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6_第1页
七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6_第2页
七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6_第3页
七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6_第4页
七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6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七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湖南省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

1.(2024七上·湖南月考)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和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酝酿(liàng)烘托(hōng)潦亮(liáo)呼朋引伴(yǐn)

B.粗犷(guǎng)镶嵌(xiāng)娇媚(mèi)咄咄逼人(duō)

C.瘫痪(tān)徘徊(huí)决别(jué)花枝招展(zhǎn)

D.淅沥(xī)分歧(qí)应和(hé)诲人不倦(huì)

【答案】B

【知识点】常用易错字字音;音形相近字字形辨析

【解析】【分析】A.酝酿(liàng)的注音错误,应为酝酿(niàng);潦亮(liáo)的书写错误,应为嘹亮(liáo),故A错误。

B.正确。

C.徘徊(huí)的注音错误,应为徘徊(pái);决别(jué)的书写错误,应为诀别(jué),故C错误。

D.应和(hé)的注音错误,在此处应为应和(hè),表示对一种言行表示呼应或附和,故D错误。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重要词语字音、字形的识记能力。要求学生在平时对教材中所涉及的重要的字、词准确的识记,加强积累。

2.(2024七上·湖南月考)下列关于文化常识和文化知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春》这篇优美的写景抒情散文,按照“盼春——绘春——颂春"的思路,赞美春的活力带给人以希望和力量表达了作者热爱生活、积极进取、奋发向上的精神风貌。

B.《济南的冬天》作者老舍,满族,原名舒庆春,字舍予,主要作品有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茶馆》《龙须沟》等。

C.名词很常见,有的表示人,如“母亲”“工人”,有的表示事物,如“苹果”“法律”,有的表示时间,如“上午”“从前”,还有表示地点、方位的名词,如“北京”“前面"。

D.古人称谓有谦称和尊称的区别,令堂、惠顾、垂询、赐复、高寿、贵庚、愚兄、见教是敬辞,家父、舍弟、小女、贤弟、拙见、鄙人、奉劝是谦辞。

【答案】D

【知识点】名词;春;济南的冬天;称谓;作家作品;作品的基本内容

【解析】【分析】D:错误。愚兄,谦辞,指我的哥哥。贤弟,敬辞,敬称别人的弟弟。奉劝,敬辞,用于郑重劝告或勉励他人。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文学文化常识。注意积累,结合具体分析,对比选项,确定答案。注意这类试题一般不考过于冷僻的内容,涉及的大多是较为知名的作家作品、文学中的地理、历史故事、成语典故、科举礼仪、年龄称谓、名号、历法、节气、官职、音律等。考生要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课文上的知识点一定要掌握,这是根本,平时做题遇到的常识,是额外发展要记住。

3.(2024七上·湖南月考)对下面文段中画横线句子使用的修辞方法的作用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春天来了,或许天气并无异样。①山峦上依然弥漫着灰蒙蒙的雾霭,天边依然漂泊着厚重的云朵,早晨和傍晚依然冷得我们伸不出手。过了春分,大地忽然变得朗润。②因为冰雪的滋润,此刻的大地如同一个晶莹水润的姑娘,到处水灵灵的,③她丢却了冬日的僵硬,温柔得一塌糊涂。地里的麦苗开始疯狂地拔节,油菜开始快速地生长。④燕子急急忙忙地从南方回来了,几口就垒出了新巢。不经意间,你的眼前还会飞过一两只打扮得花枝招展的蝴蝶。

A.①句运用“……依然……”的排比句式,具体写出初春时节,春天在不知不觉中到来的情态。

B.②句将“大地"比喻成“晶莹水润”的、“水灵灵"的姑娘,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大地在冰雪的滋润下朗润的特点。

C.③句用“丢却”和“温柔"等词语将冰雪人格化,生动形象地写出冰雪融化成春水后轻柔流淌的景象。

D.④句使用了夸张的手法,描写出燕子在春天到来时珍惜时光垒窝建巢的情景。

【答案】D

【知识点】比喻;拟人;排比

【解析】【分析】ABC.正确;

D.有误,从“急急忙忙”中可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修辞手法的能力。判断句子所采用的修辞手法,首先要明白各种修辞手法的定义,根据这些定义进行判断。

(2024七上·湖南月考)【专题学习活动】七年二班开展“有朋自远方来"主题活动,请你参与其中,完成以下任务。

4.为了激发大家参与活动的热情,小明设计了一道有关交情的成语竞赛题,请你来参加。要求:从备选成语中选择恰当的填入句中横线处。

备选成语:忘年之交一面之交布衣之交莫逆之交

A.我们原是,后来他当了大官,也就互不往来了。

B.我和他仅是,对他并不了解。

C.令尊和我是,你们的事我怎能不管?

D.老李和小王虽然相差三十多岁,但共同的学术探讨使他们成为了。

5.活动中小悦分享了《割席断交》的故事,在同学中引发了争论。有的同学支持管宁的做法,有的同学不赞同管宁的做法。请结合小悦讲的《割席断交》故事的大意,谈谈你的看法。

故事的大意是:“管宁和华歆同在园中锄草。看见地上有一片金,管宁依旧挥动着锄头,看见它和看到瓦片石头一样没有区别,华歆高兴地拾起金片而后又扔了它。他们同坐在同一张席子上读书,有个坐着有围棚的车、穿着礼服的人刚好从门前经过,管宁还像原来一样读书,华歆却放下书出去观看。管宁就割断席子和华歆分开来坐,说:‘你不再是我的朋友了’。”

【答案】4.布衣之交;一面之交;忘年之交;莫逆之交

5.示例:不赞同管宁的做法。管宁的做法显得过于决绝和苛刻。友情是建立在相互理解和包容的基础上的,虽然华歆的行为与管宁的价值观不符,但这并不意味着他就是一个不值得交往的人。管宁通过“割席断交"的方式表达了自己的不满,但也失去了一个可能的朋友和学习的伙伴。在人际交往中,我们应该学会更加宽容和理解,尝试通过沟通和交流来解决问题,而不是轻易地放弃友情。

【知识点】特定含义与使用范围的成语;主题活动;见解表述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文学常识。解答此类题目,需要我们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对于重点作家、重要文体必须熟记。对作品中的重要内容应熟练掌握,针对作品中的人物、情节做出正确的评价。

(2)本题考查了学生发表见解的能力。做此题首先要明确主题,围绕主题发表见解。要把自己的看法表达清楚,还要有理有据,表达看法时要有条理。

4.A.由句中“后来他当了大官,也就互不往来了”可知,原来我们都是平民,因此应填“布衣之交";

B.由句中“对他并不了解”可知,“我和他"的交情并不深,因此应填“一面之交”;

C.由句中“你们的事我怎能不管"可知,你们的是我肯定能够要管,说明交情很深,因此应填“莫逆之交”;

D.由句中“老李和小王虽然相差三十多岁"可知,他们之间的年龄相差很大,因此应填“忘年之交”;忘年之交:指年龄辈分不相同的人结交而成的朋友;一面之交:只见过一面的交情,比喻交情很浅;布衣之交:指平民之间的交往或显贵者与平民之间平等而诚挚的交往;莫逆之交:形容情投意合、毫无猜忌的知心朋友。

故答案为:布衣之交;一面之交;忘年之交;莫逆之交

5.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和语言表达。解答时,需要明确《割席断交》这个故事讲述的是管宁和华歆两位朋友因为价值观和生活态度的不同而最终决定分道扬镳的故事。故事的核心在于管宁对朋友华歆的价值观和生活态度的不认同,进而通过“割席断交"这一行为来表达自己的立场。支持管宁做法的观点可能认为,管宁是一个有原则、有定力的人,他能够坚守自己的价值观,不随波逐流,对于不符合自己价值观的行为能够及时做出反应。另一方面,不赞同管宁做法的观点可能认为,管宁过于苛刻,没有给予朋友足够的宽容和理解,朋友的某些行为虽然与自己不同,但并不一定代表其本质不好。

