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黑龙江哈某中学高考冲刺模拟语文试题含解析_第1页
2024届黑龙江哈某中学高考冲刺模拟语文试题含解析_第2页
2024届黑龙江哈某中学高考冲刺模拟语文试题含解析_第3页
2024届黑龙江哈某中学高考冲刺模拟语文试题含解析_第4页
2024届黑龙江哈某中学高考冲刺模拟语文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届黑龙江哈三中高考冲刺模拟语文试题

请考生注意:

1.请用2B铅笔将选择题答案涂填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请用0.5毫米及以上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主观题的答

案写在答题纸相应的答题区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上均无效。

2.答题前,认真阅读答题纸上的《注意事项》,按规定答题。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社评写作强调理性,文学写作强调感性,(甲)理性与感性之间,在很多人那里,是水星与火星的距离;但在金庸

那里,则水乳交融,切换自如,令人以为现斗。

社评是入世之作,强调干预现实,用思想引领舆论。(乙)这就要求:作者具有很高的站位、敏锐的感知、开阔的

视野、深刻的洞察、过人的胆识……要用评论影响广大知识分子,社评作者必须达到“知识分子中的知识分子”的境

界。

武侠江潮,是一个迥异于庙堂和俗世的“出世”之境。金庸凭借着卓越的想象力和杰出的故事求争才能,创造了

一个虚拟世界。他摆脱了入世羁绊,放空世俗包袱,忘情地投身于想象的江湖。

金庸的社评与小说,不是彼此绝缘的,内卷气脉贯通的。(丙)所谓“侠之大者,为国为民。”(《神雕侠侣》,郭

靖语)没有这等追求,金庸小说格局和影响力都不可能如此之大。换句话说,以入世之心出世,连圆了金庸的“侠之

大”和“江湖之远”。

1.文段中的加点词,运用不正碉的一项是

A.叹为观止B.演绎C,而是D.造成

2.文段中画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

A.甲B.乙C.丙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世间任何生命都是一个独立的存在。一朵花,一棵草,一只蜷蚁,一缕残阳,都在天地光阴里默默生长,在风霜

雨雪中让自己越来越丰盈饱满。人也是如此。一个人,若能够(),必能目及万里,思接千载,在直觉的把握中,

与自然之道相融合,与天地精神相往来。这就是禅宗中所说的“见独”。

生活在尘世,就如置身于染缸之中,在摇荡奔突中,难免会沾上赤橙黄绿青蓝紫,这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内心认

同了这些花花绿绿,久而久之,以为这些斑斓的色彩就是自己本来的颜色,或者正是自己需要的颜色,于是处心积虑,

再往更热闹的去处去,追求更多更斑驳的色彩,直至追逐一生,回过头才发现自己已变成模糊的一片,再也看不清本

来的面貌。

见独,就是要摒弃这些纷扰,泰然自处。神秀说:“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心

如铳子,镜子脏了,再干净的世界映现在镜中也是脏的。心灵的镜子通透明亮,才能照得见天地万物、山河岁月,照

见自我的内心深处。它能让人清醒独立,告别人云亦云的附庸,告别随波逐流的庸俗,告别过多的贪婪和私欲,走向

大自在的境界。与其如此,有限之生才能焕发无限之生意,生命的价值和意义才能锵得以实现。独立的思想,独立的

人格,独立的精神,没有一个不是植根于心灵的净土之中。一念心清净,处处莲花开。

1.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摆脱生命对欲望的钳制,宁定心神,遗忘万物;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让心如汪洋中的一叶扁舟

B.摆脱欲望对生命的钳制,宁定心神,遗忘万物;让心如汪洋中的一叶扁舟,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C.宁定心神,遗忘万物,摆脱生命对欲望的钳制;让心如汪洋中的一叶扁舟,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D.宁定心神,遗忘万物,摆脱欲望对生命的钳制;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让心如汪洋中的一叶扁舟

2.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文中“见独”的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A.说他脸上有些妖气,一定遇见“美女蛇”了。

B.唐朝的张嘉贞说它“制造奇特,人不知其所为”。

C.我有个邻居,今年十二岁,外号叫“没头脑”。

D.人,不能低下高贵的头,只有怕死鬼才乞求“自由”。

3.文中圆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惟其如此,有限之生才能被焕发无限生意,生命的价值和意义才能够得以实现。

B.惟其如此,有限之生才能焕发无限之生意,生命的价值和意义才能够得以彰显。

C.惟其如此,有限之生才能把无限生意焕发,生命的价值和意义才能够得以实现。

D.与其如此,有限之生才能焕发无限之生意,生命的价值和意义是能够被彰显的。

3、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我们看见了瀑布,越近就越壮观。此刻所有的声响消失,我回到平静之中,心因干净而瞬间自由。

①它声势浩大,只有成片的蛙鸣与它一起回荡。

②当爬到巨石悬岸上时,只见这水瀑威力十足,犹如地球能量通道的出口。

③于是我坐到石地上,来接受迎面而来的风与水的洗礼。

④这“巨瀑声音”对我来说,刚好可以让我置身其中来专注静心。

⑤喷溅上来的水花像是大自然给我的洒净,如清澈的琉璃不留一物。

⑥瀑布声也冲刷掉我的杂念,冲到只剩自己,甚至连自己也不剩下。

c.@(D©③⑤⑥D.②③@(D@©

4、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两岸一家亲,家和万事兴。长期以来,我们秉持“两岸一家亲”理念,与同胞共享大陆发展机遇,落实促进两月

经济文化交流合作的各项措施,为同胞前来大陆学习、创业、就业、生活提供更多便利。特别是今年2月,大陆方面

发布《关于促进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合作的若干措施》,具体出台31条惠台措施,对台胞、台企送出全覆盖式的“大礼

包”,奉一条都打动人心。这些大陆与同胞共享快速发展的历史机遇的具体表现,无不说明大枯有诚意与共创未来。

然而,并不是所有人都乐见两岸关系行稳致远。当前,台海局势,两岸关系面临道路和方向选择。民

进党执政以来推行“去中国化”,“台独”势力动作不断,甚至企图,屋屋干出的不得人心之

举。一些国际势力也跟风乱舞,明里暗里支持“台独”,试图浑水摸鱼。历史已然证明并将继续证明,螳臂当车不自

量力,一切损害两岸人民根本利益和中华民族千秋大业的鬼魅伎俩,最终都会被打回,彻底失败。

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颁发31条具体惠台措施,全覆盖式的对台胞、台企送出“大礼包”,每一条都打动人心。

