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九年级上学期语文10月月考试卷湖北省孝感市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语文10月月考试卷
(2024九上·孝感月考)红光中学将选送集体朗诵节目《盛世之光》,参加建国75周年全省中学生“青春心向党"主题活动,请你和同学们积极参与。
小语撰写了朗诵文稿:
①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回望来时路,75年的风雨兼程、披荆斩棘,75年的勇往直前、不断胜利!
②这一路,有许许多多筚路蓝①_____________、②厉奋发的前行者。面对困难,他们毫不畏惧,贸然前行。他们是一道道微光,每一道“微光”都照耀着我们共同的梦想。人民子弟兵站立在巍峨雪山,那坚毅的目光,捍卫着祖国辽阔山河;城市建设者恪尽职守,那奋斗的身影,创造着令世界瞩目的城市奇迹;金秋晨光洒在农民面庞,那秋收的“丰"光,绘就出广袤大地最美的图景……在他们的引领下,使每一个平凡的人都成为一道光。
③野花虽然卑微,但它能妆点春天的田野;朝露虽然短暂,但它能滋润濒死的生命;____,____。盛世华诞,光之所向!愿你我成为光、发现光、追随光。此刻无论身处何方让我们共祝伟大的祖国繁荣昌盛!
1.第②段中有两个成语,小语拿不准画横线处字的写法。请根据提示,帮他选择:“筚路蓝①”意思是驾着简陋的柴车,穿着破烂的衣服去开辟山林道路,形容创业的艰苦。“②厉奋发"意思是不断跳跃前行,比喻精神振奋。
①A.缕B.履C.侣
②A.绰B.蹲C.淖
2.小文校对文稿时发现有几句话存在用词不当等语病,请你加以修改,把修改后的句子写出来。
①面对困难,他们毫不畏惧,贸然前行。
②在他们的引领下,使每一个平凡的人都成为一道光。
③盛世华诞,光之所向!愿你我成为光、发现光、追随光。
3.活动中,同学们将诵读上面这段文字,请你选出处理明显不当的一项()
A.小语认为两处加点字应读作:恪(kè)尽职守,广袤(mào)。
B.小文准备强调所有的“微光”的作用都重要,她这样处理重读:每一道“微光"都照耀着我们共同的梦想……
C.小文希望突出75年历程的不易,她这样处理停连(“∨”表示停,“∧"表示连):回望来时路∧75年的风雨兼程∨披荆斩棘∧75年的勇往直前∨不断胜利!
D.小语这样处理句子节奏:此刻/无论身处何方/让我们/共祝伟大的祖国/繁荣昌盛!
4.小语准备在第③段横线上补充一句话,与前文形成排比,请你协助他完成。
5.节目准备好了,同学们一行人赴A市参加活动,活动将于当天上午10:00开始。以下三种交通方案,你会怎么选择?请向同学们提出建议并阐述理由。
出行方案交通工具抵达会场时间途中转乘总计费用
方案一高铁上午9:301次600元
方案二客运汽车上午8:003次480元
方案三租用专车上午9:00直达无转乘800元
【答案】1.A;B
2.①面对困难,他们毫不畏惧,毅然前行。(将“贸然”更换为合适的词语均可)
②在他们的引领下,每一个平凡的人都成为一道光。或:他们的引领,使每一个平凡的人都成为一道光。
③盛世华诞,光之所向!愿你我发现光、追随光、成为光。
3.C
4.示例:萤光虽然微弱,但它能照亮下一步要走的路。
5.示例一:我建议选择方案一,这个方案价格适中,转乘较少;
示例二:我建议选择方案二,这个方案花费最少,节约了开支;
示例三:我建议选择方案三,这个方案不需要转乘,非常便捷,还有充足的时间准备。
【知识点】音形相近字字形辨析;根据语境补写句子;活动设计;语序不当;成分残缺;用词不当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基础字词的字形。解答此类题型时,一方面要注意在平时打好字词基础,另一方面在答题时要认真审题,仔细辨析。
(2)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与修改。辨析并修改病句,一般来说,一看语法通不通,二看意思对不对,三看修辞妥不妥。要想快速而准确地辨析病句,除了平时多阅读,增强语感外,还应该掌握一定的方法,如语感审读法、枝干梳理法、逻辑分析法。
(3)本题考查的是朗读设计。根据仿写示例,首先要了解句子的内容和情感,再仔细揣摩语气、重音、语速等读法,最后整体把握情感,有感情地朗读。
(4)本题考查补写。解答此题首先要把握内容上的前后联系,其次要注意语句在结构上的一致性,最后还要注意是否有字数上的限制。
(5)本题考查提建议的。作答时,一定要认真读题,明确所提建议针对的问题是什么,所提出的建议一定要有可行性,不能是空洞的口号。
1.本题考查成语。①筚路蓝缕:驾着简陋的柴车,穿着破烂的衣服去开辟山林道路,形容创业的艰苦。缕:指破旧的衣服。履:鞋;践踏走过。侣:伴侣,同伴。根据成语意思可知,应选“缕"。②踔厉奋发:不断跳跃前行,形容精神振奋,斗志昂扬。踔:跳跃、超越。绰:宽大,舒缓。淖:泥沼;烂泥。根据成语意思可知,应选“踔”。
故答案为:A;B
2.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与修改。(1)用词不当,将“贸然"改为“毅然”。(2)成分残缺,去掉“使"或去掉“在……下"。(3)语序不当,将“成为光“放到“追随光”的后面。
故答案为:①面对困难,他们毫不畏惧,毅然前行。(将“贸然"更换为合适的词语均可)②在他们的引领下,每一个平凡的人都成为一道光。或:他们的引领,使每一个平凡的人都成为一道光。③盛世华诞,光之所向!愿你我发现光、追随光、成为光。
3.ABD.正确;
C.停连标记的使用应该使句子在语言流畅的同时,突出其强调的重点,小文希望突出75年历程的不易,所以“75年的风雨兼程”“75年的勇往直前"前应停顿,以突出重点。应改为:回望来时路v75年的风雨兼程^披荆斩棘v75年的勇往直前^不断胜利
故答案为:C
4.本题考查补写句子。分析第③段所给句子,“野花虽然卑微,但它能妆点春天的田野;朝露虽然短暂,但它能滋润濒死的生命”,都运用了“虽然......但……"这个表示转折的关联词语,体现渺小事物隐含的力量和价值。
故答案为:示例:萤光虽然微弱,但它能照亮下一步要走的路。
5.本题考查方案选择。方案一:选择高铁有利于确保准时抵达活动现场。途中需要一次转乘,较方案二转乘较少。到达时间是上午9:30,提前半小时到达,不会耽误同学们参加活动,但没有更多的时间进行活动前的准备。方案二:选择客运汽车是成本最低的方案,节约了开支,且抵达时间是上午8:00,能让同学们有充裕时间进行活动前的准备。但是需要3次转乘,频繁的转乘可能带来不便和行程上的不确定性,需要考虑相关风险;方案三:租用专车是最舒适和便捷的选择,直达无转乘且抵达时间为上午9:00,这在保证舒适度和准时性的同时,为活动准备留出了较长时间。不过费用最高,三个方案各有利整,阐述理由时抓住有利之处回答即可。
故答案为:示例一:我建议选择方案一,这个方案价格适中,转乘较少;
示例二:我建议选择方案二,这个方案花费最少,节约了开支;
示例三:我建议选择方案三,这个方案不需要转乘,非常便捷,还有充足的时间准备。
6.(2024九上·孝感月考)大家辑录了含有数字的一组诗文,请你写出相应的句子。
诗句出处
①戍鼓断人行,。杜甫《月夜忆舍弟》
②___,万古惟留楚客悲。刘长卿《长沙过贾谊宅》
③朝而往,暮而归,___,而乐亦无穷也。欧阳修《醉翁亭记》
④巴山楚水凄凉地,___。白居易《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⑤但愿人长久,。苏轼《水调歌头》
⑥一封朝奏九重天,___。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⑦金樽清酒斗十千,___。李白《行路难》(其一)
⑧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范仲淹《岳阳楼记》
【答案】①边秋一雁声;②三年谪宦此栖迟;③四时之景不同;④二十三年弃置身;⑤千里共婵娟;⑥夕贬潮州路八千;⑦玉盘珍羞直万钱;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知识点】一般性默写
【解析】【分析】诗文默写要求:一、不能添字、少字;二、字的笔画要准确,不能写错别字。此题中容易写错的字有:雁、谪、贬、羞
故答案为:①边秋一雁声;②三年谪宦此栖迟;③四时之景不同;④二十三年弃置身;⑤千里共婵娟;⑥夕贬潮州路八千;⑦玉盘珍羞直万钱;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点评】本题考查古诗文名句的识记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求我们在平时的学习中,不仅要做好对于古诗文、名言名句的背诵,更要注重这些语句的默写,特别关注文句中容易写错的字,从而做到准确、工整的完成作答。
(2024九上·孝感月考)阅读下面古诗,完成下题。
酬张少府
王维
晚年唯好静,万事不关心。
自顾无长策①,空知返旧林。
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
君问穷通理②,渔歌入浦深③。
【注】①长策:向朝廷提出的高明建议。②穷通理:当官与否的道理。③浦:水边。
7.本诗中“空”与“怀旧空吟闻笛赋"(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句中的“空”都体现了诗人因___而产生的落寞感伤。
8.尾联中,诗人为什么不直接回答张少府的询问,而是以“渔歌入浦深"的举动回应?请谈谈你的理解。
【答案】7.怀才不遇、报国无门
8.示例:山水之乐不可言传,需要亲身去体会,鼓励朋友投身山林。
【知识点】把握古诗词曲的内容;古诗词曲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忧国伤时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完成此类题目的关键是认真读诗,反复诵读,仔细分析诗中的内容,联系创作的背景抓住作者的感情,即可作答。
