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14题以图表的形式考查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士之特立独行,适于义而已,不顾人之是非,皆豪杰之士,信道笃而自知明者也。若伯夷者,穷天地亘万世而不顾者也。昭乎日月不足为明,岑乎泰山不足为高,巍乎天地不足为容也。当殷之亡、周之兴,微子贤也,抱祭器而去之。武王、周公圣也,从天下之贤士与天下之诸侯,而往攻之,未尝闻有非之者也。彼伯夷、叔齐者,乃独以为不可。殷既灭矣,天下宗周。彼二子乃独耻食其粟,饿死而不顾。由是而言,夫岂有求而为哉?信道笃而自知明也。(选自韩愈《伯夷颂》,有删改)材料二:事有出于千世之前,圣贤辩之甚详而明,然后世不深考之,因以偏见独识,既失其本,而学士大夫共守之不为变者,盖有之矣,伯夷是也。夫伯爽,古之论有孔子、孟子焉。以孔、孟之可信而又辩之反复不一,是愈可信也。孔、孟皆以伯夷遭纣之恶,不念以怨,不忍事之,以求其仁,饿而避,不自降辱,以待天下之清,而号为圣人耳。然则司马迁以武王伐纣,伯夷扣马而谏,天下宗周而耻之,义不食周粟,而为《采薇之歌》。韩子因之亦为之颂以为微二子乱臣贼子接迹于后世,是大不然也。夫商衰而纣以不仁残天下,天下孰不病纣?而尤者,伯夷也。尝与太公闻西伯善养老,则往归焉。当是之时,欲夷纣者,二人之心岂有异邪?是武王一奋,太公相之,遂出元元于涂炭之中。伯夷乃不与,何哉?盖二老,所谓天下之大老,行年八十余,而春秋固已高矣。自海滨而趋文王之都,计亦数千里之远,文王之兴以至武王之世,岁亦不下十数,其伯夷欲归西伯而志不遂,乃死于北海邪?抑来而死于道路邪?抑其至文王之都而不足以及武王之世而死邪?如是而言伯夷,其亦理有不存者也。且武王倡大义于天下,太公相而成之,而独以为非,岂伯夷乎?天下之道二,仁与不仁也。纣之为君,不仁也;武王之为君,仁也。伯夷固不事不仁之纣,以待仁而后出,武王之仁焉,又不事之,则伯夷何处乎?余故曰,圣贤辩之甚明,而后世偏见独识者之失其本也。鸣呼,使伯夷之不死,以及武王之时,其烈岂减太公哉!(选自王安石《伯夷》,有删改)10.
材料二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韩子A因之B亦为之C颂D以为E微二子F乱臣G贼子H接迹I于后世11.
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从,使跟随,与《鸿门宴》“沛公旦日从白余骑来见项王”中“从”字的意思相同。B.
扣,牵住、拉住,与《赤壁赋》“扣舷而歌之”中“扣”字的意思不同。C.
尤,最、甚,与《陈情表》“况臣孤苦,特为尤甚”中“尤”字的意思不同。D.
趋,奔赴,与《六国论》“日削月割,以趋于亡”中“趋”字的意思不同。12.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在韩愈看来伯夷反对伐纣和耻食周粟之举,不仅是符合“义”的特立独行,更是深明君臣大义的臣下对“道”统的崇奉和维护。B.
韩愈将伯夷与微子对比,盛赞伯夷是天地之间、古往今来最不顾世俗非难的人,他的精神与日月、泰山、天地相比而丝毫不逊色。C.
王安石此文,针对《史记》及韩愈《伯夷颂》有关伯夷的记述和评论展开辩驳,体现了王安石不盲从权威、不苟顺流俗的理性精神。D.
王安石认为,伯夷是姜太公一类的人物,不满商纣暴政又德高望重,如果活到武王时期并辅佐他,其功劳成就将完全不逊于姜太公。13.
把材料二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天下宗周而耻之,义不食周粟,而为《采薇之歌》。(2)是武王一奋,太公相之,遂出元元于涂炭之中。14.
下图是材料二的思维导图,请补充完成横线处的空缺内容。【答案】10.BDF
11.C
12.B
13.
(1)天下归周后,伯夷感到耻辱,坚持君臣之义不吃周朝的粮食,并作了《采薇》这首歌。(2)这时武王奋然起事,姜太公辅佐他,于是将百姓从水深火热中拯救出来。
14.
