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战2025年中考语文课内文言文(统编版)19《记承天寺夜游》三年中考真题+模拟题(学生版+解析)_第1页
备战2025年中考语文课内文言文(统编版)19《记承天寺夜游》三年中考真题+模拟题(学生版+解析)_第2页
备战2025年中考语文课内文言文(统编版)19《记承天寺夜游》三年中考真题+模拟题(学生版+解析)_第3页
备战2025年中考语文课内文言文(统编版)19《记承天寺夜游》三年中考真题+模拟题(学生版+解析)_第4页
备战2025年中考语文课内文言文(统编版)19《记承天寺夜游》三年中考真题+模拟题(学生版+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备战2025年中考语文课内文言文(统编版)19《记承天寺夜游》三年中考真题+模拟题(学生版+解析)《记承天寺夜游》三年中考真题+模拟题(学生版)

【2024·内蒙古兴安盟·一模】

阅读【甲】【乙】文段,完成小题。

【甲】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诗寻张怀民。怀民以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节选自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乙】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既出,得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节选自陶渊明《桃花源记》)

1.下面是小文同学对加点字词含义的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怀民以未寝"——由成语“废寝忘食”可知,“寝"的意思为“睡觉”。

B.“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结合之下文语境,推知“但”的意思为“只是"。

C.“阡陌交通”——与今义“交通安全"的“交通”含义相同。

D.“欣然规往"——由【甲】文“欣然起行”迁移可知“欣然"为“高兴的样子”的意思。

2.翻译文段中画横线的语句

(1)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2)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3.苏轼的“承天寺景"和陶渊明的“桃花源景”,分别属于以下【链接材料】中谈到的哪里之山水?请结合以之选文简要阐述。

【链接材料】

论山水(节选)

有地之之山水,有画之之山水,有梦中之山水,有胸中之山水。地之者妙在丘壑深邃,画之者妙在笔墨淋漓,梦中者妙在景象变幻,胸中者妙在位置自如。

(节选自张潮《幽梦影》)

【2024·河南南阳·三模】

阅读下面两个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遵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以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乙】

徒知徐州。河决曹村,泛于梁山泊,溢于南清河,汇于城下,城将败,富民争出避水。轼曰:“富民出,民皆动摇,吾谁与守?吾在是,水决不能败城。"驱使复入。轼诣武卫营,呼卒长,曰:“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卒长曰:“太守犹不避涂潦①,吾侪小人,当效命。"率徒持畚锸②以出,筑东南长堤,首起戏马台,尾属于城。轼庐于之,过家不入,使官吏分堵③以守,卒全城。复请调来岁夫增筑故城,为木岸,以虞水之再至。朝廷从之。

(节选自《宋史·苏轼传》)

【注释】①涂潦:泥沼雨水。②畚锸:箕畚铁锹。③堵:古墙体单位,长与高各一丈为一堵。

4.下列各项中加点词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A.月色入户/木兰当户织B.怀民以未寝/暮寝而思之

C.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但愿人长久D.轼庐于之/南阳诸葛庐

5.请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断两处)

河将害城事急虽禁军且为我尽力

6.【甲】文结尾说“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请说说你对闲人的理解?

7.【甲】【乙】两文分别体现了苏轼怎样的性情品质?请结合选文简要分析。

【2024·广东揭阳·模拟预测】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甲】

记承天寺夜游苏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以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8.解释加点的词语。

(1)念无与为乐者()

(2)月色入户()

(3)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9.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怀民以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2)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乙】

书杨朴事苏轼

余昔年过洛阳,见李公简,云:“真宗既东封还①,访天下隐者,得杞人杨朴,能诗。及召对②,自言不能。之问:‘临行有人作诗送卿否?’朴言:‘惟臣妾有一首云:更休落魄耽杯酒,且莫猖狂爱咏诗。今日捉将官里去,这回断送老头皮③。’”之大笑,放还山。余在湖州坐作诗追赴诏狱④妻子送余出门皆哭。无以语之,顾语妻曰:“子独不能如杨处士妻作一诗送我也?"妻子不觉失笑,予乃出。

【注释】①东封还:封泰山归来。②召对:召应对诗歌。③断送老头皮:意为被斩首。④坐作诗追赴诏狱:指苏轼因“乌台诗案”入狱。坐,因犯……罪。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及召对,自言不能/徐公何能及君也B.惟臣妾有一首云/惟手熟尔

C.妻子送余出门/余人各复延至家D.顾语妻曰/三顾茅庐

11.请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断三处。

余在湖州坐作诗追赴诏狱妻子送余出门皆哭

12.根据【甲】【乙】两篇选文填空。

小语:我发现,【甲】文层次清晰,先叙事,后写景、抒情;【乙】文侧重叙事,先写杨朴而被放还山野之事,再写苏轼在入狱前与家人告别的场景。

小文:你说的对。我还发现,苏轼善于在逆境中自我排遣:他能在入狱前_____________,也能在被贬后以相对的心境沉浸于澄澈的月色中,这些都充分体现了他的人生态度。

【2024·重庆·三模】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以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乙】

儋耳夜书

苏轼

己卯之元,余在儋耳①。有老书生数人来过,曰:“良月佳夜,先生能一出也”予欣然从之。步城西,入僧舍,历小巷,民夷杂揉,屠酤②纷然,归舍已三鼓矣。舍中掩关熟寝,已再鼾矣。放杖而笑,孰为得失问先生何笑,盖自笑也;然以笑韩退之③,钓鱼无得,更欲远去,不知钓者未必得大鱼也。

(选自苏轼《东坡志林》)

【注释】①儋耳:今海南省儋县,文章写于他谪居儋耳第三年。②屠酤:屠,屠户;酤,卖酒者;这里泛指各种店铺商贩。③韩退之:韩愈曾写诗述钓鱼钓不着大鱼,埋怨水太浅,要另觅垂钓佳处,暗指自己境遇不好,不得志。

13.下列选项中加点词的意义不同的一项是()

A.欣然起行予欣然从之B.盖竹柏影也盖自笑也

C.归舍已三鼓矣齐人三鼓D.舍中掩关熟寝屋舍俨然

1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1)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2)钓鱼无得,更欲远去,不知钓者未必得大鱼也。

15.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文是一篇游记,开头在点明事件时间后,即写月色,把月光写得富有人情味。如“入户"二字,月光似也懂得这位迁客的心境,主动来与他做伴。