(2)本题考查理解诗句。解答时从分析诗句中描写的意象入手,把握诗句的基本内容。结合创作的时代背景,理解作者表达的思想情感。
7.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自顾无长策”道出诗人理想的破灭和思想上的矛盾、痛苦,在冷硬的现实面前,深感无能为力。既然理想无法实现,就只好另寻出路。入世不成,便只剩下出世一条路了。亦即跳出是非场,放波山水,归隐田园,“空知返旧林"。“空”,徒然。一个“空"字,包含着几多酸楚与感慨!此两句亦透露了一个中年消息。王维此时虽任京官,但对朝政已经完全失望,开始过着半官半隐的生活,“晚年唯好静,万事不关心”,正是他此时内心的真实写照。晚年的王维面对日趋黑暗的政治局面,他不愿同流合污而又无能为力,理想破灭只好归隐,“空"深刻反映了作者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苦闷及内心深处的隐痛与感慨。刘禹锡“怀旧空吟闻笛赋"意思是:怀念故去旧友徒然吟诵闻笛小赋。“闻笛赋”,指曹魏后期向秀的《思旧赋》。向秀与嵇康吕安是好友,嵇康、吕安为司马氏杀害,向秀经过两人旧居时,听到邻人吹笛子,其声“慷慨"激昂,向秀感音而叹,写了《思旧赋》来表示对秘康、吕安的怀念。“怀旧”句表达了诗人对受害的战友王叔文等的悼念。结合首联“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分析,“巴山楚水”,泛指贬地。刘禹锡没有直率倾诉自己无罪而长期遭贬的强烈不平,而是通过“凄凉地”和“弃置身"这些富有感彩的字句的渲染,让读者在了解和同情作者长期谪居的痛苦经历中,感觉到诗人抑制已久的愤激心情。首联,先写自己无罪而长期被贬的遭遇,为全诗定下了愤激的基调。领联,通过对受害战友的悼念,以及自己回到故乡竟然恍如隔世的情景,使愤激之情进一步深化。
故答案为:怀才不遇、报国无门
8.本题考查对诗句的理解。尾联中,诗人借答张少府,用《楚辞·渔父》的结意现出诗人企羡渔父悠然独居,不问人间穷通。歌入浦,以不答为咎,合不尽之意于言外。“君问穷通理,渔歌入浦深”,用一问一答的形式,照应了“酬"字;同时,又妙在以不答作答:若要问我穷通之理,我可要唱着渔歌向河浦的深处去了。末句含蓄蕴藉,耐人咀嚼,似乎在说:世事如此,还问什么穷通之理,不如跟我一块归隐去吧!又淡淡地勾出一幅画面,用它来结束全诗,可真有点“韵外之致”、“味外之旨"的“神韵”。王维避免对当世发表议论,隐约其词,似乎在说:通则显,穷则隐,达者无可无不可,何必以穷通为怀。全诗着意自述“好静"之志趣,写自己对闲适生活的快意,并表示自己对天地间的大道理有所领悟,已经能超然物外,从表面上看似乎很达观,但从诗意中,还是透露出一点点失落、苦闷的气息。诗人不直接回答张少府的询问,而是以“渔歌入浦深”的举动回应,意在表明山水之乐是不可言传的,只有亲自尝试才能懂得困窘和通达的道理,领悟人生的真谛。
故答案为:示例:山水之乐不可言传,需要亲身去体会,鼓励朋友投身山林。
(2024九上·孝感月考)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题。
【甲】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节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
【乙】金鸡之峰有三松焉,不知其几百年矣。微风拂之,声如暗泉飒飒;稍大,则如奏雅乐;其大风至,则如扬波涛又如振鼓隐隐有节奏。方舟上人①为阁其下,而名之曰松风之阁。予尝过而止之,洋洋乎若将留而忘归焉。虽在山林而去人不远,夏不苦暑,冬不酷寒。观于松可以适吾目,听于松可以适吾耳,偃蹇而优游②,逍遥而相羊③,无外物以汩其心,可以喜乐,可以永日;又何必濯颍水而以为高,登首阳④而以为清也哉?
予,四方之寓人也,行止无所定,而于是阁不能忘情,()将与上人别而书此以为之记。
(节选自刘基《松风阁记》,有删改)
【注】①方舟上人:僧人名。②偃蹇而优游:自得悠闲地游览。③相羊:徜徉。④濯颍水、登首阳:相传尧想把天下让给许由,许由认为尧的话弄脏了他的耳朵,跑到颍水边上去洗耳朵;伯夷、叔齐在周武王灭殷以后,避居于首阳山,不食周粟而死。这两个是关于品行高洁、清廉的典故。
9.参考“方法提示”,解释加点文言词语。
词语方法提示解释
薄暮冥冥联系成语:日薄西山①
沙鸥翔集查阅字典:①集合②停息③安定②填序号
为阁其下迁移课内: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核舟记》)③
无外物以汩其心语境推断:此句意思为“没有外物……我的心境"④
10.选择合适的文言词语填在乙文中括号里。
A.亦B.盖C.然D.故
11.请为乙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断句。(用“/”标示,限两处)
则如扬波涛又如振鼓隐隐有节奏
12.翻译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
虽在山林而去人不远,夏不苦暑,冬不酷寒。
13.甲、乙两文作者的人生态度和理想追求不尽相同,请结合两文内容具体说明。
【答案】9.①迫近;②②;③建造;④扰乱
10.D
11.则如扬波涛/又如振鼓/隐隐有节奏
12.(此阁)虽在山林之中,可是距离人境不远。夏天不太炎热,冬天不太寒冷
13.甲文作者认为应当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他爱国忧民,将个人的得失置之度外,表现出博大胸襟和远大抱负;乙文作者寄情山水,重视清廉高洁品行,但反对消极避世。
【知识点】归纳文言文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常用文言虚词;文言文断句;文言文翻译;常用文言实词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文言实词意义。翻译文言实词的意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的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同时还应结合具体的语境做出准确的判断。考题涉及的词语都来源于教材中所选的课文,这要求学生应加强对教材所选入的文言文诵读与掌握,解答根据所学过的课文,根据上下文做出判断。
(2)本题考查文言虚词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结合句意来推断。
(3)本题考查断句的能力。给语句断句时,首先要理解句子的意思,在弄清句子的成分。一般来说,主谓之间,谓语和宾语、补语之间应该有停顿;同时注意题干的要求,需要断几处。
(4)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的翻译。文言文中重要句子翻译的关键是一定要回到原文的语境中,根据上下文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同时对语句中的重要实词、虚词做到准确的翻译。并按照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达到符合现代汉语的用词造句的标准。
(5)本题考查理解文章主旨的能力。做好此类题目需要通读全文,抓住关键的语句,从文章所的不同对象、不同的角度进行分析、评价。
【参考译文】
【甲】像那阴雨连绵,接连几个月不放晴,寒风怒吼,浑浊的浪冲向天空;太阳和星星隐藏起光辉,山岳隐没了形体;商人和旅客不能通行,船桅倒下,船桨折断;傍晚天色昏暗,虎在长啸,猿在悲啼。这时登上这座楼啊,就会有一种离开国都、怀念家乡,担心人家说坏话、惧怕人家批评指责,满眼都是萧条的景象,感慨到了极点而悲伤的心情。
到了春风和煦,阳光明媚的时候,湖面平静,没有惊涛骇浪,天色湖光相连,一片碧绿,广阔无际;沙洲上的鸥鸟,时而飞翔,时而停歇,美丽的鱼游来游去;岸上与小洲上的花草,长得茂盛,青翠欲滴。有时大片烟雾完全消散,皎洁的月光一泻千里,波动的光闪着金色,静静的月影像沉入水中的玉璧,渔夫的歌声在你唱我和地响起来,这种乐趣真是无穷无尽啊!这时登上这座楼,就会感到心胸开阔、心情愉快,光荣和屈辱一并忘了,端着酒杯,吹着微风,那真是快乐高兴极了。
唉!我曾经探求古时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人的心情,这是为什么呢?是由于不因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在朝廷上做官时,就为百姓担忧;处在僻远的地方做官则为君主担忧。这样来说在朝廷做官也担忧,在僻远的江湖也担忧。既然这样,那么他们什么时候才会感到快乐呢?他们一定会说:“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唉!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
【乙】金鸡峰上有三棵松,不知有几百年了,微风轻吹,声音如幽静的泉水淙淙,风稍大,就像演奏典雅的古乐。那大风来的时候,就像翻扬的波涛,又像击鼓一样,低沉而有节奏。方舟上人在金鸡峰下建造了一座楼阁,取名为松风阁,我曾到访而住在那儿,舒畅得意得想要长住下来而忘了回去。此阁虽在山林之中,可是离人境不远。夏天不太炎热,冬天不太寒冷,观赏松可以使我眼睛舒服,聆听松可以使我耳朵舒服,慢步徘徊从容地游览。自由自在地徜徉其中,没有外来的事物扰乱心境。使人欢喜快乐,使人愿意终日如此,又何必一定要像许由那样到颍水边洗耳才算高洁,像伯夷、叔齐那样爬上首阳山不食周粟才显清廉呢?
