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奴娇赤壁怀古教案_第1页
念奴娇赤壁怀古教案_第2页
念奴娇赤壁怀古教案_第3页
念奴娇赤壁怀古教案_第4页
念奴娇赤壁怀古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念奴娇赤壁怀古教案念奴娇赤壁怀古教案1【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苏轼,领略苏轼豪放雄迈的词风,初步把握豪放派词的特点。2、思想目标用文学的视角去解读词中的景物描绘和人物刻画,让学生体会艺术美的感染力;教育学生正确面对人生道路上的困难与挫折,树立积极的人生观,保持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3、能力目标掌握常用的鉴赏古典诗歌的方法,培养对意境的'感受能力;培养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能力。【教学重点】景物与情感的自然结合【媒体运用】多媒体【教学方式】合作、探究【教学思路】复习知识——诵读全词——讨论鉴赏——对比阅读【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课文,激发兴趣播放《三国演义》的主题曲“滚滚长江东逝水”引入课题。(板书)二.复习知识,了解背景出示幻灯:本词是他被贬黄州时,游览黄州赤壁联想到了历史上的古战场赤壁而作的。三.诵读全词,感知意境配乐范读——全班齐读(教师点评)通过反复的诵读来体品词的意境。(提问:读完这首词的感受是什么?)四.课文分析,讨论鉴赏(一)分析上阕1、(出示幻灯)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提问:把“大江”改为“江水”,“千古”改为“无数”好不好,为什么?)2、(展示赤壁风光图片)体会景与情的自然结合。①讨论:“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这句话中哪些词语最有表现力?②展开联想与想象,写一段文字描绘赤壁美景。③用词语概括赤壁景色的特点。3、分析“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提问:这句话在本词结构上的作用是什么?)4、教师小结,总结上阕。(二)分析下阕5、(出示幻灯)周瑜图片和周瑜生平简介。(提问讨论:为什么要写周瑜,本词从哪些角度刻画这个人物形象的?)板书:小乔初嫁了——年轻有为、潇洒风姿(柔)雄姿英发——英勇顽强、刚毅果决。(刚)羽扇纶巾——从容闲雅、儒将风度(文)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镇定自若、用兵如神(武)6、播放“赤壁之战”视频,感受作者非凡的语言功力。7、师生共同讨论“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④词的结尾,作者为何会生发那样的感慨(“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词人从自己与周瑜的对比中,看到了自己的悲哀。(出示幻灯提问:这句有两种解释,一种理解是此时苏轼善于自我解脱,自解,比较达观,一种理解是此时的苏轼有些消沉,愤懑无法排解,只好寄情山水。)项目周瑜苏轼年龄24岁47岁外貌英俊儒雅早生华发职业东吴都督团练副使际遇功成名就功业未就基调豪壮感伤8、教师引导,学生归纳五.拓展练习,巩固知识A级基础题(选择题)B级提高题(问答题)六.学生质疑,布置作业“强虏”有的版本作“樯橹”,你同意哪种说法?请写成一篇500字左右的文章来探讨。念奴娇赤壁怀古教案2一、教学目标:(一)了解作者是怎样结合写景和怀古来抒发感情的。(二)了解作品中典故的含义及其作用。(三)对学生进行正确的人生观教育。二、教学重点:1.情与景的自然结合2.用典的贴切自然教学难点:如何理解“人生如梦”。教学过程:导入:“一门三父子,都是大文豪。诗赋传千古,峨嵋共比高。”请问:这首诗中的“三父子”是谁?(苏洵、苏轼、苏辙)“一代苏长公,四海名未已。投荒忘岁月,积毁高城垒。”再请问:这首诗中的“苏长公”又是谁?(苏轼)不错,是苏轼。我们今天就学苏东坡的一首词《念奴娇赤壁怀古》。这首词正是苏东坡在“投荒的岁月”里写的,词人苏东坡因为被贬湖北黄岗,当时叫黄州的地方。一般说来,被贬职总归有点不太舒服,但是我们现在反过来审视这件事情,我们倒还觉得苏东坡的贬职未必不是一件好事情,正是由于贬职,使他突破了小人们的包围,使他真正开始审视人生的真谛,从而写出了流传千古的旷世杰作《前赤壁赋》和我们今天将要学习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二)教师范读全词,学生揣摩词的意境。补充注释:风流人物:此处指杰出的英雄人物。乱石:①陡峭不平的石壁。②群山。《释名》:“山体曰石”。小乔:吴国乔玄有两个女儿,都美貌出众,人称“二乔”。大乔嫁给孙权的哥哥对策,小乔嫁给周瑜。唐代诗人杜牧《赤壁》有“铜雀春深锁二乔”的诗句,指的曹操筑铜雀台,打算灭吴后将“二乔”掳为己有的典故。了:“初嫁了”就是刚嫁过去。“了”字是衬词,填词时遇到文气不完整处,常加一、二字作衬,并没有实在意义。强虏(樯橹):樯是船上的桅杆,橹是摇船的工具。这里是以局部代全体的借代修辞方法,用樯橹代全部战船,再引申整个水军。有的本子作“强虏”或“狂虏”,那就直指曹操的军队了。灰飞烟灭:被焚烧成灰或烟飞散消逝掉,形容曹操的军队遭火攻后的惨败。江月:临照在大江之上的月亮。(三)指名学生朗读全词。师生评价读.ok'=怎样才能把诗词读的入情入境?.E生:理解词的意思Vz4||生:把自己的.心放进文章中去,自己仿佛置深其中。[师:怎样才能理解这首词那?'TZI生1:自己查工具书kP"s>y生2:小组讨论交流BAVQ]>生3:再不会的问老师1uR:a>好,就按你们的方法自己学习。学生自学交流。(四)理解与赏析:qq8_=1、交流展示:你读懂了那一句?说说你的理解?根据你的理解把感情读出来。62、赏析全词(1)一、二、三句历来被人们称道,有谁说说它的好处在哪里?词一开篇,江山、历史、人物逐一奔入眼底,引起怀古思绪。境界开阔,气象恢宏,笼罩全词。大江东去,淘空一切,唤起我们所有的向往。“浪”怎能冲洗手古风流人物呢?显然是作者的感情在起作用,使无数杰出人物在诗人的视野里都如滚滚长江水一去不复返。由江水的流逝想到岁月的无情,引发历史想象,非常自然。我们知道,孔夫子早就有“逝者如斯夫”的嗟叹。这三句写景和抒情议论结合得天衣无缝。给人以强烈的感情冲击,并产生对历史和人生的思索。(2)四、五句点明什么,写赤壁为何要假借他人之口?第四句引出历史上的“风流人物”,这一句进一步提出“三国周郎赤壁”作为一篇主脑,文章由此生发开去。“人道是”三字用得极巧,点明此处赤壁并不一定是赤壁之战的所在地,诗人只是借此抒发感情,并不想做考据家。(3)六、七、八句写了怎样的赤壁之景?有什么作用?第一、二、三句总写长江,引起人的怀古思绪,这几句具体写赤壁之景。先写江岸石壁,“乱”写出险怪,“穿”写出高峻。再写江面波涛,“惊”写汹涌,“拍”描绘出水石相搏的情状。“卷”句写出浪花四溅,狂澜奔腾起伏的异景,声音、色彩、姿态,无不逼真。这几句,作者抓住悬崖、陡壁、惊涛、波浪这些可视性极强变化宏大的形象,大刀阔斧横画纵抹,描绘了一幅奇险雄伟的画面;并暗写赤壁之战惊心动魄的场面和英雄豪杰们的雄姿,表现了作者的豪迈奋发。(4)九、十句在全篇中起到什么作用?这一句承上启下。“江山如画”是从眼前景色得出的结论。江山如此秀美,人物又是一时俊杰。这长江、这赤壁,岂不引起人们怀古之幽情?于是便引出下面一大段抒情。(5)学生齐读上片,体会景中之情,总结内容。描写赤壁景象,引起对古代英雄的缅怀,充溢着对建功立业的渴望。(6)上片重写景,下片“遥想”一词接应上文,心往神驰,八百七十四年前的周瑜就在作者描写的赤壁雄奇壮丽景色中出现了。阅读下片前六句,讨论苏轼刻画了周瑜怎样的形象?明确:描写了周瑜雄姿英发风流俊雅的英雄形象。“小乔初嫁”美人衬英雄,写尽俊伟风姿。据史书记载,建安三年(198)乔玄把自己美丽的次女嫁给周瑜,不久吴主孙权又拜周瑜为大都督,这时周瑜才二十四岁。“羽扇纶巾”,描写周瑜儒将装束,手握羽扇,头戴纶巾,从容闲雅,一派儒将风度。