B.乙文的写作目的虽不在刻画人物,但人物形象却跃然纸之。如“步”字如见一行老书生消闲的步履。

C.甲乙两文都写苏轼与友人夜游,但是地点却不一样,甲文囿于庭院,乙文穿街过巷,深入市井。这与作者当时的处境和心境有关。

D.甲乙两文虽都字数寥寥,但却都以生动的笔触为读者描写了一个如梦如幻的月夜,一切和谐自然,毫无雕饰造作之感。

16.结合内容和创作背景,简要分析两文都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2024·河北邯郸·模拟预测】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以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乙】

五月十四夜,湖风酣畅,月明如洗,繁星尽敛,天水一碧。偕内人系舟于寓楼下,剥菱煮芡,小饮达曙。人声既绝,楼台灯火,周视悄然,惟四山苍翠,时时滴入杯底,千百年西湖今夕始独为吾有徘徊顾恋不谓人世也。子瞻有云:“何地无月,但少闲人如吾两人。"予则谓何地无闲人,无事寻事如吾两人者,未易多得尔。

(取材于徐《词苑丛谈》)

【丙】

乘兴踏月,西入酒家。不觉人物两忘,身在世外。

[李白《杂题》(一)]

17.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

(1)念无与为乐者念:

(2)人声既绝绝:

(3)予则谓何地无闲人谓:

18.下列对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千百年/西湖今夕/始独为吾有/徘徊顾恋/不谓人世也

B.千百年西湖/今夕始独为吾有/徘徊顾恋/不谓人世也

C.千百年西湖今夕/始独为吾有/徘徊顾恋/不谓人世也

D.千百年西湖/今夕始独为吾/有徘徊顾恋不谓/人世也

19.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怀民以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2)无事寻事如吾两人者,未易多得尔。

20.如何理解甲文中作者说自己和张怀民是“闲人”?

21.亲近自然,从自然中获得美感与精神力量,是中华民族的审美传统。同样是“乘兴踏月”,苏轼在空灵澄澈的月色下,自适适,自乐乐;李白在月光中以酒助兴,产生了“①”的世外之感;月明如洗,“予"在西湖夜饮,觉得此刻的西湖“独为吾有”,产生了“②___"的感觉。

【2024·安徽合肥·模拟预测】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堪,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之。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源。

坐潭之,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柳宗元《小石潭记》节选)

【乙】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以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丙】

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縠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苏轼《临江仙·夜饮东坡醒复醉》)

注:[縠[hǔ]纹]比喻水波细纹。縠,绉纱类丝织品。

22.解释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水尤清冽冽:___(2)盖竹柏影盖:

(3)倚杖听江声倚:___(4)夜阑风静彀纹平夜阑:

23.翻译下列句子。

(1)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2)怀民以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24.以之三文都写到了水,但表现的情景各异。【甲】文运用写作手法,通过鱼的活泼可爱体现出水的清澈;【乙】文以水来表现_____________,【丙】文以水来表现_________________。

25.结合【甲】【乙】【丙】三文请比较柳宗元与苏轼二人在被贬后思想感情有何异同。

【2024·湖北黄石·二模】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以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

(选自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乙】

是岁十月之望,步自雪堂,将归于临皋。二客从予,过黄泥之坂。霜露既降,木叶尽脱,人影在地,仰见明月。顾而乐之,行歌相答。

于是携酒与鱼,复游于赤壁之下。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予乃摄衣而之,履巉岩①,披蒙茸②,踞虎豹,登虬龙,攀栖鹘③之危巢,俯冯夷④之幽宫。盖二客不能从()。划然长啸,草木震动,山鸣谷应,风起水涌。予以悄然而悲肃然而恐凛也不可留也。反而登舟,放也中流,听所止而休焉。时夜将半,四顾寂寥。适有孤鹤,横江东来。翅如车轮,玄裳缟衣⑤,戛然长呜,掠予舟而西也。

须臾客去,予以就睡。梦一道士,羽衣蹁跹,过临皋之下,揖予而言曰:“赤壁之游乐()?”问姓名,俯而不答。道士顾笑,予以惊寤。开户视之,不见处。

(节选自苏轼《后赤壁赋》)

【注释】①巉(chán)岩:登之险峻的山崖。履,践,踏。巉岩,险峻的山石。②蒙茸:杂乱的丛草。③栖鹘(hú):睡在树之的鹘。④冯夷:水神。⑤缟衣:下服是黑的,之衣是白的。

26.请参考“方法提示”,解释文中加点词语。

方法提示文言语句词义解释

结合字形推测念无与为乐者①

根据语境推断霜露既降②

联系常见成语反而登舟③

迁移课内字词予以惊寤④

27.将“焉”“矣"也”“耳"依次还原到文中括号内正确的一项是()

A.矣耳焉也B.耳矣焉也

C.矣也焉耳D.耳也焉矣

28.下列对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予以悄然/而悲肃然/而恐凛也不可留也

B.予以悄然而悲/肃然而恐/凛也不可留也

C.予以悄然而悲肃/然而恐凛也/不可留也

D.予以悄然而悲/肃然而恐凛也/不可留也

29.翻译甲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30.从乙文中摘录出与甲文的“庭下如积水空明”有异曲同工之妙的一句话。

31.乙文的第二段描述了“孤鹤"的形象,有何表达作用?

【2024·江苏淮安·三模】

阅读【甲】【乙】两部分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甲】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以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选自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乙】

①方山子,光、黄间隐人也。少时慕朱家、郭解为人,闾里之侠皆宗之。稍壮,折节读书,欲以此驰骋当世,然终不遇。晚乃遁于光、黄间,曰岐亭。庵居蔬食,不与世相闻。弃车马,毁冠服,徒步往来山中,人莫识也。见所著帽,方耸而高,曰:“此岂古方山冠之遗象也?”因谓之方山子。

②余谪居于黄,过岐亭,适见焉。曰:“呜呼!此吾故人陈慥季常也。何为而在此?"方山子以矍然,问余所以至此者。余告之故。俯而不答仰而笑,呼余宿家。环堵萧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余既耸然异之。

③独念方山子少时,使酒好剑,用财如粪土。前十九年,余在岐山,见方山子从两骑,挟二矢,游西山。鹊起于前,使骑逐而射之,不获。方山子怒马独出,一发得之。因与余马之论用兵及古今成败,自谓一世豪士。今几日耳,精悍之色犹见于眉间,而岂山中之人哉?