我是四处寄居的人,脚步从不安定于一处,可是对这座楼阁,却不能忘怀,所以在要跟上人道别时,写了这篇文章。
9.本题考査理解常见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1)薄暮冥冥:傍晚天色昏暗。联系成语“日薄西山”意思是:太阳靠近西山,将要落下。由此分析,薄,迫近。(2)沙鸥翔集:沙洲上的鸥鸟,时而飞翔,时而停歇。集:栖止,鸟停息在树上。结合“査阅字典"分析,应选②“停息”。(3)为阁其下:在金鸡峰下建造了一座楼阁。迁移课内“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意思是:能用直径一寸的木头,雕刻出宫殿。为:雕刻。由此分析,“为阁其下"的“为“表示建造。(4)无外物以汩其心:意思是没有外来的事物扰乱心境。汩:扰乱。
故答案为:①迫近;②②;③建造;④扰乱
10.本题考查对文言词的理解与运用。亦:副词,也,表示同样、也是。盖:助词,用于句首,表示要发表议论;副词,表示下文的话带有推测性,用在句首,相当于“推想”、“大概";或者表示大概、大约,用在句中,表示推测、推断等。然:用作形容词或副词的词尾,表示状态;用作句未语气词,表示断定或决定,相当于古汉语的“焉”、“也"等。故:连词,所以,因此;名词,缘故,原因:形容词,旧的,原来的等。“予,四方之寓人也,行止无所定,而于是阁不能忘情”意思是:我是四处寄居的人,脚步从不安定于一处,可是对这座楼阁。却不能忘怀,“将与上人别而书此以为之记"意思是:在要跟上人道别时,写了这篇松风阁记。这两句之间属于因果关系,由此分析,应选“故”,表示所以。
故答案为:D
11.本题考查文言断句。句意:就像翻扬的波涛,又像击鼓一样,低沉而有节奏。由“如扬波涛"又如振鼓”可知,此句运用两个比喻,应从该处断开。
胡答案为:则如扬波涛/又如振鼓/隐隐有节奏
12.本题考査学生对文言文句子的翻译能力。重点词:“虽":虽然;“去”:距离;“苦":苦于,以……为苦;“酷寒”:严寒。
故答案为:(此阁)虽在山林之中,可是距离人境不远。夏天不太炎热,冬天不太寒冷
13.本题考查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甲文由“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分析者在列举了悲喜两种情境后,笔调突然激扬,道出了超乎这两者之上的一种更高的理想境界,那就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体现了作者旷达的胸襟;“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点明了全篇的主旨,将个人的得失置之度外,表达了作者爱国爱民的远大政治抱负。乙文:由“虽在山林而去人不远,夏不苦暑,冬不酷寒。观于松可以适吾目,听于松可以适吾耳,偃而优游,逍遥而相羊外物以汩其心,可以喜乐,可以永日;又何必濯颍水而以为高,登首阳而以为清也哉“分析,“虽在山林,而去人不远。夏不言署,冬不酷寒”,景色优美而位置适中,气候宜人,松则宜观宜听,适人耳目,妙趣常在,在此偃而游,悠闲自在,不复有物以汩其心,人的精神得到升华,心境自清,品格自高,也就不必像许由那样灌耳于颍水,也勿需像夷、齐那样隐于首阳山了。作者在“可以喜乐,可以永日"的快意和满足中,所倾吐的是对松风阁的洋洋忘归之情,在山水中自我释怀,以期内心的静与豁达,表达了作者寄情山水,追求高风亮节,向往宁静生活的志趣。由“又何必灈颍水而以为高,登首阳而以为清也哉”析,作者虽寄情山水,但是反对“濯颍水而以为高,登首阳而以为清“的消极避世。
故答案为:甲文作者认为应当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他爱国忧民,将个人的得失置之度外,表现出博大胸襟和远大抱负;乙文作者寄情山水,重视清廉高洁品行,但反对消极避世。
(2024九上·孝感月考)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题。
卡牌:是万人迷,更是心头刺
寒酥
①12岁女孩1年花了5万多买卡牌,某班级3/4的学生承认拆卡“上瘾"……近年来,随着集卡、拆卡、玩卡游戏风靡校园,不少中小学生包括幼儿园的“小卡迷”,为购买各种“稀有卡"典藏卡”不惜花光零用钱,甚至去偷盗家人钱财。孩子们眼中的“万人迷”,却成了不少家长的心头刺。
②随着集卡之风盛行而来的是一些乱象。很多售卖卡牌的店铺熙熙攘攘,孩子们无视价格一包接一包抽卡,地上扔满“废卡”;一些拆卡直播间里“未成年人禁止下单"的标识形同虚设,主力军就是10至13岁的未成年人;部分稀有卡牌被炒到了单张10万以上的天价;有孩子用家长的手机购买卡片时,掉入骗子花言巧语编织的陷阱,损失惨重……
③“疯狂的卡牌”的背后是隐患重重,其负面影响不容忽视。
④集卡之风爆火,容易刺激孩子过度消费。“小马宝莉"魔卡少女”“奥特曼"等卡牌红极一时,源于孩子们渴望接近自己喜欢的动漫IP。但在卡牌分出三六九等,盲盒抽卡越玩越刺激,“黄牛”炒作卡牌收藏变现价值,种种诱因烘托出的一片虚假繁荣中,孩子们为卡疯狂,轻易就会陷入消费的无底洞。当游戏远远超出了少年儿童的消费能力,退款纠纷频发却因举证困难难以追回,这份快乐也就变了质。
⑤集卡之风“狂奔”,容易激发孩子的赌性。比“入坑”更可怕的是上瘾。“经常是同一批孩子一周来好几次,念叨着想抽‘彩虹卡’(稀有卡)。"而走进直播间、交流群,可以看到线上卡牌“以小博大”的情形更加疯狂。商家通过细分卡牌等级、开发游戏对战模式等,吸引消费者不断购买,想尽办法去博一个概率极小的稀有款。拆盲盒的过程会带来一种精神满足,激化人的“赌徒心理”,心智不成熟的未成年人尤其容易被诱导,不知不觉间沉迷其中,小小年纪就体验到“被套牢”的滋味。
⑥卡牌成“硬通货”,____。多名小学生告诉记者,时下卡牌是同学间的“社交密码”,不玩卡牌会被认为“落伍”,有了好卡牌更是等同于有了好人缘,很多孩子玩卡牌的初衷,是为了和小伙伴“保持一致”。“买卡不炫,等于白买"的虚荣心带偏了青少年。他们不计成本、不惜代价去玩卡,只为在社交中被点赞、羡慕,乃至崇拜。长此攀比,不仅会损失钱财、耽误学习,也会影响身心健康发展。
⑦三寸卡牌,如何确定其价值是个见仁见智的问题,但让卡牌行业更好地发展,必然要远离炒作、骗局、金钱游戏。
(摘自人民网2024年09月02日,有删改)
14.下面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选文标题中“心头刺”喻指家长心中的忧虑,生动形象地表现出集卡乱象的负面影响。
B.选文第③段起过渡作用,将论说的内容从集卡的各种乱象转换到集卡的负面影响。
C.选文既有记者对学生的采访,又有对商店、网络直播间的调查,使得内容真实可信。
D.选文指出卡牌行业中存在炒作、骗局、金钱游戏等现象,大众普遍认为卡牌没有价值。
15.结合上下文并根据语境,在第⑥段横线上补充合适的句子。
16.为遏制卡牌乱象,助力青少年健康成长,请仿照示例,向家长或商家提出一条建议。
对象建议解决的乱象
学生开展防骗警示教育不计成本、不惜代价去玩卡
【答案】14.D
15.示例:容易引起孩子攀比(扣“虚荣心"攀比”作答)
16.提示:建议、措施针对文章内容提出,又可行性、合理性即可。
对象建议解决的乱象
家长给孩子设置手机消费额度用家长的手机购买卡片时,掉入骗子花言巧语编织的陷阱
