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 第三章 生产活动与地域联系 3.2 工业区位教案 中图版必修2_第1页
高中地理 第三章 生产活动与地域联系 3.2 工业区位教案 中图版必修2_第2页
高中地理 第三章 生产活动与地域联系 3.2 工业区位教案 中图版必修2_第3页
高中地理 第三章 生产活动与地域联系 3.2 工业区位教案 中图版必修2_第4页
高中地理 第三章 生产活动与地域联系 3.2 工业区位教案 中图版必修2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中地理第三章生产活动与地域联系3.2工业区位教案中图版必修2科目授课时间节次--年—月—日(星期——)第—节指导教师授课班级、授课课时授课题目(包括教材及章节名称)高中地理第三章生产活动与地域联系3.2工业区位教案中图版必修2课程基本信息1.课程名称:工业区位

2.教学年级和班级:高中二年级

3.授课时间:第3学期第9周

4.教学时数:2课时(90分钟)

课程设计:

第一课时:

一、导入(10分钟)

1.通过上一节课学习的农业区位,引导学生思考工业区位与农业区位的不同点。

2.激发学生对工业区位因素的兴趣。

二、自主学习(20分钟)

1.让学生预习课本第三章3.2节,了解工业区位的基本概念和影响因素。

2.学生分享预习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三、课堂讲解(25分钟)

1.讲解工业区位的概念,阐述其与地域发展的关系。

2.详细介绍工业区位的影响因素,如交通、原料、市场、劳动力等。

3.结合实际案例,分析工业区位选择对产业发展的影响。

四、案例分析(15分钟)

1.分析我国某典型工业城市的工业区位选择,让学生了解工业区位在实际中的应用。

2.学生讨论,教师点评。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5分钟)

1.复习上节课所学工业区位的基本概念和影响因素。

2.提出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引导学生关注工业区位变化。

二、课堂讲解(20分钟)

1.讲解工业区位的变化,如产业转移、产业链的延伸等。

2.分析我国工业区位变化的趋势,如东部沿海地区向中西部地区的转移。

三、互动环节(20分钟)

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我国工业区位变化的原因及影响。

2.各组分享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四、课堂小结(10分钟)

1.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学生对工业区位知识的掌握。

2.强调工业区位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五、课后作业(10分钟)

1.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家乡的工业区位特点。

2.鼓励学生利用网络、书籍等资源,深入了解工业区位的相关知识。核心素养目标本章节旨在培养学生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特别是地理实践力和综合思维。通过学习工业区位,使学生能够理解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的相互关系,提高其在实际情境中分析、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课程注重引导学生运用地理知识,探究工业区位选择的影响因素,培养学生从多角度、多层次分析问题的综合思维能力。同时,通过分析我国工业区位的变化,增强学生对国家经济发展趋势的认识,激发其社会责任感和参与意识,为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地理人才奠定基础。学情分析本课程面向高中二年级学生,他们在知识、能力、素质方面具备以下特点:

1.知识层面:

(1)学生已掌握地理学科基础知识,如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等,为本课程学习工业区位奠定了基础。

(2)学生对生产活动与地域联系有一定的了解,但工业区位知识相对陌生,需要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来拓展知识面。

(3)学生对我国经济发展和产业布局有一定认识,但缺乏系统性的分析,需要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提高对工业区位选择的认识。

2.能力层面:

(1)学生在分析地理问题时,已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但综合分析能力有待提高。

(2)学生在课堂讨论中,能够主动发表观点,但表达能力尚需加强。

(3)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有待培养。

3.素质层面:

(1)学生具备良好的学习习惯,能够按时完成学习任务,但自主学习能力有待提高。

(2)学生在团队合作中,能够相互协作,但领导力和组织协调能力尚需培养。

(3)学生关心国家和社会发展,具备一定的社会责任感,但参与意识有待加强。

4.行为习惯方面:

(1)学生在课堂上,能够遵守纪律,认真听讲,但主动提问和质疑的能力不足。

(2)学生在课下,能够完成作业和预习任务,但深入探究和拓展学习的能力有限。

(3)学生在面对困难时,有一定程度的依赖心理,需要教师引导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对课程学习的影响:

1.知识层面:学生基础知识扎实,有利于本课程的学习,但工业区位知识相对薄弱,需要教师耐心讲解,帮助学生建立起完整的知识体系。

2.能力层面:学生在分析、表达、实践能力方面存在不足,教师应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如案例分析、互动讨论等,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3.素质层面:学生具备一定的学习习惯和团队协作能力,教师应在此基础上,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领导组织能力,提高其综合素质。

4.行为习惯方面:学生在课堂表现和作业完成方面表现良好,但主动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待提高。教师应关注学生个体差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其形成良好的学习方法和思维方式。教学资源1.硬件资源:

-投影仪

-计算机及多媒体设备

-教学挂图

-地理模型

2.软件资源:

-地理信息系统(GIS)软件

-办公软件(PowerPoint、Excel等)

-课程相关教学视频

3.课程平台:

-学校网络教学平台

-在线课程资源库

4.信息化资源:

-电子版教材

-网络地图服务(如谷歌地图、百度地图)

-电子教案

-网络教学视频

5.教学手段:

-授课讲解

-案例分析

-小组讨论

-实地考察(条件允许的情况下)

-学生展示

-互动问答

-课后网络自主学习教学过程设计1.导入新课(5分钟)

目标: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关注工业区位的重要性。

过程:通过展示我国某工业城市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思考工业布局的特点,进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工业区位。

2.知识讲解(10分钟)

目标:使学生了解工业区位的基本概念和影响因素。

过程:讲解工业区位的概念,阐述其与地域发展的关系。介绍工业区位的影响因素,如交通、原料、市场、劳动力等,并通过实例进行分析。

3.案例分析(20分钟)

目标:培养学生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理解工业区位选择的原因。

过程:分析我国某典型工业城市的工业区位选择,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分析影响工业区位选择的因素。让学生分组讨论,总结案例中的关键信息。

4.学生小组讨论(10分钟)

目标: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综合思维。

过程: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我国工业区位的变化趋势及其原因。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并相互交流。

5.课堂展示与点评(15分钟)

目标: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自信心。

过程:各小组代表进行课堂展示,分享讨论成果。教师对学生的展示进行点评,给予鼓励和指导,并总结共性问题和重点知识。

6.课堂小结(5分钟)

目标:巩固学生对工业区位知识的掌握,提高实际应用能力。

过程: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工业区位的基本概念、影响因素和变化趋势。强调工业区位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拓展与延伸1.提供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拓展阅读材料:

-《中国工业发展报告》:了解我国工业发展的历程、现状和未来趋势。

-《工业区位论》:了解工业区位理论的发展、主要观点及其在实践中的应用。

-《区域经济发展》:了解区域经济发展与工业区位的关系,以及政策对工业布局的影响。

-《城市地理学》:了解城市地理学中关于工业区位的研究,以及工业对城市发展的影响。

2.鼓励学生进行课后自主学习和探究:

知识点一:工业区位理论的发展历程

学生了解工业区位理论的发展历程,从古典区位论到现代区位论,掌握不同理论的主要观点及其在实践中的应用。

知识点二:我国工业布局的演变

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了解我国工业布局的演变过程,分析影响我国工业布局变化的因素,如政策、经济、技术等。

知识点三:工业区位与区域经济发展

学生探究工业区位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了解不同地区工业发展的特点,以及如何通过优化工业区位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知识点四:工业区位与城市规划

学生研究工业区位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了解工业对城市发展的影响,以及如何协调工业发展与城市环境、交通等因素的关系。

知识点五:工业区位案例分析

学生收集国内外典型工业城市的案例,分析其工业区位选择的原因和效果,总结成功经验和启示。

知识点六:工业区位与环境保护

学生探讨工业区位选择对环境保护的影响,了解如何实现工业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和谐共生。

通过以上拓展与延伸,学生可以更全面地掌握工业区位知识,提高在实际问题中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与家乡发展、国家战略相结合,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和创新精神的地理人才。典型例题讲解例题一:

题目:分析以下城市作为工业基地的主要优势条件。

材料:某城市位于沿海地区,拥有深水良港,附近有丰富的煤炭和铁矿资源,铁路、公路交通便利,劳动力资源丰富。

解答:

1.优良的港口条件,便于原材料和产品的运输。

2.丰富的煤炭和铁矿资源,有利于降低工业生产成本。

3.发达的铁路、公路交通,有利于原材料和产品的流通。

4.丰富的劳动力资源,有利于工业生产的发展。

例题二:

题目:某城市计划在城郊建设一个工业园区,你认为在选择工业区位时应考虑哪些因素?

