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2024年事业单位考试法律基础知识第一部分法理学法的概念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其实施的,反映统治阶级意志的规范系统。本质:体现统治阶级的意志;法的内容是由统治阶级所处的社会的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立法程序(1)法案的提出;(2)法律草案的审议讨论;(3)法案的表决通过;(4)发的公布3、法律部门、法律体系(1)法律部门,也称部门法,是根据一定标准和原则所划定的调整同一类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2)法律体系,是指一国的全部现行法律规范,按照一定的标准和原则,划分为不同的法律部门而形成的内部和谐一致、有机联系的整体。(3)法系:大陆法系、英美法系、(中华法系也即封建中国法律体系)(4)我国的法律部门:宪法、行政法、民法、经济法、劳动法、环境法、刑法、诉讼法、军事法4、法的效力(1)法对人的效力(一)法对人的效力原则(1)属人主义即法律只适用于本国公民,不论其身在国内还是国外;非本国公民即便身在该国领域内也不适用。(2)属地主义法律适用于该国管辖地区内的所有人,不论是否本国公民,都受法律约束和法律保护;本国公民不在本国,则不受本国法律的约束和保护。(3)保护主义即以维护本国利益作为是否适用本国法律的依据;任何侵害了本国利益的人,不论其国籍和所在地域,都要受该国法律的追究。(4)综合原则:以属地主义为主,与属人主义、保护主义相结合。这是近代以来多数国家所采用的原则。我国也是如此。(二)法对中国公民、外国人和无国籍人的效力1、对中国公民的效力(1)在中国领域内一律适用中国法律。(2)在中国境外的中国公民,也应遵守中国法律并受中国法律保护。但对于适用中国法律与适用所在国法律的关系,应区别情况,依法分别对待。2、对外国人和无国籍人的效力(1)外国人和无国籍人在中国领域内,除法律另有规定者外,适用中国法律。有特殊身份的或者享有豁免权的外国主体,如外国元首、外交使者、外国政要以及他们的配偶和未成年的儿子以及未结婚的女儿,中国法对其不加以直接适用;―――注意:周旺生说的是,“未成年的儿子以及未婚的女儿”,但我国的外交特权与豁免条例中规定的是与外交代表共同生活的配偶和“未成年子女”(2)外国人和无国籍人在中国领域外eq\o\ac(○,1)外国人对中国国家或者公民犯罪,而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规定的最低刑为3年以上有期徒刑的,可以适用中国刑法,但是按照犯罪地的法律不受处罚的除外。eq\o\ac(○,2)在民事或商事活动领域,可以按照我国有关法律的规定或国际私法的冲突规范来加以确定。(2)法的空间效力法的空间效力,指法在哪些地域有效力,适用于哪些地区。1、一般来说,一国法律适用于该国主权范围所及的全部领域,包括领土(辅导用书有误!应为“领陆”)、领水及其底土和领空。――有的法律只适用于一国的部分领域,如我国的特别行政区法律2、根据有关国际条约的规定,一国的法律也可以适用于本国驻外使馆、在外船舶及飞机。(3)法的时间效力法的时间效力,指法何时生效、何时终止效力以及法对其生效以前的事件和行为有无溯及力。1、法的生效时间(1)自法律公布之日起生效(2)由该法律规定具体生效时间(3)规定法律公布后符合一定条件时生效,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破产法(试行)》第43条规定:“本法自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法实施满三个月之日起试行,试行的具体部署和步骤由国务院规定。”2、法终止生效的时间(1)明示的废止,即在新法或其他法律文件中明文规定废止旧法。(2)默示的废止,即当法律适用中出现新法与旧法冲突时,依“新法优于旧法”、“后法优于前法”,适用新法而使旧法事实上被废止。3、法的溯及力(也称法溯及既往的效力,是指法对其生效以前的事件和行为是否适用。如果适用,就具有溯及力;如果不适用,就没有溯及力)(1)有关侵权、违约的法律和刑事法律,一般以法不溯及既往为原则。(2)法不溯及既往并非绝对。目前各国通例是“从旧兼从轻”原则,即新法原则上不溯及既往,但是新法不认为犯罪或者处刑较轻的,适用新法,也称为“有利原则”。(3)在某些有关民事权利的法律中,法律有溯及力。比如,著作权法第59条第1款规定:“本法规定的著作权人和出版者、表演者、录音录像制作者、广播电台、电视台的权利,在本法施行之日尚未超过本法规定的保护期的,依照本法予以保护。”5、法律关系法律关系是在法律规范调整社会关系的过程中所形成的人们之间的权利和义务关系。(1)法律关系主体是法律关系的参加者,即在法律关系中一定权利的享有者(称为权利人)和一定义务的承担者(称为义务人)。1、公民(自然人)既指中国公民,也指居住在中国境内或在境内活动的外国公民和无国籍人。2、机构和组织(可笼统地称为“法人”,包括公法人和私法人。中国的国家机关和组织,可以是公法人,也可以是私法人,依其所参与的法律关系的性质而定)(1)各种国家机关(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等)(2)各种企事业组织和在中国领域内设立的中外合资经营企业、中外合作经营企业和外资企业(3)各政党和社会团体3、国家特殊情况下可以作为一个整体成为法律关系主体。如作为主权者是国际公法关系的主体。在国内法上,可直接以自己的名义参与国内的法律关系(如发行国库券),但在多数情况下由国家机关或其授权的组织作为代表参加法律关系。既不同于一般公民,也不同于法人。(2)法律关系客体1、物(1)作为法律关系客体的物与物理意义上的物既有联系,又有不同,它不仅具有物理属性,而且应具有法律属性。物理意义上的物要成法律关系客体,须具备以下条件:eq\o\ac(○,1)应得到法律之认可。eq\o\ac(○,2)应为人类所认识和控制。不可认识和控制之物(如地球以外的天体)不能成为法律关系客体。eq\o\ac(○,3)能够给人们带来某种物质利益,具有经济价值。eq\o\ac(○,4)第四,须具有独立性。不可分离之物(如道路上的沥青、桥梁之构造物、房屋之门窗)一般不能脱离主物,故不能单独作为法律关系客体存在。(2)在我国,大部分天然物和生产物可以成为法律关系的客体,但有几种物不得进入国内商品流通领域,成为私人法律关系的客体:eq\o\ac(○,1)人类公共之物或国家专有之物,如海洋、山川、水流、空气;eq\o\ac(○,2)文物;eq\o\ac(○,3)军事设施、武器(枪支、弹药等);eq\o\ac(○,4)危害人类之物(如毒品、假药、淫秽书籍等)。2、人身(不仅是指作为物质实体的人身,也包括人身的延展物。如姓名、荣誉等等)(1)人身是由各个生理器官组成的生理整体(有机体)。它是人的物质形态,也是人的精神利益的体现。不仅是人作为法律关系主体的承载者,而且在一定范围内成为法律关系的客体。但须注意的是:eq\o\ac(○,1)活人的(整个)身体,不得视为法律上之“物”,不能作为物权、债权和继承权的客体,禁止任何人(包括本人)将整个身体作为“物”参与有偿的经济法律活动,不得转让或买卖。贩卖或拐卖人口,买卖婚姻,是法律所禁止的违法或犯罪行为,应受法律的制裁。eq\o\ac(○,2)权利人对自己的人身不得进行违法或有伤风化的活动,不得滥用人身,或自践人身和人格。例如,卖淫、自杀、自残行为属违法行为或至少是法律所不提倡的行为。eq\o\ac(○,3)对人身行使权利时必须依法进行,不得超出法律授权的界限,严禁对他人人身非法强行行使权利。例如,有监护权的父母不得虐待未成年子女的人身。(2)人身(体)部分(如血液、器官、皮肤等)的法律性质,是一个较复杂的问题。它属于人身,还是属于法律上的“物”,不能一概而论。应从三方面分析:eq\o\ac(○,1)当人身之部分尚未脱离人的整体时,即属人身本身;eq\o\ac(○,2)当人身之部分自然地从身体中分离,已成为与身体相脱离的外界之物时,亦可视为法律上之“物”;eq\o\ac(○,3)当该部分已植入他人身体时,即为他人人身之组成部分。3、精神产品精神产品是人通过某种物体(如书本、砖石、纸张、胶片、磁盘)或大脑记载下来并加以流传的思维成果,属于非物质财富。西方学者称之为“无体(形)物”。我国法学界常称为“智力成果”或“无体财产”。eq\o\ac(○,1)不同于有体物,其价值和利益在于物中所承载的信息、知识、技术、标识(符号)和其他精神文化。eq\o\ac(○,2)不同于人的主观精神活动本身,是精神活动的物化、固定化。4、行为结果作为法律关系客体的行为结果是特定的,即义务人完成其行为所产生的能够满足权利人利益要求的结果。这种结果一般分为两种:eq\o\ac(○,1)一种是物化结果,即义务人的行为(劳动)凝结于一定的物体,产生一定的物化产品或营建物(房屋、道路、桥梁等);eq\o\ac(○,2)另一种是非物化结果,即义务人的行为没有转化为物化实体,而仅表现为一定的行为过程,直至终了,最后产生权利人所期望的结果(或效果)。