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六章:数列(模拟测试)(考试时间:12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黑色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第Ⅰ卷(选择题)一、单选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5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设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为,若,则(
)A.44 B.48 C.55 D.72【答案】A【分析】利用基本量法可得,故可求的值.【详解】设的公差为d,则,即,则,故选:A.2.设是公差大于零的等差数列,为数列的前项和,则“”是“”的(
)A.充分不必要条件 B.必要不充分条件C.充要条件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答案】C【解析】由得出,再结合等差数列的性质以及充分条件、必要条件的定义判断即可.【详解】,由是公差大于零的等差数列,且,可得,即;反之,若,则当时,,即.因此,“”是“”的充要条件.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充分必要条件的判断,同时也涉及了等差数列基本性质的应用,考查推理能力,属于中等题.3.在等比数列中,公比,且,则(
)A.3 B.12 C.18 D.24【答案】B【分析】根据等比数列的性质即可求解.【详解】,.故选:B.4.已知等差数列与等差数列的前项和分别为和,且,那么的值为(
)A. B. C. D.【答案】C【分析】设等差数列、的公差分别为、,由题意利用等差数列的性质求出它们的首项、公差之间的关系,可得结论.【详解】设等差数列的公差分别为和,即,即①,即②由①②解得故选:C5.已知数列各项为正数,满足,,则(
)A.是等差数列 B.是等比数列C.是等差数列 D.是等比数列【答案】C【分析】分析可知数列的每一项都是正数,由已知条件可得出,结合等差中项法判断可得出结论.【详解】因为数列各项为正数,满足,,故对任意的,,则,所以,数列的每一项都是正数,所以,,可得,由等差中项法可知,数列是等差数列,故选:C.6.已知正项数列的前n项和为,且,,则(
)A. B.C. D.【答案】C【分析】由关系且可得,利用累加法、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求.【详解】由题设,则,又都为正项,则,故,所以,所以,故.故选:C7.已知函数,数列满足,,,则(
)A.0 B.1 C.675 D.2023【答案】B【分析】利用函数计算可得,再利用数列的周期性可求.【详解】的定义域为,且,故为上的奇函数.而,因在上为增函数,在为增函数,故为上的增函数.又即为,故,因为,故为周期数列且周期为3.因为,所以.故选:B.8.已知数列由首项及递推关系确定.若为有穷数列,则称a为“坏数”.将所有“坏数”从小到大排成数列,若,则(
)A. B.C. D.【答案】C【分析】由得,所以数列为等差数列,则,求出数列,当分母为0,得,即时,数列为有穷数列,得出,即,又,,根据单调性可得答案.【详解】由,得则,即所以数列为等差数列,则则,所以当时,,满足条件.当分母为0,得,即时,数列为有穷数列.当时,数列为有穷数列.则当分母为0时,无意义,此时数列为有穷数列,此时对应的值为所以,由,则,即设,则所以在上单调递增.所以设设,则所以在上单调递增.所以所以选项C正确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根据递推公式求数列的通项公式,考查新定义,考查求数列中项的范围,属于难题.二、多选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选项中,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得5分,有选错得0分,部分选对得2分)9.对于数列,若,,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B.数列是等差数列C.数列是等差数列 D.【答案】ACD【分析】由,得,两式相减得,结合可知数列所有奇数项和所有偶数项各自构成等差数列,从而即可对选项进行逐一判断.【详解】由,,得,,,所以A选项正确;又,,两式相减得,令,可得,所以不是等差数列,是等差数列,故B选项错误,C正确;同理,令,则,所以是以为首项,公差为2的等差数列,所以,故D正确.故选:ACD10.在数列中,,数列是公比为2的等比数列,设为的前n项和,则(
