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武汉市2025届高三年级10月测试语文试题及答案_第1页
湖北省武汉市2025届高三年级10月测试语文试题及答案_第2页
湖北省武汉市2025届高三年级10月测试语文试题及答案_第3页
湖北省武汉市2025届高三年级10月测试语文试题及答案_第4页
湖北省武汉市2025届高三年级10月测试语文试题及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湖北省武汉市2025届高三年级10月测试语文试题及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4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8分)小壹同学在网站上查阅“批判性思维”相关资料时,读到了布鲁克菲尔德这本《批判性思维教与学》,下面是该书的部分图书目录、试读内容以及读者评论。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图书目录(部分)第一章什么是批判性思维?批判性思维挽救了我的生活发现假设批判性思维到底是什么为什么要批判性思考哪些假设需要批判性思考假设不分对错,只论是否适宜小结第二章跨学科的批判性思维不同学科的共同之处五大思想渊源小结第三章如何学习批判性思维批判性思维是一种社会学习如何示范批判性思维具体经验困境迷惑循序渐进小结试读内容大多数学生都认为,小组学习是最有趣的学习方式,这一说法出现在大部分问卷中。约80%的学生声称,小组学习中那些切中要害的问题让他们受益最深。似乎当同伴指出来的时候,学生更能发现假设和新的角度。他们生动地描述了被同伴提问一些从未考虑过的问题时的情形,从同伴对自己观点的反馈和提出的不同角度当中,他们学到了很多。不论是从它的预测性还是反复出现的频率来看,这一发现都值得引起注意。一节又一节,一次又一次,一年又一年,学生不断地告诉我,正是通过小组学习中的同伴交流,才让有时十分抽象的批判性思维有了血肉,更容易让人理解。考虑到通过深度自省来认识自己的动机、假设和世界观有多难,若说批判性思维是一种社会学习,也就不那么让人吃惊了。认识假设是一项困难又矛盾的任务,没有几个人能靠自己未完成,不论我们以为对自己的认识有多准确,都难免是在用自己的思维框架来认识自己的思维!这就像一条狗试图咬住自己的尾巴,抑或一个人试图在壁镜里看到自己的后脑勺。某种意义上,我们都是囚徒,被困在自己的认知框架中,被我们的思维左右看。我们不加批判地接受一些假设,这些假设左右着我们的行为,而这些行为又反过来肯定这些假设是正确的,最后形成一个自我肯定的循环。要辨别我们的假设,需要从不同的角度反思自我及自己的行为,根深蒂固的假设对我们的影响太深,很难通过自我意识认识清楚。然而,借助朋友和同事未认清自己的假设,也存在一个问题:你找到的镜子常有着跟你相同的假设。这时,同他们交流只会形成一个封闭环,不断肯定同样的偏见和刻板印象。就像我们倾向于读一些跟我们意见一致或我们觉得亲切的作者所写的书一样,我们也倾向于找一些跟我们态度一致或熟悉我们的态度的同伴,人们极少有意通过一些跟我们意见相左甚至动摇我们既有信念的书籍、会话或做法,来进行反思。因此,作为老师,在设计小组学习活动时,要确保你设计的活动能提供一些让学生感到吃惊的信息、问题或思考角度。系统地找出假设常被人们有意地避免,以免带来什么后果。没有人想知道自己相信了那么久的观念竟然是歪曲的、错误的,可如果把它变成一个共享的过程,尤其是当看到别人在寻找假设和新角度时也是痛苦万分的时候,一切就容易接受得多了。学生大体上认为,被同伴提问或提出不同的解决办法比由老师提出来得更舒服。这背后有两个原因:首先,同伴更可能用接近学生经验的用语和例子来提出问题或指出新角度,所以,用学生熟悉的语言提出的问题和角度更容易被接受和准确理解。作为一名60多岁的老教师,对我来说,用学生容易接受的例子和语言越来越难。要是60岁的我和18岁的学生有着一样的生活方式,看一样的电视节目,喜欢一样的音乐,使用一样的社交媒体,反倒让人觉得吃惊了。另外一个原因是权力分配不同,并不是说权力分配在学生之间不重要,恰恰相反,种族、阶级和性别差异在学生小组中也一样重要。学生之所以和试图掌控整个小组的组员合作,要么是因为他对话题感兴趣,要么是因为他是个自大狂,乐于倾听与自己一致的观点。换作是一个老师告诉你要质疑自己的假设,或者你忽略了一个重要的角度,再或者你忽视了某条信息的重要性,这比听一个最自大、自吹自擂的同学说这些更可怕。最后,我想强调一下细心组织小组学习活动的重要性。我说批判性思维是一种社会学习的时候,有一个限定条件。据学生反映,最有效的学习活动是那些一开始就把基本准则说清楚、理解清楚,把焦点放在批判上的活动。社会学习绝非闲谈或者散漫的对话,而是让学生认真地相互倾听,相互提问,揭开假设,提供新的思考角度或想法。能实现上述目标的社会学习,有两种组织形式:情景分析和批判会话。这两者都运用了同样的批判性思考方式——寻找假设、考虑如何检验假设,最后找到看问题的不同角度。两者都受益于参与者给出的不同答案和建议,但两种练习的强度明显不同,后一项强度更大的练习有着严格的基本准则,确保同伴在给出批判性反馈的同时,不会随意评判别人。读者评论作者讲述了自己作为一位倡导批判性思维的教育者的个人经历。他的洞见和诚恳的讲述是宝贵的、有趣的。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组学习被多数学生认可,因为这种学习的方式很有趣,而且也让学生收获很大。