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业印鉴核验系统技术规范 编制说明_第1页
银行业印鉴核验系统技术规范 编制说明_第2页
银行业印鉴核验系统技术规范 编制说明_第3页
银行业印鉴核验系统技术规范 编制说明_第4页
银行业印鉴核验系统技术规范 编制说明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银行业印鉴核验系统技术规范》编制说明(征求意见稿)1工作简况1.1任务来源2023年12月28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下发关于修订《传染病暴发流行期间疫区邮件及处理系统预防控制规范》等1471项国家标准的公告(2023年第17号)。《银行业印鉴核验系统技术规范》为全国防伪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修订项目,计划项目编号:20232766-T-469。该项目由中钞印制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等单位承担修订工作。计划应完成时间为2025年4月。1.2主要起草单位和起草人(报批前填写)《银行业印鉴核验系统技术规范》(以下简称“本标准”)编制工作由中钞印制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承担,负责本标准编制的总体协调和技术指导。协作单位为北京鑫万佳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各起草人承担的工作如下:1.3主要工作过程1.3.1标准修订工作启动2024年1月10日,全国防伪标委会秘书处组织召开2024年国家标准集中修订工作会议,邀请防伪领域专家参加,确定标准修订相关技术路线和工作安排。同时,成立标准修订起草组,正式启动本标准修订工作。2024年1月30日,全国防伪标委会秘书处召集标准起草单位召开了工作组会议。会议上明确了工作组起草单位的分工和本标准修订过程的进度控制,工作组成员对标准《银行业印鉴核验系统技术规范》工草案稿进行认真讨论,提出建设性意见,提出本标准后续工作计划。1.3.2标准修订编制2024年7月8日,中钞研究院起草工作组到北京鑫万佳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就标准修订内容进行初步沟通。2024年7月17日,北京鑫万佳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到中钞研究院,就标准修订计划、修订内容,进行详细沟通,确定鑫万佳公司为此次标准修订的主要编制单位。制说明”,提交中钞研究院和防伪标准委员会。2编制原则及标准的主要内容2.1标准编制原则本标准的修订与起草遵循“科学性、合法性、协调性、实用性”的原则:(1)科学性:确保评价指标有足够的基础资料,具有可行的检测方法;(2)合法性:与国家相关的法规、标准保持基本一致;(3)协调性:在原标准的基础上进行修订;(4)实用性:广泛征求、采纳使用者建议,适合国情,操作性强。2.2标准主要修订内容本次标准修订对标准的印鉴种类、录入设备要求、信创环境支持、核验系统功能、印鉴网络进行更新,对测试方法及等级评定进行更新,对全文一些条款中的文字进行编辑性修改。在此基础上,与GB/T20206-2006相比,修订主要内容有:序号原内容修改后内容修改依据4.1核验印鉴类型有正方形、长方形、圆形和椭圆形图章盖的印鉴。4.1核验印鉴类型4.1.1各种形状印章,有正方形、长方形、圆形、椭圆形、三角形、菱形、无边框图章盖的印鉴。4.1.2主流印章编码8种,数字英文字母编码、双语带编码、双边框双语带编码、圆形编码、长方型编码、正方型编码、椭圆形边框上编码、正方型边框上编码。增加核验印鉴种类,增加编码印章核验。4.5.2.1录入设备完成标准印鉴和待测印鉴的图像采集,可使用摄像录入设备(模拟或数码)或扫描录入设备(扫描仪或图像清分机采用彩色图像模式,并保证图像精度。4.5.2.1录入设备完成标准印鉴和待测印鉴的图像采集,可使用摄像录入设备(数码)或扫描录入设备(扫描仪或图像清分机采用彩色图像模式,并保证图像精度。摄像录入设备客户,模拟信号已经不再使用4.5.2.5.1一级指标中规定的使用CCD摄像设备的精度为≥600线时,安装的物距必须保证有效摄取的图像精度为≥300DPI。4.5.2.5.2CCD摄像设备的精度为≥450线时,安装的物距必须保证有效摄取的图像精度为≥250DPI。