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考语文知识梳理与分类训练(全国通用)解析版
专题20非连续文本阅读之图标解读
★[考点概述]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初中学生要能“阅读中多种材料组合,较为复杂的非连续性文本,
能领会文本的意思,得出有意义的结论。”《中考语文考试说明》要求:阅读由多种材料组合
而成、较为复杂的非连续性文本,能领会文本的意思,得出有意义的结论。
所谓“非连续性文本”,是相对于以句子和段落组成的“连续性文本“而言的阅读材料,
多以统计图表、图画等形式呈现。它的特点是直观、简明,概括性强,易于比较,其实用性特
征和实用功能十分明显。
非连续性文本的材料组合方式有:
⑴多维罗列型:即围绕某一个话题(主题),呈现各个角度的材料,罗列堆砌在一起。
⑵补充印证型:指提供两则或多则材料,这些材料在内容上是互相补充、互为印证的关系。
★[考点解说]
图表是形象化的语言,直观简明,信息量大。图表解读的对象主要有数据图表、示意图、
图片、漫画等。此类试题能综合考查考生捕捉信息,分析解释信息并作出评价的能力。
★[常见题型]
1.请你简洁的语言概括从数据表中得出的信息。
2.材料中的漫画有什么寓意?讽刺了哪种社会现象?
迷牍
★[解读技巧]
L要看懂图表。在非连续性文本中,文字和统计图表结合是常见的文本形式,阅读图表必
须注意以下几点:
①表头:表头是对整个图表内容的概括,反映了图表的主题。
②分类、图例。统计图首先要确定统计的类型,阅读中,首先要看纵轴、横轴的分类情况,
这样我们就能迅速地得知表格所反映的主要内容。
③数据,统计图表以数据或箭头反映问题,阅读时要进行纵向、横向比较,从中得出结论。
中考真题1:下图是某大学生对不同学历段学生关注国内外重大新闻事件的人数比例统计,
请认真读图,然后写出你的结论。
【思路点拨】
本题考查学生直接提取图表的显性信息,并根据信息进行推断总结,概括的能力。提取图
表的主要信息时,首先观察纵轴“人数比例”、横轴“不同学历段学生”情况,这样我们就能
迅速得知本表所反映的主要内容。然后根据柱状图标注的百分比的变化情况,有效地把握图表
所要传达的重要信息,从而得出结论。
2.要注意读针对图表的注释性文字。
图表和文字结合可以帮助我们有效地把握图表所要传达的重要信息,在阅读材料时要重视
审读图表的注释性文字。
中考真题2:仔细观察漫画《啃老》,说说漫画的含义。
【思路点拨】
漫画题以独特的线条语言形象地展示人们所关注的热点和焦点问题,寓知识与能力于
图画之中,引导学生关注时代和生活,体现了语文实用性的特点。考生应该通过对漫画的标题、
构图、画中的人物关系以及老人身下那个盆上“父母积蓄”的文字观察。将漫画中表述的内容
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我出它们之间相关的部分,把握漫画的深层含义。
这幅漫画的标题是《啃老》,画面一的子女将老人的积蓄挤了出来,联系当前的社会现实
可以看出漫画讽刺的就是社会上的啃老现象。讽刺了那些已经成年并具有劳动能力的儿女,为
维持自身需要而压榨父母积蓄的社会现象。
3.要从整体上把握文本的主要内容。
阅读文本时,首先查看标题,了解文本的单述方向:其次快速浏览全文,概括每则材料和
图表在内容和观点上的共同点,从而归纳出文本的主要内容。
中考真题3:阅读《今天,我们怎样阅读》,回答:阅读上述材料,推断民营书店逐渐衰
弱的若干原因。
权威调查】2010年、2011年18—70周岁国民阅读调查摘要
人均纸质书阅人均电子书阅日均纸质书阅读日均数字化阅读时
年度
读量读量时间间
2010
4.25本0.73本16.78分钟12.07分钟
年
2011
4.35本1.42本14.85分钟16.64分钟
年
【注】数字化阅读指上网阅读、手机阅读、电子阅读器阅读、光盘阅读、MP5阅读等。
【思路点拨】民营书店逐渐衰弱的若干原因:
①人们阅读方式发生改变,数字化阅读比重增加。
②碎片化阅读(或数字化阅读)比纸质书阅读更方便、快捷。
③碎片化阅读的阅读成本更低。
④我国国民人均纸质书阅读量不大,纸质书需求不大。
⑤民营书店入不敷出。
