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T/SDRTS-XXXX-XXXX城市轨道交通地下车站装配式高效空调系统技术标准为贯彻轨道交通绿色、低碳与高质量发展,规范绿色低碳轨道交通高效空调系统设计、施工、调试、能效验收及运行维护,做到质量可靠、技术先进、经济合理、节能降耗,制定本标准。本标准适用于新建、扩建和改建的轨道交通车站电驱动水冷式冷冻水循环的高效空调系统的设计、施工、调试、能效验收及运行维护。城市轨道交通地下车站装配式高效空调系统的设计、施工、调试、能效验收及运行维护评价除应符合本标准规定外,尚应符合现行国家、行业标准以及本学会标准的有关规定。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19577《冷水机组能效限定值及能源效率等级》GB/T7190.1《机械通风冷却塔第1部分:中小型开式冷却塔》GB18631《电动机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GB19761《通风机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GB50274《制冷设备、空气分离设备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736《民用建筑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243《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JGJT141《通风管道技术规程》GB/T51310《地下铁道工程施工标准》GB50217《电力工程电缆设计标准》GB50311《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T17215.701《标准电能表》GB/T10870《蒸气压缩式循环冷水(热泵)机组性能试验方法》GB/T18430.1《蒸气压缩循环冷水(热泵)机组第1部分:工业或商业及类似用途的冷水(热泵)机组》GB/T50299《地下铁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GB50738《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规范》GB50736《民用建筑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738《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规范》2T/SDRTS-XXXX-XXXX3.1装配式高效空调系统采用基于BIM设计、管件预制及现场装配的高效制冷机房及空调末端,并具有满足计量精度要求的能效监测系统的空调系统。3.2制冷机房年均运行能效比轨道交通车站电驱动水冷式冷冻水循环的制冷机房系统年累计制冷量与总用电量的比值。3.3空调系统年均运行能效比轨道交通地下车站电驱动水冷式冷冻水循环的空调系统年累计制冷量与空调系统设备总累计用电量的比值。3.4冷冻水输送系数空调系统制备的总冷量与冷冻水泵(包括冷冻水系统的一次泵、二次泵、加压泵、二级泵等)能耗之比,用来评价空调系统中冷冻水系统的经济运行情况。3.5冷却水输送系数空调冷却水系统总排热量与冷却水泵能耗之比,用来评价空调系统中冷却水系统的经济运行情况。3.6公共区空调系统为轨道交通地下车站站厅层、站台层公共区服务的空调系统,简称空调大系统。3.7设备区空调系统为轨道交通地下车站设备及人员管理用房服务的空调系统,简称小系统。4基本规定4.1轨道交通地下车站装配式高效空调系统的能效分级标准应符合《城市轨道交通地下车站装配式高效空调系统能效分级标准》的规定,且应不低于三级能效指标。4.2装配式高效空调系统相比常规空调系统增加的初始投资与年节省电费之比宜控制在3.5以内,即装配式高效空调系统投资回收周期不宜超过3.5年。4.3当轨道交通地下车站装配式高效空调系统在开通初、近期系统负荷率低于设计负荷率时,应对装配式高效空调系统能效指标进行修正,修正指标宜符合“表4.3”的规定。