B.我们习惯用自己的思维框架来认知自己的思维,所以很难靠自己来认识自己的假设。C.设计活动时提供新颖的信息、问题或思考角度,是小组学习活动有效性的首要保证。D.相比于老师的质疑和提问,学生可能更容易接受被同伴提问或提出不同的解决办法。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从文本内容看,“试读内容”应该选自第三章第一节《批判性思维是一种社会学习》。B.人们的行为受到假设的影响,如果不能对假设加以批判,就很难真正养成批判性思维。C.批判性思维的学习可通过不同学科或不同形式来实现,但都应当遵守循序渐进的方法。D.批判会话有严格的基本准则,练习强度明显大于情景分析,效果也要优于情景分析。3.下列做法中,不符合作者所主张的“小组学习”理念的一项是()A.学习《劝学》时,老师将本节课的讨论主题明确为:在AI迅速发展的今天,我们是否还需要“博学而日参省乎己”。B.学习《过秦论》时,小壹和同学们展开了激烈讨论,他提出了这篇文章“以叙代议”不符合“论”的写法的观点。C.学习《鸿门宴》时,小壹和朋友讨论项羽的人物形象,大家一致认为项羽刚愎自用且优柔寡断,缺乏战略眼光。D.学习《边城》时,老师向同学们介绍心理学概念“情绪价值”,让同学们分小组讨论:小说中有怎样的情绪价值?4.下图是某校提出的“批判性思维的课堂教学模型”,结合相关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批判性思维的教学过程与学习过程并不是相互独立的两个部分,二者都聚焦于“思维过程”。B.课堂教学模型里从“质疑”到“假设”的过程,与上文中作者提出的“质疑假设”的做法是一致的。C.在教师引导学生对“假设”进行论证评估的环节,学生可以通过演绎归纳论证来进行推理。D.学生通过建构知识策略,并不一定就能做出正确判断,可能还要再次经过假设和推理的过程。5.本书作者在《前言》中写道:“我试着以一种亲切、放松和会话的方式来写这本书。”请结合上述材料分析这一特点是如何体现的。【答案】1.C2.D3.C4.B5.示例一:①亲切:本文采用第一人称展开,并结合自己作为教育者的个人经历来论述,有亲切之感。②放松:本文语言通俗易懂,没有堆砌太多的术语,易于读者理解,有放松之感。③会话:本文目录中的设问和试读内容中穿插使用第二人称,娓娓道来,具有会话的特征。示例二:①语言上,本文幽默风趣,通俗易懂,令读者有轻松之感;②内容上,本文选择自身经历娓娓道来,具有亲切感,真实可信;③人称上,本文采用第一人称和第二人称交替使用办法,让读者仿佛是在面对面交流,具有鲜明的会话特征,且给人亲和之感。【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文中信息的能力。C.“首要保证”错误。根据文章“试读内容”倒数第二段,“一开始就把基本准则说清楚、理解清楚,把焦点放在批判上的活动”才是最有效的学习活动,这是一个限定条件,也是首要条件。【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辨析信息的能力。D.“效果也要优于情景分析”错误。根据文章“试读内容”倒数第一段,提到了“这两者都运用了同样的批判性思考方式”“两者都受益于参与者给出的不同答案和建议”“但两种练习的强度明显不同,后一项强度更大的练习有着严格的基本准则”,文中没有比较两者的效果优劣。于文无据。【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根据文章内容“小组学习”是有切中要害的问题,让学生认真地相互倾听,相互提问,揭开假设,提供新的思考角度或想法。A.“在AI迅速发展的今天,我们是否还需要‘博学而日参省乎己’”,提供了新的思考角度,符合理念。B.“他提出了这篇文章‘以叙代议’不符合‘论’的写法的观点”,提出了新的想法,符合理念。C.“大家一致认为”,表明最终没有提出新的问题或角度。同时和朋友讨论不属于“小组学习”的范畴。D.“小说中有怎样的情绪价值”,提供了新的思考角度,符合理念。【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进行分析运用的能力。B.“做法是一致的”错误。根据图表,教学模型里的“假设”是在“质疑”之后提出的“解释主张”,从“质疑”到假设是两个不同的阶段;根据“寻找假设、考虑如何检验假设,最后找到看问题的不同角度”可知,文中“质疑假设”指的是发现我们思维中的假设,并对其质疑检验。二者做法不一致。【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语言特色的能力。根据题干中“我试着以一种亲切、放松和会话的方式来写这本书”,可以分别从亲切、放松和会话三个方面结合文章内容进行分析。亲切:本文是从一个60多岁的老教师的视角,根据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中遇到的、思考的、实践的具体事实写成,是“一位倡导批判性思维的教育者的个人经历”,并且运用第一人称的方式组织语言,让人感到亲切。放松:本文的题目为《批判性思维教与学》,从题目看,专业性很强,但文章却没有名词术语的大量使用,反而使用一些生活中的身边所见所感进行类比,让读者容易接受理解并认可,语言通俗、放松。会话:即聚谈,对话。