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校联考九年级上学期语文10月月考试卷_第1页
四校联考九年级上学期语文10月月考试卷_第2页
四校联考九年级上学期语文10月月考试卷_第3页
四校联考九年级上学期语文10月月考试卷_第4页
四校联考九年级上学期语文10月月考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四校联考九年级上学期语文10月月考试卷湖南省益阳市四校联考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语文10月月考试卷

1.(2024九上·益阳月考)下面是诚朴组开展活动时碰到的易错字音字形,其中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箴(zhēn言)娉(pīn)婷投箸原弛蜡象

B.折(shé)腰伛(yú)偻漫游静影沉壁

C.沉甸甸(diān)谪守(zhé)谷穗一代天骄

D.分(fèn)外忧戚(qī)摇曳眼花缭乱

【答案】D

【知识点】常用易错字字音;音形相近字字形辨析

【解析】【分析】A.有误,“娉婷"的“娉”应读作“pīng”,“原弛蜡象”应为“原驰蜡象"。

B.有误,“伛楼”的“伛"应读作“yǔ”,“静影沉壁"应为“静影沉璧”。

C.有误,“沉甸甸"的“甸”应读作“diàn"。

D.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重要词语字音、字形的识记能力。要求学生在平时对教材中所涉及的重要的字、词准确的识记,加强积累。

2.(2024九上·益阳月考)下面是健美组写的演讲稿,其中画横线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艾青的诗,较多地将个人的悲欢①____时代的悲欢里,②____着自己民族和人民的苦难与命运,现实的生活和斗争,并由此传达出时代的呼唤和人民的心声,真切自然,毫无③____。艾青以“最伟大的歌手”要求自己,无论是在走头无路的战乱岁月,还是在④____的太平年代,恪守自我本真,写作已然成为了他的生活方式。

A.①融入②反映③矫揉造作④政通人和

B.①融入②反应③附庸风雅④风平浪静

C.①溶入②反映③矫揉造作④政通人和

D.①溶入②反应③附庸风雅④风平浪静

【答案】A

【知识点】近义成语适用范围对象辨析;词语的使用(搭配)

【解析】【分析】“融入"指有形物质的彼此融合,或者一种物质融入了另一种物质;无物质形态的融合,如一个人或群组从思想上和形式上融入了另一个群组,成为一个更大的群组,在用于人的范畴时,更多的是指精神层级的融合和接纳。“溶入”意思是加入、投入。这里指个人情感融入时代,所以应用“融入"。“反映”指的是物质固有的属性,也就是一事物和其他事物发生相互作用时,通过自身的变化再现其它事物的某些特点。“反应"指因为事件所引发的回应。这里指他的诗再现时代特点,所以用“反映”;“矫操造作”,比喻故意做作,不自然。“附庸风雅”,是指缺乏文化修养的人为了装点门面而结交文人,参加有关文化活动。与前面“真切自然"呼应,应选“矫操造作”第四空:“政通人和”,意思是政事通达,人心和顺;形容国家稳定,人民安乐。“风平浪静”意思是没有风浪,水面很平静,比喻平静无事。这里用来形容“太平年代”,应选“政通人和”。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成语的正确使用能力。成语的理解与运用,首先要把握成语的准确含义,再结合具体的语境做出分析与判断。成语的误用一般容易出现几种情况:色彩不当、轻重不分、词义不明、谦敬误用、语境不和等等。本题考查词语运用能力。选词填空,先要分析词本身的意思,根据语境判断选用,要分析句子之间的关系、句子中成分搭配的关系、修饰语与中心语的关系。

3.(2024九上·益阳月考)下面是笃学组写的《点文化自信之灯,筑中华复兴之路》演讲稿中的一段话,其中表述正确的一句是()

A.中华民族创新了绵延大约五千多年的灿烂文明,为世界文明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B.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中华民族发展、传承、创新的精神支柱。

C.青少年既应有本土文化情怀,又要有国际文化视野,以适应新时代的文化自信要求。

D.通过不断唤醒、激励青年,让青年不断调整自己的人生发展规划,使其个人的成长需求与党和国家的发展需求同频共振。

【答案】C

【知识点】语言得体

【解析】【分析】A.有误,用词不当,“创新"应改为“创造”;“大约"与“多”重复,删去其中一个。

B.有误,词序不当,“发展、传承、创新"应改为“传承、发展、创新”。

C.正确。

D.有误,缺少主语。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语言的得体。“得体"就是语言的运用要注意并适用各种情境条件,体现语境和语体的要求,如说话的目的,说话的场合,需要表达的方式,发话者的身份、职业、处境等,要符合语境的各种要求,还要注意掌握语言使用的分寸。

4.(2024九上·益阳月考)奋进组在撰写演讲稿时,引用了余秋雨评价苏轼的一段话,但他不小心打乱了顺序,请你帮忙整理。下列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到了黄州的我是觉悟了的我,与以前的东坡是两个人。

”①苏东坡的这种自省,不是一种走向乖巧的心理调整。

②艰苦的物质生活,又使他不得不亲自垦荒种地,体味着自然和生命的原始意味。

③在这一过程中,佛教帮了他大忙,使他习惯于淡泊和镇定。

④而是一种极其诚恳的自我剖析,目的是想找回一个真正的自己。

⑤他,真正地成熟了,与古往今来的大家一样,成熟于一场灾难之后,成熟于灭寂后的再生。

⑥这一切,使苏东坡经历了一次整体意义上的脱胎换骨,也使他的艺术才情获得了一次蒸馏和升华。

A.⑤①④②③⑥B.①④②③⑤⑥

C.①④③②⑥⑤D.⑤⑥①④③②

【答案】C

【知识点】句子排序

【解析】【分析】仔细阅读待排句可知,①句亮明作者观点,应为首句;④句中的“而是"与①句中的“不是”构成语义上的并列,应为次句;③句中的“这一过程"指的是④句中的“找回一个真正的自己”,应为第三句;②句中的“体味着自然和生命的原始意味"照应③句中的“找回一个真正的自己”,应为第四句;⑥句中的“这一切"指的是②句中的“亲自垦荒种地,体味着自然和生命的原始意味”,应为第五句;⑤句是苏轼经过生活磨砺后的最终改变与结局,应为尾句。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句子排序能力。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平时加强阅读领悟能力的培养,具备较强的逻辑分析能力,通过抓关键词,抓中心句,句与句之间的连接词去逐句推敲。

5.(2024九上·益阳月考)写作时运用诗词可以增加文章的深度,笃学组的小阳想在作品中加入诗词,请你帮他完善。

【诗文传承】许多古代文人虽身处逆境,却自强不息。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中用“欲为圣明除弊事,___"表达不辞衰老、为国效力之心;欧阳修《醉翁亭记》中“___在乎山水之间也"表达随遇而安的旷达情怀;苏轼《水调歌头》中用“,”表达对天下离人的美好祝愿;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用___,___"描绘千帆竟发、万木争春,表达乐观心态。

【答案】肯将衰朽惜残年;醉翁之意不在酒;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知识点】一般性默写;理解性默写

