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宿州市省、市示范高中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教学质量检测高一历史试题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I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请在答题卷上作答。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下表是中国新石器时代主要文化遗存概况。由此可知,这一时期的中国()主要文化遗仰韶文化河姆渡文化红山文化贝丘文化代表性成就彩绘陶器;粟;姜寨聚水稻;养蚕缫丝技玉器;祭坛神庙彩绘陶器;石斧、石分布地域黄河流域长江流域辽河流域珠江流域A.区域文明之间孤立隔绝 B.呈现文明多元发展格局C.中原文化发展领先全国 D.南北文化发展渐趋一致2.西周时期,土地被纵横交错的路和渠道分割成方块,形状像“井”字,因此得名“井田”。这些井田归周王所有,分配给贵族和庶民使用。领主不能买卖或转让井田,还要交一定贡赋,他们强迫庶民集体耕种井田,周边为私田,中间为公田。由此可知,西周的井田制()A.国家税收得到有效保障 B.推动了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经济的发展C.土地属于封建地主私有 D.是一种和分封制相结合的土地国有制度3.如图是中国古代某一时期的形势图。据此可知这一时期()A.诸侯间兼并战争频繁 B.社会思想观念一元化发展C.“八王之乱”已现端倪 D.周天子的权威在不断加强4.《史记·商君列传》中记载:“戮(努)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收为孥(奴隶)。”这反映出商鞅变法意在()A.重农抑商 B.打击贵族的势力 C.抑制兼并 D.提高军队战斗力5.秦统一天下,健全了户籍管理的行政体系,在全国普建郡、县两级行政机构,设郡36个,辖县近千。郡县向下延伸为乡、亭、什、伍等基层组织。南征之后,秦朝势力扩展到珠江、闽江流域,并将郡县制推行到南部中国。秦朝的这些举措()A.突出了皇帝的独尊地位 B.利于加强对民众的管理和控制C.扩大了政权的统治基础 D.促使地方割据风险的不断增加6.有人曾风趣地说:秦始皇以为杀了儒生,烧了书,天下就太平,一劳永逸了,结果是……陈胜、吴广等这些文化不高的人,带头造反了。这些人带头造反的主要原因在于()A.战乱频繁,社会动荡 B.六国贵族暗中引导C.秦朝暴政,民不聊生 D.为读书人打抱不平7.《史记·平准书》记载:西汉因连年与匈奴发生战争,导致国库空虚,而富商大贾“冶铸煮盐,财或累方金,而不佐国家之急,黎民重困”,他们“役财骄溢,或至兼并豪党之徒,以武断于乡曲”。这可用来说明()A.汉初文景时期武德氛围充沛 B.商人社会地位得到较大提高C.豪强地主干预国家对外战争 D.“盐铁官营”推行的现实动因8.据下表可知,魏晋南北朝时期()史料来源曹魏黄初二年(221年),“魏文帝罢五铢钱,使百姓以谷帛为市”。《晋书·食货志》周朗建议,“听市至千钱以还者用钱,余皆用绢布及米”。《宋书·周朗传》“魏初至于太和,钱币无所周流”;河北诸州“犹以他物交易,钱略不入市也”。《魏书·食货志》A.江南地区的货币经济比较发达 B.南北经济差距扩大C.政局动荡阻碍货币经济的发展 D.长途贩运贸易发达9.据史书记载,隋文帝杨坚在位期间,在关中等土地丰饶之地建造了黎阳仓、永丰仓、常平仓等大型粮仓。其中有的粮仓储粮能力可达三千多万斤,足够供八万人食用一年。隋代大量粮仓得以形成的重要前提是()A.兵役徭役沉重 B.粮食管控严格 C.商品经济活跃 D.农业恢复发展10.安史之乱后,“一道兵政属之节度使,民事属之观察使”,但“节度多兼观察”。各道设有的度支、营田、招讨、经略等使,也一般被节度使兼任,“盖使名虽多,而其主事者,每道一人而已”。这一现象()A.加速了中枢权力机构异变 B.客观上冲击了唐朝中央集权统治C.反映出监察制度逐渐废弛 D.表明唐末农民起义已经成为必然11.中国古代某赋税制度的基本原则是“户无主客,以见居为簿;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为行商者,在所州县税三十之一,使与居者均,无侥利。居人之税,秋、夏两征之。其租庸调、杂徭悉省。”这一税制()A.导致了民富国强局面的出现 B.为开元盛世奠定了基础C.减轻了政府对农民人身控制 D.废除了秦汉以来的丁税12.唐朝三省长官共议国事,执宰相之职。唐太宗时常给品位较低的官员以宰相名号,扩大任用宰相的范围。这一做法()A.加强了中央集权 B.加强了皇帝专制权力C.导致了冗官现象 D.彻底解决了君相矛盾13.法门寺出土的唐代宫廷茶具纹饰丰富,有二十四孝故事图、佛教中常见的飞天、道教瑞兽仙鹿等。这反映出唐代()A.思想文化多元 B.饮茶之风盛行C.儒家正统地位丧失 D.寺院影响日益扩大14.唐诗在中国文学史上有着特殊的地位,大量的唐诗反映时人并吞四海、投笔从戎、立功塞外的志向。