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仰望星空》11-天文学第一问题_第1页
《仰望星空》11-天文学第一问题_第2页
《仰望星空》11-天文学第一问题_第3页
《仰望星空》11-天文学第一问题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仰望星空》11-天文学第一问题测定日地距离的方法,最容易想到的莫过于三角测量法了,也就是测量太阳的视差。比如,在南半球和北半球两个相距很遥远的天文台同时观测太阳,把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精确地测出来,再根据两座天文台的相隔距离计算出日地距离。但这个方法是一个典型的知易行难的问题,讲讲原理简单得不得了,可是,限制条件太多。要想把天文学第一问题攻破得换个思路,想出点新的招数来。聪明的法国天文学家卡西尼想出了一个办法。第一,不需要两个天文台,一个就够了,因为地球在不停地自转。第二,把地球到火星的距离测出来,不就能计算出日地距离了吗?一个简单的方程式而已。测量火星的视差可以这么做:以某颗遥远的恒星为背景,分别在日出和日落时测量火星相对于这颗恒星微小的位移,就能得出火星的视差了。卡西尼想到后马上就开始了行动,1672年,他宣布结果为9.5角秒(今测值8.7941角秒),已经相当准确了。过了几年,我们的老朋友哈雷,提出了一个绝妙的新思路,震动了整个天文学界,甚至改变了后世的几位天文学家一生的命运。哈雷说,利用金星凌日的罕见天象可以测定日地距离。他提出的原理是这样:(利用金星凌日现象计算日地距离的原理图)这确实是一个精妙的点子。可惜的是,下一次金星凌日的时间是1761年和1769年,哈雷活不到那个日子了。但天文学界不会忘记这个重要的时刻,在1761年来临的时候,一场国际大比拼拉开了序幕。整个天文学界都在摩拳擦掌等待着1761年金星凌日的到来,简直就像天文界的奥运会。为了能在比赛中拔得头筹,法国派出了32名选手,英国派出了18名,还有瑞典、俄罗斯、意大利、德国等国家也都派出了参赛选手。这些英勇的天文学家们奔赴地球的一百多个角落,比如俄罗斯的西伯利亚,中国的青藏高原,美国威斯康星州的丛林等等。在这些吃苦耐劳的天文学家们身上发生了很多“可歌可泣”的故事,这中间法国人让蒂的故事最让人唏嘘感慨,他也因此被称为“史上最悲剧的天文学家”。悲情英雄也是英雄。让蒂做足了物质上的准备,整整提前一年从法国出发,他计划去印度的荒原上观测这次金星凌日。但是他运气很糟糕,1761年6月6日发生凌日的那天居然还在海上。让蒂与这次金星凌日无缘。但是让蒂却并没有感到太伤心,因为他知道八年后金星凌日会再次上演,他为了确保这次观测万无一失,他干脆决定就住在印度了。让蒂用了整整八年的时间建立了一个一流的观测站,添置了最精良的观测设备,并且不断地做着排练,调试设备,直到对每一个细节都确保满意。1769年的6月4日终于到来了。早上起来的时候,让蒂看到了一个完美的艳阳天,他激动坏了,就等着那个神圣的时刻来临。果然,金星凌日如约而至,正当金星刚刚开始从太阳的表面通过时,一朵不大不小的乌云刚好挡住了太阳,最后当乌云飘走时,让蒂记录下来的时间是3小时14分7秒,这差不多恰好是此次金星凌日的持续时间。让蒂八年的努力被一朵乌云完美地化为乌有,悲愤交加的他只好收拾起仪器启程回老家,但他的厄运并没有因此结束,在港口患上了疟疾。一年后终于登上了一条船回国,可是没想到遇上了飓风,差点儿就失事。当让蒂九死一生地终于回到了法国老家时,已经整整离家出门十一年了。但他早就被亲属们宣布死亡,所有的财产也被他们抢夺一空。这就是史上最悲剧的天文学家让蒂的故事,让我们为他默哀三分钟。在我心目中,他依然是伟大的天文学家,他的精神在鼓励着我。这次国际大行动的成果是:1AU=1.33亿千米。随着天文学第一问题的解决,太阳系的空间尺度终于初步搞清楚了。让我们来感受一下18世纪的人类所知道的太阳系有多大:从地球到太阳是1.33亿千米,骑马跑到太阳,大约需要224年,显然这是一个相当遥远的距离。地球到土星的距离是15亿千米,马要跑2527年。这就是当时人们心目中太阳系的大小。对于伦敦西边不远处的小镇巴恩的居民来说,威廉·赫歇尔(Herschel,1738-1822)是一个很牛的人物。他白天是小镇乐队的指挥,到了晚上就摇身一变,成为一位神秘的“占星家”。在小镇人的眼里,赫歇尔有点疯狂,他倾尽家产建造了一架硕大无比的望远镜,足足有7.8米之高,粗得像一尊大炮,是小镇的一大景观。(赫谢尔的大炮望远镜)1781年3月31日晚上,是个晴朗无云的好天,赫歇尔在“大炮”下面痴迷地观测着。突然,赫歇尔很开心地叫了起来:“卡罗琳,我发现了一颗彗星,请帮我记录:双子座方向,视星等6等,暗绿色,观测时间一周,移动幅度1角秒。初步判断为彗星。”第二天,赫歇尔把他的这个发现通报给了英国天文学会。过了没多久,在天文学界的群策群力下,人们开始意识到,这根本不是一颗彗星,而是一颗新的行星。接着,它的距离被计算出来:19.2AU。这就是天王星,太阳系的第6颗行星。天王星横空出世后,它很快就成为了天文界的新宠,大家争相对它进行观测,精密测定它的轨道。在那个时候,牛顿开创的天体力学已经日臻成熟,人们已经能用数学的方法精确地预报天王星的运行轨道了。然而,让天文学家们大吃一惊的是,天王星实际运行轨道与计算出来的轨道总是有一个偏差,人们观测到它的位置总是与计算出来的“应该”在的位置有偏差。十年过去后,天王星的轨道已经和最初发现他时的轨道相差了足足有2角分之多(120角秒)。当时人们很困惑,难道万有引力定律在土星外面的宇宙中不成立吗?这不可能,一定有其他原因。数学达人们此时有了用武之地,理论上,根据现有的观测数据,是可以计算出未知行星的精确位置的,但计算的复杂程度不是一般的高,而且至少需要天王星十年以上的运行数据。在没有计算机的年代,要完成这样的计算,是一个庞大到令人不寒而栗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