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某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年级下册期末考试语文试题_第1页
重庆市某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年级下册期末考试语文试题_第2页
重庆市某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年级下册期末考试语文试题_第3页
重庆市某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年级下册期末考试语文试题_第4页
重庆市某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年级下册期末考试语文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重庆市巴蜀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

一、现代文阅读

阅读材料,完成各题。

材料一:

①《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条第一款规定,“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

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

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属于正当防卫正当防卫是一种“特殊情形’‘,在民事纠纷、刑

事犯罪案件中,可以免于承担不利责任。正当防卫制度有其规范价值。法律基于道德和正义

的准则而建立,在现代社会,人权和公民的安全是法律保护的重要对象。当公民的人身、财

产等权益受到他人侵犯时,法律赋予公民正当防卫的权利,使公民能够在合法范围内保护自

身安全和权益。此外,社会秩序的维护需要法律的支持和保障,而正当防卫则是法律赋予公

民维护社会秩序的一种方式。但正当防卫具有一定限制和条件,需要在合法范围内行使,不

能超过必要限度。在处理正当防卫案件时,需要考虑不法侵害的性质、手段、强度、危害程

度等,综合社会公众的一般认知作出判断。

②实践中正当防卫认定面临诸多困难。司法工作人员需要根据法律规定的条件,包括

防卫起因、防卫对象、防卫时间和防卫限度来认定。首先,正当防卫的前提条件,是必须存

在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但司法实践中,许多不法侵害并非真正的不法侵害,而是由挑衅、

误判、误解等行为引起,防卫人在进行自卫时往往难以判断对方行为是否构成不法侵害。其

次,正当防卫对象必须是不法侵害者。但司法实践中,不法侵害者范围相对模糊,可能包括

直接侵害者与间接侵害者。司法理论和实务相关研究均认为,正当防卫只能针对不法侵害者

本人,即便能够达到制止不法侵害的效果,也不可对无关的第三者进行相关行为。再次,正

当防卫的时间条件,是不法侵害正在进行。但在一些情况下,如长期遭受不法侵害,当事人

可能会因为长期的心理压力而失去判断力,甚至在不法侵害已经结束后仍然做出自卫行为。

此时被认定为防卫过当,则易引起社会的质疑和争议。最后,正当防卫的限度,是不能超过

必要的限度。但在一些情况下,如当事人在受到威胁时,可能会因为保护自身安全而采取过

激措施,进而构成防卫过当。

③因此,优化正当防卫规范实施十分必要。正当防卫的法律困境主要表现在对其认定

标准的把握上,涉及伦理、法律和宣传教育三个方面的综合性问题。在尊重伦理原则的基础

上,完善法律制度,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法律素养,助力正当防卫制度的实施运用,

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第一,适用中注入伦理考量。司法实践中正当防卫的认定标准属于较

难把握的法律课题,需要从伦理层面进行分析。第二,规范上注重清晰明确。司法实践中,

对“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的理解和界定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关于依法适用正当防卫制度

的指导意见》充分吸纳和尊重学术界与正当防卫条件相关的观点和研究成果,进一步明确了

正当防卫的具体适用和性质,对正当防卫的各个条件在理论与实践中的分歧与彷徨进行了明

确回应,使正当防卫的认定界限更清晰、标准更统一,鼓励公民积极捍卫自身权利,与违法

犯罪作斗争。同时,相关部门需要建立更加完善的正当防卫认定程序。第三,实施时重视宣

传教育。通过宣传教育,让公众了解正当防卫的法律规定和法律价值,增强其法律意识和法

治素养,增强其自我保护能力。普法是走出正当防卫误区的重要环节。

(摘编自汤华至《正当防卫背后的法律困境与伦理思考》)

材料二:

刑法第二十条第二款规定:“认定防卫过当应当同时具备,明显超过必要限度'和,造成

重大损害'两个条件,缺一不可。”刑法第二十条第一款规定了正当防卫的一般成立要件,

第二款规定了防卫过当的限度条件,是第一款的补充规定。因此,适用第二款的前提是防卫

行为已经符合第一款的规定,第二款不具有独立适用的空间。对第二款“明显超过必要限度

造成重大损害''的理解,应当确立正当防卫的边界限度和防卫过当的可罚限度这两种限度,

前者为必要限度的判断,后者为防卫过当可罚性的判断,二者构成了统摄性的防卫限度。具

体而言,防卫行为的判断可区分为递进的两个阶层:第一阶层是必要限度的质的判断,第二

阶层是可罚限度的量的判断;第一阶层是第二阶层的前提。所有符合刑法第二十条第一款规

定的防卫行为,都要进行第一阶层的必要限度判断。如果防卫行为在必要限度内,则成立正

当防卫。如果防卫行为超过必要限度,则成立一般的防卫过当。根据刑法第二十条第二款的

规定,一般的防卫过当要具备刑事可罚性,还要进行第二阶层的整体性的可罚性判断。所谓

整体性判断,即把“明显超过”和“造成重大损害”作为成立可罚的防卫过当的整体性可罚要素,

二者的判断都在第一阶层的判断之后进行。在第一阶层,根据保障权利行使的规范目的对防

卫必要性进行判断,是违法性有无的判断,这属于质的判断;在第二阶层,根据处罚必要性

的规范目的,对超过必要限度的一般防卫过当进行可罚程度判断,这属于量的判断。

(摘编自高巍《防卫过当的阶层式判断规则》)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试卷第2页,共12页

A.正当防卫是公民的自身安全和权益遭受不法侵犯时依法实施自我保护的权利手段。

B.长期遭受不法侵害的当事人受心理压力影响做出的一些自卫行为在认定上有争议。

C.尊重伦理原则、增强法律规范、重视宣传教育等有助于走出正当防卫的法律困境。

D.《关于依法适用正当防卫制度的指导意见》能使公民完全避免陷入防卫过当的误区。

2.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图示,不恰当的一项是:()

材料一第③段思维导图

无罪可罚程度

防卫行为判断流程图

D.

认定标准图

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正在遭受不法侵害时,若公民不采取正当防卫手段,必然导致社会秩序的混乱。

B.正当防卫鼓励民众与不法侵害作斗争,因此遭受严重威胁时可以采取过激措施。

C.依照刑法,只有结果和行为双过当才属防卫过当,故不能对正当防卫求全责备。

D.高巍提出了防卫过当的阶层式判断规则,可见他认为法律同条不同款的关联弱。

4.根据材料内容,下列四个案例中,哪一个在是否构成正当防卫的判定上会存在争议?争

议点在哪里?

①被告人彭某被男友言语威胁并遭受其用桌球棍重击头部,彭某为摆脱殴打用随身携

带的水果刀刺中男友腿部三刀,在对方受伤倒地后逃跑。

②开轿车男子刘某与骑电动车男子朱某在路口发生争执,刘某从车中拿出长刀向被告

人朱某连砍数刀后长刀掉落,朱某捡起刀还击将刘某杀害。

③被告人李某被传销人员张某骗至传销窝点,察觉对方意图通过洗脑、恐吓等措施实

施威逼时,李某迅速逃离并点火焚烧传销点,致多人烧伤。

④赵某天黑时强行踹开纱门闯入被告人汪某家翻找财物,汪妻惊恐中正欲报警,赵某

右手持刀砍向汪妻,汪某拿起扳手砸向对方右手致其残疾。

5.当下对于“正当防卫”和“防卫过当”的法律界定更加完善与清晰,有哪些层面的意义?请

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豆汁记(节选)

