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部分学校九年级语文第一次月考卷湖北省部分学校2024-2025学年九年级语文第一次月考卷
(2024九上·湖北月考)阅读语段
9月23日,第十九届杭州亚运会开幕式以千年文明与现代技术的碰撞,以“水"为串联,演绎出一幅幅中国式浪漫的鲜yán画卷,一场体育盛宴由此开启。今天,我们以“自强不息”主题活动来迎接即将举行的校运会。我们正值____,心怀壮志,也要在赛场上展现青春风采。衷心期待同学们在此次运动会上恪守体育精神,自强不息,取得佳绩。
1.根据拼音写汉字:yán
2.给加点字写注音:恪
3.文中横线处应填入的恰当词语是()
A.豆蔻年华B.青春年少C.弱冠之年
【答案】1.妍
2.kè
3.B
【知识点】常用易错字字音;汉字笔画笔顺;词语的使用(搭配)
【解析】【点评】(1)本道题考查用汉语拼音拼读汉字的能力。在具体的句子中,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考查要求学生在平时读课文时,注意重点字词的读音、字形。
(2)本道题考查学生对重点字词的读音掌握程度。此类题的答题关键是平时读课文时要注意重点字词的读音,并积累词语,尤其是课文后面“读读写写"中要求掌握的,或是课文注解中出现的。
(3)本道题考查学生对词语的理解和运用能力。解答本题时要特别注意辨析近义词在感彩、语体色彩、适用范围、词语搭配等方面的差别,理解词语再根据语境做出选择。
1.鲜妍(xiānyán):光彩美艳的样子,色彩鲜妍美丽。
故答案为:妍
2.恪守(kèshǒu):谨慎而恭顺地遵守。
故答案为:kè
3.A.豆蔻年华:比喻少女,指少女十三四岁的妙龄年代。文中指的不光是少女,不恰当;
B.青春年少:生机勃勃、精力旺盛,正当生长发育的年龄,通常是从十几岁到二十几岁的阶段;
C.弱冠之年:指男子二十岁左右。文中指的不光是男生,而且年龄范围太狭隘,不恰当。
故答案为:B
4.(2024九上·湖北月考)根据语境及提示,填写古诗文名句。
纵观我国古今著名诗文,有很多篇章都体现了作者的人生感慨和追求。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表达自己的政治抱负的诗句是:①___,②___;李白在《行路难》(其一)中用典故表达渴望得到明君重用,施展才华和抱负的诗句是:③___,④___;韩愈在《左迁至蓝关示侄孙相》中,表明自己效忠朝廷的态度和决心的句子是:⑤___,⑥___;刘禹锡在《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展现了富有哲理的人生感悟的诗句是:⑦___,⑧___。
小语班级开展“君子自强不息”综合性学习活动,老师课前布置了预习任务,请大家完成。
【答案】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知识点】理解性默写
【解析】【分析】解答此类题目,我们需要在平时学习中,做好积累,根据提示语句写出相应的句子,尤其要注意不能出现错别字。理解性识记,注意结合语境填充。注意易错字词:碧溪、复、弊、衰、畔。
故答案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点评】本道题考查古诗文默写。解答此类题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
5.(2024九上·湖北月考)填空题
(1)积累一句有关“自强不息"的名言警句或诗词____________
(2)围绕“君子自强不息”这个专题,小语写了一篇《不可知难而退》的演讲稿,下面是其中一段,请你在横线上补充一个事实论据。
不可知难而退。李时珍不畏艰难险阻,跋山涉水,尝遍百草,最终编写出药物学巨著《本草纲目》;_________……,人不可知难而退的例子还有很多,希望青年朋友们能自强不息,能知难不退,脚踏实地,创造出自己的辉煌。
【答案】(1)示例: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论语》
(2)示例:周恩来立下大志,“为中华崛起而读书”,发奋图强,给中国人民谋解放。
【知识点】补充论据;格言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名言积累。写出一句有关自强不息的名言警句或诗词即可。注意不写错别字。
示例: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
(2)本题考查论据补充。仿照示例,能够写出一个证明“自强不息”的事实论据,言简意赅,表达清晰,同时补充的句子要能够和前边的句子构成排比句。
示例:司马迁遵从父亲遗嘱,立志要写“藏之名山,传之后人"的史书,即使受尽酷刑,也不曾放弃,最终让旷世巨著《史记》流传千古。
故答案为:(1)示例: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论语》
(2)示例:周恩来立下大志,“为中华崛起而读书”,发奋图强,给中国人民谋解放。
【点评】(1)本道题考查学生对名言警句和诗词的体会感悟。解答本题需要学生平时积累名言警句,并理解感悟其中的内涵,同时联系现实生活,得到更深层次的启发。
(2)此题考查补充论据,作答时要明确本段中作者的观点是什么,所举事例意在论证什么道理,看二者是否一致。
(2024九上·湖北月考)阅读下面古诗,完成两则批注
鹧鸪天·送人
辛弃疾
唱彻《阳关》①泪未干,功名馀事且加餐。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
今古恨,几千般,只应离合是悲欢?江头未是风波恶,别有人间行路难。
【注】①《阳关》,琴歌《阳关三叠》,唐宋时期流行的送别歌曲。
6.“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蕴含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7.这首词以“送人”为题,下片写出了哪两层新意?
【答案】6.翘首远望,依依不舍的惜别之情;路途艰险,祝福平安的关切之情;山高水长,前程迷茫的郁闷之情。(答出一点即可)
7.不应把离别(相聚)视为人世间唯一悲痛(欢乐)的事;人世间的风波远比路途风波险恶得多。
【知识点】把握古诗词曲的内容;古诗词曲的形象、语言及表达技巧赏析;古诗词曲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思乡怀人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理解古诗内容及思想感情的能力。理解诗句内容,首先要抓住诗句中的人、物、景、事进行分析,然后再把这些内容综合起来考虑。而把握诗中诗人的思想感情,要结合诗歌的写作背景,作者所处的时代及诗歌的具体内容来理解,同时要联系诗中的景、物、意象来体会。
(2)本题考查赏析诗歌语言的能力。古诗鉴赏,可以从多方面入手:①从浓厚的表达情感的词、句或表达感情地事物入手;②从带有诗人主观色彩的景物入手;③紧扣诗眼入手;④从意象入手;⑤从抒情方式和表现手法入手等。答题时,要在理解诗意,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的基础上进行赏析。
6.“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意思是水天相连好像将两岸的树木送向无穷的远方,乌云挟带着雨水把重重的高山掩埋了一半。这是写送别时翘首遥望之景,景显得生动,用笔也很浑厚,而且天边的流水远送无穷的树色,和设想行人别后的行程有关;雨中阴云埋掉一半青山,和联想正人君子被奸邪小人遮蔽、压制有关,所以表现手法是借景抒情。这是一首送别诗,情感应与友人相关,作者送别友人翘首远望,表现了对友人的依依不舍和关切关心之情;同时联系作者自己的仕途经历,可以看出诗句中还蕴含了作者离别时的凄凉伤感之情,以及壮志难酬前途渺茫的激愤之情。
故答案为:翘首远望,依依不舍的惜别之情;路途艰险,祝福平安的关切之情;山高水长,前程迷茫的郁闷之情。(答出一点即可)
7.下片意思是:古往今来使人愤恨的事情,何止千件万般,难道只有离别使人悲伤,聚会才使人欢颜?江上风高浪急,未必就最有险恶,只有人生道路才更为艰难。无论“离”,无论“合"毕竟都是个人间的事,它们只是“今古恨”的一种,言外之意是国家的分裂,人民的苦难,较之个人的悲欢离合,是更值得关注的事!下片表达了这样两层新意:一是古往今来使人愤恨的事情千件万般,不止是只有生离死别,还有国家大事;不应把离别(相聚)视为人世间唯一悲痛(欢乐)的事;二是作者以江头风波险恶突显人间行路之难,世事之险。
故答案为:不应把离别(相聚)视为人世间唯一悲痛(欢乐)的事;人世间的风波远比路途风波险恶得多。
(2024九上·湖北月考)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各题。
【甲】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节选自《岳阳楼记》)
【乙】
范纯仁①知庆州。秦中方饥,擅发常平粟赈贷②。僚属请奏而须报③,纯仁曰:“报至无及矣,吾当独任其责。”或谤其所全活不实,诏逢使按视④。会秋大稔⑤,民欢曰:“公实活我,忍累公邪?"昼夜争输还之使者至已无所负。
(节选自《宋史范纯仁列传》)
【注释】①范纯仁,字尧夫,范仲淹次子,官至参知政事。②赈贷:救济。③须报:等待批复。④按视:察看。⑤稔(rěn):谷物成熟。
8.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
①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②微斯人
③或谤其所全活不实
④会秋大稔
9.下列句子中,加点虚词表达作用不相同的一项是()
A.然则何时而乐耶
B.僚属请奏而须报
C.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D.由是则可以避患而有不为也
10.用“/”给下面的语句断句,断两处。
昼夜争输还之使者至已无所负
11.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民欢曰:“公实活我,忍累公邪?"
