辽沈战役发生在1948年,渡江战役发生在1949年,都与题干材料无关,排除ABC。故选:D。19.(2分)如图显示了1953﹣1960年我国财政科技拨款状况。由此可见,当时我国()A.支持科学技术发展 B.推广杂交水稻技术 C.实行社会主义改造 D.实施科教兴国战略【解答】据图片看出,从1953年到1960年国家财政科技拨款数量迅速增长,这说明当时我国支持科学技术发展。故A符合题意;图片不能说明当时我国推广杂交水稻技术,排除B;图片不能反映当时我国实行社会主义改造,排除C;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是1995年,排除D。故选:A。20.(2分)2006﹣2010年间,我国加大了可再生资源的开发利用,淘汰落后炼铁产能1.2亿吨,推广节能灯3.6亿只以上。这些做法()A.体现了绿色发展的理念 B.巩固了国防建设 C.推进了全方位外交布局 D.解决了能源问题【解答】A.可再生资源的开发利用旨在减少对非可再生资源的依赖,降低环境污染;而淘汰落后炼铁产能则是为了减少高污染、高能耗的生产方式。这两项措施都体现了对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视,即绿色发展的理念,正确;B.这个选项与题目描述的内容无直接关联。题目中提到的是可再生资源的开发和落后产能的淘汰,与国防建设没有直接的联系,排除;C.这个选项也与题目内容不符。题目讨论的是国内的经济和环保政策,与外交布局没有直接关系,排除;D.这个选项表述过于绝对。虽然可再生资源的开发和落后产能的淘汰对能源问题有一定的积极影响,但说它们“解决了能源问题”显然是不准确的,排除。故选:A。21.(2分)如表为世界古代史上两个早期国家的统治手段简况。据此可知,两者的共性是()早期国家统治手段古埃及法老的命令在政治上发挥法律作用,被认为是神意。美索不达米亚城邦制定法典;根据神谕举行仪式以帮助统治者决策A.城邦体制成熟 B.实行民主政治 C.神权色彩浓厚 D.采用奴隶制度【解答】根据材料“法老的命令……被认为是神意”“根据神谕举行仪式以帮助统治者决策”及所学知识,古代统治者宣扬自己统治权力是神赋予的,所以把这种权力叫神权,题干材料说明当时两者神权色彩浓厚,C项正确;古希腊实行城邦体制,其中雅典城邦实行民主政治,排除AB项;材料未体现奴隶制度,排除D项。故选:C。22.(2分)12﹣14世纪,西欧许多城市在城堡外增加了新市场,之后逐渐拆除旧城墙,建造新城墙,把郊区变为城区。这反映出当时西欧()A.近代科技兴起 B.城市工商业发展 C.庄园经济繁荣 D.生产效率的提高【解答】A.近代科技兴起于14世纪,与题干时间不符,故A错误;B.根据材料“12﹣14世纪,西欧许多城市在城堡外增加了新市场,之后逐渐拆除旧城墙,建造新城墙,把郊区变为城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2﹣14世纪,西欧城市工商业发展,人口增加,城市规模扩大,故B正确;C.庄园经济繁荣于9世纪,与题干时间不符,故C错误;D.材料未涉及生产效率的提高,故D错误。故选:B。23.(2分)欧洲的海图绘制机构早期集中在地中海沿岸的威尼斯等地,15世纪末逐渐向新兴的大西洋沿岸国家及其殖民地转移。促成这一转变的主要原因是()A.新航路的开辟 B.丝绸之路开通 C.三角贸易形成 D.欧洲大学兴起【解答】根据材料信息,欧洲的海图绘制机构从地中海沿岸转移到大西洋沿岸和海外殖民地,结合所学知识,促成这一转变的主要原因是新航路的开辟。新航路的开辟推动欧洲的商路和贸易中心逐渐从地中海转移到大西洋沿岸,英国、法国、荷兰等新的商业强国崛起,A项正确;丝绸之路开通是在西汉,成为东西方交通大动脉,与欧洲贸易中心的转移不符,排除B项;三角贸易兴起于16世纪,在17﹣18世纪成为重要的洲际贸易,因涉及欧洲、非洲和美洲三地,且主要商路连接成三角形,故称“三角贸易”,与欧洲商路和贸易中心的转移不符,排除C项;12世纪,西欧的教育与学术出现了新的气象,大学的兴起被认为是欧洲中世纪教育“最美好的花朵”,与题干无关,排除D项。故选:A。24.(2分)在16世纪的意大利,以第一人称书写的日记或日志逐渐增多。这些日记或日志主要记载家庭和个人情况,唤醒了民众的自我意识。这种现象的出现()A.推动了启蒙运动高涨 B.受到了文艺复兴影响 C.瓦解了封君封臣制度 D.保障了平民政治地位【解答】文艺复兴的核心思想是人文主义。形成中的资产阶级不满罗马教廷对精神世界的控制,对教会宣扬的苦行禁欲、追求死后进入天堂的生活态度渐生异议,要求建立一种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的生活哲学;他们提倡发扬人的个性,追求享受现世生活。题干现象的出现受到了文艺复兴的影响。故B符合题意;启蒙运动开始于17世纪,排除A;题干现象的出现受到了文艺复兴的影响,不是瓦解了封君封臣制度,排除C;题干现象的出现没有保障平民的政治地位,排除D。故选:B。25.(2分)如图描绘的情景直接相关的历史事件是()《网球场宣誓》描绘了1789年发生在欧洲的重大事件,图中是国民议会的召开及贵族、教士、平民三个等级代表做出合作姿势的情景。A.英国“光荣革命” B.美国南北战争 C.法国大革命 D.俄国农奴制改革【解答】旧制度对经济发展的制约,致使法国各种社会矛盾激化。