表4.3装配式高效空调系统能效指标修正3T/SDRTS-XXXX-XXXX指标能效等级初期、近期指标修正高效空调系统制冷季能效比气候分布三级二级一级严寒/寒冷地区-0.2夏热冬冷地区-0.2夏热冬暖地区-0.25系统设计5.1装配式高效制冷机房设计5.1.1装配式高效制冷机房的布置优化应结合设备的检修空间、管线的综合布置、人员通道及检修通道等因素,以管线紧凑、布置美观、检修方便为核心进行综合深化设计。5.1.2装配式高效制冷机房设备的参数、管件管材、设备接口参数均应落实到模型优化中,做到模型与实物匹配。5.1.3装配式高效制冷机房加工模块、管段的加工精度应满足装配需求,误差不得大于1mm。5.1.4装配式高效制冷机房加工模块、管段进场后应制定专项设备成品保护方案。5.1.5装配式高效制冷机房加工模块、管段运输吊装应制定专项模块管段的成品保护方案。5.1.6装配式高效制冷机房模块、管段固定支吊架的定位、固定、吊装应精确到和BIM模型一一对应,支吊架的定位应不影响设备及人员通道。5.1.7装配式高效制冷机房模块、管段支吊架应经过受力计算,确保选材及节点连接的安全可靠。5.1.8装配式高效制冷机房在BIM设计阶段应符合下列规定:(1)应采取多项水阻力优化措施,宜采用管道阻力小的顺水三通和1.5D弯头。(2)应充分复核冷水机组的外形尺寸、左右式、接口参数;复核空调水泵、反冲洗过滤器、胶球在线清洗装置外形尺寸、接口参数等。(3)应根据管段阀组特点、管段大小尺寸(长度不宜超过6米)、尽量不增加法兰接口的原则下对模型进行拆分,并将各管段进行编号。5.1.9装配式高效制冷机房在机房内冷冻水管最高点及冷却水管最高点应设置排气阀。5.2空调水系统设计5.2.1装配式高效制冷机房冷冻水系统形式宜采用变流量一级泵系统,冷却塔、冷冻水泵、冷却水泵变频控制。5.2.2装配式高效制冷机房应从设计上优化水系统阻力,水系统各种阀门选型,应采用低阻力、流量系统大的阀门,具备流量调节功能的阀门宜采用等百分比流量调节阀;5.2.3装配式高效制冷机房冷水机组部分负荷下冷冻水流量应能在60%~100%范围内进行无级调节,冷却水流量应能在60%~100%范围内进行无级调节。5.2.4装配式高效制冷机房水管流速设计不宜过大,最不利环路各管径比摩阻宜小于100Pa/m,其他支路比摩阻宜小于300Pa/m,不同规格管径水管流速设计范围宜符合“表5.2.4”的规定。4T/SDRTS-XXXX-XXXX表5.2.4水管流速设计范围(m/s)管径最大流速200.5250.60.8400.965802002503005.2.5装配式高效制冷机房应从设计上优化水系统阻力,冷水机组蒸发器、冷凝器水阻力设计不宜过大,不同规格冷水机组蒸发器、冷凝器水阻力设计范围宜符合“表5.2.5”的规定。表5.2.5不同冷量冷水机组蒸发器、冷凝器水阻力(kPa)冷水机组冷量范围蒸发器水阻力(kPa)冷凝器水阻力(kPa)小于1055kW不宜超过45kPa不宜超过50kPa1055kW~2110kW不宜超过50kPa不宜超过55kPa大于2110kW不宜超过60kPa不宜超过65kPa5.2.6装配式高效制冷机房应从设计上优化水系统阻力,柜式风机盘管机组表冷器水阻不宜大于30Kpa,风机盘管表冷器水阻不宜大于20Kpa。5.2.7装配式高效制冷机房的冷水机组应满足以下要求:(1)冷水机组名义工况COP、IPLV不应低于现行国家标准GB19577《冷水机组能效限定值及能源效率等级》中规定的2级;(2)冷水机组不宜少于2台,并优先采用磁悬浮变频机组。当小型工程仅设置1台时,应选用调节性能及部分负荷性能优良的机型。5.2.8装配式高效制冷机房冷水系统应设置具有软化、除垢功能的水处理装置,当冷水系统采用膨胀5T/SDRTS-XXXX-XXXX水箱定压时,水处理装置应具备除氧功能;冷却水侧应设置具有过滤、缓蚀、除垢、杀菌、灭藻等功能的水处理装置;冷水机组宜设置冷凝器自动在线清洗装置。5.2.9装配式高效制冷机房冷却塔应满足以下要求:(1)冷却塔的冷却能力应不小于名义工况的95%;(2)冷却塔的漂水率应不大于0.01%;(3)冷却塔风机应采用无极变频电机;(4)冷却塔噪声标准测点的噪声指标及冷却塔能效等级不应低于现行国家标准GB/T7190.1《机械通风冷却塔第1部分:中小型开式冷却塔》中规定的2级。(5)冷却塔电机效率不应低于现行国家标准GB18631《电动机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中规定的5.2.10装配式高效制冷机房冷却水侧应设置水处理装置,冷水机组宜设置冷凝器自动在线清洗装置。