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2024)第7课《散文诗二首》知识清单(学案)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8/0C/16/wKhkGWc0TBaAbty5AAKVMsQP41g998.jpg)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2024)第7课《散文诗二首》知识清单(学案)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8/0C/16/wKhkGWc0TBaAbty5AAKVMsQP41g9982.jpg)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2024)第7课《散文诗二首》知识清单(学案)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8/0C/16/wKhkGWc0TBaAbty5AAKVMsQP41g9983.jpg)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2024)第7课《散文诗二首》知识清单(学案)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8/0C/16/wKhkGWc0TBaAbty5AAKVMsQP41g9984.jpg)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2024)第7课《散文诗二首》知识清单(学案)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8/0C/16/wKhkGWc0TBaAbty5AAKVMsQP41g9985.jpg)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2024)第7课《散文诗二首》知识清单(学案)散文诗二首知识清单
一、作者简介
(一)泰戈尔
泰戈尔(1861—1941),印度作家、诗人、社会活动家。1913年获诺贝尔文学奖。代表作有诗集《吉檀迦利》《新月集》《园丁集》《飞鸟集》等。泰戈尔的作品风格清新自然,富有哲理和情感,对世界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冰心
冰心(1900—1999),原名谢婉莹,福建长乐人。现代著名作家、诗人、儿童文学家。作品有诗集《繁星》《春水》,散文集《寄小读者》《樱花赞》等。她的作品以歌颂母爱、童真和自然为主题,语言清新婉约,情感真挚细腻。
二、创作背景
(一)《金色花》
《金色花》是泰戈尔散文集《新月集》的代表作。《新月集》是泰戈尔一部著名的儿童散文诗集,出版于1913年。当时,泰戈尔的妻子和孩子相继离世,他处在极度的悲痛之中。然而,泰戈尔并未因此而消沉,他以儿童的视角和心态创作了这部诗集,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二)《荷叶·母亲》
《荷叶·母亲》出自冰心的散文集《往事》。冰心创作《往事》时,正值“五四"运动后,新文化运动掀起了反对封建礼教、追求个性解放的浪潮。冰心以细腻的笔触,表达了对母爱的赞美和对女性的尊重。
三、文体常识
(一)散文诗
散文诗是兼有诗与散文特点的一种现代抒情文学体裁。它融合了诗的表现性和散文描写性的某些特点。从本质上看,它属于诗,有诗的情绪和幻想,给读者美和想象;但内容上保留了有诗意的散文性细节;从形式上看,它有散文的外观,不像诗歌那样分行和押韵,但不乏内在的音韵美和节奏感。
四、字词梳理
(一)重点字词拼音
1.匿(nì)笑:偷偷地笑。
2.祷(dǎo)告:向神祈求保佑。
3.菡萏(hàndàn):荷花的别称,这里指红莲含苞未放。
4.攲(qī)斜:倾斜,歪斜。
(二)重点字词解释
1.沐浴:洗澡;借指受润泽;比喻沉浸在某种环境中。
2.徘徊:在一个地方来回地走;比喻犹豫不决。
3.荫蔽:遮蔽;庇护。
五、文章结构
(一)《金色花》
1.第一部分(第13段):“我”变成金色花,与母亲嬉戏。
开篇,作者以奇妙的想象开篇,营造出一种神秘而温馨的氛围。“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一个“假如”引发无尽遐想,让读者迫不及待地想要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为了好玩,长在树的高枝上,笑嘻嘻地在空中摇摆,又在新叶上跳舞”,生动地描绘出金色花的活泼与欢快,也暗示了孩子内心的愉悦和对母亲的依恋。
2.第二部分(第47段):“我”与母亲的三次嬉戏。
第一次:母亲祷告时,“我"散发香气。“当你沐浴后,湿发披在两肩,穿过金色花的林荫,走到做祷告的小庭院时,你会嗅到这花香,却不知道这香气是从我身上来的。”孩子悄悄地陪伴在母亲身边,以独特的方式为母亲送去芬芳,展现出孩子对母亲默默的关爱。
第二次:母亲读书时,“我"将影子投在书页上。“当你吃过午饭,坐在窗前读《罗摩衍那》,那棵树的阴影落在你的头发与膝上时,我便要将我小小的影子投在你的书页上,正投在你所读的地方。”孩子的影子如同一个俏皮的小精灵,与母亲一同沉浸在知识的海洋中,为母亲的阅读时光增添了一份惊喜与温馨。
