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上册同步教学课件-《论语》十二章_第1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同步教学课件-《论语》十二章_第2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同步教学课件-《论语》十二章_第3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同步教学课件-《论语》十二章_第4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同步教学课件-《论语》十二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七年级语文上册同步教

学课件

导入新课孔子的画像中,他为何总是露出两颗门牙?

在古代,这种门牙被称作“骈齿”,它的意思是牙齿重叠。“骈齿”代表的是帝王之像,而如果一个普通人的画像在当时被画出骈齿,意味着他在人们心目的地位非常高,对社会影响深远。所以孔子像上的那两颗门牙是为了突出他的不平凡和圣贤之处。教

标(一)进一步熟悉文言文,体会与现代文的不同,积累文言词语。(二)结合对孔子生平与思想的介绍,正确理解《论语》十二章的内容。(三)体会文中倡导的修身和为学之道,感受孔子光辉的人格魅力。播放视

频,了解孔子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春秋末期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与战国时期儒家的代表人物孟子并称“孔孟”,被后世尊为“圣人”。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仁”。相传孔子有弟子三千,其中贤者七十二人。孔子知识渊博,是私人讲学之风的开创者,为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被誉为“万世师表”,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教育家,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人物。作者名片《论语》共20篇,是由孔子的弟子和再传弟子编写,是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一部儒家经典著作。东汉列为“七经”之一,宋代把它与《大学》《中庸》《孟子》合称为“四书”《论语》首创语录体写法,格言警句,美不胜收。我们耳熟能详的成语“不耻下问”“温故知新”“学而不厌”“举一反三”“见义勇为”“当仁不让”“舍己为人”等都出自其中。我们今天学习的《〈论语〉十二章》也是格言警句的荟萃,大体可以分为“修身”“治学”两大类。《论语》以语录体为主,只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说的话,不写出说话的环境和说话的对象;也有对话体,记录孔子对弟子(或其他人)的问题所做的回答;还有叙事体,其中有一点情节,但也以记录孔子的话为主。作品介绍点我放课文朗读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yuè)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yùn),不亦/君子乎?”(《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xǐnɡ)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chuán)/不习乎?”(《学而》)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子曰:“学而不思/则罔(wǎnɡ),思而不学/则殆(dài)。”(《为政》)子曰:“贤哉,回也!一箪(dān)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子曰:“知之者/不如/好(hào)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ɡōnɡ)/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子夏曰:“博学/而笃(dǔ)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听读课文,读准字音和停顿。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音准确富有节奏读出情感停顿恰当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yùn),不亦君子乎?”(《学而》)孔子说:“学习了,然后按时温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并不因此恼怒,不也是有才德的人吗?”古代对男子的尊称,这里指孔子。按时温习。时:按时。同“悦”,愉快。生气,恼怒。指有才德的人。圈画第一章的关键字词,结合课下注释,用现代汉语解释句子的意思,重点理解“君子”的含义。“君子”与“小人”相对,有二义:一指身份,即出身贵族;二指修养,即有德行学问。孔子所说的“君子”指有才德的人。宋代朱熹对此章评价极高,认为是引导初学者入“道德之门”,你如何理解这三句话的含义?你认为这一章的关键词是哪一个?孔子提倡的学习,不仅是纯知识的学习,更是“为人”的学习,因而做“学问”不仅是学习书本上的知识,更指提升个人的道德和修养。