叶广岑

①英姜被父亲领进家门的时候,我正趴在桌上做作业。莫姜来的那天下了雪,是入冬

的第一场,雪不大,下得羞羞怯怯,但是很冷。父亲进来了,随着父亲进来的是一股冷风和

他身后一个已不年轻的妇人。

②父亲身后的女人穿得很单薄,就是一件青夹袄,胳膊肘有两块补丁,挎着个紫花小

包袱,冻得在微微颤抖,看得出她在克制着哆嗦,努力地使自己显得舒展。灯光下,女人的

面部青黄黯淡,脸上从额头到左颊有一道长长的疤痕,这道痕迹使她的脸整个破了相,破了

相的脸又做出淡淡的微笑。这让我想起京剧《豆汁记》里穷秀才莫稽的唱词,“大风雪似尖

刀单衣穿透,腹内饥身寒冷气短脸抽”,眼前这张脸大概就属于“气短脸抽”的范畴了。戏

里边金玉奴在风雪天为自己捡了个丈夫,在同样恶劣的天气里不知父亲为我们捡回个什么!

③父亲告诉母亲女人叫莫姜,是他在颐和园北宫门捡的,父亲特别强调了,他不把莫

姜捡回来,莫姜今天就得冻死在北宫门,因为她无家可归了。父亲说得很轻松,就像他在外

头捡了块石头,捡了块砖,自然极了。母亲看莫姜头顶梳着发髻,没有缠裹过的脚上穿着一

双烂旧的骆驼鞍儿毛窝,说,你是旗人?

试卷第4页,共12页

④莫姜说是。说老家在易县常各庄,祖父是皇帝陵前负责点灯的包衣,祖姓他他拉,

莫姜是她的名。母亲问她怎的没了住处,莫姜说原本在北宫门西边的西上村租了间房,今天

到期了,房东把房收回去了。问她家里还有谁,莫姜说娘家没人了,婆家男人叫刘成贵,是

厨子,前些年死了,她就一个人生活。母亲还想问她脸上的疤,张了张嘴,终没好意思说出

来。英姜窥出母亲的意思,淡淡地说这道疤痕是她已故的男人给她留下的,她男人脾气不好,

那天正好在剁饺子馅,两口子拌嘴……其实就划了层皮,划在脸上就长不好了。

⑤父亲说晚饭他在老三那儿吃过了,只这个莫姜从中午就没有吃饭。母亲说厨房的火

已经熄了,柜橱里还有一碗豆汁稀饭,凑合一下吧。莫姜却感到很不好意思,但也没有拒绝,

看来是饿得狠了。母亲端来了豆汁,就着房内的铁皮炉子热。母亲不可能为了一碗豆汁在厨

房重新生炉子,那是一件太麻烦的事情。母亲端来的豆汁是我晚上吃剩下的。豆汁饭酸馍难

闻,我吃了两口,不吃了。英姜双手接过了那碗温吞的、面目甚不清爽的豆汁,认真地谢过

了,背过身静悄悄地吃着,没有一点儿声响。从背影看,她吃得很斯文,绝不像父亲说的“从

中午就没有吃饭"。我就纳闷,一个落魄之人,怎就拿捏得这般沉稳,这般矜持?