5.2.11装配式高效制冷机房应合理设置传感器及表计,具备完善的监控功能,监控功能应符合“表5.2.11”的规定。表5.2.11装配式高效制冷机房监控功能表功能功能描述传感器及表计监控功能冷冻水系统供回水温度水温传感器冷冻水系统供回水压力水压传感器冷冻水系统循环流量流量计冷冻水压差水压传感器冷冻水压差旁通阀开度水温传感器冷却水系统供回水温度水温传感器冷却水系统循环流量流量计室外环境参数室外气象仪冷水机组耗电量智能电测量仪表冷冻泵耗电量智能电测量仪表冷却泵耗电量智能电测量仪表冷却塔耗电量智能电测量仪表制冷机房总耗电量冷水机组瞬时冷量冷水机组运行COP制冷机房运行COP5.3空调风系统设计5.3.1公共区空调采用变风量一次回风全空气系统,组合式空调机组和回排风机均应采用变频控制。5.3.2公共区空调系统小新风和全新风、通风工况时,回排风机对应的回风和排风工况对风机全压要求不同,设计应分别计算回排风机在不同工况下所对应的风压。5.3.3设备区空调应根据室内设计参数及使用时间的不同,分系统设计。设备区空调系统采用的柜式风机盘管机组及回排风机宜采用变频控制。5.3.4空调机组出口不宜设置静压箱;空调机组出口变径管的斜率不宜超过1:7。空调系统风管尺寸宜按标准规格设计,矩形风管截面长、短边之比不宜大于4;空调系统风管、风口的空气流速宜参照“表6T/SDRTS-XXXX-XXXX5.3.4”的规定。表5.3.4风管、风口的空气流速风管分类风速(m/s)钢制、复合风管(主风管)4.0~7.0钢制、复合风管(支风管)3.0~5.0风口(公共区)2.5~4风口(设备区)2~45.3.5风机能效不应低于现行国家标准GB19761《通风机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中规定的2级。5.4配电及控制系统设计5.4.1装配式高效空调系统配电设计方案应可靠、灵活,配电及控制系统应便于安装、操作和维护,能适应地下潮湿环境,选用体积小、重量轻、耗能少、防尘、防锈、防震、防潮的设备和材料,应采用抗电磁干扰性强的设备和电缆,能适应连续7×24小时不间断地运行。5.4.2装配式高效空调系统配电及控制系统采用的光电缆的外护套应是绝缘、低烟、无卤、阻燃产品。5.4.3配电变压器二次侧至用电设备之间的低压配电级数不宜超过三级。5.4.4装配式高效空调系统配电及控制系统塑壳断路器应满足系统电压、电流、频率以及分断能力的性能水平要求,分断能力Ics=100%Icu≥70kA。5.4.5装配式高效空调系统配电及控制系统接触器吸引线圈的消耗功率应满足相应的规程规范,接触器的吸引线圈在其额定控制电源电压Us的85%~110%范围内能正常工作。5.4.6装配式高效空调系统配电系统应设置智能电测量仪表,冷水机组、水泵、冷却塔、组合式空调机组、空调风机等设备均应配置智能电测量仪表,智能电测量仪表应支持标准现场总线协议,智能电流表应采集三相电流,测量准确度不大于±0.5%。智能电能表应采集三相电流、三相电压,测量准确度不大于±0.5%,功率、功率因数准确度不大于±0.1%,有功电能准确度应达到GB/T17215.701《标准电能表》中规定的0.1级。与表计配套使用的电流互感器准确度不大于±0.5%。5.4.7装配式高效空调系统控制系统应设置能源管理子系统,能源管理子系统应由智能电测量仪表、采集PLC、冷/热量表或流量传感器、温度传感器、人机界面等构成。能源管理子系统应实现以下基本内容:(1)智能电测量仪表数据统计、设备分类电能统计、设备分时电能统计、机组瞬时冷量统计、机组累计冷量统计、机组瞬时COP统计、机组平均COP统计、制冷机房电能统计、制冷机房分时电能统计、制冷机房瞬时冷量统计、制冷机房累计冷量统计、制冷机房瞬时COP统计、制冷机房平均COP统计、空调系统电能统计、空调系统分时电能统计、空调系统瞬时COP统计、空调系统平均COP统计等。(2)设备运行功率占比分析、设备分类功率占比分析、设备电能占比分析。(3)设备功率实时趋势记录、机组瞬时COP实时趋势记录、机组平均COP统计实时趋势记录、制冷机房瞬时COP实时趋势记录、制冷机房平均COP统计实时趋势记录、空调系统瞬时COP实时趋势记录、空调系统平均COP统计实时趋势记录。(4)电能报表、功率报表、COP报表、冷量报表。