“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以曹操水军的惨败衬托周瑜指挥若定蔑视强敌的气概。小乔初嫁距赤壁之战(建安十三年,周瑜时年三十四岁)十年,放在一起写,是为了突出地表现周瑜少年得志建立功业的形象。(7)讨论作者为什么要着意描写周瑜年青有为英气不凡。抒发对英雄业绩的仰慕之情,引发自己未能建功立业的感伤。苏轼这年四十七岁,不但没有建树,反而待罪黄州。怀古思今,感慨万千。下面几句就是写自己失意的感伤之情。(8)后五句是怎样写人生感慨的?“故国神游”,承接上文,道出了对英雄时代、英雄人物的疾情向往。这种向往在两鬓斑白年近半百功业无成的现实面前变得可笑。“多情应笑我”是倒装句,须解作:应笑我多情。这里用自嘲方式写自己的感伤,感情大落,最终发出“人生如梦”的感慨,以呼应首三句。英雄人物,丰功伟绩,全都是过眼烟云,稍纵即逝,也是心境旷达,潇洒酒酬月。(9)如何理解“人生如梦”?有人说“人生如梦”表达了作者消极颓废的处世态度,其实不然。本词表现了苏轼复杂矛盾的思想。苏轼深受儒、道、佛三家思想影响,他一方面仰慕屈原、诸葛亮等经世济时的人物,希望尊主忧国,渴望建功立业;一方面又酷爱陶潜,追慕老庄,在险恶的政治逆境中能够保持超然物外的旷达态度。又跟僧人亲密往来,精通禅学。儒、道、佛三家思想,本来是矛盾的,但苏轼习惯于把政治思想和人生思想区别对待,采用“外儒内道”的形式,把它们统一起来,从而构成了苏轼世界观中既有积极进取的精神,又交织着齐生死、等是非的虚无态度。这首词中壮丽江山、英雄业绩,既激起了他豪迈奋发之情,也加深了他的思想矛盾,使他产生“人生如梦”的感慨。这首词具有感奋和感伤的双重色彩。苏轼的感伤是由于建功立业的激切热望不能实现而萌发的,我们应当更多地体会他对事业对人生的激情和思索,而不是伤感。“人生如梦”反过来也可以激发我们对人生的追求,这也正是这首词的理趣所在。从语言上体会这首词,也是“奋”压倒了“伤”。意境壮阔,风格豪放,反映了苏轼的宽阔胸襟。(五)师生共同讨论这首词的艺术特色(1、结构严谨:开头写赤壁的景色,中间写周瑜的战功,最后写作者的感叹。这几部分的联系很密切,过渡很自然,用“遥想”过渡到第二部分,用“故国神游”过渡到第三部分,前后很巧妙地串成一片。2、成功地描写了赤壁战场雄奇的景色。3、塑造出一位“雄姿英发”的英雄人物——周瑜。这样的英雄形象在文人词里还是首创,开拓了词的境界。)(六)学生齐读全词,进一步体会词的意境(七)课堂练习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现(《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辛弃疾》)念奴娇赤壁怀古教案3教学目的1了解作者渴望为国效力的思想与壮志未酬的苦闷,正确理解“人生入梦”的思想情绪。2理解《赤壁怀古》一词中写景、咏史、抒情相结合的写法。3了解豪放宋词的风格特点,提高古典诗词阅读鉴赏能力。[难点重点分析]1怎样正确理解《赤壁怀古》的思想内容?《赤壁怀古》融写景、怀古、抒情为一体,从描绘古战场的雄奇景色入手,赞一代儒将周瑜的丰功伟绩,抒发作者个人的贬谪失意、功业无成的感慨。结尾处“人生入梦”的感慨是作者迅速从惆怅失意中排解出来,表达苏轼特有的旷达洒脱情怀。2作为豪放派代表词人的苏轼在写作上有什么特色?怎样理解《赤壁怀古》的艺术特色?苏轼以诗为词,使词的内容不再拘于传统的离愁别绪,反映较广阔的社会生活,拓宽了词的题材;使词的形式不再为规定的宫调、身律所束缚,一扫词的'柔弱气息,开创了豪放词派。苏词气势雄伟,一泻千里,提高了词的意境。《赤壁怀古》是豪放派宋词的代表作,词的主旋律感情激荡,气势雄壮。全词借古抒怀,将写景、咏史、抒情容为一体,借咏史抒发作者积极入世但年已半百仍功业无成的感慨。[教学设想]联系余秋雨的《东破突围》,引导学生理解分析鉴赏《赤壁怀古》的思想内容,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发挥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积极性,加强课文背诵,通过读课文、看注解、议特点等方法,提高学生宋词阅读鉴赏能力。安排一教时[教学步骤与内容]一导入介绍余秋雨的《东破突围》,正是由于被贬职,苏东坡突破了小人们的包围,使他真正审视人生的真谛,从而写出了流传千古的旷世杰作《前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念奴娇赤壁怀古》历来被称为宋词豪放派的代表作,是苏轼被贬到黄州期间所写,表达了词人对古代英雄的赞美和壮志未酬的感慨。二指导朗读,正音,读出气势。三研读课文,学生整体把握全词内容1,大将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分析“大”“淘”---------有气势淘尽风流人物,解释风流人物---------无数出色的人才2可怀人物那么多,为什单单怀念周瑜?捕捉有关描写周瑜的语句,分析周瑜形象小组讨论明确:小乔初嫁了---------英雄雄姿英发-----------有气魄羽扇纶巾--------------儒将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大智大勇是个风流人物3作者把周瑜放在怎样的背景下来写?明确:景色描写中--------------乱石惊涛浪花4这个景色有什么特点?如何描写?明确:气势磅礴穿空-----------峻伟卷千堆------------浩大用了比喻、夸张、拟人的手法千堆雪比喻巨浪5为什么把周瑜放到这样一个景色中去?衬托英雄气概、英雄风采,景和人相得益彰。6讨论:为什么单单怀周瑜?参考:①建功年龄苏轼四十多岁团练副使虚职周瑜二十多岁就被重用②机遇苏轼遗憾没有碰到这样的机会周瑜碰到了孙权这样的明君③赤壁之战中主要角色是周瑜④惺惺惜惺惺苏轼:“知音如周瑜。”怀古的目的是为了抒发感情7抒发什么感情?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笑什么--------------多情多情--------------多愁善感愁什么--------------被排挤不得志仕途不平大志难以实现感---------------惆怅失意8但文章如果仅仅停留在这个层面,就不是苏轼了。如何理解“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明确:人生如梦,自己一生算得了什么,在千古人物都被淘尽的大江之畔,想到的不应该仅仅是自己,而应该是千古不变的江月,就把这杯酒敬给了千古不变的江月。应该说他能迅速从惆怅失意中解脱出来,表达了苏轼特有的旷达洒脱情怀。这真叫做人生短暂,江月永恒,壮志难酬,豪情长存。四总结归纳主旨:全词由江带出,景、史、情浑然一体,它洋溢着一种缅怀英雄、追求功业、寄情自然的那种豪放激情,三维一体构成了一种心情,这就是词的主旨所在。五评价《赤壁怀古》的艺术价值,引导学生进一步体味豪放派词人苏轼词作的整体风格(余秋雨:没有黄州被贬,一道天光就不能射向天际。)六拓展加深,布置课后作业课后查阅一些资料,思考比较《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和《赤壁怀古》的异同,就其思想内容或艺术特色写一篇短评。[板书设计]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赤壁奇景穿山势险峻气势拟人写景咏赤壁拍巨浪惊险声音对偶夸张大江气势卷江水汹涌色彩比喻年轻得意英俊潇洒英雄风采咏史怀周瑜儒将风度非凡胆略抒情抒己感慨人生如梦壮志未酬念奴娇赤壁怀古教案4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感受诗歌的壮阔意境和豪放风格。2、培养学生“感知——体悟——评析”鉴赏诗歌的本事。二、过程与方法:1、指导诵读,整体感知全诗的感情基调和意境。2、品味鉴赏诗歌的语言,体会写景、咏史、抒情相结合的特点。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体会诗人无奈、失意又旷达洒脱的复杂情感。教学重难点:一、教学重点:从诵读、品味入手,领略诗歌的壮阔意境和豪放风格,体会诗歌情感和艺术风格。二、教学难点:培养学生“感知——体悟——评析”鉴赏诗歌的本事;体会诗人无奈、失意又旷达洒脱的复杂情感。教法、学法:教法:1、以诵读带动自悟。2、多媒体辅助教学。