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六年级思品全册教案_第1页
苏教版六年级思品全册教案_第2页
苏教版六年级思品全册教案_第3页
苏教版六年级思品全册教案_第4页
苏教版六年级思品全册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六年级下学期思品计划

学期教学计划

一、全册教材分析

全书分为三个单元

第一单元(1---4课)主要是进行校园生活中的道德规范教育,学校生活是学生生活的重要部分,小学生必须遵循学校生活中的道德规范和礼仪规范,热爱集体,遵守纪律,做学校的主人,尊敬教师,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友爱同学,相互帮助,热爱科学,勤奋学习,顺利完成学习任务,把自己培养成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第二单元(5---8课)主要是进行公共生活中道德规范教育,社会公德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必须遵守的最基本的道德规范,是社会生活正常进行的基础,小学生应当遵守社会公德,做到自觉遵守公共秩序,自觉维护公共安全,自觉爱护公共财物,自觉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努力做一个文明的小公民。

第三单元(9---13课)主要是进行忠于祖国,热爱祖国,热爱和平的教育,小学生应当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树立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立志为祖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贡献,懂得祖国领土神圣不可分割,懂得民族之间要互相尊重,平等相待,和睦相处,知道和平是各国人民的共同愿望,要热爱和平,从而培育对祖国的责任感和义务感,努力把自己培养成为国分忧,为国效力的世纪新人。

二、全册教学要求

1、教育学生必须遵循学校生活中的道德规范和礼仪规范,热爱集体,遵守纪律,做学校的主人,尊敬老师,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友爱同学相互关心,相互帮助,热爱科学,勤奋学习,顺利完成学习任务,把自己培养成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2、小学生应当遵守社会公德,做到自觉遵守公共秩序,自觉维护公共安全,自觉爱护公共财物,自觉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努力做一个文明的小公民。

3、对学生进行忠于祖国,热爱祖国,热爱和平的教育,小学生应当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树立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立志为祖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贡献,懂得祖国神圣领土不可分割,懂得民族之间要互相尊重,平等相待,和睦相处,知道和平是各国人民的共同愿望,要热爱和平,从而培育对祖国的责任感和义务感,努力把自己培养成为国分忧,为国效力的世纪新人。

三、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六年级共有

人,平均年龄在12岁左右,由于他们大都来自农村家庭,父母的文化水平较低,缺乏家庭中思想教育,多数学生几乎依赖于学校教育,经过小学几年的教育,绝大多数学生能思想求进。努力须知生活自理,学习自觉,不断进取,诚实守信,言行一致的一代新人,也有较少数同学思想行为表现后进,学习缺乏自觉性,本学期应加大力度,使之成为品学兼优有所进步的学生。

四、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质量的措施,

1、以情感人,情理交融,以此激发学生思想道德情感,提高学习热情,引导学生思考,指导学生实践,教学中运用启发式,坚持正确引导。

2、加强对学生的学法指导,激发参与意识,培养学生的成就感,

3、课堂的知识教学与课外的实践活动结合进行,

教师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开展社会调查,参观,社会服务以及引导学生搜集名言,格言,举办展览,观看电影,等活动,并安排学生写调查报告,总结等,要因地制宜,量力而行,讲究时效,

4、教学中多鼓励,多表扬,充分运用榜样的力量,以身作责,为学生做表率。

5、教学中要注意启发学生勇于提出问题,参加讨论,以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和辨析正确与错误的能力,

6、注重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认识,激发道德情感,指导道德行为,把传授知识同陶冶情操,提高觉悟有有机地结合起来,不断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五、全册教学进度安排表我们爱和平教学目标认知:1.知道战争给人类带来灾难,和平是各国人民的共同愿望。2.懂得今天的和平环境来之不易,要热爱和平,珍惜今天的和平环境。情感:1.对帝国主义发动战争、残杀无辜的罪行感到愤怒,同情在战火中受煎熬的小朋友。2.向往和平美好的生活,愿意和各国人民友好交往。行为:1.主动关心国内外形势。2.为发展与各国人民的友谊,维护世界和平做力所能及的事。

教学建议教材分析本课属课程标准六年级部分第五单元的教学内容,教育学生要热爱和平,与世界各国人民友好相处。和平是各国人民的共同愿望,也是当今世界两大主题之一。在饱受战争创伤之后,世界各国人民越来越认识到创造一个和平的环境对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有重要意义,并为之进行了不懈的努力。近些年来,各国也开始重视对下一代进行热爱和平的教育。中华民族历来是一个热爱和平的民族,更应该对青少年一代进行热爱和平的教育。今天的少年儿童生活在和平时代,没有经过战争的硝烟,也体会不到和平对人类的宝贵,因此有必要通过这课的教育,让学生认识到和平环境的来之不易,知道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需要和平的环境,激发学生向往和平、热爱和平的情感。本课教学的重点是认识战争给人类带来的伤害,知道热爱和平是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愿望,激发学生向往和平生活的情感。战争分为正义与非正义,我们反对非正义战争,但同时又支持世界爱好和平的人们为民族独立和国家安全被迫进行的自卫性质的正义战争,歌颂为正义而战的人们。我国目前也强调加强军队建设、巩固国防。学生对此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这是本课教学的难点。本课以两幅战争给人类带来灾难的照片导入新课。教师应充分利用照片的直观性和感染力,通过让学生观察照片,谈自己的感受,激发学生对非正义战争的痛恨之情和对战乱中人们的同情之心,从一开始,就为本课的讲解创造一种情感氛围。教法建议本课应给学生讲清三点。1.世界绝大多数国家和人民都是爱好和平的,和平是人类的共同愿望。课文通过一个普通中国女孩的一封信,说明这一观点。教师在讲解这一部分时,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两个问题:第一,中国的这个女学生并没有受到战争的侵害,她为什么感到忧虑?以此体会这个少女对人类和平事业的关注和对和平美好生活的向往。并让学生认识到这是新中国少年儿童应有的态度。第二,为什么一个普通中国女孩的信会赢得那么多国家元首的赞扬和重视?从而使学生认识到世界绝大多数国家和人民是希望和平、反对战争的,和平是人类共同的愿望。2.战争给人类带来灾难。课文以日本侵华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巨大灾难为例,说明战争的野蛮性和残酷性。关于抗日战争中日本帝国主义残杀中国人民的事例,学生从电影、电视、书籍、展览中看到不少,并不陌生。教师可以让学生再说一些,也可以列举二次大战中和近些年发生的两伊战争、海湾战争、波黑战争、科索沃战争中给人们带来灾难等事实,使学生认识战争给人类造成的巨大灾难。从而激发学生对战争的厌恶与仇恨之情;感受今日和平环境的可贵。3.为了争取和平,许多人为之奋斗了一生,甚至献出了自己的生命。新中国的少年也要为和平做出自己的努力。