例如,权利人在义务人完成一定行为后,得到了某种精神享受或物质享受,增长了知识和能力等。(3)法律关系的内容就是法律关系主体之间的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6、法律责任以引起责任的行为性质为标准,分为:(1)刑事责任,是指行为人因其犯罪行为所必须承受的,由司法机关代表国家所确定的否定性法律后果。特点是:eq\o\ac(○,1)产生刑事责任的原因在于行为人行为的严重社会危害性,只有行为人的行为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即构成犯罪,才能追究行为人的刑事责任。eq\o\ac(○,2)刑事责任是犯罪人向国家所负的一种法律责任。它与民事责任由违法者向被害人承担责任有明显区别,刑事责任的大小、有无都不以被害人的意志为转移。eq\o\ac(○,3)刑事责任是一种惩罚性责任,是所有法律责任中最严厉的一种。eq\o\ac(○,4)刑事责任基本上是一种个人责任。但某些情性下也包括集体责任,有些国家称为“法人犯罪”的刑事责任,在我国称为“单位犯罪”的刑事责任。eq\o\ac(○,5)刑事法律是追究刑事责任的惟一法律依据,罪刑法定。(2.1)民事责任,是指由于违反民事法律、违约或者由于民法规定所应承担的一种法律责任。特点是:eq\o\ac(○,1)主要是一种救济责任。民事责任的功能主要在于救济当事人的权利,赔偿或补偿当事人的损失。当然,民事责任也执行惩罚的功能,具有惩罚的内容。如违约金本身就含有惩罚的意思。eq\o\ac(○,2)主要是一种财产责任。eq\o\ac(○,3)主要是一方当事人对另一方的责任,在法律允许的条件下,多数民事责任可以由当事人协商解决。(2.2)民事责任根据承担民事责任的原因,将民事责任分为:eq\o\ac(○,1)由违约行为(或不履行其他义务)产生的违约责任;eq\o\ac(○,2)由民事违法行为,即侵权行为产生的一般侵权责任;eq\o\ac(○,3)由法律规定产生的特殊侵权责任。(3)行政责任,是指因违反行政法或因行政法规定而应承担的法律责任。特点是:eq\o\ac(○,1)承担行政责任的主体是行政主体和行政相对人。eq\o\ac(○,2)产生行政责任的原因是行为人的行政违法行为和法律规定的特定情况。eq\o\ac(○,3)通常情况下,实行过错推定的方法。在法律规定的一些场合,实行严格责任。eq\o\ac(○,4)行政责任的承担方式多样化。(4)违宪责任,是指由于有关国家机关制定的某种法律和法规、规章,或者有关国家机关、社会组织或公民从事的与宪法规定相抵触的活动而产生的法律责任。eq\o\ac(○,1)广而言之,所有违法行为都是违宪行为eq\o\ac(○,2)违宪行为与一般违法行为还是有所区别的。宪法规范不仅为普通法律提供立法依据,它还有自己特定的调整对象,即国家机关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它们与广大公民之间的相互关系。对违反这类宪法规范的行为,是不能通过追究刑事责任、民事责任或行政责任来预防和制止的。在我国,监督宪法实施的权力属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5)国家赔偿责任,是指国家对于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执行职务、行使公共权力损害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法定权利与合法利益所应承担的赔偿责任。特点是:eq\o\ac(○,1)产生国家赔偿责任的原因是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执行职务过程中的不法侵害行为。eq\o\ac(○,2)国家赔偿责任的主体是国家。eq\o\ac(○,3)国家赔偿责任的范围包括:A.行政赔偿是指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行使职权时,侵犯人身权、财产权造成损害而给予的赔偿。B.刑事赔偿是指行使国家侦查、检察、审判、监狱管理职权的机关在刑事诉讼中,侵犯当事人人身权、财产权造成损害而给予的赔偿。第二部分宪法1、宪法的特征(一)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1、在内容上,宪法规定国家最根本、最重要的问题:我国规定了根本任务和根本制度。2、在法律效力上,宪法的法律效力最高:①宪法是普通法律的立法依据或立法基础。②普通法律与宪法不相抵触的原则。③宪法是全国各族人民、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组织和全体公民的最高行为准则。3、在制定和修改的程序上,宪法比其他法律更加严格由于宪法所规定的内容是一个国家最根本的制度、原则,是其它法律赖以建立的依据,为了保证宪法的尊严和相对稳定性,绝大多数国家在制宪和修宪程序上作了严格的要求。①宪法在制定上的特点:宪法制定时往往要成立一个临时性的专门机构,如制宪委员会、制宪议会或宪法起草委员会等。相关问题:我国从建国至今共制定了几部宪法?有人认为制定过四部宪法,其实只制定过一部宪法,即1954年制定的宪法,以后我国对宪法进行过多次修改,总共九次修改。一般来说,一个国家政权的性质不发生变化就不存在制宪问题。②在我国宪法方面涉及三个小知识点:一、谁有权提出修改宪法的建议。根据我国《宪法》第64条的规定,宪法的修改两个方面有权提出:全国人大常委会和1/5以上的全国人大代表。二是宪法修正案的通过。宪法规定由全国人大全体代表的2/3以上多数通过,干扰项前后均可设,前边比如说由全国人大出席会议的代表,请注意全体代表同出席会议的代表是不一样的;后边可以设2/3多数,宪法中规定的是“2/3以上多数”。(我国不成文的惯例,宪法修正案由大会的主席团来颁布,而不是由国家主席颁布)三是普通法律的制定修改,通过程序如何呢?根据我国宪法规定,比如说全国人大制定的法律就以全国人大全体代表的过半数通过;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的法律就以常务委员会全体组成人员的过半数通过,而不用1/2以上多数,因为1/2以上多数涉及到一个法律的本数问题,在法律上“以上以下”是包括本数的。几个提案主体的总结★向全国人大提出法律案的九个主体(5+4)【立法法】第十二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主席团可以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提出法律案,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会议审议。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国务院、中央军事委员会、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各专门委员会,可以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提出法律案,由主席团决定列入会议议程。
【立法法】第十三条一个代表团或者三十名以上的代表联名,可以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提出法律案,由主席团决定是否列入会议议程,或者先交有关的专门委员会审议、提出是否列入会议议程的意见,再决定是否列入会议议程。
专门委员会审议的时候,可以邀请提案人列席会议,发表意见。★向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提出法律案的七个主体(3+4)【立法法】第二十四条委员长会议可以向常务委员会提出法律案,由常务委员会会议审议。
国务院、中央军事委员会、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各专门委员会,可以向常务委员会提出法律案,由委员长会议决定列入常务委员会会议议程,或者先交有关的专门委员会审议、提出报告,再决定列入常务委员会会议议程。如果委员长会议认为法律案有重大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可以建议提案人修改完善后再向常务委员会提出。
【立法法】第二十五条常务委员会组成人员十人以上联名,可以向常务委员会提出法律案,由委员长会议决定是否列入常务委员会会议议程,或者先交有关的专门委员会审议、提出是否列入会议议程的意见,再决定是否列入常务委员会会议议程。不列入常务委员会会议议程的,应当向常务委员会会议报告或者向提案人说明。