故答案为:示例:不赞同管宁的做法。管宁的做法显得过于决绝和苛刻。友情是建立在相互理解和包容的基础上的,虽然华歆的行为与管宁的价值观不符,但这并不意味着他就是一个不值得交往的人。管宁通过“割席断交”的方式表达了自己的不满,但也失去了一个可能的朋友和学习的伙伴。在人际交往中,我们应该学会更加宽容和理解,尝试通过沟通和交流来解决问题,而不是轻易地放弃友情。

6.(2024七上·湖南月考)名句名篇默写

一切景语皆情语。同样的季节,在不同的文人骚客眼中也是各着色彩。“树木丛生,百草丰茂。①,洪波涌起"是曹孟德眼中豪情壮志的秋日胜景。“②,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这凄凉的深秋图景却让羁旅他乡的马致远肝肠寸断。早春时节,王湾在《次北固山下》中描绘了“潮平两岸阔,③"平野开阔、大江直流的景象;感慨时序交替,新旧更迭:“④,。”

【答案】秋风萧瑟;枯藤老树昏鸦;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知识点】理解性默写

【解析】【分析】诗文默写要求:一、不能添字,少字;二、字的笔画要准确,不能写错别字。此题中容易写错的字有:藤、悬

故答案为:秋风萧瑟;枯藤老树昏鸦;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名句的识记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我们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根据提示语句写出相应的句子,尤其要注意不能出现错别字。理解性识记,注意结合语境填充。

(2024七上·湖南月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7-9题。

材料一:

今天的青少年所玩的奥特曼等卡牌,跟几十年前的同龄人所玩的烟壳纸牌或方便面中的人物卡片,具有异曲同工之处。因此,奥特曼等卡牌成为青少年的“社交密码"也就不足为奇了。奥特曼卡牌有多受欢迎?据媒体报道,这些卡牌是日本某知名影视剧的文化衍生品,卡牌上印有这部影视剧中的英雄和怪兽形象,并标注其武力值。在论坛上,一张稀有卡牌能被叫出上万元到数十万元的价格,甚至有“专家”出教学视频,教家长学生通过“算法"买到高级卡牌。

(选自《中国教育报》的《青少年沉迷卡牌危害不小》)

材料二:

①据家长反映,价格越低的卡牌开出的“英雄”越少,几乎都是怪兽等“面人物"。店员也表示,价格越高,英雄的级别、卡牌的级别、稀有卡牌的数量就越多。“最好的套装是当年的新年限量版,我们出售完就绝版了,很有收藏价值。”店员小磊告诉记者,“现在市面上数万元一张的卡牌都是当年我们的限量版。"

②同时,限量版采取了会员制的销售模式,有一定购买门槛。旗舰店会给会员发放购买券,凭券购买,这是为了保证卡牌的“稀缺性”。

③卡牌吸引青少年的原因还有一点,卡牌分为收藏型和对战型两种。收藏型卡牌主要展示的是英雄人物的“级别"高低,对战型则是从虚拟走向现实,每盒对战型卡牌都标注着“英雄对决”的字样,打开后由两包卡和一张“战区地图"组成,地图上还密密麻麻印有对战规则。基本的原则就是“比大小”,比英雄人物技能强弱。旗舰店有十几张对战桌,每周会有老师现场教学,每月还会组织现场对战,孩子们热情很高。旗舰店内滚动播放着由明星家庭代言的广告,墙壁上有大大的光柱组成“你可以相信光”,还有英雄们的等身模型,非常吸引孩子们的眼球。

(选自《光明日报》的《小小卡牌为何成为青少年“社交密码”》)

材料三:

由于青少年自控力较弱,要让他们不被商家的算法控制,需要家校社会共同发力。家长要站在孩子的立场去引导,不能简单粗暴地禁止孩子玩卡牌。毕竟在现实中,玩卡牌是孩子的一种社交手段,是融入同辈群体的一种游戏途径。家长要在允许孩子适度玩卡牌的前提下,认识到收集卡牌即便具有社交功能,但也仅仅是一种消遣和娱乐的方式,其本身并没有太大的价值。尤其是在“双减"背景下,孩子有了更多的闲暇时间,家长要注意多陪伴孩子,多了解孩子的想法,培养孩子多方面的兴趣和爱好,防止孩子从卡牌游戏中去寻找归属感和认同感。学校要引导学生理性看待卡牌收集。学生是否会沉迷卡牌,跟所在班级和学校的风气有很大关系。因此,学校可以通过德育小课、主题班会等各种形式,让学生认识到卡牌背后的商业逻辑以及沉迷其中的危害。如果能避免卡牌多的学生因此产生优越感,那么学生盲目攀比的现象可能就会少很多。当然,救火不如防火,为了避免青少年沉迷卡牌,相关管理部门要加强监管。例如,对商家卡牌销售的价格进行监管,禁止未成年人参与线下的成人卡牌对战游戏。这样,就从源头上为防青少年沉迷卡牌建立了一道“防火墙”。

(选自《中国教育报》的《青少年沉迷卡牌危害不小》)

7.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青少年所玩的奥特曼等卡牌,跟几十年前的同龄人所玩的烟壳纸牌或方便面中的人物卡片,具有异曲同工之处。

B.奥特曼卡牌上印有日本某知名影视剧中的英雄和怪兽形象,并标注武力值。

C.材料一画线句运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说明卡牌在青少年中非常受欢迎。

D.卡牌的价格不等,有的卡牌很稀有,需要通过特别的途径才可以买到。

8.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价格越低的卡牌开出的“英雄"越多,价格越高,英雄的缓别、卡牌的级别、稀有卡牌的数量就越少。

B.限量版卡牌有一定的购买门槛,这也保证了其“稀缺性”,使其更具有收藏价值。

C.卡牌分为收藏型和对战型两种,对战型是从虚拟走向现实,在线下进行对战。

D.旗舰店为了吸引孩子们的眼球,采用了播放广告、现场教学等模式。

9.结合材料三,联系实际分析如何避免青少年沉迷卡牌。

【答案】7.C

8.A

9.①家长要站在孩子的立场去引导,让孩子正确认识卡牌,要注意多陪伴孩子,多了解孩子的想法,培养孩子多方面的兴趣和爱好,防止孩子从卡牌游戏中去寻找归属感和认同感。②学校要引导学生理性看待卡牌收集,可以通过德育小课、主题班会等各种形式,让学生认识到卡牌背后的商业逻辑以及沉迷其中的危害。③相关管理部门要加强监管,从源头上为防青少年沉迷卡牌建立一道“防火墙"。

【知识点】新闻、材料类文本;分析材料主体特征;启示、感悟、建议类;筛选新闻材料关键信息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对选项涉及的内容,在文中找到对应的语句将信息进行比较,判断正误。

(2)本题考查根据材料信息进行理解推断的能力。准确解读文本,理解和分析材料内容,将选项和文章内容进行比较、辨别,确认正确选项。一定要忠实于原文。

(3)本题考查结合材料谈自己的看法。解答时应在充分把握各个材料内容的基础上灵活的联系生活,联系社会实际,用文本材料的知识来解决生活的实际问题。同时在表述中应做到用简洁、流畅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7.ABD.正确;

C.理解和分析不正确。材料一画线句“一张稀有卡牌能被叫出上万元到数十万元的价格”,列举稀有卡牌售卖价格高的事例,运用举例子的说明方法,说明卡牌在青少年中非常受欢迎。并非是“作比较"的说明方法。

故答案为:C

8.A.理解和分析不正确。根据【材料二】第①段“价格越低的卡牌开出的‘英雄’越少,几乎都是怪兽等‘反面人物’。店员也表示价格越高,英雄的级别、卡牌的级别、稀有卡牌的数量就越多”可知,本项表述与原文相反。

