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实务】梁毛 教材精讲班教案 04-第1章-1.1-建筑物的构成与设计要求(四)_第1页
【建筑实务】梁毛 教材精讲班教案 04-第1章-1.1-建筑物的构成与设计要求(四)_第2页
【建筑实务】梁毛 教材精讲班教案 04-第1章-1.1-建筑物的构成与设计要求(四)_第3页
【建筑实务】梁毛 教材精讲班教案 04-第1章-1.1-建筑物的构成与设计要求(四)_第4页
【建筑实务】梁毛 教材精讲班教案 04-第1章-1.1-建筑物的构成与设计要求(四)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建筑物的构成与设计要求3)围护结构隔热设计(1)外墙隔热可采取的措施:①采用浅色外饰面。②采用通风墙、干挂通风幕墙等。③设置封闭空气间层时,可在空气间层平行墙面的两个表面涂刷热反射涂料、贴热反射膜或铝箔。当采用单面热反射隔热措施时,热反射隔热层应设置在空气温度较高一侧。④采用复合墙体构造时,墙体外侧宜采用轻质材料,内侧宜采用重质材料。⑤西向墙体可采用高蓄热材料与低热传导材料组合的复合墙体构造。下列哪个选项属于墙体隔热措施的正确做法()。A.设置封闭空气间层时,可在空气间层平行墙面的两个表面涂刷热反射涂料、贴热反射膜或铝箔。B.当采用单面热反射隔热措施时,热反射隔热层应设置在空气温度较低一侧。C.采用复合墙体构造时,墙体外侧宜采用重质材料,内侧宜采用轻质材料。D.西向墙体可采用高蓄热材料与低热传导材料组合的复合墙体构造。E.墙体外侧不宜采用任何隔热措施。答案:A、D解析:根据《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2016,选项A和D都是正确的墙体隔热措施。其中,设置封闭空气间层时,可在空气间层平行墙面的两个表面涂刷热反射涂料、贴热反射膜或铝箔;西向墙体可采用高蓄热材料与低热传导材料组合的复合墙体构造。而选项B是错误的,因为当采用单面热反射隔热措施时,热反射隔热层应设置在空气温度较高的一侧。选项C也是错误的,因为采用复合墙体构造时,墙体外侧宜采用轻质材料,内侧宜采用重质材料。选项E也是错误的,因为墙体外侧也需要采取一定的隔热措施来提高整体的隔热效果。4)自然通风设计(1)民用建筑优先采用自然通风去除室内热量。(2)采用自然通风的建筑,进深应符合下列规定:①未设置通风系统的居住建筑,户型进深不应超过12m。②公共建筑进深不宜超过40m,进深超过40m时应设置通风中庭或天井。下列哪个选项符合民用建筑采用自然通风的规定()。A.民用建筑优先采用自然通风去除室内热量。B.采用自然通风的建筑,进深应符合规定。C.未设置通风系统的居住建筑,户型进深不应超过12m。D.公共建筑进深不宜超过40m,进深超过40m时应设置通风中庭或天井。E.所有建筑都应采用机械通风系统。答案:A、B、C、D解析:根据《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2016,选项A和B都是正确的。其中,民用建筑优先采用自然通风去除室内热量;采用自然通风的建筑,进深应符合规定。而选项C和D也是正确的,未设置通风系统的居住建筑,户型进深不应超过12m;公共建筑进深不宜超过40m,进深超过40m时应设置通风中庭或天井。选项E是错误的,因为并不是所有建筑都需要采用机械通风系统,对于适合采用自然通风的建筑,应该优先考虑自然通风。5)遮阳设计(1)建筑门窗洞口的遮阳宜优先选用活动式建筑遮阳。(2)当采用固定式建筑遮阳时,①南向宜采用水平遮阳;②东北、西北及北回归线以南地区的北向宜采用垂直遮阳;③东南、西南朝向窗口宜采用组合遮阳;④东、西朝向窗口宜采用挡板遮阳。(3)建筑遮阳应与建筑立面、门窗洞口构造一体化设计。水平遮阳 综合遮阳垂直遮阳 遮阳挡板下列哪个选项符合建筑门窗洞口遮阳的规定()。A.建筑门窗洞口的遮阳宜优先选用活动式建筑遮阳。B.当采用固定式建筑遮阳时,南向宜采用水平遮阳。C.东北、西北及北回归线以南地区的北向宜采用垂直遮阳。D.东南、西南朝向窗口不宜采用组合遮阳。E.建筑遮阳应与建筑立面、门窗洞口构造一体化设计。答案:A、B、C、E解析:根据《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2016,选项A和B都是正确的。