4.5.2.5.1一级指标中规定的使用CCD或CMOS摄像设备的精度为≥600线时,安装的物距必须保证有效摄取的图像精度为≥300DPI。4.5.2.5.2CCD或CMOS摄像设备的精度为≥450线时,安装的物距必须保证有效摄取的图像精度为≥250DPI。摄像设备类型增加CMOS相关描述4.4.5.2.4摄像录入设备性能指标见表1。增加采集幅面、补光灯源、图像分辨率、感光芯片尺寸、图像预览速度、单张拍照速度、图像物理DPI、主体支架材料稳定性、屏蔽外界光源影响、能处理褶皱票据等指标、影像输出格式、图像质检、图像纠正、图像去黑边、图像压缩采集、畸形校正1、根据摄像设备市场上设备产品情况,重新定义性能指标。2、增加影像输出格式、图像质检、图像纠正、图像去黑边、图像压缩采集、畸形校正技术要求4.5.2.4扫描录入设备性能指标见表2。表二扫描录入设备性能指标扫描精度DPI彩色三级≥2001、降低扫描录入设备,三级中扫描精度要求,在实际应用场景中,扫描设备做为采集录入设备,分辨集速度降低3倍以上;另一方面对图像传输和存储造成压力。图像质检、纠正、去黑处理技术要求6.4.6.2印鉴核验系统安全性能须达到识别各类扫描套刻的假印章所盖的假印鉴。假印鉴识别性能指标见表3。增加数字编码差异指标(1~3)。说明3:数字编码差异主要是编码不同,包含1~3个编码不同。增加编码印章差异假章指标新增内容4.6.4编码印章核验印鉴核验系统将待测印鉴上的数字编码转化为可与电子标准印鉴数字编码比对的图像信息和数据,比较两者是否具有同一性,并识别待测印鉴数字编码真伪。4.6.4.1主流编码印章,包括:数字英文字母编码、双语带编码、双边框双语带编椭圆形边框上编码、正方型边框上编码4.6.4.2在建模过程中,自动识别出各类编码字符,方便操作人员核对建模。4.6.4.3在核验过程中,自动识别编码印鉴的真伪,给出独立的编码核验结果。4.6.4.4提供编码位置的辅助核验对比图,并自动标记差异位置,方便操作人员对有疑问的编码印鉴,进一步判断。编码印鉴核验技术内容8.新增4.6.6建模管理模式依据处理网点分布远近、印鉴管理制度,系统提供多种建模管理模式,以满足不同的印鉴管理需求,包括:集中建模、分散建模、分散+集中建模等等。支持模式越多,系统管理适应性越强。4.6.6.1集中建模,印鉴卡实物传递到集中建模点,使用专用的建模采集设备,集中完成印鉴卡采集和建模。4.6.6.2分散建模,在开户网点,使用专用的建模采集设备,完成印鉴卡采集、建4.6.6.3分散+集中建模,在开户网点,使用专用的建模采集设备,完成印鉴卡在影像采集,由集中建模点依据印鉴卡图像完成建模和复核,印鉴卡减少传递。4.6.6.4专用的建模采集设备,指符合4.5.2.4摄像录入设备性能指标,表1中,7主体支架材料稳定性、8屏蔽外界1、印鉴集中存储管环节可灵活配置管理。2、明确建模采集设备须符合摄像录入设备“一级”标准要求。扫描类设备,没有一致性指标,且传动装置会导致图像变形,不适合建模使用。3、丰富系统功能,增加灵活多样的建模管理模式,以满足客户应用需求。9.新增4.6.7印鉴核验处理模式根据客户不同的使用场景,提供多样的印鉴核验(验印)模式,包括:独立式验印、联动式验印、嵌入式验印、集中批量验印。4.6.7.1独立式验印,验印系统不与其他业务联动,适用所有印章核验,验印完成时自动保存验印图像及验印结果。4.6.7.2联动式验印,验印系统通过后台接口与其它业务系统联动,将验印结果关联到其他业务系统中,其他业务系统完成验印结果校验。4.6.7.3嵌入式验印,其他业务系统,在需要验印的前台业务流程中,自动调取验印功能,在业务处理流程中完成单笔验印,并将验印结果实时返给业务系统前台,同时将验印结果保存到电子验印系统中以备查询。4.6.7.4集中批量验印,验印系统通过接口,接收其他业务系统的批量验印请求,自动验印通过后,将验印结果批量返回其他业务系统。自动验印不通过的业务,支持进一步人工干预处理。业务系统丰富多样,对印鉴核验(验印)的处理模式要求,也是多种多样,系统需要支持各种类型的验印方式,以满足客户的各类业务处理系统的需求。4.6.7系统软件性能指标见表5。4.6.8系统软件性能指标表五,增加指标,自动提取印鉴编码、提供独立的编码核验结果、编码印鉴辅助核验方法、支持建模核验印鉴种类、建模管理模式、编码印鉴通过率1系统软件性能,增加新指标,系统功能更全面,性能更优。2相关电子印鉴库相关技术指标,移到印鉴网络中,数据库检索速度、无损压缩倍数、待测印鉴核验日志、数据库操作日志4.6.6电子标准印鉴数据库4.6.6.1印鉴图像压缩方式图像压缩方式必须采用无损压缩技术,防止电子标准印鉴在文件压缩或打开时产生变形,保证电子标准印鉴的真实性和唯一性,避免在印鉴比对过程中因图像变形而影响比对质量。