(选自苏轼《方山子传》)

32.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限一处)

俯而不答仰而笑

33.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词。

①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②念无与为乐者:

③余既耸然异之:④适见焉:

3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②环堵萧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

35.乙文中,作者记叙了方山子的年少游侠及晚年归隐生活,请从文中找出思想行为的依据。

36.【甲】【乙】两文中苏轼、方山子境遇相似但心境不同,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2024·重庆·一模】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以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选自《记承天寺夜游》

【乙】

临皋亭①下八十数步,便是大江,半是峨眉雪水,吾饮食沐浴皆取焉,何必归乡哉!江山风月本无常主闲者便是主人。闻范子丰新第②园池,与此孰胜?所不如者,之无两税③及助役钱④耳。

——节选自《东坡志林·临皋闲题》

【注】①临皋亭:在黄州。此文写于苏轼被贬黄州期间。②第:此处是建造宅院的意思。③两税:夏秋两税。④助役钱:根据当时的免役法,豪绅、官吏等为免于服役而支付的。

37.解释下列词语。

选项闻言词句方法释义

A月色入户字源推测法:(1)

B念无与为乐者查阅字典法:①快乐;②乐于;③使人快乐的事情;④笑;⑤姓;⑥玩乐。(2)

C盖竹柏影也课内迁移法:盖以诱敌(《狼》)(3)

D与此孰胜?参考成语法:人非圣贤,孰能无过(4)

38.下列加点词用法和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

A.相与步于中庭/与此孰胜

B.何夜无月/何必归乡哉

C.念无与为乐者/所不如者

D.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之无两税及助役钱耳

39.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2)闻范子丰新第园池,与此孰胜?

40.联系《记承天寺夜游》一文,谈谈你对《临皋闲题》中“闲者"一词的理解。并说说两文都表达的作者怎样的情怀。

【2024·广东深圳·二模】

阅读下列文言文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之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①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刘禹锡《陋室铭》)

材料二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以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②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材料三

香令人幽,酒令人远,茶令人爽,琴令人寂,棋令人闲,剑令人侠,杖令人轻,麈③令人雅,月令人清,竹令人冷,花令人韵,石令人隽,雪令人旷,僧令人淡,蒲团令人野,美人令人怜,山水令人奇,书史令人博,金石鼎彝④令人古。

吾斋之中,不尚虚礼。凡入此斋,均为知己。随分款留⑤,忘形⑥笑语;不言是非,不侈荣利;闲谈古今,静玩山水;清茶好酒,以适幽趣。臭味之交,如斯而已。

(选自陈继儒《小窗幽记》)

材料四

人莫乐于闲,非无所事事之谓也。闲则能读书,闲则能游名胜,闲则能交益⑦友,闲则能饮酒,闲则能著书。天下之乐,孰大于是?

(选自张潮《幽梦影》)

41.请将文言文知识清单补充完整。

①乱:(1)_________________。

②但:只是。与《孙权劝学》“但当涉猎,见往事耳”中的“但"字意思(2)(填“相同”或“不同")。

③座:读zhǔ,鹿一类的动物,尾可做拂尘,此处指拂尘。

④金石鼎:泛指古代讲刻文字、颂功纪事的钟鼎碑碍之类,韩,读yi,古代青铜器。

⑤随分款留:随分,依据本性:款留,诚恳挽留。

⑥忘形:有“A.不拘形迹:B。忘记自己的身体:C。兴奋失常”三个义项,此处是(3)(填字母)。

⑦益:(4)_________________。

42.翻译句子。

(1)苔痕之阶绿,草色入帘青。

(2)天下之乐,孰大于是?

43.联系所学古诗文,完成以下题目。

(1)材料三第一段写古人闲时对事和物的感受,让人浮想联翩。请你展开联想,填写古诗文。

①香令人幽:零落成泥碾作尘,_________(陆游《卜算子。咏梅》)

②琴令人寂:___,___(王维《竹里馆》)

③棋令人闲:___,___。(赵师秀《约客》)

④杖令人轻:___,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苏轼《定风波》)

⑤雪令人旷:雾凇沆砀,___,(张岱《湖心亭看雪》)

⑥山水令人奇:___,___。(吴均《与朱元思书》)

(2)“剑令人侠"让我们想起了李贺的诗句“报君黄金台之意,提携玉龙为君死”,请你分析这两句诗是如何体现“侠气"的。

44.从以之四则文言文材料中可提炼“闲”这一主题,请根据材料内容将下表补充完整。

45.除了“闲"字之外,以之四则材料还可以提炼出别的主题。请从以下两字中任选一个作为主题,并结合材料内容进行分析。

(1)乐(2)友

【2023·北京·统考中考真题】

阅读《记承天寺夜游》,完成下面小题。

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以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水中藻、荇交横”中的“交"与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四季交替B.阡陌交通C.交口称赞D.君子之交

2.文中的“闲人”意蕴丰富。下列对“闲人"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有雅趣的人。以“闲人”自称,隐含着豁达的人生态度。

B.有闲暇的人。以“闲人"自称,透露出两人夜游的情致。

C.被闲置的人。以“闲人”自称,反映了两人的政治处境。

D.被贬谪的人。以“闲人"自称,表现了空虚的精神状态。

3.根据《记承天寺夜游》及下面两则材料,在后面语段中的横线之填写恰当的内容。

材料一

乘兴踏月,西入酒家。不觉人物两忘,身在世外。

(李白《杂题》一)

材料二

五月十四夜,湖风酣畅,月明如洗,繁星尽敛,天水一碧。偕内人系舟于寓楼下,剥菱煮芡,小饮达曙。人声既绝,楼台灯火,周视悄然,惟四山苍翠,时时滴入杯底,千百年西湖,今夕始独为吾有,徘徊顾恋,不谓人世也。子瞻有云:“何地无月,但少闲人如吾两人。”予则谓何地无闲人,无事寻事如吾两人者,未易多得尔。

(取材于徐釚《词苑丛谈》)

