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壮族自治区玉林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联考语文试题(无答案)_第1页
广西壮族自治区玉林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联考语文试题(无答案)_第2页
广西壮族自治区玉林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联考语文试题(无答案)_第3页
广西壮族自治区玉林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联考语文试题(无答案)_第4页
广西壮族自治区玉林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联考语文试题(无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年秋高一年级11月四校联考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经典是什么?刘勰《文心雕龙》说:“三极彝训,其书言经。经也者,恒久之至道,不刊之鸿论。”所谓“经典”,就是承载这种道理和训导的各种典籍。但是,刘勰所说的那种“恒久之至道”“不刊之鸿论”并非针对所有的人来说的。不同时代拥有不同观点的人,常常对某种文学经典不以为然,认为不是经典;相反,他们可能提出另外一些作家的作品作为经典。文学经典是时常变动的,文学经典是一个不断的建构过程。必须看到,文学经典建构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本文要强调的是作品内部要素对于建构文学经典的重要意义。首先,文学作品本身的艺术价值是建构文学经典的基础。如果一部完全没有艺术价值的艺术作品,它所描绘的世界、所表现的感情,不能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和心理共鸣,不能满足读者的期待,即使意识形态和文化权力如何“操控”,最终也不可能成为文学经典。反之,能够建构为文学经典的作品,总是具有相当的艺术水准和价值,能够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和心理共鸣,能够满足读者的期待。清代产生的人情世态小说很多,如《平山冷燕》《锦香亭》等,可这些作品逐渐湮没无闻,只有《红楼梦》被后世建构为文学经典,这难道不是与作品本身的艺术价值密切相关吗?其次,文学作品言说空间的大小,也是文学经典建构的必要条件。文学作品本身描写世界是否宽阔,作品所蕴含的意味是否深厚而多义,对文学经典的建构是十分重要的。如果作品的思想意义比较狭小,可供挖掘的东西单一,那么就算是一部长期被列为文学经典的作品,也可能经不起意识形态风暴的摧残而被淘汰出局。反之,如果我们面对的作品思想意义比较开阔,可供挖掘的东西很多很深厚,即人们通常所说的某部作品“说不尽”,那么虽有意识形态风暴和文化权力的横行,也可能出现“东方不亮西方亮”的情形,从而在“文学经典”里立稳脚跟,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我们前面说到的《红楼梦》。曹雪芹的《红楼梦》由于所描写生活的广度和深度达到极致,以及艺术表现的客观性与主观性所产生的巨大张力等,而成为一部具有广阔阐释空间的作品,经得起不同意识形态的冲刷和解释。不重视文学作品内部的因素,就寻找不到文学经典建构的基础和条件,也就寻找不到文学经典建构的“自律”。我们承认意识形态和文化权力对于文学经典建构的巨大作用,但那种认为意识形态和文化权力决定一切的观点,由于忽略了作品内部要素的重要作用,因而是不可取的。(摘编自童庆炳《文学经典建构的内部要素》)材料二:随着文化历史语境的变迁,文学经典的地位迟早会受到挑战,而且,社会文化变化程度越大,这种挑战也就越严重。就中国而言,“五四”时期,唐诗、宋词这些经过千百年考验的文学经典被视为“贵族文学”而受到贬斥。相反,倒是杂剧元曲、《红楼梦》之类以往被主流文化所排挤的文学作品渐渐被奉为圭臬,成为新的文学经典。但是,今日文学经典所面临的挑战却较之“五四”时期更为严峻。“五四”时期文学经典所面对的挑战主要是来自西方现代价值观念与中国传统价值观念的冲突,随着这两种价值观被重新整合为一种新的价值观念,文学经典面临的挑战也就自然而然地被减小到最低程度;而今日之文学经典,无论是中国古代的旧经典,还是现代以来形成的新经典,抑或是外来的洋经典,都面临着一个空前强大的挑战,这就是大众文化。