无损压缩倍数计算公式:压缩前字节数/压缩后字节数压缩前字节数=(标准印鉴直径mm/25.4mm×采集图像分辨率DPI)2/84.6.6.2电子标准印鉴数据库的容4.7.1电子标准印鉴数据库4.7.1电子标准印鉴数据库电子标准印鉴数据库,主要存储结构化数据,包括:组织机构信息;人员权限信息;业务处理参数;空白及实物印鉴卡信息;账户基本信息、标准印鉴数据、印鉴属性、支付规则等标准信息;印鉴核验结果;操作日志。4.7.1.1组织机构信息全行的组织机构信息,至少分三层:总行、分行、网点。总行机构,负责机构管理模式、全行增加电子印鉴库存储数据,为系统功能,提供完整的数据支撑。包括:组织机构信息;人员权限信息;业务处理参数;空白及实物印鉴卡信息;账户基本信息、标准印鉴数据、印鉴属性、支付规则等标准信息;印鉴核验结果;操作日志。量大于100万印鉴存储单位(户)。4.6.6.3在电子标准印鉴数据库保30万户的情况下,使用编号查询和检索任意一户电子标准印鉴的速度必须小于3S。4.6.6.4电子标准印鉴数据库兼容摄像录入设备、扫描仪和图像清分机的印鉴核验处理。机构、直属机构维护、角色定义、柜员等信息管理及维护;分行机构,负责维护分行直属机构及分行主管信息;网点机构,负责维护网点主管及网点柜员信息。4.7.1.2人员权限信息任命相关操作岗位,并为其分配角色。总行超级管理员,任命直属机构主管、分行主管、总行柜员,并分配相应角色;分行主管,任命下属网点主管,并分配相应角色。网点主管,任命本网点柜员各操作岗位,并给各岗位分配相应角色。4.7.1.3业务处理参数信息分为全行业务运行参数、特色参数两系统参数、账户类型、凭证类型、币种类型、日切信息、节假日信息、大额参数等参数。特色参数包含:节假日信息、大额参数等参数。4.7.1.4空白及实物印鉴卡信息印鉴卡包含空白印鉴卡、实物印鉴卡管理两部分。空白印鉴卡是未加盖印鉴的印鉴卡的管理。包括:总行统一入库、分行领用,登记出库;分行入库、网点领用,分行出库;网点入库、领用、交接、发放、回收。实物印鉴卡是已加盖印鉴的印鉴卡的管理。包括:使用卡、临时卡。4.7.1.5账户基本信息账户基本信息内容,包括:账户信息联系电话、地址)、电子印鉴数据信息、印鉴属性(形状、颜色、类型)、印鉴编码信息(数字、字母)、支付规则等。4.7.1.6印鉴核验结果信息保存印鉴核验结果的信息,记录完待测票据图像;自动识别和人工干预的票据特征(票据种类、账号、凭证号、凭证种类、金额)、凭证验印结果、单枚章验印结果;核验人员、核验时间、核验地点。4.7.1.7操作日志信息保存对印鉴核验系统的操作详细日志,内容包括:机构管理日志、柜员管理日志、柜员任命日志、角色授权日志、参数管理日志、印鉴管理日志等等。4.7.1.8印鉴图像压缩方式图像压缩方式必须采用无损压缩技术,防止电子标准印鉴在文件压缩或打开时产生变形,保证电子标准印鉴的真实性和唯一性,避免在印鉴比对过程中因图像变形而影响比对质量。无损压缩倍数计算公式:压缩前字节数/压缩后字节数压缩前字节数=(标准印鉴直径mm/25.4mm×采集图像分辨率DPI)2/84.7.1.9电子标准印鉴数据库的容量大于100万印鉴存储单位(户)。4.7.1.10在电子标准印鉴数据库保30万户的情况下,使用编号查询和检索任意一户电子标准印鉴的速度必须小于3S。4.7.1.11电子标准印鉴数据库兼容摄像录入设备、扫描仪和图像清分机的印鉴核验处理。4.7.1印鉴网络结构印鉴网络由中心机与核验终端通过广的网络传输,达到异地核验待测印鉴核验终端合一模式)和有节点机传输模式。分别见图1、图2。4.7.1.1无独立节点机传输模式图1印鉴网络结构(中心机-广域网-核验终端)4.7.1.2有节点机传输模式图1印鉴网络结构(中心机-广域网-核验终端)图2印鉴网络结构(中心机-广域网-节点机-局域网-核验终端)4.7.2印鉴网络结构分布集中模式、分布式模式,满足不同银4.7.2.1大集中部署模式将电子印鉴库和组织管理职能全部集中于总行,各分行仅履行业务操作职能的一种运行管理模式。图1大集中印鉴网络结构图(总行层—分行层/网点层)新图4.7.2.2分布集中部署模式在各分行搭建辖内分行独享的电子印鉴库,组织管理职能分散在各分行,总行集中部署一套电子印鉴库,用于跨分行印鉴核验时调取标准印模。图2分布集中印鉴网络结构(总行层—分行层—网点层)新图4.7.2.3大集中部署模式以分行为单位搭建电子印鉴库,既可以部署在总行,也可以分散部署到各分行,总近年来通讯网络发展迅猛,网络通讯带宽络技术发展,奠定了基础,更加细致丰富的印鉴网络部署模式,适应不同规模的用户,能更好的为客户提供服务。行可查询各分行汇总上来的数据,也可以跳转到具体分行进行数据的查询,组织管理职能分散在各分行。