BCD.正确。

故答案为:A

9.本题考查建议。根据材料三“家长要站在孩子的立场去引导,不能简单粗暴地禁止孩子玩卡牌"家长要在允许孩子适度玩卡牌的前提下,认识到收集卡牌即便具有社交功能,但也仅仅是一种消遣和娱乐的方式,其本身并没有太大的价值”“家长要注意多陪伴孩子,多了解孩子的想法,培养孩子多方面的兴趣和爱好,防止孩子从卡牌游戏中去寻找归属感和认同感”,可建议:家长要站在孩子的立场去引导,让孩子正确认识卡牌,要注意多陪伴孩子,多了解孩子的想法,培养孩子多方面的兴趣和爱好,防止孩子从卡牌游戏中去寻找归属感和认同感。根据材料三“学校要引导学生理性看待卡牌收集”“学校可以通过德育小课、主题班会等各种形式,让学生认识到卡牌背后的商业逻辑以及沉迷其中的危害”,可建议:学校要引导学生理性看待卡牌收集,可以通过德育小课、主题班会等各种形式,让学生认识到卡牌背后的商业逻辑以及沉迷其中的危害。根据材料三“为了避免青少年沉迷卡牌,相关管理部门要加强监管”“从源头上为防青少年沉迷卡牌建立了一道·防火墙"可建议:相关管理部门要加强监管,从源头上为防青少年沉迷卡牌建立一道“防火墙”。

故答案为:①家长要站在孩子的立场去引导,让孩子正确认识卡牌,要注意多陪伴孩子,多了解孩子的想法,培养孩子多方面的兴趣和爱好,防止孩子从卡牌游戏中去寻找归属感和认同感。②学校要引导学生理性看待卡牌收集,可以通过德育小课、主题班会等各种形式,让学生认识到卡牌背后的商业逻辑以及沉迷其中的危害。③相关管理部门要加强监管,从源头上为防青少年沉迷卡牌建立一道“防火墙"。

(2024七上·湖南月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出彩

潘银璋

①教了十八年的中学,突然面对天性活泼的三年级学生,像是面对一群吵闹的小麻雀,让人束手无策。其实我知道,小孩子嘛,要多鼓励。可这些孩子,我对他们说了无数次“你真棒!”“你真乖!"你真聪明!”他们夸奖照收,课堂照闹。

②周三值日,我在走廊行走,听着别班孩子的琅琅书声,像泉水敲击细石,清脆、灵动;再看看我们班,沉闷,没有生气。走着走着,突然看到墙上挂着的学校办学理念:“人人向上,个个出彩"你就是那片最独特的叶子”……我眼睛一亮,有了。

③第二天上课,我给全班同学分享了“人人向上,个个出彩"的理念。我说:“向上,就是每天都有进步,用积极的心态对待学习;出彩,就是每天都在变化,向好的方向改变。班级是一棵大树,如果你能成为一片出彩的叶子,我就奖励你一本老师的散文诗集《心灵的散章》。”教室里像平静的湖面投进了一块石子,泛起了阵阵涟漪,“啪啪啪”,响起一片热烈的掌声。

④效果真的很好,很多同学马上态度就转变了,连平时最调皮的那几个孩子作业也认真了,坐姿也端正了。班级的大树上长出越来越多独特的叶子,《心灵的散章》也在班级里处处唱响。

⑤唯独李东,让我很忧心。他像是一片睡着了的叶子,书不会背,听写仍然错一大片,作业老是不认真,唯一的变化就是坐姿稍微好了一点。

⑥有一天,我正在办公室批改作业,李东蹑手蹑脚地走了进来。“我正要找你,你却自己送上门来。”我正准备批评他。“老师,我送你一样东西,好吗?"他的声音低得只有自己才能听见。“什么东西?”我皱起眉头。他的脸涨得通红,结结巴巴地说,“是这个,老师。"我一看,泡泡糖。我正准备告诉他,我不吃糖,他已经轻轻把糖纸撕开,小心翼翼地放在桌上。“老师,您吃了吧,您每天上课擦黑板,吸进了很多粉笔灰,每天吃一颗泡泡糖,它可以帮您吸收灰尘,对您的肺有好处。”我听了很感动,原本皱着的眉头也舒展开来。

⑦我放下手中的红笔,拉起他的手。“孩子,你怎么知道的?"老师,您不是每天安排三分钟的阅读分享吗?我是在书上看到的。”我心里不禁有些惭愧了,因为李东调皮、不认真,每天三分钟的阅读分享从来没有让他上过台,但他一直在努力跟着,不是吗?谁敢说他没有进步呢?

⑧傍晚在环湖散步,风从湖畔椰树的梢头拂过,椰树手舞足蹈,修长的叶片抖动起来将树下斑驳的光影抖得支离破碎,光斑破碎再合拢,合拢再破碎,互相追逐着……李东的影子在我的脑海中不断闪现。

⑨六月,骄阳似火。教室里像个蒸笼,闷得透不过气。课堂上,我口干舌燥,汗流浃背地上课,同学们正听得津津有味,突然有一只小手悄悄地举了起来。“什么事?李东。"老师,我要上厕所。”“又是他,"同学们叹气道,“好,你去吧。”我向他挥了一下手说。

⑩同学们正在回答问题。“报告!"进来!”“呀,怎么端着一杯水,你不是上厕所吗?"全班同学一下子用惊奇的目光盯着他。

李东涨红着脸,小心翼翼地端着水杯走进救室。“老师,您讲课声音都嘶哑了,我知道您口渴了,请假出去给您倒杯热水润润喉咙。”他说完腰弓成90度,两手笔直地伸出,礼貌地把水递给我。我看着水杯,热气在空中缘绕,慢慢向上、向上。水汽氤氲,我的眼睛湿润了,同学们看着李东的目光也不觉有了改变。我放下课本,露出赞赏的目光,郑重地接过热水喝了一口。真甜啊!

一直看着我的李东,露出天真的笑脸,怯怯地问我:“老师,我出彩了吗?"

我心里一颤,心弦仿佛被拨动了,每个人都是一片独特的叶子啊!我伸手从讲台上拿出一本《心灵的散章》,“孩子,你出彩,你比任何人都出彩。因为你懂得……”

10.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围绕“出彩"来组织内容,“出彩”在“我"认为就只是孩子们要好好学习,成绩进步。

B.文章多处运用对比写法,班级其他同学的“出彩”与李东的“不出彩"形成鲜明对比,写出了同学的优秀与李东的不可救药。

C.文中李东端水给老师喝的情节出人意料,生动展现了李东懂得感恩,善解人意的可贵品质。

D.文章的主题是对“我”不能体察孩子细微心理变化进行深刻批评。

11.结合上下文,按照提示,品析下列语句。

风从湖畔椰树的梢头拂过,椰树手舞足蹈,修长的叶片抖动起来,将树下斑驳的光影抖得支离破碎。光斑破碎再合拢,合拢再破碎,互相追逐着……(从修辞手法的角度品析表达效果)

12.随着情节的发展,面对李东的表现,“我"的心理经历了怎样的变化?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13.文章结尾段“每个人都是一片独特的叶子啊”这句话其实就是文章的主题,结合文中李东这个人物的特点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答案】10.C

11.示例: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地表现了晚风吹拂下椰树舒展的情态,以景物描写烘托“我"难以平静的心绪,为引出后文“我”对李东的关心与理解作铺垫。

12.示例:文章从李东不爱学习让我忧心,写到他给我送糖让我感动,而“我"为从没让李东上台分享而感到惭愧,最后写李东给“我”倒水润喉对他的赞赏,表现了“我"对孩子个性特点认识的过程。

13.示例:每一个孩子都是一个独特个性的个体,需要我们用心去关注与理解。文中的李东腼腆内敛,在其他同学都争取“出彩”的同时似乎没有什么变化,其实他一直在努力,他送泡泡糖给我吃、借请假出去为“我"倒热水,都表现了他是一个关心他人、尊重师长的好学生,他在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展现他的“出彩”,使“我"被深深感动,由衷地发出“每个人都是一片独特的叶子”的感叹。(言之有理均可)

【知识点】记叙性散文;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梳理、概括文章情节;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阅读文章时要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即初读文章,了解大意后,再理解字词,读懂每句话,给文章分段和归纳段意,最后回到文章整体上来,进而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

(2)本题考查赏析句子的能力。赏析句子要结合具体的语境,从修辞、语句中重要的动词、形容词、描写的角度、句式特点等几个角度考虑。表述的最后不要忽略了对作者情感内容的阐述。

(3)本题考查人物心理活动的分析。解答此题关键是要联系前后文,抓住人物在事件中的言行表现以及人物之间的关系来分析,揣摩人物的心理活动,并用特定的口吻表述出来。

(4)本题考查对语句的理解。解答句子理解的试题,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情感分析、区位分析、主旨分析、修辞分析。作答时学生可自选一个角度进行赏析即可。