大众文化对于文学经典的冲击是史无前例的,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大众文化以其无可比拟的娱乐性功能将文学经典挤出了人们的业余时间。在图像文化远不如书写文化发达的时代,诗歌、小说等文学作品曾经长期承担着知识阶层业余消遣的功能。然而在今天,电视呈现给人们的图像作品层出不穷,应有尽有,足堪选择。在这样的情况下,电视占领了人们大部分的业余时间,阅读文学经典的时间就所剩无几了。更有甚者,即使还有一些时间留给了阅读,却又冒出了许多侦探的、武侠的、科幻的等文字书写来与文学经典展开竞争。毫无疑问,对于绝大多数青少年读者而言,此类作品的吸引力是远远超过文学经典的。于是文学经典就成了某类特殊人群(文学研究者、中文专业的大学生等)的“专业”书籍了。其次,大众文化以其巨大的解构功能摧毁了文学经典的神圣性。大众文化的一个重要特征是蔑视权威,蔑视经典,善于用一种插科打诨的态度轻轻松松地将某种神圣的东西置于被嘲笑的境地。例如,在某些“无厘头”电影和贺岁片系列中,古今中外,无论是客观无伪的科学知识,还是神圣严肃的道德信条,一律可以作为笑料而用之。诸如反讽、戏拟、隐喻、夸张等修辞手法,在这里都变成了解构经典的有效手段。在大众文化面前,文学经典就像一个自尊自贵的书生面对一群泼皮无赖的顽童一样束手无策。(摘编自李春青《文学经典面临挑战》)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刘勰认为,所谓的“经典”就是承载恒久不变的道理和不可改变的训导的各种典籍。B.在建构文学经典的过程中,文学作品本身的艺术价值是文学经典建构的基础性要素。C.大众文化的娱乐性和强大的解构功能,让文学经典在当今时代失去了原有的文化意义。D.《红楼梦》能够成为文学经典,与本身的艺术价值和深厚而广阔的文化内蕴密切相关。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材料一第二段将《平山冷燕》等小说与《红楼梦》进行对比分析,突出了该段观点:《红楼梦》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B.材料一主要论述作品内部要素对于建构文学经典的重要意义,同时也涉及意识形态和文化权力等外部要素的影响。C.在当今时代,文学经典面临的挑战比“五四”时期更加严峻,是因为大众文化给文学经典带来了多方面的巨大冲击。D.材料二认为,当图像文化比书写文化更为发达便捷时,大众文化会挤占人们大量的业余时间,文学经典的吸引力就会打折扣。3.下列选项,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观点“文学作品本身的艺术价值是建构文学经典的基础”的一项是(3分)()A.“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人们的评价证明《哈姆雷特》有着极高的艺术价值,这是它成为经典的原因之一。B.清代众多的言情、人情世态、才子佳人小说没有像《红楼梦》那样成为经典,是因为它们的艺术价值没有达到《红楼梦》那样的高度。C.“四书”“五经”对封建士人来说是经典,但在“五四”运动中却被视为封建糟粕,这说明意识形态总是在制约影响着文学经典的建构。D.“五四”时期,唐诗宋词这些文学经典被视为“贵族文学”而受到贬斥。4.根据材料二内容,下列选项对下面这幅图表的解读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上网从事活动选择比率阅读新闻79.8%网上聊天/交友76.3%看视频61.1%在线听歌/下载歌曲和电影55.1%查询各类信息46.9%网络游戏38.1%网上购物35.4%阅读网络书籍、报刊26.0%(说明:数据来自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第十四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A.人们上网刷视频、看影视作品,足见图像文化的吸引力。B.人们大多选择上网阅读新闻,这与阅读文学经典无关。C.网上购物、查询信息,不属于大众文化的“娱乐性功能”。D.现在人们大多利用手机上网,挤占了大量的业余阅读时间。5.两则材料在论证方法上有何异同?