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医内科学课件--中风中风,也称为脑卒中,是一种突发性的脑血管疾病。中风发生时,脑部的血液供应中断,导致脑细胞损伤,进而影响身体功能。中风的定义脑血管病中风,又称脑卒中,是由于脑部血管突然破裂或阻塞,导致脑组织缺血或出血,引起神经功能障碍的疾病。急性发作中风发病急骤,常在短时间内出现偏瘫、言语不清、意识障碍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和工作。急救要及时中风是一种危重疾病,需及时送往医院进行救治,否则可能造成严重的后遗症,甚至死亡。中风的流行病学中风是全球性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和高死亡率的特点。近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中风的发病率呈现上升趋势。13M中风患者全球每年约有1300万人患中风。5M中风死亡每年约有500万人死于中风。20%中风致残中风患者中约有20%出现长期残疾。中风不仅对患者个人造成巨大的痛苦和负担,也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经济压力。中风的分类按病程分类中风可分为急性期、恢复期和后遗症期,根据其病程的不同,治疗方法和侧重点也不同。按病因分类中风主要分为两种:缺血性卒中和出血性卒中,前者是脑血管堵塞引起的,后者是脑血管破裂引起的。按部位分类中风可以发生在脑部的任何部位,根据病变部位的不同,临床表现也不同,例如:脑干中风、小脑中风等。按病理分类中风可分为脑梗死、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等,根据病理类型不同,其治疗方法也不同。中风的病因高血压高血压会导致脑血管硬化和狭窄,增加血管破裂和血栓形成的风险。动脉硬化动脉硬化会导致血管壁变厚,血管腔狭窄,影响血液流通,增加中风的风险。糖尿病糖尿病患者更容易发生血管病变,增加脑血管疾病的风险。心房颤动心房颤动会导致血栓形成,血栓脱落后可堵塞脑血管,引起中风。中风的病机1气血阻滞中风常因外邪侵袭,或情志失调、饮食不节等,导致气血运行不畅,阻滞于脉络,形成血瘀,导致脑部气血供应不足。2痰浊内阻痰浊内生,阻滞经络,可导致气血运行不畅,加重脑部气血供应不足。3瘀血阻络瘀血阻滞脉络,可使脑部气血运行不畅,导致脑组织缺血缺氧,甚至发生脑梗死。4虚损脾肾亏虚,气血生化不足,可导致脑部气血供应不足,加重中风。中风的病机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不同的病机导致不同的证候特点,需要针对不同的病机进行辨证论治。中风的证候特点意识障碍意识障碍是中风最常见的症状之一,患者可能出现嗜睡、昏迷或谵妄等表现。程度可轻可重,轻者意识模糊,重者昏迷不醒。运动障碍患者可能出现肢体无力、麻木、瘫痪等症状。以偏瘫最为常见,一侧肢体无力或瘫痪,严重者可出现双侧肢体瘫痪。感觉障碍患者可能出现肢体麻木、感觉减退或消失,甚至出现痛觉过敏等症状。感觉障碍可局限于一侧肢体,也可累及面部或躯干。言语障碍患者可能出现语言表达困难、理解障碍、吞咽困难等症状,这与脑部语言中枢受损有关。中风的四诊特点11.望诊患者可出现口眼歪斜,言语不清,半身不遂等症状。22.闻诊患者可能出现言语不清,声音嘶哑,或呼吸急促等表现。33.问诊患者可能诉说头痛眩晕,肢体麻木无力,或突然昏倒等症状。44.切诊患者脉象可能出现脉搏细弱,或脉象沉迟,或脉象弦紧等变化。中风的辨证论治1辨证论治根据中医理论,将中风分为不同的证型,如风痰阻络、气虚血瘀、肝风内动等。2辨证论治根据不同的证型,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法,如活血化瘀、益气养阴、清热通络、化痰开窍等。3辨证论治在治疗过程中,要根据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以达到最佳治疗效果。急性期中风的诊治急性期中风是治疗的关键时期。患者的预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急性期的治疗效果。积极有效的治疗可以最大程度地减少神经损伤,促进功能恢复。1急救迅速识别和处理中风症状,如意识障碍、偏瘫、言语障碍等。2中医治疗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药物、针灸、推拿等治疗手段。3西医治疗包括溶栓治疗、抗凝治疗、降压治疗、降脂治疗等。4康复在急性期,应尽早开始康复训练,以改善患者的功能障碍。恢复期中风的诊治辨证论治辨清中风后遗症的病证,根据病机,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活血化瘀针灸、推拿,疏通经络,改善血液循环,促进神经功能恢复。