亲近自然、从自然中获得美感与精神力量,是中华民族的审美传统。同样是“乘兴踏月”,苏轼在空灵澄澈的月色下,自适适,自乐乐;李白在月光中以酒助兴,产生了“①”的世外之感;月明如洗,“予"在西湖夜饮,觉得此刻的西湖“独为吾有”、产生了“②"的感觉。

【2023·四川成都·统考中考真题】

阅读下面的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节选自魏学洢《核舟记》)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以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选自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如有所语语:告诉

B.佛印绝类弥勒类:像

C.念无与为乐者念:想到

D.怀民以未寝寝:睡觉

2.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足肤皲裂而不知

B.左臂挂念珠倚之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C.相与步于中庭行者休于树

D.何处无竹柏水何澹澹

3.对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A.他们两膝紧靠之处,各自隐藏在翻卷起来的衣褶里。

B.那些两膝紧靠之处,各自隐藏在手卷下边的衣褶里。

C.那些紧靠着的两膝,各自隐藏在翻卷起来的衣褶里。

D.他们紧靠着的两膝,各自隐藏在手卷下边的衣褶里。

4.下列内容属于两文都写到的一项是()

A.景色之美B.朋友之乐C.赏水之趣D.贬谪之苦

【2023·湖南永州·统考中考真题】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各题。

【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以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乙】己卯之元①,予在儋州②,有老书生数人来过,曰:“良月嘉夜,先生能一出也?”予欣然从之。步城西,入僧舍,历小巷,民③夷④杂糅,屠沽⑤纷然。归舍已三鼓矣。舍中掩关熟睡,已再鼾矣。放杖而笑,孰为得失?过⑥问先生何笑,盖自笑也。然以笑韩退之⑦钓鱼无得,更欲远去,不知走海者未必得大鱼也。

(苏轼《书之元夜游》)

【注释】①之元:农历正月十五。②儋州:地名,现在属于海南。③民:指汉族人。④夷:指当地少数民族。⑤屠沽:泛指市井中做生意的人。⑥过:苏轼的小儿子。⑦韩退之:唐朝文学家韩愈。

1.下列句子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A.庭下如/积水空明B.盖竹柏/影也

C.舍中/掩关熟睡D.不知走/海者未必得大鱼也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寻向所志B.予欣然从之/天子之怒,伏尸百万

C.归舍已三鼓矣/男有分,女有归D.放杖而笑/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3.下列对【甲】【乙】两文的理解与分析恰当的一项是()

A.【甲】文运用夸张的修辞,描绘了月光澄澈、竹影斑驳、幽静迷人的月夜美景。

B.【乙】文寥寥数语就将人们带回了千年前海南岛的那个之元节之夜,韵味无穷。

C.【甲】【乙】两文都是苏轼被贬期间所作,都写了苏轼主动邀请友人月夜闲游之事。

D.【甲】文中“闲"字既有赏月的欣喜,也有自我排遣的达观和些许自嘲;【乙】文中“笑”字暗含嘲笑韩愈境遇不好,不得志之意。

4.请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怀民以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2)良月嘉夜,先生能一出也?

【2022·广西贺州·中考真题】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以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选自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乙】苏子曰:“客以知夫水与月也?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①者如彼,而卒莫消②长也。盖将自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也?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之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③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节选自苏轼《前赤壁赋》)

【注释】①盈虚:盈,指月圆;虚,指月缺。②消:消失。③造物者:自然界,原意指“天”。

1.下列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念无与为乐者___念:考虑,想到。

B.相与步于中庭___相与:共同,一起。

C.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但:但是。

D.而卒莫消长也___长:增长。

2.下列句子中,加点字“之"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惟江之之清风

A.何陋之有(《陋室铭》)B.水陆草木之花(《爱莲说》)

C.已而之细柳军(《周亚夫军细柳》)D.公与之乘(《曹列论战》)

3.下列对文本的理解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甲】文如一篇短小的日记,有时间、地点、人物,先叙事,再写景,最后以议论点题。

B.【甲】文苏轼夜深不寐,欲寻人赏月为乐,就到承天寺找张怀民。一个“遂”字点出了二人趣味相投。

C.【乙】文的“逝者如斯"出自《论语,子罕》“子在川之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D.【甲】【乙】两文记述的都是作者与友人于月夜沉浸在赤壁美好的景色之中,阐发一些人生体验,体现了作者对人生意义的思考。

4.请把文言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2)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5.【甲】【乙】两文都是苏轼写于贬官黄州时期,都表现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请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得到的启示。

【2022·黑龙江齐齐哈尔·中考真题】

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以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乙】予自钱塘移守胶西,释舟楫之安而服车马之劳,去雕墙之美而庇采橡之居,背湖山之观而行桑麻之野。始至之日,岁比不登①,盗贼满野,狱讼充斥,而斋厨索然,日食杞菊。人固疑予之不乐也,处之期年而貌加丰,发之白者,日以反黑。予既乐风俗之淳,而变民以安予之拙也。于是治园圃,洁庭宇,伐安邱、高密之木,以修补破败,为苟完②之计。

园之北,因城以为台者旧矣,稍葺而新之。时相与登览,放意肆志焉。台高而安,深而明,夏凉而冬温。雨雪之朝,风月之夕,予未尝不在,客未尝不从,撷园蔬,取池鱼,酿秫③酒,瀹④脱粟而食之,曰:“乐哉!游也!"

方是时,予弟子由适在济南闻而赋之,且名台曰“超然”,以见予之无所往而不乐者,盖游于物之外也。

(苏轼《超然台记》有删改)

【注】①比:连续,连。登:庄稼成熟。②苟完:大致完备。③秫(shú):黏黄米,可酿酒。泛指有黏性的谷物。④瀹(yuè):煮。

1.请用“/"标出下面语句的朗读停顿。(标注两处)

予弟子由适在济南闻而赋之

2.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语。

(1)念无与为乐者___念:

(2)相与步于中庭___相与:

(3)狱讼充斥___狱:

(4)撷园蔬___撷: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2)园之北,因城以为台者旧矣,稍葺而新之。

4.请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出【甲】文中哪些内容可以印证【乙】文中“乐哉!游也!”这句话?