B.31条惠台措施具体出台,全覆盖式的对台胞、台企送出“大礼包”,每一条都打动人心。

C.31条具体惠台措施颁发,对台胞、台企送出全覆盖式的“大礼包”,每一条都打动人心。

D.出台31条具体惠台措施,对台胞、台企送出全覆盖式的“大礼包”,每一条都打动人心。

2.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云诵波诡认贼作父众叛亲离原形

B.波澜壮阔认贼作父亲痛仇快原型

C.云诵波诡挟洋自重亲痛仇快原形

D.波澜壮阔挟洋自重众叛亲离原型

5、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尾犯・寒夜

蒋捷①

夜倚读书床,敲碎唾壶②,灯晕明灭。多事西风,把斋铃频掣。人共语、温温芋火,雁孤飞、萧萧桧雪。遍阑干外,

万顷鱼天,未了予愁绝。

鸡边长剑舞,念不到、此样豪杰。瘦骨棱棱,但凄其衾铁。是非梦、无痕堪忆,似双瞳、缤纷翠缀。浩然心在,

我逢着、梅花便说。

(注)①蒋捷:南宋词人。南宋亡,隐居不仕,人称“竹山先生”,其气节为时人所重。②王敦酒后读曹操《步出夏

门行》“名骥伏杨,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诗句,深受感动,用铁如意击唾壶为节,壶口尽缺。

1.词的下阕,首句化用了(人名)的典故,结句的“梅花”是词人的象征。

2.请结合具体词句谈谈本词在抒情方面的特点。

6、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以我贿迁。《诗经•卫风•氓》

(2)蟹六蹄而二螯,,用心躁也。《荀子•劝学》

(3)生乎吾后,,吾从而师之。(韩愈《师说》)

(4),只今惟有鹏鹄飞。(李白《越中览古》)

(5)小楼昨夜又东风,o(李煜《虞美人》)

(6),斯用兵之效也。(苏洵《六国论》)

7、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综观杜甫的全部七绝,可以发现他创作七绝的情绪状态与其他诗体的明显差别,在于大多数作于兴致较高、心情

轻松甚至是欢愉的状态中。这一特点目前尚未见研究者论及,却是考察杜甫七绝“别趣”的重要出发点。与其情绪状

态相应,杜甫七绝的抒情基调也多数是轻松诙谐、幽默风趣的。

由以上两点可以看出,杜甫对于七绝的表现功能有其独到的认识。盛唐七绝在传统题材里充分展现了以浅语倾诉

深情的特长,使七绝突破南朝初唐七绝含蕴浅狭的藩篱,固然达到了艺术的赖峰。但七绝这种体式的表现潜能尚未充

分得到开掘,杜甫发现了这种诗体还有适宜于表现多种生活情趣的潜力。所以他很少用这种体式来抒发沉重悲抑的情

绪,而是在七绝中呈现了沉郁顿挫的基本风格之外的另一面,让人更多地从中看到他性情中的放达、幽默和风趣。这

种不同于盛唐的趣味追求,应当就是他七绝中的“别趣”所在.而“别趣”的内涵可以从他对外物的体察和对内心的

发掘两方面来看,二者交融在一起,不能截然区分。

杜甫在体察外物中发现的“别趣”大多是他在成都和夔州时期对日常生活中多种诗趣的敏锐体悟。大致有三个方

面。其一是诗人善于捕捉自然景物和人居环境中的生机和处处可见的趣味。如《绝句四首》(其一):“堂西长笋别开

门,堑北行椒却背村。梅熟许同朱老吃,松高拟对阮生论。”不但写出了诗人与朱阮二人的特殊交情,更藉梅、松与

竹、椒合围,形成了一个封闭的小天地,突出了草堂与世隔绝的清幽之趣。其二是在人际交往和应酬中的雅兴和逸趣。

如《从韦二明府续处觅年竹》:“华轩蔼落他年到,绵竹亭亭出县高。江上舍前无此物,幸分苍翠拂波涛。”既亭赞韦

明府县斋绵竹的茂盛,又预想将来自己舍前苍翠竹影在江中倒映的美景。将希望赠竹说成幸“分”苍翠之色,已十分

新颖,“拂”字更写出竹影在波涛中据漾的动态,这就使讨要竹子一事显得优雅别致。其三是七绝本身文字组合的趣

味。有的诗取材本身不一定有趣,但诗人会在诗材的相互联系或文字表达、典故使用中发现趣味性的关系,营造出别

样的效果。如《解闷》(其六):“复忆襄阳孟浩然,清诗句句尽堪传。即今耆旧无新语,漫钓槎头缩颈编。”赞扬孟

浩然诗风清新,而今人不知创新,只会模仿。巧妙地将孟浩然句“鱼藏缩项编”及“果得槎头编”嵌入,加上用“漫

钓''比喻"耆旧”漫不知向孟浩然学什么的茫然,窝讽刺于打趣,颇有漫画效果。

上述三类“别趣”固然来自诗人对外部世界中各种有趣现象及其相互关系的敏锐感悟,但也融合了杜甫自己的兴

趣和情致。而最能体现其善于发掘内心情绪、突显诗人自己性情面目的作品,还是《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和《漫兴

九首》这两组名作。这两组诗分别以花事极盛时期以及春去夏来的时节转换为背景,突出地表露了诗人惜花惜春的放

达颠狂和细腻多情。连一向不认可杜甫七绝的王渔洋在读了《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之后,也不由得赞叹:“读七绝,

此老是何等风致。”确实,这两组诗里所表现的雅人风致,正是杜甫七绝最独有的“别趣”。

(摘编自葛晓音《杜甫七绝的“别趣”和“异径"》)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杜甫七绝多作于轻松愉快、兴致较高之时,常呈现出他性情中的放达、幽默和风趣。

B.杜甫认为七绝适宜于表现多种生活情趣,其七绝的旨趣有别于盛唐时期其他诗人。

C.杜甫的七绝创作突破了南朝初唐七绝含蕴浅狭的藩篱,因而达到了艺术的巅峰。

D.杜甫既善于捕捉自然景物和人居环境的趣味,也能够挖掘文字组合中存在的趣味。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从创作的情绪状态研究杜甫七绝的“别趣”,填补杜诗研究空白,具学术价值。

