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第26讲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与文艺长廊一、古代中国的科学成就(一)古代科技的里程碑——四大独创1.造纸术(1)殷商时期,人们把文字契刻在甲骨、陶器上,或镌铸在青铜器上,后来更多运用竹、木简和缣帛做书写原料。(2)西汉时,独创了植物纤维纸,但纸质粗糙。(3)东汉时,蔡伦改进造纸术,制成能书写的纤维纸,被时人称为“蔡侯纸”,成为人类文明史上一项重要独创。2.印刷术(1)雕版印刷术:隋唐时期,我国独创了雕版印刷技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雕版印刷品是唐朝咸通九年(868年)印刷的《金刚经》。(2)活字印刷术:北宋时期,平民毕昇独创了活字印刷术。此后又先后出现了木活字和金属活字。(3)印刷术的传播:13世纪中期,活字印刷术传到朝鲜,以后又从西域传到欧洲。3.火药(1)唐代,人们在炼丹制药时偶然独创了火药。唐初孙思邈著的《丹经》是有关于火药的最早记载。(2)唐朝末年,火药起先应用于斗争。(3)五代和宋朝时,火药还广泛应用于狩猎、开山、采石和火器。(4)传播:14世纪初,火药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在西方社会产生巨大振动。4.指南针(1)战国时期,我国就利用磁石指示南北的特性独创了指南仪器——司南。(2)北宋时,独创了运用人工磁体的指南针,并应用于航海。(3)传播及影响:13世纪,指南针传入西欧,在地理大发觉中起了重要作用。四大独创对中国文化、科技及社会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不能因确定四大独创对西方的贡献,而否定对中国的巨大作用。当然也要相识到社会环境是科技能否发挥应有作用的关键。(二)天文学成就1.天象观测:中国古代的天象观测在很长时间内处于世界前列。留下了世界上最早的日食、彗星和哈雷彗星以及太阳黑子的记录。2.天文著述:我国最早的一部天文学专著《甘石星经》成书于战国时期,书中的《石氏星表》是世界上最早的星表。3.天体测量(1)东汉科学家张衡独创了浑象仪,他关于地球为圆形的见解比西欧人早1000多年。张衡还独创了测定地震方位的候风地动仪。(2)唐代闻名天文学家僧一行与梁令瓒共同创制了黄道游仪,在世界上首次发觉恒星位置的变动。(3)元代天文学家郭守敬制成了一种新型浑仪——简仪,比欧洲同类仪器要早300多年。天文学侧重于视察天象,记录天文现象变更,古代中国统治者往往把天文与国家社稷联系起来。(三)算经与圆周率1.先秦:春秋时期出现了九九乘法口诀;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筹算计算法。2.东汉:《九章算术》总结了周秦到汉代的数学成就,记载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数学运算方法,标记着我国以解决实际问题为主要内容、以算筹为计算工具、运用十进制记数系统计算的古代数学体系的形成。3.魏晋南北朝:南朝的祖冲之将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后第七位,这一成果领先世界达1000年之久。4.元代:出现简便高效的珠算法。(四)古代农书1.北朝贾思勰的《齐民要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完整的农书。该书总结了我国北方劳动人民长期积累的农业、畜牧业生产阅历。2.元代王祯的《农书》:重点放在生产工具的改革方面,其中《农器图谱》占全书篇幅的4/5,附有306幅插图。3.明代徐光启的《农政全书》:该书系统总结了历代农业、手工业积累的阅历,并参照汲取西方自然科学学问。《齐民要术》《农书》《农政全书》的不同点《齐民要术》侧重于北方劳动人民生产阅历的总结;《农书》强调生产工具的改革;《农政全书》开展农业科技试验,体现科学性、创新性和先进性。