根据本书目录“什么是批判性思维”“批判性思维到底是什么”“为什么要批判性思考”“哪些假设需要批判性思考”等可知,书中采用提出问题,解答问题的方式,具有对话特点。根据文章中整体使用第一人称,但同时使用如“要确保你设计的活动”“换作是一个老师告诉你要质疑自己的假设,或者你忽略了一个重要的角度,再或者你忽视了某条信息的重要”的第二人称的方式,如同是作者和读者之间的对话。同时,也可以结合“亲切、放松和会话的方式”,从文章的内容、语言、人称等方面进行分析。如内容上,从一个60多岁的老教师的视角,记叙“一位倡导批判性思维的教育者的个人经历”,让人真实可信。从语言上,文中使用一些生活中的身边所见所感的事例进行类比,让读者容易接受理解并认可,语言通俗放松,幽默风趣。从人称上,文章整体运用第一人称的方式组织语言,同时使用如“要确保你设计的活动”“换作是一个老师告诉你要质疑自己的假设,或者你忽略了一个重要的角度,再或者你忽视了某条信息的重要”的第二人称的方式,二者交替使用,如同是作者和读者之间的对话。(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在晦暗的日子里追光廖玉群还是从我父亲的工作说起吧。父亲那时不过二十出头,能噼里啪啦打得一手好算盘,这手艺帮了他大忙,让他无限风光地被招进都安镇的供销社,谋到一份又清闲又体面的工作——坐柜台前当售货员。但到了那年年底,父亲却卷着铺盖打道回府了。任凭我的爷爷奶奶怎么追问,父亲始终都不开口。后来才得知,原来供销社遭了贼,一百二十八块钱款,在我父亲的手里搞丢了。父亲当时面临两个选择:一是赔偿,一是辞工。这一百二十八块钱的威力直接把父亲的胆子吓破了,他没头没脑地选择了辞工回家这条路。用我奶奶的话来说,这就是我父亲的命。父亲没有当干部工人的命,他命中注定要在米糠湾的土里刨食。父亲从供销社带回来的,除了原先带去的铺盖、脸盆、水壶这些家什之外,还带回一身的“毛病”。米糠湾夏天的午后是忙碌的,太阳当头晒着呢,得赶紧收谷子晒谷子啊。午饭都送到地里头,干活的人勿忙间塞饱了肚子,丢下饭碗,又得接着忙田里的活儿。我的父亲可不是这样,他必须要回家吃饭。饭后,按部就班地先来一支烟,一支烟过后,他还要给自己安排个午睡。午睡的事情彻底把我母亲弄恼了:“周友亮啊周友亮,你以为你还是干部工人啊,还午睡!”在我母亲看来,一介农夫,天生就不该午睡,午睡是干部工人的专利。母亲的声音如惊雷,雷声之后,一瓢水直接泼向父亲的被窝里。母亲的瓢泼大水并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父亲的沉默中有着一种坚不可摧的力量,他在这种力量的保护之下,风雨不动安如山。我不知道母亲是不是为嫁给父亲的事而后悔,她其实是被父亲的另一个“毛病”给蒙骗了。父亲能写得一手好字,他悬臂、提笔,不用摆什么架势,下笔就成字。父亲写得又快又好,我曾想过,那些文字如果会发出声音,一定是发出奔马一般“嘚儿嘚儿”的有力声音。那些字看起来如腾飞的骏马,像在跑,又像在飞。我的母亲年轻时曾被那些奔马一样的字深深吸引,后来渐渐领悟到,在盐巴都要淡着吃的日子里,这个爱好是个吃钱的爱好。笔墨纸哪个不要钱?再说,一个侍弄土地的人,你弄啥子笔墨!母亲越来越觉得这爱好其实就是父亲的一个大毛病。好在父亲及时调整了策略,以河水代替墨水,而且把一张旧报纸的功能发挥到极致,反复使用,这才使得这爱好幸存了下来。这爱好终究没有辜负父亲,让他晦暗的日子发了一次光。临近春节的一个圩日,县文化馆在集市的圩亭举行现场写春联比赛。我父亲那时刚卖完菜,他赶上了比赛,结果,父亲一挥毫,博得了人们的喝彩,还获得了十元钱的“巨额”奖金。我的父亲拥有了这十块钱的独立支配权,他决定用这笔钱来做一件他觉得最有意义的事情。父亲的决定超出了我们的理解能力,他不用来买肉,不用来买糖果,不用来买鞭炮,也不用来买年画,他要用这十块钱来请我们去镇上的电影院看一场真正的电影。看电影?看那一闪就过去的东西?那还不是打水漂一样?母亲提出了明确的反对,可反对有什么用呢!荞麦花开那时候,父亲总算兑现了他的诺言。那是我平生第一次在真正的电影院里看电影,才发现那个有声有影有光的世界,和露天电影完全不是一个档次。我们的位置在电影院的正中间,放映师在调试的时候,把我们的头像都投到屏幕上了。电影是咿咿呀呀唱戏的那种电影,父亲看得津津有味。我们看不懂,但声光影制造的效果也足够让我们兴奋了。等到结束,我们意犹未尽,齐刷刷地站立起来,借着光把手指和头像又投射到屏幕上一回。回来的路上,我们仍然津津有味地谈论着与电影相关的细节。走进米糠湾时,小妹忽然出声地叫起来:“电影!我们走进电影里了!”这还是我们天天劳作的田地么?天上的月光如同白色的荞麦花,地上的荞麦花如同天上的白月光,它们相互映衬着,铺天盖地,形成了一大片朦胧的银光,照进我们的眼里。那么美,比电影银幕上的还要美呢!又那么大,大到我们无法用眼睛来丈量。一时间,我们都选择了沉默,一齐静默在那一大片的银光里。我的父亲,后来就像米糠湾每个老去的人一样,躺到山脚下那片荞麦地的后面去了。荞麦花年年开,白天黑夜,我又无数次从荞麦地经过,却再也看不到像那晚一样散发着银光的月色和荞麦花了。(摘自《红豆》2023年第11、12期合刊,有删改)6.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父亲年轻时在供销社当售货员,但最后却因害怕赔偿而选择辞工回家,家人反复追问后只能无奈接受。B.母亲用水直接泼向父亲的被窝,对父亲写字很不满,反对用奖金看电影,这一系列行为,体现出母亲的俗不可耐。C.父亲的两个“毛病”,在“我”看来,并不是真正的毛病,“我”甚至还有些钦佩父亲的定力和坚持。