7T/SDRTS-XXXX-XXXX5.4.8装配式高效空调系统宜采用冷冻泵变流量、冷却泵变流量、冷却塔变风量、空调末端变风量的全变频系统,变频器应设置工频旁路,变频回路应考虑防电磁干扰措施,控制柜内强弱电应分开走线。5.4.9装配式高效空调系统设置的传感器及调节阀应接入数据采集箱/柜,数据采集箱/柜应按弱电专用箱/柜设计,数据采集箱/柜应设置远程I/O模块或远程PLC,数据采集箱/柜宜通过以太网或光纤与上层控制柜相连接。5.4.10装配式高效空调系统应采用目前成熟的控制技术,合理的控制策略,有效地节省系统的运行能耗。控制策略包含冷水机组加减机控制、冷冻出水温度控制、冷冻水变流量控制,冷却水变流量控制,冷却塔变风量控制,大系统空调变风量控制,小系统空调变风量控制、风水联动控制策略等,确保空调水系统和风系统处于高效运行状态。6.1装配式高效制冷机房安装流程6.1.1冷水机组的安装工艺应符合下列流程:(1)设备到场;(2)设备开箱验收,且验收合格;(3)设备基础验收,且验收合格;(4)冷水机组就位调平调正;(5)安装橡胶减震垫;(6)安装限位装置;(7)验收。6.1.2制冷机房设备的安装工艺应符合下列流程:(1)设备进场;(2)开箱验收合格;(3)设备基础验收;(4)设备就位;(5)设备调平;(6)固定地脚螺栓;(7)验收。6.1.3空调水管安装工艺应符合下列流程:(1)现场测绘;(2)支吊安装;(3)阀门密闭性及强度试验;(4)管道加工;(5)管道安装;(6)打压试验;(7)冲洗;(8)水管保温;8T/SDRTS-XXXX-XXXX(9)验收。6.2装配式高效制冷机房安装装配式高效制冷机房模块、管道应根据施工图设计文件,应用BIM技术进行综合管线优化,建立管段、管件信息,设计管段装配图,所有管段(直管段、异形管段等)、管件(三通、弯头、大小头等)均由工厂机械化加工、预制,现场直接装配安装,排除了现场的二次加工对管道及防腐层的损坏。6.3空调水系统设备安装6.3.1制冷机组的安装、试验、试运转及验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GB50274《制冷设备、空气分离设备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的有关规定。6.3.2水泵及冷却塔安装时均应设置减振器。隔震减震体系及柔性连接的设置与安装应满足现行国家标准GB50736《民用建筑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的相关要求,从而保证系统长期运行的可靠稳定。6.3.3管道系统安装完毕,外观检查合格后应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水压试验,当设计无要求时应按照GB50243《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的要求进行水压试验。6.3.4设备与集、分水器、储水罐、阀门等附件应进行气密性或严密性试验,满足现行国家标准GB50243《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的相关要求。6.3.5空调水系统管路布置应顺、平、直,当必须设置弯头时,宜采用顺水弯头或顺水三通。6.3.6空调水系统管道绝热工程的施工,应在管路系统强度和严密性检验合格和防腐处理结束后进行。6.4空调风系统设备安装6.4.1空调风管的生产、制作技术以及材料相关要求应满足JGJT141《通风管道技术规程》的要求。6.4.2空调风管管段间的连接、风管与设备及风管与阀门、消声器等管道附件间连接的刚度等级应满足GB/T51310《地下铁道工程施工标准》的要求。6.4.3空调风管安装完毕后,应按系统类别进行强度和严密性检验,强度和漏风量应满足GB50243《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的要求。6.4.4装有变频器等需要散热设备的配电柜(盘),应充分考虑其距墙间距和散热风口安装位置,保证其散热条件,防止电气设备过热保护导致设备停机重启。6.5传感器安装6.5.1水温传感器安装应满足下列要求:(1)水温传感器的安装位置应在水流稳定的直管段上,不宜安装在阀门等阻力件的附近以及弯头等位置。