(五)从《黄帝内经》到《本草纲目》1.《黄帝内经》:编撰于战国,成书于西汉,是中国现存较早的一部医书,奠定了中医学理论的基础。2.《伤寒杂病论》:张仲景编著,论述了“望、闻、问、切”四诊疗法,成为中医临床医学的经典。张仲景也被后世称为“医圣”。3.华佗:与东汉张仲景同时期的名医,精于方药针灸,擅长外科手术,独创了“麻沸散”和五禽戏。4.《本草纲目》:明代李时珍系统总结了中国16世纪以前的药物学成就,创立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分类法,体现了生物进化的思想,推动了世界生物学的发展。二、中国古代文艺长廊(一)汉字与书法1.汉字(1)起源:新石器时代,陶器上出现了一些刻画符号。(2)成熟①商代的甲骨文是目前所知最早的成熟的汉字。②商周时期出现铸在青铜器上的“金文”。(3)统一①背景:春秋战国时期文字运用出现混乱状况;秦统一六国。②统一:秦始皇以小篆为基础,统一全国文字;后又推广书写简便的隶书。③意义:对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2.书法艺术的发展(1)历史条件①士人群体的形成,是书法艺术发展的主要推动力气。②笔墨纸张等文具的改进,为书法技巧的创新供应了条件。(2)发展历程①魏晋南北朝:汉字发展成为自觉的书法艺术。“书圣”王羲之的《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②隋唐:既有张旭、怀素狂放不羁的草书,也出现了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等留意规范法度的楷书,书法理论也日趋成熟。③宋代:追求特性而忽视法度,提倡“有意无法”。④明代:书法随着社会进一步平民化、世俗化,更加强调特性化的创建。(3)基本特点①以笔墨的黑白空间和线条的刚柔枯润来抒情达意。②通过自由变更的线条和疏密得宜的布局,将绘画艺术的情境美和书写的内容有机融合。文字不等同于书法。汉字的发展体现了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故其依据甲骨文、大篆、小篆、隶书、楷书的脉络演化发展,总的趋势是由繁到简。而书法兼具审美与好用功能,自觉地创建书法美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特色的一种艺术形式。可以说,书法是汉字的艺术形式。(二)绘画艺术1.历程(1)新石器时代:我国绘画艺术的源头。(2)战国时期:出现用毛笔绘制在绢帛上的作品。(3)汉代:帛画浪漫、神奇又不失古拙。(4)魏晋时期:文人画起先出现,代表人物是顾恺之,绘画理论是“以形写神”。(5)唐代:绘画体现盛唐气象,代表人物是吴道子。(6)宋代:文人山水画从留意写实到更加留意意境;商品经济的发展促进民间风情画兴起,代表作品是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7)明清时期:文人画受时代影响,出现风格奇妙的画家;木刻版画成为小说的插图;出现好用性的年画、布贴画、剪纸画等。2.特点(1)既有留意写实的宫廷和民间绘画,又有留意写意的文人画,融诗、书、画、印为一体。(2)讲求神似、意境和气韵,留意个人主观性情的抒发,表现手法敏捷、自由。(三)文学成就1.《诗经》(1)地位: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2)内容:保存了从西周初期到春秋中期大约500年的诗歌,分风、雅、颂三部分。(3)特点①真实而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②以四言为主,多采纳重章叠句的句式。③语言质朴丰富,有现实主义倾向和“赋、比、兴”的艺术手法。2.楚辞(1)概况:战国时期屈原等人汲取南方民歌精华,采纳楚国方言创建出的一种新体诗歌。(2)特点:句式自由敏捷,奇丽华美,想象奇妙。