B.文章比较了杜甫七绝与盛唐七绝,引出了对杜甫七绝“别趣”内涵的具体论述。

C.文章以《解闷》(其六)中化用诗句为例,具体分析诗歌中颇具趣味的艺术效果。

D.文章从体察外物和发掘内心两方面,重点论证了这两者在杜甫七绝中的相互交融。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杜甫对诗歌体式的认识超越了同时代的诗人,因此其创作有着与众不同的审美取向。

B.杜甫除七绝以外的大多数诗歌,风格沉郁顿挫,体现出了他性情中沉重悲抑的一面。

C.杜甫在成都和夔州期间,生活安逸,心情愉悦,诗歌创作多抒发与友人的交游之乐。

D.在杜甫的诗歌创作中,以《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为代表的七绝是认可度最高的作品。

8、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对“美好生活”这一人类共同的追求,不同伦理学流派有不同的表达,尤其体现在古典时代哲学家的研究理论中。

比如,亚里士多德认为幸福是生命的自然目的,也是最高的善;伊壁鸠鲁认为快乐包含身体健康和心灵宁静,审慎的

生活才能获得宁静、才能获得最高的善;斯多亚学派认为“按照自然生活”、按照理性生活,才能达到幸福。其共同

特征是认为,幸福是与理性相一致的,理性内在于美好生活的普遍理想。

中国文化同样传递着对安定、幸福生活的恒久守望。《尚书・洪范》中有“五福”的记载,一日寿,二曰富,三日

康宁,四日攸好德,五日考终命,表达了一种整体性的幸福观。与上述古希腊哲学家对理性强调、对求真求知的强调

不同,中国文化受天人一体的宇宙观、天下一家的世界观、民胞物与的生命观影响,对美好生活的描述更强调求善求

美,强调幸福的整体性和完备性。

比如,强调天人一体。在中国哲学里,天是万物的生命本源,也是道德观念和原则的本原。对比,儒家道家文献

都多有论述,比如《易经》中提出天、地、人三才之道,天之道在于“始万物”,地之道在于“生万物”,人之道的

作用在于“成万物”,将人与自然、人与最高道德本体的关系清楚展现出来。

比如,强调德福一致。以儒家为代表的中华传统文化重视德福一致,认为道德内在于幸福之中,美好生活同时也

是道德的生活,因此即便“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圣人也能“不改其乐同时,因为道德带有利他性,这就

要求人们不能只注重个人的幸福,个人的美好生活必然融入社会的整体利益和共同发展之中,内圣外王的个人理想、

“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的社会理想由此趋于一致。

这些特征,构成了中国文化所表达的美好生活的重要内容。新时代,党的十九大报告将当前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精

准地概括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并指出“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广

泛,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

40年来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将千百年来的文化表达上升为国家发展的目标,锻造成民族复兴的支点,并逐渐减

予了其更加丰富更加现代化的内涵。

对社会主要矛盾的历史概括,对美好生活的新时代定义,进一步彰显出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

的整体性,体现了对“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系统性把握,对人民获得感的全面理解,由此也彰显出了中国千百年

来所形成的文化精神。

(摘编自刘文嘉《美好生活的中国表达》)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对于人类有追求美好生活的需要,西方不同的伦理学派表达不同且特征各异。

B.中国文化对幸福生活有着永恒的追求,源于中国哲学“天人一体”的宇宙观。

C.中国传统文化强调的幸福整体性,就是指个人层面的幸福与社会整体性幸福。

D.新时代对美好生活的表述,既彰显了中国传统文化精神,又注入了新的内涵。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引用《尚书•洪范》,是为了论证中国文化有着对美好生活的恒久守望。

B.文章三、四段对传统经典的引述,虽然内容不一样,但论证目的却是相同的。

C.文章梳理了中外对美好生活的不同表达,论证重心则是美好生活的中国表达。

D.文章论据的使用,增强了文章的文化厚重感,也体现了作者广阔的学术视野。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因为道德有利他性,所以应把个人幸福融入社会的整体利益和共同发展中。

B.没有中国传统哲学思想,中国文化表达的美好生活也就没有独特的民族内涵。

C.新时代对美好生活的表述,既传承传统又立足现实,更指向人的丰富和全面。

D.中外哲学家对美好生活都有深刻认知,可见美好生活是人类哲学的重要命题。

9、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保安老王

张正

“你看看,又有大老虎被捉住了!”

我刚跨进单位传达室,保安老王就指着一家晚报上的新闻对我说。

老王的身份仅仅是一名普通保安,每天负责报刊邮件收发和车辆进出管理。每天报纸到手,老王总是先睹为快,

端坐在传达室窗口前的旧办公桌边,一丝不苟地看。

他对国家大事的关注程度,不逊于我们这些坐机关办公室的。

穿着藏青色保安制服的老王,看报纸的专注神情有点滑稽可笑。

老王喜欢拉扯着我谈论天下大事。

“国家不抓不得了,现在到了这种地步,你看看……”

“老虎苍蝇确实要一起打,大老虎离我们老百姓的生活可能有点远,你看看,小苍蝇满天飞……”

一开始,我还跟他讲讲“清者自清,浊者自浊”的道理,提醒他不能这么主观、偏激,社会还没有让人悲观到这

种地步。但后来,我也懒得说了。我发现,这老王,也不是一个上路子、懂规矩的人。

有一次,我等一份杂志社寄来的样刊,本该三五天到达,但两个星期仍未到,我忍不住去传达室问。

见我语气重视,老王吞吞吐吐应道:“你的邮件啊?我看看,我看看……”说着,他进了传达室里间。我跟过去

伸头看,里间竟乱七八糟堆着许多报刊和邮件,有的还是成捆成包的杂志或书籍,却不是平常放在外间旧办公桌上待

分发的。

“这里面怎么有这么多东西?”我奇怪。

“都是广告信……没人要的。”老王解释。

老王果然从中找出我在等的样刊。

我明白了,这个老王,发现了“生财之道”:他每天“短”下一些报纸,比如晚报有A、B、C三个版面,他仅分

发A版,B版和C版成了他的“废纸”;那些他认为是广告信的函件,也扣着暂时不分,先存放在里间。这些东西,有

人追问了,就找出来;没人问,每隔一段时间,就过杆卖给骑三轮车从门口经过的收废品的。

我非常来火,但跟这种人,我又生不起气。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他一个月才拿那么点工资,我声张起来砸了

他的饭碗,他可能连这么点钱都拿不到了。改一天,我丢一包烟给老王,神情严肃地关照他:“我的邮件,一张纸片

你都要给我!”