12.阅读上面两选段,完成下面填空。
①甲文中,作者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来揭示“古仁人之心”,实则以此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并___。
②乙文中,范纯仁以实际行动践行了父亲的从政理念,表现出___的优秀品质。
【答案】8.探求;如果没有;指责;适逢
9.D
10.昼夜争输还之/使者至/已无所负
11.百姓高兴地说:“您确实救活了我们,我们怎么忍心连累您呢?”
12.劝勉友人(滕子京);体恤百姓,敢于担责
【知识点】归纳文言文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常用文言虚词;文言文断句;文言文翻译;常用文言实词
【解析】【点评】(1)本道题考查对浅易文言文中常见的文言实词的意思的理解。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确定这个词在特定语境中的具体含义。考查范围往往锁定在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字、词类活用方面。
(2)本道题考查对浅易文言文中常见的文言词语的意思的理解。解答本题首先根据该词在句中的位置,弄清在句中充当什么成分,再根据特定的语言环境和词语间的相互关系,确定它的词性,辨别它的意义。平时学习中要注意虚词的归纳整理。
(3)本道题考查文言文断句。断句一般遵循“主语+谓语+宾语/主语+谓语++宾语/主语+谓语+宾语......"的规律划分。另外,当有多个谓语连用时,其中一般也断开。
(4)本道题考查对浅易文言文的句子的理解和翻译。解答本题要遵循翻译的原则:字字落实,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直译和意译相结合。翻译的方法谨记“六字诀”:留、换、调、删、补、变。
(5)本题考查的是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文言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找出相关的语句,概括提炼即可。
参考译文:
【甲】唉!我曾经探求古时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他们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心情,这是什么缘故呢?是因为古时品德高尚的人不因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在朝廷做官就为百姓忧虑;不在朝廷做官而处在僻远的江湖中间就为国君忧虑。这样他们进入朝廷做官也忧虑,退处江湖也忧虑。虽然这样,那么他们什么时候才快乐呢?那一定要说“在天下人忧愁之前先忧愁,在天下人快乐以后才快乐"吧?唉!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
【乙】范纯仁出任庆州知州。当时秦中一带正遭饥荒,他自行决定打开常平仓放粮赈济灾民。下属官员请求先上奏朝廷并且等待批复,纯仁说:“等到有批复时就来不及了,我会独自承担这个责任。”有人指责他保全救活的灾民数字不符合实际,皇上下诏派使臣来查办。正遇上秋季大丰收,百姓高兴地说:“您确实是救活了我们,我们怎么忍心连累您呢?"昼夜不停地争着送粮归还他,等到使臣到来时,常平仓的粮食已经没有亏欠了。
8.①句意:我曾经探求古时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求:探求。
②句意:如果没有这种人。微:如果没有。
③句意:有人指责他保全救活的灾民数字不符合实际。谤:指责。
④句意:正遇上秋季大丰收。会:适逢。
故答案为:探求;如果没有;指责;适逢
9.ABC中的“而”都表递进关系;
D.表转折关系。
故答案为:D
10.这句话的意思是:昼夜不停地争着送粮归还他,等到使臣到来时,常平仓的粮食已经没有亏欠了。故根据句意即可停顿为:昼夜争输还之/使者至/已无所负。
故答案为:昼夜争输还之/使者至/已无所负
11.欢:高兴。实:确实。活:救活。忍:忍心。累:连累。
故答案为:百姓高兴地说:“您确实救活了我们,我们怎么忍心连累您呢?"
12.①结合写作背景可知,《岳阳楼记》是北宋文学家范仲淹于庆历六年九月十五日应至交好友岳州知州滕宗谅之请为重修岳阳楼而创作的一篇散文。这篇文章通过写岳阳楼的景色,以及阴雨和晴朗时带给人的不同感受,揭示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古仁人之心,也表达了自己“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爱国爱民情怀。同时,结尾的“微斯人,吾谁与归?”既是作者的自勉,也表达了对朋友滕子京的慰勉和规箴之意。
②乙文中,从“秦中方饥,擅发常平栗赈贷"及“报至无及矣,吾当独任其责”可知,当秦中一带遭遇饥荒时,范纯仁自行决定打开常平仓放粮赈济灾民,并且敢于独自承担这个责任。可见他体恤百姓,敢于担责。
故答案为:劝勉友人(滕子京);体恤百姓,敢于担责
(2024九上·湖北月考)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各题。
中国气候“诞生了"中国传统文化
①气象学是自然科学,中国传统文化是社会科学,这是两股道上跑的车,能有什么关系吗?当然有。从气象学的角度看,正是在最典型的自然气候作用下,才有了最独特的中国传统文化的“诞生”。
②中国传统文化的形成有两个原因,内因是中国古人长期的生活和生产实践,外因就是自然环境,而自然环境中最重要的就是气候。内因与外因,两者缺一不可。
③从本质上来说,中国传统文化就是一种寒暑文化。古人生活条件较差,最畏冬寒,因此生活中的许多人和事,都冠上了“寒"凉”等字,例如“寒舍"寒窗”,见面问候叫“寒暄”,一年时间叫“寒暑易节”,世俗社会的反复无常则是“世态炎凉"。从一定程度上讲,正是寒暑的变化才让人们对时间的流转、人生的艰辛、社会的变迁有了更深刻的感受。
④古典诗词中这样的现象就更多了。不仅在数量上极丰富,内容也十分鲜明。例如,描写冬冷,孟郊说,“寒者愿为蛾,烧死被华膏”,宁愿以一死换来瞬间温暖,让人泪目;蒋士铨“自恨不如鸡有毛”,更令人酸楚。描写夏热,白居易的“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则使人辛酸。鲜明的气候特点不仅让诗人们有着独特感受,更引发了他们对生活和人生的思考。
⑤这种冬冷夏热的特殊气候现象,在一定程度上也促使了世界上最独特的中医的诞生。中医为什么只能诞生在中国?因为,如果没有了四季鲜明的春夏秋冬,就没有风寒热燥湿,也就没有了阴阳五行,没有了中医。所以,中西医差异根源在文化,文化差异根源在自然环境,在气候。
⑥二十四节气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时间载体。但如果没有大雪小雪、大寒小寒、大暑小暑……哪里还会有二十四节气?央视公益广告说,“天地有节,风雅中华"赏二十四节气,品五千年文明”,可见,影响中华五千年文明的重要因素中,一定少不了自然气候。
⑦自然气候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具体影响当然还有很多。总的来说,由气候影响而带来的传统文化,不仅体现了中国古人对自然的敬畏、理解和适应,更是他们对人生、社会、宇宙等深层次问题的哲学思考和表达。
(选自《中华读书报》,有删改)