)A. B.C.数列为递减数列 D.【答案】ACD【分析】由已知结合等比数列通项公式可求,进而可求,然后结合单调性定义及数列的求和分别检验各选项即可判断和选择.【详解】因为,数列是公比为2的等比数列,所以所以,故正确,错误;因为是单调增函数,故是单调减函数,故数列是减数列,故正确;,故正确.故选:.11.已知数列满足为的前项和.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取最大值时, B.当取最小值时,C.当取最大值时, D.的最大值为【答案】AD【分析】由题意知,即可得到的取值范围,从而得到令,即可得到,从而得到,即可判断A、B,再利用基本不等式求出,即可判断C、D.【详解】由题意知,则,因为,所以,令,所以,所以,所以,即或,又,故.当取最大值时,,此时,则,,故,故A正确;当取最小值时,,此时,则,,故,故B不正确;由,知,即,当且仅当时取等号,故当取最大值时,,此时,故C不正确,D正确.故选:AD12.数列,,,该数列为著名的裴波那契数列,它是自然界的产物揭示了花瓣的数量、树木的分叉、植物种子的排列等植物的生长规律,则下面结论正确的是(
)A. B.C.数列为等比数列 D.数列为等比数列【答案】ABD【分析】对于A,根据累加法得出结果;对于B,根据,,累加得出结果;对于C、D,先假设等比数列公比为q,再结合进行判断.【详解】对于A,由,,…,,两边相加并代入得,故A正确;对于B,因为,则,则.故B正确;对于C,假设为公比为q等比数列,故,即,所以,,矛盾,故C不成立.对于D,假设为公比为q的等比数列,故,即,由已知得:,,解得,所以D正确.故选:ABD.【点睛】关键点点睛:本题的关键是灵活利用数列的递推关系,将选项进行变形转化,由,转化,再结合累加得出结果.本题是一个偏难的题目,灵活性强,学生不容易把握.第Ⅱ卷(非选择题)三、填空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13.已知数列满足,,则数列的通项公式为.【答案】【分析】对已知递推关系的等式两边同时除以,利用累加法,结合裂项求和法即可求得结果.【详解】,两边同除得:,所以,即,化简得,∵,∴.故答案为:.14.已知,,将数列与数列的公共项从小到大排列得到新数列,则.【答案】【分析】分析可知是正奇数列,根据题意求得,然后利用裂项相消法求和即可.【详解】因为数列是正奇数列,对于数列,当为奇数时,设,则为偶数;当为偶数时,设,则为奇数,所以,则,所以.故答案为:.15.已知数列满足,数列的前项和为,则.【答案】【分析】根据所给递推关系可得,,与原式作差即可求解,注意验证首项,再结合裂项相消法求和即可..【详解】因为,所以,两式相减,可得,即,又当时,,不满足,所以所以当时,,当时,,所以.故答案为:.16.已知各项都不为0的数列的前项和满足,其中,设数列的前项和为,若对一切,恒有成立,则能取到的最大整数是.【答案】【分析】根据题意推得,利用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求得的通项公式为,得到,令,结合,求得最小时为,根据恒成立,求得,即可求解.【详解】因为,当时,,两式相减可得,即,因为数列的各项都不为0,所以,因为,所以,数列的奇数项是以1为首项,公差为2的等差数列,所以;数列的偶数项是以2为首项,公差为2的等差数列,所以,故数列的通项公式为,可得,所以,令,,,则,所以随着的增大而增大,即在处取最小值,,又因为对一切,恒有成立,所以,解得,故能取到的最大整数是.故答案为:.四、解答题(本题共6小题,其中17题10分,18、19、20、21、22题各12分,共70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17.已知数列的前项和为,.(1)证明:是等差数列;(2)求数列的前项积.