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政治】备战高考易错题(新高考专用)易错点7全面依法治国含答案及解析_第1页
【高考政治】备战高考易错题(新高考专用)易错点7全面依法治国含答案及解析_第2页
【高考政治】备战高考易错题(新高考专用)易错点7全面依法治国含答案及解析_第3页
【高考政治】备战高考易错题(新高考专用)易错点7全面依法治国含答案及解析_第4页
【高考政治】备战高考易错题(新高考专用)易错点7全面依法治国含答案及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易错点07全面依法治国目录01易错陷阱(3大陷阱)02举一反三【易错点提醒1】对科学立法存在认识误区【易错点提醒2】对法治政府存在认识误区【易错点提醒3】对全民守法存在认识误区03易错题通关易错陷阱1:对科学立法存在认识误区【分析】1.不能认为直辖市的人民政府虽然可以制定地方政府规章,但没有立法权。点评:根据教材内容,直辖市的人民政府可以制定地方政府规章,属于有立法权的国家机关。2.不能认为实现科学立法只需尊重和体现社会发展的规律,立法尊重了社会发展客观规律就能科学。点评:根据教材内容,科学立法是要尊重和体现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不断提高法律的质量,此外,还需要体现我国社会主义国家性质,顺应时代发展要求,符合国情和实际,完善立法体制机制等。3.不能认为科学立法是依法治国长期基础性工作。点评:推进全民守法,要着力增强全民法治观念,坚持把全民普法和守法作为依法治国的长期基础性工作。易错陷阱2:对法治政府存在认识误区【分析】1.不能认为法治政府是职能科学的政府,职能科学是指政府要运用科技手段提高政府服务效能。点评:法治政府是职能科学、权责法定、执法严明、公开公正、智能高效、廉洁诚信、人民满意的政府,智能高效指的是政府要运用科技手段提高政府服务效能。2.不能认为政府公开公正是指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点评:政府公开公正是指:全面推进政务公开,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公正执法要求将公平正义作为政务诚信的基本准则,将其贯穿于行政管理和公共服务的各个领域。“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强调要全面履行政府职能。3.不能认为政府要做到执法严明,而执法严明重在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点评:执法严明重在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要求行政机关依照法定程序和方式从事执法活动。只有执法严明,才能保证政府有效履行职能,服务社会公众,确保宪法和法律的实施。有法可依是对立法机关的要求。易错陷阱3:对全民守法存在认识误区1.不能认为全民守法意味着公民要依法维护好自己的一切权益。点评:全民守法意味着公民要依法维护好自己的正当权益。当自己的合法权益遭受侵害时,应通过合法的手段,理性维权。2.不能认为推进全民守法,使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成为全体公民的共同追求。点评:推进全民守法,要调动人民群众投身依法治国实践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尊法守法成为全体人民的共同追求和自觉行动。易错陷阱1:对科学立法存在认识误区【例1】(2023·浙江·高考真题)在推进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进程中,浙江省人大常委会围绕山区26县高质量发展、收入分配“扩中”“提低”等重大改革任务,并结合各方面的具体情况,找准立法切口,让每一部法规都装满民意。这一做法(

)A.拓宽了公民有序参与立法的途径 B.回应了现实生活中的不同利益诉求C.规范了公民和其他组织的权利与义务 D.完善了立法机关与社会公众的沟通机制【变式1-1】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无障碍环境建设法》立法过程中,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收到盲人全国人大代表关于“盲人和低视力群体教科书问题”的建议,并听取有关部门的意见,最终专门在法律中规定了一条,国家鼓励教材编写、出版单位根据不同教育阶段实际,编写、出版盲文版、低视力版教学用书。法工委的做法(

)①问需于民,推动我国人权事业发展进步②助力建设法治中国,扩大盲人基本权利③创新民主形式,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④立良法、促善治,维护社会公平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变式1-2】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审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提请审议《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修正草案)》的议案。本次立法法修正草案的亮点之一是明确合宪性审查相关要求,包括法律案起草和审议过程中的合宪性审查要求,还将现行立法法中的“法律委员会”修改为“宪法和法律委员会”。这表明(

)①立法法是国家机关制定和修改法律的最基本法律依据②立法机关坚持科学立法、开门立法.推进法治中国建设③我国在立法过程中彰显宪法权威,坚持良法之治④全国人大依法行使立法权,完善立法体制机制,提高立法质量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变式1-3】淄博市人大常委会积极推动“高质量立法信息化系统”建设。该系统紧扣人大立法职能,将征求意见的范围扩展到了最基层。社会公众可以通过扫描公众号上的二维码进入征求意见页面,直接反馈修改意见;代表可以通过“淄博人大”APP,随时参与立法;法工委利用该系统的短信提醒、一键催办、智能统计等功能,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发函、催办、汇总等事务性工作。上述做法(

)①将全民民主贯穿于立法工作的全过程②运用现代科技提高了公众立法参与度③将立法权下放基层创新了地方立法机制④通过民主立法和科学立法提高了工作质效A.①③ B.①④ C.②④ D.②③易错陷阱2:对法治政府存在认识误区【例2】(2023·重庆·统考高考真题)我国外贸法以及国务院行使外贸管理权的变迁过程如题表所示,由此可知(

)题表1994年全国人大确立外贸经营审批制度2004年全国人大取消外贸经营审批制度,确立外贸经营备案登记制度2019年经全国人大授权,在自贸区试点外贸经营备案登记制度2022年全国人大,外贸经营备案登记制度①外贸立法与改革之间呈现出了良性互动②国务院在自贸区无权制定外贸行政法规③先行先试是外贸法制定修改的必备程序④国务院行使外贸管理权的方式逐步优化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变式2-1】2023年8月,景德镇市政法机关打造一流法治化营商环境新闻发布会指出:全市政法机关全面对标营商环境优化升级“一号改革工程”部署,紧盯经营主体法治需求,充分发挥政法职能,着力打造一流法治化营商环境,为高质量发展提供优质高效的法治服务与保障。此项活动的开展将有利于(