我们单位大院对面,是个不大不小的酒店,生意不错,一到晚上,尤其有人家办酒席,酒店门口车满为患。而这

个时间,我们单位大院内的停车位,因为职工都下班回家了,十有八九空空荡荡的。于是,便有人打起了主意。

这天晚上,我走得比较迟。远远地看见一辆陌生牌号的小车在传达室门口停了一下,开车人摇下窗玻璃,和老王

嘀咕了两句,从窗口递给老王一张什么。

对许多事情,我比较敏感。

那人泊好车,下车砰地关上车门,刚好与我走在一起。为了验证自己的猜测,我决定来个火力侦察,直接了当地

情声问他:

“停一次多少钱?”

“二十。”

我笑了笑。

我故意放慢了脚步。等走向对面那家酒店,我才推门迈进传达室。

“这个什么人,把车停在我们单位?“我不动声色地问。

“哪个?……他、他啊,说是熟人……是哪个科长熟人……”老王吞吞吐吐,前言不搭后语。

“单位有规定,你稍微注意点。”我说。我没有点明具体事情,一切都在不言之中。

“不会、不会,哪能呢,哪能呢……谢谢张主任,理解万岁,感谢关心……”

这个老王,每天报纸没白读,关键时刻,方寸也没大乱。

“就怕人家举报我们单位,说我们乱收费。”我不得不向老王点明事情要害。

“没有,难得的,”老王脸色开始发白,“他偏要停,我不让,你看看……”

我拍拍老王的肩膝,“放心,我只是提醒你一下,不会向领导汇报的。你自己以后注意就行了……你这也是小苍

蝇行为!”

我突然恶毒地想到了“老虎苍蝇都要拍”中的那只苍蝇——老王跟我谈论过许多次的。

“我这算什么小苍蝇!”老王尴尬地笑。

“说人都会说。”我也呵呵地笑。

这件事之后,老王对我客气了许多,每次见到我,都主动站起来,笑脸相迎,“张主任!”

我不是什么主任,我只是一个爱好文学写作的机关办事员。

从此后,我的邮件和稿费单,老王都主动双手捧到我面前。

(选自《短篇小说》2019年第1期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是

A.小说开头评价老王“看报纸的专注神情有点滑稽可笑”,表层意思是指老王对国家大事的关注程度与他的身份有

些不协调,而从全文来看,也暗含了对老王思想行为的讽刺批评。

B.小说结尾写到“从此后,我的邮件和稿费单,老王都主动双手捧到我面前“,可见,经过“我”的批评教育,老

王已经充分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不愿再做“小苍蝇”。

C.老王利用职务之便获取私利,这是“我”认为他是一个“不上路子,不懂规矩”的人的主要原因,但出于对老王

生活境遇的同情,“我”并没有声张。

D.小说中多次运用对比手法,例如老王对“老虎苍蝇”的痛恨和他自己以“权”谋私的行为的对比,老王对“我”

的前后态度的对比,以及“我”对老王前后态度的对比,从正面和侧面刻画出了鲜明的人物形象。

2.鲁迅《祝福》中的“我”是不可或缺的人物形象,其重要性与本篇中“我”有相似之处也有不同之处。请分析本文

中“我”的作用。

3.本文是一篇以“反腐倡廉”为母题的小说,但选择老王这个小角度,写出了新意和深意。请结合全文并联系现实,

谈谈你对小说主题的理解。

10、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樊侯①庙灾记

(宋)欧阳修

①郑之盗,有入樊侯庙割神像之腹者。既而大风雨座,近郑之田麦苗皆死。人成骇目:“侯怒而为之也。”

②余谓樊侯本以屠狗立军功,佐沛公至成皇帝,位为列侯,邑食舞阳,剖符传封,与汉长久,《礼》所谓“有功德

于民则祀之者”口!舞阳距郑既不远,又汉、楚常苦战荥阳、京、索间,亦侯平生提戈斩级所立功处,故庙而食之宜

矣。方侯之参乘沛公,事危鸿门,振目一顾,使羽失气,其勇力足有过人者,故后世言雄武称樊将竺,宜其聪明正直,

有遗灵矣。

③然当盗之停②刃腹中,独不能保其心腹肾肠哉?而后贻怒于无罪之民,以骑其恣睢,何哉?岂生能万人敌,而死

不能庇一躬耶?岂其灵不神于御盗,而反神于平民而骇其耳目耶?风霆雨塞,天之所以震耀威罚有司者,而侯又得已

滥用之耶?

④盖闻阴阳之气,怒则薄而为风霆,其不和之甚者凝结而为雹。方今岁且久旱,伏阴不兴,壮阳刚燥,疑有不和

而凝结者,岂其适会民之自灾也耶?不然,则喑呜叱咤,使风她霆击,则侯之威灵暴矣哉!

(注释)①樊侯:樊哙,汉代开国功臣之一。②停:插入,刺入。

1.填入第②段方框处恰当的一项是()。

A.乎B.欤C・兮D.哉

2.下列对第②段内容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叙述樊哙出身以及军功,目的是为了表达赞赏追思之情。

B.引用《礼》相关语句,阐述郑人为樊哙立庙祭祀的原因。

C.借助对史实的陈述,直接批驳开头部分人们的错误观点。

D.回顾樊哙当年的勇武与功德,从而验证其死后具有神灵。

3.本文表面上说樊侯的神灵不会贻怒百姓,却暗含对典型官僚的批判,请结合文章内容加以分析。

4.本文针对“侯怒而为之也”的观点批驳有力,层层推进,请结合③④两段内容加以分析。

11、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送陈经秀才序

[宋]欧阳修

①伊出陆浑①,略国南,绝山而下,东以会河。山夹水东西,北直国门,当双阙。隋炀帝初营宫洛阳,登邙山南望,

日:“此岂非龙门邪!”世因谓之“龙门”,非《禹贡》所谓导河自积石而号龙门者也。然山形中断,岩崖缺呀,若断

若鳗。当禹之治水九州,披山斩木,通行天下,凡水之破山而出之者,皆禹雷之,岂必龙门?