10.A.有误,由第③段“向上,就是每天都有进步,用积极的心态对待学习;出彩,就是每天都在变化,向好的方向改变"可知,“出彩”指孩子们每天要向好的方向改变,选项中“出彩"就是“孩子们要好好学习,天天进步”表述错误;

B.有误,“我"说的话“孩子,你出彩,你比任何人都出彩”可知,李东一样出彩,结合前文中李东让“我"嚼泡泡糖吸收灰尘和为“我”接水的情节,李东的出彩不在于学习上,而在于思想道德上,选项中“李东的'不出彩"表述有误:

C.正确;

D.有误,由第⑦段“我心里不禁有些惭愧了,因为李东调皮不认真,每天三分钟的阅读分享从来没有让他上过台,但他直在努力跟着,不是吗谁敢说他没有进步呢”和文章最后"我”对李东的表扬可知,文中的“我"为没有关注到李东而自责,后来体察到孩子的变化,并看到李东的闪光点,选项中“不能体察孩子细微心理变化进行深刻批评”表述有误。

故答案为:C

11.本题考查句子的赏析。①根据题干要求可知从修辞角度赏析。该句中,用“手舞足蹈抖动"追逐”这些表现人的动作的词语来写椰树,运用拟人的修辞,表现的是椰树在风中飘飞荡漾的情态,属于景物描写。结合第⑦段李东给“我"送泡泡糖,给“我”心灵的震撼及第⑧段"李东的影子在我的脑海中不断闪现”可知,用这些动词表现了'我"内心的不平静,这种不平静来自李东对“我”理解和关爱也为下文李东给“我"倒茶润喉情节的铺垫。

故答案为:示例: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地表现了晚风吹拂下椰树舒展的情态,以景物描写烘托“我”难以平静的心绪,为引出后文“我"对李东的关心与理解作铺垫。

12.本题考查对文中人物心理的把握。结合第⑤段“唯独李东,让我很忧心。他像是一片睡着了的叶子,书不会背,听写仍然错一大片,作业老是不认真,唯一的变化就是坐姿稍微好了一点”可知,对待李东的不爱学习,“我"的心理感受是“忧心”;结合第⑥段“老师,您吃了吧,您每天上课擦黑板,吸进了很多粉笔灰,每天吃一颗泡泡糖,它可以帮您吸收灰尘,对您的肺有好处。我听了很感动,原本皱着的眉头也舒展开来可知,对待李东送泡泡糖的行为,“我"的心理感受是“感动”;结合第⑦段“我心里不禁有些惭愧了,因为李东调皮、不认真,每天三分钟的阅读分享从来没有让他上过台,但他一直在努力跟着,不是吗谁敢说他没有进步呢"可知,由于“我”从未让李东上台分享,“我"的心理感受是“惭愧”;结合第⑩段“李东涨红着脸,小心翼翼地端着水杯走进教室。'老师,您讲课声音都嘶哑了,我知道您口渴了,请假出去给您倒杯热水润润喉咙。’他说完腰弓成90度,两手笔直地伸出,礼貌地把水递给我"和“我放下课本,露出赞赏的目光,慎重地接过热水喝了一口。真甜啊”可知,面对李东给“我"倒水润喉的行为,“我”的心理感受是赞赏。

故答案为:示例:文章从李东不爱学习让我忧心,写到他给我送糖让我感动,而“我"为从没让李东上台分享而感到惭愧,最后写李东给“我”倒水润喉对他的赞赏,表现了“我"对孩子个性特点认识的过程。

13.本题考查文章句子的理解。“每个人都是一片独特的叶子啊”意思是,每个孩子都是具有独特个性的个体,需要我们用心去关注并理解。文中“我"起初认为在其他争取“出彩”的同学的衬托下,李东没有什么变化,但却通过他送泡泡糖给“我"的事,写出了他一直在坚持阅读分享,表现了他也在积极地追求“出彩”,同时还表现了他关心他人的性格品质,又通过李东请假出去为“我"倒热水一事,表现了李东周到细致、尊重师长的品质。李东就是一片独特的叶子,在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展现自己的“出彩”,正是如此才感动了“我”,发出感叹。据此作答即可。

故答案为:示例:每一个孩子都是一个独特个性的个体,需要我们用心去关注与理解。文中的李东腼腆内敛,在其他同学都争取“出彩”的同时似乎没有什么变化,其实他一直在努力,他送泡泡糖给我吃、借请假出去为“我"倒热水,都表现了他是一个关心他人、尊重师长的好学生,他在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展现他的“出彩”,使“我"被深深感动,由衷地发出“每个人都是一片独特的叶子”的感叹。(言之有理均可)

14.(2024七上·湖南月考)阅读下面诗歌,回答问题。

戏答元珍

欧阳修

春风疑不到天涯,二月山城未见花。

残雪压枝犹有橘,冻雷惊笋欲抽芽。

夜闻归雁生乡思,病入新年感物华①,

曾是洛阳花下客②,野芳虽晚不须嗟。

[注]①物华:泛指万物。②洛阳花下客:作者进士及第后曾任洛阳留守推官。北宋时洛阳的花园最盛,牡丹尤其著名。

尾联“不须嗟"三个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答案】示例一:诗人在尾联写自己早年为官洛阳,稔熟洛阳牡丹,今日山城野花虽晚,但自己全不在意,“不须嗟”三个字,表达了诗人虽处逆境,但仍豁达的情感。

示例二:诗人在尾联说自己曾在洛阳见过盛盖天下的洛阳名花名园,见不到此地晚开的野花也不须嗟叹了,但实际上“不须嗟"为反语,前后对比,充满着政治失意的无奈和凄凉。

【知识点】体味古诗词曲的遣词;古诗词曲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忧国伤时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诗歌情感的理解。对于此诗的情感有两种解读。全诗先是描写荒远山城的凄凉春景,接着抒发自己迁谪山乡的寂寞情怀及眷眷乡思,最后两句是自作宽慰之言。“曾是洛阳花下客,野芳虽晚不须嗟”意思是:我曾在洛阳见够了千姿百态的牡丹花,这里的野花开得虽晚,又有什么可以感伤,可以嗟讶尾联写自己早年作客洛阳,稔熟洛阳牡丹,今日山城野花虽晚,但自己全不在意。欧阳修对政治上遭受的打击心潮难平,故在诗中流露出迷惘寂寞的情怀,但他并未因此而丧失自信、而失望,而是更多地表现了被贬的抗争精神,对前途仍充满信心,表达了一种豁达的情怀。欧阳修在这样一首普通的诗中表达了决不屈服的昆扬之志,道出了作者哲理性的人生思考。从反语手法的角度分析,诗末两句诗人虽然是自我安慰,但却透露出极为矛盾的心情,表面上说他曾在洛阳做过留守推官,见过盛盖天下的洛阳名花名园,见不到此地晚开的野花也不须嗟叹了,但实际上却充满着一种无奈和凄凉,“不须嗟"为反语,不须嗟实际上是大可嗟,故才有了这首借“未见花”的日常小事生发出人生乃至于政治上的感慨。“不须嗟"是自作宽慰之言,看似超脱,实是悲凉,表现出作者平静的表面下更深沉的痛苦、无奈和凄凉。

故答案为:示例一:诗人在尾联写自己早年为官洛阳,稔熟洛阳牡丹,今日山城野花虽晚,但自己全不在意,“不须嗟”三个字,表达了诗人虽处逆境,但仍豁达的情感。

示例二:诗人在尾联说自己曾在洛阳见过盛盖天下的洛阳名花名园,见不到此地晚开的野花也不须嗟叹了,但实际上“不须嗟"为反语,前后对比,充满着政治失意的无奈和凄凉。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作者感情的理解与掌握,此类题目的答题方法如下:先要通读全诗,从全诗中找到可以表现出作者感情的词,如果没有找到,就分析诗可词中的画面,看这画面中是否蕴含着作者的感情.当然还要注意联系作者的写作背景和个人遭遇。

(2024七上·湖南月考)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回答问题。

【甲】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乙】

明帝在西堂,会诸公饮酒,未大醉,帝问:“今名臣共集,何如尧、舜?”时周伯仁为仆射,因厉声曰:“今虽同人主,复那得等于圣治!"帝大怒,还内,作手诏满一黄纸,遂付廷尉令收,因欲杀之。后数日,诏出周,群臣往省之。周曰:“近知当不死罪不足至此。”

1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怒"与“惭”写友人被陈元方反驳前后的神态变化,不仅使文章语言生动形象,同时也表明友人是一个知错能改的人。

B.古人称谓分尊称和谦称,“尊君"和“子”是尊称,“家君"和“鄙人”是谦称。

C.材料【乙】中“帝大怒"的原因是周伯仁在群臣面前回答明帝之治等于尧舜之治。

D.文言文朗读要“停连”,材料【乙】中画线句子停顿如下:近知当不死,罪不足至此。

16.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太丘舍去拂袖而去

B.元方入门不顾奋不顾身

C.友人惭,下车引之穿针引线

D.君与家君期日中不期而遇

17.把材料【甲】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18.以上两则文言文均出自方正篇,方正,指人行为、品行正直,合乎道义。请结合两则材料分别谈一谈陈元方和周伯仁的“方正"体现在哪里?