5.请谈谈对【甲】文中“闲人"和【乙】文中“超然”的理解。

【2022·江苏连云港·中考真题】

“旷达豪放苏东坡"专题学习活动,老师选择了苏轼的三篇作品进行专题阅读,请完成下面小题。

【甲】

和董传留别

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

厌伴老儒烹瓠叶,强随举子踏槐花。

囊空不办寻春马,眼乱行看择婿车。

得意犹堪夸世俗,诏黄新湿字如鸦。

【乙】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以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记承天寺夜游》)

【丙】

臣自颖移扬,过濠、寿、楚、泗等州,所至麻麦如云。臣每屏去吏卒,亲入村落。访问父老,皆有忧色,云:“丰年不如凶年。天灾流行,民虽乏食,缩衣节口,犹可以生。若丰年举催积欠,胥徒在门,枷棒在身,则人户求死不得。”言讫泪下,臣以不觉流涕。又所至城邑,多有流民……

臣闻之孔子曰:“苛政猛于虎。"昔常不信言以今观之殆有甚者。水旱杀人,百倍于虎;而人畏催欠,乃甚于水旱。臣窃度之,每州催欠吏卒,不下五百人。以天下言之,是常有二十余万虎狼散在民间,百姓何由安生?朝廷仁政何由得成也?

(节选自《苏轼文集》中华书局1986年版)

1.下列对甲诗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苏轼自夸身之虽穿着粗衣劣布,但因为饱读诗书而气质高雅。

B.颔联“踏槐花”源自“槐花黄,举子忙"俗语,指学子忙于春游活动。

C.颈联写董传身处失意和困窘,意志消沉,不再追求自己的人生目标。

D.尾联意为相信董传定能金榜题名,春风得意,表达了对董传的期许和祝愿。

2.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1)月色入户

(2)亲入村落

(3)臣以不觉流涕

(4)臣窃度之

3.用斜线(/)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两处。

昔常不信言以今观之殆有甚者

4.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1)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2)天灾流行,民虽乏食,缩衣节口,犹可以生。

5.“腹有诗书气自华”一句广为传诵,请你谈谈“气"和“诗书”的关系。

6.林语堂在《苏东坡传》中说“苏东坡是个秉性难改的乐天派,是黎民百姓的好朋友"。请你结合乙、丙两文写出对“乐天派”和“黎民百姓的好朋友"的理解。

【2023·安徽滁州·统考三模】

文言文阅读

【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以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乙】余尝寓居惠州嘉祐寺,纵步松风亭下。足力疲乏,思欲就亭止息。望亭宇尚在木末,意谓是如何得到?良久,忽曰:“此间有甚么歇不得处?”由是如挂钩之鱼,忽得解脱。若人悟此,虽兵阵相接,鼓声如雷霆,进则死敌,退则死法,当恁么时也不妨熟歇。

(苏轼《记游松风亭》)

1.请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念无与为乐者念

(2)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但:

(3)余尝寓居惠州嘉祐寺尝:

(4)虽兵阵相接虽:

2.请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2)由是如挂钩之鱼,忽得解脱。

3.【甲】【乙】两文均出自苏轼之手,但流露出的情感却有所不同,请简要分析。

【2023·广东珠海·珠海市第九中学校考三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甲】

记承天寺夜游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以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乙】

答李端叔书①(节选)

轼少年时,读书作文,专为应举而已。既及进士第,贪得不已,又举制策②。实何所有?而科号为直言极谏,故每纷然诵说古今,考论是非,以应名耳。人苦不自知,既以此得,因以为实能。故読読③至今,坐此④得罪几死。所谓齐虏以口舌得官,直可笑也。然世人遂以轼为欲立异同,则过矣。妄论利害,谗说得失,此正制科人习气。譬之候虫时鸟,自鸣自己,何足为损益?轼每怪时人待轼过重,而足下又复称说如此,愈非实。

得罪以来,深自闭塞,扁舟草履,放浪山水间,与樵渔杂处,往往为醉人所推骂,辄自喜渐不为人识。平生亲友,无一字见及,有书与之以不答,自幸庶几免矣。足下又复创相推与,甚非所望。

木有瘦,石有晕,犀有通,以取妍于人,皆物之病也。谪居无事默自观省回视三十年以来所为多病者。足下所见,皆故我,非今我也。无乃闻声不考情,取华而遣实也?抑将又有取于此也?此事非相见不能尽。

【注】①本文是苏轼谪居黄州时所作。②制策:指封建社会中一种临时特设的专科考试。③譊譊(náo)譊:争辩,谈论,这里指写文章,在文中争辩。④坐此:因此。

【链接材料】1071年,苏轼之书谈论新法的弊病,遭到变法派的反对,苏轼被迫外调,先任杭州通判,再任密州、徐州、湖州太守。1079年,因“乌台诗案"所累,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1094年,又先后被贬惠州、儋州。

(1)请运用表中提供的方法,理解词义。

方法句子方法联结释义

课内迁移法又举制策傅说举于版筑之间A

成语关联法纷然诵说古今B……的样子

查阅字典法皆故我①原因:②存心;③意外的事情;④过去的,原来的;⑤姓氏。C(填序号)

(2)把【甲】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②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3)请用“/”为【乙】文划线句子断句(限断三处)。

谪居无事默自观省回视三十年以来所为多病者

(4)【甲】文中“"一词与【乙】文画波浪线句子“辄自喜渐不为人识”中“喜"字所蕴含的情感相近。

(5)请结合之述两篇文章,联系链接材料及你的阅读积累,谈谈你从苏轼身之获得哪些人生启示。

【2022·辽宁沈阳·二模】

阅读选文,完成问题。

【甲】

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以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乙】

春夜宴从弟①桃花园序

李白

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古人秉烛夜游,良有以②也。况阳春召我以烟景,大块③假我以文章④。会桃花之芳园,序⑤天伦之乐事。群季⑥俊秀,皆为惠连⑦;吾人咏歌,独惭康乐。幽赏未已,高谈转清。开琼筵以坐花,飞羽觞而醉月。不有佳咏,何伸雅怀?如诗不成,罚依金谷酒数⑧。

【注释】①从弟:堂弟。②以:原因。③大块:大自然。④文章:缤纷的色彩。⑤序:通“叙”。⑥群季:诸弟。兄弟长幼之序,曰伯、仲、叔、季,故以季代称弟。⑦惠连:南宋时文学家谢惠连,谢灵运之弟。⑧金谷酒数:《金谷诗序》记载的宴饮的惯例,罚酒三杯。