他强调知识的学习、道德的修炼都需要不断实践,这个过程是令人愉快的。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而来,相互切磋、相互交流求学的心得,探索为人的道理,这是值得高兴的事。在孔子看来,道德修为与他人无关,一个有修养的人并不会因为他人不理解自己而恼怒,这种消解名利的自在境界,只有君子才能做到。因此,这一章的关键词就是“乐”字。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曾子说:“我每天多次进行自我检查:替人谋划事情是不是竭尽自己的心力呢?跟朋友交往是不是诚信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过了呢?”人称代词,我。诚信。传授,这里指老师传授的知识。每天。多次进行自我检查。替人谋划事情。竭尽自己的心力。你认为这一章的关键词是哪一个字?你如何理解“忠”“信”这两个字的含义?这一章的关键词是“省”,“省”就是自我检查、反省的意思,曾子(孔子的学生)强调的就是要加强自我反省,来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忠”是竭尽自己的心力替别人办事,“信”是真诚地与人交往,这些是为人的原则,“习”是指老师传授的知识要不断地温习和实践。著名数学家陈省身的名字就出自这一句。你还知道哪些名人的名字是出自《论语》的吗?示例:毛泽东给自己的两个女儿分别取名为“敏”和“讷”,就出自《论语·里仁》中“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这一句。不能。因为三个句子所针对的对象是先“他人”,继而“朋友”,最后是“自己”,体现了一种由疏到亲、由人及己的关系,体现了曾子先人后己、以天下为己任的高尚情操。互换后就破坏了这种顺序,也不能很好地体现曾子这种高尚的品格。“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三个问句能不能互换位置?为什么?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孔子说:“我十五岁时,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时能有所成就,说话办事都有把握,四十岁,心里不再感到迷惑,五十岁知道上天的意旨是什么,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七十岁我就可以顺从意愿,但也不会越过法度。”十五岁。有,同“又”,用于整数和零数之间。立身,指能有所成就。上天的意旨。命,命令。迷惑,疑惑。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越过法度。逾,越过。矩,法度。“志学”就是立志求学的意思,少年时代正是发愤求学的年纪;“而立”就是自立,孔子的意思是男子到了三十岁,要有所成就;“不惑”意为不迷惑,到了四十岁,内心不再感到迷惘;“知天命”强调“知命”,这里的“天命”含有上天的意旨、自然的禀赋与天性、人生的道义和职责等多重含义;“耳顺”意思是到了六十岁,能吸取各种见解而加以容纳;这样到了人生古来稀的七十岁,就可以随心所欲,却不会越出规矩。人生修养至此,也日臻完善了。这一章是孔子自述了他一生进德修业的发展过程。“志学之年”“而立之年”“不惑之年”“天命之年”“耳顺之年”分别是十五、三十、四十、五十、六十的代名词。你能说说它们的含义吗?从本章来看,学习和修养的过程可分为几个阶段?十五岁到四十岁:学习领会;五十、六十岁:安心立命,不受环境左右;七十:主观意识和做人的规则融合为一。我们从这一章中可以得到什么启示?思想与言行融合,自觉遵守道德规范,而不是勉强去做。道德修养并非一朝一夕可以完成,要经过长时间的学习,循序渐进。道德修养的最高境界是怎样的?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就可以做老师了。”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学习第四章,思考:“温故”与“知新”,哪一个更重要?示例一:“温故”更重要。在孔子那里,古代典籍及礼仪习俗等都是“故”,只有不断地温故,在温故的过程中学会思考,才能产生新知。示例二:“知新”更重要。“温故”是指温习学过的知识,“知新”是指在温故的过程中,对以往学过的知识产生了一种新的理解、新的感悟,能从新的角度去分析事物。因此,“知新”重在思考、重在领悟,只有不断思考并产生新的理解的人,才能促进社会的发展,创立自己的学说,成为启发他人的老师。而那些只会照搬旧知识的人,别人是不会从他那里获得新知的。孔子说:“只是读书却不认真思考,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只空想却不读书,就会疑惑。”子曰:“学而不思则罔(wǎng),思而不学则殆(dài)。”(《为政》)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疑惑。第五章是讲什么的?如何理解“学”与“思”的关系?这也是孔子所提倡的一种学习方法。讲的是“学”与“思”的关系。一味读书而不思考,就不能深刻理解,甚至会陷人迷茫。而如果一味空想而不去实实在在地学习,则终究会疑惑而一无所得。所以要把“学”与“思”结合起来。子曰:“贤哉,回也!一箪(dān)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孔子说:“颜回的品质多么高尚啊!一竹筐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巷子里,别人都不能忍受那种困苦,颜回却不改变他自有的快乐。