3、阅读与启发结合。4、讨论与探究为主。学法:诵读诗歌悟情感;个性解读赏艺术;知人论世探主旨。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刚才这首歌让人听得活力满怀。古往今来,文人墨客,触景生情,借古抒怀,给我们留下了许多伟大的诗篇。公元1082年,一代文豪苏轼,已近知天命之年,此时被贬黄州两年有余,当他来到黄州城外险峻沧桑的赤壁,同样情难自已,写下了千古名篇《念奴娇赤壁怀古》。这首诗想传达这位伟大诗人什么样的情感呢今日,我们就走进苏轼,感悟这首诗。二、初读,感知诗歌之风格朗读不仅仅是技术上的抑扬顿挫,并且是情感的准确表达。我想从朗读中看看大家对这首词有什么感受。1、学生初读(女生读,齐读,男生读)2、教师范读3、小组交流并探究,整体感知情感,说一下这首诗的感情基调。(看学生感受情景而定,如果学生感受不一样,需尊重学生感知体验,留待精读进一步解决。)这首诗的整体基调:豪放附:“东坡在玉堂日,有幕士善歌,因问:‘我歌何如柳七’对曰:‘柳郎中词,只合十七八女郎,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坡为之绝倒。”——俞文豹《吹剑录》三、精读,体悟诗歌之情感。解题:《念奴娇赤壁怀古》明确参考:这是一首咏古抒怀诗。上片写景,下片写人。1请找出上片中你最喜欢的一句词,小组内交流,说说这句词写了什么样的景,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并有感情的读出来。(朗读能够个人,也可组内共同。)朗诵指导:上片:(1)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语音浑厚,情感激昂。“大江”“浪”要重读,“千古风流人物”要逐步由低到高。强调对风流人物的赞美。“东去”“淘尽”语调较低,以显江水和历史的流逝。“风流人物”指的是真性情,才华横溢,情感丰富的人物。(2)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穿空”“拍岸”“卷起”重读,情感激越,气势宏大。“穿”表现的是山石的高耸高峭,用夸张的修辞手法,从绘形方面写了赤壁山石的特点,“拍”字汹涌的江水和岸边的山石相撞击,二者相撞击有很大的声音。从声音方面写了赤壁山石的'特点。“卷”字,形象地表现了赤壁之水的狂澜奔腾,“千堆雪”用了比喻修辞手法,把浪花比作白雪,形象地写出了浪花雪白的颜色。(3)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山”字拖音,“画”字拖音,有画卷展开之感。“豪杰”重读。明确:写出了壮阔之景。2小组交流探讨:说一说诗中下片描绘了一个什么样的周瑜作者为什么选择选择周瑜(1)“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简便愉快热烈。“飞”“灭”轻读,用于突出周瑜指挥若定,曹军一溃千里之状。初”一女子刚出嫁时是最美的,更何况是江南美女小乔呢,小乔是江南一带的绝色美女,俗话说,美女配英雄,小乔嫁给他,证明周瑜年轻有为,春风得意。有一种版本“强虏”,没有“樯橹”形象,更能扣住赤壁之战的特点。“羽扇纶巾”写出了周瑜的儒将风范。周瑜苏轼年龄:25岁47岁生活:幸福美满屡遭不幸外貌:英俊儒雅早生华发职位:中郎将东吴都督团练副使事业:功成名就功业未成我们能够看出,咏叹不是目的,最终是为了抒怀。借周瑜之形象抒发自我内心之情感,表现了自我年岁渐老,事业难成,壮志难酬的情感。明确:写出了风流之人。(2)“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间如梦,一尊还酹江月。”读出抑郁,无奈,低沉,凝重的情感。“如梦”“江月”轻读,体会此人对人生的感慨和寄情江月的无奈之情。(教师启发:如果换成“老当益壮,会将缚住苍龙”或者“人生有命,蹉跎泪伴终生”,能够吗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情感的复杂性)教师点评并明确:这句既有壮志未酬的无奈,也有寄情江月的旷达。四、美读体味壮景豪情统观全诗,本文中作者的情感是复杂的,有变化的,开始用激昂慷慨的情感写出了赤壁的壮阔之景,然后咏史而写出了年少有为的风流人物周瑜。然后引出“早生华发”的惆怅失意、抒人生如梦之情,到最终都归于其旷达的心态有机地结合起来,极尽笔墨,挥洒豪情,书写长江,书写赤壁,书写英雄周瑜,书写人生的况味,可谓“壮语盘空,情溢大江”。......轼(或子瞻、东坡),我想对你说......(设想,你是苏轼的同事,朋友,妻子,晚辈,长辈,读者,或者苏轼本人,想对苏轼说些什么呢)感激你,东坡。仕途坎坷,人生无奈,但你用你旷达的胸襟,把这些窘迫苦难,连着滔滔的江水,连着赤壁的沧桑,连着千古的英雄,都化为了你杯中的美酒,化为了明月的清辉,化为了壮丽的意境,化为了豪放的情感,留下了这千古名篇,让它在人类礼貌的星空中闪耀着夺目的光辉!结束语:感激赤壁,成就了旷达而成熟的苏轼;感激苏轼,书写了这豪放壮丽的诗篇;感激大家,让我们共同沉浸在了这诗意的课堂!多谢大家!六作业布置:1、背诵《念奴娇赤壁怀古》2、预习《定风波》,比较《念奴娇赤壁怀古》和《定风波》的感情异同。念奴娇赤壁怀古教案5江苏省震泽中学刘丽华教学目标:1、通过评点、研讨版本中字词的不同而把握词的内容。2、与《赤壁赋》进行比较阅读,把握苏轼的情感。对苏轼情感的分析,言之成理即可,不强求统一。一、导入1、展示苏轼书法作品,《念奴娇?赤壁怀古》书法作品。当时,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处在人生低谷,我们常说酒后吐真言,那苏轼也当是醉后书真意了。从这幅作品中,从词句的线条中,我们又能品出怎样的人生滋味呢?品书法我们是外行,那我们就从词句中细细口味。2、朗读全词,交流预习作业布置的预习作业为:在自习的基础上评点《念奴娇》,要求局部评点一条,整体评点一条。可提出自己的疑问。二、在学生的作业情况中找出切入点,讨论学习《念奴娇》1、理解: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风流人物被大浪淘尽,即随着时光流逝而消失了。大场景的描写,为全词设置一个极为广阔的空间和其为悠久的时间背景,让读者体会苏轼独立江岸披襟临风对景抒情的壮怀。开篇雄奇,有横空出世之感。大处落笔,转而具体化2、“人道是”?点明文武赤壁的概念。清人朱日浚《赤壁怀古》:“赤壁何须问出处,东坡本是借山川。”以苏轼深厚的史学基础和广博的文学修养推测,他不难知道此赤壁非彼三国赤壁,但作者却将错就错,假托赤壁一抒胸怀。故言“人道是”。那我们也不妨以假作真地来品读一下赤壁风光。3、讨论:抓住字词,品评赤壁风光。“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乱石崩云,惊涛裂岸”(另一版本)地势险峻、波涛汹涌、浪花翻滚,突出了古战场的雄伟壮丽、波澜壮阔。4、毛泽东说“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苏轼词中说“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结构上的作用:承上启下,由写景转入怀古,吟咏周瑜。发现问题:一时多少豪杰?引出“遥想公瑾当年”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具化为“周郎”苏轼给周瑜的定位到底是“豪杰”还是“风流人物”?讨论:据下阙内容分析周瑜形象。“出嫁”与“初嫁”的用词差别。“强虏”与“樯橹”的用词差别。“豪杰”与“风流人物”的用词差别师点拨:“强虏”突出敌军的强大,“樯橹”让人联想到曹操的水军,言之成理即可。我认为“樯橹灰飞烟灭”更含蓄一些,有助于诗词情境的营造,而“强虏灰飞烟灭”似乎太直白了,少了点儿韵味和美感。赤壁之战对吴军来说,是一场以强抗弱的战争,如若战败,杜牧有诗云:“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而作为吴军统帅的'周瑜不仅没有丝毫的畏怯,反而从容闲雅得很,他打扮成儒将,说说笑笑,一把火就把敌方的战船烧成灰烬。这种指挥若定的风度何等令人敬畏啊!豪杰:有才能的人。“豪杰”似乎只让人们想到了“英雄”英勇顽强、刚毅果决,一种豪气,一种气概。