)①破除政府职责边界,打造智能高效的政府②提高政府行政效能,打造人民满意的政府③规范政府行政行为,打造依法行政的政府④推进依法治国,为法治建设提供根本保证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变式2-2】法治政府建设是全面依法治国的重点任务和主体工程。近年来,政府职能转变持续推进,全国依法取消和下放行政许可事项1000多项,90%以上的政务服务实现网上可办,户籍证明、社保转接等200多项群众经常办理事项实现跨省通办。建设法治政府要(

)①坚持人民至上,持续提升人民群众满意度②坚持全能服务,避免错位、缺位和越位等现象③坚持依法行政,推进政府职能权责科学化法定化④坚持效率优先,运用科技手段提升政府服务效能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变式2-3】2023年7月12日,新华日报报道,某市广陵区深入推进法治广陵、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聚焦关键环节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坚持普法先行,筑牢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根基;释放“法治红利”,着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高质量法治水平护航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该市的经验有(

)①坚持依法执政,以党建引领法治建设②优化法律服务,让法治惠民落到实处③做好普法工作,营造浓厚的法治氛围④规范行政用权,用法治压缩政府权力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易错陷阱3:对全民守法存在认识误区【例3】治国凭圭臬,安邦靠准绳。党的二十大对新时代新征程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作出全面部署,强调要更好发挥宪法在治国理政中的重要作用,更好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在法治轨道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贯彻实施宪法(

)①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坚实保障②有利于引导全体人民做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③有利于确定宪法的国家根本法地位,更好地维护宪法尊严保障宪法的有效实施④有利于弘扬法律的道德教化作用,协调好各方利益、化解矛盾、实现社会和谐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变式3-1】河南省从建强乡村公共法律服务网络、深化乡村法律援助工作、努力实现乡村法律服务多元发展等方面,扩大农民法律援助的覆盖面,集中办理了一批与农民工追索劳动报酬、农业生产、农村宅基地(土地)流转(承包)、赡养抚养等相关的涉农纠纷案件,为农村居民提供家门口的法律援助。乡村法律援助有利于(

)①化解乡村矛盾纠纷,凝聚乡村振兴发展的合力②积极推进依法治国,落实了司法权向乡村下放③完善公民道德规范,提升乡村治理现代化水平④加强基层法治建设,推动基本公共法律服务均等化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变式3-2】2022年11月,江西省某县人民法院审结了一起非法收购、出售陆生野生动物案件。被告人邓某犯非法收购、出售陆生野生动物罪,判处拘役三个月,缓刑六个月,赔偿给国家带来的经济损失12460元。材料给我们的启示是(

)①公民要坚持守法平等和立法平等②公民要将宪法和法律作为自身的行为准则③公民参与社会生活要坚持权利与义务相统一④法律是对公民自由和权利的约束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变式3-3】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是国家治理的一场深刻革命,必须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在法治轨道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依法治国,需要(

)①行政机关带头严格执法,认真全面履行国家职能②立法机关从国情和实际出发,制定良法来保障善治③公安机关公正司法,坚持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④全民守法,使尊法守法成为全体大民的共同追求和自觉行动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2023·福建莆田·统考模拟预测)截至2022年底,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在全国31个省(区、市)设立了31个基层立法联系点,辐射带动全国各地设立了5500多个基层立法联系点,形成了国家级、省级、市级联系点三级联动的工作格局。这些联系点已经成为让基层声音原汁原味抵达国家立法机关的“直通车”。基层立法联系点的建立(

)①有效践行了全过程人民民主,真正做到了人民当家作主②拓宽了民众参与立法的渠道,能夯实我国法律的民意基础③完善了我国立法体制机制,厘清了各立法主体的立法权限④实现了党的领导、充分发扬民主和严格依法办事的有机统一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2.(2023·江苏·校联考模拟预测)不同的立法形式在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各有其作用。形式含义成果举例立就是制定新的法律十三届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法律47件改是对已有的法律进行修改完善十三届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修改法律111件次废废止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的规定、条文废止有关收容教育等法律规定和制度解对法律进行解释,进一步明确法律条文规定的含义、适用情形、范围全国人大常委会对香港国安法有关条款作出解释对此分析正确的是(

)A.选择恰当的立法形式是科学立法的要求和体现B.各种立法形式都是对我国法治体系的颠覆性重塑C.科学立法是推进依法执政和依法治国的基础D.司法实践的经验可为实现良法善治提供有益借鉴3.(2023·江苏·统考二模)“来自广东的毛红波、内蒙古的王春红、浙江的王世杰等社会公众,通过中国人大网公开征求意见系统,建议加强对利用野生动物进行公众展示展演活动的规范管理,经综合研究各方面意见,《野生动物保护法》修订草案三次审议稿增加规定……”2022年12月,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发言人在对外通报社会公众对法律草案的意见时,首次以“具名”方式对吸收采纳意见的具体情况作了反馈。这一举动(

)A.彰显了立法机关对民意的尊重,保障基层民主的制度活力B.坚持了立法过程的公开与透明,促进立法的科学化民主化C.确认了公众行使决策权的资格,生动实践全过程人民民主D.完善了公众参与立法程序机制,保证立法体现人民的意志4.(2023·海南·模拟预测)建立基层立法联系点,是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作出的决策部署。目前,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已经在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共设立了31个基层立法联系点和1个立法联系点,实现了“全覆盖”,有助于深入听取基层群众和有关方面对法律草案和立法工作的意见。立法联系点的成立(

)①是推动科学民主立法、依法执政的重大举措②是立法机关直接联系基层群众的有效渠道③是把人民意志上升为国家意志的有效形式④有利于真正实现人民民主和国家意志相统一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5.(2023·山东泰安·模拟预测)进入新时代,为适应党和国家事业快速发展的需要,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积极探索创新,不断加强和改进立法工作。统筹安排立法修法项目制定专项立法修法工作计划,突出重点难点;针对某一领域立法的短板和不足,有重点、分步骤地弥补;坚持立改废释并举,统筹立法修法项目。组建立法工作“专班”对一些立法难度大、意见分歧大的领域,发挥人大主导作用,组建专门的立法工作机构,锚定特定任务,集合专业人员,群策群力应对立法挑战。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不断改进立法工作有利于(