②然伊之流最清浅,水溅溅鸣石间。刺舟随波,可为浮泛;钓鲂捉鳖,可供膳羞。山两麓浸流中,无岩崭颓怪盘

绝之险,而可以登高顾望。自长夏而往,才十八里,可以朝游而暮归。故人之游此者,欣然得山水之乐,而未尝有筋

骸之劳,虽数至不厌也。

③然洛阳西都,来此者多达官尊重,不可辄轻出。幸时一往,则骆奴从躺吏属遮道,唱呵后先,前侯旁扶,登览

未周,意已怠矣。故非有激流上下、与鱼鸟相傲然彼倚之适也。然能得此者,惟卑且闲者宜之。

④修为从事、子聪参军、应之主县簿、秀才陈生旅游,皆卑且闲者。口相与期于兹夜宿西峰,步月松林间,登山

上方,路穷而返。明日,上香山石楼,听八节滩,晚泛舟,傍山足夷犹而下,赋诗饮酒,暮已归。后三日,陈生告予

且西。予方得生,喜与之游也,又遽去,因书其所以游以赠其行。

(注)①伊出陆浑:伊水发源于陆浑县。

1.对第①段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0

A.首先介绍伊水与龙门山的地理形势.

B.然后交代“龙门”这一名称的由来。

C.接着指出此龙门非《禹贡》中的龙门。

D.最后想象夏禹凿开龙门山缺口的过程。

2.第③段连用两个“然”字,请分析其表达效果。

3.可填入第④段方框处的虚词是(),,

A.因B.而C.则D,且

4.这篇赠序“独辟蹊径,意味隽永”,请对此加以赏析。

1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有一种生活,在美好的年华,做美好的自己;有一种生活,做美好的自己,就是美好的年华;有一种生活,年华

美好了你,你美好了年华……

要求:围绕材料内容与含意,选好角度,确立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得套作、抄袭,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1、1.D

2.C

【解析】

1.本题考查辨析近义词语(包括成语)的能力。辨析近义词语的关键就是要仔细分辨它们的细微差别。首先阅读语境,

把握语境含义,然后抓住相异语素,分析其意义差异,同时可联系日常习惯用语,推断司语意义及用法。

A项,叹为观止:赞美看到的事物好到极点。使用正确。

B项,演绎:①一种推理方法,由一般原理推出关于特殊情况下的结论,跟“归纳”相对。②铺陈,发挥:一首民歌〜

出一段感人的爱情故事。③展现,表现:〜时尚潮流,〜不同的风格。此处用义项②。使用正确。

C项,“不是……而是……”表示并列。使用正确。

D项,造成:引起,形成,多指不好的结果。应改为“成就”。使用错误。

故选D。

2.此题考查学生把握标点符号的能力。本考点要求学生熟悉标点符号的种类,掌握各种标点符号的用法、作用及书写

位置,着重掌握冒号、分号、破折号、引号、问号的用法及标号与点号的运用;能给现代文、文言文加标点:对错、

漏标点能加以改正或补出,做到书写规范,使用正确。

C项,引号里的句号应删去,然后在括号后面加逗号;或者保留句号,删去“所谓”两字。

故选C。

【点睛】

做这道题目首先要辨析词语的异同,辨析这几个词语可从的意义方面辨析,包括词义的范围,修饰限制的词语方面进

行辨析;其次从运用上辨析,包括习惯搭配、词性和句法功能、适用的对象等。

2、1.B

2.A

3.B

【解析】

1.本题考查语意衔接连贯的能力。解答此题,考生要先看补写句子的位置,依据上下句内容的提示,从主语一致、时

间逻辑等顺序、词语搭配、意境氛围是否一致等角度判定出正确答案。

比较四个选项,A、C两项中“摆脱生命对欲望的控制”主客体颠倒,应当是“摆脱欲望对生命的控制”,故排除AC。

从句间关系看,分号前后的内容是并列关系,各有三个分句组成,其中各自的第一分句是总说,后二分句为分陈,A、

C两项的表达,破坏了这种句式上的对称关系,故也可排除AC。

并且,依据括号后的“必能目及万里,思接千载”,写眼目思想的自由,依据邻近原则,括号内的后半句应该突出广

阔自由,而A、D两项将“从流飘荡,任意东西”置于“让心如汪洋中的一叶扁舟”之前,则与“必能目及万里,思接

千载”在语意不通顺,衔接上不紧密,故排除AD。

故选B。

2.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本题考查引号的作用。解答此题,考生要在平时积累引号的常见用法,联系语

境,判断每个选项中引号所起的作用,再比较异同,选择出正确答案。

文中,依据第一段“这就是禅宗中所说的'见独'”可知,"这就是''意在提示引号的作用是强调;

A项,“一定遇见'美女蛇'了”,词句中的“一定”表判断,说明“美女蛇”表示有强调的作用,故A项引号用法

与文中“见独”用法相同;

B项,“制造奇特,人不知其所为”是唐朝张嘉贞的话,故引号表示引用他人的话;

C项,“没头脑”在句子指“外号”,故引号表示特殊称谓;

D项,句子的“自由”是指怕死鬼乞求来的苟且偷生,故“自由”的引号表示否定和讽刺。

故选A。

3.本题考查辨析语病的能力。应先浏览选项,依据语感推断法排除有明显错误标志的句子,然后用提取主干法,按照

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残缺等问题,再分析修饰成分是否有问题。

句子强调“见独,就是要摒弃这些纷扰,泰然自处”,故做到这些是必须的条件,故句子表示条件关系,而文中画线

句与D项用表示让步选择的关联词“与其”,明显错误,故排除D;

而画线句及A、C两项中的“实现”均不能与“价值与意义”同时搭配,故排除AC;

另外A项第二分句、D项第三分句使用被动句式,C项第二分句使用把字句,均不如一般陈述句简明,故ACD都不如B

项好。

故选B。

【点睛】

引号表示文中引用的部分,有双引号和单引号两种。引号的作用主要有:表示引用他人的话、成语、格言、诗词等,表

示特定称谓,表示特殊含义,表示讽刺和嘲笑,表示突出强调。考生要注意联系语境,综合比较来判定出引号的用法。

3、C

【解析】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设题的形式,后通读整段文本,抓关键词语,

注意上下句的衔接,话题的统一等。这道题采用的是客观选择题形式,做题时要注意把握基本内容,初步分层归类,

先在小范围内排序,然后再考虑层次间的衔接,这其中应先找出关联词、代词以及表时间、地点的词语,然后据此进

行句间连缀排列。在上面排列的基础之上,再通读语段,检查确定。

第②句“当爬到……时”接应前句“越近……”,所以②句开头。这是从空间顺序的顺承和排列。排除A、Bo

①和④就内容来说应该先说声势,再说声势对自己的影响。故①应该在④之前。排除D。

故选C。

4、1.D

2.C

【解析】

1.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应对此试题要注意明确病句的类型,以及典型的错例,答题时从结构和内容的角