【答案】15.C

16.B

17.和别人相约一起出行,却丢下我一个人走了。

18.元方对父亲友人说:“过中不至……则是无礼”,体现了他懂得信与礼的重要性,他辩驳父亲友人时有理有据,落落大方,体现了“方正"。周伯仁面对明帝的问题,仍然激昂地回答,明帝不能与尧舜相比,表现出他不畏强权、直言不讳、义正词严,体现了“方正”。

【知识点】归纳文言文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分析概括文言文中人物的性格特点;分析概括文言作者个人的观点态度;文言文翻译;一词多义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理解课文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是在通晓全文大意的基础,找出相关的语句做出具体的分析即可。

(2)本题考查学生对一词多义现象的辨析能力。解答此类问题,首先要明确句意,然后要注意积累词语的不同用法,最后结合句意理解词语的不同用法。

(3)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的翻译。文言文中重要句子翻译的关键是一定要回到原文的语境中,根据上下文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同时对语句中的重要实词、虚词做到准确的翻译。并按照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达到符合现代汉语的用词造句的标准。

(4)本题考查比较阅读能力,文言文要点的分析概括,要想捕捉文章信息,就得首先理解全文,扫清文字障碍,疏通文意,读懂内容,这是归纳概括的前提和基础。在准确理解词意、句意、段意的基础上,梳理各句之间的内在联系,依据题干要求提取重要信息。

【参考译文】

【甲】《陈太丘与友期行》译文:

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同行,约定的时间在中午。过了中午朋友还没有到,陈太丘不再等候他而离开了,陈太丘离开后朋友才到。元方当时年龄七岁,在门外玩耍。客人问元方:“你的父亲在吗?"元方回答道:“我父亲等了您很久您却还没有到,已经离开了。”友人便生气地说道:“真不是君子啊!和别人相约同行,却丢下别人先离开了。"元方说:“您与我父亲约在正午,正午您没到,就是不讲信用;对着孩子骂父亲,就是没有礼貌。”朋友感到惭愧,下了车想去拉元方的手,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家门。

【乙】译文:

晋明帝在西堂,召集众大臣饮酒,还没有大醉的时候,明帝问道:“现在名臣都聚集在这里,(这局面)和尧、舜的时候相比怎么样呢?"当时周伯仁担任仆射,于是声音严厉地说:“现在虽然同样是君主在位,又怎么能等同于圣人治理的盛世呢!”明帝非常生气,回到内宫,写了满满一张黄纸的手诏,交给廷尉让逮捕周伯仁,于是想要杀了他。过了几天,(明帝)下诏释放周伯仁,群臣都去探望他。周伯仁说:“近来知道自己应当不会被处死,罪过原本不至于到这个地步。"

15.ABD.正确;

C.有误,结合“今虽同人主,复那得等于圣治”,意思是“虽然同是君主,可现在又怎么能和那个太平盛世等同起来呢”,可知“周伯仁在群臣面前回答明帝之治等于尧舜之治”错误。

故答案为:C

16.A.“太丘舍去":陈太丘不再等候就离开了。“拂袖而去”:形容生气地甩袖子离开。相同,离开;

B.“元方入门不顾":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家门。“奋不顾身”:奋勇向前,不考虑个人安危。不同,回头看/顾及;

C.“友人惭,下车引之":朋友感到惭愧,下了车想去拉元方。“穿针引线”:使线的一头通过针眼。比喻从中联系、拉拢。相同,拉,牵;

D.“君与家君期日中":您和我父亲约定在中午。“不期而遇”:没有约定而遇见。指意外碰见。相同,约定。

故答案为:B

17.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句中重点词语有:期,约定;委,舍弃。

故答案为:和别人相约一起出行,却丢下我一个人走了。

18.本题考查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在【甲】文中,陈元方的“方正"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坚守信用:陈元方在回答友人关于其父是否在家的问题时,明确指出其父因友人未按时赴约而离去,这体现了陈元方对信用的坚守。他认为,既然约定了时间,就应当遵守,否则便是不信。维护父亲尊严:当友人因迟到而愤怒,并对陈元方的父亲出言不逊时,陈元方毫不客气地指出友人既无信又无礼。这体现了陈元方对父亲尊严的坚决维护,同时也是对道义和礼仪的坚持。冷静应对:面对友人的愤怒和挑衅,陈元方并未失去理智,而是冷静地以事实说话,用道义和礼仪来回应。这体现了陈元方在处理冲突时的冷静和理智。在【乙】文中,周伯仁的“方正”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直言不讳:当明帝询问当今名臣与尧舜相比如何时,周伯仁直言不讳地指出,虽然现在的君主与尧舜同为君主,但治理水平却远不能相提并论。这体现了周伯仁敢于直言、不避忌讳的品性。坚守道义:当明帝因周伯仁的直言而大怒,甚至要将其处死时,周伯仁并未因此而屈服或妥协。他坚信自己的道义和原则,即便面临生死考验也毫不退缩。理性分析:在被囚禁期间,周伯仁并未陷入绝望或恐慌,而是冷静地分析自己的处境,并得出自己不会因死罪而被处死的结论。这体现了周伯仁在逆境中保持理性、冷静分析的能力。

故答案为:元方对父亲友人说:“过中不至……则是无礼”,体现了他懂得信与礼的重要性,他辩驳父亲友人时有理有据,落落大方,体现了“方正”。周伯仁面对明帝的问题,仍然激昂地回答,明帝不能与尧舜相比,表现出他不畏强权、直言不讳、义正词严,体现了“方正"。

(2024七上·湖南月考)名著阅读

1.运用你课内外阅读积累的知识,回答问题。

19.下面是《朝花夕拾》的插图,请根据画面写出相关的篇名。

《①___》《②》《③》

20.《朝花夕拾》中的教育观现在看来仍然非常有道理,请结合其中某篇文章的内容读谈你的体会。

【答案】19.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狗·猫·鼠;无常

20.示例:《五猖会》中父亲在我最想去看五猖会时,要求我背《鉴略》。揭示了这样的教育观:家长在教育孩子时不要扼杀孩子的天性,要懂得尊重孩子。

【知识点】图表信息;作品的经典情节;对作品的体验感受;《朝花夕拾》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文学名著情节的积累。要求学生对教材中及课后推荐的名著要点加以了解和识记,尤其是教材中文学文体及作家作品主要的知识点要记牢。

(2)本题考查名著阅读的体验和感受。从名著的基本内容出发,结合作者的创作背景联系现实生活,表达观点明确,言之成理即可。

19.本题考查对名著内容的识记。图一展现的是房屋里一个人拉着顶着竹筛的短棒,据此可知这是捕鸟的画面,出自《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其情节是我(鲁迅)在雪后的百草园,扫出一片空地用竹、短棒等设下陷阱来捕鸟。图二展现的是成年的鲁迅手拿棒子打猫的情景。鲁迅先生在《狗·猫·鼠》一文中说明自己“仇猫”的原因,刻画出“猫"的主要特征。作者表面上讨厌猫,实际上却鞭挞了具有与猫类似习性的一类人,如当时社会上的一些“正人君子“、军阀统治者的帮凶。作者借追忆自己童年时救养的一只可爱的隐鼠,最终却惨遭杀害的往事,表达了对弱小者的同情和对施暴者的憎恨。图三展现的是“活无常”的内容。《无常》中关于“活无常"的情节:我和许多人所最愿意看的,却在活无常。他不但活泼而诙谐,单是那浑身雪白这一点,在红红绿绿中就有“鹤立鸡群”之概。只要望见一顶白纸的高帽子和他手里的破芭蕉扇的影子。大家就都有些紧张,而且高兴起来了。人民之于鬼物,惟独与他最为稔熟,也最为亲密,平时也常常可以遇见他。图三描绘的是这个场景。

