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备战2023年高考地理重难点能力专题突破11选择题图解法【方法技巧】对于地理学科中的无图考图题,图解法是最好的解题方法。图解法能将一些解题过程中的思考过程用简单的图示显示出来,能帮助我们在答题时理清思路,避免过失性丢分。尤其在解答地理时空分布、运动规律等方面的试题时,能大大提高答题的速度和准确率。1.试题特点(1)试题材料所给的图像“不熟悉”“不完整”“缺少关键地理要素”或“无图像”等。(2)试题设问是围绕图像进行,但与图像之间没有直接显现的地理图像要素。(3)选项是对地理图像要素内容的陈述或表达。2.解题步骤(1)明确文字材料所要描述的地理事物和地理要素,分析图像要素“图例”和“坐标”,判断“图例与图例”“图例与地理事物”“坐标与坐标”所表达的地理要素之间的关联特征以及变化特征。(2)分析试题设问中“关键词”“限制词”“指令词”等与材料的对应关系。(3)利用地理原理、方法、规律分析关键词与选项之间的因果关系。【典题精炼】下图表示黄河桃花峪附近花园口水文站监测的1958年7月、1977年7月、1982年8月、1996年8月四次洪水过程水位与流量的关系。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上图监测的洪水过程中,花园口水文站过水断面的冲淤变化为(
)A.涨冲落淤 B.涨淤落冲 C.涨冲落冲 D.涨淤落淤2.由图中可推断(
)A.1977.7曲线包容在1958.7曲线之中说明1977.7为低含沙洪水B.1996.8与1982.8的曲线比较,同流量水位升高、同水位流量增加C.1982年以来,黄河下游河床萎缩恶化D.1958年至1996年,花园口水文站以上流域植被覆盖率都大幅度上升【答案】1.A2.C【解析】1.从图中可以看出流量越大水位越高,水位越高流速越快,冲刷能力越强,水位越低流速越慢,冲刷能力越弱,A正确;BCD错误。故选A。2.1977.7曲线包容在1958.7曲线之中说明水位相近时1977.7流量小,判断出这段时间河床抬升,泥沙沉积,含沙量在这期间上升,所以1977.7为高含沙洪水,A错误;1996.8与1982.8的曲线比较,同流量水位升高,同水位流量减小,B错误;1982年以来,水位相同时流量迅速下降,说明河床淤积越发严重,下游河床萎缩恶化,C正确;1958年至1996年,流量越来越小,但是水位越来越高,说明下游河段河床淤积严重,上游含沙量增大,花园口水文站以上流域植被覆盖率都大幅度下降,D错误。故选C。【点睛】河流具有冲淤平衡:当上游来沙量大于本河段的水流挟沙能力时,产生淤积,河床升高;当上游来沙量小于本河段水流挟沙能力时,产生冲刷,河床下降;同一河段:河流的侵蚀与堆积往往是“你强我弱”,交替进行;流量大时(汛期),侵蚀为主;流量小时(枯水期),以堆积为主。山体效应主要指隆起地块的热力效应,形成相同海拔山体内部比外部气温高的现象。山体效应对山体的林线(山地森林带的最高界线)有显著影响,山体内外温差越大,山体效应越强。下图为北美内华达山山体效应模型图。(T1为山体内部近地面大气温度,T2为山体外部同高度自由大气的温度)。据此完成下面小题。3.山体效应产生的原因是(
)A.山体内部降水少,天气晴朗,获得太阳辐射多B.山体内部海拔高,地面辐射传递给大气的多C.山体内部植被稀疏,热容量小,升温快D.山体内部地形较封闭,热量不易散失4.有关该地山体效应强弱的季节变化及原理解释正确的是(
)A.夏季强于冬季,夏季晴天多太阳高度角大,太阳辐射强使得山体地面辐射强B.冬季强于夏季,冬季晴天多日照时数多,太阳辐射总量多使得山体增温显著C.夏季强于冬季,夏季夜长昼短,热量散失少,内外温差大D.冬季强于夏季,山体内部冬季不易受冷空气影响,内外温差大5.有关a林线和b林线分布的说法,正确的是(