)①集中民智,促进科学立法和民主立法②抓住重点,提高立法工作的效率和质量③尊重民意,使群众意见成为立法的基础和依据④创新方法,为实现良法善治创造根本制度前提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6.(2023·山东日照·统考二模)适应新时代新要求,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的决定。全国人大常委会于2022年初启动立法法修改工作,经过全国人大常委会两次会议审议、广泛征求意见和多次修改完善,最终形成了提请本次会议审议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修正草案)》。这表明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

)①立法实践贯彻民主理念,保障人民群众的表决权②发挥人大立法主导作用,顺应时代要求完善立法③健全立法沟通联系机制,全面反映人民各种意愿④坚持科学民主依法立法,提高立法的质量和水平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7.(2023·山东济南·山东师范大学附中校考模拟预测)立法是国家的重要政治活动,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立法法是规范国家立法制度和立法活动的基本法律,称为“管法的法”。时隔八年,经过调研,立法法又一次迎来了修改,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的决定》。立法法的修改(

)①坚持科学民主依法立法,把全过程人民民主确立为我国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②注重量的积累与质的飞跃,不断提升我国立法质量,推动良法之治③完善立法体制机制,健全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④坚持辩证的否定观,为规范国家立法制度和立法活动提供根本政治保证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8.(2023·山东聊城·统考三模)某学生在调研实践中搜集整理了如下资料:

H区整合基层党建、产业、乡村旅游、村民信息等数据,建立“村村享”智慧治理平台,解决了群众办事门难找、跑路远、环节多、手续繁等突出问题,让村民办事从“最多跑一次”到“跑也不出村”。

J县“数字乡村一张图”归集了当地58个部门的282类基础数据,全县137个行政村的数据都接入“J城市大脑”,可以自动生成相关数据报表和趋势分析,供有关部门研判决策,指导各村发展。从上述资料中可以推知,该同学的调研主题应为(

)A.数字赋能,党政机关管理效能提升B.科技创新,村民自治再上新台阶C.优化治理体制,有效保障人民权益D.关注民生,群众办事更加方便快捷9.(2023·山东济南·山东省实验中学校考模拟预测)为贯彻党的二十大关于建设“数字中国”的要求,推动数字政府建设,2023年2月《山东省数字政府建设实施方案》颁布,力争到2025年全面建成高效协同的施政履职数字化工作体系,实现社会治理“一网统管”、政府决策“一网支撑”、机关办公“一网协同”、政务服务“一网通办”,让百姓少跑腿、数据多跑路。山东数字政府建设(

)①社会治理“一网统管”创新政府组织体系,提高政府管理科学化智能化水平②政府决策“一网支撑”确立公民的决策权,有利于规范政府权力的运行③机关办公“一网协同”打破部门壁垒,提升数据的利用率和政府的行政效能④政务服务“一网通办”推动服务模式转变,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0.(2023·山东潍坊·统考三模)行政复议是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了其合法权益,依法向上一级行政机关提出申请,要求予以纠正,由受理申请的行政机关依法审查并做出裁决的法律活动。某市坚持推进行政复议体制改革,整合以往过于分散的行政复议资源,实现行政复议申请就近办、一次办,努力将行政复议打造成化解行政争议的主渠道。此项改革(

)①坚持了复议为民,有利于提高行政复议公信力和解决效率②实现了制度重建,有利于强化吸纳和化解行政争议的能力③健全了法律法规,有利于解决平等主体间的各类矛盾纠纷④能倒逼依法行政,有利于精准查找政府工作中的薄弱环节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11.(2023·北京海淀·统考一模)生物多样性一旦受到破坏,就会面临不可逆转的困境。最高人民法院发布《中国生物多样性司法保护》,指出要开展预防性保护公益诉讼,明确对于损害尚未发生,但有证据证明污染环境、破坏生态的行为具有损害社会公共利益重大风险的,可以依法提起预防性公益诉讼。预防性公益诉讼(

)①是健全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司法举措,有助于构建现代生态环境治理体系②减少了生物多样性保护司法程序,有助于化解社会矛盾纠纷③扩大了行政监督的范围,促进生态环境的长效保护④能够督促相关部门依法履职,推动环境治理法治化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2.(2023·北京西城·统考一模)古语云"事急从权",是说事情紧急的时候要根据情况有所变通、不可死守条条框框。但这并不适用于法治政府预防和处置突发事件。越是事情紧急,政府越要坚持依法行政。突发事件时,政府(

)突发事件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①须严格按照权责事项清单分解执法职权,确定执法责任②应主动公开信息,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决策权和监督权③要与民众保持密切沟通,凝聚各界力量,优化应急管理和服务④可采取轻责重罚的处置方式,以提高行政效率,增强政府威信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3.(2023·山东潍坊·统考一模)近年来,东营市中级人民法院驻村组以党建为引领,推动乡村法治振兴。驻村组入驻后,积极筹备村级法官工作室,邀请法官、律师等法律工作者送法下乡、不定期到村居开展普法宣传、以案释法。送法下乡活动有助于(

)①推动审判工作重心下移,更好实现司法为民②提升村民的法治意识,推进基层治理法治化③构建阳光司法机制,维护村民的案件知情权④搭建沟通桥梁,增强村民对依法治国的认同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4.(2023·北京房山·统考一模)法律明白人,是指村民中具有较好法治素养和一定法律知识,愿意积极参与法治实践,能发挥示范带头作用的人员。他们用“脚板”走街串户、进村入户,将法律需求建议带上来,把朴素的法治精神带下去;他们是群众身边的人,既了解社情民意又熟悉政策法规,基层群众遇到麻烦事、揪心事乐意找到他们“出谋划策”;他们还是村、社区“两委”处理基层事务的智囊团,遇到涉法问题都会找他们来“合计合计”。这说明,法律明白人(