⑥喝完豆汁的莫姜坚持要自己把碗送到厨房,一再说自己在堂屋吃饭已经很失礼了,

不能再让太太受累。母亲就领着莫姜到厨房,母亲和莫姜一走,父亲就对我说,别告诉你娘,

这个莫姜,是北宫门卖花生米的。父亲说莫姜的花生仁儿炒得好吃,脆香入味,咸甜适口,

是泡过之后烤的,非一般拿盐土炒出的花生仁儿能比。

⑦第二天早晨醒来是满天的大太阳,伸了个懒腰,洒满阳光的窗户纸上有树影在摇曳。

猛然想起房内还有一个莫姜,就朝外屋床上看,母亲说那娘儿们正在厨房做早点,天没亮就

起来把火笼着了。不知卖花生仁儿的能做出怎样的早点,以她的出身手艺不会比母亲更精彩。

⑧我来到堂屋,看见父亲正坐在八仙桌前喝粥,小米粥熬得黏稠腻糊,小酱萝卜切得

周正讲究,一碟清爽的腌脆白菜,两个煎得恰到好处的鸡子儿,简单普通的早点看着就很赏

心悦目。桌上的“螺蜘转儿”烙得的确好,小巧玲珑,精致可爱,比我们平时吃的小了一半,

小点心一样,看着焦黄,闻着喷香。这些都是莫姜所为。父亲吃得很滋润,满面红光,告诉

母亲,就让莫姜在厨房干活儿。莫姜就成了我们家的临时厨子。

⑨莫姜不善言语,一天也说不上几句话,父亲让她“在厨房干”,她就总在厨房待着,

院里屋内根本看不到她的影子,好像我们家里就没有这个人。

⑩英姜的性情静得像水,手却老不闲着,总是在做着与饮食有关的事情。在漫长的冬

日,我与莫姜围炉而坐,我们凑在一起是因了火炉的温暖。我在折腾那永远搞不清楚的数学,

莫姜不知在鼓捣什么,待我疲倦地放下书的时候,炉圈上则站满了洁白如雪的兔子、刺猬、

鸭子、乌龟……都是莫姜捏的小点心,精巧美丽,里面的馅是豆沙和枣泥。我忘乎所以地将

那些兔子、刺猬一口一个地往嘴里填。莫姜坐在对面,抬起她轻易不抬起的头,微笑地看着

猛如饕餐的我,看得出我这毫不遮掩的性情让她高兴。

⑪莫姜做饭的手艺是化腐朽为神奇,极普通的东西到了她手里就会变得绝妙无比。比

如我们家后院那些堆积如山的松树枝子,一度成为累赘。莫姜闲下来的工作是烧松树枝,正

如她的性情,不是烈焰蒸腾地猛烧,是只冒烟不出火地慢燃,松树枝上架铁算子,算子上摆

着她灌制的肉肠。这种自制松肠成了我们家的传统食品,父亲拿它来待客,送人。

(g漠姜在我们家待了近二十年,真跟她学了不少,醋娴肉、樱桃肉、核桃酪、鸽肉包、

奶酥悖悖、炸三角。自信已深得真传,就是今天,已近暮年的我,仍旧是我们家节假日的大

厨。也有朋友买了材料,提着上门来,言明要学某某菜,倾心地教了可味道总差着一层,作

料工艺都对,缺的是莫姜那不愠不火的心劲儿。

⑱1样精彩的厨师,母亲似乎并没看上眼。在莫姜跟前,母亲时刻要体现出一种“救

世主”的优越,在她的心里永远记忆着她从厨房端来的那碗豆汁,记忆着莫姜跟随父亲初到

我们家穷途末路的落魄。

⑭歆亲私下说莫姜薄唇细眼,骨瘦肩削,一副贫穷之相,特别是脸上的疤,让她这辈

子彻底完了,别再做富贵安泰之想。父亲则说,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疤痕是浮着的

东西,疤痕之下,莫姜相貌平静像寒玉,神色清朗如秋水,那气质不是谁都有的。其时莫姜

已不年轻,将近六十岁了。

⑮莫姜的包袱里有一根梳头用的翠绿扁方。她不让我碰,只能她拿着让我摸,说是万

一掉地上就碎了。我摸着那扁方,故意挑剔说扁方上有几处黑点。莫姜收了扁方说那是翡翠

上的瑕疵,我说有瑕疵的就不是好东西。莫姜说大羹必有淡味,至宝必有瑕秽。物件和人一

样,人尚无完人,更何况是物。一直到今天,我才理解“大羹必有淡味”的含义。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初次见面,莫姜克制住哆嗦,做出淡淡的微笑,是努力使自己不显得过于落魄。

B.父亲带回莫姜说是“捡”的,体现了父亲救助莫姜的智慧,避免了无端的猜疑。

C.第⑦段“满天的大太阳”“洒满阳光”的描写,渲染了“我”对莫姜到来的喜悦。

D.莫姜来我家当厨子,祥林嫂到鲁镇打工,二人身份相似,但性格上却差异明显。

7.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采用第一人称叙事,从“我”的有限视角出发,辅以心理活动的描写,真实地展现

了莫姜其人。

试卷第6页,共12页

B.关于莫姜的身世,作者安排由母亲来“问”,巧妙地突出了母亲在家中的强势地位和小

女人的心机。

C.小说通过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相结合的方式展现莫姜的厨艺高超,美食的介绍也体

现了京味儿色彩。

D.第包段父母对莫姜的评价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了父亲的识人之智,也间接反映了

莫姜的独特气质。

8.“豆汁”在文中多次出现,其中“京剧《豆汁记》”和“母亲还记着豆汁”在人物刻画上有何

作用?