专门委员会审议的时候,可以邀请提案人列席会议,发表意见。★向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提出法律解释要求的六个主体(2+4)【立法法】第四十三条国务院、中央军事委员会、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各专门委员会以及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可以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提出法律解释要求。★向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提出法律审查要求的五个主体(1+4)【立法法】第九十条国务院、中央军事委员会、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认为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同宪法或者法律相抵触的,可以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书面提出进行审查的要求,由常务委员会工作机构分送有关的专门委员会进行审查、提出意见。
前款规定以外的其他国家机关和社会团体、企业事业组织以及公民认为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同宪法或者法律相抵触的,可以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书面提出进行审查的建议,由常务委员会工作机构进行研究,必要时,送有关的专门委员会进行审查、提出意见。(二)宪法是公民权利的保障书——通过限制国家权利来保障人权宪法最主要、最核心的价值在于,它是公民权利的保障书。(三)宪法是民主事实法律化的基本形式宪法与民主紧密相联:民主主体的普遍化,或者说民主事实的普遍化是宪法得以产生的前提。而且基于宪法在整个国家法律体系中的根本法地位,以及宪法确认的基本内容主要是国家权力的正确行使和公民权利的有效保障,可以说宪法是民主事实法律化的基本形式。2、宪法的分类(一)资产阶级学者的宪法分类早期的分类主要有以下三种:1、从宪法是否具有统一法典的形式:1884年英国学者蒲莱士把宪法分为成文宪法(1787年制定的美国宪法是世界上第一部成文宪法——美利坚合众国宪法)和不成文宪法。2、从宪法的法律效力以及其制定修改程序和机关的不同:把宪法分为刚性宪法和柔性宪法(英国是典型的不成文宪法国家和柔性宪法国家)3、从制定宪法的主体不同,将宪法分为钦定宪法(1908年的《钦定宪法大纲》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宪法性文件)、民定宪法(1779年美国《联邦条例》、1919年德国魏玛宪法)、协定宪法(英国的《自由大宪章》、《法国宪法》)。(二)马克思主义学者的宪法分类根据宪法的阶级本质的不同,把宪法分为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1918年制定了世界历史上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苏俄宪法》)和资本主义类型的宪法。根据宪法的实施状态的不同,把宪法分为真实的宪法和虚伪的宪法。3、宪法的基本原则(1)人民主权原则;(2)基本人权原则;(3)法治原则;(4)权力制约原则权力制约原则是指国家权力的各部分之间相互监督、彼此牵制,以保障公民权利的原则。它既包括公民权利对国家权力的制约,也包括国家权力对国家权力的制约。在资本主义国家宪法中,权力制约原则主要表现为分权制衡原则,在社会主义国家宪法中则表现为监督原则。分权制衡原则是由法国的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完成的。社会主义国家的监督原则是由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政权巴黎公社所首创。4、宪政是以宪法为前提以民主政治为核心以法制为基础以限制与规范国家权利为手段以保障人权为目的的政治形态或政治过程。5、国体与政体(1)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以工人阶级领导的、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表明了:社会主义制度是我国的根本制度,人民民主专政是我国国家性质的具体体现。(2)政体又称政权组织形式,是指统治阶级按照一定的原则组成的,代表国家行使权力以实现统治阶级任务的国家政权机关的组织体制。对世界各国政体形式进行归纳,有以下两种政体。君主专制政体:君主政体、二元君主立宪制政体君主立宪政体、议会君主立宪政体共和政体:总统制、议会制、委员会制社会主义国家的政权组织形式一般都是人民代表制。6、选举制度我国选举制度的基本原则(一)选举权的普遍性原则根据我国选举法规定,享有选举权的基本条件有三个:具有中国的国籍,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年满18周岁;依法享有政治权利。注意:1、精神病患者享有选举权,但由于无法行使选举权,而不列入选民名单。2、因犯违反国家安全罪或其它严重刑事犯罪案件被羁押、正在受侦查、起诉、审判的人,经人民法院或者人民检察院决定,在被羁押期间停止行使选举权利。比较:剥夺政治权力是没有选举权,而停止行使是有选举权,但不允许行使。(二)选举权的平等性原则(三)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并用的原则不设区的市、市辖区、县、自治县、乡、民族乡、镇的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由选民直接选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省、自治区、直辖市、设区的市、自治州的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由下一级人民代表大会选出。县级:县、自治县、不设区的市、市辖区。(四)秘密投票的原则在我国,全国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选举,一律采用无记名投票的方法。对于少数文盲或者因残疾不能写选票的人,选举法规定可以委托它信任的人代写。(五)对代表的罢免和补选1、辞职间接选举产生的人大代表可以向选举他的人民代表大会的常务委员会书面提出辞呈;直接选举产生的人大代表可以向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委会提出辞呈;乡镇人大代表向本级人民代表大会提出辞呈。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可以由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委会补选上一级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补选出缺的代表时,可以采取差额选举,也可以采取等额选举。2、罢免①直接选举对于县级的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原选区选民五十人以上联名;对于乡级的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原选区选民三十人以上联名;向县级的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书面提出罢免要求。县级人大常委会派有关负责人员主持表决——经原选区过半数选民通过;②间接选举对于县级以上的人大代表,主席团或1/10以上代表联名——可以向该级人大提出对由该级人民代表大会选出的上一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罢免案——经该级人大代表过半数通过;人大闭会期间,各级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或常委会1/5以上的组成人员联名——向该级人大常委会提出——经常委会组成人员过半数通过;③所提罢免要求和罢免案均应写明罢免理由;④被提出罢免的代表有权提出口头的或者书面的申辩意见;⑤罢免代表均采用无记名投票的方式;⑥罢免决议,须送上一级人大常委会备案;⑦依法定程序通过的罢免决议产生法律效力,被罢免的代表基于代表资格的一切职务相应撤销。7、民族区域自治制度(1)民族区域自治地方是指我国境内少数民族聚居并实行区域自治的行政区域,分为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三级。民族乡不属于民族自治地方,其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不属于自治机关,也不享有宪法和有关法律规定的自治权。