如初唐时期“匈奴犹未灭,魏绛复从戎”,中唐时期“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以及各种边塞诗,如“丈夫誓许国,愤惋复何有”。据此可知,唐诗()A.侧重反映当时社会现实 B.反映了唐代经济的繁荣C.蕴含着深厚的家国情怀 D.以蔑视权贵为主要内容15.西夏太祖李继迁“潜设中宫,尽异羌人之体;曲延儒士,渐行中国之风”;金太宗完颜晟以儒家孔孟思想为宗,修立孔庙,敕封孔子后裔为“衍圣公”。由此可知少数民族()A.封建化程度差异较为明显 B.基本上沿袭了唐宋制度C.与中原地区经济交流频繁 D.统治者深受汉文化影响16.湖广行省以湖南、湖北为主体而又越过南岭有广西;江西行省也同样跨过南岭而有广东;河南江北行省则合淮水南北为一…元代的行省如此划分意在()A.方便文书传递 B.防范地方割据 C.缓和民族矛盾 D.实行地方分权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2分)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52分)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材料一今欲断诸北语,一从正音。年三十以上,习性已久,容或不可卒革三十以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降爵黜官。各宜深戒。如此渐习,风化可新。——摘编自《魏书·献文六王传》材料二魏主下诏,改拔拔氏为长孙氏,达奚氏为奚氏,乙旗氏为叔孙氏,丘穆陵氏为穆氏,步六孤氏为陆氏,贺赖氏为贺氏,独孤氏为刘氏,贺楼氏为楼氏,匆忸于氏为于氏,尉迟氏为尉氏。其余所改,不可胜纪。魏主雅重门族,以范阳卢敏、清河崔宗伯、荥阳郑羲、太原王琼四姓,衣冠所推,咸纳其女以充后宫……又诏以:“其穆、陆、贺、刘、楼、于、嵇、尉八姓,自太祖已降,勋著当世,位尽王公,灼然可知者,且下司州、吏部,勿充猥宫,一同四姓。”——摘编自《资治通鉴》卷140材料三据《唐会要》卷93载,太宗认为“夷狄亦人,以德治之,可使如一家”。《资治通鉴》卷197亦载,太宗曰:“夷狄亦人耳,其情与中夏不殊,人主患德泽不加,不必猜忌异类,盖德泽洽,则四夷可使如一家;猜忌多,则骨肉不免为仇敌。”《资治通鉴》卷198载唐太宗曰:“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摘编自李振中《初唐爽夏观、藩属观、天下观与极盛疆域的形成关系论略》(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措施,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影响。(14分)(2)根据材料三,概括唐太宗的民族观,并结合所学知识对唐太宗的民族观进行简要评价。(11分)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分)材料新旧《唐书》所载830名进士中,出身望族和公卿子弟者最多,高达71%,小姓为13.1%,寒素子弟仅占15.9%。在《宋史》中立传的1533北宋人中,布衣(平民)入仕者占比55.12%;一至三品官中,来自布衣者约占53.67%,且自宋初后逐渐上升,至北宋末已达64.44%;宋代开科期间年平均录取进士115人,达到唐代年平均录取人数26人的四倍之多,各科总录取人数更是达到唐代时期的十倍;宋代在考卷管理上实行糊名、誉录制,将考卷上的考生姓名、家世、籍贯等信息进行封贴处理。在考官管理上实行锁院制度,考官一入贡院即锁宿,以辟请求,在考场管理上,禁止挟书、移易、传义和代笔等;王安石出任宰相期间,对科举考试内容进行了改革,将进士考试分成四场,分别为考大经、考兼经、考论以及考策。殿试仅考策,字数不超过千字,论在于考核考生对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评价,策则是考核考生对政策的认识意见;解试、省试、殿试三级考试成定制,殿试是由皇帝亲自主持,在参与殿试后不需要进行吏部考试,可以直接上任。宋太祖还制定政策,在考试及第之后所有人只能成为天子门生,不可对他人称师门。——摘编自张希娟《宋代科举制度的发展及特点分析》(1)根据材料,概括宋代科举制的特点。(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代科举制出现上述特点的背景。(9分)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承前启后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中国完成了社会的转型。图2春秋战国社会转型示意图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不同角度对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转型予以说明。(要求:从经济、政治、思想、文化、民族关系等转型中任选3个角度说明即可)