图3分布式印鉴网络(总行管理—分行—新图4.7.2中心机的安全备份中心机采用双机热备或冷备运行模式,绝对保证电子标准印鉴数据库的数据完整、可靠。4.7.3运行机制印鉴网络通过多种运行机制保障保证印鉴一致性校验、数据加密安全、数据传输、运行监控、负载均衡等多种机制。4.7.3.1数据同步机制4.7.3.2一致性校验机制4.7.3.3数据加密安全机制4.7.3.4数据传输机制4.7.3.5运行监控机制4.7.3.6负载均衡机制随着系统运行环境的复杂性增加,以及外部安全压力影响下,系统要稳定、高效、安全的运行,须在数据同步、数据一致性、数据加密、数据传输、运行监控、负载均衡等方面提出全面的要求,更好的持续提供服务。4.7.3操作系统按照GB/T15276-94中规定,核验终端、节点机和中心机可以采用Linux、Unix或Windows操作系4.7.4系统运行环境服务器(中心机、节点机)、核验终端,不仅要支持常规的(Windows、linux等)系统运行环境,还要支持主流的国产(信创)处理器、国产操作系统、国产中间件、国产数据库、国产浏览器运行环境。4.7.4.1服务器信创环境,支持主流国产处理器、国产操作系统、国产中间件软件、国产数据库。4.7.4.2核验终端信创环境,支持主流国产处理器、国产操作系统、国产化浏览器。多环境支持,提高系统兼容性。操作系统,修改为系统运行环境运行。增加国产化(信创)环境的支持。无4.7.6系统架构模式系统支持BS架构运行模式。基于WEB的分布式计算模型,其中浏览器作为客户端,服务器作为服务端。在这种架构中,浏览器负责向服务器发送请求,并接收服务器返回的响应。服务器则负责处理浏览器的请求,并返回相应的结果;服务器统一管理服务程序。增加BS架构支持4.7.5运行管理模式电子标准印鉴数据库的网络管理模式可以是:中心机集中统一管理模式;节点机和中心机的分散+集中管理模式。4.7.7运行管理模式电子标准印鉴数据库的网络管理模式分布式模式。4.7.10印鉴网络性能指标见表6。表6印鉴网络性能指标4.7.10印鉴库和和印鉴网络性能指标见表6。1增加电子印鉴库相关技术指标,组织机构信息;人员权限信息;业务处理参1标题增加印鉴库2增加电子印鉴库性能指标3更新印鉴网络性能数;空白及实物印鉴卡信息;账户基本信息、标准印鉴数据、印鉴属性、支付规则等标准信息;印鉴核验结果;操作日志等2新增服务器运行环境支持指标支持4.7.3所有信创环境,包括:处理器、操作系统、中间件、数据库3核验终端运行环境支持指标支持4.7.3所有信创环境,包括:操作系统、浏览器4印鉴网络运行管理模式支持指标5运行机制支持指标6删除网络节点机和核验终端合一的6求指标,增加信创环境支持、印鉴网络运行管理模式支持、运行机制支持等相关指标。4网络节点机和核验终端合一,当时是为节省部署成本,现阶段均为B/S架构系统,没有此要求,也没有实际意义。6.1.1按4.5.1的规定,系统软件和印鉴网络性能测试需准备PC计算机21台,用于网络传输管理中6.1.1按4.5.1的规定,系统软件和印鉴网络性能测试需准备实体机或虚拟机服务器2台,搭建印鉴网络;核验1、扫描设备(扫描仪具有传动装置,在采集过程中,会造成图像的不规则变形,直接影像印鉴通过率和假章识别率。核验终端,各2台。录入设备需要10台做一致性测试。6.1.3按4.6.2中的表3制作图章≥100套,每套2枚,互为真假章。图章制作的类型有正方形、长方形、圆形和椭圆形。制作的几何尺寸为2cm~6cm之间。假章的制作方式为扫描套刻。6.1.3按4.6.2中的表3制作图章≥100套,每套2枚,互为真假章。图章制作的类型有正方形、长方形、圆形、椭圆形、三角形、菱形、无边框图章盖的印鉴;8种编码印章。制作的几何尺寸为2cm~6cm之间。假章的制作方式为扫描套刻。6.1.8准备白纸,A3规格(29.7cm×42cm)纸、A4规格(21cm×29.7cm)纸、B5规格(17.6cm×25.01cm)纸,各一张,用于测试摄像设备采集幅面大1、丰富测试印章类型2、增加测试采集设备幅面的,三张不同大小的白纸。20.新增6.2.1.1查询CCD摄像设备的性能参数,通过比较300DPI彩色图像的信息,确定其分辨率。6.2.1.2使用A3规格、A4规格、B5规格纸张,放在摄像设备取景框中,测试可采集的幅面大小。6.2.1.3设置最大采集分辨率,采集后图像,纵向像素数×横向像素数,得出图像分辨率大小。6.2.1.4测试设备自带光源,白光、荧增加采集设备相关参数,测试方法。6.2.1.5提供感光芯片厂家及型号,核对芯片型号,确定感光芯片尺寸。6.2.1.6使用通用的摄像软件,打开取景框,观察预览速度,实时显示预览帧数/秒。6.2.1.7使用通用的摄像软件,图像分辨率≥500万,打开取景框后,记录从点击拍照到显示出整张图像的时间,测试拍照速度。