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教案一、教学目标(一)知识教学点知道一次函数的图象是直线,了解直线方程的概念,掌握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的概念以及直线的斜率公式.(二)能力训练点通过对研究直线方程的必要性的分析,培养学生分析、提出问题的能力;通过建立直线上的点与直线的方程的解的一一对应关系、方程和直线的对应关系,培养学生的知识转化、迁移能力.(三)学科渗透点分析问题、提出问题的思维品质,事物之间相互联系、互相转化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二、教材分析1.重点:通过对一次函数的研究,学生对直线的方程已有所了解,要对进一步研究直线方程的内容进行介绍,以激发学生学习这一部分知识的兴趣;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是反映直线相对于x轴正方向的倾斜程度的,是研究两条直线位置关系的重要依据,要正确理解概念;斜率公式要在熟练运用上多下功夫.2.难点:一次函数与其图象的对应关系、直线方程与直线的对应关系是难点.由于以后还要专门研究曲线与方程,对这一点只需一般介绍就可以了.3.疑点:是否有继续研究直线方程的必要?三、活动设计启发、思考、问答、讨论、练习.四、教学过程(一)复习一次函数及其图象已知一次函数y=2x+1,试判断点A(1,2)和点B(2,1)是否在函数图象上.初中我们是这样解答的:∵A(1,2)的坐标满足函数式,∴点A在函数图象上.∵B(2,1)的坐标不满足函数式,∴点B不在函数图象上.现在我们问:这样解答的理论依据是什么?(这个问题是本课的难点,要给足够的时间让学生思考、体会.)讨论作答:判断点A在函数图象上的理论依据是:满足函数关系式的点都在函数的图象上;判断点B不在函数图象上的理论依据是:函数图象上的点的坐标应满足函数关系式.简言之,就是函数图象上的点与满足函数式的有序数对具有一一对应关系.(二)直线的方程引导学生思考:直角坐标平面内,一次函数的图象都是直线吗?直线都是一次函数的图象吗?一次函数的图象是直线,直线不一定是一次函数的图象,如直线x=a连函数都不是.一次函数y=kx+b,x=a都可以看作二元一次方程,这个方程的解和它所表示的直线上的点一一对应.以一个方程的解为坐标的点都是某条直线上的点;反之,这条直线上的点的坐标都是这个方程的解.这时,这个方程就叫做这条直线的方程;这条直线就叫做这个方程的直线.上面的定义可简言之:(方程)有一个解(直线上)就有一个点;(直线上)有一个点(方程)就有一个解,即方程的解与直线上的点是一一对应的.显然,直线的方程是比一次函数包含对象更广泛的一个概念.(三)进一步研究直线方程的必要性通过研究一次函数,我们对直线的方程已有了一些了解,但有些问题还没有完全解决,如y=kx+b中k的几何含意、已知直线上一点和直线的方向怎样求直线的方程、怎样通过直线的方程来研究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等都有待于我们继续研究.(四)直线的倾斜角一条直线l向上的方向与x轴的正方向所成的最小正角,叫做这条直线的倾斜角,如图1-21中的α.特别地,当直线l和x轴平行时,我们规定它的倾斜角为0°,因此,倾斜角的取值范围是0°≤α<180°.直线倾斜角角的定义有下面三个要点:(1)以x轴正向作为参考方向(始边);(2)直线向上的方向作为终边;(3)最小正角.按照这个定义不难看出:直线与倾角是多对一的映射关系.(五)直线的斜率倾斜角不是90°的直线.它的倾斜角的正切叫做这条直线的斜率.直线的斜率常用k表示,即直线与斜率之间的对应不是映射,因为垂直于x轴的直线没有斜率.(六)过两点的直线的斜率公式在坐标平面上,已知两点P1(x1,y1)、P2(x2,y2),由于两点可以确定一条直线,直线P1P2就是确定的.当x1≠x2时,直线的倾角不等于90°时,这条直线的斜率也是确定的.怎样用P2和P1的坐标来表示这条直线的斜率?P2分别向x轴作垂线P1M1、P2M2,再作P1Q⊥P2M,垂足分别是M1、M2、Q.那么:α=∠QP1P2(图1-22甲)或α=π-∠P2P1Q(图1-22乙)综上所述,我们得到经过点P1(x1,y1)、P2(x2,y2)两点的直线的斜率公式:对于上面的斜率公式要注意下面四点:(1)当x1=x2时,公式右边无意义,直线的斜率不存在,倾斜角为90°;(2)k与P1、P2的顺序无关;(3)以后求斜率可不通过倾斜角而由直线上两点的坐标直接求得;(4)求直线的倾斜角可由直线上两点的坐标先求斜率得到.