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七年级生物第四单元生物圈中的人名师选题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8/2C/11/wKhkGWc22XqAWxK4AAF-0IQsjqs551.jpg)
![初中七年级生物第四单元生物圈中的人名师选题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8/2C/11/wKhkGWc22XqAWxK4AAF-0IQsjqs5512.jpg)
![初中七年级生物第四单元生物圈中的人名师选题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8/2C/11/wKhkGWc22XqAWxK4AAF-0IQsjqs5513.jpg)
![初中七年级生物第四单元生物圈中的人名师选题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8/2C/11/wKhkGWc22XqAWxK4AAF-0IQsjqs5514.jpg)
![初中七年级生物第四单元生物圈中的人名师选题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8/2C/11/wKhkGWc22XqAWxK4AAF-0IQsjqs5515.jpg)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初中七年级生物第四单元生物圈中的人名师选题
单选题(经典例题高频考点-名师出品必属精品)
1、从生物学角度分析痰形成的部位是()
A.肺B.鼻C.气管和支气管D.咽
答案:C
解析:
呼吸道的组成由上到下依次是鼻腔、咽、喉、气管和支气管,鼻腔内有鼻毛,可以阻挡灰尘,呼吸道都有骨或
软骨做支架,其内表面覆盖着黏膜,黏膜内还分布有丰富的毛细血管。
呼吸道包括鼻、咽、喉、气管、支气管,是气体进出肺的通道,还能对进入肺的气体做一定的处理,气管和支
气管的表面的黏膜上有腺细胞和纤毛,腺细胞分泌黏液,使气管内湿润,黏液中含有能抵抗细菌和病毒的物质。
纤毛的摆动可将外来的灰尘、细菌等和黏液一起送到咽部,通过咳嗽排出体外形成痰,因此痰形成的部位是气
管和支气管,C符合题意,A、B、D均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关于血液在人体心脏中的流动方向,正确的是()
A,上下腔静脉一右心房一右心室-主动脉B.肺静脉一左心房一左心室-主动脉
C.肺静脉一>左心室T左心房T主动脉D.肺静脉一右心房T右心室T肺动脉
答案:B
解析:
血液循环途:
组织当田胞
氧气I二氧化碳
管泰物质]代谢废物
各级动脉T曜,上下腔
I右心房
体循环左心室主动脉
21~^各级静脉静脉■
动静
脉
血血
肺嘟________________
,肺静脉肺动脉----------------右心室
肺循环左心房军细湎管
氧气二氧化碳
肺泡
A.上下腔静脉一右心房f右心室一肺动脉,A错误。
BCD.结合分析可知:肺静脉—左心房T左心室T主动脉,B正确、CD错误。
故选Bo
3、人的受精卵形成的部位是()
A.子宫B.输卵管C.卵巢D.睾丸
答案:B
解析:
受精是指精子与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的过程。受精场所是输卵管。
A.子宫是胚胎发育的场所,不符合题意。
B.生殖细胞包括睾丸产生的精子和卵巢产生的卵细胞,含精子的精液进入阴道后,精子缓慢地通过子宫,在
输卵管内与卵细胞相遇,有一个精子进入卵细胞,与卵细胞相融合,形成受精卵,符合题意。
C.卵巢是女性的主要性器官,也是女性的性腺,能够产生卵细胞和分泌雌性激素,不符合题意。
D.睾丸能产生精子和分泌雄性激素,不符合题意。
故选Bo
4、近年来,“温室效应”引起各国人民的关注,造成“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是大气中的()含量越来
2
越高引起。
A.二氧化碳B.一氧化碳C.水蒸气D.氧气
答案:A
解析:
二氧化碳气体具有吸热和隔热的功能。它在大气中增多的结果是形成一种无形的“玻璃罩”,使太阳辐射到地
球上的热量无法向外层空间发散,其结果是地球表面变热起来形成“温室效应”。
由于人类活动中过多排放二氧化碳在大气中会引起温室效应。
故选A。
5、下列各血液成分中,在运载血细胞.运输养料和废物的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是()
A.红细胞B.白细胞
C.血小板D.血浆
答案:D
解析:
血液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
A.红细胞的功能是运输氧和部分二氧化碳,A不符合题意。
B.白细胞的功能是吞噬病菌,起防御和保护的作用,B不符合题意。
C.血小板的功能是促进止血、加速凝血,C不符合题意。
D.血浆的功能是运载血细胞,运输维持人体生命活动所需的养料和体内产生的废物,D符合题意。
故选D。
6、下列关于人类起源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现代类人猿与人类无共同祖先
3
B.人类进化过程与自然选择无关
C.人类的祖先是森林古猿
D.人类进化是直线式的,当新物种出现时原物种也就不复存在
答案:C
解析:
现代类人猿和人类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人类起源森林古猿,古人类在发展过程中,经历了南方古猿、能人、
直立人和智人四个阶段。
A.人类和现代类人猿的关系最近,是近亲,它们有共同的原始祖先是森林古猿,A错误。
B.生存下来的生物就是适应环境的,因此人类的进化也是自然选择的结果,B错误。
C.人类和现代类人猿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C正确。