其中,建筑门窗洞口的遮阳宜优先选用活动式建筑遮阳;当采用固定式建筑遮阳时,南向宜采用水平遮阳。而选项C也是正确的,东北、西北及北回归线以南地区的北向宜采用垂直遮阳。选项D是错误的,东南、西南朝向窗口宜采用组合遮阳。选项E也是正确的,建筑遮阳应与建筑立面、门窗洞口构造一体化设计。4.室内空气质量(1)夏热冬冷地区、严寒及寒冷地区等采用自然通风的I类民用建筑最小通风换气次数不应低于0.5次/h,必要时应采取机械通风换气措施。(2)当民用建筑工程场地土壤氡浓度测定结果大于20000Bq/m³且小于30000Bq/m³,或土壤表面氡析出率大于0.05Bq/(㎡·s)且小于0.10Bq/(㎡·s)时,应采取建筑物底层地面抗开裂措施。(3)当民用建筑工程场地土壤氡浓度测定结果不小于30000Bq/m³且小于50000Bq/m³,或土壤表面氡析出率不小于0.10Bq/(㎡·s)且小于0.30Bq/(㎡·s)时,除采取建筑物底层地面抗开裂措施外,还必须按现行国家标准一级防水要求,对基础进行处理。1.1.4建筑隔震减震设计构造要求1.地震的震级及烈度一般来说,M<2的地震称为无感地震或微震。①M=2~5的地震称为有感地震。②M>5的地震,对建筑物引起不同程度的破坏,统称为破坏性地震。③M>7的地震为强烈地震或大震。④M>8的地震称为特大地震。地震烈度是指某一地区的地面及建筑物遭受一次地震影响的强弱程度。一般来说,距震中越远,地震影响越小,烈度就越小。反之,距震中越近,烈度就越大。为了进行建筑结构的抗震设计,按国家规定的权限批准作为一个地区抗震设防的地震烈度称为抗震设防烈度。2.抗震设防分类和设防标准抗震设防的各类建筑与市政工程,根据其遭受地震破坏后:①可能造成的人员伤亡②经济损失③社会影响程度④在抗震救灾中的作用等因素划分为甲、乙、丙、丁四个抗震设防类别2.抗震设防分类和设防标准类别名称分类甲类特殊设防类①使用上有特殊要求的设施②涉及国家公共安全的重大建筑与市政工程③可能发生严重次生灾害等特别重大灾害后果乙类重点设防类①使用功能不能中断或需尽快恢复的生命线相关建筑与市政工程②可能导致大量人员伤亡等重大灾害后果③需要提高设防标准的建筑与市政工程丙类标准设防类除甲类、乙类、丁类以外丁类适度设防类使用上人员稀少且震损不致产生次生灾害各抗震设防类别建筑和市政工程,其抗震设防标准应符合下列规定:重点设防类,应按高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一度的要求加强其抗震措施。但抗震设防烈度为9度时应按比9度更高的要求采取抗震措施。地基基础的抗震措施,应符合有关规定。同时,应按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确定其地震作用。下列哪些选项属于抗震设防类别的划分依据()。A.建筑结构类型。B.建筑高度。C.可能造成的人员伤亡。D.在抗震救灾中的作用。E.社会影响程度。答案:C、D、E解析:抗震设防类别的划分依据包括可能造成的人员伤亡、经济损失、社会影响程度以及在抗震救灾中的作用等因素。而选项A和B是错误的,建筑结构类型和建筑高度并不是抗震设防类别的划分依据。3.抗震体系与设计1)建筑工程的抗震体系的规定(1)结构体系应具有足够的牢固性和抗震冗余度。(2)楼、屋盖应具有足够的面内刚度和整体性。。(3)基础应具有良好的整体性和抗转动能力,避免地震时基础转动加重建筑震害。(4)构件连接的设计与构造应能保证节点或锚固件的破坏不先于构件或连接件的破坏。下列关于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的基本要求说法正确的是()。A.结构体系应具有足够的牢固性和抗震冗余度B.构件连接的设计与构造应能保证节点或锚固件的破坏先于构件或连接件的破坏C.楼、屋盖应具有足够的面内刚度和整体性D.基础应具有良好的整体性和抗转动能力,避免地震时基础转动加重建筑震害E.墙体应具有良好的保温隔热性能答案:A、C、D解析: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的基本要求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