商家实行卡牌消费实名记录游戏超出少年儿童消费能力,退款纠纷频发
【知识点】根据语境补写句子;议论文文本;评价启示、反思感悟等开放类;定位筛选、分析整合文中信息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概念的分析理解能力,注意结合句子和文段意思,定位文本概念在文中的位置,查看上下文,仔细辨别分析,认真推敲,找出符合题干的选项。
(2)本题考查补写。解答此题首先要把握内容上的前后联系,其次要注意语句在结构上的一致性,最后还要注意是否有字数上的限制。
(3)本题考查学生的仿写能力,解答好此题,首先要审视好被仿写句的特点,如句式,修辞等方面,再就是注意语意通顺连贯。
14.ABC.正确
D.“大众普遍认为卡牌没有价值"表述错误。根据文章第⑦段“三寸卡牌,如何确定其价值是个见仁见智的问题”可知,卡牌有没有价值是个见仁见智的问题,并没有表明大众普遍认为卡牌没有价值。
故答案为:D
15.本题考查句子的补写。根据后文“‘买卡不炫,等于白买’的虚荣心带偏了青少年。他们不计成本、不惜代价去玩卡,只为在社交中被点赞、羡慕,乃至崇拜。长此攀比,不仅会损失钱财、耽误学习,也会影响身心健康发展"可补写。
故答案为:示例:容易引起孩子攀比(扣“虚荣心”“攀比"作答)
16.本题考查拓展运用。根据示例,结合文章内容,向家长或商家提出一条合理又可行的建议即可。
故答案为:提示:建议、措施针对文章内容提出,又可行性、合理性即可。
对象建议解决的乱象
家长给孩子设置手机消费额度用家长的手机购买卡片时,掉入骗子花言巧语编织的陷阱
商家实行卡牌消费实名记录游戏超出少年儿童消费能力,退款纠纷频发
(2024九上·孝感月考)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题。
芋叶下生长的女孩
傅译萱
白芋是外婆给孙女起的名,她打小便和外婆生活在一起。白芋爹娘进城务工,将白芋托付给外婆。
白芋,人如其名,白白净净。外婆的脸上布满皱纹,如同田间老去的芋头皮一般黑皱干巴。白芋以为外婆生来如此。直到一天,白芋在抽屉里翻到了一张旧照片,照片上是一片翠绿的芋田,年轻时候的外婆如芋叶一般亭亭玉立。
盛夏,炙热的阳光下,白芋挽起裤脚,光溜着脚丫,跑去那翻腾摇曳的芋叶下玩耍。在芋叶下乘凉,吸吮芋叶的清香是白芋的一大乐趣。
初秋,芋叶发黄,根茎叶变暗褪去,这是芋头成熟的信号。白芋提着桶,跟着外婆下田,麻利地接过外婆拔起的一株株芋头。回到院子里,外婆用被泥土沾染的袖套擦着脸上的汗渍,对白芋说道,“今年芋头大丰收,回去给你做芋子包。”白芋点点头,每年采摘芋头后,外婆都会给她做芋子包。
芋子包是家乡的特色佳肴,一般只有逢年过节才做。厨房内,五花肉、青菜、香菇、胡萝卜、葱、姜、胡椒粉、盐等食材在外婆的巧手下化为香喷喷的内馅。白芋走进厨房,将刨好的芋子放进蒸锅里。良久,白芋将芋子从蒸锅中取出。“你爹娘今年过节回来,他们想见见你。"外婆笑着说道。白芋沉默着,自打她记事起,爹娘就没有回来看过她。
外婆看着白芋一言不发,走到白芋身边,用布满老茧的手抚摸她的头。“傻孩子,你爹娘他们在外面不容易,见见他们吧。”白芋眼眶红红的,懵懂地点点头。白芋默默地包着芋子包。外婆在一旁将包好的芋子包放进锅里蒸熟。空气氤氲着水汽,混杂着芋头的香味。
中秋,四个人端坐在桌前。外婆端着饭菜从厨房走出,笑道:“白芋,快叫爹娘。"白芋怯生生地看向眼前陌生的中年男女,颤声道:“爹——娘——”白芋的爹娘眼里含着泪水,身体向前想抱住白芋,被白芋躲开了。外婆拍了拍白芋的肩膀,笑道,“许久未见,这丫头怕生呢。先吃饭。"月光冷冷地洒向大地。白芋早早吃完芋子包后回房间里。白芋爹娘一早还得工作,当晚便返城了。白芋依稀听到爹娘临走时和外婆商量着什么。
晚秋某天的早晨,外婆推着满车芋头到集市上去卖。往年,外婆会和白芋一起去的。傍晚时分,外婆擦着汗水,推着空空的推车回到院子里。白芋忙跑过来接外婆手中的推车。外婆不撒手,“傻孩子,俺还推得动,先去把芋子包热热吧。”白芋看着外婆佝偻的身躯,回过头走向厨房。
一只鸟儿向夕阳方向飞去,在橘黄色的天空中留下模糊的黑点儿。微风习习,祖孙二人在院子里吃着热腾腾的芋子包。
“孩子,外婆和你说个事。"
“啥事?”白芋抬起头,看向那张眉头紧锁的脸。
“明年你就要念中学了。村里没有中学,你得跟着爹娘到城里念书。"外婆用她那双长满老茧的手紧紧握住白芋稚嫩的小手。
白芋猛地摇摇头,将另一只小手放在外婆布满皱纹的大手上,哽咽道:“我不去,我不念书了,我要和你一起。”
“芋头不能一直长在芋叶下面,让阳光照着它才能成熟啊。"外婆的话既简单又深奥。她的眼睛望着白芋,这是一双浑浊的眼睛,也是照片中那双灵动的眼睛,它们重叠在一起。
夜里,白芋是流着泪睡着的。迷迷糊糊间,房间里窸窸窣窣,白芋隐约感觉外婆来过她房间。
第二天一早,白芋走进爹娘的车里,车子开动了,白芋不敢回头。她看向车窗外的芋田,泪光里,阳光照在翠绿的芋叶上,叶下泥土中的芋头,生长着。
(摘自《中国青年作家报》2024年08月20日,有改动)
17.根据选文内容填写下表,理清故事情节。
时间盛夏②___中秋晚秋某天傍晚
事件①白芋跟着外婆下田拔芋头一家四口一起吃饭③_________
18.为什么说下面这句话“既简单又深奥”?简要品析。
芋头不能一直长在芋叶下面,让阳光照着它才能成熟啊。
19.往年,外婆会和白芋一起去卖芋头,而这一年外婆是单独去的。揣摩外婆当时的心理,用第一人称表述。
20.白芋和外婆,谁是文章的主人公?说说你的意见。
【答案】17.①白芋在芋叶下玩耍;②初秋;③外婆劝说白芋去城里读书
18.这句话以芋头、芋叶这些常见事物、现象为例,具有生活气息,显得简单通俗,同时形象说明了孩子终将独立成长的深刻道理。
19.示例:孩子啊,今天只能是我一个人去卖芋头。你马上就要离开了,每看到你一眼,我心里都会疼啊……(符合情境,表达难舍、伤感)
20.示例1:外婆,本文主要是表现外婆对白芋的关心爱护,她是文题中的芋叶,是呵护白芋成长的关键人物。
示例2:白芋,本文情节以白芋的视角展开,着墨最多,主题是反映留守儿童缺乏父母关爱,与祖辈相依为命的社会现实。
示例3:外婆和白芋,文章主题是体现祖孙情,两人都是本文主要人物,缺一不可。
注:开放性答案,主要考查学生对文章主题的理解,言之有理即可。
【知识点】梳理、概括文章情节;理解文章中心思想;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记叙人称;小说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阅读文章时要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即初读文章,了解大意后,再理解字词,读懂每句话,给文章分段和归纳段意,最后回到文章整体上来,进而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
(2)本题考查对语句的理解。解答句子理解的试题,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情感分析、区位分析、主旨分析、修辞分析。作答时学生可自选一个角度进行赏析即可。
(3)本题考查人物心理活动的分析。解答此题关键是要联系前后文,抓住人物在事件中的言行表现以及人物之间的关系来分析,揣摩人物的心理活动,并用特定的口吻表述出来。