(2)水温传感器应选用插入式传感器,水温传感器测杆长度应不低于安装位置水管半径长度,确保传感器能充分伸入到水管中线。6.5.2水压传感器安装应满足下列要求:(1)水压传感器的安装位置应在水流流束稳定的直管段上,不宜安装在阀门等阻力件的附近以及弯头等位置;9T/SDRTS-XXXX-XXXX(2)水压传感器前应设置闸阀或球阀。6.5.3流量计安装应满足下列要求:(1)应优先选用管道式电磁磁流量计;(2)流量计安装位置应在水流流束稳定的直管段上,直管段长度应满足流量计前5倍管径,后3倍管径要求;(3)流量计箭头指示方向需与水流方向保持一致。6.5.4动态平衡电动调节阀与压差旁通装置安装应满足下列要求:(1)动态平衡电动调节阀安装于空调末端回水管道上;(2)压差旁通装置安装于分集水器之间水管上;(3)阀体宜在管道冲洗后安装;(4)阀体箭头指示方向需与水流方向相一致;(5)阀体应垂直安装在水平管段上。6.6控制系统施工6.6.1控制系统弱电电缆须全程穿管或走桥架,不便于穿管或走桥架的部分应给予保护措施。6.6.2直线管的管径利用率宜控制在50%~60%范围内,弯管的管径利用率宜控制在40%~50%范围6.6.3所布线路上存在局部干扰源,且不能满足最小净距离要求时,应采用钢管。6.6.4电力电缆弯曲敷设时,最小弯曲半径应满足GB50217《电力工程电缆设计标准》中的相关要求。6.6.5综合布线时弱电电缆与电力电缆的间距应符合GB50311《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的相关要求,综合布线电缆与附近可能产生高电平电磁干扰的电动机、电力变压器、射频应用设备等电器设备之间应保持间距,与电力电缆的间距应符合“表6.6.5-1”的规定。室外墙上敷设的综合布线管线与其他管线的间距应符合“表6.6.5-2”的规定。表6.6.5-1综合布线电缆与电力电缆的间距(mm)类别与综合布线接近状况最小间距380V电力电缆<2kV•A与缆线平行敷设有一方在接地的金属槽盒或钢管中70双方在接地的金属槽盒或钢管中380V电力电缆2kV•A~5kV•A与缆线平行敷设300有一方在接地的金属槽盒或钢管中双方在接地的金属槽盒或钢管中380V电力电缆>2kV•A与缆线平行敷设600有一方在接地的金属槽盒或钢管中300T/SDRTS-XXXX-XXXX双方在接地的金属槽盒或钢管中表6.6.5-2综合布线管线与其他管线的间距(mm)其他管线最小平行净距最小垂直交叉净距防雷专设引下线300保护地线给水管压缩空气管热力管(不包封)500500热力管(包封)300500燃气管3006.6.6弱电线缆与电力电缆交叉时,宜成直角;当弱电线缆与电力电缆平行敷设时,其相互间的距离应符合6.5.5的要求。6.6.7垂直敷设的桥架必须按底架安装,水平部分用支架固定。固定支点之间的距离要根据桥架具体的负载量在1.5米~2米时间之间。桥架在进入接线盒、箱柜、转弯和变形缝两端及丁字接头的长度不宜大于0.5米。6.6.8电缆桥架安装应横平竖直,电缆桥架安装必须根据桥架大小,精确计算出拖点受力情况。要求均匀,整齐,美观及牢固可靠;桥架拐弯处必须有充分的弧度,防止将电缆拆散。6.6.9电缆桥架应将两端加接地保护,电缆桥架的连接点、转弯和变形缝两端均应增加连续接地保护。6.6.10综合布线系统应远离高温和电磁干扰的场地,根据环境条件选用相应的缆线和配线设备或采取防护措施,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综合布线区域内存在的电磁干扰场强低于3V/m时,宜采用非屏蔽电缆和非屏蔽配线设备。(2)当综合布线区域内存在的电磁干扰场强高于3V/m,或用户对电磁兼容性有较高要求时,可采用屏蔽布线系统和光缆布线系统。(3)当综合布线路由上存在干扰源,且不能满足最小净距要求时,宜采用金属导管和金属槽盒敷设,或采用屏蔽布线系统及光缆布线系统。(4)当局部地段与电力线或其他管线接近,或接近电动机、电力变压器等干扰源,且不能满足最小净距要求时,可采用金属导管或金属槽盒等局部措施加以屏蔽处理。7系统调试7.1系统调试7.1.1系统调试应在满足现行国家标准GB50243《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中的要求的前提下进行。7.1.2应对传感器设计进行标定和校准,测量误差应满足5.4配电及控制系统设计相关规定要求。