6.2.1.8依据票据的物理尺寸和图像拍摄后的像素数,计算图像物理DPI值。工式:像素数÷票据物理英制尺寸(厘米×2.54)。6.2.1.9检查主体支架材质、是否具备遮光罩、压平褶皱票据装置。6.2.1.10影像输出格式,支持RAW——原生图像,后期可配置性强,适应不同场景使用;BMP——原始未压缩图像,单帧图像较大,预览速度慢;JPG——压缩图像传输(图像采集压缩验证预览速度快,可达10帧/秒以上。检查支持哪种输出格式。6.2.1.11图像质检,检查是否能够检测出边角折损、图像模糊、图像过暗、分辨率低等。6.2.1.12图像纠正,倾斜旋转的票据,图像采集后,能够根据文字方向,旋正图像。6.2.1.13图像去黑边,图像采集后,图像四周、边角没有黑色,自动去黑。6.2.1.14畸形校正,能够通过标准卡,对镜头畸变和分辨率进行校正,纠正变形。21.新增6.2.3.2测试系统对各种假印鉴,包括扫描套刻假印鉴和数字编码假印鉴的识别率。6.2.3.13编码印鉴建模,检测是否能自动提取印鉴上的编码字符,能够自动提取并显示在录入框中,方便操作人员核对。6.2.3.14编码印鉴核验,检测是否能够提供独立的编码核验结果,即:除印章结果外,单独提示编码的核验结果。6.2.3.15对于编码印鉴,核验不通过的情况下,系统是否能够提供编码印鉴辅助核验方法,对比显示预留印鉴编码和待测印鉴编码图像,以及标记差异字增加关于新增的编码印章识别技术,相关的测试方法。符位置。6.2.3.16系统支持所有印章类型建模和核验,支持的印章种类越多,系统的适应能力越强。6.2.3.17系统提供多种支付规则设置方式,满足复杂多样支付需求,提高系统兼容性。6.2.3.18系统提供多种建模模式,满足不同客户的印鉴管理需求。22.无6.2.4.1电子标准印鉴数据库测试建立电子标准印鉴数据库,检查印鉴库中存储的字段信息,包括:组织机构信息;人员权限信息;业务处理参数;空白及实物印鉴卡信息;账户基本信息、标准印鉴数据、印鉴属性、支付规则等标准信息;印鉴核验结果;操作日志。根据4.7.1.1-4.7.1.7中内容核对,检查结果为:全包含、部分包含、无。23.无6.2.4.2系统运行环境信创支持测试检查服务器(节点机、中心机)和核验终端,是否使用4.7.4.1要求的主流国产处理器、国产操作系统、国产中间件、国产数据库等国产化运行环境。检查并记录相应国产化型号和版本等信息,检查结果包括:全部支持、部分支tbf持、不支持三种情况。检查服务器核验终端,是否使用4.7.4.2要求的主流国产处理器、国产操检查并记录相应国产化型号和版本等信不支持三种情况。增加系统运行环境,信创环境支持测试。24.无6.2.4.2印鉴网络运行管理模式测试根据4.7.1要求,分别部署大集中、分布集中、分布式,三种网络模式,通过印鉴数据传输及印鉴核验系统功能,测试三种印鉴管理模式的支持情况。测试结果包括:全部支持、支持两种、支持一种。增加印鉴网络支持管理模式支持情况测试25.6.2.4.2独立节点机型印鉴网络运行测试印鉴网络模式测试分为:独立节点机与节点机核验终端合一模式。6.2.4.2.1印鉴网络运行测试建立网络环境:根据本标准规定的印鉴网络结构图2(独立节点机模式)的要求,建立模拟印鉴网络环境。具体的模拟6.2.4.2运行机制支持测试搭建“分布集中式”印鉴网络环境,测试系统的数据同步、一致性校验、数据加密安全、数据传输、运行监控、负载均衡等多种机制的有效性。增加运行机制支持测试内容,检查系统的稳定性、安全性指标。重新制定测试方法。印鉴网络结构包括:1台中心机、3台节开启所有的网络设备、中心机、节点机、核验终端等。用A终端、B终端和C终端,分别录入标准印鉴,各终端录入10户。录入完成后,等待1分钟完成电子标准印鉴的网络传输。分别关闭A点、B点的终端,使用C终端调取A终端、B终端所建电子标准印鉴,能够正确调取的,表示印鉴网络运行正确。比较电子标准印鉴的信息量,确认网络传输的准确性。如果是自动管理的传输模式,不应对电子标准印鉴的传输进行任何人工干预操作。6.2.4.2.2中心机管理唯一性测试在保证A点、B点和C点网络通讯正常的情况下关闭中心机,中断网络传输。然后,用A终端、B终端和C终端,分别录入1户标准印鉴。A终端、B终端和C终端相互调取其它节点的电子标准印鉴,如果调取失败,证明没有进行网络传输就不能调取到其它节点的电子标准印鉴,防止A、B、C三点直接互联,表示中心机运行管理是真实有效的。6.2.4.3网络抗灾难恢复能力测试(网络传输破坏性测试)调整印鉴网络结构为:中心机1台、节点机10台、核验终端10台组成印鉴网络传输系统;电子标准印鉴数据库的网络管理模式为:分散+集中;在中断网络传输的条件下,选2个节点采用分散建模方式分别建立200户电子标准印鉴;然后联通网络,系统开始自动挂接并进行电子标准印鉴的网络传输;传输1min后,关闭中心机;等待2min后,重新启动中心机,测试系统自动挂接情况及网络传输恢复情况。