(七)例题例1如图1-23,直线l1的倾斜角α1=30°,直线l2⊥l1,求l1、l2的斜率.∵l2的倾斜角α2=90°+30°=120°,本例题是用来复习巩固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的,可由学生课堂练习,学生演板.例2求经过A(-2,0)、B(-5,3)两点的直线的斜率和倾斜角.∴tgα=-1.∵0°≤α<180°,∴α=135°.因此,这条直线的斜率是-1,倾斜角是135°.讲此例题时,要进一步强调k与P1P2的顺序无关,直线的斜率和倾斜角可通过直线上的两点的坐标求得.(八)课后小结(1)直线的方程的倾斜角的概念.(2)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的概念.(3)直线的斜率公式.五、布置作业1.(1.3练习第1题)在坐标平面上,画出下列方程的直线:(1)y=x(2)2x+3y=6(3)2x+3y+6=0(4)2x-3y+6=0作图要点:利用两点确定一条直线,找出方程的两个特解,以这两个特解为坐标描点连线即可.2.(1.4练习第2题)求经过下列每两个点的直线的斜率和倾斜角:(1)C(10,8),D(4,-4);解:(1)k=2α=arctg2.(3)k=1,α=45°.3.(1.4练习第3题)已知:a、b、c是两两不相等的实数,求经过下列每两个点的直线的倾斜角:(1)A(a,c),(b,c);(2)C(a,b),D(a,c);(3)P(b,b+c),Q(a,c+a).解:(1)α=0°;(2)α=90°;(3)α=45°.4.已知三点A(a,2)、B(3,7)、C(-2,-9a)在一条直线上,求实数a的值.∵A、B、C三点在一条直线上,∴kAB=kAC.六、板书设计《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分析本节课是《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教学第二册(上)》(人教版)第七章第1节课《7.1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根据实际情况,这是第一课时。本节教学是高中解析几何内容的开始。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是解析几何的重要概念之一,是刻画直线倾斜程度的几何要素和代数表示,是平面直角坐标系内以解析法(坐标法)的方式来研究直线及其几何性质(如直线的位置关系、夹角、点到直线的距离等)的基础。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帮助学生初步了解直角坐标系内几何要素代数化的过程和意义,初步渗透解析几何的基本思想和基本研究方法,进一步培养学生对函数、数形结合、分类讨论思想的应用知识。本课有着开启全章,奠定基调,渗透方法的作用。用坐标法解决几何问题是解析几何的主要目标,其本质是抽象的代数语言和直观的集合语言之间的数学对话。教材解析对直线的方程和方程的直线的概念的理解需要一个过程。在本节教学中,将一次函数与其图象的对应关系,直接转换成直线方程与直线的对应关系,只需学生对其有一个初步的了解,为今后学习曲线和方程的概念作准备。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都是反映直线相对于x轴正方向的倾斜程度的。倾斜角是直接用几何要素反映这种倾斜程度的。斜率等于倾斜角的正切值,是用函数刻画直线倾斜程度的代数表示,定义本身从“数”和“形”两方面沟通了表示直线倾斜程度的内在联系,将直线的倾斜度和实数之间建立对应关系,使几何问题的研究具有了普遍性。由于在解析几何中,通过过两点的直线的斜率公式,把斜率坐标化,在研究直线时比使用倾斜角更方便。因此,它是研究直线问题的重要工具。正确理解斜率的概念,掌握过两点的直线的斜率公式,是学习直线方程,研究直线的位置关系等许多问题的关键。目标与目标解析目标:了解直线的方程和方程的直线概念,理解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概念,掌握过两点的直线的斜率公式。目标解析:通过斜率概念的构建和斜率公式的探究,经厉几何问题代数化的过程,渗透数形结合、分类讨论的思想方法,强化函数的应用意识,训练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通过师生的双边活动使学生进一步获得分类讨论、抽象概括等研究数学的规律和方法,培养学生周密思考,主动学习、合作交流的意识和勇于探索的良好品质。