(3)代表作:《离骚》。(4)地位:“骚体”(楚辞)与“风”(《诗经》)合称“风骚”,成为中国古代诗歌的两大源头。3.汉赋(1)出现背景:汉朝政治统一,经济发展。(2)特点:专重铺陈排比、文采华丽的带韵散文。4.唐诗(1)背景①社会背景:国家统一,经济旺盛,文化多元。②制度保障:科举取士制度推动了文学的发展。③文化条件:汉代以来五言诗、七言诗的发展。(2)代表人物①李白:人称“诗仙”,其作品充分体现了盛唐张扬特性、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②杜甫:是一位忧国忧民的诗人,人称“诗圣”。其作品反映社会现实,被誉为“诗史”。③白居易:其作品在批判黑暗现实中表达了诗人对民间疾苦的深切怜悯。5.宋词(1)旺盛缘由①科举制度的发展和重文轻武的社会风气壮大了学问分子队伍。②天下分裂、战乱频仍,有识之士希望激昂人心。③市井生活丰富,消遣场所须要大量的歌词。(2)特点:词又称“长短句”,便于更加敏捷自如地表达情感,并可配乐演唱。(3)代表人物:豪放派有苏轼和辛弃疾;婉约派有柳永和李清照。6.元曲(1)背景①商品经济发展。②汉族文人在元朝进取无望,心情压抑,用散曲抒发愁闷情怀。(2)特点:元曲是在宋词、金元俚曲俗谣基础上经文人重新制作而形成的新诗体,大量运用白话、方言、衬字,与音乐、戏曲结合比较紧密。7.小说(1)背景①工商业城镇和市民阶层兴起。②由宋元话本脱胎而来的章回体裁小说,渐渐发展成文学的主流。(2)成就①通俗文学:《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等“四大奇书”。②短篇小说:《警世通言》《喻世明言》《醒世恒言》《初刻拍案惊异》《续刻拍案惊异》(即“三言”“二拍”)。③批判现实的力作:《红楼梦》《聊斋志异》《儒林外史》等。(3)评价:在思想性和艺术成就方面达到新的高峰,成为我国古典文学的珍宝。(四)梨园春秋1.萌芽——傩戏:傩在原始社会是一种通过娱神来祈求神灵保佑的带有巫术色调的仪式活动。2.形成——南戏:两宋之际,在浙江温州一带流行的一种戏曲,形成了完备的戏曲形式。3.成熟——元杂剧(1)特点:多种表演形式结合,故事情节完整。(2)代表人物及作品:关汉卿是元杂剧的奠基者,代表作是《感天动地窦娥冤》;王实甫的《西厢记》。4.发展——昆曲(1)特点:以载歌载舞为主要特色,唱腔宛转优雅,熔诗、乐、歌、舞、戏于一炉。(2)代表作:汤显祖的《牡丹亭》。5.高峰——京剧(1)背景:明清时期,北京作为全国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戏曲舞台特别活跃,成为各种剧种竞争的场所。(2)形成过程①起源:清乾隆年间,徽戏剧团三庆班等相继进京演出。②形成:徽班吸取了湖北汉调以及昆曲、秦腔、梆子腔等剧种的腔调和表演形式,字韵上受京城文化的熏陶浸染,经不断融合汲取形成新的剧种——京剧。(3)艺术特色:集古代戏曲艺术之大成,分生、旦、净、丑四大行当。运用唱、念、做、打等艺术手段,用锣鼓和京胡、二胡、笛子等管弦限制节奏,唱腔“字正腔圆”。(4)地位:将中国戏曲推向一个新的高峰,被誉称为“国粹”,在人类文化艺术的殿堂上放射着奇光异彩。京剧的发展过程1.中国古代科技的世界影响这三种独创将全世界事物的面貌和状态都变更了,从而产生了多数的变更:印刷术在文化;火药在斗争;指南针在航海。历史上,没有任何帝国、宗教或显赫人物能比这三大独创对人类的事物有更大的影响力。——弗兰西斯·培根[思维激活]中国的印刷术、火药、指南针在世界上产生了深远影响,变更了世界的面貌。2.市民文学的典范——明清小说这一时期(明清)大为旺盛的小说、戏剧也竞相以一般人丰富多彩的生活以及他们的情感追求作为题材,屠夫、小贩、商人、妓女、牧童、村姑、绿林英雄,以致三教九流进入文学殿堂,成为文学中的主子公,“好货”“好色”成为很多作品的共同主题。——冯天瑜等著《中华文明史》[思维激活]明清时期小说取材越来越广泛,越来越关注社会底层,越来越多地反映人们的现实生活。►探究1中国古代科技的特点史料一中国古代各时期不同类型科技成果所占比重表(部分)(%)。