三国时豪杰多的很,曹操、孙权、诸葛亮等,赤壁之战是建安十三年发生,而小乔嫁给周瑜是建安三年。也就是说,在指挥赤壁之战的时候,小乔并非“初嫁”,而是已经嫁给周瑜十年了。苏轼这里故意把建安十三年的赤壁之战,跟十年前的周瑜的燕尔新婚放在一块来写,突出自己所敬佩所向往的周瑜“风流人物”那“儿女情长”的一面,以此突出“风流人物”不但要有武胆,还得要有柔肠。认为,所谓“风流人物”,不仅要有侠骨,而且要有柔肠。讨论:作者是如何塑造这个人物形象的?正面描写+侧面烘托侧面烘托:一、实景的雄奇壮丽和虚景雄伟壮观二、小乔初嫁衬托周瑜的“雄姿英发”三、早发华发四、一时多少豪杰5、苏轼面对如此壮景,不由想到了周瑜,他24岁就被孙权拜为大都督,34岁就在赤壁大战中立下赫赫战功,苏轼反观自身,47岁了,如今被贬黄州,怎能不生发感慨呢?齐读词最后二句。讨论:人间如梦人生如梦(另一版本)你更倾向哪一个,你从中体味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师点拨:“人间如梦”,更着眼于对社会世事的慨叹,有“我欲乘风归去”之感。“人生如梦”,更着眼于对自身的反思和观照,壮丽江山、英雄业绩,激起了他的豪迈之情,想要经世济民,建功立业,但理想与现实的反差加深了他的思想矛盾,产生“人生如梦”的感慨。但这种感伤转瞬即逝,“一尊还酹江月”,苏轼洒酒酬月,与其在逆境中流露出乐观旷达之情。(允许学生有不同理解)苏轼思想中儒道的矛盾和冲撞。三、小结全词,观苏轼草书《念奴娇》诵读全词。写景赤壁怀古周瑜抒情叹人间似梦诵明月如歌四、课堂拓展与《赤壁赋》进行内容和写法上的比较,找出相关联的地方,进一步理解苏轼的情感。小组讨论,全班交流。《赤》:浩渺平静之景产生生命渺小之感写景《念》:雄伟壮阔之景为周瑜的出场作铺垫《赤》:曹操一代袅雄,“而今安在哉?”人生苦短怀古《念》:周瑜一代风流人物,“大江东去,浪淘尽”人生如梦《赤》:随缘自适、随遇而安、超然物外的生活态度。抒情《念》:感奋和感伤的双重色彩。(可有不同理解)五、文本专题内涵的点拨千古江山,总是见证着人类历史的发展变迁,在这个专题中,我们将继续追踪历史的脚印,去品读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苏洵的《六国论》等文章。在历史的回声中与作者一起或反观自身,或讽谏现实,或展望未念奴娇赤壁怀古教案6【教学目标】1.反复吟咏成诵。体会苏词豪迈词风。2.掌握情景交融写法。3.领会词人借景来表达复杂的情感。【教学模式】诵读法旁批式【诵读法】:就是并用心、眼、口、耳出声阅读的一种教学法。传出文字的情趣,畅发读者的感兴,它可以边读边想象语言文字所描绘的情景,然后再用语言把想象中的画面描述出来。其标准:声情并茂合一。其精髓:熟读精思,口诵心惟。【旁批式】:在正文旁边写的评语。旁批就是对字词句的含_释,或内容的深入理解,或写作技巧的分析,或由此引发的联想想象,或语言风格的品味,或人物性格的分析,或人物潜台词的填补,或前后的钩连,或读者的抒情议论,总之它就是认真品读原文,在把握原文的基础之上不断追问、不断思考、不断创新、不断有所获的过程。力求简明扼要,言简意赅,语言凝炼精辟,一语中的。其标准:准——整体把握,准确理解;深——品味语言,深入挖掘;美——显现积淀,体现文辞美。诵读是旁批的基础,旁批是诵读的提升,两者相依相随,互为促进。教学过程激情导课积蓄情感林语堂先生曾这样评价一个人,说他“是秉性难改的乐天派,是悲天悯人的道德家,是黎民百姓的好朋友,是散文作家,是新派的画家,是伟大的书法家,是酿酒的实验者,是工程师,是假道学的反对派,是瑜伽术的_者,是佛教徒,是士大夫,是皇帝的秘书,是饮酒成瘾者,是心肠慈悲的法官,是政治上的坚持己见者,是月下的漫步者,是诗人,是生性诙谐爱开玩笑的人”。对,这个人就是苏轼,下面让我们一起学习他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走进苏轼的内心世界,感受他不一样的人生。(课前分发苏轼的.材料,尤其“乌台诗案”前后、诗文书画成就以及后人对他的评价,便于学生能角度了解苏轼,有助学生对文本的解读。)初读——把基调宋朝俞文豹在《吹剑录》中记录当时咏唱苏词花絮,从中可看出苏柳的不同词风,那就是苏豪柳俗。(展课件)东坡在玉堂,有幕士善讴。因问:“我词比柳词何如?”对曰:“柳郎中词,只合十七八女郎,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公为之绝倒。我们也来唱一回“大江东去”,朗读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把准其情感基调。学生朗读,教师巡视,读读议议,与学生探导朗读技巧,把准节奏和情感。学生甲:朗读……师生点评。再读。学生乙:朗读……师生再点评。再读。学生丙:朗读………………结合写作时代背景和借助课前发给的资料,知人论世,让学生热烈讨论,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让他们定准调子,明确:整首词基调:自豪,陶醉,敬佩。第一句:有感叹回忆之感。读出陶醉之情。“千古风流人物”,稍微重读,缓慢,渐渐地把调子提上去。尤其要反复揣摩推敲这一句,因为它是真正体现苏轼的豪迈词风。第二句:调子降下来,抒情,平缓,读出向往之情。第三句:升调,语速要快,有节奏感,“穿”“惊涛”“拍”“千堆雪”要重读,读出排山倒海的气势来。第四句:降调,轻柔平缓。第五句:“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读出平和,羡慕;“雄姿英发”读重音,读出崇拜无限仰慕之情。第六句:“羽扇纶巾,谈笑间,”轻松,潇洒,尾音加重,拖一字一音,为“樯橹灰飞烟灭”积蓄情感,“樯橹灰飞烟灭”读升调,语速稍快,读出指点江山镇定自若的气概来。第七句:神游之感,有点不知不觉地远逝,读出缓慢而空旷之感。定完情感基调后,再鼓励学生自读,试读,范读以致背诵。自个揣摩品味苏轼词豪迈风格。品读——明写法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让学生再一次品读。从小学到高中学了不少的诗词,比较《念奴娇﹒赤壁怀古》和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的写法是否一样,(一样)。请用一两个字来概括上下阕分别写了什么?明确:上阕写景,下阕抒情。写什么景?抒什么情?下面让同学们利用旁批式学习法,各抒己见。写景:“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旁批点预设:时间:大浪淘尽。背景:波澜壮阔。人物:众多、风流。区分“风流人物”与“英雄人物”异同。如此恢弘的场景有何用途?(面)“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旁批点预设:方位词对比,东——西,一逝去一永存。用词严谨——人道是。挖掘“三国周郎赤壁”的真正内涵。(点)“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旁批点预设:手法——夸张、拟人、比喻。角度——高低远近。色彩——碧蓝、浑黄、洁白。作用。“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旁批预设点:结构——承上启下。写法——虚实结合。铺垫照应。与毛泽东的“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异同。综合旁批点预设:写景点面如何有机结合?旁批展示:学生甲:……师生点评……学生乙:师生点评……学生丙:师生点评……小结:上阕咏赤壁,着重写景,为描写人物作烘托。前三句不仅写出了大江的气势,而且把千古英雄人物都概括进来,表达了对英雄的向往之情。假借“人道是”以引出所咏的人物。“乱”“穿”“拍”“卷”等词语的运用,精巧独到地勾画了古战场的险要形势,写出了它的雄奇壮丽景象,从而为下阕所追怀的赤壁大战中的英雄人物渲染了环境气氛。抒情:“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旁批点预设:—历史的真实,艺术的真实,联想到如今许多名人雕像。“遥想”引发的情思。英雄配美女……“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旁批点预设:从言谈举止分析周郎的形象(外在——英俊潇洒,风流倜傥。