T/SDRTS-XXXX-XXXX7.1.3应根据冷水机组加载、减载速度设置合理的控制系统延时时间。7.1.4应找出调节阀的设定参数,如压差旁通阀、二通调节阀等。7.1.5应根据电能表类型测试二次接线准确性,避免互感器二次侧短路或相序错接等,并根据第三方校准表计的误差值采取有效的补偿方案。7.1.6应根据设计阶段水力计算参数与水泵运行阶段流量计、智能电表监测结果完成系统变流量运行时水泵运行特征的调试及分析。7.1.7应根据设计阶段冷却塔选型参数,结合室外气象监测站、冷却水温度传感器、冷却水电磁流量计监测结果,分析冷却塔在不同冷却水流量及不同负荷率下冷却塔湿球温度逼近度效果及冷却塔运行工况。7.1.8应根据设计阶段冷水机组选型参数结合冷冻水温度传感器、电磁流量计、冷却水温度传感器、电磁流量计、智能电表监测结果,分析冷水机组在不同负荷率、不同冷却水流量、不同冷冻水出水温度下冷水机组能效变化情况及各参数之间相互影响关系。7.2能效调适7.2.1制冷机房能效比的测量不确定度应不大于5%。7.2.2制冷机房系统设置具有高精度要求的监测系统应满足下列要求:(1)对冷水机组、冷冻水泵、冷却水泵、冷却塔风机等主要设备的用电量以及系统制冷量进行精准计量,并准确评价制冷机房能效;(2)实时监视制冷机房系统及其主要设备的能效指标,如制冷机房系统运行能效比、冷水机组运行能效比等,便于发现纠偏以及排除故障,以维持制冷机房系统高效运行。7.2.3高效制冷机房系统的能效监测精度应满足以下要求:(1)参与能效指标计算的有关测量仪表,应通过国内权威计量机构认定的第三方技术机构的检测,取得检定证书或校准证书;(2)基于测定不确定的概念,制冷机房系统能效比的测量不确定度应≤5%,如公式(7.2.2)所示; T2+F2+P2≤5%(7.2.3)式中,T为冷冻水供回水温差的测量不确定度(%F为冷冻水总管流量的测量不确定度(%);P为制冷机房总用电量的测量不确定度(%);7.2.4制冷机房运行时间内,系统的能量平衡系数(MEBC)≤5%的时间应超过80%。系统的能量平衡系数(MEBC)计算原理参见GB/T10870《蒸气压缩式循环冷水(热泵)机组性能试验方法》中关于水冷式机组热平衡法的计算原理,及GB/T18430.1《蒸气压缩循环冷水(热泵)机组第1部分:工业或商业及类似用途的冷水(热泵)机组》第7.3.3条。7.2.5冷水机组在国标(GB号)工况下运行的实测COP与机组在国标工况下选型COP的差异不应超过T/SDRTS-XXXX-XXXX5%。7.2.6冷水机组冷冻水出水温度设定值调适应在满足末端的舒适性需求前提下,适当提高冷水机组冷冻水出水温度设定值有利于冷水机组及制冷机房运行能效比的提升。7.2.7冷却塔湿球温度逼近度调试即通过调整冷却塔湿球温度逼近度设定值,从而达到增加冷却塔运行数量或提升冷却塔风机运行频率的效果,再通过监测数据判断制冷机房运行能效能否得到提升。8系统验收8.1一般规定8.1.1城市轨道交通地下车站装配式高效空调系统的竣工验收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GB/T50299《地下铁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GB50243《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规范》GB50738、GB50274《制冷设备、空气分离设备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736《民用建筑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等国家现行相关标准对高效空调系统、高效制冷机房、高效机房节能控制系统、建筑设备监控系统的规定。8.1.2城市轨道交通地下车站装配式高效空调系统的验收工作应在完成施工安装、系统调试、能效调试之后进行。8.1.3城市轨道交通地下车站装配式高效空调系统可根据建设体量及实际进度进行子部分独立工程验8.1.4城市轨道交通地下车站装配式高效空调系统应在自动控制逻辑投入状态下连续稳定运行3个月之后再进行竣工验收。8.1.5验收应按照验收准备、现场验收及验收结论三个阶段进行,应在完成前一阶段验收流程后开展下一阶段的验收流程。