)A.a林线山体外侧低于内侧是因为外侧受太平洋水汽影响,降水多B.a林线山体外侧低于内侧是因为内侧为向阳坡,光照条件好C.b林线山体外侧高于内侧是因为外侧为西风迎风坡,降水多D.b林线山体外侧高于内侧是因为山体内侧受山体效应影响热量条件好【答案】3.B4.A5.C【解析】3.山体效应主要指隆起地块的热力效应,形成相同海拔山体内部比外部气温高的现象。对流层大气热量的主要来源是地面,山体基面海拔越高,地面辐射传递给大气的热量越多,气温就越高,因此山体内部比外部气温高原因是山体内部地面海拔高,地面辐射传递给大气的多,B正确;与降水量、地形、植被关系不大,ACD错误。故选B。4.夏季强于冬季,夏季晴天多太阳高度角大,太阳辐射强使得山体地面辐射强,与冬季相比,夏季山体内部比外部气温更高,A正确;夏季太阳高度角大,太阳辐射总量多,B错误;夏季夜短昼长,C错误;山脉为南北走向,与冷空气风向一致,山体内部冬季易受冷空气影响,D错误。故选A。5.根据图中方向判断可知,a林线山体外侧朝向东,处于来自太平洋湿润气流的背风坡,降水并不多,且降水多有可能导致林线较高,A错误;东西坡向不分阳坡和阴坡,B错误;b林线山体外侧高于内侧是因为外侧为西风迎风坡,降水多,多地形雨,利于植被生长,C正确;山体内侧受山体效应影响热量条件好,林线应该高,D错误。故选C。【点睛】影响气温高低的主要因素:1.纬度(决定性因素):纬度越低,气温越高;纬度越高,气温越低。2.地形:地势越高,气温越低;阴坡的气温通常低于阳坡;谷地和盆地地形,由于盛行下沉气流,热量不易散失,气温较高;如果有高大地形阻挡冬季风,冬季气温就会比较高。3.海陆位置:海洋性强弱会引起气温年较差变化,如与同纬度的内陆地区相比,沿海地区夏季温度会略低,而冬季温度会略高。4.洋流:暖流会起到增温的作用,寒流会起到降温的作用。5.下垫面:地面反射率(如冰雪反射率大,气温低,这个原理可解释为什么南极的气温比北极更低);绿地气温日较差、年较差小于裸地。6.人类活动:热岛效应、温室效应等会使得气温升高。“泻风”是气流越过山脉快速下沉形成的。下左图是哥伦比亚的泻风所在区域位置,泻风气流在近海地区、西科迪勒拉山脉、中科迪勒拉山脉分别形成对流中心,对流云体垂直向上,右图是某时段气流及对流云团分布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6.泻风气流主要来自(
)A.大西洋 B.太平洋 C.南美大陆 D.加勒比海7.右图所示,西科迪勒拉山脉“泻风”出现的时间(
)A.冬季的上午 B.冬季的下午 C.夏季的上午 D.夏季的下午8.中科迪勒拉山脉比西科迪勒拉山脉对流云团的高度低,原因是(
)①到达中科迪勒拉山脉的水汽少②中科迪勒拉山脉海陆风环流弱③东侧干空气入侵④中科迪勒拉山脉海拔高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答案】6.B7.D8.A【解析】6.读图可知,泻风范围在科迪勒拉山系东侧,故泻风来自于山系西侧太平洋一侧,此时季节性风向由海洋吹向陆地,海洋气压高,气温低,处于夏半年,故选B。7.读图,可知泻风范围在0-8°N之间,夏半年,随着太阳直射点北移,气压带、风带北移,南半球的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受到地转偏向力的作用偏转为西南季风,此时为自海洋吹向陆地的风,为“泻风”形成提供原始风向;夏半年的下午,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明显,此时海风势力较强,海风和西南季风背景风风向一致,叠加效应增强了自海洋吹向陆地风的势力;下午太阳位于西侧,西科迪勒拉山脉西坡光照强,西坡和谷底热力差明显,谷风更强,而山脉东坡光照减弱,温度率先下降,谷风减弱并提前向山风转换,三者叠加,使西科迪勒拉山脉的“泻风”常出现在夏半年的下午。故选D。8.由图可知,迪勒拉山脉对流云团由来自海洋的湿气流受热膨胀上升形成。