⑥网络书店对实体书店造成冲击。
演I练
★[01-2022年重庆市]阅读下面的实用类文本,完成18~21题。(18分)
[材料一]
阅读是一个人获得知识、滋养精神最有效的方式,然而阅读也有"深"'‘浅"之分。浅阅
读是基本.上不需要思考而采取浏览式、娱乐式的阅读方式,它所追求的是短暂的视觉快感和
心理怡悦。新媒体的发展和信息量呈几何级数的增加是其产生的背景,阅读介质从以往的纸质
为主转变为电子与纸质并存,读者也由以前在阅读过程中的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参与。阅读内
容主要是手机微信、短信和网络新闻、小说、图片等。这种阅读方式如今广为流行。
深阅读是指对有价值的作品进行反复揣摩、深刻思考的阅读,如沉浸在一部纸质经典书中
的阅读。深阅读的过程既是汲取知识的过程,也是质疑、探究,形成更深层价值取向、实现精
神跨越的过程。(摘编自百度百科,有改动)
[材料二]
[注]数字化阅读方式有网络在线阅读、手机阅读、电子阅读器阅读、Pad阅读等数据来源
于《2020年度中国数字阅读报告》和《2021年度中国数字阅读报告》
从上图可以看出,当今浅阅读已经成为人们普遍使用的阅读方式之一。究其原因,一是
人们运用数字阅读工具,可以充分利用零碎时间获取大量信息,方便快捷。二是由于浅阅读负
载的文本信息集图形、声音、视频、动画等于一体,视觉图像脱离了高度抽象的文字编码,人
们不需要解码,直接经由视觉感受就可以完成。三是浅阅读不再受阅,读者自身语言文字水平
及相关文化知识的限制,只需具备一般的视觉感知能力即可,轻松愉快。
浅阅读多是标题浏览式、内容跳跃式的阅读,这种浅显化、碎片化的阅读,导致读者语言
运用能力弱化,知识难成系统。浅阅读中,读者只求在最短的时间内最大量地占有信息。这种
功利性的阅读心态,使读者对外来信息只简单接受,缺乏主动积极的思考,浅尝辄止。同时数
字阅读中各种各样的链接和音像让青少年很难养成集中精力阅读的习惯,弱化了他们的专注力
和阅读理解力。浅阅读一旦成为习惯,必导致思考力和文化感受力的萎缩。(根据王晓敏《数
字语境下“浅阅读”利与弊的辨析》等文章改编)
[材料三]
著名心理学家内尔发现,当读者进行深阅读时,阅读速度会变慢。这使得读者能通过反思、
分析加入自己的理解与思考,从而丰富阅读的内容,看到文字背后的思想意蕴。这是一种沉浸
式的、有着丰富的感官体验和精神体会的阅读。当然深阅读不等于慢阅读。阅读程度的深浅
跟阅读速度的快慢没有必然的联系,要看在阅读过程中是否有思维的深度加工。无论是一句话,
还是一本书,只要在阅读中思考深,或者感悟深,都是深阅读。
没有深阅读,阅读的很多内容就会成为过眼云烟。只有深入思考,深度挖掘,才能形成自
己的思想,也才能提高我们的思维能力。深阅读花费的时间与精力比起浅阅读来是呈几何增长
的,今天快节奏的生活和一部分人的浮躁情绪,让深阅读变得困难。
怎样才能深阅读呢?可以采用以下方法:
一■、寻找关联
阅读的过程中,我们遇到一些比较难懂的知识点时,可以通过联想,从本书的其他章节或
者其他书籍里面,寻找对该知识点的理解。
二、纵向挖掘
遇到一些重要或难以理解的知识,我们要去深度挖掘它背后的原理和背景知识,不仅知其
然,还要知其所以然,让知识融会贯通。
三、精准转化
在真正理解了书中的内容后,要学会用自己的语言去整理和讲述。这是一个对书本内容进
行提炼、概括和整理,然后重新阐述的过程。当你进入这样——个过程的时候,你就迈进了深
阅读的门槛。
四、圈画批注
在阅读中带着问题思考,把问题或内在的理解感悟转化成文字。通过思维导图、文字批注
等方法,来实现你与所读材料的互动,让阅读向纵深行进。其实,阅读的“深”与“浅”可以
并行不悖。鲁迅主张读书既栗“泛览”“多翻”,又要“专精”“读活”。书海无涯,采用何
种方式阅读最终取决于个人的阅读能力及阅读目的。(根据叶峰《阅读的正餐与快餐一一深浅
阅读的利弊分析》等文章改编)
18.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新媒体的发展和信息量的剧增改变了人们传统的阅读方式,但没有改变人们的阅读内容和
阅读介质。
B.2019^2021年,国民图书阅读率逐年增加,说明深阅读的人数逐年增加,浅阅读的人数逐
年减少。