朝代北宋南宋明朝清朝理论类491630试验类121031技术类84818169——李思孟《科学技术史》史料二下列史料整理自《巧思遗闻——中国科技的故事》:1266年,郭守敬被张文谦举荐给元世祖忽必烈,之后受命编订新历法。1277年,郭守敬向政府建议,组织一次全国范围的大规模的天文观测,史称“四海测验”。1281年,新历法完成,元世祖依据“敬授民时”的古语,取名为《授时历》。1582年,意大利天文学家格里高利提出现行公历,与《授时历》的天文数据基本相同。史料三与西方人相比,中国古人很少思索那些与物质生产发展无关的抽象问题……李约瑟指出,中国古代数学最大的缺点是缺少严格求证的思想。中国明代的李之藻曾致力于西方数学与中国古算术的对比探讨,他同样认为,中国古算术最为缺乏的就是西方那种完整的推理系统。此乃尊崇好用理性的传统使然……古代中国留意功利,重政轻技的传统观念和社会环境只能孕育出诸如农学、天文学、医学、算学等以好用理性为特质的科学形态。——夏国军《论中国古代科学的特质》(1)史料一中两宋与明清时期不同科技成果所占比重的表格,留意从表中数据变更找出演化的趋势。(2)史料二中“敬授民时”表明中国古代历法是服务于农业生产的,因此中国古代科技具有重视实践和好用的特点。(3)史料三中“与西方相比”说明中国古代科技缺少了西方的求证、推理和理性。(1)依据史料一,概括指出两宋与明清时期中国古代科学发展的特征。(2)依据史料二、三,分析中国古代科技具有的特点。并结合所学学问,说明形成这些特点的缘由。[提示](1)两宋与明清时期的技术成果都占主导地位;明清时期的试验成果削减;明清时期科技理论成果比重上升。(2)特点:留意好用性;缺少严格求证的思想。缘由:传统小农经济的影响;儒家思想中重政治、轻技艺观念的束缚;古代君主专制统治的阻碍。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特点(1)历史进程:长期走在世界前列(16世纪前);明清时期起先渐渐落后于西方。(2)科学思想①敬重自然,重视完善人和自然的关系。②重视总牢固践阅历,轻视理论和抽象概念,缺少试验,制约了近代科学的产生。③受到儒家主流思想的影响。(3)科技应用:主要服务于封建农业经济的发展须要,缺乏将科技转化为生产力并成为科技进一步发展动力的意识。(4)分布领域:主要集中在与农业有关的农学、天文历法及医学等方面。(5)成就:全面旺盛,多种成就领先世界;外传世界,贡献大。►探究2中国古代文学艺术的演进史料一北宋的都城汴京、南宋的都城临安以及建康、成都等都是人口达十万以上的大城市……“新声巧笑于柳陌花衢,按管调弦于茶坊酒肆(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序》)”,民间的消遣场所也须要大量的歌词,士大夫的词作便通过各种途径流传于民间。……“教坊乐工,每得新腔,必求永为辞,始行于世,于是声传一时(叶梦得《避暑录话》卷下)”。——摘编自袁行霈《中国文学史》史料二明代小说旺盛……形成了《三国演义》《西游记》《水浒传》等名著。明中后期,文人与市民的关系日益亲密,出现了一批描写市民生活的文人士子,他们更多地运用通俗生动的日常语言,塑造了众多商人、手工业者和市井小民的形象。——摘编自周先慎《明清小说》(1)史料一从城市的发展、民间消遣需求、教坊乐工因素等方面阐述了古代中国艺术发展的缘由。(2)史料二说明明代的小说创作具有显明的特色。(1)依据史料一并结合所学学问,概述艺术世俗化趋势的推动因素。(2)依据史料二,概括明代小说创作的风格特色。[提示](1)古代城市化进程的发展;商品经济的发展;消遣设施的旺盛;市民阶层的扩大;人民消费实力的提高。(2)通俗易懂,接近日常生活,易于被民众接受。中国古代文学艺术的时代特征(1)春秋战国时期:孔子编订《诗经》作为德行教化文本,屈原创作《离骚》抒发爱国情怀。(2)秦汉时期:大一统局面形成,如汉赋以华丽的辞藻描绘恢弘气概。(3)魏晋南北朝时期:陶渊明的田园诗表达了对黑暗现实的不满和对志向生活的憧憬;山水画起先形成。