与西科迪勒拉山脉相比,更高的中科迪勒拉山脉由于距太平洋更远,来自太平洋的气流越过西科迪勒拉山脉后,挟带的水汽减少,不利于对流云团的发展,①对④错;与西科迪勒拉山脉相比,更高的中科迪勒拉山脉由于距太平洋更远,受海陆风环流影响小,白天陆地的上升气流弱,不利于对流云团的发展,②对;读图,中科迪勒拉山脉东侧有来自陆地的干气流流入,东侧的干空气,密度大,且水汽少,抑制对流云团的发展,③对,故选A。【点睛】热力环流形成的原因是地面受热不均,白天海洋温度低气压高、陆地温度高气压低,吹海风;夜晚海洋温度高气压低,陆地温度低气压高,吹陆风。若尔盖盆地位于青藏高原东北部,地质历史时期发育了若尔盖古湖,末次冰期晚朝,在若尔盖盆地西北部的玛曲附近,古黄河自西向东溯源侵蚀贯通了若尔盖古湖,湖水外泄。下图为若尔盖盆地地理位置示意图及玛曲附近的土壤沉积剖面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9.古黄河贯通若尔盖古湖时期形成的地层是(
)A.OQC-4 B.OQC-5 C.OQC-6 D.OQC-710.有关古黄河贯通若尔盖古湖所需条件,推测合理的是(
)①气候较为温暖湿润②构造活动强烈③植被覆盖度下降④地形平坦开阔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答案】9.B10.A【解析】9.地层越深,形成时间越高。OQC-6为古深湖相沉积层,处于古湖水量和面积的鼎盛期,OQC-7位于其之下,为古湖形成集水期,OQC-5位于其之上,是古黄河贯通若尔盖古湖时期,湖水外泄期形成的古滨浅湖相沉积层。OQC-4为古河床河漫滩相沉积层,此时古湖已经消失,是河流形成的沉积层。所以古黄河贯通若尔盖古湖时期形成的地层是OQC-5,B正确。故选B。10.区域地壳抬升运动,强烈的构造运动形成断裂带,古黄河河水沿断裂带发育,河流上游侵蚀作用强,流水不断进行溯源侵蚀和下蚀,切开若尔盖湖盆。若尔盖古湖上游正处于温暖湿润时期,来水量增多,水量大,湖泊水位上升,湖水沿断裂带下泄,使得黄河与若尔盖古湖贯通,①②正确。气候较为温暖湿润,植被覆盖度上升,③错。地形平坦开阔不利于河流溯源侵蚀,④错。故选A。【点睛】河流袭夺又称“河流抢水”。处于分水岭两侧的河流,由于侵蚀速度差异较大,其中侵蚀力强的河流能够切穿分水岭,抢夺侵蚀力较弱的河流上游河段,这种河系演变的现象,称为河流袭夺。我国幅员辽阔,山区面积占全国面积三分之二,地方性风系十分发达。天山北坡天池山、谷风相当典型,风速也很大。高山冰川形成的冰川风(冰川表面较稳定而下沉的冷却气流沿冰面向冰川前方运动,迫使冰缘地区较暖的空气上升而产生对流交换,形成由冰川表面向冰缘地带吹送的风)对山、谷风也产生一定影响。左图示意天山天池气象站周边区域等高线分布,右图示意该气象站某年7月27日06时到28日15时的气温的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1.右图中(
)A.27日16时为白天,吹山风 B.27日16时为白天,吹谷风C.27日16时为夜晚,吹山风 D.27日16时为夜晚,吹谷风12.冰川风对天池气象站附近山谷风的影响主要是(
)A.冰川风加强了山风 B.冰川风加强了谷风 C.冰川风削弱了山风 D.冰川风改变谷风风向13.推测冰川风效应最为显著的季节及原因是(