教学设计示例十三

我们爱和平教学目标认知:1.知道战争给人类带来灾难,和平是各国人民的共同愿望。2.懂得今天的和平环境来之不易,要热爱和平,珍惜今天的和平环境。情感:1.对帝国主义发动战争、残杀无辜的罪行感到愤怒,同情在战火中受煎熬的小朋友。2.向往和平美好的生活,愿意同各国人民友好交往。行为:1.主动关心国内外形势。2.为发展与各国人民的友谊,维护世界和平做力所能及的事。教学重、难点:认识战争给人类带来的伤害,知道热爱和平是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愿望,激发学生向往和平生活的情感。教具准备1.课文录音。2.录像带(南京大屠杀片段人3.投影胶片(讨论题、战后景况)。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提问:你们知道当前世界上哪里还有战争吗?2.投影(战后景况)。提问:你们看到这战后的景况有什么感受呢?小结:我们看到战后到处是一片废墟,尸横遍地。无辜的儿童成了孤儿,在那里啼哭。我们感到这情景十分悲惨,为他们难过。我国河南省有一个13岁的小女孩和你们有同样的感受,她渴望和平,憎恶战争,为此做出了自己的努力。二、学习课文;分析明理1.听录音,看课文。2.提问:(1)小女孩为什么给许多国家元首写信?(2)小女孩的信为什么赢得那么多国家元首的赞扬和重视?小结:小女孩给这些国家元首写信是为了促动他们用自己的权力制止战争、扑灭战火。这也是我们每一个中国人的强烈愿望。她的愿望受到了许多国家元首的赞扬和重视,说明世界人民和我们一样希望和平,反对战争。和平是人类的共同心愿。板书:世界人民期望和平3.了解战争对中国的创伤。(1)过渡语:中国人民永远不会忘记战争给我们带来的创伤,中国人民饱受太多的战争之苦。日本帝国主义的侵华战争是大家都知道的。1931年“九一八”事变,日军侵占了我国的东北三省。1937年7月7日的卢沟桥事变,日军又进一步侵占了我国的华北,同年12月13日占领南京,开始了震惊世界的南京大屠杀。(2)放录像(南京大屠杀片段人提问:看了这段录像,大家有什么感想?侵略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了哪些灾难?小结:看到我们的同胞,被集体射杀、火焚、活埋,惨死在敌人的屠刀之下,我们心如刀绞,愤慨万分。但是,在战争中惨遭不幸的又何止南京一座城市!4.提问:你看过哪些反映第二次世界大战和抗日战争的电影或书籍?说说侵略战争给人们带来灾难的事例。小结:同学们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和抗日战争的情况了解得还比较清楚。侵略战争使成千上万的人丧失了生命,流离失所,使无数的孩子成了孤儿,在死亡线上挣扎。战争给人类带来了太多的灾难。5.介绍白求恩、宋庆龄的事迹。(1)过渡语:许多善良的人们为了争取和平,制止战争,奋斗了一生,有的还献出了生命。(2)提问:你们还记得我们学习“做事要负责任”一课时看的录像“手术台就是阵地”吗?谁能给大家讲一讲?(3)提问:白求恩大夫为什么这样做?(4)宋庆龄奶奶为什么被国际上公认为20世纪最伟大的女性?小结: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白求恩,伟大的和平使者宋庆龄奶奶,还有许许多多像他们一样善良的人,为了制止战争,维护和平,努力奋斗了一生。他们的这种精神值得我们学习,我们也应为维护和平做出自己的努力。三、辨析讨论.指导行为1.投影讨论题。有人说:“既然我们反对俄争,我们国家为什么还要有军队,还要加强国防建设?”你对这个问题怎么看?小结:热爱和平是我们中国人民的共同愿望,也是世界绝大多数人民的共同愿望。但是帝国主义还存在,还有极少数的人侵略本性不改,总想发动战争。因此,我们必须提高警惕,随时准备迎击敢于来犯的敌人。为此,就要有人民的军队,用强大的国防来保卫我们的祖国,防止敌人的侵犯。只有这样才能赢得和平,使我国人民过上安定幸福的生活。2.开展“我们渴望和平”的活动。从最近的报纸和电视中了解国际间进行了哪些友好交往?国际上发生了什么大事?就感兴趣的某个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小结:同学们都很关心国内外大事,所以了解了许多国际上近期发生的大事。我国领导人多次出访,外国元首也不断来华访问,我国同许多国家建立了友好关系。这说明我们的国家、人民热爱和平,与各国人民友好相处。板书:我们爱和平四、总结全课热爱和平,与世界各国人民友好相处,是我们大家的共同愿望。课后我们每个人给外国小朋友写一封信,来表达我们的心愿。让我们为维护世界和平做出自己的努力吧!板书设计十三

我们爱和平世界需要和平天,依然蓝,

横尸遍地。只是蒙上了一层阴影;

看,那荒芜的田地!水,依然绿,

看,那光秃的山林!只是散发出一股腥气。

是谁造成了这一切?我们忘不了,

是战争!是那无情的战争!忘不了9·11恐怖袭击,

我们不愿战火纷飞,不愿炮声轰鸣!我们忘不了,

我们不愿硝烟弥漫,不愿横尸遍地!忘不了悲惨的阿富汗难民。

还我们一片蓝天,在那战火纷飞的地方,

还我们一片宁静,在那硝烟弥漫的战场,

世界需要和平!民族团结一家亲教学目标认知:1.知道中国革命的胜利和祖国的兴旺发达离不开各民族的团结。2.懂得在社会主义中国各民族之间应当互相尊重、平等相待、和睦相处。情感:愿意和其他民族的人们友好交往,对破坏民族团结的言论和行为感到气愤。行为:1.能做到和不同民族的人们友好相处,不说不利于民族团结的话,不做有损民族团结的事。2.在与其他民族相处时能自觉尊重其他民族的风俗习惯。

教学建议教材分析本课是根据课程标准六年级部分第五单元有关教学内容和要求设置的。对青少年进行民族间互相尊重、平等相待、和睦相处的教育很有必要。其一,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因此民族问题一直是我国的一个重要问题。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政府非常重视民族问题,确立了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并采取措施,尽一切努力,促进全国各民族的共同繁荣。在我国宪法中也明确规定:各民族一律平等。应让学生从小了解我国在民族问题上的基本立场。其二,不能忽视目前境内外,仍有少数敌对分子利用民族问题制造事端,破坏我国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特别是在少数民族聚集的地区,进行加强民族团结的教育十分必要。其三,随着社会的不断开放,各民族间交往日益频繁,许多少数民族到内地来做生意,随着边境地区旅游事业的发展,汉族人也到少数民族地区旅游。因此,对学生进行这一教育,也有现实意义。本课以观察照片,让学生从我国各民族代表的合影照片中认识几个民族,并谈看了照片之后的感想入手导入课文,用以说明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与课文第一段相连接。

本课应讲清两点。1.民族团结的意义。课文从三个方面进行了论述:第一,通过历史的回顾说明,祖国的兴旺发达和进步离不开各民族的团结、互助;第二,在革命战争年代,民族团结是革命取得胜利的重要条件之一;第三,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加强民族团结,才能保证社会主义建设的顺利进行。2.各民族间要互相尊重、平等相待、和睦相处。课文以孔繁森的事迹和新疆地区一个回汉维族杂居的村庄村民互相帮助的事例,说明我国是一个社会主义的大家庭,各民族间亲如兄弟,要互相尊重、平等相待、和睦相处。

课文最后一段简单说明了少年儿童也要为加强民族团结而努力,在与不同民族交往中应注意尊重不同民族的风俗习惯,友好相处。这段话主要是指导学生的行为。教法建议教学建议和应注意的问题。1.本课所讲事例多数是学生熟悉的。教学中,教师应借助事例让学生理解本课所讲观点。也可以参考后边的参考资料再给学生介绍一些事例,说明祖国的文化是汉族和少数民族共同创造的,民族团结则国家兴旺、民族昌盛;民族分裂于国于民都不利。2.本课政策性较强,在教学时要注意语言的准确性,汉族地区要防止以汉族为主体来谈与少数民族的关系,防止大汉族主义倾向;少数民族地区也要防止本民族狭隘的民族主义。3.教学中要注意结合本地区的具体情况,有侧重地对学生进行教育。如在开放地区和旅游开发区,可以侧重在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方面;对民族杂居地区和一些少数民族地区,特别是有民族纠纷或分裂活动的地区,更应强调加强民族团结、反对民族分裂的必要性。