13.下面说法最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古人见面问候时“寒暄”,是为了体现人们对气候变化以及农业生产的高度重视。
B.“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意在描写夏季炎热的气候对农人们心情的影响。
C.中医无法在欧美国家诞生,关键原因在于它们与中国的自然气候存在着显著差异。
D.“天地有节,风雅中华"中“节”即二十四节气,这里强调自然对中华文明的影响。
14.梳理文章的结构。小湖画出了下面的思维导图,请你将其补充完整。
①_________②___③
15.小北同学认为,自然气候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还体现在坚韧不拔、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上。你是否赞同他的观点?请举出一句诗文名句论证你的观点。
【答案】13.D
14.自然气候对传统文化的具体影响;反面论证对中医的影响;得出结论
15.示例:赞同,比如“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强调的就是经历严寒与磨难后的坚韧不拔与自强不息。
【知识点】论证过程;补充论据;议论文文本;评价启示、反思感悟等开放类;定位筛选、分析整合文中信息
【解析】【点评】(1)本道题考查对文章主要内容的把握。解答此类选择题可以用以下几个方法:①代入法。即将选项一一代入原文,仔细揣摩它与原文的叙述有何差异,这种差异是否改变原句的意思。②归谬法。即根据文意,逐项判断对错。③排除法。即首先排除已确认的选项。④归类法。一般来说,四个选项会涉及四个方面,如果四个选项中有重复的方面,答案很有可能就在其中。
(2)本道题考查筛选文章的主要信息及准确概括要点。解答本题的技巧:①根据题干,审清题意。②快速阅读,确认筛选信息的区间,圈点勾画。③紧抓关键词,筛选主要信息。
(3)本道题考查阅读感悟和语言表达能力。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作答。语句要通顺、流畅、得体。
13.A.根据第③段“从本质上来说,中国传统文化就是一种寒暑文化。古人生活条件较差,最畏冬寒,因此生活中的许多人和事,都冠上了‘寒’‘凉’等字”可知,古人见面问候时“寒暄”,是因为古人生活条件较差,最畏冬寒,并不是为了体现对气候变化以及农业生产的高度重视;
B.“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主要描写的是农人的劳作辛苦,而非重点描写夏季炎热的气候对农人们心情的影;
C.根据第⑤段“因为,如果没有了四季鲜明的春夏秋冬,就没有风寒热燥湿,也就没有了阴阳五行,没有了中医。所以,中西医差异根源在文化,文化差异根源在自然环境,在气候"可知,中医无法在欧美国家诞生,关键原因是欧美国家没有四季鲜明的春夏秋冬,没有风寒热燥湿,也就没有了中医产生的条件。而不是仅仅因为自然气候存在显著差异,该选项表述不准确;
D.正确。
故答案为:D
14.根据第①段“气象学是自然科学,中国传统文化是社会科学,这是两股道上跑的车,能有什么关系吗?当然有。”提出自然气候与中国传统文化有关系的论点;第②段“中国传统文化的形成有两个原因,内因是中国古人长期的生活和生产实践,外因就是自然环境,而自然环境中最重要的就是气候。内因与外因,两者缺一不可。"具体阐述了中国传统文化形成的内外因;第③段“从本质上来说,中国传统文化就是一种寒暑文化。古人生活条件较差,最畏冬寒,因此生活中的许多人和事,都冠上了‘寒’‘凉’等字,例如‘寒舍’‘寒窗’,见面问候叫‘寒暄’,一年时间叫‘寒暑易节’,世俗社会的反复无常则是‘世态炎凉’。”通过列举一系列例子,说明了中国传统文化与寒暑的紧密关联,体现了其本质特点。
根据分析及思维导图可知,第①段提出论点,第②段讲了传统文化形成的原因,第③段讲了传统文化的本质特点。
根据第⑦段“自然气候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具体影响当然还有很多"可知,④-⑥都是在写自然气候对传统文化的具体影响;这个影响分为了三个方面。据此第一空可概括为:自然气候对传统文化的具体影响。
第④段“古典诗词中这样的现象就更多了。不仅在数量上极丰富,内容也十分鲜明。例如,描写冬冷,孟郊说,‘寒者愿为蛾,烧死被华膏’,宁愿以一死换来瞬间温暖,让人泪目;蒋士铨‘自恨不如鸡有毛’,更令人酸楚。描写夏热,白居易的‘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则使人辛酸。鲜明的气候特点不仅让诗人们有着独特感受,更引发了他们对生活和人生的思考”可知,通过引用古诗词中的具体例子,展现了气候对古诗词创作和诗人思考的积极影响。
第⑥段“二十四节气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时间载体。但如果没有大雪小雪、大寒小寒、大暑小暑……哪里还会有二十四节气?央视公益广告说,‘天地有节,风雅中华’‘赏二十四节气,品五千年文明’,可见,影响中华五千年文明的重要因素中,一定少不了自然气候"可知,通过阐述二十四节气与自然气候的紧密联系,正面论证了自然气候对节气文化的重要影响。
结合第④段、第⑥段据此推断第二空可概括第⑤段内容。“这种冬冷夏热的特殊气候现象,在一定程度上也促使了世界上最独特的中医的诞生。中医为什么只能诞生在中国?因为,如果没有了四季鲜明的春夏秋冬,就没有风寒热燥湿,也就没有了阴阳五行,没有了中医。所以,中西医差异根源在文化,文化差异根源在自然环境,在气候”可知,从反面假设如果没有中国特殊的气候条件就不会有中医,论证了自然气候对中医产生的不可或缺的作用。由此第二空填写:反面论证对中医的影响。
第⑦段“总的来说,由气候影响而带来的传统文化,不仅体现了中国古人对自然的敬畏、理解和适应,更是他们对人生、社会、宇宙等深层次问题的哲学思考和表达"可知,文章结尾通过对自然气候在多个方面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进行总结,得出自然气候对中国传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的结论。据此第三空可填写:得出结论。
故答案为:自然气候对传统文化的具体影响;反面论证对中医的影响;得出结论
15.这道题首先需要明确小北同学提出的观点,即自然气候对中国传统文化在坚韧不拔、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方面有影响。我们需要判断是否赞同这一观点,并通过举出一句诗文名句来进行论证。在回答时,要理解诗文名句的内涵,并阐述其如何体现了在自然气候影响下所形成的坚韧不拔、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
示例一:赞同,“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这句诗出自郑燮的《竹石》。竹子在经历了无数次的磨难和打击后,依然坚定强劲。它无论受到来自哪个方向的狂风的摧残,都依然挺立。这句诗体现了在恶劣环境的考验下,依然保持坚韧、顽强和不屈的品质,正如中国人民在自然气候的挑战面前,展现出的坚韧不拔、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
示例二:赞同,“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这句出自宋代诗人王安石的《梅花》。这首诗以梅花在严寒中独自绽放为题材,生动展现了梅花不畏严寒、坚韧不拔的品格。梅花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高洁象征,其在恶劣气候条件下依然绽放的精神,正是中华民族在逆境中自强不息、坚韧不拔精神的生动体现。