C.利用数字化阅读工具进行阅读,不受时间限制,方便快挑,有利于提高读者的阅读兴趣和
语言运用能力。
D.标题浏览式、内容跳跃式的阅读是一种浅阅读,这种阅读方式追求快速获取大量信息,容
易浅尝辄止。
19.请结合上述三则材料,分析“浅阅读”流行的原因。(5分)
20.有人认为纸质阅读就是深阅读,你赞同这个观点吗?请根据材料三阐明理由。(4分)
21.请你根据材料三,为小渝解决阅读困惑。(6分)
《岳阳楼记》该怎样进行深阅读
呢?请你帮我推荐两种方法,并
具体说明如何运用.
小渝
【答案】18.(3分)D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材料内容的理解和判断。根据材料一第二段中“阅读介质从以往
的纸质为主转变为电子与纸质并存”“阅读内容主要是手机微信、短信和网络新闻、小说、图
片等”,可知人们的阅读内容和阅读介质都得到了改变。故A项表述有误。根据材料二中的图
表可知,2019-2021年,国民图书阅读率逐年增加,但根据这一数据并不能推出“深阅读的人数
逐年增加,浅阅读的人数逐年减少''这一结论。故B项表述有误。根据材料二中“浅阅读多是
标题浏览式……导致读者语言运用能力弱化,知识难成系统”可知,C项,“有利于提高读者的
阅读兴趣和语言运用能力”表述有误。
19.(5分)①新媒体的发展和信息量的剧增。②浅阅读负载的文本信息集图形、声音、视
频、动画等于一体,直观易懂。③浅阅读让人们可以充分利用零碎时间获取大量信息,方便快
捷。④阅读者可以不受自身语言文字水平及相关文化知识的限制,读起来轻松愉快。⑤快节奏
的生活和一部分人浮躁情绪的影响。(每点1分)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材料信息的提取与概括。材料一第二段具体介绍了什么是“浅阅读”,
从中可知由于新媒体的发展和信息量的剧增,人们的阅读介质和阅读内容都发生了变化,使“浅
阅读”广为流行。材料二第一段清楚明确地介绍了浅阅读成为人们普遍使用的阅读方式之一的
三个原因,考生可据此提炼出三个要点。材料三第二段最后一句点出“快节奏的生活和一部分
人的浮躁情绪”使得深阅读变得困难,这也从侧面揭示了“浅阅读”流行的原因。考生综合所
获得的信息归纳概括即可。
20.(4分)不赞成,阅读的深浅与阅读介质无关。(1分)
只有深入文本、反复揣摩,有思维深度加工的阅读,才是深阅读。(2分)纸质阅读如果没有
走进文本、深入思考,浮光掠影地读,也不是深阅读。(1分)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考生根据材料内容表达观点的能力。题目要求根据材料三说明理
由。材料三第一段提到阅读程度的深浅“要看在阅读过程中是否有思维的深度加工”,“只要
在阅读中思考深,或者感悟深,都是深阅读”,据此可知阅读的深浅与阅读介质没有直接关联。
考生据此表明观点分析理由即可。
21(6分)要求:答对两种方法即可。每种方法1分,具体运用2分。
示例一:你可以运用“寻找关联”法,去读范仲淹的《渔家傲•秋思》,多方面感知范仲
淹的家国情怀;也可以去读杜甫的《登岳阳楼》等与岳阳楼有关的诗歌,理解不同作者登临岳
阳楼抒发的不同情感,从而深刻认识范仲淹的思想境界。
示例二:你可以运用“纵向挖掘”法,去查阅范仲淹写作此文时的背景,帮助你更深刻地
理解范仲淹的忧乐观。
示例三:你可以运用“精准转化”法。读完此文后去梳理迁客骚人和古仁人的思想感情,
用自己的语言加以提炼概括,帮助自己深刻理解文章的意蕴。
示例四:你可以运用“圈画批注”法,边读边做批注,记下自己对某些词语的理解,对文中
精彩语句的赏析,对范仲淹崇高精神的领会……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材料的迁移运用。题目要求向小渝推荐两种阅读《岳阳楼记》的深
阅读的方法。因此首先仔细阅读材料三,明确其介绍的四种深阅读的方法的具体内容;然后明
确《岳阳楼记》这篇文章的特点,找出适合阅读这篇文章的方法;最后从中任选两种方法,结合
材料内容和《岳阳楼记》的特点向小渝说明其如何运用即可。
★[02-2022年陕西省](一)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7〜9题。(12分)