度分析句子,对照错例,找到错误。

“颁发”“措施”搭配不当,排除A、C两项;根据陈述话题主语一致,应该让“大陆方面”做土语,而不是改变为“31

条惠台措施”,此外,“具体”应该是作定语,修饰“措施”,而不是作状语修饰“出台",所以排除B项。

故选D。

2.本题考查近义词语的辨析能力。应对此类试题一定要结合语境,从近义词语的语意侧重点、语体色彩、感情色彩、

语法功能等角度加以辨析。作答时,可先选择自己较为熟悉的成语来逐个排除选项,最终得出正确答案。

“云诵波诡”,形容房屋建筑形式就像云彩和波浪那样千姿百态,后多用来形容事态或文笔变幻莫测;“波澜壮阔”,

形容声势雄壮浩大(多用于诗文、群众运动等)。这里是指台海局势变幻莫测,用“云调波诡”更合语境。

“挟洋自重”,指依靠外国人势力抬高自己;“认贼作父”,比喻把敌人当亲人。“认贼作父”比“挟洋自重”语义

重,且讽刺意味过强。结合语境来看,用“挟洋自重”更好。

“亲痛仇快”,亲人痛心,仇人高兴;“众叛亲离”,众人反对,亲信背离,形容十分孤立。依据后文“不得人心之

举”推断,用“亲痛仇快”更为合适。

“原形”,原来的形状,本来面目;“原型”,原来的类型或模型,特指叙事性文学作品中塑造人物形象所依据的现

实生活中的人。根据语境,这里是“打回原来的面目”,所以用“原形”更恰当。

故选C。

【点睛】

此类试题是将辨析并修改病句,成语辨析合并考查。这就更加要求考生具有对文段整体把握的能力,拥有正确使用成

语恰切表意的能力。所以读懂文段主要意思,结合语境是作答的前提。较传统的考查题型,辨析并修改语病的难度其

实是有所降低的,考生可以比较选项与原文之间,选项与选项之间的不同点来确定正确答案。

5、1.祖逖(刘琨)坚贞品格

2.(1)直抒胸臆,上阕的结句“未了予愁绝”与下阕结句的“浩然心在”直接抒发自己的愁绪与浩然壮志。(2)借景

抒情,寒夜黯淡的灯光、萧瑟的西风、孤独的大雁,以及萧萧桧雪、万顷鱼天等景象,渲染了深秋寒夜的凄冷、萧瑟,

借此抒发了词人内心的悲切、凄婉之情。(3)运用典故抒发情感,上阕王敦的典故真切地传达了词人救国无方的愤激

心情,下阕晋代祖逖闻鸡起舞的典故,则重在抒发自己壮士的凌云豪气。

【解析】

1.本题主要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需要审清题干要求,如本题要求分析

典故,主要靠平时积累等。“鸡边长剑舞,念不到、此样豪杰”,“鸡边长剑舞”用以锻炼报国身手的典故。想借古

来壮士的凌云豪气,但处境如此,又不敢更作空洞豪语,只好抑遏壮气,情调复归凄婉。《晋书•祖逖传》记述:传说

东晋时期将领祖逖他年轻时就很有抱负,每次和好友刘琨谈论时局,总是慷慨激昂,满怀义愤,为了报效国家,他们

在半夜一听到鸡鸣,就披衣起床,拔剑练武,刻苦锻炼。但“壮心”不能当众倾吐,只能对着“梅花”才说。“梅花”,

是坚持民族气节,遗民、志士的象征。

2.本题土要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需要审清题干要求,如本题“请结合

具体词句谈谈本词在抒情方面的特点”,在抒情方式上,有直抒胸臆、间接抒情;间接抒情多为借景抒情、托物言志、

借用典故、借古喻今等。直抒胸臆。“未了予愁绝”,谈话生起消除不了心中的牢愁。“浩然心在,我逢着、梅花便

说”,亡国之事己成过去,但“浩然”之心依然存在,我要等到“北定中原日”。但“壮心”不能当众倾吐,只能对

着“梅花”才说。

借景抒情。“人共语、温温芋火,雁孤飞、萧萧桧雪”,室外:失群孤雁,不断哀鸣,谁能为之寻找失去的伴侣。而

萧萧的桧树也披霜戴雪。这里的“桧雪”,可能是初降的微雪,或只是月白霜浓的景象。“遍阑干外,万顷鱼天,未

了予愁绝。”室内愁肠,想到室外走走,阑干以外,却是状如鱼鳞的万顷云天,谈话生起消除不了心中的牢愁。自然

界的严冷,象征着当时遗民的政治处境。

“敲碎唾壶”指的是王敦事,王敦酒后读曹氏《步出夏门行》诗,激昂之处,情不自己,使铁如意敲唾壶击节,使壶

口出现许多缺口。这个典故,表达亡国之后,救国无方的愤激心情的。“鸡边长剑舞”用以锻炼报国身手的典故。想

借古来壮士的凌云豪气,但处境如此,又不敢更作空洞豪语,只好抑遏壮气,情调复归凄婉。

6、以尔车来非蛇鳍之穴无可寄托者闻道也亦先乎吾宫女如花满春殿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是故燕

虽小国而后亡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写下句

的直接默写。此类试题解答时,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重点字的

写法。如“鳍”“殿”“堪”要理解字义去记忆。学生记忆的时候应该结合诗句的意思。每句1分,句中有误该句不

得分。要求学生养成回头望的习惯,避免笔误。

7、1.C

2.D

3.B

【解析】

1.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此

题主要从概念的内涵的方面考核,概括文章的内容较难,答题时首先阅读题干,在文中找到题干对应的区位,然后仔

细分析。

C项,“因而达到了艺术的巅峰”错误。结合”杜甫对于七绝的表现功能有其独到的认识。盛唐七绝在传统题材里充

分展现了以浅语倾诉深情的特长,使七绝突破南朝初唐七绝含缜浅狭的藩篱,固然达到了艺术的巅峰”分析,前后没

有必然的因果关系,选项强加因果。

故选C。

2.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分析文章的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第一步,逐项审查每一个选项有几