故答案为:示例:赞同,比如“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强调的就是经历严寒与磨难后的坚韧不拔与自强不息。
(2024九上·湖北月考)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各题。
母亲·地坛
①现在我才想到当年我总是独自跑到地坛去,曾经给母亲出了一个怎样的难题。
②她不是那种光会疼爱儿子而不懂得理解儿子的母亲。她知道我意外瘫痪后心里的苦闷,知道不该阻止我出去走走,知道我要是老待在家里结果会更糟,但她又担心我一个人在那荒僻的园子里整天都想些什么。我那时脾气坏到极点,经常是发了疯一样地离开家,从那园子里回来又中了魔似的什么话都不说。她料想我不会愿意她跟我一同去,所以她从未这样要求过,她知道得给我一点儿独处的时间,得有这样一段过程。她只是不知道这过程得要多久和这过程的尽头究竟是什么。每次我要动身时,她便无言地帮我准备,帮助我上了轮椅车,看着我摇车拐出小院;送我出门的时候,她会喃喃地说:“出去活动活动,去地坛看看书,挺好。”
③多年以后我才渐渐悟出,母亲这话实际上是自我安慰,是暗自的祷告,是给我的提示,是恳求与嘱咐。只是在她猝然去世之后,我才有余暇设想。当我不在家里的那些漫长的时间,她是怎样心神不定坐卧难宁,兼着痛苦与惊恐。但她从来没有对我说过:“你为我想想。"事实上我也真的没为她想过。那时她的儿子还太年轻,还来不及为母亲想,他被命运击昏了头,一心以为自己是世上最不幸的一个,不知道儿子的不幸在母亲那儿总是要加倍的。她有一个长到二十岁上忽然瘫了的儿子,这是她唯一的儿子;她情愿瘫的是自己而不是儿子,可这事无法代替;她想,只要儿子能活下去自己怎样都行,可她又确信一个人不能仅仅是活着,儿子得有一条路走向自己的幸福;而这条路呢,没有谁能保证她的儿子最终能找到——这样一个母亲,注定是活得最苦的母亲。
④有好多回,我在这园子里待得太久了,母亲就来找我。她来找我又不想让我发觉,只要见我还好好地在这园子里,她就悄悄转身回去,我看见过几次她的背影。我也看见过几回她四处张望的情景,她视力不好,端着眼镜像在寻找海上的一条船,她没看见我时我已经看见她了,待我看见她也看见我了,我就不去看她,过一会儿我再抬头看她,就又看见她缓缓离去的背影。我无法知道还有多少回她没有找到我。有一回我坐在矮树丛中,树丛很密,我看见她没有找到我;她一个人在园子里走,走过我的身旁,走过我经常待的一些地方,步履茫然又急迫。我不知道她已经找了多久,还要找多久,我不知道为什么我决意不喊她——但这绝不是小时候的捉迷藏,这也许是出于长大了的男孩子的倔强或羞涩?但这倔强只留给我痛悔,丝毫也没有骄傲。我真想告诫所有长大了的男孩子,千万不要跟母亲来这套倔强,羞涩就更不必,我已经懂了,可我已经来不及了。
⑤摇着轮椅在园中慢慢走,又是雾罩的清晨,又是骄阳高悬的白昼,我只想着一件事:母亲已经不在了。在老柏树旁停下,在草地上在颓墙边停下,又是处处虫鸣的午后,又是鸟儿归巢的傍晚,我心里只默念着一句话:可是母亲已经不在了。把椅背放倒,躺下,似睡非睡挨到日没,坐起来,心神恍惚,呆呆地直坐到古祭坛上落满黑暗然后再渐渐浮起月光,心里才有点儿明白,母亲不能再来这园中找我了。
⑥年年月月我都到这园子里来,年年月月我都要想,母亲盼望我找到的那条路到底是什么。母亲生前没给我留下过什么隽永的哲言,或要我恪守的教诲,只是在她去世之后,她艰难的命运、坚忍的意志和毫不张扬的爱,随光阴流转,在我的印象中愈加鲜明深刻。
⑦有一年,十月的风又翻动起安详的落叶,我在园中读书,听见两个散步的老人说:“没想到这园子有这么大。”我放下书,想,这么大一座园子,要在其中找到她的儿子,母亲走过了多少焦灼的路。多年来我也头一次意识到,这园中不单是处处都有过我的车辙,有过我的车辙的地方也都有过母亲的脚印。
(文/史铁生,根据命题需要有删改)
16.阅读①②段,简要概括“我"给母亲出了一个怎样的难题?
17.阅读第③段,作者为什么说“这样一个母亲,注定活得最苦”?
18.阅读④⑤段,说说划线句子表达了“我"怎样的情感。
19.结合全文,说说你对第⑦段划线句子的理解。
【答案】16.她理解“我”意外瘫痪后的苦闷,知道“我"应该出去走走;又担心我的安危,想跟我同去;但知道我不想她同行,所以只好在家中艰难地等待。
17.唯一的儿子突然瘫痪而自己无能为力,母亲感到痛苦无奈;她希望儿子找到属于自己的生活方式但不确定能找到,母亲感到迷茫担忧。
18.对当年躲避母亲寻找的痛悔对永远离开了的母亲的怀念。
19.我的人生经历中一直有母亲的陪伴母亲教会我坚忍的意志,给了我深沉的毫不张扬的爱表达了对母亲的感激和怀念。
【知识点】记叙性散文;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分析文章语言特点;体会作者情感态度
【解析】【点评】(1)本道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能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并筛选信息。
(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及筛选有效信息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要统观全文,注意提示性语言,把握中心句。看到题目首先要在审题后确定答案范围,提取答案时要精读相应语段,找到关键语句,然后根据这些语句将最关键的核心的扣题的语句提取出来作答。
(3)本题考查梳理人物情感态度的能力。解答此题要在整体感知文本内容的基础上围绕文章线索按从前往后的顺序从文章中提取关键语句,就能原文的就用原文回答,不能用的就用简洁、恰当的语言归纳概括人物的情感态度。
(4)本题考查对文章重点句子的理解。答题时找到句子所在文中的位置结合上下语境和文章内容,主题思想来作答。
16.根据第②段“她知道我意外瘫痪后心里的苦闷,知道不该阻止我出去走走,知道我要是老待在家里结果会更糟,但她又担心我一个人在那荒僻的园子里整天都想些什么”可知,母亲理解“我"意外瘫痪后的苦闷,知道“我”应该出去走走,但又担心“我";
根据第②段“她料想我不会愿意她跟我一同去,所以她从未这样要求过,她知道得给我一点儿独处的时间,得有这样一段过程”可知,母亲知道“我"不想她同行,所以只能在家艰难等待;
根据第②段“每次我要动身时,她便无言地帮我准备,帮助我上了轮椅车,看着我摇车拐出小院;送我出门的时候,她会喃喃地说:‘出去活动活动,去地坛看看书,挺好。’”可知,母亲虽然担心但依然支持“我"出去,独自在家承受煎熬。
故答案为:她理解“我”意外瘫痪后的苦闷,知道“我"应该出去走走;又担心我的安危,想跟我同去;但知道我不想她同行,所以只好在家中艰难地等待。
17.根据第③段“她有一个长到二十岁上忽然瘫了的儿子,这是她唯一的儿子;她情愿瘫的是自己而不是儿子,可这事无法代替”可知,母亲面对唯一的儿子突然瘫痪却无法代替其承受痛苦,内心充满了痛苦与无奈;
根据第③段“她想,只要儿子能活下去自己怎样都行,可她又确信一个人不能仅仅是活着,儿子得有一条路走向自己的幸福;而这条路呢,没有谁能保证她的儿子最终能找到"可知,母亲希望儿子能有幸福的生活道路,却无法确定儿子能否找到,这种不确定性让她充满了迷茫和担忧。
故答案为:唯一的儿子突然瘫痪而自己无能为力,母亲感到痛苦无奈;她希望儿子找到属于自己的生活方式但不确定能找到,母亲感到迷茫担忧。