)①倡导群众用好公共法律服务资源,是构筑法治国家的重要基础②遵循基层法治建设客观规律,使社会各个领域全面依法运行③引导群众理性表达利益诉求,依法维护合法权益,化解社会矛盾④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法治乡村建设发挥重要作用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5.(2022·天津滨海新·校联考模拟预测)广东省“2021年青年普法志愿者法治文化基层行”活动动员大会在广州召开。会议强调,大力推进习近平法治思想进乡村、进社区、进校园、进企业,以全民普法促进全民守法。推进全民守法就是要(

)A.确保实现人民司法为人民 B.着力增强全民的法治观念C.建立完备的国家法律体系 D.提高严格执法能力和水平16.(2023·江苏·校联考模拟预测)“法律明白人”是指村民中具有较好法治素养和一定法律知识,愿意积极参与法治实践,能发挥示范带头作用的人员。他们用“脚板”走街串户、进村入户,将法律需求建议带上来,把朴素的法治精神带下去;他们是群众身边的人,既了解社情民意又熟悉政策法规,基层群众遇到麻烦事、揪心事乐意找到他们“出谋划策”;他们还是村、社区“两委”处理基层事务的智囊团,遇到涉法问题都会找他们来“合计合计”。下列对“法律明白人”理解正确的是(

)①加强了法律的实施和监督,是全过程人民民主生动实践②引导了群众理性表达诉求,妥善化解各类社会矛盾纠纷③完善了公共法律服务体系,打通法律援助“最后一公里”④提升了乡村基层自治水平,是基层治理不可或缺的生力军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易错点07全面依法治国目录01易错陷阱(3大陷阱)02举一反三【易错点提醒1】对科学立法存在认识误区【易错点提醒2】对法治政府存在认识误区【易错点提醒3】对全民守法存在认识误区03易错题通关易错陷阱1:对科学立法存在认识误区【分析】1.不能认为直辖市的人民政府虽然可以制定地方政府规章,但没有立法权。点评:根据教材内容,直辖市的人民政府可以制定地方政府规章,属于有立法权的国家机关。2.不能认为实现科学立法只需尊重和体现社会发展的规律,立法尊重了社会发展客观规律就能科学。点评:根据教材内容,科学立法是要尊重和体现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不断提高法律的质量,此外,还需要体现我国社会主义国家性质,顺应时代发展要求,符合国情和实际,完善立法体制机制等。3.不能认为科学立法是依法治国长期基础性工作。点评:推进全民守法,要着力增强全民法治观念,坚持把全民普法和守法作为依法治国的长期基础性工作。易错陷阱2:对法治政府存在认识误区【分析】1.不能认为法治政府是职能科学的政府,职能科学是指政府要运用科技手段提高政府服务效能。点评:法治政府是职能科学、权责法定、执法严明、公开公正、智能高效、廉洁诚信、人民满意的政府,智能高效指的是政府要运用科技手段提高政府服务效能。2.不能认为政府公开公正是指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点评:政府公开公正是指:全面推进政务公开,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公正执法要求将公平正义作为政务诚信的基本准则,将其贯穿于行政管理和公共服务的各个领域。“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强调要全面履行政府职能。3.不能认为政府要做到执法严明,而执法严明重在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点评:执法严明重在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要求行政机关依照法定程序和方式从事执法活动。只有执法严明,才能保证政府有效履行职能,服务社会公众,确保宪法和法律的实施。有法可依是对立法机关的要求。易错陷阱3:对全民守法存在认识误区1.不能认为全民守法意味着公民要依法维护好自己的一切权益。点评:全民守法意味着公民要依法维护好自己的正当权益。当自己的合法权益遭受侵害时,应通过合法的手段,理性维权。2.不能认为推进全民守法,使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成为全体公民的共同追求。点评:推进全民守法,要调动人民群众投身依法治国实践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尊法守法成为全体人民的共同追求和自觉行动。易错陷阱1:对科学立法存在认识误区【例1】(2023·浙江·高考真题)在推进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进程中,浙江省人大常委会围绕山区26县高质量发展、收入分配“扩中”“提低”等重大改革任务,并结合各方面的具体情况,找准立法切口,让每一部法规都装满民意。这一做法(

)A.拓宽了公民有序参与立法的途径 B.回应了现实生活中的不同利益诉求C.规范了公民和其他组织的权利与义务 D.完善了立法机关与社会公众的沟通机制【答案】B【详解】B:浙江省人大常委会围绕山区26县高质量发展、收入分配“扩中”“提低”等重大改革任务,并结合各方面的具体情况,找准立法切口,让每一部法规都装满民意。这一做法回应了现实生活中的不同利益诉求,B正确。AC:材料没有涉及公民有序参与立法,没有涉及公民和其他组织的权利与义务,AC错误。D:我国的立法机关是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浙江省人大常委会是权力机关,不是立法机关。且材料只是强调立法要代表民意,反映人民的意愿,没有体现完善与社会公众的沟通机制,D错误。故本题选B。【变式1-1】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无障碍环境建设法》立法过程中,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收到盲人全国人大代表关于“盲人和低视力群体教科书问题”的建议,并听取有关部门的意见,最终专门在法律中规定了一条,国家鼓励教材编写、出版单位根据不同教育阶段实际,编写、出版盲文版、低视力版教学用书。法工委的做法(

)①问需于民,推动我国人权事业发展进步②助力建设法治中国,扩大盲人基本权利③创新民主形式,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④立良法、促善治,维护社会公平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答案】B【详解】①: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收到盲人全国人大代表关于“盲人和低视力群体教科书问题”的建议,并听取有关部门的意见,体现了问需于民,推动我国人权事业发展进步,①符合题意。②:法工委的做法没有扩大盲人基本权利,盲人的基本权利是宪法和法律明确规定的,②不符合题意。③:材料未创新民主形式,材料体现的是民主立法表现,③不符合题意。④:《中华人民共和国无障碍环境建设法》最终专门在法律中规定了一条,国家鼓励教材编写、出版单位根据不同教育阶段实际,编写、出版盲文版、低视力版教学用书,说明立良法、促善治,有利于维护社会公平,④符合题意。故本题选B。【变式1-2】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审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提请审议《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修正草案)》的议案。本次立法法修正草案的亮点之一是明确合宪性审查相关要求,包括法律案起草和审议过程中的合宪性审查要求,还将现行立法法中的“法律委员会”修改为“宪法和法律委员会”。这表明(