益气养阴益气养阴,补益气血,改善肢体功能,增强抵抗力。调理脾胃调理脾胃,促进营养吸收,为康复提供物质基础。心理疏导缓解患者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增强康复信心。预防和护理健康生活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均衡饮食、适度运动和充足睡眠,可降低中风的风险。定期体检定期进行体检,及时发现和控制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危险因素,预防中风发生。戒烟限酒吸烟和过度饮酒会增加中风的风险,应及时戒烟限酒。心理调节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过度劳累和精神紧张,有助于预防中风。脑血管解剖与生理基础脑血管系统负责向脑组织供应氧气和营养物质,并清除代谢废物。脑血管的解剖结构复杂,包括颈内动脉、椎动脉、大脑前动脉、大脑中动脉、大脑后动脉等。脑血管的生理功能包括调节脑血流量、维持脑组织代谢、控制脑电活动等。脑血流量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血压、心率、脑代谢、脑血管阻力等。脑血液循环障碍的发病机理血管壁病变动脉粥样硬化、动脉炎等导致血管壁增厚、狭窄、硬化,影响血流通过。血流动力学改变血压升高、心脏收缩功能减弱、血液粘稠度增加等因素导致脑血流动力学改变。血液成分异常血脂、血糖、血小板等异常,易形成血栓,阻塞血管,影响脑血流。神经调节功能障碍自主神经功能紊乱、血管活性物质失衡等导致血管调节异常,影响脑血流供应。中风的临床表现1偏瘫患者一侧肢体无力,活动障碍,表现为上肢不能抬举,下肢不能行走,严重者可伴有语言障碍、吞咽困难。2失语患者不能说话,或说话含糊不清,理解能力下降,严重者无法表达或理解任何语言信息。3面瘫患者一侧脸部肌肉瘫痪,表现为口角歪斜、流口水、眼睑不能闭合,严重者可伴有眼球运动障碍。4意识障碍患者意识模糊,反应迟钝,严重者可出现昏迷,甚至脑疝。中风的诊断原则临床症状详细询问病史,关注发病的突然性、先兆症状、瘫痪程度和部位、意识障碍等。神经系统检查重点检查意识、语言、运动功能、感觉、反射、眼球运动、脑神经功能等。影像学检查头颅CT、MRI等可以显示脑组织结构和血管情况,有助于诊断中风类型和严重程度。实验室检查血常规、血糖、血脂、凝血功能等检查可排除其他疾病,辅助诊断中风。中风的辨证分型经络阻滞型经络阻滞,气血运行不畅,导致中风,常表现为口眼歪斜,半身不遂等。气血亏虚型气血亏虚,脑髓失养,导致中风,常表现为肢体麻木无力,头晕目眩等。痰浊阻络型痰浊内阻,蒙蔽心窍,导致中风,常表现为言语不清,神志昏迷等。瘀血阻络型瘀血阻滞经络,气血运行不畅,导致中风,常表现为肢体麻木疼痛,局部肿胀等。活血化瘀法的治疗原理改善血液循环活血化瘀法通过疏通经络,促进血液循环,改善脑组织供血,减轻脑组织缺血缺氧状态。清除血瘀中风后,脑部血管破裂,血液瘀积,活血化瘀法可清除血瘀,改善脑组织的微循环。益气养阴法的治疗原理气阴两虚中风患者常伴气阴两虚,导致脏腑功能减退,气血运行不畅,肢体麻木无力。益气养阴益气养阴法通过补益气血,滋养阴液,改善气血运行,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提高患者抵抗力。临床应用益气养阴法常用于治疗中风偏瘫、失语、面瘫等气阴两虚证候,并可配合活血化瘀等方法,提高疗效。清热通络法的治疗原理清热泻火中风热盛,可见发热、口渴、舌红苔黄等症,清热泻火可以降低体温,改善症状。凉血解毒热邪入络,导致血脉瘀阻,可用清热凉血药物,消除血毒,改善微循环。通络止痛热邪阻滞经络,导致气血运行不畅,出现肢体麻木、疼痛,通络止痛可以改善症状。扶正祛邪法的治疗原理扶正扶正是指增强人体正气,提高机体抵抗力,恢复机体平衡。中医认为,正气是人体抵抗疾病的重要力量,正气充足则能抵御外邪入侵。中风患者多正气不足,扶正治疗可以增强机体免疫力,促进机体康复。祛邪祛邪是指清除致病因素,消除病邪,恢复人体正常功能。中风病因复杂,包括风、火、痰、瘀等邪气,祛邪治疗针对病邪特点,采用相应方法驱除病邪。例如,活血化瘀、清热解毒、化痰利湿等。针灸治疗的原理与方法1经络理论针灸治疗是通过针刺和艾灸等方法,刺激人体经络腧穴,调节经络气血运行,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2穴位刺激针灸疗法通过针刺或艾灸等方式刺激人体特定穴位,以达到调整机体阴阳平衡、疏通经络、调和气血、扶正祛邪的作用。3治疗方法常见的针灸治疗方法包括针刺、艾灸、拔罐、刮痧等,具体方法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和体质选择。