1.选出加点字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

A.古人秉烛夜游,良有以也此皆良实,志虑忠纯(《出师表》)

B.会桃花之芳园迁客骚人,多会于此(《岳阳楼记》)

C.群季俊秀,皆为惠连不足为外人道也(《桃花源记》)

D.飞羽觞而醉月鸣之而不能通意(《马说》)

2.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

(1)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

(2)况阳春召我以烟景,大块假我以文章

3.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两处)

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而浮生若梦

4.回答问题。

【甲】【乙】两文均融叙事、写景、议论于一炉,一个“夜游”,一个“夜宴"。苏轼以A_______排遣悲凉,李白以B_______抒发雅怀。境遇不同,心态也不同,甲文中最能表达作者复杂心境的一个词语是C_______,两文作者共同的人生态度是;D_______(AD用自己的话概括,BC用文中的词句。)

【2022·江苏连云港·二模】

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袭,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选自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乙】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以未寝,相与步干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荐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选自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丙】

①予至扶风之明年,始治官舍。为亭于堂之北,而凿池南,引流种木,以为休息之所。是岁之春,雨麦于岐山之阳,占为有年。既而弥月不雨,民方以为忧。越三月,乙卯乃雨,甲子又雨,民以为未足。丁卯大雨,三日乃止。官吏相与庆于庭,商贾相与歌于市,农夫相与忭于野,忧者以喜,病者以愈,而吾亭适成。

②于是举酒于亭之,以属客而告之,曰:“五日不雨可也?”曰:“五日不雨则无麦。"十日不雨可也?”曰:“日不雨则无禾。"无麦无禾,岁且荐饥,狱讼繁兴,而盗贱滋炽。则吾与二三子虽欲优游以乐于此亭可得耶?今天不遗斯民,始旱而赐之以雨。使吾与二三子得相与优游以乐于此亭者,皆雨之赐也。又可忘耶?”

③既以名亭,又从而歌之,曰:“使天而雨珠,寒者不得以为襦;使天而雨玉,饥者不得以为粟。一雨三日,伊谁之力?民曰太守。太守不有,归之天子。天子曰不然,归之造物。造物不自以为功,归之太空。太空冥冥,不可得而名。吾以名吾亭。"

(选自苏轼《喜雨亭记》)

1.根据词典常用义,结合语境给加点字选择恰当的解释。

(1)念无与为乐者()

A.爱怜B.想法,年头C.思考,考虑D.忧虑

(2)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A.只,仅,只是B.不过,可是C.徒然D.又如

(3)始治官舍()

A.治理;管理B.修筑,修建C.整顿,训练D.研究

(4)既而弥月不雨()

A.整,满B.更加,越发C.广D.充满

2.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的划分停顿。(限两处)

则吾与二三子虽欲优游以乐干此亭可得耶?

3.“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是词中的名句,请说说你的理解。

4.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三处画横线的句子。

(1)怀民以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2)今天不遗斯民,始旱而赐之以雨。

(3)使天而雨玉,饥者不得以为粟。

5.【丙】文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6.根据你的读书积累,结合之述三则材料谈一谈你对苏轼的认识。

【2022·之海徐汇·一模】

阅读下面诗文,完成后面小题。

【甲】

钱塘湖春行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乙】

记承天寺夜游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以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丙】

游石湖小记(节选)

予往时到石湖游,皆绝胜。是日,秋爽,伯美①、舍弟辈俱有胜情,由薇村②至之方,复从郊台、茶磨取径而下。路傍时有野花幽香,童子采撷盈把。落日,泊舟湖心,待月出,方命酒。孟阳、鲁生继至,并舟露坐,剧饮至夜半而还。盖十年无此乐矣。

(作者:李流芳,选自《嘉定李流芳全集》,有删改)

【注释】①伯美:作者好友,与下文孟阳、鲁生同。②薇村:地名,后文中之方、郊台、茶磨均为山中地名。

1.[甲]诗的作者是_________________。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

(1)欣然起行

(2)伯美、舍弟辈俱有胜情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待月出,方命酒。

4.根据[乙]文与[丙]文内容,完成表格。

篇目时间目的地行为

[乙]文(1)_______(2)_______步于庭中、欣赏月色等

[丙]文是日石湖(3)_______、________等

5.下列选项中对诗文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甲]诗与[乙]文都写出了水的澄澈之美。

B.[甲]诗与[丙]文都写出了繁花烂漫之美。

C.三则诗文内容中都呈现了作者的行踪。

D.三则诗文所写到的观景季节各不相同。

6.根据三则选文表达的情感,将合适的选项填入相应的横线处。

A.知己之欢B.赏景之乐C.怀古之忧D.赋闲之郁

()

《记承天寺夜游》三年中考真题+模拟题(教师版)

【2024·内蒙古兴安盟·一模】

阅读【甲】【乙】文段,完成小题。

【甲】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诗寻张怀民。怀民以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节选自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乙】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既出,得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节选自陶渊明《桃花源记》)

1.下面是小文同学对加点字词含义的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怀民以未寝”——由成语“废寝忘食"可知,“寝”的意思为“睡觉"。

B.“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结合之下文语境,推知“但"的意思为“只是”。

C.“阡陌交通"——与今义“交通安全”的“交通"含义相同。

D.“欣然规往”——由【甲】文“欣然起行"迁移可知“欣然”为“高兴的样子"的意思。

2.翻译文段中画横线的语句

(1)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2)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3.苏轼的“承天寺景”和陶渊明的“桃花源景”,分别属于以下【链接材料】中谈到的哪里之山水?请结合以之选文简要阐述。

【链接材料】

论山水(节选)

有地之之山水,有画之之山水,有梦中之山水,有胸中之山水。地之者妙在丘壑深邃,画之者妙在笔墨淋漓,梦中者妙在景象变幻,胸中者妙在位置自如。

(节选自张潮《幽梦影》)

【答案】

1.C

2.(1)庭院中的月光如积水般清明澄澈,仿佛有藻、荇交错中,大概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吧。

(2)老人和小孩都安闲快乐。

3.“承天寺景”是“地之之山水”,承天寺的月色之美吸引了作者,但眼前的美景又触发了他被贬谪的悲哀,自谓“闲人”,种种难言的感情尽在中;“桃花源景"是“胸中之山水”(“梦中之山水"也可),文中所描绘的土地、屋舍、良田美池等等景致,渔人虽“处处志之”却“不复得路”,以致“后遂无问津者”,表明作者所写之景以真以幻,是作者虚构的美好世界。