内在——运筹帷幄,决胜千里)。手法——樯橹(借代)、灰飞烟灭(夸张)。从周郎联想到谢安,同样风流倜傥、决胜千里之外,苏轼为何不选谢安?或者曹操、孙权、刘备、诸葛亮?“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旁批点预设:“我”多情,有什么情?为何“华发”早生?李白有“举杯消愁愁更愁”,而苏轼却是“一樽还酹江月”?一仰一俯,可看出两人性格上有何不同?综合旁批点预设:词人营造出一种怎样的意境?如何表现的?旁批展示:学生甲:……师生点评……学生乙:师生点评……学生丙:师生点评……小结:下阙着重写人,借对周瑜的仰慕,抒发自己功业无成的感慨。写“小乔”在于烘托周瑜才华横溢、意气风发,突出人物的风姿,中间描写周瑜的战功意在反衬自己的年老无为。“多情”后几句虽表达了伤感之情,但这种感情其实正是词人不甘沉沦,积极进取,奋发向上的表现,仍不失英雄豪迈本色。(师生点评,必须结合学生旁批实际,同一点内容上,在指出精彩和不足的同时,鼓励更多学生参与其中,敢于展示自己的杰作,可补充可延伸可反驳;不同点的内容上,启发他们有不同的见解,教师诱导的同时,要帮助学生匡正,不能放任自流,不能任凭他们天马行空)美读——析情感所谓美读,就是有选择的读,选自己以为精彩的词句,再三悟读,读出蕴含语言表象之内的真正意思,透过语言悟出情感,以达“熟读精思,口诵心惟”之目的。调动学生思维和智慧,利用旁批,抒写自己读后感受。旁批展示:学生甲:……师生点评……学生乙:师生点评……学生丙:师生点评……从中概括本词要表达出的情感,往往有以下几种:建功立业之说。从“雄姿英发”“羽扇纶巾”使“樯橹灰飞烟灭”的周郎想到自己。自甘沉沦之说。从“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推测。“千古风流人物”又如何?最终不就大浪淘沙吗?就算儒雅风流的三国周郎而今又安在哉?积极向上之说。从自己四十五岁还想像周郎一样能够建功立业想到。多情伤感之说。从周郎得到孙权倾国之托到自己的“乌台诗案”比较预测。人是个复杂体,苏轼更是如此。正因为复杂才塑造出丰满的人物形象。他的情感之所以复杂,还要到他的词中去分析和理解。教师要根据学生基础,因势利导,指导他们学会从具体语言环境中多角度揣摩人物情感,讨论、分析、整合,得出比较确切而被人普遍认可的答案。总结:以饱含深情地背诵本词来结束本课教学。念奴娇赤壁怀古教案7一、导语设计“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清代赵翼《论诗》)唐诗过后的宋词。好诗在唐代已被诗人们写尽了,宋代文人就另辟蹊径,使词这种文学形式趋于完善、臻于完善,达到了空前的繁荣,使宋词成为我国文化宝库中又一颗璀璨的明珠。(板书课题)二、解题介绍词的一般知识(分段投影显示):词是隋唐时兴起的一种合乐可歌、句式长短不齐的诗体。词在形式上的特点是“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明代徐师曾《文章辨体序说》)。词大多分段,一段就是一个乐段,叫“片”或“阕”,分两片的最为常见,本课的七首词都分两片。词的篇幅比较短小,有人按字数将词分成小令、中调和长调三种,认为58字以内为小令,59~90字为中调,91字以上为长调。(见清代毛先舒《填词名解》)为了说明方便,可将词在唐宋的发展历程分为四个时期。三、预习指导:1、朗读全词,疏通文字。2、补充注音:瑾jǐn樯qiáng3、补充注释:风流人物:此处指杰出的英雄人物。念奴娇:词牌名。后人还以《大江东去》、《大江东》、《酹江月》作为《念奴娇》的代名。乱石:陡峭不平的石壁。群山。《释名》:“山体曰石”。小乔:吴国乔玄有两个女儿,都美貌出众,人称“二乔”。“大乔”嫁给孙权的哥哥孙策,“小乔”嫁给周瑜。唐代诗人杜牧有“铜雀春深锁二乔”的诗句,指的曹操筑铜雀台,打算灭吴后将“二乔”掳为己有的典故。初嫁了:就是刚嫁过去。“了”字是衬词,填词时遇到文气不完整处,常加一、二字作衬,并没有实在意义。樯橹:樯是船上的桅杆,橹是摇船的工具。这里是以局部代全体的借代修辞方法,用樯橹代全部战船,再引申整个水军。有的本子作“强虏”或“狂虏”,那就直指曹操的军队了;灰飞烟灭:被焚烧成灰或烟飞散消逝掉,形容曹操的军队遭火攻后的惨败。江月:临照在大江之上的月亮。四、讨论分析课文1、首词的写作特点是什么,怎样体现在词中的?(指导学生看课文提示)2、应如何评价苏武“人生如梦”的感慨?(结合语境)3、朗读过程注意体会豪放派的特点。4、作者作品提示:苏轼(1036一1101),字子瞻,自号东坡居上,眉州眉山人。他的政治思想比较保守,宋神宗时,王安石当政,行新法,他极力反对,出任杭州等处地方官。又因作诗得罪朝廷,被捕入狱,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宋哲宗时,旧党当权,召还为翰林学士;新党再度秉政后,又贬惠州,远徙琼州,后死于常州。苏轼的词意境和风格都比前人提高一步。他作词不纠缠于男女之间的绮靡之情,也不喜欢写那些春愁秋恨的滥调,一扫晚唐五代以来文人词的柔靡纤细的气息,创造出高远清新的意境和豪迈奔放的风格。苏轼的词强烈地反映着入世和出世的世界观的矛盾。他政治上长期失意,一生经历坎坷不平,但仍能保持乐观豪迈的精神,不时发出健旺爽朗的笑声;另一方面作者在达观潇洒的风度里潜伏着一种浓厚的,逃避现实追求解脱的老庄思想,用来寄托自己对政治现实不满的心情。《念奴娇赤壁怀古》是苏轼谪居黄州游赤壁时写的。这时作者47岁,自觉功名事业还没有成就,就借怀古以抒发自己的`怀抱。5、教师范读以及听读课文的录音。6、讲读上片。(1)一、二、三句历来被人们称道,有谁说说它的好处在哪里?词一开篇,江山、历史、人物逐一奔入眼底,引起怀古思绪。境界开阔,气象恢宏,笼罩全词。大江东去,淘空一切,唤起我们所有的向往。"浪"怎能冲洗手古风流人物呢?显然是作者的感情在起作用,使无数杰出人物在诗人的视野里都如滚滚长江水一去不复返。由江水的流逝想到岁月的无情,引发历史想象,非常自然。我们知道,孔夫子早就有“逝者如斯夫”的嗟叹。这三句写景和抒情议论结合得天衣无缝。给人以强烈的感情冲击,并产生对历史和人生的思索。(2)四、五句点明什么,写赤壁为何要假借他人之口?第四句引出历史上的“风流人物”,这一句进一步提出“三国周郎赤壁”作为一篇主脑,文章由此生发开去。“人道是”三字用得极巧,点明此处赤壁并不一定是赤壁之战的所在地(看课文注释)诗人只是借此抒发感情,并不想做考据家。(3)六、七、八句写了怎样的赤壁之景?有什么作用?第一、二、三句总写长江,引起人的怀古思绪,这几句具体写赤壁之景。先写江岸石壁,“乱”写出险怪,“穿”写出高峪。再写江面波涛,“惊”写汹涌,“拍”描绘出水石相搏的情状。“卷”句写出浪花四溅,狂澜奔腾起伏的异景,声音、色彩、姿态,无不逼真。这几句,作者抓住悬崖、陡壁、惊涛、波浪这些可视性极强变化宏大的形象,大刀阔斧横画纵抹,描绘了一幅奇险雄伟的画面;并暗写赤壁之战惊心动魄的场面和英雄豪杰们的雄姿,表现了作者的豪迈奋发。(4)九、十句在全篇中起到什么作用?这一句承上启下。“江山如画”是从眼前景色得出的结论。江山如此秀美,人物又是一时俊杰之土。这长江、这赤壁,岂不引起人们怀古之幽情?于是便引出下面一大段抒情。(5)学生齐读上片,体会景中之情,总结内容。描写赤壁景象,引起对古代英雄的缅怀,充溢着对建功立业的渴望。7、讲读下片。(1)上片重写景,下片"遥想"一词接应上文,心往神驰,八百七十四年前的周瑜就在作者描写的赤壁雄奇壮丽景色中出现了。阅读下片前六句,讨论苏武刻画了周瑜什么样的形象?教师提示:描写了周瑜雄姿英发风流俊雅的英雄形象。'小乔初嫁"美人衬英雄,写尽俊伟风姿。据史书记载,建安三年(198)乔玄把自己美丽的次女嫁给周瑜,不久吴主孙权又拜周瑜为大都督,这时周瑜才二十四岁。"羽扇纶巾",描写周瑜儒将装束,手握羽扇,头戴纶巾,从容闲雅,一派儒将风度。"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以曹操水军的惨败衬托周瑜指挥若定蔑视强敌的气概。小乔初嫁距赤壁之战(建安十三年,瑜三十四岁)十年,放在一起写,是为了突出地表现周瑜少年得志建立功业的形象。(2)讨论作者为什么要着意描写周瑜年青有为英气不凡。抒发对英雄业绩的仰慕之情,引发自己未能建功立业的感伤。苏武这年四十七岁,不但没有建树,反而待罪黄州。怀古思今,感慨万千。下面几句就是写自己失意的感伤之情。(3)分小组讨论:后五句是怎样写人生感慨的?“故国神游”,承接上文,道出了对英雄时代、英雄人物的疾情向往。