教学设计示例十二

民族团结一家亲教学目标认知:1.知道中国革命的胜利和祖国的兴旺发达离不开各民族的团结。2.懂得在社会主义中国各民族之间应当互相尊重、平等相待、和睦相处。情感:愿意和其他民族的人们友好交往,对破坏民族团结的言论和行为感到气愤。行为:1.能做到和不同民族的人们友好相处,不说不利于民族团结的话,不做有损民族团结的事。2.在与其他民族相处时能自觉尊重其他民族的风俗习惯。教学重点、难点:使学生懂得在社会主义中国各民族之间应当互相尊重、平等相待、和睦相处。教学过程一、听民族音乐,春民族娃娃,观察各民族照片,导入新课1.播放民族歌曲联唱:《延边人民热爱毛主席》(朝鲜族)《解放区的天是明朗的天》(汉族)《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蒙古族)《新疆好》(维吾尔族)请学生猜猜:这些都是哪个民族的歌曲?2.谁能说说在我国社会主义大家庭中,除汉族外,还有哪些民族?(出示政区版图)边交流边指出这些少数民族的区域,并出示部分民族娃娃。3.出示各民族照片:这是一张怎样的合影?(各民族在一起的合影)4.对,我们今天就来学习第12课——民族团结一家亲。(出示课题)请同学们打开书,齐读课文第1、2节。5.师:不同的民族虽然在服饰、语言、生活习惯等方面有所不同,但都是中华民族的一员,是一家人。千百年来,各族人民团结友爱,共同建设着祖国,共同创造了祖国的灿烂文化,才使我们的祖国母亲变得如此强壮,如此美丽。二、学习课文.领悟道理1.师:民族的团结和睦是祖国兴旺发达的重要条件,中国的历史就是各民族团结互助、共同进步的历史。听配乐录音故事:文成公主进藏。生看书讨论(第3节):(1)唐朝皇帝为什么把文成公主嫁到西藏?(2)为了促进藏族与中原的交流和发展,文成公主做了些什么?藏族青年怎么做的?(3)西藏人民为什么要供奉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的塑像?师:汉藏是一家。民族之间只有团结友爱、互帮互助,才能促进祖国的兴旺发达和进步。板书:祖国的兴旺发达2.师:在中国的革命战争年代,民族团结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出示投影)指名朗读课文第4小节。(1)小组讨论:为什么刘伯承将军要和小叶丹结拜为兄弟?(2)如果不这样做,可能会有什么后果?师:红军的诚意和尊重,赢得了彝族人民的信任,也使革命得以顺利进行下去。板书:革命的胜利3.在战争年代,民族团结是革命取得胜利的重要条件。那么,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我们还需要民族团结吗?请生默读课文第5小节。生交流。小结: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各族人民只有加强团结,互相帮助,共同促进,才能保证社会主义建设的顺利进行。三、观看录像,加深认识1.师:长期以来,在建设祖国、保卫祖国的过程中,涌现出了许多动人的民族团结一家亲的事迹。下面我们就来看看电影《孔繁森》片段。(风餐露宿了解民情,实地考察;卖血抚养孤儿;关心藏族老人;因公牺牲。)师:刚才我们看了电影《孔繁森》的片段,大家的眼中噙满了泪水,同学们深深地被孔繁森为了祖国建设、民族团结而忘我工作、无私奉献的精神所感动。孔繁森牺牲了,当地人民又是怎样评价他的呢?(播放“灵堂拜祭”片段)出示挽联:一尘不染,两袖清风,视名利安危淡似狮泉河水;二离桑样,独恋雪域,置民族团结重如冈底斯山。2.你们还知道哪些有关民族团结、互相尊重的故事?说说这样做有什么好处?小结:孔繁森、打井团长等英雄模范,舍小家为大家,几十年如一日,为了祖国建设,促进边疆发展,帮助边疆人民,贡献出了毕生精力。板书:社会主义建设的顺利进行3.生活在祖国大家庭中的各族人民,不仅在建设和保卫边疆中并肩作战,而且在生活上也同样亲如手足。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天山脚下有个回、汉、维三族聚居的村庄,那里的村民是如何互相尊重、和睦相处的。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最后一节,讨论交流。小结:汉族也好,少数民族也好,都是中华儿女,都是一家人。只有互相尊重、平等相待、和睦相处,才能共建美丽的家园,才有利于祖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顺利进行。板书:互相尊重

平等相待和睦相处齐读村民们的话:沙石结合在一起是座山,大家团结在一起能使荒滩变花园,民族团结就是好。四、联系实际,辨析导行1.师:各族人民不仅在生活上要互相照顾,建设中互相支援,还应互相尊重风俗习惯,这是搞好民族团结的基础。少数民族也像汉族一样,有许多风俗习惯,你们了解哪些?是怎样对待的?2.小品辨析:《蒙古包做客》讨论:苏意这样做可以吗?这样做会有什么影响?小结:苏惠这样做是不对的,我们应当尊重他人的民族习惯。只有尊重他人的民族习惯才有利于搞好民族团结。3.观看录像:《发展中的西藏》讨论:从录像中,你看到了什么?你是怎么想的?五、归纳总结,提出要求1.学了“民族团结一家亲”这课书,你懂得了什么?生交流,师补充板书:有利于2.中队委员在《娃哈哈》旋律声中提出倡议:6月1日就要到了,让我们给云南少数民族的小伙伴写一封信,交流学习生活情况,互通信息,为促进民族大团结尽一份力。3.课后活动:搜集少数民族为祖国做贡献的事例,以及表现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的图片、邮票和歌曲。班会上展示。板书设计十二

民族团结一家亲祖国一定要统一教学目标认知:1.知道香港、澳门、台湾是祖国的一部分,祖国领土不可分割。2.懂得实现祖国统一是包括港澳台同胞在内的所有中国人民的共同心愿。情感:1.为香港、澳门的回归感到自豪和高兴。2.盼望祖国能早日实现统一,对台湾一些人搞分裂的行为感到气愤。行为:1.关心祖国的统一大业,积极参加学校或社会组织的庆回归、促统一的活动。2.与港、澳、台同胞友好交往。

教学建议教材分析课程标准六年级部分第五单元“教学内容”中规定要对学生进行“祖国领土不可分割,实现祖国统一是全中国人民的共同心愿”的教育,本课是根据这一教学内容和相应的基本要求设置的。实现祖国的统一是我国的基本国策之一,也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为了实现祖国的早日统一,我国政府进行了不懈的努力,并采取了一系列积极可行的政策和措施,使香港、澳门顺利回归祖国,大陆与台湾的交往也日益频繁。完成祖国统一大业是全体中国人共同努力的目标,这个目标的最终实现很有可能要靠现在的青少年。因此,让学生从小关注祖国统一问题,了解一些我国政府在祖国统一问题上的原则立场和基本政策,很有必要。本课以激情为主,重点是使学生懂得实现祖国统一是全体中国人的共同心愿,激发学生盼望祖国早日统一的愿望。课文前的导入部分设“述说”栏目,通过让学生看照片,回想在庆祝香港回归时人们激动的心情,以激发学生的情感,并与课文紧密相连。课文分三部分。1.点出庆祝香港回归时一幕幕激动人心的情景,说明香港回归是海内外华人的共同心愿,人心所向,众望所归。在教学时,教师可以依循课文线索,充实一些形象具体的事例,也可以谈当时自己的心情和感受,以富有情感的讲解,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情感。同时要让学生知道人们之所以这么激动,是因为它雪洗了中华民族百年耻辱,香港结束了百年的殖民统治,终于回到了祖国的怀抱。2.说明香港、澳门历来是中国的领土,为了实现祖国统一,我国政府进行了不懈的努力,并制定了“一国两制”的方针。这一方针对香港、澳门的平稳过渡起到哪些积极作用。另外也可以结合近期报纸中有关香港、澳门社会稳定、经济发展的报导,让学生通过事实体会这一方针的英明正确。3.以富有情感的描写,说明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实现台湾和大陆的早日统一,完成祖国统一大业是海峡两岸人民的共同心愿。在讲解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可以穿插一些具体事例,或者让学生自己讲他们所知道的事例,说明海峡两岸盼统一。此处设两框,引出我国宪法和江泽民讲话中的有关内容,目的是让学生知道我国政府对台湾问题的原则立场。教法建议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本课涉及的常识性知识比较多,鉴于课时所限,不可能讲很多,所以对港、澳、台问题的由来,我国的原则立场,一国两制政策等,教师应弄清楚,以防讲课时出现知识性错误,但不必给学生讲很多。讲课时尽量借助感性材料和学生已学过的知识。

教学设计示例十一

祖国一定要统一教学目标认知:1.知道香港、澳门、台湾是祖国的~部分,祖国领土不可分割。2.懂得实现祖国统一是包括港、澳、台同胞在内的所有中国人民的共同心愿。情感:1.为香港、澳门的回归感到自豪和高兴。2.盼望祖国能早日实现统一,对台湾一些人搞分裂的行为感到气愤。行为:1.关心祖国的统一大业,积极参加学校或社会组织的庆回归、促统一的活动。2.与港、澳、台同胞友好交往。教学重、难点:知道香港、澳门、台湾是祖国的~部分,祖国领土不可分割。教具准备1.录像带两段:①《香港回归集锦》②《台湾风貌》2.录音带两段:①《伯父来到我家中》②课文内容一段3.挂图一张:《回归倒计时牌前》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1.谈话:同学们,你们还记得1997年7月1日,在我国发生的一件大事吗?(出示挂图)让我们共同来看一看这张照片,想想当时人们庆祝香港回归时的心情,说说人们为什么会这么激动。小结:香港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它被英国殖民主义者强行租占长达百年。如今,它又重新回到了祖国的怀抱,使祖国的统一大业顺利地迈出了第一步,人们怎能不激动万分!板书:祖国