【解析】【分析】韩愈因上书谏迎佛骨一事,触怒唐宪宗,被贬为潮州刺史,在被贬途中写下此诗。“欲为圣明除弊事”,表明他一心想为圣明的君主(这里指代唐朝皇帝)革除弊政,做一番有益的事业,体现了他对朝廷、对国家的责任感。“肯将衰朽惜残年"则进一步强调,尽管自己此时已经年老体衰(被贬路途艰辛且自身状况不佳),但他并不顾惜这残余的岁月,依然愿意为朝廷效力,去完成革除弊政的使命。这句诗鲜明地展现了韩愈不辞衰老、为国效力的决心和忠心。欧阳修因支持范仲淹的政治改革,被贬滁州。在滁州期间,他写下了《醉翁亭记》。文中描述了自己与百姓一同游乐饮酒的情景,“醉翁之意不在酒”意思是醉翁(欧阳修自称)的心思并不在酒上,那真正的心思在哪里呢?后面紧接着说“在乎山水之间也”,表明他醉情于滁州的山水美景之中,通过寄情山水来排解被贬后的郁闷心情,体现了他随遇而安的旷达情怀,即不因为被贬而郁郁寡欢,而是能在当地的山水之间找到乐趣和寄托。苏轼在中秋之夜,因思念弟弟苏辙而写下此词。当时苏轼与苏辙分隔两地,不能相聚。“但愿人长久”表达了苏轼的一种美好愿望,希望人们(包括自己和弟弟以及天下所有的人)都能长久地平安健康地生活下去。“千里共婵娟"中,“婵娟”指代月亮,意思是即便相隔千里之遥,也能共同欣赏这美好的月光。这句词将对亲人的思念之情升华到了对天下离人的美好祝愿,希望天下所有分离的亲人、朋友等都能在同一轮明月下,共享这美好的月色,寄托着彼此的思念,表达了一种豁达、美好的情感。刘禹锡被贬二十三年后,应召回京,在扬州与白居易相遇,白居易写诗相赠,刘禹锡便写了此诗回赠。“沉舟侧畔千帆过”,以沉舟比喻自己被贬谪的困境,就像一艘已经沉没的船,但在它的旁边,却有无数的帆船驶过,意味着尽管自己遭遇了挫折,但世间仍有许多人在不断前进、发展。“病树前头万木春”,用病树来象征自己,把自己比作一棵生病的树,但在它的前面,却是万木争春的繁荣景象,表明虽然自己经历了苦难,但未来依然充满希望,整个社会依然在蓬勃发展。这两句诗通过描绘千帆竞发、万木争春的景象,形象地表达了刘禹锡在经历了长期被贬谪的逆境后,依然保持的乐观心态,相信未来会更好。

故答案为:肯将衰朽惜残年;醉翁之意不在酒;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名句的识记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我们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根据提示语句写出相应的句子,尤其要注意不能出现错别字。理解性识记,注意结合语境填充。

6.(2024九上·益阳月考)综合性学习

(1)小南同学准备参加比赛,他在朗诵稿中加入一副对联为祖国庆生,小南想出了上联,请你帮他完成下联。

上联:水笑山欢,歌舞声中迎国庆

下联:_________。

(2)【人物采访】阅读以下材料,作为小记者,请你围绕“爱国志士·自强不息"的主题设计采访问题。

毕业于西南联大的作家、诗人、书法家马识途先生今年已有108岁高龄。他曾两次身患癌症,至今仍坚持写作。他也是一位老党员,入党84年,曾作为地下党为国出生入死。他曾说:“我有信仰,我也有信心,所以就有力量。”如果你要电话采访马老先生,请设计两个采访问题

采访问题1:____________。

采访问题2:____________。

【答案】(1)时和岁稔,果蔬香里说丰年

(2)马老先生您好!请问您面对过的最大的困难是什么?;请问您是怎样战胜困难的?/请问是什么支撑着您,让您坚持下来?/请问您的信仰是什么?

【知识点】活动设计;对联

【解析】【分析】(1)“水笑山欢"是主谓结构的词语,“水”和“山"是名词,“笑”和“欢"是动词,所以下联对应的部分也应是主谓结构,且词性相对,“时和岁稔”符合要求,“时"与“岁”是名词,“和"与“稔”(意为庄稼成熟,这里可理解为丰收、祥和的意思,作动词用)相对,与上联词性对仗工整。“歌舞声中"是方位短语,“歌舞”是名词,“声中"表示方位,下联“果蔬香里”也是方位短语,“果蔬"是名词,“香里”表示方位,同样词性相对。“迎国庆"是动宾结构,“迎”是动词,“国庆"是名词,“说丰年”也是动宾结构,“说"是动词,“丰年”是名词,二者词性一致,结构相同。

(2)本题要求围绕“爱国志士自强不息"的主题设计采访问题,采访对象是经历丰富、高龄且在不同方面体现出坚韧品质的马识途先生。设计的问题既要紧扣主题,又要符合采访的情境和对象的身份特点,能够引导被采访者深入讲述自己相关的经历、感受和想法即可。

故答案为:(1)时和岁稔,果蔬香里说丰年;(2)马老先生您好!请问您面对过的最大的困难是什么?请问您是怎样战胜困难的?/请问是什么支撑着您,让您坚持下来?/请问您的信仰是什么?

【点评】(1)本题考查对联。对联是用对偶修辞写出的句子,是用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来表达两个相对应或相近的意思的艺术形式。解题时,要根据题干要求,依据对联的特点分析作答。

(2)本题考查新闻采访。解答此题,要明确采访对象的身份,针对身份设计问题,问题应该是受访者工作或生活领域的范围,围绕中心话题即可。

(2024九上·益阳月考)现代文阅读1

【材料一】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劳动素养包括劳动创造活动的智力充实性和完满性、道德丰富性和公民目的性。”开展劳动教育具有三重意义:一是劳动帮助儿童智力得到发展;二是劳动教育也是人格教育;三是生活的真正幸福来源于劳动。

(选自《中国教育新闻网》,有删改)

【材料二】①劳动教育存在于学生生活的家庭、学校和社会三个空间,只有密切合作、三方联动,共同营造良好的劳动教育氛围,形成家校社协同的劳动教育共同体,才能实现劳动教育独特的价值和功能。②家庭是基础,重在开展日常生活自理、自助和自我生活管理劳动,重在培养学生基本生活技能,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体现劳动教育的日常性、连续性和生活化。如疫情防控居家学习期间,家长可通过与孩子一同做饭、种植盆栽等,鼓励孩子积极参与和分担家务,培养孩子的生活能力和家庭责任感,同时也可以通过学习智能家电的原理与使用方法,对孩子进行科学教育。③学校是主导,学校重在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学生的劳动能力,让学生掌握劳动知识,塑造基本劳动品质,体现劳动教育的系统性、规范性和制度化。④社会要支持,在政府统筹下,积极调动社会力量,发挥区域资源优势,对劳动资源进行整合、重组,以充足的社会劳动资源支撑和保障育人目标的实现,使劳动教育贯通课堂内外、校园内外,让学生从课堂走入真实生活,解决生活中的真实问题,感受劳动价值。

(摘编自2022年6月《中国教育报》)

【材料三】今年2月27日开始,我校全面开启劳动实践课程,各班同学陆续学习木工和织造技术。除此之外我校在社会实践课程和德育课程中也积极推进劳动教育。以下是我校关于劳动教育的调研情况表。

年级时间地点内容学生心得

六年级2月25日家里做家务“我为家长减轻了负担,感觉自己长大了!"

七年级3月11日街道清洁街道“我体验到了劳动的不易,但街道因我们而变得整洁,很有成就感!”

八年级3月26日社区养老院志愿服务“我学会了如何关爱老人,收获了助人为乐的幸福感。"

九年级4月12日学校木工坊制作鲁班锁“我不仅学到了基本的木工技术,锻炼了动手能力,还进一步感悟到工匠精神的伟大,我要为学校的劳动课程点个大大的赞!

7.下面对上述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以名家名言介绍了劳动教育对青少年成长的重要意义。

B.参与劳动,不仅能锻炼孩子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培养爱心和想象力,也能让其产生成就感。

C.材料三表明家庭是劳动教育的基础,社会是主导,学校是重要支撑。

D.劳动教育不应只局限于教室和课堂,日常家庭生活、社区服务中也能让学生体会到劳动的价值和意义。

8.“益阳在线”网站就“如何才能更好地开展劳动教育?"广泛征集意见,请结合相关材料给益阳市政府、学校和家长分别提出一条合理建议。

【答案】7.C

8.①对于益阳市政府,建议建设更多的劳动实践基地和志愿服务项目,同时加强宣传推广;②对于学校来说,应该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多种途径开展劳动教育,在课堂上加入实践环节,在校组织志愿服务活动等;③对于家长来说,应该在家庭生活中注重孩子们的参与感和体验感,在日常生活中培养他们的爱心、责任心和耐心。

【知识点】新闻、材料类文本;理解概括材料主要内容;启示、感悟、建议类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对选项涉及的内容,在文中找到对应的语句将信息进行比较,判断正误。

(2)本题考查结合材料谈自己的看法。解答时应在充分把握各个材料内容的基础上灵活的联系生活,联系社会实际,用文本材料的知识来解决生活的实际问题。同时在表述中应做到用简洁、流畅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7.ABD.正确。