(4)唐朝时期:唐朝的繁盛与科举制度,促成了唐诗的旺盛;绘画同时吸取印度、波斯等外来美术风格,风格多样;楷书、草书等书法艺术成就辉煌。(5)宋元时期:元朝经济的发展促使戏曲走向成熟。(6)明清时期:封建社会衰落,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市民阶层扩大,小说、戏曲走向繁盛。立足家国情怀相识四大独创在东西方的不同影响材料中国的印刷术用于传播古老的观念,而不是新思想;火药加固了皇帝的统治,而不是正在出现的诸民族君主的地位;指南针除郑和用于闻名的远航外,并不像西方人那样用于世界范围的探险、贸易和帝国的建立。——摘编自白万纲《大国的崛起:大国崛起的奇妙——国家管控》依据材料,分析印刷术、火药、指南针的独创对东西方历史发展起到的不同作用。[解析]作者的主要观点是虽然印刷术、火药、指南针都最早出现在中国,但大多没有发挥出实际的作用,甚至运用时产生了消极的影响,因而没有引发中国的制度性变革。据此分析再结合所学学问回答。[答案]印刷术在中国传播的是与封建统治相适应的儒家思想,在西方传播的是资产阶级新文化;火药在中国维护了封建专制统治,在西方却推动了欧洲民族国家的发展,为摧毁封建势力创建了条件;指南针在中国并没有起到像在西方那样的拓展世界市场、加速资本原始积累的作用。总之,印刷术、火药、指南针的独创促进了欧洲由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的转型,却没有给中国带来根本变更。中国古代四大独创对世界文明的影响(1)造纸术:推动了欧洲文化的普及和推广。(2)印刷术:大大推动了文艺复兴运动,促进了人们思想的解放和社会的进步。(3)指南针:促进了远洋航行,迎来了地理大发觉的时代;为西方国家拓展世界市场、进行殖民扩张供应了重要条件。(4)火药:推动了欧洲火药武器的发展,为摧毁封建势力创建了条件,促进了欧洲采矿业和金属制造业的发展。[新高考·等级考试示范]1.命题点:宋代文学艺术领域变更(2024·江苏新高考适应性考试·4)下图为宋代文学艺术领域变更的部分状况。对这些变更起干脆作用的因素是()·文学诗文选本蔚成风气,白话小说大量出现·书法帖学兴起,碑帖印本广泛流通·绘画版画和年画成为新画种,民众喜闻乐见A.印刷技术发展 B.城市经济旺盛C.科举制度完善 D.市民文艺兴起[尝试解题]________A[宋代雕版印刷术推广,印刷技术发展干脆推动了宋代文学艺术的发展,A项正确;城市经济旺盛、科举制度完善有利于宋代文学艺术的发展,但对题干所述的变更并不起干脆作用,B、C两项解除;市民文艺兴起是宋代文学艺术领域变更的表现,D项解除。]2.命题点:颜真卿的书法(2024·湖北选择性考试模拟·2)小楚同学酷爱书法,常常临摹“颜体”楷书。有一天发觉颜真卿的《祭姪文稿》虽然有不少涂改的墨团,却被誉为“天下其次行书”。查阅史书方有所悟,颜真卿是在得知颜杲卿父子英勇就义后,激扬悲愤而写下这一传世名作的。这说明()A.颜真卿书法造诣臻于完善B.行书比楷书更具审美功能C.唐代文化由守成走向创新 D.书法家气节提升作品声誉[尝试解题]________D[依据“颜真卿是在得知颜杲卿父子英勇就义后,激扬悲愤而写下这一传世名作的”,可以看出颜真卿的气节所在,这使其作品虽然有涂改,却被誉为“天下其次行书”,故反映出书法家气节提升作品声誉,D项正确;完善的说法太确定,解除A项;材料没有比较行书和楷书,不能得出B项;创新之处没有体现,解除C项。]题号命题特点第1题素养对接唯物史观:确定时期的文化是确定时期政治经济的反映第2题价值取向培育审美情操;明辨是非善恶美丑[经典题·新情境考法借鉴]【考法示例】运用生活情境,隐性考查唐朝民族关系(2024·全国Ⅰ卷·25)下图为唐代闻名画家阎立本的《步辇图》,描绘了唐太宗李世民接见吐蕃使臣的情景。该作品体现了()步辇图A.西域风情与中土文化的交汇B.文人意趣与市井风情的杂糅C.艺术审美与史料价值的统一D.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的融合知情境:本题选取《步辇图》,要求运用生活情境,探讨这一绘画作品所体现的艺术风格。