第三次:母亲去牛棚时,“我"突然出现在她面前,求她讲故事。“当你黄昏时拿了灯到牛棚里去,我便要突然地再落到地上来,又成了你的孩子,求你讲故事给我听。”孩子在母亲最需要陪伴的时候出现,展现出对母亲的依赖和渴望与母亲亲近的心情。
3.第三部分(第89段):“我"恢复原形,母子对话,充满爱意。
“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孩子?”母亲的这句嗔怪,看似责备,实则饱含着对孩子的关切和疼爱。而孩子调皮地回答“我不告诉你,妈妈。"则展现出孩子的天真无邪和与母亲之间亲密无间的关系。这简短的对话,将母子之间深厚的情感展现得淋漓尽致。
(二)《荷叶·母亲》
1.第一部分(第13段):写父亲的朋友送莲,引起“我”对往事的回忆。
文章开篇,作者先描绘了父亲的朋友送莲的情景,“一缸是红的,一缸是白的,都摆在院子里。"简洁的语言勾勒出莲花的美丽姿态,也为下文的回忆和抒情埋下伏笔。接着,作者自然地过渡到对往事的回忆,“八年之久,我没有在院子里看莲花了——但故乡的园院里,却有许多;不但有并蒂的,还有三蒂的,四蒂的,都是红莲。”通过回忆,展现出作者对莲花的深刻印象和喜爱之情。
2.第二部分(第47段):描绘雨中荷叶护红莲的情景。
这一部分是文章的重点,作者细致地描绘了雨中荷叶护红莲的动人场景。“那一朵红莲,昨天还是菡萏的,今晨却开满了,亭亭地在绿叶中间立着。"通过对红莲生长变化的描写,展现出生命的蓬勃与美丽。然而,天公不作美,“仍是不适意!——徘徊了一会子,窗外雷声作了,大雨接着就来,愈下愈大。那朵红莲,被那繁密的雨点,打得左右攲斜。”红莲在风雨中摇摇欲坠,令人心生怜惜。就在这关键时刻,“荷叶慢慢地倾侧了下来,正覆盖在红莲上面……我不宁的心绪散尽了!"荷叶不顾自身,全力保护红莲,这一画面深深触动了作者的心灵。
3.第三部分(第89段):由景入情,点明主旨,赞美母亲对子女无私的爱。
“雨势并不减退,红莲却不摇动了。雨点不住地打着,只能在那勇敢慈怜的荷叶上面,聚了些流转无力的水珠。”进一步强调了荷叶的勇敢和慈爱,也为下文作者的抒情做了铺垫。“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作者由眼前的荷叶护红莲联想到母亲对自己的呵护,直抒胸臆,将母爱升华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深刻地表达了对母亲的感激和赞美之情。
六、重点句段赏析
(一)《金色花》
1.“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为了好玩,长在树的高枝上,笑嘻嘻地在空中摇摆,又在新叶上跳舞,妈妈,你会认识我吗?”
赏析:这段文字充满了童趣和天真的想象。作者把自己想象成一朵金色花,通过“笑嘻嘻"摇摆”“跳舞"等词语,生动地描绘出金色花的活泼与欢快,也展现了孩子丰富的内心世界和对母亲深深的依恋。同时,以疑问“妈妈,你会认识我吗?”结尾,引发读者的好奇,为下文的情节发展埋下伏笔。
2.“当你沐浴后,湿发披在两肩,穿过金色花的林荫,走到做祷告的小庭院时,你会嗅到这花香,却不知道这香气是从我身上来的。"
赏析:此句细腻地描绘了母亲的形象,“沐浴后湿发披在两肩”展现出母亲的温柔与美丽。孩子化作金色花,默默地为母亲送去花香,而母亲却浑然不知,这种默默的付出和关爱更显真挚。通过嗅觉的描写,营造出一种温馨而神秘的氛围,让人感受到孩子对母亲深深的爱意。
3.“当你吃过午饭,坐在窗前读《罗摩衍那》,那棵树的阴影落在你的头发与膝上时,我便要将我小小的影子投在你的书页上,正投在你所读的地方。"
赏析:这里展现了一幅宁静而美好的画面,母亲在午后悠闲地读书,孩子则以影子的方式陪伴在母亲身边。“小小的影子”与母亲专注阅读的身影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孩子的天真无邪和对母亲的依恋。同时,“正投在你所读的地方"这一细节,表现出孩子渴望与母亲分享阅读时光的心情。
4.“当你黄昏时拿了灯到牛棚里去,我便要突然地再落到地上来,又成了你的孩子,求你讲故事给我听。”
赏析:黄昏时分,母亲去牛棚,孩子突然变回原形,向母亲求讲故事,“突然"一词表现出孩子的急切与期待。从孩子一天的嬉戏最终回归到对母亲的依赖,体现了母子之间深厚的情感,也让读者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和亲情的美好。
(二)《荷叶·母亲》
1.“那一朵红莲,昨天还是菡萏的,今晨却开满了,亭亭地在绿叶中间立着。”
赏析:“菡萏"一词形象地描绘出红莲昨天含苞待放的娇羞模样,与“今晨开满”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了红莲在短时间内的迅速成长和绽放。“亭亭地在绿叶中间立着”,用“亭亭”一词生动地展现了红莲盛开时的挺拔和优雅姿态,给人以美好的视觉感受,也为下文红莲在风雨中的遭遇形成强烈的反差。
2.“仍是不适意!——徘徊了一会子,窗外雷声作了,大雨接着就来,愈下愈大。那朵红莲,被那繁密的雨点,打得左右攲斜。"
赏析:“不适意”“徘徊"两个词细腻地刻画了作者烦闷不安的心情。雷声响起,大雨倾盆,“繁密的雨点”“打得左右攲斜”,通过对环境和红莲状态的描写,渲染出紧张、恶劣的氛围,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红莲在风雨中的无助与脆弱,也为下文荷叶的保护做了铺垫。
3.“荷叶慢慢地倾侧了下来,正覆盖在红莲上面……我不宁的心绪散尽了!”