C.有误,结合“学校是主导,学校重在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学生的劳动能力……体现劳动教育的系统性、规范性和制度化”可知,“社会是主导,学校是重要支撑"表述错误。

故答案为:C

8.结合“社会要支持,在政府统筹下,积极调动社会力量……解决生活中的真实问题,感受劳动价值”可提出建议:对于益阳市政府,建议建设更多的劳动实践基地和志愿服务项目,同时加强宣传推广,结合“学校是主导,学校重在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学生的劳动能力……体现劳动教育的系统性、规范性和制度化"可提出建议:对于学校来说,应该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多种途径开展劳动教育,在课堂上加入实践环节,在校外组织志愿服务活动等;结合“家庭是基础……体现劳动教育的日常性、连续性和生活化”可提出建议:对于家长来说,应该在家庭生活中注重孩子们的参与感和体验感,在日常生活中培养他们的爱心、责任心和耐心。

故答案为:①对于益阳市政府,建议建设更多的劳动实践基地和志愿服务项目,同时加强宣传推广;②对于学校来说,应该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多种途径开展劳动教育,在课堂上加入实践环节,在校组织志愿服务活动等;③对于家长来说,应该在家庭生活中注重孩子们的参与感和体验感,在日常生活中培养他们的爱心、责任心和耐心。

(2024九上·益阳月考)现代文阅读2

失败有奖

刘继荣

①这些天,儿子蜘蛛似的整日黏在网上。下线之后,他也是若有所思。

②谜底终被揭开:他见我经常发表文章,便下定决心要与老妈比个高低。于是,他将自己的作文贴在一家儿童刊物的约稿网里。一次、两次,不停地失败。终于,有一篇被留用。

③班里老师允诺,一看到杂志,就给他颁发“创作之星"奖。可是,杂志却迟迟不来。儿子日日巴望着,快递一来,他总最先迎上去,然后落寞地走开。忽然有一天,他把自己关在屋子里,很久才出来。他告诉我,编辑在网上留言,那篇文章始终没过终审。他默默地吃饭,写作业,洗漱。我抱着一盒漫画书,敲开他的门。这个礼物,是他梦寐以求的,他却倔强地扭过头去不接。我说:“这是奖品,是失败奖。”他惊讶地睁大眼睛,薄薄的单眼皮涩涩地重叠着,很显然他哭过。我诚恳地说:“我要奖励你,你勇敢地向妈妈挑战,又勤奋地练习写作,作文取得那么大的进步,儿子,我真的为你骄傲。"他抬起头,顿时眉宇舒展开来。

④第二天放学,他开心极了,说大家都羡慕他有这么酷的妈妈,居然给孩子发失败奖,而那个失败在孩子们眼里,竟然也变得光彩夺目了。我做饭,儿子翻看着桌上的《读者》,里面转载了我的《亲人节快乐》一文。儿子发现杂志里设了一个“最受读者欢迎文章奖”,可以通过发短信投票。他一下振奋起来,预备在亲朋好友间拉票,我忐忑不安地说:“儿子,这不好吧,如此兴师动众,万一失败了,妈妈该多不好意思啊!"他笑了:“妈妈,别怕失败,失败了,我也给你发奖!”我暗自惭愧,我们这些大人指导起孩子来,个个都很权威,一旦遇到同样的事,最缺乏勇气的往往是我们自己。

⑤新一期《读者》上市了,儿子拉着我,急急地去看获奖名单。看一遍,没有我,再看一遍,仍然没有。他呆住了,半晌才说:“妈妈,我们又失败了。"听到这个脱口而出的“我们”,我心里微微一暖,仿佛有早春的阳光,洒落心底。原来,有爱的人在旁边,连失败都有甜蜜的滋味。

⑥第二天,我刚起床,儿子就开始发表庄严的颁奖演说。可是,刚开头就忘了词,他满脸尴尬,干脆直接把奖品塞给我。那是一个金色的小球,用手指一捏,就有婴儿此起彼落的娇憨、无邪的笑声,极富感染力,我们俩争着去捏,笑声满屋。

⑦儿子的生活,竟渐渐变得精彩纷呈,隔些时候就有最新消息播报数学测验成绩不佳、口语比赛获奖、乒乓球赛惨遭淘汰、竞选音乐课代表大获全胜……胜了,由学校发奖:输了,由妈妈发奖。他愈战愈勇,仿佛每一次挑战,都有无穷乐趣。

⑧没多久,我接到一个远从珠海打来的电话。对方说,他去年大学刚毕业,曾在儿子的班里试教。那天早上由于扁桃体发炎、高烧,再加上紧张,课上得一团糟。他在学生们面前告解:“这节课太失败了,我知道自己不会被录用,我们提前下课吧。"忽然,我的儿子举起了手,对新老师说:“我们家有个失败奖,无论谁失败了,都可以领奖。因为每次失败,都是一次奖励,收集很多的失败,就可以换到一个成功。”新老师顿时傻了。儿子给新老师的奖品,是一首流行歌,歌名是《我的麦克风》。而那位新老师,在向孩子们鞠躬时,已是泪流满面。他说,他得到了世上最好的奖品,他发誓,一定要成为最好的老师。

⑨不久,我收到一本杂志和一张浅绿色的汇款单,附注栏写着--“最受读者欢迎文章奖”,我急忙翻开书,我竟然是第一名,原来,获奖名单要隔两期才会公布。

⑩“我们都成功啦!”儿子用他的鼻尖,紧紧抵住我的额头。只要有颗勇敢的心,无论遇见的是什么,都是生命一场又一场的丰厚的恩赐。

(有删改)

9.对本文相关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两项是()()

A.第①段中加下划线的“蜘蛛似的"黏”两处描写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儿子想在网上发表自己写的作文的执着和痴迷。

B.“失败有奖”,从全文来看,具体是指母亲对失败的儿子的奖励以及儿子对失败的母亲的奖励。

C.文章以第一人称的角度进行叙述,能使读者更容易进入“我”这个角色,便于抒发情感和进行详细的心理描写,能让读者更具体地体会到“我"的心情。

D.文中结尾“儿子用他的鼻尖,紧紧抓住我的额头。”这处运用神态描写,写出了儿子的激动。

E.这篇文章有较普遍的教育意义:许多孩子都有一遇挫折就垂头丧气的通病,这时无论如何鼓励或斥责,效果都不会很理想。应该先教导他们懂得“失败的价值”,并与孩子一起分享自身的挫败经验,促使他们战胜畏惧心理。

10.赏析句子,分析文中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听到这个脱口而出的“我们”,我心里微微一暖,仿佛有早春的阳光,洒落心底。

11.联系全文,分析文章结尾“只要有颗勇敢的心,无论遇见的是什么,都是生命一场又一的丰厚的恩赐"的丰富含义,并结合实际谈谈你的收获。

【答案】9.B;D

10.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儿子脱口而出的“我们”比喻为“早春的阳光”,表现了儿子面对失败,能够与“我”共同承受,让“我"很欣慰,也表明“失败有奖”的做法已经有了效果。

11.含义:只有拥有敢于面对失败的勇敢之心,能坦然面对失败,不害怕失败,能从失败中获得经验和教训,那就是一种获得,一种积累。

【知识点】梳理、概括文章情节;概括理解文中人物形象;分析人物行为思想变化原因;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启发、思考、感悟等开放类型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阅读文章时要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即初读文章,了解大意后,再理解字词,读懂每句话,给文章分段和归纳段意,最后回到文章整体上来,进而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

(2)本题考查赏析句子的能力。赏析句子要结合具体的语境,从修辞、语句中重要的动词、形容词、描写的角度、句式特点等几个角度考虑。表述的最后不要忽略了对作者情感内容的阐述。

(3)本题考查对作者思想感情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答时,需根据文章内容以及主旨思想作答。

9.ACE.正确。

B.有误,根据第③段中“儿子给新老师的奖品,是一首流行歌,歌名是《我的麦克风》”,可见“失败有奖”的事情还包括儿子给试教老师的颁奖。本项表述不全面,因此是错误的。