①孔孟;②扣马而谏,耻食周粟;③伯夷避世以待仁君,武王为君仁义,伯夷不可能反对。【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韩愈沿袭了这个说法,也为他写了篇《伯夷颂》,认为没有伯夷、叔齐这两个人,后世乱臣贼子就会接连不断地出现。“韩子因之”“亦为之颂”两句结构完整,故BD两处可断开。“以为”,动词,认为,“微”指如果没有,领起的假设关系内容都是“以为”的宾语。“乱臣贼子”是名词词组,“接迹于后世”是状语后置句,前后结合构成主谓关系句,结构完整,陈述假设的结果,“乱臣贼子”前要断开,故F处须断开。故选BDF。【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中的一词多义现象的理解能力。A.正确。“从”,都是使动用法,使跟随、率领。句意:率领天下的贤士和诸侯,前去攻打商纣王。/沛公第二天率领一百多骑兵来拜见项王。B.正确。牵住、拉住。/敲击、拍击。句意:伯夷拉住马进谏阻止。/敲击船舷而歌咏。C.错误。都是“最、甚”的意思。句意:而最怨恨的,是伯夷了。/况且我孤单凄苦,程度更为严重。D.正确。奔赴,表示具体的动作行为。/趋于、走向,表示抽象的动作行为。句意:从北海之滨奔赴文王的邦都。/每日每月割让土地,以至于走向灭亡。故选C。【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B.“将伯夷与微子对比”理解错误。韩愈并未将伯夷与微子对比,文中真正对比的是天下贤士、诸侯跟随武王伐纣与伯夷、叔齐反对武王伐纣的不同态度。故选B。【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能力。(1)“宗”,归附;“耻”,意动用法,以……为耻;“义”,名词作动词,坚持君臣之义;“食”,吃。(2)“是”,这时;“奋”,奋然起事;“相”,辅佐;“遂”,于是;“元元”百姓。【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在王安石看来,孔孟关于伯夷事迹的叙述和评价客观而中肯,由“
孔、孟皆以伯夷遭纣之恶,不念以怨,不忍事之,以求其仁,饿而避,不自降辱,以待天下之清,而号为圣人耳”可知,“不事暴君,隐居避世,待天下清”是孔孟的观点,故可知①处填:孔孟。王安石认为,司马迁《史记》中增加的“扣马而谏”“耻食周粟”的故事细节是出于个人“偏见独识”的想象之辞,已“失其本”。故可知②处填:扣马而谏,耻食周粟。王安石认为,韩愈不加考证予以沿袭,将伯夷的形象无限拔高。王安石对司马迁和韩愈二人观点的驳斥,层次分明,主要集中于从司马迁开始的两处史实之误。表中已明确一处错误,另一处据“天下之道二,仁与不仁也”后的分析,可知③处填:伯夷避世以待仁君,武王为君仁义,伯夷不可能反对。参考译文:材料一:士人志行高洁不随波逐流,只是适合于“义”的标准罢了,不顾虑别人对自己看法如何的,都是豪杰之士,(都是)崇奉“道”无比笃诚并且能清楚地认识自己的人。像伯夷,哪怕穷极天地绵延万世,他都是最不顾虑世人非议的人。(跟伯夷比,)光明的日月不足以称为明亮,高峻的泰山不足以称为高大,高远的天地不足以称为包容万物。在商衰落而周兴起之际,微子贤能,(屡次劝谏纣王无果,见商将亡,)抱着祖宗的祭祀礼器离开了商都。武王、周公圣明,率领天下的贤士和诸侯,前去攻打商纣王,不曾听闻有谁非议此举的。那伯夷、叔齐,竟偏偏认为不可以。商朝灭亡之后,天下遵奉周为宗主。那伯夷、叔齐二人竟偏偏认为吃周朝的粮食是可耻的,饿死也不后悔。由此说来,(他们)难道是要博取什么才这样做吗?是因为崇奉“道”无比笃诚并且能清楚地认识自己啊。(选自韩愈《伯夷颂》,有删改)材料二:有些事情发生在千百代之前,古圣先贤们虽然已经把它们说得清楚且明白,但后世之人不去深入考察探究,仅凭借自己的偏见和浅见,(就提出某种说法,)导致失去事情的本来面貌,而学者、大夫们全都信守这种说法而不改变,这是有的啊,伯夷的事情就是这样。