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 国美食》说课稿_第1页
《中 国美食》说课稿_第2页
《中 国美食》说课稿_第3页
《中 国美食》说课稿_第4页
《中 国美食》说课稿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美食》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中国美食》。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学目标、说教学重难点、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以及说板书设计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一、说教材《中国美食》是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识字课文。本单元围绕“传统文化”这一主题编排了四篇课文,旨在让学生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中国美食》这篇课文主要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现了中国丰富多样的美食,介绍了七种菜肴和四种主食的名称,以及烹饪方法。通过学习这篇课文,不仅能让学生认识生字、积累词语,还能激发学生对中国美食文化的热爱之情。二、说学情二年级的学生经过一年多的学习,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识字量和阅读能力,但他们对中国美食文化的了解还比较有限。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好奇心强,喜欢直观、形象的事物。因此,在教学中应充分利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课文内容。三、说教学目标基于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认识“菠、煎”等16个生字,会写“烧、茄”等9个字,会写“美食、红烧”等20个词语。2、能用部首查字法查找“灶、烫、焦”等字,发现偏旁“火”和“灬”的联系。3、能说出用“炒、烤、爆”等方法制作的美食。4、了解中国美食,感受中国饮食文化的博大精深,激发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四、说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认识16个生字,会写9个字,会写20个词语。2、了解制作美食的不同方法,能用“炒、烤、爆”等方法制作美食。教学难点:1、发现偏旁“火”和“灬”的联系。2、感受中国饮食文化的博大精深,激发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五、说教法为了达成教学目标,突破教学重难点,我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直观教学法:通过展示美食图片、播放美食视频等方式,让学生直观地感受中国美食的丰富多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情境教学法:创设美食街的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学习生字、词语,了解美食的制作方法,增强学习的趣味性。3、小组合作学习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交流识字方法,讨论美食的制作过程,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六、说学法在教学过程中,我将引导学生采用以下学习方法:1、自主识字法:让学生运用已有的识字方法,自主学习生字,提高识字能力。2、观察发现法:引导学生观察生字的结构和特点,发现偏旁“火”和“灬”的联系,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3、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在课后亲自动手制作美食,加深对美食制作方法的理解和记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七、说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播放一段美食视频,让学生观看。2、提问:同学们,你们看到了哪些美食?你们喜欢吃美食吗?3、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中国美食》。(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圈出生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2、同桌互读课文,互相纠正读音。3、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边听边思考:课文介绍了哪些美食?4、学生汇报交流,教师相机出示美食图片和名称。(三)识字教学1、出示生字,让学生自主识字。2、小组交流识字方法,如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猜谜语等。3、全班汇报交流,教师相机指导。4、利用生字卡片,开火车读、小组读、齐读等多种形式巩固生字。(四)理解课文,了解烹饪方法1、出示课文中的美食图片和名称,让学生观察图片,说说这些美食是用什么方法制作的。2、引导学生发现表示烹饪方法的字,如“煎、烤、煮、爆”等。3、让学生说说还有哪些用这些方法制作的美食。4、教师讲解偏旁“火”和“灬”的联系,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生字。(五)拓展延伸1、让学生说说自己喜欢的美食,并介绍其制作方法。2、展示各地特色美食图片,让学生了解不同地区的美食文化。(六)指导书写1、出示要求会写的生字,让学生观察字形结构和笔画顺序。2、教师范写,重点指导“烧、烤、炒”等字的写法。3、学生描红、临写,教师巡视指导。4、展示学生的书写作品,进行评价和反馈。(七)总结全文1、提问: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2、教师总结:同学们,中国美食文化源远流长,希望大家能多了解中国美食,传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八)布置作业1、把今天学到的美食名称和制作方法讲给家人听。2、收集更多的中国美食资料,与同学交流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