18.根据第④段“我不知道为什么我决意不喊她——但这绝不是小时候的捉迷藏,这也许是出于长大了的男孩子的倔强或羞涩?但这倔强只留给我痛悔,丝毫也没有骄傲。我真想告诫所有长大了的男孩子,千万不要跟母亲来这套倔强,羞涩就更不必,我已经懂了,可我已经来不及了”可知,“我"当年出于倔强或羞涩躲避母亲的寻找,如今回想起来满是痛悔,因为“来不及了”,再也无法弥补。
根据第⑤段“我心里只默念着一句话:可是母亲已经不在了。把椅背放倒,躺下,似睡非睡挨到日没,坐起来,心神恍惚,呆呆地直坐到古祭坛上落满黑暗然后再渐渐浮起月光,心里才有点儿明白,母亲不能再来这园中找我了"可知,这里通过“我”一系列的动作和心理描写,如“默念"似睡非睡”“心神恍惚"呆呆地直坐”等,表现出“我"沉浸在母亲已经离世、再也不能来园中找“我”的巨大悲痛之中,深刻地表达了对母亲的怀念。
综上,“母亲不能再来这园中找我了"这句话淋漓尽致地展现了“我”对曾经躲避母亲寻找这一行为的无尽痛悔,以及对永远离开人世、无法再来找“我"的母亲的深深怀念和眷恋。
故答案为:对当年躲避母亲寻找的痛悔对永远离开了的母亲的怀念。
19.结合第⑦段“多年来我也头一次意识到,这园中不单是处处都有过我的车辙,有过我的车辙的地方也都有过母亲的脚印”,其中“这园中处处都有过我的车辙”,说明“我”在这个园子里有过很多活动和经历。
联系第②段“每次我要动身时,她便无言地帮我准备,帮助我上了轮椅车,看着我摇车拐出小院;送我出门的时候,她会喃喃地说:‘出去活动活动,去地坛看看书,挺好。’"可知,母亲在“我”出门去园子时给予默默的支持和关心;
联系第④段“有好多回,我在这园子里待得太久了,母亲就来找我。她来找我又不想让我发觉,只要见我还好好地在这园子里,她就悄悄转身回去,我看见过几次她的背影”,这里描述了母亲多次到园子里寻找“我”,展现了母亲对“我"的牵挂和不放心。
联系第⑥段“母亲生前没给我留下过什么隽永的哲言,或要我恪守的教诲,只是在她去世之后,她艰难的命运、坚忍的意志和毫不张扬的爱,随光阴流转,在我的印象中愈加鲜明深刻”可知,母亲虽然没有直接的教导,但她自身的品质对“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综上,“有过我的车辙的地方也都有过母亲的脚印”这句话的意思是,在“我"在园子里留下行动轨迹的地方,都有着母亲陪伴、牵挂和默默付出的痕迹。这体现了母亲在“我”的人生中从未缺席,一直以默默的行动关心着“我”,支持着“我”。同时,也表达了“我"对母亲深深的感激之情以及在母亲离世后无尽的怀念。
故答案为:我的人生经历中一直有母亲的陪伴母亲教会我坚忍的意志,给了我深沉的毫不张扬的爱表达了对母亲的感激和怀念。
(2024九上·湖北月考)阅读《艾青诗选》节选,完成下面小题。
【甲】从远古的墓茔/从黑暗的年代/从人类死亡之流的那边/震惊沉睡的山脉/若火轮飞旋于沙丘之上/太阳向我滚来……/它以难遮掩的光芒/使生命呼吸/使高树繁枝向它舞蹈/使河流带着狂歌奔向它去/当它来时,我听见/冬蛰的虫蛹转动于地下/群众在旷场上高声说话/城市从远方/用电力与钢铁召唤它/于是我的心胸/被火焰之手撕开/陈腐的灵魂/搁弃在河畔/我乃有对于人类再生之确信。
(艾青《太阳》1937年春)
【乙】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艾青《我爱这土地》1938年11月17日)
20.艾青诗作有自己独特的意象,【甲】诗中的“太阳”这个意象有什么意义?请再说出艾青诗作中出现的两个典型意象。
21.【乙】诗中“风"和“黎明”各象征什么?
22.诗的结尾“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23.关于《艾青诗选》,以下表述错误的是()
A.艾青的诗歌创作高峰一个是20世纪30年代,一个是1978年以后。
B.“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这两句诗形象而充分地表达了诗人对土地的眷恋,而且隐含献身之意。
C.1978年以后,艾青的诗句变得更自由,诗情变得更深沉,诗意变得更警策。
D.《黎明的通知》全诗自由铺陈,自由抒发,散而有致,活而有序,给人极大的美感。
【答案】20.“太阳"的意象表现了诗人对于光明、理想、美好生活热烈的不息的追求;黎明、火把、河流、土地等。
21.“风”象征人民对侵略者暴行的愤怒。“黎明"象征独立自由的曙光(光明)。
22.设问。表达了作者对山河破碎、国土沦丧的痛心之感,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土地和祖国的无比热爱之情。
23.C
【知识点】体会现代诗歌意象;作家作品;作品的基本内容;作品的艺术特色;《艾青诗选》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分析意象及其作用的能力。诗歌的意象通常是指自然意象,即取自大自然的借以寄托情思的物象。先概括指出诗歌中的关键意象。接着描述这些意象所构成的画面或情境。然后分析意象的象征意义和所表达的情感。
(2)本道题考查诗歌的象征手法。象征是诗歌中的常见艺术手法之一,是指通过特定的、容易引起联想的具体形象,表现与之相似或相近的概念、思想和感情。
(3)本题考查句子的赏析。鉴赏诗中中富有表现力的语句,一般遵循“方法+效果+情感”的原则,但是,无论运用什么写作方法,在分析效果时,都必须与人物形象与情感联系起来,同时还要有全局意识,即联系全诗来鉴赏要分析的句子。
(4)此题考查对名著的阅读。在阅读名著时要重点掌握以下内容:①作者:姓名、国籍(朝代)、主要作品、成就等。②作品内容:主要内容、主要人物、故事情节等。③作品主题及现实意义。解答本题依据对名著作品的了解和识记的常识知识作答即可。
20.【甲】诗《太阳》是现代诗人艾青于1937年春创作的一首新诗。这首诗第一、二节写太阳到来时的悲壮场景;第三节由第一、二节发展而来,暗示着光明的到来,将出现一个科学文明的新时代;第四节作了直接抒情,要在光明必然到来的预感中振奋起来,去追求未来的真实的光明。这首诗巧妙地运用象征手法,使文章立意高远,含蓄深刻。据此可知,【甲】诗中的意象“太阳"象征着诗人对于光明、理想、美好生活热烈的不懈追求和期望。
艾青诗歌的意象还包括是黎明、火把、河流、土地等。比如,“土地”这个意象,凝聚着诗人对祖国以及对大地母亲深沉的爱,对祖国命运深沉的忧患意识。“河流"则象征人民心中对侵略者暴行的顽强抵抗与不屈精神。
故答案为:“太阳”的意象表现了诗人对于光明、理想、美好生活热烈的不息的追求;黎明、火把、河流、土地等。
21.理解诗歌意象,首先要明确诗歌的写作背景及大致含义,是现代诗人艾青于1938年写的一首现代诗。当时日本侵略者的铁蹄猖狂地践踏中国大地,这首诗以“假如"领起,用“嘶哑”形容鸟儿的歌喉,接着续写出歌唱的内容,并由生前的歌唱,转写鸟儿死后魂归大地,最后转由鸟的形象代之以诗人的自身形象,直抒胸臆,托出了诗人那颗真挚、炽热的爱国之心。根据“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可知,此处的意象“风”象征着人民对侵略者暴行的愤怒;“黎明"则象征着广大人民争取独立自由的曙光。
故答案为:“风”象征人民对侵略者暴行的愤怒。“黎明"象征独立自由的曙光(光明)。
22.“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有问有答,运用了设问的修辞手法,“常含泪水"写出诗人面对祖国大地沦陷、山河破碎时的心痛和惋惜之情;“对这土地爱得深沉”以直抒胸臆的写法表达出诗人对祖国的满腔热爱。
故答案为:设问。表达了作者对山河破碎、国土沦丧的痛心之感,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土地和祖国的无比热爱之情。
23.C.有误。1978年以后,艾青的诗句变得更加整齐,诗情变得更深沉,诗意变得更警策,并非“诗句变得更自由"。
故答案为:C