统一二、学文明理1.回顾香港、澳门回归,展望台湾回归,激发盼望祖国统一的情感。放录像:《香港回归集锦》,配合课文第一段录音。提问:(1)1997年7月1目的午夜钟声响起之前,全国人民在做什么?心情怎样?(2)午夜钟声响起,倒计时牌跳完最后一个数字,这时,五星红旗伴着雄壮的国歌声在香港国际会议展览中心冉冉升起,所有中国人民怎样?他们的心情又是怎样的呢?(3)看到这~情景,你的心情怎样?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心情呢?小结:香港回来了,流浪百年的游于回来了。面对着骨肉团聚的动人一幕,你会激动,我会激动,所有的中国人都会激动,因为我们都是中华儿女。提问:(1)1999年,在祖国统一大业的行进中,又有一件大事发生,你知道是什么事件吗?(2)澳门同香港一样,历来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然而它的命运也如香港一样,被人租占,你知道是谁租占了澳门吗?(3)香港和澳门本来是中国的,为什么会被别国租占呢?小结:清政府腐败无能,国力衰弱,才会被英国及葡萄牙殖民主义者强行租占我国领土,长达百年以上。提问:为了完成祖国统一大业,我国政府提出了和平统一祖国的正确主张,并制定了“一国两制”的方针。你们知道这个方针是什么意思吗?小结:“一国两制”的政策是指在坚持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国家主体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同时在台湾、香港、澳门,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这一英明决策已使香港、澳门顺利回归。板书:一国两制2.了解台湾历史,激发爱国情感。过渡:在我们庆贺香港、澳门回归的时刻,不能不想到祖国的宝岛——台湾。提问:台湾自古就是中国的领土,为保卫我国的这座宝岛,很多爱国英雄与外国侵略者进行了英勇斗争,郑成功就是其中一位。你能讲一讲郑成功收复台湾的故事吗?小结:1624年,荷兰侵略者侵入台湾,遭到郑成功领导的台湾人民的一次次抗击。1662年2月,荷兰军队在中国军民的围剿下永远被逐出台湾,台湾回到了祖国的怀抱。提问:你想了解台湾吗?请看录像《台湾风貌》。提问:谈一谈看后的感想。小结:台湾是座美丽的宝岛,那里有晶莹如玉的玉山,有著名的日月潭,还有水果之乡的美名,丰富的海产品、悠久的历史文化,都是祖国的瑰宝。提问:因为台湾既美丽、富饶,又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因此,1895年又被新的侵略者霸占。你知道这个侵略者是哪个国家吗,这场反侵略战争又持续了多久呢?引导学生看课本第二段。提问:虽然外国侵略者垂涎这块土地,但海峡两岸的人民都抱有一个信念,这个信念是什么?小结:台湾是中国的领土,是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决不容许别人欺侮和侵略。正如宪法中所说的——出示条幅:完成统一祖国的大业是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全中国人民的神圣职责。——《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提问:现在有少数人,宣扬所谓的台湾独立、两个中国、一中一台,针对这些观点,谈谈你的看法。讨论后小结:有人妄图把台湾从祖国分割出去,这是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所有中国人民不允许的。因为,祖国领土是不可分割的。三、结合事例,激发爱国情感1.讲述:海峡两岸人民骨肉情深,是不会允许将台湾与祖国分开的,台湾人民盼望着祖国早日实现统一,大陆人民渴望着与台湾亲人早日团聚,这是中国人民的共同心愿。出示条幅: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海内外全体中国人民的共同心愿。——江泽民放故事录音:《伯父来到我家中》。提问:听了故事,你有什么感想?小结:由于台湾当局放宽了对台湾居民到大陆探亲的限制,一批批台湾同胞陆续来大陆探亲,与亲人团聚。不久的将来,祖国~定要统~,也一定会统一。那时,夫妻离散、骨肉离分的局面就会结束。板书:一定要2.布置“活动”:搜集最近报纸上有关大陆与台湾相互交往的事例,并和同学相互交流。四、总结全课同学们,我们都是中华儿女,都盼望着祖国完全统一,众志成城,相信只要我们全体中国人民共同努力,不久的将来,祖国统一大业必定会实现。

板书设计十一

祖国一定要统一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教学目标认知:1.知道爱国志士反抗侵略、报效祖国的事迹。2.懂得没有祖国的兴旺发达,也就没有个人的前途和幸福。3.懂得为国效力是每个中华儿女应尽的责任。情感:敬佩为国捐躯,为国效力的爱国志士,并愿意向他们学习。行为:1.关心祖国的发展和建设事业。2.能为祖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教学建议(一)九至十三课是对学生进行国家民族生活中的道德规范的教育。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这一单元主要帮助学生树立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以及对祖国的责任感、义务感。同时使学生了解我国现阶段的有关大政方针。本课是在前几年级向学生介绍爱国人物的事迹,引导学生学习爱国人物热爱祖国、忠于祖国精神的教育的基础上,进一步教育学生认识祖国与个人的关系,帮助学生树立对祖国的责任感,引导学生立志为祖国贡献自己的力量。热爱祖国、忠于祖国,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形成的高尚道德情操和民族精神,正是这种精神构成了中华民族立国安邦的精神支柱,成为推动社会前进的巨大动力和维系祖国统一与民族团结的强大纽带。今天,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仍然需要继承和发扬这一爱国主义传统,动员全体人民以饱满的热情和无私的奉献精神,为祖国尽责效力,为中华民族的振兴而奋斗。热爱和忠于祖国的道德情感不是每个人生来就有的,也不会自发地产生,需要从小培养。因此,反复对学生进行这方面的教育,不断强化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很有必要。(二)课题和课文前的导入栏目,以“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点出这一课要讲的观点。此言出自明清思想家顾炎武,原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里的“天下”即祖国之意,后来人们也用“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更清楚地表达了对祖国的忠诚、热爱之情和责任感。教材取了后一种说法。“匹夫”泛指平民百姓。这句话的意思是作为一个平民百姓,也应关注祖国的命运,以为国效力为己任。充分认识这一名言的含义,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和长大要为国效力的责任感,是本课教学的重点。(三)课文讲了三层意思。1.祖国是我们祖祖辈辈生活的地方,祖国的兴衰与每个中华儿女息息相关。课文通过新旧社会对比,说明国富则民强,国破则家亡的道理。教师在讲解时可以以此为线索,利用事例或图片,让学生通过感性材料明白这一道理。2.祖国的富强要依靠全体中国人的共同努力,为国效力是每个中国人应尽的责任。

