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数学下册7折线统计图第2课时复式折线统计图教案新人教版_第1页
五年级数学下册7折线统计图第2课时复式折线统计图教案新人教版_第2页
五年级数学下册7折线统计图第2课时复式折线统计图教案新人教版_第3页
五年级数学下册7折线统计图第2课时复式折线统计图教案新人教版_第4页
五年级数学下册7折线统计图第2课时复式折线统计图教案新人教版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5第2课时复式折线统计图▷教学内容教科书P106~107例2,完成教科书P109“练习二十六”中第4、5题。▷教学目标1.相识复式折线统计图及其特征,能依据须要选择折线统计图直观、有效地表示数据。2.能结合实例读懂复式折线统计图,并能对数据进行简洁的分析和预料,发展学生的统计意识,提高学生的统计实力。3.在自主学习、合作沟通的过程中,体验学习复式折线统计图的必要性,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教学重点相识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征和学会绘制复式折线统计图。▷教学难点相识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征,能对数据进行简洁的分析和预料。▷教学打算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旧学问,引入新课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相识了单式折线统计图,请看这两个折线统计图,你从图中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课件出示教科书P106例2部分信息。【学情预设】学生可能分别依据两幅图说出上海诞生人口数和死亡人口数的改变状况:都是呈上升趋势。也可能说出诞生人口数和死亡人口数哪年最多,哪年最少。师:假如我们要比较上海每年诞生人口数和死亡人口数谁多谁少,要从统计图中直观反映每年人口数实际是增长还是削减,用单式折线统计图表示便于比较吗?【学情预设】学生可能会感觉到这样呈现不太简洁比较这些状况,从而产生认知冲突。师:能否将统计图改进一下,使其便于比较呢?学生独立思索,与同伴相互沟通。【学情预设】学生借助复式条形统计图产生联想:既然可以用复式条形统计图表示两组数据,那么能否用复式折线统计图表示两组数据呢?师:既然前面我们学习的复式条形统计图可以用来表示两组数据,同样也应当有复式折线统计图来表示两组数据。这就是我们今日要相识的折线统计图的另一种形式——复式折线◎教学笔记【教学提示】学生读图或许还只停留在单个数据的层面,老师要引导他们从整体趋势上去分析数据。统计图。(板书课题:复式折线统计图)【设计意图】干脆呈现单式折线统计图并简要读图,激活学生大脑中折线统计图的有关学问,为学习复式折线统计图供应认知打算。同时,通过提问让学生感受到单式折线统计图表示多组数据的局限,引发学习新知的须要,并由复式条形统计图联想到复式折线统计图,沟通两种统计图的联系。二、绘图分析,相识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征1.想象图形,初步感知。师:请同学们想象一下,假如将这两个折线统计图合并起来会是什么样的?【设计意图】让学生依据单式折线统计图猜想一下合并后的复式折线统计图的形象,为下一步探究复式折线统计图的制作方法作铺垫。2.探讨绘制方法,展示过程。(1)学生小组沟通绘制复式折线统计图的方法,然后全班沟通。师:要把你们刚才想象的复式折线统计图绘制出来,该怎样绘制呢?【学情预设】学生有绘制单式折线统计图的阅历,他们应当能说出一些绘制复式折线统计图的方法。沟通时老师重点让学生明确:可以像画复式条形统计图那样,画两条折线表示诞生和死亡的人口数;画每条折线时应留意用不同颜色区分诞生和死亡的人口数量,要让别人看得懂哪条是表示什么数据,还得像复式条形统计图一样用图例说明;描点方法与单式折线统计图描点的方法一样。学生沟通汇报,课件结合学生的沟通,动态呈现绘制过程。(2)学生独立完成例2中留白部分,绘制复式折线统计图。完成后,同桌之间相互评价,与课件进行对比。师总结并板书复式折线图的制作方法:复式折线统计图的制作方法:与单式折线统计图的制作方法基本相同,只是用不同的图例表示不同的量。【设计意图】在学生借助已有认知阅历,明确复式折线统计图绘制方法的基础上,再用课件动态展示复式折线统计图的形成过程,有助于学生明确绘制复式折线统计图的方法。3.读图分析,感受特点。师:请视察这个复式折线统计图,看一看它与前面的单式折线统计图有什么不同。师:从这个统计图中你能看出上海诞生人口数和死亡人口数有怎样的改变趋势吗?【学情预设】学生先发觉复式折线统计图是用两条折线分别表示两组不同的数据,再细致视察发觉:从总体上看,上海诞生人口数和死亡人口数都呈上升趋势,且诞生人口数上升幅度较大,死亡人口数上升幅度较小;上海每年的诞生人口数都比死亡人口数少;其中2003年相差最大。