D.在人类进化过程中,生殖隔离一旦出现,标志着新物种的形成,但是原物种依然存在,D错误。
故选C。
7、当你情绪激动时,你的大脑皮层就会特别兴奋,从而促使肾上腺分泌较多的肾上腺素等。这些激素能够促
使心跳加快、血压升高,使皮肤血管扩张,从而显得面红耳赤。根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判断下列说法错误
的是()
A.上述资料中涉及的反射活动类型属于复杂反射
B.肾上腺是上述反射活动的效应器
C.激素调节既受神经调节的控制,也能对神经调节产生影响
D.与神经调节相比,激素调节作用范围相对广泛,持续时间相对短
答案:D
解析:
4
(1)简单反射是指人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是一种比较低级的神经活动,由脑干、脊髓等参与即可完成。
(2)复杂反射是人出生以后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是在简单反射的基础上,经过一定的过程,
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完成的。
(3)肾上腺素由肾上腺髓质分泌的一种激素,当人经历某些刺激(例如兴奋,恐惧,紧张等)分泌出这种化
学物质,能让人呼吸加快(提供大量氧气),心跳与血液流动加速,瞳孔放大,促进糖原分解并升高血糖,促
进脂肪分解,为身体活动提供更多能量,兴奋性增高,传导加速,使反应更加快速,警觉性提高,紧急情况下,
可以增加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
A.上述资料中涉及的发射活动有大脑皮层的参与,所以属于复杂反射,A正确。
B.反射是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
传出神经和效应器。肾上腺接受大脑皮层的指示,并做出相应的反应,所以属于效应器,B正确。
C.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都是机体调节生命活动的基本方式。激素调节既受神经调节的控制,也能对神经调节
产生影响,C正确。
D.与神经调节相比,激素调节比较缓慢,作用范围相对广泛,但持续时间较长,D错误。
故选Do
小提示:
解决此题的关键是理解和熟记关于人体的生命活动的调节。
8、如图是人体在呼吸时肺内气体容量变化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a-b时:呼气,膈顶下降B.b-*c时:吸气,膈肌收缩
C.c—d时:胸廓容积扩大D.Ld时:外界气压>肺内气压
5
答案:B
解析:
(1)吸气时:肋间外肌、膈肌收缩T肋骨向上向外移动(膈肌顶部下降)T胸廓扩大、胸腔容积增大一>肺扩
张T外界大气压力大于肺内气压T外界气体进入肺;呼气时:肋间外肌、膈肌舒张一肋骨下降,膈肌顶部回升
T胸腔容积缩小一肺借弹性回缩-导致肺内气压增大一肺内气体排出肺。。
(2)图示中表示的是平静呼吸时肺内气体容量变化曲线,曲线ab段和cd段表示肺内气体容量由大变小,表
示呼气;曲线be段表示肺内气体容量由小变大,表示吸气。
A.曲线a—b时,肺内气体容量由大变小,表示呼气,膈顶舒张上升;A错误。
B.曲线b-c时,肺内气体容量由小变大,表示吸气,膈肌收缩,B正确。
C.曲线c-d时,肺内气体容量由大变小,表示呼气,膈顶上升,胸廓容积缩小,C错误。
D.曲线Ld时,肺内气体容量由大变小,表示呼气,肺内气压〉外界气压,D错误。
故选B„
小提示:
吸气和呼气的进行是由于呼吸肌的收缩和舒张导致肺内气压与外界大气压之间形成压力差而形成的。
9、2020年注定是不平常的一年,新冠病毒席卷全球,中国果断采取有效措施,基本遏制了病毒的大范围传播,
被全世界赞誉,新冠患者胸片表现肺部纤维化,也就是肺泡坏死,由此推测对人体影响最大的是()
A.对吸入空气的清洁
B.对吸入空气的湿润
C.肺泡与毛细血管的气体交换
D.痰的形成
答案:C
6
解析:
呼吸系统由呼吸道和肺组成,肺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肺泡是肺的结构和功能单位,肺泡的数量多,肺泡外
有丰富的毛细血管,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有利于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
呼吸系统由呼吸道和肺组成,肺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肺泡是肺的结构和功能单位,肺泡的数量多,肺泡外
有丰富的毛细血管,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有利于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新冠患者
胸片表现肺部纤维化,也就是肺泡坏死,对人体影响最大的是肺泡与毛细血管的气体交换。故选C。
小提示:
解题的关键是理解肺的结构特点。
10、对于处在生长发育旺盛时期的青少年,合理的营养膳食是保证身体正常生长发育的基础。下列哪一项违背
合理饮食的原则()
A.食物多样,不挑食,不偏食B.谷类为主,适量吃鱼、禽、蛋、瘦肉
C.少吃肥肉和荤油,膳食要清淡少盐D.用高糖饮料或碳酸型饮料代替饮用水
答案:D
解析:
合理营养是指全面而平衡营养。按照“平衡膳食宝塔”每天均衡吃五类食物。
A.合理营养包括合理的饮食习惯和科学的膳食习惯,如均衡的摄取五类食物,食物多样,不挑食,不偏食,A
不符合题意。
B.合理膳食要根据平衡膳食宝塔,谷类为主,辅以鱼、禽、蛋、瘦肉,同时食物要清洁卫生、不变质,B不
符合题意。
C.合理饮食还包括少吃肥肉和荤油等油脂类,以免造成脂肪堆积,引起肥胖,膳食要清淡少盐等,保护心血