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6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无法完成的画像刘建东屋子里弥漫着一股淡淡的烧焦的味道。女孩被一个中年妇女领进来,中年妇女是女孩的舅妈。她粗声说:“我外甥女,小卿。”时间停留在1944年的春末。这一年我十五岁,师傅杨宝丰大约四十岁,是城里唯一的炭精画画师,专门给人画像,给活着的人画,也为故去的人画,大约一天时间就能完成。师傅保持着一个传统,画遗像一定得到死者的家里去画。我想,可能是不想把晦气留在自己家里吧。舅妈说:“我这小姑子三年前不见了,小卿也不知道她娘去了哪里。我们找了她整整三年,慢慢地,我们也就不抱什么希望了,就当我这小姑子死了,所以才请您来给画一张像。”“我需要她的照片,你们找出来,我来挑一张。”舅妈转向小卿:“快去把照片拿出来。”小卿指着墙角处放着的一个搪瓷脸盆,喊喊地说:“喏,都在那里。”我们顺着她手指的方向看,盆底有一层燃烧后的灰烬。那可怜的灰烬还保持着照片的模样。舅妈声音尖厉起来,抓住小卿的细胳膊:“你把照片都烧了!这是为啥?”“我娘没死,她找我爹去了。”小卿嘤嘤地哭出声来,她不相信母亲离世了。舅妈最终找到一张泛黄的照片,递给我师傅:“您看,这个行不行?我只找到这一张。您说一个年轻女子,天天在外面疯跑,净和一些陌生的人打交道。”师傅盯着照片,似是在认真辨认照片中的人,半天没有说话。“这张照片是什么时候的?”“大概十三年前吧。”舅妈说。我看到的那张旧照片,在时间无情的作用下,有些暗淡模糊。我很奇怪,以往,师傅对照片的质量很挑剔。而这一次,他是在勉为其难,似乎在冒一个很大的险。我在素描纸上打着方格,为师傅的作画做着准备。偶尔,还能听到远处传来隐隐约约的枪炮声。一切准备停当,师傅开始作画。每一次,都是从眼睛画起,这是老规矩。师傅告诉我,眼睛是一幅肖像画的魂魄,只要魂魄活了,这幅画就成功了一大半。而这一天,1944年春天的一天,面对草稿,他稍微犹豫了片刻,然后,用小楷毛笔沾上炭精粉,笔落在了鼻子上,直到第四天傍晚,漫长的作画过程还未能结束。只留下一只眼睛,他再也画不动了。那一小块空白,像是一个深不见底的洞,特别突兀刺眼。我看到,师傅的右手手背上已经布满了密密的汗珠。从来没有,从来没有过,这么难熬的作画过程。我反复看着那张旧照片,看着照片上青春而朦胧的脸庞,再看看素描纸上,那个意气风发而清晰的面孔,是多么来之不易啊!师傅疲惫不堪地说:“明天早晨收尾。”第五天一早,我掀开宣纸,惊得大叫一声:“哎呀!”宣纸下面是空荡荡的桌面,桌上桌下,都找了个遍,也未见踪影。舅妈把小卿从院子外领进来。师傅和蔼地拍拍她的头,问:“你见过那张画像没?”整晚,只有她一个人在家里。小卿摇摇头,又摇摇头。师傅挥了挥手,然后坐在椅子上,大口大口地喘着粗气。我胆战心惊地看着他,束手无策。师傅说:“我重新画。”重画的过程是一场灾难。他甚至茶饭不思,每天傍晚回店的路上,走得比平日里要慢许多,偶尔有辆自行车响着铃铛疾驰而过,都能把他惊得歇息几分钟才可以继续前行。又过了五天,小卿母亲年轻时的画像即将大功告成。除了要修正一下头发等细微处,连最后的那只眼睛都已经画好了。那一刻,师傅四肢摊开,瘫坐在椅子上,面色苍白,汗湿衣袖,头发打着绺垂在额头上。小卿看到画像,突然间趴在桌子上,放声痛哭。为了保护,我背着画夹,回到了店里。画夹被我放在柜台上。临睡前,我看了画夹最后一眼,眼睛才沉沉地闭上。不知睡了多久,我突然醒来,暗夜中恍若传来细碎的声音。我从床铺上爬起来,蹑手蹑脚地摸向柜台,柜台上的画夹已经不见了。我惊出了一身的冷汗。声音仿佛来自屋外,店门虚掩着,我轻轻推开它,脚落下去,感觉像是落进了深渊之中。借着淡淡的月光,我发现浓浓的夜色中隐约有个人,正静静地站在那里。那人终于有了动静,他打着了火,在烧什么东西。他点了几次,才点着。燃烧的面积越来越大,被火映照的地方也扩展得越来越大。视线顺着火光向上移动,我一屁股坐到了地上——那个人竟是师傅。我的脑子瞬间便凝固了。画像的事就此结束。师傅彻底放弃了为小卿母亲画像。我和师傅,谁也没有再提起画像的事。一年之后的某一天,我在店里等着师傅,等了一天,两天,一个月,两个月,没有等到他。又过了一年,遥远的枪炮声来到了城外,清晰而明亮。师傅再也没有出现,我不死心,走遍了整个城里,也没有见到他的踪影,没有人告诉我发生了什么。1951年的一天,我的画店里走进来一个年轻姑娘,她面色凝重,年轻的脸上写满了哀伤。“我是小卿。”她说,“我想请你画一张肖像。”我急忙热情、手忙脚乱地请她坐下来,小心地问她:“找到你娘了吗?”小卿努力克制着悲伤,对我说:“邯郸解放后,有一天,舅舅突然拉着我狂奔到烈士纪念堂里。