在上述测试的同时,选择其中一个建模节点,每隔1分钟断开网络一次,断开10s后联通网络,测试网络传输接收恢复情况,重复以上测试过程;网络传输完毕后,测试互为备份的中心机电子标准印鉴数据库是否一致;选择一个节点机和中心机,各进行物6.2.4.2.1数据同步机制在总行进行组织机构、人员信息、人员权限、业务参数信息、建模方式管理,检查分行相关信息是否同步;在A分行进行账户信息、印鉴信息变更,检查B分行调取使用时,账户信息和印鉴信息是否同步成功。6.2.4.2.2一致性校验机制在总行电子印鉴库中,手工删除两条电子印鉴数据,等待十分钟后,检查手工删除的印鉴数据是否恢复。确保总行数据与分行印鉴数据一致。6.2.4.2.3数据加密安全机制印鉴卡图像、核验票据图像等信息,是否加密,不可直接读取的数据。6.2.4.2.4数据传输机制在系统运行和数据传输过程中,通过强制断开网络等操作,检查系统是否流量控制、断点续传、网络恢复后自动重连等机制。6.2.4.2.5运行监控机制在系统运行过程中,检查印鉴网络是否能够实时监控CPU、磁盘、内存、网络等6.2.4.2.6负载均衡机制搭建高可用的印鉴网络系统,两台以上服务器,形成负载均衡机制,在系统运行过程中,增加系统负载量,检查系统是否能够稳定分散运行,并根据不同负载设备的配置,达到负载均衡效果。2.2.1.1.1印鉴网络运行模式全自动管理的传输模式,在印鉴网络运行中,不需要任何人工干预操作。理强行删除2枚不同的电子标准印鉴,执行电子标准印鉴数据库自动效验程序,等待10min后,测试电子印鉴数据库能否自动恢对以上几种灾难状态,解决方法有:全自动恢复、手动恢复。6.2.4.4以上印鉴网络测试为独立节点机网络模式的测试,节点机和核验终端合一的网络测试与以上测试方式完全相同。26.表A.1摄像录入设备性能指标评级感光芯片尺寸、图像预览速度、单张拍照速度、图像物理DPI、主体支架材料稳定性、屏蔽外界光源影响、能处理褶皱票据等指标对应增加录入设备性能指标评级27.表C.1系统软件性能指标评级增加指标,自动提取印鉴编码、提供独立的编码核验结果、编码印鉴辅助核验方法、支持建模核验印鉴种类、建模管理模式、支付规则类型、编码印鉴通过率对应增加软件性能指标评级28.表C.2印鉴网络性能指标评级表C.2印鉴库和印鉴网络性能指标评级1增加电子印鉴库相关技术指标,组织机构信息;人员权限信息;业务处理参数;空白及实物印鉴卡信息;账户基本信息、标准印鉴数据、印鉴属性、支付规则等标准信息;印鉴核验结果;操作日志等2新增服务器运行环境支持3核验终端运行环境支持4印鉴网络运行管理模式支持5增加运行机制支持(数据同步机制、一致性校验机制、数据加密安全机制、数据传输机制、运行监控机制、负载均衡机制)1、标题增加印鉴库2、对应修改印鉴网络性能指标评级3主要试验(或验证)的分析、综述报告,技术经济论证,预期的经济效果3.1修订内容中实验或验证方法分析本标准旨在2006年10月1日颁布实施,至今已近18年,标准中相关核验系统技术和录入设备,都有较大技术创新和升级,现阶段市场销售的产品与标准要求内容,匹配度有所降低,亟需修订,从而有效指导各用户单位选用更优质的印章核验系统产品,同时促进印鉴核验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包括:增加编码印章技术要求、优化采集设备要求、优化运行环境要求、优化软件功能要求。3.1.1编码印章技术近年来,新刻印章均增加了编码,包括数字和字母,并且每个编码约1毫米左右,给印章核验技术,增加了较大难度,编码不同的情况下,现有较多验印产品,均难以识别,且通过率不高。此次国标修订中,增加“编码印章”识别的功能和性能要求,以满足各种编码印章的判别需求。3.1.1.1编码印章种类主流编码印章分为8种,包括:数字英文字母编码、双语带编码、双边框双语带编码、圆形编码、长方型编码、正方型编码、椭圆形边框上编码、正方型边框上编码等。3.1.1.2不同编码印章使用分布情况北京、河北、山东、河南、山西等,偏向使用圆形编码章、正方型编码章。吉林、辽宁、沈阳等,偏向使用椭圆形边框上编码章、正方型边框上编码章。上海、江苏、江浙等,偏向使用长方型编码章、正方型编码章。宁夏、新疆、西藏等,偏向使用双语带编码章、双边框带编码章。3.1.1.3编码印章核验技术功能和性能性能:编码印章验印通过率80%以上;编码类假章识别率99%以上。支持编码类型:支持数字、字母编码。OCR识别功能:编码印章建档,OCR自动识别编码数字。自动核验:一次性自动完成印章主体和印章编码的核验。