管,C不符合题意。
D.水是构成人体组织的重要物质,人体的营养物质和废物必须溶解在水中才能被运输,不能用高糖饮料或碳
7
酸型饮料代替饮用水,这些饮料含糖较多,易造成血糖浓度过高,引起糖尿病等,D符合题意。
故选D。
11、营养物质的吸收是指()
A.人体从外界摄取食物的过程
B.营养物质进入消化管的过程
C.食物在消化酶作用下分解成能溶于水的物质的过程
D.营养物质通过消化管壁进入血液的过程
答案:D
解析:
营养物质的吸收是指营养物质通过胃壁、小肠绒毛壁进入循环系统的过程。
A.人体从外界摄入食物的过程不是营养物质吸收的过程,故不合题意。
B.营养物质进入消化管的过程,是食物在消化道内的运动过程,不是吸收过程,故不合题意。
C.食物在消化道内分解为简单的溶于水的物质的过程,是消化过程,不是吸收过程,故不合题意。
D.营养物质通过胃肠壁进入循环系统的过程就是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故符合题意。
故选Do
12、“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母亲怀孕期间,即使生病,也不轻易服药,唯恐药物影响胎儿发育。胎儿与
母体进行物质交换的结构是()
A.胎盘B.子宫C.脐带D.输卵管
答案:A
解析:
在怀孕时,母亲为胎儿提供营养物质和氧的途径:母体T胎盘->脐带T胎儿。
8
受精卵分裂和胚胎发育初期由卵黄提供营养。胚胎植入子宫壁后,胎儿通过胎盘和脐带,胚胎从母体获得各种
养料和氧气,并将代谢产生的二氧化碳和其他废物排入母体血液,由母体的肾脏和呼吸系统排出。各种养料和
氧气:母体一胎盘一脐带一胎儿;二氧化碳和其他废物:胎儿一脐带T胎盘一母体排出。因此母亲与胎儿进行
物质和气体交换发生在胎盘。
故选A。
13、如图表示肺泡内的气体交换过程,①m处含氧量由高到低排序是()
A.②,①>③B.①吗>②C.①◎③D.①@>③
答案:C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肺泡内的气体交换。
此图表示肺泡内的气体交换过程,因此,图中①代表肺泡,②代表肺泡壁周围的毛细血管。气体总是由浓度高
的地方向浓度低的地方扩散,直到平衡为止;肺泡中氧气的含量比血液中的多,因此,氧气由肺泡扩散到血液
里。如图所示:图示①肺泡内的含氧量最高,②肺泡壁周围的毛细血管含氧量低,氧气由①肺泡扩散到②肺泡
壁周围的毛细血管,③表示肺动脉,内流静脉血,此处含氧量最低,因此①②③处含氧量由高到低排序是
①>②>③。故选Co
小提示: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牢记气体扩散原理。
14、关于血液在人体心脏中的流动方向,正确的是()
9
A.上下腔静脉T右心房T右心室T主动脉B.肺静脉T左心房T左心室一主动脉
C,肺静脉一左心室一左心房一主动脉D.肺静脉一右心房一右心室一肺动脉
答案:B
解析:
血液循环途:
组织学田胞
二氧化碳
代谢废物
各级动脉一।疆,上下腔
I右心房
体循环左心室主动脉
S~^各级静脉静脉'
动静
脉脉一…
血血
肺部.
肺循环左心房肺静脉肺动脉-右心室
至细血管
氧气二氧化碳
肺泡
A,上下腔静脉T右心房一右心室T肺动脉,A错误。
BCD.结合分析可知:肺静脉一左心房一左心室一主动脉,B正确、CD错误。
故选Bo
15、下列关于人生殖和发育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受精卵植入子宫内膜的过程叫怀孕B.受精卵形成的部位是输卵管
C.胚胎发育初期的营养来源于卵黄D.成熟的胎儿和胎盘从母体阴道产出
答案:A
解析:
人的生殖发育过程是先产生生殖细胞,两性生殖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受精卵发育成胚胎,进而发育成胎儿,
胎儿发育成熟就从阴道产出,即分娩。
10
A.受精卵不断进行分裂,逐渐发育成胚泡;胚泡缓慢地移动到子宫中,最终植入子宫内膜,这是怀孕,错误。
B.生殖细胞包括睾丸产生的精子和卵巢产生的卵细胞,含精子的精液进入阴道后,精子缓慢地通过子宫,在
输卵管内与卵细胞相遇,有一个精子进入卵细胞,与卵细胞相融合,形成受精卵;受精卵形成的部位是输卵管,
正确。
C.胚胎发育初期的营养来源于卵黄,后期胚胎发育的营养来自母体,正确。
D.怀孕到40周左右,胎儿发育成熟,成熟的胎儿和胎盘一起从母体的阴道排出,即分娩,正确。
故选A。
16、儿童、青少年以及伤病员需要多吃下列哪些食物()
A,奶类、菜叶、豆类B.肉类、鱼、蛋C.肥肉、肝脏、豆类D.肥肉、紫菜、海带
答案:B
解析:
食物中含有六大类营养物质: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水和无机盐,每一类营养物质都是人体所必需的,
其中糖类、脂肪、蛋白质既能构成人体细胞,也能提供能量;维生素在物质代谢中有重要的调节作用;水是构
成细胞的主要成分,营养物质和废物必须溶解在水中才能被运输;无机盐是构成人体组织的重要原料,如果缺
乏就会得相应的缺乏症。据此解答。
蛋白质是构成人体细胞的基本物质,人体的生长发育、组织的更新等都离不开蛋白质,此外,蛋白质还能被分
解,为人体的生理活动提供能量,儿童、青少年以及伤病员正处在生长发育、组织的更新最快的时期,需要大
量的蛋白质,而蛋、鱼、肉等食物含有丰富蛋白质,因此,儿童、青少年以及伤病员要多吃奶、蛋、鱼、肉等
含有丰富蛋白质的食物,故B正确,A、C、D错误,故选B。
小提示:
此题考查了食物中含有的营养物质对人体的作用,重点考查的是蛋白质对人体的作用。
17、模型建构可以更好地梳理知识。若a、b表示物质,M表示相应结构,则以下模型建构错误
11
的是()
A.淀粉一►口腔T麦芽糖B.脂肪T小肠T甘油和脂肪酸
C.动脉血一•肾小球—•静脉血D.原尿一肾小管一•尿液
答案:C
解析:
淀粉的消化从口腔开始,口腔中的唾液淀粉酶能够将部分淀粉分解为麦芽糖。脂肪的消化是从十二指肠(小肠)