故答案为: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狗·猫·鼠;无常

20.本题名著阅读启示。《朝花夕拾》中《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五猖会》等,鲁迅回忆了小时候的读书经历,表达了对教育的观点。选择其中一篇,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作者的观点和你的阅读体会,言之有理即可。《五猖会》中,“我"心心念念去看迎神赛会,马上要出发了,父亲突然要“我”背书,这让“我"感到扫兴和痛苦。文中的父亲没有选择恰当的教育时机,生硬地强迫孩子背书,抹杀了孩子的天性。鲁迅借本文含蓄地传达了自己的儿童教育观:教育要理解并尊重孩子,注意关心孩子心理发展的特点,应让他们在玩中学习,培养他们学习的兴趣。如一味地专制教育,反而会适得其反,让孩子对学习产生恐惧心理。

故答案为:示例:《五猖会》中父亲在我最想去看五猖会时,要求我背《鉴略》。揭示了这样的教育观:家长在教育孩子时不要扼杀孩子的天性,要懂得尊重孩子。

21.(2024七上·湖南月考)回顾课文,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写作。

驻足回望,史铁生读懂了母亲带他去“看花开”的心愿;凭借触觉和视觉,海伦·凯勒读懂了大千世界的丰富多彩……成长路上,若我们慢慢走、细细品、静静思,也会读懂很多有字的书和更多无字的“书"。

请以“我读懂了▲”为题或自拟题目,不少于550字的记叙文。

要求:①将题目补充完整或自拟题目后再作文。②文章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③除诗歌、戏剧外,体裁不限。④要融入真情实感,不得抄袭。⑤书写工整,卷面整洁。

【答案】例文:

我读懂了爷爷的坚守

在我的记忆深处,爷爷的身影总是与那片稻田紧密相连。小时候,我总是不理解爷爷为什么总是守着那片稻田,日复一日地辛勤劳作。

爷爷的稻田在村子的东边,每到播种时节,爷爷便会扛着锄头,早早地来到田里。他弯着腰,仔细地翻松着土地,那专注的神情仿佛在对待一件无比珍贵的宝贝。我跟在爷爷身后,在田埂上跑来跑去,一会儿捉蝴蝶,一会儿拔野草。我问爷爷:“为什么要这么辛苦呢?"爷爷只是笑着摸摸我的头,没有说话。

夏日里,骄阳似火。稻田里的水被晒得滚烫,稻苗在烈日下有些萎靡。爷爷却毫不畏惧炎热,他戴着一顶破旧的草帽,穿梭在稻田里,查看稻苗的生长情况,清理杂草,浇水灌溉。汗水湿透了他的衣衫,他却浑然不觉。我站在田埂上远远看着,心里满是疑惑,这么累,爷爷为什么还要坚持呢?

随着我渐渐长大,有一年,村里很多人都外出打工,大家都劝爷爷把稻田承包出去,可爷爷坚决不同意。那时候,我越发觉得爷爷很固执。

直到有一次,我陪爷爷坐在稻田边的老树下休息。爷爷望着那片绿油油的稻田,眼中满是深情。他缓缓地说:“孩子啊,这片稻田是咱家的根,祖祖辈辈都靠着它生活。每一株稻苗都像是我的孩子,看着它们茁壮成长,心里就踏实。”那一刻,我仿佛看到了爷爷年轻时在这片稻田里挥洒汗水的模样,看到了他收获时脸上洋溢的喜悦。

我终于读懂了爷爷的坚守。那不仅仅是对一片稻田的执着,更是对祖辈传承下来的生活方式的坚守,对土地深深的眷恋。这片稻田承载着爷爷的梦想、希望和回忆。如今,每当我看到那片金黄的稻田,心中都会涌起一股暖流,那是爷爷用一生教会我的关于坚守的意义。

【知识点】半命题作文

【解析】【分析】关键词:读懂、成长、感悟材料主要讲述了在成长过程中通过慢慢走、细细品、静静思来读懂有字书和无字书。史铁生和海伦凯勒的事例都是在成长中经历了某些事情后有了深刻的感悟和理解。体裁:这是一个记叙文写作引导材料。

【题干分析】题干分析材料意义:史铁生读懂母亲心愿的例子,体现了亲情背后深沉的爱以及对生活态度的理解;海伦凯勒读懂世界的例子,展示了突破困境、积极求知所带来的对世界全新的认识。关键词“读懂"意味着深入理解、领会,这种理解可以是对人、对事、对情感、对道理等。写作思路:如果写“我读懂了父爱”,可以先描述一些日常生活中父亲默默付出但自己一开始不理解的事情,比如父亲总是对自己的学习严格要求,自己曾反感。然后通过一件具体的事情,如自己生病时父亲彻夜未眠的照顾,突然明白父亲的严格是出于爱和期望。重点阐述自己从不懂到懂的过程以及内心的感悟。容易出现的误区是叙事过于流水账,没有重点突出“读懂"这一转变过程;开头过于平淡,没有吸引力,比如直接叙述事情;事例素材选取过于普通,没有独特性;结尾没有升华主题,只是简单结束。作文开头可以采用设置悬念的方式,如“在那个昏暗的角落,一直有一双眼睛默默地注视着我,曾经我不懂那目光背后的含义,直到那一天……”。事例素材可以选取家庭生活、校园经历、社会见闻等方面能够体现“读懂"主题的故事。结尾可以采用抒情议论相结合的方式,如“读懂这份爱,让我在成长的道路上不再迷茫,我会带着这份温暖,勇敢前行。”

【立意提取】

1.我读懂了奶奶的微笑;

2.我读懂了那片落叶

【点评】主题明确:紧扣“读懂"这一主题,通过回忆爷爷在稻田劳作的一系列事情,清晰地展现了从不懂到懂爷爷坚守稻田背后深意的过程。情感真挚:字里行间透露出对爷爷的敬爱以及对爷爷坚守精神的深刻理解,尤其是结尾处情感表达富有感染力,能引起读者的共鸣。细节描写生动:比如描写爷爷在烈日下劳作的场景,“汗水湿透了他的衣衫,他却浑然不觉”,生动地刻画了爷爷勤劳、专注的形象。

1/1湖南省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

1.(2024七上·湖南月考)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和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酝酿(liàng)烘托(hōng)潦亮(liáo)呼朋引伴(yǐn)

B.粗犷(guǎng)镶嵌(xiāng)娇媚(mèi)咄咄逼人(duō)

C.瘫痪(tān)徘徊(huí)决别(jué)花枝招展(zhǎn)

D.淅沥(xī)分歧(qí)应和(hé)诲人不倦(huì)

2.(2024七上·湖南月考)下列关于文化常识和文化知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春》这篇优美的写景抒情散文,按照“盼春——绘春——颂春"的思路,赞美春的活力带给人以希望和力量表达了作者热爱生活、积极进取、奋发向上的精神风貌。

B.《济南的冬天》作者老舍,满族,原名舒庆春,字舍予,主要作品有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茶馆》《龙须沟》等。

C.名词很常见,有的表示人,如“母亲”“工人”,有的表示事物,如“苹果”“法律”,有的表示时间,如“上午”“从前”,还有表示地点、方位的名词,如“北京”“前面"。