辅助核验功能:编码印鉴核验,提供建档和待测编码对照展示,并能标记差异字符。3.1.2信创环境支持系统软件、硬件环境国产化需求不断增强,对系统的兼容性提出的更高的挑战,需要系统能够在不同软硬件环境下运行,兼容主流的国产处理器、国产操作系统、国产中间件、国产数据库、国产浏览器等。3.1.2.1服务端运行环境国产处理器:ARM架构、X86架构等操作系统:LINUX、UOS统信、麒麟、CentOS中间件:金蝶、普元、宝兰德、东方通数据库:TIDB、TDSql、GoldenDB、GuassDB、OceanBase、达梦、MySql3.1.2.2客户端运行环境操作系统:UOS统信、麒麟、安卓浏览器:360、谷歌、奇安信、火狐、EDGE3.1.3摄像录入设备要求对于验印系统涉及的采集设备经过近20年的发展,已经从当初的单枚印章区域采集设备,发展到现在的整张票据的采集,还涉及多光谱票据防伪特征的采集。市场上很多采集设备,产品质量差,严重影响印章通过率和假章识别水平,不适用于印章核验系统使用,对于采集摄像、扫描设备的要求,亟需进行修订。3.1.3.1采集幅面按纸张大小,拍摄幅面可达:A3(29.7cm×42cm)、A4(21cm×29.7cm)、B5(17.6cm3.1.3.2补光灯源同时提供白光、紫外光源和红外光源。白光下采集票据影像;紫外光源和红外光源下采集票据防伪特征,包括:荧光纤维、荧光图文、红外图文等。3.1.3.3图像分辨率现在市场上,多为CMOS摄像设备,800万像素和500万像素的摄像设备,较为普遍,少数有1000万以上。3.1.3.4感光芯片尺寸市场上分辨率高的CMOS设备不少,但因感光芯片尺寸小(小于1/4英寸),图像质量较差,不能用于验印图像采集。效果好的为1/2.5英寸、1/2.7英寸。3.1.3.5图像物理DPI摄像设备,拍摄图像范围和像素数,决定图像DPI大小,现阶段,因图像存储和传输的压力,300DPI仍然是一个较高的水平,各方面都比较经济实用。3.1.3.6图像预览速度打开摄像设备,对预览速度应有较高的要求,不能有移动拖尾情况。要求10帧/秒以上效果可以。因USB数据传输所限,想达到10帧,必须具备图像压缩传输技术。3.1.3.7主体支架材料稳定性验印系统对采集设备一致性要求较高,如果主体支架材料不稳定,会造成同一张票据,每次采集的图像大小存在差异,从而影响验印系统通过率和假章判断水平。主体支架,最好是金属压铸材料,具有一致、稳定等特点。3.1.3.8能处理褶皱票据对有褶皱的票据,要具备能够压平票据的功能,防止因票据褶皱,影响通过率和假章判3.1.3.9屏蔽外界光源影响对于摄像拍照采集设备,外界光源(太阳光、灯光对图像亮度的均匀性有一定影响,如果设备具备遮光罩,会有效避免外界光的影响,从而确保图像稳定性,提高验印通过率。3.1.4软件功能要求印鉴防伪核验系统,需要具备丰富的软件功能,满足银行各种使用需求。3.1.4.1建模管理模式6种提供多种建模管理模式,适应各银行的不同会计管理制度。包括6种:前台建模——前台复核;后台建模——后台复核;后台建模——前台复核;前台采集——后台建模——前台复核;前台采集——后台建模——后台复核;前台建模——前台复核——后台审核3.1.4.2建模核验30种印章类型印鉴核验系统,应具备各种印章的建档和核验能力。部分印章图示3.1.4.3人工辅助验印方法10种对于自动核验不通过的印章,提供多种辅助方式,协助操作员进一步判断印章真伪。包括10种:折角比对;八角比对;矩形比对;旋转比对;三色比对;抖动比对;覆盖比对;镂空比对;轮廓比对;同屏比对。3.1.5印鉴网络部署模式印鉴网络三种部署模式:大集中模式、分布集中模式、分布式模式,满足不同银行特色的运行管理需求。3.1.5.1大集中模式大集中模式是指将组织管理职能全部集中于总行,各分行仅履行业务操作职能的一种运行管理模式。大集中模式适用于地方性商业银行,由总行统一集中管理全行各级机构,例如地方性的城市商业银行、农村商业银行、民营银行等。大集中模式下,总行、分行、支行网点的职能划分不同,具体为:总行负责系统参数维护、全行机构人员管理、岗位权限管理等日常的管理工作,不涉及具体的业务操作,但可按需设立智能化自动处理服务,有权查阅全行各级机构的业务日志,有权监督全行各级机构的运行情况;分行同样不涉及具体的业务操作,有权查阅辖内各支行网点的业务日志,有权监督辖内各支行网点的运行情况;支行网点提供各类业务办理、业务查询服务,处理本机构的风险预警、优化建议等事项。印鉴网络(大集中)拓扑图3.1.5.2分布集中模式分布集中模式是指在各分行搭建辖内分行独享的电子印鉴库,组织管理职能分散在各分行,总行集中部署一套电子印鉴库,用于跨分行通兑验印时调取印章。