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薄膜物理与技术宋春元南京邮电大学材料院薄膜物理与技术物理制备技术:在真空条件下,利用带电离子在电磁场的作用下获得足够的能量,轰击固体(靶)物质,从靶材表面被溅射出来的原子以一定的动能射向衬底,在基片上形成薄膜。真空室内,加热蒸发容器中待形成薄膜的源材料,使其原子或分子从表面蒸发逸出,形成蒸气流,入射到基片表面,形成固态薄膜的方法。在真空条件下,利用气体放电使气体或被蒸发物质离化,在气体离子或被蒸发物质离子轰击作用的同时,把蒸发物沉积到基片上的方法。复习真空蒸发镀膜法:溅射镀膜法:离子镀:化学制备技术:薄膜物理与技术把含有要生成膜材料的挥发性化合物(称为源)汽化,尽可能均匀地送到基片表面,气态反应物在一定条件下,通过分解、还原、氧化、置换等化学反应,将反应形成的固相产物沉积于基片表面,形成固态薄膜的方法。
电流通过在电解液中的流动而产生化学反应,在阳极或阴极上沉积薄膜的方法。
在
是指把液体表面的有机单分子膜转移到固体衬底表面上的一种成膜技术。在无电流通过时,借助还原剂在金属盐溶液中使目标金属离子还原,并沉积在基片表面上形成金属/合金薄膜的方法。化学气相沉积法(CVD):电化学镀膜方法:化学镀:LB技术:凝结过程薄膜晶核的形成与生长薄膜的形成与生长第五章薄膜的形成与生长薄膜物理与技术薄膜的形成与生长:射向基板的原子或分子与表面碰撞,部分被反射、部分被表面吸附而停留。停留的原子或分子在自身所带能量及基板温度所对应的能量作用下,发生表面扩散及迁移,一部分由于能量高再蒸发,脱离表面,一部分落入势能谷底而被吸附,进而发生凝结。凝结伴随着晶核形成与生长过程,岛的形成、合并与生长过程,最后形成连续的薄膜层。凝结过程是薄膜形成的第一阶段:是气相原子或分子入射到基体表面之后,从气相到吸附相,再到凝结相的一个相变过程。第5章概述气体原子到达基片表面后发生三种现象:
与基体表面原子进行能量交换被吸附;吸附后气相原子仍有较大的解吸能,在基体表面作短暂停留后再解吸蒸发(二次蒸发);与基体表面不进行能量交换而反射回去。1.吸附(1)
吸附现象
物理吸附:由范德华力、静电等引起的吸附。化学吸附:由化学键结合力引起的吸附(经由
表面悬挂键,即不饱和的化学键)。(2)
物理、化学吸附5.1凝结过程Qp物理吸附热Qc化学吸附热Ed脱附活化能化学吸附活化能Ea当入射到基底表面的气相原子的动能较小时,被物理吸附。吸附分子落在位能最低点,并在其附近作热振动。如果由于某种原因使它获得足够的能量而越过A点,就会发生化学吸附,放出大量热,落在位能最低点。吸附分子在滞留于表面的时间里,如果得到脱附活化能,则还会脱离表面。吸附过程的能量关系A5.1凝结过程(3)入射原子的滞留时间脱附能Ed与平均停留时间τa的关系Ed(kcal/mol)2.551015202530τa(s)6.6×10-124.4×10-101.6×10-68.5×10-33.8×101.7×1057.3×108脱附能式中为表面原子的振动周期(大约10-13~10-12s),f为振动频率。吸附原子在基片表面上移动,在被脱附之前,具有的平均停留时间为:5.1凝结过程~8450天,23年
表面滞留期间----表面扩散过程
表面扩散势垒(扩散激活能)表面扩散能脱附能
吸附原子的表面扩散是凝结的必要条件:原子扩散―形成原子对―凝聚5.1凝结过程2.表面扩散
平均表面扩散时间
吸附原子在一个吸附位置上的停留时间称为平均表面扩散时间,用表示。(f1为沉积原子横向振动频率)(表面原子振动周期)大约10-13~10-12s表面扩散能5.1凝结过程单位时间内扩散的步数(扩散频率)是若用表示相邻吸附位置间距,则:吸附原子在表面停留时间经过扩散运动所移动的距离(从起始点到终点的间隔)称为平均表面扩散距离,平均表面扩散距离讨论:表面扩散能越大,扩散越困难,平均扩散距离也越短;脱附能越大,吸附原子在表面上停留时间越长,则平均扩散距离也长。对凝结过程有利5.1凝结过程表面扩散能