【材料一】神舟十二号飞行乘组出征太空,让很多青少年对航天事业燃起了强烈的兴趣和
好奇心。中国青年报社对2047名14-35岁青少年进行了专项调查,结果图示如下:
青少年对神舟十二号飞行乘组出征太空的感受
我国载人航天事业取得大发展、大进步I-I75.3%
开启空间站新时代,“中国速度”令人瞩目"一•:64.6%
承载了党、国家和人民的厚重期望,为之骄傲II49.0%
为人类和平利用太空贡献中国智装II45.8%
(数据源自
2021.7.8《中国青年报》“青年调查”专栏)
【材料二】2月27日7时44分,在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长征四号丙运载火箭点火升
空,成功发射陆地探测一号01组B星。11时06分,在中国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西电一
号”卫星由长征八号遥二运载火箭以“一箭22星”的方式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
位于西安的航天科技集团六院为长征四号丙运载火箭提供了一级、二级、三级发动机和姿
控发动机系统,为陆地探测一号01组B星提供了空间推进分系统,为长征八号遥二运载火箭
提供助推、一级、二级发动机及辅助动力系统。
“西电一号”卫星是“中星•丝路天图遥感卫星星座”的首发星,为高光谱遥感卫星,由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中星电科集团和未来宇航共同打造,综合业务网理论及关键技术国家重点
实验室总体设计,未来宇航研究院进行在轨交付,由陕西丝路天图卫星科技公司负责运营。
(摘编自《西安动力助长征火箭刷新发射纪录》《“西电一号”卫星进入预定轨道》,
2022.2.28《西安晚报》)
【材料三】在2月27日的两次航天发射任务中,西安卫星测控中心大胆启用青年技术人
员,由“85后”担当任务总体负责人,“95后”任一线操作员,全程护送卫星顺利进入预定
轨道,圆满完成了本次多点并行测控任务。
据西安卫星测控中心高级工程师张建海介绍,长征八号遥二运载火箭发射前,以青年技术
人员为主体的测控团队对卫星的分离过程和分离机理进行了多轮次研讨交流,形成了完备的分
离判断应急处置方案。与此同时,为进一步压缩这22颗卫星初始轨道计算时间,技术人员优
化了岗位交互流程,完善了箭遥数据提取分析软件功能,制定了多个方案预案,大大提高了卫
星进入太空后初始轨道确定效率,为卫星后续正常开展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据悉,今年我国航天发射任务数量和频次依旧保持高位运行,准备数次测控任务已经成为
常态。西安卫星测控中心将进一步落实好人才培养战略,不断突破关键技术,确保顺利完成每
一颗卫星测控任务。“陕西智慧”将继续助力中国航天事业发展。(摘编自《西安卫星
测控中心青年技术人员圆满完成多点并行发射测控任务》,2022.2.28《陕西日报》)
【材料四】3月23日15时40分,“天宫课堂”第二课正式开讲。“太空教师”翟志刚、
王亚平、叶光富在中国空间站演示了太空“冰雪”实验、液桥演示实验、水油分离实验、太空
抛物实验等,再次为广大青少年带来一堂精彩的太空科普实验课。
太空抛物实验:北京冬奥会吉祥物“冰墩墩”压轴登场,迎来太空之旅的“高光时刻”。
王亚平水平向前抛出“冰墩墩”摆件,一向憨态可掬的“冰墩墩”姿态格外轻盈,接连几个“空
翻”画出了一条漂亮的直线,稳稳站在了叶光富手中。
为什么要开展在轨科学实验?中国科学院空间应用工程与技术中心研究员张璐介绍,目前
正在进行的实验项目,一是要揭示微重力环境下的特殊现象,属于从科学角度认识世界;二是
通过在轨实验助力地面科学研究,改进工艺水平;三是舱外有高真空环境、辐照、亚磁场等,
这些特殊环境因素对生物体、材料、元器件等影响也是我们要研究的内容;四是进一步探索未
知领域,包括暗物质探测、行星起源探索等。问天、梦天实验舱发射升空后,还会有一大批前
沿科学实验陆续在中国空间站开展。
课堂有限,学习无限。“双减”政策下,让学生去自主探究学习,是提升学生综合素养、