但民族乡可以依据法律的规定,可以结合本民族的具体情况和民族特点,因地制宜发展经济、文化、教育和卫生等事业。(2)民族自治机关包括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的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而自治地方的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则不是自治机关,不行使民族自治权。民族区域自治地方的人大及其常委会、人民政府在组成方面又有与不同于一般行政区域的地方国家权力机关和人民政府的民族特点和要求:①民族自治地方的人大中,除实行区域自治的民族外,其他少数民族代表也应当有适当的名额和比例。②民族自治地方的人大常委会中应当由实行区域自治的民族公民担任主任或副主任。③自治区主席、自治州州长、自治县县长由实行区域自治的民族的公民担任。④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政府的其他组成人员和自治机关所属工作部门的干部中,要尽量配备实行区域自治的民族和其他少数民族的人员。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的人大和人民政府每届任期为5年。(3)制定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有权制定(注意:没有人大常委会)自治区制定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报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后生效;自治州、自治县制定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若是地方性法规则不必经过批准),报省或者自治区的人大常委会批准后生效,并报全国人民常委会和国务院备案。民族自治地方的人大常委会可以针对某一方面的具体问题而制定单行条例。第三部分行政法行政法学知识体系索引表行政法概述——行政、行政法的法律渊源、行政法的基本原则行政法行政主体—行政主体资格、行政主体类型、行政授权与行政委托总论抽象行为—抽象行为的种类、抽象行为的制定、抽象行为的效力与监督具体行为—具体行为的特征、具体行为的成立、具体行为的效力行政许可—许可的设定、许可的实施、许可的监督检查行政处罚—处罚的种类、处罚的设定、处罚的实施、处罚的执行、治安处罚行政行为法行政强制—行政强制措施、行政强制执行政府采购—采购法的适用、采购当事人、采购方式、采购纠纷的解决其他行为-行政征收与征用、行政奖励与给付、行政裁决与调解争议内容—行政诉讼受案范围、行政复议受案范围、复议与诉讼衔接关系争议结构—处理争议者(行政诉讼管辖法院、行政复议机关)行—提起争议者(行政诉讼原告、行政复议申请人)政—受到争议者(行政诉讼被告、行政复议被申请人)法争议过程—一般过程(起诉、受理、审理)学行政争议法—特殊过程(撤诉、缺席判决、合并审理、一审期间被告改变原具体行政行为、行政诉讼中对其他争议的处理)争议规则—证据规则(举证、取证、质证、认证)—法律规则(行政诉讼的法律适用)争议结果—行政诉讼裁判、行政复议决定执行制度-行政诉讼裁判的执行、具体行政行为的执行赔偿范围—国家赔偿责任的构成、行政赔偿范围、司法赔偿范围国家赔偿法赔偿关系—赔偿请求人、行政赔偿义务机关、司法赔偿义务机关赔偿程序—行政赔偿程序、司法赔偿程序、国家赔偿的方式与计算行政案例(行政法案例的分析方法)-提问分析法、意思表示分析法、知识结构分析法行政法学体系:行政组织法(行政主体)一般行政法行政行为法(抽象行政行为、具体行政行为)
行政监督法(行政复议、行政诉讼、行政赔偿)行政法行政法是调整行政关系以及在此基础上产生的监督行政关系的法律规范和原则的总称。行政法律关系与监督行政法律关系行政法律关系是指行政法调整的具有行政法上权利义务内容的行政关系,包括:主体、客体、内容等。监督行政法律关系主体是指国家的有权机关在监督行政行为过程中与行政主体之间形成的受行政法规范调整的多种关系。3、★行政法的法律渊源宪法具有最高法律效力,但很少在司法活动中得到适用法律分为基本法律与普通法律,但实际上效力没有差别行政法规由国务院制定,在我国目前往往能起到法律的作用地方性法规由省级或者较大的市的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自治条例与单行条例由民族自治地方(区州县旗)的人大制定并报批后施行(没有常委会)部门规章由国务院组成部门(部委行署)或国务院直属机构制定地方性规章由省级或者较大的市的政府制定国际条约和协定原则上需转化成国内法方能成为法律渊源,但存在例外法律解释目前由全国人大常委会解释法律,其效力等于法律司法解释司法解释不是正式的法律渊源,但实际上作用巨大注:较大的市包括省会市、经济特区所在市、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计划单列市)关于行政法的渊源,还有以下两点需要特别注意:一、根据行政诉讼法关于涉外行政诉讼法律适用的规定,国际条约优先于国内法律的适用(保留条款除外),但根据我国加入WTO时的约定,国内法律优先于WTO规则的适用,只有在没有国内立法时,才适用WTO规则。注意:涉外行政诉讼是指外国人、无国籍人、外国组织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进行行政诉讼。
二、必须是有权解释的机关对作为上述行政法法律渊源的解释,才可作为行政法的渊源,其他的无权解释机关的解释不得作为行政法的渊源。4、★★★行政法的基本原则——控制权决定基本原则分类基本原则具体要求合法性的要求合法行政法律优位(行政活动不得违背现有法律);法律保留(行政活动应当依照法律的授权进行)程序正当行政公开(保障知情权);公众参与(表达意见陈述申辩);公务回避(实体回避与程序回避)权责统一行政效能(赋予执法手段、保证政令有效);行政责任(行政违法或不当应承担法律责任)合理性的要求合理行政符合平等、比例原则(妥当性、必要性、均衡性原则)高效便民行政效率(积极履行职责、及时履行职责);便利当事人(减轻当事人程序负担)诚实信用行政信息真实(行政机关对信息真实性负责);保护信赖利益(行政行为不得随意变更)应急性应急性原则在某些紧急情况下可适当采取去法律相抵触的措施。注意:一个行政行为,如果不合法,则推定必然不合理(不存在合理而不合法的状况)5、行政主体主要内容:行政主体资格(1)★★★行政主体资格(重点掌握其判断标准)标准具体含义权自己享有并行使行政职权;否则可能是民事主体名以自己名义实施行政活动;从其签名盖章上体现责必须能够独立承担因行政活动而产生的法律责任注意:三个标准中,“责”才是金标准,有权、有名,但不能独立承担责任,仍然不是行政主体(2)★★行政主体类型:中央行政主体第一级★国务院第二级★组成部门★直属(特设)机构☆直属事业单位☆议事协调机构办公机构办事机构(只有组成部门的设立、增加、减少、合并须经全国人大或其常委会批准,其他国务院可自主决定)第三级★国务院组成部门管理的机构☆上述国务院下属单位的内设机构(专利复审、商标评审)地方行政主体第一级★地方各级政府★中央主体派驻地方的机构第二级★派出机关★工作部门★直属(特设)机构☆直属事业单位☆议事协调机构办公机构办事机构(只有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设立下属部门与机构,乡镇人民政府没有下设部门与机构)第三级☆上述第二级主体的内设机构☆上述第二级主体的派出机构(派出所、工商所、税务所)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被授权的企业组织★被授权的事业单位★被授权的社会团体★被授权的群众自治组织(如某些公用事业企业)(如高等院校)(如某些行业协会)(如村委会、居委会)说明:★表示有行政主体资格;☆表示经授权可能有行政主体资格;未标注者表示无行政主体资格。注意:国务院行政机关内设的司的设立、撤销与合并,由国务院批准;处的设立、撤销与合并,由该机关批准。(3)★★中央与地方行政机关、行政机构部门的设、增、减、并派出机关的设立国务院组成部门须经全国人大或其常委会决定,其它可自主决定大区制度已废除省级政府国务院批准,本级人大常委会备案设地区行署须经国务院批准市级政府报上一级政府批准,本级人大常委会备案无派出机关县级政府报上一级政府批准,本级人大常委会备案县级政府设区公所须经省批准,市辖区或县级市设街办须经上一级政府批准一、一般行政机关即使越权也仍然由自己承担责任,如县政府拘留他人,而一般行政机关的内设机构一般不能以自己名义作出决定,如果擅自以自己名义作出决定,则由所在机关承担责任,但《消防法》规定,公安部里面的消防局,公安局里面的消防处、消防科,有权以自己名义作出决定,也有权以自己名义承担责任。二、国务院直接批准成立的综合执法机关、国务院授权的省级人民政府批准成立的综合执法机关,它们有行政主体资格,其他综合执法机关都不得以自己名义作出决定,如果擅自以自己名义作出决定,则由成立综合执法机构的机关承担责任三、地方行政机关的派出机关和派出机构的区别:
地方政府的派出机关有三类:(1)行政公署:省、自治区政府——经国务院批准设立行政公署;(2)区公所:县、自治县——经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批准设立区公所;(3)街道办事处:由不设区的市、市辖区政府——经上一级政府批准派出。政府工作部门的派出机构主要有:2000元以下罚款(1)公安派出所,由公安局派出;(2)税务所,由税务局派出;(3)工商所,由工商局派出警告、500元以下罚款此三者经过法律法规授权具有行政主体资格不能吊销营业执照派出机关和派出机构的法律地位包括三种:(1)被法律、法规、规章授权。在授权范围之内有行政主体资格。(2)被行政机关委托。不是行政主体,没有资格以自己的名义行使权力。(3)越权的情况:种类越权由设立派出机关、派出机构的机关承担责任。在授权的幅度上越权,以由越权者自己承担责任。四、多个机关联合执法的,看谁对外署名谁就是被告(类似上级批准的情况)6、抽象行政行为(1)★抽象行政行为的种类种类权限范围行政法规既可对上位法做出执行性、补充性规定,也可自主创设权利义务行政法规的名称有三个:条例、规定、办法。关于宏观问题的规定,叫条例;关于某个方面的,叫规定;关于一个具体问题的,叫办法。行政规章原则上只能对上位法做出执行性、补充性规定,不得自主创设权利义务其他行政规范性文件原则上只能严格遵循上位法,仅限于做出执行性规定(一)行政法规1、制定机关:国务院;2、名称:《XX规定》、《XX条例》、《XX办法》;3、内容:(1)执行法律;(2)国务院的职权事项(二)行政规章1)部门规章1、制定机关:国务院组成部门、直属机构;2、名称:《XX规定》、《XX办法》;3、内容:执行法律、行政法规、国务院的决定、命令2)地方政府规章1、制定机关:省级政府、较大的市的政府;2、名称:《XX规定》、《XX办法》;3、内容:执行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本行政区域内的具体行政管理事项(2)★★★抽象行政行为的效力与监督文本与效力批准与备案改变与撤销冲突与适用法律低于宪法批准问题:①自治区条例报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②较大市法规、自治州县条例报省级人大常委会批准备案问题:①备案找上级②人大不备案③批准当备案④规章有例外(全国人大常不管规章备案)①领导关系:若两机关为领导关系,则上级既可撤销也可改变下级立法②监督关系:若两机关为监督关系,则上级只能撤销不能改变下级立法③授权关系:若两机关为授权关系,则上级可撤销下级立法乃至撤销授权④批准关系:经过批准的立法视为批准者的立法对待(但审查结果仅为撤销)①特别法优于一般法②新法优于旧法③法不溯及既往,但有利溯及除外④新一般规定与旧特别规定冲突的,由制定机关裁决(制定机关为某级人大的,则替换为其常委会)①授权制定的行政法规或经济特区法规与法律冲突无法决定适用的,由全国人大常委会裁决②部门规章之间、部门规章与地方政府规章之间冲突的,由国务院裁决③地方性法规与部门规章冲突,国务院可提出意见,决定适用地方性法规,适用部门规章的则应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裁决④省政府规章与较大市法规冲突,省级人大常委会处理行政法规低于宪法、法律地方性法规低于宪法、法律、行政法规、上级地方法规部门规章低于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规章低于宪法、法律、行政法规、本级以上地方法规、上级地方规章自治条例单行条例与经济特区法规类似本级地方性法规,但可对上位法做变通规定并在本区域内优先适用一、行政立法1)行政机关制定规章以下的其他规范性文件的活动不属于行政立法;2)权利机关(人大及其常委会、地方人大)制定的有关行政方面的法律行为不是行政立法。二、其他规范性文件(1)各级人民政府的决定、命令(2)各级人民政府的工作部门的决定、命令、指示注意,如何区分行政立法和其他规范性文件?主要看两点:(1)看制定机关,行政立法只能由享有行政立法权的机关来制定(国务院、国务院各部委、直属机构、省级人民政府、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不享有行政立法权的行政机关制定的必然是其他规范性文件;(2)看文件名称,如果该机关享有行政立法权,并且该文件叫做《XX规定》、《XX办法》、《XX条例》,必然是行政立法,否则就是其他规范性文件。7、具体行政行为(1)★★★具体行政行为的特征(是判别具体行政行为的关键)突出特征处分性特定性单方性外部性具体含义依行政主体的意志建立、变更或消灭行政法上的权利义务关系是针对特定事项与特定人做出的行为基于行政主体单方意志便可成立行政主体对外而非对内实施职权区别对象行政事实行为、行政指导行为狭义立法行为、抽象行政行为行政合同行为内部行政行为行政事实行为不可提起诉讼,但如果行政事实行为造成损失的,依法可以单独提起行政赔偿诉讼。★★具体行政行为的成立与效力具体行政行为的成立条件:两步走,先看是否成立,再看效力如何只笼统的看是否有行政权,不看针对具体的这个行为是否有权力(这是效力问题)主体上内容上程序上实施者是行政主体,且具体实施人员意志健全向当事人表达效果意思完整依照法定时间和方式送达当事人注意:行政机关及其执法人员在作出行政处罚决定前,不向当事人告知给予行政处罚的事实、理由和依据,或拒绝听取当事人的陈述、申辩,行政处罚决定不能成立(但可以诉讼确认无效);当事人放弃陈述或者申辩权利的除外。行政行为成立之后的生效方式:①送达之日起生效;②附条件或附期限生效;③作出就立即生效效力含义产生条件后果拘束力形式上推定的效力一经生效即产生是指具体行政行为一经生效,行政机关和对方当事人都必须遵守,其他国家机关和社会成员必须予以尊重的效力。确定力实质上确定的效力争议期过后产生是指具体行政行为不再争议、不得更改的效力,具体行政行为因此取得不可撤销性。确定力就是指行政机关作出决定以后,就不能轻易更改。这个力,叫确定力,内容具有确定性。行政机关如果改变已经确定的内容而给当事人造成损失的,要予以补偿。这就是信赖保护原则。已经确定的内容才能去拘束当事人,并且强制执行。执行力现实中实现的效力履行期过后产生是指国家强制力迫使当事人履行义务或者以其他方式实现具体行政行为权利义务安排的效力。行政行为的执行力是与其确定力和拘束力联系在一起的,是最终保障性效力。行政行为的这三种效力是行政法上诸多规则产生的基础,比如在行政法上,对于生效的行政行为一般采取不停止执行的原则,即使相对人有异议,或在申请行政复议或提起行政诉讼期间,也不能停止行政行为的执行。只有在例外的情形下,才可以暂停行政行为的执行。注意:行政机关的具体行为都是有确定力、拘束力,但不一定都有执行力。执行力产生的条件有两个,一个是负有作为的义务,一个是并且不作为。具体行政行为效力的产生过程具体行政行为作出产生拘束力产生确定力产生执行力一般情况下经过争议期经过履行期具体行政行为的效力变化(无效、撤销与废止)条件效力后果无效行为明显重大违法(没有公定力,因此对当事人也不会产生拘束力);如要求行对人去犯罪、行为毫无法律依据、毫无事实根据根本无法实现的、种类越权自始不发生任何效力(起诉没有时效限制)(法院作出确认判决,由于行为自始就是无效,所以法院的判决也不存在溯及力)可随时主张无效;随时宣告无效;可获国家赔偿;撤销1、事实不清、证据不足;2、适用法律依据错误;3、违反法定程序;4、幅度越权;5、滥用职权——一般违法被撤销前推定为有效;撤销后溯及为自始无效(起诉有时效限制,有溯及力)需依法定程序撤销;撤销后可获国家赔偿撤回原有法律依据已改变;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行为目的已实现,无须继续存在废止前有效;废止后无效;无溯及力因信赖保护可获国家补偿注意:行政处罚中,不出具省级财政部门统一制发的罚款收据的,被处罚人有权拒绝缴纳罚款。(属于行为无效)《行政许可法》第8条(信赖保护原则)、第69条、8、几种比较常见的具体行政行为(一)行政确认(证明、登记、鉴定、认定)注意:备案登记是行政事实行为,企业或其他组织的设立登记是行政许可。(二)行政裁决(权属纠纷裁决、侵权纠纷裁决、拆迁补偿裁决)注意:区分行政调解、行政仲裁、行政裁决(三)行政征收(征收税费、征收土地、征收房屋):永久、所有权、无偿(四)行政征用(征用土地、征用车辆):临时、使用权、有偿(五)行政强制措施对人的强制(隔离、强制戒毒等)和对财产的强制(查封、冻结、扣押)1)间接强制执行代执行(如违章建筑拆除)、执行罚(《行政处罚法》第51条第1项)2)直接强制执行(划拨、拍卖、变卖)注意:(1)直接执行只能由法律、法规规定的享有强制执行权的机关来进行,一般享有强制执行权的机关是公安、海关、税务、工商;(2)对物的强制措施一般构成直接强制执行的前置程序。(六)行政许可一、行政许可的特点:(1)国家一般禁止的活动;(2)行政许可是依申请的行政行为。(3)行政许可是赋予被许可人有某种能力或资格的行为。(4)行政许可是外部行政行为(排除对行政机关内部,和行政机关管理的人事,财务等活动)(5)行政许可是要式行为