吸附原子扩散迁移频率吸附原子表面扩散时间
吸附原子面密度脱附能表面滞留时间J为单位时间入射到基片单位面积的总原子数不考虑反射
吸附原子在滞留时间内迁移的次数近似认为:吸附原子在这样的迁移中与其他原子相碰撞就可形成原子对。凝结过程是指吸附原子在基体表面形成原子对及其后续过程。5.1凝结过程3.凝结每个吸附原子的捕获面积:式中,是单位基片表面上的吸附位置数,是吸附原子在滞留时间内的迁移次数。所有滞留原子总捕获面积:脱附能越高、温度越低、吸附密度越高,表面扩散能低,则总面积越大;吸附原子面密度5.1凝结过程当(单位面积)时,每个吸附原子的捕获面积内只有一个原子,故不能形成原子对,也不能产生凝结。只有当时才可能成膜。讨论:
当时,发生部分凝结。平均每个吸附原子的捕获面积内有一个或两个吸附原子,可形成原子对或三原子团。在滞留时间内,一部分吸附原子有可能重新蒸发掉。
当时,每个吸附原子的捕获面积内至少有两个吸附原子。可形成原子对或更大的原子团,从而达到完全凝结。5.1凝结过程(2)粘附系数当基片表面已经存在凝结原子时,单位时间内,再凝结的气相原子数与入射到基片表面上的总原子数之比。(1)凝聚系数单位时间内,完全凝聚的气相原子数与入射到基片表面上的总原子数之比。J单位时间入射到基片单位面积表面上的气相总原子数;nc是在t时刻基片表面上存在的原子数。凝聚过程的表征5.1凝结过程
表征入射气相原子(或分子)与基体表面碰撞时相互交换能量程度的物理量称为热适应系数(热平衡调节系数)。式中TI
、TR
和TS
分别表示入射气相原子、再蒸发原子和基体温度。
(3)热适应系数完全适应,入射原子与基片能量交换充分,达到热平衡不完全适应,完全不适应,入射原子与基片完全没有热交换5.1凝结过程5.2成核理论薄膜的形成是由成核开始的。凝结5.2成核理论稳定核:要在基片上形成稳定的薄膜,在沉积过程中必须不断产生这样的小原子团,即一旦形成就不分解。最小稳定核:即原子团的尺寸或所含原子的数目比它再小时,原子团就不稳定。对不同的薄膜材料与基片组合,都有各自的最小稳定核。如在玻璃上沉积金属时,最小稳定核为3-10个原子临界核:比最小稳定核再小点,或者说再小一个原子,原子团就变成不稳定的。这种原子团为临界核。5.2成核理论成核理论主要有两种理论模型:毛细理论(热力学界面能理论):建立在热力学基础上,利用宏观物理量讨论膜的形成过程。模型比较直观,所用物理量能从实验中直接测得,适用于原子数量较大的粒子。统计或原子理论(原子聚集理论):从原子的运动和相互作用角度来讨论薄膜的形成过程和结构。可描述少数原子的成核、原子团的形成过程,物理量不易直接测得。5.2成核理论5.3.1
毛细理论(热力学界面能理论)薄膜形成:气相→吸附相→固相的相变过程。毛细理论视原子团为微小的凝聚滴原子团通过吸附原子而增大,表面能增大,体系自由能增加∆G;到临界核时,自由能增加到最大值∆Gmax;然后,原子团再增大,体系∆G下降,形成稳定核。(1)成核过程定性分析:5.2成核理论-热力学界面能理论(2)定量分析:
假设在基片表面上形成的核是球冠形,表明沉积物与衬底材料之间的浸润程度,核的曲率半径为r。
临界核:总的自由能变化:界面自由能变化+体积自由能变化凝聚相单位体积自由能界面单位自由能球冠面积(核与气相界面):球冠底面积(核与基底界面):原子团(核)吸附前后体系总的表面自由能变化ΔGS为:平衡状态(稳定状态)要求:界面单位自由能1)界面自由能变化:5.2成核理论-热力学界面能理论总的自由能变化:表面自由能变化+体积自由能变化临界核半径:临界核半径与浸润角无关体积自由能变化:2)体积自由能变化:凝聚相单位体积自由能5.2成核理论-热力学界面能理论当原子团半径小于临界形核半径时,原子团不稳定;当原子团半径大于临界形核半径时,∆G↓,原子团长大变得更稳定。临界形核自由能:完全浸润完全不浸润即形成稳定核无需克服能量势垒;形成稳定核,所必须克服的势垒最高。5.2成核理论-热力学界面能理论临界核长大速率:
在单位面积、单位时间内形成的稳定核数量。临界核长大途径:
入射原子直接与临界核碰撞相结合(很少)吸附原子做表面迁移→碰撞→结合(为主)临界核长成稳定核的速率决定于:
1)单位面积上的临界核数—临界核密度
2)每个临界核的捕获范围
3)所有吸附原子向临界核运动的总速度
成核速率5.2成核理论-热力学界面能理论
成核速率与临界核面密度、临界核捕获范围和吸附原子向临界核扩散的总速率有关。式中,是Zeldovich修正系数。2)每个临界核的捕获范围(周长)为:1)临界核面密度:其中,吸附原子面密度3)原子向临界核运动的总速率:相邻吸附位置间距平均表面扩散时间5.2成核理论-热力学界面能理论成核速率:与成核能量和成膜参数有关的函数5.2成核理论-热力学界面能理论5.2成核理论5.3.2统计或原子理论(原子聚集理论)问题提出:热力学界面能理论的两个假设,一是认为核尺寸变化时,其形状不变;二是认为核的表面自由能和体积自由能与块体材料相同。
显然,此假设只适用于比较大的核(大于100个原子)。
理论计算:临界核的半径实际情况:临界核的大小与成膜条件有关,基片温度低、过饱和度高时,临界核只有几个原子。
显然,热力学界面理论与实际情况有较大差别。
为了克服理论上的困难,1924年Frenkel提出了成核理论原子模型,并不断发展。5.2成核理论-原子聚集理论
原子聚集理论的基本内容
原子聚集理论将核(原子团)看作一个大分子,用其内部原子之间的结合能或与基片表面原子之间的结合能代替热力学理论中的自由能。结合能不是连续变化而是以原子对结合能为最小单位的不连续变化。假设沉积速率恒定不变,以面心立方结构金属为例,分析临界核大小随基底温度的变化规律。原子聚集理论中,临界核和最小稳定核的形状与结合能的关系图。1)较低基体温度T1,临界核是吸附在基体表面上的单个原子。每一个吸附原子一旦与其他吸附原子相结合都可形成稳定的原子对形状稳定核。2)温度大于T1之后,临界核是原子对。因为此时每个原子若只受单键的约束是不稳定的,必须具有双键才能形成稳定核。此时,最小稳定核是三原子的原子团。另一种可能是四原子的方形结构,概率小。临界核和最小稳定核的形状与结合能的关系:图中T1,T2和T3称为转变温度或临界温度。5.2成核理论-原子聚集理论3)当温度高于T2后,临界核是三原子或四原子团。因为这时双键已不能使原子稳定在核中。要形成稳定核,每个原子至少有三个键,稳定核是四原子团或五原子团。4)当温度再进一步升高达到T3以后,临界核显然是四原子团和五原子团,有的可能是七原子团。图中T1,T2和T3称为转变温度或临界温度。注:热力学界面能成核理论中,描述核形成条件采用临界核半径的概念。5.2成核理论-原子聚集理论5.2成核理论-原子聚集理论转变温度或临界温度:形成临界核的等效温度式中为表面原子的振动周期(大约10-13~10-12s),J为单位时间入射到基片单位面积的总原子数;是单位基片表面上吸附位置数;E2、E3
分别为两个和三个原子的结合能根据临界核原子数的多少,以及结合能和吸附能的大小,可以计算形成临界核的临界温度。
对两个和三个原子结合成临界核的转换温度、可以用下式计算:5.2成核理论-原子聚集理论
成核速率
成核速率与临界核面密度、临界核捕获范围和吸附原子向临界核扩散的总速率有关。由统计理论可得到临界核密度:式中,和分别为基片表面上的吸附位置密度和吸附原子密度,为临界核中的原子数目,是临界核的结合能,是单原子吸附状态下的势能。5.2成核理论-原子聚集理论
是单原子吸附状态下的势能,故若将作为能量基准(零点),则临界核密度可表示为:
成核速率5.2成核理论