实现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天宫课堂”为课堂教学注入了鲜活跳动的科学血液,激发了孩子
们的科学精神与创新意识,让“航天梦”成为激发青少年奋进的力量。(摘编自《天宫
课堂第2课圆满成功》,2022.3.24《西安日报》)
7.请结合【材料二】【材料三】,概括“陕西智慧”为中国航天事业做了哪些“助力”。(5
分)
8.就目前正在进行的实验项目而言,为什么要开展在轨科学实验?请结合【材料四】分点概
括。(4分)
9.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国青年报社对2047名青少年专项调查显示,近一半的青少年认为我国载人航天事业承载
了党、国家和人民的厚重期望,开启了空间站的新时代。
B.西安卫星测控中心技术人员努力压缩22颗卫星初始轨道计算时间,提高了卫星进入太空后
初始轨道确定效率,为卫星后续正常开展工作奠定了基础。
C.我国航天发射任务数量和频次持续保持高位运行,领先世界发达国家,不仅增强了民族自豪
感和文化自信,也为人类和平利用太空贡献了中国智慧。
D.精彩的“天宫课堂”为日常课堂教学注入了鲜活跳动的科学血液,激发了孩子们的科学精神
与创新意识,为有效落实“双减”政策开辟了一条重要途径。
【答案】7.(5分)①为2月27日成功发射的两个型号火箭及一相关卫星提供动力支持;②
参与打造并负责运营“西电一号”卫星;③圆满完成了多点并行发射测控任务;④培养了一批青
年技术人才。
评分标准:答对一点,得1分;答对两点,得2分;答对三点,得4分;答对四点,得5分。共5
分。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信息的提取与概括。解答本题,首先锁定两则材料中提到的“陕西
智慧(即陕西科研)”,然后分析其对中国航天事业的作用。由材料二前两段可知,位于西安的
航天科技集团六院为2月27日成功发射的两个型号火箭以及一相关卫星提供了动力支持;由第
三段可知,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参与打造、陕西丝路天图卫星科技负责运营“西电一号”卫星。
由材料三第一段可知,西安卫星测控中心培养了一批青年技术人才,他们圆满完成了多点并行
发射测控任务。
8.(4分)一是揭示微重力环境下的特殊现象;二是助力地面科学研究,改进工艺水平;三是
研究特殊环境因素对生物体、材料、元器件等的影响;四是进一步探索未知领域。评分标准:
答对一点,得1分。共4分。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材料的理解与概括。材料四倒数第二段先提出“为什么要开展在
轨科学实验”的问题,随后进行解答。考生将列举的“一是”“二是”“三是'"四是”进行
删减,提炼其主干,然后分条目作答即可。
9.(3分)B
评分标准:选项正确,得3分。共3分。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材料的概括与分析。A项,分析材料一中的数据可知,有64.6%的
青少年认为我国载人航天事业“开启空间站新时代”,故“近一半”表述有误;C项,材料并
没有提到我国航天发射任务数量和频次“领先世界发达国家”;D项,根据材料四最后一段可
知,材料并未提到“天宫课堂”为有效落实“双减”政策开辟了一条重要途径。
★[03-2022年广东省]7.(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近年来,有声阅读快速成为互联网和数字技术广泛应用下的全民阅读新形态。有声阅
读的“有声”,主要是指有声语言,也包括音乐、音响等、有声是最显著的特点,也是最明显
的优势。有声阅读区别于纸质阅读,用声音、用语音来表达一切。相关调查显示,有声阅读已
成为重要的阅读模式,2021年,上海市民有声阅读覆盖率76.72%,达到较高水平。59.18%的
有声阅读使用者听书日均时长为半小时以下,48.03%的使用者听书日均时长介于H至30分钟
之间。46.36%的有声阅读使用者选择在移功中听书,文通工具成为有声阅读的重要空间,有声