伯夷,古代谈论他的有孔子和孟子。凭着孔孟二人值得信赖而又对此不止一次地重复论说,他们的这些说法就更加可信了。孔子、孟子都认为伯夷遭遇纣王的暴政,不记旧怨,又不忍屈心侍奉,而追求自己信奉的仁义,甘心受饿,退避隐居,不肯降低操守侮辱自身,来等待天下政治清明,于是被称为圣人。然而,司马迁却认为武王伐纣时,伯夷拉住马进谏阻止,天下归周后,伯夷感到耻辱,坚持君臣之义不吃周朝的粮食,并作了《采薇》这首歌。韩愈沿袭了这个说法,也为他写了篇《伯夷颂》,认为没有伯夷、叔齐这两个人,后世乱臣贼子就会接连不断地出现,这是非常不正确的。商朝衰落,纣王用不仁残害天下人,天下人谁不怨恨纣王呢?而最怨恨的,是伯夷了。(他)与姜太公曾经听说西伯侯善于奉养老人,就打算前往归附。在这个时候,想要消灭商纣的心情,他们二人难道会有不同吗?这时武王奋然起事,姜太公辅佐他,于是将百姓从水深火热中拯救出来。伯夷却没参与,这是为什么呢?要知道伯夷、姜太公都是当时德高望重之人,八十多岁,年龄(在当时)本就很高了。从北海之滨奔赴文王的邦都,算起来也有几千里远,从文王兴起到武王时代,也有几十年的时间,难道伯夷想归附西伯侯的愿望没等实现,就已死在北海了吗?还是死在奔赴西岐的路上了?还是到了文王的邦都却没有等到武王的时代就死了呢?根据这些分析推论,司马迁所说的伯夷“叩马而谏”、不食周粟这些说法就没有道理了。况且武王向天下人倡导大义,太公辅佐他完成大业,而唯独认为(此举)不是正义的,难道这个人会是伯夷吗?天下的政道有两种,仁义的和不仁义的。商纣执政为君,不仁义;武王执政为君,仁义。伯夷固然不侍奉不仁义的商纣,而要等待仁义的君王再出山,但武王明明仁义,(伯夷)也不侍奉他,那么伯夷是想把自己置于何地呢?所以我说:古圣先贤说得清楚明白,但后世人怀着偏见浅见令事情失去了本来面目。唉,假使伯夷不死,赶上武王的时代,他的功业又岂会低于太公呢?(选自王安石《伯夷》,有删改)二、3则材料的形式考查(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叔向见韩宣子①,宣子忧贫,叔向贺之。宣子曰:“吾有卿之名,而无其实,无以从二三子,吾是以忧,子贺我,何故?”对曰:“昔栾武子无一卒之田,其宫不备其宗器,宣其德行,顺其宪则,使越于诸侯。诸侯亲之,戎、狄怀之,以正晋国。行刑不疚,以免于难。及桓子骄泰奢侈,贪欲无艺,略则行志,假货居贿,宜及于难,而赖武之德,以没其身。及怀子改桓之行,而修武之德,可以免于难,而离桓之罪,以亡于楚。今吾子有栾武子之贫,吾以为能其德矣,是以贺。若不忧德之不建,而患货之不足,将吊不暇,何贺之有?”宣子拜稽首焉,曰:“起也将亡赖子存之非起也敢专承之其自桓叔以下嘉吾子之赐。”
(节选自《国语•晋语》)材料二:(王)充性恬淡,不贪富贵。为上所知,拔擢越次,不慕高官。不为上所知,贬黜抑屈,不恚下位。比为县吏,无所择避。或曰:“心难而行易②,好友同志,仕不择地,浊操伤行,世何效放?”答曰:可效放者,莫过孔子。孔子之仕,无所避矣。为乘田委吏,无於邑③之心;为司空相国,无说豫之色。舜耕历山,若终不免;及受尧禅,若卒自得。忧德之不丰,不患爵之不尊;耻名之不白,不恶位之不迁。世能知善,虽贱犹显;不能别白,虽尊犹辱。处卑与尊齐操,位贱与贵比德,斯可矣。
(节选自《论衡•自纪篇》)材料三: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论语•颜渊》)【注】①韩宣子,姬姓,韩氏,名起,谥号宜,春秋时期晋国卿大夫。②心难而行易:心怀高远而行为随便。③於邑:愤懑之意。10.
材料一中画波浪线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答案标号涂黑。起也A将亡B赖子存之C非起也D敢专承之E其自桓叔F以下G嘉吾子H之赐11.