D.有误,“儿子用他的鼻尖,紧紧抵住我的额头"这处运用的不是神态描写,而是动作描写,写出了儿子的激动。

故答案为:BD

10.本题考查赏析句子的能力。运用比喻,把儿子说的“我们”比作“早春的阳光”,将抽象情感具象化,让读者更真切感受“我”内心温暖。体现儿子愿与“我"共同面对失败,“我”为此欣慰,表明“失败有奖"做法有成效,强化了母子在失败面前相互扶持的情感联系。

故答案为: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儿子脱口而出的“我们”比喻为“早春的阳光”,表现了儿子面对失败,能够与“我”共同承受,让“我"很欣慰,也表明“失败有奖”的做法已经有了效果。

11.本题考查的是对重要语句含义的理解。“勇敢的心"是指能坦然面对失败,不害怕失败,能从失败中获得经验和教训;“丰厚的恩赐”是指一种人生的经验,一种获得,一笔宝贵的财富。再把整句话的意思连贯起来即可。收获主要从怎样面对失败、坎坷、挫折来谈。

故答案为:含义:只有拥有敢于面对失败的勇敢之心,能坦然面对失败,不害怕失败,能从失败中获得经验和教训,那就是一种获得,一种积累。

12.(2024九上·益阳月考)古诗阅读

拟行路难(其六)

南朝宋·鲍照

对案不能食,拔剑击柱长叹息。

丈夫生世会①几时?安能蹀躞②垂羽翼!

弃置罢官去,还家自休息,

朝出与亲辞,暮还在亲侧。

弄儿床前戏,看妇机中织

自古圣贤尽贫贱,何况我辈孤且直!

【注释]①会:能。②蹀躞(diéxiè):小步行走的样子。李白《行路难(其一)》与鲍照《拟行路难(其六)》,两诗的风格与内容近似,但两诗的最后两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和“自古圣贤尽贫贱,何况我辈孤且直”)所表现出的思想情绪又有所不同,请你说说有何不同。

【答案】李诗最后两句说:自己坚信乘风破浪的机会定到来,到那时,将扬起征帆远渡碧海青天;气魄阔大雄健,精神积极昂扬,对自我充满了信心,始终执着于现实人生。而鲍诗最后两句却说:自古以来圣人贤者都贫困不得意,何况像我们这样孤高而耿直的人呢;表面上引证古圣先贤的贫贱来自我解嘲、自我宽慰,实际上要说的是怀才不遇不是个别现象,自古如此,从而把个人的失意提升到控诉现实的不公道、不合理,进发出近乎绝望的抗争和哀叹。

【知识点】古诗词曲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忧国伤时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诗人感情的理解。倔强而又自信的李白,决不愿在离筵上表现自己的气馁。他那种积极入世的强烈要求,终于使他再次摆脱了歧路彷徨的苦闷,重树信心与豪情。“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坚信尽管前路障碍重重,但仍将会有一天要象宗悫所说的那样,乘长风破万里浪,挂上云帆,横渡沧海,到达理想的彼岸。鲍照的诗结未两句由宁静的家庭生活的叙写,一跃而为牢骚愁怨的迸发。这两句诗表面上引证古圣贤的贫贱以自嘲自解,实质上是将个人的失意扩大、深化到整个历史的层面一怀才不遇并非个别人的现象,而是自古皆然,连大圣大贤在所不免,这足以证明现实生活本身的不合理。于是诗篇的主旨便由抒写个人失意情怀,提升到了揭发、控诉时世不公道的新的高度,这是一次有重大意义的升华。还可注意的是,诗篇终了用“孤且直”三个字,具体点明了像作者一类的志士才人坎坷凛冽、抱恨终身的社会根源。据此理解作答。

故答案为:李诗最后两句说:自己坚信乘风破浪的机会定到来,到那时,将扬起征帆远渡碧海青天;气魄阔大雄健,精神积极昂扬,对自我充满了信心,始终执着于现实人生。而鲍诗最后两句却说:自古以来圣人贤者都贫困不得意,何况像我们这样孤高而耿直的人呢;表面上引证古圣先贤的贫贱来自我解嘲、自我宽慰,实际上要说的是怀才不遇不是个别现象,自古如此,从而把个人的失意提升到控诉现实的不公道、不合理,进发出近乎绝望的抗争和哀叹。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完成此类题目的关键是认真读诗,反复诵读,仔细分析诗中的内容,联系创作的背景抓住作者的感情,即可作答。

(2024九上·益阳月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皇佑二年,吴中大饥,殍殣①枕路。是时范文正领浙西,发粟及募民存饷,为术甚备。吴人喜竞渡,好为佛事,希文乃纵民竞渡,太守日出宴于湖上,自春至夏,居民空巷出游。又召诸佛寺主首,谕之曰:“饥岁工价至贱,可以大兴土木之役。"于是诸寺工作鼎兴。又新敖仓②吏舍,日役千夫,监司奏动杭州不恤荒政,嬉游不节,及公私兴造,伤耗民力,文正乃自条叙:所以宴游及兴造皆欲以发有余之财以忠贫者。贸易、饮食、工技、服力之人,仰食于公私者,日无虑数万人。荒政之施,莫此为大。是岁,两浙唯杭州晏然,民不流徙,皆文正之惠也。岁饥发司农③粟,募民兴利,近岁遂著为令④。既已恤饥,因之以成就民利,此先生之美泽也。

(节选自沈括《梦溪谈·官政一·范文正荒政》)

[注释]①殍殣:指饿死的人。②敖仓:储藏粮食的仓库。③司农:官职名,这里指司农粮仓。④著为令:形成法令。

13.下面对文中加点字词的理解或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太守日出宴于湖上”的“日"和“日星隐曜”(《岳阳楼记》)中的“日"的意思不同。

B.“好为佛事”中的“为"和“事在人为”中的“为"意思不同。

C.“役”有“差事"门徒”“驱使"等义项,“日役千夫”中的“役"是“差事”的意思。

D.“此先生之美泽也"中的“之”和“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翁亭记》)中的“之”用法相同。

1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语句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所以/宴游及兴造皆欲以发/有余之财以惠贫者。

B.所以宴游及兴造/皆欲以发有余之财/以惠贫者,

C.所以/宴游及兴造皆欲以发有余之财/以惠贫者。

D.所以宴游及兴造/皆欲以发/有余之财以惠贫者。

15.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子的大意。

是时范文正领浙西,发粟及募民存饷,为术甚备。

16.结合所选文段,说说你对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的理解。

【答案】13.A

14.B

15.这时范仲淹主管浙西,调发国家仓库粮食,募集民间所存的钱物(来赈济灾民),救荒之术很是完备。

16.看见百姓的忧。吴中大饥,范仲淹心中有百姓,设法赈灾。解决百姓的忧。范仲淹创新赈灾措施,使百姓顺利度过饥荒。

【知识点】根据文言文中某一内容谈观点;文言文断句;文言文翻译;一词多义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对一词多义现象的辨析能力。解答此类问题,首先要明确句意,然后要注意积累词语的不同用法,最后结合句意理解词语的不同用法。

(2)本题考查断句的能力。给语句断句时,首先要理解句子的意思,在弄清句子的成分。一般来说,主谓之间,谓语和宾语、补语之间应该有停顿;同时注意题干的要求,需要断几处。

(3)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的翻译。文言文中重要句子翻译的关键是一定要回到原文的语境中,根据上下文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同时对语句中的重要实词、虚词做到准确的翻译。并按照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达到符合现代汉语的用词造句的标准。

(4)本题考查理解课文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是在通晓全文大意的基础,找出相关的语句做出具体的分析即可。

【参考译文】

皇佑二年,吴中一带发生大饥荒,饿死的人横七竖八地倒在路上。当时范仲淹(谥号文正)主管浙西,他调发粮食并募集民间钱财来赈济灾民,采取的措施非常完备。

吴地百姓喜欢赛龙舟,又喜好做佛事,范仲淹于是鼓励百姓进行赛龙舟活动,太守每天也在湖上设宴,从春天到夏天,当地居民全都倾城而出游玩。他又召集各佛寺的住持,告知他们说:“饥荒年间,民工的工钱极其低廉,可以大力兴建土木工程。”于是各寺庙的修建工程大规模兴起。他还重新修缮了粮仓和官吏宿舍,每天役使上千人。