课文从三个方面说明这一道理。第一,在祖国危难之时,为了祖国的独立、统一和人民的解放,无数爱国志士为国捐躯,甘洒一腔热血。课文列举了鸦片战争以来,各个时期为国牺牲的英雄人物,这些人物有些是为反抗外来侵略,有些是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而英勇献身的。所选人物均为学生较熟悉的,教师在教学中可以让学生自己回忆、讲解这些人物的事迹,体会先烈们的崇高精神。第二,在新中国建立之初,为了使我国早日摆脱贫困落后的面貌,许多有志之士,放弃国外优越的条件,离开温暖的家庭,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为国效力。这方面的事例,在前五年的思想品德课中已有所介绍,如华罗庚、邓稼先、王进喜、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的科技人员的事迹等等,教师可以借助学生以往学习的知识,让他们进一步体会这些模范人物一心报效祖国的精神。第三,在今天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仍有许多人把祖国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在自己的岗位上,默默奉献几十年。课文讲了大庆新时期铁人王启民的事迹。这样的人物事迹还有很多,如李国安、孔繁森等等。教师还可以结合当时当地的材料,进行讲解。3.少年儿童要从小树立以祖国的富强为己任的思想,立志为国尽责效力。这部分只是在课文最后一段中提了一下,主要是让学生认识到,祖国的强盛不仅是老一代的责任,也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从而树立责任感和使命感。这方面内容在下一节课结合讲未来的宏伟目标时,还要进一步讲解。(四)本课课后练习安排了两个栏目。第一个栏目“述说”,设计了两个题。第1题是让学生再讲几个为祖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无私奉献的先进人物的事例。目的是通过模范人物的事迹让学生进一步体会,作为一个中国人,在今天应该怎样履行自己对祖国应尽的责任。这个题可以在讲解课文过程中完成。第2题是让学生谈一谈作为一个少年儿童能为祖国建设做哪些力所能及的事。目的是引导学生关注国家大事,并在行动上积极参加一些为国尽力的活动,从小培养对祖国的责任感。这道题可以结合课文最后一段讲解来完成,也可以在讲解课文后完成。第二个栏目“阅读”,分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名言,有三句。第一句是华罗庚的话,表达了他与祖国和人民同命运的思想感情。第二句是苏步青的话,表达了他愿为国家献身的报国之志。第三句是林巧稚的话,同样表达了她与祖国和人民同命运的思想感情。要让学生理解其中的含义,体会这些爱国志士的思想感情。第二部分讲述了徐悲鸿为祖国争气发奋学习的事例。目的是让学生进一步体会个人与祖国是不可分的,作为一个中国人应当有自尊心和自豪感,并为祖国尽责效力。(五)本课教学的难点是对爱国人物热爱祖国、忠于祖国的思想情感的理解和体会。对于爱国人物的事迹,学生知道不少,关键是如何通过对人物事迹的分析让学生体会他们的思想感情。应该看到,当今社会上一些人中存在的只讲个人实惠,不讲理想和祖国利益的错误思想,对学生也有影响。我们教学的目的在于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和报国之志,启发学生与这些爱国人物产生思想共鸣。可通过以下方法进行讲解。第一,通过事例对比,启发学生的情感体验,使学生认识个人与祖国的关系,体会“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道理。第二,通过对爱国人士精神境界的剖析,激发学生对他们的敬佩之情,引导学生以这些人为榜样,立志做一个对祖国有所作为的人。

教学设计示例第九课

国家兴亡

匹夫有责教学目标认知:1.知道爱国志上反抗侵略、报效祖国的事迹。2.懂得没有祖国的兴旺发达,也就没有个人的前途和幸福。3.懂得为国效力是每个中华儿女应尽的责任。情感:敬佩为国捐躯,为国效力的爱国志士,并愿意向他们学习。行为:1.关心祖国的发展和建设事业。2.能为祖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教学过程一、观看资料,导入新课1.请同学观看1999年5月8日凌晨北约轰炸中国驻南斯拉夫使馆的资料,谈谈自己对这件事的看法。2.是啊,这件震惊全球的事发生后,每位中国人都感到非常的气愤。我们都决心为祖国的强盛而努力学习。因为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啊!3.板书课题:国家兴亡

匹夫有责(1)这里的“匹夫”指谁?(泛指平民百姓。)(2)课题这句话是什么意思?(作为一个平民百姓,也应关注祖国的命运,以为国效力为己任。)(3)齐读课题。二、学习课文,激情明理1.出示投影,指名读课文第一、二小节。(1)在旧社会,为什么中国人不能进自己国家的公园?(国家贫穷落后,被帝国主义侵略,外国人在中国的土地上为所欲为,中国人连最起码的尊严都没有。)板书:国家落后人民受辱(2)当时中国人不仅在国内受到屈辱,在国外更是受到歧视和侮辱。请同学们读一读课文后的阅读(二),把外国学生说的话画出来,谈体会。(3)新中国成立后,我们自己做了国家的主人,又是怎样一番情景呢?(外国轮船要在中国领航员的引导下才能进港;外国人到中国旅游、参观,都必须按有关规定办理出入境手续……)(4)这些事例说明了什么?板书:国破则家亡国富则民强2.“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祖国的富强要依靠全体中国人的共同努力,为国效力是每个中国人应尽的责任。(1)四人小组学习第3~6节,出示投影,讨论:①人的生命是很可贵的,可先辈们为什么为了祖国甘愿抛头颅,洒热血?(因为他们深深懂得:保卫祖国,拯救祖国是自己的责任,为了民族的独立,祖国的解放,他们宁愿牺牲个人的生命。)②钱学森、华罗庚等人为什么放弃国外舒适的生活环境和优越的工作条件?当时他们是怎么想的?(他们想:建设祖国是每一个中国人责无旁贷的义务。)③新时期的铁人王启民为了使祖国早日实现现代化,他是怎么想,怎么说,怎么做的?在书上画出来,读一读。(2)学生交流后,出示“读一读”中的第一句和第三句,读读,背背。(3)你还知道哪些为祖国社会主义建设无私奉献的先进人物的事迹?(4)这些事例都充分说明,为了祖国的独立和富强,中华儿女为国效力,前赴后继。板书:为国效力

前赴后继3.我们的先辈深深懂得“国家兴亡,匹夫有责”这一道理,他们用自己的行动表达了对祖国的忠诚、热爱和责任感。那么,作为跨世纪的一代新人,我们又该为祖国建设做哪些力所能及的事呢?(学生畅所欲言,如:关心国家大事,积极参加为国尽力的活动,努力学习等。)板书:建设祖国

不懈努力4.没有祖国的兴旺发达,就没有个人的前途和幸福,而祖国是否兴旺发达,又是我们每个中国人应尽的责任和义务,所以说“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三、学习“读一读”中的第二句名言,强化认识1.出示:一个人只要把自己的一切献给祖国,人民就不会忘记他。—苏步青2.苏步青爷爷的这句话是什么意思?你读懂了什么?请把这句话记住。3.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把自己的一切奉献给祖国,为祖国的富强而奋斗终生。这样,祖国人民就将会永远记住他。四、归纳板书,总结全课学了这课书后,我们懂得了(齐读板书)—“国破则家亡,国富则民强”,在旧社会我们—“国家落后,人民受辱”,我们的先辈—“为国效力,前赴后继”,换来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今天,我们少年儿童应该为—“建设祖国,不懈努力”,真正做到“匹夫之责”。板书设计保护人类生存的环境教学目标认知:

1.以实例说明环境是人类生存的基本条件。

2.懂得保护环境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保护环境,人人有责。情感:

1.对破坏环境的人和事表示气愤。

2.愿意与世界人民共同携手,为保护环境做出自己的贡献。行为:

1.不做污染环境、破坏环境的事。

2.积极参加保护环境的公益活动。

3.劝阻别人不要污染环境。

教学建议教材分析本课是根据课程标准六年级“公共生活中的道德规范”中“保护环境”的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编写的。一、二年级已经进行过爱护花草树木、保护环境卫生的教育,学生知道花草树木对人们有好处,必须爱护;环境卫生使人们生活愉快,应当保持环境卫生。三至五年级进行过爱护有益动物,保护珍稀动物的教育。本课所讲的保护环境,包括一至五年级所涉及的内容,而且更具概括性和一定的深度。通过教学,要让学生明白环境是人类生存的基本条件,保护环境,人人有责。对学生的行为要求也比较高,要自觉保护环境,不做污染环境的事;爱护山林绿地和有益、珍稀动物;积极参加保护环境的公益活动。这课有一定的深度和难度,因为只有从理论上弄清保护环境的重要性,才有可能在行动上有所表现。本课一开头围绕三张照片让学生议论,如果你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会有什么感受。教材只选了环境被污染的三种情况的照片:垃圾污染环境,大量排放工业废气污染大气,工业废水污染河流。可以说,谁都不愿意在被污染的环境中生活,这样就自然地引出了本课要讲述的主题。

本课的重难点是懂得保护环境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保护环境,人人有责。教法建议1、本课可以用保护环境类的歌曲导入,创设情景,引起学生的兴趣。