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离,通“罹”,遭受,与《屈原列传》中“‘离骚’者,犹离忧也”的“离”意思相同。B.
子,古代为男子的美称,称别人为“吾子”,有相亲或敬爱之意,可直译为“您”。C.
耻,以⋯⋯为耻,与《石钟山记》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的“鸣”用法不同。D.
归,归附之意,与《项脊轩志》中“后五年,吾妻来归”的“归”意思不同。12.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栾武子没有很多田产,也没有完整的祭祀礼器,但是他能够行德遵法,声名远播,故而荫及儿子桓子。B.
由于叔向对自己的态度真诚,直言不讳,韩宣子深解其义,对叔向的祝贺由不解到欣然接受,并且由衷感激。C.
王充性格淡泊、不贪图富贵。他主张学习孔子,因为孔子出仕,做小官不避权贵,做高官无骄傲自满之色。D.
“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说明孔子强调实现“仁”更需要自我修养和实践,不能指望别人帮助。13.
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若不忧德之不建,而患货之不足,将吊不暇,何贺之有?(2)处卑与尊齐操,位贱与贵比德,斯可矣。14.
三则材料分别从什么角度来阐述如何“修身”?请简要概括。【答案】10.BCE(“起”作主语,“也”字是句中表提顿,“将亡”作谓语,主谓结构单独成句,所以B处断句;“赖子”作状语,“存”作谓语,“之”作宾语,省略主语“我”,结构齐全,所以C处断句;“之”作“承”的宾语,宾语后断句,所以E处断句。“桓叔以下”作主语,“嘉”是谓语,“吾子之赐”是宾语,中间不断开。故选BCE。)
11.D
(A.正确。句意:但受到他父亲桓子罪恶的连累。/所谓离骚,就是遭遇忧愁;B.正确;C.正确。意动用法,以……为耻;/使动用法,使……发出声响。句意:人们应该以名声不清白为耻。/即使大风大浪也不能使它发出声响;D.错误。“归,归附之意”错误,材料中“归”是“称赞、称许”之意。“后五年,吾妻来归”的“归”是女子出嫁。句意:天下的人都会称许你有仁德。/过了五年,我的妻子嫁到我家来。故选D。)
12.C
(C.“做小官不避权贵”错误。“避”,躲开之意。此句意思是不挑选官职。故选C。)
13.
(1)如果你不去忧虑自己不能立德,而只担忧财物不足,我恐怕哀悼还来不及,又有什么可以祝贺的呢?(2)身处低位和身处高位时操行一样,身份低贱和身份尊贵时品德相同,这样就可以了。解析:(1)“患”,担忧;“吊”,哀悼;“何贺之有”,宾语前置句,正常句式“有何贺”。(2)“处卑”,身处低位;“比”,相同;“斯”,这样。14.
①材料一从“安贫修德”的角度阐述;②材料二从“保持恬淡,不贪富贵”的角度阐述;③材料三从努力“克己复礼”的角度阐述;解析:由材料一“今吾子有栾武子之贫,吾以为能其德矣,是以贺。若不忧德之不建,而患货之不足,将吊不暇,何贺之有”可知,材料一从“安贫修德”的角度阐述;由材料二“(王)充性恬淡,不贪富贵。为上所知,拔擢越次,不慕高官。不为上所知,贬黜抑屈,不恚下位”可知,材料二从“保持恬淡,不贪富贵”的角度阐述;由材料三“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可知,材料三从努力“克己复礼”角度阐述;参考译文:材料一:叔向去见韩宣子,宣子正为自己贫困而忧愁,叔向反而祝贺他。韩宣子说:“我有正卿的虚名,却没有正卿的财产,无法和卿大夫们交际往来,我正因此发愁,你却祝贺我,是什么缘故呢?”叔向回答说:“从前栾武子没有百顷的田产,他的家里置备不齐祭祀的礼器,但他能宣扬德行,遵循法制,使名声传播到各诸侯国,诸侯亲近他,戎、狄归附他,依靠这点治好了晋国,执行法令没有弊病,所以避免了灾难。传到他儿子桓子,骄傲奢侈,贪得无厌,违法乱纪,任意妄为,借贷牟利囤积财物,本应遭到祸难,然而依赖他父亲武子的余德,才得以善终。到了怀子,改变了桓子的行为,发扬武子的美德,本可以凭此免除祸难,但受到他父亲桓子罪恶的连累,因而逃亡到楚国去了。如今您像栾武子那样清贫,我认为您也能具备他的美德,所以向你道贺。如果你不去忧虑自己不能立德,而只为财物不足而发愁,我恐怕哀悼还来不及,又有什么可以祝贺的呢?”韩宣子下拜叩头,说:“我韩起将要灭亡之际,幸亏您保全了我,这不是我韩起一个人敢单独承受的,恐怕从我的祖宗桓叔以下的子孙都要感激您的恩赐。”