D.看完电影回去的路上,皎洁的月光照射着一望无际的荞麦田,给了我们从未有过的体验,让我们不胜惊喜。7.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中写到米糠湾夏天村民农事忙碌,而父亲却还要回家吃饭、午睡,衬托出了父亲的与众不同,最终引发母亲发火。B.父亲决定用十块钱请我们看电影,虽然这出乎我们的意料,但前文埋下的伏笔又使得这个决定符合父亲一向的性格。C.文中画横线处文字用了拟人、比喻、想象的手法,还用了拟声词,形象生动地写出了父亲书写水平的高超。D.本文文笔平易、流畅,回忆父亲生前的点点滴滴,看似平淡,但字里行间蕴含着深沉的情感,意味绵长。8.文中画波浪线处文字没有直接表露情感的词句,但却让人“悲不可禁”,请简要分析其妙处。9.“在晦暗的日子里追光”是理解父亲形象的关键,结合全文探究“追光”一词的意蕴。【答案】6.B7.C8.①呼应上文,年年开放的荞麦花与前文中的月下荞麦花相呼应,引发物是人非的伤感,愈发打动人心;②移情于物,将对父亲的思念寄托在眼前开放的荞麦花上,感情表达含蓄而深沉;③以景作结,余韵悠长,在强化对父亲的思念之情时,更增添时光变迁之感、岁月沧桑之叹。9.①父亲在“追光”。物质匮乏时期,父亲仍然保持练毛笔字的爱好,坚守自己的精神世界。②父亲带领我们“追光”。父亲用十块钱的奖金带我们看电影,引领我们去感知美、欣赏美。③父亲就是我们的“光”。他对精神世界的追求,潜移默化地影响我们,照亮我们前行的路。【解析】【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B.“俗不可耐”形容失当,贬义色彩过于严重。原文“我的母亲年轻时曾被那些奔马一样的文字深深吸引”,但后来“在盐巴都要淡着吃的日子里,这个爱好是个吃钱的爱好”,可见母亲也是有精神追求的人,但经济窘迫让她不得不有所改变。【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C.文章在写父亲练字的情景时,“那些字看起来如腾飞的骏马,像在跑,又像在飞”是比喻、“那些文字如果会发出声音,一定是发出奔马一般‘嘚儿嘚儿’的有力声音”是想象。并未使用拟人手法。【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赏析句子含义、鉴赏语言表达效果的能力。①结尾画线句提到的“散发着银光的月色和荞麦花”,指的是上文我们看电影回来时看到的情景,“上的月光如同白色的荞麦花,地上的荞麦花如同天上的白月光,它们相互映衬着,铺天盖地,形成了一大片朦胧的银光,照进我们的眼里”,因此结尾的句子起到呼应上文的作用,但是,“荞麦花年年开”,月亮也还是那个月亮,开始带我们看电影的父亲却已不在人世,年年开放的荞麦花与前文中的月下荞麦花相呼应,引发物是人非的伤感,愈发打动人心;②作者为何说“却再也看不到像那晚一样散发着银光的月色和荞麦花了”?是因为父亲不在了,作者没有直接抒发对父亲的思念,而是移情于物,将对父亲的思念寄托在眼前开放的荞麦花上,感情表达含蓄而深沉;③此处是景物描写,又在文章的结尾处,属于以景作结,这样写比直接抒情余韵悠长,不仅强化对父亲的思念之情,更增添时光变迁之感、岁月沧桑之叹。【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词语含义的能力。①父亲在“追光”。父亲只不过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但却与一般农民不同,他写得一手好书法,而且在物质匮乏时期,父亲仍然保持练毛笔字的爱好,“以河水代替墨水,而且把一张旧报纸的功能发挥到极致,反复使用”,坚守自己的精神世界。②父亲带领我们“追光”。父亲因为写春联赢了十块钱,在那是这是一笔“巨款”,一般人家会拿它来买日用品,但父亲用十块钱的奖金带我们看电影,“电影是咿咿呀呀唱戏的那种电影,父亲看得津津有味。我们看不懂,但声光影制造的效果也足够让我们兴奋了”,他引领我们去感知美、欣赏美。③父亲就是我们的“光”。作者记叙了父亲的几件“追光”事件,在物质匮乏的时代,他依然没有放弃对精神世界的追求,他的“追光”,潜移默化地影响我们,照亮我们前行的路。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1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及秦孝公用商鞅,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然王制遂灭,僭差亡度。庶人之富者累巨万,而贫者食糟糠;有国强者兼州域,而弱者丧社稷。(节选自班固《汉书·食货志》)材料二:商鞅用于秦,变法定令,行之十年,秦民大悦,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秦人富强,天子致胙于孝公,侯毕贺。苏子曰:此皆战国之游士邪说诡论,而司马迁暗于大道,取以为史。自汉以来,学者耻言商鞅,而世主独甘心焉,皆阳讳其名,而阴用其实。甚者则名实皆宗之,庶几其成功,此司马迁之罪也。秦固天下之强国,而孝公亦有志之君也,修其政刑十年,不为声色畋游之所败。虽微商鞅,有不富强乎!秦之所以富强者,孝公敦本力穑之效,非鞅流血刻骨之功也。而秦之所以见疾于民,如豺虎毒药,一夫作难,而子孙无遗种,则鞅实使之。夫尧、舜、禹、汤,世主之父师也;谏臣弼士,世主之药石也;恭敬慈俭,勤劳忧畏,世主之绳约也。