开始的,在小肠内彻底分解成甘油和脂肪酸。
血液循环过程中血液成分的变化:血液经过体循环后,由动脉血变成了静脉血;流经肺循环后,血液由静脉血
变成动脉血。
A.淀粉的消化从口腔开始,口腔中的唾液淀粉酶能够将部分淀粉分解为麦芽糖,在小肠中有肠液、胰液的作
用下分解成葡萄糖,A不符合题意。
B.脂肪的消化是从十二指肠(小肠的起始)开始的,在小肠内彻底分解成甘油和脂肪酸,B不符合题意。
C.肾小球的作用是滤过作用,没有进行气体交换,因此血液流经肾小球时,血液气体成分没有发生改变,还
是动脉血,C符合题意。
D.原尿中的全部的葡萄糖和部分无机盐、大部分的水被肾小管的重吸收送回血液,剩下的其他物质由肾小管
流出形成尿液,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8、食物所含的营养物质中,都能为人体提供能量的一组是()
A.糖类、脂肪、蛋白质
B.糖类、水、无机盐
C.糖类、脂肪、维生素
12
D.糖类、无机盐、维生素
答案:A
解析:
食物中营养物质分为能源物质(糖类、脂肪、蛋白质)和非能源物质(水、无机盐、维生素)。
食物中含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无机盐、水等六大类营养物质,其中糖类、脂肪、蛋白质都是组成细
胞的主要物质,并能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糖类是主要的供能物质,能为人体提供能量;蛋白质是构成人体细
胞的基本物质,与人体的生长发育以及细胞的修复和更新有重要关系,也能提供少量的能量;脂肪是备用能源,
一般存储在皮下备用。水、无机盐、维生素不能提供能量,A符合题意。
故选A。
19、下列营养物质中,在口腔内开始被消化的是
A.蛋白质B.淀粉C.脂肪D.膳食纤维
答案:B
解析:
在口腔中,淀粉只有一小部分被唾液中的酶分解为麦芽糖,还未变成可吸收的葡萄糖,蛋白质和脂肪则没有分
解。口腔里的食物通过吞咽进入食道,再进入胃,胃里有胃腺分泌的大量胃液,胃不停的收缩蠕动,使食物与
胃液混合变成食糜,胃液中的蛋白酶对蛋白质进行初步分解。随着胃的蠕动,食糜进入小肠,小肠中有胰腺和
肠腺分泌的大量的消化液,其中有消化糖类、蛋白质和脂肪的酶,在多种消化酶的作用下,淀粉、脂肪和蛋白
质分解为可以被细胞直接吸收的小分子有机物。如淀粉最终分解为葡萄糖,蛋白质最终分解为氨基酸,脂肪分
解为甘油和脂肪酸。
A.蛋白质在胃能被初步消化,A不符合题意。
B.淀粉在口腔能被初步消化,B符合题意。
C.脂肪在小肠开始被消化,C不符合题意。
13
D.膳食纤维不能被人体消化,D不符合题意。
小提示:
本题的重点是食物的消化。
20、森林古猿在进化成人的过程中,下列哪一项是进化发展的基础()
A.直立行走B,用语言进行交流C.能使用简单工具D.用大脑思考问题
答案:A
解析:
直立行走是人类祖先与猿分界的重要标志。
人类的祖先转向地面生活后,由四肢着地改为两足直立行走。两足直立行走的运动方式,促使骨盆、大腿骨、
足骨、肌肉等结构发生变化,前肢解放学会使用和制造工具,前肢所从事的活动越来越多,上肢更加灵巧,古
猿慢慢的进化成了人类,直立行走使得人类祖先身体重心下移、下肢骨增长、脊柱由弓状变为“S”形。感官
集中于面部,声带发展并产生语言;头部和脑部的进化,人类出现原始文化和意识。直立行走是人类祖先与猿
分界的重要标志。
故选A。
小提示:
本题考查直立行走是人类祖先与猿分界的重要标志。
21、下表是某同学在测量胸围差的实验中获得的数据,该同学的胸围差是
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
深吸气时的胸围93.5厘米94.5厘米92.2厘米
深呼气时的胸围81.2厘米81.0厘米82.0厘米
A.12.3厘米B.13.5厘米C.10.2厘米D.12厘米
答案:D
解析:
14
本题主要考查了对呼吸系统的组成和功能,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模拟膈肌的运动等知识点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呼吸系统由呼吸道和肺组成,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详细可见下图:
吸气:
肋间外肋骨胸骨向上的面前后径团.L胸廓.肺
肌收缩一上提f向外移动f胸嘟左右径用大肺容积肺内p,攵气体
「扩大扩张增大气压卜降♦入肺
膈肌收缩一膈顶部下降f胸廓上下径增大
呼气:
肋间外肋骨胸骨向下必血前后径旅,11WZ-"共由H.i3
肌舒张一下降f向内移动f胸廓左右径缩小卜鹦'IHlb%积/1埠升高-慧
膈肌舒张f膈顶部回升f胸廓上下径缩小J缩小回缩缩小飞压出肺
据上图可知:吸气时,膈肌收缩,膈顶部下降,胸廓的前后左右径增大,胸围增大;呼气时,膈肌舒张,膈顶
部回升,胸廓的前后左右径缩小,胸围减小,而胸围差是指深吸气时的胸围长度与深呼气时的胸围长度之差,
其大小反应了肺的通气能力,并且计算胸围差时要取平均值。
由表中数据可知,该同学测量三次的胸围差分别是12.3厘米、13.5厘米和10.2厘米,三者平均值为12厘米。
故选:D。
22、下列有关人类生殖和发育的叙述错误的是()
A.着床是指受精卵植入子宫内膜的过程B.受精卵形成的场所是输卵管
C.睾丸和卵巢是产生生殖细胞的器官D.胎儿发育的场所是子宫
答案:A
解析:
生殖细胞包括睾丸产生的精子和卵巢产生的卵细胞。含精子的精液进入阴道后,精子缓慢地通过子宫,在输卵
管内与卵细胞相遇,有一个精子进入卵细胞,与卵细胞相融合,形成受精卵;受精卵不断进行分裂,逐渐发育
成胚泡;胚泡缓慢地移动到子宫中,最终植入子宫内膜,这是怀孕;胚泡中的细胞继续分裂和分化,形成组织,
并进一步形成器官,逐渐发育成胚胎,并于怀孕后8周左右发育成胎儿,胎儿已具备人的形态;胎儿生活在子
宫内半透明的羊水中,通过胎盘、脐带与母体进行物质交换,胎儿从母体获得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和氧气,胎儿