我们站在一张合影前,合影上是两个年轻的男人和两个年轻的女人。我越看,越觉得其中一个年轻女人像我娘。我确信,她就是我娘。我蹲在那里失声痛哭。后来,一个陌生的女人走到我身边,问我为啥哭泣。我指着照片说,那是我娘。她把我揽在怀里,也是放声大哭。等我们哭完,她告诉我说,她是照片中的另一个女人,他们四个是曾经的战友。她让我叫她黄姨,又指着我娘左边的那个年轻男子,说是我爹。”“我想请你给我娘画一张像。”我跟着小卿来到烈士纪念堂,看到了那张照片。我的目光落到照片上,紧紧盯着照片右首的那个男人,我有点怀疑自己的眼睛,使劲揉了揉,指着照片惊呼道:“小卿,你看,那个人,那人是我师傅!”黄姨领着我和小卿来到一个烈士墓前,告诉我说,这就是我师傅,这里面埋着他的一顶帽子。黄姨说,他曾经化名杨宝丰,在城里工作过几年,他在南关开了一家画像馆,表面上给人画像,实际上借此掩护地下工作者。我这才知道,师傅叫宋咸德。师傅从未给自己画过一幅像。我潸然泪下。(有删改)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A.小卿的母亲三年前下落不明,小卿和家人都认为她已经离世了,于是请师傅为她画遗像。B.以往师傅对照片的质量很挑剔,这次的照片暗淡模糊,以致师傅作画显得特别紧张和艰难。C.师傅凭老照片就能将小卿母亲的形象画出来,除技艺外还因小卿的母亲是师傅的战友。D.师傅勉为其难地画像和画成之后又烧掉画像,是因为他认为小卿母亲未死而不愿为其画遗像。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小说多处运用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手法刻画师傅的形象,突出师傅的反常行为,为下文师傅无法完成画像做铺垫。B.故事以全知视角“我”见证了师傅作画过程中小卿和她舅妈的言行,这种写法与《百合花》相似,彰显了作者出色的叙事能力。C.小说中两次写到枪炮声,看似闲笔,实则与“1944”和“1951”两个年份相呼应,既点出了时代背景,也使情节发展更为合理。D.小说主要叙述了画像未完成的故事,而隐藏在背后的革命故事需要读者自己构想,这种留白艺术使小说显得更加含蓄而有张力。8.文中的师傅是一个怎样的人?(5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文贵在曲”,师傅为小卿母亲画像情节一波三折,最终也无法完成画像。作者这样安排有何作用?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材料一:谢渊宇休德,少修德操,躬秉耒耜,既无戚容,又不易虑,由是知名。举孝廉,稍迁至建武将军,虽在戎旅,犹垂意人物。骆统子名秀,被门庭之谤,众论狐疑,莫能证明。渊闻之叹息曰:“公绪早夭,同盟所哀。闻其子志行明辩,而被暗昧之谤,望诸夫子烈然高断,而各怀迟疑,非所望也。”秀卒见明,无复瑕玷,终为显士,渊之力也。(选自《会稽典录》,有删改)材料二:陆逊,字伯言,吴郡吴人也。世江东大族,本名议。权①以兄策女配逊,数访世务。嘉禾六年,谢渊等各陈便宜,欲兴利改作,权以事下逊。逊议曰:“国以民为本,强由民力,财由民出。夫民殷国弱,民瘠国强者,未之有也。故为国者,得民则治,失之则乱,若不受利,而令尽用立效,亦为难也。是以《诗》叹‘宜民宜人,受禄于天’。乞垂圣恩,宁济百姓,数年之间,国用少丰,然后更图。”先是,二宫并阙,中外职司,多遗子弟给侍。全琮报逊,逊以为子弟苟有才,不忧不用,不宜私出以要荣利。若其不佳,终为取祸。且闻二宫势敌,必有彼此,此古人之厚忌也。琮子寄,果阿附鲁王。逊书与琮曰:“卿不师日磾②,而宿留阿寄,终为足下门户致祸矣。”琮既不纳,更以致隙。及太子有不安之议,逊上疏陈:“太子正统,宜有盘石之固,鲁王藩臣,当使宠秩有差,彼此得所,上下获安。谨叩头流血以闻。”书三四上及求诣都欲口论嫡庶之分以匡得失。既不听许,而逊外生顾谭、顾承、姚信,并以亲附太子,枉见流徙。太子太傅吾粲坐数与逊交书,下狱死。权累遣中使责让逊,逊愤恚致卒,时年六十三,家无余财。(选自《三国志·吴书·陆逊传》,有删改)[注]①权:东吴君主孙权。②日磾:西汉名臣金日磾。汉武帝病重,命大臣霍光与金日磹辅佐太子刘弗陵,金日磾尽心辅佐太子,对西汉的政治稳定有重要贡献。10.材料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书A三四上B及求C诣都D欲口论嫡E庶之分F以匡G得失。