24.(2024九上·湖北月考)现代社会,人们上下班路上学习,出门旅游不停打卡,追剧加快视频播放速度……似乎整个社会已经进入“倍速”模式。对此你有什么看法?请阐述自己的观点。要求:观点明确,言之有据,100字左右。
【答案】示例:“倍速"就是快的一种体现,无法避免,也不需要避免。时代的列车正在加速前进,你可以暂停进站,但不可能让时代列车慢下来。当然欲速则不达。很多事并不是“越快越好”,凡事都需要把握一个度。大家需要根据自己要做的事情性质、目的来选取最优“速度模式”,享受生活,认真工作,追求实效。
【知识点】见解表述
【解析】【分析】作答时,首先,明确题目要求是阐述对“倍速”模式的看法。第一步,分析材料中提到的“倍速"模式在不同场景的表现,如上下班路上学习、旅游打卡、追剧倍速等。第二步,思考“倍速”模式带来的好处,比如提高效率、充分利用时间等。第三步,也可考虑其弊端,像无法深入体验、容易浮躁等。最后,综合利弊,给出客观、全面且观点明确的看法,并结合实际情况说明如何合理对待“倍速"模式。注意字数100字左右。
示例:
“倍速”模式反映社会节奏加快,但并非全然有益。它虽提高效率,却让生活变得匆忙,失去原本的意义。如学习,囫囵吞枣难有收获;旅游打卡,错过美景只剩疲惫。我们应理性对待,根据实际需求调整,莫让“倍速"迷失生活真谛。
故答案为:示例:“倍速”就是快的一种体现,无法避免,也不需要避免。时代的列车正在加速前进,你可以暂停进站,但不可能让时代列车慢下来。当然欲速则不达。很多事并不是“越快越好”,凡事都需要把握一个度。大家需要根据自己要做的事情性质、目的来选取最优“速度模式”,享受生活,认真工作,追求实效。
【点评】本题考查自由表明观点的能力。这类开放性题目要写出自己的独到见解,表达要准确。答题时,要特别注意以下几点:一是紧扣要求,不可泛泛而谈;二是要点要齐全,要多角度思考;三是推敲用语,力求用语准确、简明、规范。
25.(2024九上·湖北月考)按要求写一篇作文。
请以“翻过那座山"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②两个题目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700字;③内容具体,情感真挚,积极向上。
【答案】范文:
【知识点】全命题作文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命题作文。“翻过那座山”是一个富有寓意的题目。“山"可以是现实生活中真实的山峰,也可以是象征着困难、挫折、挑战、心理障碍等阻碍我们前行的事物。“翻过”则强调了克服、战胜的过程。可以通过讲述自己克服困难、战胜挫折的经历,表达坚韧不拔、积极向上的精神,如通过努力学习翻过成绩不理想这座山,或者克服内心的恐惧翻过胆小怯懦这座山;也可以写在团队的协作下,共同翻过巨大的挑战这座山,体现团结的力量和合作的精神;还可以从更宏观的角度,如人类翻过科技发展中的瓶颈这座山,或者国家翻过发展道路上的阻碍这座山,展现人类不断进取、国家不断进步的主题。
范文:
翻过那座山
山,是无形的阻碍,是有形的坎坷。它可能是巍峨险峻的高峰,让你望而却步;也可能是内心深处的恐惧,使你不敢前行。然而,只要勇敢地去攀登,去跨越,终能翻过那座山,看到山那边的风景。
记得刚上初中时,我的英语成绩一直不理想。每次考试,那鲜红的分数就像一座沉重的大山,压得我喘不过气来。单词记不住,语法弄不懂,听力听不懂,阅读理解更是一塌糊涂。我仿佛置身于英语学习的迷雾中,找不到出路。“我是不是真的没有学习英语的天赋?"无数次,我在内心这样问自己。这座名为“英语差”的山,让我感到无比沮丧和迷茫。然而,我不甘心就这样被它打败。我决定要翻过这座山,去寻找属于我的阳光。
每天清晨,我早早起床,背诵单词和课文。那些原本陌生的单词,在我一遍又一遍的重复中,渐渐变得熟悉起来。课堂上,我不再是那个默默低头的学生,而是积极回答问题,认真做笔记。课后,我主动向老师和同学请教,不放过任何一个疑问。晚上,我在台灯下做着一份又一份的练习题,每一道错题我都认真分析原因,总结经验。当倦意袭来,我就告诉自己:“再坚持一下,翻过这座山,就能看到希望。"就这样,日复一日,我在英语学习的道路上艰难地前行着。终于,在一次考试中,我的英语成绩有了明显的提高。那一刻,我仿佛看到了山的那头,阳光正透过云层洒下来。
虽然我知道,前面的路还很长,还会有更多的困难和挑战,但我不再害怕。因为我已经明白,只要有坚定的信念和不懈的努力,就没有翻不过的山,没有到达不了的彼岸。
翻过那座山,我收获的不仅是成绩的提高,更是一份自信和勇气。在未来的人生道路上,无论遇到多大的山,我都会勇敢地去面对,去翻越。因为我相信,山的那边,一定是更美的风景。
【点评】本道题考查全命题作文。命题作文写作时,首先要审题准确。抓住题目中的关键词语确定写作的内容和范围,不能错误的理解理解题意;其次要立意深刻。为文章确定一个明确,深刻的主题,表达积极向上的思想,传播正能量;再者,要围绕中心选择材料。选材要精确,明了,运用自己熟悉的材料作文,这样才能突出真情实感,表述才能明了,精当。写作时,一定要根据题目的特点和要求,突出表现题目的关键词语。
1/1湖北省部分学校2024-2025学年九年级语文第一次月考卷
(2024九上·湖北月考)阅读语段
9月23日,第十九届杭州亚运会开幕式以千年文明与现代技术的碰撞,以“水”为串联,演绎出一幅幅中国式浪漫的鲜yán画卷,一场体育盛宴由此开启。今天,我们以“自强不息"主题活动来迎接即将举行的校运会。我们正值____,心怀壮志,也要在赛场上展现青春风采。衷心期待同学们在此次运动会上恪守体育精神,自强不息,取得佳绩。
1.根据拼音写汉字:yán
2.给加点字写注音:恪
3.文中横线处应填入的恰当词语是()
A.豆蔻年华B.青春年少C.弱冠之年
4.(2024九上·湖北月考)根据语境及提示,填写古诗文名句。
纵观我国古今著名诗文,有很多篇章都体现了作者的人生感慨和追求。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表达自己的政治抱负的诗句是:①___,②___;李白在《行路难》(其一)中用典故表达渴望得到明君重用,施展才华和抱负的诗句是:③___,④___;韩愈在《左迁至蓝关示侄孙相》中,表明自己效忠朝廷的态度和决心的句子是:⑤___,⑥___;刘禹锡在《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展现了富有哲理的人生感悟的诗句是:⑦___,⑧___。
小语班级开展“君子自强不息”综合性学习活动,老师课前布置了预习任务,请大家完成。
5.(2024九上·湖北月考)填空题
(1)积累一句有关“自强不息"的名言警句或诗词____________
(2)围绕“君子自强不息”这个专题,小语写了一篇《不可知难而退》的演讲稿,下面是其中一段,请你在横线上补充一个事实论据。
不可知难而退。李时珍不畏艰难险阻,跋山涉水,尝遍百草,最终编写出药物学巨著《本草纲目》;_________……,人不可知难而退的例子还有很多,希望青年朋友们能自强不息,能知难不退,脚踏实地,创造出自己的辉煌。
(2024九上·湖北月考)阅读下面古诗,完成两则批注
鹧鸪天·送人
辛弃疾
唱彻《阳关》①泪未干,功名馀事且加餐。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
今古恨,几千般,只应离合是悲欢?江头未是风波恶,别有人间行路难。
【注】①《阳关》,琴歌《阳关三叠》,唐宋时期流行的送别歌曲。
6.“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蕴含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7.这首词以“送人”为题,下片写出了哪两层新意?