教学问题诊断分析1、两点确定一条直线,这是学生知道的,但就已知一点再需要增加什么量才能确定直线,以及如何来刻画这个量,对学生来说有点困难,所以在教学过程中,通过逐个给出的三个问题,让学生在讨论后形成倾斜角的概念。2、斜率概念的学习是本节的难点,学生认为倾斜角就可以刻画直线的方向,而且每一条直线的而倾斜角是唯一的,而斜率却不这样,另外,为什么要用倾斜角的正切定义斜率对学生也有一定的困难,教学中从计算具体的直线的倾斜角入手,通过师生对话探究,从学习斜率的必要性、合理性、完备性三个角度进行突破。3、过两点的斜率概念的建立是本节又一难点,受思维定势影响,在坐标系中,学生应用几何法探究斜率公式是必然,应重视这一方法,除此之外,要积极引导学生应用向量法,把几何要素用点的坐标来刻画描述,使几何问题代数化。教法特点及预期效果分析1、教学上应用新课标理念,以启发式为主。亚里士多德讲:“思维从问题,惊讶从开始”。通过问题驱动法,采用师生对话的方式,能使学生在讨论探究中激发学习新知识的兴趣和欲望,也可加深对得到概念的理解。2、本节课采用学导式,改变了以往研究斜率的方法,让学生从数、形两个不同的角度对斜率公式进行一个全方位的研究,不仅仅是通过对比总结得到斜率的计算公式,更重要的预期是向学生渗透坐标法,体会向量法的优越性,教师可以真正做到“授之以渔”。3、应用多媒体教具的电教手段弥补在直观感、立体感和动态感方面的不足,增大了教学内容,增强了学生的思维训练密度。4、通过合作学习,上台展示,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教学思想方法之和谐优美。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概念,过两点的直线的斜率公式。教学难点:斜率概念的学习和过两点的直线的斜率公式的建立。教学程序教学情境学情预设设计意图情境创设引出课题师:在初中不与坐标轴平行的直线可以用一次函数来表示,开口向上或向下的抛物线可以用二次函数来表示,这样就把对图形的研究转化为对函数的研究,这里沟通数形关系的桥梁是坐标系。这种以坐标系为桥梁,把几何问题转化为代数问题,通过代数运算研究几何图形性质的方法,叫坐标法。用坐标法研究几何的学科称为解析几何。帮助学生回忆初中平面几何中的相关概念。可指出前面研究问题的方法称为“几何法”,并提示同学们注意它与今后研究问题所用的“坐标法”有何异同。由函数的概念引入解析几何,显得比较自然,学生并不陌生。同时为日后体会“坐标法”解决问题的一般性埋下伏笔。师生互动探究新知师生互动探究新知师生互动探究新知师生互动探究新知师生互动探究新知师生互动探究新知探究一:直线的方程和方程的直线(约3分钟)第一步:作:请同学们在直角坐标系中任意画一个一次函数的图像,并任取一点标上坐标。第二步:想:所画一次函数的解析式是否是方程?如果是,是何方程?第三步:探讨:方程的解和直线上的点有何对应关系?当学生归纳出方程的解和直线上的点存在一一对应关系时,师生共同总结出直线的方程和方程的直线(幻灯片):以一个方程的解为坐标的点都是某条直线上的点;反之,这条直线上点的坐标都是这个方程的解。这时,这个方程就叫做这条直线的方程,这条直线叫做这个方程的直线。(1)个别学生有可能画出形如“y=a”或“x=a”的图像,应及时指出它们虽不是一次函数,但仍是直线,可引导同学们考虑其中方程的解和直线上的点的关系。为后面分类讨论作准备。(2)学生准确说出方程的解和直线上的点的对应关系有一定的困难,可积极引导学生应用逆向思维。1.直线方程的概念通过一次函数的解析式与图像的对应关系引入比较自然。2.直线方程的概念学习需要一个过程,直线的方程和方程的直线概念的描述中体现出来的逆向思维与本节学习重点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的关系中的逆向思维一致。探究二:直线的倾斜角(约5分钟)问题逐个给出:大家观察刚才所画的图像,对于平面直角坐标系内的一条直线L,它的位置由哪些条件确定?(2)一点能确定一条直线吗?再加一个什么条件就可以确定一条直线?(3)什么是直线的倾斜角?如何定义?范围是什么?在学生讨论的同时,师板书(为了加深对概念的理解),画出下图直线的倾斜角。yyL2L1yyL2L1OOxxOOxxy(2)yyL3L4yL3L4OOxxOOxx(3)(4)师:确定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一条直线位置关系的几何要素是定点和倾斜角。