(节选自《国语•晋语》)材料二:王充的性情淡泊,不贪图富贵。当被上司了解、破格提拔的时候,不为官大而高兴;当不被上司了解、被降职罢官受压抑的时候,也不为职位低而怨恨。几次担任县里的小吏,也没有挑选而不愿干。有人说:“你心胸那么高而行为却一般,喜欢结交趣味相投的人,做官也不计较地位,这样玷污了你的节操败坏了你的品行,世人向你学习什么呢?”王充回答说:值得学习的人,没有谁能比得上孔子。孔子做官,什么也不挑选逃避。当他做乘田、委吏的时候,没有不高兴的心情;当他做司空、相国的时候,也没有欢乐的表现。舜在历山耕种,就像要那样过一辈子;等到他继承了尧的天下,又像是本来就该这样似的。人应该担忧德行上的不足,而不应担心爵位不尊贵;人们应该以名声不清白为耻,而不应羞耻于官职得不到提升。世人能识别什么是好人,那么好人即使处于卑贱的地位,也仍然是显贵的;世人不能辨别好坏,那么即使你地位再高,也仍然是耻辱的。身处低位和身处高位时操行一样,身份低贱和身份尊贵时品德相同,这样就可以了。
(节选自《论衡•自纪篇》)材料三:颜渊问什么是仁。孔子说:“约束自我,使言行归附于先王之礼,就是仁。一旦做到了这些,天下的人都会称许你有仁德。实行仁德要靠自己,难道是靠别人吗?”颜渊说:“请问实行仁德的条目细则。”孔子说:“不合礼的事不看,不合礼的话不听,不合礼的事不说,不合礼的行为不做。”颜渊说:“我虽然不聪敏,请让我按这些话去做。”
(《论语•颜渊》)(二)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材料一:孙卿曰:“夫谈说之术,齐庄以立之,端诚以处之,坚强以持之,譬称以谕之,分别以明之,欢欣愤懑以送之。”鬼谷子曰:“人之不善而能矫之者难矣。说之不行,言之不从者,其辩之不明也;既明而不行者,持之不固也;既固而不行者,未中其心之所善也。辩之、明之、持之、固之,又中其人之所善,能入于人之心,如此而说不行者,天下未尝闻也。此之谓善说。”《诗》云:“辞之绎矣,民之莫矣。”夫辞者,人之所以自通也。昔子产修其辞而赵武致其敬,王孙满明其言而楚庄以惭,苏秦行其说而六国以安,蒯通陈说而身得以全。夫辞者,乃所以尊君、重身、安国、全性者也。故辞不可不修,而说不可不善。(节选自《说苑下·善说》)材料二:子胥善谋而吴勤之,仲尼善说而匡围之,管夷吾实贤而鲁囚之。故此三大夫岂不贤哉?而三君不明也。上古有汤,至圣也;伊尹,至智也。夫至智说至圣,然且七十说而不受身执鼎俎为庖宰昵近习亲而汤乃仅知其贤而用之。故曰以至智说至圣,未必至而见受,伊尹说汤是也;以智说愚必不听,文王说纣是也。故文王说纣而纣囚之,比干剖心,孙子膑脚于魏,吴起技泣于岸门,公孙痤言国器反为悖,公孙鞅奔秦,西门豹不斗而死人手。此数人者,皆世之仁贤忠良有道术之士也,不幸而遇悖乱暗惑之主而死。然则虽贤圣不能逃死亡避易辱者,何也?则愚者难说也,故君子难言也。且至言忤于耳而倒于心,非贤圣莫能听,愿大王熟察之也。(节选自《韩非子·难言》)材料三:庄辛谏楚襄王曰:“君王左州侯,右夏侯,从新安君与寿陵君同轩,淫衍侈靡,而忘国政,郢其危矣。”王曰:“先生老昏欤?妄为楚国妖欤?”庄辛对曰:“臣非敢为楚妖,诚见之也。君王卒近此四子者,则楚必亡矣!辛请留于赵以观之。”于是不出十月,王果亡巫山、江汉、鄢、郢之地。(节选自《新序·卷第二》)10.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然A且七十B说而不受C身执鼎俎D为庖宰E昵近F习亲G而汤乃仅知其贤H而用之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而,表相承关系,与《项脊轩志》“余扃牖而居”中的“而”意思不同。