这种向往在两鬓斑白年近半百功业无成的现实面前变得可笑。“多情应笑我”是倒装句,须解作:应笑我多情。这里用自嘲方式写自己的感伤,感情大落,最终发出“人生如梦”的感慨,以呼应首三句。英雄人物,丰功伟绩,全都是过眼烟云,稍纵即逝,也是心境旷达,潇洒酒酬月。(4)朗读下片,总结。下片第一层写周瑜形象,第二层抒发对身世的感叹,咏史、抒情自然结合。8、师生讨论总结这首词的艺术特点和思想感情。(1)艺术特点。这首词写景、咏史、抒情相结合,语言简洁生动,意境壮阔博大,有着动人的艺术魅力。(2)思想感情。词表现了苏轼复杂矛盾的思想。苏武深受儒、道、佛三家思想影响,他一方面仰慕屈原、诸葛亮。陆贽等经世济时的人物,希望尊主忧国,渴望建功立业;一方面又酷爱陶潜,追慕老庄,在险恶的政治逆境中能够保持超然物外的旷达态度。又跟和尚亲密往来,精通禅学。儒、道、佛三家思想,本来是矛盾的,但苏轼习惯于把政治思想和人生思想区别对待,采用"外儒内道"的形式,把它们统一起来,从而构成了苏武世界观中既有积极进取的精神,又交织着齐生死、等是非的虚无态度。这首词中壮丽江山、英雄业绩,既激起了他豪迈奋发之情,也加深了他的思想矛盾,使他产生"人生如梦"的感慨。这首词具有感奋和感伤的双重色彩。苏轼的感伤是由于建功立业的激切热望不能实现而萌发的,我们应当更多地体会他对事业对人生的激情和思索,而不是伤感。“人生如梦”反过来也可以激发我们对人生的追求,这也正是这首词的理趣所在。从语言上体会这首词,也是“奋”压倒了“伤”。意境壮阔,风格豪放,反映了苏武的宽阔胸襟。念奴娇赤壁怀古教案8学习目标:1、理解这首词写景、咏史、抒情相结合的写法。2、了解豪放词的风格特点,提高古典诗词阅读鉴赏能力。3、背诵全词。学习过程:一、文学常识1、作者简介苏轼(1037—1101)字,号,谥号文忠,著名文学家。宋仁宗嘉佑二年(1057)中进士。神宗时,因反对王安石的新法被贬任地方官。元佑中,旧党执政,苏轼内调,任翰林学士等职,因与司马光在政见上发生分歧,被旧党所恶,再次外调,等新党重新上台,苏轼受到重重的打击。宋徽宗即位,苏轼遇赦,第二年死于常州。苏轼在文学艺术的创作上,几乎是一位全才。散文方面,与其父、其弟并称“三苏”,同属“唐宋八大家”之列。诗歌方面,是宋代诗坛上的杰出诗人,和欧阳修、王安石、黄庭坚被誉为北宋四大诗人,和并称“苏黄”。词的创作上,扩展了词的境界,是豪放派的创始人,与南宋豪放派词人并称“苏辛”。书画方面,和蔡襄、黄庭坚、米芾并称“宋四家”。著有《苏东坡全集》。苏轼注重提携后人,有出其门下的“苏门四学士”:秦观、黄庭坚、晁补之和张耒。2、写作背景这首词是苏轼词中的代表作,写于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七月。作者早年颇有远大的政治抱负,但在党争激烈的环境中屡遭贬谪。来黄州之前,因“乌台诗案”他曾下狱,险遭杀身之祸。但他毕竟是个旷达的人,尽管政治上失意,却从未对生活失去信心。这首诗就是他这种复杂心情的集中反映,词中抒写的是郁积在他胸中的块垒,然而格调是豪壮的,跟失意文人的同主题作品显然不同。3、前人对东坡的词的评论《四库全书提要东坡词提要》云:“词自晚唐、五代以来,以清切婉丽为宗,至柳永而一变,如诗家之有白居易;至轼而又一变,如诗家之有韩愈,遂开南宋辛弃疾等一派。寻源溯流,不能不为之别格,然谓之不工则不可。故今日尚与花间一派并行,而不能偏废。”《历代诗余》引晁以道云:“绍圣出,与东坡别于汴上,东坡酒醒,自歌《古阳关》,则公非不能歌,但豪放,不喜裁减,以就声律耳。试取东坡诸词歌之,曲终,觉天风海雨逼人。”4、词牌的来历念奴是唐天宝年间的著名歌女,音调高亢悦耳,据说唐玄宗很喜欢听她演唱,这个词牌是为了纪念她而创立的。二、文言知识梳理,理解整首词意1、字音公瑾()羽扇纶()巾樯()橹酹()2、通假字一尊还酹江月3、古今异义千古风流人物大江东去4、特殊句式多情应笑我5、特殊修辞樯橹灰飞烟灭三、有感情的`诵读全诗作为豪放派代表词人的苏轼以诗为词,使词的内容不再拘于传统的离愁别绪,反映较广阔的社会生活,拓宽了词的题材;使词的形式不再为规定的宫调、身律所束缚,一扫词的柔弱气息,开创了豪放词派。苏词气势雄伟,一泻千里,提高了词的意境。《赤壁怀古》是豪放派宋词的代表作,词的主旋律感情激荡,气势雄壮。四、研读课文1、找出有关描写周瑜的诗句,诵读并分析周瑜的人物形象。2、作者把周瑜放在怎样的背景下来写的:有哪些景物?如何描写的(手法)?这些景物有什么特点?3、为什么把周瑜放到这样一幅景象中去写?4、为什么单单怀周瑜?(结合作者自身状况)5、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五、答疑解惑六、归纳主旨全词由江带出,景、史、情浑然一体,洋溢着一种、的豪放激情,三维一体构成了一种心情,这就是词的主旨所在。七、有感情的诵读全词并背诵全词念奴娇赤壁怀古教案9教学目的感受苏词的豪放风格理解烘托映衬,虚实相济的写作特点培养对意境的感受、分析能力重点难点指导如何把握意境,一课一得;分析、对比、归纳、感悟风格特点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方法诵读法教具多媒体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导入词风分婉约豪放,“婉约者欲其词调蕴藉,豪放者欲其气象恢宏。”前面我们学习了柳永的代表作品雨霖铃,其景凄美,其事缠绵,其情凄凉,“杨柳岸晓风残月”说不尽的感伤凄婉,融情于景。今天我们学习风格与之截然相反的另一首词。创设情境,并为对比伏笔。初步感知1、作者简介: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家,书画家。2、背景简介:北宋元丰五年,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游赤鼻矶,作词抒怀。3、朗诵。1了解作者及创作背景;2试读。知人论世,初步感受意境解读鉴赏1、题为“赤壁怀古”,上阕中写了哪些赤壁景观?2、你认为哪几句写得好?好在何处?这些景物有何物点?3、面对壮美的'赤壁景观,作者依次生发了哪些怀古情思?4、小结:实景与虚境思考回答:1、大江、故垒、乱石、惊涛;2、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3、千古风流人物、三国周郎赤壁、一时多少豪杰解读上阕,品味语言,赏析作品壮美的景语。5、阕中作者主要写了哪个历史人物?指名朗读诗句。6、“周郎”形象有何特点?7、周郎如此,苏子本人呢?如何理解词的结尾?8、周瑜:“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9、年轻有为,气宇不凡,从容潇洒,指挥若定。10、多情----愿望;如梦---安慰;酹江月---倾吐解读下阕,分析人物体会豪迈苍凉。对比归纳:1、课内训练:填表对比本词与雨霖铃;2、归纳主题、写作方法;3、指导把意境的方法。体会豪放风格对比巩固作业课外:选读一两首诗词,试把握其意境。巩固延伸板书设计:大江千古风流人物故垒实景乱石虚境一时多少豪杰惊涛意境江月周郎风采功业课后小记念奴娇赤壁怀古教案101、了解苏轼在北宋词坛的重要地位及情感。2、理解《念奴娇·赤壁怀古》雄奇阔大的意境以及作者积极奋发的感情基调。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学习本文写景、咏史、抒情相结合的特点2、难点:体会豪放派的写作风格教学方法:引导分析教具:多媒体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宋词《雨霖铃》,那么宋词可分为那两个主要派别呢?《雨》又是属于哪个派别的?(提问学生)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就是与婉约派截然不同的豪放派的代表作《念奴娇·赤壁怀古》。二、作家作品:1、作家: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四川眉山人。他的政治思想比较保守,宋神宗时,王安石当政,行新法,他极力反对,出任杭州等处地方官。又因作诗得罪朝廷,被捕入狱,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宋哲宗时,旧党当权,召还为翰林学士;新党再度秉政后,又贬惠州,远徙琼州,后死于常州。