个分句,分句与分句之间是什么关系,一般的有因果、条件、假设、目的等关系。第二步,比对每一分句的意义在原

文是否有依据,分句与分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在原文中是否有依据。

D项,“重点论证了这两者在杜甫七绝中的相互交融”错误。结合“与其情绪状态相应,杜甫七绝的抒情基调也多数

是轻松诙谐、幽默风趣的”“而'别趣•的内涵可以从他对外物的体察和对内心的发掘两方面来看,二者交融在一起,

不能截然区分"“'别趣'固然来自诗人对外部世界中各种有趣现象及其相互关系的敏锐感悟,但也融合了杜甫自己

的兴趣和情致”等分析,重点论证了杜甫七绝中最独有的“别趣”。

故选D。

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要做好此类型,平时应该积累易错类型及常见问题,比如判断绝对,

时态有误,杂糅、遗漏、多余信息,偷换概念等等。

A项,“杜甫对诗歌体式的认识超越了同时代的诗人”无中生有,强加因果。原文只是说“杜甫对于七绝的表现功能

有其独到的认识”,有独到的认识未必就超越了别人,是因为他有独到的认识,其创作才有着与众不同的审美取向。

C项,“生活安逸,心情愉悦,诗歌创作多抒发与友人的交游之乐”无中生有,原文只是说“他在成都和夔州时期对

日常生活中多种诗趣的敏锐体悟”“其二是在人际交往和应酬中的雅兴和逸趣”,并未说他在这两个地方就生活安逸,

也没有说抒发与友人交游之乐的诗歌占多数。

D项,“以《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为代表的七绝是认可度最高的作品”刻意拔高。原文说“最能体现其善于发掘内

心情绪、突显诗人自己性情面目的作品,还是《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和《漫兴九首》这两组名作”,并未说七绝是

最高认可度的作品。

故选B。

8、1.D

2.A

3.B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关于原

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要求选出的是“正确的一项是“,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

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

A项,“西方不同的伦理学派表达不同且特征各异”错误,缩小范围。由原文“对'美好生活’这一人类共同的追求,

不同伦理学流派有不同的表达,尤其体现在古典时代哲学家的研究理论中”可知,原文只是说“不同伦理学流”,并

不是“西方”不同的伦理学派。A错误。

B项,“源于中国哲学‘天人一体’的宇宙观”错误,由原文“中国文化受天人一体的宇宙观、天下一家的世界观、

民胞物与的生命观影响,对美好生活的描述更强调求善求美,强调幸福的整体性和完备性”可知,中国文化对幸福生

活有着永恒的追求,不只是源于“中国哲学‘天人一体’的宇宙观”,还有“天下一家的世界观、民胞物与的生命观

影响"。B错误。

C项,“就是指个人层面的幸福与社会整体性幸福”错误,由原文“《尚书・洪范》中有“五福”的记载,一曰寿,

二日富,三曰康宁,四曰修好德,五日考终命,表达了一种整体性的幸福观”可知,“长寿”是命不夭折而且福寿绵

长。“富贵”是钱财富足而且地位尊贵,“康宁”是身体健康而且心灵安宁。“好德”是生性仁善而且宽厚宁静。“善

终”是能预先知道自己的死期。临命终时,没有遭到横祸,身体没有病痛,心里没有挂碍和烦恼,安详而且自在地离

开人间。由此可知,中国传统文化强调的幸福整体性,就是指个人层面的幸福,没有“社会整体性幸福”。C错误。

D项,正确。

故选D。

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梳理文章的内容,圈出每段的中心句,把握

文章的观点、论据,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

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

A项,“是为了论证中国文化有着对美好生活的恒久守望”错误,文章引用《尚书•洪范》,是为了论证中国文化对美

好生活的描述更强调求善求美,强调幸福的整体性和完备性。A错误。

故选A。

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概括文本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明确题干的提问方式,然后浏览选项,到文中圈出相

关的句子,再进行比对,设题的误区如下:因果关系不当、于文无据、以偏概全、说法过于绝对化、变未然为已然。

B项,“没有中国传统哲学思想,中国文化表达的美好生活也就没有独特的民族内涵”说法过于绝对。B错误。

故选B。

【点睛】

解答此题时要在原文中找对应句。先在选项中选定需要“定位”的关键词语,依据选定的“关键词”寻找、确定选项

在原文中的对应句。然后首先将题干与选项进行对比,看题干问的是什么,选项回答的是什么,看看是不是考查答非

所问类试题。如果题干中出现“不属于”“不能说明”这类词,考查的就是这类题;如果题干中仅出现“不符合原文

意思(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则可以不考虑此步骤。其次将选项与对应句进行比较,比较选项和对应句时,应找

到二者表述存在差异的地方,符合原文意思的是正确选项,否则是错误选项。最后选项与选项进行比较,选出错误或

者最恰当的一项。

9、1.B

2.①“我”是一个有原则的知识分子,厌恶贪腐现象,“我”的形象反衬了老王“小苍蝇”的形象。②“我”在本小

说中是线索人物,通过“我”串联所有情节,使文中的人和事更具真实感;③通过“我”的情感态度,表达对老王的

批评和讽刺,表现了对贪腐现象的深入思考,凸显了小说主旨。

3.①这篇小说借老王这个人物,把“反腐倡廉”这个大话题聚焦到小人物身上,讽刺批评了在反腐问题上的表里不一、

言行不符,只指责他人却不要求自己的普通民众。老王关心国家大事,尤其是“打老虎打苍蝇”的反腐新闻,他表面

上对“小苍蝇”深恶痛绝,甚至以偏激悲观的态度看待社会,事实上却利用自己的职务之便设计钻营,谋求私利,他

“短下”报纸作为废品卖出,他私设停车位收取费用,他的思想行为就体现了“小苍蝇”的本质,而他自己却对此毫

无自知自省。②在现实中,确实有很多老王这样的普通人,高呼反腐倡廉的口号来要求他人,却在工作生活中以职权

谋私利,是贪腐的社会风气形成的重要原因之一。小说警醒和号召人们,反腐倡廉要从小处做起,从自己做起,从思

想深处做起,才能真正形成清正廉明的社会风气。

【解析】

1.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解答此类题型,需要首先明确题干要求,然后认真阅读文本,结

合文本内容来筛选比对,分析鉴赏选出正确答案。

B项,“可见,经过'我'的批评教育,老王已经充分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不愿再做‘小苍蝇'”表述错误。老王这