支持美国独立战争使法国政府债台高筑,财政危机更加严重。为此,国王路易十六不得不于1789年5月召开三级会议,讨论征税的问题。7月14日,巴黎民众以死伤近百人的代价,攻占了象征国王统治的巴士底狱,由此引发了全国城乡的暴动。法国大革命开始了。故C符合题意;英国“光荣革命”发生在1688年,排除A;美国南北战争时间是1861﹣1865年,排除B;俄国农奴制改革发生在1861年,排除D。故选:C。26.(2分)第一国际成立后不久,《共产党宣言》从西欧传播到俄国、北美等地,《资本论》也在19世纪70年代出现了法、英、俄文等版本。这反映出当时()A.人文主义思想产生 B.国际政治局势的紧张 C.资本主义迅速没落 D.马克思主义影响广泛【解答】据题干“第一国际成立后不久,《共产党宣言》从西欧传播到俄国、北美等地,《资本论》也在19世纪70年代出现了法、英、俄文等版本”可知,这反映当时马克思主义得到传播,影响广泛。故D符合题意;题干材料不能反映当时人文主义思想产生,排除A;题干材料不能体现当时国际政治局势的紧张,排除B;题干材料不能说明资本主义迅速没落,排除C。故选:D。27.(2分)《凡尔赛条约》签订之初,人们称它为“结束所有战争的和平条约”。但后来史学家们称它是“结束所有和平的条约”,其依据是该条约()A.未得到国联批准 B.稳定了欧洲局势 C.激化了多种矛盾 D.遏制了军备竞赛【解答】《凡尔赛条约》签订之初,人们称它为“结束所有战争的和平条约”。但后来史学家们称它是“结束所有和平的条约”,其依据是该条约激化了多种矛盾,如战胜国与战败国之间的矛盾,战胜国与战胜国之间的矛盾等,为二战的爆发埋下了隐患。故C符合题意;对《凡尔赛条约》评价发生变化的依据是该条约激化了多种矛盾,不是未得到国联批准、稳定了欧洲局势、遏制了军备竞赛,排除ABD。故选:C。28.(2分)如表是20世纪20﹣40年代印度拍摄的两部电影的简介。这两部电影都()时间电影名称主要内容1921年《虔诚的维杜罗》通过史诗反映甘地领导的民族解放运动。1943年《命运》“印度母亲”的美丽与悲惨现状形成对比。A.表达了民族独立愿望 B.揭露了法西斯的残暴 C.肯定不结盟运动意义 D.歌颂了“万隆精神”【解答】据题干“通过史诗反映甘地领导的民族解放运动”“‘印度母亲’的美丽与悲惨现状形成对比”并结合所学可知,为了争取民族独立,甘地发动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印度母亲”的美丽反映的是印度沦为殖民地前的情况,悲惨现状体现印度沦为殖民地给印度人民带来了巨大灾难。《命运》反映争取民族独立的愿望。这说明《虔诚的维杜罗》《命运》都表达了民族独立愿望。故A符合题意;《虔诚的维杜罗》《命运》没有揭露法西斯的残暴,排除B;不结盟运动开始于20世纪60年代,排除C;“万隆精神”出现于20世纪50年代,排除D。故选:A。29.(2分)联邦德国、法国等共同体六国的工业总产值在西方世界的比重从1948年的13%升至1962年的19.8%,出口贸易总额在西方世界的比重也从1947年的11.4%增至1962年的27.6%。出现上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苏联解体 B.西欧国家的联合 C.北约建立 D.柏林危机的解决【解答】据题干可知,联邦德国、法国等共同体六国的工业总产值、存款贸易总额在西方世界的比重都迅速增长,原因是西欧国家的联合。随着经济的发展,西欧国家之间的联系日益密切,它们逐渐走上了联合自强以提高国际地位的道路。20世纪50年代初,法国和联邦德国等六国组建欧洲煤钢共同体。1958年,六国又建立了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故B符合题意;苏联解体是1991年,排除A;北约是军事集团,成立于1949年,排除C;题干现象出现的原因是西欧国家的联合,不是柏林危机的解决,排除D。故选:B。30.(2分)1945﹣1993年,全球飞机航班乘客人次从900万增至11.71亿。1983﹣1993年,全球空运货物总量也增加了近3倍。这一现象反映的是该时期()A.社会信息化 B.世界多极化 C.文化多样化 D.经济全球化【解答】据题干可知,从1945到1993年,全球飞机航班乘客人次迅速增长。从1983到1993年,全球空运货物总量也增长迅速,这反映的是经济全球化。20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世界局势趋于缓和,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各国把发展经济作为首要任务,生产力和科技水平有了新的提高。国家之间的经济联系日益紧密,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加强。故D符合题意;题干材料反映的是经济全球化,不是社会信息化、世界多极化、文化多样化,排除ABC。故选:D。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31、32小题各14分,第33小题12分,共40分。31.(14分)书藏古今,传承文明。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以下文物展示了部分承载文字的中国古代书写材料。