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孝廉,汉代察举制重要科目之一,主要选拔孝顺父母、清正廉洁之人。B.“望诸夫子烈然高断”与“铮铮然有京都声”(《琵琶行并序》)的“然”意思相同。C.“国以民为本”与“因为长句”(《琵琶行并序》)的“为”意思不同。D.“枉见流徙”与“枉用相存”(《短歌行》)的“枉”意思相同。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谢渊年少修身养性,修治德操,亲自下地耕田,无忧无虑。后来被举为孝廉,又升官为建武将军,于是出名。B.骆秀父亲很早就去世了,骆秀遭人诽谤,大家心里都狐疑,难以判别骆秀的品性,谢渊听说这件事后,叹息感慨。C.谢渊想要进行改制,陆逊提议应当以民为本,得到民心则国家得治,失去民心则国家有乱,可先安民再进行改制。D.全琮的儿子全寄依附鲁王,陆逊写信给全琮,告诫全琮这是件祸事,但全琮没有听取陆逊的建议,反而和陆逊有了怨隙。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秀卒见明,无复瑕玷,终为显士,渊之力也。(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夫民殷国弱,民瘠国强者,未之有也。(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4.谢渊和陆逊在为人处世上有什么共同之处?请结合材料概括说明。(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小题。壬辰寒食王安石客思似杨柳,春风千万条。更倾寒食泪,欲涨冶城①潮。巾发雪争出,镜颜朱早凋。未知轩冕②乐,但欲老渔樵。【注】①冶城:今南京市朝天宫附近。安石父王益为江宁(南京)通判,死后葬于江宁牛首山。此诗是作者寒食节为父亲扫墓时所写。②轩冕:古代公卿大夫的车服,代指官位爵禄。15.下列对诗句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用“客思”起笔,奠定全诗的抒情基调,使全诗笼罩上一层浓重的伤感。B.一、二句写了春日里的杨柳,在春风中枝条千万,恣意飘扬,生动描绘了春天的美景。C.第三句用了一个“倾”字,写出作者在清明节到来之际,想起已故亲友,泪水不觉流出,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流泪之多。D.王安石的诗对语言锤炼十分讲究,以丰神远韵的风格在北宋诗坛自成一家,本诗语言清新峻拔,感人至深。16.本诗抒发了诗人哪些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杜甫一生失意,常陷入病痛孤独之境,《登高》一诗对此都有直接描述,这些句子是:______,______。(2)《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词人凭吊英雄人物,借酒祭月抒发自己壮志难酬的苦闷心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3)古典诗词中,诗人在描写景物时往往调动人的视觉和听觉来写出声色兼备的佳句,比如“______,______。”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2小题,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19题。连绵的山丘、温暖广阔的田野以及无尽的白昼在此沉眠,它们尽享明媚阳光,不再叹息生命短长。荒凉之野不再寂寞。进入这里,可卸下肩头习俗的包袱。自然的圣洁使宗教相形见绌,自然的真实使英雄①______。在这儿,我们发现任何东西都无法同大自然②______,自然如同神明,审判每一个接近的人。无言的树木开始说服我们放弃那些以庄重为名的琐碎,与之一起生活。走进展开的风景,为崭新的画卷所倾倒,为③______的思绪所吸引,你会无比轻松惬意,以致将思家之情置于脑海之外,任面前不可抗拒之美清除一切记忆,心满意足地随自然而去。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3分)()①______②______③______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何种修辞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