8.2验收准备8.2.1在满足本标准8.1中的要求及以下验收条件后,供货单位应向建设单位提出验收申请,并按以下要求准备验收资料:(1)各类设备材料产品合格证齐全(2)控制系统调试文件及检验报告齐全(3)控制系统涉及的分项工程验收合格(4)完成系统试运行,系统在自动控制逻辑投入状态下连续稳定运行3个月,并提交3个月精细化调试报告(5)系统能效检测合格,并提交系统能效检测报告或检测记录(6)完成系统技术培训,并提交培训记录(7)过程实施的质量控制文件、产品相关文件、接口技术文件等齐全验收申请资料齐全后,由建设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系统供货商组成验收小组,编制验收大纲,明确验收依据、验收内容、验收形式及验收程序。现场验收前应准备验收需要的测试设备和计量仪器,计量仪器应在检定有效期内,其精度应比设计参数的精度至少高一个等级。T/SDRTS-XXXX-XXXX8.3现场验收8.3.1城市轨道交通地下车站装配式高效空调系统的现场验收应符合GB50243《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738《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规范》的有关规定。8.3.2制冷设备的现场验收应符合GB50274《制冷设备、空气分离设备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的有关规定。8.3.3水泵及冷却塔的现场验收应符合GB50736《民用建筑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的有关规定。8.3.4综合布线工程的现场验收应符合GB50311《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的有关规定。8.3.5应根据验收大纲内容确定现场验收项目清单,现场验收内容包含资料审查、系统核实、功能验收及能效验收。8.3.6资料审查检查所需资料的完整性及准确性。8.3.7系统设备核实包含系统设备检查、系统软件检查及接口文件检查。8.3.8功能验收包含监测功能验收、控制功能验收、故障检测功能验收、能效分析功能验收及智能化控制功能验收。8.3.9能效验收包含精细化调试报告验收、系统能效检测报告验收。8.3.10现场验收工作完毕后,应根据验收结果确定验收结论并编制验收报告,验收报告中应记录验收内容的实际情况及最终验收结论。9系统运行及维护9.1一般规定9.1.1城市轨道交通地下车站装配式高效空调系统投入使用的第一个供冷季,应将控制系统及联动设备和阀门均投入自动或远程状态运行。9.1.2应定期进行传感器校验、控制功能及参数的维护、控制策略的优化及自控系统软件的升级。9.1.3城市轨道交通地下车站装配式高效空调系统应在保证设备安全和满足室内环境设计参数的前提下,选择最有利于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版智能可穿戴设备研发与销售合同
- 版权代理合同协议书
- 2024年度存量房交易代理合同2篇
- 篮球场地使用合同完整版3篇
- 2024二手房产买卖合同with空气质量检测条款3篇
- 心脏移植外科治疗方案
- 工程项目合同管理与绿色建筑042篇
- 养老公寓入住协议书
- 合作社合作的协议书
- 二零二四年物业管理品牌合作合同
- 达意隆灌装机说明书ppt课件
- 员工达到退休年龄通知书100830
- 塑胶件外观检验标准
- 中小学校卫生室,卫生保健所设置要求
- 制造中心年度工作计划供应链中心年度工作计划(2020年)
- 跟骨骨折术后切口皮肤坏死的原因及预防措施
- GB∕T 29639-2020 生产经营单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
- 机电队、运转队电工面试题
-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备课教学设计
- 英语口语绕口令Englishtonguetwisters
- 单片机论文之流水灯及数码管控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