D.古人称谓有谦称和尊称的区别,令堂、惠顾、垂询、赐复、高寿、贵庚、愚兄、见教是敬辞,家父、舍弟、小女、贤弟、拙见、鄙人、奉劝是谦辞。

3.(2024七上·湖南月考)对下面文段中画横线句子使用的修辞方法的作用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春天来了,或许天气并无异样。①山峦上依然弥漫着灰蒙蒙的雾霭,天边依然漂泊着厚重的云朵,早晨和傍晚依然冷得我们伸不出手。过了春分,大地忽然变得朗润。②因为冰雪的滋润,此刻的大地如同一个晶莹水润的姑娘,到处水灵灵的,③她丢却了冬日的僵硬,温柔得一塌糊涂。地里的麦苗开始疯狂地拔节,油菜开始快速地生长。④燕子急急忙忙地从南方回来了,几口就垒出了新巢。不经意间,你的眼前还会飞过一两只打扮得花枝招展的蝴蝶。

A.①句运用“……依然……”的排比句式,具体写出初春时节,春天在不知不觉中到来的情态。

B.②句将“大地"比喻成“晶莹水润”的、“水灵灵"的姑娘,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大地在冰雪的滋润下朗润的特点。

C.③句用“丢却”和“温柔"等词语将冰雪人格化,生动形象地写出冰雪融化成春水后轻柔流淌的景象。

D.④句使用了夸张的手法,描写出燕子在春天到来时珍惜时光垒窝建巢的情景。

(2024七上·湖南月考)【专题学习活动】七年二班开展“有朋自远方来”主题活动,请你参与其中,完成以下任务。

4.为了激发大家参与活动的热情,小明设计了一道有关交情的成语竞赛题,请你来参加。要求:从备选成语中选择恰当的填入句中横线处。

备选成语:忘年之交一面之交布衣之交莫逆之交

A.我们原是,后来他当了大官,也就互不往来了。

B.我和他仅是,对他并不了解。

C.令尊和我是,你们的事我怎能不管?

D.老李和小王虽然相差三十多岁,但共同的学术探讨使他们成为了。

5.活动中小悦分享了《割席断交》的故事,在同学中引发了争论。有的同学支持管宁的做法,有的同学不赞同管宁的做法。请结合小悦讲的《割席断交》故事的大意,谈谈你的看法。

故事的大意是:“管宁和华歆同在园中锄草。看见地上有一片金,管宁依旧挥动着锄头,看见它和看到瓦片石头一样没有区别,华歆高兴地拾起金片而后又扔了它。他们同坐在同一张席子上读书,有个坐着有围棚的车、穿着礼服的人刚好从门前经过,管宁还像原来一样读书,华歆却放下书出去观看。管宁就割断席子和华歆分开来坐,说:‘你不再是我的朋友了’。"

6.(2024七上·湖南月考)名句名篇默写

一切景语皆情语。同样的季节,在不同的文人骚客眼中也是各着色彩。“树木丛生,百草丰茂。①,洪波涌起”是曹孟德眼中豪情壮志的秋日胜景。“②,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这凄凉的深秋图景却让羁旅他乡的马致远肝肠寸断。早春时节,王湾在《次北固山下》中描绘了“潮平两岸阔,③”平野开阔、大江直流的景象;感慨时序交替,新旧更迭:“④,。"

(2024七上·湖南月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7-9题。

材料一:

今天的青少年所玩的奥特曼等卡牌,跟几十年前的同龄人所玩的烟壳纸牌或方便面中的人物卡片,具有异曲同工之处。因此,奥特曼等卡牌成为青少年的“社交密码”也就不足为奇了。奥特曼卡牌有多受欢迎?据媒体报道,这些卡牌是日本某知名影视剧的文化衍生品,卡牌上印有这部影视剧中的英雄和怪兽形象,并标注其武力值。在论坛上,一张稀有卡牌能被叫出上万元到数十万元的价格,甚至有“专家"出教学视频,教家长学生通过“算法”买到高级卡牌。

(选自《中国教育报》的《青少年沉迷卡牌危害不小》)

材料二:

①据家长反映,价格越低的卡牌开出的“英雄"越少,几乎都是怪兽等“面人物”。店员也表示,价格越高,英雄的级别、卡牌的级别、稀有卡牌的数量就越多。“最好的套装是当年的新年限量版,我们出售完就绝版了,很有收藏价值。"店员小磊告诉记者,“现在市面上数万元一张的卡牌都是当年我们的限量版。”

②同时,限量版采取了会员制的销售模式,有一定购买门槛。旗舰店会给会员发放购买券,凭券购买,这是为了保证卡牌的“稀缺性"。

③卡牌吸引青少年的原因还有一点,卡牌分为收藏型和对战型两种。收藏型卡牌主要展示的是英雄人物的“级别”高低,对战型则是从虚拟走向现实,每盒对战型卡牌都标注着“英雄对决"的字样,打开后由两包卡和一张“战区地图”组成,地图上还密密麻麻印有对战规则。基本的原则就是“比大小”,比英雄人物技能强弱。旗舰店有十几张对战桌,每周会有老师现场教学,每月还会组织现场对战,孩子们热情很高。旗舰店内滚动播放着由明星家庭代言的广告,墙壁上有大大的光柱组成“你可以相信光”,还有英雄们的等身模型,非常吸引孩子们的眼球。

(选自《光明日报》的《小小卡牌为何成为青少年“社交密码"》)

材料三:

由于青少年自控力较弱,要让他们不被商家的算法控制,需要家校社会共同发力。家长要站在孩子的立场去引导,不能简单粗暴地禁止孩子玩卡牌。毕竟在现实中,玩卡牌是孩子的一种社交手段,是融入同辈群体的一种游戏途径。家长要在允许孩子适度玩卡牌的前提下,认识到收集卡牌即便具有社交功能,但也仅仅是一种消遣和娱乐的方式,其本身并没有太大的价值。尤其是在“双减”背景下,孩子有了更多的闲暇时间,家长要注意多陪伴孩子,多了解孩子的想法,培养孩子多方面的兴趣和爱好,防止孩子从卡牌游戏中去寻找归属感和认同感。学校要引导学生理性看待卡牌收集。学生是否会沉迷卡牌,跟所在班级和学校的风气有很大关系。因此,学校可以通过德育小课、主题班会等各种形式,让学生认识到卡牌背后的商业逻辑以及沉迷其中的危害。如果能避免卡牌多的学生因此产生优越感,那么学生盲目攀比的现象可能就会少很多。当然,救火不如防火,为了避免青少年沉迷卡牌,相关管理部门要加强监管。例如,对商家卡牌销售的价格进行监管,禁止未成年人参与线下的成人卡牌对战游戏。这样,就从源头上为防青少年沉迷卡牌建立了一道“防火墙"。

(选自《中国教育报》的《青少年沉迷卡牌危害不小》)

7.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青少年所玩的奥特曼等卡牌,跟几十年前的同龄人所玩的烟壳纸牌或方便面中的人物卡片,具有异曲同工之处。

B.奥特曼卡牌上印有日本某知名影视剧中的英雄和怪兽形象,并标注武力值。

C.材料一画线句运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说明卡牌在青少年中非常受欢迎。

D.卡牌的价格不等,有的卡牌很稀有,需要通过特别的途径才可以买到。

8.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价格越低的卡牌开出的“英雄”越多,价格越高,英雄的缓别、卡牌的级别、稀有卡牌的数量就越少。

B.限量版卡牌有一定的购买门槛,这也保证了其“稀缺性”,使其更具有收藏价值。

C.卡牌分为收藏型和对战型两种,对战型是从虚拟走向现实,在线下进行对战。

D.旗舰店为了吸引孩子们的眼球,采用了播放广告、现场教学等模式。

9.结合材料三,联系实际分析如何避免青少年沉迷卡牌。

(2024七上·湖南月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出彩

潘银璋

①教了十八年的中学,突然面对天性活泼的三年级学生,像是面对一群吵闹的小麻雀,让人束手无策。其实我知道,小孩子嘛,要多鼓励。可这些孩子,我对他们说了无数次“你真棒!”“你真乖!"你真聪明!”他们夸奖照收,课堂照闹。

②周三值日,我在走廊行走,听着别班孩子的琅琅书声,像泉水敲击细石,清脆、灵动;再看看我们班,沉闷,没有生气。走着走着,突然看到墙上挂着的学校办学理念:“人人向上,个个出彩"你就是那片最独特的叶子”……我眼睛一亮,有了。