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也是通过胎盘经母体排出体外的;怀孕到40周左右,胎儿发育成熟,成熟的胎儿和
15
胎盘一起从母体的阴道排出,即分娩。
A.胚泡植入增厚的子宫内膜的过程叫着床,A错误。
B.卵细胞成熟后,由卵巢排出,进入输卵管,如果此时与精子相遇,卵细胞就与众多精子中的一个结合形成
受精卵,可见精子与卵细胞结合成受精卵的位置在输卵管,B正确。
C.睾丸是男性的主要性器官,也是男性的性腺,能够产生精子和分泌雄性激素。卵巢是女性的主要生殖器官,
呈葡萄状,位于腹腔内,左右各一个,能产生卵细胞并分泌雌性激素。生殖细胞包括睾丸产生的精子和卵巢产
生的卵细胞,C正确。
D.受精卵不断进行分裂,逐渐发育成胚泡;胚泡缓慢地移动到子宫中,最终植入子宫内膜,这是怀孕;胚泡
中的细胞继续分裂和分化,形成组织,并进一步形成器官,逐渐发育成胚胎,并于怀孕后8周左右发育成胎儿,
胎儿生活在子宫内半透明的羊水中,通过胎盘、脐带与母体进行物质交换;怀孕到40周左右,胎儿发育成熟,
成熟的胎儿和胎盘一起从母体的阴道排出,即分娩。可见胎儿在分娩前是在母体的子宫内进行发育,D正确。
故选A。
23、如图是血液流经肾脏的简图,说法正确的是()
血洒A—►肾I脏一►血洒B
尿
液
A.血液B和血液A相比代谢废物减少
B.血液A是动脉血,血液B流经的血管是肾动脉
C.肾脏是人体内唯一有排泄功能的器官
D.血液A流经的血管是入球小动脉,里面流动脉血
答案:A
16
解析:
人体细胞在生命活动中不断产生各种废物,如二氧化碳、水、无机盐、尿素等代谢终产物,它们排出体外的过
程称为排泄。排泄途径有三条:①呼吸系统通过肺呼出气体,主要排出二氧化碳和少量的水;②泌尿系统由肾
脏形成尿液排出体外,主要排出大部分的水、无机盐和尿素;③皮肤产生汗液,排出一部分水、无机盐和尿素。
如图是血液流经肾脏的简图,血液A流经的血管是肾动脉,流动脉血,血液B流经的血管是肾静脉,流静脉血。
A.血液B是肾静脉内的静脉血和肾动脉内的A血液相比氧气减少,尿素减少。因此,血液B和血液A相比代
谢废物减少,A符合题意。
B.如图是血液流经肾脏的简图,流经血液A的血液是动脉血,血液B流经的血管是肾静脉,B不符合题意。
C.肾脏是形成尿液的主要器官,除了肾脏之外,还有呼吸系统和皮肤等,也可以排出废物的作用,C不符合
题意。
D.如图是血液流经肾脏的简图,血液A流经肾脏的血管A是肾动脉,里面流动脉血,D不符合题意。
故选Ao
24、下列有关人的生殖与发育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生殖过程的顺序:怀孕一受精一分娩
B.胎儿形成的顺序:受精卵一胎儿一胚胎
C.从受精卵到婴儿先后经过的场所:输卵管一阴道一子宫
D,胎儿获得营养物质的途径:母体一胎盘—脐带一胎儿
答案:D
解析:
受精的过程:精子进入阴道,缓缓通过子宫,在输卵管内与卵细胞相遇,精子与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所以
受精卵的形成部位在输卵管。此后受精卵不断运动和分裂,最终植入子宫内壁上,怀孕开始。怀孕后胚胎继续
发育,其中的细胞开始分化成各种组织,由组织再形成各种器官、系统。逐渐发育成胚胎,胚胎在母体内大约
17
经过40周,即280天,发育成熟后从阴道产出,这个过程叫分娩。
A.由分析可知,生殖过程的先后顺序:受精一怀孕一分娩,A错误。
B.胎儿形成的顺序是:受精卵-胚泡—胚胎一胎儿,B错误。
C.从受精卵到婴儿先后经过的场所:输卵管一子宫一阴道,C错误。
D,胚胎植入子宫壁后,胎儿通过胎盘和脐带,胚胎从母体获得名种养料和氧气,并将代谢产生的二氧化碳和
其他废物排入母体血液,由母体的肾脏和呼吸系统排出;各种养料和氧气:母体一胎盘—脐带一胎儿;二氧化
碳和其他废物:胎儿-脐带一胎盘一母体排出。因此胎儿获得营养物质的途径是母体一胎盘一脐带一胎儿,D
正确。
故选D。
25、母体和胎儿进行物质交换的结构是()
A.腹腔B.胎盘C.脐带D.羊水
答案:B
解析:
胎盘是胎儿与母体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器官。
胎儿生活在子宫内半透明的羊水中,通过胎盘、脐带与母体进行物质交换,胎儿从母体获得所需要的营养物质
和氧气,胎儿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也是通过胎盘经母体排出体外的。所以,胎盘是胎儿与母体之间进行物
质交换的器官。
故选Bo
26、肺炎患者需要静脉注射抗生素进行治疗,注射的药物进入血液后,最先到达心脏的()
A.右心房B.右心室C.左心房D.左心室
答案:A
18
解析:
静脉注射抗生素随着血液循环抵达患病处。血液循环路线如下:
组织细胞
(氧气)二氤化碳等废物)
体循环:血'液从主动脉全身毛细上、下♦•右心房
A血管网—腔静脉
左心室
动脉血静脉血
毛
肺
部
管网
肺循环:左心房—肺静脉<血
(氟气)||(二氧化碳)
肺泡
由分析可知:静脉注射抗生素T上腔静脉一右心房一右心室一肺动脉T肺部发炎部位,A正确。
故选A。
27、学完有关人体血液循环的知识后,你认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与心室相接的血管都是动脉,与心房相接的血管都是静脉
B.左、右心室收缩,可将血液送入动脉;左、右心房收缩,可将血液送入静脉
C.所有静脉中的血液都含有大量的二氧化碳,所有动脉中的血液都含有大量的氧
D.所有回心的血液都含有大量的二氧化碳,所有离心的血液都含有大量的氧
答案:A
解析:
动脉、静脉是根据输送血液的方向来划分的,动脉血和静脉血是根据血液的性质来区分的。
A,与左心室相连的血管是主动脉,与右心室相连的血管是肺动脉;与左心房相连的血管是肺静脉,与右心房
19
相连的血管是上、下腔静脉,该项符合题意。
B.左心室收缩将血液射入主动脉,右心室收缩,将血液射入肺动脉;左心房收缩,将血液送入左心室;右心