)①立法法是国家机关制定和修改法律的最基本法律依据②立法机关坚持科学立法、开门立法.推进法治中国建设③我国在立法过程中彰显宪法权威,坚持良法之治④全国人大依法行使立法权,完善立法体制机制,提高立法质量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答案】D【详解】①:在我国宪法和立法法是国家机关制定和修改法律的最基本的法律依据,①错误。②:材料不涉及开门立法,②排除。③:明确合宪性审查相关要求,这是在强调我国在立法过程中彰显宪法权威,坚持良法之治,③正确。④:《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修正草案)》的议案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向全国人大提请审议,并由该修正草案明确合宪性审查相关要求,将现行立法法中的“法律委员会”修改为“宪法和法律委员会”,这表明全国人大依法行使立法权,完善立法体制机制,提高立法质量,④符合题意。故本题选D。【变式1-3】淄博市人大常委会积极推动“高质量立法信息化系统”建设。该系统紧扣人大立法职能,将征求意见的范围扩展到了最基层。社会公众可以通过扫描公众号上的二维码进入征求意见页面,直接反馈修改意见;代表可以通过“淄博人大”APP,随时参与立法;法工委利用该系统的短信提醒、一键催办、智能统计等功能,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发函、催办、汇总等事务性工作。上述做法(

)①将全民民主贯穿于立法工作的全过程②运用现代科技提高了公众立法参与度③将立法权下放基层创新了地方立法机制④通过民主立法和科学立法提高了工作质效A.①③ B.①④ C.②④ D.②③【答案】C【详解】①:民主具有阶级性,不存在全民民主,①说法错误。②:社会公众可以通过扫描公众号上的二维码进入征求意见页面,代表可以通过“淄博人大”APP随时参与立法,这说明运用现代科技提高了公众立法参与度,②正确。③:将征求意见的范围扩展到了最基层并不能意味着将立法权下放基层,③说法错误。④:通过网络征集意见,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事务性工作,表明通过民主立法和科学立法提高了工作质效,④正确。故本题选C。易错陷阱2:对法治政府存在认识误区【例2】(2023·重庆·统考高考真题)我国外贸法以及国务院行使外贸管理权的变迁过程如题表所示,由此可知(

)题表1994年全国人大确立外贸经营审批制度2004年全国人大取消外贸经营审批制度,确立外贸经营备案登记制度2019年经全国人大授权,在自贸区试点外贸经营备案登记制度2022年全国人大,外贸经营备案登记制度①外贸立法与改革之间呈现出了良性互动②国务院在自贸区无权制定外贸行政法规③先行先试是外贸法制定修改的必备程序④国务院行使外贸管理权的方式逐步优化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答案】B【详解】①:根据外贸法以及国务院行使外贸管理权的变迁过程,可知外贸立法与改革之间呈现出了良性互动,①符合题意。②:图表中未涉及到国务院在自贸区无权制定外贸行政法规,②不合题意。③:图表中未涉及先行先试,③不合题意。④:根据外贸法以及国务院行使外贸管理权的变迁过程可知国务院行使外贸管理权的方式逐步优化,④符合题意。故本题选B。【变式2-1】2023年8月,景德镇市政法机关打造一流法治化营商环境新闻发布会指出:全市政法机关全面对标营商环境优化升级“一号改革工程”部署,紧盯经营主体法治需求,充分发挥政法职能,着力打造一流法治化营商环境,为高质量发展提供优质高效的法治服务与保障。此项活动的开展将有利于(

)①破除政府职责边界,打造智能高效的政府②提高政府行政效能,打造人民满意的政府③规范政府行政行为,打造依法行政的政府④推进依法治国,为法治建设提供根本保证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答案】C【详解】①:破除政府职责边界说法错误,如果政府权力没有严格的法律界定,就会出现权力行使的错位、越位和缺位等现象,①说法错误。②③:全市政法机关全面对标营商环境优化升级“一号改革工程”部署,紧盯经营主体法治需求,充分发挥政法职能,着力打造一流法治化营商环境,为高质量发展提供优质高效的法治服务与保障。此项活动的开展将有利于提高政府行政效能,打造人民满意的政府,规范政府行政行为,打造依法行政的政府,②③符合题意。④:此项行动并不能为法治建设提供根本保证,④说法错误。故本题选C。【变式2-2】法治政府建设是全面依法治国的重点任务和主体工程。近年来,政府职能转变持续推进,全国依法取消和下放行政许可事项1000多项,90%以上的政务服务实现网上可办,户籍证明、社保转接等200多项群众经常办理事项实现跨省通办。建设法治政府要(

)①坚持人民至上,持续提升人民群众满意度②坚持全能服务,避免错位、缺位和越位等现象③坚持依法行政,推进政府职能权责科学化法定化④坚持效率优先,运用科技手段提升政府服务效能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B【详解】①③:全国依法取消和下放行政许可事项1000多项,90%以上的政务服务实现网上可办,户籍证明、社保转接等200多项群众经常办理事项实现跨省通办,这表明政府坚持人民至上,持续提升人民群众满意度,坚持依法行政,推进政府职能权责科学化法定化,①③正确。②:政府不是万能的,不能包办一切,政府不存在提供全能服务,②排除。④:政府应提高行政服务效能,但材料并没有强调效率优先,④排除。故本题选B。【变式2-3】2023年7月12日,新华日报报道,某市广陵区深入推进法治广陵、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聚焦关键环节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坚持普法先行,筑牢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根基;释放“法治红利”,着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高质量法治水平护航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该市的经验有(