(4)本题考查人物关系。解答本题时,应该主要从次要人物对主人公的烘托作用和对主旨的表现作用入手,文章中其他人物或从正面或从侧面对主人公的性格特点起衬托作用,都是为表现文章主旨服务的。
17.本题考查梳理和概括文章内容。第一空,结合第③段“盛夏,炙热的阳光下,白芋挽起裤脚,光溜着脚丫,跑去那翻腾摇曳的芋叶下玩耍"可知,在盛夏,文章提到白芋喜欢在芋叶下乘凉玩耍,属于她的夏季活动,得出答案;第二空,结合第④段“初秋,芋叶发黄,根茎叶变暗褪去,这是芋头成熟的信号。白芋提着桶,跟着外婆下田,麻利地接过外婆拔起的一株株芋头"可得出答案;第三空,结合第⑧段“晚秋某天的早晨,外婆推着满车芋头到集市上去卖"和第段““明年你就要念中学了。村里没有中学,你得跟着爹娘到城里念书。”外婆用她那双长满老茧的手紧紧握住白芋稚嫩的小手"白芋看着外婆佝偻的身躯,回过头走向厨房”得出答案。
故答案为:①白芋在芋叶下玩耍;②初秋;③外婆劝说白芋去城里读书
18.本题考查理解句子的含义。这句话看似简单,“芋头不能一直长在芋叶下面,让阳光照着它才能成熟啊"描述了芋头自然生长的现象,表面是指芋头的生长规律;但深奥之处在于其蕴含的象征意义,结合第段“明年你就要念中学了。村里没有中学,你得跟着爹娘到城里念书”可知,芋头代表着孩子白芋,芋叶象征着外婆的保护。外婆用这句话表达了对孙女成长的期望,指引她走出舒适圈,接受外界的挑战来成熟成长,揭示了故事关于成长、独立和爱的主题,
故答案为:这句话以芋头、芋叶这些常见事物、现象为例,具有生活气息,显得简单通俗,同时形象说明了孩子终将独立成长的深刻道理。
19.本题考查理解人物心理,结合第12段“‘明年你就要念中学了。村里没有中学,你得跟着爹娘到城里念书。’外婆用她那双长满老茧的手紧紧握住白芋稚嫩的小手"白芋看着外婆佝偻的身躯,回过头走向厨房”可知,在晚秋某天的傍晚,外婆告诉白芋要跟随父母去城里上中学可知,外婆选择单独去卖芋头是为了让白芋逐渐适应离开她的生活,并准备好去城里和父母一起生活从而获得更好的教育。对外婆来说,虽然感到不舍,但她深知这是为了孙女的长远发展,是成长过程中的必然选择,因此心中充满矛盾与坚定。
故答案为:示例:孩子啊,今天只能是我一个人去卖芋头。你马上就要离开了,每看到你一眼,我心里都会疼啊……(符合情境,表达难舍、伤感)
20.本题考查理解文章的主人公。主人公是文章的主要人物,能够体现文章的中心。开放性试题,任选其一,结合内容。可从人物性格形象与文章主旨联系的角度来具体阐明理由。
故答案为:示例1:外婆,本文主要是表现外婆对白芋的关心爱护,她是文题中的芋叶,是呵护白芋成长的关键人物。
示例2:白芋,本文情节以白芋的视角展开,着墨最多,主题是反映留守儿童缺乏父母关爱,与祖辈相依为命的社会现实。
示例3:外婆和白芋,文章主题是体现祖孙情,两人都是本文主要人物,缺一不可。
注:开放性答案,主要考查学生对文章主题的理解,言之有理即可
(2024九上·孝感月考)阅读下面名著选段,完成下题。
【甲】
黎明的通知(节选)
请叫醒一切的不幸者
我会一并给他们以慰安
请叫醒一切爱生活的人
工人,技师及画家
请歌唱者唱着歌来欢迎
用草与露水所渗合的声音
请舞蹈者跳着舞来欢迎
披上她们白雾的晨衣
请叫那些健康而美丽的醒来
说我马上要来叩打他们的窗门
请你忠实于时间的诗人
带给人类以慰安的消息
请他们准备欢迎,请所有的人准备欢迎
当雄鸡最后一次鸣叫的时候我就到来
请他们用虔诚的眼睛凝视天边
我将给所有期待我的以最慈惠的光辉
趁这夜已快完了,请告诉他们
说他们所等待的就要来了
【乙】
我问:“在什么地方是红军比中国别的军队好?"这一提问,使着五六个人马上站起来。下面是我在那时候记下来的一些简单的答复:
“红军是革命的军队。”“红军是抗日的。"红军帮助农民。”
“红军中的生活情形,和白军军队的生活相比是完全不同的。在这里我们一切人都是平等的,而在白军中,士兵大众是被压迫着。在这里我们为我们自己以及大众作战,白军只为豪绅地主作战。在红军里,指挥员和战斗员生活一样。在白军中,士兵是像奴隶一样地被对待着。"
“指挥员是从我们自己的队伍里出身,他们只有用功勋才能得到职位。白军军官们用钱买他们的职位,或者是用他们的政治势力得到职位。”
“红军战士是自愿参加的,白军士兵是征募来的。"
“资本家的军队是为保存资本家阶级的。红军是为无产阶级而战的。”“军阀们的军队的工作,是征收捐税,榨取人民的血。红军则为解放人民而战。"
“大众们仇恨白军,他们喜爱红军。”
我又一次打断了他们的话:“可是,你们如何知道农民真正喜爱红军呢?"又是好几个人跳起来答复。政治主任允许了一个人发言。
他说:“当我们走进一个新的区域,农民永远自动帮助我们的救护事业。他们把我们受伤的人们,从前线上抬回到我们的医院里。”
另一个人说:“在我们长征过四川的时候,农民给我们送来了许多他们自己做的草鞋,在沿路上,他们给我们送来茶和热水。"
(节选自《红星照耀中国》第八篇)
两部作品从不同角度、以不同形式反映了抗日战争时期革命根据地延安的情况,它们为什么能成为名著?让我们一起来探究。
21.名著之“名”,体现在作品名称的深刻内涵:
《黎明的通知》中的“黎明"象征着抗日战争的胜利、美好的新生活;
《红星照耀中国》中的“红星”喻指____________。
22.名著之“名”,体现在简单词语的丰富表现力:
甲文:说我马上要来叩打他们的窗门。乙文:这一提问,使着五六个人马上站起来。
品析:品析:“马上”表现出战士们答问的踊跃,对红军的深切感情。
23.名著之“名”,体现在作品表达情感的鲜明特点:
甲文:运用第一人称,全篇都是“我”的倾诉,用自己的肺腑之言道出人民的心声。乙文:详细记录“我"与红军领袖、红军战士的对话。
作品特点:作品特点:客观真实传达所见所闻,人物情感逐步迸发。
24.名著之“名”,更体现在其对历史发展的敏锐洞察力。在抗日战争最艰苦的阶段,两位作者为什么坚信黎明即将来到,红星会照耀中国?根据你对两文或两部作品的理解说一说。
【答案】21.领导抗日救亡运动的中国共产党人及其他革命者
22.“马上"写出黎明即将到来,体现诗人对新生活、新世界的急切渴望。
23.直抒胸臆,表达热情奔放,情感真挚
24.示例:从《大堰河——我的保姆》《我爱这土地》等作品中,可以看出艾青对国家、对民族充满热爱,《黎明的通知》中也描绘了延安军民热爱生活、积极乐观的精神风貌。《红星照耀中国》中,延安军民无不表现出对共产党人的支持,对革命胜利的信心,共产党领袖的品质也让斯诺无比敬佩、充满信心。
【知识点】分析文章语言特点;作品的人物形象;作品的艺术特色;《红星照耀中国》;《艾青诗选》
【解析】【点评】(1)(4)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阅读文章时要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即初读文章,了解大意后,再理解字词,读懂每句话,给文章分段和归纳段意,最后回到文章整体上来,进而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
(2)本题考查词语含义的理解。理解词语的含义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理清思路,揣摩概括义。(2)联系上下文,体味词语指代义。(3)瞻前顾后,揣摩特殊意义。(4)把握词语的感彩。除此以外,还要联系文章的主题、作着的思想感情,描写手法和修辞手法等来理解词语的含义。