监察机关上奏弹劾杭州长官不体恤荒年政务,嬉戏游乐不加节制,以及官府、私人兴修土木工程,耗费民力。范仲淹于是自己详细分条陈述:之所以宴饮游乐以及大兴土木,都是想要调发社会上有余的钱财来救济贫苦的人。从事贸易、饮食、手工技艺、靠劳力为生的人,依靠官府和私人雇佣生活的,每天大概有几万人。救济灾荒的措施,没有比这更好的了。

这一年,两浙地区只有杭州平安无事,百姓没有流离迁徙,这都是范仲淹的恩惠啊。饥荒年份调发司农寺掌管的粮食,募集百姓兴修水利等有利之事,近年来就把这做法写成法令。既能救济饥荒,又借此成就百姓的利益,这就是范仲淹先生的德政恩泽啊。

13.A.正确。

B.有误,两个“为"都是“做”的意思。

C.有误,“日役干夫"意思是:每天雇役一干多人。役:驱使。

D.有误,“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意思是:却不知道太守以游人的快乐为快乐啊。之: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实义。

故答案为:A

14.本题考查文言断句。此句句意为:之所以饮宴和兴造房舍,是想要调发有余的钱财,来救济贫民。根据句意断句为:所以宴游及兴造/皆欲以发有余之财/以惠贫者。“所以宴游及兴造":“所以”在这里表示原因、目的,意思是“之所以……(是因为)”,“宴游及兴造”指的是宴饮游乐以及大兴土木这些事情,这部分是一个完整的表意单元,说明接下来要阐述的是关于宴饮游乐和大兴土木的情况及目的,所以在“所以宴游及兴造"后断开,符合句子表达的逻辑顺序。“皆欲以发有余之财”:“皆欲"表示都想要、都是为了的意思,“以”在这里是用来的意思,“发有余之财"即调发社会上有余的钱财,这是一个动宾结构短语,此部分完整地表达了想要做的事情是调发有余的钱财,是一个完整的表意部分,所以在“皆欲以发有余之财”这里断开是合理的,它清晰地表明了行为动作及其对象。“以惠贫者":“以”表示目的,即用来、以便的意思,“惠贫者"就是救济贫苦的人,这部分明确了前面调发有余之财的目的是为了救济贫苦之人,是一个完整的表意单元,用于说明前面行为的最终意图,因此在“以惠贫者”前断开,这样整个句子断句后语义明确、语法通顺,能够准确传达原文的意思。

故答案为:B

15.本题考查翻译文言文语句的翻译。重点词有:是,这。募,募集。备,完备。

故答案为:这时范仲淹主管浙西,调发国家仓库粮食,募集民间所存的钱物(来赈济灾民),救荒之术很是完备。

16.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范仲淹忧“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抱负体现在为政一方的实际行动里,根据文中“所以宴游及兴造皆欲以发有余之财以忠贫者“是时范文正领浙西,发粟及募民存饷,为术甚备”等内容可得出答案。

故答案为:看见百姓的忧。吴中大饥,范仲淹心中有百姓,设法赈灾。解决百姓的忧。范仲淹创新赈灾措施,使百姓顺利度过饥荒。

(2024九上·益阳月考)名著阅读

【片段一】《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节选)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寒冷在封锁着中国呀……风,像一个太悲哀了的老妇,紧紧地跟随着伸出寒冷的指爪拉扯着行人的衣襟,用着像土地一样古老的话一刻也不停地絮聒着……那从林间出现的,赶着马车的你中国的农夫戴着皮帽冒着大雪你要到哪儿去呢【片段二】《向太阳》(节选)太阳从远处的高层建筑-那些水门汀与钢铁所砌成的山和那成百的烟囱成千的电线杆子成万的屋顶所构成的密丛的森林里出来了……在太平洋在印度洋在红海在地中海在我最初对世界怀着热望航行于无边蓝色的海水上的少年时代【片段三】《鱼化石》(节选)你绝对的静止,对外界毫无反应,看不见天和水,听不见浪花的声音.凝视着一片化石,傻瓜也得到教训:离开了运动,就没有生命。活着就要斗争,在斗争中前进,即使死亡,能量也要发挥干净。

17.下面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艾青的诗作可划分为两个阶段,其中20世纪30年代的诗歌总是充满“土地的忧郁”,多写国家民族的苦难、悲伤与反抗,具有非常凝重、深厚而又大气的风格,片段-一的诗歌便是这个阶段创作的。

B.片段三的《鱼化石》也属于艾青20世纪30年代的作品,“离开了运动,就没有生命”,诗句中传达出艾青发自内心深处的呐喊-一民族只有在反抗中才能得到重生。

C.片段二中的诗歌是自由体诗的代表,呈现出简洁明快的特点和散文化、口语化的风格。

D.艾青诗歌的中心意象是土地与太阳;“土地"这一意象凝聚着诗人对祖国最深沉的爱:片段二中“太阳”的意象则表现了诗人对于光明、理想、美好生活的热切追求。

18.诗人艾青常常借助“土地"太阳”“火把"等丰富的意象来表达情感。初三年级准备举办艾青诗歌阅读推荐会,请你围绕“意象蕴情思”这一主题写一段话,向同学们推荐《艾青诗选》。(100字左右)

【答案】17.B

18.答案示例1:在《我爱这土地》中,诗人化身为“鸟"用嘶哑的喉咙歌唱,表现对祖国母亲深沉的爱;用“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悲愤的河流"激怒的风”,表现人民对国土惨遭蹂躏的悲愤之情。这些丰富的意象,让我们感受到诗人深切的爱国之情。答案示例2:艾青诗歌中的主要意象是“土地”,如《我爱这土地》《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北方》等都有此意象,象征了多灾多难的祖国。阅读这些诗歌,我们能够感受到诗人深沉忧郁的情思、对劳动人民真挚的感情和对祖国最深沉的爱。因此,我向大家推荐《艾青诗选》

【知识点】作品的艺术特色;作品的综合评价;《艾青诗选》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名著的阅读。阅读名著要注意积累的广泛性,既要注意名著表面的知识,如作者、人物及故事,还要知道一些细节,并且及时做好笔记,做到积少成多,常读常新,逐步深化印象。做题时才能得心应手。

(2)本题考查名著阅读的体验和感受。从名著的基本内容出发,结合作者的创作背景联系现实生活,表达观点明确,言之成理即可。

17.ACD.正确。

B.有误,【片段三】的《鱼化石》也属于艾青20世纪70年代的作品,“离开了运动,就没有了生命”,诗句中传达出艾青发自内心深处的呐喊——生命只有在运动中,才能得到重生。

故答案为:B

18.本题考查语言的运用。请你围绕“意象蕴情思"这一主题写一段话,向同学们推荐《艾青诗选》。艾青诗歌的中心意象是土地和太阳。“土地”这个意象,凝聚着诗人对祖国以及对大地母亲深沉的爱,对祖国命运深沉的忧患意只。爱国主义是艾青作品中永远唱不尽的主题,把这种感情表达得最为淋漓尽致的,是他的《我爱这土地》。“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这两句诗真实而朴素,却是来自诗人内心深处,来自民族生命深处,具有不朽的艺术生命力。在他的成名作《大堰河一我的保姆》中,“大堰河”就是人民的化身,是中国农民的化身,不仅流露出艾青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和热爱,同时还有对他们命运的关切与探索。“太阳"的意象表现了诗人灵魂的另一面:对于光明、理想、美好生活热烈的不息的追求。在诗人眼中,“太阳”这一永恒主题,是中国光明前途、也是中国必胜信念的象征,它蕴涵着诗人对光明、理想和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这一时期,写的最好的光明颂有《向太阳》和《黎明的通知》。《向太阳》从一个独特的角度歌颂了抗日解放战争给民族带来的新生,揭示了中国革命前进的方向,寄托了诗人对光明、理想的热切追求。《黎明的通知则》是以一个更加乐观、明朗的调子宣告着新时代的来临。据此提炼概括即可。