)A.春季离冬季风源地近 B.夏季气温高 C.秋季太阳辐射强 D.冬季雪量大、面积大【答案】11.B12.A13.D【解析】11.根据材料“天山北坡天池山、谷风相当典型,风速也很大”,据图27日16时气温高,应为白天,C、D错误;白天应吹谷风,A错误、B正确。故选B。12.在冰川地区,由于冰川表面上空气温度比谷中同高度空气温度低,冰川表面较稳定而下沉的冷却气流沿冰面向冰川前方运动,形成了由冰川表面向冰缘地带吹送的冰川风。冰川风与山风风向一致,对山风加强作用明显,对谷风有削弱作用,A正确,BC错误;冰川风对谷风有削弱作用,但不会改变谷风风向,D错误。故选A。13.材料显示,冰川风是由冰川作为冷源而形成的,故冬季雪面面积更大,冰川风效应更显著,D正确。冬季风为较大尺度的背景风,冬季风强会导致地方性风减弱,A错误;夏季气温高,冰雪面积小,B错误;夏季正午太阳高度大,昼长长,太阳辐射强,C错误。故选D。【点睛】山谷风是由于山坡与同海拔山谷上空大气的热力性质差异而形成的,白天吹谷风,夜晚吹山风。跨产业升级是企业资源和能力积蓄的量变到战略性重大调整的质变结果。下图示意我国S集团跨产业升级路径。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4.S集团跨产业升级注重(
)A.增强企业竞争实力 B.发展新型替代产业C.拓展企业合作范围 D.发展下游关联产业15.我国鼓励S集团类企业主动实施跨产业升级,主要由于目前我国(
)A.高端技术领域实力较强 B.传统产业比较优势减弱C.人力资源数量逐渐不足 D.市场需求规模逐渐扩大【答案】14.A15.B【解析】14.根据S集团跨产业升级路径可知,该集团的跨产业升级不断的发展新型产业,向高技术方面发展,注重增强企业竞争实力,A正确;S集团从从事服装产业阶段,其企业合作范围就是国际性的,并不是仅仅存在于升级过程中,且跨境合作是手段,其最终目的还是要实现企业竞争力的增强,C错误;从服装产业向新能源产业、新型显示产业升级,注重产业科技含量的提升,由题干材料可知,跨产业升级中每一个阶段的升级是基于上一个阶段的资源和能力的积蓄,每一阶段的产业内部都是相关的产业部门,不是简单粗暴的直接转型发展替代产业,但是每一个阶段之间并不存在必然的上下游关系,BD错误。15.我国高端技术领域实力较弱,A错误;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劳动力、地价的增加,资源的过度开发,与高附加值的产业相比,传统产业比较优势减弱,迫切需要转型,B正确;人力资源数量多,但人力资源的素质有待提高,C错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不仅对高端产业产品的需求在增加,对传统产业产品的需求也在增加的,故不是升级的最主要的原因,D错误。【点睛】企业在原产业市场、技术和政策环境发生重大变革的情境下,由具有创新导向和全球视野的企业家推动实施跨产业升级。同时,嵌入全球价值链和国家创新系统的双重学习路径使企业创新能力不断演进,有助于实现产业内升级和培育自主创新能力。研究学者通过计算乡镇(街道)尺度的人口密度与地形起伏度双变量数值,绘制出长沙市地形起伏度与人口密度LISA集聚关系图(下图),图中四种类型的数值如下表所示。读图和表,完成下面小题。集聚关系地形起伏度(数值越大,地形起伏度越高)人口密度(单位:人/hm2)低—高型0.09139.82高—高型0.2237.79低—低型0.126.96高—低型0.424.9816.推测长沙市的地形起伏的总体特征为(
)A.中间高,东西低 B.东西高,中间低 C.中间高,南北低 D.南北高,中间低17.造成“低—高”型和“低—低”型人口密度差别的主要因素是(
)A.地形 B.水源 C.经济 D.政策18.图中两个“高—高”型的孤岛分布于岳麓山和谷山,其形成人口密度高值区的主要原因是(