(3)本题考查品析语言特点。品析文章语言特点,可从以下角度入手:用词角度;句子特点;表达方式;语言风格角度;语体角度;情感角度。
21.本题考查内容理解。《红星照耀中国》是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所著的纪实文学作品。在作品中,“红星”喻指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红色革命。一方面,“红星"象征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以及领导抗日救亡运动的中国共产党人及其他革命者。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时期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带领中国人民进行艰苦卓绝的斗争,为民族解放和国家独立而奋斗。就像一颗闪耀的红星,照亮了中国前进的道路。另一方面,“红星”也代表着红色革命。红色革命是一场伟大的社会变革,旨在推翻封建主义、帝国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建立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在这个过程中,无数的革命志士前赴后继,为了实现理想而不懈努力。“红星"成为了他们的信仰和追求的象征。此外,“红星”还寓意着希望和光明。在抗日战争的黑暗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红色革命给人们带来了希望和光明。它让人们看到了未来的美好前景,激发了人们的斗志和勇气,成为了人们心中的精神支柱。故“红星"在《红星照耀中国》中具有深刻的内涵,它喻指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红色革命,象征着希望、光明和胜利。
故答案为:领导抗日救亡运动的中国共产党人及其他革命者。
22.本题考查对重点词语的理解。《黎明的通知》是现代诗人艾青于1942年所作的一首新诗。这首诗以黎明的口吻热切地唤起一切事物来迎接美好新世界的到来,充满着乐观向上的精神和对新社会新生活的坚定信念。这首诗歌赞美了解放区朝气蓬勃的美好生活,同时充满了对未来的美好期待。全诗运用了拟人修辞手法、排比句式,两行一列的结构使得全诗节奏非常明快,富于音乐感。诗中的“马上”一词表现出诗人对光明即将到来的急切期盼,传达出一种迫不及待要将希望与安慰带给不幸者和爱生活的人的强烈情感,也体现出诗人对黎明到来的坚定信念和使命感。
故答案为:“马上"写出黎明即将到来,体现诗人对新生活、新世界的急切渴望。
23.本题考查对文章特点的把握。甲文《黎明的通知》采用直抒胸臆的方式,全篇以“我”的倾诉贯穿,诗人直接表达对黎明的渴望以及要将希望带给人民的急切心情。“请叫醒一切的不幸者……请他们准备欢迎,请所有的人准备欢迎"等语句,热情奔放,毫无掩饰地抒发对光明未来的强烈期盼和对人民的关爱之情。这种表达方式使情感如汹涌的潮水般扑面而来,让读者深切感受到诗人内心的炽热与真诚。
故答案为:直抒胸臆,表达热情奔放,情感真挚
24.本题考查对作品内容的理解。《黎明的通知》创作于1942年,正处于抗日战争相持阶段。抗战初期,艾青辗转于西北黄土高原,又冒着生命危险从重庆来至了延安。在解放区,艾青清晰地感受到,解放区的天是明朗的天。因此,艾青创作了这首《黎明的通知》,以特有的敏感向们表达了这种新鲜的感受,传达了中华大地快要天亮的信息。诗人以坚定的信念和使命感,用诗歌传递希望,诗中“我将给所有期待我的以最慈惠的光辉”等语句,表达出对光明未来的强烈信心。诗人以“黎明"为象征,寓意着胜利与希望即将到来,这种积极的象征给予人们精神上的鼓舞,让人们在艰苦的抗战时期坚守对未来的憧憬。诗歌呼唤所有爱生活的人准备欢迎黎明,体现出一种全民抗战、共同迎接美好未来的精神力量。这种团结一心、积极向上的氛围,反映出作者相信在全体人民的共同努力下,黎明必将到来。《红星照耀中国》真实记录了埃德加,斯诺自1936年6月至1936年10月在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该著作第一次将中国陕北革命根据地的准确情况和红军将士的英勇形象公之于众,向全世界展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革命根据地的真实情况,展示了中国的光明和希望,给全世界人民带来反法西斯斗争的信心和力量。作品深入分析和探究了“红色中国”产生、发展的原因,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做了客观的评价。作者从多个方面展示中国共产党为民族解放而艰苦奋斗和牺牲奉献的精神,可以从红军的性质,红军内部平等团结和奉献精神,红军战士对革命的坚定信念等方面闻述作者坚信红星会昭耀中国。红军的性质决定了中国的希望所在,红军是革命的、抗日的军队,为无产阶级、为解放人民而战,他们帮助农民,与人民紧密相连,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和支持。在艰苦的抗战中,这种深厚的人民基础是取得胜利的关键;红军内部的平等团结和奉献精神。在红军中,指挥员和战斗员生活一样,战士们自愿参加,为了共同的理想而奋斗。这种高度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使红军在艰难的战争环境中能够不断发展壮大,成为中国抗战的中流砥柱;红军战士们对革命的坚定信念。从与红军战士的对话中可以看出,他们对红军充满深情,对革命事业有着无比坚定的信念。这种信念如同星星之火,在黑暗的抗战岁月中必将形成燎原之势,照亮中国的未来。据此概括整理作答即可。
故答案为:示例:从《大堰河——我的保姆》《我爱这土地》等作品中,可以看出艾青对国家、对民族充满热爱,《黎明的通知》中也描绘了延安军民热爱生活、积极乐观的精神风貌。《红星照耀中国》中,延安军民无不表现出对共产党人的支持,对革命胜利的信心,共产党领袖的品质也让斯诺无比敬佩、充满信心。
25.(2024九上·孝感月考)请选择一项写作任务完成。
任务一:本卷中《芋叶下生长的女孩》一文一定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请自拟诗题,为文中的女孩或外婆写一首小诗,不少于4行。若诗句较多,可不分行,用“/"分隔。
任务二:九年级以来,我们学习了一些优美的古今诗文。哪一篇是你最喜欢的?请以“《……》简介”为题,写一段80字左右的简介。
【答案】任务一例文:
芋叶
你是一片亭亭的翠绿/荫庇着叶下小小的身躯/从不停止清香几许/直到发黄、变暗、褪去……
任务二例文:
《岳阳楼记》简介
《岳阳楼记》是北宋文学家范仲淹应好友巴陵郡太守滕子京之请,为重修岳阳楼写的。文章借作记之机,含蓄规劝朋友“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以自己“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济世情怀和乐观精神感染老友。文质兼美,是文学史上的传世之作。