宿州市省、市示范高中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教学质量检测高一历史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题号12345678答案BDAABCDC题号910111213141516答案DBCBACDB1.B根据材料可知,新石器时代,中国不同区域都存在文化遗存,不同区域文化的特征不同,可见新石器时代的中国文化呈现多元发展、分布广泛的特征,故B项正确。新石器时代中国境内不同区域文明之间存在联系,而非孤立隔绝,排除A项;材料体现不同区域文明都取得了突出成就,看不出中原文化发展领先,排除C项;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文化在代表性成就方面不同,存在明显差异而非渐趋一致,排除D项。2.D从材料信息“领主不能买卖或转让井田,还要交一定贡赋”等可知,西周井田制是一种土地国有制度,它与分封制紧密相连,故选D项。材料涉及了土地制度,并没有提及赋税制度,且国家税收得到了有效保障说法绝对化,排除A项;小农经济是春秋战国时期产生,排除B项;西周时期实行的是土地国有制,封建土地私有制在春秋战国时期出现,排除C项。3.A根据图片中的周、秦、齐、楚、燕、韩、魏,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战国形势图。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国君纷纷称王,周天子权威下降,诸侯间兼并战争频繁,周王“天下共主”地位名存实亡,故A项正确,排除D项。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社会思想多元化发展,排除B项;“八王之乱”是西晋时期的一场皇族为争夺中央政权而引发的内乱,排除C项。4.A材料中的“本业”“末利”意味着,重视发展农业,抑制经商人员,这实际上是鼓励耕织,以增加国家的赋税基础,从而增加赋税收入,故A项正确。材料中没有涉及打击贵族、抑制土地兼并等信息,排除B、C项;材料中的政策与提高军队战斗力无关,排除D项。5.B根据材料信息可知,秦朝通过户籍管理和推广郡县制等,加强对地方的管理和控制,故B项正确。秦朝通过设立皇帝制度突出皇帝独尊地位,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秦朝加强对基层的控制,C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根据材料可知秦朝通过加强对地方控制,防范地方割据的危险,排除D项。6.C根据材料和所学可知,秦朝的短亡是因为其统治者的暴政,导致民不聊生,故C项正确。战乱和社会动荡更多是起义的结果,而非原因,排除A项;材料无法反映六国贵族是否参与其中,排除B项;陈胜吴广起义的主要原因是秦的暴政,而不是为读书人打抱不平,排除D项。7.D根据材料可知,西汉时期因连年与匈奴战争导致国库空虚,而富商大贾通过“冶铸煮盐”积累了大量财富,却不帮助国家应对危机,反而加剧了社会困境,甚至通过财富进行地方性的武断行为。这暗示了如果国家能够控制这些关键资源的生产和流通(如盐铁),就可以有效避免这种情况,从而维护社会稳定,故D项正确。汉初文景时期推行“无为而治”,并不崇尚武德,且材料描述的现象是在汉武帝时期,排除A项;材料虽然提到了富商大贾的财富积累,但在西汉时期,重农抑商是基本政策,商人的社会地位总体上仍然较低,受到诸多限制,排除B项;材料只涉及富商大贾不帮助国家应对财政危机,没有涉及其对国家战争的干预,排除C项。8.C根据材料信息可知,魏晋南北朝时期,在政局混乱、社会动荡、货币短缺、钱制不一的社会环境下,钱币的信用和购买力下降,谷帛因其自身具有的使用价值,自然成为商品交易时进行收付或折算的首选工具,谷帛作为交换媒介大量进入流通领域,故选C项。A、D项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排除;材料没有涉及南北经济差距的比较,排除B项。9.D根据所学可知,粮仓主要用于存放粮食,因此隋代大量粮仓形成是建立在农业发展基础上,故D项正确。兵役沉重与建立粮仓无关,排除A项;商品经济活跃与粮仓形成没有联系,商品经济活跃的因素有很多,如国家的经济政策,生产力恢复等,排除C项;粮食管控与粮食流通有关,与粮仓形成无关,排除B项。10.B根据材料“一道兵政属之节度使,民事属之观察使”,但“节度多兼观察”,且其他诸如度支、营田、招讨、经略等使的职权也一般被节度使兼任,这表明节度使在地方上掌握了极大的权力,包括军事、民政、财政等多个方面。这种情况削弱了中央政府对地方的控制力,即削弱了中央集权,故B项正确。中枢权力机构异变通常指的是中央政府内部的权力结构和职能发生了变化,但材料描述的是地方节度使权力的扩大,并未直接涉及中枢权力机构,排除A项;监察制度逐渐废弛通常指的是对政府官员的监督机制逐渐失效,但材料并未提及监察制度的变化,排除C项;农民起义成为必然这一说法过于绝对,且材料并未提及农民起义的相关信息,排除D项。