)A.地理位置特殊 B.生态环境优美 C.自然资源丰富 D.远离洪涝灾害【答案】16.B17.C18.A【解析】16.依据图文材料,地形起伏度较大的高—低型主要分布在东西两侧,因此可以判断长沙的地形起伏整体特征为东西高,中间低,排除ACD,故选B。17.根据图表,“低—高”型和“低—低”型地形起伏差异较小,排除A;长沙市内水源分布变化不大,排除B;经发展的差别会造成两个类型的人口密度差异显著,C正确;政策因素对人口分布密度的影响较小,排除D。故选C。18.依据图文材料,两个“高—高”型的孤岛位于长沙市中心位置,极为特殊的地理位置是导致两地虽地形起伏较大,但人口密度较大的原因,排除BCD,故选A。【点睛】世界人口分布的主要特点是:1、不平衡性。人口分布的最大特征是不平衡性2、分布规律性。人口分布在水平方向上,主要集中在北半球在北半球,人口又多集中在温带和亚热带地区。人口分布还有集中于沿海地区的趋势。人口分布在垂直方向上,大量集中在比较低平的地方,海拔高的地方人口相对稀少。3、时滞性。人口分布往往明显落后于生产力发展和经济中心的转移。其原因在于人口分布的变化依赖于自然增长率和净移民率的时间积累效应,速度比较迟缓。靖海湾位于粤东,是典型的呷湾孤形砂质海岸,该地区主要盛行东南风,其次东北风和正东风频率较高。2005年该地开始修建靖海火电厂,建设项目主要包括电厂主厂区、防波堤和码头,填海总面积超过110km2。下图为靖海湾附近区域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9.靖海湾弧形砂质海岸形成的主要外力是(
)A.流水 B.潮汐 C.风浪 D.洋流20.选择临海修建靖海火电厂,其考虑的主要区位条件是(
)A.减少工厂建设成本 B.降低原料运输成本C.能源市场需求较大 D.减少城区大气污染21.试推测防波堤建成前后靖海湾北部冲淤状态为(
)A.侵蚀转堆积 B.一直侵蚀 C.一直堆积 D.堆积转侵蚀【答案】19.C20.B21.A【解析】19.根据图示判断河流入海口地区的面积不断扩大,而且形成了弧形砂质海岸故可判断为河流入海口地区泥沙淤积而导致了海岸线向海洋一侧推移,但海浪对流水的顶托作用导致泥沙向河口两边做弧形运动,速断减慢逐渐沉积形成弧形海岸,C正确;流水主要是河口三角洲形成的主要原因,A错误;潮汐和洋流不是海岸地貌形成的主因,CD错误;故选C。20.结合材料可知该地区填海总面积超过110km2,因此并没有减少工厂建设成本,A错误;该地地处广东,能源矿产短缺,火电站需要大量煤炭资源,临海可以通过海运降低原料运输成本,B正确;广东能源市场需求较大和火电站建在临海无关,C错误;该地区主要盛行东南风,火电站建在临海会导致城区大气污染,D错误。故选B。21.防波堤建成前,河水搬运泥沙在入海口处沉积,河流入海口处的靖海湾北部风浪较大,沉积的泥沙会被海浪侵蚀搬运一部分;防波堤建成后,靖海湾北部风浪明显减小,泥沙淤积速度会大于侵蚀,因此防波堤建成前后靖海湾北部冲淤状态为侵蚀转堆积,A正确BCD错误。故选A。【点睛】海岸线进退主要受河流携带泥沙沉积、海水侵蚀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商场车位长租合同范例
- 干挂分包合同范例
- 消防改造安装合同模板
- 物业保安合同范例
- 校园民房出售合同模板
- 淘宝代理合同模板
- 牛粪卖出合同范例
- 押车合同模板复制
- 狗场合伙合同范例
- 涂料供货合同范例
- DB11T 2315-2024消防安全标识及管理规范
- 商业银行开展非法集资风险排查活动情况报告
- 有理数的概念 说课课件2024-2025学年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
- 防范工贸行业典型事故三十条措施解读
- 2024年公选处级领导干部面试题选及参考答案
- 英语连读发音技巧讲解
- 2024年秋季新外研版三年级上册英语课件 Unit 5 第1课时(Get ready)
- 2025届新高考语文热点冲刺复习议论文开头结尾
- 中航集团招聘笔试题库2024
- 2024年浙江省宁波市文史研究馆办公室招聘6人历年(高频重点复习提升训练)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野生菌订购合同范本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