)①坚持依法执政,以党建引领法治建设②优化法律服务,让法治惠民落到实处③做好普法工作,营造浓厚的法治氛围④规范行政用权,用法治压缩政府权力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答案】C【详解】①:该市深入推进法治广陵、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材料没有体现共产党依法执政和加强党建工作,①不符合题意。②:依法治国要坚持人民主体地位。释放“法治红利”,着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体现了该市优化法律服务,让法治惠民落到实处,②符合题意。③:建设法治社会,要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该地做好普法工作,坚持普法先行,筑牢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根基,营造浓厚的法治氛围,③符合题意。④:政府权力不能随意压缩或扩大,材料也没有体现压缩政府权力,④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C。易错陷阱3:对全民守法存在认识误区【例3】治国凭圭臬,安邦靠准绳。党的二十大对新时代新征程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作出全面部署,强调要更好发挥宪法在治国理政中的重要作用,更好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在法治轨道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贯彻实施宪法(

)①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坚实保障②有利于引导全体人民做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③有利于确定宪法的国家根本法地位,更好地维护宪法尊严保障宪法的有效实施④有利于弘扬法律的道德教化作用,协调好各方利益、化解矛盾、实现社会和谐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答案】A【详解】①②:要更好发挥宪法在治国理政中的重要作用,更好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有利于引导全体人民做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助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①②入选。③:宪法在国家中的根本法地位早已确立,不是全面贯彻实施宪法确立的,③不选。④:贯彻实施宪法有利于弘扬法律的规范作用,④不选。故本题选A。【变式3-1】河南省从建强乡村公共法律服务网络、深化乡村法律援助工作、努力实现乡村法律服务多元发展等方面,扩大农民法律援助的覆盖面,集中办理了一批与农民工追索劳动报酬、农业生产、农村宅基地(土地)流转(承包)、赡养抚养等相关的涉农纠纷案件,为农村居民提供家门口的法律援助。乡村法律援助有利于(

)①化解乡村矛盾纠纷,凝聚乡村振兴发展的合力②积极推进依法治国,落实了司法权向乡村下放③完善公民道德规范,提升乡村治理现代化水平④加强基层法治建设,推动基本公共法律服务均等化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答案】B【详解】①:该省通过帮助农民解决涉农纠纷案件,从而化解乡村矛盾纠纷,凝聚乡村振兴发展的合力,①观点符合题意。②:落实司法权向乡村下放说法错误,司法权属于国家机关权力,不能下放到乡村,②说法错误。③:题干强调从法律层面来提升乡村治理水平,而不是从公民道德规范层面,③观点不符合题。④:加强乡村公共法律服务网络,为农村居民提供法律援助有利于加强基层法治建设,推动基本公共法律服务均等化,④观点符合题意。故本题选B。【变式3-2】2022年11月,江西省某县人民法院审结了一起非法收购、出售陆生野生动物案件。被告人邓某犯非法收购、出售陆生野生动物罪,判处拘役三个月,缓刑六个月,赔偿给国家带来的经济损失12460元。材料给我们的启示是(

)①公民要坚持守法平等和立法平等②公民要将宪法和法律作为自身的行为准则③公民参与社会生活要坚持权利与义务相统一④法律是对公民自由和权利的约束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答案】C【详解】②③:被告人邓某犯非法收购、出售陆生野生动物罪,判处拘役三个月,缓刑六个月,赔偿给国家带来的经济损失12460元,可见公民要将宪法和法律作为自身的行为准则,公民参与社会生活要坚持权利与义务相统一,②③符合题意。①:公民没有立法权,①错误。④:法律对公民的自由和权利既有约束,也有保护,④错误。故本题选C。【变式3-3】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是国家治理的一场深刻革命,必须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在法治轨道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依法治国,需要(

)①行政机关带头严格执法,认真全面履行国家职能②立法机关从国情和实际出发,制定良法来保障善治③公安机关公正司法,坚持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④全民守法,使尊法守法成为全体大民的共同追求和自觉行动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C【详解】①:行政机关要带头严格执法,依法全面履行政府职能,不是国家职能,①不选。②:法律是治国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全面推进依法治国,需要立法机关从国情和实际出发,科学、民主、依法立法,制定良法来保障善治,②正确。③:公安机关依法行政,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是司法机关,要公正司法,③错误。④:全面推进依法治国,需要全民守法,使全体人民都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使尊法守法成为全体大民的共同追求和自觉行动,④正确。故本题选C。1.(2023·福建莆田·统考模拟预测)截至2022年底,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在全国31个省(区、市)设立了31个基层立法联系点,辐射带动全国各地设立了5500多个基层立法联系点,形成了国家级、省级、市级联系点三级联动的工作格局。这些联系点已经成为让基层声音原汁原味抵达国家立法机关的“直通车”。基层立法联系点的建立(

)①有效践行了全过程人民民主,真正做到了人民当家作主②拓宽了民众参与立法的渠道,能夯实我国法律的民意基础③完善了我国立法体制机制,厘清了各立法主体的立法权限④实现了党的领导、充分发扬民主和严格依法办事的有机统一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答案】A【详解】①②:基层立法联系点已经成为让基层声音原汁原味抵达国家立法机关的“直通车”,说明基层立法联系点的建立,拓宽了民众参与立法的渠道,有效践行了全过程人民民主,能夯实我国法律的民意基础,真正做到了人民当家作主,①②符合题意。③④:基层立法联系点的建立拓宽了公众参与立法的途径,在立法机关和基层群众之间架起了沟通的桥梁,但和厘清各立法主体的立法权限无关,也没有体现实现党的领导、充分发扬民主和严格依法办事的有机统一,③④不合题意。故本题选A。2.(2023·江苏·校联考模拟预测)不同的立法形式在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各有其作用。形式含义成果举例立就是制定新的法律十三届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法律47件改是对已有的法律进行修改完善十三届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修改法律111件次废废止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的规定、条文废止有关收容教育等法律规定和制度解对法律进行解释,进一步明确法律条文规定的含义、适用情形、范围全国人大常委会对香港国安法有关条款作出解释对此分析正确的是(