【知识点】应用文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任务一:结合试卷现代文阅读篇目《芋叶下生长的女孩》主要内容分析,文章中描写了留守女孩白芋和外婆在乡村相依为命共同生活的故事,选择了初秋白芋和外婆在芋头田地中劳作,收获芋头,外婆给她做芋头包,中秋时与父母短暂的团圆,晚秋时外婆虽然不舍,但为了让白芋能够获得更好的生活和教育环境,祖孙忍痛离别的故事,综上所述本文写出了外婆和白芋之间真挚的感情,让人动容的亲情,以及无私的爱。写作小诗可根据题干要求“为文中的女孩或外婆写一首小诗”,选择一个主人公进行创作,注意语言优美,断句格式。任务二:本题属于开放性题目,作答时根据题干要求,选择课本中所学打的任一古诗文,再结合课堂中所学习诗文相关的历史事件以及人物背景进行介绍,
故答案为:任务一例文:
芋叶
你是一片亭亭的翠绿/荫庇着叶下小小的身躯/从不停止清香几许/直到发黄、变暗、褪去……
任务二例文:
《岳阳楼记》简介
《岳阳楼记》是北宋文学家范仲淹应好友巴陵郡太守滕子京之请,为重修岳阳楼写的。文章借作记之机,含蓄规劝朋友“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以自己“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济世情怀和乐观精神感染老友。文质兼美,是文学史上的传世之作。
【点评】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解答语言表达类的题目,要做到“准确、简明、连贯、得体"四个方面,同时还应掌握一些生活中常见的实用类文体的基本写作方法和技巧。
26.(2024九上·孝感月考)阅读下面的材料,选择一项任务完成。
一只蚂蚁厌倦了树下的土丘,它想尝试改变,去海边生活。大树对它说:“别去,再好的地方都不如自己的家。”鸟儿提醒它:“去吧!不过要小心前面的危险。"一路上,蚂蚁既担心,又憧憬……
任务一:去海边的过程中,蚂蚁会遇到什么?它会成功到达海边吗?请发挥想象,以“蚂蚁的旅程”为题写一篇文章。
任务二:我们或许也跟蚂蚁一样,有过厌倦,想过改变,听到过劝阻和提醒。请以“尝试改变"为题写一篇文章,讲述自己的经历或他人的故事。
任务三:材料给了你怎样的思考与启发?请自拟题目,自选角度,写一篇议论性文章。
要求:①篇幅不少于600字;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信息;③规范书写,保持卷面整洁。
【答案】略
【知识点】议论文;全命题作文;材料作文
【解析】【分析】(1)材料讲述了一只蚂蚁厌倦土丘想尝试去海边生活,大树劝阻而鸟儿提醒,蚂蚁既担心又憧憬地踏上旅程。这是一个关于选择、冒险与成长的故事。
【题干分析】①蚂蚁离开熟悉的土丘去海边,途中可能遇到各种自然环境的挑战,如恶劣的天气、崎岖的道路等;也可能遇到其他动物的阻碍或帮助。大树的话代表着对安稳现状的坚守,鸟儿的提醒则意味着对未知风险的认知。写作时可以充分发挥想象,描写蚂蚁在旅程中的所见所闻所感,比如它在遇到困难时的心理变化,是选择坚持还是放弃;在得到帮助时的感恩之情等。②写作思路可以从蚂蚁出发开始写起,详细描写它遇到的各种情况,重点突出蚂蚁在面对困难和选择时的表现,以及它内心的成长变化。开头可以设置悬念,吸引读者兴趣,如“蚂蚁站在土丘边缘,望着远方,心中充满了对海边的向往和一丝担忧,它不知道等待它的将会是什么……”事例素材可以选取一些动物冒险的故事,或者人类勇于探索未知的例子。结尾可以是蚂蚁成功到达海边,感悟到改变带来的收获;或者蚂蚁未能到达海边,但也在旅程中获得了成长。
【立意提取】
1.蚂蚁的旅程,成长的足迹:从蚂蚁的冒险旅程中体现成长的主题,强调经历困难与挑战后的收获。
2.勇敢踏上未知路——蚂蚁的旅程:突出蚂蚁勇敢尝试改变,不畏艰难险阻的精神。
(2)材料围绕蚂蚁厌倦现状想尝试改变以及听到劝阻和提醒展开,任务二要求以“尝试改变"为题写文章,可以讲述自己的经历或他人的故事。
【题干分析】①材料中蚂蚁的行为引发我们对尝试改变的思考。尝试改变意味着走出舒适区,面临未知的风险。但同时也可能带来新的机遇和成长。写作时可以结合自己或他人的经历,阐述尝试改变的原因、过程和结果。比如自己曾经因为厌倦了某种学习方法而尝试新的方法,或者他人因为对工作现状不满而选择跳槽等。②写作思路可以先阐述尝试改变的必要性,然后通过具体事例详细描述尝试改变的过程,重点突出其中的困难和挑战以及如何克服。开头可以用一个引人深思的问题引出主题,如“当你对生活感到厌倦时,你会选择安于现状还是尝试改变?”事例素材可以从学习、工作、生活等方面选取,结尾可以总结尝试改变的意义,鼓励人们勇敢迈出改变的步伐。
【立意提取】
1.勇于尝试改变,开启精彩人生:强调尝试改变对人生的积极影响。
2.在改变中成长:讲述通过尝试改变获得成长的故事。
(3)材料以蚂蚁的故事为载体,引发关于选择、改变、风险等方面的思考,可以写成一篇议论性文章。
【题干分析】①材料中大树的劝阻代表着保守的观点,认为熟悉的地方才是最好的;鸟儿的提醒则体现了对风险的认知和对勇敢尝试的一种复杂态度。蚂蚁的决定则象征着人们在面对改变时的纠结与抉择。可以分析这些不同观点的合理性和局限性。②写作思路可以从分析蚂蚁的故事入手,引出关于尝试改变的话题,然后分别从不同角度论述尝试改变的利弊、如何正确看待风险等。开头可以简述材料内容,引出议论的话题,如“蚂蚁的一次选择,引发了我们对尝试改变的深刻思考。在生活中,我们也常常面临着类似的抉择……"事例素材可以选取历史上勇于改革的人物事迹、企业创新发展的例子等。结尾可以总结观点,强调在理性判断的基础上勇敢尝试改变的重要性。
【立意提取】
1.理性看待改变,勇敢迎接挑战:论述在尝试改变时应保持理性,同时要有勇气面对挑战。
2.改变:风险与机遇并存:分析尝试改变带来的风险和机遇,以及如何正确对待。
例文:
(1)蚂蚁的旅程
蚂蚁告别了熟悉的土丘,它小小的身影在草丛中穿梭,带着对海边的憧憬和大树话语的一丝犹豫,踏上了未知的旅程。
起初,道路还算平坦,它沿着一条被野兔踩出的小径前行。两旁的野花野草像是好奇的观众,在微风中摇曳,似乎在猜测这个小不点要去往何方。蚂蚁遇到了一只蜗牛,蜗牛缓慢地挪动着身体,对蚂蚁说:“你这小家伙,要去哪里啊?大海可远着呢,路上到处都是危险。”蚂蚁听了,心中的担忧又多了几分,但它还是坚定地回答:“我想去看看大海,听说那里有无边无际的蓝色。"
走着走着,天空突然暗了下来,紧接着豆大的雨点噼里啪啦地砸下来。蚂蚁慌乱地寻找避雨的地方,它看到一片宽大的叶子,急忙爬了过去。叶子下面已经有了一些小昆虫,它们挤在一起,惊恐地看着外面的雨幕。蚂蚁瑟瑟发抖,它开始想念土丘下温暖干燥的家。但当雨渐渐小了,天空中出现一道美丽的彩虹时,蚂蚁又振作了起来,它知道,大海在等着它。
继续前行,蚂蚁来到了一条小溪边。溪水潺潺流淌,对蚂蚁来说,却像一条汹涌的大河。它试图寻找过河的方法,沿着溪边走了很久。这时,它看到了一根从树上掉落的树枝横跨在溪流上,像是一座天然的桥。蚂蚁小心翼翼地爬上树枝,一步一步地向对岸挪动。突然,树枝晃动了一下,蚂蚁差点掉进水里。它紧紧地抱住树枝,好不容易才稳住身形,终于成功过了河。
经过了无数个日夜,蚂蚁的身体变得疲惫不堪,但它的眼神依然坚定。终于,它闻到了一股咸咸的味道,听到了海浪拍打的声音。它加快了脚步,当那片浩瀚无垠的蓝色大海出现在它眼前时,蚂蚁激动得热泪盈眶。它成功了,它战胜了一路上的艰难险阻,来到了这个梦想中的地方。
(2)尝试改变