明立意:以阎立本的《步辇图》为切入点,主要考查史料实证、历史说明等核心素养。抓关键:“李世民接见吐蕃使臣”是解答本题最具借鉴意义的信息。理思路:解答本题时要分析两方面的信息,一是题干的文字说明,二是《步辇图》本身的艺术特点。前者的关键内容是“李世民接见吐蕃使臣”,这是唐代和吐蕃有悠久的友好往来历史的见证;后者须要把所学的中外关于绘画的学问迁移过来。通过对以上信息的综合分析就能得到答案C项。【真题体验】1.秦汉时期的摔跤运动(2024·全国Ⅱ卷·24)据史书记载,角抵(摔跤)“盖杂技乐也,巴俞(渝)戏、鱼龙扩散(百戏节目)之属也”。秦二世曾在宫中观赏。汉武帝在长安实行了两次大规模的角抵表演,长安百姓“三百里内皆观”,他也曾用角抵表演欢迎来长安的西域人。据此可知,当时角抵()A.促进了川剧艺术的发展 B.拥有广泛的社会影响C.推动了丝路文化的沟通 D.源于民间的劳作技能B[依据材料中角抵(摔跤)在秦汉时期的流行状况可知,角抵(摔跤)在秦汉时期有广泛的社会影响,故B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秦汉时期角抵(摔跤)的流行状况,而川剧是清朝出现的,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角抵(摔跤)推动丝路文化的沟通,故C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秦汉时期角抵(摔跤)的流行状况,没有提及其起源,故D项错误。]2.唐代的书法(2024·全国Ⅲ卷·26)唐代书法家张旭曾说:“始吾闻公主与担夫争路,而得笔法之意。后见公孙氏舞剑器,而得其神。”据此可知,张旭书法呈现出()A.书写结构的严整性 B.书写气象的灵动性C.书写笔画的繁杂性 D.书写技法的内敛性B[张旭是唐代出名的草书书法家之一,有“草圣”的称号,他创作的千字文作品狂放不羁、挥洒自如、变化莫测。从他叙述自己对书法的感悟来看,他的书法呈现出灵动性,B项符合题意;A项错误,楷书体现书写结构的严整性;C项错误,草书没有体现书写笔画的繁杂性;D项错误,张旭的书法体现的是外露性,而不是内敛性。]3.中国古代的壁画艺术(2024·全国Ⅱ卷·25)敦煌莫高窟61号洞中的唐代壁画“五台山图”中有一座“大佛光之寺”,梁思成、林徽因按图索骥,在山西五台山地区发觉了其实物——佛光寺。这一事例说明此类壁画()敦煌壁画中的“大佛光之寺”五台山佛光寺A.创作源于艺术想象 B.能完整还原历史真实C.可与文化遗存互证 D.价值来自学者的发掘C[由材料中梁思成、林徽因按图索骥,发觉了实物佛光寺可知,此类壁画可与实物文化遗存互证,故C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唐代壁画与山西五台山地区的实物——佛光寺相互印证的状况,没有涉及创作与艺术想象之间的关系,故A项错误;B项表述确定化,故错误;D项说法错误,解除。]4.唐代的社会风尚——拔河(2024·全国Ⅰ卷·26)唐代之前,荆楚民间存在一种祈求丰收的“牵钩之戏”,至唐代称作“拔河”,广为流传。唐玄宗《观拔河俗戏》诗云:“壮徒恒贾勇,拔拒抵长河。欲练英雄志,须明输赢多……预期年岁稔,先此乐时和。”据此可知,在唐代()A.江南文化成为主流B.耕战结合观念深化人心C.阳刚与力气受到推崇D.诗歌以描写宫廷生活为主C[拔河竞赛本身就是力气的较量,再依据材料“壮徒恒贾勇”“欲练英雄志”“预期年岁稔”等信息可知,在唐代人们通过拔河竞赛呈现阳刚与力气,故C项正确。]5.古代中国药学的发展(2024·全国Ⅲ卷·26)我国第一部药学专书《神农本草经》大约成书于汉代,《唐本草》是世界上第一部由国家制定的药典,宋代颁行了多部官修本草,明代李时珍撰成药物学集大成之作《本草纲目》,由朝廷颁行。这些史实说明,我国古代药学的发展()A.源于大一统的政治体制 B.得益于国家力气的支持C.是商品经济旺盛的结果 D.