师生共同幻灯片归纳总结:(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对于一条与x轴相交的直线,如果把x轴绕着交点按逆时针方向旋转到和直线重合时所转的最小角正角记为,那么就叫做直线的倾斜角。(2)当直线和x轴平行或重合时,规定直线的倾斜角为0o。故倾斜角的范围是对于问题(2),学生如果回答“再加一个表示倾斜程度的量”就顺势引出倾斜角的概念。如果学生已经看到课本上倾斜角的概念,就直接让学生讨论问题(3)。关于问题(3),学生可能说出直线向上的方向与y轴正向之间所成的角是倾斜角。此时应立即点拨学生,为什么这样定义不合适。在总结出直线的倾斜角概念后可根据学生理解的实际情况做详释:直线的倾斜角是一个几何概念,它直观地描述和表现了直线向上的方向和x轴正方向所成的最小正角。可简记为“上”,“正”,“正”。从研究直线方程的需要出发,引入直线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倾斜角和斜率的概念,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通过环环相扣的三个问题,让学生在讨论后得出倾斜角的概念,使学生有成就感,亦可加深学生对得到概念的理解。对于直线和x轴平行或重合的认识理解,可培养学生周密的思维能力,强化应用分类讨论思想的意识。“上”,“正”,“正”是将倾斜角概念做出的精炼概述,可加强记忆。探究三:让学生讨论给出直线的斜率的定义(约6分钟)。y1你能求出下图中直线的倾斜角吗?yy=y=1B1BAOxAOx同学们经过计算回答60o师:说说你们的算法!可能出现的方法是:生1:在Rt∆AOB中,由得出。生2:在Rt∆AOB中,由得出。生3:应用和也可以。2同学们还能定义别的表示直线倾斜程度的量吗?3应用哪一个三角函数更能合理地表示直线的倾斜程度?借住师生、生生间的辨析得出斜率的概念:定义:(1)倾斜角不是90o的直线,它的倾斜角的正切叫做直线的斜率。用k表示,即。(2)倾斜角是90o的直线没有斜率。教师可以接着问:倾斜角为60o和120o的直线的斜率为多少?用幻灯片出示第36页例1,板书解的过程。4师:有了倾斜角的概念,为什么还用斜率来表示直线的倾斜程度?仅用倾斜角这个几何概念来刻画直线的方向是不符合解析思想的(即用代数思想研究几何问题)由此想到三角函数,因为可设,这样就可以从代数的角度去刻画直线对x轴的倾斜程度。有的同学预习了课本,已见到斜率的概念,可以问为什么采用tan,而不是别的三角函数。在学生经过思考讨论后,让学生明确:平面内的任意一条直线都有且只有一个倾斜角,倾斜角的大小确定了,直线的方向也就确定了,倾斜角不同,直线的倾斜程度也不同。那么所用函数尽可能是一一映射且单调性一致才更加合理。分析各种三角函数,采用,只需补充时斜率不存在即可。对于定义(2),可通过师生对话明确1.当倾斜角是90o时,直线的斜率不存在,并不是该直线不存在,此直线垂直于x轴2.所有的直线都有倾斜角,但不是所有的直线都有斜率。1.通过师生对话,引出用斜率表示直线倾斜程度的必要性。2.让学生自己定义斜率的概念,可增强成就感,激发学习兴趣,有利于该难点的突破。3.函数的应用应与实际研究问题的需要相结合。只有这样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两个概念才能“和谐”共存,都能表示直线的倾斜程度,体现数学中的“和谐”美。4.可加深对分类讨论思想的应用意识。亦可完善对斜率概念的理解。5.采用数形结合,将直线的倾斜度和实数之间建立对应关系,使几何问题的研究具有了普遍性,充分体现“坐标法”在数学研究中划时代的历史意义。探究四:直线的斜率公式(8分钟)师:在坐标平面内,已知两点P1(x1,y1),P2(x2,y2),就能确定一条直线,当倾斜角不等于90°时,这条直线的斜率也是唯一确定的,那么,如何用两点的坐标来表示直线P1P2的斜率呢?第一步:提出两个问题(1)如何求斜率K?(当时,由)(2)计算可以从什么角度计算?用什么方法?(可以构造直角三角形由入手,还可以根据定义,将角平移使始边与x正半轴重合,顶点与坐标原点重合,在终边上取一点P(x,y)用来计算)第二步:分组活动,合作学习师:下面就从这两个不同角度来计算斜率。(1)让学生分两大组,一组从构造直角三角形入手计算斜率,另一组通过向量来计算斜率。(2)每一大组再分几个合作小组,直线的倾斜角取不同的值。第三步:交流,总结教师在巡视中关注各组研究情况适时给予点拨、指导。条件成熟时,要求学生分析,除了公式是否还可得到一些有价值的副产品(如对直线的方向向量的感性认识)。