【答案】(1)证明见解析(2)【分析】(1)根据与的关系化简,可得,由等差数列的定义得证;(2)由(1)求出,再由累乘法求解.【详解】(1)由,得.所以,即,整理得,上式两边同时除以,得.又,所以,即,所以是首项为2,公差为1的等差数列.(2)由(1)知,.所以.所以.18.在①为等差数列,;②;③是等差数列,,,这三个条件中任选一个,补充在下面问题中,并加以解答.已知数列的前项和为,__________.(1)求的通项公式;(2)设,求数列的前项和.【答案】(1)(2)【分析】(1)根据等差数列通项公式和前n项和公式以及由递推关系求通项的方法代入即可求解;(2)两次使用乘工笔错位相减即可求解.【详解】(1)若选①,设的公差为,由题意可得解得,所以.若选②,当时,,解得;由题得,所以当时,,作差得,即,又,所以,所以是公差为2的等差数列,所以.若选③,设的公差为,所以,所以,因为,所以,解得或(舍去),所以,当时,,当时,,也满足,所以.(2)由(1)可得,所以.所以,①所以,②①②得,令③则,④③④得,所以,所以,所以.19.已知为数列的前项和,.(1)求数列的通项公式;(2)设,记的前项和为,证明:.【答案】(1)(2)证明见解析【分析】(1)根据数列递推式可得,采用两式相减的方法可得,从而构造数列,可求得的通项公式;(2)由(1)的结论可得的表达式,利用裂项求和法,可得答案.【详解】(1)当时,,则,因为,所以,两式相减得:,所以,,,,则,即也适合上式,所以是以5为首项,公比为2的等比数列,故:,故;(2)由(1)得,故,当时,,故.20.已知数列中,,,(),,,,成等差数列.(1)求k的值和的通项公式;(2)设,求数列的前n项和.【答案】(1),(2)【分析】(1)由,,成等差数列,可求得,即可求出值和通项公式.(2)由(1)可求出的通项公式,分类讨论即可求出数列的前n项和.【详解】(1)解:,,成等差数列,所以,得,得,因为,所以,所以,得.(2)由(1)知,当n为偶数时,设n=2k,可得,即;当n为奇数时,设n=2k-1,可得,即.综上所述,.21.已知函数的首项,且满足.(1)求证为等比数列,并求.(2)对于实数,表示不超过的最大整数,求的值.【答案】(1)证明见解析,(2)【分析】(1)由已知可推得,变形可得,即可得出证明.由已知,进而得出,整理即可得出答案;(2)分组求和得出.根据错位相减法求,得出,即可得出,然后根据,即可得出答案.【详解】(1)因为,,所以,所以,所以.又因为,所以数列是首项为,公比为的等比数列,所以,所以,所以.(2)因为,所以.设,所以,所以,所以,所以.因为,所以,所以,所以.22.数列满足,.(1)证明:;(2)若数列满足,设数列的前n项和为,证明:.【答案】(1)证明见解析(2)证明见解析【分析】(1)首先从函数的角度证明不等式的右边成立,再运用数学归纳法或求通项的方法证明不等式右边成立,在利用求通项的方法时,需要给出数列的单调性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推广服务合同范本
- 申请借款购房合同范本
- 教学科研岗位聘任协议书范本
- 设计师试用期劳动合同范本
- 工业用地居间合同样本
- 2025年太原货运从业资格证考试题技巧答案大全
- 三农村养殖业经营方案
- IT技术支持与解决方案作业指导书
- 上海医院劳动合同
- 茶艺馆租赁合同
- 2024年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市政管线(道)数字化施工组”赛项考试题库
- 华为研发部门绩效考核制度及方案
- CSC资助出国博士联合培养研修计划英文-research-plan
- 2025年蛇年年度营销日历营销建议【2025营销日历】
- 摄影入门课程-摄影基础与技巧全面解析
- 司法考试2024年知识点背诵版-民法
- 冀少版小学二年级下册音乐教案
- 【龙集镇稻虾综合种养面临的问题及优化建议探析(论文)13000字】
- 25 黄帝的传说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
- 人教版音乐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朝景 教案
- 《师范硬笔书法教程(第2版)》全套教学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