今使世主日临父师而亲药石,履绳约,非其所乐也。故为商鞅之术者,必先鄙尧笑舜而陋禹也,曰:“所谓贤主者,专以天下适己而已。”此世主所以人人甘心而不悟也。用商鞅之术破国亡宗者,皆是也。然而终不悟者,乐其言之美便,而忘其祸之惨烈也。(节选自苏轼《论商鞅》)材料三: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而众怒之不可犯,众怨之不可任,亦易喻矣。商鞅之言,何为至今而不绝邪?无他,商鞅者,乍劳长逸之术也。用此而谏争绝,桎梏脱,则虽目劳于刑名文籍之中,而耽酒嗜色、佚游骄乐,可晏享而不辍。苟未忘逸豫之情者,恶能不以此为两得之术哉!孰谓秦之法密,能胜天下也?法愈密,吏权愈重;死刑愈繁,贿赂愈章。涂饰以免罪罟,而天子之权,倒持于掾史。设大辟于此,设薄刑于彼,细极于牛毛,而东西可以相窜。见知故纵,蔓延相逮,而上下相倚以匿奸。闰位之主①,窃非分而寐寝不安,藉是以箝天下,而为天下之所箝,固其宜也。受天命,正万邦,德足以威而无疚媿者,勿效尔为也。宽斯严,简斯定。吞舟漏网而不敢再触梁笱何也法定于一王狱吏无能移也。(节选自王夫之《读通鉴论》)【注】①闰位之主:非正统的帝位。10.材料三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吞舟漏网A而不敢B再触梁笱C何也D法定于一E王F狱吏无能G移也。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倾,使……倾覆,与《过秦论》“外连衡而斗诸侯”中的“斗”用法不相同。B.微,没有,与《烛之武退秦师》“微夫人之力不及此”中的“微”意思相同。C.“见疾于民”与《孔雀东南飞》“君既若见录”中的“见”意思和用法不相同。D.“喻”意为“明白”,与成语“家喻户晓”“不言而喻”中的“喻”意思相同。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班固认为,秦孝公任用商鞅变更法令,改变土地制度,仍坚持以农业为根本,秦国实力得以增强。B.苏轼认为,秦国富强得益于商鞅变法、周天子把祭肉赐给秦孝公、诸侯都来祝贺等说法,并不可信。C.苏轼指出,圣君明主应师法尧、舜、禹、汤,察纳谏言,做到恭敬慈爱,节俭勤恳、忧心国事,懂得敬畏。D.王夫之相信人性本善,众怒难犯,反对法律条文巨细靡遗,认为在法律执行过程中要宽严相济。13.请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甚者则名实皆宗之,庶几其成功,此司马迁之罪也。(2)苟未忘逸豫之情者,恶能不以此为两得之术哉!14.苏轼认为,“自汉以来,学者耻言商鞅,而世主独甘心焉”。“学者耻言商鞅”和“世主独甘心焉”的原因分别是什么?请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三简要概括。【答案】10.CDF11.A12.D13.(1)严重的则表面和实质都尊崇效法,希望能够成功,这是司马迁的罪过。(2)如果是一个没有忘记安逸享乐之情的人,怎能不把这(商鞅的法术)当作两全其美的方法呢!14.“学者耻言商鞅”的原因:①商鞅法令的施行破坏了旧有的制度,致使社会秩序失范,贫富悬殊;②商鞅法令的施行致使王权旁落,贿赂风行,官吏相互勾结、贪赃枉法。“世主独甘心焉”的原因:国君可以借此一劳永逸,消除歧见,挣脱束缚,专事享乐。【解析】【导语】三则材料分别来自班固、苏轼和王夫之,探讨了商鞅变法及其影响。班固肯定了变法对秦国富强的贡献,但也指出其导致的社会不平等。苏轼则批评商鞅变法的残酷,认为其导致秦国最终灭亡,并强调圣君应效法尧舜。王夫之则从法治角度出发,认为商鞅法令过于严苛,导致吏治腐败,主张宽严相济。三者共同探讨了变法的利弊及其对后世的影响。【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能力。句意:人们如同吞舟漏网的鱼不敢再触碰捕鱼的工具,为什么呢?是因为法令由君王一人制定,而司法官吏不能改变。“何也”是一个独立的问句,其前其后都需要停顿,CD处断句。“法定于一王”是一个完整的表述,主语是“法”,后句的主语是“狱吏”,所以F处断句。【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词语一词多义及词类活用现象的能力。A.错误。“倾”和“斗”的用法相同,都是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倾覆/使……争斗。句意:使邻国倾覆而雄霸诸侯。/对外实行连衡策略,使诸侯自相争斗。B.正确。句意:即使没有商鞅。/如果没有那个人的力量,我是不会达到这个地步的。‌‌C.正确。表被动/表示对自己怎么样。句意:秦国后来被百姓痛恨。/既然承蒙你这样的记着我。D.正确。三个“喻”都意为“明白,知晓”。句意:也是容易明白的了。/家家户户都知道,形容某件事情或信息被广泛知晓,几乎人人皆知。/指不用说就可以明白,形容道理很浅显。【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D.“认为在法律执行过程中要宽严相济”错误,材料三最后一段中的“宽斯严”不能理解为“宽严相济”,应理解为“法令宽缓就便于严格执行”。【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宗”,尊崇效法;“庶几”,希望;“此司马迁之罪也”,判断句。