二、行政许可的原则1.行政许可法定原则2.公开、公平、公正原则。《行政许可法》第5条规定:“设定和实施行政许可,应当遵循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有关行政许可的规定应当公布;未经公布的,不得作为实施行政许可的依据。行政许可的实施和结果,除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或者个人隐私的外,应当公开。符合法定条件、标准的,申请人有依法取得行政许可的平等权利,行政机关不得歧视。”3.行政许可便民效率原则4.法律救济原则5.信赖保护原则。《行政许可法》第8条规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依法取得的行政许可受法律保护,行政机关不得擅自改变已经生效的行政许可。行政许可所依据的法律、法规、规章修改或者废止,或者准予行政许可所依据的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的,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行政机关可以依法变更或者撤回已经生效的行政许可。由此给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造成财产损失的,行政机关应当依法给予补偿。”这是我国法律中第一次对这一原则的确定,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6.禁止转让原则。《行政许可法》第9条规定:“依法取得的行政许可,除法律、法规规定依照法定条件和程序可以转让的外,不得转让。”三、行政许可设定的权限创设经常性许可创设非经常性许可制定具体规定禁止设定许可法律可以创设无此情况无此情况中央立法无特殊禁止行政法规法律未创设时可以创设必要时国务院可以决定方式设定;实施后除临时性许可外,应及时提请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立法或自行制定行政法规;注意:国务院的决定不能设定行政处罚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所有的行政规章都可在上位法范围内作出具体规定,但不得增设许可,不得增设违反上位法的其他条件地方法规上位法未创设时可以创设无此情况①必须由国家统一确定资格资质的许可②企业或其他组织的设立登记及其前置性许可③限制外地生产、经营、服务、商品进入的许可省级地方规章无权创设上位法未创设许可的,必要时省级政府规章可以创设临时性许可;该许可实施满一年需继续实施的,应当提请本级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地方性法规(排除部门规章和较大市的规章)――注意:所有的规章都可以设定行政处罚起草许可应当举行听证会、论证会。四、行政许可实施的一般程序申请与受理,审查与决定变更与延续听证重要制度①委托申请:可委托他人代为申请,但人身性许可除外②电子政务:行政机关有推行电子政务的义务,当事人可通过多种灵活方式(书面、信函、电报、电传、传真、电子数据交换和电子邮件等方式)申请许可――法律没有规定口头是否可以。③正当程序:需核实申请材料实质内容应有2人以上进行(如果不是实质内容的审查,一个人也可以)④跨级上报:须跨级上报的许可,下级机关应将有关材料直接上报,上级机关不得要求申请人重复提供材料⑤陈述申辩:许可事项直接关系他人重大利益的,应当告知该利害关系人,申请人、利害关系人有权陈述申辩⑥政务公开:准予许可的决定应公开,公众有权查阅(如果是不准予许可,则可以不公开)⑦需要颁发行政许可证件的,应当向申请人颁发加盖本行政机关印章的下列行政许可证件:(有的不需要颁发,只要加贴标签、加盖检验、检测、检疫印章。)
(一)许可证、执照或者其他许可证书;
(二)资格证、资质证或者其他合格证书;
(三)行政机关的批准文件或者证明文件;
(四)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行政许可证件。当事人要求变更或延续的应当申请;符合法定条件的,行政机关应当依法准予变更或者延续①启动方式:行政机关对法定事项或其认为涉及公共利益的事项可决定听证(依职权启动);对直接涉及申请人与他人重大利益的事项应告知申请人和利害关系人有听证权(依申请启动)对比行政处罚:只有依申请②公务回避:申请人、利害关系人有权申请听证主持人回避(实体回避);行政机关应指定审查工作人员以外的人员主持听证(程序回避)③案卷排它:行政机关应当根据听证笔录作出决定对比行政处罚:参照听证笔录重要期限①补正告知期限:可以当场更正的错误的,应当允许申请人当场更正;申请材料不齐全或者不符合法定形式的,补正告知应在5日内1次性做出,否则逾期不告知视为受理申请(但不是视为准予许可)②决定期限:一机关决定(20日内决定,经本机关负责人批准可延长10日,但是,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平级多机关决定(统一、联合、集中办理的45日内决定,经本级政府负责人批准可延长15日);跨级多机关决定(下级机关应在20日内审查完毕,但是,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注意:延期时应当将延长期限的理由告知申请人③颁证期限:准予许可的,应当自决定之日起10日内颁发送达许可证或加贴、加盖标志物④听证、招标、拍卖、检验、检测、检疫等时间另计①需延续的应在许可有效期届满30日前申请②行政机关应在许可有效期届满前决定,逾期视为准予延续①申请期限:权利人应在被告知听证权利之日起5日内申请听证对比行政处罚:3日内②组织期限:行政机关应当在20日内组织听证③告知期限:行政机关应于举行听证7日前告知听证时间与地点,必要时予以公告注意:这里的“日”,特指工作日,不是指自然天数,不包括节假日五、★★行政许可的监督检查责令改正撤销许可注销许可情况①资源使用许可未履行开发利用义务②市场准入许可未履行低廉收费与普遍服务等义务③直接关系重要安全的设备设施存在隐患①可以撤销:行政机关违法准予许可:滥用职权;玩忽职守;超越职权;违反程序;授予不具备资格条件者以许可等②应当撤销:申请人违法获得许可:欺骗、贿赂等①许可期满未续②主体丧失能力③撤销撤回吊销④不可抗力等等后果情况①②应责令限期改正情况③应责令停建停用,并立即改正情况①可获赔偿;情况②不能获赔偿;可能对公共利益造成重大损害的不予撤销许可终止注意:①行政许可申请人隐瞒有关情况或者提供虚假材料申请行政许可的,行政机关不予受理或者不予行政许可,并给予警告;行政许可申请属于直接关系公共安全、人身健康、生命财产安全事项的,申请人在一年内不得再次申请该行政许可。②被许可人以欺骗、贿赂等不正当手段取得行政许可的,行政机关应当依法给予行政处罚;取得的行政许可属于直接关系公共安全、人身健康、生命财产安全事项的,申请人在三年内不得再次申请该行政许可;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许可撤销许可撤回许可吊销许可注销许可实施中存在违法行为,从而导致撤销是撤销的一种,特指许可机关的自我撤销利用合法取得的许可从事违法行为,从而导致吊销因许可不复存在或无法实现,而在形式上注销(七)行政处罚一、★行政处罚的种类大类型自由罚行为罚财产罚声誉罚其它处罚子类型行政拘留;(公安机关)责令停产停业;暂扣或吊销许可证、执照罚款;没收违法所得、非法财物警告(书面处罚决定书)可由法律、行政法规创设(劳动教养、限期出境、驱逐出境、通报批评)二、★★行政处罚的设定可创设可规定注意问题法律各种处罚下位法需要作出具体规定的,应当在上位法规定给予处罚的行为、种类和幅度范围内对已有处罚做出规定限制人身自由的处罚由法律保留行政法规限制人身自由除外可设定吊销企业营业执照的处罚地方性法规限制人身自由、吊销企业营业执照除外可设定暂扣企业营业执照的处罚部门规章警告;罚款罚款限额由国务院规定地方性规章罚款限额由省级人大常委会规定注意:其他规范性文件不得设定行政处罚;法规、规章可在上位法已设定处罚行为、种类、幅度范围内作具体规定。三、行政处罚的实施规则过时不处罚违法行为发生之日起,或连续、继续行为终了之日起2年后(治安处罚为6个月后、税收为5年)不再处罚。但只要在两年内被发现了,无论过多久都可以罚。一事不再罚对一个行为,任何机关不得以同一事由(实施一个行为、违反一个规范)做出多次处罚;对一个行为,任何机关不得以多个事由(实施一个行为、违反多个规范)做出同一种类的多次处罚。(24条、对当事人的同一个违法行为,不得给予两次以上罚款的行政处罚)注意:有责令改正要求的,则前一个违法行为结束,再犯则需再罚。责令改正(判断“一事不再罚”的重要因素)行政机关实施行政处罚时,应当责令当事人改正或者限期改正违法行为。