9.莫姜曾说:“大羹必有淡味”。结合文本谈谈莫姜的“淡味”体现在哪些方面。

二、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豫让者,晋人也,故尝事范氏及中行氏,而无所知名。去而事智伯,智伯甚尊宠之。

赵襄子与韩、魏合谋灭智伯。赵襄子最怨智伯,漆其头以为饮器。豫让遁进山中,目:“土

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今智伯勺我,我必为报仇而死。”乃变名姓为刑人,入宫涂厕,

欲刺襄子。襄子如厕,心动,执问涂厕之刑人,则豫让。左右欲诛之。襄子曰:“彼义人也,

吾谨避之耳。且智伯亡无后,而其臣欲为报仇,此天下之贤人也。”释去之。

居顷之,豫让又漆身为厉,吞炭为哑,使形状不可舛。行乞于市,其妻不识也。未几,

豫让伏于所当过之桥下,襄子至桥,马惊。于是襄子乃藜豫让曰:''子不尝事范、中行氏乎?

智伯尽灭之,而子不为报仇,而反委质臣于智伯。智伯亦已死矣,而子独何以为之报仇之深

也?”豫让日:“臣事范、中行氏,范、中行氏皆众人遇我,我故众人报之。至于智伯,国

士遇我,我故国士报之。”襄子喟然叹息而泣曰:“嗟乎豫子!子之为智伯,名既成矣,而

寡人赦子,亦已足矣,寡人不复释子!”使兵围之。豫让日:“前君已宽赦臣,天下莫不称

君之贤。今日之事,臣固伏诛,然愿请君之衣而击之,焉以致报仇之意,则虽死不恨。”于

是襄子大义之,乃使使持衣与豫让。豫让拔剑三跃而击之,目:“吾可以下报智伯矣!”遂

伏剑自杀。

(节选自《史记•刺客列传》,有删改)

材料二:

士君子立身事主,既名知己,则当竭尽智谋,忠告善道。销患于未形,保治于未然,

年身全而主安。苟遇知己,不能扶危于未乱之先,而乃捐躯殒命于既败之后,钓名沽誉,由

君子观之,皆所不取也。当值适迫工区之且纵欲荒暴之时为里度正堂陈力遒列谆谆然而述之,.

谏不从,再谏之,再谏不从,三谏之,三谏不从,伏剑而死。若然,则让虽死犹生也,岂不

胜于斩衣而死乎?

(节选自方孝孺《豫让论》,有删改)

10.材料二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

S0

o

当伯请地无厌A之日B纵欲荒暴C之时D为臣者E正宜陈力就列F谆谆然G而谏之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中“今智伯知我”与“使形状不可知”中的“知”意思相同。

B.“襄子乃数豫让”与《六国论》中“则胜负之数”的“数”意思不同。

C.“臣固伏诛”与《答司马谏议书》中“固前知其如此也”的“固”意思相同。

D.“俾身全而主安”与《促织》中“又嘱学使俾入邑庠”的唯“意思相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智伯被灭,豫让为了给他报仇,改名换姓,漆身吞炭,残身苦形,连妻子都认不出