分布集中模式一般适用于全国性的商业银行,由各分行自行管理,总行不参与各分行的运行。分布集中模式下,总行、分行、支行网点的职能划分不同,具体为:总行不参与系统运行管理,按需设立智能化自动处理服务,处理全行的集中验印业务;分行负责辖内分行的参数维护、下属各机构的人员管理、岗位权限管理等日常的管理工作,有权查阅下属各级机构的业务日志,有权监督各级机构的运行情况,按需设立智能化自动处理服务,处理分行的特色验印业务;支行网点提供各类业务办理、业务查询服务,处理本机构的风险预警、优化建议等事项。印鉴网络(分布集中)拓扑图3.1.5.3分布式模式分布式模式是指在以分行为单位搭建电子印鉴库,该电子印鉴库既可以部署在总行,也可以分散部署到各分行,总行可查询各分行汇总上来的数据,也可以跳转到具体分行或网点进行数据的查询,组织管理职能分散在各分行。分布式模式下,总行、分行、支行网点的职能划分不同,具体为:总行负责维护各分行管理员、维护全行级别的业务参数、查询各分行汇总上来的数据,同时也可以跳转到分行或网点查询具体的数据;分行负责辖内分行的参数维护、下属各机构的人员管理、岗位权限管理等日常的管理工作,有权查阅下属各级机构的业务日志,有权监督各级机构的运行情况,按需设立智能化自动处理服务,处理分行的特色验印业务;支行网点提供各类业务办理、业务查询服务,处理本机构的风险预警、优化建议等事项。印鉴网络(分布式)拓扑图3.1.6电子标准印鉴数据库3.1.6.1组织机构信息3.1.6.2人员权限信息3.1.6.3业务处理参数信息3.1.6.4空白及实物印鉴卡信息3.1.6.5账户基本信息3.1.6.6印鉴核验结果信息3.1.6.7操作日志信息3.2综述报告(查阅文献综述)《银行业印鉴核验系统技术规范》修订过程中,起草组深入调研并广泛搜集了印鉴核验技术领域最新的技术和需求。涵盖了印鉴核验技术18年来的最新进展、最新动态。通过对新技术和新需求的整理和数据分析,我们了解了印鉴核验系统最新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这些新的成果为我们标准修订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撑,确保了新标准能够满足行业发展需要。经济效益:印鉴核验技术的发展对银行业票据自动化、集约化处理、智能化处理,提供技术保障、效率保障、安全保障,为银行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修订《银行业印鉴核验系统技术规范》,可以推动生产企业提升印鉴核验系统产品质量,促进行业健康发展,压缩低质量产品的生存空间;同时,新的标准便于用户区分产品的质量的优劣,减少企业的经济损失;此外,新的标准适应当前印鉴核验技术发展需要,有利于推动新技术的研发和应用。社会效益:修订《银行业印鉴核验系统技术规范》,为银行选择印鉴核验产品检测提供了科学依据。随着技术的发展,印鉴核验系统日益成为银行业预防伪造印章的重要基础系统。通过对印鉴核验系统技术的规范,进一步提高印鉴核验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可以使印鉴核验系统更好的发挥保护账户资金安全的作用,可以有效增强储蓄账户对银行的信任感和忠诚度,推动行业公平竞争和社会和谐发展,可获得较好的社会效益。总之,修订《银行业印鉴核验系统技术规范》,不仅可以完善印鉴核验系统的产品质量监测体系,进一步保护银行和储户的利益,还可以为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做出积极贡献,长远来看可以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4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的程度,以及与国际、国外同类标准水平的对比情况,或与测试的国外样品、样机的有关数据对比情况本文件属于实用性技术标准,为首次修订,目前国际上没有发布类似的技术标准。5与有关的现行法律、法规和强制性国家标准的关系本文件与现行的其他标准没有矛盾,与现行的法律、法律也无冲突和违背。6重大分歧意见的处理经过和依据;无7国家标准作为强制性国家标准或推荐性国家标准的建议建议作为推荐性国家标准。8贯彻国家标准的要求和措施建议(包括组织措施、技术措施、过渡办法等内容);本标准的制定旨在规范银行业印鉴核验系统产品质量并提出技术要求,以便今后进行该产品的质量监督管理,因此,建议国家标准颁布实施后,组织好标准的宣贯,是产业界对该标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