推拿治疗的原理与方法推拿治疗是中医传统疗法之一,通过手法作用于人体特定部位,调节气血运行,舒筋活络,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1调和气血手法刺激经络,促进气血运行,改善血液循环。2舒筋活络手法松解肌肉痉挛,改善关节活动度。3调理脏腑手法刺激穴位,调节脏腑功能。4扶正祛邪手法提高人体抵抗力,改善机体免疫功能。推拿治疗方法多样,根据不同的病症选择不同的手法,例如:推、拿、按、摩、点、揉、拍、拔等。中药治疗的原理与方法1辨证论治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和体征,辨别中风类型和证候,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2活血化瘀针对血瘀阻络,采用活血化瘀药,疏通经络,改善血液循环。3益气养阴针对气阴两虚,采用益气养阴药,补充气血,增强脏腑功能。4清热通络针对热邪内盛,采用清热通络药,清热解毒,通畅经络。中药治疗中风,需要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运用多种方法,才能取得最佳疗效。饮食疗法的原理与方法饮食疗法是治疗中风的重要辅助手段,通过调节饮食结构,可以改善血液循环,预防血栓形成,促进恢复。1清淡饮食避免高脂肪、高胆固醇食物2适量运动促进血液循环,降低血脂3补充营养多吃新鲜蔬菜、水果,补充维生素4禁忌食物忌食辛辣、油腻、生冷食物饮食疗法要根据中风患者的病情、体质和症状进行调整,配合药物治疗,才能取得最佳效果。运动疗法的原理与方法1改善血液循环运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改善脑部供血,提高脑细胞的氧气和营养物质供应,预防和缓解中风。2增强肌肉力量运动可以增强肌肉力量,提高肢体功能,促进运动协调性,有助于中风患者的康复。3调节情绪运动可以释放内啡肽,改善情绪,减轻焦虑和抑郁,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预防中风的中医养生之道合理饮食清淡饮食,多吃新鲜蔬菜水果,避免高脂肪、高胆固醇食物,控制盐分摄入。适量运动坚持适度运动,如散步、慢跑、太极拳等,提高心肺功能,改善血液循环。调理情绪保持心情舒畅,避免过度劳累和情绪激动,学会舒缓压力。中医调理根据体质,咨询中医师进行调理,可选用中药、针灸、推拿等方法。中风并发症的防治11.预防脑水肿脑水肿是中风后常见并发症,及时控制血压、血糖,保持呼吸道通畅,可有效预防脑水肿。22.预防感染中风后免疫力下降,易发生感染,注意口腔护理,保持清洁卫生,可有效预防感染。33.预防坠积性肺炎中风后肢体活动受限,易发生坠积性肺炎,加强翻身、拍背,可有效预防坠积性肺炎。44.预防褥疮中风后长期卧床,易发生褥疮,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定时翻身,可有效预防褥疮。中风康复的中医辨证论治辨证论治根据中风后期的具体表现,辨明病机,采用相应的治疗方法,如活血化瘀、益气养阴、滋阴补肾等。康复训练针对肢体功能障碍、言语障碍、吞咽障碍等,进行针灸、推拿、运动疗法、言语训练等。饮食调理遵循“清淡饮食、易消化、营养均衡”的原则,补充蛋白质、维生素等,促进机体恢复。心理疏导给予患者精神上的安慰和鼓励,帮助他们克服心理障碍,积极配合康复治疗。生活护理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公司材料欠款合同范本
- 小院改造转让合同范本
- 墙绘合同范本
- 农民蜂蜜销售合同范本
- 吉林省吉林市丰满区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数学试卷(含答案)
- 废气治理合同范本
- XX大学XX学院毕业论文答辩演讲模板
- 2025版权交易的代理合同
- 2025年度智能生产线升级借款合同
- 2025国内技术转让合同示范文本
- 江西省2023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试题卷含答案解析
- 变形监测安全协议书范文
- 血液透析瘙痒症的发病机制及药物治疗(2024)解读
- 图文制作服务 投标方案(技术方案)
- 太阳能热水器设计与安装考核试卷
- DGTJ08-2002-2006上海悬挑式脚手架安全技术规程
- 施工现场水电费协议
- 破伤风的正确预防-王传林
- 《汽车传感器技术》课件-第九章 爆燃与碰撞传感器
- 2023年河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12月会考物理试题(含答案解析)
- DLT电力建设施工及验收技术规范锅炉机组篇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