2、再讲环境污染问题时,可以告诉学生世界的十大公害,作为六年级的学生,应该做到了解。

3、可以把6月5日‘世界环保日’向学生阐述清楚。

4、可以借助多媒体播放一些环境污染方面的视频,使学生引起足够重视。

5、可以调动起学生充当地球小卫士,来进行环保宣传,并以身作责。

教学设计示例第八课保护人类生存的环境教学目标认知:1.以实例说明环境是人类生存的基本条件。2.懂得保护环境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保护环境,人人有责。情感:1.对破坏环境的人和事表示气愤。2.愿意与世界人民共同携手,为保护环境做出自己的贡献。行为:1.不做污染环境、破坏环境的事。2.积极参加保护环境的公益活动。3.劝阻别人不要污染环境。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讲课以前,先播放歌曲《地球你好吗》第一段。引入课题,同时也吸引了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歌声中走近我们身边的环境。下载然后播放视频——《我们生存的环境》下载提问:看了这段视频,你知道世界十大环境问题是什么吗?学生回答世界十大环境问题有:1、气候变暖。2、臭氧层破坏。3、生物多样性减少。4、酸雨漫延。5、森林锐减。6、土地荒漠化。7、大气污染。8、水体污染。9、海洋污染。10、固体废弃物污染。那再来看看并播放《我们身边的大气环境》,下载《我们身边的水环境》,《我们身边的声环境》下载。让学生仔细观看视频内容。并引发学生意识到,这样的环境应该加以保护了。那看一看世界为了保护环境做了哪些事情,从而引出“世界环境日”。打开书本让学生画出时间和内容。并给学生展示图表‘历年世界环境日主题’。让学生总结出‘世界环境日’的意义。写出相应板书:世界环保日-6月5日,关心、保护、改善二、课堂讨论展示一些‘环境被破坏了’的图片或视频播放视频:《哭笑的地球》,《没有水的样子》,《激情与温柔等》。展开讨论:1、你愿意在这样的环境中生活、学习吗?2、为了保护环境,我们应该怎样做?3、谈一谈你的家庭为了保护环境做过哪些事情,以后应该怎样做?4、我们班集体怎样以实际行动保护学校及其附近的环境?谈一谈自己的想法。学生可以畅所欲言,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回答做相应地补充说明,并把重点内容点明。表扬回答好的同学,并鼓励其他同学向他们学习。让回答好的同学把自己在家庭中的好习惯板书在黑板上。然后针对性地播放一些视频,看看其他小朋友是怎样保护环境的。我国政府有哪些保护环境的好措施、好办法?学生讨论小结:营造大量“护田林”、“防风林”,治理“三废”,整治“白色污染”,进行空气质量预报等,不断改善人们的生存环境。改革开放以来,不少城市已成为“环境保护模范城市”。请看这生机盎然、美丽迷人的城市――大连。出示大连市环境图。提问:为什么大连环境美如画,大连人是怎样保护环境的?小结:大连市从领导到市民都非常重视保护环境,大连人的“三管住”,使我们懂得了保护环境要从自己身边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不做污染和破坏环境的事情。板书:不要污染破坏三、行为指导:提问:我们少年儿童能为保护环境做些什么事呢?请介绍一些事例。(引导并板书)板书:参与环保活动劝阻污染行为师引导并建议学生做一个绿色消费者。(贴纸)做一个绿色消费者的几点建议:

用今天所学的知识评议下面的行为对不对:“议一议”栏目,学生讨论。小结:正确对待废弃物,不做污染环境的事,养成环保好习惯。四、结束语:让我们向全人类呼吁:为了我们美好灿烂的明天,请保护我们的生存环境吧!播放视频《地球你好吗》下载最后一段,教师带领学生随音乐伴唱,结束本课。附:板书爱护公共财物教学目标认知:

1.知道公共财物是国家和集体的财产,是劳动成果。

2.懂得爱护公共财物是爱祖国、爱集体、尊重劳动者的表现。情感:

1.以爱护公共财物为荣,以破坏公共财物为耻。

2.崇敬爱护公共财物的人。

3.憎恶破坏公共财物的人和事。行为:

1.自觉爱护公共财物。

2.对损坏公共财物的行为加以劝阻,并想办法制止。

教学建议教材分析本课是根据课程标准“公共生活中的道德规范”中“爱护公共财物”的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编写的。一、二年级进行过爱护课桌椅和学校物品的教育。三至五年级进行过爱护公用设施的教育,但都没有明确讲公共财物。在此基础上,六年级则从爱护公共财物的高度进行教育,带有总结和提高的性质。也就是说,从理论上讲什么是公共财物,为什么要爱护公共财物,我们应该怎样去做。这课有一定的深度和难度,因为只有从理论上弄清爱护公共财物的道理,才能在行动上有所表现。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公共财物都是劳动者辛勤劳动创造出来的。学生应该爱惜公共财物。教学难点是懂得爱护公共财物是爱祖国、爱集体、尊重劳动者的表现。

本课开头设计一个“述说”,让学生列举出哪些是国家或集体的财物,从而引出本课的主题。本课课文共讲了四层意思。

第一层,主要阐述什么是公共财物,公共财物与改善人民的生活、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关系,以及除天然资源外,公共财物都是劳动者辛勤创造出来的等内容。

第二层,主要讲述如何对待公共财物不仅表现为一个人对待“物”的态度,也表现为对国家、对人民的态度。

第三层,主要讲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看到一些不爱护公共财物、破坏公共财物的现象。

第四层,主要讲爱护公共财物是社会主义国家公民的责任。要从小树立公共财物神圣不可侵犯的观念。我们不仅要爱护公共财物,而且要对损坏公共财物的行为,加以劝阻,并想办法制止。教法建议1、本课可以以故事导入,吸引学生的兴趣,引出课题。

2、在讲解公共财物以前,可以先让学生自己根据已有的知识去找,教师可根据学生回答进行补充,有利于与孩子已有的知识相连接。

3、在讲解她们为什么保护公共财产时,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分析:她们把国家当成了是自己的家,如果你家的东西遭到破坏,你会不会保护呢?答案是肯定的。所以说,她们是把国家当成了是自己的家,公共财物是国家、集体的,是劳动人民用辛勤劳动创造出来的,来之不易。因此她们为保护公共财物而奋不顾身。

教学设计示例第七课爱护公共财物教学目标认知:1.知道公共财物是国家和集体的财产,是劳动成果。2.懂得爱护公共财物是爱祖国、爱集体、尊重劳动者的表现。情感:1.以爱护公共财物为荣,以破坏公共财物为耻。2.崇敬爱护公共财物的人。3.憎恶破坏公共财物的人和事。行为:1.自觉爱护公共财物。2.对损坏公共财物的行为加以劝阻,并想办法制止。教学重点:使学生知道公共财物来之不易,应该爱惜。教学难点:懂得爱护公共财物是爱祖国、爱集体、尊重劳动者的表现。教具准备课文图(1)幻灯片、《草原小姐妹》录像带、自制练习的幻灯片1张。教学过程一、故事导入新课1.看图讲向秀丽的事迹。2.看录像介绍龙梅、玉荣的事迹。3.二提问:几十年来,人们一直传颂着英雄维护公共财物的事迹,这说明了什么?4.小结过渡:人们热爱英雄、敬佩英雄,希望全社会都学习他们爱护国家财产的高尚品质。那么,究竟要学习他们什么呢?让我们来仔细分析课文。二、分析课文,讲明道理1.