他。

B.赵襄子虽然痛恨智伯,但却有感于豫让的忠义,最终把企图为智伯报仇的豫让放走

了。

C.赵襄子对豫让不为范、中行氏找智伯报仇,却为了智伯找自己报仇的行为表示不理

解。

D.豫让刺杀未能成功,求刺衣复仇,以报答智伯。赵襄子允准了,豫让完成心愿后自

刎。

13.把材料一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襄子如厕,心动,执问涂厕之刑人,则豫让。

(2)未几,豫让伏于所当过之桥下,襄子至桥,马惊。

14.按照方孝孺的看法,豫让怎样做才能“虽死犹生”?请简要概括。

试卷第8页,共12页

三、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新柳

薛能

轻轻须重不须轻,众木难成独早成。

柔性定胜刚性立,一枝还引万枝生。

天钟和气元无力,时遇风光别有情。

谁道少逢知己用?将军因此建雄名。

【注】将军:指西汉周亚夫,曾屯兵名叫细柳的地方。

15.下列对这首诗歌所采用的对比手法的理解和分析,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①态度对比:第一句加点的一“重”一“轻”对比,鲜明地表明人们对“新柳”的两种截然不同的

态度。

②类别对比:第二句“新柳”与“众木”对比,“新柳”在众木无生机时就已发芽生长,突出其早

熟的特点。

③性质对比:第三句“柔性”与“刚性”对比,“新柳”的轻柔能够压倒刚劲之物,赞美其轻柔的

特性。

④数量对比:第四句“一枝”与“万枝”对比,“新柳”能够以少胜多,独领风骚,表现其生命力

的强大。

A.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

16.咏物诗往往托物言志,别有怀抱。简要分析尾联表达了作者什么心愿。

四、名篇名句默写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谏太宗十思疏》中,魏征认为如能在用人和从谏方面做到“,”

那么就能轻松管理好国家。

(2)面对司马光的责难,王安石考虑到即使勉强解释,也“”,所以只简单

回复;又考虑到“",回信不应该草率,故又写了第二封信,即《答司马

谏议书》。

(3)中国古代木结构的房屋大致都是使用柳卯结构,但是,并不等于完全不用钉子,

我们在《阿房宫赋》中就能找到例证:“

五、语言文字运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①荣国府中“荣禧堂”的匾额与题词,就显示了贾府与皇家不同寻常的关系。所谓

“赤金九龙青地大匾”,金为富贵之色,龙乃皇家专用之物,九是数字之极,三者合一尽显

贾府的高贵富有和赫赫权势。而匾上“荣禧堂”三字竟是皇帝亲笔“书赐荣国公贾源”的,

下面还有皇帝的“万几宸翰之宝”。这在封建社会,堪称一的荣耀。

②堂前对联''座上珠矶昭日月,堂前蹄敲焕烟霞”,这两句话其实不难理解,()o

珠矶即珍珠、美玉,我们常用一来比喻人有文采,或文词优美。诗句里也有“羽翼便从吟处

出,珠现续向笔头生”。这也暗合了贾府是诗礼簪缨之族,是书香门第、官宦世家。痛蔽有

借指爵禄之意,同时也引申为指人有文采,文章辞藻华丽等,无论哪种意思,用来形容贾府

都是非常贴切的。诗句里有“灿灿麟酸裳,乃出寒女治”、“麟敲之美,在于杼轴”、“天

阶崇辘敲,世路有趋竞”等。

③值得一提的是,荣禧堂摆设的“交椅”是楠木制成。楠木在清代为御用之材,可见

其稀有珍贵。恭禧堂里的交楂,堂有[6张,都建植木的,港荣禧堂一口气摆出耒的,自然

也体现了它的尊贵、气派和荣耀。“交椅”同样也是一种地位的象征。在一些古典章回小说

里,干脆成了首领的代名词。

18.依次在文中横线上填入恰当的成语或熟语。

19.下列填入第②段括号里的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

A.直白地讲,就是荣禧堂环境优美,真是“沐日月之精,得烟霞之霭”。

B.简单地说,就是座上客高雅富贵,恰似“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C.由此可见,贾府堂中人心高气傲,正如“箕踞华屋下,白眼看世人

D.通俗地讲,就是所用物品高档奢华,如同“鼎铛玉石,金块珠砾”。

20.请将第③段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