可选一些有代表性的小组上台展示成果,得出斜率公式:第四步:归纳向量法推导斜率公式的要点,定义直线的方向向量:直线上的向量及与它平行的向量都称为直线的方向向量,其坐标是:,当时,=(1,k)也是它的方向向量。在探究中应向学生指出:(1)斜率公式与两点的顺序无关,即横纵坐标在公式中的前后次序可以用时颠倒;(2)斜率公式表明,直线对于x轴的倾斜程度可以通过直线上任意两点的坐标表示,而不需要求出斜角,使用时比较方便;(3)当x1=x2时,=90°,斜率不存在。在坐标系中,学生应用几何法探究斜率公式是必然,应重视这一方法。学生有可能对倾斜角为钝角的情况不太注意,应要求学生取不同的倾斜角进行分析,并给予适时的点拨和帮助。应用向量法探究斜率公式的学生,可能对取向上的方向不太注意,将平移至起点与坐标顶点重合时,结合三角函数的定义是思维上的障碍,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教师应从向量的定义、三角函数的定义等方面对个别小组进行适时的点评、指导。问题(1)让学生复习斜率概念可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问题(2)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计算斜率,并对学生进行数形结合、分类讨论、一般→特殊→一般等数学思想方法的有机渗透。通过合作学习,让学生充当学习的主体,体会用“坐标法”研究几何问题的一般方法和对得到结论的理解。让学生上台展示可训练分析和表达问题的能力。过两点的直线的斜率公式的建立是本节难点,让学生在交流中从两方面进行探究解决使该难点的突破显得自然。同时让学生在探究中逐步意识到向量是处理直线方程中许多问题的重要工具。典例分析能力提升师:求经过A(-2,0),B(-5,3)两点的直线的斜率和倾斜角。解:,即,,倾斜角是135o。师: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画出经过原点,且斜率分别为1,-1,-2,-3的直线L1,L2,L3,L4。分析:要画经过原点的直线,只需再找一个点,若设L1上A1(x1,y1)则由的,只需取满足的任意点均可,如(1,1)。类似可画出其它直线。L3L3L4·L4·A3(1,2)yL2L1L2L1·A·A1(1,1)Ox·A·A2(1,-1)··A4(-1,-3)本题考查公式的直接应用问题,学生估计能做的很好!可找二同学板演,其他同学除做本题外,还做书中P37练习1,3。本题属斜率公式的逆用问题,学生有可能对L1,L2求出倾斜角画直线。通过典例分析,训练斜率公式的正用与逆用问题,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学生画出图后,可增强“坐标法”与数形结合的意识。让学生体会用“特例法”解题带来的方便。巩固练习延伸探究师:练习P39中4。请2位同学板演4。师:做书上P39页练习2,并进一步讨论斜率与倾斜角的取值范围。可酌情给出:(1)(2)(3)时讨论k范围。条件成熟时问,反之,给出k的范围,如何求的范围。画出且的函数图像来讨论与k之间的关系,可加深对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概念的理解,强化函数的应用意识,为下节内容打下基础。对练习的进一步思考,可以让学生深入的研究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的内在联系,完善对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认识的系统性和深刻性。将学生的思维引领向更高的层次。梳理归纳拓展升华小结回顾:通过本节的学习,你学到了哪些知识?这些知识是从什么角度研究的?你又掌握了哪些学习数学的方法?用坐标法探究了直线的倾斜角的概念。从函数的角度定义了直线的斜率。用向量法(坐标法)和几何法研究了斜率公式。学生可能仅仅把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的概念、公式总结一下,要引导学生谈谈如何应用坐标法,在数形结合,分类讨论思想的关照下,研究几何问题的。不仅仅小结本节学到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感知研究数学问题的一般方法,以便将其迁移到以后研究直线的位置关系中去。作业:习题7.11.2.3.4.5补充作业:求经过两点A(2,-1)和B(a,-2)的直线L的倾斜角。