故答案为:示例1:在《我爱这土地》中,诗人化身为“鸟"用嘶哑的喉咙歌唱,表现对祖国母亲深沉的爱;用“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悲愤的河流"激怒的风”,表现人民对国土惨遭蹂躏的悲愤之情。这些丰富的意象,让我们感受到诗人深切的爱国之情。

示例2:艾青诗歌中的主要意象是“土地”,如《我爱这土地》《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北方》等都有此意象,象征了多灾多难的祖国。阅读这些诗歌,我们能够感受到诗人深沉忧郁的情思、对劳动人民真挚的感情和对祖国最深沉的爱。因此,我向大家推荐《艾青诗选》

19.(2024九上·益阳月考)在第三单元的学习中,我们尽览山水名胜,感受古人忧乐情怀。在第一单元的学习中,我们朗读现代诗歌,体会诗歌艺术魅力。在这份月考检测卷中,我们细致地审视生活“眼前的苟且”,真诚地抒写属于我们自己的“诗和远方"。请根据以下提示和要求,完成写作任务。

歌曲《小美满》里把“烦恼”和“难题”,都唱成了“迷迷糊糊的浪漫”:“看见路口红灯一直闪”,认为“它像眨眼的小太阳”;觉得“乌云还挺大胆,顶在头上吹不散”,于是“我抓在手里,捏成棉花糖”。我们都遇过“红灯"和“乌云”,它们把我们的世界变成什么样呢,请分享你的经历或发表你的看法吧。

请抓住关键词立意,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文章题目自拟,除诗歌外文体不限。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请不套作,不抄袭。

【答案】略

【知识点】自命题作文

【解析】【分析】本题给出了一段关于学习经历以及歌曲《小美满》对待烦恼和难题的独特视角等相关内容作为引导材料,体裁属于引导性的文字表述,旨在启发考生围绕面对生活中的“红灯"(困难、阻碍等)和“乌云”(烦恼、不如意等)展开作文创作,思考其对生活的影响并分享经历或看法。

【题干分析】①材料意义:分析材料先回顾了在不同单元学习中的收获,接着引出本次写作主题相关内容。重点在于歌曲《小美满》里对“烦恼"和“难题”的别样描述,将“路口红灯一直闪"看作“眨眼的小太阳”,把“顶在头上吹不散"的“乌云”捏成“棉花糖”,这种描述传达出一种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即不把生活中的困难、烦恼等当作纯粹的负面事物,而是尝试用一种更具想象力、更乐观的方式去看待它们,从中发现一些别样的“浪漫”。②写作思路阐述:是什么:首先要明确在作文中“红灯"和“乌云”具体指代的是什么。比如“红灯"可以是学习上遇到的瓶颈,如某一门学科怎么努力都难以提高成绩;“乌云”可以是人际交往中的矛盾,和朋友闹别扭后心里的郁闷等。然后描述这些具体的“红灯"和“乌云”出现时,自己的生活、心情等方面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是变得消沉、焦虑,还是也能像歌曲里那样尝试换个角度去看待。为什么:接着分析为什么这些“红灯"和“乌云”会对自己产生那样的影响。比如是因为自己太在意成绩,所以学习上的瓶颈让自己压力倍增;或者是因为自己不善于处理人际关系,所以和朋友的矛盾才会让自己心里一直有个疙瘩。要深入挖掘背后的原因,阐述清楚这些困难、烦恼与自身感受、行为之间的因果关系。怎么做:描述在面对这些“红灯"和“乌云”时,自己采取了哪些行动来应对。比如学习上遇到瓶颈后,是通过调整学习方法、请教老师同学等方式来突破;和朋友闹别扭后,是主动沟通、换位思考等来化解矛盾。通过这些行动来进一步体现自己对待生活中困难和烦恼的态度和处理方式。写作误区及重点:学生容易出现的误区是,只简单描述遇到的困难和烦恼,而没有深入阐述自己对它们的看法以及采取的应对措施。应重点阐述自己如何看待这些“红灯"和“乌云”,即从消极情绪转变为积极应对的过程,把内心的思考、感受等详细展现出来,让读者能真切感受到面对生活困境时的态度转变。开头可以通过设置悬念、引用与主题相关的话语等方式引起读者兴趣,事例素材可选取自己亲身经历的学习生活、家庭生活、人际交往等方面的故事,结尾则可以总结从这次面对“红灯"和“乌云”的经历中所获得的启示,升华主题。

【立意提取】

1.把“红灯"照亮成“暖阳”:写作角度可围绕自己在学习上遇到的困难,比如数学难题总是做不出来,一开始觉得这就像路口的红灯,阻碍了自己前进的步伐,心情很沮丧。但后来换个角度思考,把每一道难题都当作是提升自己的机会,就像红灯虽然暂时让自己停下,但也给了自己准备和思考的时间,于是积极请教老师、同学,最终攻克难题,感受到了困难背后的“暖阳”,体现出积极面对学习困难的态度。

2.“乌云”背后的那抹“甜":从人际交往方面入手,讲述自己和朋友因为一件小事闹别扭,当时心里就像被乌云笼罩,很是郁闷。但后来主动和朋友沟通,在沟通中发现其实是彼此的误解,化解矛盾后,两人的关系更加亲密了。这时才明白,原来“乌云”并不可怕,只要愿意去拨开它,就能品尝到背后那抹“甜”,展现出正确处理人际关系矛盾的重要性以及乐观面对人际交往烦恼的心态。

3.生活的“调色盘”:“红灯"与“乌云”:可以把生活比作一个调色盘,“红灯"和“乌云”就是其中的深色颜料。描述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和烦恼,如家庭变故带来的压力、比赛失利后的失落等,一开始这些都让生活变得灰暗。但随着自己不断调整心态,积极应对,比如通过参加志愿者活动缓解家庭变故的压力,从比赛失利中总结经验准备下一次比赛等,发现这些“红灯"和“乌云”也能为生活调色,让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突出生活中困难与美好并存,关键在于如何看待和应对的主题。

例文:____________生活的“乌云”,别样的“棉花糖”

生活就像一盒巧克力,你永远不知道下一块会是什么味道。同样,生活中也会有许多“乌云"般的烦恼和难题,它们常常让我们的心情变得阴霾,但如果我们能像歌曲《小美满》里唱的那样,把这些“乌云”抓在手里,捏成棉花糖,或许就能发现生活别样的美好。

有一段时间,我和我最好的朋友因为一件小事闹别扭了。那原本是一件微不足道的事情,可我们俩都太倔强,谁也不愿意先低头认错,就这样,我们之间的关系陷入了僵局。每次看到她,我心里就像堵了一块大石头,难受极了,仿佛一片乌云笼罩在我们的友谊之上,让原本晴朗的心情也变得灰暗起来。

一天,我在公园里散步,看到一个小女孩在玩泥巴。她把一团泥巴捏来捏去,一会儿捏成一个小兔子,一会儿捏成一个小房子,玩得不亦乐乎。看到她那纯真的笑容,我不禁想起了我们小时候一起玩耍的情景,那时候我们也是这样无忧无虑,没有任何隔阂。

就在这时,我突然想到,我们之间的矛盾不就像这团泥巴吗?虽然现在看起来又脏又乱,让人心里不舒服,但如果我们愿意去改变它,或许就能把它变成一件美好的东西。于是,我决定主动去找她,打破我们之间的僵局。

当我找到她时,她看到我也愣了一下,然后我们俩都有些尴尬地笑了笑。我鼓起勇气先开口说:“对不起,上次是我太倔强了,我们和好吧。"她听了我的话,眼里闪过一丝惊喜,马上说:“其实我也有错,我也一直想和你和好呢。”就这样,我们俩的手又紧紧地握在了一起,那片笼罩在我们友谊之上的乌云也瞬间消散了。