房收缩,将血液送入右心室,该项不符合题意。
C.在体循环中,静脉中输送的是含氧较少、二氧化碳较多的静脉血,动脉中输送的是含氧较多、二氧化碳较
少的动脉血;在肺循环中,静脉中输送的是含氧较多、二氧化碳较少的动脉血,动脉中输送的是含氧较少、二
氧化碳较多的静脉血,该项不符合题意。
D.肺静脉中输送的血液流入左心房,含氧丰富、二氧化碳较少;肺动脉中的血液含氧较少、二氧化碳较多,
该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8、森林古猿在进化成人的过程中,下列哪一项是进化发展的基础()
A.直立行走B.用语言进行交流C.能使用简单工具D.用大脑思考问题
答案:A
解析:
直立行走是人类祖先与猿分界的重要标志。
人类的祖先转向地面生活后,由四肢着地改为两足直立行走。两足直立行走的运动方式,促使骨盆、大腿骨、
足骨、肌肉等结构发生变化,前肢解放学会使用和制造工具,前肢所从事的活动越来越多,上肢更加灵巧,古
猿慢慢的进化成了人类,直立行走使得人类祖先身体重心下移、下肢骨增长、脊柱由弓状变为“S”形。感官
集中于面部,声带发展并产生语言;头部和脑部的进化,人类出现原始文化和意识。直立行走是人类祖先与猿
分界的重要标志。
故选A。
小提示:
本题考查直立行走是人类祖先与猿分界的重要标志。
20
29、关于激素调节叙述正确的是()
A.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通过导管输送到作用部位
B,成年人生长激素分泌过多易患巨人症
C.胰岛素分泌不足易患糖尿病,严重时需注射胰岛素治疗
D,激素对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起主要作用
答案:C
解析:
解析激素是由内分泌腺的腺细胞所分泌的、对人体有特殊作用的化学物质。它在血液中含量极少,但是对人体
的新陈代谢、生长发育和生殖等生理活动,却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激素分泌异常会引起人体患病。
A.内分泌腺没有导管,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直接进入腺体内的毛细血管里,随着血液循环输送到全身各处,
故A错误。
B.生长激素由垂体分泌,幼年分泌生长激素不足引起侏儒症,分泌过多引起巨人症,成年人生长激素分泌过
多易患肢端肥大症,故B错误。
C.胰岛素由胰岛分泌,胰岛素具有降低血糖浓度的作用,胰岛素分泌不足易患糖尿病,严重时需注射胰岛素
治疗,故C正确。
D.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包括神经系统的调节和激素的调节作用,其中神经系统的调节起主导作用,激素的调
节起辅助作用,两者共同完成人体的生命活动,故D错误。
故选Co
小提示:
掌握激素及激素调节的基础知识是关键。
30、流程图可用来表示连续发生的一系列生理活动,以下几幅流程图有错误的是()
21
A.外界声波一■外耳道一•鼓膜T听小骨—内耳一听觉神经一*大脑
B.外界光线T角膜T瞳孔T晶状体和玻璃体T视网膜一视神经T大脑
C.血液一肾小管T•肾小球T肾小囊T尿液
D.肾脏一输尿管一膀胱一尿道
答案:C
解析:
程序流程图是用规定的符号描述一个专用程序中所需要的各项操作或判断的图示。用在生物学知识的归纳上,
起到直观、易于理解的效果。
A.听觉的形成过程是:外界声波经过外耳道传导鼓膜,鼓膜的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了耳蜗内对声
波敏感的感觉细胞,这些细胞就将声音信息通过听觉神经传给大脑的一定区域(听觉中枢),这样就产生了听
觉。故可用流程图表示为:外界声波一外耳道一鼓膜一听小骨一内耳一听觉神经一大脑,A不符合题意。
B.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经过角膜、房水,由瞳孔进入眼球内部,再经过晶状体和玻璃体的折射作用,在
视网膜上能形成清晰的物像,物像刺激了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这些感光细胞产生的神经冲动,沿着视神经传
到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就形成视觉。故用流程图可表示为:外界光线T角膜一瞳孔T晶状体和玻璃体T视网
膜一视觉神经T大脑一视觉,B不符合题意。
c.当血液流经肾小球的和肾小囊壁时,除大分子的蛋白质和血细胞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
和尿素等物质都可以经过肾小球过滤到肾小囊中形成原尿;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原尿中的全部的葡萄糖、大
部分的水和部分无机盐被肾小管重新吸收会血液,而剩下的水、尿素和无机盐等就形成了尿液。故用流程图可
表示为:血液一肾小球一肾小囊一肾小管T尿液,C符合题意。
D.肾、输尿管、膀胱、尿道共同组成了人体的泌尿系统。肾中形成的尿液,经过肾盂流入输尿管,再流入膀
胱,在膀胱内暂时储存,膀胱内储存了一定的尿液后,膀胱就会绷紧,产生尿意,在大脑的支配下,尿经尿道
排出体外。故用流程图可表示为:肾脏一输尿管T膀胱-尿道一体外,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2
多选题(经典例题高频考点-名师出品必属精品)
31、图为人的视觉形成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有()
A.强光下,瞳孔孔径会缩小B.1曲度过大导致看不清近物
C.2属于反射弧中的感受器D.视神经将视觉信息传至3处
答案:BD
解析:
视觉形成的过程是: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经过角膜、房水,由瞳孔进入眼球内部,再经过1晶状体和玻璃
体的折射作用,在2视网膜上能形成清晰的物象,物象刺激了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这些感光细胞产生的神经
冲动,沿着视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就形成视觉。
A.虹膜中央有瞳孔,瞳孔的大小可以调节,能够控制进入眼球内的光线。强光下瞳孔缩小,戒少进入眼内的
光量,以保护视网膜不受过强的刺激,A正确。
B.人视近物时,睫状体收缩,晶状体曲度变大;视远物时,睫状体舒张,晶状体曲度变减小。当晶状体曲度
过大时,会使远处物体反射来的光线形成的物像,落在视网膜的前方,因此不能看清远处的物体,B错误。
C.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能够把物体的色彩、亮度等信息转化为神经冲动,故视网膜是反射弧中的视觉感受器,
C正确。
D.3为小脑,在视觉形成过程中,视神经会将视觉信息传至大脑皮层,D错误。
故选BD。
32、出入肾小球的血管是()
23
A.入球为小静脉
B.出球为小动脉
C.入球为小动脉
D,出球为小静脉
答案:BC
解析:
肾单位是肾脏的结构和功能单位,肾单位包括肾小体和肾小管。肾小体包括呈球状的肾小球和呈囊状包绕在肾
小球外面的肾小囊,囊腔与肾小管相通。
肾动脉进入肾脏后经过反复分支形成入球小动脉,入球小动脉分出的数十条毛细血管弯曲盘绕形成肾小球,肾
小球的毛细血管又在另一端汇集成出球小动脉,出球小动脉又分支形成毛细血管,包绕在肾小管外面,这些毛
细血管又汇集成肾静脉,所以出入肾小球的血管是出球小动脉、入球小动脉,BC正确。
小提示:
回答此题的关键是明确肾单位的组成。
33、在探究“测定某种食物中的能量”实验中,某同学称量了一粒花生仁和一块核桃仁的重量,待其完全燃烧
后,测量30毫升水的水温并记录相关数据(见下表),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名称种子的质量(克)水温变化(C。)
花生仁0.88升高58
核桃仁0.88升高62
A.选择花生仁和核桃仁的原因是它们易燃,方便观察
B.质量相同的核桃仁含有的能量一定比花生仁多
24
c.实验应设置重复组,实验结果应取各重复组的最大值
D.在装置周围加围栏的目的,是为了减少热量散失
答案:ABD
解析:
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测量某种食物的热价,实验数据的处理,实验误差的产生的原因,分析解答。
选用花生仁和核桃仁做该实验,原因是它们都容易燃烧,方便观察,A正确;
比较两组数据可得出:单位质量的核桃仁含能量比花生仁多,B正确;
实验应严格控制实验条件,尽量通过重复实验,或实验材料达一定数量,并取其平均值,排除其偶然性,提高
实验的准确性。因此,实验应在一切条件都相同的情况下重复做几次,并取其平均值,以尽量减少误差的影响,
C错误;
在装置周围加围栏的目的是为了火焰的稳定,能够正常燃烧,减少热量散失,D正确。
小提示: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对照实验是唯一变量实验。
34、下列消化过程中,属于物理性消化的是()
A.蛋白质被分解成氨基酸B.脂肪被乳化成脂肪微粒
C.牙齿的咀嚼与舌的搅拌D.麦芽糖被转化成葡萄糖
答案:BC
解析:
在消化道内将食物分解成可以吸收的营养物质的过程叫做消化。食物的消化方式包括物理性消化和化学性消化。
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胃肠的蠕动和胆汁的乳化作用,可以将食物和消化液充分混合,这是物理性消化;通
过各种消化酶的作用,使食物中的各种营养成分分解为可以吸收的营养物质的过程叫做化学性消化。
25
A.蛋白质进入胃以后,在胃液的作用下进行初步消化后进入小肠,在胰液和肠液的作用下,蛋白质被彻底消
化为氨基酸,所以蛋白质被分解成氨基酸属于化学性消化,A不符合题意。
B.肝脏分泌的胆汁不含消化酶,胆汁对脂肪有乳化作用,使脂肪变成微小颗粒,增加了脂肪与消化酶的接触
面积,所以脂肪被乳化成脂肪微粒属于物理性消化,B符合题意。
C.牙齿的咀嚼与舌的搅拌使食物变成微小颗粒,与消化液充分混合,属于物理性消化,C符合题意。
D.麦芽糖在肠液和胰液的作用下转化为葡萄糖,属于化学性消化,D不符合题意。
故选:BC0
小提示:
在食物的消化过程中,物理性消化和化学性消化是同时进行的,物理性消化能够促进化学性消化的进行。
35、如图表示人体消化吸收过程,①〜⑤表示消化液(⑤为肠液)。纵向箭头表示消化液对相应物质的消化作
用,A、B、C分别表示淀粉、蛋白质和脂肪的最终消化产物。有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①②③④⑤
A.④和⑤发挥作用的场所都是小肠
B.①为唾液,能将淀粉分解为葡萄糖
C.②与③都只含一种酶,但酶种类不同
D.X表示小肠,是A、B、C被吸收的主要场所
答案:BC
解析:
(1)唾液中含有唾液淀粉酶,能对淀粉进行初步消化,将淀粉分解为麦芽糖;胃液中含有胃蛋白酶,对蛋白
26
质有初步的消化作用;胰液和肠液中含有能够消化糖类、蛋白质和脂肪的酶;胆汁中不含消化酶,但对脂肪有
乳化作用,能够促进脂肪的消化。
(2)分析题干中的图示可知,①只能作用于淀粉,因此是唾液,②只能作用于蛋白质,故是胃液,③只能作
用于脂肪,是胆汁,④、⑤对三大营养物质都有消化作用,因此是胰液和肠液,已知⑤是肠液,故④是胰液。
a、b、c是淀粉、蛋白质、脂肪的消化终产物,分别是葡萄糖、氨基酸、甘油和脂肪酸。
A.④胰液和⑤肠液都通过导管进入十二指肠后,对三大营养物质进行消化,因此它们发挥作用的场所是小肠,
A正确。
B.①是唾液,唾液中的唾液淀粉酶只能将淀粉分解为麦芽糖,B错误。