多么高尚啊,颜回!”古代盛饭用的圆形竹器,也有用芦苇制成的。能忍受。在众多弟子中,为何颜回能得到孔子的盛赞?第六章主要讲的是个人修养。修身要经受困苦、贫穷的考验。这一章描画了颜回艰苦的日常生活,孔子将普通人“不堪其忧”与颜回“不改其乐”的生活态度作了对比,表现出颜回安贫乐道的君子形象。那么,颜回的“乐”从何而来呢?从学习中来,从个人的道德修为中来。子曰:“知之者不如好(hào)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孔子说:“懂得某种学问和事业的人不如喜爱它的人,喜爱它的人不如以研究这种学问和事业为快乐的人。”代词,它,指学问和事业。一说,指仁德。喜爱,爱好。代词,……的人。以……为快乐。第七章主要讲什么?如何理解“知之”“好之”“乐之”这三重学习的境界?这一章讲兴趣对于学习的重要性。人对客观世界的认知是和兴趣成正比的。“知之”只是一般了解,“好之”则会有更大的热情投入,“乐之”才能全身心的置身其中,才能有真知灼见,才能有所成就。可见兴趣的培养是多么重要啊!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ɡōnɡ)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孔子说:“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其中了。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浮云一样。”吃。粗粮。胳膊上从肩到肘的部分,这里指胳膊。介词,对,对于。像浮云一样。文言文中称冷水为“水”,热水为“汤”。第八章语录是孔子的自我告白,其中“义”的内涵是什么?“义”是指公正合宜的道德、行为或道理。孔子讲的是当“富”“贵”与“义”产生矛盾时,他宁愿贫贱也要坚守“义”,守住“义”,即便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也乐在其中。孔子告诫自己的学生不要不择手段地追求富贵。战国时候儒家代表人物孟子说:“舍生而取义。”把“义”提高到新的高度。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孔子说:“几个人一起走路,在其中必定有可以做我老师的人。选取他们的优点而学习,如果也有他们的缺点就加以改正。”于此,意思是在其中。好的方面,优点。第九章是讲什么的?这一章讲的是学习态度。善于发现别人身上的缺点和优点的人,也往往是善于向他人学习的人。孔子无常师,从每一个人学习他们的优点。所以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可见只要抱定“择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的学习态度,无论什么环境,无论什么人,都可从中得到提高。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fú),不舍昼夜。”(《子罕》)孔子在河边感叹道:“逝去的一切像河水一样流去,日夜不停。”河边。川,河流。往、离去。代词,这,指河水。语气词,用于句末,表示感叹。课文其他章都是关于学习的,如学习态度、学习方法、个人修养等,而这一章似乎有浓郁的抒情色彩,和其他章不一样。编者为什么选了这一章?这一章和“学习”有什么关系?这一章似乎让我们看到了这样一个场景:孔子站在大河边,面对滚滚不尽的河水,发出了感慨:时间如同流水,一去不复返啊;生命短暂,一去不复返啊。孔子是想告诉弟子什么呢?一是要珍惜时光;二是要用积极的心态来看人生,要不断进步。人生如河水一样,要不断向前流动,思想、观念都要不断地进步,如果满足于今日的成就,就会落伍。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孔子说:“军队可以改变其主帅,平民百姓的志向却是不能改变的。”指军队。改变。指平民中的男子,这里泛指平民百姓。第十一章主要讲了什么内容?如何理解“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这一章讲个人修养,强调坚守志向。孔子以三军之帅与匹夫之志作对比,一个“可”一个“不可”,态度鲜明地强调了志向对一个人的重要性,告诉人们一个人要有志向并要坚守志向。子夏曰:“博学而笃(dǔ)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子夏说:“广泛学习且能坚定志向,恳切地发问求教,多思考当前的事情,仁德就在其中了。”坚定志向。笃,坚定。恳切。仁德。“仁”是孔子学说的核心,“仁”在这里是指“仁德”,这一章讲的是求仁的门路。子夏是如何解读“仁”的呢?博学、笃志、切问、近思,子夏认为这就是“仁”的体现。很多人以为这一章讲的是如何探求知识,在今天看来,“学、志、问、思”这四个字确实是求学的关键。但孔子所说的学,并不仅仅指书本上的知识,他强调要关注现实社会。广泛学习并坚定自己的志向,恳切地提出问题并联系现实思考当前的情况,他主张的“仁”就在其中了。《论语》十二章时间流逝的感慨①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②吾日三省……传不习呼③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④知之者不如……乐之者⑤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①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②吾十有五而志于……不逾矩③贤哉……回也不改其乐⑤三军可夺帅也,不可夺志也④疏食……于我如浮云⑥而笃志……仁在其中矣学习方法