解答:

1.交通条件:便捷的交通有利于原材料和产品的运输。

2.地价:相对较低的地价可以降低企业成本。

3.环境影响:应尽量减少对周边环境的影响,避免污染。

4.劳动力供应:充足的劳动力资源有利于工业生产。

5.基础设施:完善的基础设施有利于企业的发展。

例题三:

题目:分析以下工业城市工业区位变化的原因。

材料:某工业城市曾以重工业为主导,近年来逐渐向高新技术产业转型,原有工业基地逐渐外迁。

解答:

1.经济发展: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城市需要调整产业结构,发展高附加值产业。

2.产业升级:为提高竞争力,城市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逐步淘汰落后产能。

3.环境压力:重工业对环境造成较大压力,城市需要改善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4.政策引导:政府通过制定相关政策,引导工业布局调整,促进产业结构优化。

例题四:

题目:以下是某地区工业发展的优势条件,请结合这些条件,谈谈你对当地工业发展的建议。

材料:某地区位于河流上游,水资源丰富,气候适宜,农业基础好,劳动力充足。

解答:

1.充分利用水资源,发展水电产业,降低工业生产成本。

2.发挥气候优势,发展农产品深加工,提高农产品附加值。

3.借助农业基础,发展相关产业链,提高产业协同效应。

4.利用充足的劳动力资源,培养专业技能人才,提高工业生产效率。

例题五:

题目:以下是某城市工业发展的现状,请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材料:某城市工业主要集中在市区,交通拥堵,环境污染严重,企业规模较小,技术创新能力不足。

解答:

1.存在问题:

a.工业布局不合理,导致交通拥堵和环境污染。

b.企业规模较小,缺乏竞争力。

c.技术创新能力不足,制约工业发展。

2.改进措施:

a.优化工业布局,将工业向城市郊区转移,减轻市区交通和环境污染压力。

b.支持企业兼并重组,扩大企业规模,提高市场竞争力。

c.加强产学研合作,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促进产业升级。教学反思与总结然而,我也发现了一些不足之处。在课堂管理方面,我意识到需要更好地组织课堂秩序,确保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有时候,一些学生在讨论环节可能会走神或者闲聊,我需要更加严格地监督和管理,确保教学效果。

在教学总结方面,我认为本节课的教学效果是积极的。学生们在知识方面,通过学习工业区位的基本概念和影响因素,对我国工业发展的现状和趋势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在技能方面,学生们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环节,提高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情感态度方面,学生们对工业区位选择的社会责任感和参与意识得到了增强。

然而,我也发现了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首先,我需要在课堂管理方面更加严格,确保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其次,我需要提供更多的实际案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工业区位选择的原因和效果。最后,我需要鼓励学生更多地参与课后自主学习和探究,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针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我提出以下改进措施和建议。首先,我需要更加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发现并解决他们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其次,我需要加强与学生的互动,鼓励他们提问和表达自己的观点。最后,我需要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源和指导,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课后自主学习和探究。课堂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主要通过提问、观察和测试等方式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通过课堂提问,我发现学生们对于工业区位的基本概念和影响因素有了较好的理解,能够回答出交通、原料、市场、劳动力等因素对工业区位选择的影响。这表明学生们在知识方面取得了积极的收获。

为了更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我进行了一次课堂测试。测试内容包括工业区位的基本概念、影响因素以及案例分析等。通过测试结果,我发现大多数学生能够正确回答问题,说明他们在知识方面有了较好的掌握。然而,也有一部分学生在某些问题上存在误解,需要我在课后进行个别辅导和解答。

在作业评价方面,我对学生的作业进行了认真批改和点评。在作业中,我发现学生们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工业区位选择的原因和效果,但有些学生在表达和逻辑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我在批改作业时给予了及时的反馈,鼓励学生继续努力,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板书设计①重点知识点:

-工业区位的概念

-工业区位的影响因素:交通、原料、市场、劳动力等

-工业区位的变化趋势

-工业区位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

②重点词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