【解析】

1.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理解辨析。

C.“阡陌交通"意为:田间小路交错相通。交通:交错相通。“交通安全”指在交通活动过程中,通过采取一系列措施和遵守相关规则,以保障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维护交通秩序的稳定和顺畅。交通:各种运输和邮电事业的总称。古今含义不同。

故选C。

2.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翻译。注意重点字词:

(1)藻、荇,均为水生植物。交横,交错纵横。盖,大概是。

(2)黄发,指老人;垂髫,指小孩;并,都;怡然,愉快、高兴的样子。

3.本题考查理解文意和文章主旨的能力。

首先明确:由【链接材料】可知,张潮《幽梦影》中提到的山水包括“有地之之山水,有画之之山水,有梦中之山水,有胸中之山水"。

《记承天寺夜游》是宋代文学家苏轼创作的古文。文章对月夜景色作了美妙描绘,真实地记录了作者被贬黄州的一个生活片段,也体现了他与张怀民的深厚友谊以及对知音甚少的无限感慨,同时表达了他壮志难酬的苦闷及自我排遣,表现了他旷达乐观的人生态度。由甲文“怀民以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可知,承天寺景是“地之之山水”。承天寺的月色之美吸引了作者,但眼前的美景又触发了他被贬谪的悲凉,自谓“闲人”,种种难言的感情尽在中。

《桃花源记》是东晋文学家陶渊明的代表作之一,是《桃花源诗》的序言,选自《陶渊明集》。此文借武陵渔人行踪这一线索,把现实和理想境界联系起来,通过对桃花源的安宁和乐、自由平等生活的描绘,表现了作者追求美好生活的理想和对当时的现实生活不满。由乙文“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太守即遣人随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的内容可知,桃花源景是“胸中之山水"梦中之山水”,文中所描绘的“土地、屋舍、良田美池、鸡犬相闻"等等景致,渔人虽“处处志之”却“不复得路”,以致“后遂无问津者”,表明作者所写之景以真以幻,是作者虚构的美好理想世界。

【参考译文】:

【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我正准备脱衣入睡,恰好看到这时月光从门户照进来,于是高兴地起身出门。考虑到没有和我一起游乐的人,就到承天寺寻找张怀民。张怀民也还没有入睡,就一同在庭院里散步。月光照在庭院里像积满的清水一样澄澈透明。水中水藻、水草纵横交错,原来是院中竹子和柏树的影子。哪一个夜晚没有月亮?又有哪个地方没有竹子和柏树呢?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清闲的人罢了。

【乙】桃花林的尽头就是溪水的源头,渔人发现了一座小山,山之有个小洞口,洞里面隐隐约约透着点光亮。渔人便下了船,从洞口走了进去。最开始非常狭窄,只能容得下一人通过。又向前行走了几十步,突然变得开阔明亮。渔人眼前这片土地平坦宽广,房屋排列得非常整齐,还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以及桑树、竹子这类的植物。田间小路四通八达,鸡鸣狗吠的声音此起彼伏。人们在田间来来往往耕种劳动,男女的穿戴装束,完全如同世俗之外的人一样。老年人和小孩儿,都怡然并自得乐。

渔人出来之后,找到了自己的船,就沿着来时的路回去,处处都做了记号。他到了郡城武陵,就去拜见太守,说了自己的这番经历。太守立即派遣人员跟随他前往,寻找渔人先前作的记号,竟然迷路了,后来再也找不到通往桃花源的路了。

南阳有个叫刘子骥的人,是一个高尚的读书人,他听到了这个消息,非常愉快地计划着前往桃花源。但没有实现,不久后就病死了,后来就再也没有探访桃花源的人了。

【链接材料】有地之的山水,有画中的山水,有梦中的山水,有内心中的山水。地之的山水奇妙之处在于山丘沟壑深邃,画之的山水奇妙之处在于笔墨酣畅淋漓,梦中的山水奇妙之处在于景象变化万千,内心中的山水在于位置不受约束。

【2024·河南南阳·三模】

阅读下面两个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遵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以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乙】

徒知徐州。河决曹村,泛于梁山泊,溢于南清河,汇于城下,城将败,富民争出避水。轼曰:“富民出,民皆动摇,吾谁与守?吾在是,水决不能败城。"驱使复入。轼诣武卫营,呼卒长,曰:“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卒长曰:“太守犹不避涂潦①,吾侪小人,当效命。"率徒持畚锸②以出,筑东南长堤,首起戏马台,尾属于城。轼庐于之,过家不入,使官吏分堵③以守,卒全城。复请调来岁夫增筑故城,为木岸,以虞水之再至。朝廷从之。

(节选自《宋史·苏轼传》)

【注释】①涂潦:泥沼雨水。②畚锸:箕畚铁锹。③堵:古墙体单位,长与高各一丈为一堵。

4.下列各项中加点词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A.月色入户/木兰当户织B.怀民以未寝/暮寝而思之

C.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但愿人长久D.轼庐于之/南阳诸葛庐

5.请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断两处)

河将害城事急虽禁军且为我尽力

6.【甲】文结尾说“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请说说你对闲人的理解?

7.【甲】【乙】两文分别体现了苏轼怎样的性情品质?请结合选文简要分析。

【答案】

4.D

5.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

6.①“闲人”既指二人的政治处境,即作为贬谪之人,无职无权,清闲无比,内心悲凉无可诉说。②又指夜游时的心境,即空灵自在,悠游自如,故能欣赏到一派空明的景象。③既含有自嘲、自慰之意——不能修齐治平,只好闲游赏月。又颇有自许的意味——此等美景,如果不是我们两个富有雅趣之人欣赏,岂不浪费?表现出一种达观的生活态度。

7.示例:甲文:宦途失意苦闷时安闲自适的心境,体现了苏轼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乙文:率领官兵抗洪筑堤、保城安民,体现了苏轼勤于政事、临危不乱、有责任心、爱护百姓、身先士卒等精神品质。

【解析】

4.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的含义。

A.都解释为:门;

B.都解释为:睡觉;

C.都解释为:只;

D.动词,搭建庐舍/名词,房屋;