个人修养学习态度你能根据个人修养、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等,对《论语》进行分类吗?

分类不要绝对化,有些章可能同时指向不同的主题。如“吾日三省吾身”“博学而笃志”既是个人修养,也关乎学习态度。明确你从《<论语>十二章》中学到了哪些为学和修身之道呢?为学之道——首立志吾十有五而志于学首立志博学而笃志早立志坚定志向为学之道——其态度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习态度以学为乐谦虚好学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珍惜时间为学之道——后方法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传不习乎?温习交流温故知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思结合学习方法《论语》中更多的为学之道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论语》中更多的为学之道修身之道——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宽厚平和善于自省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学思结合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学中修身修身之道——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安贫乐道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坚定志向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坚守道义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小不忍则乱大谋。巧言令色,鲜矣仁。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默读以下三则材料,说说分别印证了《论语》十二章中的哪些内容。你从中获得了哪些启示?曹公擒羽以归,拜为偏将军,礼之甚厚……表(上奏章)封羽为汉寿亭侯。羽叹曰:“吾极知曹公待我厚,然吾受刘将军厚恩,誓以共死,不可背之。吾终不留,吾要当立效以报曹公乃去。”辽(张辽)以羽言报曹公,曹公义之。——《三国志》范仲淹二岁而孤,家贫无依。少有大志,每以天下为己任,发愤苦读,或(有时)夜昏怠,辄以水沃(洗)面;食不给,啖(吃)粥而读。既仕,每慷慨论天下事,奋不顾身。乃至被谗受贬,由参知政事谪守邓州。仲淹刻苦自励,食不重肉,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常自诵“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戴(选)公从东出,谢(安)太傅往看之。谢本轻戴,见,但与论琴书,戴既无吝色(为难的神色),而谈琴书愈妙。谢悠然知其量。——《世说新语,雅量》坚守道义安贫乐道宽厚平和如果我们教室黑板上方要张贴一幅标语,你会选择《论语》十二章中的哪一句?请说明你选择的理由。“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提醒我们学和思在学习中具有同等重要的作用。“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学习、立志、提问、思考,这不仅是求学之道,也是我们一生要坚持的学习、工作方式。修身学习学习是为了更好地修身做人彼此融合相互促进课堂小结请完成本课《分层作业》布

业板书设计修身学习彼此融合相互促进一、名句默写(1)子曰:“__________________,不亦说乎?”(2)__________________,不亦乐乎?(3)__________________,不亦君子乎?(4)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传不习乎?”(5)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逾矩。”学而时习之有朋自远方来人不知而不愠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知识盘点(6)子曰:“__________________,可以为师矣。”(7)子曰:“__________________,思而不学则殆。”(8)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________________,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9)子曰:“__________________,好之者不如乐之者。”(10)子曰:“饭疏食,饮水,__________________,乐亦在其中矣。”(11)__________________,于我如浮云。(12)子曰:“三人行,__________________。”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人不堪其忧知之者不如好之者曲肱而枕之不义而富且贵必有我师焉(13)择其善者而从之,__________________。(14)子在川上曰:“__________________,不舍昼夜。”(15)子曰:“三军可夺帅也,__________________。”(16)子夏曰:“博学而笃志,__________________,仁在其中矣。”(17)《〈论语〉十二章》中论述学与思的辩证关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不善者而改之逝者如斯夫匹夫不可夺志也切问而近思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18)孔子认为不凭道义而获得的荣华富贵,就像浮云一样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9)孔子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见,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学习的最高境界乃是以此为乐。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二、统编课下注释1.学而时习之时习:___________________时:_____________________2.不亦说乎说:_____________________3.人不知而不愠愠:_____________________4.不亦君子乎君子:___________________5.吾日三省吾身吾:_____________________日:_____________________三省:___________________同“悦”,愉快指有才德的人人称代词,我按时温习按时生气,恼怒每天多次进行自我检查6.为人谋而不忠乎为人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传不习乎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吾十有五而志于学十有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三十而立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四十而不惑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五十而知天命天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诚信十五岁同“又”,用于整数和零数之间替人谋划事情竭尽自己的心力传授,这里指老师传授的知识立身,指能有所成就迷惑,疑惑上天的意旨命令13.六十而耳顺耳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4.七十而从心所欲从心所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5.不逾矩逾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6.温故而知新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7.学而不思则罔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8.思而不学则殆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9.一箪食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0.人不堪其忧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越过法度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疑惑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顺从意愿学过的知识古代盛饭用的圆形竹器能忍受21.知之者不如好知者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2.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3.饭疏食,饮水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疏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4.于我如浮云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5.必有我师焉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6.择其善者而从之善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喜爱,爱好吃粗粮代词,它,这里指学问和事业代词,……的人以……为快乐介词,对,对于像于此,意思是在其中好的方面,优点27.子在川上曰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8.逝者如斯夫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9.三军可夺帅也三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0.匹夫不可夺志也匹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1.博学而笃志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2.切问而近思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3.仁在其中矣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代词,这,指河水指军队改变河流往、离去语气词,用于句末,表示感叹指平民中的男子,这里泛指平民百姓坚定恳切仁德1.有朋自远方来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不亦乐乎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人不知而不愠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可以为师矣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乐亦在其中矣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不义而富且贵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择其善者而从之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朋友,这里指志同道合的人快乐三、其他常考实词了解凭借乐趣即“宜”,是行为的尺度跟随,引申为学习四、重点句子翻译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教材思考探究;省略句(省略宾语“我”),疑问句,固定句式“不亦……乎”译为“不是……吗”]2.吾日三省吾身: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