你知道哪些是公共财物吗?请随便例举。学生回答教学根据学生的回答加以肯定和补充,并详述什么是公共财物。提问:向秀丽为保护什么不怕烈火烧身,龙梅、玉荣为保护什么不怕严寒和暴风雪的袭击?(工厂和羊群)追问:工厂、羊群是属于谁的财物?(板书:国家

集体)你还能列举出哪些是属于国家和集体的财物吗?(同桌讨论)小结:大家列举了工厂、矿山、铁路及所有公共设施等,凡属于国家和集体的财物,都是公共财物。板书:公共财物2.为什么要爱护公共财物。(1)出示向秀丽保护公共财物的投影,引导学生讨论。提问:①当车间着火,燃烧的酒精流向金属钠,工厂面临爆炸时,向秀丽是怎么做的?②她知不知道用身体挡住燃烧的酒精很危险?她为什么还要这样做?她心里想的是什么?小结:她一心想的是保住工厂、保住国家的财物。(2)放映龙梅、玉荣的录像片断,引导学生讨论。提问:龙梅、玉荣在暴风雪中拼命保护集体羊群时,她们心里只有一个什么念头?小结:不让集体的羊群损失一只羊。(3)向秀丽和龙梅、玉荣的共同做法是什么?她们为什么这样做?(分组讨论)小结:她们把国家当成了是自己的家,如果你家的东西遭到破坏,你会不会保护呢?答案是肯定的。所以说,她们是把国家当成了是自己的家,公共财物是国家、集体的,是劳动人民用辛勤劳动创造出来的,来之不易。因此她们为保护公共财物而奋不顾身。板书:国家、集体的财富劳动成果

来之不易(4)她们这样做对国家、集体有什么好处?小结:她们用生命保住了工厂、羊群,使公共财物免受损害。这样可使工厂、集体在这个基础上继续发展,生产出更多的产品,创造出更多的财富。如果大家都能这样爱护、保护公共财物,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就能有一个较坚实的物质基础,发展得更快,人民生活水平也会随之不断提高。(5)假如公共财物被人们随意破坏,对国家、人民有什么危害?(引导学生举例讨论:如油田设备被拆毁,电缆被割断,矿山、森林被滥挖滥伐等。)小结:公共财物是社会主义建设的物质基础,是人民生活的物质条件。一旦遭到破坏,直接影响社会主义建设步伐,影响国家财产的积累,从而影响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板书:人民生活的物质条件国家建设的物质基础(6)我国宪法规定:“社会主义公共财产神圣不可侵犯。”这句话说明什么?你怎样理解?(同学讨论)小结:说明爱护公共财物非常重要,谁都不能破坏。对待公共财物,公民都要爱护,并尽力保护,这是每位公民应尽的责任和义务。(7)向秀丽和龙梅、玉荣舍身忘死来保护公共财物,仅仅表现了她们对待公共财物的态度吗?更反应出她们的什么思想?小结:爱护公共财物是爱集体、爱祖国、尊重劳动者的表现,是一种高尚的品德。板书:是爱祖国、爱集体、尊重劳动者的表现3.讲明怎样爱护公共财物。(1)向秀丽和龙梅、玉荣看到集体财产受到威胁时,是怎么做的?谁要求她们那样做的?板书:自觉爱护(2)如果看到有人损坏公共财物,我们应怎么做?(3)如果看到有人偷盗公共财物,我们应怎么做?(自由讨论)小结:最重要的是要树立公共财物是国家和集体的财产,是神圣不可侵犯的这一观念。有了这一观念就能自觉自愿地把它当作一项义不容辞的责任,处处自觉爱护公共财物,见到有人损坏公共财物能主动劝阻,对故意破坏、偷盗公共财物的现象,能机智勇敢及时报告有关部门想办法制止。板书:劝阻制止及时报告三、补充事例,加深认识(1)“读一读”,读“二兰”保护国家财产的事迹。(2)列举爱护公共财物的典型事例。(3)列举身边或自己爱护公共财物的事例。说一说,爱护公物的人为什么值得敬佩?(引导学生讨论,加深对观点的理解。)小结:以上这些行为都是爱护公共财物,对公共财物负责的表现,我们要学习这种精神。四、联系实际,辨析巩固1.处理课文后“议一议”栏目中的1、2两个题。讨论:对下面这些事,该怎么看?(1)出示幻灯片1题。王宇飞和同学到足球场踢足球,看到足球场边的水管在流水。王宇飞马上跑去关水龙头,发现水龙头坏了,就去找球场负责人,以求得解决。孙虎说:“你真多管闲事,咱们是来踢球的。”小结:爱护公物是我们应尽的责任和义务,不是闲事。(2)出示幻灯片2题。操场上扔着一把笤帚,经过这里的同学有的迈过去,有的嫌挡路踢一脚。李青想去捡起来,又一想,谁都不管,我何必要管呢?小结:大家都要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积极主动、自觉自愿地爱护公共财物。2.结合实际,谈自己在这方面是怎么做的,通过今天的学习有什么新的认识。3.“活动”,就“公共财物保护情况”开展调查活动。五、总结全课,提出希望通过今天的学习你们明白了什么道理?(学生简答)这就是今天我们学习的第七课爱护公共财物(板书完整课题)的收获。作为国家二十一世纪的小主人,要以英雄模范为榜样,以国家、人民的利益为重,自觉地做到爱护公物,这也是我们少年儿童应尽的责任和义务。板书设计为了公众的安全教学目标认知:

1.知道注意公共安全是有公德的表现,是遵守社会公德的基本要求之一。

2.以正反事例说明注意公共安全的重要性。情感:

1.深感注意公共安全的重要性。

2.对不注意公共安全的行为表示反感。行为:

1.注意公共安全,不做危及公共安全的事。

2.发现不安全的隐患,及时向有关部门反映。

教学建议教材分析本课是根据课程标准“公共生活中的道德规范”中有关“注意公共安全”的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编写的。一、二年级已初步进行过安全方面的教育,如不玩火,防触电;遵守交通规则,注意交通安全;提防坏人,不轻信陌生人的话,不吃陌生人给的东西,不跟陌生人走等内容。三至五年级,结合在活动中造成伤害的事例,进一步在此基础上说明注意安全的重要,不仅要注意个人的安全,而且也要注意他人的安全。六年级更进一步把注意公共安全上升到社会公德,注意公共安全不仅是社会生活正常进行的需要,而且与人民的生命财产息息相关。本课开头安排一个“述说”,从学生最熟悉的“禁止携带易燃易爆物品上车”的问题说起,从而引入本课的主题:要注意公共安全。教法建议为了保证公共安全,我国采取了许多措施,以防发生事故。这些措施包括规定禁止在一些地方燃放烟花鞭炮,在有些场所设置公共安全标志,提醒人们注意公共安全。教材强调指出,我们每一个人都要注意公共安全标志,保护这些标志,并按有关要求去做。在课文中,画了一组安全标志图,有施工地点的夜间警示红灯,变压器旁放置的“危险,请勿靠近”的安全标志,汽车加油站的“严禁烟火”的安全标志,山道拐弯处的汽车减速标志等。教学时,教师还可根据本地区的情况补充一些。目的是让学生认识这些标志,注意和保护这些安全标志,并按有关要求去做,就可以避免或减少事故的发生。它不仅关系到个人的安全,而且也关系到他人的安全。这是本课的重点,必须让学生都懂得注意公共安全的重要性。因为只有弄懂公共安全的重要性,学生才可能自觉地注意公共安全。