从那以后,我们更加珍惜彼此之间的友谊,每次遇到问题,我们都会先冷静下来,然后主动沟通,不再让类似的“乌云"出现在我们的友谊之中。

这件事让我明白,生活中的“乌云”并不可怕,只要我们有一颗愿意去改变的心,把它当成是一种挑战,去努力克服它,就能把它捏成“棉花糖"般的美好,让生活变得更加甜蜜。

【点评】文章以“把生活中的‘乌云’捏成‘棉花糖’”为立意,通过讲述自己和朋友化解矛盾的经历,将生活中的烦恼和难题与“棉花糖"这一甜蜜的事物联系起来,新颖独特的立意让人眼前一亮,使读者能够从一个新的视角去看待生活中的不如意。在叙述与朋友闹别扭以及和好的过程中,作者真实地表达了自己内心的感受,如“每次看到她,我心里就像堵了一块大石头,难受极了”“当我找到她时,她看到我也愣了一下,然后我们俩都有些尴尬地笑了笑"等语句,生动地展现了作者在这段友谊中的情感起伏,使读者能够真切地感受到作者对友谊的珍视以及和好后的喜悦之情。文章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依次讲述了和朋友闹别扭、看到小女孩玩泥巴受到启发、主动找朋友和好以及和好后的感悟等情节,情节完整连贯,过渡自然流畅,使读者能够清晰地了解整个事件的来龙去脉。

1/1湖南省益阳市四校联考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语文10月月考试卷

1.(2024九上·益阳月考)下面是诚朴组开展活动时碰到的易错字音字形,其中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箴(zhēn言)娉(pīn)婷投箸原弛蜡象

B.折(shé)腰伛(yú)偻漫游静影沉壁

C.沉甸甸(diān)谪守(zhé)谷穗一代天骄

D.分(fèn)外忧戚(qī)摇曳眼花缭乱

2.(2024九上·益阳月考)下面是健美组写的演讲稿,其中画横线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艾青的诗,较多地将个人的悲欢①____时代的悲欢里,②____着自己民族和人民的苦难与命运,现实的生活和斗争,并由此传达出时代的呼唤和人民的心声,真切自然,毫无③____。艾青以“最伟大的歌手”要求自己,无论是在走头无路的战乱岁月,还是在④____的太平年代,恪守自我本真,写作已然成为了他的生活方式。

A.①融入②反映③矫揉造作④政通人和

B.①融入②反应③附庸风雅④风平浪静

C.①溶入②反映③矫揉造作④政通人和

D.①溶入②反应③附庸风雅④风平浪静

3.(2024九上·益阳月考)下面是笃学组写的《点文化自信之灯,筑中华复兴之路》演讲稿中的一段话,其中表述正确的一句是()

A.中华民族创新了绵延大约五千多年的灿烂文明,为世界文明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B.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中华民族发展、传承、创新的精神支柱。

C.青少年既应有本土文化情怀,又要有国际文化视野,以适应新时代的文化自信要求。

D.通过不断唤醒、激励青年,让青年不断调整自己的人生发展规划,使其个人的成长需求与党和国家的发展需求同频共振。

4.(2024九上·益阳月考)奋进组在撰写演讲稿时,引用了余秋雨评价苏轼的一段话,但他不小心打乱了顺序,请你帮忙整理。下列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到了黄州的我是觉悟了的我,与以前的东坡是两个人。

"①苏东坡的这种自省,不是一种走向乖巧的心理调整。

②艰苦的物质生活,又使他不得不亲自垦荒种地,体味着自然和生命的原始意味。

③在这一过程中,佛教帮了他大忙,使他习惯于淡泊和镇定。

④而是一种极其诚恳的自我剖析,目的是想找回一个真正的自己。

⑤他,真正地成熟了,与古往今来的大家一样,成熟于一场灾难之后,成熟于灭寂后的再生。

⑥这一切,使苏东坡经历了一次整体意义上的脱胎换骨,也使他的艺术才情获得了一次蒸馏和升华。

A.⑤①④②③⑥B.①④②③⑤⑥

C.①④③②⑥⑤D.⑤⑥①④③②

5.(2024九上·益阳月考)写作时运用诗词可以增加文章的深度,笃学组的小阳想在作品中加入诗词,请你帮他完善。

【诗文传承】许多古代文人虽身处逆境,却自强不息。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中用“欲为圣明除弊事,___"表达不辞衰老、为国效力之心;欧阳修《醉翁亭记》中“___在乎山水之间也”表达随遇而安的旷达情怀;苏轼《水调歌头》中用“,"表达对天下离人的美好祝愿;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用___,___”描绘千帆竟发、万木争春,表达乐观心态。

6.(2024九上·益阳月考)综合性学习

(1)小南同学准备参加比赛,他在朗诵稿中加入一副对联为祖国庆生,小南想出了上联,请你帮他完成下联。

上联:水笑山欢,歌舞声中迎国庆

下联:_________。

(2)【人物采访】阅读以下材料,作为小记者,请你围绕“爱国志士·自强不息"的主题设计采访问题。

毕业于西南联大的作家、诗人、书法家马识途先生今年已有108岁高龄。他曾两次身患癌症,至今仍坚持写作。他也是一位老党员,入党84年,曾作为地下党为国出生入死。他曾说:“我有信仰,我也有信心,所以就有力量。”如果你要电话采访马老先生,请设计两个采访问题

采访问题1:____________。

采访问题2:____________。

(2024九上·益阳月考)现代文阅读1

【材料一】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劳动素养包括劳动创造活动的智力充实性和完满性、道德丰富性和公民目的性。"开展劳动教育具有三重意义:一是劳动帮助儿童智力得到发展;二是劳动教育也是人格教育;三是生活的真正幸福来源于劳动。

(选自《中国教育新闻网》,有删改)

【材料二】①劳动教育存在于学生生活的家庭、学校和社会三个空间,只有密切合作、三方联动,共同营造良好的劳动教育氛围,形成家校社协同的劳动教育共同体,才能实现劳动教育独特的价值和功能。②家庭是基础,重在开展日常生活自理、自助和自我生活管理劳动,重在培养学生基本生活技能,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体现劳动教育的日常性、连续性和生活化。如疫情防控居家学习期间,家长可通过与孩子一同做饭、种植盆栽等,鼓励孩子积极参与和分担家务,培养孩子的生活能力和家庭责任感,同时也可以通过学习智能家电的原理与使用方法,对孩子进行科学教育。③学校是主导,学校重在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学生的劳动能力,让学生掌握劳动知识,塑造基本劳动品质,体现劳动教育的系统性、规范性和制度化。④社会要支持,在政府统筹下,积极调动社会力量,发挥区域资源优势,对劳动资源进行整合、重组,以充足的社会劳动资源支撑和保障育人目标的实现,使劳动教育贯通课堂内外、校园内外,让学生从课堂走入真实生活,解决生活中的真实问题,感受劳动价值。

(摘编自2022年6月《中国教育报》)

【材料三】今年2月27日开始,我校全面开启劳动实践课程,各班同学陆续学习木工和织造技术。除此之外我校在社会实践课程和德育课程中也积极推进劳动教育。以下是我校关于劳动教育的调研情况表。

年级时间地点内容学生心得

六年级2月25日家里做家务“我为家长减轻了负担,感觉自己长大了!”

七年级3月11日街道清洁街道“我体验到了劳动的不易,但街道因我们而变得整洁,很有成就感!"

八年级3月26日社区养老院志愿服务“我学会了如何关爱老人,收获了助人为乐的幸福感。”

九年级4月12日学校木工坊制作鲁班锁“我不仅学到了基本的木工技术,锻炼了动手能力,还进一步感悟到工匠精神的伟大,我要为学校的劳动课程点个大大的赞!