(2024九上·湖北月考)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各题。
【甲】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节选自《岳阳楼记》)
【乙】
范纯仁①知庆州。秦中方饥,擅发常平粟赈贷②。僚属请奏而须报③,纯仁曰:“报至无及矣,吾当独任其责。”或谤其所全活不实,诏逢使按视④。会秋大稔⑤,民欢曰:“公实活我,忍累公邪?"昼夜争输还之使者至已无所负。
(节选自《宋史范纯仁列传》)
【注释】①范纯仁,字尧夫,范仲淹次子,官至参知政事。②赈贷:救济。③须报:等待批复。④按视:察看。⑤稔(rěn):谷物成熟。
8.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
①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②微斯人
③或谤其所全活不实
④会秋大稔
9.下列句子中,加点虚词表达作用不相同的一项是()
A.然则何时而乐耶
B.僚属请奏而须报
C.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D.由是则可以避患而有不为也
10.用“/”给下面的语句断句,断两处。
昼夜争输还之使者至已无所负
11.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民欢曰:“公实活我,忍累公邪?"
12.阅读上面两选段,完成下面填空。
①甲文中,作者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来揭示“古仁人之心”,实则以此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并___。
②乙文中,范纯仁以实际行动践行了父亲的从政理念,表现出___的优秀品质。
(2024九上·湖北月考)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各题。
中国气候“诞生了”中国传统文化
①气象学是自然科学,中国传统文化是社会科学,这是两股道上跑的车,能有什么关系吗?当然有。从气象学的角度看,正是在最典型的自然气候作用下,才有了最独特的中国传统文化的“诞生"。
②中国传统文化的形成有两个原因,内因是中国古人长期的生活和生产实践,外因就是自然环境,而自然环境中最重要的就是气候。内因与外因,两者缺一不可。
③从本质上来说,中国传统文化就是一种寒暑文化。古人生活条件较差,最畏冬寒,因此生活中的许多人和事,都冠上了“寒”“凉"等字,例如“寒舍”“寒窗”,见面问候叫“寒暄”,一年时间叫“寒暑易节”,世俗社会的反复无常则是“世态炎凉”。从一定程度上讲,正是寒暑的变化才让人们对时间的流转、人生的艰辛、社会的变迁有了更深刻的感受。
④古典诗词中这样的现象就更多了。不仅在数量上极丰富,内容也十分鲜明。例如,描写冬冷,孟郊说,“寒者愿为蛾,烧死被华膏”,宁愿以一死换来瞬间温暖,让人泪目;蒋士铨“自恨不如鸡有毛”,更令人酸楚。描写夏热,白居易的“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则使人辛酸。鲜明的气候特点不仅让诗人们有着独特感受,更引发了他们对生活和人生的思考。
⑤这种冬冷夏热的特殊气候现象,在一定程度上也促使了世界上最独特的中医的诞生。中医为什么只能诞生在中国?因为,如果没有了四季鲜明的春夏秋冬,就没有风寒热燥湿,也就没有了阴阳五行,没有了中医。所以,中西医差异根源在文化,文化差异根源在自然环境,在气候。
⑥二十四节气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时间载体。但如果没有大雪小雪、大寒小寒、大暑小暑……哪里还会有二十四节气?央视公益广告说,“天地有节,风雅中华”“赏二十四节气,品五千年文明”,可见,影响中华五千年文明的重要因素中,一定少不了自然气候。
⑦自然气候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具体影响当然还有很多。总的来说,由气候影响而带来的传统文化,不仅体现了中国古人对自然的敬畏、理解和适应,更是他们对人生、社会、宇宙等深层次问题的哲学思考和表达。
(选自《中华读书报》,有删改)
13.下面说法最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古人见面问候时“寒暄”,是为了体现人们对气候变化以及农业生产的高度重视。
B.“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意在描写夏季炎热的气候对农人们心情的影响。
C.中医无法在欧美国家诞生,关键原因在于它们与中国的自然气候存在着显著差异。
D.“天地有节,风雅中华”中“节"即二十四节气,这里强调自然对中华文明的影响。
14.梳理文章的结构。小湖画出了下面的思维导图,请你将其补充完整。
①_________②___③
15.小北同学认为,自然气候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还体现在坚韧不拔、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上。你是否赞同他的观点?请举出一句诗文名句论证你的观点。
(2024九上·湖北月考)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各题。
母亲·地坛
①现在我才想到当年我总是独自跑到地坛去,曾经给母亲出了一个怎样的难题。
②她不是那种光会疼爱儿子而不懂得理解儿子的母亲。她知道我意外瘫痪后心里的苦闷,知道不该阻止我出去走走,知道我要是老待在家里结果会更糟,但她又担心我一个人在那荒僻的园子里整天都想些什么。我那时脾气坏到极点,经常是发了疯一样地离开家,从那园子里回来又中了魔似的什么话都不说。她料想我不会愿意她跟我一同去,所以她从未这样要求过,她知道得给我一点儿独处的时间,得有这样一段过程。她只是不知道这过程得要多久和这过程的尽头究竟是什么。每次我要动身时,她便无言地帮我准备,帮助我上了轮椅车,看着我摇车拐出小院;送我出门的时候,她会喃喃地说:“出去活动活动,去地坛看看书,挺好。”
③多年以后我才渐渐悟出,母亲这话实际上是自我安慰,是暗自的祷告,是给我的提示,是恳求与嘱咐。只是在她猝然去世之后,我才有余暇设想。当我不在家里的那些漫长的时间,她是怎样心神不定坐卧难宁,兼着痛苦与惊恐。但她从来没有对我说过:“你为我想想。"事实上我也真的没为她想过。那时她的儿子还太年轻,还来不及为母亲想,他被命运击昏了头,一心以为自己是世上最不幸的一个,不知道儿子的不幸在母亲那儿总是要加倍的。她有一个长到二十岁上忽然瘫了的儿子,这是她唯一的儿子;她情愿瘫的是自己而不是儿子,可这事无法代替;她想,只要儿子能活下去自己怎样都行,可她又确信一个人不能仅仅是活着,儿子得有一条路走向自己的幸福;而这条路呢,没有谁能保证她的儿子最终能找到——这样一个母亲,注定是活得最苦的母亲。
④有好多回,我在这园子里待得太久了,母亲就来找我。她来找我又不想让我发觉,只要见我还好好地在这园子里,她就悄悄转身回去,我看见过几次她的背影。我也看见过几回她四处张望的情景,她视力不好,端着眼镜像在寻找海上的一条船,她没看见我时我已经看见她了,待我看见她也看见我了,我就不去看她,过一会儿我再抬头看她,就又看见她缓缓离去的背影。我无法知道还有多少回她没有找到我。有一回我坐在矮树丛中,树丛很密,我看见她没有找到我;她一个人在园子里走,走过我的身旁,走过我经常待的一些地方,步履茫然又急迫。我不知道她已经找了多久,还要找多久,我不知道为什么我决意不喊她——但这绝不是小时候的捉迷藏,这也许是出于长大了的男孩子的倔强或羞涩?但这倔强只留给我痛悔,丝毫也没有骄傲。我真想告诫所有长大了的男孩子,千万不要跟母亲来这套倔强,羞涩就更不必,我已经懂了,可我已经来不及了。
⑤摇着轮椅在园中慢慢走,又是雾罩的清晨,又是骄阳高悬的白昼,我只想着一件事:母亲已经不在了。在老柏树旁停下,在草地上在颓墙边停下,又是处处虫鸣的午后,又是鸟儿归巢的傍晚,我心里只默念着一句话:可是母亲已经不在了。把椅背放倒,躺下,似睡非睡挨到日没,坐起来,心神恍惚,呆呆地直坐到古祭坛上落满黑暗然后再渐渐浮起月光,心里才有点儿明白,母亲不能再来这园中找我了。
⑥年年月月我都到这园子里来,年年月月我都要想,母亲盼望我找到的那条路到底是什么。母亲生前没给我留下过什么隽永的哲言,或要我恪守的教诲,只是在她去世之后,她艰难的命运、坚忍的意志和毫不张扬的爱,随光阴流转,在我的印象中愈加鲜明深刻。
⑦有一年,十月的风又翻动起安详的落叶,我在园中读书,听见两个散步的老人说:“没想到这园子有这么大。”我放下书,想,这么大一座园子,要在其中找到她的儿子,母亲走过了多少焦灼的路。多年来我也头一次意识到,这园中不单是处处都有过我的车辙,有过我的车辙的地方也都有过母亲的脚印。
(文/史铁生,根据命题需要有删改)
16.阅读①②段,简要概括“我"给母亲出了一个怎样的难题?