样做得目的,只是怕“我”告发他以“权”谋私的行为,而丢了工作,并不是真心悔过。

故选B。

2.本题考查小说中线索人物的作用。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清题干要求,然后从该人物对情节、对主人公的形象、

对主题作用角度来分析作用。

本题中提到鲁迅《祝福》中的“我”是不可或缺的人物形象,其重要性与本篇中“我”有相似之处也有不同之处。请

分析本文中“我”的作用。从情节的角度考虑:“我”是行文的线索人物,文章以“我”的所见所闻所感展开叙述,

“我”

像一根线一样串联起了整个的故事情节,另外用第一人称“我”的口吻来叙述,也增强了文章的真实性和可读性。从

对主人公作用的角度考虑:主人公老王是一个利用自己的职务之便设计钻营,谋求私利的“小苍蝇”的形象,而“我”

恰恰相反,是一个厌恶贪腐、有原则的知识分子形象,“我”的形象和老王“小苍蝇”的形象形成了对比,反衬了主

人公的“小苍蝇”的形象;从对主题的作用的角度考虑:本文是以第一人称“我”的口吻,通过“我”的所见所闻所

感为我仁塑造了一位利用自己的职务之便设计钻营,谋求私利的保安老王的“小苍蝇”的形象,通过“我”的情感,

讽刺批评了在反腐问题上的表里不一、言行不符,只指责他人却不要求自己的普通民众。小说警醒和号召人们,反腐

倡廉要从小处做起,从自己做起,从思想深处做起,才能真正形成清正廉明的社会风气。

3.本题考查探究小说主题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清题干要求,然后根据文本内容,并联系实际,对文章的

主题展开个性化的解答。

本文是一篇以“反腐倡廉”为主题的小说,但选择老王这个小角度,写出了新意和深意。请结合全文并联系现实,谈

谈你对小说主题的理解。

本文的主要人物是“老王”,他是一个表面上关心国家大事,而实际上却利用自己的职务之便来谋取私利、设计钻营

的“小苍蝇”的形象。文章中,他将报纸等据为己有,以废品卖出,还有他私自收取停车费等事件都反映了他的“小

苍蝇”的本质,而他却不知自省,依然乐在其中,在反腐问题上的表里不一、言行不符。由此可见,小说是借一个普

通的民众的小人物的形象,反映了一个大的社会现实,采用了以小见大的手法,借老王这个人物,把“反腐倡廉”这

个大话题聚焦到小人物身上,讽刺批评了在反腐问题上的表里不一、言行不符,只指责他人却不要求自己的普通民众。

这正是本小说的主题之所在。然后再联系现实,谈一些像“老王”这样的人,对社会的危害,并号召大家从自己做起,

表里如一,从思想深处做起,才能真正形成清正廉明的社会风气。

10、1.B

2.B

3.从为樊侯神灵辩护的语言,如“独不能保其心腹肾肠哉?”“贻怒于无罪之民,以骋其恣睢”等中可以看出“樊侯”

的神灵是无能又蛮横无理的,不敢对盗贼发威却对老百姓滥施淫威,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实际上作者刻画了一个横暴的

官僚典型,文末的一句“则侯之威灵暴矣”更是直接发出批判的声音。可见,文章暗含对典型官僚的批判。

4.第③段首先从反面入手,从其神灵既然能够贻怒于无罪之民与不能保其心腹肾肠之间的矛盾中批驳樊侯神灵以雨雹

伤苗的可能性;接着从正面论述,风雹乃阴阳二气凝结而成,只是碰巧遇到樊侯庙之事,批驳了樊侯怒而为之的迷信

观点。论证层层推进,逻辑严密。论证过程以连续的反问句式形成排比,增强气势。文末,更是以感叹句假设分析,

直斥若如此则樊侯之灵无异于残暴的神灵。从而使论证具有力度,更具有说服力。

【解析】

1.本题考查虚词的意义和用法,考生需熟练掌握常见虚词的用法,同时还要结合具体的语境推断,注意有些虚词有时

也用作实词。最重要的是加强课内外阅读,培养在语境中推断的能力。

上句“以屠狗立军功,佐沛公至成皇帝,位为列侯,邑食舞阳,剖符传封,与汉长久”说了樊哙的功绩,下句“《礼》

所谓'有功德于民则祀之者'欤”是作者发出的赞叹,意思是这便是《礼记》上所说的“对百姓有功德的人便受到祭

祀”啊!由此可见,这句话是赞叹语气。所给四个选项中,“乎”和“哉”做句尾语气词时,常表疑问或反诘的语气,

故排除AD;“兮”是文言助词,相当于现代的“啊”或"呀",但是“兮”往往出现在战国西汉时期的赋文中,故排

除C;“欤”字是句末语气助词,常常表示疑问、感叹、反诘等语气,故方框处应填“欤”。

故选B。

2.本题考查对段落内容的理解。作答时,首先要通读全文,把握作者的观点,然后考虑段落表达的内容、段落在结构

上的作用等。认真阅读文章,依据上下文,甄别所给四个选个选项的正误。

A项,文章叙述樊哙出身以及军功,不是为了表达赞赏追思之情,而是为了批驳“侯怒而为之也”的观点。

C项,“直接批驳”错误,文章通过层层分析,来批驳前文中部分人们的错误观点。

D项,回顾樊哙当年的勇武与功德,不是为了验证其死后具有神灵,而是为了破除迷信,针对荒唐可笑的“显灵”说,

反复进行诘问和驳斥。

故选B。

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筛选能力。把握文章内容,理解文章的创作意图,找出“表面上说樊侯的神灵不

会贻怒百姓”的部分,筛选出正确答案。

本文表面上在说樊侯的神灵不会贻怒百姓,但是在论证的时候,文章从为樊侯神灵辩护的语言,如“独不能保其心腹

肾肠哉?”,这句话可以看出“樊侯”的神灵是无能的,因为他连自己的“心腹肾肠”都不能保护,作者以此影射当

时官场一些不学无术之人。后文又说,“樊侯”的神灵不能保护自己的“心腹肾肠”,却“贻怒于无罪之民,以骋其

恣睢”,并且文章以反问的形式说“天之所以震耀威罚有司者,而侯又得己滥用之耶”,这些句子可见“类侯”的神

灵又是蛮横无理的,他不敢对盗贼发威却对老百姓滥施淫威,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实际上作者刻画了一个欺软怕硬、横

暴无理的官僚典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