C.②胃液中只含有胃蛋白酶,对蛋白质有初步的消化作用,®是胆汁,不含消化酶,但对脂肪有乳化作用,
能促进脂肪的消化,C错误。
D.X表示小肠,小肠是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D正确。
故选BCo
36、关于人类的进化历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直立人最早用火,并开始狩猎,是人类进化史中关键的一个阶段
B.有证据表明,随着环境的变迁,古猿进化成现代猿,现代猿再进化成现代人
C.人类进化发展依次经历了古猿、直立人、能人和智人四个阶段
D.脑容量的逐渐增加是人类进化过程中显著的变化之一
答案:AD
解析:
人类进化的历程包括:南方古猿、能人、直立人、智人。
A.直立人最早用火,并开始狩猎,是人类进化史中关键的一个阶段,特别是直立人能够用火将食物加工成熟在
食用,这样大大促进了人体对蛋白质和其它营养物质吸收的效率,使得脑容量增加的更加快;另外用火可以帮
27
助直立人躯干其它野兽的侵害,保护了自己,A正确。
B.随着环境的变迁,古猿进化成现代猿,可是现代猿是不可能再进化成现代人,因为现在的环境无法使现代猿
再继续进化为人,B错误。
C.人类进化历程是南方古猿、能人、直立人、智人。其中,南方古猿与古猿是由根本的区别,南方古猿是能够
直立行走的一类猿,远比古猿要聪明;古猿是一类生活在森林里的猿类,不能够长时间直立行走,C错误。
D.正是因为脑容量的逐渐增加使的人类越来越聪明,出现了抽象的文字、语言,人类历史才得以更好的发展,
所以脑容量的变化是人类进化过程中显著的变化之一,D正确。
故选AD0
小提示:
本题的关键是人类进化过程中的脑容量的变化。
37、一个慢性贫血患者突患急性阑尾炎,到医院做血常规化验,其化验结果可能在正常范围以外的是下列哪项
()
A.血浆B.红细胞C,血小板D.白细胞
答案:BD
解析:
正常的人体中,血液中的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都有一定范围的值,若身体异常,这个值会发生改变。贫血
指的是血液中红细胞的数量过少或血红蛋白的含量过低,因此如果患贫血,应该是RBC(红细胞)或Hb(血
红蛋白)的值偏低。当身体某处受伤时,白细胞可以变形穿过毛细血管壁聚集到受伤的部位,吞噬病菌。此时
伤口周围会出现红肿现象,这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发炎"。白细胞吞噬病菌后也会死亡,伤口流出的脓液主
要是由死亡的白细胞和病菌、坏死的组织等组成的。
白细胞具有吞噬病菌的作用,当体内有炎症时,白细胞的数量偏多,贫血的原因是红细胞的数量偏少或血红蛋
白的含量偏低。
28
故选BD0
38、下列关于青春期发育特征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A.身高和体重迅速增加
B.性器官和第二性征发育不明显
C.神经系统功能显著增强
D.男孩发育要略早于女孩
答案:BD
解析:
青春期是一个生长和发育发生重要变化的时期,其中身高突增是青春期的一个显著特点,另外,体重增加,神
经系统和心、肺等内脏器官的功能也显著增强,青春期是人一生中身体发育和智力发展的黄金时期。
A.身高和体重突增是青春期发育的一个显著特点,故A正确。
B.进入青春期以后,男孩和女孩的性器官都迅速发育,男性的睾丸和女性的卵巢都重量增加,并能够产生生
殖细胞和分泌性激素,性激素能促进第二性征的出现,故B错误。
C.青春期的神经系统的功能也显著增强,是人一生中智力发展的黄金时期,故C正确。
D.女孩往往比男孩提前1~2年进入青春期,故D错误。
故选BD。
小提示:
青春期发育的知识是考试的重点,要注意理解和掌握。并注意了解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智能音箱技术合作开发合同(2篇)
- 杀虫设备维修合同(2篇)
- 机关财务内控合同范本(2篇)
- 2025年广东岭南职业技术学院高职单招高职单招英语2016-2024历年频考点试题含答案解析
- 2025年哈尔滨铁道职业技术学院高职单招高职单招英语2016-2024历年频考点试题含答案解析
- 2025至2031年中国套六动物推车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二零二五年度茶叶原料进出口代理合同
- 2025年度二零二五年度科技创新企业连带保证借款合同
- 2025年度解除终止劳动合同经济补偿争议处理办法
- 2025年度黄金质押融资担保抵押合同
- 2024-2025学年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监测数学三年级第一学期期末学业水平测试试题含解析
- DB31∕731-2020 船舶修正总吨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
- 2024年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卫生检验技术(初级(师)211)相关专业知识试题及答案指导
- 江苏省南京鼓楼区2024年中考联考英语试题含答案
- 儿科护理学试题及答案解析-神经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二)
- 15篇文章包含英语四级所有词汇
- 王阳明心学完整版本
- 四年级上册竖式计算300题及答案
- 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范例及课题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图模板
- 牙髓炎中牙髓干细胞与神经支配的相互作用
- 【2022届高考英语读后续写】主题升华积累讲义及高级句型积累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