17.阅读第③段,作者为什么说“这样一个母亲,注定活得最苦”?
18.阅读④⑤段,说说划线句子表达了“我"怎样的情感。
19.结合全文,说说你对第⑦段划线句子的理解。
(2024九上·湖北月考)阅读《艾青诗选》节选,完成下面小题。
【甲】从远古的墓茔/从黑暗的年代/从人类死亡之流的那边/震惊沉睡的山脉/若火轮飞旋于沙丘之上/太阳向我滚来……/它以难遮掩的光芒/使生命呼吸/使高树繁枝向它舞蹈/使河流带着狂歌奔向它去/当它来时,我听见/冬蛰的虫蛹转动于地下/群众在旷场上高声说话/城市从远方/用电力与钢铁召唤它/于是我的心胸/被火焰之手撕开/陈腐的灵魂/搁弃在河畔/我乃有对于人类再生之确信。
(艾青《太阳》1937年春)
【乙】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艾青《我爱这土地》1938年11月17日)
20.艾青诗作有自己独特的意象,【甲】诗中的“太阳”这个意象有什么意义?请再说出艾青诗作中出现的两个典型意象。
21.【乙】诗中“风"和“黎明”各象征什么?
22.诗的结尾“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23.关于《艾青诗选》,以下表述错误的是()
A.艾青的诗歌创作高峰一个是20世纪30年代,一个是1978年以后。
B.“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这两句诗形象而充分地表达了诗人对土地的眷恋,而且隐含献身之意。
C.1978年以后,艾青的诗句变得更自由,诗情变得更深沉,诗意变得更警策。
D.《黎明的通知》全诗自由铺陈,自由抒发,散而有致,活而有序,给人极大的美感。
24.(2024九上·湖北月考)现代社会,人们上下班路上学习,出门旅游不停打卡,追剧加快视频播放速度……似乎整个社会已经进入“倍速"模式。对此你有什么看法?请阐述自己的观点。要求:观点明确,言之有据,100字左右。
25.(2024九上·湖北月考)按要求写一篇作文。
请以“翻过那座山”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②两个题目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700字;③内容具体,情感真挚,积极向上。
答案解析部分
【答案】1.妍
2.kè
3.B
【知识点】常用易错字字音;汉字笔画笔顺;词语的使用(搭配)
【解析】【点评】(1)本道题考查用汉语拼音拼读汉字的能力。在具体的句子中,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考查要求学生在平时读课文时,注意重点字词的读音、字形。
(2)本道题考查学生对重点字词的读音掌握程度。此类题的答题关键是平时读课文时要注意重点字词的读音,并积累词语,尤其是课文后面“读读写写"中要求掌握的,或是课文注解中出现的。
(3)本道题考查学生对词语的理解和运用能力。解答本题时要特别注意辨析近义词在感彩、语体色彩、适用范围、词语搭配等方面的差别,理解词语再根据语境做出选择。
1.鲜妍(xiānyán):光彩美艳的样子,色彩鲜妍美丽。
故答案为:妍
2.恪守(kèshǒu):谨慎而恭顺地遵守。
故答案为:kè
3.A.豆蔻年华:比喻少女,指少女十三四岁的妙龄年代。文中指的不光是少女,不恰当;
B.青春年少:生机勃勃、精力旺盛,正当生长发育的年龄,通常是从十几岁到二十几岁的阶段;
C.弱冠之年:指男子二十岁左右。文中指的不光是男生,而且年龄范围太狭隘,不恰当。
故答案为:B
4.【答案】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知识点】理解性默写
【解析】【分析】解答此类题目,我们需要在平时学习中,做好积累,根据提示语句写出相应的句子,尤其要注意不能出现错别字。理解性识记,注意结合语境填充。注意易错字词:碧溪、复、弊、衰、畔。
故答案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点评】本道题考查古诗文默写。解答此类题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
5.【答案】(1)示例: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论语》
(2)示例:周恩来立下大志,“为中华崛起而读书”,发奋图强,给中国人民谋解放。
【知识点】补充论据;格言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名言积累。写出一句有关自强不息的名言警句或诗词即可。注意不写错别字。
示例: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
(2)本题考查论据补充。仿照示例,能够写出一个证明“自强不息"的事实论据,言简意赅,表达清晰,同时补充的句子要能够和前边的句子构成排比句。
示例:司马迁遵从父亲遗嘱,立志要写“藏之名山,传之后人”的史书,即使受尽酷刑,也不曾放弃,最终让旷世巨著《史记》流传千古。
故答案为:(1)示例: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论语》
(2)示例:周恩来立下大志,“为中华崛起而读书”,发奋图强,给中国人民谋解放。
【点评】(1)本道题考查学生对名言警句和诗词的体会感悟。解答本题需要学生平时积累名言警句,并理解感悟其中的内涵,同时联系现实生活,得到更深层次的启发。
(2)此题考查补充论据,作答时要明确本段中作者的观点是什么,所举事例意在论证什么道理,看二者是否一致。
【答案】6.翘首远望,依依不舍的惜别之情;路途艰险,祝福平安的关切之情;山高水长,前程迷茫的郁闷之情。(答出一点即可)
7.不应把离别(相聚)视为人世间唯一悲痛(欢乐)的事;人世间的风波远比路途风波险恶得多。
【知识点】把握古诗词曲的内容;古诗词曲的形象、语言及表达技巧赏析;古诗词曲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思乡怀人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理解古诗内容及思想感情的能力。理解诗句内容,首先要抓住诗句中的人、物、景、事进行分析,然后再把这些内容综合起来考虑。而把握诗中诗人的思想感情,要结合诗歌的写作背景,作者所处的时代及诗歌的具体内容来理解,同时要联系诗中的景、物、意象来体会。
(2)本题考查赏析诗歌语言的能力。古诗鉴赏,可以从多方面入手:①从浓厚的表达情感的词、句或表达感情地事物入手;②从带有诗人主观色彩的景物入手;③紧扣诗眼入手;④从意象入手;⑤从抒情方式和表现手法入手等。答题时,要在理解诗意,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的基础上进行赏析。
6.“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意思是水天相连好像将两岸的树木送向无穷的远方,乌云挟带着雨水把重重的高山掩埋了一半。这是写送别时翘首遥望之景,景显得生动,用笔也很浑厚,而且天边的流水远送无穷的树色,和设想行人别后的行程有关;雨中阴云埋掉一半青山,和联想正人君子被奸邪小人遮蔽、压制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家具制造与供应协议
- 企业课件教学
- 2024奶牛养殖企业环保责任合同
- 2024年建筑工程装饰分包合同文本
- 2024年工程建设项目中介服务简约合同
- 2024苏州汽车质押借款合同范本
- 公司行政部门经理工作总结
- 企业迎新晚会主持词(6篇)
- 现代商务课件教学课件
- 英语课件简约教学课件
- 第19课《小站》课件(共18张)(五四学制)语文六年级上册
- 高中期中考试成绩分析主题班会课件
- 智慧医疗人工智能的应用
- 行业变革下的专业知识更新与迭代
- 内蒙古自治区2021-2022学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高二会考)英语真题
- 《草船借箭》教学案例(5篇)
- 房屋租赁运营服务投标方案(技术方案)
- 第三章地图数学基础
- 人教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同步练习及答案
- 家长会课件:陪伴的家长会课件
- 植入式静脉给药装置(输液港)-中华护理学会团体标准2023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