材料二古代书目是指图书分类目录,一个时代书目的多寡,与图书事业的盛衰密切相关。——摘编自曹之《中国印刷术的起源》材料三如表是明清时期编撰的部分科技类图书信息。书名作(译)者简介《天工开物》宋应星全面总结古代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后传到国外,被译为日文、英文等多种文字,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本草纲目拾遗》赵学敏收录了《本草纲目》未载的多种药物,以及当时传入的西医药资料。《几何原本》利玛窦与徐光启合译译自古希腊数学著作,“点”“线”“三角形”等术语就是在这个译本里定下来的。(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上述书写材料的共同局限,以及突破该局限的中国古代重大发明。(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代图书事业兴盛的原因。(3)根据材料三,概括明清科技类图书的新特点。【解答】(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上述书写材料分别是甲骨、青铜器、竹木简,其共同局限是刻画不易、价值昂贵、材料笨重、获取困难,突破该局限的中国古代重大发明是造纸术。(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代图书事业兴盛的原因有活字印刷术等印刷技术的普及;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阶层队伍的兴起;政府重视文教事业发展,改革发展科举制,文化繁荣。(3)根据材料“全面总结古代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后传到国外,被译为日文、英文等多种文字,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收录了《本草纲目》未载的多种药物,以及当时传入的西医药资料”“译自古希腊数学著作,‘点’‘线’‘三角形’等术语就是在这个译本里定下来的”可知,明清科技类图书的新特点是多为总结性著作;吸收借鉴西方科技文化成果。故答案为:(1)局限:刻画不易、价值昂贵、材料笨重、获取困难。重大发明:造纸术。(2)原因:活字印刷术等印刷技术的普及;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阶层队伍的兴起;政府重视文教事业发展,改革发展科举制,文化繁荣。(3)新特点:多为总结性著作;吸收借鉴西方科技文化成果。32.(14分)一脉相承的桑梓情怀与报国理想,让无数学子把个人前途与国家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1937年,出现了中国近代留学史上规模最大、情景最为壮观的一次回国潮。当时正值战火纷飞,交通阻隔,留学生们不惜牺牲个人学业,辗转千山万水,想方设法回到祖国。为筹措旅费,有的多方借贷,甚至变卖衣服和留学用具。他们不计较个人得失,奔赴祖国最需要的地方。——摘编自王奇生《留学与救国》材料二:如表为20世纪70﹣80年代初中国公派留学生统计概况(部分)。1972年底至1978年底1978年9月底至1981年底所学领域人数比例所学领域人数比例语言学科1451人93.7%语言学科1150人15.4%自然科学97人6.3%自然科学6039人81.0%其他267人3.6%——摘编自章开沅、余子侠《中国人留学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37年中国留学生回国潮发生的历史背景,以及其体现的时代精神。(2)根据材料二,概括20世纪70﹣80年代初中国公派留学生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完整版拆除工程施工方案
- DB6103T 41-2025玉米-小麦轮作机械化生产技术规范
- DB3715T 76-2025地理标志产品 冠县鸭梨
- 个人小额借款合同模板全集
- 万科地产租赁合同范本
- 2025年大型机械租赁服务合同
- 二手房买卖标准合同样本
- 京东店铺租赁合同模板
- 临时借调合同模板(企业与员工)
- 个人汽车抵押合作合同书
- 施工现场人力资源施工机具材料设备等管理计划
- 第八章《运动和力》达标测试卷(含答案)2024-2025学年度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
- 民办幼儿园务工作计划
- 2025年华侨港澳台生联招考试高考地理试卷试题(含答案详解)
- 2025年市场拓展工作计划
- 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全文)
- 《数学归纳法在中学解题中的应用研究》9000字(论文)
- 《大学英语四级词汇大全》
- 第六章-1八纲辨证
- 《中国古典建筑》课件
- 《工业机器人系统维护(ABB模块)》试卷10套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