注意:如果一个违法行为被处罚后,客观上无法停止下来,则仍然视为一个违法行为罚刑可相抵拘留可以折抵有期徒刑、拘役,罚款可以折抵罚金注意:没收的行政处罚不能折抵刑法上的没收刑罚,因为行政处罚中的没收是没收“违法所得、非法财物”,而刑罚的没收是没收“合法财产”可以从轻或减轻处罚(1)已满14不满18的人;(2)主动消除或者减轻违法行为危害后果的;(3)受他人胁迫;(4)配合行政机关查处违法行为有立功表现的处罚不成立处罚之前,不向当事人说明理由或者拒绝听取当事人的陈述、申辩,当事人放弃陈述或申辩的除外处罚无效(1)没有法定依据;(2)违反法定程序;(3)当场收缴罚款的,不出具省级财政部门统一制发的罚款收据的;(4)处罚不使用罚款、没收财物单据或者使用非法定部门制发的罚款、没收财物单据的。9、政府采购(行政合同的一种)政府采购,是指各级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和团体组织,使用财政性资金采购依法制定的集中采购目录以内的或者采购限额标准以上的货物、工程和服务的行为。一、★★政府采购方式(仅指货物采购与服务采购而言)方式适用条件程序公开招标①是最主要的政府采购方式②采购货物和服务需要采用其它方式的,应获得市级以上政府采购监管部门批准(1)招标;(2)投标;(3)开标;(4)评标;(5)中标;(6)废标:A符合专业条件的供应商或者对招标文件作实质响应的供应商不足3家的;B出现影响采购公正的违法、违规行为的;C投标人的报价均超过了采购预算,采购人不能支付的;D因重大变故,采购任务取消的。其中ABC应重新组织招标,换其他采购方式的,应经地级市政府以上财政部门或者政府有关部门批准邀请招标①只能从有限范围的供应商处采购的(供应商有限)②采用公开招标的费用占采购项目总价值比例过大的(资金有限)采购人应从符合条件的供应商中,随机选择3家以上的供应商,向其发出投标邀请书竞争性谈判①招标后没有供应商投标或没有合格标或重新招标未能成立的②技术复杂或者性质特殊而不能确定详细规格或者具体要求的③采用招标所需时间不能满足用户紧急需要的④不能事先计算出价格总额的(1)成立谈判小组(3人以上单数,专家不少于2/3);(2)制定谈判文件;(3)确定邀请参加谈判的供应商名单(不少于3家);(4)分别谈判;(5)最后报价,确定成交供应商单一来源采购①只能从唯一供应商处采购的②发生不可预见紧急情况不能从其他供应商处采购的③为保证原有采购项目一致性或服务配套要求,需继续从原供应商处添购,且添购金额不超过原采购金额10%的双方商定合理价格询价货物规格标准统一、现货货源充足、价格变化幅度小(1)成立询价小组(3人以上单数,专家不少于2/3);(2)确定被询价的供应商名单(不少于3家);(3)1次性报价;(4)确定成交供应商1、集中采购(1)采购条件:集中采购目录(省级以上政府公布)中的政府采购项目(2)采购主体:集中采购机构(地级市以上政府设立)2、分散采购(1)采购条件:未列入集中采购目录的采购项目;列入集中采购目录但属于本单位有特殊要求的,经省级以上政府批准后,可以自行采购(2)采购主体:采购人或采购代理机构(国务院有关部门、省级政府有关部门认定)政府采购的纠纷解决流程①质疑②投诉③行政复议或行政诉讼未答复或对答复不满不处理或对处理结果不服行政程序的基本制度听证制度是指行政机关作出行政处理行为时,就有关问题听取当事人评论意见,同时予以说明解释的制度。听证被认为是行政程序中最重要的基本制度。《立法法》第58条规定行政法规起草过程中听取意见可以采取听证会的形式。《规章制定程序条例》第15条规定了起草规章听证会的组织程序。10、行政争议一、行政诉讼法的基本原则:①具体行政行为合法性审查原则:抽象行政行为和具体行政行为都有可能对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构成侵害,但考虑到我国的政治体制和人民法院的地位,《行政诉讼法》第2条规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和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有权依照本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据此,具体行政行为是行政诉讼中的起诉对象,而抽象行政行为不是行政诉讼的起诉对象。②合议原则:在行政诉讼当中任何案件都要组成合议庭,当然,合议庭的组成在一审和二审中是不一样的,一审由审判员组成,或审判员和人民陪审员组成,而二审必须全部由审判员组成。③回避原则④公开审判原则:《行政诉讼法》第45条规定:人民法院公开审理行政案件,但涉及国家秘密、个人隐私和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二、★★★行政诉讼受案范围;★★行政复议受案范围行政诉讼行政复议受案标准职权标准:具有行政职权的机关和组织及其工作人员的行为同行政诉讼行为标准:①具体行政行为(不可附带审查抽象行为);②违法行为(行政处罚显失公正也是不合法,法院可以判决变更)不审查具体行政行为的适当性。①可附带审查规章以下的抽象行为,并且排除国务院的规定(A、国务院部门的规定;B、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及其工作部门的规定;C、乡、镇人民政府的规定);②违法或不当(不合理)的行为结果标准:损害合法权益(胡锦光老师仍认为只能是人身权、财产权、受教育权,如他举例,对公安局不批准游行示威的决定,可以复议,但不能诉讼)―――此处似乎有些争议?同行政诉讼(损害合法权益)受理法律:―――①行政处罚案件;②强制措施案件;③侵犯经营自主权案件(人事自主权、财务自主权);④行政许可案件;⑤不履行法定职责案件;⑥行政给付案件(抚恤金、保险金、社会最低生活保障金);⑦违法要求履行义务案件(乱收费、乱摊派);⑧认为行政机关侵犯其他人身权、财产权的;⑨法律、法规规定可以提起诉讼的其他行政案件。学理:―――①行政裁决案件;②部分行政确认(对当事人权利义务产生确定影响的);③行政检查案件(如录取公务员之前的体检);④部分行政合同(行政合同中的行政行为)司法解释:―――①公平竞争权案件;②国际贸易案件;③反倾销案件;④反补贴案件;⑤最高法院就个案进行答复、批复中明确的几类案件(少年收容教养案件、社会保险基金管理机构的争议案件、教育部门的行政决定、城市设施使用费征收、计划生育部门的强制措施、乡政府收费案件、交警部门扣押车辆及行驶证的案件)同行政诉讼排除①国家行为案件(又叫具有高度政治性行为、统治行为,指国务院、中央军事委员会、国防部、外交部等根据宪法和法律的授权,以国家的名义实施的有关国防和外交事务的行为,以及经宪法和法律授权的国家机关宣布紧急状态、实施戒严和总动员等行为);非国家行为:征兵、签发护照、对军事设施的保护②抽象行政行为(不能起诉,但法院可以依职权审查);③内部行政行为(仅指对内部人员的奖惩任免);④法定行政终局裁决(此法定指法律规定,排除其他法律规范);⑤刑事侦查行为(排除假刑事侦查行为,
区分两者的标准是,公安、国家安全等国家机关在实施某项行为时,有无依照《刑事诉讼法》的明确授权:首先,有无法律上的明确授权?其次,实施行为时有无明确依据授权?第三,该授权是否是刑事诉讼法上的授权?);⑥调解、仲裁行为;⑦行政指导行为⑧驳回申诉的重复处理行为(没有确定新的权利义务);⑨对权利义务不产生实际影响的行为(行政行为未成熟);⑩劳动监察指令书(指令书不可诉,决定书可诉)行政事实行为不可诉:备案登记、告知、行政指导、行政检查①非具体行政行为不得直接审查(内部行政行为、对民事争议的处理、行政指导等);②规章以上(含规章)的抽象行为不得附带审查;――国务院本身的任何抽象行政行为也都不得附带审查。③申请人有权撤回已经提出的行政复议申请,但在撤回以后,即使符合申请的条件也不得再申请复议,但在期限内可以起诉。④
行政复议的环节里面没有国家行为。因为下级行政机关对某个问题可以作出决定,它的上一级行政机关就能对这问题进行审查。国家行为只有在诉讼当中才有,因为法院的性质决定了它只解决法律问题不解决政治问题。―――注意:行政裁决可以复议也可以诉讼,但专利行政裁决只能提起诉讼,不能复议,原因是:如果复议的话则复议机关是知识产权局自己,因为知识产权局是省部级单位,同时申请复议的当事人一个主张和知识产权局相同,一个主张和知识产权局冲突;《专利法》第五十五条专利权人对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关于实施强制许可的决定不服的,专利权人和取得实施强制许可的单位或者个人对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关于实施强制许可的使用费的裁决不服的,可以自收到通知之日起三个月内向人民法院起诉。《专利法》第五十七条未经专利权人许可,实施其专利,即侵犯其专利权,引起纠纷的,由当事人协商解决;不愿协商或者协商不成的,专利权人或者利害关系人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也可以请求管理专利工作的部门处理。管理专利工作的部门处理时,认定侵权行为成立的,可以责令侵权人立即停止侵权行为,当事人不服的,可以自收到处理通知之日起十五日内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向人民法院起诉;侵权人期满不起诉又不停止侵权行为的,管理专利工作的部门可以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进行处理的管理专利工作的部门应当事人的请求,可以就侵犯专利权的赔偿数额进行调解;调解不成的,当事人可以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向人民法院起诉。