阅读使用者习惯在开车或来坐地铁、公文时,打开个人的“听觉空间”,有效利用了碎片化时
间。
(摘编自《2021年上海市民阅读状况调查》)
材料二
近年来,有声阅读的兴起和繁荣,有效地推动了社会阅读文明的构建。有声阅读有可
听的、与文本相应的音频,许多经典名著如《西游记》《红楼梦》等已纷纷上线,使读书变得
更加生动鲜活、切实可感。有声阅读将明确的、认真的、专注的学习型阅读与浏览型、消遣型
的阅读有机结合,有效地推动了全民阅读品质的提升。“听”和“看”作为两种不同的阅读方
式,在阅读的体验上呈现不同的特征。有声语言表达作为一种创造性的劳动,表达者在创作过
程中融进了自己对作品的理解和感受,并且运用一定的技巧把它表达出来。大量高水平、高质
量有声阅读产品的出现,逐渐满足社会的阅读需求,不仅使有声阅读沿着正确的方向稳步发展,
而且在推动社会阅读文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摘编自高国庆、马玉坤《有声阅读价值论刍议》)
材料三
截至2021年12月31日,微信公众平台有声阅读发文量达230万篇,相关文章的阅读
量已达21.9亿次,有声阅读的热点话题热度也不断变化(如下图所示)。有声阅读氛围越来
越浓,阅读率越来越高。作为全民阅读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声阅读丰富了阅读内容和形式,促
进了社会阅读文明的发展。
有声阅读相关热点话即的度困
[注]热度指数:指奥论在公开社交场景中对有声阅读相关话题的讨论和传播,由各平台公开渠
道信息传播量综合加权计算并归一化处理后获得,满分100分。
(摘编自《“有声”打开全民阅读新格局——2021有声阅读产业调查报告》)
材料四
作为有声阅读的方式之一,听书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因为我们容易在听书时走神,
再加上还有言语知觉的制约、情绪感知、反复加工等因素,听书的信息接收效率不如看书高。
所谓言语知觉的制约,是指一些客观因素的制约,比如声音在20-30分贝时,言语的
可懂度为50%:增至50-60分贝,可懂度达到90%-95%;到了140分贝,人就会感到头痛。
此外,一些噪声如地铁、飞机的轰鸣等,对言语感知的干扰也会很大。
情绪感知则是指听真人朗读时,朗读者的语气会形响我们自主理解书中字面的意思,
不像看文字时可以自己主导情节、节奏等,有很大的想象空间;如果是听语音合成的朗读,技
术上暂时还没有办法灵活地控制分词、韵律、情感等,听的过程中,我们又需要克服这些因素
对理解连贯性的干扰。
大家可能没有留意到,在看书的时候,10%-15%的眼球运功是有“回溯”的。也就
是说,我们的眼睛经常会倒退重看。这个过程很快,我们有时候并没察觉,但这显然能加深我
们对书的理解,当然,这也会降低我们的阅读速度,听书却通常不会倒回去重听,所以自然会
损失对一部分内容的理解,留下的印象可能不如看书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赠送协议合同
- 买卖房子合同协议文本
- 拆迁合同保密协议
- 海鲜协议采购合同
- 在途协议合同
- 解除收购合同协议书范本
- 买卖合同解除协议律师版
- 维修学徒协议怎么写合同
- 合同养鸡协议内容
- 四方采购协议合同范本
- 云南旅游股份有限公司财务风险的分析与防范
- GB/T 214-2007煤中全硫的测定方法
- 2021麓湖生态城-麓客社群实操及方法论
- Unit 3 Section A 3a-3c【 核心精讲+备课精研+高效课堂 】八年级英语下册单元 课件(人教版)
- 美术《印象主义-莫奈》教学课件
- 知识图谱课件
- 内科体检操作课件
- 薪酬管理第6版第9章课件
- 高中历史选修二 第12课 水陆交通的变迁 课件(51张)
- JJF(纺织)062-2010 电子式织物强力机校准规范-(高清现行)
- 最新北师大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二次月考(3~4单元)检测试卷附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