(2)“苟”,如果;“逸豫”,安乐;“恶”,怎么。【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由材料一“然王制遂灭,僭差亡度。庶人之富者累巨万,而贫者食糟糠;有国强者兼州域,而弱者丧社稷”概括得出,商鞅法令的施行破坏了旧有的制度,周王朝的制度便不复存在,诸侯国超越等级没有了节制,致使社会秩序失范,贫富悬殊。由材料三第二段“法愈密,吏权愈重;死刑愈繁,贿赂愈章。涂饰以免罪罟,而天子之权,倒持于掾史”和材料三第三段“设大辟于此,设薄刑于彼,细极于牛毛,而东西可以相窜。见知故纵,蔓延相逮,而上下相倚以匿奸”概括得出,商鞅法令的施行致使王权旁落,官吏的权力变大,贿赂越发畅行,官吏相互勾结、贪赃枉法。由材料三第一段“无他,商鞅者,乍劳长逸之术也。用此而谏争绝,桎梏脱,则虽目劳于刑名文籍之中,而耽酒嗜色、佚游骄乐,可晏享而不辍。苟未忘逸豫之情者,恶能不以此为两得之术哉”概括得出,国君可以借此一劳永逸,消除歧见,挣脱束缚,沉溺于酒色、纵情玩乐。参考译文:材料一:等到秦孝公任用商鞅,破坏井田,开辟田间的通道,以耕田和作战的赏赐作为急迫的事情,即使不是古代的方法,但仍以致力于农业根本的缘故,使邻国倾覆而雄霸诸侯。但周王朝的制度便不复存在,诸侯国超越等级没有了节制。百姓中富有的人积累了大量的财富,而贫苦的人却以糟糠为食;强大的国家兼吞州县,而弱小的丧失了社稷。材料二:商鞅被秦国重用,变更旧法,制定新令,推行了十年,秦国的百姓非常喜悦,路上掉的东西没有人捡,山林中没有盗贼,百姓富足,勇于为国家作战,怯于为个人争斗;秦国富强,周天子把祭肉赐给秦孝公,诸侯都来祝贺。苏子说:这都是战国时期到处游说的策士们的邪说诡论,而司马迁不明大道,拿过来作为史实。从汉代以来,学者都以谈论商鞅为耻,而唯独当国君的人觉得称心如意,他们都表面回避提及他的名号,而暗地里采纳他的做法,严重的则表面和实质都尊崇效法,希望能够成功,这是司马迁的罪过。秦国本来就是天下的强国,而且秦孝公也是有远大志向的君主,修治他的政教刑律十年,不被音乐、美女、田猎、游乐一类的事情败坏。即使没有商鞅,有不富强的道理吗!秦国富强的原因,是秦孝公注重农业生产、尽力耕作的结果,而不是商鞅严刑峻法的功效。秦国后来被百姓痛恨,像看待豺虎毒药一样,最后一个人带头造反,而子孙荡灭无遗的原因,其实是商鞅使它那样的。尧、舜、禹、汤,好比是当国君之人的前辈老师;直言规劝以匡正国君过失的臣下,好比是医药和石针;恭敬慈爱节俭,勤恳劳苦,忧心国事,懂得敬畏,是国君的行为规范。现在让国君每天面对老师、亲近医药和石针,行动遵守规范,不是他们所喜欢的事。所以推行商鞅法术的人,一定先鄙视尧,嘲笑舜,认为禹浅陋,说:“所说的贤明君主,只不过专门让天下适合自己罢了。”这是世上当国君的人称心快意而不觉悟的原因。用商鞅的法术使国家破败、家族灭亡的人,都是这样。这样却始终不觉悟(的原因),是喜欢他们的话好听并对自己有利,却忘了祸殃的残酷猛烈啊。材料三:每个人都有怜悯体恤的善良心地,而众怒不能违犯,众怨不能听之任之,也是容易明白的了。商鞅的言论,为什么到今天仍然没有销声匿迹呢?没有别的,商鞅的法术,是一种一劳永逸的方法。因此君王就可以消除不同的意见建议,摆脱束缚,那么即使眼睛会因阅览法律条文、典章制度而受累,但沉溺于酒色、纵情玩乐,可以长久安享而不断绝。如果是一个没有忘记安逸享乐之情的人,怎能不把这(商鞅的法术)当作两全其美的方法呢!谁说秦的严密法令,能够宰制天下呢?法令越严密,官吏的权力就越大;被法令处死的人越多,贿赂就越发畅行。人们想方设法来掩饰罪行以避免落入法网,而天子的权力,就旁落到属官手中了。在这方面设置死刑,在那方面设置轻刑,法令比牛毛还要细密而繁多,并且不同地方、不同类别的法令还可以相互衔接补充。罪行被察觉却网开一面,渐成风气,以致上下相互倚仗勾结来隐瞒奸情。非正统的国君,由于窃取了不应得的地位而睡卧不安,借这来控制天下,结果被天下人控制,本来应该这样啊。承受天的旨意,正大光明地治理天下,品德足够立威天下而心无愧疚的君王,不要效仿这样的作为啊。法令宽缓就便于严格执行,法令简便就能安定天下。人们如同吞舟漏网的鱼不敢再触碰捕鱼的工具,为什么呢?是因为法令由君王一人制定,而司法官吏不能改变。(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临江仙·离怀王观别岸相逢何草草,扁舟两岸垂杨。绣屏珠箔①绮香囊。酒深歌拍缓,愁入翠眉长。燕子归来人去也,此时无奈昏黄。桃花应是我心肠。不禁微雨,流泪湿红妆。[注]①珠箔:珠帘。15.对这首词内容和情感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词人连用“扁舟”“垂杨”“别岸草”等具有典型意义的离别意象,烘托出离别时的凄凉之感。B.“绣屏”一句富有画面感,仿佛眼前有位美丽的女子正在绣花屏风和珠帘之间,美人身上散发出香囊的香气。C.“燕子”两句写离巢的燕子又飞了回来,人却要走了,表达时光流逝、不忍别离的无奈之情。D.桃花常被视为爱情和婚姻的象征,其粉色花瓣象征着爱情的甜蜜和浪漫,词中“桃花”一句也是借此表达男女之间的心意。16.“酒深歌拍缓,愁入翠眉长”与李清照《声声慢》中“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在愁情的表达上有相同之处,但又有所不同,请简要分析。【答案】15.A16.共同点:都借酒消愁,以“酒”这个意象来表达愁绪。不同点:①王词直抒胸臆,写酒让人深深沉醉,随着歌曲缓缓打着节拍,表面上看似消解了愁绪,但离别的忧愁却写在了美人的眉间,直接点明“愁”字,并以一个“长”字加深离愁别绪的绵长不断。