教学设计示例第六课为了公众的安全教学目标认知:1.知道注意公共安全是有公德的表现,是遵守社会公德的基本要求之一。2.以正反事例说明注意公共安全的重要性。情感:1.深感注意公共安全的重要性。2.对不注意公共安全的行为表示反感。行为:1.注意公共安全,不做危及公共安全的事。2.发现不安全的隐患,及时向有关部门反映。教具准备1.有关课文及练习内容的录像带。2.有关课文、练习内容及安全标志的幻灯片。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看录像(根据“想一想”栏目编制的录像),启发学生初步感知公共安全的重要。提问:在录像中你看到的是什么地方?看到了什么?为什么要挂这样的标志呢?2.小结:设置安全标志是为了提醒人们注意公共安全,确保人们生产、生活的顺利进行。二、分析课文过渡语:注意公共安全十分重要,它关系到人民的生命财产和社会生活的稳定。然而,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认识到了这一点。1.看录像、幻灯片(根据课文第二段内容制成的录像片、幻灯片),认识不注意公共安全的危害,了解公共安全与社会、人民的关系。(1)看录像。提问:录像中那个放鞭炮的人为什么被送进医院?这给他个人、家庭及邻居带来了什么危害?(2)看幻灯。提问:这名儿童为什么向飞驰的火车投掷石子?这一行为给司机带来了什么困难?如果没能及时采取措施,会造成什么后果?小结:在现实生活中,有些人不遵守国家的有关规定,只为一时方便、一己之利,或出于好奇心和好玩,就不顾公共安全,不为大家着想,因而不仅造成人民生命财产的损失,还给社会增加了负担。可见,注意公共安全是社会生活正常进行的需要,是人民生命财产的保证。板书:社会生活正常进行的需要人民生命财产的保证(3)讨论:为什么说注意公共安全是遵守社会公德的基本要求?小结:注意公共安全与社会生活和人民的生命财产紧密相联,也是人们必须遵守的最起码的道德规范。板书:社会公德的要求过渡语:正因为注意公共安全是遵守社会公德的基本要求,与社会和人民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所以,为了确保大家的安全,我国政府采取了许多措施。2.指导学生注意公共安全。(1)放幻灯片(课本安全标志图)。提问:你在什么地方见过这些标志?它们的作用是什么?讨论:有了这些标志就能保证公共安全吗?小结:设置安全标志是为了提醒人们注意公共安全,但并非有了这些标志就一定能保证公共安全。有的人为了一己之利、一时方便,无视各种规定,结果造成灾祸。因此,要想保证公共安全,就必须遵守各项安全规定,保护好安全标志。板书:遵守各项规定保护安全标志(2)默读第二段。思考:液化气、煤气、机动车……在给人们带来方便的同时,也可能会出现某些安全隐患,如果发现这些隐患,我们应该怎样做?板书:发现隐患及时反映(3)提问:我们少年儿童能为公共安全做些什么?自觉遵守各项安全规定;保护安全标志;发现安全隐患及时报告。3.小结与过渡:通过学习,我们知道了注意公共安全是社会公德的基本要求,是社会生活正常进行的需要,与人民的生命财产息息相关。并且懂得了怎样注意公共安全。三、联系实际,提高认识,指导行为1.辨析思考。(1)幻灯1:“评一评”栏目第一题。提问:魏华的想法有什么不对?如果你是魏华会怎么做?小结:为了保证车辆的正常运行,保证旅途中人们的安全,火车站的大门口都挂着“禁止携带易燃易爆物品上车”的标志。人人都应遵守这个规定。(2)放幻灯2:“评一评”栏目第二题。袁明家住的胡同里正在换地下管道,在胡同口放着一个“前方施工,请绕行”的牌子。放学后,袁明觉得好玩,便把牌子翻了过去,别人的劝告,他也不听。提问:袁明做得对吗?为什么?小结:袁明的做法不对。人人都应该保护安全标志,做到不挪动、不损坏。板书:不挪动

不损坏(3)看录像(大意:一个中年人过马路不走过街天桥,跨越公路上的护栏,结果造成交通事故)。提问:这个人的做法造成了什么危害?小结:这种做法不仅危及个人安全,也妨碍公共的安全。2.讨论。注意公共安全十分重要,我们在注意公共安全方面应该怎样做?小结:我们应该自觉遵守有关公共安全的各项规定,维护公共安全,保护安全标志,发现安全隐患及时向有关部门反映。3.联系实际。(1)你注意公共安全标志了吗?(2)你在生活中发现过不安全的隐患吗?发现后你是怎么做的?四、根据“活动”栏目,布置课后开展“公共安全巡视员”活动五、总结谈话.提出希望今天,我们学习了第六课《为了公众的安全》。通过学习,懂得了注意公共安全的重要性,知道了怎样做才算是注意公共安全。希望同学们把所学到的知识印在脑子中,落实到行动中,真正做一个维护公共安全的好少年。板书设计六为了公众的安全做遵守社会公德的好少年教学目标认知:

1.知道什么是社会公德和社会公德的基本要求。

2.懂得遵守社会公德的重要性。情感:

1.愿意自觉遵守社会公德。

2.厌恶不遵守社会公德的行为。行为:

1.自觉遵守社会公德。

2.敢于批评不遵守社会公德的人和事。

教学建议教材分析本课是根据课程标准六年级“公共生活中的道德规范”中的有关要求编写的。关于遵守社会公德的教育,在一至五年级的思想品德课中都从不同的侧面进行过,如一、二年级进行了“爱护学校的物品”“爱护花草树木”“保持环境卫生”等教育,三至五年级进行了“爱护公用设施”“爱护有益动物,保护珍稀动物”“爱护名胜古迹”等教育。但都没有明确提出社会公德问题。本课是第一次明确提出遵守社会公德,并安排了一个单元,包括“做遵守社会公德的好少年”“注意公共安全”“爱护公共财物”“保护环境,人人有责”等课,同前五个年级相比,它不仅涉及社会公德的内容广一些,而且所讲的社会公德有一定的深度。总之,我们在小学阶段一直在对学生进行遵守社会公德的教育,到六年级则是对所讲社会公德内容的一个小结,既有理论的阐述,也有现实生活中的一些事例,对学生增强社会公德意识有一定的帮助。本课开头的导入设计了一个思考题,让学生想一想,在前几年的思想品德课上曾学过“爱护花草树木”“保持环境卫生”“爱护公用设施”“遵守公共秩序”等课,讲的都是在什么场合下应遵守的行为要求?目的让学生知道,我们已学过的这些课讲的都是在公共场合下应遵守的行为要求,从而引出社会公德的概念和社会公德的基本要求。教法建议在讲解遵守社会公德与国家声誉的关系时。教师要讲述清楚一个国家的人们对社会公德的态度,可以反映出这个国家的文明程度,也是这个国家文明的窗口。尤其应强调,在改革开放的今天,我国与世界各国的交往越来越多,到中国的外国人也越来越多,外国人正是在经济合作。旅游观光的过程中,在与中国人交往的过程中来看我们国家的文明程度的。因此,人们是否遵守社会公德,不仅仅是个人的事,不仅仅关系到人们的正常生活,而且是关系到我们国家声誉的大事。为此,每个人都要有一个对待社会公德的正确态度,不断提高思想道德素质,自觉遵守社会公德。

教学设计示例第五课做遵守社会公德的好少年教学目标认知:1.知道什么是社会公德和社会公德的基本要求。2.懂得遵守社会公德的重要性。情感:1.愿意自觉遵守社会公德。2.厌恶不遵守社会公德的行为。行为:1.自觉遵守社会公德。2.敢于批评不遵守社会公德的人和事。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1.启发谈话:同学们,在以前的思想品德课学习中,我们曾学过以下这几篇课文,请大家看投影。投影课题:《爱护花草树木》、《保持环境卫生》、《爱护公共设施》、《遵守公共秩序》。请大家把课题读一下,思考:①这些课文讲的都是哪些场合下应遵守的行为要求?(公共场合)。②它们有什么共同点?(都是遵守社会公德的具体表现。)2.这些课文内容虽不一样,但都是教育我们在公共生活中要考虑公共的利益,符合公共生活中的行为准则。作为跨世纪的一代人,应该做个遵守社会公德的好少年。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五课——“做遵守社会公德的好少年”。板书课题。二、学习课文,明白道理1.轻声读课文第1小节。2.什么叫社会公德?(在社会公共生活中必须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叫社会公德。)3.社会公德都有哪些基本要求呢?根据学生回答,板书:遵守公共秩序、注意交通安全、爱护公共财物、保护环境……4.为什么人们要遵守社会公德呢?四人小组读课文第2、3、4小节,并加以讨论。根据学生回答,板书:使社会生活正常进行是搞好经济建设的保证是个人思想觉悟和道德水平的反映5.为什么说遵守社会公德能使社会生活正常进行?否则,又会怎样呢?投影出示书上四幅图,结合图请学生谈谈看法。(1)大街上的电话亭属于什么?(公用设施。)公用电话对人们的生活有哪些帮助?(电话是人们进行交往、联络的工具。有了电话,人们可以互通信息,交流感情,联系业务……)如果公用电话被破坏了,对人们的生活会有什么影响?(2)过马路、铁路有哪些规定?(过马路走人行横道线,不闯红灯,不在铁路边玩耍……)遵守公共秩序有什么好处?反之,会怎样?(遵守公共秩序,大家的学习、工作和娱乐,才会秩序井然,顺利进行。)(3)为什么要种植花草树木、保持环境卫生?(大家生活在一个舒适的环境中,心情舒畅。)(4)在生活中,你看到过哪些行为是遵守社会公德的?哪些是不遵守社会公德的?这些行为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小组讨论、交流。小结:遵守社会公德是社会的需要,是大家的需要,是符合每个人利益的。6.是否遵守社会公德不仅直接影响社会秩序和人民生活,而且对经济建设也有很大影响。下面让我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