受到了宋明理学的推动B[A项中“源于”的说法明显错误,解除;题干反映了唐代、宋代、明代国家力气都对药学的发展供应了重要支持,故B项正确;题干强调的是不同历史时期国家力气对药学发展的促进作用,而非商品经济的影响,解除C项;材料提及了汉代和唐代药学的发展,当时宋明理学还未产生,故解除D项。]6.昆曲在明清时期的流行缘由(2024·全国Ⅱ卷·27)昆曲在明朝万历年间被视为“官腔”,到清代被誉为“雅乐”“盛世元音”,宫廷重要活动常有昆曲演出,江南地区“郡邑大夫宴款不敢不用”,甚至“演戏必请昆班,以示府城中庙会之高雅”。这些史实表明,昆曲在明清时期的流行是因为()A.陆王心学广泛传播 B.汲取了京剧的戏曲元素C.社会等级观念弱化 D.符合士大夫的文化品位D[由材料“官腔”“雅乐”“盛世元音”“郡邑大夫宴款……以示府城中庙会之高雅”可知昆曲为士大夫阶级的消遣品,符合士大夫的文化品位,故D项正确。][模拟题·培素养仿真演练]1.(2024·佛山调研)西汉武帝到东汉中期,以规模宏大、歌颂为主的“大赋”兴盛;东汉中后期始,以抒情为主的“小赋”渐渐取代鸿篇巨制的“大赋”。这说明()A.皇帝喜好确定汉赋兴盛 B.士人热衷于颂扬国运C.汉赋的风格受时代影响 D.赋是汉代的官方文学C[西汉规模宏大、以歌颂为主的“大赋”兴盛,符合西汉国力强盛的时代特点,东汉中后期始,以抒情为主的“小赋”符合东汉国力衰弱的特点,这表明汉赋风格受时代影响,而非皇帝喜好确定汉赋是否兴盛,故选C项,解除A项;东汉中后期以后的赋以抒情为主,因此不能说明士人热衷颂扬国运,解除B项;赋不是官方文学,解除D项。]2.(2024·韶关模拟)商代出土的甲骨文无疑已是世界上最有影响力的文字之一。它的美术性格也带有诗意,使书写者和视察者同一地运用某种想象力。因而上海人的沪语发音软如法语,广东人的粤语发音硬如德语,也能使同一文字相互会意。这表明,此种书写的方式()A.有利于中华文化的团结B.促进了官方文字的统一C.得益于青铜技术的进步D.符合了士阶层的审美A[题干中提到“使书写者和视察者同一地运用某种想象力”,也就是说语言可能有差别,但书写的语言是一样的,这无疑会产生民族凝合力,从而促进民族团结,故选A项;材料分析了同一文字的重要意义,即书写者和视察者相互统一,材料中没有提到官方对待文字的看法,解除B项;甲骨文是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是金文,解除C项;甲骨文使得书写者和视察者统一,没有分开阶层,解除D项。]3.(2024·顺德联考)据记载,唐代书法家贺知章喜好在饮酒中乘兴书写诗文,“凡人家厅馆好墙壁及屏障,忽忘机兴发,落笔数行,如虫篆飞走”。下列作品最可能出自贺知章之手的是()ABCDB[由材料“忽忘机兴发,落笔数行,如虫篆飞走”可知此为笔画简约,线条流畅尽情的草书,故选B项;A项是篆书,解除;C项是笔画详备,结构严整的楷书,解除;D项是既有审美价值又有好用价值的行书,解除D项。]4.(2024·潮州联考)有史料记载,在751年唐朝与阿拉伯帝国间的怛罗斯之战中,唐朝战俘将造纸术传到非洲和欧洲。但据杜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影视道具专业保险及责任承担协议
- 知识产权代管与新能源技术合作合同
- 微信视频号美食烘焙教程制作与推广服务协议
- 智能家居股权变更登记及智能家居生态合作协议
- 建筑空调系统安装与节能改造及运维服务协议
- 固废处理与资源化利用项目投资协议
- 商业银行柜员岗位全职聘用与业务流程优化合同
- 智能教育平台课程内容版权授权与品牌合作合同
- 数据中心备用电源租赁及智能运维服务合同
- 抖音平台火花话题挑战赛合作伙伴市场推广与品牌宣传协议
- 蜜雪冰城合作加盟合同
- 急性心衰的急救护理与流程
- 新闻记者职业资格《新闻基础知识》考试题库(含答案)
- 国开2024年秋《心理健康教育》形考任务1-9答案
- 妊娠纹的治疗
- 电力运维管理平台方案设计
- 安全培训管理体系
- 古诗教案模板范文
- 屠宰场安全培训
- 光伏电站运维课件
- 厂区绿化环境提升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