)A.选择恰当的立法形式是科学立法的要求和体现B.各种立法形式都是对我国法治体系的颠覆性重塑C.科学立法是推进依法执政和依法治国的基础D.司法实践的经验可为实现良法善治提供有益借鉴【答案】A【详解】A:材料中指出依据客观实际采取不同的立法形式,对法律进行完善补充,这说明选择恰当的立法形式是科学立法的要求和体现,A正确。B:科学立法要坚持尊重客观实际,根据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发展的客观需要,正确反映客观规律的要求,是对以前法律的继承和完善,“颠覆性重塑”说法错误,B不选。C:材料强调的是不同立法形式对于法律的完善的作用,未强调依法执政,C不选。D:从实践中获得的经验有正确和错误之分,要坚持正确的经验为实现良法善治提供有益借鉴,D不选。故本题选A。3.(2023·江苏·统考二模)“来自广东的毛红波、内蒙古的王春红、浙江的王世杰等社会公众,通过中国人大网公开征求意见系统,建议加强对利用野生动物进行公众展示展演活动的规范管理,经综合研究各方面意见,《野生动物保护法》修订草案三次审议稿增加规定……”2022年12月,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发言人在对外通报社会公众对法律草案的意见时,首次以“具名”方式对吸收采纳意见的具体情况作了反馈。这一举动(

)A.彰显了立法机关对民意的尊重,保障基层民主的制度活力B.坚持了立法过程的公开与透明,促进立法的科学化民主化C.确认了公众行使决策权的资格,生动实践全过程人民民主D.完善了公众参与立法程序机制,保证立法体现人民的意志【答案】B【详解】A:彰显了立法机关对民意的尊重,但与保障基层民主制度无关,A不符合题意。B:公开征求意见,表明人大坚持了立法过程的公开与透明,促进立法的科学化民主化,B正确。C:公民没有决策权,C错误。D:不能体现立法程序机制的完善,D错误。故本题选B。4.(2023·海南·模拟预测)建立基层立法联系点,是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作出的决策部署。目前,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已经在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共设立了31个基层立法联系点和1个立法联系点,实现了“全覆盖”,有助于深入听取基层群众和有关方面对法律草案和立法工作的意见。立法联系点的成立(

)①是推动科学民主立法、依法执政的重大举措②是立法机关直接联系基层群众的有效渠道③是把人民意志上升为国家意志的有效形式④有利于真正实现人民民主和国家意志相统一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答案】D【详解】①: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坚持依法执政,①说法错误。②④:立法联系点的成立,有助于深入听取基层群众和有关方面对法律草案和立法工作的意见,因此是立法机关直接联系基层群众的有效渠道,有利于真正实现人民民主和国家意志相统一,②④观点符合题意。③: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意志就是人民意志,③说法错误。故本题选D。5.(2023·山东泰安·模拟预测)进入新时代,为适应党和国家事业快速发展的需要,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积极探索创新,不断加强和改进立法工作。统筹安排立法修法项目制定专项立法修法工作计划,突出重点难点;针对某一领域立法的短板和不足,有重点、分步骤地弥补;坚持立改废释并举,统筹立法修法项目。组建立法工作“专班”对一些立法难度大、意见分歧大的领域,发挥人大主导作用,组建专门的立法工作机构,锚定特定任务,集合专业人员,群策群力应对立法挑战。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不断改进立法工作有利于(

)①集中民智,促进科学立法和民主立法②抓住重点,提高立法工作的效率和质量③尊重民意,使群众意见成为立法的基础和依据④创新方法,为实现良法善治创造根本制度前提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答案】A【详解】①:材料中指出国家为了制定符合国情实际的法律,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组建专门的立法工作机构,集合专业人员,群策群力应对立法挑战,这有利于集中民智,促进科学立法和民主立法,故①正确。②:材料中指出国家为了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立法专项计划,在重点领域不断改进立法工作,这有利于抓住重点,提高立法工作的效率和质量,故②正确。③: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立法工作也应该以客观存在的实际为基础,充分尊重群众的意见,集中民智,③不选。④:材料中指出为了更好地适应党和国家事业快速发展的需要,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组建专门立法机构,突出重点集合专业人员不断改进立法工作,这强调的是采取措施提高立法的科学性、民主性,未体现创造根本制度前提,故④不选。故本题选A。6.(2023·山东日照·统考二模)适应新时代新要求,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的决定。全国人大常委会于2022年初启动立法法修改工作,经过全国人大常委会两次会议审议、广泛征求意见和多次修改完善,最终形成了提请本次会议审议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修正草案)》。这表明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

)①立法实践贯彻民主理念,保障人民群众的表决权②发挥人大立法主导作用,顺应时代要求完善立法③健全立法沟通联系机制,全面反映人民各种意愿④坚持科学民主依法立法,提高立法的质量和水平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C【详解】①:人民群众没有表决权,表决权是人大代表的权力,①错误。②:全国人大常委会于2022年初启动立法法修改工作,说明了人大在立法中起主导作用,顺应时代要求完善立法,②正确。③:全面反映人民各种意愿表述有误,意愿必须合理合法,③错误。④:两次会议审议、广泛征求意见和多次修改完善,最终形成,说明人大坚持科学民主依法立法,提高立法的质量和水平,④正确。故本题选C。7.(2023·山东济南·山东师范大学附中校考模拟预测)立法是国家的重要政治活动,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立法法是规范国家立法制度和立法活动的基本法律,称为“管法的法”。时隔八年,经过调研,立法法又一次迎来了修改,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的决定》。立法法的修改(