苏轼的文学作品标志着北宋文学创作的最高成就。他博学多才,是著名的散文家,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为著名诗人,同宋代著名诗人黄庭坚并称“苏黄”,为杰出的词人,开辟了豪放词风,同杰出词人辛弃疾并称“苏辛”,对后世产生了很大影响;为著名书法家,同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还是著名画家。苏轼的词强烈地反映着入世和出世的世界观的矛盾。他政治上长期失意,一生经历坎坷不平,但仍能保持乐观豪迈的精神,不时发出爽朗的笑声;另一方面作者在达观潇洒的风度里潜伏着一种浓厚的,逃避现实追求解脱的思想,用来寄托自己对政治现实不满的心情。2、作品:作品有《东坡乐府》、《东坡七集》,著名散文有《前赤壁赋》、《石钟山记》等。《念奴娇·赤壁怀古》是苏轼在黄州游赤壁时写的。这时作者47岁,自觉功名事业还没有成就,就借怀古以抒发自己的情感。三、正字正音:1、教师范读,疏通文字。2、补充注音:垒(lěi)、瑾(jǐn)、纶(guān)樯(qiáng)、橹(lǔ)、酹(lèi)3、请学生自读4、指读5、集体朗读6、补充注释:风流人物:此处指杰出的英雄人物。念奴娇:词牌名。后人还以《大江东去》、《大江东》、《酹江月》作为《念奴娇》的代名。乱石:①陡峭不平的石壁。②群山。小乔:吴国乔玄有两个女儿,都美貌出众,人称“二乔”。“大乔”嫁给孙权的哥哥对策,“小乔”嫁给周瑜。唐代诗人杜牧有“铜雀春深锁二乔”的诗句,指的曹操筑铜雀台,打算灭吴后将“二乔”掳为己有的典故。了:“初嫁了”就是刚嫁过去。“了”字是衬词,填词时遇到文气不完整处,常加一、二字作衬,并没有实在意义。樯橹:樯是船上的桅杆,橹是摇船的工具。这里是以局部代全体的借代修辞方法,用樯橹代全部战船,再引申整个水军。有的本子作“强虏”或“狂虏”,那就直指曹操的军队了;灰飞烟灭:被焚烧成灰或烟飞散消逝掉,形容曹操的军队遭火攻后的惨败。江月:临照在大江之上的月亮。四、讲读上阕1、提问:三个思考题:一、找出上阙中写景的句子。二、句子中最富有表现力的词语有哪些?三、句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作者描写的基调怎样?明确:一、写景的句子,“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二、最富有表现力的词语有“乱、穿、惊、拍、卷、雪”。三、采用的修辞法有比喻、拟人。描写的基调是豪放的。(以上问题主要由学生自由讨论解决,讨论解决以上问题后,老师总结:作者抓住悬崖、陡壁、惊涛、波浪这些可视性极强,变化宏伟的景象,大刀阔斧纵画横抹了一幅奇险惊绝的赤壁之景。)2、提问:“人道是”的作用是什么?明确:“人道是”三字用得极巧,点明此处赤壁并不一定是赤壁之战的所在地(看课文注释①)诗人只是借此抒发感情,并不想做考据家。3、提问:上阙的最后一句在全词中有什么作用?明确:承上启下。“一时多少豪杰”引起下阙对古代英雄人物的追慕。五、小节:学生齐读上阕,体会景中之情。总结内容:描写赤壁景象,引起对古代英雄的缅怀,充满着对建功立业的渴望。六、作业:预习下阕第二课时一、导入提问:下阕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明确:着重写人,借对周瑜的仰慕之情,抒发自己壮志未酬的感情。二、讲读下阕1、提问:苏轼刻画了周瑜什么样的形象?明确:描写了周瑜雄姿英发风流俊雅的英雄形象。“小乔初嫁”美人衬英雄,写尽俊伟风姿。据史书记载,建安三年(198)乔玄把自己美丽的次女嫁给周瑜,不久吴主孙权又拜周瑜为大都督,这时周瑜才二十四岁。“羽扇纶巾”,描写周瑜儒将装束,手握羽扇,头戴纶巾,从容闲雅,一派儒将风度。“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以曹操水军的惨败衬托周瑜指挥若定蔑视强敌的气概。小乔初嫁距赤壁之战(建安十三年,瑜三十四岁)十年,放在一起写,是为了突出地表现周瑜少年得志建立功业的形象。2、提问:作者为什么要着意描写周瑜年青有为英气不凡?明确:抒发对英雄业绩的仰慕之情,引发自己未能建功立业的`感伤。苏轼这年四十七岁,不但没有建树,反而待罪黄州。怀古思今,感慨万千。下面几句就是写自己失意的感伤之情。3、提问:后五句是怎样写人生感慨的?明确:“故国神游”,承接上文,道出了对英雄时代、英雄人物的疾情向往。这种向往在两鬓斑白年近半百功业无成的现实面前变得可笑。“多情应笑我”是倒装句,须解作:应笑我多情。这里用自嘲方式写自己的感伤,感情大落,最终发出“人生如梦”的感慨,以呼应首三句。英雄人物,丰功伟绩,全都是过眼烟云,稍纵即逝,也是心境旷达。4、朗读下片,小结。下片第一层写周瑜形象,第二层抒发对身世的感叹,咏史、抒情自然结合。三、总结1、艺术特点:这首词写景、咏史、抒情相结合,语言简洁生动,意境壮阔博大,有着动人的艺术魅力。2、思想感情:词表现了苏轼复杂矛盾的思想。苏轼深受儒、道、佛三家思想影响,他一方面希望尊主忧国,渴望建功立业;一方面又在险恶的政治逆境中能够保持超然物外的旷达态度,又跟和尚亲密往来,精通禅学。儒、道、佛三家思想,本来是矛盾的,但苏轼习惯于把政治思想和人生思想区别对待,采用“外儒内道”的形式,把它们统一起来,从而构成了苏轼世界观中既有积极进取的精神,又有消极的一面。这首词中壮丽江山、英雄业绩,既激起了他豪迈奋发之情,也加深了他的思想矛盾,使他产生“人生如梦”的感慨。这首词具有感奋和感伤的双重色彩。苏轼的感伤是由于建功立业的激切热望不能实现而萌发的,我们应当更多地体会他对事业对人生的激情和思索,而不是伤感。“人生如梦”反过来也可以激发我们对人生的追求,这也正是这首词的理趣所在。从语言上体会这首词,也是“奋”压倒了“伤”。意境壮阔,风格豪放,反映了苏轼的宽阔胸襟。3、婉约派与豪放派对比(课件)四、作业:背诵课文念奴娇赤壁怀古教案11教学目标:1、把握本词“景、史、情”相融合的写作特色。2、通过对语言的分析,把握内容,感受风格,领会思想。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教学课型:课内赏析课教时安排:一课时一、提问方式复习作者一首诗词,要读懂,首先仍是字词入手。语文实为“文字、文章、文学、文化”。二、整体感知1、请同学朗读,同学评价,学了这么多年的语文,读得怎么样?应该怎样读?2、检查字词的理解见。3、集体朗读。4、师范读或者听多媒体的朗读解释:词与诗歌不一样,押的是入声韵。入声韵现在已不存在,现在无锡的老言颇有点相像。举例试用无锡话读。入声韵的特点是压抑,此词虽然是豪放词,然归根结底是压抑的情感。5、学生朗读,要求:体会文化。三、品味鉴赏:词是有章法的,理解词要一层一层的看。全词共八句,分别是:1、第一句从眼前江景起兴,由眼前的大江联想到历史长河,引出对往昔英雄的怀念。讨论:你认为第一句指的是眼前的大江吗?哪几个词是最有历史感的?“浪淘尽”是什么意思?(任何英雄人物都会掩埋在历史的长河中,起笔苍凉)2、点明怀古内容,引出古战场。故垒西边……这是真是赤壁吗?何以见得?3、正面描写赤壁景色,突出江流气势和赤壁的雄奇。“乱石穿空”写什么?“惊涛拍岸”突出什么?“卷起千堆雪”写什么?(写山,雄俊,力度。惊涛,表明水,江流的湍急。雪在质感上比浪形象,生动)4、过渡,承上启下,由写景到写人。“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怎样联想到英雄的?(得江山,造江山,是一种野心的表达,看到美景,想拥有,以江山代表自己的成就。5、写周瑜英雄形象,以美人陪衬英雄,突出少年得。写英雄为什么一定要写美人?(周瑜当年34岁,英气,才华,美人爱英雄自古以来就如此,美人嫁英雄相得益彰。如果东风不与周郎便,那么美人就不是他的`了。6、写周瑜赫赫战功,以曹军惨败反衬周瑜儒将风流。讨论版本中的“墙橹”“强虏”哪一个词好?为什么是“羽扇纶巾,儒将风流”?7、由怀古到伤己,抒发自己年近半百而功业无成的感慨。为什么想周瑜会伤自己?(年龄、功业相比)这是怎样的心情?(抑郁)多情应笑我,多的是什么情?(抑郁之情,早生华发,一“早”字体现此情)8、洒酒酬月,表现自己化解胸中郁闷,以求精神超脱的心态。“人生如梦”“人间如梦”哪个更好?(一指个人,一指所有人。此词更多指的是对自己人生无法把握,虚幻的。人间,则指普遍心态,个人认为,还是“人生”较好。9、与周瑜相比之后的感叹:江山在,周郎不在,东坡在,事业不在最后只能洒酒祭江,豪放中见旷达,苍凉中见洒脱。