专利侵权纠纷涉及新产品制造方法的发明专利的,制造同样产品的单位或者个人应当提供其产品制造方法不同于专利方法的证明;涉及实用新型专利的,人民法院或者管理专利工作的部门可以要求专利权人出具由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作出的检索报告。11、争议结构一、★★行政诉讼管辖法院级别管辖(原则上由基层法院管辖一审案件)中级法院①被告为中央专利或商标部门(知识产权局、专利复审委、工商总局、商标评审委)②各级海关、省部级单位、证交所(以证交所为被告或第三人的案件也是中院管辖)――包括民诉(确认发明专利权的案件、海关处理的案件)(对国务院各部门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所作的具体行政行为提起诉讼的案件)③被告为县级以上政府且基层法院不宜管辖(排除乡级政府、省级政府和国务院工作部门)④重大共同诉讼、集团诉讼⑤重大涉外或重大涉港澳台案件⑥国际贸易案件(司法解释规定“由中级以上法院管辖”)⑦部分反倾销、反补贴案件(起诉要向高院,中院管辖是由高院来指定)高级法院①本辖区内重大复杂的案件②部分反倾销案件③部分反补贴案件最高法院全国范围内重大复杂案件专门法院一律不受理任何行政诉讼案件地域管辖被告所在地管辖①一般案件;②复议维持案件复议机关与原机关所在地都可以管辖(由原告选择,但注意级别管辖不变)复议改变案件(此时被告是复议机关)(一)改变原具体行政行为所认定的主要事实和证据的;
(二)改变原具体行政行为所适用的规范依据且对定性产生影响的;
(三)撤销、部分撤销或者变更原具体行政行为处理结果的。原告或被告所在地管辖限制人身自由案件(原告所在地包括户籍地、经常居住地、被限制人身自由地)注意:如果限制人身自由的处罚被复议机关改变成罚款的,由于限制人身自由的处罚没有被执行的,则不能在原告所在地管辖,只能按复议改变的情况,在复议机关所在地或原机关所在地管辖。行政机关基于同一事实既对人身又对财产实施行政处罚或者采取行政强制措施的,被限制人身自由的公民、被扣押或者没收财产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上述行为均不服的,既可以向被告所在地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也可以向原告所在地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受诉人民法院可一并管辖(法院合并审理)不动产所在地专属管辖不动产纠纷案件注意:①这里的“不动产”指“不动产权”,而不是“不动产物”;具体包括:不动产所有权、使用权案件,建筑物的拆除、改建案件,不动产污染案件,自然权属征收案件,自然资源采伐许可案件等;②“不动产”必须是案件的客体或者当事人争议的标的,或者“不动产”是产生行政诉讼的原因,当事人起诉就是为了解决不动产权属问题。如果不动产仅仅是证据或者关联情况,则不属于不动产案件。【行诉法】第二十条【选择管辖】两个以上人民法院都有管辖权的案件,原告可以选择其中一个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原告向两个以上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由最先收到起诉状的人民法院管辖。行政诉讼中三种可以上诉的裁定:不予受理裁定、驳回管辖权异议裁定、驳回原告起诉的裁定二、★行政复议管辖(复议机关的确定)类型被申请人复议机关说明双重领导县级以上政府部门(乡级不设部门)同级政府、或上一级主管部门国安机关虽是政府组成部门,但此处除外垂直领导省级以下政府上一级人民政府如上级无地级市政府,则地区行署也可复议垂直领导机关上一级主管部门①海关、国税、金融、外汇管理、国安(只记第①项即可,其他法条中没有规定)②省级以下地税、工商、技监、药监、国土③公安局与公安分局之间自我管辖省部级单位省级人民政府原机关自己省级政府自己对复议决定不服可起诉或申请国务院裁决特殊情形政府派出机关设立该派出机关的政府行政公署(由省政府复议);区公所(由县政府复议);街道办事处(由区政府或县级市政府复议);部门派出机构A.以自己名义行事的:该机构所在的主管部门、或该主管部门的同级政府。B.以派出部门名义行事的:设立该派出机构部门的上级部门如是垂直领导部门的派出机构作为被申请人,则复议机关仅包括其所在主管部门被授权组织直接管理该组织的机关但被授权的国务院直属事业单位以部委论多个行政机关其共同上一级机关复议机关是同级政府或共同上级主管部门(找不到共同上级机关的,分别复议)被撤销的机关其职权继承机关的上一级机关视继续行使职权的机关被申请人处理即可(如果没有继续行使职权的机关,谁撤销谁就是被申请人)注意:最后五种特殊情形,可以由具体行政行为发生地的县级人民政府接受后转交复议机关。(派出多个撤销授权)出题陷阱:1、问当事人可以向谁提出复议申请应当包括县级人民政府2、问当事人可以向哪些复议机关提出复议申请则不能选县级人民政府三、★★行政诉讼被告与复议被申请人行为者被告被申请人一般情况一般机关该机关与行政诉讼被告的确定相同;都是看行政主体标准;授权行政被授权组织委托行政委托机关派出机关派出机关原主体被撤销继续行使职权的主体,或撤销它的主体不作为案件有作为义务的机关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
第二十三条原告所起诉的被告不适格,人民法院应当告知原告变更被告;原告不同意变更的,裁定驳回起诉。应当追加被告而原告不同意追加的,人民法院应当通知其以第三人的身份参加诉讼。特殊情况派出机构与内部机构仅在超越职权种类时为所属机关;其余情况下均为自己(诉讼看职权)注意:前提是有授权,获得了行政主体资格,如果无授权,则组建或派出该机构的机关作被告以所属机关名义行为时为所属机关;以自己名义行为时则为自己(复议看名义)多个机关共同作出同一具体行为共同被告(原告不同意追加的,转列为第三人)联合执法(谁署名谁是被告)作为共同被申请人(可以直接依职权追加遗漏的被申请人)经复议后起诉的复议维持――原机关为被告;复议改变――复议机关为被告;复议不作为――原告可以选择原机关或复议机关。(但复议终局的情况下,只能告复议机关不作为)对于复议前置的情况下,只能告复议机关而不能告原机关。经上级机关批准的具体行政行为应当以在对外发生法律效力的文书上署名的机关为被告。四、★行政诉讼与复议第三人第三人参加诉讼的程序
1.第三人参加行政诉讼,须是在原、被告的诉讼程序已开始,判决未作出以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模拟考试试卷
- 售后服务部年终总结
- 一年级数学计算题专项练习集锦
- 二年级数学计算题专项练习1000题汇编
- 《数学物理方法》第1章测试题
- 母鸡孵蛋课件教学课件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传感器与检测技术》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南京工业大学浦江学院《土木工程制图》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南京工业大学浦江学院《商务礼仪》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淮河新城二期##楼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 机场跑道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施工方案及工艺方法
- ISO9001体系文件与IRIS标准条款对应表
- 汉语教师志愿者培训大纲
- 护理导论 评判性思维
- SPC培训资料_2
- 学习适应性测验(AAT)
- ADS创建自己的元件库
- MATLAB仿真三相桥式整流电路(详细完美)
- 2019年重庆普通高中会考通用技术真题及答案
- 天秤座小奏鸣曲,Libra Sonatine;迪安斯,Roland Dyens(古典吉他谱)
- 钢筋混凝土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最新(完整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