11.C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与材料相关的税制是唐朝的两税法。这种税制“惟以资产为宗,不以丁身为本”,改变了战国以来以人丁为主的赋税制度,减轻了政府对农民的人身控制,故C项正确。A项与史实不符,排除;开元盛世出现在两税法之前,排除B项;项说法过于绝对化,唐代两税法中,丁税并没有完全废除,排除。12.B根据材料中“三省长官共议国事,执宰相之职”“扩大任用宰相的范围”并结合所学可知,唐太宗时期,三省长官执宰相之职共议国事,宰相任用范围扩大,其本质是实行群体宰相制,使得相权进一步分散,皇帝专制权力进一步加强,故B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中央官制,而不是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排除A项;“扩大任用宰相的范围”不代表冗官,冗官现象出现在宋朝,排除C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唐朝的三省六部制,并未彻底解决君相矛盾,排除D项。13.A根据材料可知,法门寺出土的唐代宫廷茶具纹饰中不仅有传统的二十四孝图,还有佛教和道教的相关内容,这反映了唐朝儒道释三教并行的文化多元现象,故A项正确。茶具的纹饰并不能反映出饮茶风气的盛行,排除B项;儒家思想并未丧失正统地位,排除C项;材料中只列举了法门寺一地,并不能看出这一时期寺院影响在扩大,排除D项。14.C根据材料信息“大量的唐诗反映时人并吞四海、投笔从戎、立功塞外的志向”,可知唐诗中有很多为国家奋斗、保卫国家的内容,表明唐代诗歌蕴含着深刻的家国情结,故C项正确。材料主旨信息并非强调唐诗侧重反映当时社会现实,而是唐诗所蕴含的情怀,排除A项;材料中的唐诗描绘的是唐朝边疆的状况,无法看出其经济的繁荣,排除B项;材料中唐诗蕴含着诗人的爱国情怀,与蔑视权贵无关,排除D项。15.D材料“潜设中宫,尽异羌人之体;曲延儒士,渐行中国之风”“金太宗完颜晟以儒家孔孟思想为宗,修立孔庙”,体现的是宋朝时期,周边的少数民族政权对汉文化的推崇,说明的是统治者深受汉文化影响,故D项正确。材料未涉及西夏和金朝的封建化程度,排除A项;材料体现的是对汉文化的推崇,非政治制度的沿袭,且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经济之间的交流,排除C项。16.B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元朝行省的这种划分方法有利于削弱地方的势力,减少地方的天险,从而防范地方割据,加强中央集权,故B项正确。元朝行省这样划分主要是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并非为了文书传递,排除A项;C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元朝行省制实施是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并非地方分权,排除D项。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52分)17.(1)措施:禁鲜卑语,以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建筑项目招标投标合同地下管线工程施工监理服务协议书
- 2025农产品买卖合同范本
- 合资经营企业协议
- 2025深圳南山区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科技创新分项项目资金使用合同
- 经营管理合作协议书范本
- 中介房屋租赁协议
- 2024年份9月离子液体EPC总承包合同电导率验收标准
- 被打签订谅解协议书
- 2025年03月国家体育总局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应届毕业生3个岗位公开招聘笔试历年典型考题(历年真题考点)解题思路附带答案详解
- 江西省石城县市级名校2025届初三第三次调研考英语试题含答案
- 2025年山东省东营市广饶县一中中考一模英语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 DL-T 1476-2023 电力安全工器具预防性试验规程
- HEY JUDE歌词逐字逐句教唱
- 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
- 红绿灯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制作
- DPP-4抑制剂的同与异-课件
- 不负食光 拒绝浪费-主题班会课件
- wagner假体专题知识培训
- 太原市修缮土建工程预算定额
- 北大中国通史课件之——从大蒙古国到元朝
- 湖北环境监测服务收费标准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