师:每年的诞生人口数和死亡人口数之间存在着什么关系?【学情预设】学生解决这个问题可能有困难,只是发觉死亡人口数和诞生人口数都在增加。师:依据以上状况,我们可以将这个问题细化,分成以下几个问题。(1)诞生人口数少于死亡人口数,这说明什么问题?(2)诞生人口数上升幅度较大,你估计是什么缘由?(3)死亡人口数上升幅度不是很大,这又说明什么呢?◎教学笔记【学情预设】有的学生可能会意识到:上海每年的人口数在削减。师小结:在统计上,诞生人口数与死亡人口数之差就是一个城市的人口自然增长数。假如诞生人口数大于死亡人口数,这个自然增长数就大于0,就表示人口实际在增加,我们把它叫做正增长;假如诞生人口数小于死亡人口数,这个自然增长数就小于0,增长的是个负数,事实上就是不但没有增加反而在削减,这就叫做负增长。板书: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不但能表示出两组数据数量的增减改变趋势,还可以更直观地比较两组数据的改变状况。【设计意图】让学生独立读图分析,同时,老师加以引导,有助于促进学生对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相识,感受到复式折线统计图不但同样具有直观表示数据增减改变趋势的特点,而且还便于比较几组数据的改变状况,发觉几组数据之间的联系,从而培育学生的读图实力。4.对比分析,拓展相识。师:上海的人口数为什么会出现这种负增长的现象呢?这个问题缘由有许多,你们可以课外去调查了解一下。师:上海人口增长状况是这样,你们认为全国也是这样吗?学生揣测后课件出示教科书P107最下面的统计表。师:请将这个表与上海诞生人口数和死亡人口数的统计图比较,你能发觉什么?【学情预设】学生可能发觉:上海诞生人口数的改变趋势与全国的改变趋势相反,也就是说上海诞生人口数呈上升趋势,全国呈下降趋势;上海死亡人口数的改变趋势与全国基本一样,都是略有增加,但幅度不是很大。师:猜一猜,这些规律背后可能是什么缘由?【设计意图】通过对比分析,拓展学生的视野,进一步培育学生的读图实力和分析问题的实力。三、巩固练习,综合应用1.课件出示教科书P109“练习二十六”第4题。(1)学生独立完成。(2)全班集中沟通反馈,结合学生的沟通,课件同步呈现解答结果。【学情预设】学生可能说出两个城市的气温都是上半年呈上升趋势,下半年呈下降趋势。其实我国各地基本上都是这个趋势,这点学生可能感受不明显,老师可以适当点拨;小明家“十一”黄金周去甲地旅游,应留意视察甲地同期的气温,着重依据气温做穿戴上的打算。2.课件出示教科书P109“练习二十六”第5题。(1)学生独立完成。(2)展示沟通,课件呈现解答结果。【学情预设】在展示沟通时,第(1)题学生应发觉男、女生的身高都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呈增长趋势,但男生在各个年龄阶段的身高普遍都比女生略高。假如学生不能发觉这些结论,老师就要留意引导;第(2)题事先让学生了解自己身高是多少,有条件的话,也可以让学生◎教学笔记【教学提示】负增长是一个新概念,也是实际生活中用得比较多的概念,要引导学生理解。打算他们7到10岁(或11岁)的身高数据。【设计意图】练习以用好教科书上的资源为主,主要围绕复式折线统计图的读图、分析和绘制(完善)进行,进一步巩固学生对折线统计图的相识。最终的实践活动有助于学生完整经验统计过程,培育统计实力和实践实力。四、课堂小结师: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的内容是什么?你有什么收获?师:复式与单式两种折线统计图有什么不同?复式折线统计图的优点是什么?▷板书设计复式折线统计图复式折线统计图的制作方法:与单式折线统计图的制作方法基本相同,只是用不同的图例表示不同的量。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不但能表示出两组数据数量的增减改变趋势,还可以更直观地比较两组数据的改变状况。▷教学反思教学复式折线统计图时,留意利用学生已经驾驭的单式折线统计图的结构、特点、读图方法等学问,绘制统计图的阅历以及复式条形统计图具有表示多组数据的认知阅历,让学生自主相识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特征。特殊是在将两个单式折线统计图合二为一时,不必急于干脆将两个单式折线统计图合并在一起,而是先让学生思索,再通过多媒体课件逐步展示绘制过程,最终让学生动手操作完成教科书P106~107例2。在这个过程中,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将动手操作的内容转化为动脑思索(想象),再动手操作实践。这个转换的过程,有利于加深学生对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理解和相识。▷作业设计二、东风路小学学生参与象棋竞赛人数统计如下表。依据上表数据制成统计图。◎教学笔记2.男生参与竞赛的人数占全部人数的几分之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