②李词含蓄委婉,以酒“淡”衬愁浓,用反问句式强调内心的愁情。【解析】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综合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A.“别岸草”不是离别意象,“草草”不是名词,是形容词,是匆忙的意思,“别岸相逢何草草”指在离别的岸边仓促相逢。【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王词“酒深歌拍缓,愁入翠眉长”意思是,酒让人深深沉醉,随着歌曲缓缓打着节拍,(离别的)忧愁却写在美人的眉间。词人借助“酒”这个具有典型意义的离别意象,烘托出离别时的凄凉之感。“愁”字直抒胸臆,以“长”字加深离愁别绪的绵长不断。李词“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饮三杯两盏淡酒怎能抵御它、傍晚之时来的冷风吹的紧急。靖康之变后,李清照经历了国破,家亡,夫死,伤于人事。此词主要抒写她对亡夫赵明诚的怀念和自己孤单凄凉的景况。“酒”本为消愁、遣愁之物,自己愁绪深重,本就难以借酒排遣,而着以“淡酒”更是难掩愁情,以酒“淡”衬愁浓,用语更加委婉含蓄。可见,两首词均以“酒”这一相同的意象来表达愁情,不同的是抒情方式上王词更直接,李词更委婉。(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1)在《谏太宗十思疏》中,魏征运用对比手法,阐明诚心诚意待人和傲视别人的不同结果的两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桂枝香·金陵怀古》中用比喻的手法刻画江水和山峰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古代迁客骚人常流连于山水之间,借以吟咏性情,舒展身心,进而生发出一种高度的生命意识、民族意识和责任感。这些借景抒情的诗篇常常借用“松”这个意象,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竭诚则胡越为一体②.傲物则骨肉为行路③.千里澄江似练④.翠峰如簇⑤.连峰去天不盈尺⑥.枯松倒挂倚绝壁(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篇名句的能力。易错字词:竭、澄、练、簇、盈、倚、翳翳、盘桓。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马面裙成了龙年新春的“流量密码”。国内,线上各大电商平台马面裙的销售额大幅增长,线下去店铺选购马面裙的顾客①;国外,有超一万名博主穿汉服庆新春,将汉服的风吹到了世界各地。马面裙的历史②,可以追溯到宋辽。马面裙的灵魂,在于它的色彩和纹饰。马面裙的色彩运用通常十分大胆鲜艳,以蓝色、红色居多,从视觉上给人一种明艳的感觉。而纹饰更是它的重点。那些爱美的明清贵族女子,在马面裙的裙门和边缘配以各种纹饰图案,四合云纹、杂宝纹、花卉纹、方胜、火珠、书卷、如意……多样的形式搭配形形色色的图案点缀,看得人③。身着马面裙,宛若翩跹仙子,别有一般风韵。马面裙并不只是一件新春战袍,也不只是一条漂亮的裙子,它从历史的衣橱里走出来,成为街上的一道靓丽风景,让传统与时尚相互碰撞、相互交融,焕发出了属于这个时代的光彩。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19.下列句子中的“一般”与文中加点的“一般”,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列车飞一般向前奔驰,将大山、隧道远远地甩在了身后。B.爸爸天未亮就出去上班,一般要到天黑才能回到家。C.不过若是细细品味,这粉妆玉砌倒也有一般滋味在心头。D.这对姐妹相差不到两岁,但个头儿却一般高。20.假如你是一位热爱马面裙的视频博主,想在自己的视频号上为马面裙配文,宣传马面裙之美。下面给出了上句,请补写出下句,要求字数相等,内容相关,结构相同。上句:时尚符号,惊艳中外,演绎东方韵味。下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8.①络绎不绝(接踵而至/纷至沓来)②源远流长③眼花缭乱19.C20.示例:靓丽风景,融汇古今,展现文化魅力。【解析】【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①处,语境强调的是马面裙很受欢迎,因此去店铺选购马面裙的顾客应该是很多的,连续不断的,故此处可填“络绎不绝”(“接踵而至”/“纷至沓来”)。“络绎不绝”形容行人、车马、船只等来往频繁,连续不断。/“接踵而至”意思是指人们前脚跟着后脚,接连不断地来,形容人接连而来或事情持续发生。/“纷至沓来”意思是形容纷纷到来,连续不断地到来。②处,根据后文“可以追溯到宋辽”可知,马面裙的历史是很悠久的,故此处可填“源远流长”。“源远流长”意思是河流的源头很远,水流很长。常比喻历史悠久,根底深厚。③处,根据前文罗列的各种纹饰图案可知,此处应填人们看到马面裙复杂纷繁的纹饰后无法辨清、十分迷乱的感受,故此处可填“眼花缭乱”。“眼花缭乱”意思是眼睛看见复杂纷繁的东西而感到迷乱。比喻事物复杂,无法辨清。