③第二天上课,我给全班同学分享了“人人向上,个个出彩"的理念。我说:“向上,就是每天都有进步,用积极的心态对待学习;出彩,就是每天都在变化,向好的方向改变。班级是一棵大树,如果你能成为一片出彩的叶子,我就奖励你一本老师的散文诗集《心灵的散章》。”教室里像平静的湖面投进了一块石子,泛起了阵阵涟漪,“啪啪啪”,响起一片热烈的掌声。

④效果真的很好,很多同学马上态度就转变了,连平时最调皮的那几个孩子作业也认真了,坐姿也端正了。班级的大树上长出越来越多独特的叶子,《心灵的散章》也在班级里处处唱响。

⑤唯独李东,让我很忧心。他像是一片睡着了的叶子,书不会背,听写仍然错一大片,作业老是不认真,唯一的变化就是坐姿稍微好了一点。

⑥有一天,我正在办公室批改作业,李东蹑手蹑脚地走了进来。“我正要找你,你却自己送上门来。”我正准备批评他。“老师,我送你一样东西,好吗?"他的声音低得只有自己才能听见。“什么东西?”我皱起眉头。他的脸涨得通红,结结巴巴地说,“是这个,老师。"我一看,泡泡糖。我正准备告诉他,我不吃糖,他已经轻轻把糖纸撕开,小心翼翼地放在桌上。“老师,您吃了吧,您每天上课擦黑板,吸进了很多粉笔灰,每天吃一颗泡泡糖,它可以帮您吸收灰尘,对您的肺有好处。”我听了很感动,原本皱着的眉头也舒展开来。

⑦我放下手中的红笔,拉起他的手。“孩子,你怎么知道的?"老师,您不是每天安排三分钟的阅读分享吗?我是在书上看到的。”我心里不禁有些惭愧了,因为李东调皮、不认真,每天三分钟的阅读分享从来没有让他上过台,但他一直在努力跟着,不是吗?谁敢说他没有进步呢?

⑧傍晚在环湖散步,风从湖畔椰树的梢头拂过,椰树手舞足蹈,修长的叶片抖动起来将树下斑驳的光影抖得支离破碎,光斑破碎再合拢,合拢再破碎,互相追逐着……李东的影子在我的脑海中不断闪现。

⑨六月,骄阳似火。教室里像个蒸笼,闷得透不过气。课堂上,我口干舌燥,汗流浃背地上课,同学们正听得津津有味,突然有一只小手悄悄地举了起来。“什么事?李东。"老师,我要上厕所。”“又是他,"同学们叹气道,“好,你去吧。”我向他挥了一下手说。

⑩同学们正在回答问题。“报告!"进来!”“呀,怎么端着一杯水,你不是上厕所吗?"全班同学一下子用惊奇的目光盯着他。

李东涨红着脸,小心翼翼地端着水杯走进救室。“老师,您讲课声音都嘶哑了,我知道您口渴了,请假出去给您倒杯热水润润喉咙。”他说完腰弓成90度,两手笔直地伸出,礼貌地把水递给我。我看着水杯,热气在空中缘绕,慢慢向上、向上。水汽氤氲,我的眼睛湿润了,同学们看着李东的目光也不觉有了改变。我放下课本,露出赞赏的目光,郑重地接过热水喝了一口。真甜啊!

一直看着我的李东,露出天真的笑脸,怯怯地问我:“老师,我出彩了吗?"

我心里一颤,心弦仿佛被拨动了,每个人都是一片独特的叶子啊!我伸手从讲台上拿出一本《心灵的散章》,“孩子,你出彩,你比任何人都出彩。因为你懂得……”

10.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围绕“出彩"来组织内容,“出彩”在“我"认为就只是孩子们要好好学习,成绩进步。

B.文章多处运用对比写法,班级其他同学的“出彩”与李东的“不出彩"形成鲜明对比,写出了同学的优秀与李东的不可救药。

C.文中李东端水给老师喝的情节出人意料,生动展现了李东懂得感恩,善解人意的可贵品质。

D.文章的主题是对“我”不能体察孩子细微心理变化进行深刻批评。

11.结合上下文,按照提示,品析下列语句。

风从湖畔椰树的梢头拂过,椰树手舞足蹈,修长的叶片抖动起来,将树下斑驳的光影抖得支离破碎。光斑破碎再合拢,合拢再破碎,互相追逐着……(从修辞手法的角度品析表达效果)

12.随着情节的发展,面对李东的表现,“我"的心理经历了怎样的变化?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13.文章结尾段“每个人都是一片独特的叶子啊”这句话其实就是文章的主题,结合文中李东这个人物的特点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14.(2024七上·湖南月考)阅读下面诗歌,回答问题。

戏答元珍

欧阳修

春风疑不到天涯,二月山城未见花。

残雪压枝犹有橘,冻雷惊笋欲抽芽。

夜闻归雁生乡思,病入新年感物华①,

曾是洛阳花下客②,野芳虽晚不须嗟。

[注]①物华:泛指万物。②洛阳花下客:作者进士及第后曾任洛阳留守推官。北宋时洛阳的花园最盛,牡丹尤其著名。

尾联“不须嗟"三个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2024七上·湖南月考)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回答问题。

【甲】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乙】

明帝在西堂,会诸公饮酒,未大醉,帝问:“今名臣共集,何如尧、舜?”时周伯仁为仆射,因厉声曰:“今虽同人主,复那得等于圣治!"帝大怒,还内,作手诏满一黄纸,遂付廷尉令收,因欲杀之。后数日,诏出周,群臣往省之。周曰:“近知当不死罪不足至此。”

1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怒"与“惭”写友人被陈元方反驳前后的神态变化,不仅使文章语言生动形象,同时也表明友人是一个知错能改的人。

B.古人称谓分尊称和谦称,“尊君"和“子”是尊称,“家君"和“鄙人”是谦称。

C.材料【乙】中“帝大怒"的原因是周伯仁在群臣面前回答明帝之治等于尧舜之治。

D.文言文朗读要“停连”,材料【乙】中画线句子停顿如下:近知当不死,罪不足至此。

16.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太丘舍去拂袖而去

B.元方入门不顾奋不顾身

C.友人惭,下车引之穿针引线

D.君与家君期日中不期而遇

17.把材料【甲】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18.以上两则文言文均出自方正篇,方正,指人行为、品行正直,合乎道义。请结合两则材料分别谈一谈陈元方和周伯仁的“方正"体现在哪里?

(2024七上·湖南月考)名著阅读

1.运用你课内外阅读积累的知识,回答问题。

19.下面是《朝花夕拾》的插图,请根据画面写出相关的篇名。

《①___》《②》《③》

20.《朝花夕拾》中的教育观现在看来仍然非常有道理,请结合其中某篇文章的内容读谈你的体会。

21.(2024七上·湖南月考)回顾课文,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写作。

驻足回望,史铁生读懂了母亲带他去“看花开”的心愿;凭借触觉和视觉,海伦·凯勒读懂了大千世界的丰富多彩……成长路上,若我们慢慢走、细细品、静静思,也会读懂很多有字的书和更多无字的“书"。

请以“我读懂了▲”为题或自拟题目,不少于550字的记叙文。

要求:①将题目补充完整或自拟题目后再作文。②文章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③除诗歌、戏剧外,体裁不限。④要融入真情实感,不得抄袭。⑤书写工整,卷面整洁。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识点】常用易错字字音;音形相近字字形辨析

【解析】【分析】A.酝酿(liàng)的注音错误,应为酝酿(niàng);潦亮(liáo)的书写错误,应为嘹亮(liáo),故A错误。

B.正确。

C.徘徊(huí)的注音错误,应为徘徊(pái);决别(jué)的书写错误,应为诀别(jué),故C错误。

D.应和(hé)的注音错误,在此处应为应和(hè),表示对一种言行表示呼应或附和,故D错误。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重要词语字音、字形的识记能力。要求学生在平时对教材中所涉及的重要的字、词准确的识记,加强积累。

2.【答案】D

【知识点】名词;春;济南的冬天;称谓;作家作品;作品的基本内容

【解析】【分析】D:错误。愚兄,谦辞,指我的哥哥。贤弟,敬辞,敬称别人的弟弟。奉劝,敬辞,用于郑重劝告或勉励他人。

故答案为:D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