B.见,表示被动,与《屈原列传》“信而见疑,忠而被谤”中的“见”意思相同。C.听,听见、听清,与《陈情表》“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中的“听”不同。D.诚,确实,与《齐桓晋文之事》“挟太山以超北海……是诚不能也”中的“诚”相同。1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齐庄、端诚、坚强”强调说者态度,而“譬称、分别、欢欣愤懑”强调言谈技巧。B.材料二概述诸多历史人物向君主进言的遭遇,阐明“愚者难说”“君子难言”之理。C.庄辛劝楚王警惕州侯夏侯等四人,这四人一起淫乱奢靡不理政事,会破坏政权而亡国。D.从言说者方面来看,邹忌讽劝齐威王成功的可称之处,在于进言时讲究“譬称以谕之”。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夫辞者,乃所以尊君、重身、安国、全性者也。(2)且至言忤于耳而倒于心,非贤圣莫能听,愿大王熟察之也。14.结合材料一、二,分析材料三中庄辛进谏不成功的原因。(3分)10.(3分)CEG(然且七十说而不受,身执鼎俎为庖宰,昵近习亲,而汤乃仅知其贤而用之。“昵近习亲”是动宾结构,“昵近”,亲近、靠近,“习亲”,熟悉和亲近的人,不能断开。“知其贤而用之”句“而”表承接关系,连接“知”和“用”,不宜断开。)11.(3分)C(C项文段中“听”是“采纳”“听从”,并非“听见、听清”,“听臣微志”也是“采纳”,意思相同。A项两个“而”意思不同,文本一中的“而”表相承,《项脊轩志》“余扃牖而居”中的“而”表修饰。B项均表示被动。D项均为“的确、确实”之意。故选C。)12.(3分)C(庄辛提醒楚王不要和左州侯等人一起淫乱,楚王的不理国政会亡国,不是四人的行为会亡国。)13.(8分)(1)言语辞令,就是用来尊崇君主,推重自身,安定国家,保全性命的(手段)。(4分。关键词2分,其中“所以”“重身”各1分;大意2分。)(2)况且恳切合理的意见逆耳而不顺心,如果不是圣贤之君是听不进去的,我希望大王您对此详察。(4分。关键词2分,其中“忤于耳”“熟”各1分;大意2分。)14.(3分)①楚王昏聩霸道,不接受逆耳忠言;②庄辛劝谏不讲技巧,难以达到预期。(一点2分。答对两点3分。对意思对即可。)附译文材料一:孙卿说:“那言谈游说的方法,要恭敬严肃地确立它,正直诚实地对待它,坚定顽强地把握它,用比喻引证来宣示它,用分析辩别来阐明它,用欢快、激情来表达它。”鬼谷子说:“人在犯错误的时候要纠正他,是很难的,劝说行不通,论理不被听从,那是你辩论的道理不清楚,道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苏州二手房买卖合同协议范本:房屋交易保障及售后服务协议3篇
- 2025年度厂区绿化养护与生态景观提升合同3篇
- 2025年度360借条合同多(信用评级合作版)3篇
- 2025年度油气田废弃井修复打井合同范本4篇
- 2025年度文化创意产业出资协议合同模板3篇
- 2024美团外卖配送配送员配送区域合作伙伴服务标准合同3篇
- 2024网络安全风险评估及防护服务合同
- 2025年度图书档案库房智能化储藏系统合同4篇
- 2025年度智能车场租赁服务合同(新能源汽车版)4篇
- 2025年度电磁兼容性实验室设备采购合同2篇
- 《C语言从入门到精通》培训教程课件
- 2023年中国半导体行业薪酬及股权激励白皮书
- 2024年Minitab全面培训教程
- 社区电动车棚新(扩)建及修建充电车棚施工方案(纯方案-)
- 项目推进与成果交付情况总结与评估
- 铁路项目征地拆迁工作体会课件
- 医院死亡报告年终分析报告
- 建设用地报批服务投标方案(技术方案)
- 工会工作人年度考核个人总结
- 上海民办杨浦实验学校初一新生分班(摸底)语文考试模拟试卷(10套试卷带答案解析)
- 机器人论文3000字范文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