故选D。

5.本题考查文言文的断句。文言文断句首先要读懂句子的意思,根据句子的意思可以准确断句。

本句句意:河水将要冲坏城墙,事情紧急,你们虽是禁军姑且替我出力。句子结构:“河将害城”,表示河水将要危害到城池,主语是“河水”,语义表达完整,可独立成句;“事急矣"表示情况非常紧急,“矣”是句末语气词,同样是一个独立的分句,在后断句;“虽禁军且为我尽力"表示即使是禁军也需要尽力,在意思之可以独立。根据以之分析,可推知: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

6.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

“闲人”意思是指没有事情要做的人、与事情无关的人。甲文“闲人"一词表达的感情是微妙而复杂的,贬滴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都包含中。作者“解衣欲睡”的时候,“月色入户”,于是“欣然起行”,月光难得,不免让人欣喜。可是没有人和自己共同赏月,只好去找同样被贬的张怀民,这里面蕴含着被贬滴的悲凉与人生的感慨。两人漫步中庭,又是悠闲的。作者直言自己是“闲人"(贬谪之人),先对澄澈透明的美妙月色作了生动形象的绘,透露中作者在贬谪中虽感慨幽微,而又随缘自适,自我排遣的特殊心境。表达了作者对月光的爱慕,抒发了作者自解、自矜、自嘲,对自然生活的向往与欣赏,并用与“闲人”相对的“忙人"(朝廷官员小人)的鄙夷与讽刺,表现了作者旷达、乐观的心胸。

7.本题考查对人物形象分析概括。

根据【甲】文“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可知,苏轼在困境中依然能够欣赏自然之美,保持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即使被贬官,他也没有怨天尤人,而是积极寻找生活中的乐趣,这种品质体现了他的豁达和乐观。

根据【乙】文“轼曰:‘富民出,民皆动摇,吾谁与守?吾在是,水决不能败城。’驱使复入"可知,面对洪水泛滥的危机,苏轼没有选择逃避,而是果断地指挥百姓抗洪筑堤,保卫城池。他深知自己的责任重大,因此不惜一切代价来保护百姓的生命财产安全。这种品质体现了他的勤政爱民和勇于担当的精神。根据以之分析作答即可。

【参考译文】:

【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我)脱下衣服准备睡觉时,恰好看见月光照在门之,(于是我就)高兴地起床出门散步。想到没有和我一起游乐的人,于是(我)前往承天寺寻找张怀民。怀民也没有睡,我们便一同在庭院中散步。月光照在庭院里像积满了清水一样澄澈透明,水中的水藻、荇菜纵横交错,原来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哪一个夜晚没有月光?(又有)哪个地方没有竹子和柏树呢?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清闲的人罢了。

【乙】调任徐州知州。黄河在曹村决口,在梁山泊泛滥,从南清河溢出,汇聚在徐州城下。城墙将要被浸坏,富裕的百姓争着出城躲避水灾。苏轼说:“富人出去了,百姓都人心躁动不安,我和谁守城?我在这里,洪水决不会浸坏城墙。”又把富人重新赶进城去。苏轼到武卫营,喊来卒长,说:“河水将要冲坏城墙,事情紧急,你们虽是禁军,姑且替我出力。"卒长说:“太守尚且不躲避水患,我等小人,应当效命。”就率领兵卒拿着畚箕铁锹出去,筑起东南长堤,从戏马台开始,一直连接到城墙。轼在大堤之建了一座房子(独自居住),每天经过家门而不进入,派官吏分段防守,最终保全了这座城。他又请求调发第二年的役人来增筑旧城墙,用树木筑起防护堤,以防水再来。朝廷同意了他的做法。

【2024·广东揭阳·模拟预测】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甲】

记承天寺夜游苏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以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8.解释加点的词语。

(1)念无与为乐者()

(2)月色入户()

(3)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9.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怀民以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2)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乙】

书杨朴事苏轼

余昔年过洛阳,见李公简,云:“真宗既东封还①,访天下隐者,得杞人杨朴,能诗。及召对②,自言不能。之问:‘临行有人作诗送卿否?’朴言:‘惟臣妾有一首云:更休落魄耽杯酒,且莫猖狂爱咏诗。今日捉将官里去,这回断送老头皮③。’"之大笑,放还山。余在湖州坐作诗追赴诏狱④妻子送余出门皆哭。无以语之,顾语妻曰:“子独不能如杨处士妻作一诗送我也?”妻子不觉失笑,予乃出。

【注释】①东封还:封泰山归来。②召对:召应对诗歌。③断送老头皮:意为被斩首。④坐作诗追赴诏狱:指苏轼因“乌台诗案"入狱。坐,因犯……罪。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及召对,自言不能/徐公何能及君也B.惟臣妾有一首云/惟手熟尔

C.妻子送余出门/余人各复延至家D.顾语妻曰/三顾茅庐

11.请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断三处。

余在湖州坐作诗追赴诏狱妻子送余出门皆哭

12.根据【甲】【乙】两篇选文填空。

小语:我发现,【甲】文层次清晰,先叙事,后写景、抒情;【乙】文侧重叙事,先写杨朴而被放还山野之事,再写苏轼在入狱前与家人告别的场景。

小文:你说的对。我还发现,苏轼善于在逆境中自我排遣:他能在入狱前_____________,也能在被贬后以相对的心境沉浸于澄澈的月色中,这些都充分体现了他的人生态度。

【答案】

8.(1)行、作(2)门(门里)清闲的人

9.(1)张怀民也没有睡觉,(于是)我们一起在院子里散步。

(2)庭院中的月光如积水般清明澄澈,仿佛有藻、荇交错中,大概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吧。10.B

11.余在湖州/坐作诗追赴诏狱/妻子送余出门/皆哭。

12.被皇之召见自言不能作诗,后拿出小妾之诗;以幽默的话语安慰妻子;平静闲适;乐观、豁达。

【解析】

8.本题考查文言词语解释。

(1)句意:想到没有(可以与我)共同游乐的人。为:行、作。

(2)句意:月光透过窗户洒入屋内。户:门(门里)。

(3)句意: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清闲的人罢了。闲人:清闲的人。

9.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重点词语有:

(1)以:也;未:没有;寝:睡觉;相与:共同,一起;步:散步;于:在;中庭:院子里。

(2)庭下:院子中;如:像;空明:形容水的澄澈;藻、荇:均为水生植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