在我的记忆中,有一段关于尝试改变的经历,如同夜空中最亮的星,熠熠生辉。
那是在我高中时期,一直以来,我都是一个内向害羞的人,在课堂上即使知道答案,也不敢举手发言。我习惯了坐在教室的角落,默默地看着其他同学积极参与课堂互动。这种状态持续了很久,直到有一天,我看到了一篇文章,讲的是一个内向的人如何突破自我,实现人生的转变。这篇文章就像一颗石子,在我平静的心湖投下了层层涟漪。
我决定尝试改变。刚开始的时候,每一次想要举手都像是一场艰难的战斗。我的心跳会加速,手心里全是汗,内心有个声音在不断地说:“算了吧,万一回答错了多尴尬。”但是,我想起了那篇文章中的主人公,他的勇气给了我力量。终于,在一次语文课上,当老师提出一个问题时,我鼓起了所有的勇气,举起了手。老师看到我举手,眼中露出了惊讶和鼓励的目光,点了我的名字。我站起来,声音有些颤抖地回答了问题,回答完后,我紧张地等待着老师的评价。老师微笑着说:“回答得非常好,很有自己的见解。"那一刻,我感觉自己像是战胜了一个巨大的怪兽,心中充满了喜悦和自豪。
有了第一次的成功,我变得更加自信了。我开始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和同学们交流学习心得。我发现,原来主动参与能让我学到更多的知识,也能让我收获更多的朋友。这次尝试改变,不仅改变了我的学习状态,更改变了我的性格,让我从一个内向胆小的人逐渐变得开朗自信。
(3)勇于突破,拥抱改变
在那只蚂蚁决定离开熟悉的土丘,向着海边进发的那一刻,它便踏上了一条充满挑战与机遇的道路。这个小小的故事,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它告诉我们:勇于突破,拥抱改变,才能开启人生的新篇章。
改变,是一种对现状的不满和对未知的渴望。就像故事中的蚂蚁,它厌倦了土丘下千篇一律的生活,即使那里安稳舒适,但它心中有对大海的憧憬。这种憧憬是推动我们改变的动力源泉。在人类社会中,无数的创新和进步都源于对改变的追求。哥白尼不满于“地心说”的传统观念,勇敢地提出“日心说”,这一改变颠覆了人类对宇宙的认知,推动了天文学的巨大发展。如果哥白尼因循守旧,不敢突破,我们或许还在错误的宇宙观中徘徊。
然而,改变并非一帆风顺,它伴随着风险和困难,就像大树对蚂蚁的劝阻,这是对未知风险的警示。但鸟儿的提醒也告诉我们,不能因噎废食。在面对改变时,我们需要有勇气去面对可能出现的危险。许多创业者放弃了稳定的工作,投身到充满不确定性的商业世界中。他们知道前方有失败的风险,但他们更相信改变能带来成功的机遇。他们在困境中拼搏,在挫折中学习,用坚定的信念和无畏的勇气书写属于自己的传奇。
同时,改变也是一个自我成长的过程。蚂蚁在前往海边的路上,无论是遇到风雨还是溪流,每一次克服困难都是一次成长。我们在尝试改变时,也会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地认识自己、提升自己。我们会发现自己原来拥有比想象中更多的潜力,能够适应比想象中更复杂的环境。
生活在不断变化,世界在不断发展。我们不能像鸵鸟一样,把头埋在熟悉的环境中,逃避改变。我们要像那只勇敢的蚂蚁,怀揣着梦想,不惧风险,勇于突破,拥抱改变,向着未知的美好前行。因为,只有在改变中,我们才能找到更广阔的天地,实现生命的价值。
【点评】(1)这篇文章生动地描绘了蚂蚁前往海边的旅程。通过对蚂蚁遇到的各种困难,如暴雨、溪流等的描写,突出了旅程的艰辛。同时,对蚂蚁心理的刻画细腻,展现了它在担心和憧憬之间的挣扎,以及坚定的信念。文章情节丰富,富有想象力,使读者仿佛跟随蚂蚁一同经历了这次奇妙的冒险。
(2)文章围绕自己尝试改变内向性格这一经历展开,内容真实,情感真挚。通过对自己内心挣扎的细腻描写,如紧张的心理、内心的自我对话等,让读者深刻感受到改变的不易。同时,详细描述了第一次举手回答问题的过程和之后的积极影响,突出了尝试改变的重要意义,给有类似经历的人以启发。
(3)文章紧扣材料,以“勇于突破,拥抱改变”为论点展开论述。从改变的动力、改变面临的困难以及改变带来的成长这几个角度进行深入分析,运用哥白尼提出“日心说"和创业者的例子,有力地论证了观点。文章逻辑清晰,层层递进,语言流畅,富有感染力,能够引起读者对改变这一主题的深入思考。
1/1湖北省孝感市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语文10月月考试卷
(2024九上·孝感月考)红光中学将选送集体朗诵节目《盛世之光》,参加建国75周年全省中学生“青春心向党”主题活动,请你和同学们积极参与。
小语撰写了朗诵文稿:
①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回望来时路,75年的风雨兼程、披荆斩棘,75年的勇往直前、不断胜利!
②这一路,有许许多多筚路蓝①_____________、②厉奋发的前行者。面对困难,他们毫不畏惧,贸然前行。他们是一道道微光,每一道“微光"都照耀着我们共同的梦想。人民子弟兵站立在巍峨雪山,那坚毅的目光,捍卫着祖国辽阔山河;城市建设者恪尽职守,那奋斗的身影,创造着令世界瞩目的城市奇迹;金秋晨光洒在农民面庞,那秋收的“丰”光,绘就出广袤大地最美的图景……在他们的引领下,使每一个平凡的人都成为一道光。
③野花虽然卑微,但它能妆点春天的田野;朝露虽然短暂,但它能滋润濒死的生命;____,____。盛世华诞,光之所向!愿你我成为光、发现光、追随光。此刻无论身处何方让我们共祝伟大的祖国繁荣昌盛!
1.第②段中有两个成语,小语拿不准画横线处字的写法。请根据提示,帮他选择:“筚路蓝①"意思是驾着简陋的柴车,穿着破烂的衣服去开辟山林道路,形容创业的艰苦。“②厉奋发”意思是不断跳跃前行,比喻精神振奋。
①A.缕B.履C.侣
②A.绰B.蹲C.淖
2.小文校对文稿时发现有几句话存在用词不当等语病,请你加以修改,把修改后的句子写出来。
①面对困难,他们毫不畏惧,贸然前行。
②在他们的引领下,使每一个平凡的人都成为一道光。
③盛世华诞,光之所向!愿你我成为光、发现光、追随光。
3.活动中,同学们将诵读上面这段文字,请你选出处理明显不当的一项()
A.小语认为两处加点字应读作:恪(kè)尽职守,广袤(mào)。
B.小文准备强调所有的“微光"的作用都重要,她这样处理重读:每一道“微光”都照耀着我们共同的梦想……
C.小文希望突出75年历程的不易,她这样处理停连(“∨"表示停,“∧”表示连):回望来时路∧75年的风雨兼程∨披荆斩棘∧75年的勇往直前∨不断胜利!
D.小语这样处理句子节奏:此刻/无论身处何方/让我们/共祝伟大的祖国/繁荣昌盛!
4.小语准备在第③段横线上补充一句话,与前文形成排比,请你协助他完成。
5.节目准备好了,同学们一行人赴A市参加活动,活动将于当天上午10:00开始。以下三种交通方案,你会怎么选择?请向同学们提出建议并阐述理由。
出行方案交通工具抵达会场时间途中转乘总计费用
方案一高铁上午9:301次600元
方案二客运汽车上午8:003次480元
方案三租用专车上午9:00直达无转乘800元
6.(2024九上·孝感月考)大家辑录了含有数字的一组诗文,请你写出相应的句子。
诗句出处
①戍鼓断人行,。杜甫《月夜忆舍弟》
②___,万古惟留楚客悲。刘长卿《长沙过贾谊宅》
③朝而往,暮而归,___,而乐亦无穷也。欧阳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