习题7.11.2.3.4.5估计问题不大,根据实际情况可对补充题作一些提示。补充题意在增强分类讨论的意识,为以后研究直线的位置关系做准备。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第一课时)教学设计说明教学内容分析本节课是《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教学第二册(上)》(人教版)第七章第1节课《7.1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根据实际情况,这是第一课时。本节教学是高中解析几何内容的开始。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是解析几何的重要概念之一,是刻画直线倾斜程度的几何要素和代数表示,是平面直角坐标系内以解析法的方式来研究直线及其几何性质的基础。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帮助学生初步了解直角坐标系内几何要素代数化的过程和意义,初步渗透解析几何的基本思想和基本研究方法,进一步培养学生对函数、数形结合、分类讨论思想的应用意识。本课有着开启全章,奠定基调,渗透方法的作用二、教学目标分析了解直线的方程和方程的直线概念,理解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概念,掌握过两点的直线的斜率公式。经厉几何问题代数化的过程,培养学生周密思考,主动学习、合作交流的意识和勇于探索的良好品质教学问题诊断分析1、两点确定一条直线,这是学生知道的,但就已知一点再需要增加什么量才能确定直线,以及如何来刻画这个量,对学生来说有点困难,所以在教学过程中,通过逐个给出的三个问题,让学生在讨论后形成倾斜角的概念。2、斜率概念的学习是本节的难点,学生认为倾斜角就可以刻画直线的方向,而且每一条直线的而倾斜角是唯一的,而斜率却不这样,另外,为什么要用倾斜角的正切定义斜率对学生也有一定的困难,教学中从计算具体的直线的倾斜角入手,通过师生对话探究,从学习斜率的必要性、合理性、完备性三个角度进行突破。3、过两点的斜率概念的建立是本节又一难点,受思维定势影响,在坐标系中,学生应用几何法探究斜率公式是必然,应重视这一方法,除此之外,要积极引导学生应用向量法,把几何要素用点的坐标来刻画描述,使几何问题代数化。四、教法特点及预期效果分析1、教学上应用新课标理念,以启发式为主。亚里士多德讲:“思维从问题,惊讶从开始”。通过问题驱动法,采用师生对话的方式,能使学生在讨论探究中激发学习新知识的兴趣和欲望,也可加深对得到概念的理解。2、本节课采用学导式,改变了以往研究斜率的方法,让学生从数、形两个不同的角度对斜率公式进行一个全方位的研究,不仅仅是通过对比总结得到斜率的计算公式,更重要的预期是向学生渗透坐标法,体会向量法的优越性,教师可以真正做到“授之以渔”。3、应用多媒体教具的电教手段弥补在直观感、立体感和动态感方面的不足,增大了教学内容,增强了学生的思维训练密度。4、通过合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度旅游项目开发合同
- 二零二四年度北京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合同
- 2024年度教育培训合同:培训机构与学员之间的教育培训合同
- 2024年保温材料品牌授权与代理合同
- 2024年度仓储搬运设备租赁合同
- 2024年度城市垃圾清运及处理服务合同
- 2024年度集成电路布图设计许可合同.x
- 2024年度滁州商品房买卖合同
- 2024年度能源供应合同增补协议
- 2024年度特许经营合同条款解释
- 四川美丰梅塞尔气体产品有限公司5000吨-年干冰技术改造项目环境影响报告
- 教学工作中存在问题及整改措施
- 2013部编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评课稿
-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评课稿
- 锻造焊接铸造缺陷课件
- 钢管静压桩质量监理细则
- 新生儿科品管圈-降低新生儿红臀发生率课件
- 《篮球原地双手胸前传接球》
- 弯垫板级进模的设计本科毕业论文
- 汽车维修设备设施汇总表
- 2022年中国铁路成都局集团有限公司招聘毕业生考试真题及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