赏析:“慢慢地倾侧"覆盖”这两个动词,生动地描绘出荷叶保护红莲的姿态,表现出荷叶的勇敢和坚定。作者“不宁的心绪散尽了”,从侧面烘托出荷叶护红莲这一行为带来的安全感和温暖,也反映出作者内心的感动和欣慰。
4.“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
赏析:此句是文章的点睛之笔,作者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母亲比作荷叶,将自己比作红莲,形象地表达了母亲对自己的庇护和关爱。“心中的雨点"象征着人生中的挫折、困难和痛苦,而母亲就是在困境中为自己遮风挡雨的港湾。这一比喻深刻而贴切,强烈地抒发了作者对母亲的感激和赞美之情,也让读者感受到母爱的伟大和无私。
七、文章主旨
(一)《金色花》
这首散文诗通过孩子与母亲嬉戏的画面,表达了孩子对母亲的爱和依恋,也展现了母亲对孩子的关心和爱护,充满了温馨的亲情。
(二)《荷叶·母亲》
这篇散文诗以荷叶护红莲为喻,赞颂了伟大的母爱,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感激和赞美之情。
八、写作借鉴
(一)借景抒情
两篇散文诗都善于借助具体的景物来抒发情感。《金色花》通过金色花这一意象,表达孩子对母亲的爱;《荷叶·母亲》借荷叶护红莲的场景,抒发对母爱的赞美。我们在写作中也可以学习这种手法,使情感的表达更加含蓄、深刻。
(二)巧用比喻
《荷叶·母亲》中“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这一比喻,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母爱的伟大。我们在写作时恰当运用比喻,可以增强文章的感染力和表现力。
(三)细节描写
《金色花》中对孩子与母亲嬉戏的细节描写,如“我暗暗地在那里匿笑,却一声儿不响”等,使文章充满了童真童趣。我们在写作中注意细节描写,可以让文章更加生动有趣,富有生活气息。
九、自我检测题
(一)基础知识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匿笑()
祷告()
菡萏()
攲斜()
2.解释下列词语。
沐浴
徘徊
(二)阅读理解
1.《金色花》中孩子与母亲进行了哪几次嬉戏?
2.《荷叶·母亲》中作者为什么要写九年前与祖父赏莲的事?
3.比较《金色花》和《荷叶·母亲》在表现手法和主题上的异同。
答案
(一)基础知识
1.匿笑(nì)祷告(dǎo)菡萏(hàndàn)攲斜(qī)
2.沐浴:洗澡;借指受润泽;比喻沉浸在某种环境中。
徘徊:在一个地方来回地走;比喻犹豫不决。
(二)阅读理解
1.孩子与母亲进行了三次嬉戏:第一次,母亲祷告时,孩子散发香气;第二次,母亲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在校大学生创业app项目
- 冬季烟囱施工方案及措施
- 英语口语之道
- 餐饮理念与特色菜品
- 调整岗位级别申请书
- 心理部申请书
- 商标申请书 范本
- 初级银行业法律法规与综合能力-初级银行从业资格考试《法律法规与综合能力》点睛提分卷4
- DB36T-羊同期发情与人工授精技术操作规程编制说明
- DB61T-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监测技术规范
- 施工技术交底(电气安装)
- TB-T 3263.1-2023 动车组座椅 第1部分:一等座椅和二等座椅
-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1-8单元习作课件
- 劳工及道德体系法律法规清单
- 2024年湖南高速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单招职业适应性测试题库及参考答案
- 初中地理实验设计
- 2024年云南昆明市八年级数学第二学期期末统考试题含解析
- (2024年)污水处理设备培训方案
- 车寨矿井及选煤厂1.5Mt-a新建工程环评
- 复工复产消防安全培训
- 文件资料控制程序带流程图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