两种成核理论的比较a.理论依据的基本概念相同,得到的成核速率公式形式相同;b.采用的能量不同:热力学界面能理论用自由能,原子理论用结合能;c.微观结构模型不同:热力学界面能理论采用简单理想化几何构型(能量连续变化),原子理论采用原子团模型(能量非连续);d.热力学界面能理论适用于大的临界核,原子理论适用于很小的临界核;e.两种理论都能正确给出成核速率和临界核、基片温度和基片性质的关系。一般说来,两个模型间有比较广泛的一致性。5.3生长过程5.3.1薄膜的生长模式(1)岛状模式这种形成模式在薄膜生长的初期阶段,润湿角不为零,在基片表面上形成许多三维的岛状晶核、核生长、合并进而形成薄膜,大多数膜生长属于此类型。(2)单层生长模式沉积原子在基片表面上均匀地覆盖,润湿角为零,在衬底上形成许多二维晶核,晶核长大后形成单原子层,铺满衬底,逐层生长。
大多数薄膜形成与生长过程都属于第一种模式,即在基片表面上吸附的气相原子凝结之后,首先形成晶核,核不断吸附气相原子形成小岛,岛吸附气相原子形成薄膜。(3)层岛复合模式在基片表面上形成一层或更多层以后,随后的层状生长变得不利,而岛开始形成,从二维生长到三维生长转变,岛长大、结合,形成一定厚度的连续薄膜。5.3生长过程5.3生长过程薄膜的形成过程分四个阶段(岛状生长为例):成核阶段小岛阶段网络阶段连续膜阶段5.3生长过程透射电镜观察:大小一致(2-3nm)的核突然出现。平行基片平面的两维大于垂直方向的第三维。①成核阶段—成核和核长大成核阶段成核阶段过程:课本P1515.3生长过程两个圆形核结合时间小于0.1s,并且结合后增大了高度,减少了在基片所占的总面积。结合时类液体特性导致新出现的基片面积上会发生二次成核,结合后的复合岛若有足够时间,可形成晶体形状,多为六角形。②小岛阶段小岛阶段小岛阶段过程:课本P1525.3生长过程圆形的岛在进一步结合处,才继续发生大的变形→岛被拉长,从而连接成网状结构的薄膜,在这种结构中遍布不规则的窄长沟道,其宽度约为5-20nm,沟道内发生三次成核,其结合效应是消除表面曲率区,以使生成的总表面能为最小。
③网络阶段网络阶段过程:课本P1525.3生长过程小岛结合,岛的取向会发生显著的变化,并有些再结晶的现象。沟道内二次或三次成核并结合,以及网状结构生长→连续薄膜。④连续薄膜连续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贷款经纪服务协议书
- 2024年证券投资委托代理协议
- 2024行政协议范本大合集
- 2024年企业股权转让部分协议样式
- 2024年定制监控安装工程协议样本
- 2024年门面租赁经营三方协议详则
- 2024年企业保安人员聘任协议书
- 个性化与定制化高等教育学教材的未来
- 2024年新型电力供应服务协议模板
- 2024年房产抵押及协议义务担保书
- 采购合同增补协议范本2024年
- 3.15 秦汉时期的科技与文化 课件 2024-2025学年七年级历史上学期
- 特种玻璃课件
- 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初中物理跨学科实践教学策略
- Unit 2 This is my pencil. Lesson 10(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人教精通版英语三年级上册
- 新版高血压病人的护理培训课件
- 医院等级创建工作汇报
- 2024年江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题(网友回忆版)(题目及答案解析)
- VDA6.3基础培训考核测试卷附答案
- 第01讲 正数和负数、有理数-人教版新七年级《数学》暑假自学提升讲义(解析版)
- 信息系统部署与运维-题库带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