四、小结豪放词的特点1、要有壮阔景。2、要写英雄事。3、要表功业志。4、要抒苍凉的情。五、迁移以此法读下一首《京口北固亭怀古》。要求:一句句分析,说出理解来。念奴娇赤壁怀古教案12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初步了解豪放词,体会豪放词的风格。能力目标:体会写景、咏史、抒情相结合的特点,品味鉴赏诗歌的语言。情感目标:在字斟句酌中体会诗人的感情。教学重点“还原”——通过对字词运用的探讨和想象,还原写景之状。“体悟”——通过对诗歌内容的挖掘和诵读,体悟苏轼之情。一交流热身二在朗读中初步感知豪放的特点抽读一生,初步体会豪放词的特点师:这首词历来被认为是豪放词的代表,你觉得“豪放”体现在哪里?学生1学生2学生3三在字斟句酌中深入领会豪放特色1、写景气势磅礴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崩云,惊涛裂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唐宋词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朗读另一版本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说说你想象中“乱石崩云,惊涛裂岸,卷起千堆雪。”这一句所描绘的图景。与课文比较后,你觉得哪一种版本更能体现豪放的特点?学生回答2、战争场面和英雄形象通过词语的本义和上下文的揣摩,领会相关评点,体会英雄豪情。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念奴娇·赤壁怀古》课堂实录教学目标:1、理解《念奴娇·赤壁怀古》一词中写景、咏史、抒情相结合的写法。2、培养学生搜集、整理、分析、处理资料的能力;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教学设想:1、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学生通过发现问题、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方式,逐步养成一种自主学习的习惯。2、以情驭教,以趣激情、营造民主、平等的课堂教学氛围。教学背景:课前要求学生就有关这首词及作者的资料进行搜集整理、查阅分析。并要求学生试分析内容,自设自答个人认为是对课文理解最有代表性的几个问题,并确定一个有代表性的问题,以供上课时交流。教学情景:【上课铃响,老师精神饱满地走向讲台,师生互致问好。】师:同学们,今天让我们把前几天的凄婉、低沉、郁闷抛开,来学一首情调高昂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有同学知道作者是谁吗?生:(齐答)是宋代词人苏轼。师:(指定一个声音最宏亮的同学)你能把苏轼的情况简单介绍一下吗?生:好,苏轼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不但会写词,诗与散文也很有名。不过,苏轼就是官运不顺,经常被贬,他还到我们广东的惠州做过官。师:回答得很好,你对苏轼很了解。(语调高昂,神情恳切。顿了一下,又问)师:你能说说苏轼这首词是在什么境况下写的吗?生:贬官失意时。师:对,那么,贬官失意的滋味如何呢?与一般人的感觉相同吗?下面听一遍录音朗读,同学们体会一下词人的情感。(用多媒体放映,学生听朗读,神情专注,约两分钟后)师:同学们,听别人朗读得那么富有感情,我们也来体会一下这种激昂高壮的情感。下面请同学们集体朗读一遍。(学生朗读,约两分钟后)师:(非常肯定的语气)读得非常流畅。要是开头一句再读出点气势会更好。(示范第一句)“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师:大家思考一下,感觉哪句写得比较有气势?可自由发言,能展开辩论更好。(约一分钟后,学生举手)生:第一句。你看“大、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这几个词用得很好,有一种横空而来的磅礴气势,开篇就定下了这种高昂的气势。生:我不同意。我觉得“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这三句更有气势。你看这三句分别从形、声、视等角度结合起来写,由岸边到江面、由江面到大江深处,写出了“赤壁”的雄伟壮丽,波澜壮阔的画面。生:(略显激动)那是其中的一部分,是分写。第一句是总写,集中写。师:两位同学都很有见解,也讲得有道理,其实这两句都体现了本词“豪迈奔放”的风格。大家说对吗?生:(异口同声):对!生:老师,这里的“风流人物”与“浪花淘尽英雄”中的“英雄人物”相同吗?生:(忽的站起,大声说)当然不相同。要是相同就可以通用了。虽然它们都有“杰出的、有成就的人物”的意思。但在这里苏轼所指的“风流人物”是周瑜,他年轻有为,文武双全,有胆有识,哪能与一般英雄人物相提并论呢?生:(反应很快)我不同意你的观点,你说来说去还不是在解释“英雄人物”,没有说服力。师:(微笑着说)那么,怎样才更有说服力呢?想一想,能否从课文中找到答案?生:(沉思了一会)啊,我明白了,下文不是写到了小乔吗?难道不是用来衬托周瑜吗?美人配英雄。也就是说,苏轼心目中的风流人物除了文武双全之外,还得懂点儿女情长,刚柔相济。(鼓掌)生:(点头,若有所思)噢,我明白了。师:你们俩的理解真透彻。没错,“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说的是周瑜文武双全,而“小乔初嫁了”则是写他的柔情了。同学们认为是这样吗?生:(对老师的说法不同意,大胆质疑)老师,在初中,我们学过毛泽东的《沁园春·雪》,里面有“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这里的“风流”也是说毛主席“柔情满怀”吗?师:(略作沉思后微笑着说)这是一种可贵的质疑精神,请大家想想,毛泽东词里的“风流人物”能不能这样理解?给大家一段时间,回忆一下原词,认真对比一下是否相同。然后自由发言,谈谈自己的看法。(约一分钟之后,学生举手)生:“风流人物”,不能都解释成一般理解中的“英雄人物”。毛词中的“风流人物”,当然不能等同于苏轼词中的“风流人物”,毛词中的“风流人物”有一定的政治意义,是指才能出众,品格超群、对历史发展有巨大影响的杰出人物。毛泽东在词中也一一列举历史上的“唐宗宋祖,稍逊风骚”,“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说他们够不上“风流人物”,也就是说,他们这些人是“武”有余而“文”不足,只有武略而缺少文韬。所以,毛泽东才说“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鼓掌)师:(投以赞许的目光)老师非常同意你的见解!生:(不解的神情)老师,三国时期有横槊赋诗的曹操,驰马射虎的孙权,隆中定策的诸葛亮等风流人物,为什么苏轼就只选周瑜呢?(一石击起千重浪,顿时,课室里议论纷纷)师:问得好,有创意,同学们也认真想一想,为什么呢?我只提示二人的经历与现状。生:苏轼选周瑜,是因为他年轻有为,潇洒飘逸,与自己年老少成形成了较鲜明的对比,借此来抒发自己的情感,而其他人无论从出身,经历上都与苏轼有较大的差异,所以苏轼心目中的风流人物只能是周瑜。(鼓掌)师:回答得非常好!可见,解读诗意必须做到知人论世。生:老师,由于版本不同,“樯橹”有的版本作“强虏”,这两个词,你觉得哪个更好?师:你的见识真广,连不同的版本也注意到了。大家看看注释,也想一想,就本义,引申义的比较上哪个更符合实际情况呢?(过了一分钟,有学生举手)生:我觉得:“强虏”好,强调了人的强大,恰好与“灰飞烟灭”形成一种强烈对比的艺术效果。生:我也同意用“强虏”好,直接写了人的强大,并且“樯橹”这个词太不自然,太小了。怎么能代指舰船呢?生:我不同意,“樯橹”更巧妙,更含蓄。大家都知道,文章的用词,直接好呢,还是含蓄好呢?当然还是含蓄好。强橹这里不应该只指舰船,更应指曹操的所有八十万水军。樯橹,更能体现水军的特点。生:我不同意。(很着急,但讲不出话来,过了一会儿,向老师投去急切的眼神,希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