【1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不同意义和用法的能力。文中加点的“一般”是数量词,“一种”。A.形容词,“一样,同样”。B.形容词,“普通,通常”。C.数量词,“一种”。D.形容词,“一样,同样”。【2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和仿写语句的能力。解答此题,首先要明确题干中“字数相等、内容相关、结构相同”的要求,然后回到材料中,从色彩、纹饰、文化意蕴等方面把握马面裙之美,最后根据所给上句拟写下句。首先要注意字数相等,上句分三句,共十四字;其次要注意结构相同,上句采用的是“名词短语,动词短语,动词+名词短语”的结构;然后从内容上看,上句围绕“马面裙”展开,强调其作为“时尚符号”的属性,以及它如何“惊艳中外”,并“演绎东方韵味”。我们可将目光放至材料第三段来进一步延伸,将马面裙视为“靓丽风景”,它“从历史的衣橱里走出来,成为街上的一道靓丽风景”,可见其“融汇古今”,不仅承载了历史,也融入了现代,让“传统与时尚相互碰撞、相互交融,焕发出了属于这个时代的光彩”,“展现文化魅力”。据此,可拟写如“靓丽风景,融汇古今,展现文化魅力。”与上句内容紧密相连,共同突出了马面裙的独特魅力和文化内涵。(二)语言文字运用II(本题共2小题,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不知道你是否发现,搜索引擎中的很多搜索结果,已经被AI(人工智能)生成的内容占据,而其中①。想象一个场景:当你的作业或者论文面临截止日,而你的工作进度又实在“惨不忍睹”,于是只好让AI根据你的描述生成一段文字来“滥竽充数”,这就是“垃圾内容”的一种。没有营养的、虚假的内容在AI的“帮助”下充斥网络,要想从这些“垃圾内容”中②,无异于大海捞针,时间成本大大增加。这些“垃圾内容”的产生都是AI的错吗?③,这么回答的原因在于,AI能够变得越来越智能,依赖人工智能训练师通过语言模型等不断训练AI,训练师通过输入大量文字、图片等内容,帮助AI不断提升自己的内容生成能力,但也让那些靠生产“垃圾内容”牟利的垃圾信息制造者盯上了AI,AI被迫成为这些人生产“垃圾内容”的“帮凶”。AI产出了不少“垃圾内容”,但源头是人类对AI技术的滥用。因此,加大对技术使用者的监管,实现人类与人工智能的良性共进,将成为AI下一阶段发展所面临的重要挑战,也是AI能否长久造福人类的关键。2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22.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增删少量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答案】21.①不乏“垃圾内容”(又有很多“垃圾内容”)②找到自己真正需要的信息(找到真正有用的信息)③答案是否定的(当然不是/并非如此)22.示例:加大对技术使用者的监管力度,实现人类与人工智能的良性共进,将成为AI下一阶段发展所面临的重要挑战,也是AI能长久造福人类的关键。【解析】【2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①处,所填语句应引出中心话题“垃圾内容”,根据前文“已经被AI(人工智能)生成的内容占据”“其中”和下文“这就是‘垃圾内容’的一种”“这些‘垃圾内容’”等关键信息可知,此处应填“不乏‘垃圾内容’”之类的语句,故可填:不乏“垃圾内容”(又有很多“垃圾内容”)。②处,此处关键在于理解“大海捞针”中的“大海”“针”指的是什么。“大海”指的是充斥网络的“垃圾内容”,而结合前后文“搜索引擎中的很多搜索结果”“时间成本大大增加”可知,“针”指真正有用的信息,这一句要表达的意思为要从大量“垃圾内容”中寻找真正有用的信息很难,故此处可填:“找到自己真正需要的信息”(找到真正有用的信息)。③处,此处应填对前面提问的回答,根据后面对这么回答的原因的解释可知,网络上“垃圾内容”的产生并不都是AI的错,可见前面提问的“答案是否定的”,故此处可填:答案是否定的(当然不是/并非如此)。【2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两处语病:一是成分残缺(搭配不当),应在“监管”后加上“力度”,以与前面的“加大”相搭配,或将“加大”改为“加强”。二是一面对两面(不合逻辑),“加大……实现人工与智能的良性共进”是AI能够长久造福人类的关键,故应将“能否”改为“能”或“能够”。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常识对我们的生活、学习都很重要。它们有些是对自然现象的总结,如“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有些与文化相关,如中国古代宫殿建筑多采用对称布局;有的则凝结着人生的某些经验,如“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这些常识的背后其实都存在某些事理,请结合自己的经验和思考,以“常识中的‘理’”为话题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切合身份;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