7.下面对上述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以名家名言介绍了劳动教育对青少年成长的重要意义。

B.参与劳动,不仅能锻炼孩子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培养爱心和想象力,也能让其产生成就感。

C.材料三表明家庭是劳动教育的基础,社会是主导,学校是重要支撑。

D.劳动教育不应只局限于教室和课堂,日常家庭生活、社区服务中也能让学生体会到劳动的价值和意义。

8.“益阳在线"网站就“如何才能更好地开展劳动教育?”广泛征集意见,请结合相关材料给益阳市政府、学校和家长分别提出一条合理建议。

(2024九上·益阳月考)现代文阅读2

失败有奖

刘继荣

①这些天,儿子蜘蛛似的整日黏在网上。下线之后,他也是若有所思。

②谜底终被揭开:他见我经常发表文章,便下定决心要与老妈比个高低。于是,他将自己的作文贴在一家儿童刊物的约稿网里。一次、两次,不停地失败。终于,有一篇被留用。

③班里老师允诺,一看到杂志,就给他颁发“创作之星"奖。可是,杂志却迟迟不来。儿子日日巴望着,快递一来,他总最先迎上去,然后落寞地走开。忽然有一天,他把自己关在屋子里,很久才出来。他告诉我,编辑在网上留言,那篇文章始终没过终审。他默默地吃饭,写作业,洗漱。我抱着一盒漫画书,敲开他的门。这个礼物,是他梦寐以求的,他却倔强地扭过头去不接。我说:“这是奖品,是失败奖。”他惊讶地睁大眼睛,薄薄的单眼皮涩涩地重叠着,很显然他哭过。我诚恳地说:“我要奖励你,你勇敢地向妈妈挑战,又勤奋地练习写作,作文取得那么大的进步,儿子,我真的为你骄傲。"他抬起头,顿时眉宇舒展开来。

④第二天放学,他开心极了,说大家都羡慕他有这么酷的妈妈,居然给孩子发失败奖,而那个失败在孩子们眼里,竟然也变得光彩夺目了。我做饭,儿子翻看着桌上的《读者》,里面转载了我的《亲人节快乐》一文。儿子发现杂志里设了一个“最受读者欢迎文章奖”,可以通过发短信投票。他一下振奋起来,预备在亲朋好友间拉票,我忐忑不安地说:“儿子,这不好吧,如此兴师动众,万一失败了,妈妈该多不好意思啊!"他笑了:“妈妈,别怕失败,失败了,我也给你发奖!”我暗自惭愧,我们这些大人指导起孩子来,个个都很权威,一旦遇到同样的事,最缺乏勇气的往往是我们自己。

⑤新一期《读者》上市了,儿子拉着我,急急地去看获奖名单。看一遍,没有我,再看一遍,仍然没有。他呆住了,半晌才说:“妈妈,我们又失败了。"听到这个脱口而出的“我们”,我心里微微一暖,仿佛有早春的阳光,洒落心底。原来,有爱的人在旁边,连失败都有甜蜜的滋味。

⑥第二天,我刚起床,儿子就开始发表庄严的颁奖演说。可是,刚开头就忘了词,他满脸尴尬,干脆直接把奖品塞给我。那是一个金色的小球,用手指一捏,就有婴儿此起彼落的娇憨、无邪的笑声,极富感染力,我们俩争着去捏,笑声满屋。

⑦儿子的生活,竟渐渐变得精彩纷呈,隔些时候就有最新消息播报数学测验成绩不佳、口语比赛获奖、乒乓球赛惨遭淘汰、竞选音乐课代表大获全胜……胜了,由学校发奖:输了,由妈妈发奖。他愈战愈勇,仿佛每一次挑战,都有无穷乐趣。

⑧没多久,我接到一个远从珠海打来的电话。对方说,他去年大学刚毕业,曾在儿子的班里试教。那天早上由于扁桃体发炎、高烧,再加上紧张,课上得一团糟。他在学生们面前告解:“这节课太失败了,我知道自己不会被录用,我们提前下课吧。"忽然,我的儿子举起了手,对新老师说:“我们家有个失败奖,无论谁失败了,都可以领奖。因为每次失败,都是一次奖励,收集很多的失败,就可以换到一个成功。”新老师顿时傻了。儿子给新老师的奖品,是一首流行歌,歌名是《我的麦克风》。而那位新老师,在向孩子们鞠躬时,已是泪流满面。他说,他得到了世上最好的奖品,他发誓,一定要成为最好的老师。

⑨不久,我收到一本杂志和一张浅绿色的汇款单,附注栏写着--“最受读者欢迎文章奖”,我急忙翻开书,我竟然是第一名,原来,获奖名单要隔两期才会公布。

⑩“我们都成功啦!”儿子用他的鼻尖,紧紧抵住我的额头。只要有颗勇敢的心,无论遇见的是什么,都是生命一场又一场的丰厚的恩赐。

(有删改)

9.对本文相关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两项是()()

A.第①段中加下划线的“蜘蛛似的"黏”两处描写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儿子想在网上发表自己写的作文的执着和痴迷。

B.“失败有奖”,从全文来看,具体是指母亲对失败的儿子的奖励以及儿子对失败的母亲的奖励。

C.文章以第一人称的角度进行叙述,能使读者更容易进入“我”这个角色,便于抒发情感和进行详细的心理描写,能让读者更具体地体会到“我"的心情。

D.文中结尾“儿子用他的鼻尖,紧紧抓住我的额头。”这处运用神态描写,写出了儿子的激动。

E.这篇文章有较普遍的教育意义:许多孩子都有一遇挫折就垂头丧气的通病,这时无论如何鼓励或斥责,效果都不会很理想。应该先教导他们懂得“失败的价值”,并与孩子一起分享自身的挫败经验,促使他们战胜畏惧心理。

10.赏析句子,分析文中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听到这个脱口而出的“我们”,我心里微微一暖,仿佛有早春的阳光,洒落心底。

11.联系全文,分析文章结尾“只要有颗勇敢的心,无论遇见的是什么,都是生命一场又一的丰厚的恩赐"的丰富含义,并结合实际谈谈你的收获。

12.(2024九上·益阳月考)古诗阅读

拟行路难(其六)

南朝宋·鲍照

对案不能食,拔剑击柱长叹息。

丈夫生世会①几时?安能蹀躞②垂羽翼!

弃置罢官去,还家自休息,

朝出与亲辞,暮还在亲侧。

弄儿床前戏,看妇机中织

自古圣贤尽贫贱,何况我辈孤且直!

【注释]①会:能。②蹀躞(diéxiè):小步行走的样子。李白《行路难(其一)》与鲍照《拟行路难(其六)》,两诗的风格与内容近似,但两诗的最后两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和“自古圣贤尽贫贱,何况我辈孤且直")所表现出的思想情绪又有所不同,请你说说有何不同。

(2024九上·益阳月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皇佑二年,吴中大饥,殍殣①枕路。是时范文正领浙西,发粟及募民存饷,为术甚备。吴人喜竞渡,好为佛事,希文乃纵民竞渡,太守日出宴于湖上,自春至夏,居民空巷出游。又召诸佛寺主首,谕之曰:“饥岁工价至贱,可以大兴土木之役。”于是诸寺工作鼎兴。又新敖仓②吏舍,日役千夫,监司奏动杭州不恤荒政,嬉游不节,及公私兴造,伤耗民力,文正乃自条叙:所以宴游及兴造皆欲以发有余之财以忠贫者。贸易、饮食、工技、服力之人,仰食于公私者,日无虑数万人。荒政之施,莫此为大。是岁,两浙唯杭州晏然,民不流徙,皆文正之惠也。岁饥发司农③粟,募民兴利,近岁遂著为令④。既已恤饥,因之以成就民利,此先生之美泽也。

(节选自沈括《梦溪谈·官政一·范文正荒政》)

[注释]①殍殣:指饿死的人。②敖仓:储藏粮食的仓库。③司农:官职名,这里指司农粮仓。④著为令:形成法令。

13.下面对文中加点字词的理解或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太守日出宴于湖上"的“日”和“日星隐曜"(《岳阳楼记》)中的“日”的意思不同。

B.“好为佛事"中的“为”和“事在人为"中的“为”意思不同。

C.“役"有“差事”“门徒"驱使”等义项,“日役千夫"中的“役”是“差事"的意思。

D.“此先生之美泽也”中的“之"和“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翁亭记》)中的“之"用法相同。

1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语句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所以/宴游及兴造皆欲以发/有余之财以惠贫者。

B.所以宴游及兴造/皆欲以发有余之财/以惠贫者,

C.所以/宴游及兴造皆欲以发有余之财/以惠贫者。

D.所以宴游及兴造/皆欲以发/有余之财以惠贫者。

15.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子的大意。

是时范文正领浙西,发粟及募民存饷,为术甚备。

16.结合所选文段,说说你对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的理解。

(2024九上·益阳月考)名著阅读

【片段一】《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节选)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寒冷在封锁着中国呀……风,像一个太悲哀了的老妇,紧紧地跟随着伸出寒冷的指爪拉扯着行人的衣襟,用着像土地一样古老的话一刻也不停地絮聒着……那从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