)①坚持科学民主依法立法,把全过程人民民主确立为我国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②注重量的积累与质的飞跃,不断提升我国立法质量,推动良法之治③完善立法体制机制,健全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④坚持辩证的否定观,为规范国家立法制度和立法活动提供根本政治保证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B【详解】①:依法治国是我国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①说法错误。②:时隔八年,经过调研,立法法又一次迎来了修改,说明立法法的修改要注重量的积累与质的飞跃,不断提升我国立法质量,推动良法之治,②符合题意。③:立法是国家的重要政治活动,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立法法是规范国家立法制度和立法活动的基本法律,称为“管法的法”,这说明立法法的修改有利于完善立法体制机制,健全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③符合题意。④:党的领导为规范国家立法制度和立法活动提供根本政治保证,④说法错误。故本题选B。8.(2023·山东聊城·统考三模)某学生在调研实践中搜集整理了如下资料:

H区整合基层党建、产业、乡村旅游、村民信息等数据,建立“村村享”智慧治理平台,解决了群众办事门难找、跑路远、环节多、手续繁等突出问题,让村民办事从“最多跑一次”到“跑也不出村”。

J县“数字乡村一张图”归集了当地58个部门的282类基础数据,全县137个行政村的数据都接入“J城市大脑”,可以自动生成相关数据报表和趋势分析,供有关部门研判决策,指导各村发展。从上述资料中可以推知,该同学的调研主题应为(

)A.数字赋能,党政机关管理效能提升B.科技创新,村民自治再上新台阶C.优化治理体制,有效保障人民权益D.关注民生,群众办事更加方便快捷【答案】C【详解】C:H区整合数据,建立“村村享”智慧治理平台,让村民办事从“最多跑一次”到“跑也不出村”。J县将当地58个部门、全县137个行政村的数据接入“J城市大脑”,可以自动生成相关数据报表和趋势分析,供有关部门研判决策,指导各村发展,从中,可以看出该同学的调研主题是优化治理体制,有效保障人民权益,C符合题意。A:材料体现出数字赋能,但中国共产党是领导核心,党政机关管理效能提升的说法是错误的,B说法错误。B:材料没有提到村民自治的内容,B不符合题意。D:H区的做法能体现出群众办事更加方便快捷,J县的做法不能体现出办事方便快捷的意思,D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C。9.(2023·山东济南·山东省实验中学校考模拟预测)为贯彻党的二十大关于建设“数字中国”的要求,推动数字政府建设,2023年2月《山东省数字政府建设实施方案》颁布,力争到2025年全面建成高效协同的施政履职数字化工作体系,实现社会治理“一网统管”、政府决策“一网支撑”、机关办公“一网协同”、政务服务“一网通办”,让百姓少跑腿、数据多跑路。山东数字政府建设(

)①社会治理“一网统管”创新政府组织体系,提高政府管理科学化智能化水平②政府决策“一网支撑”确立公民的决策权,有利于规范政府权力的运行③机关办公“一网协同”打破部门壁垒,提升数据的利用率和政府的行政效能④政务服务“一网通办”推动服务模式转变,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D【详解】①:“一网统管”是管理方式的创新,不是政府组织体系的创新,①错误。②:公民没有决策权,有参与民主决策的权利,②错误。③:机关办公“一网协同”,有利于规范服务,打破部门壁垒,提升数据利用率,提高政府行政效能,③正确。④:政务服务“一网通办”,让百姓少跑腿、数据多跑路,转变了服务模式,有利于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④正确。故本题选D。10.(2023·山东潍坊·统考三模)行政复议是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了其合法权益,依法向上一级行政机关提出申请,要求予以纠正,由受理申请的行政机关依法审查并做出裁决的法律活动。某市坚持推进行政复议体制改革,整合以往过于分散的行政复议资源,实现行政复议申请就近办、一次办,努力将行政复议打造成化解行政争议的主渠道。此项改革(

)①坚持了复议为民,有利于提高行政复议公信力和解决效率②实现了制度重建,有利于强化吸纳和化解行政争议的能力③健全了法律法规,有利于解决平等主体间的各类矛盾纠纷④能倒逼依法行政,有利于精准查找政府工作中的薄弱环节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答案】B【详解】①④:某市坚持推进行政复议体制改革,整合以往过于分散的行政复议资源,实现行政复议申请就近办、一次办,努力将行政复议打造成化解行政争议的主渠道。这表明此项改革坚持了复议为民,有利于提高行政复议公信力和解决效率,同时也能给政府带来更高要求,能倒逼依法行政,有利于精准查找政府工作中的薄弱环节,①④正确。②③:某市坚持推进的行政复议体制改革,不是制度重建,不是健全法律法规,②③排除。故本题选B。11.(2023·北京海淀·统考一模)生物多样性一旦受到破坏,就会面临不可逆转的困境。最高人民法院发布《中国生物多样性司法保护》,指出要开展预防性保护公益诉讼,明确对于损害尚未发生,但有证据证明污染环境、破坏生态的行为具有损害社会公共利益重大风险的,可以依法提起预防性公益诉讼。预防性公益诉讼(

)①是健全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司法举措,有助于构建现代生态环境治理体系②减少了生物多样性保护司法程序,有助于化解社会矛盾纠纷③扩大了行政监督的范围,促进生态环境的长效保护④能够督促相关部门依法履职,推动环境治理法治化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答案】B【详解】①④:污染环境、破坏生态的行为具有损害社会公共利益重大风险的,可以依法提起预防性公益诉讼。预防性公益诉讼是健全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司法举措,有助于构建现代生态环境治理体系,有利于督促相关部门依法履职,推动环境治理法治化,①④正确。②:材料强调的是通过司法保护手段,预防生物多样性遭到破坏,并不是减少了生物多样性保护司法程序,②排除。③:预防性公益诉讼不属于行政监督的范围,③排除。故本题选B。12.(2023·北京西城·统考一模)古语云"事急从权",是说事情紧急的时候要根据情况有所变通、不可死守条条框框。但这并不适用于法治政府预防和处置突发事件。越是事情紧急,政府越要坚持依法行政。突发事件时,政府(

)突发事件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①须严格按照权责事项清单分解执法职权,确定执法责任②应主动公开信息,保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